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DOWNLOADING DOCUMENT

Please tick the box to continue:

Transcript
Page 1: 文匯副刊 歷 史 與 空 間 歷史長廊中的女漢子pdf.wenweipo.com/2014/11/19/a32-1119.pdf · 文藝天地 A32 文匯副刊文匯園 傳真:28732453 電郵:feature@wenweipo.com本版逢周二、三刊出

文 藝 天 地

A32 文匯副刊文匯園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本版逢周二、三刊出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在當下的諸多流行語中,女漢子這個稱呼折射出複雜的社會心理:它表達了大眾曖昧的性別意識,似乎是讚美之語,又彷彿是貶抑之詞。被稱為女漢子的人大都洋溢着陽剛之氣,甚至是事業上的強者,但又似乎跨越了性別的邊界,嬗變為女人中的男人。顯然,這種修辭學策略展示了大眾文化的法則:一陰一陽之為道,女性應該主動培育自己的陰柔品格,否則,就會淪落為大眾眼中的異類。按照流行的標準,女性越纖細、柔順、嬌媚,就越能受到社會的寵愛。對於許多人來說,兩性之別屬於不變的天道,二者各有各的美學特徵。然而,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母系社會中的女性曾經遠比男人重要。到了父權制時代,性別關係的天平開始向男人傾斜,但二者的界限並非絕對不可逾越。在生存競爭十分激烈的古代,現實處境的嚴酷使人們不能過於強調男女之別。根據考證,先秦時期的身體美首先意味着高大健壯。殷商甲骨文裡的「美」、「艷」、「倩」、「姣」、「孌」、「大」、「碩」、「頎」、「壯」等字均含有「大而美」的意思,既指男人,也指女人。《詩經》中的美女通常是些「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顯然,父權制社會中的女性雖然必須順從男人的意志,但這並不等於她們放棄追求秀美:要完成「順承天」的使命,女性就必須具有「載物」的能力,應該「至柔而動也剛」。於是,女漢子曾經穩居審美文化的前台。只有當一部分女性專門以服侍男人為業時,崇尚「秀美」才會成為「風氣」。在中國歷史上,性別美學的轉折點是漢代。由於複雜的因緣際會,這個時期的農工商漸趨繁榮,大城市中的不少女性逐漸退出重體力勞動的陣營,開始扮演依附者的角色,審美文化則因此凸顯男女之別。「美」、「麗」、「姣」、「艷」、「佳」等過去男女通用的符號,

現在專指女性。描寫美男子的詞彙通常是「偉」、「肥」、「雅」等。隨着這種分化的加劇,女漢子至少暫時退出了審美的歷史長廊。自後唐君主李煜發明了蓮台起舞的遊戲後,女性纏足便開始成為一種習俗:

小紅鞋兒二寸八,上面繡着喇叭花。等我到了家,告訴我爹媽,就是典了房子賣了地,也要娶到她。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為了爭奪男人的目光,中國女性也被迫扮演「美麗的性別」。纏足之風意味着她們的身體塑造集中於最接近大地的部分:女性位於社會體系的下部,下部的下部更能襯托男人的高大,喚起男人的征服慾和佔有慾。如果不符合男人設定的尺度,女性就會被拒斥:「大腳姑娘大腳婆,沒人娶她做老婆」。在這種邏輯的壓迫下,某些保留「天足」的女性會產生自卑感。她們常常刻意遮蓋自己的下半身,以免在男人注視時暴露了「大笨腳」。擁有三寸金蓮的女性則變成了被男人欣賞的尤物,常常刻意展示其纖、瘦、彎、短、窄、薄、輕、嫩、軟、嬌、巧、艷、媚、矯、秀。於是,「理想的」女性身體必然纖細孱弱,以自己的無力凸顯男人的力量,以柔順迎接男人的權力,以秀美襯托壯美。於是,一個特殊的物種類型出現了。她屬於人類,但卻永遠低於與自己相對的性別:「女人比男人弱小;她的肌肉擁有的力量小,紅血球少,肺活量也小;她跑得慢些,抬得動的東西輕些,幾乎沒有哪一種運動她可以同男人競爭;她不能同男人搏鬥。」(波伏娃《第二性》)這種假定深刻地影響了女性的心理,最終內化為她們的精神圖式,她們不由自主地以弱者自居:「她對世界的掌握因此要更受限制;她的毅力差些,制定計劃時少些堅持,執行計劃的能力同樣差些。就是說,她的個體生命沒有男人那樣豐富。」(同上)事實

