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Part 10 - 義大利、托斯卡尼、五漁村、地中海四大島馬爾他、西西里島、薩丁尼島、科西嘉島 28 天之旅 Italian-depth Travel : Nature Wonders of the Mediterranean 烏菲茲博物館 ( Galleria degli Uffizi, Uffizi 之意為 Office 即政務聽 ) 這間義大利最大的美術館,收集世界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 二樓整排的玻璃窗是當代獨特之設計。1560~80 年原本是 Duke Cosimo I (梅第奇家族)辦公的地方,這個家族贊助藝術一直不遺餘力,家 族世世代代收藏的藝術品也大都安放與此,十八世紀時末代家屬 Anna Maria Lodovica( 1667~1743)將收藏捐給政府列為公共財產,並且 不可轉讓;並1737 開放給民眾參觀,館中蒐集文藝復興時期最完整的畫作,共有 45 個展室,幾萬件美術作品;所以有人把盧浮 宮與烏菲奇畫廊相媲美!。 您將會目睹歌德時期 Giotto, Duccio, Cimabue, Ambrogio, Pietro Lorenzetti, Simone Martini 、文藝復興早期 Paolo Uccello, Piero della Francesca, Fra Filippo Lippi, Botticelli, Primavera、文藝復興高峰與人本主義時期 Leonardo da Vnci, Agnolo Bronzino, Pontormo, Parmigianino, Albrecht Durer, Perugino, Mantegna, Carpaccio, Correggio, Bellini, Michelangelo, Raphael, Titian 、及後續 Veneto, Emilia Romagna, Caravaggio, Rembrandt, Canaletto, Goya, Tiepolo 的名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等大師們的藝術真品。 毫無疑問烏菲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並且也許是最重要的畫廊。該博物館供人參觀已有四個世紀了,它以其至高無上的繪畫 傑作實例,包羅了歐洲繪畫歷史的演變。 烏菲茲宮共有三層。底層有臨街長廊,出售各種手工藝品及名作的複製品;第二層是珍藏 佛羅倫斯和義大利史料的國家檔案館;第三層是烏菲齊畫廊,也叫博物館、美術館,它是世界上收藏藝術品最豐富的畫廊之一。
5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Jul 25,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Shing Ming Tang

Florence to Luca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Part 10 - 義大利、托斯卡尼、五漁村、地中海四大島馬爾他、西西里島、薩丁尼島、科西嘉島 28 天之旅

Italian-depth Travel : Nature Wonders of the Mediterranean

烏菲茲博物館 ( Galleria degli Uffizi, Uffizi 之意為 Office 即政務聽 ) 這間義大利最大的美術館,收集世界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

二樓整排的玻璃窗是當代獨特之設計。1560~80 年原本是 Duke Cosimo I (梅第奇家族)辦公的地方,這個家族贊助藝術一直不遺餘力,家

族世世代代收藏的藝術品也大都安放與此,十八世紀時末代家屬 Anna Maria Lodovica( 1667~1743)將收藏捐給政府列為公共財產,並且

不可轉讓;並於 1737 年開放給民眾參觀,館中蒐集文藝復興時期最完整的畫作,共有 45 個展室,幾萬件美術作品;所以有人把盧浮

宮與烏菲奇畫廊相媲美!。您將會目睹歌德時期 Giotto, Duccio, Cimabue, Ambrogio, Pietro Lorenzetti, Simone Martini、文藝復興早期 Paolo

Uccello, Piero della Francesca, Fra Filippo Lippi, Botticelli, Primavera、文藝復興高峰與人本主義時期 Leonardo da Vnci, Agnolo Bronzino,

Pontormo, Parmigianino, Albrecht Durer, Perugino, Mantegna, Carpaccio, Correggio, Bellini, Michelangelo, Raphael, Titian 、及後續 Veneto,

Emilia Romagna, Caravaggio, Rembrandt, Canaletto, Goya, Tiepolo 的名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等大師們的藝術真品。

毫無疑問烏菲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並且也許是最重要的畫廊。該博物館供人參觀已有四個世紀了,它以其至高無上的繪畫

傑作實例,包羅了歐洲繪畫歷史的演變。 烏菲茲宮共有三層。底層有臨街長廊,出售各種手工藝品及名作的複製品;第二層是珍藏

佛羅倫斯和義大利史料的國家檔案館;第三層是烏菲齊畫廊,也叫博物館、美術館,它是世界上收藏藝術品最豐富的畫廊之一。

Page 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假扮米開朗基羅的賣藝人 烏菲茲博物館的後廊

烏菲茲博物館後廊二樓,亦是梅第奇專屬通道的起點,穿越 Arno 經由 Guicciardini 可至碧提宮( Palazzo Pitti), 避開擁擠的人群並保護

其家人的安全。

門廊上巖處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像,上方為羅倫佐,右側為《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

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醒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而左側為《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

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紮著蘇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米開朗基羅的《晨》、《暮》、《晝》、《夜》

4 座半臥像,為他最後階段的作品,這是源於河神的 4 件象徵性雕刻,另外兩座雕像《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

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左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夜》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

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惡夢纏身,她似

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這 4 個人物形象都被賦予特殊寓意,有強烈的不穩定感,他們輾轉反側,似乎為世事

所擾,憂心忡忡,既象徵光陰的流逝,也代表受時辰支配的生與死的命運。

美第奇家族的先祖應該是位藥劑師,這其姓氏「美第奇」即來源於此(醫生在義大利語里是 medico,在與義大利語同源的法語中是

medicin,而在現代英語中 medicin 則意為藥品)。這一點也反映在美氏家族的族徽上,族徽上的圓球其實最初代表著一些藥丸,隨著

財富和榮耀的增漲,便發展成了後來的貴族章飾。美第奇家族的財富、勢力和影響源於經商、從事羊毛加工和在毛紡同業公會中的活

動。然而真正使美第奇發達起來的是金融業務。美第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和最受尊敬的銀行之一。美第奇家族以此為基礎,開始是銀

行家,進而躋身於政治家,教士,貴族,逐步走上了佛羅倫斯,義大利乃至歐洲上流社會的巔峰。 在這名門中曾產生了三位教宗、多

名佛羅倫斯的統治者,一位托斯卡納大公,兩位法蘭西王后,和其他一些英國王室成員。

Page 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梅第奇家族後代法蘭西斯亨利二世、凱瑟琳梅迪奇 Catherine de' Medici 之家族成員。但皇室間的政治婚姻絕對是糾結了多少愛恨情仇。

如父親法蘭西斯一世在薩伏依戰爭受傷身亡,理應由長子(同樣也叫法蘭西斯)繼承王位,但被麥第奇家族叔叔派出的間諜陰謀毒死,但

計謀沒有成功,因為亨利二世跟凱薩琳是政治聯姻,夫妻兩人感情冷淡相敬如冰,反倒是他對其老師兼情婦迪安娜言聽計從成為宮廷

真正的皇后。 迪安娜也生了三位皇子。之後於慶祝與薩伏依大公國的聯盟慶典比武大會上,麥第奇家族再度派手下混入更替成真標槍,

蒙哥馬利公爵在不知情下誤傷了國王的右眼,亨利二世生命垂危。凱薩琳皇后下令逮捕迪安娜 ,亨利二世駕崩後,由於兒子法蘭西斯

二世年幼,凱薩琳成為法國真正的統治者。迪安娜靠著自己的智慧與將心比心的同情心態軟化了凱薩琳的鐵石心腸,也稍許化解了她

的怨氣;凱薩琳最後並沒有處死迪安娜,而是把她趕出宮廷 流放到她自己的城堡。兩人多年來的情敵關係得以較溫和的結局終結

Page 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Galileo Galilei Pier Antonio Micheli Francessco Redi

Benvenuto Cellini Accorso

Page 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大名鼎鼎的達文西 Leonardo Davinci

中間這位即是文藝復興的推手 Cosimo Pater Patriae

Page 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文藝復興藝術的開山始祖的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Giovanni Boccaccio

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是義大利詩人和人文主義者,與但丁、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同為 14 世紀三大作家。以鼓吹古典

文化,提倡人文主義,被視為「歐洲人文主義之父」。其詩文清新、熱情,富啟發性。以拉丁語事詩非洲,被譽為桂冠詩人。著作包括:

《名人傳》、敘事詩《阿非利加》、《孤獨生活》與《詩體書簡》等。他對古典歷史的深刻認知成為現在的文學和哲學意義的源頭,且為

歐洲文藝復興打下了重要的根基,後人譽他為「文藝復興之父」。其名言:「To be able to say how much you love is to love but little 如果你

能說出你的愛有多深,那麼表示你還愛得不夠!」

Page 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Francesco Guicciard ini Amerigo Vespugci

這些只是外圍的名人雕像,廂房的維修工程依然在進行;最精華的內殿依然還未觀其貌。 參觀烏菲奇博物館,不如說是參觀畫廊;

參觀畫廊,不如說是經受了一場油畫藝術的洗禮。

Page 8: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門票 著名的 Medici 家族的歷史即是佛羅倫斯的輝煌年代

Page 9: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Medici 家族的家徽 ;Medici 意為藥師,而非 medico (法文之 medicin)醫師;故家徽上五顆紅棕色的是藥丸,提醒後世勿忘其本,而以

濟世救人為業;當然家族後是以銀行而雄霸歐洲之金融業,再成為統御佛羅倫斯的郡主

Page 10: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依烏菲齊(茲)博物館參觀指南簡體中文版的介紹美術館則位於烏菲齊宮主體建築的第二和第三層,第二層是國家圖書館,藏有許多有關

本市歷史的珍稀文獻,以及包括卡拉瓦喬,雷尼,諾迪畫作在內的新展室,第三層是美術館的精華,坐擁 45 間畫室和 3 個走廊。

Page 1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畫室 2 喬托畫室—此間展示了四幅不同年代的聖母像。分別是 Cimabue( 也稱 Cenni di Pepo )所創作之三位一體聖像,錫耶納畫派的創

始人 Duccio di Boninsegna 所創作之聖像,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之萬聖之聖母, 以及馬提尼 Symon Martini 之天使報喜;

左圖 : 三位一體聖像蛋彩畫 Maestà, 1280~85, Cimabue。此幅展現拜占庭風格聖化原先是懸掛於中世紀教堂的主祭壇上方。聖母聖子

寶座兩側並排有 8 位天使, 下方拱門兩側的聖杰米亞與伊賽亞仰望並審閱捲軸上耶穌誕生的經文;而中間的則是亞伯拉罕與大衛。

右圖 : 聖像蛋彩畫, 1285, Duccio di Buoninsegna;此幅 Madonna Rucellai 為拜占庭風格,中世紀早期教堂的祭壇畫。 畫面中六位跪著

的天使圍繞在聖母聖子寶座四周。而畫框上圓圈中更有 30 位聖人的圖像。

Page 1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萬聖之聖母 Ognissanti Madonna 蛋彩畫,1310, 喬托 三號展廳之聖子洗禮圖蛋彩畫, 1342, Ambrosius Laurentli

文藝復興藝術的開山始祖喬托( Giotto di Bondone)1310 年所畫的《萬聖之聖母 Ognissanti Madonna》蛋彩畫,天使們獻上皇冠與餐

盒以及薔薇與百合 (聖母的象徵),頭披黑長衫左手懷抱聖子的聖母刻劃得維妙維肖,那眼神,那手勢,都有一種鮮活的感覺。可以說,

這幅畫裡透溢出一股超然的母愛和凝重的戀母情。但聖母的黑袍子露出中間的內層衣服,清晰地展現出胸部和腿部的輪廓,在當時可

謂驚世駭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你都會發現,出身寒微少年時曾備受艱辛,後靠自己天賦和勤奮成就了自己“藝術大師”稱號的喬托,

是怎樣將自己的戀母情結巧妙地熔鑄在畫面之中。喬托(Giotto di Bondone)出生于義大利菲冷翠(Florence)近郊,同時也是位建築

師,菲冷翠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就是由他負責營建的。喬托是第一個改造僵化拜占庭藝術形式而以自然寫實立體感的筆調和戲劇性的人

物造型,來描繪裝飾性宗教畫的畫家,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領域的開山祖師,被尊稱為“ 歐洲繪畫之父”。達芬奇推崇他是“淩駕

過去幾個世紀的眾多畫家中最傑出的人物”。

畫室 3 十四世紀錫耶納(Seina)廳—展示 Ambrosius Laurentli 所繪的聖子洗禮圖蛋彩畫,其複雜精彩的場景與宮筆畫的細節,

以亮漆與阿拉伯視為瑰寶的青金石(Lapis lazuli,結構式為(Na,Ca)8(AlSiO4)6(S,SO4,Cl)1-2 )藍色顏料使這藏品更顯高貴。

另一幅則是西蒙內·馬爾蒂尼 Symon Martini ( Simone Martini)與利波麥密 Lippus Memmi 於 1333 年共同創作的《天使報喜 Annunciation》

蛋彩畫,畫中哥德式的祭壇(兩側為聖安薩諾與聖瑪格麗特,上方為捧著捲軸(代表靈魂)的先知杰雷米亞、愛澤杰萊、依賽亞和丹尼埃

萊 )與金色背景來彰顯聖母的高貴,天使與瑪麗亞衣服的縐褶表現含蓄,天使背後飛揚的披肩呼應著瑪麗亞代有抗拒的姿態,在靜態

中出現律動感,瑪麗亞臉部略慍的人性化與戲劇化表情,手中半掩的書本及插有百合花的花瓶,顯現三度空間的透視。與達·芬奇的《聖

母領報》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樣是女主角而形態迥異:達·芬奇的女主角面露喜悅,洋溢著一種期待神情,或許,信使給她帶來了極

佳的好訊息;而馬爾蒂尼的女主角則神情黯然,側著腰身,或許是對不好的消息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歎。兩幅畫都以各自孕育的

豐富主題,通過女主人公的細微表情坦露無異。

Page 1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天使報喜 Annunciation 蛋彩畫,馬爾蒂尼

畫室 4 十四世紀佛羅倫斯(Florence)廳—最寬敞的展廳,喬萬尼的作品《萬聖節中之殉教的聖人和貞女》深受喬托風格的影響。

畫室 5/6 國際哥特廳—14th

末到 15th

上半葉,這一風格形成於歐洲宮廷,以描畫自然景,服飾,靜物為主。被透視法則理性化建

築所吸收。 Gentile da Fabriano 為梅迪奇家族對手 Palla Strozzi 所創作之蛋彩畫東方三博士的禮拜,Gentile da Fabriano,《聖加冕》是

羅蘭左·莫納克(Lorenzo Monaco)唯一一幅註明姓名與日期的畫作。

Page 1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東方三博士的禮拜Adoration of the Magi ,1423,Gentile da Fabriano, 畫中大量使用黃金、 珠寶來妝點文藝復興時期華麗衣物的飾品、

畫架與甲冑。畫中除大批異鄉朝聖者外,還帶來東方的珍稀動物, 如豹、駱駝、猿猴及獅子。這哥德畫派的畫中上下有畫, 頂部三

圈分別是 Christ Blessing (中央) ,左側為 Annunciation with the Archangel Gabriel 及右側之 the Madonna 底邊四方框內是耶穌幼年故

事的場景: the Nativity, the Flight into Egyptand the Presentation at the Temple (the latter a copy, the original being in the Louvre i

n Paris).

