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評 摘自 ○二|○四二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生死心切 生死心切(十四篇完整版) 自了 自了 自了 自了法師 法師 法師 法師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 「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 「時時作臨終想」 「重新認識淨土法門」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日暮途遠」 「攝耳諦聽」 「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欲報親恩唯念佛」
22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May 24,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

淨空老法師講評評 評評

摘自 ○二|○四二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生死

心切

生死

心切

(十

四篇

完整

版)

自了

自了

自了

自了法師

法師

法師

法師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學習報告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

「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

「時時作臨終想」

「重新認識淨土法門」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日暮途遠」

「攝耳諦聽」

「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欲報親恩唯念佛」

Page 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生死心切 目錄

生死心切 目錄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一)

.....................1

第八十四集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二)

....................................................1

第八十六集 「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三)

..........................................................2

第八十九集 「重新認識淨土法門」

.............................................................................................................................................4

第九十集 「時時作臨終想」—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四)

...............................................................................6

第九十二集 「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8

第九十三集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五)

.....................................................................9

第九十四集 「日暮途遠

.........................................................................................................................................................115

第九十五集 「攝耳諦聽」

......................................................................................................................................................129

第九十九集 「歷代祖師示真信切願」—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六)

................................................................143

第一0一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165

第一0三集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175

第一0五集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189

第一一0集 「欲報親恩唯念佛」—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211

Page 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生死心切 目錄

Page 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八十

三集

2014/9/23

洲淨

宗學

02-042-0083

學生

:《

無量

壽經

科註

》學

習班

心得

報告

,釋

自了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

同修

悲,

阿彌

陀佛

。不

肖弟

子冒

昧報

告的

主題

是:

「生

死心

不切

,若

真為

生死

之心

不發

,一

切開

示皆為戲論——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一)」

提綱

。一

、開

頭。

二、

提出

問題

:(

一)

普遍

現象

:念

佛功

夫不

得力

。(

二)

根本

因:

生死

心不

切。

(三

)生

死心

是入

道基

礎。

三、

分析

問題

:(

一)

生死

事大

。(

二)

「死

」字

真正

含義

。(

三)

海賢

老和

尚榜

樣。

(四

)古

人修

行榜

樣。

四、

解決

問題

:(

一)

印光

大師

開示

生死

心切

。(

二)

省庵

大師

開示

生死

苦。

(三

)佛

經祖

語示

生死

苦。

(四

)從

比喻、故事體會生死心切。五結尾。

一、

開頭

。中

峰禪

師說

,現

在人

參禪

不靈

驗的

原因

是不

把生

死無

常當

作一

件大

事。

理,

念佛

不靈

驗的

原因

是不

把生

死當

作一

件大

事,

生死

心不

切。

生死

心不

切是

個大

問題

,但

這個大問題大多數人都不重視。

二、

提出

問題

。(

一)

普遍

現象

:念

佛功

夫不

得力

。念

佛十

年、

二十

年,

功夫

不得

力,

往生

沒把

握,

什麼

原因

?打

個佛

七,

一開

始好

像念

得不

錯,

貌似

很精

進,

可是

慢慢

愈念

愈枯

燥無

味,

愈念

愈不

想念

,念

不下

去,

什麼

原因

?閉

關念

佛,

剛開

始凌

晨三

點鐘

起床

念佛

,過

Page 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幾天

五點

起床

,再

過一

段時

間八

點起

床,

最後

索性

不起

床睡

大覺

。大

家不

要笑

,換

成你

你也

可能

也是

這種

狀態

。大

部分

人都

是這

種狀

態,

念佛

時不

是打

妄想

,就

是打

瞌睡

。明

明知

道淨

土法

門殊

勝,

知道

名號

功德

不可

思議

,可

是這

一句

佛號

就是

愈念

愈沒

味道

,愈

念愈

沒動

力,

最後乾脆放棄,什麼原因?

(二

)根

本原

因:

生死

心不

切。

以上

問題

,我

們從

歷代

祖師

大德

的著

作裡

面去

尋求

因,

終於

找到

答案

,根

本的

原因

就是

生死

心不

切。

生死

心不

切,

這是

我們

目前

普遍存

在的嚴

重的

大問

題,所

以念

佛多

年,乃至

念了

一輩

子,

功夫

不得

力,

往生

沒把

握。

我們

現在先

不說

往生沒有把握,我們連不墮三惡道的把握都沒有,對嗎?

(三

)生

死心

是入

道基

礎。

因此

這篇

報告

把徹悟

大師

的一

句話做

為題

目,

「若真為生死

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

生死

心不

切,跟他

說再

多都

是多餘

,廢話

。相

反,

真正

死心

切,

不需

要開

示,

自然

就會

一句

阿彌

陀佛

分秒必爭

、日夜

不斷

,像

海賢

老和

尚那

樣。

死心

是入

道的

基礎

,仍然引用徹悟

大師

的原文

,「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

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迴未出,

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

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

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

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

」印

光大

師評價徹悟

大師

的這

Page 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段話說,「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

三、

分析

問題

。(

一)

生死

事大

。蓮池

大師

年輕

時便書寫

「生死事大

」四

字放

在書桌,

策勵

自己

精進用

功。如果

我們

覺得

這四

個字與

自己

無關

,那

麼對

不起

,你還

是門外漢

。真

生死

的心

沒有

生起來

,修

行還

沒入

門,

念佛

也沒

入門

。印

光大

師說

,「人生於世間,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

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我

這一

生死

了,

死了

往哪

裡去

?我

能夠

往哪

裡去

?這

是我

們每

一個

人的

大事

,叫

生死

大事

。有

沒有認

真的

、慎

重的考慮

過?來

生,

我有

把握

往哪

裡去

?是

要繼續輪迴

,還

是要

結束輪迴

?古

人常

常提醒

我們

生死

事大

。生

死事

大,

可是

我們

的現

狀呢

?世

尊在

《無

量壽

經》

說的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

」,

我們整

天忙

不急

之務

,本末倒置

,對

於與

生死

無關

的事情爭先恐

後,卻

從來

不把

生死

當成

一件

重大

事,

也不懼怕六

道輪迴

的苦

,更

不想

想死

後往哪

一道

去。偶爾有

想一

下,或

者有

時候看

到身

邊的親戚

、朋友突然

去世

,暫

時有

一點觸

動,

但很快又被世

間的

不急

之務淹

沒了

。嘴

上雖然

也念幾句佛,念後能不能往生?打一個大問號。

(二

)「

死」

字的深刻

含義

。我

們聽

到鍋漏匠

的故

事,

一句

佛號

,念累

了就休息

,休息

好了

再念

。我

們很羨慕

,很嚮

往過

像他

一樣

的日

子,

古人描述

的,

「百八輪珠六字經,消磨

Page 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歲月度光陰

」,

但真

正去做

的時候

,我

們做

不到

。剛

開始

很精

進,

慢慢

就懈怠;懈怠

,長

懈怠

,最

後一蹶

不振

。關

於長

時懈怠

,印

光大

師有

一段簡

要的

開示

,「汝之懈怠,由於不詳

審未來之苦,倘能詳審以思,斷不至長時懈怠。

」這

是生

死心

不切

,不詳細

去思惟

,如果

能往

生,來世墮

在三惡

道的痛

苦。所

以印

光大

師教給

我們

念佛

的祕訣

,把

「死

」字貼

在額

上。 死

,這

個字有

無窮

、深刻

的含

義。

古人

說,

「不見棺材

不掉淚

」,

現在

的人

是見

了棺材

都不掉淚

,不怕

死,

不害怕輪迴

。我

們同

修經

常去給別

人助

念,看

到別

人臨

終痛

苦的情形

常常有所警

覺,暗

下決

心說

,「

這次回

去我

一定

好好

念佛

,萬緣

放下

」。

可是

沒過

幾天

,原

形畢露

,該怎

麼忙

不急

之務

,還

是怎

麼忙

不急

之務

。結果

?死

後該怎

麼輪迴還

是怎

麼輪迴

所以

祖師教

我們用

這個

死字來

提醒

自己

生死

事大

。他

老人

家簡單扼

要這

樣開

示,

「欲心不貪

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

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

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

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

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

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痴無

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迴六道。雖欲出

Page 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

(三

)海

賢老

和尚

榜樣

。上

面談

到諦閑

老法

師的徒

弟鍋漏匠

,念

佛往

生的典型

代表

,宋

朝的瑩珂

法師

、鍋漏匠

,乃至

最近

的海

賢老

和尚

,其實包括

《淨

土聖

賢錄

》裡

面記載

的所有

往生

的人

,他

們都有

一個共

同點

,他

們念

佛之所

以能

成功

,都隱

含了

一個

很容易被忽略

的大

前提

,什

麼呢

?生

死心

切!

生死

心很

切,

這是他

們念

佛成

功的共

同大前

提。

我們看

海賢

老和

尚的

光碟

,看他

一生

的經

歷,

在在處處

都透露

出一

個隱

含的消息

,他

生死

心很

切。

生死

心很

切,必定

是求

往生

的心

很切;

求往

生的

心很

切,必定

是盼望

自己

能早

一點

往生

。這

個世界

不堪言

,我

要留

在這

裡幹

什麼

?最

好是眼睛

一閉

,阿

彌陀

佛馬

上接

我走

,一刻

也不

願意

多停

留,迫不及待。海賢老和尚就是這樣,這叫真信切願。

我們讀

古人

的詩

就能

體會

到這

種心情

。比如

,大

家都

很熟悉

的,

中峰國

師說

,「便就今

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

」再

比如日觀

大師

在《懷

安養

》這首詩

裡說

,「夢中哭向佛,願早死便得,小小蓮華開,永超生死窟。

」意

思是即使

在夢

裡,

我也

不斷

的在

阿彌

陀佛

面前哭

著祈

求,

願我早

一點

死,早

一天離

開娑婆世界

,生

佛的座前

。不必

說更高

的,只

要我

的一朵小小蓮花

能夠

開放

,從此

就超

出了

生死魔窟

,得

永遠的解脫。這就說明,他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往生極樂世界,是真心的求願往生。

我們看兩

段海

賢老

和尚

的原話

,「我現在一百多歲了,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

Page 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給老佛爺求過幾次,要跟他去,可老佛爺都沒叫我跟

他去,說我修得好,再多活兩年,做個樣子給大家看

」、

「我要趕緊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

我」

。這些話

大家

不要輕

視了

。我

們捫

心自

問,

自己

一輩

子有

幾次

發自內

心的

想往

生?又有

幾聲

佛號

是在

真信

切願

的攝持

下念

出來

的?所

以念

佛不

得往

生是

當前存

在的

一個

很嚴峻

的問

題,

也是

很普

遍的

一個

問題

。印

光大

師說

,「往生者少,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信願若真

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

」海

賢老

和尚

一生唯持六

字洪

名,

時時刻刻

、日日月月

年復

一年

不曾

間斷

。老

人家

為什

麼能做

到這

樣?

我們

現在

不要

說一

年從

頭到

尾念

佛,

我們

連念

一天

的阿

彌陀

佛都

念不

好,

精神

好的

時候

打妄

想,

精神

不好

的時候

打瞌

睡,

念著

念著

想念

了,

念不

下去

,是

不是

這樣

?老

人家

為什

麼能

二十

四小

時這

句佛

號不

間斷

?原

因就

是老

人家

生死

心很

切。

生死

心很

切,必然

求往

生心

很切;

求往

生心

很切

,必然

這句

佛號晝夜

停,停不下來。

(四

)古

人修

行榜

樣。看看

過去

真心

修行

的人

,晝夜

精進

。唐朝

的懷玉

法師

,一

生之中

常坐

不臥

,誦

《阿

彌陀

經》

三十萬

遍,每

天念

佛號

五萬聲

。寶相

法師

,每

天誦

《阿

彌陀

經》

七遍

,念

佛號六萬聲

。道綽

大師

,每

天念

佛號

七萬聲

。宋朝

的思照

法師

,每

天四更

時起

(凌

晨一

到三

點)

開始

念佛

,三

十年如

一日

。蓮宗

十一

祖,清朝

的省

庵大

師,

自從他

二十

歲受具足戒

後,

一生

當中日

中一食

,夜

不倒單

。到晚

年的

時候

,每

天念

佛號

十萬聲

。並且

會客室寫

了一首

《寸香齋銘

》,

「尊客相逢,勿談世諦,寸香為期,唯道是語。不近人情,

Page 1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不拘俗禮,知我罪我,聽之而已。

」為

什麼

古人

修行

能夠日夜

不停

的用

功,

不休息

?因

為人

家生

死心

很切

,想

到生

死事

大,

想到

無常迅速

,一刻

都不敢

放鬆

。我

們想

學鍋漏匠

學不來

念佛堅持不下去,佛號常常中斷,原因就是生死心不切。

四、解決問題。

(一)印光大師開示生死心切。

一、如墮水火、如救頭燃以念佛,則無業魔不消矣。

二、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墮落三途惡道,則佛念自純,淨業自成。一

切塵境,自不能奪其正念矣。

三、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

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四、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

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

五、念佛不昏即散,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現象。若能如墮水火、遇盜賊,以急求救

援之心念,自無此種毛病。

Page 1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六、禍害迫切,便能誠懇,優遊無事,便寬緩,此凡夫通病也。然當今之時,其世道局

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但未燒至其身,轉瞬則全體熾燃,遍界無逃避處。

尚猶悠忽度日,不能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從印祖自勵的楹聯,也能看到他老人家生死心很切。

一、「道業未成,敢使此心散亂。死期將至,力辭一切應酬」。

二、

「虛度七十,來日無幾。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謝絕一切,專修淨土。倘鑒愚誠,

是真蓮友」。

三、

「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

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

(二

)省

庵大

師開

示生

死苦

。省

庵大

師的

《勸

發菩

提心文

》,

印光

大師讚歎其

「繼往

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果能依而行之,肯定能俯謝娑婆,高登極樂。

」裡

面有

一段

詳細描述生死苦的文字,這是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裡面的狀況:

「我與眾生,從曠劫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沉

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獄、畜生、餓鬼。黑門朝出而暮還,鐵窟暫離而又

入。登刀山也,則舉體無完膚。攀劍樹也,則方寸皆割裂。熱鐵不除饑,吞之則肝腸盡爛。

Page 1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洋銅難療渴,飲之則骨肉都糜。利鋸解之,則斷而復續。巧風吹之,則死已還生。猛火城

中,忍聽叫嗥之慘。煎熬盤裡,但聞苦痛之聲。冰凍始凝,則狀似青蓮蕊結。血肉既裂,則

身如紅藕華開。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頻煩獄卒疲勞,誰信

閻翁教誡。受時知苦,雖悔恨以何追?脫已還忘,其作業也如故。

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爾。啖其

親而未識,凡類皆然。當年恩愛,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

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

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過。膿血道裡,一時倒下可憐。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長而有

識,貪欲便生。須臾而老病相尋,迅速而無常又至。風火交煎,神識於中潰亂。精血既竭,

皮肉自外乾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

謝,其去體也倍難。心無常主,類商賈而處處奔馳。身無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大千塵

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

地。向使不聞佛語,此事誰見誰聞?未睹佛經,此理焉知焉覺?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痴迷。

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道路冥冥,別離長久,三途

惡報,還自受之。痛不可言,誰當相代?興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欲

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

Page 1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0

(三

)佛

經祖

語示

生死

苦。

無始劫

以來

,我

們在

生死輪迴

當中受

苦是

無量

的。按照

《除

憂經

》所

說的內容來

思惟

,能令

心對輪迴

生起極

大的厭離

,這

是我

們每

一個

人在輪迴

中曾

受過

的苦

。「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

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

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為蟲極饑虛,所啖諸土糞,於大乳海中,

充滿極高盛。」

下面

從祖

師大

德的詩

也可

以幫助

我們激

發生

死心

。元朝優曇

大師

,「委骸回視積如山,

別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省庵

大師

,「一自娑婆繫業因,多生流轉實酸辛。須臾出屋又投屋,迅速捨身還受身。

曾作王侯爭國邑,幾為螻蟻喪埃塵。這回若不思歸去,依舊從前受苦輪。」

以上

是佛

經和

祖師

大德

的開

示,培養

我們

的生

死心

。下

面從

一個

比喻

和一

個故

事來

體會

生死心切的樣子。

(四

)從

比喻

、故

事體

會生

死心

切。羅

什大

師有

個至

心喻

,「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

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爾時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無他念。當念渡河,即是

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

」。

這就

是生

死心

切的

樣子

,但有此

念,更

無他

念。

海賢

老和

Page 1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1

就是用

這種

心念

佛,

念念

都是

阿彌

陀佛

,所

以他

能成

功。

生死

心很

切的

人,內

心只有

阿彌

佛,沒有其他念頭。

舉一

個例

子體

會生

死心

切的

樣子

。梁武帝請寶誌公

禪師看

戲。

結束

時梁武帝

問禪

師:今

天戲演

得好嗎

?禪

師答

:我

不知

道。武帝又

問:今

天戲唱

得好嗎

?禪

師答

:我

不知

道。武帝

十分奇怪

,禪

師明

明坐

在這兒看

戲,怎

麼會

不知

道?

禪師

說:陛

下,

明天

不妨

再要

這一

班戲

子來做

戲,並選

一已判

死罪

就要殺

頭的罪犯

,命他手捧

一盤水

,跪

在戲台前看

戲,並對他

說:等

戲好

了,

這盆水

一滴

都不灑

出來

,立刻賜

你無罪;如果灑

出,立刻綁

去斬首

。武帝雖

不知用意,但還是照辦。

次日

,罪犯看完

戲,水

一滴

也不灑

出來

。寶誌公

問罪犯

:戲

好看嗎

?答

:不

知道

。寶誌

公又

問:

戲好聽嗎

?答

:不

知道

。寶誌公

問:

你跪

在台前看

戲、聽

戲,怎

麼會

不知

道?

答:

我心顧

著這盆水

都來

不及

,哪有

心看

戲、聽

戲?武帝

一聽

,終

於明白

,心

不在

戲,對

戲就

視而

不見

,聽而

不聞

。寶誌公

心在

生死

大事

,而

不在

戲,豈

能知

戲演

的好壞

?如果

我們

心在

生死

大事

,心

在往

生大

事,那

麼這

句佛

號自然

就不

會中斷

,就算

人家

不讓

你念

,你

心裡仍然

綿綿密密

,一聲接

一聲

。就

像海

賢老

和尚

,文革

人家

不准他

念佛

,他

在心

裡念

,這

句佛

號從

來不曾丟失過。

五、

結尾

。印

光大

師在

普陀山

法雨寺

閉關

三十

多年

,住藏

經樓

,把

《大藏

經》熟讀透

Page 1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2

了,總

結出兩

句話

告訴

我們

,「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

」。歸

根結頂高深處

,只

在洪

名一

句中

,海

賢老

和尚

把這

一句洪

名默默

無聞執持

了九

十二

年,

自在

往生

。從

海賢

老和

尚身

上,

我們

是否應該

好好

反省

一下

我們

的信

願,

求往

生的

信願

?他

老人

家的

真信

切願

是滿

分,

我呢

?及格嗎

?生

死心

不切

,哪來

的真

信切

願?

沒有

真信

切願

,怎

麼能

往生

?不

論在

家、

出家

,我

們應該冷靜

反省

反省

,我

們遇

到念

佛法

門的

時候

二十

多歲

,今

年我

們三

十多

歲、

四十

多歲

、五

十多歲

了……

多少

年過

去了

,體

力一

天不如

一天

,我

們卻仍然

一事

無成

道業

上一

事無

成!忙忙碌碌

一輩

子,

正像羅

狀元

《醒世詩

》說

的,

「辛苦到頭還辛苦,奔波

一世枉奔波

」,

古人

也說

,「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

大多

數人

都是

在忙忙碌

碌中

老去

,沒有

幾個

人會

想到

死,

知道

要提早

放下世

間的

事。

再這

樣下

去,

我臨

終往哪

去?

真的

像印

光大

師說

的,

「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

無量劫

以來

的生

死大

事,

不是靠晃晃悠悠唱

幾句

心不

在焉

的佛

號就

能解

決,那叫杯水車薪

。我

們的

佛號

常常夾雜

,常

常丟失

,常

常中斷

。真

正想

在這

一生

往生

的人

,好

好在

信願

上下

功夫

,在

真信

切願上下功夫。而強化信願,首先要生死心切,真為生死。

值此澳洲

淨宗

學院戒

學研

習班期

間,摘錄蓮池

大師

的一

段開

示供養

大家

,共勉共

進,

「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門。何也?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

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字字分明,亦觀

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

」蓮池

大師

的話

。蓮池

大師

作過

Page 1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3

一幅

念佛堂

的對聯

,印

光大

師說蓮池

大師

這幅對聯

好極

,但絕未見

人用

過,所

以印

光大

師常

常抄

了送給

人掛

起來

。由

大師

之德

,感

人必深

。上聯

是「主極樂六八大願之慈尊,絕限量壽

命光明,不離當處」,下聯:「過娑婆萬兆佛邦之淨土,妙莊嚴樓台池沼,原是吾鄉」。

最後

,這篇

報告其實

不是

我寫

的,而

是集合

祖師

大德

關於

生死

心的

法語

,以

報告

的方式

供養

大眾

,並啟請

師父

上人講

解、

開示

。這些

法語實

在太

重要

了,針針見血

,能夠幫助

我們

念佛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

同修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望眾

慈悲

,布施

歡喜。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

師:

我們

看了

這一

篇的

報告

。法

師的

德號

不是

自了

,如

果是

自了

,他

就不

提出

報告

了。

提出

這個

報告

,真

的是

供養

大眾

,普

度眾

生,

把現

在修

行人

的毛

病從

根上

挖出

來了

,說

得一

點都

不錯

。引

用經

典、

古大

德這

些開

示,

有些

我們

讀過

的,

在這

裡重

複再

溫習

一遍

。真

的要

溫習

,為

什麼

?全

忘掉

了。

沒有

讀過

這些

經論

的,

今天

在此

地也

能夠

讀到

了。

佛在

經中

的開

示,

祖師

大德

為我

們的

提醒

,人

生第

一樁

大事

,確

實就

是生

死大

事。

可是

人都

迷惑

了。

過去

的人

對這

樁事

情警

覺性

比我

們高

,我

們現

在全

忘掉

了。

為什

麼會

忘掉

?每

天忙

著這

個花

花世

界,

把我

們薰

習迷

惑到

所以

然的

程度

,對

於真

正大

事忘

得乾

乾淨

淨。

雖有

人提

起來

,一

天提

十幾

遍也

是枉

然,

為什

麼?

沒放

在心

上。

可是

關係

很大

,這

一生

不能

解決

,來

生必

定沉

淪,一沉淪非常可怕。

Page 1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4

李老

師在

世,

特別

是晚

年,

非常

慈悲

,常

常提

醒我

們,

我們

對這

些事

情耳

熟,

可是

怎麼

樣?

沒有

真正

去做

,人

沒有

辦法

把緣

斷掉

。緣

有善

緣、

有惡

緣,

我們

有能

力辨

別善

惡,

遠離

惡緣

。但

是善

緣,

特別

是善

緣能

夠利

益眾

生,

我們

不能

不做

。沒

有緣

,決

定不

攀緣

。雖

緣,

我們

盡心

盡力

,為

苦難

眾生

做一

點好

事,

決定

不能

放在

心上

。放

在心

上,

與三

空三

昧不

相應

,變

成什

麼?

變成

人天

福報

。不

放在

心上

,能

相應

,就

是無

作無

願。

無作

無願

不是

說真

的不

做,

是做

了,

作而

無作

,身

做了

,口

做了

,心

沒做

,心

裡乾

乾淨

淨,

一塵

不染

。為

麼?

心是

真心

,所

以行

是正

行,

言是

正語

,三

業都

得其

正。

正不

要著

正的

相,

不要

有這

個念

頭,

有念

頭就

又變

成福

報,

沒有

這個

念頭

是功

德。

功德

跟福

德差

別在

此地

,心

裡頭

有念

頭是

福德,沒有念頭是功德。功德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福德受人天福報。

佛這

些開

示我

們都

得搞

清楚

、搞

明白

,我

們從

早到

晚起

心動

念、

言語

造作

,是

跟功

德相

應還

是跟

福德

相應

,這

都是

好的

。如

果跟

惡業

相應

,跟

貪瞋

痴慢

相應

,跟

自私

自利

相應

,問

題就

嚴重

了,

那是

什麼

?那

是造

地獄

三途

業,

非常

可怕

。為

什麼

?畢

竟我

們還

沒有

能力

辨別

真正

的是

非善

惡。

我們

今天

是非

善惡

是自

己以

為的

,跟

經教

裡所

說的

相差

很遠

。這

是什

麼?

我們

不虛

心,

我們

有傲

慢,

甚至

於還

有嫉

妒,

我們

並沒

有依

教奉

行。

佛的

教誨

,大

根大

本就

是三

皈、

五戒

、十

善。

大乘

八萬

細行

都是

從這

個地

方延

伸出

來的

,小

乘的

三千威儀歸納

起來

就是

三皈

、五

戒、

十善

,開合

不同

,開

出來

無量

無邊

的行門

,歸納

起來

就這

幾句

。我

們有

有把它搞清楚、搞透徹,有沒有相應?這個很重要。

Page 1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5

這個

法師

,我

們看

了這

篇東西

,他

不是

自了

,他

是來

度眾

生的

,來廣

度眾

生。

這篇東

西,

真正

修行

人,

真正想

在這

一生求

出離

,出

離六道輪迴

,出

離生

死苦海

,要多

看幾

遍,

認真

的學

習。

我對

於這

篇看

得很

重,

不亞

於海賢

老和尚

的表

法。

所以

我們感恩

、感謝

他。

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Page 1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三集) 2014/9/23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3

16

Page 2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17

無量壽

經科註

第四回學

習班

(第

八十

四集

2014/9/25

洲淨

宗學

02-042-0084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

同修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冒

昧報

告的

題目

是:「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二)」

一、我們念佛是為了什麼?念佛的目的是什麼?

曾經有

一位

同修

,念

佛四

天四夜

沒睡

覺,夜

以繼日

的念

。後來

人家

問他

,為

什麼

能如此

精進

?他

說為

了他女兒

的戶口

能遷

入廣州

。類

似的例

子很

多,

念佛

求身

體健康

,求升官

財,求世間福報,好一點的,求開悟,求功夫成片,求一心不亂。

我們

念佛

求什

麼?

印光

大師斬釘截鐵

的定

論: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

「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

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非念佛不能消滅災難也。

」念

佛,

以求

生為

根本

。很

多人

念佛

念了

一輩

子,卻還

是懵懵懂懂

。今

天,請

印光

大師來給

我們釐清

這個

問題。

二、下面是摘自《文鈔》的法語:

Page 2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18

佛開念佛法門,唯期一切眾生現生即生淨土。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了

生死者。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

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

若或有生人天之念,則西方便無分矣。以生死心熟極,一絲毫力,可敵了生死心千鈞。

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價之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吃。其人

之愚痴可憐,不識好歹為最第一矣!

念佛一法,乃佛普度一切眾生之最大法門。若有危險,念之即可逢凶化吉。無事時念

之,則可消災增福。然必須要求生西方,方為究竟大利益。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迴六道。若具志誠

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現在浩劫當前,大家通要認真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縱得福報,也

Page 2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19

只暫時。福大則造業大,既造大業,必受大苦。若生西方,則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

若有一念求來生人天福報之心,即修持精純,亦名「違背佛教」。雖種善根,而了生脫

死,當在驢年。可不哀哉!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

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

報,與此無異。

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佛,決定求生西方為宗旨。若念佛人不願求生西方,即為違背

佛教。譬如王子寄居他國,不信自是王子,但願終日乞食,不至餓死,便為志得意滿。其知

見之下劣,能不令人憐憫乎?

須生信、發願,求生西方,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以念佛

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門。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來生,是不遵佛教。此是

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

知淨土宗旨,絕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

Page 2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0

生。 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

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

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

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弘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

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

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迴矣。

淨土法門,注重在信願。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為僧,弘揚佛法,度脫眾

生。此種心念,要丟得乾乾淨淨,若有一絲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

死。不往生,縱一生二生不迷,絕難永遠不迷。迷,則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業,為可懼

耳。惡業既造,惡報自臨,求出三途,恐無其日。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

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

求生西方也。

Page 2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1

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

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

以上

法語

,都摘錄

自《

印光

大師文鈔

》,

印祖

的開

示,

字字

皆末

法之津梁

,言言

為蓮宗

之寶鑑

。他

老人

家自己謙稱

說:

「印光之《文鈔》,文雖拙樸,所述者皆佛祖成言,不過取

其意而隨機變通說之,豈印光所杜撰乎哉?印光乃傳言譯語,令初機易於曉了耳。然雖為初

機,即做到極處,亦不能捨此別修。以淨土一法,乃徹上徹下之法。

」「印光學識褊淺,無

大發揮。然能依之

(指

《文鈔

》)而行,決定有益無損。決定能了生死於現生,侍彌陀於沒

後。」

印光

大師有

一段

經典

的開

示,

我們應該牢牢

的記住

:「佛唯欲眾生超凡入聖,了生脫

死。然眾生根機不一,心願各別。或有眾生求福、求壽、求財、求子等,只要心誠求之,有

求必應。此雖是世間法,然接引下根,漸種善根,故亦滿願。若論佛之本意,唯欲眾生一心

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臨終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輪迴之苦。從茲漸

進,以致成佛。方為念佛究竟實義。」

三、

這次

淨宗

學院舉辦戒

學研

習班

,剛

開始

,部

分人有所

動搖

,對

淨土

的信

心動搖

了。

Page 2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2

確切

的說

,應該

是我

們原

本對

淨土

的信

心就

不堅固

。不

是別

人要

動搖

我們

,而

是我

們本來對

阿彌

陀佛

的信

心就

很脆弱

,所

以小風吹則小倒

,大風吹則

大倒

。諸

位是否記

得,

師父

上人

近在

《淨

土大

經科

註》第

一百零

三集

裡面講

到:

「我

們在此地

學戒律

,戒律

在這

一句

佛號

內,沒有在佛號之外」。

善導

大師

為了堅定

我們對

淨土

法門

的信

心,

在《觀

經四帖疏

》裡

面說

,就算

「十方諸

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

」。

祖師

這是肺腑

言,對我們真是「恨鐵不成鋼」,悲心切切。

印光

大師

在《文鈔

》中

多次

、反覆強調

,末

法時期

,想

要當

生了

生脫

死,只有

一個

門,

淨土

。這

是我

們唯

一的

一條

生路

,所

以行策

大師才

說:

「若不專念彼佛

(指

阿彌

佛),求生彼國

(指極樂世界

),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所

以蕅益

大師才

說出

了前

所沒說過的一句話,「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

蕅益

大師

五十歲那

年,對他

的門

人成

時法

師說

:「我往年念念想恢復比丘戒法,近年念

念求生淨土

」。

成時

法師

不解

,後來才

知道

,大

師的意

思是

:我只有

往生極樂世界

之後

,阿

彌陀

佛本

願威神

的力

量加持

我,

我才有

能力回來恢復戒律

。在

這個娑婆世界

,看

到出

家人

守戒律

,真

是心有餘而

力不足啊

,於

是一意西馳!

