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LOGOS ACADEMY 真道書院 0 2 專題︰教育認證 四處「點火」彭敬慈博士 淺談汽車「手波」與「自動波」 宮心計之二、三事
36

logos magazine no.2

Mar 27,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deep mok

magazine, entertainment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ACADEMY

真道書院

02

專題︰教育認證 四處「點火」彭敬慈博士 淺談汽車「手波」與「自動波」 宮心計之二、三事

Page 2: logos magazine no.2

編者的話

《真道人》第二期終於出

版了。

在沉重的教學工作以外,要出版一本雜誌,

殊不容易。或者說,要出版一本有質素,或

者比較有質素的雜誌,需要大量的思考、溝

通、計算、預備、試驗,修改,更需要視

野、知識和觸覺,再數下去,恐怕看官會大

喊救命了。

教師在每堂四十五分鐘都要保持質素,又何

嘗不是高難度動作?一間學校在各個層面都

要做到高質素,需要的條件和付出豈非更

多?如何保證質素也是一大難題,貨品有Q mark,可以有認證,但育人的教育機構往往要百年才能樹人,短視的又只看重公開試

成績,這是否表示其品質不可量度?

今期專題告訴大家教育也有認證制度的, 而真道書院更是首間取得國際認證機構

A d v a n c E D成立後認證的本地學校。 丘日謙校長和郭玉蘭老師的文章會以淺白的

文字為大家介紹認證的種種。或許,認證這

個題目仍略嫌太專門,家長和學生最關心

的,肯定是這個問題︰

真道書院是不是一有質素的教育機構?

看過專題中的中小學全面評鑑後,相信大家

對這個問題會找到初步的答案。

Page 3: logos magazine no.2

目錄

編者的話 0-1

學生作品 2

認證專題 3-13

投入子女的玩樂世界 14-15

四處「點火」彭敬慈博士 16-17

成功的論文.成功的實驗 18-19

新編皇帝的新裝 20-21

淺談汽車「手波」與「自動波」 22-23

一幅繪畫,兩件事情,三句說話⋯⋯ 24-25

宮心計之二、三事 26-27

宜人原理 28-29

閱讀版 30-31

編輯委員

林翠娜老師

何曉琳老師

李澤康老師

曾瑞明老師

鳴謝

丘日謙校長

凌兆興博士

彭敬慈博士

曹希銓博士

胡雪卿老師

何志強老師

林維俊老師

林耀陽老師

崔潤華老師

吳家和老師

郭玉蘭老師

林本悅(DS3V)

黃樂陶(DS3E)

曾卓寧(DS4R)

林玥瑩(DS4T)

朱洛昕(S4L)

余僖弘 (S7)

蔡子希(MS1I)

蔡子恩(FS2I)

馮一芯(DS5I)

插圖

蘇欣欣(S4A)

楊澤田(MS1Y)

劉信軒(MS1Y)

鄭采玲(DS5V)

設計

Deep Workshop

Page 4: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學生作品

李穎渝 (DS5V)保育及活化歷史建築攝影比賽 優異獎作品

Page 5: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真道人

3

教育認證

編按

現今教育如此

重視質素,何嘗不需要

認證?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專題

,讓讀者了解教育

認證是什麼,為什麼需

要教育認證。更重要的

是,讓大家知道,真道

書院在這方面的工作已

在前頭。

©楊澤田(

MSI

Y)繪

3

教育認證

專題:郭玉蘭

Page 6: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4教育認證

教育路上的先行者

真道先拔頭籌首間在AdvancED成立後取得認證的本地學校

教育認證

專題

Page 7: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真道人

55

教育認證

隨着社會日益進步,自我完善,不斷提升質素已成為今天

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的必備條件。各行各業、形形色色

的產品和服務設有不同的認證(Accreditation),作為確保質素

的門檻,而在教育的層面上亦設有認證機制,藉此保障教學質

素。本地學校一直採用自評、外評和全面評鑑的認證制度,這

些都是本地的認證,一旦學校要踏上國際教育舞台,必須尋求

一個國際認證。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看準時勢,於二零零九年成功申

請「世界教育質量促進聯盟」的國際教育認證,為未來發展踏

前一大步。

自評和外評適用於官津學校,自評是學校按既定的表現指標作

出檢視,以促進學校的改善與發展;外評則由校外專家以客觀

的態度為學校把脈,兩者相輔相成。全面評鑑(Comprehen-

sive Review)適用於直資學校,用以檢視學校的辦學表現及幫

助學校提升質素。全面評鑑猶如大型照X光行動,直資學校在辦

學的第五年便要進行全面評鑑,真道書院亦不例外。

兩年面對三認證挑戰

真道書院於二零零八年至零九年期間,由認可的教育專家團到中小學

部進行全面評鑑。在短短兩年內,學校先後通過了兩次全面評鑑,等

同取得本地的教育認證。然而,本地教育認證只是真道爭取認證的第

一步,校長明白到,要讓學校有長足的發展,不能只滿足於現狀,必

須衝出香港的地域限制,進一步爭取國際認證才是上策。基於這個出

發點,學校毅然在兩次全面評鑑之間,接受了另一個更嚴謹的挑戰——

參加由國際及跨地區認證委員會( T h e C o m m i s s i o n o n International Trans-Regional Accreditation,簡稱CITA)設立的國際認證程序,矢志邁向國際教育行列。

CITA究竟是什麼組織?為什麼真道要傾力爭取CITA的教育認證?原來CITA是由美國六個地區的認證委員會共同組成的一個教育認證組織,會員學校逾二萬所,遍及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涉及逾一千萬名學生。CITA的宗旨,是向世界各地的成員學校提供質量標準,以促進學校實踐持續

發展的理念。二零零九年 C I T A加入世界教育質量促進聯盟(Advancing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Worldwide,簡稱AdvancED),並解散CITA自身理事會,因該聯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聯盟之一,涵蓋的會員學校數目超過二萬三千所,遍佈六十五個國

家,涉及一千五百萬名學生及三百萬名老師。不論在學生人數、學校數

目以及覆蓋範圍上,聯盟均超越跨地區認證委員會所涵蓋的範疇。

真道卒於二零零九年年中通過評審,獲頒發為期五年的教育認證,成

為本港首間在世界教育質量促進聯盟(AdvancED)成立後,正式加入聯盟的本地學校。

國際認證締造三贏局面

通過本地的全面評鑑,讓辦學團體可以繼續經營有關學校;而成為聯

盟的一員,是學校登上國際教育列車的好開始。聯盟深信,讓具備教

育認證的優質學校結成夥伴,才是獲取多元文化及一體化最有效的方

法。聯盟為認證學校提供一個全球網絡,把具有優秀人才的認證學校

連繫起來,亦同時提供一套統一的優質標準,幫助學生面向二十一世

紀的需要。

加入聯盟令真道的師生得益不少。校長丘日謙說:「站在學生的角度

而言,在申請報讀外國大學時,外國大學除了端視申請人的成績外,

亦會考慮申請人是來自哪所學校,由於外國大學並不熟悉本港每一所

中學,有了聯盟的認證這個Q 嘜保證後,讓外國院校對真道有所認識,亦對真道的學生更有信心,為他們升讀外國大學提供了有利的支

援。此外,對於將來學校推薦學生往外國升學以及參與學生交換計劃

等,認證為雙方學校提供更佳的質素保證。」

他續指,由於學校成為聯盟的一份子,為真道的老師與其他國家的聯

盟學校老師提供了一個聯繫的平台,促進學校之間的國際交流和合

作,對提升老師的教學專業具有裨益。亳無疑問,加入「世界教育質

量促進聯盟」,取得國際教育認證,對真道學校自身、對真道的老師

和學生,可以說是三贏局面。

目前本港學校爭取國際教育認證的風氣未盛,但聞說內地一些學校,

尤其是那些名牌及國際學校,正逐漸意識到爭取國際認證的重要性,

刻下正磨刀霍霍,有意申請聯盟的認證,以便與國際接軌。真道書院

早着先鞭,在國際教育認證的路途上擔當先行者,除了鞏固學校追求

卓越的辦學理念外,亦意味着在學與教的歷程上,學校踏入了一個新

的里程碑。

Page 8: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6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6教育認證