局部放大圖, 可知金錢豹在哪裡? 找一找

畫室 7 文藝復興早期風格廳—保羅烏切羅(Paolo Uccello)出生于菲冷翠,是一位理髮師兼外科醫生的兒子。他的作品特別強調

遠近法,不拘泥於創作物件的實際顏色,每每改用自己所喜愛的顏色來作畫,也曾驚世駭俗地將原野塗上天空的顏色,或把街道整個

染紅。他的作品給人一種超乎現實的印象,對 20 世紀的超現實繪畫產生了影響。在這個畫室裡有他著名的《聖羅馬諾德戰役》(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弗蘭切斯卡 Piero della Francesca 出生於義大利中部的博戈聖塞波克羅,父親從事皮革業。他以穩重的色調,毫無破綻的構圖和

具有強烈真實感的描寫能力,在文藝復興諸畫家中表現得極為傑出。直到今天,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晚年熱衷於幾何學,也有著作

傳世。哥倫布在西印度群島登陸的那一天,他逝世於故鄉,據說當時已經失明。在這個畫室裡有他著名的《烏爾比諾公爵夫婦肖像》(D

iptych of the Duchess and Duke of Urbino)。

保羅·烏切羅 Paolo Uccello ( 也稱 Paolo di Donno )的《聖羅馬諾的戰役》,將 1432 年佛羅倫斯擊敗米蘭公爵戰爭場面表現得極為殘酷,

刀劍林立,戰馬嘶鳴,橫亙於戰馬前的絆繩使無數戰馬與將士被絆倒地上,尖利的長矛隨之刺入腹中……

Page 1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這聖羅馬諾戰爭系列的畫作共有三幅,另二幅分別收藏於倫敦與巴黎。

畫室 8 利皮畫室—利皮 Filippo Lippi 十五歲成為修士後曾一度雲遊四方,卻因愛上修女而觸怒教宗,最後只得還俗,也被世人稱

為修士畫家。受到其生平的影響,它把漂亮的女士幻化成聖母和天使的形象,作品充滿了人間情趣的特色,畫作技巧承繼其老師們:

安琪利科的抒情優美畫,馬薩奇奧德寫實主義畫,道納太羅德里提雕塑等三種風格,並將其融合起來,形成獨特的風格,是首批理解

了新的馬塞喬繪畫思想的畫家之一。其畫作富有戲劇性,神袛具備了人格外貌與性格,用色高雅明淨。在這個畫室裡有他著名的《聖

母,聖嬰和天使》(Madonna with Child and two Angels, Vierge à l'Enfant et deux anges)。

畫室 9——該畫室的畫大多重線條,輕立體感,畫作中多用確定的形狀表現結構的線條。

Page 1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畫室 10-14 波提切利畫室—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是翡冷翠畫派的重要代表,生於菲冷翠,原名亞裡山德羅•迪•馬里亞諾•菲

力佩皮,真名叫亞歷山大•菲利浦,“波提切利”是綽號,原意為“小桶”。他少年時期曾學過金銀手藝,因為有繪畫天資,15 歲時被做皮

革匠的父親送到修士畫家利皮門下為徒。利皮帶著波提切利一同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人,並借鑒古希臘藝術中的理想,所以他們創作的

聖母子和神話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態:和藹可親、動作輕盈、身著絹紗、臨風飄逸。後來波提切利又轉從韋羅基奧門下,與比他小 7 歲

的達芬奇同窗共學。1470 年,27 歲的波提切利決定自立門戶,獨立開設自己的繪畫工作室,接受社會訂件。由於波提切利曾師從利皮,

因此也受美第奇家族的喜愛和賞識,逐漸成為美第奇宮廷畫家中的領袖,受到美第奇家族的保護,描繪過許多以異教徒為主題的作品,

以及聖母,聖子像等名作。後來,他的神秘性傾向越來越強,埋首于創作但丁“神曲”的插畫。據說他晚年時失去了所有的財產,也丟

了工作。有人看到他拄著兩根拐杖,在街上蹣跚獨行。波提切利於 1510 年在菲冷翠去世。

烏菲茲的官方介紹上將波提切利畫室編號為 10-14 畫室,其實這裡並沒有幾間畫室,只是在一間大的畫室容納了波提切利 15 件

傳世巨作。作品包括了從受到修士利皮和韋羅基奧等影響的早期作品,到被美第奇譽為天才的圓形畫作,和晚期的神秘畫作等。在這

個畫室裡有他最著名的作品《春》(Spring)和《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 圖片與說明請參閱義大利映像, Part I )。

春 Spring, Primavera 這幅曠世巨作於文藝復興時期是第一幅以異教神話為題材的作品。在波提切利所處的時代,藝術家們關心的

人物都是以男性為主,而此畫是最早以恢宏的氣勢讚頌女性的美與優雅的畫,日後也成為世界名畫之一。站在正中間維納斯上方的是

蒙住眼睛的丘比特,這裡的維納斯不僅代表了愛的女神,而且也代表大自然中擁有一切的繁衍力量,她和右側正在灑玫瑰花的花神顯

然都懷孕了。右側的西風之神正捉住山林女神克洛麗斯,向她吹氣,西風之神憂鬱的藍色面容,與克洛麗斯帶著驚奇的臉龐形成對比;

左邊的墨丘利正要轉身,似乎說明了季節正要轉入夏天,維納斯心不在焉的舉起右手,為一旁的美惠三女神祝福。畫中所有的人物的

臉孔都深具古典美,體態顯得輕盈,各自自在舒展地飄浮在草地上。以維納斯來說,過去的形象甚少穿著這麼飄逸透明。作品充滿哥

德式的畫風,優雅而輕盈。

《春》創作於 1478 年。這幅寓意畫啟迪了文藝復興的思潮。整個畫面充滿著歡樂的景象,像一座華麗的舞臺,女神維納斯出現在舞臺

中間,象徵人類的春天來到人間。她的左側有眾神使者麥丘裡,披著衣服,身系佩刀;右側有春神芙露娜,嘴中衍著香草、鮮花;花

神頭飾花冠,身上掛著花環,她將芬芳的花瓣不斷地灑向人間;小愛神丘比特已飛到維納斯頭上,維納斯右手下有美麗、青春和歡樂

三位女神正在翩翩起舞。一切都極為高雅和協調:跳舞的三位女神只表露了紗衣的膨脹,步伐莊重的花神,高雅的風景,都在暗示著

那些渴望人文主義的人們所嚮往的世俗天堂。

Page 1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 是波提切利的名作,據傳說是為美第奇的一個遠房兄弟繪製的,大概創作於 1432 年左右,畫中情節

和形象塑造是依據美第奇宮廷御用詩人波利齊阿諾的長詩。此畫表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於左右的情景,

構圖比較單純,全畫以裸體的維納斯女神為中心。詩中描述維納斯從碧波蕩漾的藍色愛琴海飄浮著一隻巨大的扇形貝殼中誕生,全身

裸露的美麗的維納斯身披金色的長髮亭亭玉、惆悵迷濛地、嬌弱無力立於貝殼上。風神把她吹送到幽靜冷落的岸邊,而春神芙羅娜用

繁星織成的錦衣在岸邊迎接她,從此維納斯開始了人間生活。窈窕淑女告別人間天堂,來到塵世,由神變為普普通通的現實生活中的

人,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情感。整幅畫面將抽象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巧妙地融匯到一起,使畫面達到了完美無缺的高度,再

現了裸體的維納斯,表現了人從宗教的羈絆下的徹底解放,令旁觀者盪氣迴腸,留念不已。畫中的維納斯的造型受到古希臘雕刻的影

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維納斯的痕跡,但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而強調了秀美與清純,也兼具含蓄之美。同時,

這張維納斯的臉,也是所有藝術創作中最美的臉,她的臉一如樂譜線條般生動,和古代雕像中那種扁,圓,呆板的臉完全不同,據說

可能是以波提切利的情人西莫內塔•韋斯奇的臉為模仿對象畫成的。波提切利著力于描繪體態修長,以輕盈身姿站在貝殼上的維納斯,

身體線條明晰到幾乎可以作為浮雕,而這麼苗條優美的維納斯,在體態豐盈的花神對比下,更顯嬌弱。左側猛力吹著風的西風之神,

這在原來的神話中並不存在,波提切利再度運用想像力,創造出這一男一女搭配的西風之神;右下角的時序女神穿著一件精巧的白袍,

腰間纏著花。在波提切利的許多作品中,都出現這樣的衣著,這些靈感也許是來自希臘或是哥特式的藝術創作。在儀態萬方的裸體女

神身上,我們看到了充滿靈性的美感,寧靜得讓天與地融合為一,使它從原本僅是一幅題材充滿異教美的作品,變得深深打動人心。

《維納斯誕生》還有另一層涵義。當時在佛羅倫斯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

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

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

從《春》到《維納斯的誕生》,從《奏樂的天使》到《聖家圓畫》,你有多少想像,你都可以得到發揮,其超然於物外的想

像空間把你與這些傳世之作緊緊地粘合到一起,難以分離了。不過這種“粘合”,只能是一種神交,心靈與畫面上人物的交流。

畫室 15 達芬奇畫室—安德里亞•德爾•韋羅基奧 Andrea del Verrocchio 在繪畫方面很大程度是因為他那著名的徒弟達芬奇而知名

的,他主要的成就是在雕塑方面,我們從他畫作中粗獷棱角的形體刻畫,可以看出這一點,米開朗基羅早期的雕塑創作曾深受他的影

響。他是佛羅倫斯最受歡迎的美術教師,鼎鼎大名的達芬奇就是他的學生之一。由於韋羅基奧的畫作常常有他的學生參與,我們很難

確定在他的名下的作品有多少是他本人所作。

Page 18: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在基督受洗 Baptisme of Christ 畫作中,可以確定畫面中的兩個中心人物肯定是韋羅基奧所作:嚴肅莊重的聖約翰邁前一步,正

專心致志地為基督施洗,為了使畫作放在聖壇後依舊能吸引人,畫家強調了人物的姿態。跪在河邊準備給基督披上斗篷是兩位天使。

據說背對著觀者的那位有著金色卷髮,氣質優雅,如在夢中的浪漫天使是年輕的達芬奇所繪,這也是這幅畫作之所以聞名的原因之一。

萊昂納多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地球人都知道……

《三王朝拜》油料蛋彩畫,又名《麥琪的禮拜》(Adoration of the Magi) 該畫表現的是三位聖賢拜訪初生的基督和他的母親瑪利

亞。畫上有 36 人和 11 頭牲畜,其中一個牧羊人孤獨站立在畫的右端,他被認為是年輕達芬奇的化身。背景中的廢墟代表著異教的衰

敗,這是那個時代典型的象徵手法。因為畫作沒有完工,可以看到黃褐色油彩下的底圖,從而得知達芬奇的繪畫過程。《麥琪的禮拜》

歷來被認為是義大利最重要的畫作之一,直到毛瑞梓裡奧•薩拉斯尼接受烏菲齊藝術館的委託評鑑其維修工程,於 2002 年 4 月 21 日通

過《紐約時報》發表了震驚世界的聲明:“我們今天看到的《麥琪的禮拜》,沒有一筆油彩達芬奇塗上去的;雖然此畫的草圖是達芬奇

Page 19: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起草的,但他卻並沒有完成創作,顯然是受到佚名畫家的塗抹。如聖母的右腳趾和足跟均為尖梢,聖子的小腳活像用木頭刻成,頭上

好似戴著“兒童發套”。

天使報喜 Annunciation : 聖母瑪利亞的生平鮮有人知,只是在《新約》裡面有少許記錄,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天使報喜和耶穌降

生的故事。根據記載,瑪利亞的父母是約亞敬和安娜,瑪利亞三歲時被送往耶路撒冷參加神殿的儀式,自己走上長梯直到大祭祀的面

前。長大後瑪利亞與木匠約瑟訂婚,居住在加利利的那撒勒城。正是在這個時候,上帝派遣天使加百列來到了未婚的瑪利亞面前報喜,

告訴瑪利亞作為聖女的她,已經懷孕並將產下一個兒子,名字應該叫耶穌。瑪利亞回答天使說:我當然願意做上帝的使女。自從中世

紀以來,“天使報喜”一直是藝術家們廣為描繪的。畫中除了瑪利亞和天使,還經常出現代表聖靈的鴿子,象徵耶穌通過肉身來到人間。

天使還會拿著一隻百合,象徵瑪利亞的聖潔。瑪利亞則拿著一本書,象徵應驗《舊約》裡面處女生子的預言。有的畫家還會畫上亞當

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作為背景,象徵人類的墮落和覺者來世以救度人類。而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ci)於 1472-1473 年年僅 20 出頭創

