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03

Post on 08-Feb-2017

77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東亞和平與安全」國際研討會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2月26日

非常高興今天能與來自全球四大洲、10個國家,共15

位代表,以及國內各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為區域及

全球的和平與安全,貢獻一分心力。

東亞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的搖籃,擁有最早也最興盛的

陸上及海上交通與貿易。二次大戰後,東亞又成為東西方

40年冷戰的主要戰場,到今天,東亞戰略的重要性有增無

減,在全球經濟上,更是帶動成長的引擎。

然而,東亞仍然延續冷戰的遺緒,有關島嶼與海域的

主權爭議,依舊困擾著這個地區,隨時可能因誤判而升高

衝突,將主要強權捲入,引發區域或全球性的危機。去年

以來,各方又因為「防空識別區」(ADIZ)的議題,使得

空域安全問題,成為另外一個東亞爭議的焦點。

中華民國臺灣位於東亞的地理中心,是銜接東北亞與

東南亞的樞紐,具有關鍵的戰略地位,無論是東亞地區的

20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經濟發展,或是區域的潛在衝突,臺灣都不可避免地受到

影響,目前全球焦點正集中在這個地區的安全問題,而相

關各方無不提升軍備,試圖以實力來處理危機。在此時,

中華民國深感責無旁貸,呼籲各方正視衝突不斷升高的危

機,拋開冷戰的惡性競爭,以兼顧理性與創意的思維與做

法,共謀區域的和平與繁榮。

事實上,將區域的不安與衝突,轉化為和平與繁榮,

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歷史提供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例如

歐洲從一個各國征伐百年的大陸,轉變為區域整合的典

範。又例如北海(North Sea)從一個各聲索國爭取海域主權

的麻煩海域,轉變為各方資源共享的合作之海,出產聞名

全球的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

同樣的,原本被列為最可能引爆衝突的臺灣海峽,在

過去短短5年多中,逐漸演變成為和平與繁榮的象徵,並且

為其他潛在的衝突地區,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解決範例。

本人自2008年上任以來,致力於推動兩岸的和解,在

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

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

兩岸和平發展。到目前為止,兩岸已簽署19項協議,涵蓋

經貿、金融、交通、社會、食品安全、司法互助等許多層

面,這些都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以雙方的交通為例,往

20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返於兩岸的定期航班數目,從我上任前的零航班,到現在

每天超過118個班次,連絡中國大陸54個航點,臺灣8個航

點。大陸來臺訪客的數目,從我上任前(2007年)的29萬

人次,增加至去年的284萬人次,成長近10倍。大陸學生

在我上任前,來臺灣的人數是823人,去年已增加至24,787

人,成長30倍。而去年兩岸高達1,622億美元的雙邊貿易,

以及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也因為簽訂《海峽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其他經濟協議,獲致

制度化的保障。

兩週前,我方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與大陸國臺

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進行歷史性的會晤,這是兩岸隔海

分治65年來,雙方高層官員第一次正式的會談,而且雙方

以官銜相稱,可說是兩岸交流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王張

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普遍肯定,包括美國、歐

洲、亞洲以及中東國際主流媒體,至今已有465則的報導與

評論,均給予高度的評價,並認為兩岸高層直接互動,兼

具象徵與實質意義,反映雙邊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政

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而根據國內最新的民調顯示,

超過六成的國民肯定「王張會」的成就。

除了兩岸和解所顯示出來的穩定局勢外,東亞也成為

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各

20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國也致力經濟改革,並大力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包

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

定》(RCEP),以共同建立友善而繁榮的大環境。

然而,東亞地區發展的遠景,也不是沒有隱憂,區域

的緊張情勢,並沒有隨著各方經濟相互依存度的提升而減

緩,反而有一些升高的趨勢。近年來,海域的爭議更成為

潛在衝突的導火線。

在南海方面,高度戰略價值加上蘊藏豐富的天然資

源,成為各國爭奪的一個焦點,各方都加其海空軍的實

力,並積極進行開發的行為,潛藏一觸即發的可能衝突。

至於在東海方面,自從日本在2012年9月11日宣布將釣

魚臺「國有化」所引發的爭議開始,中共立即在釣魚臺海

域採取普遍而長期的強制作為,在去年11月23日宣布劃設

「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涵蓋大部分東海海域,包括釣

漁臺列嶼,並與周邊各方的防空識別區重疊。中共這番作

為引發各方相當的關切,我們也對此向大陸表達我方嚴正

的立場。當前東海的情勢可謂劍拔弩張,有鑒於釣魚臺列

嶼爭議,可能影響東亞地區的安定,本人早在2012年8月5

日,也就是《中日和約》生效60週年當天,提出「東海和

平倡議」,呼籲各方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應擱

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

20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爭端;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East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應該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東海和平倡議」的提出,提供各方理性和平解決爭

端的創造性選項,並獲得包括美國、日本與歐盟等主要國

際成員重視,我國政府根據這個倡議,在去年4月10日與日

本簽訂《臺日漁業協定》,在有兩個臺灣大的海域,雙方

擱置主權爭議,解決紛擾40年的漁業爭議,實現「主權不

能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

此外,去年5月發生菲律賓海巡人員槍殺臺灣漁民的事

件,已在菲方正式道歉、賠償、懲兇,並與我方展開漁業

協議談判後,雙方在8月達成「執法不用武力、事前相互通

報、扣捕儘速釋放」等三項共識,爭端乃得以和平落幕。

去年11月菲律賓受「海燕」颱風肆虐,死亡超過6千

人,中華民國政府不計前嫌,在第一時間立刻出動軍機、

軍艦,運送680噸救濟物資與捐贈20萬美元到災區,提供

災民最快速及最需要的。這是我國政府依循「東海和平倡

議」的原則,堅持以和平與協商方式解決爭端才得以獲致

的具體成果。而目前不論是東海還是南海,對臺灣、日本

與菲律賓漁民而言,都是40年來出海捕魚最和平與最安全

的時期。

而面對當前紛擾不休的東海空域問題,我政府在此提

出下列三項主張:

21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第一,基於「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相關各方應遵

照現行國際法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議,以確保

東海空域安全,維護飛航自由,並促進區域和平。

第二,對於直接影響空域安全的防空識別區重疊問

題,各方應儘速展開雙邊協商,以謀解決之道。必要時可

採取暫時措施,以避免衝突與誤判發生,並減少對飛航自

由與安全的影響。

第三,各方能以互信互利為基礎,共同協商制訂涵蓋

海域與空域的「東海行為準則」,並儘速建立區域多邊協

商機制,以促進東海永續和平與長期合作,提升區域安定

與繁榮。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正站在一個充滿機會與挑

戰的十字路口,東亞究竟要邁向和平與繁榮,還是陷入紛

擾與混亂,有賴各方領袖與人民拿出智慧與決心,做出明

智的抉擇。

本人深信,在場的專家學者們在今天會議上,所提出

的高見與進行的討論,必將為我政府相關決策提供有利的基

礎,進而為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重要的貢獻。謝謝大家。

21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

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4月9日

本人首先要向第三度主辦本人對美國人士視訊會議之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致謝,並向第二次擔任主持人的

何慕理會長表達由衷感謝之意。今天適逢《臺灣關係法》

立法35週年前一日,這部具有歷史意義里程碑的法律奠定

了中華民國與美國強勁關係之基石。本人非常高興能有此

機會與在座各位貴賓,共同討論兩國間獨特之夥伴關係。

在上個世紀前半葉之我國與美國夥伴關係中,美國對

於確保中華民國的生存及發展扮演至為關鍵之角色。舉例

而言,1941年8月,也就是珍珠港事變發生的前4個月,美

國派遣飛虎隊來華,協助中華民國對日艱苦抗戰,飛虎隊

在抵華後7個月間擊落了200餘架日本軍機。

1943年1月,美國廢除對我國一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條

約,同時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及「領事裁判權」,並在

華府與我國簽訂平等新約,彰顯美國願與中華民國建立真

正的平等夥伴關係。

21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1943年12月1日,美國、英國與中華民國共同發表歷