要旨 部份指標

標準一:

遠景和目的

與持份者制訂共同目標和方向,確保改善

學生表現及提升教學效能。

學校要與持份者溝通和合作,共同確立目標和制訂遠景,並

且在適當時作出修訂。

標準二:

管治及領導

提供一個能促進學生表現及學校效能的管

治及領導。

管治方面: 在校董會的管轄權下,制訂政策和程序以確保 學校能有效運作;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保障學校的 財政及行政運作暢順。

領導方面: 領導人要提供有系統的分析數據及檢討學生表現 和學校效能;與持份者建立支援學校課程的 網絡;評估及回應社會和持份者的期望。

標準三:

學與教

課程及教學方法要以研究為本,幫助所有

學生達致目標。

為學生訂立清晰的學習期望,發展及協調課程;支持學生參

與學習過程,包括探討如何運用高層次思維技巧及新的學習

方法。

支持以介入方式幫助學生達致學習期望。

標準四:

備存文件及運用結果

制訂一套全面評估制度,包含監察元素及

紀錄學生表現的文件,有關資料可用作提

升學生表現和學校效能。

確立及推行一套符合對學生學習期望的全面評估制度,有關

資料要可靠、真實及不含偏見。

確保所得的學生評估資料能用於持續改善學與教的決策上。

「世界教育質量促進聯盟」(AdvancED)是一個嚴謹的國際教育聯盟組織,要成功取得聯盟發出的教育認證,學校必須符合三大原則:一.達致聯盟訂下的七個優質學校標準及連串指標:二.制訂及推行持續改善計劃,提升學生表現及學校效能:三.願意接受外評

以顯示學校質素、改善學生表現及提升學校組織效能。

7個優質學校標準以及部份落實標準的指標:

AdvancED的7個標準

Page 9: logos magazine no.2

7

教育認證

要旨 部份指標

標準五:

資源和支援系統

提供所需資源和服務去達致遠景和目的,

並確保所有學生能獲得成就。

人力資源: 確立並推行程序,以便招聘、挽留專業人才及支援 員工。

財政資源: 制訂長遠財務計劃及每年預算,確保有足夠資源 推行教育改善計劃。

基建設施: 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基建設施、器材及服務以 協助學校達標;制訂並推行安全和危機處理計劃。

支援系統: 提供並協調所有支援服務,以符合學生的需要; 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為學生提供支援。

標準六:

與持份者的溝通和保持關係

與持份者建立有效的溝通和關係。 與社區持份者建立合作關係,支援學生學習,並為持份者提

供有用的資料。

標準七:

持續改善的承諾

確立、推行及監察一套聚焦學生表現的持

續改善過程。

參與持續改善的過程,過程中包含學校遠景、學生表現檔

案、改善學生表現的目標和措施,並善用其結果作為將來改

善用途。

讓持份者參與持續改善過程,及確保每間學校的持續改善計

劃與學校訂立的遠景和期望相符。

資料來源:AdvancE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Quality School Systems

教育認證

專題

Page 10: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8教育認證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為人詬病,學校活像工廠那樣,倒模出一批又一批缺乏

創意的中小學生,直至二零零二年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打破傳統,創辦全港

第一所十一年學制,以直資「一條龍」模式運作的中小學真道書院,自此改

寫了香港的教育歷史。五年倏忽過去,按直資學校條款的規定,真道小學部

在二零零七年進行了首次全面評鑑,為未來要走更遠的路作好準備。

學校特別從蘇格蘭邀請教育專家Archie McGlynn來港,就小學部的管理與組

織,學與教,對學生提供的支援和校風及學生學業的表現,辦學精神等多個範

疇作出徹底的檢視。首份全面評鑑報告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出版,在多個範疇上,

專家均作出正面的評價。

真道書院(小學部)全面評鑑

小學創意舉措多為擠身世界水平鋪路

教育認證

專題

Page 11: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真道人

9

教育認證

9

十一年貫直通車創學制先河

新高中學制推行後,本港中、小學課程由十三年縮短為十二年,即六

年小學及六年中學。專家在報告中指出,真道提供的課程開創先河,

採取十一年一貫的「直通車」模式,讓學生在學制連貫、課程連貫的

基礎下,完成整個中小學階段的課程。在這個大前提下,配合香港的

教育政策,真道制訂出一套均衡而全面的課程。課程強調四大重點,

包括從閱讀中學習,從專題研習中學習,透過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以及道德和公民教育。學校善於把非正規課程與正規課程融合,例如

透過聯課活動去探訪其他學校及進行文化交流等,從而幫助學生建立

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專家對學校這不拘一格的特色給予

大力支持。

資訊科技教學是真道的賣點之一,學校在每個課室內裝置資訊科技設

備,例如「聰明板」(將白板與電腦結合)和高解像度電視機,大大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專家亦盛讚真道把小學和中學校舍給合起來,

讓教學資源可以更靈活、更有效地運用。

預留款項助老師進修

要成為一所具世界級水平的學校,背後必須有一支強大的專業行政、

教學團隊支持。為了提升專業團隊隊員的專業知識和技巧,真道別出

心裁,在財政預算內預留款項,給予校內教職員作進修之用,款項高

達一個月的薪酬。另一邊廂,學校亦積極推動觀課風氣,開放課堂讓

家長及老師參觀;實施專科專教及推行聯課活動等;將教學工作與行

政工作分家,讓老師專心教學工作。這些安排有助營造校內的積極氣

氛,深得老師的支持。

在支援學生方面,專家形容真道的「校園生活組」組織完備,支援力

量強大。核心成員包括由校長委任的老師、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他

們連同其他老師共同關注學生在學習上的特別需要,提升學生的人際

關係及溝通技巧,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及行為問題。對於識別及紀錄

資優學生的資源,專家形容學校已有很好的安排,老師在識別出資優

學生後會盡速將之轉介給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並向家長提供建議及

支援。

學校猶如在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校長是船長,老師及行政支援人員

是船員,只要大家通力合作,定能為乘客(學生及家長)提供最優質

的服務。

真道小學全面評鑑報告網址:http://www.logosacademy.edu.hk/frameset02.htm

Page 12: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0教育認證

開辦了七年的真道書院(中學部),一直本着實踐「教育的核心是心念的教育」

(The heart of education is education of the heart)的精神,乘着新高

中學制改革及充份運用直資學校享有的彈性,在課程、行政、人才聘任及學校

發展各方面破舊立新,在學與教上呈現一番新景象。蘇格蘭教育專家Archie

McGlynn在二零零九年七月發表的真道中學部全面評鑑報告中高度評價真道

的表現,並讚揚學校參與CITA這個外評機制,彰顯學校自我完善的決心。

真道書院(中學部)全面評鑑

開明領導嶄新課程高中“雙軌”制創先河

教育認證

專題

Page 13: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真道人

11

教育認證

11

一個課程兩條腿走路

現今全港中學、高中生及其家長最關注的,莫過於剛「開車」的新高

中學制。正當大家都在混沌之中,摸索之際,Archie McGlynn在報告中稱許真道匯聚了一批高質素及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籌辦新課程

及制訂學校發展策略。他明言由學術部主任統領的課程發展委員會,

成功把校內各學科及部組的力量凝聚起來,合力打造一個嶄新的「雙

軌」課程。「雙軌」課程揉合了香港中學文憑課程(NSS)及國際文憑課程(IBDP)的優點,學生只需修讀一個課程,便能同時應付兩個課程的需要,委員會現階段正研究如何避免兩個課程的內容重疊,致力完善