作的《Annunciation 天使報喜圖,又名聖告、告之受胎,2000 年 3 月完成修復》,則採用了一種肅穆的表現手法,畫面色彩凝重,瑪

利亞身後高大的建築和面前擺放著雕塑精美的幾案襯托出莊嚴神聖的氣氛,而天使加百列屈尊而跪的姿態和深紅色的裙裾,無不烘托

著為了救度世人的耶穌的來臨是一件無比嚴肅的事情,是多麼的重大神聖。此處的聖母更加立體與光影,有著後來《蒙娜麗莎》的影

子。

達文西三大鉅作之一『天使報喜圖』,為烏菲茲博物館之鎮館之寶!2007 年時,將這幅畫運至東京美術館借展,引發抗議風波連署要

求禁止此國寶出國借展。

這幅畫特別之處在於可分割成 2 幅,或連成單幅,畫幅的本身接近『雙黃金矩形』(91x217 公分),並且採用了數學的方式來分割畫面。

建築部分占了五分之二,風景部分則占了五分之三,而四棵規律出現的松樹正好把風景切割成三等分。天使和聖母各自呈現的三角形

在畫面形成 M 形,平衡而莊重的效果貼切地呈現著這神聖的時刻。達文西精確呈現二元對立關係,天使與聖母瑪麗亞兩人雖處不同的

時空背景,卻表現自然而協調! 畫中的人物和景物、風景遠近,利用「透視法」將觀者視線帶到飄渺遠方。導遊請我們從右側走向左

側, 來體會這視覺錯覺。

畫室 16—1589 年地圖廳,陳列著 Tuscana 地區的分區地圖畫。

畫室 17 Hermaphrodite —《沉睡的 Hermaphrodite》這個優雅的小房間可以追溯到 Ferdinando I 時期,當時被稱為“數學房間”。

今天房間的名字《沉睡的 Hermaphrodite》則是取自房間內這座自 1669 年已經陳列在這裡的曖昧而性感的大理石雕塑。Hermaphrodite 這

個字來自 Hermaphroditus,是 Aphrodite 與 Hermes 的兒子。Hermes 和 Aphrodite 都是希臘神話中的神祗,Aphrodite 就是愛美神阿芙樂

蒂,在羅馬,她的名字叫維納斯(Venus), 是羅馬戰神 Mars 的妻子。Hermes 在羅馬的名字叫 Mercury, 是 Aphrodite 其中一位情人 (希臘

與羅馬神祗之間的男女關係一直都是一筆糊塗帳)。 Hermaphroditus 是一名美少年,水仙子 Salmacis 對他非常的迷戀,希望能與他永遠

在一起,但反遭 Hermaphroditus 的恥笑譏諷。為了報復,水仙子趁他在她的湖中玩耍時,進入了他的身體,與他結連在一起,從此 H

ermaphroditus 有著兩性的特徵與性情,並成為了 Hermaphrodite 雌雄共體的字源。

畫室 18 講談廳,布奧塔倫提於 1584 年設計建造了八邊形的講談廳, 其穹頂以猩紅色漆為底色並以鑲嵌的母珠貝為裝飾。此廳

對佛朗西斯科一世來說可以稱之為美術館的皇冠。廳中的油畫作品,覆以天鵝絨的牆壁以及珍貴的文物被透過最優質的水晶玻璃的自

Page 20: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然柔和的光線照亮。雅克伯里戈奇製作的現在已遺失的牆裙邊上有遊魚、飛鳥、光線和植物圖案。這個房間象徵了宇宙及其元素,

天窗燈籠式屋頂和風向玫瑰徒代表了空氣,貝殼代表水,紅色的牆代表火,大理石和地板硬石象徵土地。 在展廳中央,被黃金和奇珍

異寶包裹的八邊形寶盒(已遺失)與加姆博洛尼亞裝飾的盒子對應了房間的形狀。經過幾個世紀,此房間已被多次重新安排,但許多自 1

7 世紀起就值得講談廳驕傲的古代雕塑和畫作仍舊在此。如來自大公爵( 1633-1649)工廠的以馬賽克和硬石裝飾的桌子和 16 世紀佛羅

倫薩的許多繪畫。1601 年這個日期最近在穹頂被發現,這表明了此房間完成的年代。

而羅梭·佛羅倫帝諾 Rosso Fiorentino ( 又名 Giovan Battista di Jacopo )的《奏樂的小天使 Madonna dello Spedalingo 》則將一小音樂天使

狂放的表演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展翅欲飛的一對羽毛,小兒童黃頭髮下的一雙俊亮的大眼似乎還沉浸於美妙的音樂中。他懷抱吉

它,右手輕攏琴弦,從天庭傳來的音樂似乎正從他手指間舒緩地滑落人間。

畫室 19 彼魯基諾和西尤列裡畫室—彼魯基諾 Perugino 是義大利籍畫家,活躍於佩魯賈。1481 年,他同波提切利(Botticelli),

多明尼克吉爾朗多利奧(Domenico Ghirlandaio),科西莫洛雪利(Cosimo Rosselli)一起為羅馬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繪製壁畫,

並由此聞名。彼魯基諾在西斯廷教堂的主要作品是《耶穌傳鑰匙給聖彼得》(Christ Handing the Keys to St. Peter),還有一些壁畫,為

給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日》(Last Judgment)讓位被毀。彼魯基諾是拉斐爾的老師,他的作品顯得感情平和,虔敬勝於激情,可以說

彼魯基諾是文藝復興主義風格的先導,另外他對 19 世紀拉菲爾前派(Pre-Raphaelites)也有巨大的影響《佛朗切斯科 德爾 奧佩雷的

肖像》(Portrait of Francesco delle Opere) 這幅木板蛋彩畫作於 1494 年,畫作背後的一行銘文透露了畫中男主角名字:Francesco delle Opere,

他是住在菲冷翠的一位工匠和寶石雕刻匠,也是一位非常篤信神靈的人,就象他手中卷軸上的字"Timete Deum"說的那樣。他身後的背

景是一片開闊的山水,這是典型的比利時佛蘭芒藝術的風格。

西尤列裡 Luca Signorelli 壁畫大師路加西尤列裡(Luca Signorelli, 約 1450~1523)生於義大利中部翁布裡亞高爾托納城(Cortona),幼

時師從畫家比皮羅德拉法蘭西斯卡五年之久,進步神速。後赴文藝復興的搖籃菲冷翠習畫並工作,在此深受波提切裡(Botticelli)、波拉

友勞(Pollaiuoio)和李比(Lippo Lippi)等大師畫技的影響。西尤列裡最富盛名之作,為 1499~1504 年間所繪奧威埃托教區主教堂內聖布裡

吉奧聖母小教堂(Chapel of O. L. of St. Brizio, Cathedral of Orvieto, Umbria)的壁畫六幅,主題是“萬民四末”(The four last of all pe

ople):即死亡的復活,公審,天堂和地獄。總而言之,大師西尤列裡的作品強調人物的寫真和詳實,擅用光與暗的對比,把人物的

感情襯托出來,不太重形式與顏色。

畫室 20 杜雷爾畫室— 此廳展示德國大師們如阿爾布萊希特•杜萊 Albrecht Durer, 老克拉納赫盧卡斯 Cranach il Vecchio, Lukas

的傑作。 Albrecht Durer 生於德國紐倫堡的一個首飾匠家庭,自幼隨父學習金屬雕刻工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 歲時就能

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 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杜萊使德國藝術擺脫哥特式藝

術的影響和束縛,走向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他把當時幼稚的版畫藝術推向完美的新階段。當大師進入不惑之

年時創作一批版畫,在藝術技巧上達到了他成就的最高峰。杜萊的全部藝術活動是和德國的人文主義進步思想聯繫在一起的,他是德

國第一位真正的有思想的藝術家。這位日爾曼偉大的兒子,不幸於 1528 年 4 月死於嚴重的肝臟病,終年 57 歲。杜萊的作品包括木刻

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主要作

品有《啟示錄》、《基督大難》、《小受難》、《男人浴室》、《海怪》、《浪蕩子》、《偉大的命運》、《亞當與夏娃》、《騎士、

死亡與惡魔》等。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

Page 2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Adoration of the Magi, 1504, Albrecht Durer,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Adam and Eve, 1507, Prado Museum, Spain

Cranach il Vecchio, 1504, 亞當夏娃蝕板畫 Cranach il Vecchio, Adamo ed Eva, 1528

這位德國新教徒創作了許多被爭議的裸體畫, 其中這幅是描繪亞當夏娃在對情侶在犯罪前的狀態, 其裸體被細小的蘋果樹枝巧妙的

遮掩著

畫室 21 原先於 1588 年為菲爾迪南多一世的武器收藏間。 此廳展示了威尼斯畫派大師加姆貝利諾(DI Giamellino)的喬萬尼貝

利尼, 1487 年的作品,可惜英年早逝,剛過 30 就去世了。

Page 2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畫室 23 展示 北方畫派安德烈曼泰涅亞(Andrea Mantegna)的東方三博士的禮拜及艾米利亞畫家科克萊喬(Correggio 又名 Antoni

o Allegri)聖母禮拜聖嬰。

圖右 : 聖母瑪莉亞跪在地面滿懷關愛地凝視聖子,富有詩意的透視畫面, 如同夕陽的光輝

圖左 : 東方三博士的禮拜 Adoration of the Magi , 1462, Andrea Mantegna。這蛋彩畫為三聯張之一,展現拜占庭風格的畫作;另二幅為

耶穌升天 The Ascension 與割禮節 The Circumcision

Page 2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畫室 25 米開朗琪羅畫室——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

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是文藝復興義大利藝壇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 1475 年 3 月 6 日生於佛羅倫斯附

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 13 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

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 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 年,他

回到佛羅倫斯,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 1505 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裡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

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斯。1508 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憑一個人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了三百四十三

人,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 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

的奴隸》。1519-1534 年,他在佛羅倫斯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 年,米開朗基

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

繪畫工作,直到 1564 年 2 月 18 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

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

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

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于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

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

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Page 2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聖家族畫像 Doni Tondo (Doni Madonna, Sacra Famiglia , The Holy Family),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 ~1507, Uffizi, Florence

這幅蛋彩畫屬極少數於佛羅倫斯流傳至今,為 1507 年 8 月米開朗基羅贈送富商阿紐諾(Agnolo Doni) 及其妻子萊娜斯特羅奇,或其女

兒生日的禮物,以雕刻技法描繪的圓框畫(tondo ),其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圓框亦屬米開朗基羅的設計。這幅宗教畫可以說也是一

首美麗的天倫詩。這也是畫家唯一一副在畫架上完成的畫,《聖家族》是一個傳統題材,主要是描繪聖母、聖約瑟和聖嬰基督,不過

米開朗基羅在這一幅畫上的三個宗教形象已完全成了民間生活的普通人物了。也許是藝術家長期作雕塑的關係,這裡的色調與形體結

構稍顯生硬一些,為了處理好人物的衣褶關係,光暗的對比較強,明暗轉折還不夠和諧。畫作描繪的是一個木匠家庭,米開朗基羅把

約瑟、瑪莉亞表現在專注於聖嬰的天倫樂趣之中,聖母經聖約瑟手中接過耶穌(或將耶穌交給他),同時也展現出肌肉線條。此種情景通

過三個人物的戲劇性組合得到了和諧的世俗化體現。背景上除古典雕塑狀的裸體像與年幼的聖約翰,聖約翰的胸像與以及畫框上五個

弦月窗來展示基督、天使與先知;好像是在一野外浴池,聖家族就在一塊野地上休憩。構圖緊湊,主調和諧,給人以親切感。古典雕

刻技法陪襯的圓框畫(tondo ),其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弦月窗亦屬米開朗基羅的設計。

畫室 26 拉斐爾畫室— 拉斐爾·桑蒂 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 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義大利藝壇三傑。

1483 年 4 月 6 日生於烏爾比諾,1520 年 4 月 6 日耶穌受難日卒於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自幼隨父(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

學畫,後又轉入彼魯基諾門下,1500 年出師。拉斐爾早期代表作包括《西斯廷聖母》、《23 歲自畫像》、《教皇利奧十世像》等。1

504~1508 年他居留佛羅倫斯,擔任皇家畫師;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了他。同時他對各畫派大師的藝術特

點均認真領悟,博採眾長,特別傾心學習達•芬奇的構圖技法和米開朗琪羅的人體表現及雄強風格,使其獨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風格日趨

成熟,從而迅速取得了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

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 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融合,創造出和諧的場面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柔

美和諧,以「秀美」著稱。其中最有名的是《金絲雀的聖母》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

園中的聖母》盧浮宮博物館。1512~1513 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

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

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不僅使當時人傾倒,並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後世

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範。1509 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裡烏斯二世邀去繪製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

批遍佈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 4 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

還特別注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製的《埃

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製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製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

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1520 年,37 歲的拉斐爾倒下了,與其說他的

才能與精力是被雪片似的定單、無休止的工作奪去的,不如說是他追求"功利"的野心毀滅了他。在他的安息之所--羅馬聖賢祠,刻上了

這樣的墓誌銘: 這裡安息著拉斐爾 他活著--大自然害怕被征服而他死後 又擔心自己死去。

Page 2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金絲雀的聖母瑪莉亞(Madonna of the Goldfinch) 蛋彩畫, 1505~1506,

右圖 : Papa Leone X con i cugini, i cardinali Giulio de' Medici e Luigi de' Rossi

左圖這幅是為富商勞倫佐納西與桑德拉卡泥加尼婚禮所繪製。金字塔形的構圖中,倚在聖母懷中的小耶穌撫弄停在聖母膝上小約翰所

給他的金絲雀,自然且貼切地傳達出對幼小孩童的呵護情意;聖母左手拿著祈禱書,視線一時從樹上移開,轉向兩個孩童,則是時刻

關注的表現。在這裡最引人注意的,是聖子的腳輕輕地踩在聖母腳上,這種身體的接觸充滿了親情,動人心弦。這確實是一個不平常

的動作,具有表現人情與天倫樂趣的特殊意義;這樣一個細節,透過拉斐爾充滿愛意的完美筆觸,隨著時間季節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