史性的《開羅宣言》,明載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如東北

四省、臺灣與澎湖群島,必須歸還中華民國。此一政策於

1945年7月26日之《波茨坦公告》中再獲確認,並在38天以

後的9月2日《日本降伏文書》中獲得實現。我們誠摯感謝

美國當時在軍事上與外交上之關鍵角色,使中華民國得以

收復對臺灣之主權。

自1950年至1965年間,美國對我國提供了15億美元之

經濟援助,1954年雙方簽署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保障

了臺灣的安全,使得我國能在外在和平環境下創造經濟奇

蹟,此後美國一直支持我國,甘苦與共。

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在1978年發生重大變化,至今

本人憶及仍深感遺憾。當年12月間,卡特總統宣布撤銷對

我國之外交承認。為了補救當時情勢,卡特政府送交一份

《臺灣關係法》草案至國會審議;但由於該草案有許多不

足之處,美國國會對該草案做出許多極重要的改善。1979

年4月10日,卡特總統簽署《臺灣關係法》,並回溯自當年

元月1日起生效。當時一位美國學者表示,《臺灣關係法》

形同在卡特政府撤銷承認臺灣後,重新予以承認。

本人欣聞美國聯邦眾議院甫於兩天前以一致同意之方

式通過一項法案,重申美國對於《臺灣關係法》堅定不移

21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之承諾。臺灣關係法為雙方已簽署之許多協定提供法律基

礎,包括未來雙方可能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在美國國會

兩黨共同強力支持下,兩國維持了堅強之政治、安全、經

濟及文化關係,共同協助保障並增進東亞之和平與穩定。

美國對我國的另一項承諾是1982年7月雷根政府對我國提出

的「六項保證」,重申美國繼續對臺灣之安全承諾。

本人於2008年5月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首要工作即為

改善我國與美國的關係,重新建立當時幾乎已蕩然無存之

高層互信。目前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達到過去35年以來

之最佳狀態,有了美國之支持,使得我方能夠改善兩岸關

係,並在具有實力的狀態下,有足夠信心與中國大陸交往。

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之義務,持續支持我國有意

義參與國際組織,此係目前美方支持我國外交政策目標之

又一例證。2009年5月,在暌違38年後,中華民國衛生署署

長終能前往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去年9月,我

國民航局局長亦在無法與會42年後,應邀以「國際民航組

織」理事會主席之貴賓身分,參加在加拿大蒙特婁市召開

之國際民航組織第三十八屆大會。凡此皆係我國爭取擴大

國際參與之努力中所獲致最重要之進展。

在「活路外交」政策之下,我國已拓展國際空間,同

時強化與各友邦及鄰國之關係。臺灣更以及時及具體的行

動,對區域和平、繁榮及穩定做出貢獻。

21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各位瞭解,臺灣、中國大陸及日本皆宣稱擁有位於東

海之釣魚臺列嶼的主權,這些島嶼雖無人居住,然鄰近海

洋資源豐富之漁場,海底亦蘊藏大量油氣,經過該海域之

海運航線亦至為繁忙。

近年來,有關釣魚臺之衝突危險顯著高漲,因此本人

於2012年8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冀望使各方瞭解可

以採取不同的途徑,以達成更理想的結果。「東海和平倡

議」主張以和平協商取代對抗,擱置領土爭議,強調資源

共享與合作。

去年4月10日,恰巧是一年以前的明天,我國與日本

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該協議於過去16年間,歷經16次

談判都沒有成功,終於在第十七次談判完成協議簽署。此

一成就即奠基於「主權無法分割,但資源可以共享」之理

念。該協議使雙方漁船在40多年的爭議後,終能在面積達

到臺灣兩倍大之釣魚臺附近爭議海域作業。同時,也因協

議納入「維權條款」,使得雙方均能維持各自之主權主

張。《臺日漁業協議》係「東海和平倡議」精神之具體實

踐,獲得國內、日本、美國及國際社會普遍之支持。

去年5月發生菲律賓海巡人員射殺我國漁民事件,我國

亦秉持「東海和平倡議」之精神,解決此一爭端。雙方歷

經數個月之交涉,終於獲得菲國政府正式道歉,對被害者

21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家屬提出賠償,上個月菲律賓司法部業以殺人罪名對犯嫌

提出告訴。此外,雙方並達成日後漁業執法禁止武力、執

法前相互通報及迅速釋放遭扣捕之漁船與船員等共識。

菲律賓在去年11月遭受「海燕」颱風重創,造成6千

多人死亡,我國立刻派遣18架次空軍運輸機及一艘海軍艦

艇,共運輸680噸救濟物資前往災區,賑災物資金額價值達

1,200萬美元。

2011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奪走1萬8千條人命,我國

政府立即捐贈330萬美元協助賑災。災後2個月內,臺灣人

民賑災捐款高達2億3千萬美元,是歷來對海外援助捐款單

次金額最高的一次。該筆捐款超過其他93國對日本之援款

總額。內人與本人也上電視參加電話勸募捐款活動,略盡

棉薄之力。上述所有行動在在揭示我國決心在國際上成為

「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提供者」。

為了避免各國因為「東海防空識別區」發生軍事衝

突,本人於本年2月26日提出「東海空域安全聲明」,籲

請所有相關各方應遵守國際法及「東海和平倡議」,以和

平方式解決爭端,並呼籲各方共同協商制訂「東海行為準

則」,以及儘速建立多邊協商機制。

本人也很高興看到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於本年2月5日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作證時

21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表示,「東海和平倡議」之原則係美國策略與努力之核

心,即是尊重國際法及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其實,「東海

和平倡議」之精神,也可適用於南海。

在兩岸關係上,本人自2008年就職以來推動之兩岸

政策,即在維持政治現狀,亦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

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以及在「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基礎上,維持兩岸和平關係。為確保臺海

永續和平,本人並曾正式聲明,我國不會推動「兩個中

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

由於雙方之共同努力,目前兩岸關係已達60多年來最

佳狀態,迄今雙方已舉行10回合之談判,簽署21項協議,

並規劃未來互設辦事處。上述21項協議之領域包括經濟合

作、交通、衛生、科學、農業及司法互助。兩岸直航定期

班機已由零航班增加至現在每日118個航班;中國大陸來臺

觀光之人數,已從每年29萬人躍增至280萬人,增加近十

倍;在臺就學之大陸學生人數從800人增加至2萬4千人,增

加30倍。同時,經由兩岸執法機關之共同合作,已逮捕近6

千名刑事嫌犯,詐騙犯罪案件因而銳減百分之六十,我國

受害人之財務損失亦由最高峰減少百分之八十,顯見兩岸

關係之改善確實對臺灣帶來實質利益。

我們將持續專注推動類似之議題。只要臺灣人民支

持,我們也不排除政治議題。

21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我國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本年2月訪問中國大陸,並在

南京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晤,這是兩岸分治65年以來首

次官方會談。此次會談代表兩岸關係逐步制度化,亦是邁

向永續和平與繁榮之重要里程碑。這些發展證明活路外交

與兩岸關係確實可以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本人要再度感謝美國,因為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

最近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十分歡迎並

讚賞兩岸關係在馬政府領導下的顯著進步。

中華民國與美國之貿易投資關係向來密切。2013年,

臺灣是美國第十二大貨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577億美

元。美國為臺灣最大之直接外資來源,投資總額累計至本

年1月已達到230億美元。

去年3月,我國與美國重啟1994年《臺美貿易暨投資

架構協定》協商,第八次會談剛於上週在華府圓滿完成。

本人在此讚許雙方代表的努力,以及會議中達成的正面成

果。本人至盼雙方能儘速展開「雙邊投資協定」之協商,

因為「雙邊投資協定」將開啟兩國間更強勁且全面的經濟

關係。

誠如美國前任國務卿柯琳頓女士在2011年公開表示,臺

灣是美國「重要之安全與經濟夥伴」,為展現我國增進對

美國經貿與投資關係之承諾,去年秋季我國內42名企業界

21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領袖組成代表團赴美國參加「選擇美國投資論壇」,在

全球與會60多個國家中,我國代表團的規模排名第三。

蕭前副總統隨後於去年11月率領臺灣高階企業領袖團赴美國

訪問,推動我國企業對美投資。

為了加強臺灣的競爭力,避免遭邊緣化,本人在2008

年就職後隨即著手推動法規鬆綁及市場開放。我國與主要

貿易國家由於缺乏正式外交關係,難以與這些國家進行自

由貿易協定談判。為突破孤立,我們決定先從自2003年以

來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大陸著手。在2010年與中國大

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我國繼於2011

年與我第二大貿易夥伴及投資來源國日本簽署投資協定。

去年7月我國與紐西蘭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11月與

新加坡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並陸續與亞洲及歐洲

其他潛在夥伴國家進行接觸,期能簽署更多類似協定。

除致力進行雙邊貿易談判外,我國亦必須參與區域

整合。臺灣擁有高度發展之市場,與全世界前三大市場美

國、中國大陸及日本均為太平洋國家,亦鄰近東南亞國協

之國家。臺灣不應該被排除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之外。

由於我國在2013年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

個成員國間之貿易總額近2千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

34%,我們相信,臺灣倘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不

僅對臺灣有利,TPP所有成員國亦均能獲益。

21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臺灣若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之ㄧ員,不僅可

確保臺灣之經濟安全,亦可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布

局。最近美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及亞太副助卿梅健華(Kin

Moy)分別在國會聽證會中表示,美國樂見臺灣有意加入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本人對此表示欣慰。

同時,臺灣亦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16個成員國間維持密切之貿易關係。2013年我國與《區域

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員國的貿易總額高達3,250億美元,

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量57%,所以臺灣尋求加入《區域全面經

濟夥伴協定》係極為自然之事。

我國政府最近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

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所作的努力尚包括設立「自由經濟

示範區」。示範區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優良經商環境,

為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

伴協定》鋪路。臺北市美國商會出版之工商雜誌《Taiwan

Business Topics》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下列評論:「(臺

灣)政府倡議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彰顯政府重視為臺灣

經濟尋求一個創新方向。」臺北市美國商會所指之新方向

即是自由化與全球化。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華民國與美國皆決心共同

維護東亞和平及穩定,並為此攜手努力。行動勝於言語,

22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美國的確已強而有力展現對兩國一百年來之夥伴關係之支

持,我國持續感謝美國在政治、經濟及安全上的支持。

如同我剛才所言,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

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之一員係本人施政之優先項目。值

此《臺灣關係法》立法35週年之際,本人期盼美國能與我

國共同為此目標努力。本人深信此一目標將為兩國夥伴關

係開啟嶄新的一頁。穹蒼無垠,讓貴我兩國獨特的夥伴關

係帶領我們展翅翱翔!