新課程。

要評鑑一所學校的表現,除了審視課程質素、打聽校譽及留意學生在

公開試的表現外,老師的質素同樣不容忽視。真道擁有優秀的師資,

所有老師均具學士學歷,逾半更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具教學熱忱及

專科知識。為了提高教學效能,真道推行老師專科專教、教學及行政

工作分家、調撥資源鼓勵老師進修等措施,又開放課堂讓家長及其他

老師觀課,讓老師可以互相抵礪,有所進步。

多元措施學生得益

真道學生在學習上的熱誠及專注同樣令專家印象難忘。專家讚揚在提

問式教學法及小組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而且普遍學生掌握良好的

溝通及協作技巧。為了鼓勵閱讀風氣,學校推行閱讀計劃;並在部份

科目設立增潤及導修計劃,部份學生的成績有顯著進步。尤其令專家

驚訝的是,大部份學生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部份學生的英語水平更

可媲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

打造成一所與世界接軌的優質學府一直是真道追求的目標,這需要一位

具有魄力的領導者來領航,專家形容真道校長「不單止是真道書院的領

導人,更是整所學校的規劃師。」有遠見、具創意,堅持實踐真道遠景

是對校長的寫照。在專家眼裏,校長除了招聘具才能和經驗的人才處理

教學事務和發展課程外,又大力支持資深同事在課程上給予老師支援,

讓老師去除“孤立無援”的感覺。另一點令專家欣賞的是學校樂意透過

不同渠道收集意見,客觀評核老師的表現及提升教學效能。為進一步提

升教學質素,真道毅然參加美國外評制度CITA(現已併入AdvancED),並成功取得這個全球認可的教育認證。學校管理委員會亦十分認同校長

的領導才能和優秀表現,願意聽取各方意見的做法。

真道不像部份名校那樣有悠長的歷史和傳統支持,但從另一個角度

看,沒有了這些枷鎖和框框,真道在學制、課程、學與教等各方面才

能不拘一格,別樹一幟,在本港教育史上發光發熱。

中學部全面評鑑報告網址:http://www.logosacademy.edu.hk/frameset02.htm

Page 14: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2教育認證

教育認證客觀公平專家學者打脈把關奠根基

撰文︰丘日謙校長

對大部份的香港學校而言,「教育認證」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

約十多年前一所位於天水圍的中學成功通過ISO 9001的管理認證,近年澳門亦有一所教會學校取得ISO認證。教育界一般認為ISO的管理認證跟學校發展的關係不大。因學校主要工作是學與教。ISO的關注點是管理,至於學與教的質素與內容則並非ISO的關注點。因此ISO的認證並沒有吸引其他學校申請,而獲認證的學校,香港加上澳門才

只是寥寥可數的幾所學校。

教育局雙重角色顯矛盾

「教育認證」在美國則十分流行。從幼稚園到大學,不同的教育機構

都紛紛爭取認證。美國政府並不擔當評估的角色,而是要求學校接受

認證機構的評估,這種做法可避免政府(學校經濟資助的來源)與學校(受資助者)就評估上某些容易做成爭議的問題,產生永無休止的爭

拗。大概美國人更相信需要由第三者按特定的標準去衡量學校的辦學

質素。

美國的認證機構,擔當重要的評估角色,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為政府及為學校服務。這做法有別於現時香港的制度。香港教育局下

設質素視學部門,專門負責評估各官、津、直資等類的學校。教育局

既是資助者,也是評審者,同時擔當兩個可以有矛盾的角色。假設政

府經費有限,要整體減少對學校資助,在香港就可以透過收緊視學評

估尺度的各種手段,嚴苛的針對某些學校,通過評估報告的內容,影

響學校的收生,進而讓學校因收生不足而被迫停辦或關閉。這一來受

助學校的數目就減少了,也達到減少教育撥款的目的。這種基本上的

角色矛盾存在有不公平對待的可能性,在外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香

港立法、司法、行政分權的原意,實在也是避免不公平的最好做法。

像香港由教育局為各學校進行外評或全面視學,在很多發達國家及地

區,都是不可思議的事,不為社會接受。

自費評估提升水平

有鑑於此,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的兩次全面評鑑,都沒有接

受由教育局提供的免費評估,寧願斥資邀請海外專家領頭,在香港各

所大學裡再邀請有經驗的學者教授,為學校的辦學打打脈,把把關。

真道希望從客觀多元的角度,揉合外國與本地學者,就學校的長遠發

展,提出改善意見。兩次評審均由前英國蘇格蘭總督學,國際知名學

者Archie McGlynn 任首席評審員,由前教統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蔡宏鎮先生擔任行政助理。評審組員包括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關艷

Page 15: logos magazine no.2

13

教育認證

認證無處不在統一標準有所依從

教育認證

專題

蓮博士、彭明輝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

教授李潔冰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系主

任李兆璋博士、首席講師鄧國俊博士,香港教育

學院文理學院副院長鄭美紅博士、中文系副教授

謝家浩博士、數社科技學系專任導師羅劍輝先

生,前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首席講師胡月華女

士、高級講師馬桂順博士,前教統局總課程發展

主任林冠生先生、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陳焯標先

生、陳景江先生、課程發展主任鄭恩眷女士。

學校雖然在評估上多花了一點經費,但結果是背

景不同的人士提出了更客觀的看法。學校將會珍

惜及重視報告所提的建議,用心發展學校,讓學

校在未來的日子再多上數個台階。此外,真道獲

得國際機構的認證,進一步提高學校水平,以世

界多國成功的學校作為發展目標,也是值得高興

的成就。面前挑戰仍大,需不斷努力,爭取更好

成績。真道的明天,拭目可待。

本地許多行業及機構已引入具認受性的國際認證制度,例如二零零六年知識產權署與商業軟件聯盟

(簡稱商盟)聯合推出「商業軟件認證計劃」,提高企業及機構對軟件資產管理(即資訊科技管理)

及使用合法軟件的意識;並向他們推介經核實後的最佳軟件資產管理方案。而在IT領域方面,認證種類更是林林總總、計有Microsoft, MCSE, MCSA, SunCSA等。

在工程界別,由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發出的認證極具權威性,本港多所開辦工程學系的高等教育機構均通過此學會的認證,其認證的專業領域達十多個,獲學會認證的課程皆可獲其他協定成員,

例如澳洲、加拿大及英國等承認。新近本地的公營醫院亦推行醫院認證計劃,希望提升服務質素,與

世界醫療標準接軌。

統一標準提升服務質素

若說最為人熟悉、最為廣泛使用的商業認證,非 ISO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莫屬。ISO制訂的一套管理模式,好比一套共通語言,在產品和服務的質素、安全性、可靠度、環保及效能等各方面訂下規範,讓採用ISO的機構共同遵守。不少機構、行業,包括教育事業亦引入ISO。有了這套統一的標準和規範,除了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水平外,亦令服務使用者享有高質素的服務。

去年九月港府成立香港檢測及認證局,該局刻下正制訂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預料將會為不同行業提

供檢測和認證,尤其是內地市場將是極具潛力發展的空間。教育產業是港府著力推動的六大產業之

一,相信在教育範疇內引入各式各樣的認證以迎合社會的需要是指日可待。

Page 16: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4學界飛人剪

投入子女的玩樂世界

處身於繁忙、緊張

的現代生活中,不少父母為了工

作而缺少陪伴子女的時

間,甚至認為只要能盡力滿足子

女的物質生活便已足夠。最常見

的情況就

是父母不斷購買各式各樣的玩具

,用以代替自己來陪伴子女。久

而久之,不但未

能發揮玩具或遊樂的最大教育功

效,還造成子女被過份溺愛,常

常要求父母購買

更多,更新穎的玩具。

自製玩意樂趣多

從事社工工作的Cliff及現職遊樂協會

總幹事的Kathy,他們深明玩具或遊戲只是教導孩

的一個途徑,用以引起孩子的學

習興趣及發展他們的潛能。他們

不會花費大量金錢去購買

玩具,故此家中沒有堆積如山的

玩具,那麼他們的子女平常會玩

些甚麼呢?