祖師

一意西馳

的舉

動值

得我

們深

思。

這段

記載,在《蕅益大師年譜》,弘一大師編的。

Page 2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3

弘一

大師

,律宗

大德

,倓虛

老法

師曾

經請他

到青島湛山寺講戒律

。弘

一大

師大概住

了半

年,臨走前給

大眾

最後

一次

開示

,反覆勸

人念

佛。

四眾

弟子

到山

門給

大師送駕

,大

師說有兩

句話送給

大家做臨別贈言

,他掏

出一

個小紙條

,上

面寫

著:

「乘此時機,最好念佛

」。

這個

經過在《影塵回憶錄》,非常感人。

海賢

老和

尚常

常說

:「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

」這

句話

是什

麼意

呢?

根,

是命

根,

我們用

印光

大師

的一

句話來詮

釋這

句話

,更

為易懂

:「將此一句佛號,當

作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縱令以死見逼,令其改轍,亦不可得。

」這

就是

「根

」的意

思,

彌陀佛是我們的命根。

看看蓮池

大師怎

麼說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

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

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

已。」

「其有自負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

」,

可不

可怕

?「只是不失人身而已

」,

這是實

際情況,也是給我們敲響一個警鐘。我們自詡為念佛人,最終能不能夠往生?

印光

大師曾

自稱

,「擬作粥飯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夢

」。蕅益

大師

也有兩

句,異曲

Page 2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4

工:

「直待西方去復來,普與塵沙擊法鼓

」。其實

,自

了真

的是

自了嗎

?祖

師們並

不是

自了

漢,他

們的舉止值

得我

們深

思!

我們太

多的

人,

自己

沒有

了,忙

著去度眾

生。

《彌

陀要

解》

一語

道破

,「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

海賢

老和

尚就

是最

好的例

子,他

這一

往生

,度

無數

的眾

生。 四

、弟

子無

修無

行,怎

麼會有

心得

?只

是把

祖師

的開

示搬

出來

,希望藉

學習

班這

個平

台,讓更

多的

同修

,透

過祖

師的

開示

,堅定

念佛

求往

生的

信願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

方為本

」,

念佛

,唯

求往

生!

這條路對

了,其他

都不

要求

。海

賢老

和尚

不是

說嗎

?「什麼感

應、稀奇,不要求,什麼都是自然才好。

」功

夫成片

也不

要求

,功

夫成片

是自然而然

的,

是求來

的。

老人

家說

,「念佛念到一定時候,不管什麼時候都在念佛

」,

這不

就是

功夫

成片

嗎?功夫成片是自自然然的,不是造作出來的。

祖師

,他

們都

是修

行的

過來

人,他

們的

開示吐

心吐膽

、嘔

心瀝血

,句

句力透紙背

,沒有

半個

字廢話

。千言萬

語,

無非

是為

了堅固

我們

求往

生的

信願

,極樂世界非

去不

可!

我們

的信

願,要堅固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往生有望。

夏蓮居

老居士

說的

「欲得八風吹不動,須從一句定綱宗

」,

一句

就是

一句

阿彌

陀佛

「將一句阿彌陀佛,如靠一座須彌山一樣,無論遇到任何順逆苦樂的境界,絕不忘失這一句

佛號,方為堅持正念

」。

海賢

老和

尚做

到了

,海

賢老

和尚雖然

不認識

字,

沒有文化

,可

是祖

Page 2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5

師大

德的

以上

開示他

都做

到了

,他

求往

生的

信願

無比堅固

,天塌

下來

都不

會動搖

。你

問他

佛的

開示

,他跟

你說

,沒

什麼

好開

示的!他

不會

像印

光大

師一

樣跟

你長篇

大論講

大道

理,

是,他

本身

就是

一部活

的《

印光

大師文鈔

》,

印光

大師講

的道

理他

都圓滿落實

,所

以他

一句

佛號

念成

功了

。印

祖開

示我

們,

「一句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他法,

又有何憾?」海賢老和尚用他的一生,把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夏蓮居

老居士

作過

一幅輓聯

,輓

淨土宗第

十三

代祖

師印

光大

師,他

是會集秦

、唐兩譯

《阿

彌陀

經》

經文

。弟

子以

為,

這幅輓聯拿來輓

淨土宗第

十四

代祖

師海

賢大

師,

同樣適合

上聯

:「法音宣流

(秦譯

),令得殊勝利益安樂

(唐譯

)」;

下聯

:「慈悲加佑

(唐譯

),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秦譯)」。

做為

一個

出家

人,

我有

義務

也有責任

,在

結束

之前

,把

印光

大師

在《文鈔

》中

,以各

方式

重複

多次

的那

句話

再強調

一遍

,提醒

大家

。當然

,印

祖的

原話

是文言文

,弟

子直接

把它

歸納

、翻譯

過來

,這

句話

是:

「末法時期,想要當生了生脫死,唯一只有一個法門,淨

土。」我們的當急之務是念佛求往生,在這句佛號上狠下功夫。

最後

,供養

大家兩

句詩

,這兩

句詩

是省

庵大

師表達

自己

的話

,也

正是

海賢

老和

尚的

真實

寫照:「平生只有西歸願,肯為他緣負此心?」

Page 2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4

26

今天

就報

告到

這裡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

同修批評指

正,

不吝賜

教,望眾慈悲,布施歡喜。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

師:

我們下面

還有

三十

五分鐘

,還

有幾

篇?

還有兩

篇。

我想

我們聽聽

都得

受用

。自

了師

不是

自了

,他

是幫

助我

們每

個人

自了

來的

。這

個自

了不

是他

一個

人專

用,

我們

人人

都應

該自了。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再聽下面的。每個人的報告都好,這讓我生歡喜心。

Page 3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27

無量壽

經科註

第四回學

習班

(第

八十

六集

2014/9/30

洲淨

宗學

02-042-0086

學生

:心

得報

告。

尊者

師父

上人

慈悲

,諸

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冒

昧報

告的

題目

是:

「佛

一邊

念,

生死愛

根一邊長

——

從海

賢老

和尚

反省

我們

求往

生的

信願

(三)」。

一、

開頭

。印

祖一錘定音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

」。請

問,

你下定

決心

往生

了嗎

?如果

現在

問大

家:

「你

願不

願意

往生

?」

大家

會異口

同聲

:「

願往

生。

」但

是仔

細觀察

,我

們大

多數

是「口念彌陀,心戀娑婆

」。

一方

面想

去極樂世界;另

一方

面,娑婆世

界的

事這

也放

不下

、那

也放

不下

,這

就往

生不

了,

這不

是下定

決心

求往

生。

真正

下定

決心

往生

是什

麼樣

子?對娑婆世界完全

放下

,沒有絲毫貪戀

,沒有絲毫捨

不得

,必然

是海

賢老

尚那

個樣

子,

一句

佛號

分秒必爭

,從來

不曾丟失

。我

們才

知道

我們

的差距有

多大!

願往

生不

是天

天在

佛前唱

「願生西方淨土中

」就叫

願往

生,

這是口

頭,內

心呢

?內

心卻堅固

的貪

著輪

迴裡

的人

、事

、物

,心甘情

願沉溺

在欲

海當

中,

根本

不願意

出離

。這

是大

部分

人的通病

,憨

山大師有一帖對治此病的良藥,《示念佛切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憨山

大師簡介

。憨山

大師與蓮池

大師

、蕅益

大師

、紫柏

大師並稱

為「

明末

四大高

僧」

,至今肉身

不壞

,與六

祖惠

能大

師肉身

同在廣東南華供奉

。對憨山

大師

我們有

點陌

生,

但是對

於蕅益

大師

我們

就不陌

生了

。蕅益

大師

二十

四歲那

年,

一心

想禮拜憨山

大師

為剃度恩

Page 3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28

師,

但是

當時憨山

大師遠

在廣東曹溪

,緣

不成熟

,蕅益

大師只

好在憨山

大師

的高徒雪嶺

禪師

座下剃度

出家

。蕅益

大師

是什

麼人

?可

想而

知憨山

大師非

同凡響

。憨山

大師雖然

不是

淨宗

祖師

,可

是淨宗

的十

祖是他

再來

的。

淨宗

十祖截流

大師

的父親

名全昌

,乃宜興

老儒

,與憨山

大師

為友

。憨山

大師圓寂

後三

年,

一天晚

上,全昌夢見憨山

進臥室

,隨

後,截流

大師

出世

由此全昌

為兒

子取

名為夢憨

。所

以印

光大

師作

的淨宗

諸祖讚頌

裡面

說:

「憨山宿願尚未酬,

故復示生作截流」。通常說的淨宗第十代祖師虞山普仁行策大師,即是截流大師。

三、憨山

大師

開示

。(

一)憨山

大師

《示

念佛

切要

》,

我們先

把這篇

開示

從頭至

尾讀

遍,再把重點的地方提一下。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

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

根株,如何了得生死。

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

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

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翻

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

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

Page 3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29

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

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

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

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念不是生死活計,

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

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

看這一聲佛,果然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

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

終時畢竟主張不得。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

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

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

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也,豈更有別妙法哉。」

忠言逆耳

,良藥

苦口

,祖

師無限

慈悲

,讀

到這

樣的

開示

,我

們如獲至寶

。這篇

開示叫

「念

佛切

要」

,名符其實

,切

中要害!

大師確實

是修

行的

過來

人,直抉病源

,語

語痛快

。這

Page 3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0

篇開

示雖然篇幅

不大

,只有

七百

多字

,可

是它

在淨宗

中的

分量絕對

不輕!對

於指導

我們

佛,有切實下手處。

提請

大家高度注意文

中兩

個地方

。第

一,

「空求生西方

」。

我們

求往

生只

是嘴

上說

說,

好像喊口

號一

樣,別

人喊

我也喊

,但

我們

的求

沒有內涵

、沒有實質

,所

以大

師不給

我們留

點情

面,

說是

「空求

」,喊破喉嚨

也枉然!回

頭看看

海賢

老和

尚,他

的求

是實實

在在

的!他

是真

真切

切發

自內

心求

阿彌

陀佛趕緊接

我走

,所

以他

的佛

號晝夜

不停

。我

們現

在,如果

阿彌

陀佛

現在

就來接

我們

去極樂世界

,馬

上就走

的,

大部

分人

當場嚇跑

。我

想往

生,

但不

是現

在。

我還有

這件

事未做

,還有那

件事

要辦……

這種貪戀世

間的

心,

就是

我們

往生

最大

的障

礙。所

以我

們這

種求

往生

是空

的(空殼

)、騙

人的

,騙

人說

要求

往生

,佛

真正來接

我又捨

得走。

第二

個地方

,「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

」。憨山

大師毫

不留情揭穿

我們

,假

念佛

人!

佛只

是門

面功

夫,所

以佛

號一邊

念,

生死

的根

一邊長

,像兩條平

行線

,永遠

不相交

。現

在被

揭穿

,還

好過臨

終時手忙腳亂才被揭穿!

現在被揭穿

,還來

得及

。自己

根本

沒有

出離

心,

有真

信切

願,

天天做

的都

是表

面上

的事

,怎

麼可

能往

生呢

?祖

師們

都告訴

我們

,念

佛法

門是

「萬修萬人去

」,

可是

現今萬

修只有

二、

三人

去。

問題

出在哪

裡?

印祖

一語

道破

:「永明所

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

」真

信切

願,

就萬

修萬

人去;

信不

真、

願不

切,

就變

成萬修二、三人去。

Page 3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1

我們

普遍存

在的

問題

是信

、願

、行

不到

量。

不能

說不

信,半

信半疑;並

不是

沒有

願,又

願又

要猶豫;

也不

是沒有

行,

三天

打魚兩

天曬網

。比如

說,

往生需

要百

分之百

的信

願,而

們只有百

分之

十的

信和百

分之

十的

願,

這就

往生

不了

。為

什麼

信、

願、

行不

到量

?根

本原

就是

沒有

出離

心。

出離

心就

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的

心,

古人

說的

「願離娑婆,如獄囚

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

」,

我們連

一點

樣子

都沒有!

出離

心是

信願

的內

涵。 憨山

大師勸

我們

放下

,言辭痛

切,

無非

為了觸

動我

們。

因為

我們麻木

不仁太久

了!對

死的

大事

無動

於衷

。大

家都

會說

,哎呀

,放

下真難啊

,放

不下

、放

不下

。其實

,哪有

放不

的?而

是我

們捨

不得

放,捨

不得

放!

想想看

是不

是?捨

不得

子女

,子女

的子女還

是捨

不得

樣樣

要操

心;捨

不得

你銀

行裡

的存款;捨

不得

你名

下的

幾處房產;捨

不得別

人對

你的恭敬讚

歎……

這些

都是

一條

一條

的繩

索,

把我

們牢牢綁

在六

道輪迴

裡面

。捨

不得

放,那

麼生

死的

就繼續滋長

,無

量劫又

無量劫

,不

知什

麼時候才

能出

頭。

我們對

於愛

的,牽腸掛肚;對

於恨

的,耿耿

於懷

,這怎

麼能夠

往生呢

?所

以佛

在《

四十

二章

經》感嘆

:「人繫於妻子舍宅,甚

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

」一

天二

十四小

時,

我們回

想一

下,

二十

四小

時裡

面,

我有

多少

時間

心繫極樂

?又有

多少

時間

心繫娑婆

?我

們心繫娑婆

的時

間多

,心繫極

樂的

時間少!少

得可憐

,微乎其微

,二

十四小

時當

中有

十分

鐘想

往生嗎

?這

個比例太懸

了!

這是

一天

的狀況

,如果

天天

都是

這樣

,再

這樣

下去

,年復

一年

,我

們拿

什麼

去往

生?才

Page 3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2

知道我們有多危險!海賢老和尚、師父上人都是時時刻刻想往生,那叫真信切願。

海賢

老和

尚常

常告誡身邊

人:

「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什麼都是假的。

」老

和尚

的話

,如果

你能引

起共鳴

,聽

到他那

樣說

,心

想:對啊

,我

就是

這種

心態

,一

切都

是假

的,

只有

念佛

成佛才

是真

的。那

是實實

在在

想到極樂世界

去,迫

不及待

,那

麼,

你的

求往

生不

空求,不會落空;否則,趕緊加功用行。

下面

十祖截流

大師

的一

段開

示與憨山

大師

的《

示念

佛切

要》

不謀而合

,如

出一轍

。上

印祖說過,「憨山示生作截流」,兩人是一不是二。

(二

)截流

大師

《示丁耕野居士

》。

「譬如萬斛之舟,欲有所往,檣非不高也,舵非不

正也,資具非不完備也,去志非不決也。乘風張帆,有瞬息千里之勢。倘若船頭一樁未曾拔

卻,被一條纜索繫住。雖種種推排,其能有濟否?今時淨業人,有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

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

」。

祖師舉

個比

喻:

一艘船

,萬

俱備

要啟程

,但船

頭一樁被纜

索繫住

。這

就好

比念

佛人啊

,整

天念

佛,

可是西方還

很遙遠

往生

沒有

把握

。什

麼原

因呢

?愛樁未拔

,情纜猶牢

也,即

是憨山

大師前

面說

的「生死愛根沒

斷」

,致命

的障礙

。截流

大師接

下來教

我們對治

的辦

法:

「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

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

懈,惑習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

Page 3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3

情識,銷鑠無餘。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

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我們

念佛

多少

年了

,往

生有

沒有

把握

?這

件事

不必

問別

人,

問你

自己!蕅益

大師有

一個

衡量

的標準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專修出要耳。

」自己

心裡

要清楚

對這

個世界消極

,才

能對西方

淨土積極;對娑婆

愈是

放得

下,對極樂

就愈

能提

得起;對

這個

世界

的感情

愈淡

,對極樂世界

的感情

就會

愈來

愈深

。娑婆活計輕

一分

,生西方便有

一分

握;娑婆活計輕

十分

,生西方便有

十分

把握

。你才

會發

自內

心的認

同海

賢老

和尚

說的那

話:「阿彌陀佛是我的根啊!」

憨山

大師雖然

不是

淨宗

的祖

師,

但是他對

淨宗

的貢獻

不小

。參

禪大徹

大悟

,通宗通教

勸人

念佛

求往

生。

大師

著作等身

,清朝趙鉞居士

從《憨山

大師全集

》中選錄

出二

十二篇

開示

習禪

修淨

學人

的法

語,編

成一書

《憨山

大師

淨宗

法要

》。

一九

五0

年,

這本書

在香港

大嶼山

寶蓮寺

的廢紙堆

中被

人發

現,

於是

印刷流通

。我

們再

從《憨山

大師

淨宗

法要

》中摘錄

三段供

養大家參考:

(三

)憨山

大師

《示

淨心居士

》。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

Page 3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4

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

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

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

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

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

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

(十

二生

肖中

沒驢

年,即盡未來際

無受用

時)

。直須勇猛,

更莫遲疑。」

(四

)憨山

大師

《示

修淨

土法

門》

。「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

一句阿彌陀佛,以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

仰,動靜閒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

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

(五

)憨山

大師

《示

大凡

禪人聽演楞嚴宗旨

》。

「從今將一往生平,馳逐攀緣妄想之

心,一齊收攝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消歸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斷。以

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淨因也。果能將此淨念,薰前染污苦

因,變而為淨土真因,則頓令無量劫來生死苦因苦果,變而為淨土樂因樂果矣」。

四、

結尾

。念

佛並

不是

枯燥

無味

的,

印光

大師

說:

「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

」念

Page 3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5

佛的樂趣

,我

們體

會不

到,

海賢

老和

尚體

會到

了,

愈念

愈喜歡

念。

這一

句佛

號,

老人

家念

九十

二年

,自

在往

生。

從老

和尚身

上,

我們每

一個

自詡

為念

佛人

的人

,是

時候

在內

心深處做

一次徹底

的自

我反

省,

反省

我們

的信

願,

反省

我們

念佛

的功

夫。

不要

自欺欺

人,

不要裝模

樣,

不要場

面行持

。這

一句

阿彌

陀佛

,我

到底

念得怎

麼樣

?尤其

我們

出家

同修

,憨山

大師

《夢遊集

》裡

面多次

提醒

出家

人,

「三途地獄未是苦,向袈裟下失卻人身,始為苦也

」,

們就

知道

,這

一生如果

不往

生,

後果

不堪設

想!

真是夏蓮居

老居士

說的

,「腳根無線似飄

蓬,才出迷途又失踪

」。

古人

出家

都是

為生

死大

事,所謂

「大

事未

明,如喪考妣

」,如救

燃,我們現在呢?把生死大事拋到九霄雲外。

五、附言

。時

光如梭

,戒

學研

習班即將

結束

。這

一次

,我

們在澳洲

淨宗

學院聚

會;將

來,

我們

在西方極樂世界聚

會,那

個會

,叫蓮池

海會

。五

十年

後、

一百

年後

的人

們,回

想公

元二0

一四

年的秋

天,

淨空

老法

師在澳洲圖文巴

的這

一次講

經盛

會,

就好

像我

們現

在回

想三

千年前世尊在世講經法會一樣。

弟子笨拙

,不懂用

什麼詞

句來形容

師父

上人

,師

父上

人真

是慈

悲到

了極處

,念

念希望眾

生早

一天

成佛

,不

要再

在六

道裡

面逗留

。唯恐

我們

不能

往生

,還

要再來輪迴受

苦。

上根

的,

像海

賢老

和尚那

種根

性,讓

你一

句佛

號不拐彎

,念

到底;

中根

的,

苦口婆

心給

你講

道理

,引

導你

生信

、發

願、

念佛

,爭取

這一

生能

往生;

下根

的,業障太

重、

不願意

念佛

的,窮盡辦

Page 3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6

法、

種種善巧方便誘導

你,希望

你五戒

十善

這一

生先保住

人身

,來

生、來來

生接

著再幹

,遇

緣念佛。最終總是要把我們都拽到極樂世界,不忍我們仍在六道輪迴裡面頭出頭沒。

釋迦牟尼

佛給

我們表演

一生教

學,

師父

上人給

我們

重演

一生教

學。

「一代時教,浩若淵

海。其究竟暢佛普度眾生之本懷者,唯淨土一法而已

」,講其他

的法

門,

「如來普度眾生之

心,鬱而未暢

」,

印光

大師

說的

。釋迦牟尼

佛給

我們表演極暢

本懷

的淨

土大

法,

師父

上人給

我們

重演

。世

尊當

年在世

,王舍城有

三分

之一

的人

,知

道釋迦牟尼

佛這

個人

,並且

現場聽

佛講

經說

法;有

三分

之一

的人

,聽

說過

釋迦牟尼

佛這

個人

,但

是一

生沒有見

過面

,沒有

現場

聽過他講

經;有

三分

之一

的人

,一

生聽

都沒聽

說過

釋迦牟尼

佛這

個人

,不

知道

佛法

。這

樣你

就知

道你

是何等

的幸運!

中國

目前

十四億

人口

,你

是哪

一個

三分

之一

?恐怕

是三

十分

之一!

師父上人現在在世,就像世尊當年在世一樣,而你來到他的身邊。

《釋迦譜

》好

像有

一段公

案,

大概

是這

樣:

釋提桓

因請

佛到忉利

天宮

說法

。世

尊爽快

答應

了,他

說:

「走走走

,我

的四眾

弟子

大多

數懈怠

、懶散

,不聽

我講

法,

現在

我就

不告訴

他們

我去哪

裡,

也不帶侍

者(

就連他

最貼身

的阿難

尊者

也沒帶

去)

,讓他

們嘗嘗渴仰

於法

滋味

。」

(渴仰

於法

是指對

法的希

求好

像口渴

了對水

的希

求一

樣)

,於

是世

尊屈伸臂頃

到了

忉利

天宮

。世

尊失蹤

了三

個月

,在忉利

天宮

說法圓滿

之後

,回

到世

間就

告訴

大眾

,不久他

入滅

了。

於是

弟子

們悔懼交至

、痛

苦不堪

。從

這個小

故事

,回

頭對照

我們

自己

:是否跟世

當年

的弟

子們

一樣

?師

父上

人接近九

十高齡

了,還

天天

苦口婆

心、

不厭其煩

的給

我們講

解淨

Page 4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7

土大

經,

可是

我們珍惜嗎

?萬

一有

一天

,師

父上

人突然

示現

無常

,我

們怎

麼樣

?是

不是

像世

尊那些

弟子

一樣

,後悔莫及

?悲劇

不會

重演吧

。我

們都希望

師父

上人長久住世

,沒

錯,

但是

我們

得拿

出行

動啊

。大

家記

不記

得李炳南

老居士

為什

麼提前走

了?

沒有

人依教奉

行!所

以想

留住

師父

上人

,我

們要依教奉

行,

大家

要發

心,

你也

發心

,他

也發

心,

我也

發心

,聽

者、聞

者都

發心

,發

心做

什麼

?發

心做

真念

佛人!

發心

真求

往生!

師父

上人講

了一輩

子,

不就唯

希望

我們

都能

往生

成佛嗎

?尤其

是出

家眾

,要帶

頭!帶

頭念

佛求

往生

。不

要以

為你還

年輕

要學些

大經

大論

,要建

個大廟

,要幹

一番

大事業……

你把

這些

事暫先

放一

放,先辦

生死

事!

因為

無常

不會等

你準備

好了才姍姍來遲

,我

能保證

我一定

能活

到老嗎

?無

常突然

到來

我死

往哪

裡去

?也

不要急

著去講

經,

道業未

成去講

經,叫

「相

似利他

」,

不是

真正利他

。今

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才不枉出家一回。

最後

,以夏

老居士

的一首偈來

結束今

天的

報告

:「若問如何出愛河,只有彌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樂土,倘生不免墮娑婆。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

指正

,不吝賜教

,望眾

慈悲

,布施歡喜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叩呈

,二〇

一四

年九月

二十七日。

老法

師:

我們剛才聽

到自

了師

的報

告,

也看

到文字

了,

確實給

我們

現前

大眾

,他

是代

佛、代表

祖師

大德給

我們當

頭棒喝

。這

一棒

能不

能打

醒?希望

有打

醒的

。當

然不

能打

醒的

Page 4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8

很多

,由

此可知

,眾

生的

業障

有多

重。

重要

的是回

過頭

來看

看自

己,才

真正

得受

用;

如果

能回光返照,我們這一生往生淨土確實有問題。

我們

在學

習過

程當

中常

常提

到科學

的成

就,

為什

麼?它

能幫

助我

們觀照

,幫

助我

們看

破、

幫助

我們

放下

。德國

普朗克博士

告訴

我們

,這

是一

生專門研究物質

是什

麼東西

,這

個謎

被他揭穿

了。

他發

現微

中子

,微

中子擊破之後

就沒

有了

,物質

不見

了;換句話

說,微

中子

是佛

經上

所說

的極微色

、極微之微

,這

個東西

不能

再分

了,

再分

就沒

有了

。他

把這

個找

了,分

了物質

沒有

了,

看見

什麼

?看見

是念

頭波

動的

現象

。這才恍

然大悟

,物質

從哪

裡來

的?物質從念頭來的,不是真的物質東西,是一個幻相、假相。真的,真的它根本不存在。

我們

今天

看到物質

現象

,那

就是彌勒菩薩

跟世尊

對話

上說

的,

佛問彌勒菩薩

,凡夫

心有

所念

,我

們今

天起

個念

頭,

這個

念頭

是多少微

細念

頭組

成的

?我

們才發

現這

個念

頭,單獨

個念

頭是

決定

不能

夠想像

的,你毫

無感

覺。彌勒菩薩回答(彌勒

是唯識專家

,用

現在

說是

教心理學

的專家)

,菩薩回答

我們

,「

一彈指

有三

十二億百

千念」

,這

是答覆

念頭

。我

們起

心動

念,

一個

念頭多少

念?

三十二億百

千念

,多長時間

?一彈指

。「

念念

成形」

,形

就是物

質現象

,「形皆

有識」

,每

個微

細的物質

現象

,就

是科學

說的微

中子

,佛

法講

的極微之微

極微色

,它

就是《

心經》

上所

說的

五蘊

。我

們念《

心經》

念了

幾十

年,

根本

就不懂

得五蘊

麼意思

,「觀

自在菩薩

,照見

五蘊皆

空」

,五蘊

是極微色

,這

個極微色由

念頭產

生的

,而且

存在

。我

們今

天時間

是用秒

做單位

,一秒鐘

能彈

幾次

?有

人告訴

我,

我以前

是想

著大概

Page 4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39

次,

我彈

的差

不多

,有

比我更

年輕

的,體

力好

的、

力氣勇猛

的,

他可

以彈七次

。這

個念

頭一

彈指

三十二億百

千念

,三

十二億

乘百

千,百

千是

十萬

,三

十二億

乘十

萬,

三百二

十兆

,一彈

指,三百二十兆再乘七是一秒鐘,哪有這個東西存在!

所以

普朗克下

了一

個結

論,

這個宇宙之間

根本

沒有物質

這個東西存

在,你

們認

為物質

個東西存

在,完

全看

錯了

。這

個要

跟《金剛

經》

一對

,佛

說的「凡

所有

相皆

是虛妄」

,普朗

克證

明了

。假

的,

不是

真的

。「

一切

有為

法如夢幻泡影」

,都

是《金剛

經》

上的話

,你執

它,

錯了;你分

別它

,錯

了;你

起心

動念

,也

錯了

。真

正明

白這

個道理

,了

解事

實真

相,

把它放在心上了,破身見就不難了,身見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了師

報告

裡面講

的,煩惱

的根源

是愛

,愛

的根源

是我

。這

是什

麼?唯識

裡面講

的第七

識,

第七識

就是

我見

。根

本沒

有我

,偏偏執

著有

個我

,跟

著我

起來

的,

我愛

、我

慢、

我痴

這就

是貪

瞋痴

三個

根,

與生俱

來的煩惱

。從

一念

不覺

,迷失

了自

性變

成阿賴耶

,阿賴耶

就是

這個東西組

成的

。阿賴耶

的業

相,含藏種子

,從

這裡

變現

出末

那,末

那就

是四

大煩惱

常相

隨,末

那就

這四

個東西

:我見

、我愛

、我

慢、

我痴

。所

以我

們要曉

得,

我們

如何

對付

貪,

把貪

放下

。貪

的核

心是愛

,你

看破

這個東西

了,曉

得它

是假

的,你才

能放下

。愛

是煩惱

,不

是好

事,愛

是六道輪迴

的根

本,

這個東西

不去

掉不

能出輪迴

。傲

慢,

傲慢

是瞋恚

的根

。懷疑

是愚痴的根。

Page 4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40

我們學

習聖

教,最

重要

是不

能懷疑

。可

是我

們今

天懷疑

養成

習慣

,科學

第一

個講懷疑

頭一

個就

是教你懷疑

,不知

不覺

染上

嚴重

的習氣

。所

以我

們為

什麼入

不了聖

教?

就是疑

沒有

斷乾

淨。

我們信

,百分之九

十九信

,還

有一分懷疑

,那

一分

可不

能看輕它

,這

李老

師常

常告

訴我

們,

那一分

起作

用,

就把你

全部

功夫毀

掉了

。我

們對聖

教不疑

,多

難。

古人容易

。所

今天

我們

非常感嘆

,為

什麼

這麼

難?