結語:

本人再次感謝「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能在《臺灣

關係法》立法35週年前夕這個適當時機,舉辦此一饒具意

涵,討論臺美關係的視訊會議。同時感謝本日的與談人對

臺美關係現況提出寶貴見解及觀察,和在座各位貴賓的參

與。《臺灣關係法》是臺美關係之基石,歷經時間考驗,

滋養臺灣蓬勃發展之民主及經濟活力,使臺灣能有自信地

與海峽對岸進行建設性交往。在會議結束前,本人要向

《臺灣關係法》立法35週年致敬,並讚揚中華民國與美國

兩國人民的緊密情誼。一路走來,無論是戰爭或和平,是

榮景或蕭條,貴我兩國一向站在同一陣線。展望未來,中

華民國與美國將持續併肩合作,共同努力。謝謝。

22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

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4月17日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應中央研究院邀請,參加「多元視

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4月17日,

是馬關條約簽訂第119週年。1894年所發生的中日甲午戰

爭,至今已近兩個甲子,但是與馬關條約有關的釣魚臺列

嶼爭議不但沒有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反而成為區域和平

重大的威脅。因此,我期待現場來自兩岸三地及日本的學

者能在未來2天中,以理性的態度、多元的視野提出創新見

解,為釣魚臺列嶼爭議尋求解決方案。

1971年我就讀臺大法律系3年級時,即投入當時臺灣的

保釣運動;10年後,我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博士論文中,

也有一部分觸及釣魚臺列嶼海域的劃界爭議。從一個當年

熱血的保釣青年,到鑽研國際法的學者,到今天以中華

民國總統的身分向大家說明釣魚臺列嶼爭議,這四十多年

來,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與意願從沒動搖過,也一貫堅

22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決主張中華民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面對風雲再起的

區域情勢,我們有義務與責任用務實理性的態度來尋求解

決方案,以促進區域和平。

接下來我就從歷史與國際法的角度,分四個階段討論

釣魚臺列嶼爭議的發展過程。

第一個階段是1895年(也就是清光緒21年)之前。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問釣魚臺列嶼是不是國際法上所謂的

「無主地」(terra nullius)?釣魚臺列嶼早在明朝永樂元

年(即西元1403年),就已經被中國人發現並命名。主要

島嶼的名字-釣魚嶼、黃尾嶼及赤尾嶼等都跟魚有關,顯

示我國向來認定此一地區是一個大漁場。更重要的是,

1555年,明代鄭舜功的《日本一鑒》就記載著「釣魚嶼,

小東小嶼也」。由於小東是明代臺灣的別名,所以這說明

說我國於明代時即知道,「釣魚臺是臺灣附屬小島」。此

外,做為抵抗倭寇的最高統帥,兵部尚書胡宗憲於嘉靖41

年(1562年)所寫的《籌海圖編》一書中,將釣魚臺列嶼

列畫入「沿海山沙圖」,這也證明了該列嶼當時已經列入

中國抵抗倭寇的海防系統。而到了清康熙22年(西元1683

年),明代屬於臺灣附屬島嶼的釣魚臺列嶼,於清代併同

臺灣納入中國版圖。嘉慶17年(西元1812年),今日的宜

蘭縣設立了噶瑪蘭廳,釣魚臺列嶼即納入所轄。

22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這一階段有非常多文獻支持釣魚臺列嶼並非無主地,

除了前述資料外,明清兩代的《使琉球錄》及清代的地方

志等都是。例如,清代歷屆「使琉球錄」明載這些島嶼以

東的「黑水溝」為「中外之界」,也就是中國與琉球的國

界。由於釣魚臺列嶼都位於「黑水溝」以西,所以自然屬

於我國海域的島嶼。又如康熙61年(西元1722年),御史

黃叔璥在巡視臺灣後所寫的《臺海使槎錄》中有一句很

著名的話:「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釣魚臺,可泊大船十

餘」。到了1872年,當時臺灣知府身兼臺灣兵備道的周懋

琦的著作《全臺圖說》中也有類似語句:「山後大洋有嶼

名釣魚臺,可泊巨舟十餘艘」。而西元1871年刊行的《重

纂福建通志》,更明確的將釣魚臺列入噶瑪蘭廳所轄,而

噶瑪蘭廳即是今日的宜蘭縣。所以由前述的記述來看,清

代對釣魚臺列嶼已行使有效的統治。因此簡單來說,釣魚

臺列嶼確實可算是「無人之島」,但不是「無主之地」。

事實上,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很快地就併吞琉球,

並對釣魚臺列嶼有很高的興趣。1885年日本內務卿山縣有

朋密令沖繩縣令西村捨三勘查釣魚臺列嶼,並決定是否設

立國標。而西村捨三勘查後回報,這三個島嶼都有中國命

名,並且載之史冊,若設立國標,可能會引起清朝的疑

懼。山縣有朋當時立刻徵詢外務卿井上馨,井上馨告訴

22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他,最近中國輿論報導日本欲占據清國所屬臺灣地方之島

嶼。而所謂的輿論就是《上海申報》於1885年9月6日的一

則新聞〈臺島警訊〉,裡面提到「臺灣東北之海島,近有

日本人懸日旗於其上,大有占據之勢」。所以井上馨請山

縣有朋暫時不要採取行動,「當以俟諸他日為宜」,同時

也不要發布新聞。前述這些密件目前都已經公開,皆刊載

於明治18年《日本外交文書》中。

這件事發生後,日本沈寂了一段時間,直到1894年中

日甲午戰爭中國大敗後,當初申請要開發釣魚臺列嶼的古

賀辰四郎又開始申請,而執政的伊藤博文內閣則於1895年1

月14日以「閣議」方式決定兼併釣魚臺列嶼。非常重要的

一點是日本當時做了這個決定後,並沒有發布任何公告,

沒有通知清廷,也沒有設立國標。這與日本於1879年併吞

琉球,或是處理其他島嶼的情形不同。實際上,在釣魚臺

列嶼上的國標是到1969年5月後才由日本石垣市政府設立。

日本政府於1971年表示,「自1885年以來,日本政府

通過沖繩縣當局等途徑再三在尖閣諸島進行實地調查」,

但是從日本自己公布的官方檔案,1892年1月27日沖繩縣知

事丸岡莞爾致函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希望海軍省來調查,

但是樺山答覆以季節險惡為由而拒絕了。1894年5月12日

沖繩縣知事奈良原繁致函內務省也表示,「自明治十八年

22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1885年)中,由琉球縣屬警部派出的調查以來,其間未

再進行實地調查」。這也就是說1895年日本決定併吞釣魚

臺的時候,並沒有在過去十年之間從事任何進一步的調查。

從國際法而言,日本政府對於釣魚臺的主權主張是依

據國際法的「先占」原則。但是先占的前提必須是被占的

土地是無主地;如果不是無主地,則不構成先占。由於在

1895年時,文獻已經充分地記載,釣魚臺已在中國版圖之

內,是臺灣的屬島,所以日本的行動是自始無效。這是第

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日本開始統治釣魚臺列嶼,時間是從

1895到1945年日本投降。這個階段日本統治釣魚臺列嶼的

依據為何?由於1895年1月14日日本的「閣議」是一個無效

的決定,因此,日本取得釣魚臺列嶼其實是根據1895年4月

17日,也就是119年前的今天所簽訂的《馬關條約》。《馬

關條約》的全稱是《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講和條約》,

其中第二條內容是關於割讓土地的記述,包括遼東半島、

臺灣、澎湖。關於遼東半島部分,條約詳細地描述了地理

形勢,從內河口到外河口,更附上地圖;對澎湖島也有具

體的地理座標。唯獨臺灣沒有如此明確的記載,僅提及

「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由於釣魚臺列嶼早被列

22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為臺灣屬島,所以很顯然地,日本取得釣魚臺列嶼的統治

權是根據《馬關條約》。

第三個階段是日本在1945年投降到1972年美國與日本

政府簽訂《沖繩歸還條約》,這段時間日本是否取得釣魚

臺列嶼的主權及統治權?1943年《開羅宣言》納入「日本

竊自中國的領土,例如東三省、臺灣、澎湖必須歸還中華

民國」的條文;而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第八條

載明《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同年9月2日日本於美

國軍艦密蘇里號簽訂的《日本降書》也宣布接受《波茨坦

公告》;此外,因為中國大陸與臺灣都未參加簽訂《舊金

山和約》,因此《舊金山和約》第二十六條規定,參戰而

未參加此次「舊金山和會」者,可以與日本分別訂定與本

約實質上相同條件的條約。因此,中華民國依據《舊金山

和約》第二十六條與日本簽定《中日和約》,而《中日和

約》第四條亦特別規定:「中日在1941年12月9日之前所締

結之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

所以《中日和約》生效後,在1895年簽訂的《馬關

條約》當然歸於無效,在此情況下,《馬關條約》既然廢

止,日本取得釣魚臺列嶼主權的依據也就因此喪失,釣魚

臺列嶼也應當在1945年12月25日歸還中華民國,事實上,

在1945至1972年期間,美軍託管琉球與釣魚臺列嶼時,臺

22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灣漁民仍經常前往釣魚臺列嶼捕魚或避風,因為釣魚臺列

嶼地勢高達383公尺,所以它跟南小島北小島之間,經常是

臺灣漁船避風的所在。

第四個階段也就是1972年美國與日本簽署《沖繩歸

還條約》後,釣魚臺列嶼的地位如何?到底日本所取得的

是行政權還是主權?美國託管釣魚臺列嶼時,僅擁有行政

權,而非主權,因此美國在1972年將釣魚臺列嶼交給日本

時,是將行政權交還日本,而非主權。美國政府也在1971

年5月給中華民國政府的照會中,強調:「美國相信將原自

日本取得之行政權利交還日本一事,毫未損害中華民國之

有關主權主張。」而且很重要的一點,美國認為領土的爭

議應由雙方各自解決。這些表述代表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意

義:第一,美國承認其中有爭議存在;第二,美國認為交

還日本的僅是行政權,而非主權。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當思考如何解決相關問題。1968