上,這種柔弱並非源於生物學屬性。它是後天的建構。甚至,就是表演。女人在表演柔弱,以便迎合男人的目光,以便被判定為美的存在。只有被男權社會青睞,女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正因為如此,高大、豐滿、強壯的女性總是被排擠到低下的等級,「臂圓、臉紅、穿着寬大的初步衣服」的農婦幾乎總是與美麗無緣。事實上,女性的柔美源於其依附品格。一旦獲得

了獨立性,她們就會實現自己生命的其他可能性。在文藝復興運動以後,女性逐漸走向獨立,17至18世紀的女性已經能相對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職業,1880年以後婦女被允許有自己的財產,1919年婦女爭取到選舉權。到了20世紀,婦女開始拆除橫亙在男女之間的藩籬:「今天,女人比以前更加了解通過運動、體操、沐浴、按摩及健康的飲食來開發身體所帶來的樂趣;她自己決定自己的體重、體型及膚色。當代的美學觀念允許女性將美麗與活力結合在一起:她有進行肌體訓練的權利,她拒絕發胖;在體育運動中,她把自己作為主體而自我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從她偶然的肉體中解放出來。」(《身體的歷史》)女性可以「有肌肉、靈活、健壯」,「像勞動者的身軀一樣黛黑」。正是在這種背景中,女漢子開始大量湧現。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標誌。遺憾的是,過時的性別美學並未退出歷史的地平

線。後者仍以各種名義強調女性的柔弱特徵,推出各種違背平等原則的身體意象,用紛繁的文化符號遮掩其病態品格,以各種方式誘導女性就範。調侃女漢子就是這套體系運作的一種方式。對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意識。

《紐約時報》早前有一篇文章,題為《十個匿名寫作的作家》,很有趣味,其中三人其實可以大書一筆,比如葡萄牙詩人佩索阿(Fernando Pessoa),那是一個虛構的筆名,或是幾個人的集體筆名,當中包括文學評論家湯馬斯.克羅斯(Thomas Crosse)、造船工程師阿爾瓦羅.德.坎波斯(Á lvaro de Campos),以及駝背的肺病患者瑪利亞.何塞(Maria José ),那只是虛構的三個身份,還有別的一些人,每一個都是「托名」,或「異名者」(heteronym),都各有心理背景,亦各有個人簡介及寫作風格,藉此造成一種異於作者本人的「間離化」效果。佩索阿一直用不同的名字發表詩和隨筆,他嘗言:「我對世

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真正去看過。我遊歷我自己的第八大洲。」。《惶然錄》(The Book of Disquiet)是詩人晚期隨筆結集,採用「仿日記」的片斷體,曾長期散佚,其後由眾多研究專家們搜集整理而成書。法國作家安妮.德斯克洛(Anne Desclos)在1954年出版

《O 的故事》(Story of O),筆名為波麗娜.雷阿日(Pauline Ré age),那是一部虐戀(sadomasochistic)小說,當中有一名巴黎時裝攝影師被蒙上雙眼,扣上手銬和鎖鏈,戴上面具,遭到鞭笞,更聲稱「隨時都能被人使用」,其後更被搬上銀幕。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只有一個字母「O」,由是引起不少猜測:O到底意味或者象徵什麼?有人說代表着「客體」(object),有人說象徵「孔洞」(orific),但實際上O只是女子名字Odile的縮寫。德斯克洛一直隱瞞此一被認為不道德的著作,直到1994年才承認自己就是神秘作家。她有時署名多米尼克·奧利(Dominique Aury),那其實也不是她的真名。阿萊赫姆(Sholem Aleichem)1859年生於烏克蘭(當時屬俄羅斯)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兒時所受的是宗教教育。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他的後母經常打罵他,他其後覺得繼母咒罵他的惡毒話語,內容其實可改得很幽默,於是,他就用本子把後母刻毒的語言記錄下來,例如:「吃——讓蛆蟲把你吃掉!」「叫——讓你牙疼得叫起來!」「縫——給你縫壽衣!」「有——讓你有所有的潰瘍爛肉!」他其後成為最受愛戴的猶太作家和幽默大師,素有「猶太的馬克吐溫」(Jewish Mark Twain)之稱,但他到達美國之時,馬克吐溫去歡迎他,卻自稱「美國的肖洛姆·阿萊漢姆」(American Sholem Aleichem),從中可見出兩位幽默大師互相欣賞,惺惺相惜。阿萊赫姆非常多產,《屋頂上的小提琴》(Fiddler on the