沒有紮

根教育

。紮

根教育

就是

中國

古人講求

的,

從胎

開始

。懷孕

的時候

,母親眼

不視

惡色

,耳

不聞淫聲

,口

不出

傲言

,她

就持

戒了

,為

什麼

?她

能這

樣做

,她

的胎兒

正常

。小孩

生下

來之後

,張

開眼睛

他就

看,

他那

個小

耳朵

就在聽

,他

在那

裡學

習,父母

要好

好照顧

他,負面

的東西

不能讓

他看

、不

能讓

他聽

,不

可以讓

他接觸

到。

要看多久

?一直

要看

他到滿

三歲

,就

是一

千天

,這叫紮

根教育

。所

以小孩

受這種

教育

他三

、四歲

就有

能力

辨別

是非邪

正,邪

的、

不正

的他

會排斥

,他

會拒絕

。所

以古

人有

一個諺

語講「三歲看八十」,他一生不會改變,根紮得深。

我們

今天

沒有

這個

根。

沒有

這個

根,

他學

了佛

、學

了戒

,到最後

不能

受持

,來破

戒犯

規,

這個

我們

要原諒

他。

為什

麼?

他沒

根。

好像建

大樓

一樣

,是蓋

好了

,地基

不穩固

。《

量壽

經》

上佛

慈悲

,話

說得多

好:「先

人不

善,

不識道

德,

無有

語者

,殊

無怪

也。」

大慈

悲要原諒

這些

人,

要勉勵

他,最

重要

的,

自己

要做

好榜

樣給

他看

。像海賢

老和尚

,一

生做

子給

人看

。他

也是

受阿彌陀

佛囑咐

的。

我相信

他的壽命

也不

過就

是七

、八

十歲

,他活

到一百

一十二歲

,那

是阿彌陀

佛加持

的,

一定

要等

他表

法。

到最後表

的是

,拿

到這

個《僧讚僧》

Page 4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41

那是

什麼

?那

是挽救

淨土

。現

在在

這個時代

,毀謗

淨土

的人

、排斥

淨土

的人太多

了,

能量太

大了

,史

無前例

。有

個法

師送

我四

個字「

大難

大難」

,跟

我說

的,

我確

實是

如此

。我

也放四

個字

放當

中,

我把它連

起來

,「

大難

大忍」

,要

修忍辱波羅蜜

,我

能忍

受,「

大忍

大難」

這兩

個難字

,一

個是困

難的

難,

一個

是災

難的

難,

我們才

能度

過,

沒有忍辱波羅蜜

就完

了。

不能

起怨恨

,要

生憐憫

心,

他為

什麼

這麼

做?

我們傳統文化丟

掉兩百

年了

,前

一百

年疏忽

還有

一點

樣子

,沒

有人

真幹

了;最近

這一百

年,

樣子

都沒

有了

,這

就多困

難。

所以

我們總希

望學

佛的同

修要

做個

好樣子

,那

就是

真正護持

佛法

,讓社

會大

眾看

到佛

的形象

。佛

不在

了,

我們

所表演

的就代表

佛的形象

。是

不是釋迦

佛當

年的形象

?佛

法興旺

眾生

有福

,佛

法衰

了眾

生可憐

。我

們到

這個

世間

來了

,得

人身

、聞

佛法

,又聞

到淨宗

,又遇

到真

正善知識

,多

麼幸

運! 首先

,我

常常勸勉

大家

,要破

身見

,不

要執

著身

,不

要想

我。

為什

麼?

身見破

了,邊

見、見取

、戒取

、邪見

都破

了,才

能證初

果。

沒有

能證

得的時候

,初

果以外

沒入

佛門

,這

要知道

。沒入

佛門

能有

成就

的,

行,

那就

是阿彌陀

佛無

盡的

慈悲

,給

我們

開這

個念

佛法門

沒有證聖

果的

人也

能往

生。

如果

說八

萬四

千法門

,你

不走

斷煩惱

、證菩

提,你

沒分

,哪

一個

法門

有帶

業的

?所

以我

到八

十五歲

,看

看這

不行

了,哪

個經

論、哪

個法門

都救

不了

我,

不能

幫助

我脫

離輪迴

,我回

過頭

來專弘《

無量壽

經》

,專

念阿彌陀

佛,

全放下

了。你

們不幹

幹,

為什

麼?

我要想脫

離六道輪迴

,這

個輪迴太

苦了

。我

這個

年齡

,經

過軍閥割據

的戰爭

Page 4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6

42

中日戰爭

、第二次

世界

大戰

,我親眼

看到

的,

佛說

的八

苦、

三苦

一點

都不

錯。

我的

出離

心比

你們強

,我

受的

苦太多

了,

出家

也受

苦。唯

一的安慰

,就

是釋迦牟尼

佛給

我們

做了榜

樣。

尊當

年在

世,

三衣

一缽

,樹下

一宿

,日

中一食

,我

現在

比他

還強

一點

,這值

得安慰

。想

起世

尊,我心裡就平了,他給我做了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

一切稱

心善

緣不

能有絲毫

貪戀

,要

看破

。一切

惡緣

,我

們不

願意遇

到,遇

到了

,不

生瞋

恚。

現實

的社

會,

從早

到晚

我們六

根接觸

的人

事物

,我

們在

這修

行,

在這下

功夫

。修

什麼

夫?

根本

的,

這些東西

全是假

的,物質

是假

的、

念頭

是假

的,

沒有

一樣

是真

的。你

真看穿

了,你

就肯

放下

了,你

不會

再抓

這個東西

。抓

這些東西幹

什麼

?抓

這個東西

就是六道輪迴

它製

造六道輪迴

的,它製

造十

法界

的,

我們想

出離六道

、出

離十

法界

,這

個東西

要放下

。怎

麼放下

?假

的不

是真

的,

一口氣

不來

,什

麼東西

是你

的?

我常

常勸

人,

我們

現在穿

的衣服

自己

的,

不穿

的時候

就不

是我

的;

我住

的這

個房子

,在

這住

的是

我的

,我

離開

這房子

,房子

不是

我的;

我身

上裝

的錢

是我

的,銀

行錢

不是

我的

。怎

麼?

很容易丟

掉,

不操

心,

沒有牽

掛。

佛來

了要

我走

,馬

上就

跟他走

了,

什麼

事都

沒有

。還

有沒

有牽掛

?沒

有了

,這才

能痛痛

快快

的走

。所

以不

能不知道

,不

能不

放下

。祖

師大

德苦

口婆

心,

我們感恩

。社

會上

這些表

演,

無論

正面

、反面

的我

們都感恩

,時時刻刻

在提

醒我

。有

緣就

做,

這個

緣絕

對是

利正

法久

住,

利益

眾生

的我

們要

做;

沒有

緣,

不生

念頭

,隨

緣不

攀緣

,我

們才

能得

自在

。所謂

心安理

得,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沒有念頭了。

Page 4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3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八十

九集

2014/10/6

洲淨

宗學

02-042-0089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好,開始。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冒

昧報

告的

目是「重新認識淨土法門」。

一、開頭。

萬萬

沒有

想到

,聽

經十

幾、

二十

幾年

了,對

淨土

的信

心仍

是這般

不堪

一擊

,「真堪痛哭

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

」。

這對

我們

真是冷水澆

頭。弘

法幾

十年

,念

佛人

無數

,究竟有

幾個

真的對

阿彌

陀佛

的信

心堅定

不移

?我

們普

遍的毛病

,喜歡做表

面文章

,說

一些

沒用

的廢話

,耽誤

自己

,更耽誤別

人的

大事

。我

們暫且

放慢腳步

,先

不要炫耀

一天

念佛

號多少萬聲

、多少

個小

時,

這個

時候

很有必

要來補補課

,重新認識

淨土

法門

。淨

土的

理論

是歷

代傳

法的

祖師

大德

開示

得不夠

明白

,還

是師

父上

人講

解得

不夠透徹

,還

是我

們自己業障

太重不肯相信,為什麼有人說出來的話如此這般不相應,甚至背道而馳卻還洋洋得意?

這份

報告

,特地摘錄

《印

光大

師文鈔

》關

於淨

土法

門的

開示

,整篇

都是

印祖

的開

示原

文,

不敢絲毫增減

。如果

這些

開示

不是

很重

要,對

於堅定

我們

的信

願,

我們絕對

不敢

在此浪

Page 4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4

費大

家的

時間

。認

真讀讀

印祖

的開

示,讀

一遍

,即

是得

到大勢至菩薩

一遍

的加持;讀

一遍

自己對

淨土

的信

心堅固

一遍

。對

淨土

信心

不堅固

的,由此堅固

起來

,信

心已

經很堅固

的,則

愈加堅固。

淨土法門,一言以蔽之,印光大師常常說的:

「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淨土法門,釋迦、彌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賢之所指歸也。馬鳴、龍樹之所弘揚

也。匡廬、天台、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揮宣導,以普勸夫若聖若凡、或愚或智

也。 此諸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

此一生,定出樊籠,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

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華藏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

圓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從?捨爾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當自證知。何待遍參,方

為知法哉?」

Page 4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5

二、印光大師開示

(一)世尊出世。

大覺世尊,愍諸眾生,迷本妙心,輪迴生死。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眾生機,說種種

法。雖大小權實不同,偏圓頓漸各異,要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成佛而已。

然眾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又為末世眾生,業障深厚,智慧淺

薄,壽命短促,知識稀少,匪仗佛力,決難了脫。於是特開一總攝初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

之淨土法門,俾彼已證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斷煩惑者,亦出輪迴。

其為利益,超出一代時教之上。以一則專仗自力,一則兼仗佛力。譬如跛夫,盡日只行

數里,若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洲。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

均宣。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

(二)特開淨土。

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淨土一法,

須另具隻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

Page 4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6

之矣。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

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與釋迦、彌陀無二無別。而釋迦、彌陀,已成佛道於塵點劫前,又

復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以行化導,欲令吾人,繼其芳蹤。而吾人以煩惱惑業,無力斷除,

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輪迴中,頭出頭沒,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縱令往劫曾聞佛法,依教修

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斷惑,依舊常沉溺於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靜言思之,能不愧

死!釋迦、彌陀有鑑於此,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令其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俾上中下根,

同得往生西方,可謂真慈大悲,至極無加矣。

(三)暢佛本懷。

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開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暢佛之本懷,唯此法為最。自茲

厥後,代有高人,續焰傳燈,光騰中外,迄至於今,宗風不墜。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師,賢首

宗之清涼國師,慈恩宗之窺基法師,禪宗之百丈禪師,律宗之大智律師,莫不釋經著論,普

勸修持,其事蹟具載於《淨土聖賢錄》。是知禪、教、律諸知識,悉隨華藏海會之班,一致

進行,求生極樂,況末法根機淺薄者乎!

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順根性,而為宣說,令其漸次增進,就路還家。佛之本

Page 5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7

懷,祕而不宣,迨至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跡顯本。人天權小,皆是一乘。客作賤人,實

長者子。普授三根之記,大暢出世本懷。與最初華嚴,始終互映。可謂一大事因緣,全體咐

囑,了無餘蘊矣。

又以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斷惑證真,實乏其人,以故特開淨土一門,俾上中下根,若

聖若凡,同於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以漸證夫無量光壽。其深慈大悲,實屬至極無加

矣。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

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

物,如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

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

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

《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於《婆沙》。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

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

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並

Page 5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8

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

(四)三根普被。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於修而未

證之前,大有難易疾遲之別。

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

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

也。 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別法。下自五逆十惡,上至等覺菩薩,皆當修習,

皆可即生超凡入聖。其餘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絕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

之機。我等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輪迴中流轉。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當,或以狂

而絕不信受之所致也。

(五)帶業往生。

佛愍眾生無力斷惑,難了生死,故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橫超法門。一切法

門,非斷盡煩惑,不能出離生死。唯茲淨土,但具真信、切願,即可入佛封疆。

Page 5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49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餘一切

法,則絕無此義。末世眾生,不依淨土,修餘法門,但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緣而

已。以無力斷惑,則生死根尚在,何能不發生死之苗芽乎哉?

末世眾生,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若不念佛,求生西方,決定做不到。何以故?以無力斷

惑故。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未斷惑者,亦可往生。既往生已,惑業苦三,悉皆消滅。

喻如片雪當於大冶洪爐之上,未至而化。以西方乃佛菩薩境界,凡夫到此,凡念不期斷而自

斷。 佛法,法門無量,通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否則縱有所得,依舊不奈生死

何。若在今時,恐舉世亦難得一二做到業盡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願、志

誠念佛,求生西方,縱有通身業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所謂帶業往生者。一生西

方,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

佛法法門無量,所有一切法門,同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煩惑若有絲毫未盡,仍

然莫出輪迴。唯念佛一法,全仗佛力,若具真信切願,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較彼

一切法門,其難易相差奚啻天淵懸殊。吾人既無斷盡煩惑之道力,若不以念佛求生西方,為

自利利他之專注大事,則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六道輪迴中。

Page 5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0

(六)全仗佛力。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自力了生死,

非宿根深厚者不能,末世眾生何能企及?末世眾生,不仗佛力,決難現生了脫生死。念佛了

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願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帶業往生也。譬如渡

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末

世之人不依此修,則雖是修行,亦可憐也,以不知仗佛力,而偏欲仗自力,則恐永無出生死

之日矣。

吾人從往劫來,固有種善根之時,但以未遇仗佛力即生了脫之法門,故致仍然在六道輪

迴中,不能自出也。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修此法,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門,則但可作未

來得度之因,斷難獲現生了脫之果矣。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

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多劫不能成佛,由修自力

法門故。須知淨土法門,縱臨終始聞,能生信願而念,即可往生西方,了生脫死。況未至臨

終,即已預修乎!

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當今之世,縱是

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

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依餘法門,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多多皆是

Page 5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1

但植福慧善根,不得高預聖流。王十朋、蘇東坡、黃庭堅、曾魯公等,皆是前生錚錚出眾之

高僧,而此生已不如前生,來生又不知如何結局。思及此,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若不發憤

專修,仗佛慈力,往生淨土一法者,非夫也。

念佛一法,至極穩當,小慧之流,每棄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吾

人但當深信佛言,固守淨宗之旨,當不至流入邪外,及以意見明瞭為親證也。近有高明真切

用功,流入偏知謬見,貢高我慢,藐視念佛者,亦復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而妄以己之能

了知,為能證得也。豈知坯器未火,經雨即化為塵土耳?

近人多好立異,不肯做老實工夫,故有學禪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門均不可思議,

然均屬自力。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而現身成者究有幾人?莫道學密之人不能現身成佛,

即傳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現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隨此各法門知識轉,則現生便可出此五

濁,登彼九品,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

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

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倘

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

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

Page 5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2

切勿因讀大乘經,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識,喜其法門廣大深妙,與其開示親切高妙,

遂捨淨土而修其他法門。則不至徒有種了生死之因,決難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何以故?以

一切法門皆須自力修持到業盡情空時,方可了生死。否則任汝功夫深,見地高,功德大,倘

有一絲一毫煩惱未盡,則仍舊仍是輪迴中人。既在輪迴中,則從迷入悟者甚少,從迷入迷者

甚多,又不知還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不遇淨土之法,則仍舊出苦無期。仗自力則舉世難

得一二,仗佛力則萬不漏一。淨土法門,以自己之信願持名感佛,佛則以誓願攝受,譬如乘

輪渡海,非己力之所可比也。

五祖戒禪師(五祖寺名,師戒禪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於宋初名喧宇宙,門

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後為蘇東坡(有事蹟可證)。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

常,而復不拘小節,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並初果尚未能證。何以故?以初果

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運不會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縱以殺身之威脅之,令犯邪

淫,寧肯就死,決不肯犯。禪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淨土,高推禪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

往生,自己甘處輪迴,不願出離乎?印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禪者所屈,而捨佛力

以仗自力,致了生死於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

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

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

Page 5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3

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

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

大部洲。

夫明心見性,乃大徹大悟也。若最上上根,即悟即證,則可即了。否則縱悉知未來如圓

澤者,尚不免重複受生耳。至於五祖戒再作東坡,草堂清復為魯公,尚未至甚。而海印信為

朱防禦女,已屬不堪。雁蕩僧為秦檜,則誠堪憐憫矣。甚矣,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難

也。一切法門,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惱,煩惱斷盡,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

昔頗有此種人,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後,愈宜專修淨業也。

三、結尾。

佛念眾生,比眾生念佛,當切百千萬倍。今有淨土一法,如仍不肯修,其辜負佛天之恩

德也大矣。諸位既具有信心,當依光所說之淨土法門而修。須知此法,乃諸佛、諸祖、諸大

善知識之所弘揚者,光不過承諸佛、諸祖、諸大善知識之語意而傳述之。切勿謂汝何人斯,

遂敢令人捨佛所說之禪、教、密法門,而專依汝所說而修乎?若作此議,則為不依佛教。以

光之所說,乃十方三世諸佛同說者,何可以光之不才而遂不信從乎(光是印光大師自稱)。

以上

都是摘錄

印光

大師

的原文

,我

們沒聽

過的

,重新認識

淨土

法門;曾聽

過的

,加深認

Page 5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4

識。雖然有

一部

分人隨波逐流

,對

淨土

的信

心輕輕易易

就動搖

,自己善

根淺薄

不願意

念佛

還振振有詞拿

祖師

的開

示來做

理由

。比如蕅益

大師

,蕅益

大師

是五

十九歲走

的,

你要看他

人家晚

年,

五十歲

以後

的所

作所

為,而

不是搬他

三十

幾歲

、四

十幾歲

的著

作來充

當你

的論

據。

這些

人正

像印

祖說

的「業深障重,未應解脫

」。

但是

我們堅

信,

也肯定有

一部

分人

,對

淨土

的信

心真

的是

「風吹不動,雨打不濕

」,

多年來對

淨土

的信

心有增

無減

,外

面大風

大雨

的時候,正是這些人對淨土的信心愈加堅固的時候。

劉素雲

老師

說的

一點

沒錯

,「正修是念佛,助修也是念佛

」,

真信

切願

的人

,必然

修、助

修都

是阿

彌陀

佛,

海賢

老和

尚就給

我們

示範

這個

榜樣

。信

不真

、願

不切

的人

,喜歡搞

一點別

的,喜歡夾雜

,就

把他夾雜

的東西美其

名曰助

修。

佛要救

你,

你不

願被救還

自以

是。有

人請教蓮池

大師

:「人不信淨土,恐只是本來福薄?

」大

師答

:「此言甚是。

」我

的信

到底有

幾分

?善導

大師

說過兩

句話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憨山

大師補充

了兩

句,

「此外別求,皆為邪見邪行矣

」。連

起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此外

別求,皆為邪見邪行矣

」。

這樣

的話

,我

們知

道了

也不敢

說,

說了別

人會

說我

們狂

妄,幸

古人早就給我們道破了。

不肖

弟子

報告至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釋自了叩呈。

Page 5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5

老法

師:

我們聽

了自

了師

這份

報告

,這份

報告

應當單獨流通

。像黃

念祖居士《

淨修捷

報恩談》

,《

淨修捷

要》

是他

的老

師夏蓮居

老居士

作的

,《

報恩談》

是他

的講

解,

也就

是他

的註

解。

這份資料

一共

有四

個光碟

,經

裡面

是三

十二拜

,每

一拜

都有

很深

的義理

在其

中。

個小冊子

、跟

自了

法師

這篇文章

,多多

的念

一些

,你

的信

心就堅固

了,你

就不

會動搖

了。你

不堅固

,很容易

動搖

,這

個我

們能

夠理

解,

一點

都不稀奇

。為

什麼

?一切諸

佛都

說這

個法門

叫難信之

法,你

怎麼

會那

麼容易

就相信

?所

以不

能相信

、半信半疑

是正

常的

。如

果真

相信

那是

非常

人,

那不

是平

常人

,古

人說

的,

大智慧

人、

大福

德人

他才

能信

能願

,能信

能願

自然

他就持名

。不

但凡夫

難信

,二

乘難信

、三

乘菩薩

難信

,誰

能相信

?上

上根

人。

上上

根是

什麼

人?

是明

心見

性的

法身菩薩

,他

們深信

不疑

。沒

有明

心見

性,

不相信

,我

們都

能夠承認

的,

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

能相信

這個

法門

,難!

我學

佛到

今年六

十三

年,前面

三十

年都

不相信

,我

不毀謗

都是

佛說

的。

我不

願意

修這

個法門

,好

高騖

遠,

對大

經大

論迷

在裡

頭,認

為這

個太簡單

、太

容易

了,

我怎

麼會學

這個

法門

?我

跟諸位

報告

過,

老師勸

我,

我都

沒接

受,陽

奉陰違

。我

相信

這個

法門

,得

力於《華

嚴》

、《

法華》

、《楞

嚴》

,講

這三部

經才

真正

把淨宗

搞明

了。

年輕學

教,

我們崇拜

的偶像

是誰

?文殊

、普賢

。《華

嚴》

到末後

,文殊

、普賢

怎麼

成就

的?

念佛往

生淨土

成就

的。

再看

看他

的得意門

生,

一定

是傳

他法

的,

這個

人就

是善財童子

五十

三參

裡頭

第一參

德雲

比丘

,修般舟

三昧

,專

修念

佛法門

。給

他開

示,講

了二

十一門

的念

Page 5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6

佛法門

,二

十一門

,二

十一

不是數字

,是密宗

的表

法,

而且表圓滿;換句話

說,

這一門

就是

十方

三世

一切

如來圓滿

的法門

,總持

的法門

。我

們才

明白

,先入

為主

,第

一個

。最後

一參

這一

頭一尾最

重要

了,最後

一參

普賢菩薩

十大

願王導歸極樂

,這

還有

什麼話

說?

我從

這個

方深信不疑,才接受了。

《楞

嚴經》

我講

過七

遍,二

十五圓通最後

是兩

個特

別法門

,不

是一

個。

我過

去也聽

過別

人講《楞

嚴》

,都講

一個

特別

,「觀

世音菩薩

耳根圓通章」

,沒

有想

到大勢

至也

是特

別法

門。它按排列順序

,大勢

至菩薩

是七

大裡面

,地水火風

空見識

,是見

大,

大勢

至菩薩代表

識大

是彌勒菩薩代表

,他

應該排名

在彌勒

的前面

,彌勒

在他後面

。最後

第二

十五

是觀

世音菩

薩代表

的,

這特

別的

。他兩

個順序顛倒

了,彌勒擺

在他前面

,第二

十三

,大勢

至擺

在第二

四,

這是

一個位次

的差

別,

很多

人疏忽

了,

沒有發

覺。

我們發

現了

,發

現還

有人

提問

,才

我問出來;要沒有人提問,我還是囫圇吞棗下去,沒有真正注意到。

這個

問我

的人

是個日

本的

法師

,他

在台灣

大學

,學校聘請

他做客座

教授

,台

大的

幾個學

生帶

他來

看我

。問

我學

經教學

什麼

?我

說學《楞

嚴》

。修

什麼

法門

?修

淨土

法門

。他冷笑

聲,

淨土

與《楞

嚴》

有什

麼關

係?

一般

人都認

為《楞

嚴》

與密

有關

係、

與禪

有關

係,

不知道

與淨土

有什

麼關

係。

他冷笑諷刺

我,你

修念

佛法門

,研究《楞

嚴經》

,好像

是錯

了。

我的反

應很快

,當時立刻

我就想

起二

十五圓通

,我

就問

他,觀音

、勢

至跟

淨土

有什

麼關

係?

我這

問他臉

變色

了。西

方三聖

,你

看當

中是阿彌陀

佛,

那就

是觀音

、勢

至,觀音

、勢

至是《楞

Page 6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7

經》二

十五圓通

裡頭兩

個特

別法門

。所

以參學

有好處

,有

人問

的時候

,不

問不知道

,一

問就

知道

了,馬

上就想

起來

,我

就能回答

他。回答

他,

他啞

口無

言。

所以

真的

是千

經萬

論處處指

歸。 夏

老的《

淨修捷

要》寫

得好

,簡單

明瞭

,斬釘截鐵

,讓你信

心十足

。三

十二拜

,特

別是

第十

三拜

,這

個小冊子

我們多印

,這四

個光碟

我們

大量流通

。了

師這

篇的

報告

,完

全是印光

大師

的開

示,

他完

全抄

在此

地,

這份東西加

上《

淨修捷

要報恩談》

,堅

定淨土

的信

心。你

真的

把它

念明

白了

,把它

的義理想

清楚

了,你

這一

生不

會改

變方向

,那

就恭喜你

,你

這一

決定

得生

淨土

。生

淨土

就是

成佛

,一

生成

佛,

不要等

來生

。淨土

是無量壽

,我

們往

生的時

候,

到西

方極樂

世界

,這

個無量壽

是有量

的無量壽

。怎

麼是

有量

?彌陀

本願加持

,只加持

法身菩薩,成佛還要你自己修行。修什麼?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

我們

在大

經裡面

看到

,阿羅漢見思煩惱

斷了

,見思

習氣

沒斷

。他

在阿羅漢

的果位

上修

麼?

斷習氣

。見思煩惱

習氣

斷了

,他

就不

是阿羅漢

,他

提升

了,辟支

佛。辟支

佛是見思煩惱

連習氣

都斷

了,

他修

什麼

?他

斷塵沙煩惱

。塵沙煩惱

斷盡

,他

是菩薩

,十

法界

裡面

的菩薩

菩薩

在這

個位次

上修

什麼

?斷

塵沙煩惱

的習氣

。塵沙煩惱

習氣

斷盡

,他

就成

佛了

,十

法界

佛,

天台

大師

說相似即

佛,

不是

真的

。為

什麼叫

相似

?真

的假

的是

論心

,用

真心

是真

佛,

妄心

是相似

佛。妄

心修

到最

好就

是十

法界

的佛

,你

怎麼

去看

,像

佛;換句話

說,

佛的

經教

Page 6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8

完全落實,但是他還是用第八識。第八識用得純正,一點都沒有用偏邪,就是這個位次。

在這

個位次

他修

什麼

?他破

無明

,就

是根

本無

明。

根本

無明

斷了

,根

本無

明是

什麼

?起

心動

念。

他在

這個境

界裡

頭,眼見色

看得

清清

楚楚

,不

起心

不動

念,

耳聞聲

不起

心不

動念

練這

個本

事。

我們

能不

能做

到?

做不

到。

為什

麼?

起心

動念

我們

不曉

得,

起心

動念太微

了。彌勒菩薩

告訴

我們

,念

頭的

生滅

,一秒鐘二

千一百兆次

,你

怎麼

能掌握

到?

所以

無明

斷。

什麼

人斷

無明

?法

身菩薩

斷無

明。

無明

斷了

,我

們知道

他還

有習氣

,於

是才

搞清

楚、

明白

,四

十一位

法身

大士

,這

實報土

裡頭四

十一

個階級

從哪

來的

?無始

無明

習氣厚薄

不一

樣。

習氣厚

的在下面

,十住位

,十住

、十

行;

習氣薄

的,

十地;快

要斷

盡了

,佛

在經

上常講

的,

什麼

樣的菩薩

?八

地以

上,快

要斷

盡了

。用

什麼

方法

斷?

沒有

方法

。為

什麼

?有

方法你

起心

動念

了,你

沒有

起心

動念

,有

什麼

方法

。四

十一位

法身

大士統統

都不

起心

不動

念,

我們

知道

,不

起心

不動

念是平等

的,平等

裡面

有習氣

,帶

的習氣厚薄

不一

樣。等

覺菩薩

是最後

品無

明習氣

,這品

無明

習氣

斷掉

了,

他就

離開

實報土

,實

報土

不見

了。

所以

,凡

所有

相,皆

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這是我們要留意的。

統統

斷盡

了,

無明

習氣

斷盡

了,

他提升

了,妙

覺如

來,等

覺上面妙

覺,妙

覺上面

沒有

了。

所以妙

覺是

無上菩

提,

沒有

在他

上面

的,

他是最

高的

,他

是法

身,圓滿

法身

。法

身佛

融入

常寂光

,法

身佛

在常寂光

淨土

。常寂光

裡面

沒有

現象

,沒

有物質

現象

,沒

有精神

現象

也沒

有自

然現象

,常寂光

在哪

裡?

無處

不在

,無時

不在

,它

是一切

法的

本體

。我

們常

常學

Page 6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59

教用電視屏幕

做比喻

,屏幕

就是

常寂光

,統統融

在裡

頭。

實報土

以下

一直

到我

們凡聖同居

土,

那是

什麼

?電視

上的頻道

。我

們電視打

開,

一片光

明,

沒有

現相

,你按

上鍵鈕

的時候

相就現出來,那就現實報土、現方便土、現同居土。

所以惠

能大

師說

得好

,「何期

自性

,能

生萬

法」

,萬

法包括

世出

世間

一切

法,

從哪

的?

自性

,自

性就

是真

心、

就是

本性

,自

性變

現的

。既

然是

自性

變現

的,

遍法

界虛

空界

跟自

己一體

,這

個概

念,學

大乘

的必須

要有

。我

們修

行最後

的目標

,怎

樣證

得,

現在

是知道

,沒

有辦

法證

實,

怎麼

樣證

實?

用放下證

實。你知道

這個

事情

這是

看破

,看破

是智慧

,不

得實

用,

得不

到受

用,

要放下才

得受

用。你

看,你

能放下

起心

動念

、放下分

別執

著,

就是妙

覺如

來。 無

明放下

了,

就是

不起

心不

動念

放下

了,

無始

無明

習氣

在,

這個東西

沒有

辦法

放下

,要

多長時間

?三

個阿僧祇劫

。所

以,

三大阿僧祇劫

不是講

別的

,是講你破

無明

、證

法身

到常寂

光,

要經

過三

個阿僧祇劫

。因

為他

那個

習氣

,實

在講它

什麼

都不妨礙

,你

的神通道

力,你

遍法

界去

供佛

修福

,教化

眾生

,一

點妨礙

都沒

有,

跟法

身佛

沒有兩

樣,

就是

不能契入

常寂

光。

就這

一樣

不行

,其

他的

沒有兩

樣,

跟法

身佛

沒有兩

樣。

所以

在實

報土

也要待

三大阿僧祇

劫,阿彌陀

佛沒

有辦

法幫

助你馬

上就回歸

常寂光

,這

個做

不到

,你

要在極樂

世界待

三大阿僧

祇劫

。三

大阿僧祇劫之後

,那

真的

無量壽

,有量

的無量壽立刻轉入

真正

的無量壽

。所

以那

Page 6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60

有量的無量壽,我們也可以說它是真的無量壽。

你想極樂

世界

能不

去嗎

?要靠

自己

去修證

,真

的,

無量劫

還要加

上無量劫

,時間太長

了。

沒有證

得法

身之前

有退轉

,有進

有退

,進

得少退

得多

。哪

能生

生世

世都

得人

身、

都遇

法?