年「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勘查隊於勘查釣魚臺列嶼水

域後,發現其可能蘊藏豐富油氣後,周邊各國開始對釣魚

臺列嶼提出主張。如此情勢越演越烈,直到兩年前,即

2012年9月11日,日本宣布將釣魚臺列嶼國有化,激起中國

大陸非常激烈的反彈,有二十多個城市進行示威及抵制日

貨等行動,大陸並派遣海監船、漁政船乃至軍機到附近海

22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域,而日本也同樣強烈回應,使得釣魚臺風雲再起,情勢

更為緊張。去(102)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甚至進一步宣

布「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涵蓋了釣魚臺列嶼。在此

情勢發展下,我國身為東海周邊國家之一,也感到非常憂

心,尤其日本與美國簽有《美日安保條約》,美國已經表

示,依據該條約第五條,美國有義務保護日本施政權下的

領域,包括釣魚臺在內。所以在此情形下,全世界最強大

的經濟軍事國家,很可能因為釣魚臺列嶼這個蕞爾小島,

而捲入一場難以想像的戰爭,這一點當然讓我們深感憂慮。

中華民國該如何處理釣魚臺列嶼問題?我們對於釣魚

臺列嶼的脈絡了然於胸,知道如此發展極具危險性。因此

希望通過外交手段化減爭議。2年前的8月5號、《中日和

約》簽訂生效60週年的當天,我提出「東海和平倡議」,

目標就是使各方降低緊張,和平對話,以外交與和平手段

解決爭端,而且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主權

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

當年9月25日,292位臺灣蘇澳漁民發起「為生存,護

漁權」活動,他們搭乘58艘漁船到釣魚臺列嶼水域宣示主

權,並與日本34艘海上保安廳的船艦對峙,我國海巡署也

出動了12艘船艦護衛臺灣漁民,雙方互用水柱噴水,對峙

畫面在全世界的媒體上展現,場面雖然熱烈,但過程非常

22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平和,時間也很短暫。這件事使得我們和日本協商《臺日

漁業協議》步伐加快。在此之前,我們已與日本協商了16

次,包括李登輝總統任內5次,陳水扁總統任內10次,我上

任後1次,但是都沒有突破。但是這次恢復協商很不一樣,

因為雙方都知道這個問題必須要立刻解決。

5個月後,去(102)年4月10日,我國與日本簽署《臺

日漁業協議》,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進展,因為此協議涵

蓋將近兩個臺灣大的水域,約7萬多平方公里,而且新增加

了4,530平方公里高素質的漁場。這個協議簽訂之後,臺灣

與日本漁民都可以到這個海域來捕魚,不受對方法律的限

制。更重要的是,當中訂了一個「維權條款」、或稱「無

不利條款」(without prejudice clause),意指雙方在這個協

議之下的任何措施或主張,都不影響雙方根據海洋法的主

張,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婉轉的主權爭議擱置條款,證明

簽約並不影響雙方的主權主張。

我們常說,此一協議簽署之後,我們「主權不讓步、

漁權大進步、爭議大減少」。怎麼說「漁權大進步」呢?

臺灣漁民在這裡可以捕魚後,過去這一年來我們所捕獲的

黑鮪魚數量是前一年的3.6倍,價值是2.9倍。同時,爭議本

來每年有17件左右,也降低到只有1件,而且處理得很快,

可以說這是40年來釣魚臺列嶼海域最平靜的一段時間。5天

前我到宜蘭去和蘇澳漁會的朋友見面,他們真的非常感謝

23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政府力挺漁民,「哪裡有漁民,哪裡就有海巡」。我們的

主權主張並沒有改變,未來會再努力解決主權的爭議,但

至少目前已經縮小問題,使漁民權益得到保障。

同樣地,對於大陸的「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

我們也提出具體主張。我在2月26日特別宣示「東海空域安

全聲明」,呼籲各方儘快就ADIZ重疊區域部分進行協商,

並展開和平對話,同時也希望成立區域多邊協商機制,訂

定「東海行為準則」,讓爭議逐漸減少。

不論是「東海和平倡議」或「東海空域安全聲明」,

都是希望能夠降低緊張、增加對話,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爭

端,以貫徹「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觀念。

最後,我簡單做個結論。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固有

的領土、臺灣的屬島,我們一貫的立場就是「主權在我、

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這個立場不論是在東

海或南海都是如此。中華民國臺灣位於東亞的樞紐,除連

結東海和南海,也是區域經濟整合及區域安全挑戰的中

心,面對此一情勢,我們必須要有和過去不同的思維,減

少問題的複雜性,盡可能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使東海

能真正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今日非常高興參加各位的會議,祝福大會順利成功,

祝福各位學者專家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23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歐洲在臺商務協會「2014歐洲日晚宴」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5月15日

今晚我很榮幸出席由「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

為慶祝「歐洲共同市場」成立57週年而舉辦的「歐洲日晚

宴」(Europe Day Dinner),在此我要祝福歐盟生日快樂!

自從我擔任總統後,每年都會參加這場活動,謹代表中華

民國政府及人民向歐盟及28個會員國表達最誠摯的祝福,

並敬祝歐洲人民永享和平與繁榮。

首先,我要讚許「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在彌合差

異、凝聚正向力量及強化臺歐關係方面所扮演不可或缺的

角色,並感謝貴商會支持臺歐盟洽簽「經濟合作協議」

(ECA)。

我擔任總統後,我政府除致力鬆綁經貿法規、改善

外資市場進入條件及強化臺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積極

與主要貿易夥伴締結經貿相關協定,並已獲得顯著成效,

例如2010年我與中國大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

23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議》(ECFA),隔年又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事

實上,日本早在60年前即開始在臺灣投資,他們從沒想過

與臺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直到2011年,可見是因為我方與

對岸簽署ECFA後所產生的結果。此外,我國於去(2013)

年7月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ANZTEC)、11月

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定」(ASTEP),同時去年3

月也與美國重啟《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

的相關談判。在多邊貿易協商方面,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為

我政府首要工作,特別是積極爭取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

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今年元旦,我特別宣示今年是臺灣經濟的「衝刺年」

與「突破年」,我政府於去年8月正式推動「自由經濟示範

區」,以消除在貨品、服務、人員、資金及資訊往來的跨

境障礙,此為我國為加強貿易自由化的第一個模範。「歐

洲在臺商務協會」在《2014年建議書》中也給予正面評

價,並表示此倡議「證明政府加強自由化的決心」,在此

我要對貴商會所提出的意見表達感謝之意。

臺灣以擁有高度發展的市場經濟為榮,我們並與環

太平洋的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為鄰。

「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重點發展產業包括智慧物流、國際

健康照護、加值農業、高科技產業、綠能、金融服務及教

23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育創新等,可與歐洲經濟的優勢項目形成互補,並為臺歐

創造源源不絕的商機。

我也希望與歐洲透過簽署經濟合作協定及雙邊投資協

議等方式建立一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歐盟是我第四大貿

易夥伴,2013年雙方貿易總額已高達491億美元,較去年

小幅成長,同時歐洲總體而言也是臺灣最大外資來源,自

1952年至2013年,歐商在臺投資總額已超過320億美元,因

此我對未來臺歐盟經貿關係持續深化極具信心。

儘管臺歐雙邊經貿量已達可觀程度,但我認為仍可

藉由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及「雙邊投資協議」

(BIA)而更上層樓。其理由很多,今晚我就其中幾項要點

說明如下:

首先,臺歐若簽署經貿合作等相關協議,將創造雙贏

局面。如同先前所提,我政府已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簽署一

些經貿相關協定,以《臺紐經濟合作協定》為例,去年12

月協定生效後,於過去4個月,我對紐西蘭出口已成長超過

35%,而紐西蘭對我出口也成長33%,成果非常顯著,因此

我國也希望與歐洲簽署相關經貿協定,以嘉惠臺歐雙方。

其次,為何我們需與歐洲簽署ECA及BIA?眾所周知,

歐洲議會已連續多年籲請歐盟與我簽署ECA,該議會於去

年10月也通過「臺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強烈支持歐盟

23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與臺灣就經貿相關協議進入啟談,由此可知,我國與歐洲

都需要這項協議。

第三,臺灣商界也希望我國與歐洲能儘速洽簽經貿相

關協議。「歐洲在臺商務協會」於2012年就臺歐盟簽署貿

易提升措施協定(TEM)之潛在影響發表後續追蹤報告,

並指出:「現在歐盟與臺灣間貿易擴張措施的潛力要比

2008年首次評估潛在利益時更強」。換句話說,隨著時間

經過,簽署該協定所帶來的利益將持續增加。事實上,蕭

前副總統去年訪問歐洲時曾提倡這個理念,並獲得許多正

面回應。

此外,還有一項與經濟不完全相關的因素,為何我

認為我國應與歐洲建立緊密連結。二次大戰後,法國與德

國開始推動兩國留學生交換計畫,當時共有數十萬名學生

參與,這個計畫希望能讓兩國公民在人生早期階段建立友

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因此我在6年前上任時,也秉

持相同理念,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希望兩岸學生能在人生

早期階段建立友誼。6年前,來臺陸生只有823人,但去年

卻超過2萬4千人,成長超過30倍。值得一提的是,2年前

我競選連任獲勝後,一名臺灣學生與陸生於交談時提到:

「你看,我們有一個非常有效率的選舉,早上投票,晚上

就可以知道結果」,這名陸生則回覆:「這不算什麼,在

23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大陸,我們前一天就知道結果。」這不是我自創的笑話,

而是曾被《紐約時報》報導過。

另一件令我敬佩歐洲的是1 9 7 0年代的兩德關係。

東、西德於1972年簽署基礎關係協定(Basis of Relations

Agreement),當時雙方雖承認對方的領土,但論及「主

權」(sovereignty)議題時,兩德則互不承認,因為這違背

西德憲法-基本法(the Basic Law),儘管如此,雙方仍承

認彼此的「治權」(authority to govern),並使用「統治高

權」(Hoheitsgewalt)一詞。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因為

在一個正常國家,主權與治權是相同的,但在一個分裂的

國家,你必須區別這兩個概念,才能使共存成為可能。

我上任後也主張「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概

念,而唯有在這個概念下,兩岸關係才得以推動,這在世

界上非常罕見,但經過6年的驗證,它確實發揮效用。今年

2月,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曾前往南京與中國大陸國臺

辦主任張志軍會晤,雙方並互稱官銜,這是兩岸隔海分治

65年來的第一次,6年前我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如今也

實現了!

