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8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 中醫飲食養生-五穀與蔬果 中醫學講求飲食養生,根據食物的性質和功能,合理地調配...

Jul 08,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 中醫飲食養生-五穀與蔬果

    中 醫 學 講 求 飲 食 養 生 , 根 據 食 物 的 性 質 和 功 能 , 合 理 地 調 配

    膳 食 , 從 而 達 到 保 健 強 身 、 益 壽 抗 病 的 目 的 。

    食物的性質

    中 醫 學 認 為 食 物 有 四 氣 五 味 , 食 物 的 主 要 功 能 是 補 充 營

    養 , 益 氣 補 血 , 調 整 人 體 陰 陽 平 衡 和 臟 腑 功 能 。

    1 四 氣

    四 氣 就 是 四 種 性 質,即 寒、涼、溫、熱,而 性 質 較 溫 和 的 ,

    則 稱 為 平 性 。 不 同 性 質 的 食 物 對 人 體 有 不 同 的 功 用 。 例 如 : 綠 豆 、

    芹 菜 和 西 瓜 等 寒 涼 食 物 大 多 有 清 熱 作 用 ; 而 韮 菜 、 羊 肉 和 辣 椒 等 溫

    熱 食 物 則 大 多 有 禦 寒 作 用 ; 至 於 大 米 、 黃 豆 、 鯉 魚 和 士 多 啤 梨 等 平

    性 食 物 , 性 質 平 和 , 各 種 體 質 的 人 均 可 進 食 。

    2 五 味

    五 味 是 根 據 食 物 的 味 道 或 功 用 , 將 食 物 分 為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五 味 , 還 有 味 道 不 明 顯 的 叫 淡 味 。 不 同 特 性 的 食 物 對 人 體 不

    同 臟 腑 有 其 特 定 的 功 用 。

    酸 味 (包 括 澀 味 )食 物 有 收 斂 止 汗 、 止 咳 或 止 瀉 等 作 用 。 例

    如 : 烏 梅 、 石 榴 , 可 舒 緩 口 渴 或 脾 胃 虛 寒 引 起 的 泄 瀉 症 狀 。

    苦 味 食 物 有 助 燥 濕 降 泄 作 用 。 例 如 : 苦 瓜 味 苦 性 寒 , 可 清

    熱 祛 濕 。

    辛 味 食 物 有 調 理 氣 血 和 發 散 解 表 作 用 。 例 如 : 蔥 和 薑 。

  • 鹹 味 食 物 有 滋 補 腎 臟 、 軟 化 或 瀉 下 通 便 等 作 用 。 例 如 : 海

    帶 能 軟 化 痰 結 。

    甘 味 食 物 有 補 益 氣 血 作 用 。 例 如 : 紅 棗 。

    淡 味 食 物 有 利 尿 袪 濕 作 用 。 例 如 : 赤 小 豆 。

    飲食養生的原則

    中 醫 學 認 為 膳 食 需 要 互 相 搭 配 , “ 五 穀 為 養 、 五 菜 為 充 、

    五 畜 為 益、五 果 為 助 ",說 明 了 飲 食 應 以 穀 物 為 主 食,蔬 菜 為 充 食 ,

    肉 類 為 副 食 , 水 果 作 輔 助 營 養 。

    同 時,飲 食 養 生 也 要 遵 循 一 些 基 本 的 原 則,包 括 飲 食 有 節 ,

    要 定 時 定 量 ; 食 物 的 溫 度 要 適 宜 ; 膳 食 搭 配 要 五 味 調 和,葷 素 結 合 ,

    才 能 補 充 人 體 所 需 的 各 種 營 養 ; 還 要 顧 護 脾 胃 功 能 , 以 及 根 據 不 同

    的 季 節 、 環 境 、 年 齡 、 性 別 、 體 質 (詳 見 附 錄 )等 選 擇 不 同 的 食 物 。

    飲食養生-五穀篇

    五 穀 泛 指 糧 食 類 食 物 , 包 括 穀 類 和 豆 類 。 中 醫 學 認 為 大 多

    豆 糧 類 食 物 味 甘 性 平,有 健 脾 胃 作 用。但 有 些 有 自 己 的 特 性,例 如 :

    糯 米 甘 溫 , 有 溫 脾 暖 胃 、 益 氣 斂 汗 的 作 用 ; 而 綠 豆 甘 寒 , 有 清 熱 消

    暑 、 利 尿 、 解 毒 作 用 。 以 下 介 紹 日 常 食 用 的 一 些 五 穀 :