不可

能。

人間壽命短

,天

上壽命長

,餓鬼

、地

獄壽命

也長

。畜

生要

論次數

,墮畜

生道

墮一

個狗

的畜

生,

這狗

身,

要輪多少次

?幾百次

、幾

千次

,那

個麻煩

可大

了。

要論次數

的,

一、二百次那是最少的了。所以惡道不能去,太恐怖了。

要能脫

離輪迴

,確

實,諸

佛菩薩

慈悲

到極處

,阿彌陀

佛建立

了極樂

淨土

,來

幫助

我們

決這

個問

題,

十方

一切諸

佛讚歎

。佛

佛道同

,阿彌陀

佛建立極樂

世界

,咱

們釋迦牟尼

佛為

麼不建

一個

?佛

跟我

們眾

生想

法不

一樣

,眾

生好

高騖

遠,你

做,

我做

得比你更

好,

他爭;

沒有

,佛只

要有

一尊

佛做

,好

,我

這個

眾生統統送給你

,我

度不

了的話

,都勸

他到你

那去

你度

就是

我度

。佛

佛道同

,他

沒有分

別,

不會

說居

功,

我不

如你

,你

比我殊勝

,沒

有這

個念

頭。

有這

個念

頭就煩惱

起來

了,

那就墮落

到六道

裡去

。這

個觀

念是

真的

,所

以我

們要知道

別人

他度

眾生

一些環境

比我

好,勸

他到

那邊

去,

這是

對的

,自

他不二

,自

他是

一,各

人緣

同。阿彌陀

佛已

經發

這個

心了

,十

方佛讚

,西

方極樂

世界誰建

的?

一切諸

佛共同建

的。

我們

今天

念一句

佛號

,就

是在極樂

世界貼

了一片金

,莊

嚴佛國土

我們

就有分

。你

念得愈多

,你

西方極樂

世界貢獻

就愈

大。

別的東西它

都不

要,它

就要

佛號

,聲聲

佛號

,至誠恭敬

,在西

極樂

世界貼金

放光

。這

是真

正覺悟

了,

真正

明白

了,

一即

一切

,一切即

一,

這是《華

嚴經》

Page 6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61

上說的。

所以

,這兩

篇東西

把它印

成小冊子

。黃

念祖四片光碟

,不多

,四片光碟

,講

得非

常好

跟印光

大師講

的完

全一

樣。

我們

要多聽

,有時間多聽聽你

就明

白了

。當

作課

程,

我主張

還是

海賢

老和尚

這片光碟

,真幹

,他

教我

們真幹

。《

淨修捷

要》

裡頭

,那

真的

是認識

淨土

,印光

大師的開示太好了。

Page 6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九集) 2014/10/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89

62

Page 6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3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九十

集)

2014/10/9

洲淨

宗學

02-042-0090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時時作臨終想——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四)」

一、念佛祕訣

生死

心不

切,

大家

都很

著急

,不少

人在

問:怎

樣才

能生

死心

切呢

?如何對治

生死

心不

切? 我

們曾

經在

歷代

祖師

大德

的著

作裡

面去

尋找

,尋

找念

佛的祕訣

,最

後發

現六

個字

:時

作臨

終想

。歷

代祖

師傳給

我們

念佛

的祕訣

,就

這六

個字

:時

時作臨

終想

。濃縮

起來

就一

字:死。

對於

「死

」這

個話

題大

家不

要忌諱

,有

人談

死色變

,我

們往

往該忌

的東西

不忌

,不該忌

的東西

去忌

。古

人說

:「現在即須畏懼死亡,臨終時則無所畏懼;我等相反,現在無所畏,

臨終時唯以手抓胸」,手忙腳亂。

大家

都羨慕

海賢

老和

尚念

佛的

功夫

,他

念佛

的功

夫怎

麼成

就的

?每

一時

、每

一刻

都當

Page 6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4

今生最後一刻,拼命念佛。

生死心不切,從哪裡下手?

從痛念無常下手,時時作臨終想。

宋朝草

庵禪

師寫

了一篇

《念

佛訣

》,簡單扼

要,

不到

三百

字。

這篇

開示

很短

,但

可以

是歷

代祖

師開

示念

佛祕訣

的經典

代表

作,對指導

我們

念佛非

常寶貴

。草

庵禪

師在

《淨

土聖

錄》榜上有名,往生極樂世界。

《念

佛訣

》: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難念;西方極樂世界,誰不願生?而罕得生

者,蓋念佛之人未得訣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

「死」之一字在念頭上,境緣自然冷淡,情愛亦自輕微。名利勢豪,向此處俱用不得;

見聞知解,到此時也行不得。四大各離,將何所靠?孤魂無主,安得自由?此時不見彌陀,

恐逢羅剎;不生淨土,恐入驢胎。

莫視此事為緩!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將此事為輕!錯過今生,沉淪永劫。

是一切事,無如生死大事,則事事皆不切之事。於一切時,總作臨命終時,即時時皆念

Page 6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5

佛之時。如是念佛,斯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淨土。

須下「死功夫」,才成淨業。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此乃成佛之階梯,是誠念佛之妙訣也。」

二、且不死心

且不

死心

,就

是認

為自己暫且

不會

死的

心,

這是

我們

普遍

的心

態。

大家雖然

都意識

到自

己終究難免

一死

,每

一個

人都

知道

自己總有

一天

會死

,生命

是很短暫

的念

頭和

想法

大家

有,

但是卻

在每

一個日

子裡

,天

真地認

為「

死神

不會

在今

天降臨

」,

就這

樣直至命歸黃泉

那一刻,都執持著自己萬壽無疆的念頭。

我們

不是認

為自己

不會

死,而

是總認

為:還早

、還早

,還

沒有輪

到我

死,

我今

天不

死,今

年也應該

不會

死。

這是

我們內

在、隱形

的心

理狀

態。所

以,

念佛

修行

的大

事一拖

拖,今

天等

明天

,今

年等

明年

,總認

為還有

時間

、還有

時間

,而

往往

,在

這個等

的過程

,無

常突然

到來

。死亡

從來

不會跟

我們

提前預約

,回

想一

下親朋

好友

,不少

人都

在認

為「

我還

會死」的心態中死去,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

Page 6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6

有一

位老

人,

生病臥

床,那

天要

求她兒

子燉

一碗燕窩給她吃

。吃完

之後

,她跟兒

子說

「我還

不會

死,

我不

會那

麼快

死」

,然

後她兒

子就

去上

班了

。結果

在去

上班

的路

上,

就接

電話說母親已經斷氣。

生生世世

,我

們多

是久住惡

道,假使少

部分

時間偶爾來

一下善

道,

也多

是投

生在

不能

行的地方

,縱然難

得有

一次

得到

能夠

修行

的人身

,但

是沒有如

理修持

正法

,原

因就

是這

「且

不死

心」

。總

是想

著「

我還

不會

死」

,因此

修行

不精

進,

這種

狀態害

了我

們一

生又

生。 有

一位藏傳

佛教公認

的大

成就

者,

一位康巴

的修

行人特地前來拜訪

,請

求傳

法,

成就

什麼

也沒傳

。經

過再

三請

求,

成就

者拉

著他

的手誠懇地

說:

「我

也會

死,

你也

會死!

我也

死,

你也

會死!

我也

會死

,你

也會

死!

」這

樣重複

三遍

,並

告訴

修行

人:

「上

師的訣竅

沒有

別的

,我

也發誓

沒有

比這更

殊勝

的訣竅

了。

」康巴

人聽完

後,依此教言

精進

修持

,終獲

就。 人

家說

「某

人得

了癌症

,快

要死

了」

——其實每

個人

都要

死,

我們

沒有

一個

不死

的,只

不過

是遲早而已

。古

人告訴我

們:

「晨不念死,則晝空過;晚不念死,則夜空過。」

念死

來策勵我們趕緊念佛,時時作臨終想。

Page 7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7

三、死期不定

《集

法句

經》云

:「上午所見多人之中,便有下午不見而亡者;下午所見多人之中,便

有次日上午不見者。

」生命非

常脆弱

,就

像泡泡

,隨

時可

能破掉

。我

們看小孩

子吹

的泡泡

它就算平平穩穩

在空

中飛

,說

不定

什麼

時候碰

到障礙物

就破掉

了。而

我們

的現

狀,

古人舉

一個

比喻

:譬如

從險峻

的高

峰墜地

,在

下墮空

中的

過程

,我

們還快快樂樂

,若

無其

事,

不知

道趕緊念佛,隨時啪的一聲墜地,終將粉身碎骨。

我們

自從受

生之

後,

就像待宰

的羔羊被牽

往屠宰場

一樣

,剎那剎那地被牽引

到死亡

前。與

上個月相

比,

這個月更接近

死亡;與昨

天相

比,今

天更接近

死亡;與白

天相

比,夜晚

更接近死亡;與上一剎那相比,這一剎那更接近死亡。

死亡並非

像你臆

想的那

樣緩

慢而充滿規律

,它所

出現

的方式

、因緣及

時間永遠

是無

法確

定的

。由

於死期

的不定

,你又怎

能保證

明年

、明

天或

下一

時刻

,自己

不是

在惡

道中輾轉呻

吟?所

以死亡

不會等待誰浪費

了大

量時

間,還

能輕鬆充

分地做

好迎接它

的準備

後,姍姍來

遲。

故當

你看

到死亡

的迅猛與怖畏

後,

要放

下對世

間的追逐與執

著,努

力修

行以圖改變命運

啊!

現在車禍

的發

生率極高

,我

能保證

自己

出門

不遇

上車禍嗎

?無

法保證

。幾

年前有

位父親

Page 7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8

去接

放學

的兒

子。兒

子剛

出校

門,見

到父親

就高興地跑

過去

。這

時突然來

了一輛卡車

把孩

撞飛

,當場

死亡

。父親被突如其來

的慘禍驚呆

了,哭

著朝孩

子跑

過去

,剛

好一輛轎車

從他

面開來

,把他

當場壓

死。孩

子的母親聽

到丈

夫和兒

子雙雙斃命街

頭,

無法接受

,在絕望

中服

毒自殺。家裡的祖母一天中失去了兒子、兒媳、孫子,心臟病發,也在搶救無效中死去。

再想

想,

我能保證

在哪

種威儀

中不

死呢

?走

著會

死,站

著會

死,坐

著會

死,

睡著

會死

口裡吃東西

時會

死,

大笑

時會

死。有

人走

著,突然倒

在地

上,

就再

沒有站

起來

。有

人在月台

上站

著,被擠

到鐵軌

上壓

死。有

人吃東西

一口堵

在喉嚨

裡噎

死。還有

個清朝官員私吞賑災銀

兩,前

一刻還

睡著

,突然坐

起來

,口吐鮮血而

死。

往昔

我們造

了那

麼多業

,怎

麼能保證

下一

刻決定不死呢?

黃檗

禪師

說:

「我且問爾,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

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

在面對

死亡

時,

我有

什麼

把握呢

?按照

多數

人目前

的情況來看

,死

後不墮

三惡趣

的把

都沒有!

但是

,只

要一

心靠定

阿彌

陀佛

,就

可以

在臨

終往

生淨

土,徹底脫離輪迴

苦海

。所

以,早一天念佛,在死時就能多一分把握。

四、今日必死

Page 7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69

死無定期

,即

在今日

以後

,百

年以前

,死亡已定

,而

在此

中間

時段

,死亡何日來臨亦

固定日期

,即今日

死或

不死

,皆

無法

決定

。譬如

,有

一猛利

無比

的大敵

人,

從今日

起至某日

間,

知其

決定

會來殺害

我,然而

不知何日

到來

,必須日日對彼謹慎防備

,我

們對

死亡

的態度

也應

當如此

:日日謹慎防備

。所

以古

人教

我們

,把

一向

「今日

不死

」的

心態

,轉變

為「今日

必死

」的

心態

。每

一天

都當

作生命

的最

後一

天,

在生命

的最

後一

天我

們應該幹

什麼

?當然

連命

都不

要地

念阿

彌陀

佛,

求生

淨土

,哪

裡還

會去忙毫

不相

關的世

間俗

事?果

真發

起「今日

必死」的心,日日如是,念佛功夫自然得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

《竹窗隨筆

》中有

一則公

案:

一位僧

人,

常年患肺

結核

,卻未

生起必

死之

念。

若對其

及死亡

,便

會不悅

。時蓮池

大師命

人轉

告,望其速速籌備

後事

,一

心正

念。彼卻言

:「男

生病

,最忌

生日前

死去

,待

生日

後再

作考慮

。」

當月

十七

號為其

生日

,豈料

十六

號便猝然而

逝。此僧死前數日,仍執著今日不死,故未籌備後世之事,下場極為可悲。

五、痛念無常

古人教

我們

,無

常不

但要

念,而且

要痛

念!

你思惟

無常

,思惟

到有

一種痛感

,這

種痛感

策勵

我們

去念

佛。

無常隨

時會來

,來

了我

不念

佛、

不往

生,

我到哪

裡去

?一旦

真的

能夠痛

無常

,我

們的

念佛

沒有

問題

,個

個功

夫得

力。

我們深有

體會

:沒有

無常

心而繞

佛,只

不過

Page 7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0

讓腳白白地疼痛而已

。念

佛念

不下

去,

提起

無常

,無

常是

一種源源

不斷

的原

動力

,推

動我

拼命

念佛

,一刻

都不敢

放鬆

。我

們念

佛懈怠

、懶散

,晃晃悠悠

,原

因是

沒有如救

頭燃

的緊迫

感,總以為時間還很多很多。

舉兩個無常的例子:

(一

)這

是我

很多

年前

在雜誌看

到的

一則

真人

真事

,但

印象還

很深刻

:二戰期

間,有

對夫婦逃難

,跑

了一

天很累

,來

到河邊

,兩

人想洗洗臉

、喝口水

再繼續跑

。兩

人在岸邊

同時

趴下身

體捧

起河水來洗臉

,抬

起來

的時候

,丈

夫的

頭瞬

間不見

了!

因為

當時炮火連

天,

子彈

飛行

的速度非

常快

,當丈

夫抬

起頭

的一瞬

間,

正好

一個彈片飛

過去

,把他

的頭削掉

。妻

子當

場發瘋。這就是無常!沒有料到的。

(二

)《

明宮史

》裡記載

:明朝

天啟六

年五月初六

,北京西南王恭廠

一帶

,發

生了

一起

破壞慘

重的災難

。這

天早

上,

天色皎潔

,忽然空

中響聲如吼

,從東北方逐漸傳

到京城

的西南

角。隨

之灰氣湧

起,屋宇

動盪

。忽然空

中一聲巨響

,好

像天崩塌

下來

一樣

,四周頓

時一片漆

黑,

像亂絲

、像

五色

、像

靈芝形

狀的煙氣沖

天而

起,

很久才散

去。東

自順

成門

大街

,北至刑

部大街

,長約

三、

四里

,周圍

十三里

,上萬

間房屋

和兩萬

多人

都變

成粉碎

狀,瓦礫

、人

頭、

手臂

、大腿

、鼻

子、耳朵等紛紛

從空

中落

下。

一瞬

間大街

上的碎屍堆積如山

,散

發出濃烈

血腥

味和焦臭

味。

不但

人員傷亡慘

重,包括驢馬雞犬

都同

時斃命

。在紫禁城

裡施工

的兩千

Page 7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1

名工匠

,從高高

的腳手架

上被巨

大的響聲震落

,絕

大多

數工

人被摔

成肉餅

。成片

的樹木被連

根拔

起,飛落

到遠處

。石駙馬

大街有

一尊

五千斤

重的

大石獅

子莫

名其妙地飛

出順

成門外

。象

來街

的皇

家象苑房全

部倒塌

,成群

的大

象受驚而

出,

四處狂奔

。有

個坐

著八抬

大轎

的女

人,

正好趕

上這場劫難

,轎

子被砸壞

放在

大街

中央

,裡

面的女

人和

八名轎

夫全

都不見

了。有

個人

正跟六個人講話,突然他的頭顱不翼而飛,身體撲倒在地,旁邊的六個人卻安然無恙。

我們總

是覺

得,

無常

是別

人的

事,

不會

發生

在我身

上。

錯了!

無常

發生

在他身

上,

也同

樣會

發生

在我身

上。

我們

常常給別

人助

念,有

沒有

想過

,不定哪

一天

,會

是別

人給

我助

念;

我們

常常給別

人寫牌

位,有

沒有

想過

,不定哪

一天

,就輪

到別

人給

我寫牌

位,

我變

成「已

的某某人」。佛經說「火燒頭燃,尚可暫置,無常盛火,應速除滅」。

蓮池

大師

《竹窗隨筆

》中有

一則

故事

:說有

一個

老人

死後見

到閻王

,責怪閻王

不早

告知

其死訊

。閻王回

答說

:「

我早

告知

過了!

你的眼睛

視力漸漸模糊

,這

是一次

告知

。你

的耳朵

漸漸聽

不清

了,

這是

二次

告知

。你

的口齒漸漸損壞

,這

是三次

告知

。你全身

一天

天的衰

弱……

告知

你很

多次

了。

」這

是針對

老年

人說

的,

一個少

年也責怪閻王

:「

我眼睛

明辨

、耳

朵靈敏

、口齒利

索、身

體強健

,閻王

為什

麼不早

告知

我呢

?」閻王回

答說

:「

也有

告知

的,

你自己

沒有察

覺罷

了。東邊鄰居有

四、

五十歲

就死亡

的人吧

?西邊鄰居有

三、

二十歲

死亡

的人吧

?還有

不到

十歲

,以及幼童嬰兒而夭折

的吧

?這

不是

告知嗎

?」良馬看見鞭影

Page 7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2

前行;一定等到錐刺入皮膚的,那是懶怠的劣馬了。後悔感嘆就來不及了!

海賢

老和

尚往

生前

一天

下午

,還

和弟

子們

一起

在菜地

裡幹活

,與平

時沒有兩

樣,

沒有

會想到他要走了。這是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深刻的無常課,示現無常,我們看懂了嗎?

六、走出誤區

很多

很多

的同

修說

,太忙

沒時

間念

佛,等

老了

、退休

了再

念。

這是

無常

心沒有

生起來

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天如禪師《淨土或問》中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矣!

然則我於生前且做世間事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

答曰:苦哉苦哉,何等愚謬之言也!砒霜酖酒,毒中之毒。今汝此言,毒於砒霜酖酒者

也。非特誤賺自己,又且誤賺天下曰僧曰俗善男信女,皆此言也。

向所謂逆惡凡夫臨終念佛者,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方得念佛。此等僥

倖,萬萬人中無一個半個。汝將謂人人臨終有此僥倖哉?豈不見《群疑論》云,世間有十種

人臨終不得念佛:

Page 7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3

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

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

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

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

九者軍陣鬥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巖,傷壞性命。

如此等十種之事,皆是尋常耳聞眼見,不論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業所招,現業所

感,忽爾現前,不容迴避。爾又不是神通聖人,有宿命通,能知臨終有業無業。又不是有他

心、天眼,能知臨終好死惡死。

如上十種惡緣,忽然遭著一種,便休了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有知識、活佛圍繞,

救爾不得了也;便須隨業受報,向三途八難中受苦受罪,到那時要聞佛名不得了也。

直饒爾無此惡緣,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螃蟹落

湯,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

Page 7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4

更饒爾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又兼家

私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

更饒爾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懺悔,雜

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

更饒爾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困頓龍鍾,愁嘆憂惱,只向個衰老身上左

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

更饒爾未老以前,正是少壯之日,正好念佛之時,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

緣,胡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

更饒爾清閒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有些

子境界現前,一個主人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

爾看他老病之時,少壯清閒之日,稍有一事掛心,早是念佛不得,況待臨終時哉?何況

爾更道「且做世間事業」,爾真癡人,說此癡話,敢保爾錯用身心了也!

且世間事業,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哪一件有實效?哪一件替得生死?縱饒廣造伽藍,

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結官豪,爾將謂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來「不體道本、廣造伽

Page 7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5

藍」等戒。豈不見道:「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

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生所作,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鑊湯下增柴炭,劍樹

上助刀槍。袈裟下失卻人身,萬劫難復。鐵漢聞之,也須淚落!」祖師如此苦口勸人,曾許

爾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

又不見死心禪師道:「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前,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

爭奈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

且據諸人眼裡親見,耳裡親聞,前街後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世

人多云:「待老來方念佛。」好教爾知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

矣!」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爾且做事業,待臨終方念佛乎?

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

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

盤纏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思之思之!

問曰:上文所云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閒者,則可

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當何以教之?

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苦樂逆順、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幹

Page 7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6

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

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裡偷閒,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

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

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閑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

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或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

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唯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七、抓緊念佛

《入胎

經》

說:人壽一百歲之中,有一半時間是被睡眠睡掉,最初十年幼稚無知

(沒有

修行

的意樂

),最後二十年衰老無力

(沒有

修行

的精

力),中間二十年又因愁嘆苦憂和瞋恚

等煩惱耗去許多時間,從身體所產生的種種疾病,又耗去了一部分光陰

。七除

八扣

,真

正能

修行

的時

間少

之又少

。古

人說

:假如

一個

人的

壽命

是六

十年

,這六

十年

中,除

去飲食

、睡

眠、疾病

,其餘

能修

行的

時間

,尚且

不到

五年

。就

說這

五年吧

,我

們都用

在念

佛嗎

?聲聲

號都是真信切願嗎?

Page 8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7

明代

一元

大師曾

作詩云

:「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無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彈指過,為人

能有幾多時。」時時作臨終想。

東抄抄

,西摘摘

,拼拼湊湊

成這篇

報告

,不

過這篇

報告

正是

在廣

釋印

光大

師的

一個

字:

「死

」字

,這

個字

含義

無窮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吝賜教,望眾慈悲,布施歡喜。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

師:

自了

法師

這篇

報告

,是

提醒

我們

對於求

生淨土

要早

做準備

。特

別是

在現代

這個

時代

,我

們看

到媒體

的報導

,電視

的播

放、

還有網路

,我

是不接觸

,但

是能

夠體

會得

到。昨

天晚

上我

看了

一片光碟

,是香港

一次講座

裡面錄下

來的

,節目

做得

非常

好,宣揚傳統文化

當中插

了一

些新聞

報告

,我

看到之後

很有感觸

,這

些新聞

報告

實際

上是

提醒

我們

,社

會的

亂會

造成

嚴重

的災

難。

心地稍微

清淨

的人

都能

看得

很清

楚,

確實

跟古

大德

所說

的,「

人命

呼吸之間」。我們有沒有這個高度的警覺心?很少人有。

我每

天念

佛、拜

佛、繞

佛,

每個

念頭

都是求阿彌陀

佛來接

引我往

生。

我自

己相信

,我總

有一

天會見

到阿彌陀

佛,

他帶

我到極樂

世界

。為

什麼

?我

天天

念他

。我

對於

現前

這個

世界

多災多

難,

度過

了八

十多

年,

沒有絲毫眷戀

。為

什麼

還有

些事

情我

要做

?那

是隨

緣,「隨

消舊

業,莫更

造新殃」

。是

有助

於正

法久住

,有

助於接

引大

眾,

特別

是淨宗

法門

,我遇

Page 8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8

了,

我會

做;

我沒

有遇

到,

我不

會去找

。我

所找

的,

就是求阿彌陀

佛早

一天

來接

引我

,其

的都

沒有

放在

心上

。所

以同學

們對

於我

,也

別想

著我

會能住多久

。這

個事

情很多

人問

我,

說我

不知道

,我

沒有神通

,阿彌陀

佛知道

。不

定什

麼時候

,阿彌陀

佛就帶

我走

了,

我毫

無留

戀、毫

無牽掛

,這

真的

。為

什麼

?這

幾十

年在

大乘

經論

裡面

,完

全明

白了

,這

個世間

萬事

物都是假相,根本不存在。

彌勒菩薩

說得最

清楚

,所

有的

現象

都是

在高頻率振

動之下產

生的幻

相。物質

現象

、精神

現象

都不

離一

念不

覺,

一念

不覺

就是

動相

,一

念不

覺就

是阿賴耶

。自

性裡

頭有

沒有

一念

覺?

沒有

,一

念不

覺是假

的,

不是

真的

。可

是迷失

了自

性之後

,他

把這

個東西當

作真

的。

果真

正知道

那是假

的,

我們

的心

就定

了。

定是

什麼意思

?身

心世

界徹底

放下

了,

這就

定了

不但

世間

法放下

,佛

法也

放下

了,《金剛

經》

大家

念得多

,《金剛

經》

上就

有,「

法尚

捨,何況

非法」

,非

法是

世間

法,

法就

是佛

法。

為什

麼?

佛法

是因

緣生

,佛

法是假

的,

佛法

是從

迷失

自性

而建立

的,

幫助

眾生回

頭是岸

,眾

生只

要真

的一回

頭,

就沒

有佛

法了

。如

果再

念著

佛法

,又

迷了

,被

佛法

迷了

,那

就錯誤

了。

自性

清淨

心中

一法

不立

,沒

有一

法,

這才叫

清淨。

但是

自性

是我

們無

法想像

的微妙境

界,它

雖然

一法

不立

,它

又能

現一切

法。

怎麼

現的

感應

,眾

生有感

,自

性是

自然

有應

。為

什麼

會有感

應?因

為真妄

是一體

,真

心跟妄

心是

一個

心。

真心

不動

,妄

心動

,所

以一

念不

覺就

是妄

心動

了,

這個

現象

在佛

法裡叫它

做根

本無

明。

Page 8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79

根本

無明

就是

一念

不覺

,通

常我

們在學

習課堂

裡面

,常

常說

的起

心動

念就

是的

。但

是起

心動

念這句話

很不

好懂

,真

正懂

得的

人真

的是

不多

,因

為這

個起

心動

念是極

其微

細,

依彌勒菩薩

的說

法,

高頻率

所產

生的

現象

。這

個現象

有精神

現象

、有物質

現象

,頻率多

高?

一秒鐘二

一百兆次

,一秒鐘

。我

們今

天看

的電視

,數碼電視

,最先進

的電視

,一秒鐘

是一百次

,頻率

生滅

是一百次

。我

們實際

這個

現象

裡面

是一秒鐘二

千一百兆次

的生滅

,你

怎麼

會知道

?它

在現前,包括我們身體,一切現象都是在這個頻率所產生的,根本它就不存在。

《金剛

經》

上說

三心

不可

得,

那心

就是

念頭

,前

念過

去了

,不

可得;

現念

,說

現在

,現

在過

去了

,不

可得;未

來的

還沒

來。

過去

心不

可得

,現

在心

不可

得,未

來心

不可

得,

三心

可得

,這

說真話

,這

是事

實真

相。

所以

修行

修什

麼?

八萬四

千法門

都是

佛的

方便

,黃葉止啼

而已

,不

是認

真的

,但

是把

眾生欲望

的目

的都滿足

了,

不是究

竟法

。究

竟法

,必須

要放下

般若講

得簡單

、講

得徹底

、講

得圓滿

,一切

都是誘導

我們回歸

自性

的。

真正回歸

自性

了,

教導

我們

的目

的達

到了

。自

性什

麼樣子

?《般若

經》

上所

說的

,不

可得

,如

果有

所得

,那

錯誤

了。

為什

麼無

所得

?一切

法、

一切

現象

是自

性變

的,你

真的回歸

自性

,你知道整

個宇宙

是你自性變的。

因此

我們

現在

還沒

有覺悟

,還

迷在六道

裡頭

,六道

裡面

一切

的因

果,

自己

要完

全負責

任。

有沒

有天堂

?有

。天堂

從哪

來的

?自

己的

業識

變現

的。

有沒

有地

獄?

有,

也是

自己

業力

Page 8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80

變現

的。

上帝

有沒

有?

有,

自己

業識

變的

,統統

離不

開業識

。能

現能

生是

自性

,惠

能大

師講

得好

,「何期

自性

能生

萬法」

,遍

法界

虛空

界,

就是

十法

界依

正莊

嚴,

全是

自性

所生

所現

自性

所生

所現

,實際

上是

一真

法界

,我

們叫

真,只

有這

一個

是真

的。

其他

的都

是假

的,

十法

界是假

的,六道

是假

的,夢幻泡影

。為

什麼

會有假

的?假

是通

過阿賴耶

,阿賴耶

會變

,自

它能

現,

能生

能現

,阿賴耶

能變

,把它

變成

十法

界,

把一

真法

界變

成十

法界

,把

一真

法界

成六道輪迴,與任何一個人不相干,自己變的。

我們

自己

在日

常生活當

中,面

對著

人事物

,這

是我

們境

界,

起心

動念太

重要

了。

要用

麼樣

的心

來對待

?《

無量壽

經》

的經

題上

告訴

我們

,清

清楚

楚、

明明

白白

,清

淨心

、平等

心、

正覺

心(

覺悟

的心)

,清

淨平等

覺,你完

全生活

在真

相裡

頭,

這個

真相

就是

實報莊

土,

實報莊

嚴土

自然

現前

。你

起心

動念

了,降

了一級

。住

在一

真法

界裡面

,就

是實

報土

法身

大士

,統統

是明

心見

性,統統

是不退菩薩

,阿惟越致菩薩

。如

果起

心動

念,

就降

一級

了,降

一級

變成

什麼

?三

乘菩薩

。三

乘菩薩住哪

裡?住

十法

界裡面菩薩

法界

、佛

法界

,住

這兩

個地

方,

比我

們高

。我

們為

什麼

?我

們不

但有分

別而且

還執

著,

起心

動念

、分

別執

著全

有,

全有

在哪裡?在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墮進

去容易

,出

來好

難。

今天

我們遇

到佛

法了

,佛

法有

無量

法門

,只

有一門

幫助

我們

,在

這一

生當

中脫

離六道輪迴

,回歸

實報土

。往

生到極樂

世界

,就回歸

實報土

,這

法門

不可思議

。雖

然說

法門平等

無有

高下

,為

什麼

?門門

都能通達

實報土

,無量

法門

,門門

Page 8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81

都通達

。問

題有

的路

好走

,有

的路

不好走

,這

一點

要知道

。淨土

法門

不靠

自己

,完

全靠阿彌

陀佛

,所

以叫

他力

法門

,完

全依靠阿彌陀

佛。只

要你

真正

相信

,沒

有絲毫懷疑

,絲毫懷疑

障礙你

不能往

生,

要真信

、要切

願,

我的

願真

實,

我不想住

這個

世界

,我

也不想住

十法

界,

我一

心一意

就想求

生極樂

世界

,親近阿彌陀

佛,

就這

一念

,除

這一

念沒

有第二

念。

這能

不能

往生

?決

定得

生。你

在這

世間

還有

別的

念頭

,還

有其

他的

放不下

的,你

這一

生的往

生未

必能

實現

。那

要怎

樣讓

我們

這一

生能往

生?