另一項從歐洲獲得啟發的是區域和平。大約一年前,

臺灣與日本簽署漁業協議,解決雙方40年來的漁業爭議,

雙方漁民皆能在有臺灣兩倍大的漁場捕魚,而臺灣北部

23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漁民所捕獲的黑鮪魚量更創歷史紀錄,不僅漁貨量成長

3.6%,價值也提升2.9%。為何我們能辦到?事實上,日方

一開始並未承認爭議的存在,因此我們先前皆無法解決。

李前總統及陳前總統曾分別與日本舉行5次及10次的漁業會

談,都沒有結果,我之前試過一次,發現完全沒有結果,

因此改變其他方式。2年前我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很幸

運地獲得日方正面回應,雙方並達成協議,各自仍保有對

海域領土主張的完整性。這個概念非常簡單,就是「主權

無法分割,但資源可以共享」,此並非我發明的,而是取

汲於歐洲人的經驗。

歐洲人於六十、七十年代處理北海經驗相當成功,當

時德國、比利時、英國及挪威在該海域發生爭端,並將爭

議交由國際法庭處理,而爭議解決後,彼此都能區分各自

海域範圍,並共同探勘油頁岩,現在歐洲有一個非常著名

的石油品牌「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令人非常欽

佩。這個案例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啟發來源,我們已

開始向歐洲人學習,這也是我認為為何臺歐盟要發展更密

切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後,讓我們大家共同舉杯,敬祝今晚的「歐洲日」

宴會圓滿成功!並祝福歐盟生日快樂,中華民國與歐盟情

誼永存!謝謝大家。

23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外交部「歡慶非洲日」酒會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5月25日

今晚本人很高興應邀參加「2014歡慶非洲日」酒會。

5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3年5月25日,非洲32國領導人

在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成立「非洲團結組織」,該

組織於2002年7月9日轉型為「非洲聯盟」,是繼「歐洲聯

盟」後另一項重大區域統合工程,讓我們看到非洲團結與

合作發展的前景。

非洲雖然與我國相距遙遠,但多年來彼此間往來、合

作及交流並未因此受限,反而更加頻繁。本人為強化與友

邦的情誼,實地瞭解各項雙邊合作計畫執行情形並回應非

洲友邦元首誠摯邀請,於今年1月24日率團前往聖多美普林

西比,於25日順訪布吉納法索,受到友邦朝野熱情歡迎與

親切接待,本人及中華民國代表團全體團員均有賓至如歸

的感覺。

記得在訪問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第二天,曾到聖國第二

高中參訪,並在該校體育館贈送一批足球,校方特別安排

23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本人象徵性的12碼射門,還派校隊守門員守門,結果我一

提腳勁射,球兒應聲快速地由右上角射入網內,讓所有在

場的師生都嚇了一跳,並大聲喝采。幸好本人在高中與大

學時喜歡踢足球,還擔任足球班隊隊員,球技雖然平平,

但應付12碼射門還沒有問題。兩國也在很多領域中相互合

作,其中包含醫療領域,特別是在根除瘧疾方面更卓有成

效,我們幾乎將肆虐的瘧疾完全根除。

我們順訪布吉那法索雖然只有5個小時,但與龔保雷總

統伉儷共進了一頓愉快的自助晚餐,所有的餐點都是由總

統夫人親自下廚,或指導廚師烹飪,相當美味可口。我與

龔保雷總統席間談到兩年前布國北方鄰國馬利內戰,近4萬

難民攜帶牲畜越過邊界進入布國,造成布國極大的壓力,

兩年後,在龔保雷總統的斡旋下,馬利內戰得以停止,並

順利舉行選舉,實在難得可貴,龔保雷總統不愧是西非區

域領袖,其領導能力令人佩服。

此外,訪問團也親眼見證我政府如何與民間團體積極

與非洲友邦及友好國家分享臺灣經驗,協助非洲國家進步

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並在醫療衛生、職業訓練、基礎建

設、農業、漁業、畜牧、教育等各方面推動合作計畫,獲

致許多具體成果。

日前史瓦濟蘭總理戴米尼閣下伉儷訪華,帶來新國際

機場落成與生物科技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的好消息,讓我

23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們對兩國未來的合作有更高的期待。他還告訴我,史國國

王恩史瓦第三世自從兩年前跟我一起晨跑3千公尺後,現

在天天運動,並使用我送給他可以顯示Body Mass Index

(BMI)的電子秤,以保持體重不過重,他還要總理轉告

我,下次見面時還要再比賽跑步。

此外,為因應邦交國培育高等人才的需求及促進國際

青年交流,我國外交部特別設立「臺灣獎助學金」、甄選

邦交國及友好國家學生來我國留學或從事短期研究,今年

共甄選190名學生來臺,較去年158名增加32名,其中25名

來自非洲。自開辦以來,總計錄取來自70餘國共700名外籍

學生,成效甚佳。

本人就任以來持續推動「活路外交」政策,其中一

個要項就是替臺灣的經濟找「活路」,為我們的工商界開

拓商機,也為加強我國與國際社會的經貿關係而努力。此

外,近年來臺非雙方在促進文化、觀光、教育、衛生、科

技及通訊等實質關係上亦有顯著成長,本人殷盼臺、非之

間的合作及交流將更加寬廣,更為活絡,彼此共享經濟成

長與社會繁榮的成果。

非洲友邦一向珍視臺灣2,300萬人民的協助與關懷,多

年來真誠地不斷為我國仗義執言,也多次在國際場合中為

我國發聲,顯示他們真正希望我們能參與聯合國及相關國

24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際組織。此種情誼令人感動,謹藉此機會表達誠摯的感激。

當前國際經濟衰退,世界各國均面臨嚴峻考驗,中華

民國也不例外。然而,今後我國在追求經濟振興的同時,

仍將堅持協助非洲友邦改善民生的立場不變,務實推動有

益非洲友邦人民福祉的各項合作計畫的承諾不變,落實臺

灣技術移轉非洲友邦的誠心不變。這些承諾會具體落實在

提高友邦農業產能、提升醫療衛生水準、推展各項基礎建

設及職業教育等領域,並且協助非洲友邦追求永續發展的

目標。

中華民國愛好自由、和平及公理正義,也企盼與全世

界具有相同理念的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本人要特別向各位

非洲駐華使節及代表、對推動雙邊關係所做的努力,表示

由衷感謝,也希望各位協助我國在非洲拓展更多友誼與合

作關係。

最後,本人邀請各位共同舉杯,祝福「非洲聯盟」穩

健發展、團結繁榮!並祝福各位大使、代表及貴賓身體健

康,萬事如意。

24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2014年東海和平論壇」開幕式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8月5日

今天非常榮幸應邀參加「2014年東海和平論壇」,

兩(2012)年前9月,當日本宣布將爭議中的釣魚臺列嶼

「國有化」後,中國大陸20個城市發生激烈的反日抗爭,

東海局勢乃日趨緊張。中華民國本身也是聲索國,一向主

張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臺灣屬島。針對這個

發展,本人特別在2012年8月5日,也就是1952年《中日和

約》生效60週年紀念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秉持

「主權無法分割,但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呼籲相關各

方自制,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這項倡議從提出迄今屆滿2年,中華民國透過種種外

交努力,順利化解與日本及菲律賓之間的重大爭議,為東

海、南海和平創造新的條件,也獲得許多理念相同國家的

響應。

本人在此,謹就我國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前後的

時空背景向在座各位貴賓說明。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臺

24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海和平為東亞穩定與繁榮的基石:1953年韓戰停火後,朝