管線與色彩所描述的環境,顯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統一,簡練的構圖來自拉斐爾為創作每幅作品而畫的一張張草圖,他在描繪人

物時,總是先畫出人物的裸體像,然後再添加服飾上去。這點與米開朗基羅相似,可以一方面表現出人物的穩重感,另一方面則呈現

出人物的立體感,從而使其躍然紙上。這些構圖的細節與人物的表情姿態,為畫作積蓄了豐富的情感。

右圖中的 Leone X ( 即喬萬尼德梅迪奇, 1513 年被選為教皇) 身著白色錦緞長袍,批著毛皮披肩,近距離表現之立體感有若浮雕;後

為紅衣主教 Giulio de' Medici 及 Luigi de' Rossi 隨侍在側。

畫室 27——Agnolo Bronzino 被譽為“不出錯的畫家”,代表作《神聖的家庭》

畫室 28 提香畫室——提香•韋切利奧 Tiziano Vecellio(1490-1576)出生在威尼斯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卡多萊,12 歲時父親帶他遊歷威

尼斯,後來當提香再次來到威尼斯便進了喬凡尼•貝利尼的工作室學畫,從此幾乎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威尼斯。提香在喬凡尼畫室與比他

大一歲的喬爾喬內同學,喬爾喬內享樂主義的人生觀,開放的思想行為,熟練的繪畫技巧以及對色彩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表現力,令提

香崇拜得五體投地,喬爾喬內竟成了他心目中的上帝。提香崇拜喬爾喬內,模仿他的繪畫風格,以至人們幾乎辨別不出作品的作者。

他們開始獨立接受訂畫,喬爾喬內接受來的訂件,大都交給提香去完成,後來喬爾喬內越來越發現在色彩創造和藝術技巧方面,提香

有超過自己的可能,這使他們之間的關係開始冷淡和緊張。從此喬爾喬內更加抑鬱寡言,他把這種內心的不安發洩到更加放肆的尋歡

作樂中去,使他在 33 歲風華正茂時,耗盡了精力,在一次鼠疫傳染流行時辭別了喧鬧的人世。喬爾喬內的早逝,使提香開始了獨立的

藝術發展。這種藝術風格體現了威尼斯藝術的成熟。他對色彩的性能及其相互關係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用色大膽,色調極其豐

富明快、微妙而準確;他的筆觸熱情奔放,流暢自如,不拘陳規;畫面響亮而又和諧,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雄渾、華貴之美,他被稱

為西方油畫之父。上帝在創造他的時候既賦予他超人的天才,也給了他常人的弱點。他貪得無厭,為了金錢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他在

38 歲時,獲得了威尼斯共和國首席畫家的地位,後來又被封為伯爵,是教皇和國王的座上客。有人說他像法國的伏爾泰一樣,對權勢

躬身下拜,在皇室貴族的微笑中享受恩賜;也像伏爾泰一樣對宗教抱懷疑態度,和女人在一起時則萬般風流。他的這種人格和心理,

流露在他的藝術創造中。瓦薩利說,在義大利,沒有人能和提香的繪畫天才相比,無論是拉斐爾或是達芬奇都趕不上他。1576 年的威

尼斯大瘟疫,人們在北部海岸提香的別墅中找到了他,和死亡捉迷藏的遊戲結束了,他在 99 歲時終於向死神屈服了。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Venus of Urbino , 1538 , Titian, , Uffizi, Florence.

Page 2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提香可說是現代繪畫的創始者,他使油彩畫布成為西方藝術的主要媒材。提香運用高超的繪畫技巧、充滿活力的筆觸、炫麗的色彩,

成為文藝復興盛期三巨匠之後最偉大的畫家。這幅提香突破宗教傳統束縛的裸體維納斯畫作,是慶祝 Duke of Urbino 新婚,而畫中女

主角可能是其新婚夫人 Giulia Varano,這代表追求生活享樂的貴婦形象。提香將這位浴後休憩的女主人躺在貴族的屋內華麗的床榻上,

腳邊的寵物狗、遠處翻弄衣箱與為女主人備衣的女僕、以及窗臺上的盆花,這些細節指明它可能是受委託而作。 維納斯形象的塑造上

充分發揮了豐滿、自然、柔和、充滿了女性的青春美。提香處理這種題材及構圖的方法,在繪畫史上都是一種挑戰與突破。馬克吐溫

嘲諷道這幅是 ”全世界最髒、最卑鄙的春宮畫 foulest, the vilest, the obscenest picture the world possesses”。類似這種畫在歐洲其他

國家,大概要遲一個世紀,而在威尼斯,上層社會對繪畫的感官享受已上廳堂了。此畫與喬爾喬內的《睡著的維納斯》極為相象,也

是提香的創作處於最旺盛的年代的傑作。

《花神》(Flora) 花神原為希臘神話中的女神芙羅拉。義大利人把每年的 4 月 28 日至 5 月 3 日定為花神節,在節日期間人們歡聚

在一起盡情地嬉戲,人們用各種鮮花來裝飾自己和動物,環境也佈滿花草,集會時有花神出現,往往是手持鮮花的年輕貌美的女子裝

扮。歷來畫家都喜愛借用神話中的女神來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傳達人性、人情和人愛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幅肖像性很強的主題性繪

畫,華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個形象就像盛開的鮮花令人傾慕。據說畫中女子是畫家當時熱戀的情人,畫家只是借神話之

名,表達自己對情人的愛慕之情。畫家以半身肖像構圖。畫中人轉身俯視,目光專注作沉思神態;似乎由於轉身的動態而使寬鬆的內

衣自然滑落,裸露出豐腴的酥胸;金黃色的秀髮披撒在圓渾的雙肩上,與充滿生命的肉體形成對比,使健壯的身體透露出青春活力,

整個形象給人以莊重、典雅致感。提香是一位偉大的色彩大師,他特別強調色彩的和諧,繪畫筆觸要服從於色彩與光線對比的需要,

筆觸不僅要刻畫物件的質感,同時筆觸的動態起著塑造形體結構和傳達情緒的作用。我們在花神的形象上看不到筆觸和色彩,映入眼

簾的是真實的秀髮、肉體和服飾,它們之間所富有的節奏韻律恰似一首優美和諧的交響樂曲。

畫室 29 ——艾米利亞矯飾主義一代宗師 Parmigianino 的作品,其筆下的人物不成比例的修長,個人感覺其畫中人物身材比例極

好,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橢圓型臉蛋,纖細的手指腳趾描繪出女性的另一種美。

畫室 32 汀托萊托畫室——Tintoretto 的畫作用色重,以人物像而著稱,色彩單一也突出其學院派陳腐的跡象。

畫室 33 十六世紀走廊——均是矯飾主義畫作,對細節的描繪十分準確

畫室 35-45 新畫室

①魯本斯—— Pieter Paul Rubens 魯本斯(1577~1640),佛蘭德斯畫家。1577 年 6 月 28 日生於德國的錫根,1640 年 5 月 30 日卒

於安特衛普。17 世紀歐洲出現四位鼎立的大畫家:義大利的卡拉瓦喬、佛蘭德斯的魯本斯、荷蘭的倫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其

中唯魯本斯最幸運,他不僅是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而且可以代表 17 世紀的整個西歐繪畫。魯本斯的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

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

強的獨特風格,成為巴羅克美術的代表人物。《伊莎貝拉•勃蘭特》(Portrait of Isabella Brandt) 魯本斯被任命為外交顧問是在 1621 年,

開始涉足外交事務並被封為貴族頭銜是在 1624 年。此畫作於 1625 年前後,魯本斯與伊莎貝拉結婚至此已滿 16 年,伉儷情篤。事業與

家庭幸福的雙重精神力量是我們欣賞這幅肖像畫時理解畫家內心的依據,伊莎貝拉此時已三十四歲,徐娘半老,她的矜持、文靜與內

心和諧的微笑,正是畫家所要刻畫的妻子的性格。

Page 2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肖像被畫得很精細,伊莎貝拉右手持一珠寶盒,左手搭在右胸側的飾帶鈕扣上。這一雙手的描繪,從某種角度上看,似乎要比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那雙手畫得還要情深意濃些。當這幅肖像完成的第二年,伊莎貝拉勃蘭特就因病去世。對於畫家來說,它是

最後給他留下來的一張熟悉的面容。不妨說,畫家在這幅畫上澆注著畫家對妻子16年的燕爾情誼。如果說,妻子之死是畫家抱恨終

天的大事,那麼這幅肖像就是他唯一的慰藉。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後,先後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肖像,然後唯獨數這一幅《伊莎貝拉•

勃蘭特》在表現上最富深情厚意。

②卡納萊托 ——Canaletto 卡納萊托原名喬凡尼•安東尼奧•康納爾(Giovanni Antonio Canal),義大利風景畫家,作品充滿感情,色

彩和諧,輪廓明確,對後代風景畫家影響很大。出生于威尼斯,父親是佈景師。作品手法自由而精巧,善於處理風景畫中陽光和陰影

的關係,陰影的效果,建築物明暗光度的差異等,當時很少人重視這些。他主要繪畫威尼斯風景,大部分是模仿別人的作品,也採用“照

相光學法”使實物形象透過鏡頭射到玻璃板上,在此基礎上繪景著色。後來又發明機械制畫法,利用軌尺和羅盤,運用一定比例和程式

作畫。1730 年代是其創作盛期,1740 年後,其風景畫增加了新的內容和氣息。1746 年去了英國,1763 年回到威尼斯,被選入威尼斯

美術院,同年被任命為繪畫學院院長。主要作品有兩大類,一是威尼斯風景,如《威尼斯公爵府的景色》;一是英國風景,如《從泰

晤士河北岸刊格林威治醫院》。他的一幅作品《威尼斯港口的駁船》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 1143.2 萬英鎊(合 2008.6024 萬美元)拍

賣成交,可見其影響力。

③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3 一 1610)出生於義大利北部倫巴底一個貧苦之家,由於他出生的村子叫

卡拉瓦喬,所以別人送給他這樣一個綽號。早期,他曾從米蘭的西蒙 •彼得爾查諾學習,在這位老師的影響下,曾接觸過樣式主義藝

術。但是,對他的藝術起著重要影響的當然還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倫巴底的現實生活。大約在 16 世紀如年代,他來到了

羅馬,開始尋找和開闢自己的藝術道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籃的孩子》(1589)、《酒神巴庫斯》(1589)、《逃往埃及途中》

(1590)、《彈曼陀玲的姑娘》(1595)以及《女蔔者》(1588—1590)等,這些作品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一生,從生活到藝術,都

是一個叛逆者和革新者。他將宗教上的人物描寫成庶民,使傳統式的畫像風格為之丕變。這種強調明暗及寫實特色的畫法,被稱為“卡

拉瓦喬樣式”,為那不勒斯,西班牙,荷蘭等地的藝術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Page 28: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酒神巴庫斯 The Adolescent Bacchus 是卡拉瓦喬早期創作,充分表現了他的藝術觀點。畫中酒神的樣子十分荒謬,他的頭上戴者

一頂用樹葉編成的帽子,身穿一件像是浴衣的長袍,顯得十分輕浮。這幅畫色彩鮮豔,細節刻畫非常細膩。酒神向前舉著酒杯,似乎

沒有拿穩,酒好像要從酒杯裡灑落出來。而畫裡的水果則熟得很厲害。右邊的石榴裂開了口,桃子熟得快要爛了,葡萄從盤子裡掉了

出來。這樣的描繪表現了享樂、放縱的生活。畫中的酒神是一個胖胖的男孩,這種非常真實的形象完全不像是神話中的人物。從表面

上看,卡拉瓦喬的作品通俗易懂,人們用眼睛就能看得見,可是,畫中隱含的意義卻是眼睛看不見的,只能通過心靈的感悟才能把握。

卡拉瓦喬塑造的人物形象,無論是美的還是醜的,都是真實的,他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同時,他又是一名敢於創新的畫家,

無數的追隨者繼承了他的風格,這些追隨者把這種風格叫做“卡拉瓦喬主義”。

④畫室 42 Niobe 群雕——其展示大廳金碧輝煌

⑤畫室 43——景觀畫非常多,景觀畫是北歐畫與義大利畫的結合,代表作《The “Groote Market” of Haarlem》(1693)

⑥畫室 44 倫勃朗畫室——Rembrandt van Rijn 倫勃朗是著名的荷蘭畫家。1606 年 7 月 15 日生於萊頓,1669 年 10 月 4 日卒於阿

姆斯特丹。倫勃朗出生於一個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過大學,不久捉綴學當了畫家,幹上了專畫肖像的熱門職業,並娶了一個福家

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為倫勃朗事業成功的基礎。直到 1642 年妻子去世前,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此後,他的事業開始

衰落,倫勃朗開始陷於債務之中。當倫勃朗 1669 年去世時,他除了幾件舊衣服和畫具外,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人世滄桑,人情冷暖,

給倫勃朗的繪畫打上了強烈的生活烙印。人世炎涼使得倫勃朗對人的理解也更深入。他的人物畫中開始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對人物心

靈的表現。倫勃朗認真地觀察他的表現對象,他認真地表現他們的富於心理透析意味的姿勢和人與人間情感交流的微妙關係,以及他

們臉上每一個細節所透露出的心靈的悠長意味。

Page 29: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倫勃朗的自畫像

年輕的無憂無慮的倫勃朗曾經把自己畫成漫畫式的美化青年,戲謔般浪子,裝扮式的文藝復興的廷臣。他仔細研究過自己的臉

部特徵和各種表情、皮膚與頭的不同式樣,採取各種姿勢、穿著各種服裝,運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貧困餓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

刻的印跡。倫勃朗的人物總是給我們透露出複雜的心靈的資訊。倫勃朗的繪畫有富於情感的豐富色彩他的色彩總是那麼深沉、厚重,

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調中,他謹慎到使用著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織物的華貴的閃光,在明亮的金黃、朱紅的點綴中構成一片漂亮的暖調,

他在這種調子中又不時穿插些鮮明的藍、綠等冷色,使其顏色如同寶石一般熠熠生輝。也許,倫勃朗對光的使用給人的印象更深。如

同他謹慎地使用亮色一樣,他也獨到地運用明暗。他自由地戲劇性地處理複雜畫中的明暗光線,他利用光線來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

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這種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情節性繪畫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

要特色。倫勃朗在繪畫史上—不僅是荷蘭的甚至全歐繪畫史所占的地位,絕對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

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後世的荷蘭偉大畫家梵古曾面對倫勃朗的畫說過,“你知道嗎,我只要啃著硬面包在這幅畫的前面坐上兩個星

期,那麼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這就是偉大的藝術不朽的魅力。

⑦畫室 45——這幅《Portrait of Felicita Sartori》是由威尼斯洛可可派女畫家 Rosalba Carriera( 1675~1787 )執筆,畫中的穿著土耳其

服飾的美女可謂全館最風情的女人。

Page 30: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Portrait of Felicita Sartori" , Rosalba Carriera,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右圖 : 蛇妖美女美杜莎油畫, 1592~1600, 卡拉瓦喬。一樓展廳中卡拉瓦喬所繪的美杜莎,這幅繪於波斯伊朗國王盾牌上的女妖,所

呈現驚恐的景象吸引每位觀眾的目光。

文藝復興後數世紀,在許多國家女畫家的地位依然是很卑微的,即使是獨自出售畫作則是觸犯法律;而 Rosalba Carriera 是極少數突

破業餘而成名的例外。她自比薩大學畢業,專注於威尼斯 Carlotta Amigoni 之仕女畫風,於十八世紀初任職於倫敦之 Georgian。其洛可

可畫風的仕女畫在權貴族群中逐漸成名,而成為引領風騷的代表。她也是提倡女權的先鋒帶頭人物。

這裡的天花板裝飾壁畫可以婢美梵諦岡,也有許多幅聖母瑪麗亞的畫像,例如一幅聖母像,是席耶納畫派領袖度契奧 (Ducciodi

Buoninsegna) 的嵌板畫作品(約 1285 年)。

文藝復興的推手 Cosimo Pater patriae,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及其陵墓, San Lorenzo, Florence.