    【 糯 米 】 性 味 甘 溫 。 有 健 脾 益 氣 、 溫 胃 止 瀉 及 斂 汗 作 用 。 可 煮 粥 、

    蒸 飯 、 熬 飴 或 釀 酒 。 脾 胃 虛 寒 者 可 常 進 食 , 有 助 緩 解 脾 虛 瀉 泄 、 自

    汗 和 乏 力 等 。

    【 粟 米 】 性 味 甘 平 。 健 脾 胃 , 除 濕 利 尿 。 可 蒸 煮 , 亦 可 作 麵 食 。 碾

    細 煮 粥 可 作 病 後 體 虛 的 調 養 品 , 還 可 作 中 老 年 人 之 保 健 食 品 。 粟 米

    煲 湯 , 可 用 於 脾 胃 不 健 、 飲 食 減 少 或 泄 瀉 等 。

    2

  • 【 薏 米 】 性 味 甘 淡 微 寒 。 薏 米 煮 粥 , 可 補 脾 和 胃 , 利 濕 止 瀉 , 防 治

    大 便 溏 泄 、 心 煩 口 渴 、 水 濕 腫 滿 等 。 薏 米 炒 食 , 可 用 於 脾 虛 挾 濕 之

    泄 瀉 。 生 薏 米 煲 水 服 用 , 則 偏 於 清 利 濕 熱 、 消 腫 。

    【 黃 豆 】 性 味 甘 平 。 黃 豆 煮 食 或 磨 成 豆 漿 煮 沸 飲 用 , 可 健 脾 益 氣 ,

    養 血 寧 心 , 增 強 體 質 , 對 於 瘦 弱 、 乏 力 、 產 後 乳 汁 不 足 等 有 食 療 之

    功 。

    【 黑 豆 】 性 味 甘 平 。 黑 豆 營 養 豐 富 , 煮 食 可 滋 陰 補 腎 , 養 血 柔 肝 ,

    明 目 烏 髮 ; 經 常 食 用 可 以 增 強 體 質 , 延 緩 衰 老 。 黑 豆 熟 食 , 還 能 除

    胃 熱 , 調 理 脾 胃 , 通 利 二 便 。 。

    【 赤 小 豆 】 性 味 甘 平 。 赤 小 豆 煮 粥 食 用 , 有 健 脾 利 濕 、 活 血 解 毒 功

    效 。

    【 綠 豆 】性 味 甘 寒。可 作 粥 飯,有 清 熱 除 煩,消 暑 生 津,利 水 消 腫 ,

    健 脾 益 氣 及 解 毒 功 效 。

    飲食養生-蔬菜篇

    中 醫 學 認 為 蔬 菜 具 有 輔 助 消 化,補 充 營 養 的 作 用。有 些

    疏 菜 性 味 辛 溫 , 例 如 : 大 蒜 、 薑 等 , 能 起 到 暖 胃 和 驅 除 風 寒 的

    作 用 ; 也 有 些 疏 菜 性 味 甘 寒 , 例 如 : 芹 菜 、 蓮 藕 等 , 有 助 清 胃

    腸 之 熱 毒 。

    【 白 菜 】 即 產 於 南 方 的 小 白 菜 。 性 味 甘 微 寒 。 能 清 肺 胃 熱 , 幫

    助 消 化 , 通 利 大 小 便 。

    【 芥 菜 】 性 味 辛 溫 。 可 健 脾 暖 胃 , 以 助 消 化 , 亦 有 袪 痰 利 氣 、

    散 寒 解 表 作 用 。

    【 菠 菜 】 性 味 甘 涼 。 能 清 利 腸 胃 、 生 津 止 渴 、 養 肝 明 目 。

    3

  • 【 蘿 蔔 】 白 蘿 蔔 性 味 甘 涼 。 能 清 熱 生 津 , 化 痰 止 咳 , 消 食 化 滯 ;

    而 胡 蘿 蔔 則 性 味 甘 平 , 偏 於 潤 肺 生 津 及 養 肝 明 目 。

    【 韭 菜 】性 味 辛 溫。有 補 腎 助 陽、溫 中 開 胃、行 氣 散 瘀 的 功 效 。

    【 冬 瓜 】 性 味 甘 淡 微 寒 。 能 清 熱 解 毒 , 止 渴 除 煩 , 利 小 便 , 為

    夏 令 消 暑 的 理 想 瓜 菜,除 瓜 肉 作 羹 湯 食 用 外,冬 瓜 皮 煮 水 代 茶 ,

    亦 有 良 好 解 暑 利 尿 作 用 , 可 用 於 暑 熱 煩 渴 等 。

    【 絲 瓜 】 性 味 甘 涼 。 能 清 熱 化 痰 , 特 別 適 用 於 身 熱 煩 渴 , 肺 熱

    咳 嗽 。

    【 苦 瓜 】 性 味 苦 甘 而 寒 。 有 清 熱 解 暑 , 清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 素 有