這一份

報告

提出

來了

,常

常想

到人命

無常

,我

能知道

我明

天還

在世間嗎

?明

年還

在世間嗎

?所

以還

常常

為明

天想

、為

明年想

,還往後

十年想

、二

十年想。這是什麼?這作夢,夢幻泡影。

不能

沒有

這個想

,這

個想

是替

別人想

,不

是替

自己

,這

很重

要。

我這

一口氣

還沒

斷,

替別

人想

,對

他們

有好處

,絕

不是

對我

自己想

。我

們現

在想

,想

的就

是十

年,

現在先

從道

講堂

辦起;希望

三年之後

,提升

到多元文化

論壇;

再有

個三

年,

我們

可以

正式

辦一

個研究

院,培

養師資

。準備

什麼

?準備

辦大學

。這

是早

年張

其昀先

生在台灣

所做

的這

個例子

,我

到了

很佩服

。他

辦這

個文化

大學

,文化

大學

的前

身是學院

,我

在那

個學院

教過四

年,

我到美

國去

了。

他的

這個學院

的老

師,

是他

早年

辦的研究

所,研究

所拿

到博士

、碩士學位

,之後建

文化學院

,他

們畢

業就

就業

了,

到學校

教書

。現

在這

個學校

,從學院

正式

成為

大學

了。

我們

是看

到他

這個

成就

,所

以我想

到我

們要

辦研究

所,將

來研究

所畢

業的學

生,

我們建宗

教大

學。

所以

有很多

人問

,宗

教大學打算

什麼時候啟

動?

十年

以後

,我

們這

一個階段

一個階段

Page 8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集) 2014/10/9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0

82

真正做好確實是能夠兌現的。我能不能看得見,我不想這個。

這個想

法你

們大家

覺得

有道理

、覺

得可

行,

應該

好好努

力,

這是

一樁

好事

。我

們的目

就是

佛陀

所說

的,

幫助

一切

眾生

離苦

得樂

,為

這個

。佛

法要興旺

,傳統文化

要振興

,需

要安

定的社

會,

動亂

的社

會不容易

實現

,一

定要社

會安

定。道

德講堂

跟多元文化

論壇

,可

以幫

這個

世界化

解衝突

,恢復安

定和諧

,能

做到

這一

點。

有這

個基礎

,這

樣的環境

,中國傳統文

化跟

大乘

佛法

,乃

至於

所有宗

教,

所有傳統

好的文化

,都

能夠發揚光

大,

所以

這是

一樁

事。

可是

我們

自己

念念求

生淨土

,對

這個

事情

不是想

我要

把它

做到

,我才

不想

這些

事情

,想

這個累

死人

,想

這個

生煩惱

,我

不生煩惱

。諸位

一定

要懂

得,

這篇東西多

看,多

看幾

遍,認

真學習,對我們修淨土有很大的利益。

Page 8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3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九十

二集

2014/10/14

洲淨

宗學

02-042-0092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念佛法門,首為凡夫

一、元曉法師開示

黃念

老的

《大

經科

註》

,前

面「教

起因緣

」有

這麼

一句話

,元曉師云:「四十八願,先

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到

後面

正釋

四十

八願

的時候

四十

八願

的第

一願

「國

無惡

道願

」、第

二願

「不墮惡趣

願」

。黃

念老又

說「國中無有三惡道

願。此正表彌陀大悲心切,故首兩願唯願眾生無苦。三惡道乃苦中之極也。

」「此章大願,

攝二殊勝。一者,惡趣眾生,亦得往生極樂,不復更墮惡道,表彌陀悲心無盡,度化無餘

也。二者,凡往生者,悉皆作佛,究

竟菩

提。

由此可見彌陀

本心,念念願一切眾生成佛,而

此願既已成就,足證彌陀智慧功德、威神力用不可思議。」

我們

是業障深

重的博地凡

夫。

阿彌

陀佛

發四

十八

願,

為誰

發的

?為

我們

發的!

阿彌

陀佛

開淨

土法

門,

為誰

開的

?為

我們

開的!

阿彌

陀佛建極樂世界

,為誰建

的?

為我

們建

的!

阿彌

陀佛的所作所為,無不是為了救度我們凡夫,凡夫!我們要直下承當啊。

Page 8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4

元曉

法師

說的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

」,

不是空洞

理論

,不

是紙

上談

兵,相

反,恰恰

是對

淨土深廣

無邊

的理

論透徹

之後

,才

說得

出這

樣的話

。淨

土法

門,

「廣說

之,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諸祖師之妙義,亦詮不盡。縱饒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

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又豈能盡?良以淨土本不思議故

也。」

今天

,我

們嘗試

著用

印光

大師

的話

,來詮

釋元曉

法師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

聖人

」這

句話

的內涵

。下

面把每

一段話

在《

印光

大師文鈔

》中

的出處做

為小標

題,方便有興

趣的

同修查閱

。(

註:

《文鈔

》總共

七冊

:增廣

上下冊

、續編

上下冊

、三編

上下冊

、三篇

補) 二、印光大師開示

(一)《嘉興真如寺開念佛堂專修淨業緣起疏》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雖法身大士,尚不能窮源徹底,況博地凡夫乎。然如來以大慈

悲,欲令一切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出離生死,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如跛

足懦夫,終日難行數里,若乘轉輪聖王輪寶,不須崇朝,即可遍達四大部洲,二者遲速,天

淵懸殊。凡夫未斷惑業,固無了生死分,若以信願念佛,感佛慈悲攝受,即於現生,往生淨

Page 8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5

土,超凡入聖,登不退地。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期業盡情空,了生脫死者,殆非譬

喻言說所能形容也。由是歷代緇素高人,無不以此自行化他,以其為入道之要門,成佛之捷

徑故也。

(二)《淨土釋疑序》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倘能生正信心,自

可隨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羅香象,及諸蚊虻,飲於大海,各取飽腹而已。如來出世,

隨順眾生,為其說法,各令得益,亦復如是。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

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希少,魔外縱橫。修餘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

甚難稀有之事。

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

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

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鉅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

(三)《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念佛法門,其來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猶如虛空,常恆不變,雖常不變,而復念念隨

Page 8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6

緣。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不隨三乘之緣,便隨六道之緣,不隨人天之緣,便隨三

途之緣。由其緣之染淨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雖於本體了無改變,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

殊矣。譬如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雖虛空之本體,不因雲日而為增減,而其顯現障蔽

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

如來以是義故,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故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

佛,去佛不遠」。又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此心

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夫隨佛界之

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矣。了此而

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

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以一切法門,

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得了生脫死。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斷惑業者,

速證法身,具足惑業者,帶業往生。

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範

圍。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

Page 9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7

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

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

(四)《歸宗精舍同修淨業序》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無非欲令眾生斷惑證真,了

生脫死,圓彰本有,直成佛道而已。但以眾生根機不一,故致如來隨順機宜,作偏圓頓漸,

種種說耳。

然眾生輪轉生死,久經長劫,惑業深厚,障蔽妙明,非宿根成熟者,欲於一生取辦,實

乏其人。既不能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

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致如來普度眾生之懷,鬱而不暢,眾生速出

生死之道,塞而罔通。

然如來大慈,必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遂開一「信願念佛,求

生西方」之淨土法門,無論上中下根,悉令現生度脫,乃以己信願念佛,感佛慈悲攝受,感

應道交,故獲斯益。其有已斷煩惑者,即可頓證法身,速成佛道,縱令惑業深厚者,亦可仗

佛慈力,帶業往生。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觀

經》將墮阿鼻之逆惡罪人,猶得以十稱洪名,預諸末品。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盡法界一切

Page 9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8

眾生,但有信願,無一不被其澤,其圓頓直捷,超出一切法門之上。

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修此法,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門,則但可作未來得度之因,斷

難獲現生了脫之果矣。

(五)《橫超蓮社緣起序》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況當此互相鬥爭,弱肉強

食,殺人之法,無奇不有,而復種種天災,頻相見告之時乎。有智識者,因茲提倡淨土法

門,以期一切同倫,同得出此三界,登彼九蓮也。

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

世眾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

益。 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己

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

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其

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

Page 9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89

(六)《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如來出世,原為令諸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直下成佛而已。但以眾生根性不等,

以故如來曲順機宜,為說一切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等法。法雖種種不一,皆為成熟眾生善

根,令其究竟成佛耳。然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豈易言哉。若非宿種今熟,及法身示現二種

人。縱有修持,亦非即生,及一生二生所能頓了。根機鈍者,則久經長劫,尚難了脫,以其

唯仗自力故也。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於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法

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雖五逆十惡,將墮阿鼻地獄之極重罪人,尚得往生。況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之善人乎。況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之佛弟子乎。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正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流。愚人每每闢為淺近小乘,總因未

閱大乘經論,未親具眼通人。以己顛倒執著之心,測度如來原始要終之道。如盲睹日,如聾

聽雷。彼固不見不聞,宜其妄相評論也。

須知信願念佛一法,乃如來普度眾生,徹底悲心之所宣說。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

等菩薩,能究竟擔荷。彼見愚夫愚婦,皆能念佛,便目之為淺近小乘。是何異見小星懸空而

小天,小蟲行陸而小地耶。

Page 9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0

若於此法,能生信向,即是多劫深種善根。若能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都攝六根,淨念相

繼。則即凡夫心,成如來藏。如染香人,身有香氣。現在與佛氣分相接,臨終有不感應道

交,蒙佛接引者乎。

(七)《淨土十要序》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

眾生,就路還家,復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

力攝持,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

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既

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

是知淨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三

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

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眾生歸元

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而況時值末法,人根陋劣,捨此別修,不但具縛凡夫,莫由出離生死,即十地聖人,亦

難圓滿菩提。以故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清涼、永明,悉皆發金剛心,為

Page 9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1

之宏贊。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橫超三界,復本心性也。

(八)《無量壽經頌序》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

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

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

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

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

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門,

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

讚,千經併闡,萬論均宣也。

溯此法之發起,實在於華嚴末會。善財遍參知識,至普賢菩薩所,蒙普賢威神加被,所

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為稱讚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華藏海

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以華藏海眾,皆十住、十

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遊塵剎佛國。其彌陀誓願,極樂境緣,

Page 9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2

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須說。

然華嚴會上,絕無凡夫二乘,及權位菩薩。故雖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稟承。乃於方等

會上,普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境緣種種勝妙,

行人修證品位因果。此經乃說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華嚴唯

局法身大士,此經遍攝九界聖凡。即以華嚴論,尚屬特別,況餘時乎。使如來不開此法,則

末法眾生,無一能了生死者。

(九)《滬西念佛社緣起》

大覺世尊,調御眾生,隨機說法。雖大小偏圓不同,權實頓漸各異。要皆為令眾生親證

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

然此佛性,即心本具。非從外來,不自他得。如取家寶,受用現成。故其證也,乃極易

事。無奈眾生久居生死,迷惑甚深。喻如寶鏡歷劫蒙塵,欲令即復本體,徹現照天照地之光

明,固非一日二日揩磨之功所能得也。

如來悲心真切,知眾生自力親證之難。縱有修持,以煩惑未斷,再一受生,不免復迷。

從茲墮落者多,超升者少。於是特開信願念佛法門。俾彼已證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斷煩惑

者,亦出輪迴。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者,其難易蓋天淵懸殊也。

Page 9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3

以一則專仗自力。一則兼仗佛力。譬如跛夫盡日只行數里。若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

達四洲。故得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

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

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創蓮社,當時高僧鉅儒之與會者,凡百二十三人。自茲厥後,所

有律教禪密,莫不以求生淨土為返本還元之末後一著。以故蓮風扇於中外,法利遍及古今。

三、結尾

元曉

法師

說得

沒錯

,淨

土法

門本來

就是

為我

們開

的,專

門就

是為

我們

開的

。我

們對

淨土

的信

心不夠堅固

、願

力不夠懇

切,

不要害怕

,只

要對

阿彌

陀佛有堅定

不移

的信

念,內

心求

彌陀

佛一定

要救

我,

你就有救

,你

就會

得救

。哪怕

我們

目前

信、

願還

不夠

量,有

沒有辦

法補

足?有!

什麼辦

法?聽

經,而且

要反覆地聽

。為

什麼

要反覆

?聽

一遍

,你

的信

願堅固

一遍;

聽十

遍,

你的

信願堅固

十遍;聽

一百

遍、

一千

遍,

你的

信願堅固

一百

遍、

一千

遍。

你對

淨土

的信

願會

愈來

愈堅固

。這

是古

人教給

我們

的學

習方

法啊!孔

子乃

生知

之聖

,讀

《易

》尚至韋

編三絕

。將編書

之熟皮繩

,磨斷

過三次

,可

以知讀

之遍

數不

可計

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恆而讀

佛經、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薰己之業識心,成如來之智慧藏也。

我們

現在

生在

人道

,頭腦

也還清醒

,懂

得向

阿彌

陀佛

求救

,求

阿彌

陀佛救

我不

要墮地

Page 9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4

獄,

求阿

彌陀

佛救

我往

生極樂世界

。如果

不能

往生

,將來萬

一墮

在三惡

道,

諸位

要明白

,那

時連求救的能力都沒有啊!因為心識散亂愚痴不堪能。

只要對

阿彌

陀佛有堅

決靠定

的信

念,儘管

這個

信念

現在

很薄弱

,阿

彌陀

佛一定

會幫助

你,攝受

你,加持

你。只

要有感

,一定

會有應

。玄奘

大師翻譯

的《

彌陀

經》

(即

《稱讚

淨土

佛攝受經》)裡面有八個字,羅什大師的譯本沒有的: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我們聽

一段

印光

大師

的自述

:「光宿業深重,雖則五十餘年虛預僧倫,一切諸法,皆無

所知。雖常念佛,以業重故,其心與佛,未嘗相應。然信佛無虛願,當不棄我,故其志願,

任誰莫轉。

」印

祖當然這

是謙虛

,他老

人家早

得念佛

三昧

了。

也是

示現

, 給我

們打一支強心

針。

「佛無虛願,當不棄我

」,

阿彌

陀佛

的四

十八

願,

真實

不虛

,願

願都

是為

了我

們業障凡

夫,只

要你

不捨

棄阿

彌陀

佛,

阿彌

陀佛

不會捨

棄你

,不

會捨

棄任何

一個眾

生。那

麼麻煩

是,有些人剛強難化又剛愎自用,「西方有路少人登,把手牽他行不得」啊。

念佛

的道路

,坎坷曲折

,儘管屢戰屢敗

,但

是你

要屢敗屢戰!

不管怎

樣的艱難困

苦,千

萬不

要半途而廢

,不

要半途而廢!

要堅持

到底!對

阿彌

陀佛

的信

念絲毫

不要

動搖

。不

要因

碰到

一點

點的逆境

,就改變方向

、改變路線

。阿

彌陀

佛這條

光明

大道

,儘管

一直走

下去

,阿

彌陀

佛絕對

不會讓

你失望

,最

終都

會把

你帶

到極樂世界

。其他

都是小路

、彎路

,有危險又浪

費時間。

Page 9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5

這一

句阿

彌陀

佛是

大總持

法門

,這

句話

不是

我們

「王婆賣瓜

,自賣

自誇

」自己憑空捏造

出來

的。

一部

《印

光大

師文鈔

》,

就是

在廣

釋這

句話;

一部

《淨

土大

經科

註》

,也

是在廣

這句話;

一部

《大藏

經》

,更

是在廣

釋這

句話

。祖

師早早

就說

過: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

也!

」一

代時教

,皆

念佛

法門

之註腳

也!如果

不相

信,捨

棄總持

法門而

去修

學註腳

法門

,非

愚即狂吧。

報告至此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望眾

慈悲,布施歡喜。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

師:

了師

的報

告確

實苦

口婆

心,

幫助

我們信

心不堅

,在菩

提道

上各

人遇

緣不同

,遇

緣能保持

不變

,這種

人很少;多半

都是遇

了緣

他就亂

了,

不是走彎路

,就

是走邪路

了。

所以

念佛

的人多

,往

生的

人少

,少

到不

成比例

。早

年我

在台

中蓮社

,李

老師

常說

,他

不說

別人

說我

們蓮社

的蓮友

,一

萬個

念佛

人,

真正

能往

生的

三、

五人

而已

。我

那個時候聽

到覺

得很

錯了

,一

萬人當

中有

三、

五個往

生,台

中蓮社

那個時候

有二

十多

萬人

,就算

三個

人,

十萬

就有

三十

個人

,二

十萬

人就

有六

十個

人,

不少

了,

很可觀

了。

為什

麼不

能像

祖師

說的

萬修

人去

?祖

師說

出這句話肯

定是

事實

,不

是隨便

說的

。一

萬個

人只

三個

,我

們很

難入圍

,萬

萬人

去,

我們

個個

都成

就了

。祕訣

在哪

裡?

就是

在六

根接觸六

塵境

界,

不分

別、

不執

著、

Page 9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6

起心

、不

動念

,堅持

到底

,不被外面環境干擾

,不

受外面環境影響

,我

們就

成功

了,

這才

真正

一向專

念。發菩

提心

,蕅

益大

師解釋

得非

常之

好,只

要有信

有願

,那

就是

無上菩

提心

我們

對於

念佛

法門絲毫懷疑

沒有

,有堅

定的

願心

,我

這一

生決

定要

到極樂

世界

去,

這個

世界

一切

人事物

跟我

沒關

係,

不要

放在

心上

就行

了。

了師

對印光

大師

的《文鈔》

念得

很熟

,在

《文鈔》

裡面節錄

這麼多

的祖

師開

示,時時刻刻

都在勉勵

我們

,我

們還

要受外

頭環境影響

怎麼對得起祖師大德?

為什

麼不

能放下

?自

然是

自己

業障

習氣太

重,

讀經太少

。我

們相信

一般

人學

的經

論很

多,學

得很雜

,學

得很亂

,功夫

不得

力,

遠遠

不如

一門深入

,長時

薰修

,那種

人功夫容易

力。

為什

麼不

能相信

這一部

經,

一門深入

?這

就是煩惱

重,智慧少

。智慧

是從

清淨

心裡面

出來

的,

不是廣學多聞

得來

的,

這個諸位

一定

要知道

。廣學多聞只增長知識

,知識多

了變

所知障

,它障礙你

的悟門

,你

沒有

辦法

開智慧

。釋迦牟尼

佛學

了十二

年,

做樣子給

我們

的,印

度所

有宗

教、

所有學派

他都

去學

過,

都經歷

過,

那是

什麼

?增長知識

,堵塞悟門

,所

以十二

年他

放棄

了。

十九歲

放棄王位

,王位

的繼承權

放棄

了,

放棄宮廷

裡面榮華富貴

的生

活,

那叫

放下煩惱障;

三十歲

把所學

的東西統統

放下

,叫

放下

所知障

。你

看,煩惱

、所知二

障放下

了,

他開悟

了。

做的

這個

樣子

,我

們有

沒有

看清

楚,

有沒

有看

明白

?要想

明心見

性,

要想

大徹

大悟

,世尊

這個榜

樣比

什麼

都好

。這二障

是先

放下煩惱

還是先

放下

所知

?這

個不

定,哪

一種障礙

重,你

就先

放下哪

一種

。世尊

是生

在國王

這個家庭

,煩惱

的薰

染很

嚴重

,先

Page 10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7

放這

個。

我們

一般

人過

的是平

常人

的生活

,如

果不追求物欲

的享

受,

那就煩惱障輕;

我們

環境

的薰

染,

所知障

這個東西

重。總

而言之

,二障統統

放下

了,智慧

就現前

了。智慧

能解

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斷疑生信,堅固願心,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

所以

了師

這個

報告

,我

們把它多

看幾

遍,記

在心

上。接

受祖

師大

德的

開導

,深深

相信

己,相信阿彌陀佛,自己心裡面有佛,阿彌陀佛決定不會把我們遺棄,這個信心就建立了。

Page 10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二集) 2014/10/14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2

98

Page 10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99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九十

三集

2014/10/16

洲淨

宗學

02-042-0093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常念不絕,則得道捷——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五)」

海賢

老和

尚,

一句

阿彌

陀佛刻骨銘

心,

根深蒂固

,年

年、月月

、日日

、分

分、秒秒

,從

來不曾丟失

。相

反,

我們

這一

句佛

號常

常丟失

,常

常中斷

。有

時一丟丟

好幾

個小

時,有

時一

連幾天都提不起佛號,把它忘得一乾二淨。

一、念老釋「常念不絕」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

淨剎。

」右

經八

句,

實為

全經之

總結,淨

宗修

行之

綱要。世

尊此

會所說之

長行,

於此

告終。

故知此八

句,

實為淨

宗之末

後句,

全經之

結束

語也。此八

句理事

齊彰,正助

並顯。

如來

藏,和

盤托

出。首云「

常念不

絕」者,「

常念」首

指常念

本經。

……究

竟所

指,則在

常念此

一句

名號也。「不

絕」者,淨念相

繼也。

行人

果能

真實

發心,老

實念佛,唯此一

句,念念相

繼。則

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臨

命終時,佛來接

引。

慈悲

加佑,

令心不

亂。

決定往

生,

逕登不

退。

圓生四土,究

竟涅

槃。故佛

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捷」者

迅速

疾也。又

如捷

徑,

指徑

路也。是

謂持

名一法,乃修

行之

徑路,老

實持

名則得道

迅速也。

蓋以

Page 10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0

信願

持名之法,心作心是,

果覺因心,故得道

捷。因唯此

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

本,

最易下手,最易成就,故稱易行法,號徑中徑也。

念老

這段話

說得太

好了!

把佛

的本意挖掘

出來

。常

念不絕

,指

常念

《無

量壽

經》

,更指

常念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要常念不絕;求往生的心,要常念不絕。

二、 夢中及臨終常念不絕

(一)紫柏大師示夢中念佛不斷

紫柏大師與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憨山大師被後人尊為「明末四大高僧」。

有位

出家

人參訪紫柏

大師

,師問曰:「汝出家為甚麼?」曰:「為求出苦。」師曰:

「以何法而求出苦?」曰:「我資鈍,但念佛。」師曰:「汝念佛常間斷否?」曰:「合眼

睡時便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汝自今而後,直須

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

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了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

中,佛即不斷矣。且世上念佛的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臨時,卻又無用。

此是生前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人,臨死自然不亂

也。」

Page 10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1

紫柏

大師教導

我們

:睡

覺時

佛號

就忘

了,

這樣

子念

佛念

一萬

年也

不能

往生

。必須

睡夢

念佛

不斷

,才有

出苦

的希望

。我

們才

知道

問題有

多嚴

重!

不要

說睡夢

中佛

號斷

了,

我們連清

醒時

佛號

也常

常中斷

。世

間人

念佛

念了

一輩

子,

到臨

終提

不起

佛號

,這

是睡夢

中不曾

念佛

緣故。人活著時如覺醒,死去時如睡夢。所以夢中能念得佛的人,臨死自然不亂。

這句

佛號

要常

念不絕

,不僅

是平

時覺醒

的時候

,連

睡夢

中時

也要

常念

不絕

。試

問,

我們

每天早

晨醒來第

一個

念頭

是不

是阿

彌陀

佛?所

以睡

覺時

開著

念佛機有

一個

好處

:半夜醒來

提醒

自己

念佛

。聽

說功

夫成片

的人

,他

的睡眠

很少

,並且他

睡覺

時佛

號也

是綿綿密密

一句接

一句,似睡非睡。

我們平

心靜氣地

想一

想:

我夜眠

睡夢

中,做

得了

主嗎

?在歡

笑驚怖

時,

能不

為夢境所

而佛

念現前嗎

?假如做

不得

主,那

麼,等臘月

三十日

(喻臨

終)

到來

,妻

子繞榻

,疾病昏

迷,風刀

解體

,痛

苦迫

切,

再加

上生前

經過

的事

件,與

死後未

了的牽纏

,一

一都湧

上心來

又怎

能做

得主而

念佛

求生西方呢

?須

知白

天能做

得主

了,

於夢

中則

一半

主也做

不得;夢

中能

做得主了,死時一半主也做不得!因為夢中是半昏迷而死時是大昏迷呀!

同修

們親見

很多

念佛

多年

的人

,臨

終為病

苦所惱

,不

能念

佛,甚至

不願聆聞

佛聲;或

念親

人,

不願憶

佛念

佛;或昏迷

不醒

,不

能念

佛聞

佛。

不是懷

念世緣

,便

是留戀

家財;

不是

Page 10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2

落得個病苦難當,便是昏迷不醒。所謂往生西方者,不知到什麼地方流浪生死去了。

(二)臨終彌陀「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宋代

靈芝

法師

說:

「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

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

」意即

,凡

夫臨

終時

心做

不得

主,識田

的善惡業

習種

子,紛紛

現行

。有

的起惡

念,有

的起邪見

,罵

佛謗

法,有

的對眷屬

、財物

生起

貪戀

,有

的心神

發狂……

種種惡相

,都

是顛倒

。平

生造

重罪

的人

,以惡業

力,臨

終見

到種

恐怖惡相

,身

體寒毛豎

起,手腳亂

動,

大小便失禁

,手抓虛空

,兩眼翻白

,口吐白沫等

。而

且四

大分

解,

苦極深

重,如活牛剝皮

、生龜脫殼(烏龜

放在熱水

中煎煮而脫掉外殼)。

在這

情形

下,有

幾人

能心

無顛倒

、正

念分

明呢

?為此

,阿

彌陀

佛施

大慈

悲,

在眾

生臨

終困難

際,

以佛

力加持眾

生,令其

心不顛倒

,且與

大眾

現前圍繞

,使他

心得安慰

,在歡喜

中往

生極

樂。 佛

在《稱讚

淨土

佛攝受

經》

中說

:「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

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從

「慈

悲加佑

,令

心不亂

」這

一句看

出,一般凡夫臨終全仗佛力加持,令心不亂,正念分明。

《圓

中鈔

》中

說:

「娑

婆世界的眾生

雖能念佛,

但浩

浩蕩

蕩的見

思煩惱

實未

伏斷,而

Page 10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3

做到臨終心不

顛倒,

本非自

力所

能安

住,

全仗彌陀

拔濟,

雖本

非正念而

能生

起正念,故

能心

不顛倒,隨即往生。」

《悲華

經》

中說

得更詳

,阿

彌陀

佛說

:「臨終之際,我與大眾圍繞,現在往生者心前,

其人見我前來接引,內心歡喜。彼時,我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在其前為說妙法。以聞法

故,立斷一切苦惱,心生大歡喜,而得寶寘三昧,以此三昧之力,令心住於正念及無生法

忍,命終之後,必生我國。

」所

以,只有具特

殊修

行的

人,

能憑

自力

在臨

終時

心不顛倒

、正

念分

明、如

入禪定

。但

這是業

重凡

夫無

法企及

的,

因為白

天做

不得

主,夢

中就做

不得

主;夢

中做

不得

主,病

中就做

不得

主;病

中做

不得

主,

死時更做

不得

主,

因為

死時

的痛

苦最深

重。

然而

,依仗

佛的

願力

殊勝加持

,淨業

行人

能在臨

終,

心識清

明、安詳

,無有顛倒

、錯亂

,不

經中陰

,無

間就化

生在極樂世界

的蓮花

中。

修淨

土的

人有

多安樂!

生時安樂

,死

時還安樂

不必

要經

過中陰

。修

得好

,提前預

知時至

,坐

著甚至站

著往

生。

以這

個原

因,

普賢

大士帶領

華藏

海眾

發願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

剎。」

三、佛號中斷的原因

人人

都會

說「

一句

佛號

念到底

」,

可是

真正

去念

的時候

,偏偏

念不

到底

,常

常中斷

,還

Page 10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4

沒到底就斷了。

(一)情執

我們

的佛

號,

往往被情執

打斷

,不

能常

念不絕

。對

人固然有情執

,對

事、對物

也有情

執。 行策

大師

說:

「倘若娑婆事業,在在縈懷,一暴十寒,心不專篤。遇五欲時,如膠如

漆。遭逢逆境,結怨銜恨。而欲命終,彼佛接引,又必不可得之數,豈非難事?

由此觀之,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眾生業病,教奉醫王,甫服其藥,復飽

食其忌,可乎?及乎臨欲命終,重處偏墜,淨因微弱,難脫苦輪,翻謂醫王誤人,佛法無

驗。悲夫!若輩顛倒極矣。曷不思匡廬法社十八高賢,暨百二十三人,俱留瑞應,具載方

策。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彼既丈夫,我豈不爾?當知不爾者,只是重處放捨不下故也。」

「吾觀今之富貴利達者,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或著蝸角勳名,不悟虛幻;或復愛

殖貨利,會計經營。現在碌碌一生,將來隨業流轉。彼佛剎中,依正莊嚴,無量勝妙樂事,

不聞不知,從生至死,未曾發一念嚮往之心。反不如窮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從冥入明,

轉生勝處也。

Page 10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5

故今敬勸諸友,既各標名蓮社,便是火宅優曇。必也具真實願,發忻厭心,視三界如牢

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鴆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

期報命如在逆旅,信宿捨離,惟以歸家為務。如意亦得,不如意亦得,捨得寸陰,一心念

佛。果能如是,若不生淨土者,諸佛皆成誑語矣,願共勉之!」

(二)外緣

我們

的佛

號,

往往被外緣

打斷

,不

能常

念不絕

。以前有

一位居士

,他

真是

個大

好人

,組

織很

多念

佛團

,勸

很多

人念

佛。

可是他

自己

沒有

時間

念佛

,每

天都有

人請他

去布置

道場

、請

他去

關懷病

人、請他

去弘

法利

生……整

天東奔西跑

,外緣非

常多

,常

常忙

到連

睡覺

的時

間都

沒有

。那

時有

人敬

告他

「你

再不靜

下來

念佛

,你

會死

得很難看!