文藝復興(Re- 表示重新出發,本字 Naissance 則是萌芽新生,兩個字合併起來就是創新再造) ,有重生、更新的意思,最初只是單純模

仿古希臘羅馬一切事物,希望再現古文明的榮光。慢慢的創作者在這些古文明基礎上找到自己的路,開創不同於中世紀以宗教為中心

的新價值觀與時代風格-以「人」為主,推崇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代表一種人生觀,一方面虔誠信仰神,

另一方面接受古典文化的知識和美學,以俗世生活為重心,用積極入世的態度服務人群,並認真生活。此時期出現的表現於藝術、建

Page 3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築、繪畫、音樂等的人文各層面,加上宗教的的啟蒙運動,直接影響到的人文思潮的自由解放,而文藝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使歐

洲及世界文明因此向前邁進一大步, 在 Medicis 領主的經濟支助下翡冷翠的當代文藝大師率先發動,此外亦有 Mantua 的 Gonzagas 家

族, Ferrera 的 Estes 等郡主家族的金援; 至於人本主義思想的解放,西方哲學科學的啟蒙都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後才完全發展形成的。

地靈人傑的翡冷翠就像一塊小巧玲瓏的翡翠,至今仍閃爍著文藝復興的光芒,有全歐(甚至是全世界)保留最完整的藝術品。 此群崇尚

人文主義而以數學、解剖科學知識為輔的大師們,將神權、陰沉的宗教藝術化為人性、明亮的創作; 諸如文藝復興第一人喬托(Di

Bondene Giotto)、開啟建築結構與設計脫胎換骨的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神曲的作者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

十四行詩(Petrarchan Sonnet)桂冠詩人兼人文主義之父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1564 年荷蘭畫家布魯哲爾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s 的史詩巨作《基督受難之路 The Way to Calvary》,描繪西班牙 Philip II 宗教法庭對荷比盧新教改革進行血腥鎮

壓時,佃農們遭受的苦痛;轉化為耶穌背負著十字架,被軍隊押解前往受難之地的場景,展現在永恆的視野。大衛青銅雕像的唐納泰

羅(Donatello, 1386~1466), 代表作品為豎立於 Chiesa di Orsanmichele 所雕繪的 St. George 大理石雕像、利用數學、透視和光影法,營

造出立體三度空間的馬薩奇奧(Masaccio, 1401~1428),代表作品為 1428 年於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所繪的【The Holy Trinity, the

Virgin, St John & Donors】、以【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聞名的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 1452-1519)、以西斯廷禮拜

堂壁畫【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繪畫兼【大衛】雕像而傳世的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

以【美麗的女園丁】、【西斯廷聖母】、【聖體爭辯】以及【雅典學派】等畫作為代表的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1483~1520) 文藝復興三

傑、加上【春】與【維納斯的誕生】畫風纖細、撫媚見長的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 )、【懺悔的馬格琳達】和【烏爾賓諾

的維納斯】華麗著稱威尼斯的提香(Tiziano Vecellio,Titian, 1490~1576)等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代表。

Page 3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聖三位一體 (The Holy Trinity, with the Virgin and Saint John and donors,Santa Trinità), Masaccio , 新聖母大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1427。背景為羅馬式勝利拱門,鴿子代表聖靈,站在耶穌的頭上。聖父則在耶穌背後支撐著十字架。兩旁是聖母與福音作者聖

約翰,耶穌腳下的人是畫的贊助人 Lenzi 家族。畫中的骷髏骨上寫著:"I was once what you are, and what I am you will become."

新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是佛羅倫斯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按年代而言,這是佛羅倫斯第一座宗座聖殿,也是

道明會在該市的主要教堂。之被稱為「新」聖母大殿是因為它建在 9 世紀聖母祈禱所的地基上。當這塊地基在 1221 年歸屬道明會,

由 2 位道明會修道士,Sisto Fiorentino 修士和 Ristoro da Campi 修士設計。教堂建於 1246~1360 年,在 Iacopo Talenti 修士的監督下,

完成了羅曼式-哥德式的鐘樓和聖器室。當時,托斯卡納哥德式正立面還只完成了下部。3 座大門的上方為半圓拱,而正立面下部的其

餘部分設計了盲拱,由壁柱分開,冠以貴族墳墓使用的綠白條紋。這座教堂於 1420 年祝聖。1456-1470 年當地的紡織品商人 Giovanni di

Paolo Rucellai,委託 Leone Battista Alberti 阿爾伯蒂設計了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的教堂正立面的上部。1567 年 Giorgio Vasari 受 Grand

Duke Cosimo I 之委託開始進行首次整修,於 1856-60 年聘請 Enrico Romoli 進行第二次整修。這座教堂連同毗鄰的修道院,由於佛羅倫

斯最重要的家族的慷慨捐助,收藏了一批無價的藝術珍寶,特別以哥德式和早期文藝復興大師的壁畫而著稱。如門上 Sandro Botticelli -

early nativity scene , Baccio D'Agnolo –木雕, Bronzino - the Miracle of Jesus, Filippo Brunelleschi - The Crucifix (between 1410 and 1425), Tino

da Camaino - Bust of St. Antoninus (in terra cotta); the Tomb of the Bishop of Fiesole, Nardo di Cione - frescoes of the Divine Judgment, Duccio - Rucellai Madonna, Lorenzo Ghiberti - tombstone of Leonardo Dati (1423), Domenico Ghirlandaio - frescoes (late 15th century)

於 Tornabuoni Chapel 所設計的彩繪窗, Filippino Lippi - frescoes in the Strozzi Chapel, depicting the life of Philip the Apostle; stained glass

window, Benedetto da Maiano - the Tomb of Filippo Strozzi (1491) at the backside of the Strozzi Chapel., Giacomo Marchetti : Martyrdom of Saint Laurence., Tommaso Masaccio - The Trinity, Nino Pisano - Madonna with Child (1368), Bernardo Rossellino - Monument to the Beata Villana (1451), Santi di Tito - Lazarus Raised from Death, Paolo Uccello - frescoes in the cloisters, Giorgio Vasari - Madonna of the Rosary (1568)

Die Kreuztragung Christi (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 ,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s, 1564,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百花聖母主教座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Basilica of Saint Mary of the Flower)為佛羅倫斯最著名、亦是最高的代表性建築,

也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天主教宗座聖殿。名列歐洲第四大教堂,可容納 2 萬信徒,僅次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

倫敦聖保羅座堂和 米蘭大教堂。 位於古城區中心的主教堂廣場 Piazza del Duomo 建築群 1294 年開始由 Arnolfo di Cambio 設計改建,

包括主教座堂( Duomo )、喬托鐘樓和八角形的洗禮堂( Baptistery )三座構成一體華美精緻的建築物,1302 年原設計師過世後, 工程延

宕多年。1982 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

1359 年完工高達 84.7 m 的 Campanile de Giotto 鐘樓部分是由文藝復興大師喬托 Giotto 所設計,俗稱「喬托鐘塔」。屬哥德式,

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粉色、淺綠色的大理石所拼出的圖案,純淨優雅。施工第 3 年,蓋第一層後不

幸去世,第 2~4 層由另外 2 名建築師完成,第 5 層是後來加蓋,單扇雙柱的大型哥德式拱窗,使整個高塔風格更有

Page 3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變化和律動,大鐘就掛在第 5 層。。它是義大利十四世紀初最豐富的雕刻傑作,出奇之處是它把羅馬古典風格的堅固性與哥

德風格的高貴性融合到一起了,成為一件首飾般的傑作。牆面上還有一些浮雕,描繪當時的各種工藝行業,例如紡織、農耕、

狩獵、航海、天文、醫學、藝術、法律等圖形。五樓為一口報時大鐘。鐘塔旁邊的 Loggia del Bigallo 碧加洛拱廊,這座優美

的哥德式拱廊可能是在 1352-58 年建造,碧加洛公會是城裡最古老的慈善機構之ㄧ,名稱來自聖彼得捐贈給該公會

的一所救濟院,至今仍協助需要救助的孩童與老人。

百花聖母主教座堂(Duomo Santa Maria del Fioro) 為獻給 Saint Reparata 的教堂, 直徑 43.7 m 的橙色磁磚穹頂是最艱钜的工程,

如何將 37,000 噸的石塊安穩疊在 50 m 的高空中,1420 年由文藝復興的代表建築師兼天才鐘匠家 Filippo Brunelleschi ( 1377~

1446) 前後共花了 14 年才完成,為了蓋圓頂,他設計種種機器來輔助他逐一完成偉大使命;仿古羅馬神殿造型的穹頂結構的空

間延伸設計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建築物。 圓頂的形狀不是完整的圓形而是八角形,弧度經過精密計算,符合透視法,利

用特殊方式避開使用木製鷹架,建造之初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連米開朗基羅都讚嘆:「我可以建一個更大的圓頂,

但絕對不及她的美麗」。布魯內萊斯基死後這座穹頂於 1436 年 3 月 25 日( 佛羅倫斯曆法的元旦),由教宗 Pope Eugene IV 舉行獻

堂典禮。建成 600 年後,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用磚和灰泥建造的穹頂。這世界第一的巨幅穹頂畫,則是在麥迪西家族資助下完成。

至於外牆部分是由 Emilio De Fabris 設計,自 14 世紀施工直到 1887 年才完工,原有的正面在 1587 年間就曾毀於火災,為完成這

一工程,舉辦多次競賽招標,3 個世紀後才選中方案,於 1881~87 年施工選用 Siena 的粉紅、 Carrara 的白、Prato 出產的綠色大

理石拼貼成幾何圖形,紋飾複雜亮麗,與義大利國旗的紅白綠雷同,也與拿坡裏的傳統比薩紅白綠(蕃茄+起士+羅勒)一樣!

加上以聖母瑪利亞為主題精美繁複的雕刻,極為顯眼而壯觀;最上方三角拱頂為周邊鑲金的聖母懷抱聖嬰像,兩旁分立 12 聖使

徒(其中 6 位)。法式玫瑰花窗更顯出這座歌德-文藝復興式建築的風格特色。入口三個巨大的銅門完成時間稍晚,主門 Doors of

the Madonna 是於 1899~1903 年由 Niccolò Barabino 雕鑄完成,從左至右分別描繪 Charity among the founders of Florentine

philanthropic institutions, Christ enthroned with Mary and John the Baptist, and Florentine artisans, merchants and humanists 等事蹟;

如果把大門的安裝當作階段性終點,從 1296 年興建起算,時間已超過 600 年!而南北二道側門 Doors of the Canonici 與 Door of the

Mandorla 分別是由 Nanni di Banco, Donatello, and Jacopo della Quercia 所雕鑄而成。教堂內部空蕩蕩,它本身的空間與光線的韻律

分配便是一件傑作,堅固的方柱被那從正面大圓窗和從側面狹窄窗戶照射進來的光線突顯出了明暗的劃分。於十六世紀大廳內

地面鋪設的五彩斑斕、錯綜複雜的鑲嵌大理石地磚,是由 Baccio d’Agnolo 與 Francesco da Sangallo 等人設計。

聖若望洗禮堂 Bi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或稱 Florence Baptistry 也是亮點,坐落於主教座堂廣場與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樓相

對的位置。 它被旅遊專刊推薦, 擁有次級聖殿地位。曾被在此處受洗的詩人但丁稱為“美麗的聖若翰堂”。 San Giovanni 為佛羅

倫斯的守護者。它是佛羅倫斯宏偉建築物當中最古老的,也可說最漂亮的一座。洗禮堂原先是五世紀建造的第一座建築物,經

歷 175 年的漫長歲月至 11 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出奇之處首先是它比例上的完美協調,又由於表

面覆蓋的綠色與純白色大理石的高貴以及它的三道刻有《舊約》故事浮雕銅門,其中兩道是 1403~24 年間 Lorenzo Ghiberti 的傑

作,其中北門共分成 28 塊四葉飾嵌板,刻劃基督、四福音和教會神學家的生平事蹟,計有耶穌傳、使徒行傳、長老行狀等,其

雕刻技法據說是學自比薩洗禮堂,但更為寫實和自由,構圖精美完全脫離了哥德式風格。

Page 3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Lorenzo Ghiberti 所雕鑄的北門與東門