現就讀於MS1I的大兒子蔡子希(Kelvin)和FS2I的小女兒蔡子恩(Yelly),平日絕不會吵

嚷着要買玩具。因為兄妹倆更樂

於自製有趣的玩具或小玩意,家

中幾乎所有的玩意都是

他倆共同創作出來的。他們創作

的意念除了源自媽媽的工作外,

哥哥子希亦會從課外讀

物中找靈感。當靈感來到之時,

兄妹二人定必會一起動手嘗試,

創出新奇的玩意。

訪問︰何曉琳老師.林翠娜老師

  撰文︰林翠娜老師

投入子女的玩樂世界

Page 17: logos magazine no.2

15LOGOS COMMUNITY

投入子女的玩樂世界

15

訪問當天,子希及子恩便安排了兩個遊戲作為招待客人的活動。其中

一個遊戲,靈感就是來自子希閱讀完的一本圖書。Kathy說︰「其實家中已充滿了玩具。」因為他們採用的材料,都是家中的日常用品或

文具,根本不需要花費分毫,就可以擁有新的玩意兒。即使是去旅

行,大多數人均會選擇內有刺激機動遊戲的著名遊樂場,但兄妹倆卻

會尋找別具特色的遊樂場。例如暑假時,全家到日本旅行,他們並不

是去迪士尼樂園。而是去了一個到處都是半球形狀的「彈床」公園,

而且還連續去了兩天,認為比去著名的遊樂場更有趣。

全情投入孩子的玩樂世界

既然對孩子們而言,四周都充滿着「玩具」,父母會否擔心他們只顧

玩樂而忽略了學業?而孩子從各式各樣的遊戲中,到底能得着甚麼

呢?雖然兄妹二人相當熱衷於創造他們特有的玩具,但忽略學業的情

況絕對沒有發生在他倆的身上。相反他們會明白只有把時間安排妥

善,才能給予自己足夠的空間去發掘更多的玩意。

至於孩子能否透過玩具或玩樂而有所得着,其實亦取決於父母的態

度。有專家認為,如果家長能好好運用與孩子玩樂的時間,從中可以

有效地灌輸正確的訊息給他們。例如父母可教導孩子玩具一定要自己

收拾,從而訓練他們的紀律性、主動性及責任心。有的父母很介意,

一旦和孩子進行完遊戲後,會把家居弄得凌亂不堪,所以有時會加以

阻撓。例如不可玩水,怕把地方弄濕。可是Kathy和Cliff卻絕對不會介意,認為︰「地方弄濕了可以抹啊!」反而會全力投入於子女的玩

樂世界,一起嘗試更多新奇的遊戲。看似對孩子有着寬鬆的態度,但

實質寬中有嚴,他們早已懂得透過遊戲去引導孩子的成長。

可能在遊玩的過程中,孩子未必能即時意識到自己能夠學習到甚麼。

詢問子希,其實他能夠從遊戲中學到甚麼呢?他的回答是︰「玩的時

候根本甚麼都不會想啊!但過後會有少許反思,不過大都是思考怎樣

再創造新的遊戲啊!」他可能並不自知,原來創意和解難兩種能力,

都會漸漸地在他身上結出碩大的果子。

這是其中一個招待客人的小遊戲,設計雖然簡單,卻非常有趣,同時能訓練專注力。

此遊戲就是哥哥子希從課外讀物中所得的「靈感之作」。當靈感到來之時,兄妹二人便會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及文具,一起動手嘗試,創出新奇的玩意。

招 待 客 人 的 小 遊 戲

Page 18: logos magazine no.2

四處「點火」彭敬慈博士

撰文︰曾瑞明老師  攝影︰何志強老師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6四處點火︰

彭敬慈博士

Page 19: logos magazine no.2

17

如果你童心未泯,走進真道書院學術部主任彭敬慈博士的辦公室,

你一定會很「興奮」。因為這裏有很多有趣的玩具,一對電子老

鼠夫婦啦,一架昆蟲型玩具車啦,還有那副奇怪的眼鏡。但這裏不是

反斗城,而是教育城。因為玩具其實也是教具。

以生物為專科的彭博士,拿著那架昆蟲型玩具車,眯眯笑地告訴筆者

玩具製造商其實很聰明,懂得用生物原理設計玩具,懂得利用生物知

識賺錢︰昆蟲是不會四腳朝天的,這是因為牠們的身體構造,頭胸腹

的設計效果。如果一架車像昆蟲身體那樣設計,那保證不會翻車!那

一刻我很想再讀生物,不是因為錢,而是這天我才發現生物原來可以

很有趣,很好玩。

至於那副眼鏡呢?戴上它原來可以看出昆蟲看到的。電子老鼠則是懂

學習的,他/她會對不同聲音作反應,這也是教授生物如何接受和反

應的好工具呢。

教育真是彭博士的興趣。由在中學教生物,到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

書,再在教院任副校長,到今天來到真道書院當學術部主任,彭博士

像一個教育浪人,浪跡天涯,四處「點火」。點的是學生的學習之

火。如何點火?像他的口頭禪一樣,要令人「興奮」。彭博士解釋

「興奮」其實是 ‘it is very exciting’的意思,「任會議主席時,見

到大家一起開會,我真的有興奮這種感覺,這是我的感受,我也希望

其他人有這種感受。」筆者明白,這是自我實現原則,你要人feel excited,首先自己要excited,才能令人感到你很exciting。老師就是要以身作則,愛上學科,學生才會感受到學科之美。

彭博士如何引導學生?也是震盪療法,方法是問問題。女兒問他,沸

騰(boiling)和蒸發(evaporation)的分別,他不是立即答,而是問女兒boiling是什麼變成什麼。水變成水蒸氣。但,這無法區別兩者呀!再問女兒boiling何時發生,女兒頓悟,100度。蒸發呢,則是0度至100度中間,水變成水蒸氣。再加上沸騰點(boiling point)這個概念,這才算是滿分答案。一連串有深度,有層次的「問題攻勢」

之後,真是「唔識都學到識」!

創新也是彭博士強調的。游泳時他會鑽研手腳的角度、擺法,力求游

得更快。創新的要求,還用於教育,在教授教育碩士班的時候,他會

要求學生創一新的模式(model),去解釋各種問題。「Model讓我們較高層次看一件事,會全面些。現在,我們真道也不斷創新,就好

像我們也在創一種新的IB模式,我們認為這是好的。不斷創新,有得著,便會開心,也有滿足感。」

四處點火︰彭敬慈博士

Page 20: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18

所有生物都長有毛? 小種子比大種子更強? 蜘蛛總愛在欄杆結網?石縫中也可孕育生命?上游水比下游水蘊

含更多養份?地衣能在石上生長?蝸牛無殼仍可生存?這些

並不是「十萬個為甚麼」,而是真道學生首篇科研論文的題

目。

科學研究的地點平凡不過,就在校舍對鄰的衛奕信徑,但同

學能在平平無奇中發掘出有趣的研究題材,卻顯示不平凡的

創造力。研究分四部分:第一步是觀測及擬定研究題目;第

二步是編寫計劃書及設計實驗;第三步是搜集樣本及進行實

驗;最後是分析數據並撰寫論文。

實踐智慧,驗證真理

考察當日,同學整裝待發:戴上帽子、拉高長襪、自備捕蟲

網、自製昆蟲捕捉器、集水器等,認真程度不言而喻。攝

影、捕捉昆蟲、搜集水樣本,每一位小科學家都全情投入,

當面對與預期出現落差的狀況時,發揮解難、協作溝通的能

力。回到實驗室,學生運用科學課累積的經驗及實驗技巧、

批判思維、分析研究的結果。

我最成功的實驗

同學結合知識及智慧的表現,證明了只要學習目標明確,加

上信任、鼓勵、讚賞並無限的包容,讓學生明白積極嘗試及

面對錯誤,也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過程,給予學生發揮的空

間、實踐知識的場地,學生的潛能便可以在課堂內外得以發

揮。

同學積極求學問,求真理,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確實令作

為老師及家長的我們讚嘆。感謝 神,因 衪是智慧的開端。這是我眾多學生寫作的第一篇科學研究論文;也是我教學生

涯中最成功的實驗。我為孩子展現的智慧感到無比驕傲。

成功的論文

成功的實驗撰

文、攝影︰吳家和老師

成功的論文.成功的實

Page 21: logos magazine no.2

19

相片說明

圖1, 2, 3 所有生物都長有毛 – 生物結構的研究 ︱ 圖4,5, 6 地衣能在濕土上生長 – 研究地衣的生長條件 ︱ 圖7, 8石縫中的生命 – 研究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 ︱ 圖8蜘蛛愛在欄杆結網 – 蜘蛛選擇結網地點的研究

