YOU ARE DOWNLOADING DOCUMENT

Please tick the box to continue:

Transcript
Page 1: 心有大爱epaper.1news.cc/ccrb/pc/paper/att/201906/10/9b27fe6d-c195-4453-… · 环,鸟类更是生态环境的形 象大使,哪里的环境好,哪 里就有鸟儿成群栖居。”《中

碧蓝的天空,优雅的姿容,动听的鸣叫,斑斓的色彩……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能展翅翱翔于广阔无垠的苍穹,能潜游于水中令鱼儿无所遁形,亦能跳跃于枝头,展示它最美妙的音容。“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鸟类是大自然生物链的重要一环,鸟类更是生态环境的形象大使,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有鸟儿成群栖居。”《中国消费者报》吉林记者站站长、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鸟类摄影师、《爱鸟集》作者李洪涛的心中有一个美丽中国的生态梦,他认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鸟类的生态活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记录并见证这一伟大过程。

用爱雕琢鸟天使李洪涛一心用爱来雕

琢心中的天使,不论这一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曾想过放弃。他拍摄并撰写的这本《爱鸟集》,记录了北方 200 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有的十分珍稀。由于是科普读物,主要目的是向中小学生普及鸟类知识,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力求画面中的鸟儿轮廓清晰,羽毛漂亮,姿态优美,这就 大 大 增 加 了 操 作 的 难度。走进大山、丛林、湖泊、草原,不管严寒酷暑,不顾蚊虫叮咬,用爱去观察鸟儿,通过对鸟的观察,李洪涛对爱、对自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时为了拍好一种鸟儿,他在冰天雪地中或闷热的伪装帐篷里一熬就是几个小时。几年的坚持和守望,他风餐露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抱着一颗大爱之心来描写鸟类的生态活动,李洪涛一次次为鸟儿之间的爱所折服。2017年3月底,珲春境内的龙山湖银装素裹,冰雪中,100 多只从日本海飞来的白尾海雕正在冰面上觅食。在远距镜头里,李洪涛突然发现,一只体型庞大的白尾海雕正在进食肉块时,一只饥饿的乌鸦飞落到近前,可怜巴巴地望着。在弱肉强食、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按照常理,白尾海雕应该挥起尖喙利爪,赶走小小的乌鸦。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只白尾海雕停止进食并打量了乌鸦片刻,然后将肉块主动让给了乌鸦。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其他的白尾海雕上前夺食,这只白尾海雕飞落到几米远的地方,一边看着乌鸦进食,一边警戒并保护着。望着眼前真实发生的情景,李洪涛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连拍的快门声,这一精彩的场景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接受采访时李洪涛说,当时他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

一次次拍摄,一次次感动,他被鸟儿为了生存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震撼了!2016年6月中旬的一天,美丽壮阔的查干湖蓝天如洗,碧波荡漾。在湖泊东岸的湿地上,一群黑翅长腿鹬不时地飞上飞下,正在争抢着觅食。时而为了小鱼发生打斗,场面激烈。透过超远摄长焦镜头,李洪涛正在捕捉着精彩的瞬间。这时,一只黑翅长腿鹬飞速地掠过,落到浅滩上。令人意外的是,这只黑翅长腿鹬只用左腿站立,一边跳跃着前行,一边发出尖厉的鸣叫。仔细观察发现,它竟然只有一只爪子!右腿的爪子上部,齐刷刷地断掉了,留下已经发黑的断茬。虽然身体残疾,但在这场食物争夺大战中,这只黑翅长腿鹬并没有退却,而是顽强地与其它健全的长腿鹬抗争着,并拼得一条条肥美的小鱼。在李洪涛的指点下,几位游客也目睹了全过程,纷纷被鸟儿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的生命力所感动。

用匠心铸就精品拍摄和记录越多,就越增加了李洪涛出版

这本书的决心。鸟儿对爱情的忠贞、对孩子不

惜穷尽生命而迸发的母爱,及高尚的友爱,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感动,甚至还有汗颜。在他照相机下记录的鸟儿不仅飞行、觅食和休憩,更有常人无法见识的鸟类之爱。它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记录鸟类知识的科普读物,还是记录翔实的鸟类写真集,是传递爱与正能量的主题绘本,是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社科教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本精品力作的诞生,不但需要作者的精心创作,也离不开编辑的匠心加工。这样一本《爱鸟集》凝聚着作者风霜雨雪、长途跋涉的付出,作者走心,编辑更加用心,它的出版更是凝聚着编辑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讨、琢磨、校对、装帧、出版的追求卓越的苦心。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事业部是《爱鸟集》的编辑出版团队,他们是有着多年主题出版经验的优秀团队,唱响时代主旋律,倡导主题出版是他们的出版追求。多年来,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普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 面 他 们 都 有 着 深 厚 的 经验。编辑出版《爱鸟集》更是凝聚着团队的心血。