而更著名的東門 1452 年揭幕時,被米開朗基羅讚不絕口,指其「技藝之精巧真不愧為天國之門的裝飾。」所以如今東門被稱為

「天堂之門」(Gates of Paradise)。為了雕刻“天堂之門”,吉貝爾蒂進行長達 25 年的設計打模鑄造而於 1452 年完成。 他利用透

視原理於 10 個格子浮雕描繪舊約聖經上的故事。由於浮雕栩栩如生和經維修後使原先的金黃色畢露,更加強了它的華麗性,使

它成為全世界的觀賞目標。另外一道 1330~36 年完工的南門為安德里亞皮薩諾的作品描繪聖賢的八大美德,希望、信仰、慈善、

謙虛、堅韌、節制、公正與謹慎。穹頂本身和鐘樓都向遊客開放,提供了絕佳的觀景地點。

Page 3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百花聖母主教座堂(Duomo Santa Maria del Fioro)的正面外牆

Page 3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法國式的玫瑰花窗

天主教教堂照壁中聖母聖子在正中神龕而門徒們圍繞在其左右的典型配置

Page 3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正門上方拱型神龕內的耶穌與聖徒馬賽克砝瑯鑲嵌畫

Page 38: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Page 39: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聖母百花大教堂正門之銅雕與 50 年前的老照片

Page 40: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百花聖母主教座堂(Duomo Santa Maria del Fioro)的側面外牆

Page 4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牛頭裝飾的排水孔

Page 4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聖畫 The Florence Duomo Ceiling

聖若望洗禮堂 Bi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或稱 Florence Baptistry 也是亮點,坐落於主教座堂廣場與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樓相對的位

置。 它被旅遊專刊推薦, 擁有次級聖殿地位。曾被在此處受洗的詩人但丁稱為“美麗的聖若翰堂”。 San Giovanni 為佛羅倫斯的守護者。

它是佛羅倫斯宏偉建築物當中最古老的,也可說最漂亮的一座。洗禮堂原先是五世紀建造的第一座建築物,經歷 175 年的漫長歲月至

11 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出奇之處首先是它比例上的完美協調,又由於表面覆蓋的綠色與純白色大理石

的高貴以及它的三道刻有《舊約》故事浮雕銅門,其中兩道是 1403~24 年間 Lorenzo Ghiberti 的傑作,其中北門共分成 28 塊四葉飾嵌

板,刻劃基督、四福音和教會神學家的生平事蹟,計有耶穌傳、使徒行傳、長老行狀等,其雕刻技法據說是學自比薩洗禮堂,但更為

寫實和自由,構圖精美完全脫離了哥德式風格。

1330~36 年完工的南門為安德里亞皮薩諾的作品描繪聖賢的八大美德,希望、信仰、慈善、謙虛、堅韌、節制、公正與謹慎。穹頂本

身和鐘樓都向遊客開放,提供了絕佳的觀景地點。南側兩扇門 (Andrea Pisano) 的銅雕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序為左扇門之 1. The angel

announces to Zachariah, 2. Zachariah is struck mute, 3. Visitation, 4. Birth of the Baptist, 5. Zachariah writes the boy's name, 6. St John as boy in the desert, 7. He preaches to the Pharisees, 8. He announces Christ, 9. Baptism of his disciples, 10. Baptism of Jesus, A. Hope, B.

Faith, E. Fortitude, F. Temperance, 右扇門之 1. St John reprimands Herod Antipas, 2. Incarceration of St. John, 3. The disciples visit St.

John, 4. The disciples visit Jesus, 5. Dance of Salome, 6. Decapitation of St. John, 7. Presentation of St John's head to Herod Antipas, 8. Salome takes the head to Herodias, 9. Transport of the body of St. John, 10. Burial, C. Charity, D. Humility, G. Justice, H. Prudence

Page 4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Lorenzo Ghiberti 所雕鑄的北門 廣場中的方尖碑

北側兩扇門 (Lorenzo Ghiberti) 的銅雕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序為左扇門之 1. Ascent to Calvary, 2. Crucifixion, 3. Agony in the Garden,

4. Christ captured, 5.Transfiguration, 6. Resurrection of Lazarus, 7. Baptism of Christ, 8.Temptation of Christ ,

9. Annunciation, 10. Nativity, A. St. John Evangelist, B. St. Matthew, E. St. Ambrose, F. St. Jerome 右扇門之

1. Resurrection, 2. Pentecost, 3. Flagellation, 4. Jesus before Pilate, 5. Entry of Jesus in Jerusalem, 6. Last Supper, 7. Chasing the merchants from the Temple, 8. Jesus walking on water and saving Peter, 9. Adoration of the magi, 10. Dispute with the doctors, C. St. Luke, D. St. Mark, G. St. Gregory, H. St. Augustine.

Lorenzo Ghiberti 所雕鑄的東門,即天堂之門 Gates of Paradise, by Ghiberti. 聖若望洗禮堂 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 1990 年的複製品)

Page 4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這聞名遐邇的東門 1452 年揭幕時,被米開朗基羅讚不絕口,指其「技藝之精巧真不愧為天國之門的裝飾。」所以如今東門被稱為「天

堂之門」(Gates of Paradise)。為了雕刻“天堂之門”,吉貝爾蒂進行長達 25 年的設計打模鑄造而於 1452 年完成。 他利用透視原理於 10

個格子浮雕描繪舊約聖經上的故事。由於浮雕栩栩如生和經維修後使原先的金黃色畢露,更加強了它的華麗性,使它成為全世界的觀

賞目標。

義大利文化部長宣布這座真品曾於二戰移位儲存,經歷 1966 年洪水損壞的天堂之門浮雕將於今年九月修復存放於 Florence Cathedral

museum。這座 5.2 X 3.1 m 銅門包括十片舊約聖經故事的大浮雕,而浮雕周圍鑲有 48 幅小浮雕包括設計師喬扥 Batisterio san giovanni

獲獎紀念牌與傳播福音者,左側由上至下依序為為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Adam and Eve are expelled from Eden)、挪亞的酪酊及其獻

祭( The drunkenness of Noah and his sacrifice )、以掃和雅各( Esau and Jacob)、摩西領受十戒( Moses receives the ten Commandments)、菲

力士之戰( The battle with the Philistines ); 右側由上至下依序為該隱謀殺弟弟亞伯( Cain murdes his brother, Abel )、亞伯拉罕和被當作

祭品奉獻的以撒( Abraham and the sacrifice of Isaac)、約瑟被賣為奴( Joseph sold into slavery)、耶利哥城滅亡記( The fall of Jericho )、所羅

門與希巴女皇( Solomon and the queen of Sheba )。所以又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堂之門」。每年只逢復活節才開門,由主教帶隊進去作

禮拜,意思是說跟著主教進去就可以到達天堂。

亞當和夏娃 Adam and Eve 被逐出伊甸園 該隱謀殺弟弟亞伯 Cain and Abel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背景 : 當上帝知道亞當和夏娃偷嚐伊甸園智慧樹的禁果,決定將他們倆人趕出伊甸園,去上帝為他們創造的土地努力耕耘,自謀生

路。上帝派天使基路伯在天空監護他們,天使揮舞著可發出火焰的劍,一直逐出伊甸園,到等待他們開發的新土為止。走出伊甸園,他倆不由得潸然

淚下,流浪的腳步是那麼沉重,離開伊甸園繁茂豐碩的樹林果園,踏上寂寞的旅程;逐出樂園的悲哀,源於對失去無法言喻的幸福的絕望。上帝分別

注定了他倆的命運:夏娃被罰承受生子之痛和服從男子,亞當被罰承受覓食之勞和命歸黃土。

該隱謀殺弟弟亞伯的故事背景 : 亞當的妻子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她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故取名為該隱。她又生了另一個兒子,取名

為亞伯。亞伯選擇牧羊為業,該隱以種地為業。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結果耶和

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該隱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

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事後該隱把過失歸咎於亞伯。當他們兩人在田間吵架時,該隱起來打亞伯,最後失手殺了他。神

為了亞伯的事詛咒該隱,該隱永遠無法再見神的面,他對神的背叛釀成了人類第一次血腥的謀殺,和第一個破裂的家庭。

挪亞 Noah 的酪酊及其獻祭 亞伯拉罕 Abraham 和被當作祭品奉獻的以撒

Page 4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挪亞 Noah 的酪酊及其獻祭的故事背景 : 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畫用洪水消滅惡人。同時他

也發現,人類中有位叫挪亞的好人。耶和華指示挪亞建造一艘方舟,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同時神也指示挪亞將牲畜與鳥類

等動物帶上方舟,且必須包括雌性與雄性。當方舟建造完成時,大洪水也開始了,這時挪亞與他的家人及動物們皆進入方舟。洪水淹沒最高的山,陸

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挪亞一家人與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在 220 天後,方舟在亞拉臘山附近停下,洪水也開始消退。又經過 40 天後,亞拉臘

山的山頂露出。挪亞放出一隻鴿子,但牠沒有找到可棲息的陸地,7 天後挪亞再次放出鴿子,這次牠帶回橄欖樹的枝條,挪亞知道洪水已散去。又等 7

天挪亞最後一次放出鴿子,這次牠不再回方舟,於是挪亞一家人與各種動物走出方舟。離開方舟後,挪亞將一隻祭品獻給神。耶和華聞見獻祭的香氣,

決定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並在天空製造一道彩虹作為保證。洪水過後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有一次,他喝了園中的葡萄酒醉了,脫光

衣服躺在帳棚裏。含(迦南的父親)看見他父親赤身露體,就出去告訴他兩個兄弟。閃和雅弗拿了一件長袍,搭在兩人的背上,倒退走進帳棚,把那

長袍蓋在父親身上;他們把臉轉向外面,沒有看見父親赤裸的身體。挪亞酒醒後,知道他最小的兒子所做的事,就說「迦南該受詛咒!他要作他兄弟

的奴隸。要頌贊上主,閃的上帝!迦南要作閃的奴隸。願上帝使雅弗繁盛!願他的子孫跟閃的子孫共住!迦南要作雅弗的奴隸。」

亞伯拉罕 Abraham 和被當作祭品奉獻的以撒的故事背景 : 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Abram),意思是「高大的宗祖」,世界三大宗教-猶太

教、基督教、回教均尊他為先祖。猶太人更以「我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來鞏固他們與耶和華的關連,進而肯定民族信仰的依歸。由歷史可

考的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的年代倒算回去,加上各族長存活的年歲,亞伯拉罕應生於 2166 BC 左右的吾珥城。這時期的吾珥是個富麗,忙碌又拜多神的都

城,與外界有頻繁商業上的來往。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為了家庭企業的擴展,將全家族由吾珥遷到哈蘭(意思是「十字路口」)。亞伯拉罕並未被環

境的多神信仰所污染。當耶和華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本著他對神的信心,亞伯拉罕毫無猶疑地帶著家

人財產遷往迦南地。迦南即是現今的耶路撒冷一帶。亞伯拉罕老年的時候生了以撒,以撒生了雅各。雅各被神改名叫以色列,即是以色列人的始祖。

如同游牧商隊一樣,亞伯拉罕仍得多次遷居至牧草豐富的草原,每次遷徙後就築壇獻祭,求告耶和華。亞伯拉罕年邁時與妻子撒拉喜獲兒子,取名以

撒。某天,神對亞伯拉罕說:「帶著你的兒子-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指示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古時獻燔祭,是用石頭或土塊先築成祭壇,

再把牛羊當作祭物殺在壇上,然後用火焚燒。亞伯拉罕老年間聽從神的話,已經讓兒子以實瑪利離去;如今又要他獻上以撒作祭物,實難理解,然而

亞伯拉罕並未遲疑也未和撒拉商議。他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兒子和劈好的柴,起身獻祭去。到摩利亞山下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

把柴擺好」,捆綁以撒把他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正要獻其心愛的獨子以撒時,被耶和華的使者阻止並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耶和華,因為你

沒有將你的獨生兒子留下不給我。」此時亞伯拉罕抬頭看到一只公羊,兩角扣在小樹上,他便以那只羊代替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將那個祭祀地點

起名「耶和華必會看顧」。這獻祭既說明亞伯拉罕對神的虔誠奉獻,也說明了以撒的捨身順服。以撒的順服,也預表耶穌作為耶和華獨生子的順服,

據說 2 千年後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就是古時以撒被獻的摩利亞山。

以掃和雅各 Isaac with Esau and Jacob, 約瑟(Joseph)解夢

以掃和雅各 Isaac with Esau and Jacob 的故事背景 : 以撒娶利百加為妻,他們婚姻美滿,一起過了許多快樂的日子。上帝賜福以撒正如他賜福以撒的父