」等

到他

想拒絕外緣

,關

靜修

的時候

,根

本沒辦

法靜

下來!有

一次他

生病

,心

想正

好趁養病

的時

間在

家裡安靜

幾天

佛,

沒料電話

從早

到晚

不停地響

,把電話

關掉

,卻馬

上有

人敲

門來

找他

,絡繹

不絕

。外緣

了拒絕

不掉

的地步

。最

後,他

在外

出途

中一次意外突然

死去

,死

的時候身邊

一個親

人或

道友

都沒有

,死

後隨即被送

到醫院太平

間冷凍

。等他

的親

人趕

到的

時候

,打

開蒙

在他臉

上的紗

布,

正應

了之前別

人提醒他

的那

句話

「死

得很難看

」……

這給

我們

一個深刻

的前車

之鑑

,希

望我

們不

要重蹈覆轍

。很

多人忙忙碌碌

,什

麼才

是我今

生最

大最

重要

的事情

?自己

心裡

要主

次分

明。

上根

人固然

能夠

在一

切外緣境界

中常

念不絕

,可

我們

是下

根人

,想

要成

就,

心必須

Page 10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6

要狠

,暫先隔絕外緣

。沒有外緣

最好

,不

要主

動去攀緣

,外緣

一旦沾染

,弄

到你

無法擺脫

因此

《西方確指

》云

: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未成,無

常至速!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庵大

師在世有

一位茅靜遠居士

,他是

一般

人所讚歎

的「

大慈善家

」,

省庵

大師寫了

封信勸他念佛。《與茅靜遠居士書》:

「足下造橋事畢,可謂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無倦,一善甫完,復作一善。美則美

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孳孳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

緣,有何了日?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耶!

居士世間公案久已參透,西方淨業久已修習,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緣撇不下,人情謝不

去,念佛心不專,何也?將名根不斷耶?抑愛念牽纏耶?於此二者,宜加審察。苟不把家緣

世事一刀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脫,安養之生,難矣。不生安養而欲脫生

死,不脫生死而欲免墮落,抑又難矣。縱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濟得甚麼事?

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緣如此豐足,繼嗣如此賢能,事事適意,尚不能放下萬

緣,一心念佛。為天負人耶?為人負天耶?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

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

Page 11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7

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尤為盡美。大抵西方佛國,

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

耶!」

(三)妄想

我們

的佛

號,

往往被

妄想

打斷

,不

能常

念不絕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

者,皆由妄念所致。今於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

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

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大師說的。

「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

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著魔發狂,豈但

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

「凡有忿怒、淫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

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而起。終日由佛不思議功德,加持

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若只偶爾念一句、二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

Page 11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8

蓮池

大師曰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

也。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續,極力執持,方有趨向分。所

謂真積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針、鍊鐵作鋼者,定不誣也。入道多門,唯此一門最

為捷徑。不可忽,不可忽!」

(四)喜怒

我們的佛號,往往被喜怒打斷,不能常念不絕。再看一段紫柏大師的開示:

「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

就者。

這一句佛,一切菩薩、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這一句阿彌陀佛,而度

苦海。

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驗關頭,直在歡喜、煩惱兩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大抵

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也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

煩惱、歡喜既不能動,死生境上自然不驚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撇在腦

後,如何能得念佛靈驗?

Page 11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09

若依我念佛,果能於愛憎關頭不昧此句阿彌陀佛,而現在不得受用、臨終不得往生,我

舌根必然破爛。你若不依我法行,則念佛無有靈驗,過仍在汝,與我無干。」

四、常念不絕即是「如子憶母」

印光大師開示:

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

感應道交。

譬如小兒念母,一日之中,無時不想念其母也。縱睡眠、洗澡、抽解之時,豈能令心中

完全忘卻念佛之事?既記得無礙,則心中默念亦無礙也。

修習淨土,隨分隨力。豈必屏除萬緣,方能修持乎?譬如孝子思慈親,淫人思美女,雖

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無時或忘也。修淨土人,亦復如是。任憑日用紛繁,決不許忘其佛

念,則得其要矣。

五、小結

果真生死心切,唯恐墮入三途惡道,受苦無量求出無期,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

Page 11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10

果真痛念無常,如救頭燃,時時作臨終想,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

果真真信切願,念念求生淨土,一刻都不願停留,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

相反

,這

句佛

號還

常常

中斷

,常

常忘記

,我

們的

信願

出了

問題

,要

在真

信切

願上

再下

夫。果真常念不絕,必然則得道捷,像海賢老和尚一樣。

最後

,供養

大家蓮池

大師

一段話

:「古人教親近明師,求善知識,而善知識,實無口傳

心授祕密法門,只替人解粘去縛,便是祕密。今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即

是解粘去縛祕密法門,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續,自成三昧,

莫更他求也。」

報告至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叩呈。二0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老法

師:

我們同學

們,

大家

都看

到、

都聽

到自

了師

的這份

報告

,回

頭想

一想

,我

們是

是他

報告

裡面

所提

到的

,二六時

中這句

佛號

常常丟失

?有

的時候

真的

,一丟

幾個

小時

,一丟

十幾二

十個

小時

,平

常事

。淨宗

法門

無比殊勝

,這「

無比殊勝」

這句話

,我

們是

不是

真的

白了

?如

果真

明白

了,

我想

這句

佛號二六時

中不

會丟失

,像

古大

德所

說的

,晚

上作夢

也念

佛。為什麼會丟失?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對於這個法門一知半解,這就需要教了。

Page 11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11

夏蓮居

老居士何

必要給

這個

經再

做一

個會集

本,

有沒

有必

要?

如果

我們學

佛的

人,

把這

部經

都徹底

搞清

楚、

搞明

白了

,那

是個

什麼

現象

?信

心堅

定,

願心

不移

。蕅

益大

師告訴

們,信

願就

是往

生淨土

第一

個條件

,有信

有願

就決

定得

生;

至於

佛號

功夫

的深淺

,那

是往

到極樂

世界品位

不一

樣。

可見

得念

佛人最

重要

的,

真信切

願,

我們

這裡

出了

問題

。蓮公

老和

尚為

我們

做這

個會集

本,目

的是

什麼

?目

的是

把極樂

世界

、娑婆

世界

這兩

個世

界都講

清楚

講明白、講透徹,讓我們自己好好冷靜去思惟、去選擇。

娑婆

世界

,尤

其生

在我

們今

天的社

會,整

個地球

動亂

不安

。這

一次

的動亂

,在

這個

世間

歷史

上從

來沒

有發

現過

的,亂

到極處

了。

人活

在世間

,貧富貴賤哪

個人

不苦

?貧窮

人苦

,富

貴的

人更

苦,

還值

得留戀嗎

?極樂

世界之樂

,我

們天

天讀

經聽

說了

,為

什麼

不肯下

定決

心要

去?半信半疑

:真

的嗎

?真

的是

經上

所說

的嗎

?真

有嗎

?問

題出

在這

裡。

為什

麼?

我們

雖然

聽經

,念

經念

得很多

,我

們的懷疑

沒斷

。真

的,

有人

一輩子

,到臨

死都

斷不

了,臨

死到

了念

阿彌陀佛,佛真有嗎?真來接引我嗎?還有這個疑惑。所以信這個字難,大難大難!

我跟諸位

提到

過,

我出家兩

年以後才

受戒

,我

一生隨

緣,

受戒

的緣

成熟

了。

受完

戒之

後,回

到台

中拜

老師

,謝謝

老師

的栽培

。老

師在

慈光圖書館

,我

到圖書館

去,

我在

大門外

他在

裡面

,看

到了

,他

就用手指

著我

:「你

,你

要信

佛!」

這句話講

了十

幾遍

。怎

麼我學

七年

,出家

了,

出家

就教

佛學院

,佛學院已

經教

了兩

年,

現在

受了

戒來

看老

師,

老師

怎麼叫

Page 11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12

我說叫

我信

佛?

我迷

惑,

不知

所云

。走

到裡面

去,

老師叫

我坐下

來,

告訴

我,

我的話你聽懂

了沒

有?

我說

沒有聽懂

,想

不通

。老

師就

告訴

我:

有老和尚

到臨終

還不

相信!

是事

實,

不是

假的

,說

明信

真難

。淨土宗

,信

是根

本,

三資糧

是第

一個

,沒

有信

,後

頭就

沒有

了,哪

來的

願行?願就是求生淨土,行就是老實念佛。這句佛號老是丟失,就是信願出了問題。

我們

真有

福氣

、真

有善

根、

真有

好的

緣分

,為

什麼

?讓

我們

看到

這樣

的文字

,聽

到這

的聲音

,不容易!

這是

我們

的善友

、善知識

,時時刻刻

有人

在提

醒我

們。

我們

這第四回

的學

習採取

這個

方式

,學

習班

,學

習班

怎麼落

實?

怎麼

真幹

?真幹

裡頭

有許許多多

的問

題出

現,

這些

問題

如何

解決

?如何

幫助

我們

不走彎路

、不走邪徑

?這

就是

真正

的福

報,

這就

是彌陀

加持

。同學當

中確

實有

心得

,他

們的

心得給

我們分享

。他

得到

受用

,他

不自

私自

利,

把這

受用

提出

來給

我們

大家分享

,這

個功

德才圓滿

、才究

竟。總

是希望將

來我

們在阿彌陀

佛世

界,極樂世界上我們能再聚會在一堂,在阿彌陀佛大講堂成就我們的道業。

所以

真清

楚了

,他

就徹底

放下;

放下

功夫才

得力

,不

放下

功夫

不得

力。

我們

看到

很難

過,只

能在

經文

上苦

口婆

心的勸導

大家

。同學當

中有聽

明白

了、

有聽懂

了,

提出

來的

心得

告,增長

我們

的信

心,堅

定我

們的

願心

,這句

佛號

常使

不絕

、常

念不絕

,這

一生往

生不退

佛就靠得住了。

所以

,我

們每

一次

的這

些報

告,學

習報

告,

都留

在檔案

裡面

,我

們要挑選

,選

出最

重要

Page 11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13

的印

成一冊

,常

常提

供同學

們做參考

,這

很有

必要

。到

今年

年底

,一

年有

一冊

。第四回

,因

為講

經的時間只

有一半

,以前四

個小時

,現

在是兩

個小時

,這部

經學

習圓滿

要兩

年。

這個進

度沒

有關

係,最

重要

的是堅

定信

願,

這句

佛號

要學

到一切時

、一切處像海賢

老和尚

一樣

不曾

丟失

。世間

事,乃

至於

佛事

,我

常說

,都隨

緣。

有緣

,看

看這

個事

於正

法、

於眾

生有

真正

利益

,要

做,

不能

不做

,不

做沒

有慈

悲心

。做

,妨

不妨礙

念佛

?不妨礙

。需

要思考

的,

把佛

號放下

,做完之後

我佛

號又

提起

來,

這就

對了

,這

就不算丟失

。事

情愈少愈

好,多

一事

不如

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別去找事。

今天

我們住

在圖文巴

,圖文巴

這個

緣好像

是成

熟了

,再加

一把勁

,他

們能

上軌道

,那

是團結宗

教。團結宗

教的意義

在哪

裡?

用宗

教教育

這個

能力

幫助

這個社

會化

解衝突

,促進安

定和平

,唯

有安

定和平

的社

會,才

能夠

成就

佛法;社

會動亂

,佛

法不

能夠紮

根。

我們

今天

不上

古人

,原因

在哪

裡?

第一

個原因

,古時候社

會安

定,社

會安

定,

人心安

定,容易

成就;

現在社

會不安

,亂

了,

我們

心跟

著亂

,成

就很

難。

所以

,能

幫助

這個社

會安

定和諧

,這

個要

做,

這是

自利

利他

,自

利是

幫助

佛法

的建立

、成長

,利

他是希望

大家

都能

離苦

得樂

,回歸

安定和諧

。要珍惜

我們

的緣分

,我

們遇

到災

難、遇

到疑

惑、遇

到衝擊

,你

看,

就有

人提

醒我

們,

這都

是佛

力加持

、彌陀

的加持

。我

們永

遠要感恩

,感恩

世尊

,感恩彌陀

,感恩

十方諸

佛,感恩一切善友。

Page 11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三集) 2014/10/16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3

114

Page 11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15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九十

四集

2014/10/18

洲淨

宗學

02-042-0094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日暮途遠。

古人有

個成

語,日暮途遠

。古

時候

沒有車

,出

門都靠步

行,

要去

一個地方

,走

了一

天,

眼看太陽

下山

天色已晚

,而離

目的地還

很遠

,心

裡著急

。印

光大

師常

常引用

這個

成語

,比

老年人時日無多,而往生還沒把握。

印光

大師對

老年

人有

一篇專

題開

示:

《示周余志蓮女居士

法語

》。

這篇

法語表

面是給周

老居士

的開

示,實際

上普

遍適合

我們每

一個

人。雖然

是對

老年

人的

開示

,但

同樣適合

年輕

人,

因為

「黃泉路

上無

老少

,孤墳

多是少

年人

」,

無常

說來

就來

,沒有哪

一位

年輕

人有

把握

保證

自己

一定

能夠活

到老

。我

們每

一個

人,

都是日暮途遠

:時

間不

多了

,但

是生

死大

事沒有

辦妥。

下面一起聽聽印祖開示的原文: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過念佛外,

別無一件事掛牽,則臨終時,方可無罣無礙。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

Page 11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16

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

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了。

汝現在尚無智慧,雖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決定求生西方。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決定

被福所迷,便要造諸惡業。既造惡業,必定就要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種大

苦,皆是現世念佛,不知決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憐憫汝,恐汝後來或成此種景況,故

預為汝設法。汝若肯依我所說,就不會因福得禍。

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現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綢緞皮襖等貴重衣

服,均分與孫媳等。首飾,臂釧,耳墜及金,銀,翡翠等,通通救濟災民,以此功德,回向

往生。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

種令人起貪戀的東西。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誌等,亦須交代的

乾乾淨淨。

汝心裡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個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只麼樣安頓。

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做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

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

引,往生西方。

Page 12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17

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地畝,房屋,首飾,衣服,及女兒,孫,曾等,則

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則下世決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業,定規一氣不來,

墮落三途。由惡業障蔽故,心識不明,縱有活佛來救汝,也救不得了,豈不可憐可憫乎哉。

願汝信我所說,則實為莫大之幸。」

前些

天有

位女居士

告訴

我,

古代

的婦女

,到

了四

十五歲

就要做

壽衣

,準備

後事

。她

說她

快四

十五歲

了,

也準備做

一套

壽衣

。世

間人

會覺

得不吉祥

,但

這對

修行

人是

很好

的方式

:提

醒自己

無常迅速

,生

死事

大。

《淨

土聖

賢錄

》有

這麼

一個

人:吳秉

信,他特地做

了一

個棺

木,每

天晚

上睡

在棺木

中,

以這

種方式

提醒

自己

時時

作臨

終想

。南宋高宗紹興

年間

,吳秉

在朝廷任官

。因

為與秦檜意見相違

,被貶斥

為平民

。於

是回

到故鄉

在州城

的南邊建築

一間小

屋,日夜寂然地靜坐

修行

。叫

人做

一個棺木

,夜

裡則

在棺木

中睡

覺。每

到天亮

時,

就叫童

敲叩棺木並唱曰

:「吳

信叟

,歸

去來

,三界

無安

不可住

,西方

淨土有蓮胎

,歸

去來!

」吳秉

信一聽

到童

子唱歌

,即

起來

習禪課誦

。經

過很長

一段

時間

後,秦檜

死去

,因此又被朝廷召

「禮

部侍郎

」,

不久

後又

出任

常州

的知府

。紹興

二十六

年,被召回京城

,經

過蕭山驛站

的旅

舍時

,吳秉

信靜坐休息

,才

過一

會兒

,即叫他

的家

人仔細靜聽

,大

家都聽

到天樂

之聲

。吳秉

信即

說:

「在清

淨法界

的本

性中

,因

為失

念而來

到此世

間,金台既然已

經到

了,

我也該走

了!」說完之後即安然往生。

Page 12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18

我們

老年

同修

們該

好好考慮

自己

的生

死大

事了!

時間

過得

很快

,說

不定

這幾

年就有

無常

到來。到了死時有沒有下落呢?是該好好想一想啊!

如果平

常沒有靠定

阿彌

陀佛

,沒有訓練

,死

的時候

一無

主張

,這

樣還

是要

再輪迴

。如果

惡業發動,墮了三惡趣,那更是千萬劫在惡道受苦啊!

看看

自己所

在的城市

,這

一天

一夜

裡死掉

多少

人,

不要

說生西方

,就連

生天

,百千

人當

中沒有

一個

。再

說修

行人

裡不

求生西方

的話

,又有

多少

人了

生脫

死。

現在

你已

經有

把握

嗎?準備在臨終怎麼來通過。

人生

大部

分的

時間已

經空

過了

,是該

好好算

一筆帳

了!

在這

一生

,修

行有

多大

的進步

煩惱減

了多少

,業障又消

了多少

。以

五年來計算

,以前

的五

年有

多少

進步

,往

後就只剩

下一

個五

年或

者兩

個五

年,而且

精力

愈來

愈衰弱

,老

年的

苦會

愈來

愈多

、愈來

愈重

。如果

不抓緊

這段時間,盡全力積好往生資糧,這一錯恐怕就成千錯萬錯了!

好好

想想

,到臨

死的

一刻

,自己有

沒有

生死

自在

的境界

。再

想想

,現

在生

一場

大病

,能

不能

心裡

不亂呢

?生

大病

時,

心裡

都做

不了

主,慌亂

、迷惑

,何況

死亡呢

?臨

終四

大分

解,

就好

像活牛剝皮

,不

是大

修行

人,哪

裡能輕鬆度

過呢

?再

想一

想,

這一

生敢保證只有善業

沒有惡業嗎

?就看平日

裡,

心裡

想的

、口

裡說

的、身

上做

的,造

了多少業

,臨

終如果惡業

Page 12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19

動,

就會

把心拉向

三惡趣

。這

一投

下去

,那

是千

生萬劫

也難

以解脫

。墮

在惡趣受

苦報

時還

引惡

心,舊

的業

沒有

報完

,又加

上新

的業

,這

樣就

是無窮

無盡地輪轉

,怎

麼得

了呢!

經上

講:

「七佛以來,猶是蟻子;八萬劫來,未脫鴿身。

」就

是墮落

成螞蟻

之後

,一直

到七

尊佛

出世

以來

,都

一直

是螞蟻

。還有投

了鴿

子的身

體,

八萬劫

都超脫

不了

。一

想到

這些

,身

上汗

毛都會豎起來,怎麼還不著急呢?

在臨

死的

時候

,親

父親母救

不得

你,兒女

代替

不得

你,

你眼睛看看周圍

,有誰

可以做依

靠呢

?能靠

得上誰呢

?只有

阿彌

陀佛

能救度

你、

能攝受

你、

能保護

你、

能成

就你

。這

不是

明白嗎

?生

死大

事誰

都依靠

不上

,只有靠

阿彌

陀佛

,往

生極樂世界

。這

一點抉擇清楚

了,

要一

心一意地

念佛

求生

淨土

。對

我們來

說,

再沒有第

二條路

了!

再沒有第

二個

可依靠處

了!

切切

要趁

著現

在眼睛還看

得見

,腳還

能夠走

,還有

精力

,身

體還健康

的時候

,身

心依靠

阿彌

陀佛,向佛求哀乞憐,從早到晚,向佛誠懇祈禱,不可以片刻放捨。

如果對

這個

法門

不珍

重,靠

不定

、靠

不穩

,那

就不免糊

裡糊塗

錯過

去了

。從早

到晚

,隨

隨便便

,無所

事事

,晃晃悠悠

,幾

年一晃

就過

去了

,到

後面疾病纏身

,臥

床不

起,口

裡想

也念不出,心裡想緣也緣不了,這個時候再後悔,已經晚了,機會錯過去了。

常常

要想

我剩

下來

的時

間不

多了

,就

像風

中的殘燭

,隨

時都

會熄滅;又

好像草

上的露

Page 12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0

水,太陽

一出

,就

會蒸

發掉;又

像水

上的泡沫

,風

一吹

就破滅;又

像石火電

光,

一閃而

過。

這樣

一個虛假

的身

體,

到了垂暮

之年

,隨

時都

會滅掉

,不

是在早

上,

就是

在晚

上,

不可

不著

急啊!

人生

最多只有百

年,

現在已

經到

了晚

年,

就應

當放

開心

量、看破世

間,

就像

一場

戲劇

哪裡有

真實呢

?演

戲的

時候

,台

上有各

種表演

,這

裡面哪

一點

是真

的?全

都是假

的!

我們

人生

之中

,就

是演

一場

戲,

夫妻

的戲

、母

子的

戲、各

種家庭

事業

的戲

,已

經到

了晚

年,應該

知道這人生的種種都是演戲,沒有真實,所以不要執著。

晚年

的時

間不

多,

也就只有

三、

五年

了,

這三

、五

年怎

麼度

過呢

?就

以一聲

阿彌

陀佛來

消遣

光陰

。以極樂世界做

為我

的故鄉

。我

現在

念佛

,日

後就

往生

到西方

,這

是何等

的幸運

何等的幸福。這麼一想,要常常生歡喜心,不要生煩惱。

如果遇

到不如意

的事

心裡

起煩惱

時,

要立即

把心轉

在一聲

佛號

上,快快地

提起來

、念

來,

再回

光返照

這麼

想:

我是

阿彌

陀佛世界

裡的

人,怎

麼能跟世

間人

一般見識

?這

樣就回瞋

作喜

,還

是阿

彌陀

佛!

阿彌

陀佛!高高興興地

念。世

間事

不要

多理

會,

不要爭

個你長

我短

像這樣就是智慧中人啊!這是自己得安樂,自己得自在。

現在兒女

不孝順

的多

。如果

在家

裡有兒女對

你不

好,有

時受媳婦

的罵

,或

者住

的房

子很

Page 12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1

差,

要幹

很多

家務

,這些

都不

要太

在意

。要

一心

念阿

彌陀

佛,其他

不要

去想它

。你

想得

多,只

會愈

想愈

生氣

,愈

想愈委屈

。要

想心

裡不

苦,

就要

一心

想阿

彌陀

佛、

念阿

彌陀

佛,

樣想、這樣念,就會愈念愈歡喜。知道這個道理之後,心就要一直靠著這句佛號不離開。

只要

你心

裡有

佛,

一切

就都

會變

好。

在小屋

子裡

念佛

,這

個屋

子念

得香

光莊嚴

,就

成了

極好

的屋

子。做

家務

時邊做邊

念,做

事也變

得非

常安樂

。所

以只

要一

心念

佛,其他

不想

,人

生的小

苦就

會脫掉

,不

但這

點小

苦脫掉

,連

生死

的大

苦也

能脫掉

。到

了臨

終,

阿彌

陀佛接

去極樂世界

,那有

多好!所

以真

能放

開,

一心

念佛

,不

要等

往生

之後

,現

在就

能時

時享受安

樂。 民國浙江

慈溪有

個老婦女

,家

裡窮

苦,兒

子又

不孝順

。有

一天她被兒

子罵

了,

心裡難

受,就找附近的出家師父訴苦。

師父說:「妳知道自己身上有苦,為什麼不把苦賣掉?」

她問:「怎麼能賣掉呢?」

師父

說:

「妳專

心念

阿彌

陀佛

求生西方

,臨

終佛接妳

到西方

,就斷

了一

切苦

,以

後只受

安樂,這就是把苦賣掉了。」

Page 12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2

老人

說:

「我

們母

子倆住

同一

間房

子,

裡面既有

床,又有灶

,床

下還有豬圈

,這

麼邋

遢,怎麼能念佛?」

師父說:「這都沒關係,妳只管常念不斷,有空就到廟裡來拜佛。」

這以後老人就依教奉行,一心求脫苦,念佛從不間斷。

三年

過了

,在她臨

終前

幾個月

,她對兒

子說

:幾月

幾號

我要

生西方

,你

不要外

出,給

料理

後事

,也算盡兒

子的孝

道。她兒

子根

本不

信。

過了

一段

時間

,再次

提起

時,兒

子還

是不

信。 到

了臨

終前

幾天

,她兒

子忽然聞

到奇異

的香氣

,到處

找也

不知

道從哪

裡傳來

,這才相

母親說的是實語。到這一天,他在家守候,只見母親沐浴更衣,端坐著念佛往生了。

像這

位老

人家

裡窮

苦,兒

子忤逆

不孝

,照

一般

,晚

年是

很苦

的。

但她

因為

自己

苦,而

心想脫苦,就一心靠阿彌陀佛,結果這一切苦都解脫掉了。

老人

家們

,只

要一

心一意地

念這

句佛

,什

麼時候

都不忘掉

佛,那

就算

在家

裡做

一些

事,

也不

會覺

得苦

。我

們在

念佛

的時候

心裡歡喜

了,幹

什麼

都是歡喜

的!見

什麼

人都

是歡喜

的!

日日夜夜

,有哪

一樣

不歡喜呢

?所

以晚

年要

想安樂

,就

不能離

開這

句佛

。一離

開佛

,心

裡起

Page 12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3

無明煩惱,就又落到苦裡去了。

如果

能這

樣專

一、

能這

樣堅持

念,

也用

不了太長

時間

,就

可以做

到邊做

事邊

念佛

不斷

做到了之後,心裡的苦就會愈來愈小,一定會愈來愈安樂。

所以

要好

好想

一想

,是

不是

一句

佛號安度晚

年?

現在

我們講

老年

問題怎

麼解

決?

在一

阿彌

陀佛

裡解

決。

現在

的老

人普

遍孤獨

,如果

能把

心思

放在

阿彌

陀佛

上,

自己

的心

和佛

心相

應,

就能

去苦

、消愁

。兒女

不如意

,怎

麼能做

到不

苦惱呢

?就

是念

阿彌

陀佛

,佛

念得熟

了,

世間

事不

會想它

,心

裡就

不苦

。不

念阿

彌陀

佛,

沒有

一個寄託

,心總

是緣

在這

上面

,那

就會

很苦

。所

以要

把心

換過來

,不斷地

念佛

,這

樣念

得好

,有

佛的加持

進入

心裡

,心情

會很

好,

心裡會有寄託。

很多長

年念

佛的

老人耳聰

目明

,思惟清晰

,而且

人生有希望

,不

會對

死絕望

。所

以這

大安樂

法門!

一想

到臨

終有

阿彌

陀佛接引

,一

想到由

自己

的勤

修一定

能往

生。

這個

時候

會信

心充滿,歡喜充滿!

人的晚

年心

裡沒有

了憂

苦,身

上雖然難免有

一些病

苦,

但有

這句

佛號

在心

,就

好得

了。

能念

阿彌

陀佛

,就有前途有希望

。沒有

念佛

,各方

面的

苦都難

以避免

,尤其

是老

年孤

寂寞,絕望恐懼,怎麼面對?怎麼解決?