一本好的图书从好的书名开始,这个看似简单的书名其实是出版集团领导带领编辑们经过反复地思考、研究和讨论才最后确定的。而在编辑策划这本图书的过程中,从文字的编辑、校对、润色提高……社领导都是亲力亲为,力求语言文字既要翔实准确 ,又要通俗易懂 、简练生动。因为书中涉及的很多鸟类知识的更新,编辑们不断地与作者沟通,有很多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不得不在深夜还要打扰到作者,另外,还要请这方面的专家给最后把关。

在图书版式设计上,更是注重细节的处理,全书鸟类图片大部分采用抠图去底的方法编排,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这 大 大 提 高 了 图 片 的 辨 识度。在整体设计色调上配以绿色,也是希望可以还原鸟类真实的生存环境。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阅读改变人生,生态造福社会。在讲述《爱鸟集》故事的基础上,由李洪涛担任顾问的“ 爱 鸟 俱 乐 部 ”也 由 此 诞生。吉林出版集团图书出版事业部举办的第一场爱鸟俱乐部的讲座,主题设定为“让爱在蓝天下飞翔”。李洪涛向孩子们介绍了鸟类的相关知识,从我们身边的鸟到鸟类的迁徙与繁衍生息;从聪明的夜鹭会钓鱼、小乌鸦和白尾海雕

的友爱,到长岭志愿者纪文辉爷爷救助失群白鹤的真实事迹;从鸟类伟大的父爱母爱,再到鸟类身残志坚,为了生存与自然抗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家长们听得频频点头。

保护鸟类资源,守护绿水青山,所有支持爱鸟俱乐部公益讲座的出版、发行等社会机构和部门都希望能够通过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鸟类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各界及全民爱鸟、护鸟的意识。爱鸟俱乐部至今已经举办3期公益讲座,几乎场场爆满,越来越多的爱鸟人士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受益颇丰,他们当中有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教师、退休老干部,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职工。

如今,加强鸟类保护,维护生态多样性,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身为出版人,我们立志通过与书店、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机构加强互动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延伸服务途径,不断在向读者提供爱鸟生态环保知识服务中打造一个出版生态链,同时希望产生更大的媒体效应,感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心有大爱

逐梦前行

——

源自《爱鸟集》

□曹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麦家的新作《人生海海》的主人公上校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时而被命运推到风光无限的峰顶,时而又被无情地抛到深不可测的谷底。但可敬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他都对生活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泰然自若,豁达幽默,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人生海海》这部长篇小说,延续了麦家一贯的深邃平静、隐忍克制的叙述方式,只是比他前几部作品人物的塑造上更见功力,思想上更为深刻厚重,艺术形式更臻于完美。

如果说,命运是波涛诡谲的大海,但主人公上校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那样闪闪发光,像一粒粒珍珠一样。无论是乡间小木匠,还是国民党士兵,无论是做情报工作,还是做军医,他都是无师自通,出类拔萃。只是那段做情报工作的特殊经历为他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一个罪大恶极、臭名昭著的汉奸川岛芳子在他的腹部刺下了一行字,这成为他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屈辱经历,也是一生刻

意守护的秘密。后来,他参加了解放军,奔赴了朝鲜战场,遇到了喜欢自己的女护士,可为了保守秘密,他拒绝了女护士的感情,最终选择一个人生活。可敬的是,他背负着沉重的记忆、屈辱的经历,在人们的误解和非议的目光中穿行,却不绝望不哀伤,不抱怨不悲叹,相反,依旧强烈地热爱着生活。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孤胆英雄,一个既能用超人的智慧赢得无尚荣光的英雄,又能用顽强的意志在逆境中支撑起人格大厦的英雄,这样的人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呢?