親亞伯拉罕,以撒也擁有很多的牛羊。以撒夫妻經過多次禱告後終於生了一對雙胞胎,大的叫以掃,小的叫雅各。以掃和雅各兩兄弟大不相同:以掃

是長子,是個獵人,長得高頭大馬,力大如牛。他的手和頸子上有很多毛;雅各是弟弟,他長得不高也不強壯,雙手和頸子光溜溜的,不喜歡打獵,

喜歡待在家裡陪伴母親。雅各性情安靜不鹵莽,恰與以掃相反。他敬畏上帝,時常祈禱,求上帝赦免他的罪。

以撒愛以掃。以掃用弓劍打到山羊,會清理乾淨,煮好端給父親享受,以撒非常欣賞以掃的野味;利百加則愛雅各,因為以掃很少在家,他喜歡在林

子裡打獵,而雅各總在帳棚裡陪伴她,幫她的忙,此外雅各敬畏上帝,所以利百加愛小兒子雅各遠超過以掃。在炎熱的中午,以掃打獵回來,又累又

餓又渴,他一看見雅各在煮紅豆湯,就迫不及待地向雅各要一碗喝。一個念頭閃過雅各的腦海。他想起母親說過,上帝說他要蒙更大的福。可是以掃

是長子,理當蒙大福。他想:「我何不將以掃最大的福分-長子的名分-買過來呢?」他繼續熬湯,連抬頭都沒看以掃一眼,故意隨便地說:「可以,不

過你得把長子的名分給我,就算賣給我吧!」以掃說:「我如果不吃點東西,就會死。那我豈不什麼福分都沒有。 好,就把長子的名分賣給你吧!你

可以得到那最大的福分,趕快給我紅豆湯。」以掃為了一碗湯放棄名分,就這樣失去長子的名分,失去了上帝的祝福。

約瑟(Joseph)解夢的故事背景 : 雅各後來有 12 個兒子,但 11 個兄長們非常嫉妒最小的弟弟約瑟,尤其是父親送給約瑟一件美麗綵衣,很明顯的,父親

特別偏愛約瑟。更糟的是約瑟經常述說他的夢境,說有一天他會接受其他兄弟的跪拜。於是兄長們決定把約瑟除掉以免他的夢境成真,他們將約瑟賣

給以實瑪利人作為奴隸,並被帶到埃及。兄長們回到家中,謊稱約瑟被野獸咬死,以破爛沾血的綵衣當作證據,告訴雅各這個壞消息,並勸他不要太

傷心。約瑟被賣到在埃及大富翁波提乏家中管理家務。然而波提乏的妻子卻一直勾引約瑟,約瑟不斷抗拒,波提乏聽到吵鬧聲,撞見他們親密的樣子,

就憤怒地把約瑟送入監牢,約瑟在監獄中非常沮喪,但還是用他的能力幫獄友、法老的廚師及管家解夢,最後果然如他的預測。此時約瑟的命運即將

改變了,因為法老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全埃及沒有人可以解釋,這時法老的管家忽然想到約瑟的能力,於是約瑟就被帶出來為法老解夢。法老講了一

Page 4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個關於 7 頭肥牛和瘦牛,以及 7 棵茂盛及乾枯的玉米的故事。約瑟解釋:這代表埃及將有 7 個豐年及 7 個荒年。法老非常佩服這個解釋,馬上要約瑟

來處理政事,來儲備糧食以度過荒年,於是約瑟成為法老的左右手,在埃及的地位僅次於法老之下。回到老家時,約瑟發現他的兄長們在荒年中挨餓

度日,並且非常後悔欺騙他們的父親。他們聽說埃及儲存大量食物,於是他們就一齊出發去埃及乞討食物。約瑟給了他們食物並準備送他們回家,但

是偷偷放了一個金杯在最小的兄長:班傑明的袋子中。當他們離開時,約瑟阻止並指控他們偷了金杯,搜出金杯時,其他兄長們祈求約瑟放了班傑明。

約瑟知道兄長已不若當年,便與他們相認,並將他們的父親雅各接回埃及。

摩西 Moses 領受十戒 耶利哥 Joshua 城滅亡記

摩西 Moses 領受十戒的故事背景 : 西元前 1300 年左右,定居在埃及的猶太人遭到埃及人的不平等對待。法老王不但下令將猶太人都當作奴僕,還不

准猶太婦女生下男嬰,若生下男嬰,就要立即將嬰兒溺死。摩西的母親在這種情況生下他,為求得一線生機,摩西的母親將剛出生的他放入河中的籃

子裡,隨波逐流。命運造化,摩西竟被埃及皇后拾獲並收養,成為皇宮中的一員。隨著年歲的增長,摩西在一次無意間發現了自己身世的秘密,此後

他便離開皇宮,到外地當一個牧羊人。他原本想從此過著平靜的生活,但在一次追逐迷途羔羊的路上,由於神蹟的顯現,他開始有了要替猶太人做點

事的想法-他看見一灌木叢在熊熊烈火中卻安然無損,正驚訝萬分之時,又聽見上帝的聲音在告訴他,要他去解救苦難的猶太民族。於是,摩西趕回埃

及,歷盡千辛萬苦,將 10 萬猶太人浩浩蕩蕩帶離埃及,雖有埃及軍隊的追殺,但最終還是順利抵達紅海岸的西奈半島,並在此定居。摩西在西奈山上

歷經 40 晝夜,傾聽耶和華的指導與傳授,下山時帶回了 2 塊石板,上面就是有名的「十誡」。「十誡」在當時是作為猶太人生活的準則與規範依據,

有了這「十誡」,猶太人就在西奈半島上從此安居樂業起來了。

耶利哥 Joshua 城滅亡記的故事背景 : 喇合是迦南地的居民,她住在耶利哥城。舊約聖經中耶利哥是個在神審判下受咒詛的城,也是在美地上第一個

遭毀滅的城。在耶利哥城裏的每個居民,都命定要受神的審判。當以色列人攻進耶利哥城時,他們將城中所有人用刀殺盡。沒有一個人能逃過神的審

判。喇合住在這樣的城裏,她的命運和這城一樣要遭毀滅。不僅如此,喇合還是個妓女,更說明她是活在罪中。但是喇合聽見神在埃及和曠野為以色

列人所作的,她知道神會將這地交給以色列子民,也相信這神是在天上及地上,充滿全地的神。因此當約書亞派 2 個探子來到耶利哥,喇合便和他們

接觸,將他們隱藏,以躲避尋索他們的人。她照 2 個探子的指示,在房子的窗戶上懸掛一根朱紅線繩,這條朱紅線繩成為喇合與她全家得救的記號… 以

色列人要得美地就必須擊敗仇敵,耶利哥城雖堅固,但耶利哥王聽見耶和華為祂百姓所作的,他失去膽識,不知如何是好,於是關上城門用城牆保護

自己和他的百姓。耶和華指示約書亞,叫所有士兵跟著抬約櫃的祭司圍繞這城,每日圍繞 1 次,6 日都要這樣做。神囑咐另外 7 個祭司,要拿 7 個羊角

號走在約櫃前。到第 7 日要圍繞城 7 次,祭司也要吹角。神囑咐他們吹的角聲要拖長,當眾百姓聽見角聲就要大聲呼喊,那時城牆必倒塌,每個人都

要勇往直前。約書亞照著神的囑咐,讓耶和華的約櫃繞城。圍繞時不呼喊、不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口。就這樣每日繞 1 次,繞完就回營裏住宿,6

日都這麼做。耶利哥人對以色列人所作的事感到稀奇,在城牆上觀看。第 7 日清早黎明時,他們起來繞城 7 次。到第 7 次祭司吹角時,約書亞吩咐百

姓:「呼喊罷!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城交給你們了。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毀滅。只有妓女喇合,與她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為她

隱藏了我們所派遣的使者。」約書亞吩咐百姓謹慎,不可取當滅之物,否則會連累以色列全營,使全營受咒詛。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要

歸耶和華為聖,入耶和華的庫中。於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城牆就倒塌了。百姓便進城,各人往前直上,將城奪取。

又將城中所有的,不分男女、老少、牛羊和驢,都用刀殺盡。耶利哥城被徹底摧毀,任何要興起重修這城的人必受咒詛。

Page 4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大衛 David 與掃羅 所羅門與希巴女皇( Solomon and the queen of Sheba )

大衛 David 與掃羅的故事背景 : 掃羅王是以色列人的第一任君主,在位 40 年,身材魁梧,高出眾人一頭,但老年自大傲慢,所以耶和華背棄了掃羅。

大衛是一個平民,因為善於彈琴而侍奉掃羅王,但是所有人都愛戴大衛,耶和華也與大衛同在。所以掃羅很不喜歡大衛,持槍想要殺死大衛,但是卻

被大衛閃了 2 次,掃羅開始害怕大衛。當巨人歌利亞向以色列人叫陣,無人敢出戰時,掃羅向眾人許願,任何人打敗歌利亞,他就將女兒許配給他,

結果大衛打敗歌利亞後,掃羅又想食言,要大衛再去殺 1 百個非利士人回來,他再把女兒嫁給他,結果大衛打贏回來,掃羅就更害怕大衛,而掃羅的

次女也愛上了大衛。最後掃羅決心殺死大衛,但是他兒女卻都幫助大衛逃走,最後大衛領著一群人推翻了掃羅,大衛卻饒了掃羅一命,掃羅因此將王

位傳予大衛,是為大衛王(以色列第三位王)。

所羅門與希巴女皇( Solomon and the queen of Sheba ) 的故事背景 : 大衛70歲的時候死了,他的兒子所羅門繼位為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王在基遍(Gibeon)

獻祭時,夢見上帝問他要什麼?結果所羅門王什麼都不要,只要智慧,因為有智慧的才能把國家人民治理好。上帝甚喜,不但給了所羅門王智慧,還

給了他沒有要的財富和尊貴,讓所羅門擁有智慧、財富、與受人民尊敬的王者。大衛在世時想為上帝建座聖殿,不過上帝說,他打了太多仗,殺了太

多人,留了太多血,所以不能為上帝蓋聖殿。所羅門繼承父親的遺志建造聖殿。於即位後第 4 年,聖殿開始動工。 他派人去見推羅王希蘭購置上好的

木材,推羅是一個以航海貿易聞名的腓尼基城邦,希蘭王已聽聞所羅門的賢能,就答應提供神殿所需的木料。此外,所羅門王還動員好幾萬工人鑿石,

但摩西時代規定獻祭用的神壇一定要用沒有鑿過的石頭(以表純淨),所以建聖殿用的石頭在採石場預先量好尺寸,再運到工地立刻可以用。他還找最好

的工匠開工建殿。所羅門仿照摩西在曠野時,依據上帝指示的樣式所做的會幕模樣設計聖殿,面積是會幕的 2 倍大達 30 x 10 x15 公尺,是當時那裡最

高大宏偉的建築。 內部更是精細美觀,譬如殿裡所有的牆壁地板全用香柏木和松木這類上好的木料板貼起來,完全看不到石頭,木板刻上美麗的圖案,

牆上還用金子貼起來,門把也用金子包起來,看起來金碧輝煌且充滿藝術氣息,所羅門王動員了快 20 萬人,花了 7 年的時間才造好了聖殿。聖殿造好

後,所羅門就把以色列所有長老、各支派的首領,與各族長召聚在耶路撒冷,舉行盛大的典禮,把原來放在基遍的約櫃運到建好的聖殿裡,並向所有

的百姓發表演講,說明從大衛王開始想建聖殿的過程,感謝上帝讓他完成這項工作。

Page 48: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The Embarkation of the Queen of Sheba,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依據希伯來舊約的紀載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的所羅門國王邀請衣索匹亞的希巴(Sheba) 皇后赴宴,她因仰慕其智慧與財富並帶著辛

香料、黃金、寶石,與上好的木料為禮物赴約,半夜她因服了晚宴中的辛香料口渴而醒來,當她拿起床旁水罐時;所羅門出現並警告

說你違背誓言偷食最珍貴的水,不得已打破誓言,與所羅門燕好而發生一夜情。 這希巴(Sheba) 皇后愛情故事於基督教隱喻為所羅門

是受膏者或彌賽亞,而希巴代表一個外邦人向彌賽亞皈依。 希巴(Sheba)皇后的貞節也暗示聖母瑪利亞,其所帶的禮物一如同東方賢士

受到希巴彗星指引赴伯利恆,獻上黃金,乳香(frankincense),沒藥(myrrh)。

Page 49: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聖若望洗禮堂穹頂巨幅金色為底的聖經故事馬賽克鑲嵌畫。 畫面的配置為 1). Last Judgement by Coppo Di

Marcovaldo, 2. Lantern. 3. Choirs of Angels. 4. Stories from the Book of Genesis. 5. Stories of Joseph. 6.Stories of Mary and Christ. 7. Stories of St. John the Baptist. all 8 panels. The rewards of the saved leaving their tomb in joy (at Christ's right hand), and the punishments of the damned (at Christ's left hand). This last part is particularly famous: evil doers are burnt by fire, roasted on spits, crushed with stones, bit by snakes, gnawed and chewed by hideous beasts. These scenes remind us of later works showing us in grisly detail the horrors of hell, such as The Last Judgment or the panel Hell (from the triptych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both by the Flemish painterHieronymus Bosch. The other scenes on the ceiling depict different stories in horizontal tiers of mosaic : (starting at the top) Choirs of Angels, Thrones, Dominations, and Powers; stories from the Book of Genesis; stories of Joseph; stories of Mary and the Christ and finally in the lower tier : stories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drum under the ceiling are many heads of prophets, attributed to Gaddo Gaddi, a friend of Cimabue.