圖9比較野生及溫室豆的研究 ︱ 圖10上游水比下游水蘊含更多養份 – 引水道水質變化的研究 ︱ 圖11有備而戰 ︱ 圖12自製捕蟲器 ︱ 圖13就地取材,解決問題 ︱ 圖14-19搜集樣本

1 2 3 4 5

11 12 13 14

6 7 8 9 10

15 16 17 18 19

成功的論文.成功的實驗

Page 22: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0

許多年前,有一個聰明的王子,他仗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父王的信任,因此在老皇帝逝世後便

順利登基繼位。

可是,皇帝就如一隻鳳凰鎖在金籠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過着奢華生活,戴着冠冕的感覺總是飄飄

然的。他開始覺得穿着越華麗的衣服,越是顯得自己高貴,就下令人民奉獻各種金絲衣袍。漸漸

地,皇帝變得高傲,每一刻都只顧着自己的奢侈生活,荒廢朝政。

相比之下,人民就可憐得多了,男的要做苦工,女的要照顧家庭還要編織衣服給皇帝。有一位智者對

皇帝這「暴君」的統治已感到忍無可忍了,決定要讓皇帝好好反省。

一天,智者來到皇宮見皇帝,獻上一件衣服,皇帝看到這衣服,眉頭皺了一皺,因為這並不是一件華

麗的金絲衣服,而是骯髒得要命的爛衣服!智者三番四次地請皇帝把爛衣服穿上, 否則不肯離開。皇帝知道假如不穿那爛衣服,智者只會煩着他,況且這爛衣服對自己來說感覺也很新鮮的,因為自己

根本沒見過這樣的衣服,所以就換上爛衣。

皇帝穿上爛衣後,只感覺粗糙的麻布令自己渾身不舒服,而且臭氣沖天,便立即脫下,更下令智者出

宮,自己便去洗澡。當洗澡時,皇帝開始回想身穿爛衣時的感覺,反思自己管治的不當⋯⋯但隨即又

想 :「自己堂堂皇帝,可必為一件爛衣而改變這美好的生活呢?」於是便想繼續那「美好」的生活⋯⋯

新編皇帝的新裝

新編皇帝的新裝

撰文︰馮一芯(DS5I)

Page 23: logos magazine no.2

21

新編皇帝的新裝

可幸,皇帝一想到那件爛衣,又開始憐憫百姓,並且這

感覺越來越強。終於,他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改變。

他首先減輕稅項,不用男丁做苦工,再開糧倉發糧給人

民食用,並且,皇帝每天都只穿一件平民衣服。

最後,皇帝還邀請那智者協助治國,國家開始興起,人

民生活安寧富足⋯⋯這一切還要感謝那智者送的新裝

──爛衣。

圖:劉信軒(

MSI

Y)新編皇帝的新裝

Page 24: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2

「手波」即手動變速器,「自動波」即自動變速器,兩者設計

完全不同,只是工作性質一樣,但兩者均沒有「波」在其

結構中。

「波箱」其實是一個載滿一組組齒輪的金屬箱。六前速波箱即指該變

速器中有六組不同齒輪比的前速齒輪及一組倒後行車的齒輪。而五前

速波箱即指該變速器中有五組不同齒輪比的前速齒輪及一組倒後行車

的齒輪。每一組齒輪都有由連接引擎的齒輪及連接車輪的齒輪。「波

箱」的工作是一個傳動器,負責把引擎的動力傳送到車輪,但當中經

過齒輪把動力作調節 (倍大或減少),才能使汽車移動。所以汽車起步用一波,即第一組齒輪,因它的齒輪比較大,能夠「倍力」,使汽車

從靜止而開始移動 (把物體從靜止而開始移動是最需要力的,正如你早上起床一樣!),接著車子便不需這麼大力,所以第二組齒輪的比例較第一組小,第三組齒輪的比例更小,如此類推。所有齒輪組及結構均

浸在潤滑油中,以減少摩擦力及幫助散熱。

「波箱」中的齒輪組應愈多愈好,因為不同的路面情況及不同的車速

對引擎的力量需求不停改變,如能夠把齒輪組的數目增加則更能有效

地把力傳送到車輪,所以有無段變速自動波箱的出現。現今一般的手

動變速器為五前速,但一些講求操控和性能的汽車則有六前速,但從

沒有七前速的手動變速器。手動變速器由最早的三前速,發展到現今

的六前速,這十年的發展已經開始停滯不前。由於自動變速器大受市

場歡迎,而且可以改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很多車廠都集中資源開

發新設計的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這幾年發展速度驚人,數年前還

是主流的四前速自動變速器已經開始被五前速自動變速器取代,六前

速自動變速器也開發普及在中價車上,部份名貴的汽車更開始使用七

前速自動變速器,更有名貴的汽車使用八前速自動變速器呢!

其實現今的變速器不止「手動變速器」和「傳統自動變速器」兩種,

還有「自動無段變速器」及「自動手動變速器」。

淺談汽車

「手波」與「自動波」撰文︰林維俊老師

淺談汽車「手波」與「

自動波」

Page 25: logos magazine no.2

23

自動無段變速器 傳統自動變速器 手動變速器

先談「自動無段變速器」,因它出現的時間較早,比傳統自動變速器

遲差不多只有十年,但最近十年才開始普遍在小型汽車上使用。它的

構造與一般變速器不同,沒有很多一組組的齒輪傳動。動力傳動是靠

一條金屬鍊(belt),金屬鍊的兩端繞著各一個滑輪 (滑輪不是齒輪,因它沒有齒),一方滑輪連接引擎,而另一方則連接車輪。這一組滑輪的直徑會因應路面情況而改變,從而很像傳統自動變速器改變齒輪比例

一樣,改變傳動力量。力量由金屬鍊靠摩擦力傳到滑輪,但變速器內

摩擦力會產生熱及浪費動力,因此這便是自動無段變速器最需要解決

的兩難。所以,自動無段變速器都需要用專用變速器潤滑油,不可使

用其他變速器潤滑油。

最後探討的是「自動手動變速器」,因它最近紅得不得了,最為人熟

悉的是大眾汽車的DSG變速器。「自動手動變速器」的機械結構是與「手動變速器」是大致相似,即當中亦有六組齒輪,但駕駛者不需要

自己手動,而是自動「轉波」,由行車電腦根據當時的行車數據決

定。即是電腦替駕駛者改換檔次。「自動手動變速器」結構非常精

密,揉合了手動變速器及自動變速器的好處,而且「轉波」速度非常

快,所以發展迅速,亦普及起來。可是,由於它結構非常精密,設計

亦非常新,但其耐用程度仍未知哩。

其實世界上還有一種「手動序列式變速器」,但只在賽車上使用,所

以在此不作多論。

希望以上淺談能夠幫助大家更加了解汽車的變速器,可以好好保養變

速器,定期更換原廠變速器潤滑油,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哩!

淺談汽車

「手波」與「自動波」

淺談汽車「手波」與「自動波」

Page 26: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4

緣起一幅繪畫,話說上學年度拓階二同學參加特區漁農自然護理署(以下簡稱漁護署)主辦之『2008海洋生物面面觀繪畫創作比賽』,DS2R何狄恆榮獲冠軍,隨後記者訪問了當日其

中四位參賽同學,他們歡天喜地接受訪問,並於2009年3月2日在《經濟日報》刊登。

及後該記者得知真道綜藝坊公開課,她來了觀看DS2R《流動家譜創作》,觀課後表示希望採訪整個創作過程。往後,她來了兩個星期,學生每次都期待記者姨姨的出現,他們在課堂上表現

興奮,雀躍萬分,加倍用心創作,期望被記者姨姨選中訪問。被訪學生均能充滿自信地接受訪

問,應對得體。訪問於2009年5月11日在《經濟日報》詳細刊登。

事件仍有跟進,『2008海洋生物面面觀繪畫創作比賽』之五百幅入選展覽作品經過三個月香港巡迴展覽,並緊接最後一站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後,真道書院獲漁護署贊助,展品移師小學部

地下大堂展覽兩星期,但由於場

地關係,只能展出其中首三十幅

分別於公開、中學及小學三組得

獎繪畫創作,真道同學在欣賞創

作之餘,藉此學習《保護海洋,

人人有責》。

事件二,幸運之神再次眷顧真道

經濟日報2/3/2009訪問了當日曾參加特區漁農

自然護理署主辦之『2008海洋生物面面觀繪

畫創作比賽』四位學生周活恩、朱迦希、虞唯

庸及何狄恆 (由左至右)

