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DOWNLOADING DOCUMENT

Please tick the box to continue:

Transcript
Page 1: 8 冬奥会制服是一张靓丽名片bjrb.bjd.com.cn/images/2020-05/09/08/08.pdf2008/05/09  · 逐渐成为了点彩的重要组成,穿着特 定服装的赛会志愿者、裁判员、技术官

冬奥制服设计是行业大考

专家解读如何提升北京冬奥会品牌形象专家解读如何提升北京冬奥会品牌形象

冬奥会制服是一张靓丽名片冬奥会制服是一张靓丽名片——访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

记者:什么是奥运会制服,其意义是什么?闫成:制服是奥运会赛事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工作人员、技术官员以及志愿者制服。可以说,制服是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专属的身份标识,提供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当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工作人员、技术官员身着统一的制服步入奥运赛场时,这就相当于亮出了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制服的设计,用现代化的表达,实现视觉识别功能,传达和展示主办国形象,让更多的人直接感受和认同主办国文化魅力,向世界传递奥林匹克价值观、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愿景,传播中华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激发民族精神和奋进力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记者:为什么发起制服视觉外观设计征集活动?闫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为运

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搭建了平台,也为设计师创造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舞台。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设计是有使命的,透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的作用和

价值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层面,为塑造国家形象、文化价值挖掘继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公开征集的平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国当代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优秀成果,最终形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实现民族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体现时代特色、深受大众欢迎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典范。

记者:这次征集活动,设计师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闫成:制服视觉外观设计实际上是一道命题作

文,题目是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和色彩系统应用到制服中来。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08年,北京曾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奥运会制服通过对云纹核心图形的切割设计和延展应用,创造了和谐、完满、生生不息的永恒意象,营造出热情、欢乐、参与、奉献的奥运氛围。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工作同样要把我们的核心图形切割应用,实现色彩和图案的艺术表达,创造制服设计的表现力、冲击力和感染力,也从而丰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系统。

记者:冬奥会制服工作有什么难点?闫成:由于冬季项目特点,冬奥制服装备工作相

对更为复杂,不仅要对视觉外观进行设计,更要加大制服功能性的研究,科学确定制服品类方案,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以应对特定气候条件、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工作需要,通过每一件制服装备品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

机系统,从而满足整体功能性防护需求,形成低温状态下冬季运动制服装备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外观设计征集,为赛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设计出有特色、高质量、专业化的制服装备,向全世界展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的风采,展现国家形象,为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公开征集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闫成:本次征集活动不对国籍、性别、职业、年龄

作任何限制,所有征集文件均在官网上发布,征集活动全过程透明公开。同时,为体现征集工作的公正、专业性,我们委托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助做好征集评审工作。从即日起到6月10日17时截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方案。期间,北京冬奥组委采取发布公告、开展访谈、互动答疑、征集解读等形式,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上宣传推送,同时向各专业院校、设计机构、知名设计师发送设计征集邀请函等,我们热情欢迎全世界各国的设计师、艺术家们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征集活动。

记者:请简要介绍下应征方案的评审。闫成:征集时间截止后,由北京冬奥组委组织评审

委员会、群众评议组经过初评、复评等环节对所有应征方案进行评选、评议。为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评选活动的整体环节将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也将委托公证处进行公证。北京冬奥组委最终评选出的应征方案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审批。 本报记者 吴东 实习记者 卓然

“设计开发一套独特的奥运会色彩系统与核心图形,确保品牌、形象和赛事景观的整体一致性,是每届奥运会形象景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昨天,就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与核心图形资料,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进行了解读。

林存真介绍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是构造冬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重要视觉元素和规范依据。色彩系统的开发对创作生动有力的冬奥品牌形象至关重要,所选颜色应凸显与强化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特色,与核心图形相结合,进一步展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愿景和理念,在竞赛与非竞赛场馆、电视转播、指示系统、制服、门票、特许产品、庆典仪式、文化活动等领域,起到烘托冰雪运动氛围、激发运动员比赛热情、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经过对中国历史上代表性色彩的挖掘,对中国色彩文化的提炼以及对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城市色彩的分析,设计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包括主色、间色、辅助色三部分。

林存真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体现的特点。

一是,色彩系统灵感源自于中国传统矿物颜料色彩。矿物颜料是人类绘画中使用的最原始的表现材料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永不褪色的稳定物理特性。中国矿物颜料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壁画、雕塑、建筑、国画、唐卡等中国艺术作品中。

其次,色彩系统的设计依据源于对中国传统色彩研究,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感知方式与哲学思维基础上的色彩体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极具文化价值。

再有,色彩系统的选择来源于对三个赛区城市冬季色彩及春节文化色彩的调研。城市、春节色彩展现了人与自然、物质和精神在当下的面貌,述说新时代下的城市性格和文化特征,是色彩系统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色彩系统来源于对自然四时、天地五方和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五主色与五间色。主色和间色之间相互对应组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

北京2022冬奥色彩系统,既体现了冰雪运动、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内涵,又呈现了中国独有的春节文化和长城文化魅力。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的主色包括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间色包括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辅助色包括墨、金、银。色彩系统通过基础色系、相邻色系及多色色系等方式可以形成组合应用。

谈到核心图形,林存真介绍说,作为奥运会形象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具有连接奥运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口号等奥运形象元素的关键纽带作用。核心图形主要应用于奥运会场