米開朗基羅晚年替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的圓頂就是從此處參考。 經競標後由吉伯提(Lorenzo Ghiberti, 1378~1455)所設計以紀念翡冷

翠逃過瘟疫浩劫,以透視法設計洗禮堂的銅門上面的雕刻,被讚為「技藝之精巧真不愧為天國之門的裝飾」。

◎ Galleria Palatina帕拉汀那美術館 -碧提宮( Palazzo Pitti)最重要的美術館: 碧提宮是 15 世紀中富商 Luca Pitti 路卡碧提,為了與梅迪奇

家族互別苗頭,特別請設計大教堂的 Brunelleschi 策劃,於 1440 年開始動工興建。諷刺的是...碧提家族的破產使工程陷入停頓,1550

年柯西摩一世為病弱的妻子伊利恩諾拉買下碧提宮,同時委託受米開朗基羅影響的建築師和雕刻家亞曼地負責進行改建和擴建,並修

建寬闊的 Boboli 花園,從此碧提宮成為梅迪奇家族的主要住所,後來佛羅倫斯城的所有統治者都住在此處。碧提宮如今是隸屬於 Polo

Museale Fiorentino 四座博物館的總館,管轄 Galleria Palatina, Piazza San Marco 及 Palazzo Davanzati 等佛羅倫斯重要歷史古蹟。內收藏

藏富,但未編整,依照最初擺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梅迪奇家族品味。

Page 50: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帕拉汀那畫廊是碧提綜合博物館的核心,以梅迪奇家族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作品為主,畫廊由 11 個主要展覽廳組成,第 1 到第 5

展廳是繪有歌頌梅迪奇家族的壁畫。這些是 Pietro da Cortona1641 年開始創作,並由學生 Ciro Ferri 於 1665 年完成。4 號與 5 號展廳有

不少畫家作品。 其中最漂亮的作品系列是拉菲爾的《大公爵聖母》、《椅中聖母》和《戴面紗女子》等。其他畫廊的作品包括利比的

《聖母瑪利亞與小孩》和 Caravaggio 的《睡著的丘比特》。

拉斐爾短短的一生創作了近 300 幅畫,其中以描繪聖母的作品最多,所以人們習慣上把拉斐爾與嬌美柔順的聖母形象聯繫在一起。此

時代義大利上層審美觀滋長一種新柏拉圖主義,就是追求理想美術的藝術王國,卓越藝術家的理想美並不是否定現實,而是讓藝術走

在現實前面。為了激發虔誠基督徒心中對美的理想,畫家盡善盡美地去捕捉現實美。據可靠史料所稱,這幅畫的椅中聖母不是別人,

正是拉斐爾的戀人芙納蕾娜本人,果真這樣,拉斐爾以自己戀人作為永恆理想美的範本,就不難理解囉…

左圖 : 椅中聖母 Madonna della Sedia, 1512-14, Palazzo Pitti Galleria, Palatina, Florence

中圖 : 戴頭紗女子 La Donna Velata,1514-16, Palazzo Pitti Galleria, Palatina, Florence

右圖 : La Fornarina, 1518-9,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Rome。拉斐爾把自己的名字套進愛人的臂環裡

鎮館之寶之椅中聖母圓形畫板外是華麗的金色木框,像扇窗展示著,拉斐爾在這作品中,嚴格遵循中世紀以來基督教題材繪畫的許多

傳統規則,例如,為顯示聖母神性而在頭上畫的光圈,小耶穌旁邊的合著雙手的小聖約翰的象徵他身份的手杖(聖約翰曾以牧童的身

份預言基督的到來,牧童用的手杖便暗示著小聖約翰的身份),聖母的紅色上衣罩著藍色的外套;同時拉斐爾也有自己的創造,例如,

聖母頭上的光圈,已由中世紀的金色的圓盤變成一個似有似無的圈,使它與整個畫面很自然和諧。再如,基督教教義規定聖母必須穿

紅上衣,藍色斗篷,因為在基督教圖像學中,紅色象徵主的「聖愛」,藍色象徵主的「真理」。拉斐爾為了畫面的諧調,將它們處理

成:聖母的藍色外套完全脫下,蓋在膝蓋上,而在抱著小耶穌的手臂上露出了紅色上衣的袖子。坐在椅子上的聖母披著華麗綠色披肩,

遮蓋了大部分的紅色上衣,成功創造華麗鮮活的視覺效果,披肩上異國情調的花紋,是從東方及使用多色彩的威尼斯繪畫上學來的。

她甜蜜地貼著面頰,展現女性的嫵媚;溫和的表情使人感覺她是位普通的慈祥母親;轉過臉來好像在跟觀者打招呼,這一姿態與表情,

令後世不少觀眾為之神往,觀眾見到這幅聖母像時,油然產生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聯想。形象的自然美與結構的造型美,把母子情愛的

精神美傳達得淋漓盡致!

拉斐爾的女性關係複雜,甚至被稱為好色之徒,La Fornarina 的故事卻因美麗動人而流傳已久。相傳麵包店的女兒 La Fornarina 是個美

麗的少女,某天她正泡泉水時,拉斐爾走過,被她美麗的姿態吸引,墜入了愛河。但拉斐爾與樞機主教的姪女已有婚約,加上兩人身

Page 51: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分懸殊,修不成正果。當拉斐爾臨終時,La Fornarina 因非正室,最後連愛人的最後一面都見不到,只能跟在葬禮隊伍裡痛哭。故事最

後,La Fornarina 堅守她的愛,進了修道院度餘生。

大公爵聖母 ,1504 Tondo Bartolini, (adonna con Bambino)利亞與小孩, 1450, 利比 Filippo Lippi

大公爵聖母: 創作於 1504~05 年間,21 歲的拉斐爾剛到佛羅倫斯,他對前輩懷著無限崇敬,尤其是對達文西的敬仰。這幅聖母像顯得

沉靜、莊重,儘管未被神化卻也略顯聖潔化。畫家很注重表現人間的母性美。但這種母愛帶著一種對世界的膽怯特徵,多少流露出拉

斐爾內心深處的宗教情感。這幅聖母像不像某些前輩畫家習慣畫的那樣,沒有華蓋寶座,也不像他後來把聖母放在大自然中那樣,較

少世俗色彩。拉斐爾把注意力集中在聖母的臉部:那雙低垂溫存的眼神,聖母與聖嬰滋潤的膚色,與聖母臉上那種不帶笑容的莊美相

結合,畫面充滿聖歌般的詩意。據說當時一位公爵夫人因沒有孩子而發愁,後來在這幅畫前祈求聖母恩賜,不久果然生下一個漂亮男

孩。這幅畫原屬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畫名。

佛羅倫斯最浪漫的事就是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初戀,這個故事發生在 Ponte Vecchio 老橋上,是市內 7 座橋樑中最著名的 1 座。

Henry Holiday(1839-1927)的《The meeting of Dante with Beatrice 但丁和貝德麗采的邂逅》,描述嫁了人的貝德麗采和她朋友們經過

老橋,已經訂婚的但丁則在旁邊心痛地捂著胸口。

Page 52: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但丁與貝德麗采的相遇,一生中總共 2 次而已,而且 2 次當事人之間都沒有發生過直接交談,可說是一見鍾情!但丁在詩集《新生》

中曾描寫 9 歲時見到貝德麗采時的感情:「這個時候,藏在生命中最深處的生命之精靈,開始激烈地顫動起來,就連很微弱的脈搏裏

也感覺了震動。」 但丁還寫過這樣的詩句:「自從初次在凡間一睹她的芳顏,直到最後一次在天堂與她相見, 我對她的歌唱從來也沒

有間斷。《神曲·天堂篇》第 30 章 28 行「在那位高貴聖女第一次現身後,時間一晃就過了 9 年...她又在我眼前現身了。這次她身裹雪

白服飾,走在 2 個比她稍年長的女人中間..當她走過一條街時,她把目光轉向我所站立之處。我頓時忸怩失措,萬分心慌。她竟然向我

點頭示意,把那不可言傳的款款深情傳遞給我。對我來說可視為一種天恩。我感到我獲得無以復加的天恩...那是這一天的 9 點整。《新

生》第 3 篇)。當但丁回到佛羅倫斯,再一次經過老橋時,他已經結婚了,而貝德麗采已去世 2 年。1290 年貝德麗采去世,1300 年但

丁開始寫《神曲》,他把她寫進《神曲》昇華成最聖潔的女神,然後他們終於永遠在一起…原來 9 歲時的事情也能這樣引導一個人的

一生!9 歲開始的愛情,2 次看似虛無的相遇,一段漫長的時間,一次無奈的錯過,他們一生,有的只是擦肩而過,一生,沒說過一句

話。可但丁用他一生的時間去愛她。

回程同樣在 Sala Di Attesa 總站搭乘火車

Page 53: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火車站的老照片、牆畫與托斯卡尼地區的地圖

北義大利的托斯卡尼,對一般人而言,是個充滿藝文風情,古典又浪漫的地方。起伏的丘陵漫了葡萄園,賽普勒斯樹,和向日葵。這

裡有著典型地中海型氣候,陽光明媚,丘陵起伏;建築型式多為白牆紅瓦,延著托斯卡尼式的丘陵,車子蜿蜒而上,風中飄著淡淡的

熟悉的卡帕奇諾香氣,陽光暖暖地曬身上,遠方比薩厚重的石材,寫著早已遠颺大航海時代的故事。

傍晚來到小山城、也是普契尼的出生地:盧卡。

盧卡 (Lucca)之景點 : 聖米歇爾教堂(Church of San Michele in Foro)、羅馬古劇場 (Arena)、安非提特羅廣場 (Piazza della Anfiteatro)

與 Villa Torrigiani Di Camigliano 私家花園別墅等; 而依據當地旅遊景點書推薦是盧卡省( 即 Tuscany )內 Apuan Alps'國家公園;Ponte a

Moriano, Borgo a Mozzano e Gallicano 等處的柯斯特地貌內有 Grotta del Vento 地下岩洞、湧泉、石筍、鐘乳石柱等景觀

盧卡市中心棋盤式的街道佈局要歸功於羅馬人,當時它是哥德人和倫巴第人統治下的托斯卡尼首府,絲綢貿易使它成爲中世紀的著

名城市,女式貼身內衣褲仍是盧卡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Page 54: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華麗耀眼的盧卡絲巾

14 世紀盧卡占領比薩和皮斯托亞,15、16 世紀為了與漸漸興盛的佛羅倫斯抗衡,盧卡這座一仿羅馬網狀街道規畫的中世紀古城,擁有

文藝復興時期的完整古城牆( Ramparks)而聞名於世。建於 16-17 世紀的城牆總長 4 公里,有「歐洲保存最完善的文藝復興時期工事」

之稱,這座高約 12 公尺的護城牆從地圖上可以清楚看見 10 個箭頭狀的炮臺分佈在城牆各重要位置,一付嚴陣以待的姿態,只有 5 個

門洞連繫盧卡與外面的世界。但諷刺的是這座城牆從未遇到過攻擊。1799 年時被拿破崙率兵攻佔,由拿破崙的妹妹 Elisa Baciocchi 統治

12 年之久,之後曾落入奧地利哈斯堡王朝手中;直到 1814 年才成為義大利領土的一部份。

Page 55: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盧卡街頭之一角

盧卡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 原名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ia Puccini),出生於音樂世家。以綿

長動人的優美旋律線條取勝,常被人稱為「出神入畫的音樂色彩大師」。他創作數齣膾炙人口的歌劇,如《波西米亞人》、《蝴蝶夫

人》、《杜蘭朵公主》等。

* 聖米歇爾教堂(Church of San Michele in Foro)這座坐落於古羅馬講壇( forum, foro)的波斯-羅馬式教堂,最早建於八世紀初期,至十

二世紀才完工。十二世紀時,哥特式風格已在法國開始萌芽,而義大利人依然還在替羅馬式建築精雕細琢。 聖米歇爾教堂秉持了比薩

大教堂和聖馬丁大教堂的一貫風格,都以連續拱圈和圓柱為裝飾主題,綠紅白三色大理石做飾面,與數層雕飾考究的圓柱廊。教堂巨

大的正面山牆(facade)由大理石條紋飾面、小型涼廊、隱蔽拱廊和頗有創意,各有特色的螺旋形柱子組成,其矯揉造作複雜細緻的

工序令人驚嘆。鑲嵌大理石描繪野獸和馬背上的獵人,遠多於基督教的主題,異教色彩濃厚。教堂山牆尖頂上佇立的是教堂的保護神

聖米歇爾,正面右邊的浮雕是 馬特奧奇維達里雕刻的『聖母和聖嬰』,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另外還有阿坎傑‧米歇爾羅 8.75 公尺高的

雕像。 教堂裡內主要藝術作品為:Filippino Lippi 創作的『聖傑羅姆、塞巴斯蒂安、羅克和海倫娜 Saints Helena, Jerome, Sebastian, and Roch』

與 Luca della Robbia 的『Madonna with Child 』。塔樓的位置為於右耳殿,教堂旁廣場上的雕像,應該是聖方濟各老先生。

Page 56: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盧卡的田園風光

The front façade di San Michele

Page 57: Part 10 - 義大利映像

* 安非提特羅廣場 (Piazza del Anfiteatro) 是在古羅馬橢圓形競技場所遺留下來的輪廓上搭建起來的建築物。依稀可以看出橢圓形競技

場的殘蹟。當年的競技場在城牆外,外圈為雙柱式的 55 個拱型,支撐著有 20 層台階的觀眾席,原本能夠容納一萬名觀眾。羅馬帝國

衰敗後競技場淪為廢墟。千餘年來,競技場的石材成為當地居民的採石場,拆除看臺的磚石和幾乎所有的圓柱後,遺留的大坑洞被當

地居民們稱為『窟窿』。在法國人到來之前,這裡曾淪落為貧民窟,擠滿違章建築。1830 年,波旁王朝的瑪麗路易 Marie Louise 下令

重新整建廣場,建築師為諾多裡尼,讓其重生。如今所見的廣場是 1830 年開始改造,沒在廣場中心設立建築物,延用競技場外圈環

形街道而建的劇場(Arena) 廣場。,與東面的聖彼得‧索馬爾迪小教堂(San Pietro Somaldi),以及西北面的聖弗雷迪亞諾 (Basilica di San

Frediano,AD 1112 to 1147) 教堂,相互輝映。聖弗雷迪亞諾教堂大門上有幅 13 世紀金色馬賽克貼圖,若在陽光底下一定更燦爛。教

堂內值得欣賞的有德拉羅比亞家族的上釉赤土陶器、雅各‧德拉奎爾恰創作的雕刻品和鋪面墳墓(左邊第 4 個小教堂),及阿米科‧阿斯

佩爾蒂尼創作的 16 世紀壁畫《聖容到達盧卡》(北牆的第 2 個小教堂)。

* Villa Torrigiani Di Camigliano私家花園別墅 : 此莊園原先最初時為 1500 年代 Buonvisi 貴族所建之莊園,1636 年由盧卡共和國駐法蘭

西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大使 Marquis Nicolao Santini 購得,由 Le Notre 設計轉型為花園別墅, 其巴洛克式的門樓、宮廷般的庭園小劇

院與 Pietro Scorzini 所設計的噴水池妝點著這英式花園。 而花園中種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如 Lilliodendrum tulipifera, Cedro

dell'Atante, Taxodium Districum, Olea Frageans。與 Marquis Torrigiani 聯姻之家族末代貴夫人 Carlo Lucar 將此財產轉移給唯一的女兒

Simonetta( Stigliano Don Carlo Colonna 王儲之妻)後;而於 1967 年將其莊園開放民眾參觀。

晚餐安排在 Lucca 古鎮的大東方酒樓用餐

行車距離:佛羅倫斯-80 公里(約 1 小時 20 分)比薩-20 公里(約 40 分)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