Roof)就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在他從事寫作之初,並不想讓親戚們知道他寫作時採用意第緒語,而不是希伯來語。他的原 名 是 所 羅 門 . 拉 賓 諾 維 奇 (Solomon NaumovichRabinovich),採用肖洛姆·阿萊赫姆這個筆名,因為希伯來語的意思是「祝願你獲得平靜」,他用此一名字寫了幾十本書。

書 若 蜉 蝣 ■文:葉 輝

匿名作家

四季交替,循環不止,立冬過後,氣溫逐漸轉冷。街上行人不忘多添衣裳,穿長袖上衣,順應環境的變化,以免受涼。人生在世,多少也須順從某些趨勢而學懂適應。本地劇場的中堅分子林澤群,曾成立劇團,亦與

多個劇團合作演出逾八十齣作品,集演員、編劇、導演及導師於一身,多次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或配角等殊榮,現為「香港話劇團」的全職演員。當初,他卻不曾想過會踏上演藝生涯。近日,閱讀他撰寫的一篇文章,娓娓道來廿年前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與亞洲電視結緣簽約,對唱歌充滿熱忱的他,卻苦無相關機會,偏偏不斷得到演戲的工作,更有幸參與那年的台慶劇演出。最終,這名

青澀小伙子,從毫無憧憬至深深愛上演戲,更毅然考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步上舞台至今。對他而言,那段日子實屬人生的轉捩點,如像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且順應而行,或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猶記起,初中的自己,尚未對文學或寫作產生濃

厚興趣。中五那年,參加「香港中學會考」,中國文學科目獲得優等成績,升讀中六,需要選科,在文學與地理兩科要作出取捨而感掙扎。後來,本欲揀選地理科,卻因為學校那一屆選讀「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文學的同學僅得數人,而選擇地理科的學生則過剩,因此老師提議我既然有能力,何不繼續進修文學。我非不愛文字,最終決定從善如

流。隨時間流逝與接觸更多,對文學的興致日益深厚。此際回首,倘若當初沒選修文學,也難以升上大學後在更廣闊的文學領域飛翔。暫未能如願,毋須消極放棄,而是順應預兆,用

心地生活。隨時間流逝,在人生旅途上繼續前進,或者有日察覺,已尋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覓得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

歷史長廊中的女漢子歷史長廊中的女漢子

浮 城 誌

順 應■文:星 池

歷 史 與 空 間 ■文:王曉華 楊愛姣

那時,我二十幾歲。因為生在內地,長在內地,從來沒見過大海,所以對大海充滿了嚮往與想像。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大海在我心中,不僅寬

闊無邊,還美麗、神聖,我心中充滿了對它的想像與嚮往,如同伊斯蘭教徒心中的麥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海,總在我大腦中漾起無數美好的漣漪,又時時刮起驚天的巨浪,使我的內心深處動盪不安。大海,這樣長久激起我對未來美好的嚮往,讓我

對它產生了許多奇妙的想像,它應該是文學與藝術無窮盡的靈感源泉吧?去遠方看海,去山的那邊看海,是我心中蘊藏了許久的一個願望。我無數次站在故鄉的山崗上,遙望遠方,在心中憧憬着見到大海時的情景。遠方,很蒼茫,大海,卻不知道在何方。但我知道,等我長大,終有一天,我會去看大海的。像伊斯蘭教徒,來到麥加。當那一天到來,面對大海,我會流淚嗎?我會大聲痛哭嗎?我不知道。深處內地的我無緣於大海,只有去找一些關於大

海的故事來滿足自己。當時能找到的寫大海故事的書太少了,我所知道的大海有小畫書《小黑鰻游大海》裡的驚險神奇;有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裡的纏綿悱惻;還有托爾.海雅達爾遊記《孤筏重洋》裡的奇妙驚險,他們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更想早日見到大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到北京去學習,快學習完後,有了幾天的假期。朋友曉飛等三個朋友知道我在北京學習,就約着從襄陽到北京遊玩,然後再到北戴河去看海。那正是青春的浪漫時節。當我們乘坐的列車到了