『2008海洋生物面面觀繪畫創作比賽』五百幅入選展覽作品中之首三十幅得獎繪畫創作經過三個月香港

巡迴展覽後,緊接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展期移師真道書院第一校舍地下大堂展覽兩星期

同學急不及待展示《流動家譜》創作給經濟日報採訪攝影師看

經濟日報於 1 1 / 5 / 2 0 0 9採訪

DS2R《流動家譜》創作過程。

一幅繪畫,兩件事情,三句說話⋯⋯

撰文:胡雪卿老師

一幅繪畫,兩件事情,

三句說話⋯

Page 27: logos magazine no.2

25

一幅繪畫,兩件事情,三句說話⋯

丘日謙校長與三位榮獲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

想繪畫比賽三等獎

同學合照(左起:魏哲朗、馮彥靄及陳巧婷)

何狄恆(前排左一)於頒獎禮後與家人合照 得獎學生馮彥靄、陳巧婷、魏哲朗(由左至右)與家長及指導老師曹希銓博士和胡雪卿老師攝於

《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頒獎禮

海洋生物面面觀 何狄恆

榮獲特區漁農自然護理署主辦之

『2008海洋生物面面觀繪畫創作比賽』小學高級組冠軍

未來世界 陳巧婷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08-09科學幻想畫香港區選拔賽三等獎

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三等獎

新世紀廣場 魏哲朗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08-09科學幻想畫香港區選拔賽二等獎

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三等獎

活鯨新世界 馮彥靄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08-09科學幻想畫香港區選拔賽優異獎

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三等獎

同學,上學年度拓階三同學參加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08-09科學幻想畫香港區選拔賽》,DS3E魏哲朗榮獲二等獎、DS3I陳巧婷獲三等獎、DS3I馮彥靄及DS3V歐陽晉同獲優異獎,於2009年9月12日於理工大學頒獎,前三位同學更被推薦代表香港特區參加《第二十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在云云數十萬幅作品中

又下一城,同獲三等獎。於2009年4月26日再於科學館頒獎。

我非常支持學生參加藝術創作比賽,以激發孩子創作意念,增強自信,擴闊視野,但比賽

內容應在學生能力範圍內,且跟課程學習相配合,達至雙贏。

以下三句說話,令我反思良久⋯⋯

有同學來跟我說:「胡老師,我很喜歡參加比賽,因為好好玩。」

又有家長對我說:「胡老師,多謝你給我小朋友參加比賽的機會。」

我對自己說:「我的一小步,是學生的一大步⋯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留下美好的

童年回憶,確是世上美事。」

Page 28: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6

電視劇集《宮心計》以唐宣宗大中年間作為時代背景,配合夢幻綺麗的宮廷生活,加入《溏心風暴》的豪門恩怨,瞬間成為全城熱話。歷史劇集

能引起社會大眾的興趣固然令人欣慰,但如果只是借古代歷史故事為名,天馬行空創作為實,令觀眾對唐代歷史產生誤解的話,倒是令人慨嘆不已。本文將就劇中數個情節加以考究,一方面加深大家對唐代的認識,另一方面釐清一些錯誤的觀念,將歷史真貌重現。

之二、三事宮心計

宮心計之二、三事

撰文:林耀陽老師

圖:鄭采玲(

DSS

V)

劉三好

Page 29: logos magazine no.2

27

尚宮 = 尚功?

根據電視台網頁提供的資料,後宮女官由尚宮局統領,最高尚宮統領

司制(負責剌繡)、司珍(負責首飾)、司設(負責陳設)和司膳

(負責烹調膳食)四房。各房又有副官、女史和學婢。又按劇情,尚

宮局須向所謂「後宮之首」的太后負責,太后盡握後宮大權。

上述設定雖然容易理解,但與史實恐有不符之處。根據《新唐書‧百

官志》記載,後宮有六個部門,統稱為「六尚」,包括:尚宮局、尚

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和尚功局。而劇中負責後宮一切起居

飲食的尚宮局,按史書說法實際上是一個管理文書的部門。尚宮局內

有兩位尚宮,官位正五品。六尚其他長官如尚儀、尚服、尚食、尚寢

和尚功皆為正五品官。唯六尚所有文件須交尚宮局「印署」,故尚官

局在六尚中處於領導地位。

按《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司制」、「司珍」二職官屬「尚功

局」而非劇中的「尚宮局」,各由兩人擔任,官正六品。「尚功局」

主要負責訓練宮女工作技能,故劇中主角三好和金鈴當先加入此「尚

功局」而非處理文書的「尚宮局」。司制和司珍的角色較傾向為教

官,真正負責後宮衣服首飾供應當為六尚中「尚服局」的「司衣」。

於劇中同為尚宮四房之一的「司膳」,當屬於「尚食局」的職位。而

「司設」則為「尚寢局」的職位,只負責宮內寢室的擺設,與劇中能

設計衣飾的設定相異最甚。

太后權位問題

劇中的太后被尊為後宮之首,極盡覆雨翻雲之能事,唐代的太后是否

如此位高權重,是我們第二個探研的問題。首先,我們翻查《舊唐

書》和《新唐書》,只為為后妃立傳,而后妃傳的記載是以皇后為本

位 ,故無證據支持太后必定權重之說。《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所謂「後宮」的「內官」有:「貴妃、惠妃、麗妃、華妃各一人,正一

品。掌佐皇后論婦禮於內,無所不統。」與「尚宮局」一樣,唐代後

宮採取「集體負責制」,由皇后及數位一品妃子共同管理,想在後宮

隻手遮天,恐怕並不容易。

馬元贄的下場

相信大家對於劇中大反派馬元贄的下場十分關心。馬元贄並非虛構人

物,不過史籍中有關他記載並不多。《新唐書‧宣宗本紀》:「會昌

六年,武宗疾大漸,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為皇太叔」,所

謂「神策軍」,即是保護首都長安的軍隊,人數有十五萬人,有一定

實力。不要小看「中尉」一職,因為這已是神策軍統帥。《舊唐書‧

職官志》稱:「中尉之權傾於天下,人主廢立,皆出其可否。」唐宣

宗(即光王)由馬元贄擁立與這段記載完全符合。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權傾天下」的職位為何落入宦官馬元贄之手?這便不得不提史上著