馆内外、城市形象景观以及庆典仪式、文化活动等领域,营造充满活力的赛场环境和城市庆典气氛,激励运动员,满足观众和来访者的奥运体验,提升电视转播画面效果。此外,核心图形还将应用于与奥运会赛事相关景观或物品的设计,包括比赛场地、体育器材、互联网、电视转播、引导标识、制服、广告、出版物、证件、门票等,以及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形象和奥运会特许产品的设计开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借助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生成技术,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与象征文化的《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中国书法的韵味、运动员的比赛激情、赛场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呈现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核心图形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动态核心图形;二是立体的——有立体空间的核心图形;三是广泛的——极大地拓展了应用范围和使用空间;四是互动的——人人参与冬奥、共享冬奥。

林存真最后说,核心图形可以与色彩系统组合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广泛应用于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的各类区域,以及制服、特许产品、交通工具、城市景观等多业务领域。

本报记者 吴东 实习记者 卓然

在近几届奥运会的比赛中,制服逐渐成为了点彩的重要组成,穿着特定服装的赛会志愿者、裁判员、技术官员组成了“赛场上的流动风景线”。

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认为,冬奥会不仅是冬季运动的世界体育赛事,也是主办国展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体现出国家的形象。

“从行业的角度讲,冬奥会制服的设计也是对我们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制服设计从视觉外观到材料、工艺、技术要求,从身份识别到功能性、人体工学的考量,从总体视觉形象系统的呼应到时尚审美和文化的体现,对设计的综合集成要求很高。我们会充分考虑如何用设计把产业链各环节在‘科技、时尚、绿色’方面的发展体现出来,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华优秀文化之魂,体现出文化自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曾协助奥组委开展了制服的设计征集和评审工作。面对此次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工作,陈大鹏表示,一定把将工作做为行业的大事抓紧抓好。

“本次冬奥会制服设计的征集可以比作是行业最高水平和要求的一次设计大赛,而且是有极高的使命和价值意义,是行业的一次设计大考。此外,我们也会积极与各国行业组织沟通,欢迎世界各国的设计师、艺术家参与征集活动,我想这也会是一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国际性设计大赛事。”

奥运会的制服设计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制服不仅要有“形”与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神”的把握。陈大鹏表示,希望本次冬奥制服设计可以给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吴东 卓然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饰的设计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希望能为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做出贡献。”昨天,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贺阳曾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制服设计。在她看来,奥运制服中包含着奥运标识和核心图形,在设计制服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服装穿着对象特性,要让他们可以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发现。

“赛时,人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奥运标识和核心图形,但更多是一种平面呈现。而在制服中是将标识和图形立体化,我们要考虑在设计中要选取哪一种元素,怎样运用到服饰中更合适。”贺阳说。

贺阳告诉记者,2008年奥运服饰设计前后共花了1年多的时间。要想设计出一套合格、出彩的奥运制服,除了要对奥运标识和图形有很好的理解,还有三个地方要特别重视。“以志愿者服饰为例,赛时将会有数万人身着志愿者服装,国际奥委会也是要求奥运服饰要在赛会开始前半年时间就要正式对外发布,可以看出他们对奥运服饰的重视程度。再有是对服饰要

求十分规范,既要突出主办国的文化特色,区别于往届奥运会,又需要有很高的辨识度。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证现在设计的奥运服饰,到2022年赛时仍然时尚、漂亮、不过时。”

怎么样设计出具有普适性的服装,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给一个人做服装设计相对容易,但是要让不同体型、不同肤色穿上同种类型的服装,还要保持美观性确实是挺难的一件事。比如,同样的图案在不同尺码的服装上,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我们就需要调整图案比例,还有颜色的调配等,所以确实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贺阳说。 吴东 卓然

2008年,20岁的大学生王雷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12年来,他参加过索契冬奥会、平昌冬奥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不过,最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是初次参加的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

“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次拿到奥运志愿者服装时的情景,当时是在我服务的场馆里面拿到自己的一整套志愿者服装,看到的第一眼感觉很震惊。我也和每一位志愿者一样,从始至终地穿着奥运制服向来自全世界的记者朋友们展示和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对于王雷来说,对奥运制服的喜

爱不仅是因为上面印着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图形,更重要的是一种对身份的认同感。

“志愿者服装于我而言是一种标志,每次穿上制服我都会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我的微笑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名片。同样,制服也是对志愿者的一种激励,它和上阵的战士对待自己的铠甲和战袍的情感是一样的,尤其是当服务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委屈的时候,它会激励我继续前进。”王雷说,“我也期待能穿上北京冬奥会制服。” 吴东 卓然

贺阳:奥运制服设计需考虑周全

奥运会志愿者王雷:

期待穿上北京冬奥会志愿服装

“从北京的‘志愿蓝’到伦敦的深紫色和罂粟红,每一届赛会的制服都成为了主办城市在那个年代最重要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李菊这样说。从2005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李菊先后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多项赛时志愿服务,在她看来,每一届大赛都有它相对应的主色,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一抹色彩也成了对这座城的深刻记忆。

“我记忆最深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那个夏天,北京成为了一

座处处都可以看见‘志愿蓝’的城市,从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到社区志愿者都穿着奥运制服,在炎炎夏日的季节里,热情的红色和清凉的蓝色,交织出北京奥运会的‘精彩乐章’。”

李菊也说出了自己的期待。“我在想,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服装一定会突显北京‘双奥之城’的特点,服装更具有科技感。希望设计师能够为冬奥会设计出一套完美的制服,因为这是对广大志愿者最好的激励。” 吴东 卓然

奥运会志愿者李菊:

制服承载对举办城市的记忆

本期刊头题字 舒乃仁

昨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奥运会制服设计工作的相关事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成为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专家在设计修改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

东方IC供图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责编 / 吴东 版式 / 焦剑

8

Related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