    濕 熱 、 肝 火 盛 體 質 者 , 最 宜 食 用 。

    【 香 菇 】 俗 稱 冬 菇 。 性 味 甘 平 。 有 健 脾 和 胃 , 補 氣 益 腎 功 效 。

    尤 其 適 合 脾 胃 虛 弱 、 食 慾 欠 佳 者 , 久 食 可 增 強 體 質 。

    飲食養生-水果篇

    中 醫 學 認 為 水 果 可 輔 助 主 食 的 不 足 , 提 供 人 體 需 要 的 營

    養 。 大 多 數 水 果 的 性 味 多 甘 酸 微 寒 , 例 如 : 雪 梨 、 甘 蔗 、 橄 欖 , 有

    滋 陰 生 津 和 清 熱 的 作 用;也 有 些 水 果 性 味 甘 溫,例 如:荔 枝、龍 眼 、

    栗 子 , 則 有 益 氣 養 血 和 健 脾 補 腎 作 用 。

    【 蘋 果 】 性 味 甘 涼 。 有 健 脾 開 胃 消 食 、 潤 肺 化 痰 止 嗽 之 效,蘋果皮

    亦有止瀉作用。

    【 雪 梨 】 性 味 甘 微 酸 寒 。 有 清 熱 生 津 , 潤 肺 化 痰 止 咳 之 效 。 有 肺 燥

    咳 嗽 者 可 輔 以 冰 糖 燉 服 , 可 緩 解 肺 燥 乾 咳 。

    【 木 瓜 】南 方 作 水 果 食 用 的 木 瓜 味 甘 性 平,有 健 脾 益 氣,潤 肺 止 咳 ,

    4

  • 通 乳 汁 之 效 。 乳 母 最 宜 食 之 , 亦 宜 肺 虛 咳 嗽 者 食 用 。

    【 柿 子 】 性 味 甘 澀 微 寒 。 可 潤 肺 止 咳 , 生 津 止 渴 。 曬 乾 加 工 則 為 柿

    餅 , 性 味 甘 平 , 能 潤 心 肺 、 益 胃 腸 。 柿 餅 上 之 白 色 粉 霜 稱 為 柿 霜 ,

    性 味 甘 涼 , 能 清 熱 潤 燥 , 化 痰 止 咳 , 可 緩 解 肺 熱 燥 咳 、 咽 喉 乾 痛 。

    【 橘 子 】 性 味 甘 酸 涼 。 能 潤 肺 生 津 , 理 氣 開 胃 。 橘 皮 名 陳 皮 , 性 味

    辛 溫 , 能 理 氣 健 脾 、 和 胃 止 嘔 、 燥 濕 化 痰 。 此 外 , 橙 、 柚 均 與 橘 相

    類 似 , 橙 能 潤 肺 化 痰 , 柚 則 有 助 消 化 。

    【 龍 眼 】 性 味 甘 微 溫 。 有 補 益 心 脾 、 生 津 潤 燥 、 寧 心 安 神 功 效 。 可

    用 於 心 脾 兩 虛 、 血 氣 不 足 所 致 之 心 悸 、 失 眠 。

    【 葡 萄 】性 味 酸 甘 平。有 益 氣 血、補 肝 腎、醒 脾 胃、利 小 便 的 功 效 ,

    是 一 種 具 有 滋 補 作 用 的 水 果 。

    【 西 瓜 】 性 味 甘 寒 。 能 清 熱 解 暑 、 生 津 止 渴 、 通 利 小 便 , 為 夏 令 食

    用 之 佳 果 。

    附錄:體質類型知多點

    【 陽 熱 體 質 】通 常 身 形 偏 瘦 而 結 實,面 和 唇 色 偏 紅,易 急 躁 ,

    較 喜 涼 怕 熱 等 。

    【 虛 寒 體 質 】 通 常 面 色 和 唇 色 淡 白 , 有 時 食 欲 欠 佳 , 口 淡 不

    渴 , 易 倦 , 怕 寒 喜 暖 及 大 便 較 稀 等 。

    【 陰 虛 內 熱 】 通 常 易 潮 熱 盜 汗 , 身 形 較 瘦 , 口 燥 咽 乾 , 感 覺

    手 足 心 熱 , 容 易 心 煩 失 眠 , 大 便 乾 結 等 。

    【 痰 濕 體 質 】 通 常 形 體 肥 胖 , 困 倦 思 睡 懶 動 , 喜 肥 膩 食 物 及

    口 內 有 黏 膩 感 等 。

    大 家 如 果 要 了 解 自 己 的 體 質 , 或 對 飲 食 養 生 有 任 何 問 題 , 可

    以 向 中 醫 師 請 教 。

    5

  • 6

    衞 生 署 中 醫 藥 事 務 部

    2008 年 12 月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