名的安史之亂了。

眾所皆知,安史之亂與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荒廢朝政,楊國忠庸碌誤國

及安祿山狼子野心有關。如果我們將人物因素先放在一旁的話,便不

難發現安史之亂爆發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地方藩鎮的力量因為對

外征戰而過度膨脹,甚至實力凌駕架中央而產生的局面失衡。安史之

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然而,安史之亂後唐室中央的變化,是值得我

們關注。最直接的,就是中央對將領的不信任。問題是,安史亂後不

單地方藩鎮割據,外族吐蕃也在蠢蠢欲動,如何建立一支可信任的軍

事力量,成為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機緣巧合之下,環顧皇帝身

旁最可信任的,反而是一向被視作「奴才」的宦官。他們由最初監督

大將的使者,到後來成為神策軍的統領。宦官一向身份卑微,一旦手

握重兵,自然作威作福,《新唐書‧宦者列傳》稱首都長安的名園良

田,被宦官佔去一半。他們甚至反奴為主,連皇帝的生死廢立,皆操

於手中。

史書並無記載馬元贄的下場,然而宰相馬植卻因馬元贄而貶官。《新

唐書.馬楊路盧》傳記載,宣宗曾賞賜馬元贄通天犀帶。而馬元贄後

來將寶帶轉贈馬植,馬植穿寶帶上朝,為宣宗認出,立即對馬植嚴肅

查問,最後以他和馬元贄有「私交」的罪名逐出京城。至於這次「寶

帶事件」的始作俑者馬元贄,史書並無任何處罰他的記載。由此推斷

宣宗在今次事件上算是投鼠忌器,對馬元贄與大臣結黨作下馬威式的

警告。當然,並無證據顯示馬元贄如劇中所言之囂張跋扈,故他得善

終的可能性不低。

總結

用現代人的觀念,去解釋古代社會的情況,是學習歷史的大忌。唐

代後宮官職在設計上已避免了一人獨攬大權,例如尚宮局內就有兩

位尚局,這部置倒是值得我們欣賞。至於唐宣宗和馬元贄的關係,

更加涉及唐室中葉的發展,絕非能作單一事件論。只要我們能多發

掘資料加以整理分析,要了解歷史真貌一點也不難。

宮心計之二、三事

Page 30: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28

宇宙學中的

宜人原理引言

對於天文學的愛好者,今年是特別的一年。為了紀念伽利略於四百年前第一次使用望遠鏡作天文觀測,聯合國宣佈今年為國際天文年。從四百

年前開始,由於科學家大量地使用實驗或觀測來探索科學,人類思想解放了。特別是在科學上,神學思想上的考慮已經被科學家揚棄,在天文

學(或宇宙學)上,平凡原理(或稱為哥伯尼原理)成為主導思想。在這思想之下,我們的銀河系只是千億個星系之一,我們的太陽只是千億

個太陽之一;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平凡的行星,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平凡一員,我們的出現只是或然率和某一科學定律下的產品(「某一」並不

是指一條科學定律,而是指眾多宇宙演化至現今宇宙的這一套科學定律;而人類是這個宇宙演化的結果,並作為高度智能的觀測者,對宇宙萬

物作科學的探究)。從哲學上來說,人類和科學定律的出現絕無必然性。

這個格局大約在三十年前起了變化,使宇宙學中的宜人原理(以下簡稱宜人原理)登上了科學的舞台。1973年劍橋大學一位天文物理學家Carter發表了一篇學術報告,指出一些物理常數的數值,與生命的存在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其後的30年間,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物理學上看似隨意而互不相關的常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切的數值剛巧是完全能讓宇宙產生生命所必須的。

宜人原理

圖:蘇欣欣(

S4A)

撰文︰曹希銓博士

Page 31: logos magazine no.2

29

刀鋒上的平衡——精確微調的宇宙

設想世界上有一把堅固和鋒利無比的刀,在其刀鋒上,一個一億噸重

的完美鐵球可以平衡在其上,這個或然率有多大呢?以下用兩個例子

來說明宜人原理。

以引力為例,想像一把橫跨宇宙的尺,刻度以一英寸為單位,簡單來

說這把尺有數不盡的刻度。整把尺代表大自然的力量,引力為最小

的,所以只在一寸的刻度,強核力是最大的,所以在這一把尺的另外

一端(即在宇宙的盡頭)。設想我是一個超級的科學家,可以將引力

的強度稍微調高。例如將引力刻度由一寸調往二寸的位置,宇宙會變

成怎麼樣呢?根據物理學家的計算,引力強度會增強十億倍,所有與

人類體積相近的動物都會崩塌,一個引力比地球高一千倍的行星只能

有40英尺的直徑,不足以支持一個生態系統。

公開的無神論物理學家Weinberg(也是諾貝爾得獎人)驚呼宇宙常數精密微調得出奇,使宇宙能夠演化出人類。宇宙常數稍大,會妨礙初期

宇宙物質的聚合,阻止星系、恆星、行星、人類組成的第一步;如果它

稍小,使宇宙不脹而縮,完全塌陷。它的精確度達到十萬兆兆兆兆分之

一(一後面加上53個零),精確得令人目瞠口呆!若化為或然率,相當於從太空隨意地向地球擲出一枝飛鏢,打中一個比原子還小的標靶。

若僅僅將以上兩個常數加在一起,作為一整體考慮,它的微調精確度達

至一億兆兆兆兆兆兆分之一,等於整個宇宙的原子數目,隨意抽一粒,

即抽中你心目中特定的一粒。訖今為止,宇宙有多於30種的特點,其數值必要在狹窄的範圍內,否則宇宙不能演化任何生命。若果全部的數

值、始初條件和邊界條件的精確度都計算在一起的話,微調的精確度便

超出人能想像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文末的參考資料。

恩寵之星——得天獨厚的地球

在2000年中,地質學家Ward和天文學家Brownlee合作出版一本暢銷書(書名為Rare Earth),文中提及「地球會否真是獨一無二的?它會否是銀河系——甚至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地方?」書中匯集了

各學科的證據,旨在說明在我們的銀河系或宇宙,不僅極少高智生

物,就連最簡單的動物生物也是罕有之至的。唯一的結論就是:地球

實在是稀罕之地。

同樣的課題,也引起天文學家Gonzalez和另外一位哲學和神學學者的興趣,他們合著了The Privileged Planet,用詳實的資料指出地球是出於設計者、並且人類為著至少一個清楚的目的而存在。DVD版的「恩寵之星—得天獨厚的地球」是一個很好的簡介。

反思

在這二、三十年間,由於宜人原理的確立,有學者(科學家、哲學家

等等)都從無神論或懷疑論的立場改變過來,成為有神論的支持者。

為數不少的科學家和學者由於不同的理由,沒有清晰的表達信仰立

場,但字裏行間和評論當中,非常清晰地表達宇宙背後存在著一個超

智的「匠心」,至於匠心是什麼呢,就留待讀者去尋覓。

愛因斯坦曾經說:「宇宙中不可思議的是——它竟然是可思可議的!」

由於物理定律的簡潔和精確,這種科學的美便構成了他的神觀。

世界級水平的哲學家Antony Flew (幾十年來都是無神論哲學的領頭人物)因著宜人原理的發展和服膺理性和證據,在數年前從無神論者

的哲學觀點轉變為有神的哲學觀點。想知多點的讀者可參考這網頁:

http://theroadtoemmaus.org/RdLb/21PbAr/Apl/FlewTheist.htm

近年來灸手可熱的理論物理學家Davies也因著宜人原理的發展,從懷疑論的觀點轉變為有神的觀點。他曾經這樣評論宇宙的來源:「宇宙

現有的結構似乎對輕微的數字改變也會有敏銳的反應,這現象叫人產

生難以抗拒的印象:宇宙是一項精心傑作⋯⋯這些看似神蹟般的數

值,必須被視為『宇宙是設計出來』 的最有力的證據。」

Templeton 爵士在一次的反思中,說:「由毫無目的宇宙偶然做出的人,朝思暮想的卻是目的——這豈不是很奇怪麼?」

雖然我自小喜愛科學,但亦思考人生。年少時便追問宇宙人生的四個

問題:宇宙從何而來、生命從何而生、我生存的目的是什麼和我一生

要怎樣渡過?苦思其中,有時徹夜未能成眠。

我常想,科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造福人類不少,亦是物質文明

最根本的推動力。如果我只視科學為一種知識,而沒有思考科學知識

所指向的限制和根源,我便是一個沒有人文素養的人,生命也只能退

化為生物性的存在,並沒有太大意義,正如莎士比亞所言:「說得多

姿多彩,⋯⋯只是痴人說夢話。」但是如果宇宙和我的人生有一個計

劃和背後的目的,我便要別無選擇地去認識那位宇宙的設計者和真善

美的源頭,並竭力與祂同行,過一個標竿人生。

備註:

為了閱讀流暢,有些引言沒有註名出處,但可參考下列書籍。

李逆熵的《三分鐘宇宙》

Huge Ross 的《混沌初開》

L. 史特博的 《為人類尋根》

S a 的中文版 《科學人》2009年10月號

附上的照片是哈勃望遠鏡所照的宇宙深處—— 在宇宙誕生10億年後剛剛出現的或正在成形的一千個星系(宇宙的年

歲大概是140億年)

1992年是宇宙起源探索豐收的一年,柏克萊大學物理學家Smoot發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計劃的成果,證明宇宙起源

於一個大爆炸(他形容那些結果讓他感覺 It's like looking at God),於數年前他也因此得到諾貝爾獎

宜人原理

Page 32: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30

貪玩好奇的大科學家──

費曼的六堂Easy物理課推薦者:凌兆興博士

提起凌兆興博士,聯想到的除了是令人拍案叫絕的科學實驗外,還有他無時無刻手執書本的情景──由科學到哲學;從中

國文化到西洋音樂──無不是他涉獵的範疇。凌博士是次推介的書籍,是由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察.費曼撰寫的《費