鮮半島與臺灣海峽,成為東北亞兩大火藥庫,隨時有爆發

的可能。1987年臺灣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開啟兩岸和解

之門,雙方並在1992年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

識,可惜嗣後歧見日深,互信日薄。1996年,中共一度發

射啞巴飛彈攻擊基隆與高雄外海,引發美國派遣兩支航空

母艦戰鬥群前來臺灣近海,氣氛極為緊張,兩岸原先建立

的制度化協商,也因而中斷了10年。

我在2008年上任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快速

恢復兩岸制度性協商,到「東海和平倡議」提出的2012年8

月時,雙方已簽訂16個協議,兩岸關係改善到隔海分治60

多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臺灣海峽也從潛在的殺戮戰

場,變為和平廣場與繁榮商場。舉例而言,6年來,兩岸從

完全沒有商業直航的班機,到現在每天往返共118班,涵蓋

大陸54個城市及臺灣10個城市;大陸來臺的訪客,也從6年

前的29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285萬人次,成長近10倍;而

大陸來臺學生則從823人增加到2萬5千人,成長30倍;雙

邊貿易量也達到1,650億美元,這些都是6年前難以想像的

情景。

兩岸關係的改善,大幅降低臺海的緊張情勢,有助區

域和平與穩定,且合於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美

24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國、日本、東協、紐澳及歐盟等各方的肯定,也讓我們對

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無論是兩岸或國際爭端的

信心大增。

其次,我要跟各位談的,就是「臺灣與日本簽署漁業

協議,有效化解爭議」方面。在我提出「東海和平倡議」

8個月後,我國與日本在去年4月10日簽署《臺日漁業協

議》,使我國漁船可在有臺灣面積兩倍大的「協議適用海

域」自由作業,且增加4,530平方公里的優良漁場,也解決

困擾雙方40年的漁業糾紛。

在《臺日漁業協議》簽訂的前一年,臺日兩國在此海

域發生17件爭議事件,雙方海巡艦艇曾對峙15次之多;而

從簽署協議後到目前為止,爭議事件降為僅有1件,雙方海

巡艦艇也不再對峙。另一方面,雙方漁民的漁獲量大增,

但島嶼主權的爭議受到擱置,雙方的主權主張均不受影

響。因此,此協議和平解決雙方40年的爭議,並使雙方得

以共享資源,可謂「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

第三,我國以堅定態度與和平方式,與菲律賓解決

「廣大興28號漁船案」紛爭。去年5月9日,菲律賓公務船

上的海巡隊員在雙方專屬經濟區(EEZ)重疊海域連續以自

動武器掃射我國籍漁船「廣大興28號」,造成我國漁民死

亡,漁船毀損。經由我國政府強烈抗議與譴責後,雙方展

24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開3個月密集調查與談判,最後獲得菲國官方正式道歉、

賠償,菲律賓司法部檢察單位並以殺人罪起訴菲國8位海

巡人員。

更重要的是,臺菲雙方召開多次漁業會談,協商簽署

相關漁業執法合作協定,達成「執法不用武力、事前相互

通報、扣捕後儘速釋放」等3項重要共識,並立即實施。近

10年來,此一海域曾發生25件武力執法案件,其中也有漁

民遭槍殺死亡案例,我方漁民固然苦不堪言,菲方也抱怨

連連。去年協商漁業執法協定後,執法案件降為1件,今年

在這個海域的黑鮪魚捕獲量也大幅超越去年。

我國與日本及菲律賓分別簽署漁業協議與漁業執法協

定,以及與菲律賓交涉漁業糾紛等2個案件,均獲得正面

成果,顯示我國發揮「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堅持以和

平方式解決爭端,創造可觀的和平紅利,是確實可行的模

式。這些成果並非因偶然因素而獲得,因為我相信「戰爭

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追求和平是大勢所趨與人心

之所向。

「東海和平倡議」的主張與實踐成果,普遍獲國際

肯定與讚譽。例如今年4月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羅

素(Daniel Russel)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中,發言肯定該

倡議,並認為其中的重要內涵,包括尊重國際法及以和

24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平方式解決爭端,都符合美國的核心策略,而我國以和

平且務實的方式處理臺日及臺菲海事爭議,乃是透過外

交途徑和平解決問題的典範。此外,今年6月「亞洲安全

高峰會議」(Asia Security Summit)在新加坡的「香格里

拉對話」(The Shangri-la Dialogue)中,美國國防部長

赫格爾(Chuck Hagel)及澳洲國防部長詹斯敦(David

Johnston)都發言肯定我國以和平手段解決與日本及菲律

賓的海事爭端。

此外,「東海和平倡議」也獲得國內外媒體關注與肯

定,例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今年5月14

日的社論《Calm the waters of Southeast Asia 》中,針對中國

大陸與越南近來因石油探勘所引發的南海領土主權糾紛,

特別呼籲各方以協商解決爭議,文中並稱許《臺日漁業協

議》是一個化解紛爭,達到利益共享的良好實踐模式(a

proved model)。

東海地區周邊的國家不僅在全球戰略上具有舉足輕重

的地位,在全球經濟方面,也已成為帶動成長最重要的引

擎。今年5月初,中國大陸在南海設置鑽油平臺,導致中國

大陸與越南間的關係緊張,隨後部分越南民眾的暴力抗議

事件更波及許多在越南的無辜臺商與外商,造成臺商的重

大損失。

24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雖然中國大陸已於今年7月間撤離在南海的鑽油平臺,

但這些事件充分顯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要維持區域的

和平穩定與繁榮,相關各方必須思考如何「以對話取代對

抗,以協商擱置爭議,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換言之,

應思考如何將「東海和平倡議」的理念與精神,擴大運用

到南海等東海以外地區。

本人在此要特別強調,在面對亞太地區經濟關係愈趨

緊密,但安全關係卻愈見分歧的國際情勢時,我們尤其要

思考並實踐「以制度性方式建立有效對話」,並支持「以

和平方式消弭紛爭於成形之初」,同時「以有效合作促進

經濟繁榮」。

本年度的「東海和平論壇」針對「非傳統安全議題

合作機制的建構」、「預防衝突機制的建構」、「經濟整

合」以及「擴大東海和平倡議的影響力」等議題,邀請各

國專家學者進行討論,集思廣益,落實建構多邊制度化對

話平臺,從而推動東亞和平與合作,實在具有深厚的意義。

臺灣位於東亞的地理中心,也是東海及南海交會之

處,先天上可扮演一個區域的角色。過去6年來,我們以和

平與繁榮為目標,努力推動兩岸和解,改變了臺灣海峽的

戰略風貌。臺灣的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6年前本來處於彼

此對立、惡性循環的狀態,6年來,已逐漸轉變彼此對話的

24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良性循環,這對海峽兩岸而言,是「雙贏」;對國際社會

而言,是「多贏」。

另一方面,我們用和平方式解決與我國北方的日本、

南方的菲律賓的漁業糾紛。例如當日本遭到地震、海嘯及

核子事故,我國所提供的援助,超過其他93個援助國的總

和;而當菲律賓與帛琉遭遇颱風肆虐,我國立即派遣軍機

與軍艦,運送救濟物資到災民手中。國際社會因此逐漸瞭

解,中華民國是一個愛好和平,樂於提供人道援助的國

家。也因此,我國獲得各方的協助,例如在2009年參加睽

違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及在2013年出席睽

違42年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年會;此外,我國

雖僅有22個邦交國,但卻有140個國家及地區給予我國人

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比我上任前增加86個國家及地

區,這都是和平所創造出的紅利。

中華民國將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並依照「東海和平倡議」的理念,持續與相關各方共同努

力。同時,我國希望建構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合作機制,建

立預防區域衝突的機制,並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以促進區

域和解與合作的制度化發展,除深盼未來能減少誤判及使

用武力的可能性,讓善意的循環生生不息;亦希望東海及

南海能夠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讓東海和平的成功模式成

24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為其他地區仿效的範例,如此一來,各方將可攜手合作,

共謀亞太永續和平發展。

最後,敬祝本屆論壇圓滿順利成功,也祝福各位與會

貴賓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24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開幕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9月1日

今天很榮幸參加「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開幕式,

與國內各領域的學者共同探討相關問題,非常有意義,也

藉此機會,向在場許多長期以來對此議題進行研究、發表

論文並提出建議的學者專家,還有曾經為捍衛國家領土付

出心血的國軍部隊,表達最誠摯的感謝及肯定之意。

南海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洋交通路線之一,東北亞國

家的能源多半需經由這個海域取得或通行,該海域的生物

及無生物的資源亦非常豐富,因此引起各國覬覦。過去這

段時間,各當事國分別占領部分南沙島礁,使此區域的爭

議日趨白熱化,尤其今年5月中國大陸在西沙群島附近探油

所引發的緊張關係,不但在海上發生,也延伸到陸上,使

臺商在越南遭遇最大的一次排華暴動,顯示南海議題確實

是個「未爆彈」,值得大家共同關注。

處理南海問題時,其實有許多不同角度,包括歷史、

地理、地質及國際法等,其中,在國際法方面,又分為有

25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關傳統領土與主權的國際法,以及涉及海域、區域與資源

的《海洋法》。過去這6年間,我國政府積極地進行以下幾

項工作:第一,我在民國97年上任後,99年7月,內政部

正式啟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管理站,建立國際研究平

臺,執行《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計畫》,推動東沙成為國

際海洋研究的重鎮。第二,經濟部於100年陸續劃設東沙

島週邊與南沙太平島的礦區,劃設面積合計4萬9千平方公

里,並初步完成地質探勘及海域科學調查工作。第三,從

100年起,由國防部與海岸巡防署分別辦理「南沙研習營」

與「東沙體驗營」,合計16個梯次,有314位師生參與,

目的是讓青年學子瞭解南沙群島的重要性以及與我國的關

係。第四,100年12月,經濟部在南沙太平島增建太陽光

電系統,打造低碳島,因為我國在臺灣本島、澎湖及綠島

皆進行低碳島工作,因此將此計畫推廣至太平島,實施效

果顯著,發電量占整體用電相當大的部分。第五,101年8

月,科技部正式啟用我國第一艘2,700噸級的大型海洋研究

船「海研五號」,提升海洋科研能量,將來對此區域的資

源及地質現況調查都有極大幫助。第六,自102年11月起,

由交通部、國防部與海巡署共同執行南沙太平島交通基礎

整建工程。南沙雖有碼頭及機場,但因長期有海蝕現象,

致使現況不太理想,需儘快整修,讓船舶或飛機能順利接

25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近、降落及停泊。第七,102年12月,交通部建置完成南沙

太平島上的通信網路,提供駐防人員及海上作業漁船經過

附近時便於聯繫,並於必要時提供緊急通信服務。我們這

些作為都是和平的,不是軍事的,目的是讓國人多瞭解我

國的領土—南海諸島,此外,也讓國際間瞭解我國很用心

經營管理這些島嶼,未來進行任何有關南海議題的協商談

判時,中華民國都不能缺席,因為我們在這裡扮演重要的

角色。

我國早在24年即公布「南海各島嶼圖」,提出擁有

南海諸島主權的主張。36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收復許

多遭日本占領的島嶼,並公布「南海新舊名稱對照表」及

「南海諸島位置圖」,因此,我國對南海諸島主權的主張

很早就開始,當時無任何國家對此公開抗議或提出不同意

見。事實上,我國古代人民經營南海諸島的歷程,在歷史

上也是斑斑可考,未來應持續加強南疆史料的考證。

民國19年「遠東氣象會議」在香港舉行,當時決議

由我國在南海地區設置氣象觀測機關;44年,第一屆「國

際民航組織(ICAO)太平洋地區飛航會議」,出席的會

員國決議由我國提供東、西及南沙的氣象報告;這兩個國

際組織的行動,皆清楚顯示他們承認並尊重我國政府對於

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此外,在第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