在思想上,这部作品非常厚重,鼓舞人心。虽然作品的后半部弥漫着一种悲凉阴郁的气息和情绪,但最终在承受痛苦的淬炼之后,人性的力量占据了上风,人格得到了升华,爱和慈悲战胜了仇恨,悲悯化作了浩荡的春水,荡涤着

“我”几十年来郁结于心的仇恨,脉脉温情润物无声地滋润了“我”的心田,也浇灌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人生海海》 也超越了麦家以往任何一部作品。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既以少校的经历谜团为主线,又暗合

了“我的成长”这条暗线。“我”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来书写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下人物命运的浮沉,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情节的设置上,既悬念丛生,伏笔暗置,又高潮迭起,跌宕起伏。看似行到水穷处的无解,却又峰回路转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引人入胜。在人物的关系构建上,盘根错节,处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老保长和上校看似生死冤家,竟然是生死相托的肝胆之交;爷爷对上校由最初的排斥和敌意,到后来为了澄清自己而出卖上校,直至最后了解真相后抱愧自杀;上校困厄之时林阿姨的出现,而林阿姨这个人物又何尝不是像谜一样的女性呢?我们不得不叹服于麦家先生构思的匠心独运。

《人生海海》自始至终都氤氲着一股英雄之气,读之,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读罢,掩卷沉思,感到在天地间,有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而这种乐观无畏的英雄气不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吗?

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 张燕峰

由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出的 《大桥》,为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的最新长篇力作。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 得 中 宣 部 “ 五 个 一 工 程奖”。本书采取纪实手法,聚焦

“世界级工程、国家之重器”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曲折,以及建设者们凭借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历程,展示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是一部文学名家讲述当代中国故事,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重要著作。

(本报综合整理)

展示新一代桥梁建设者的胸怀

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的《谈话录》,由著名作家王安忆和著名批评家张新颖所著。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本报综合整理)

王安忆对话张新颖

解读:

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端午习俗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多,比如包粽子、赛龙舟、插香艾、系五彩线等。

南朝梁人吴均的 《续齐谐记》 中说:“屈原,楚人也,遭馋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自日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

‘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每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拣树叶塞其筒,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后复见,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水之遗风也。”

说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一到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投水的日子,当地人都会用竹筒装上米,投入水中,用这一方式来祭祀屈原。到了汉代的时候,长沙有一个叫作区曲的人,在大白天看到了一个读书人,读书人对他说,自己是三闾大夫屈原,听说区曲要祭祀他,很好,但是,往年所献的祭品,都被水中的蛟龙给偷走了。今年如果你们再上祭品的话,可以用楝树叶封上竹筒口,再用五彩线缠一下,这两样东西,都是蛟龙所害怕的。区曲按照他的话做了,后来又见到了屈原,屈原对他表示了感谢。这便是端午节包粽子来历的传说。在可考的文献记载中,粽子最早叫作角黍,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大概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最早记载了。

除了包粽子,就是赛龙舟,这个传说也是与三闾大夫屈原有关。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

迹。”意思是说,在屈原自投汨罗江后,人们争相用舟船来救他,这在后代就演变成了龙舟竞渡了。

到了隋唐时期,赛龙舟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习俗,很多的诗人都写过有关赛龙舟的诗,刘禹锡《竞渡曲》诗说:“湘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在五月的湘江之上,人们赛起龙舟,用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李群玉《观竞渡》诗中描写的场面更为

壮观:“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冲浪飞。”几千人参加的龙舟比赛,在初生阳光的照射下,几十条龙舟像雷电一样,冲浪而飞,江两岸的锣鼓声震天响,那场面想想,都觉得激动。

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系五彩丝线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这个在汉代应劭的

《风俗通》中有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说在端午节这一天,在胳膊上系上五彩丝,可以让人不得病。

《风俗通》中还说:“又亦因屈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这里说,五彩丝线的习俗也跟屈原有关系,五彩丝线又叫长命缕,又叫续命缕,还叫辟兵缯等,因为系了五彩线,可以长命,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用条达等丝织物互相赠送。

五代时期,花蕊夫人有一首《宫词》这样说:“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玉腕斜封彩缕长”,就写到了在手腕上系五彩线的事。

端午节插艾的习俗也是古已有之,为什么要插艾呢?南朝时候的一部文献《玉烛宝典》记载:“五月五日,采艾悬于户上,以禳毒气。”是说,在端午节这一天,采来艾草,挂在门上,用它来祛除毒气。因为五月的时候,到了夏天,气温上升,蚊虫多了起来,疾病也因此多了起来,这个时候,人们多用艾、菖蒲等一些可以驱虫的草,来驱除病疫。

除了以上的习俗外,古代人还有采杂药、踏百草等的习俗。

陆游的诗歌《乙卯重五》,记述了他71岁这年端午节的事,里面也说到包粽子、插艾等事,字里行间能够看出晚年陆游生活的一些情况。

(作者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缤纷习俗为屈原□ 李 静

原文:

重五山村好,

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

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

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

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乙卯重五》

本版组稿 李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07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副刊·书香

责编 张正忠 常立志 版式 王曜宇 美编 聂丹 审读 朱云刚

Related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