曼的六堂Easy物理課》。這本書是從費曼教授最著名的《費曼物理學講義》(Lectures on Physics)中,抽取最淺明的六章彙集而成的。

凌博士推介這書,不單因為這書的內容正是其最熱愛的科目──物理,更重要是作者能將複雜的物理理論之精要所在,透過最

少的方程式、最顯淺的實驗、最簡明生動的例子表達出來,讓物理學的入門者也明白箇中精粹,投入物理學的世界裏。

費曼教授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貪玩好奇,事事愛親自動手的性格,而他別具啟發性的教學模式,深得凌博士欣賞;但最教

他佩服的,更是費曼教授對知識的態度。「他曾經提出,任何理論知識,若不能用自己的方法講述一次,就不算已經學懂。」

凌博士認為,這套觀點不單應用於知識傳授者,對學習者也啟發甚大。「真理其實有不同的表述方法,每套均有其價值之處。

學習者最重要是能夠自己把知識消化後,再內化吸收,挑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反芻、背誦或複製名詞,卻不懂深

化,更要打破考試過關等於已學懂了的誤解。」

香港的生活步伐急速,知識卻遼闊無邊,讓人不禁急於最短時間得取最多知識。從閱讀的過程中,凌博士更深切體會到,學習

時要踏實和專注,從基本學起,更要「耐得住寂寞」,讓知識能在反覆思考中沉澱發酵。放開懷抱,承認自己不擅長之處,勇

於探討不熟悉的領域,凌博士這種學習態度,正與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是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天早上,真道書院第一校舍的校園,同學

們,家長們,無不三五成群,沉醉在氤氳

書香裏。第二校舍更是「盲頭蒼蠅」處處,長廊、

樓梯轉角、自修室、圖書館,滿目均是手捧書本的

同學。推廣廣泛閱讀的風氣,一直是真道書院的特

色,故此真道閱讀版是次請來老師和同學們推介心

愛書籍,分享迷戀這所「黃金屋」之情。

閱讀版

閱讀版

撰文︰何曉琳老師

Page 33: logos magazine no.2

31

閱讀版

射鵰英雄傳推薦者:余僖弘(S7) 撰文:陳梅珍老師

余同學深受其母薰陶,自小喜愛閱讀。他尤其鍾愛金庸

所著的武俠小說,金老著作無一遺漏。余同學獨鍾情於

《射鵰英雄傳》,至今已看過五遍。

《射鵰英雄傳》與傳統的武俠小說不同,其設定的武

功招式詳細、結構緊密。如「降龍十八掌」中的每招

每式皆引經據典,除了有武學意味外,更有其文學,

甚至哲學意味,營造出恢宏的氣象。此外,本書亦啟

發他對何謂「英雄」的反思,到底怎樣才稱得上是

「英雄」?是那一生戎馬,殺人無算的鐵木真;還是

那稚氣未除,卻胸存俠氣的少年郭靖?金老只藉一句

「殺得人多未必算是英雄」為這定義留白,讓讀者揣

摩,正是本書高明之處。

書中主角郭靖性情耿直淳厚,個性由弱轉強,寫來有血

有肉,教人討好之餘,亦容易產生代入感。故事著重描

寫其成長過程,因緣際會的奇遇、勤練武功的堅毅、從

無到有的轉變,描寫之細膩令人彷彿親歷其境,這是新

派武俠小說成功之處。舊派大俠多為成名已久,高不可

攀的英雄人物,如《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雖

然浩氣令人折服,但相對其描寫亦比較單向和片面,欠

缺全面和互動,令人物和讀者之間總隔了一段距離。

由於喜愛閱讀武俠小說,余同學亦希望著筆為文,由中

四開始,寫起科幻小說來,現時已寫了約十七萬字,故

事正處於發展階段。因要應付高考,寫作已暫時放下,

他肯定地說考試之後,必定繼續筆耕。願他享受閱讀、

創作的樂趣之餘,亦得以豐富人生。

my 32m² apartment –– a 30-year transformation 推薦者:朱洛昕(S4L)父親 撰文:朱洛昕

三十二除以二十四,答案是一又三分之一。

三十二平方米的空間內,要容納二十四所「房間」,豈非製造一又三分之一平方

米的斗室?

不可行?答案卻是絕對可行。

建築設計,與港人生活似遠還近,這是我的父親Leo介紹的這本書,正由一個香港有名的建築師張智強(Gary Chang) 所寫,記述自己如何改造自幼居住的唐樓小公寓的大工程。

由一家大小蝸居在一起的小公寓,變成與同事共佔的居所,到盡符心意的時尚小天

地,張智強善用多組推拉牆,將三十二平方米的地方,幻變成二十四個不同的模

樣:浴室可倍大成水療室;一拉橫板,浴缸上就多添睡床一張,客房悠然而生。

對我爸來說,室內設計本身,就是基於用家、限制和生活方式這三項大前提下的

創作。而家居創作本身,也不只是講求美化,還著重功能。而這書描述的,不單

是一個工程的紀錄,也不只是透過設計可以如何化腐朽為神奇,而是如何在局限

的環境中,打破界限,另創一番新天地。

作者的舊居改造計劃裡,其限制就是「舊」。地方小不在話下,房子裡的線路、

水管以至門窗、牆壁都殘舊不堪,統統都要花錢修理、修飾。費盡心思改建,也

許就是源自對舊居的情。爸爸也因為曾經歷過買新房子、租新房子,更感受到對

舊事物的鍾愛,不一定是因為個別的風格、品味,也可能是因著舊事物牽起了昔

日的片段和經歷,構成童年的影像,藉此回憶過往。

在局限裡,才會看到聰明的設計;同樣地,人在限制裡才會有突破的機會。

爸爸說,在社會上、生活上,到處都是限制──與生俱來的身體的殘障、疾病、

甚或是高矮肥瘦,工作上的挑戰,經濟上的困難。很多人都把自己困在這些限制

裡──在那丁方盒子裡,就是不敢踏出一步來,怕失敗、怕艱辛。

然而,每個「成功」都源於「突破」。運氣或許未落到你身上,努力過後,成功

也許仍覺渺茫。其實,那些坐在盒子裡,動也不動的人,卻因此顯得更失敗。

Page 34: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

真道人

32

閱讀版

拓展階段年級同學的好書推介

就讀拓展階段各年級的同學,年齡介乎八至十三歲,正是處於每事好奇,凡事熱愛抒發己見的時期。四位分別就讀拓階三

及四的同學推介的四本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聽著他們分享當中引人入勝之處,又隱隱看出其相似之處。

拓階三年級的林本悅最愛看的《冒險小虎隊:機械騎士》,是奧地利兒童小說作家托馬斯‧布勒齊納最著名的偵探系列之一。

此書最吸引之處,在於要在故事關鍵之處,用附上的「解碼卡」放在書中尤如電腦螢幕般的灰色圖形上,調整角度以解開謎題

答案。

解開故事謎團?兩位拓階四年級同學推介的英文書,《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與《歌聲魅影》,故事同樣曲折離奇,滿佈

疑團。兩位同學分享熱愛這兩套書的原因時,不約而同地提及思考空間和創意。「相對電影版(按:哈利波特),書本內容比

較豐富,能給我更多想像的空間。」卓寧這樣說。同學們長大了,簡單的情節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複雜的架構才能將學生

牽進故事世界裏。

冒險小虎隊— 機械騎士推介者:林本悅(DS3V)

瓜田假期

推介者:黃樂陶(DS3E)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推介者:曾卓寧(DS4R)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推介者:林玥瑩(DS4T)

閱讀版

Page 35: logos magazine no.2

LOGOS COMMUNITY真道人

33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推介者:林玥瑩(DS4T)

Page 36: logos magazine no.2

第一校舍︱新界將軍澳嶺光街5號︱電話 : 2337 2126

第二校舍︱新界將軍澳勤學里1號︱電話 : 2337 2123︱傳真 :2337 6848︱電郵 : [email protected]

封面攝影:何志強老師 ︱ 版次2010年5月初版 ©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