25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降後,我國派遣中業艦及太平艦前往南海諸島接收,重行

勘查、建碑、測圖及駐軍。事實上,南海諸島中有許多島

嶼名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所命名,因此我國這兩艘軍艦

到南海諸島接收時,最大的島嶼因太平艦而命名為「太平

島」,另一座島則命名為「中業島」。我國政府在36年底

公布「南海新舊名稱對照表」與「南海諸島位置圖」,當

時沒有任何國家提出抗議。後來,美國前往南海島礁進行

測繪,也事先通知我國給予便利,皆證明外國政府當時即

承認與默認我國擁有南海諸島的領土主張。

1 9 4 5 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曾提出「杜魯門宣言」

(Truman Proclamations),主張美國對於墨西哥灣海域

內的海床與底土具有主權上的權利(sovereign rights),可進

行相關開發工作;此宣言在《海洋法》的歷史上是個石破

天驚的宣告,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國家對於領海或臨接區

以外的海床及底土提出類似主張,因此引發許多的爭議,

也造成美國與其他中美洲國家的捕魚糾紛;直到民國47年

聯合國舉辦第一次《海洋法》會議,並提出《大陸礁層公

約》等4個公約,國際上才正式確立有大陸礁層的概念。

我國在1947年宣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時,國際上還

沒有相關概念,當時領海的觀念是3海里,頂多在進行緝私

工作時有1倍至12海里的範圍,此外完全沒有其他的海域

25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主張。現在大家都在研究到底要引用哪些國際法。其實類

似問題也出現在釣魚臺列嶼議題,當時我也曾提出在許多

比較古早的領土爭執上,有所謂《時際法》(inter-temporal

law),意指在國際爭端發生時,適用的國際法並非爭端發生

時的法律,而是先前提出主張時的法律,這樣比較能符合

實際的情況;然而不論是領土主權或海域的爭議,基本原

則仍是《海洋法》的「陸地決定海洋」,這是1969年國際

法院在大陸礁層案中做出的重要宣示,也因此造成各國搶

占南海島礁的情形。

從處理東海議題的經驗來看,領土主權與海域的問題

並非無法分開處理。尤其主權涉及國家與民族的權益及尊

嚴,往往具有很高的民族主義色彩,要想非常清楚的確定

很不容易,但資源的開發卻能透過合作來解決,因此,我

在101年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時,就是以這個角度

出發,主張「主權不能分割、資源可以共享」,去年更與

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擱置主權爭議,在漁權爭議

方面達成共識,解決雙方長達40年的釣魚臺列嶼爭議,讓

兩國漁民均可在相當臺灣面積兩倍大的海域捕魚。該協議

簽署1年多後,很明顯地讓簽署協議前的17件漁業爭端降低

至1件,並很快獲得解決。此外,也讓我國漁民的漁獲量大

為增加,尤其在7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包括4530平方公

25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里的高品質漁場中,漁獲量增至過去的2至3倍,也讓琉球

漁民可在此海域捕魚,雙方並於最近談妥「分開時段及區

域下繩」機制,讓雙方漁民皆可於此海域捕取鮪魚。這種

以「和平方式、外交手段」解決爭端的模式,受到世界各

國肯定,例如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

曾多次公開對此表示肯定;而今年8月13日,美國國務卿

凱瑞(John Kerry)在夏威夷發表外交政策演說時,更稱

許該協議有助於促進區域和平及穩定;今年6月分,澳洲

國防部長強斯敦(David Johnston)在新加坡參加「香格里

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會議時,也同樣對此協議

表示肯定。這個道理很簡單,東海與南海問題已擾攘幾十

年,這是第一次能以和平與外交手段解決爭端,這對各國

而言真是「空谷足音,跫然而喜」。我認為這樣的做法並

非不能擴張至南海,因為越南占了29個島,菲律賓占了10

幾個,中國大陸占了7個,臺灣則占了2個;在此情況下,

要想解決領土爭議確實不容易,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資源

就在那裡,無論生物或非生物的,可依照我們提出的「主

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概念,透過資

源共享找出解決的方法。我國與日本的釣魚臺爭議並沒有

解決,但暫時不會對雙方生活造成影響,本來漁民打漁受

限,抱怨連連,甚至在101年9月25日,蘇澳漁會動員58艘

25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漁船,292位漁民到釣魚臺宣示主權,日本出動34艘船艦攔

阻,我國海巡署則出動12艘船艦,雙方在該海域對峙並互

射水砲,此消息被全球媒體廣為報導,大家理解到中華民

國也是爭議的一方,而我們的漁民則是為了爭生存與顧生

活。該年11月,日本政府願意與我國政府進行相關談判,直

到隔(102)年4月得到成果,讓此海域40年來的爭議獲得

解決。

同樣地,去年5月9日我國「廣大興28號」漁船船員,

在南海被菲律賓海巡人員槍殺而造成爭議,經過3個月積極

的協商及談判後,菲方對我國提出的4個要求:道歉、賠

償、懲兇及簽署漁業協定,基本上都有了回應。去年8月8

日,菲律賓總統特別派特使到屏東小琉球向罹難者洪石成

先生的家屬道歉並同意賠償,同時,菲律賓司法部也決定

以殺人罪起訴持自動步槍掃射我國漁民的8名海巡隊員。

至於漁業協議到目前為止尚未簽訂,但雙方已就執法模式

建立共識:第一,不使用武力;第二,執法前相互通報;

第三,未來處理相關問題時,若涉及人員逮捕或船隻扣

押,應儘速釋放。其實這些內容,都是1982年《海洋法公

約》中有關專屬經濟區第七十四條的內容,我們將此精神

加入其中;同樣地,我們也與日本劃定「共同養護與管理

區」,讓雙方都可以使用,但不以其他國家法律來管制。

25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這種以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應該讓它有發展的機

會。在南海議題上,政府一方面捍衛國家主權,有關主權

的主張一定要盡量搜尋並提出;另一方面,解決問題時不

是像兩列火車般對撞,而是希望找出能降低緊張並得到解

決的方式。從「東海和平倡議」提出以來看到的反應與實

際效果,讓我們很有信心能在此議題上表達意見並提出看

法,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相關的準

備非常重要,我希望無論是歷史、地理、科技及法律方面

的學者,盡可能搜尋在過去1千多年歷史中,歷朝及歷任政

府所提出的主張,這些主張也許在現在的國際法上並不具

有很大的意義,但在現代國際法還未誕生的年代具有什麼

樣的意義,我認為值得好好探索,這也是我剛才說過《時

際法》的重要內涵。

因此,今天的活動除彰顯中華民國高度關切南海諸

島,也表示我們具有相當堅實的證據,然後進一步以此為

基礎,希望在任何有關南海的協商談判或制定有關各國的

行為規範時,中華民國不能被排除,這是我們舉行這次會議

的重要目標。再次感謝各位撥冗參加,也祝大家一切順利。

25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獲頒「艾森豪和平獎」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9月19日

本人能代表中華民國全體國民在此接受「國際國民外

交協會」所頒發的「艾森豪和平獎章」,深感榮幸。這個

獎項不僅頒給英九個人,也是頒給支持「中華民國成為區

域和平締造者」這個理念的全體國人。

「艾森豪和平獎章」設立的宗旨為鼓勵全球人民以和

平為目標進行理性溝通,今日本人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領

受這個獎章,代表我國人民追求和平的信念受到肯定,這

也將成為未來我國發展的重要資產。

本人欣然接受這個獎章,有三個原因:第一,因為我

國一向希望成為「和平締造者」,而這是一個和平獎章,

完全符合我國的目標;其二,這個獎章來自於艾森豪總統

親自創立的「國際國民外交協會」,而艾森豪總統是我崇

拜的一位偉大的美國總統;第三,我當了6年多的總統,多

半是頒獎給別人,這是第一次有外國人頒獎給我。

258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在此,我必須敘述艾森豪總統與中華民國長久的友

誼。艾森豪總統在1952年當選總統,1953年1月20日就任後

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盡快結束韓戰;其實他在就任前一

年已先到韓國表達這樣的看法,然後在1953年7月27日完成

簽署韓戰停戰協定,結束3年的韓戰,顯示出他立志推動東

亞區域和平的決心,令人佩服。

艾森豪總統非常關心東亞,尤其是東北亞的局勢,因

此在韓戰結束後,當年11月就派副總統尼克森到中華民國,

專程向蔣中正總統保證臺澎地區的安全。隨後,在1954年

12月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國會也

在1955年通過《臺灣決議案》,授權總統派兵防衛臺灣,

艾森豪總統隨即派遣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巡弋臺灣海峽,繼

續進行協防臺灣的任務。

艾森豪總統的第三個重要決定,就是在「金門砲戰」

中援助我國。1958年爆發「八二三砲戰」,臺海局勢再度

陷入危機,艾森豪總統在第一時間同意派遣美國海軍為我

國國軍進行後勤運輸,並在砲戰結束後,特遣當時國務卿

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來華,與先總統蔣中正發表

共同聲明,當時蔣總統也宣示光復大陸的方法為「三分軍

事、七分政治」,樹立了對中國大陸戰略的重要轉變。

「八二三砲戰」至今已過了50多年,很多人都忘了,

在一個不到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島上,落下47萬顆砲彈,

259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如果不是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我們要抵抗這麼強大的壓