Page 12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4

現在

這個社

會跟

過去

不一

樣。

過去還有

幾代

同堂

。這

個時

代,

老人

愈來

愈孤獨

。子女

孝順

的多

,和

老人共處交流

的都

很少

。但

是我

們有

一句

佛號

就不怕

,因

為我

們念

念在

佛,

些就

都不

是問

題,

老人

的孤獨

是因

為自己

想不

開,

沒有寄託

,又看

到兒女

不孝順

、不交流

自己

的心

沒地方

放。

但能

把心

思放

在佛

上,

一心

一意地依靠

佛,

佛不

會嫌

棄我

們。

自己

的心

會放

得開

、會

開朗

、會歡喜

。這

個歡喜

不必

要外

在的條

件,

佛號

常常持

在心

裡,

這就

是歡喜

靈丹

。有

人晚

年念

佛得

到了

幾十

年得

不到

的安樂

。這

不是孝

子所

能給予

的,

不是吃

好東西

得到

的,

也不

是穿衣服

、住

好房

子能

得到

的。世

間的

一切樂

都比

不上

的。所

以要做有智慧

老人,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就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還有

,老

年人

可能

會面臨各

種各

樣的

慢性病

,老

年痴呆啊

,腦

中風啊

,提前怎

麼預防

還是

一心

一意地

念阿

彌陀

佛,祈禱

阿彌

陀佛

,求

佛保佑

你、加被

你。

一心投靠

的話

,自己

晚年順利

得多

。阿

彌陀

佛慈

悲,臨

終都

能讓

你正

念分

明,

當然臨

終之前

也能幫

你避免

這些

題。但你自己要肯這樣來做。

所以

年老

了就

不要

再管世

間閒

事。

印祖

開示

說:

「凡家中家計,並兒孫之事,皆當置之

度外。譬如我於六十後就死了,那兒孫還不是一樣做人?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們既不能

替我了生死,我豈可因他們誤我的大事?能如此設想,自然就會一心念佛了。」

唐朝白居易有

幾句詩

這樣

說:

「余年

七十一、不復事

吟哦。看

經費

眼力,作

福畏奔波。

Page 12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5

(我已

經七

十一歲

了,

不再

作詩

。眼睛

不好

,看

經很吃

力。

作福

德也害怕來回奔波

,這

個衰

弱的身

體折騰

不起

了。

)何以度心

眼,一

聲阿彌陀。

(這

老年

的心怎

麼來度

過呢

?把

心寄託

在什

麼上呢

?就

是一

句阿

彌陀

佛。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

似箭,不

廢阿彌陀。

(走

也是

阿彌

陀佛

,坐

也是

阿彌

陀佛

,就算非

常忙

,也

不丟掉

這句

阿彌

陀佛

。)日

暮而

遠,

吾生

已蹉

跎。

旦夕

清淨心,

但念阿彌陀。

(已

經快

天黑

了,

解脫

的路還

很長遠

,而

我這

一生已經錯過了。我現在從早到晚,就是以清淨心只念阿彌陀佛。)」

這個

佛號

是不

可思

議的如意寶

,一

切世

間和

出世

間的利益

都可

以成辦

,它

能解世

間的厄

難、

能解毒

、能治病

,還

能解

生死

苦,

把人

從生

死輪迴

中救拔

出來

,轉凡

成聖

。所

以一

切的

事情都能用這句佛號來解決,關鍵我們要有真實的信心。

為什

麼要講

這些呢

?因

為老

年人容易遇

到病

苦、遇

到一些意外

,這

時候

的第

一個

反應應

當是

提起

佛號

。比如遇

到危難怎

麼辦

?就

是放

下萬緣

,一

心一意

念阿

彌陀

佛,

求佛

慈悲接引

自己往生。這一點,平時就要訓練純熟。

一般

人對

於名

號的

功德認識

不深

,往

往會迷

信外

在的藥物

、醫療等

科學技術

。他

不知

佛號有極其

不可

思議

的力

量。

在一

切不

可思

議中

,以

阿彌

陀佛

的力

量最

不可

思議

,而

佛號

是佛果地

的境界

,所

以應該對

阿彌

陀佛

的名

號生

起極

大的

信心

,用歡喜

心和虔誠

心來持

念。

Page 12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6

信心圓滿的話,得到的加持也圓滿,而且極其不可思議。

像現

在人

知道有錢

可以買車買房

,可

以過

好日

子,

就對錢非

常有

信心

,拼命地賺錢

。我

們不

要相

信錢

,要相

信佛

號不

可思

議的

作用

,真

正有

信心

的話

,決定

會全

心地投

入、全

心地

依靠

,全

力地持

念。

這樣

決定

得到

真實

不虛

的利益

,即

生解脫

的利益

。這

是最簡單

、最容

易、

最方便

了,

不需

要任何外

在條

件。誰只有肯持

就會

得到

不可

思議

的利益

。這

麼不

可思

的佛

號,

這是方便

到極

點,

是阿

彌陀

佛用來救度

一切眾

生的

無上妙寶

。關鍵

是能

不能對

這句

名號

生決定

的信

心,

能不

能持

之以恆地持

念。如果

能,那

就一

切都變

得順利

了,

再加

上有

生的決定誓願,就決定能往生西方。

我們

老人

家們已

經這

麼大

年紀

,沒有

很多

時間

了。

這僅有

的一

點時

間一定

要用

好,如果

自己

心裡相

信阿

彌陀

佛,

一心

想去極樂世界

,又

能從早

到晚

把時

間用

在念

佛上

,那

就一定

往生

。如果

這段

時間

不用

好,只

是東奔西跑

,什

麼都搞

一搞

,這

樣心

不專

一,

沒有固定

的方

向,到了臨終心裡慌亂無主,那就危險了。

所以

不管怎

樣,

年紀

大了

最好

以西方

為歸宿

。在

人間

就只剩

下幾

年了

,一定

要分清

次,

要把

往生

淨土做

為修

行的

重點

,而且

要讓

這個

重點突

出再突

出。

這樣

一心投

入在

念佛

上,讓

念佛

的念

力一

再地加強

,最

後就

是一

門心

思唯

一念

阿彌

陀佛

,唯

一趣向極樂世界

,這

樣就一定得佛接引,往生西方。

Page 13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7

海賢

老和

尚告訴

我們

「世上無

難事,只

怕心不

專」;

佛說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光大師更直截地告訴我們:「一心念佛,無事不辦」。

今天

就報

告至此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

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老法

師:

自了

師這

篇報

告,

要把

它單

獨印

出來

流通

,翻

成外

國文

,普

遍的

這些

老人

院、

醫院

裡邊

,我

們都

多多

的要

送一

些,

是真

的,

不是

假的

。我

昨天

收到

一封

老朋

友的

信,

我這

個朋

友大

我一

歲,

今年

八十

九了

,身

體不

很好

。告

訴我

,前

一段

時期

住在

老人

院,

晚上

起來

跌倒

了就

爬不

起來

,一

直到

第二

天,

還算

不錯

,身

上受

傷了

,頭

腦很

清楚

,到

第二

天早

晨,

整理

房間

的人

進來

才發

現了

他。

所以

老人

真苦

!要

碰到

兒女

不孝

更傷

心,

心情

怎麼

會好

?所

以這

種開

示對

他們

來說

,非

常迫

切的

需要

。真

能夠

相信

有佛

,相

信有

極樂

世界

,相

信有

阿彌

陀佛

,一

直念

下去

,他

身心

就平

和。

我們

知道

境隨

心轉

,一

切法

從心

想生

,只

要念

頭一

正,

對他

身體

健康

大有

幫助

。我

們在

此地

,醫

院跟

我們

的關

係很

好,

此地

有個

安寧

中心

,這

中心

跟我

們也

是有

十幾

年的

關係

。我

們幫

助他

,在

財力

上幫

助他

,精

神上

也幫

助他

,類

似這

些開

示,

無論

是今

人、

古人

,我

們把

它蒐

集起

來,

印成

小冊

子,

我相

信能

提醒

很多

念佛

人,

老年

人會讓他安心。

Page 13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四集) 2014/10/18 澳洲淨宗學院 02-042-0094

128

Page 13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29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

集)

2014/10/27 香

港佛

陀教育協

會 02-042-0095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攝耳諦聽」

上次談

了念

佛的祕訣

:時

時作臨

終想;接

下來應該談談

念佛

的方

法。有些

人念

佛的

候,專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腦海裡要清晰地浮現「阿彌陀佛」這四個字。

念佛

的方

法,

我們請民國

三位

大德來

開示

,他

們都

是念

佛的

過來

人:夏蓮居

老居士

、律

航老

法師

、印

光大

師。律航

老法

師是夏

老的

學生

,是

我們

的大恩

人,他

把《

無量

壽經

》會集

本從大陸帶到台灣,李老居士遇到了後來交給師父上人,我們今天才能看到。

祖師

大德教給

我們

念佛

的方

法是

:攝耳諦聽

,即

是聽聲音

,用耳朵認認

真真地聽

自己

佛的聲音。

一、夏蓮居老居士《聽佛軒記》

(一)原文

法門無量,要在明心,功高易進,無如念佛。

Page 13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0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成三昧,先修耳根。

一切時中,佛號歷然。聲不越竅,耳聽常滿。

隨緣自在,聞性內熏。思專想寂,滯情融朗。

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

聞即是念,念成於聞。有念必聞,無聞非念。

有念念息,無聞聞盡。從聞入流,返聞自性。

但能聲聲喚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覺。

但能不隨顛倒,即是翻破無明。

初則背塵向覺,繼則始覺合本,

久則始本相泯,自然能所兩忘。

(二)略釋

引用夏

老居士

《淨

語》

的原文

,連貫

起來

,略

釋他

上面

的《聽

佛軒記

》,即

是用夏

老的

話來解釋他自己的話:

Page 13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1

「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圓通先從耳根證。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妄

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

一句六字真經,循環莫教暫停。無論苦樂動靜,耳邊歷歷佛聲。防被境緣牽轉,如護生

鳥風燈。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

聞熏聞修聞自性,一根還原諸根淨。聽時更比念時真。都攝六根學勢至,返聞自性奉觀

音。自呼自醒還自知,念佛見佛成佛時。

聲合乎心,心應乎聲。心聲相依,妄念自清。始覺究竟即本覺。

果能心口,字字相應,淨宗功夫,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離妙有。

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彌陀攝六根。字句分明耳應口,凡情消處見慈尊。

此是蓮宗真途徑,純以音聲續慧命。」

二、律航老法師《並耳念佛法》

Page 13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2

念佛宗旨,本為攝心專注一境,令散亂心,漸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亂。若欲達此目的,

必須將阿彌陀佛四字宏名,字字都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明明白白,但耳根對聲塵,須由聽力

強銳,方能格外清晰。

並耳者,即合併兩個耳根的聽力,用在一個耳根上,試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槍,當他瞄

準時,皆閉一眼,用一眼,視力格外分明,而聽力亦復如是。

律航初學此法時,先將右耳聽力作意並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並在右耳,聽

一百聲;然後兩耳平均聽一百聲。或者攝心記數,初三聲注入左耳,次三聲注入右耳,再四

聲二耳一起聽,共為十聲。

如是循環練習,不過一月,大見功效,一往妄念紛馳,現因聽力特別增強,漸受約束,

偶起妄念,隨即覺知,日久自成習慣,不必作意並耳,而自然並耳矣!

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則持名念佛者,誠不可不加強聽力。

三、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

(一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

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Page 13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3

(二)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

(三)念佛下手,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

(四)當時常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注重於聽之一法耳。

(五

)念佛之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

之矣。

(六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

聽。 (

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

正因。

(八

)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

切須注意!

(九

)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

以諦聽告之。

Page 13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4

(十

)念佛一法,理極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應,第一是志誠懇切;第二是聽,

反聞念佛聲。誠、聽兼到,昏散自除。

(十

一)攝心方法,種種不一。隨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為切要之法,總

不過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字。

(十

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

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

(十

三)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

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十

四)《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

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十

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

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

認真,故無效耳。

(十六

)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默念,亦須常聽。以心一

Page 13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5

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了了也。

(十

七)無論聲默,均須攝耳諦聽。能常聽見念佛的聲,則心自歸一。此法最穩當。無

論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絕無受病之虞。

(十

八)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

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祕訣也。信願行三,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祕訣。知此二者,

更不須再問人矣!

(十九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

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

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

十)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

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

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

十一

)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

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較彼修

Page 13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6

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二

十二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

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

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

(二

十三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

「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

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

徹因源」也。

(二

十四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

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

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

十五

)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

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

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一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

Page 14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7

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淨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

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

(二

十六

)無論行、住、坐、臥、聲、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

聽得清楚。默念不開口,心中仍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與開口朗念無異。此為

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

地,斯為第一」。耳能聽得明白,則六根都攝無遺矣!如此而念,名為「淨念」。淨念能常

相繼,則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

十七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

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

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

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

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

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續不

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

Page 14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8

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

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二

十八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則由三昧

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復以此寶,普施一切。

攝耳諦聽

,並

不只

是印

光大

師提倡

,古來

大德

都是

這樣教

人。隨舉

一例

,蕅益

大師

,我

們看

《彌

陀要

解》

幾段話

:「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

」、

「信願行

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

」、

「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

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

也。

」、

「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

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

」。

祖師

這裡

都用

「聲

」:

一聲

阿彌

佛、聲聲

阿彌

陀佛

,他

不用

「句

」,通

常我

們說

一句

阿彌

陀佛

。大

師的措辭

不是

無的

放矢

不是隨隨便便,這是有他含藏的意思:提醒我們念佛的方法:聽聲音!攝耳諦聽。

今天

就報

告到

這裡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

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

師:

我們聽

了自

了法

師的

報告

,也

看到

這篇

的文字

,確

實是

他對

我們

大家

,最

好的

Page 14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39

供養

。他

這些

年來

修行

,沒

有白費

功夫

,沒

有浪費光陰

,確

實有

心得

,這

是我

們應該向

他學

習的

。為

什麼

他有

成就

?我

們的

成就

比不

上他

,原因何

在?

經論

上說

的,

祖師

大德

教導

我們

的,

他認

真去

做了

,確

實是

一門深入

、長時

薰修

,他

做到

了。

我們懂

得,

也會

說,

但是

自己

沒有

做到

。所

以他

確確

實實

是給

我們

心得

報告

,這

篇東西

對念

佛人

,尤

其是

念佛

功夫

不得

的人

,長時間

的念

佛,

念了

幾年

,念

了幾

十年

,功夫

依然

不得

力,原因

在哪

裡?聽

了這份

告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念佛不如法。

他舉

出這

三個例子

,夏蓮居

老居士

、律航

老法

師,《楞

嚴經》

上所

說的

法門

,《印光

師文鈔》

,他

用的

功夫最深

,他

的根柢

,是

從《文鈔》

上奠

定的

。印光

大師

一生

教人

,他

記得

很清

楚,

重要

的開

示,

他隨手

可以拈

來。

所以

一門深入

、長時

薰修

,讀書

千遍

、其義

見。

我們知道

,沒

真幹

,尤

其是

念佛

。念

佛最

重要

的,

佛在

經典

上告訴

我們

,念

從心

生,

佛這

個念

頭從

心生

的,

從口

裡頭

念出

來,

從耳朵聽進

去,

這樣

就能

夠攝

心。許多

人念

佛時間

很長

,不

能攝

心,

就是雜

念很多

,用

念佛

的方

法雜

念去除

不掉

,於

是怎

麼樣

?另外想

別的

法,

覺得

自己

業障

很重

,去尋找

其他

的方

法消

業障

。殊

不知

,念

佛是最

好消

業障

的方

法,

們不懂

這個

方法

,或者聽

了不

相信

這個

方法

。為

什麼

不相信

?我

們學

習的時候

功夫

不夠

,不

是幾句

就能攝

心,

要養

成習慣才

能攝

心。

還沒

有養

成習慣

就想換

別的

方法

,這

就壞

了,

而不

能夠

一個

方法堅持

到底

。這

裡說

的三

個人

,夏蓮

老、律航

、印

祖,隨便哪

個人

的方

法都

行,

都把

這個

重點

說到

了。

他今

天在

此地

提醒

我們

,把

這些

重要

的開

示都寫

在此

地,

我們多

Page 14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40

看、多念念,自己再試試看。

我們最

大的障礙

就是

世緣

放不下

,這才

是真

正功夫

不得

力,

真正原因

所在

。我

們對

於這

六根

對六

塵境

界太

在意

了,

不肯

放下

,不知道六

根六

塵六識

,都

是虛妄

不實

,都

應該

放下

尤其

是年歲

大的

人。

中國

古人

是以六

十歲

為老

人,六

十是

花甲

老人

了,六

十一甲子

。李

老師

以前

常常

告訴

我們

,人

到六

十歲

就要

為來

生打算

,為

什麼

?這

一生

差不多

過完

了。六

十是

生的冬

天,六

十到

八十

,人

生的冬

天。

把人

生分

為春夏秋冬

,從你

出生

到二

十歲

,春

天,

二十

年;二

十到四

十,夏

天,

成長

了、

成熟

了;四

十到六

十,秋

天,該收斂

了;六

十到

十,冬

天,

要準備走路

了,換句話

說,聰

明人

要準備

來生

。人

死了

並不

是就

了了

,有

來生

六十歲以後認真為來生著想。

念佛

法門

就是

為來

生。

來生

到哪

裡去

?心

裡面嚮往

的是西

方極樂

世界

。怎

麼去

?信

願持

名,

真信切

願沒

問題

,那

問題

在持名

。持名

,蕅

益大

師說

得好

,能

不能往

生全

在信

願之

無,

可見

得真信切

願,

是能

不能往

生最

重要

的關鍵

。真信切

願的

人,肯

定把

世法

佛法

都放下

了,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得放乾淨,然後修一向專念。

他這

篇東西完

全著

重在

念的

方法

,這

個念

怎樣消

業障

,攝

心就

是業障消

了。

業障

沒有

消,你

一面

念佛

,還

是一面

有妄想雜

念,妄想雜

念很多

,止

不住

,這

就是

業障

現前

。業障

前有

沒有

方法

對付

?念

佛是最

好的

方法

,那

就是消

業障最

好的

方法

。注

重這

個念

是心

生、

Page 14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41

念、

耳聽

。特

別把

這個

心放

在耳

上,

耳聽

,為

什麼

?你專

心在聽

著,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不

是聽外

頭的

,容易攝

心。

不出聲

念,

我們

心裡默

念,

有沒

有聲音

?有

,別

人聽

不到

,自

己清

楚。

還是

要聽

別人聽

不到

自己

起心

動念

那個音聲

,這

樣它

都攝六

根,

為什

麼?眼

不是

不看

耳不

是不聽

,眼

也看

、耳

也聽

,沒

有放

在心

上。

心裡面

,心

裡頭專聽

自己

念佛

的佛

號,

這重

要。一切時、一切處,都要這樣用功。

這樣

用功

,我

在此

地特

別給諸位聲

明,你

在走路

的時候

,在外面走路

,不

可以

,你

要注

意交通狀況

。你

這樣

修行

,車撞

到你你

還不曉

得,

那就

錯了

,這時

要注意路況

。尤

其如

果是

自己駕車

,駕車

的時候

決定

不能

用這

個功夫

,用

這個

功夫

會出車禍

。什

麼時候

?在你平

常繞

佛的時候

,佛堂

用這

個功夫;你

自己家

裡院子

裡,

用這

個功夫

,清

淨場

所用

這個

功夫

就對

了。特別是早起,睡覺之前,用這個功夫最好。

這是

我們

非常感謝

自了

法師

,感謝

他提

供我

們這份資料

,幫

助我

們知道

念佛

方法

、念

的祕訣

。念

佛真消

業障

,比

什麼

方法

都快

,你

要用

上你

就知道

了。

我們

自己

功夫

得力

了,

要勸

告別

人,

自利

利他

,自

他是

一不

是二

,能接

受的

人就

要幫

助他

。這份資料

,我

們可

以多

印一些放在二樓,跟人家結緣的那些文件裡面。

Page 14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5

142

Page 14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3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九十

九集

2014/11/10

港佛

陀教

育協

02-042-0099

老法

師:請坐

。我

們在

這一

生難

得得

人身

,聞

佛法

,這

個緣太殊勝

了,

可以

說是

無比

殊勝

。最

重要

的,

我們

在這

一生當

中抓緊

這個機

會,

要往

生極樂

世界

。不

生極樂

世界

就大

大錯

了,

不管你

得什

麼利

益,六道輪迴跑

不掉;

不能脫

離六道輪迴

,肯

定在

三惡道

的時間

長,

三善道

的時間短

,這

是決

定逃

不過

的。

一般

世人懵懵懂懂

,他

沒搞

清楚

,我

們把它

搞清

楚、搞明白了。

這一句

佛號

,底下

一句

是求

生淨土

,阿彌陀

佛,求

生淨土;阿彌陀

佛,求

生淨土

,就

了。

這一句

佛號

無所

不包

,你

們聽

了戒律

,自

己多歡喜

,一句

佛號

裡頭

,三聚

淨戒圓滿

在裡

頭。

為什

麼?

這一句

佛號叫你

得清

淨心

、得平等

心。

戒律

的目

的是

什麼

?就

是得

清淨

心。它

要那

麼麻煩才

能得

到,

我們

一句

佛號

就得

到,

比它

高明太多

了。學

教,

這一句

佛號

是一切

的大總持

法門

,不

但世尊

一代時

教,

十方

三世

一切諸

佛所

說的

經教

全在

這一句

佛號

裡頭

。所

以這句

佛號

,你往

生極樂

世界

什麼

都通

了,

根本

就不需

要學

的,

全通

了,何況阿彌陀

佛在極

樂世

界講

經教學

沒有

中斷

,「

今現

在說

法」

。說

什麼

法?你想聽

什麼

法,聽

到就

說這

個法

妙不

可言

。「

佛以

一音

而說

法,

眾生隨類各

得解」

,我想聽《金剛

經》

,聽阿彌陀

佛講

的就

是《金剛經》;你想聽《華嚴》,你聽的就是《華嚴》,一點都沒有錯,妙極了!

Page 14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4

那個

地方

無量壽

,那

個地

方沒

有白

天晚

上,

人的精神飽滿

,不

會疲倦

,你

說這多

好,

需要飲食

,我

們這

個地

方生活

上帶

來這

些困擾

,極樂

世界完

全沒

有。你想

到十

方世

界去參

學,

本身

在極樂

世界阿彌陀

佛大講堂

沒動

,佛

也沒

動,

我們

也沒

動,

在聽

經。

那辦

事呢

?佛

以無量

無邊

的分

身到

十方

世界

去接

引往

生的

眾生

,這

是他

的本

願,

他一

定要

去接

引,分

身去

的,

本身

在講堂

沒動

。同學

們呢

?本

身在講堂

也沒

動,

有能

力像阿彌陀

佛一

樣,分

身到

十方

世界

。彌陀分

身到

十方

世界

是接

引往

生的

,我

們分

身到

十方

世界

是修

福修慧

,供

佛、

供僧

修福

,聽

經聞

法是

修慧

,福慧雙

修。

能分

無量

身,同時親近

無量諸

佛如

來,聽

到諸

佛所

說的

一切

經,

真有

受用

。這

個好

事我

們現

在沾

到邊

了,

一步跨進

去就

得到

。不肯

念佛

的人

他沒

清楚

,真

搞清

楚,哪

有不

念佛

的道理

?哪

有不求

生的道理

?念

念求

生淨土!像海賢

老和尚

念念求往

生,

佛把

他留

在世間

是為表

法。

為什

麼?

就是

為我

們現

在學

的這

個法

,懷疑

的人太

多了

,不

相信

的人太多

了,表

這個

法,讓

我們

真正

相信

,決

定不

再動搖

。海賢住

世這

些年

德無量,沒有比這個更好了。

在這

個世間

沒有

緣就算

了,

沒有

緣絕

不攀

緣;

有緣

,隨

緣幫

助苦

難眾

生,

也是

幫助

正法

久住

。正

法能久住

,這

個世間

一定

是太平盛

世,

世出

世間

法都

能建立

,如

果是亂

世就

不行

在過

去,

我們

不能

說沒

有疑

惑,

雖然

有很堅

定的信

心,

別人

不相信

,我

相信

,可

是沒

有領導

人。

要有

大智慧

、大

福德

的國家領導

人出

現,

我們信

心就足

了。

難得

我們遇

到了

,今

天習主

席就

是這

個人

,這

是上

天派下

來的

,來救

這些

苦難

眾生

的(

不僅

是中國

,全

世界)

,來復興

Page 14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5

人性

的教育

,中國傳統

教育

。這

世界

上有許多族群

,他

們老

祖宗傳下

來的

,宗

教傳下

來的

你細

心去體

會,你

用恭敬

心去觀察

,平等

心去觀察

,都

是好東西

。不

是好東西

,怎

麼能傳

麼多

年?

早就被淘汰

掉了

。能傳

到今

天的

,我

們都

不敢輕視

,為

什麼

?它

有這

麼長

的生命

力,它

一定

有道理

,沒

有道理

早就給

人丟

掉了

,都

是好東西

。如何

把它整合

成為

一體

,文化

大匯合

、大圓融

,這

個好!唯

有文化圓融

,文化融合

在一體

,這

個世

界上永

遠沒

有鬥爭

,永

遠沒

有戰爭

,太平盛

世。

天天

都是太平盛

世,

地球

就是極樂

世界

、就

是天堂

。我

們遇

到這

緣,隨

緣,

也盡

心盡

力去

做,

但是

我們

把所

做的

這些

功德

,統統迴向求

生淨土

。我

對這

個世

間,

人間

、天

上什

麼都

不要

,我只

要求往

生極樂

世界

,這

就對

了,

點點滴滴幹

這一

樁事

情。

好,我們現在開始。

學生

:不

肖弟

子自

了冒

昧報

告的

題目

是:

「歷

代祖

師示

真信

切願

」—

從海

賢老

和尚

反省

我們求往生的信願(六)

印光

大師

說: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

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

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可見

信願

最重

要,每

尊佛

世,必定弘揚

信願持

名。

歷代傳

法的

祖師

大德

,必定

開示

真信

切願

,或言傳

,或身教

。因此

恭錄祖師關於真信切願的開示如下:

Page 14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6

甲、印光大師總示真信切願

一、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願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帶業往生

也。 二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淨業知識,又不廣閱淨土經論,則真信切願從何而生?

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

三、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

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

四、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

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五、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

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

西方大根據也。

六、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

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

Page 15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7

生西方也。真有信願,妄當自已。

(註

:已

是停止

之意

。很

多同

修說

念佛總

是妄

想紛飛

,原

因在此:信願不真。真有信願,妄想自然停止。)

七、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

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

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

八、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則不能往生矣。萬不可卑劣自居,謂

「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

佛故也。

乙、歷代祖師分示真信

一、正面勸信

(一)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

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

Page 15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8

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二)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深信者,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

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是名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三)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六信: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

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

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

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

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Page 15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49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

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

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

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

妨礙。是名信理。

(四)截流大師《淨土警語》三種真信:

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

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覺性未曾動。故曰莫輕未悟,一念回

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

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

次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

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

Page 15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0

應,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

(五)徹悟大師《徹悟禪師語錄》: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如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眾生不知也……若以眾多觀之,佛則普為一切眾生

也;若以一人觀之,佛則專為我一人也。稱性大願,為我發也;長劫大行,為我修也。四土

為我嚴淨也,三身為我圓滿也。以至頭頭現身接引,處處顯示瑞應,總皆為我也。我造業

時,佛則警覺我;我受苦時,佛則拔濟我;我歸命時,佛則攝受我;我修行時,佛則加被

我。 佛之所以種種為我者,不過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脫眾苦、廣受法樂也,欲

我輾轉化度一切眾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後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雖天地

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聞開示,安知此意?不讀佛經,安曉此理?今而後,已知之矣,唯有

竭力精修,盡報歸誠,拼命念佛而已,復何言哉!

(六)徹悟大師《語錄》: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捨

Page 15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1

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

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

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

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稟受世尊淨業法

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

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

信可謂深矣。

(七)徹悟大師將真信具體列為十種: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後世)。

三信輪迴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六信實有淨土(如今娑婆無異,的的現有)。

七信願生即生(已今當願,已今當生,經有明文,豈欺我哉)。

Page 15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2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語故,則造後四;不信佛語,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

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

(註

:古

代契約

分為左右兩聯

,雙方各執其

一,左券即左聯

,常用

為索償

的憑證

。操左券

比喻

成功有

把握。)

二、反面勸信

(一)截流大師《淨土警語》:

茍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

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一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步耳!

(註

:闡

提,斷善

根無

信仰的人。旃陀羅,以屠殺為業的人。)

(二)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Page 15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3

明智者當為世人決疑起信,在在處處,弘讚流通,即是代諸佛出廣長舌,即是報佛深

恩。如其違背聖言,故為魔說,其為罪也,何可言盡!

今以喻明:於此有人,日出萬言,以謗萬佛,積滿千歲,是人罪業,無量無邊;而復有

人出一惡言,撥無淨土,阻人念佛,是人罪業,過於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何以故?微

塵諸佛,讚歎西方,惟欲人人成佛;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眾生,常沉苦海,

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辭哉!

(三

)蓮池

大師

《彌

陀疏鈔

》歸納

十種難

信。唯有狐疑是棄材

,疑

根未斷

,即

是罪

本。

凡夫眾生對淨宗的懷疑,不出狂妄與愚痴二端。如下:

一現居娑婆穢土,習久心安,乍聞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疑無此事。

二縱信有極樂世界,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極樂淨土?

三縱

信應當往生西方淨土,又

疑娑

婆世界

離西方淨土有十

萬億

剎土之

遙,

如此極

遠何

能得到?

四縱信距離不是障礙,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業障未除而得往生彼國?

五縱

信帶

業能生,又

疑生到西方淨土,

必有奇妙法門,多種

功行,云

何但

持名

號,

遂得

往生?

Page 15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4

六縱

信持

名得生,又

疑執

持名

號,

必須多

歷年

劫,才

能成

就,云

何一日

七日,便得往生

彼國?

七縱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離胎卵濕化,云何淨土諸往生者悉是蓮華化生?

八縱信蓮華化生,又疑初心入道,多遇逆緣退轉,云何一生彼國,便得入不退轉位?

九縱

信一得往生便

入不

退轉

位,又

疑淨

宗念佛法門

主要是接

引鈍

機眾生,上

智利根不

必往生彼國。

十縱

信上根

利智亦應求生極樂淨土,又

疑其他

經典,

或說有佛,

或說無佛,

或有淨土,

或無淨土,狐疑不決。

上述

十種難

信,前

八種屬愚

人高推聖境而

不敢

信,第九

種是狂

者蔑

視西方而

不屑

信,第

十種雙兼狂愚

二病

。可見凡

夫眾

生迷惑顛倒

,觸途

成滯

,對

淨宗

不可

思議圓頓

大法

,疑網

重,乃是眾生業力所障。吾人應深自檢省,盡捐狂愚二弊,虔誠篤信。

(四)蕅益大師《靈峰宗論》: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

今人於夢幻妻子家緣不能當下割捨,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

下覷破,乃至夢幻詩文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獨於夢幻西方則不求生,亦大惑矣。

Page 15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5

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淨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

論,惑業感於三界,惡夢也;念佛生於淨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

苟深思此理,淨土之生,萬牛莫挽矣。

(五)印光大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

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

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

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丙、歷代祖師分示切願

一、徹悟大師《語錄》:

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

退失往生之願。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能如是願,

其願可謂切矣。

Page 15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6

二、蕅益大師《靈峰宗論》: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韝者。

佛四聖諦,苦諦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茍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安

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間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頑金不鍛不致精。鐘不擊不鳴,刀不磨不利。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方名素患

難行乎患難,方可於穢土植淨土因,方如蓮出淤泥,超登不退。

倘無事則駕言念佛求生淨土,一遇不如意,輒悔慍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

(註

:倘

若在平日

無事

時就高談闊

論念

佛求

生淨

土,

一遇

到不如意

事,

當即

就後悔

、惱怒

怨恨

,我恐怕其

人念

佛三

昧不

能成

就,

往生西方

也沒有保證

。)須於此十大礙行

(註

:此

略),一一自驗,果於病時、難時,乃至被抑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尤不怨,庶蓮

萼日滋,稱三昧寶王矣(註:念佛三昧又稱寶王三昧)。

三、徹悟大師《語錄》:

如此信已,願樂自切。以彼土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深,如離廁坑,如出牢獄;

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總之如渴思飲,如飢思食,

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

Page 16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7

懇切,一切境緣,莫能引轉矣。

丁、信願行三而一

一、徹悟大師《語錄》:

聞佛法已難,況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尤難。何幸而得難得之人身。何幸而聞難聞之佛

法。聞之而猶不肯信,不深為可惜也哉。

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

也。行之所以不猛,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

總之生真信難。信果真矣,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願,加以勇猛力

行,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見彌陀,決定證三不退,決定一生補佛。既得生淨土矣,曠大劫

來生死業根,則從此永斷。既一生補佛矣,至極尊貴無上妙覺,則便得圓成。此一念真信所

關係者,豈淺淺哉。茍非障道緣薄,生死業輕,久種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爾。

然吾人無量劫來,業力輕重,善根深淺,皆莫得而知。但業力由心轉變,善根在人栽

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懇切開示。而學道者,不可不竭力奮勉,勇往直前。但

Page 16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8

一言入耳,一念動心,皆可轉變業力,皆能栽培善根。雖聞種種緊要開示,都無一言所入。

雖遭種種逆順境界,曾無一念奮發。是為真業力深重。真善根輕鮮。則亦莫可如何也矣。

二、徹悟大師《語錄》:

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是生死苦海之慈航,

無苦不度;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但得一歷耳根,便為有緣;但能一念信心,便可

相應。信心果真,願不期發而自發。

只將此信願二法,常存在心。如忠臣之奉明君密旨,孝子之受慈父嚴命,憶念不忘,作

為第一件要事。不論所處境界,靜鬧閑忙,多念少念,總皆為往生正因。只恐介在勤怠間

耳。 吾人曠大劫來,久在輪迴,豈永不發出離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廢於因循,敗於怠

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惱。今聞持名簡要法門,若仍因循故轍,安於覆敗,可謂第一等

無血性漢子矣。

三、印光大師《文鈔》:

念佛有信願,決定會臨終往生西方;無信願,則只得人天福報而已。有信無願不名「真

Page 16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59

信」;有願無信不名「真願」。信、願二法,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戊、諸祖自述流露真信切願

一、蕅益大師《自像贊》

(一

)不參禪,不學教,彌陀一句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由他

譏,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晝夜稱名誓弗忘,專待慈尊光裡召。懸知蓮萼已標名,請君

同上慈悲造。

(二

)願大不遺塵界,膽小怕墮地獄。見人嬉笑滿容,禮佛悲哀痛哭。終日輪串數珠,

唯恐萬聲未足。縱有一隙獨明,且無片長可錄。只圖下品蓮生,便是終身定局。豈敢大言欺

世,致使法門受辱。

二、省庵大師《偶成四首》

百八輪珠六字經,消磨歲月度光陰。平生只有西歸願,肯為他緣負此心?