北戴河,一股鹹腥的海味撲鼻而來。我們趕緊下了車,便來到了海邊。蔚藍色的大海翻滾着一層層的

波浪,從海天一色的天邊湧過來,湧過來,湧到我們的腳下。那一刻,我們都露出了原始的情感,我們笑着,叫着,狂吼着,衝向大海,在大海裡盡情嬉戲。大海太美了,海天一色,寬闊無邊,如夢如幻。它的博大與壯觀,它的美麗與蘊涵,超越了我的想像,在它面前,我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那一刻,人生所有的痛苦、悲傷,所有的憂愁、煩惱,全都被大海蕩滌得無影無蹤。我覺得自己彷彿融化在大海中;大海,又似乎一下子裝進了胸懷,自己的精神與境界在瞬間得到了昇華。我們不停地在大海裡游啊,笑啊,把歡樂寫在臉

上,寫在眼睛裡,更要寫在胸中……在海的遠處,有一些大礁石,我們劈波斬浪,游

向大礁石,然後向大礁石上攀爬,卻不知道大礁石上的海蠣子殼是那樣鋒利,把我們的雙腳劃得鮮血淋淋。血灑大海,疼痛難忍,我們卻得到了一種痛的快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現在,大海就在我面

前,很真實,很動人,讓人心潮澎湃,激情滿懷。面對大海,詩人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但他就在我腳下不遠的地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生命,與大海一樣,如此神秘、複雜!一個優秀的詩人,在大海的邊上,在一個美麗的地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昨天還在說,要做一個幸福的人。海子還說:「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那幸福的閃電是否擊中了海子年輕的心,讓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讓他在如花的歲月裡,生命戛然而止。雖然心情依然澎湃,面對大海,我沒有流淚,更沒有大聲痛哭。面對大海,我想說:從現在起,做一個幸福的

人,而不是從明天開始。億萬斯年,大海就是這樣,容納百川,蕩滌污垢。它浩瀚無邊,卻又虛懷若谷;它柔軟似水,卻又無比堅韌;它巨浪滔天,最終卻要歸於平靜。人生如海,海如人生,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在人生的海中暢游,更需要的是堅韌、勇敢,學會了堅韌與勇敢,我想,那就不懼怕人生大海中的任何風浪……從上午開始,中午,下午,直到晚上,我們一直在大海邊,不停地玩,不停地看,不停地想。月亮升起來的時候,我們依然在海邊,看月夜下的大海,聽海的聲音。月夜下的大海開始安靜下來,海浪輕舐着銀白的

沙灘,靜謐而安詳。月光灑下碎銀,在海浪上輕輕蕩漾,月夜下的大海,是另一番美景。彷彿要讓人的思緒回到遠古,又想像着未來。遠古、現在,未來,就這樣在月夜下的大海連成一條線,讓我們回憶、想像、展望……良辰美景,終究短暫。離開大海,我們依然要

回到故鄉,回到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中,回到離海很遠的地方。但是,大海已經裝進了我的心中,在離海很遠很遠的地方,我依然能聽到它的聲音,聽到它深情的呼喚……

手 寫 板■文:蒲繼剛

去遠方看海詩 意 偶 拾

百年孤苦血淚稠,十七瀛洲解鄉愁。

華夏大地添錦繡,國家崛起正方遒。

無忘列強肢解辱,漢唐風骨世代留。

金融小島驚世界,赤子情懷人性優。

雨後初晴氣不鮮,幾點烏雲雨絲連。

世紀風雲多變幻,獅子山下人向前。

一國兩制明所以,血脈相連是由天。

大浪淘沙水不斷,風和日麗築華年。

褻瀆民主行必偏,佔中反中妄變天。

幾隻跳蚤戀權柄,飛揚跋扈人悲濺。

口號震天心神虛,數百萬人鋤奸堅。

螳臂擋車堂碎骨,法律豈容人胡纏。

千年修煉一朝喪,教授有價人顛狂。

學府銅臭誰清洗,良心教育幾滅亡。

魔銀既入聖府地,真理怎能入殿堂。

沽名釣譽眉飛舞,學府黑暗難發光。

■文:王榕發

■大海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一)

香港情愁

(二)

(三)

教授有價

Related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