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艾森豪總統的第四個重要決定,是在總統任內訪問

中華民國。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總統在卸任前訪華,

並與先總統蔣中正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在《中美共同防禦

條約》的規範下,兩國將共同抵抗任何對臺、澎、金、馬

的挑釁行為。這項宣示延續了1954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

約》,保障了臺海地區25年的和平。

艾森豪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光復非洲與歐

洲最重要的指揮官,他是一位世界罕見的戰將,也知道要

維持和平必須有所準備,顯示出他既愛好和平,也是最會

打仗的人。70年前的6月6日,他指揮世界上最大、人數達

100萬人的部隊登陸法國諾曼第,取得歐戰勝利;他也是

一位傳奇人物,在1948年退伍後,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校長。他出身軍旅,在軍事作戰上

成就非凡,退役後擔任長春藤名校校長,而後又成為「北

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軍統帥,軍事與教育生涯令人嘆為

觀止,文武兼備,令人欽佩。

我擔任總統後,深刻瞭解到我們在許多方面必須用和

平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在上任後立刻著手改善兩岸關係,

讓雙方達到65年以來最和平與繁榮。6年來,兩岸的訪客每

260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年均超過800萬人次,中國大陸的觀光客每年將近300萬人

次。在我上任前,來臺灣念書的大陸學生只有800多人,現

在已有2萬5千人。

但我們追求的不限於兩岸和平,我國與日本之間有關

釣魚臺列嶼的爭議已延續40年,使得臺灣漁民無法在周圍

海域捕魚,經過我們的努力,去年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

協議》,在一個臺灣面積兩倍大、7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

臺灣與琉球漁民都可以自由捕魚,不受干擾。這不但使得

雙方衝突的案例大為減少,從簽約前一年的17件減少為只

有1件,雙方漁獲量及漁民收益也大為增加。

同樣地,我國與菲律賓因「廣大興28號漁船」發生

爭執,也在我們進行「臺菲漁業談判」後,獲得完美的解

決。我們促使菲律賓政府道歉、賠償與起訴行兇的海巡人

員,更重要的是雙方就執法方式達成共識,雙方都同意,

未來執法不得使用武力。其次,執法前相互通報。第三,

如有扣押或逮捕,應儘速釋放。雙方達成協議後一年,只

發生過1件糾紛,這也是臺、菲近30年來關係最平靜的時

刻。

我記得艾森豪總統針對如何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說過一句名言:「只要雙方直接對話,就離世界和平不

遠」。中華民國致力於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

261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提供者」等角色,我們致力於追求區域和平,而且我們的

努力不只在處理兩岸關係,在東海及南海問題更是如此。

此外,我國相繼針對2008年5月大陸汶川震災、2010年

1月海地強震、2011年3月日本東北大地震,以及2013年11月

菲律賓、帛琉海燕風災等國際重大災害提供適時的援助與

捐輸,落實「人道援助提供者」角色的要求;也就是因為

我國致力於推動和平及人道援助行動,才使得中華民國提

出的區域和平倡議受到各方支持,也使各方皆可受益。

最後,請讓我做個總結。和平是一種信念,促進和平

則需要勇氣與決心。我相信,如果艾森豪總統仍在世,也

會支持我們的努力,也就是我們盡一切所能,希望在亞太

地區保存並倡導和平的理念。

未來,本人將一秉初衷,與國人努力維護區域和平與

穩定,更期待透過參與人道援助,將我國人民的愛心與關

懷散布到全世界。最後,再次感謝「國際國民外交協會」

頒給本人這項殊榮,謝謝大家。

262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出席「世界女企業家協(FCEM)第六十二屆世界大會」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9月24日

今天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世界女企業家協會(FCEM)

第六十二屆世界大會」,首先我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

民向各國遠道而來的貴賓表達歡迎之意,並對主辦單位的

用心與努力,表達誠摯感謝。

世界女企業家協會於1945年底在法國成立,旨在發揚

女性創業精神以及提升女性企業家在社會上的能見度。69

年來,FCEM世界大會已成為全球女企業家協會彼此交流實

務經驗與創新理念的平臺。本次會議是FCEM創會以來,首

次在中華民國舉辦世界大會,這不僅是臺灣的光榮,更是

我國躍上國際舞臺的絕佳機會,意義重大。

中華民國工商婦女企業管理協會(Taiwanese Women's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TWEA)成立於1980年,目前共有

24個分會,會員人數超過1,500人。34年來,TWEA致力於

集結我工商界的婦女菁英力量,推動國內慈善工作,也實

263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質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活動,係國內工商企業界婦女組織

中最重要的一個。

多年來,協會在歷任理事長的用心帶領及全體人員用

心經營下,會務蒸蒸日上,屢獲主管機關頒獎表揚,表現

優良。很榮幸本人的母親曾擔任協會名譽理事長,而我也

分別參加過協會創會29週年(2009年)及31週年慶(2011

年)的愛心晚會,對於協會推動公益事業,從事慈善愛心

活動的努力,我深表欽佩與肯定。(註:此資料係由TWEA

提供)過去幾十年臺灣社會轉型,女性扮演重要的角色,

1980年女性勞動參與率為39%,而現在已經到達50%以上

(2013年50.46%);公司行號女性企業負責人家數也達到

48萬9千多家,比2012年增加近1萬家,女性企業負責人占

比則為36.2%,這項比例仍在增加,顯示臺灣企業界中女性

越來越活躍,在經濟領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角色。在此本

人要感謝並肯定臺灣女性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傑出貢獻。

面對全球經貿環境丕變,亞太地區區域經濟整合勢

在必行,自由化及國際化是臺灣必走的一條路,目前政府

正朝此方向邁進。去年我已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完成《臺

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臺星經濟夥伴協定》

(ASTEP)的簽署,不僅充分展現我國落實經貿自由化的

決心,也為我國未來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

264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兩個重要區域經貿

同盟,創造有利的條件。期盼未來我國能以更積極的角色

對全球及區域發展的福祉做出具體貢獻。

最後,本人希望各國貴賓能利用這次會議停留期間,

到臺灣各地走走,欣賞臺灣的自然美景,並認識我國獨具

特色的人文風情,相信必能對臺灣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

在此預祝大會成功,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大家。

265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出席「2014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開幕典禮致詞

中華民國103年12月1日

臺灣有16個原住民族群,是增加我們文化多樣性的

重要元素,因此,我今天參加「2014年南島民族國際會

議」,感到非常高興,並歡迎在場貴賓,尤其是各國駐華

大使,由於各位的重視,讓這個會議更為成功。我國原住

民委員會在2002年辦理「第一屆南島民族領袖會議」,迄

今已有12年歷史,每年都邀請亞太及歐美各國專家學者與

會交流。

南島民族人數約有2億人,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到靠

近南美洲的復活節島,分布極廣。此外,根據人類學家研

究,南島民族的祖先可能與臺灣很有關係,我在2010年訪

問太平洋友邦,發現他們的原住民語言與我國原住民語多

有相近之處,例如「眼睛」都稱為「mata」,「手指」稱

為「lima」,在帛琉,「朋友」稱為「alii」,在臺灣,有

些原住民族的「alii」是「兄弟」的意思,在許多「有音無

文」的族群中,能找到這麼多類似之處,也許在數千或數

266

馬英九總統103年言論選集

萬年前,臺灣與太平洋島國的原住民是一家人。因此,政

府提出《南島民族交流計畫》,鼓勵南島民族透過此平臺

進行交流與合作。

去(2013)年我國與紐西蘭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

定》(ANZTEC),其中有「原住民(少數民族)權利」專

章,這是中華民國對外簽訂的正式條約與協定中首度訂有

原住民專章,一方面反映出紐西蘭對原住民的重視,另方

面也代表我們樂於將原住民文化搬上國際舞臺。該協定也

促進了臺紐雙方的原住民族交流,過去一年除了雙方互訪

外,我國華航「臺灣部落行旅」的彩繪班機也在今年3月由

臺灣首航紐西蘭,行銷臺灣原住民族和紐西蘭毛利族的部

落觀光,也是我國南島民族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特別回顧從1990年的4

次憲法增修對原住民族提供的保障,原住民族議題不再是

以弱勢關懷的角度,而是提升至國家憲法保障的層次,明

文保障原住民族的地位、政治參與、教育文化、水利與醫

療等權利。我在2008年剛就任總統時,就宣示以「尊重差

異」、「公平正義」、「推廣自治」及「自主發展」等四

大原則做為原住民政策的指導方針;2012年連任總統時,

更進一步提出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尊重原住民族的多

元文化,並希望扶植族群特色產業,這方面也與今天會議

267

三、對外關係與國際參與

的主題「部落善治與原住民族發展-實踐與展望」緊密相

連。希望藉由本次會議,讓國內產官學界與來自各國的官

員及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原住民族治理的模式,也就是理論

與實踐。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看到每次會議都有新的成果,而

今年會議焦點則是延續今年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

主題,特別是關於「原住民族的善治」部分,邀請國內外

專家學者與代表,針對相關議題交換意見,並提供國內與

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政府尊重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與生活方式,並提供

適度保障,這是世界趨勢;過去原住民族經歷許多委屈及

遭遇歧視的過程,現在都一一得以平反,這是文明國家進

步的象徵,我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剛才林江義主委

也提到,我們對原住民族,無論哪一個領域,包括在軍隊

中,也應該有適當的保障與升遷的機會。事實上,我們看

到許多優秀的原住民軍官與士兵在部隊裡,扮演著極為重

要的角色,我相信大家可以逐漸發現,原住民的存在與發

展,使我們的多元文化更為豐富,同時有助提升國家競爭

力,就是這個會議最重要的目的。謝謝大家。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