三、徹悟大師《念佛偈》

Page 16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60

(一)猛切持名如救頭,娑婆那更可遲留,即今撒手便歸去,已較前賢輸一籌。

(二)劃斷塵緣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彌,娑婆深厭輪迴苦,早向花池占一枝。

(三

)自憐身作太平僧,了生脫死卻未曾,但願名標蓮蕊裡,不須高列上傳燈。

(傳燈

指《傳燈錄》,禪宗語要。)

(四)話到無常只自悲,百年彈指欲何為。惟求慈父垂哀憫,小小蓮花與一枝。

己、說明

這份

報告

,十

二祖徹悟

大師

的法

語居

多,

主要摘

自《徹悟

禪師

語錄

》(

也稱

《夢東

錄》

)。

印光

大師評價

說「《徹悟語錄》,洵為淨宗最要開示,倘在蕅益老人前,決定選入

《十要》。」(註:指蕅益大師編的《淨土十要》,印祖評為淨宗至要之書)

淨宗

歷代

祖師

,並非

都是

著作等身

。有

的祖

師沒

著作

,如承遠

、少康

、省

常;

也有

的祖

師少

著作

,如

法照

、截流

、省

庵、徹悟

。印

光大

師曾

就此

答覆云

:「徹祖、省祖之少著作,

亦各人之心願耳。其道德之優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為定。古今有法身示現,但少數言句,

無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處生疑?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

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Page 16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61

這份

報告

,可

以說

是用

歷代

祖師

的法

語,來詮

釋海

賢老

和尚

一生表

法的內涵

,他

沒有

作,

但是他表演給

我們看

了—

真信

切願

。他

老人

家說

,「我要趕緊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

我」

、「我現在一百多歲

啦,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

根啊!我給老佛爺求過幾次,要跟他去

」……

這些

都是

真信

切願

的自然流露

,這些話

我們

曾發自內心的說出過?

芸芸

念佛

人,

普遍

功夫

不得

力,

這是

我們

不得

不面對

、不

得不檢討

、不

得不

反省

的問

題,

無法迴避

。原

因很

多,

五花

八門

,總

的來

說,

不外乎

信願

出了

大問

題!

信不

真、

願不

切,所

以「萬

修萬

人去

」變

成「萬

修二

三人

去」

。那

麼,

信願

的內涵

是厭離

心,厭離娑婆才

會欣

求極樂

。大

部分

人覺

得這

個世

間還

不錯

,日

子過

得很美滿

,對六

道輪迴

不畏懼

,對極樂

世界不嚮往,古人說的「口念彌陀,心戀娑婆」,因此念了二、三十年還沒消沒息。

報告至此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陀佛。

老法

師:

自了

師這

一份

的報

告,

我們聽

到了

,也

看到

了,

他給

我們

提供最

好的

警惕

。我

們今

天確

實有

問題

,最

嚴重

的問

題就

是我

們對

於淨土信

願的

不足

。因

為信

願不足

,所

以常

受到

世出

世間

一切

法的干擾

,用

心不

能專

一,疑慮

就更多

、更深

、更

嚴重

,它

確確

實實

是會

Page 16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62

妨礙

我們

這一

生往

生淨土

。自

了師

他對

淨宗

的根紮

得好

,這

麼多

年來

,他主

要是

一部《印光

大師文鈔》

,這部《文鈔》

他念

得熟透

了,總

念了

幾十

遍,

這是

他深信切

願的

根本

。今

天念

佛同學

,無

論在家

出家

,《印光

大師文鈔》偶

然翻

個幾頁

,幾

個人認

真去學

習?

真正認

真學

習,往

生淨土

就肯

定了

,為

什麼

?真信切

願一

定能

生得

出來

。印

祖在

世的時候

,因

為方

(口音)

的關

係,

他在

晚年住

在南

方時間多

,南

方人聽

不懂

,所

以他

一生

用文字弘

法。

他講

經別

人聽

不懂

,要翻譯

很麻煩

,所

以用文字

、用書信

。這

就是

祖師往

生之前

也就編

了《文

鈔》,現在有《續編》有三篇,內容非常豐富,每一篇都是勸人修學淨土最緊要的開示。

我在初學

佛的時候

,跟懺雲

法師住茅蓬半

年,

那個時候

他叫

我讀《印光

大師文鈔》

,讀

《阿彌陀

經》

三個註

解:蓮池

大師

的《疏鈔》

、蕅

益大

師的《

要解》

、幽溪

大師

的《圓

鈔》

,我

那半

年的時間

就學

這些東西

。只

是叫

我自

己看

,沒

有講給

我聽

。要

我把

三個註

解做

一個科

會,

就是

把經

裡面

這個科整理

出來畫

成一張表

解,

把經文

再繫進

去,

這叫科

會,

這是

我以前

沒有見

過的

。自

己把

這三

個註

解的科

會做

成之後

非常歡喜

,真

正體

會到

佛經文字之

美。

從科

會才

能看

出來

,看

出什

麼?

這個文章

不能加

一個字

,也

不能少

一個字

,加

一個字

廢話

,可

以刪

掉的

,少

一個字它

就斷

了,

就連

不起

來了

,這

就是

中國

古人標準

裡頭最

好的文

章。

以後

我們

看到《華

嚴經》

,清涼

大師

的科判

,那

麼大

的經

,還

有六百卷《

大般若》

,古

人都

用表

解把它

會成科

會本

,我

們從

這個

地方學

習了

用科

會來

看文學

。在台

中,

李老

師每

星期

有一堂

古文

,我

們學

的《

古文觀止》

,老

師教

我們練

習做科判

。因

為《

古文觀止》文字

Page 16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63

少,

很容易

做,

經文字太長

。發

現古文

裡頭

,現

在人

的文章

不能

比,

現在

這些文章

,你

去做

科判

做不

成,

古人

的文章

篇篇

都可

以,它

有章

法結構

、思想體系

,從科判

上全

能看

到。

所以

科判就是註解經的,就是經註,那是提要,重點的提要,講義那是詳細的說明。

自了

師有

這麼深

的根

,他

對於

淨宗

的信

願,

我們

在他

的報

告、

在他

的文字當

中可

以非

明顯

的看

得出

來,

他是

我們

的好榜

樣,

我們

要向

他學

習。

祖師

大德

這些

語錄

,是

修學

淨土

紮根(紮信

願根)

的依據

。經文字太深

,不

一定

看得懂

,祖

師的

開示淺

,從

這上紮

根,

然後

再去讀經,對於經裡頭字字句句會生出感恩的心,你才曉得字字句句是真實教誨。

Page 16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099

164

Page 16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65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一0

一集

2014/11/15

港佛

陀教

育協

02-042-0101

學生

:心

得報

告。

尊者

師父

上人

慈悲

、諸

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的題目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老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淨宗第一義諦。

十二

祖徹悟

大師曰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不唯是《觀經》一經綱

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法藏綱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謂學雖不多,可齊上賢也。」

下面摘錄印光大師若干段相關法語,因稍深奧難懂,祈請師父上人講解。

一、印光大師開示念佛

(一

)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其

苦樂受用,天地懸殊者,由稱性順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深,不易宣說。欲不費

詞,姑以喻明。

Page 16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66

諸佛致極修德,徹證性德。譬如大圓寶鏡,其體是銅。知有光明,日事揩磨。施功不

已,塵盡光發。高臺卓豎,有形斯映。大而天地,小而塵毛,森羅萬象,炳然齊現。正當萬

象齊現之時,而復空洞虛豁,了無一物。諸佛之心,亦復如是。斷盡煩惱惑業,圓彰智慧德

相。盡來際以安住寂光,常享法樂。度九界以出離生死,同證涅槃。

眾生全迷性德,毫無修德。譬如寶鏡蒙塵,不但毫無光明,即銅體亦被鏽遮,而不復

現。眾生之心,亦復如是。若知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從茲不肯廢

棄,日事揩磨。初則略露銅質,次則漸發光明。倘能極力盡磨,一旦塵垢淨盡,自然遇形斯

映,照天照地矣。

然此光明,鏡本自具,非從外來,非從磨得。然不磨則亦無由而得也。眾生背塵合覺,

返妄歸真,亦復如是。漸斷煩惑,漸增智慧。迨至功圓行滿,則斷無可斷,證無可證。圓滿

菩提,歸無所得。神通智慧,功德相好,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了無異致。然雖如是,但

復本有,別無新得。若唯任性德,不起修德,則盡未來際,常受生死輪迴之苦,永無復本還

元之日矣。

吾輩既為佛子,當行佛行。縱不能豁破無明,頓復性體,以直趣妙覺果海。豈可不圓發

三心,篤修淨業,以期斷煩惑於此身,託心識於蓮邦,為彌陀之弟子,作大士之良朋,安住

寂滅,游泳佛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乎?

Page 17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67

倘不自奮勉,高推聖境,自處凡愚。畏半生修持之勤勞,甘永劫沉淪之酸楚。迷衣珠而

弗珍,登寶山而空歸。以具無量功德智慧神通相好之妙真如性,枉受無量生死輪迴煩惱業果

之幻妄極苦。豈非喪心病狂,惡升樂墜。生作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三世諸佛,稱為

「可憐愍者」。凡我同倫,各宜努力。

(二)念佛之心為佛因,則近之即得往生西方,遠之畢竟圓成佛道。

(三

)佛之心,如出礦之金。吾人之心,如在礦之金。雖有金之體性,了無金之功能。

是以自心是佛,更須要認真念佛,求生西方。

(四

)證佛果者,亦不過徹底究竟證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親得全體受用而

已,實未加一絲毫於其初也。

(五

)佛憫眾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以最愛惜眾生之本有佛性,恐其永遠

迷失,故令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

(六

)須知由其心即是佛,故佛教人念佛。若心完全與佛不相符合,如冰不可入爐烹

煉。唯其心之本體,與佛無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煉凡夫夾雜煩惱

惑業之佛心。

Page 17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68

(七

)此之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佛以究竟證故,常享常樂我淨之法樂。眾生以

徹底迷故,恆受生死輪迴之妄苦。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雖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發現

而得受用。

(八

)當思我與如來,同一心性。彼何以惑業淨盡,福慧圓滿,安住寂光,常享法樂

乎?我何以起貪瞋痴,造殺盜淫,輪迴六道,莫由出離乎?心性是一,苦樂天淵。若猶以佛

性功德,獨讓如來親得受用者,尚得名為大丈夫哉?

(九

)能知自心原是佛心,則知佛光即是心光。而此心光,寂照圓融。寂而常照,故為

「無量光」。照而常寂,故為「無量壽」。無量光壽之理體,固一切人之所同具。無量光壽

之實證,須待往生西方,面見彌陀,蒙佛授記,圓滿菩提以後,方能徹得。此《華嚴》歸

宗,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深旨也。

(十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圓融。離念離

情,不生不滅。謂之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謂之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

聖凡俱莫能名。類明鏡之了無一物,而復胡來漢現。猶太虛之遠離諸相,不妨日照雲屯。正

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本覺心中,圓具諸法。乃如來所證之無上覺道,亦眾生所迷之常

住真心。

Page 17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69

(十

一)煩惱是妄,何可云不能斷乎?所言不能斷者,乃係真性。真性在未證前,隨惡

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亦不變。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雖日盛

糞,而金性仍然不變。打做佛像菩薩像,雖極其貴重,而金性仍然不變。世間人各具佛性,

而常造惡業,如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了。若知此義,誰肯常作馬桶夜壺之下作東西

乎?然人爭著做馬桶夜壺。百千萬億中,或有不肯作馬桶夜壺,一意要作佛像菩薩像,連天

帝大王之像亦不肯作者,蓋甚少甚少也!

(十

二)有血性漢子,決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背悟淨緣,隨迷染緣,長劫輪迴於六

道之中,而莫之能出也。

(十

三)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庶可不

辜負即心本具之佛性,及即生了脫之大法也!

祖師

的文

字,

法味濃濃

,讓

人讀

了一

遍,還

想再讀第

二遍

、再讀第

三遍

,忍

不住

反覆閱

讀,

這是

大師

的攝受

力。展

開《文鈔

》,靜靜看

幾個小

時,那

是什

麼?那

是法界

淨宗初

祖大

勢至菩薩對

你直接

的加持

、給

你殊

勝的灌頂

。然

後呢

?照

著去做

,儘管

不能

一下

子做

到,

是我們朝這個方向努力,最後決定念佛成佛。

二、蓮池大師普勸念佛

Page 17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70

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

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華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

佛。 三、善導大師讚歎念佛

Page 17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71

《觀

經》

最後

釋迦牟尼

佛讚歎

念佛

人,

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

華。

」芬

陀利華

就是

大白蓮花

,所謂

「千葉白蓮

」,非

常殊

勝、

尊貴

、稀有

。《涅槃

經》讚

歎釋迦牟尼

佛稱

為「

大芬

陀利

」,而

釋迦牟尼

佛把

這種

尊貴

的比

喻用

在念

佛人身

上。善導

師解

釋說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

人也。

」大

師用

五種讚譽來

說明

念佛

人,

我們聽

了信

心倍增

,沒有

比真

正念

佛求

往生更

殊勝

的了。

報告至此

。報

告過程恐有

錯誤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陀佛。

老法

師:

自了

師這

一篇

報告完

全是

祖師

的開

示,

是念

佛最

重要

的開

示,

要常

讀,

常常

在心

上。

我們

念佛

功夫

不得

力,

常常被外面環境干擾

,這

些開

示如

果記

在心

上,

會起

作用

祖師

這些

開示

都是

幫助

我們

看破

實相

,實

相看破

了,

我們

在境

緣當

中心

得自

在,

不會

受它干

擾;不受干擾,功夫才能得力,由於功夫得力,就能法喜充滿。

這裡

頭有

幫助

看破

的、

有幫

助放下

的。首先舉

的是《觀

經》

上的

,《觀

經》

上這兩句

話,

是淨宗

念佛

成佛

的理

論依據

。為

什麼

要念

佛?

念佛

為什

麼能

成佛

?這

就說

了,「

是心

佛」

,這

個心

就是

佛,

佛就

是心

。但

是我

們現

在迷

了,

迷了

怎麼

樣?

還要

用這

個心

去作

佛。

Page 17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72

用什

麼方

法?

念佛

。理

明白

了,你

心裡面

常常想

佛就

是佛

,想菩薩

就是菩薩

,想羅漢

就是羅

漢。

現在

人想

什麼

?頭

一個

是想錢

,貪

無止境

,除

了錢之外

什麼

都不知道

。這

是餓鬼道

,是

心作餓鬼

,他

不知道

。瞋恚

心重

、傲

慢心

重、

嫉妒

心重

,那

是地

獄道

。愚

痴、懷疑

,沒

有智

慧,畜

生道

。三

惡道

的業因

、習氣

我們

要知道

,我

們在日

常生活當

中千

千萬

萬要留意

,這

種惡

念不

能有

。我

們想

在這

一生當

中脫

離六道輪迴

,如

果這

些習氣

要常

在,

那對

我們

是嚴

障礙,要把它捨掉。

真能捨

掉,首先知道它

是假

的,它

不是

真的

。《金剛

經》

是最

好教

我們識

別真妄

,「凡

所有

相,皆

是虛妄」

,包括

實報土

。實

報土

也不

是真

的,

說它

作一

真法

界,

那是

跟十

法界

較,

十法

界有

生滅

的現象

,它

沒有

生滅

。雖

沒有

生滅

,它

有隱

現,

有時候

現、

有時候隱

,就

沒有

了,它

有隱

現。

現不

能說它

有,隱

不能

說它

無,

這才

是它

的真

相,完

全是

自性

本具

。本

具什

麼?

本具

全宇宙

。全宇宙

我們

無法理

解,

為什

麼?

沒見

到,

我們只

看全宇宙

裡頭

的一

小點

,太渺

小了

。想

一想

這地球

,在整

個太

空裡

頭非

常渺

小。

但是

我們

的心量

變現

出來

的是

圓滿

的宇宙

,佛

經上講

遍法

界虛

空界

,十

方一切諸

佛剎土

都在

其中

,是

我們

自己

心現

的,

我們

自己識

變的

,心

現識

變。轉識

成智之後

,只

有心

現,

沒有識

變,

那就

是實

報土

。無始

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沒有了,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遇

到緣它

就現

,它

又能

現,

這個

是自

性。

祖師

大德

明心見

性之後

,為

我們透

了一

點信息

,我

們有智慧

、有

福報

,聽

到這

個教

誨、

這種

開示

,沒

有懷疑

,完

全接

受,

做為

我們

Page 17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73

自己

修行觀照

的基礎

。「凡

所有

相,皆

是虛妄」

,「

一切

有為

法,

如夢幻泡影」

,這才徹底

放下

。然後

提起

這一句

佛號

,為

什麼

?到阿彌陀

佛極樂

世界

去,圓滿

的成

就在極樂

世界

。先

取極樂世界,然後在極樂世界究竟圓滿成就,這就對了。

自了

法師

對於《印光

大師文鈔》下

了很深

的功夫

,這

是他

在這

一生

修行之

所以

得力之

處,

我們

一般

人比

不上

他,因

為功夫

不夠深

。他

真的

是一門深入

,長時

薰修;

讀書

千遍

,其

義自見

,對

了。

今天

他所

提出

來的

這些

,確

實幫

助我

們放下

、幫

助我

們看破

,祖

師的文字

一定

的深

度,愈

讀愈歡喜

,愈

讀愈

能夠體悟

,遍

遍都

有悟處

。難

得從

祖師

那麼豐富

著作

頭,拈這幾篇來供養我們大眾,我們大眾歡喜讚歎,感謝他。

Page 17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一集) 2014/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1

174

Page 17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75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一0

三集

2014/11/20

港佛

陀教

育協

02-042-0103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一、總述: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

淨土一宗,肇自普賢。震旦遠公續法源,中外廣流傳。遍令聖凡,現在證涅槃。《華嚴

經》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此釋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小乘見思惑盡便了

生死,證真諦涅槃,故以了生死為證涅槃。大乘成佛,方為究竟涅槃。不可謂此涅槃,為佛

之究竟涅槃也。)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

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彼妄謂淨土法門,為權漸小乘者。皆毀謗《華嚴》,及謗佛、

謗法、謗僧之極重罪人也!

溯此法之發起,實在於華嚴末會。善財遍參知識,至普賢菩薩所,蒙普賢威神加被,所

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為稱讚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華藏海

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以華藏海眾,皆十住、十

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遊塵剎佛國。其彌陀誓願,極樂境緣,

Page 17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76

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須說。

然華嚴會上,絕無凡夫二乘,及權位菩薩。故雖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稟承。乃於方等

會上,普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境緣種種勝妙,

行人修證品位因果。此經乃說《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華

嚴唯侷法身大士,此經遍攝九界聖凡。即以華嚴論,尚屬特別,況餘時乎!使如來不開此

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了生死者。

二、分述:

甲、稱性極談,如來正說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

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

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

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

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

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

止矣!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

Page 18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77

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

乙、三根普被,聖凡齊收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一代時教,浩若淵海。其究竟

暢佛普度眾生之本懷者,唯淨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迴

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

淨土一法,為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迴

向往生。則文殊、普賢、馬鳴、龍樹、智者、慈恩、清涼、永明等,自行化他,同歸淨土者

有由來矣。知此,則唯執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驚,憬然悟。以期現生即得出此娑

婆,生彼極樂。與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常時親炙阿彌陀佛,以冀證無生忍,圓

滿菩提而後已也。吾言不足信,請質之普賢菩薩,自可無疑矣!

丙、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多劫不能成佛,由修自力法門故。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

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Page 18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78

末世之人,不依此修,則雖是修行,亦可憐也!以不知仗佛力,而偏欲仗自力,則恐永

無出生死之日矣!

倘不於此法認真修持,而於如來所說一切諸法中,隨修一法,或兼修各法,欲了生死,

勿道即生不能了,或經百千萬生及百千萬劫,尚不能了者,多多也。何以故?以念佛求生西

方一法,專仗佛力。自己但具真信切願,持佛聖號。則於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西

方。其餘一切法門,必須修到業盡情空之時,方可了脫生死。否則,任汝功夫深,功德大,

煩惱若有一絲一毫未盡,則仍然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之外。以自力了生死,比仗佛力了生死,

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也!

丁、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彌陀導師,演暢於釋迦世尊。十方諸佛,出廣長舌以讚揚。兩土

聖賢,發金剛心而流布。總而論之,一代時教,百千法門,無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

若,由觀照般若而證實相般若。既證實相般若,則心淨土淨,情空境空。如一月普印於千

江,若萬籟咸鳴於一風。光明壽命,橫遍豎窮。直與彌陀世尊,同一廣大悠久。如是則何經

非淨土之經?何行非淨土之行?約而言之,唯淨土三經,專明其致。大啟願輪,深明緣起,

其唯《無量壽經》。

Page 18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79

如來於一代通途教理以外,所立之特別法門。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故無論業之輕

重,惑之厚薄。但能信願念佛,無一不獲往生。如摩尼珠,隨意雨寶。故但能都攝六根,淨

念相繼。待至業盡情空,心佛雙亡時。則一切法門,河沙妙義,無不融會貫通於自心矣。淨

土法門,其妙如是。其有欲上薦先亡,下濟群品。令一切人,不廢本分職業,各得現生出離

生死輪迴者,可不汲汲從事於此法門乎哉!

戊、大聖垂慈,特留此經

佛在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

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十方諸佛咸讚

歎。十方菩薩,與迴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攝受。是為《無量壽

經》。

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若如來不開此

法,則末法芸芸眾生,誰能出離苦海乎?是知釋迦彌陀,乘大願輪,興慈運悲,度脫眾生。

一則示居穢土,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一則示居淨土,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俾讀者各各執持名號,咸歸一心。迥出塵世,倏登極樂。以法藏之願輪,攝取眾生。仗

淨土之境緣,直趨佛果。

Page 18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0

三、結語

以上內容

是摘錄散布

在印

祖《文鈔

》中

不同地方

,與

《無

量壽

經》有

關的

若干

段落

,按

照念

老《

大經

解》

「教

起因緣

」的

五個小標

題順序排列

,取

題名

「印

光大

師述

《無

量壽

經》

緣起

」。

這份

報告

,其實

是會集

,並非

《文鈔

》中有

一成文

為「述

《無

量壽

經》緣

起」

。全

文都是印祖的原話,實無一字弟子臆造。

錯誤

之處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叩呈。

老法

師:

難得

自了

法師

,為

我們

提供

這一份寶貴

的資料

。他

說得

很清

楚,

都是印光

大師

所說

的,

但是

不是

在一

起說

的,

是印光

大師

所說

的這

些話

,把它聚集

在一

起,

這也

是會集

會集

得很忠

實,

自己

沒有加

自己

的意思進

去,

沒有改

動一

個字

,這

就是忠

於會集

,像夏蓮居

會集《無量壽經》一樣,這也是我們值得宣揚的。

《無量壽

經》

的緣

起,

得到印

祖這份資料

,我

們就更

清楚

、更容易

明白

了,它

幫助

我們

重新認識

淨土

法門

。在

我們學

習佛

法過

程當

中,

不能

不學

這門課

,不

能不

用這

個方

法幫

助我

們在

一生當

中了

生死

出三

界。

為什

麼?除

了這

一法

,之外

再沒

有一

法能

幫助

我們

一生

成就

的。

這句

是老

實話

,是

一切諸

佛所

說之

法,

我們永

遠要記住

,要

依教

奉行

。這

一法

得來

不容

Page 18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1

易,

佛在《

無量壽

經》

上給

我們講

得非

常詳

細,四

十八

願是

怎麼

來的

。了

解事

實真

相之後

我們才會把這個法門當作珍寶,不敢遺失,它能救我們法身慧命。

不但

十法

界、六道輪迴

是假

的,

佛在《般若

經》

上把它

比作

我們

的夢境

,一場夢

。作夢

的時候

有,

醒來

的時候

沒有

了,「

覺後

空空

無大

千」

。不

但六道

是假

的,

十法

界也

不是

的,

跟六道

一樣

。不

一樣

的地

方,六道

裡頭

造的

業很

重,

所以

有惡

報,四聖

法界

造的

業輕

沒有

這麼

重,換句話

說,

那是

世尊

的淨土

,六道

是世尊

的穢土

。我

們要超越

,不

但要超越六

道,

還要超越

十法

界。通

途法門

,八

萬四

千法門

,要想超越

十法

界,往

生到華藏

世界

,《華

嚴經》

上所

說的

,要

經歷

,用

大乘

來說

,十信

、十住

,上面

還有

十行

、十迴向

、十

地、等

覺、妙

覺,

五十二

個位次

。前面

五十

一個

都是因

地菩薩

,最後

一個

是佛

果,妙

覺。

要多長

時間

?確

實是

無量劫

,無量劫才

能夠

大徹

大悟

,超越

十法

界。超越

十法

界之後

,還

要三

大阿

僧祇劫

,才

能超越四

十一

個菩薩階位

,這

是《華

嚴》圓

教初住

到等

覺。

然後你才

能夠圓滿回

歸常寂光,證得妙覺的果位,太難了!

這個

法門

教我

們當

生成

就,

就在

這一

生當

中圓滿證

得,

而且

方法太簡單

了,

所以讓權

菩薩

都不敢

相信

,聲聞

、緣

覺就

不必

再說

了。權

教是

別教

三賢

,別

教的

十住

、十

行、

十迴

向,

沒見

性,

他們居住

在四聖

法界

,在

那邊

修行

。必須

要破

一品

無明

、證

一分

法身

,才

能夠

往生

到實

報土

。到

實報土之後

,三

個阿僧祇劫

,所

以常

說的

三大阿僧祇劫

不是

對普通

人說

Page 18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2

的,

對誰

說的

?對

別教初

地以

上說

的。權

教等

覺成

佛,

實際

上他

的果位等

於圓

教二

行位

的菩

薩,

十住

、十

行,

第二

行位

的菩薩

,你

就知道多

難。

這個

法門太奇

特,彌陀

所成

就的

,諸

如來

為我

們介紹

的,

我們

相信

佛沒

有妄

語,

佛的話句句

是實話

,希望

我們

在這

個地

方建立信

心。 信

為道元

功德母

,淨土

三資糧

,信擺

在第

一,

有信你

就能

成就;

沒有信

心,

還有懷疑

很難往

生。

為什

麼念

佛人多

,往

生的

人少

?唐朝初

年,

善導

大師

在世給

我們透

的信息

,這

法門

萬修

萬人

去,

一個

都不漏

。為

什麼

現在

一萬

個念

佛人

,能

夠往

生的只

有幾

個?六

十年

前,

李老

師告訴

我們

,他

說台

中蓮社

的蓮友

,台

中蓮社

是他

老人家創

辦的

,蓮友

裡面同學

萬人當

中往

生不

過是

三、

五個

人。六

十年之後

的今

天,

我們

可以

說一

萬個

人當

中真

正往

生只

有一

、二

個。

這什

麼原因

?信

出了

問題

,雖

然有

願,想

去,

他有懷疑

,對

於淨宗

的真

相不

瞭。 淨宗

的典籍

,能

把極樂

世界講

清楚

、講

明白

,容易讓

現在

人聽

得懂

的,只

有夏蓮公

的會

集本

、黃

念老

的集註

。但

是現

在,

這個社

會上

依舊

有不少

人說

這經

是假

的,

這是偽

造的

。有

影響

,早

年依照

這個

本子學

習的

,現

在換

了,

不敢

依照

這個學

了。

這些

人能

不能往

生?

難,

他造

的有

很重

的業

。什

麼業

?我

們自

己捨棄

這個

本子

,會

不會影響

別人

?如

果別

人看

我們

放棄

了,

跟著

也放棄

了,

我們

自己

不能往

生,豈

不是害

了他

也不

能往

生。

這是

什麼

?斷

人法

身慧命

。這

個果

報在

無間

地獄

,是多

麼可

怕的

事情

。好

在現

在科技發達

,我

們一

心一意

Page 18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3

深入這部集註,希望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都能夠生起信心,不再懷疑。

非常

難得

,彌陀

慈悲

,囑咐海賢

老和尚住

世表

法。若

不是

這個

緣故

,海賢

老和尚

念佛往

生,

他要

是我壽命

不要

了,

他的壽命

我相信

也不

過是七

老八

十,

正常

的,

不可

能有

一百

一十

二歲

,那

是阿彌陀

佛給

他的

。他

要不

要壽命

,他二

十五歲

以前

決定

可以往

生。

我們

看到

一個

例子

,諦閑

老和尚

的一

個徒弟鍋漏匠

,念

佛三

年站

著往

生。

那是

什麼

?那

是,

我深信

不疑

他還

有壽命

他不

要了

,他求

著阿彌陀

佛跟

他走

了。

這是《

淨土聖賢錄》

、《往

生傳》

裡頭

絕大多數三年往生,都是還有餘壽不要了,提前走了。

海賢

老和尚

有這

個本

事,

有這

個條件

。我

們相信

他,

他二

十歲

出家

,師父

教他

一句

佛號

念到底

,還

說,

明白

了不

要亂

說,

不能

說。

那個

明白

是什

麼?

開悟

,你

念到理

一心

就開悟

了。

他都記住

。所

以他

要是捨壽

的話

,應該

在二

十五歲

這個階段

。我

相信

這個階段

就受

佛囑

咐,

佛來獎勵

他,

修得

很好

,在

這個

世間多住

幾年

,做

個好榜

樣,

做個學

佛的

好榜

樣,

做個

念佛

的好榜

樣,

他真

做到

了。

在這

個基礎

上再努

力,像

這樣

的人

,五

年他

可以

把一句

佛號

至於連夢

中都

念佛

,他

有這

個功夫;

再念

個五

年,

事一

心不亂

可以達

到。

事一

心不亂

什麼境

界?

把見思煩惱

斷掉

了,見思煩惱

斷掉等

於阿羅漢

,就

是事

一心

,往

生極樂

世界

生方便

有餘

土。

再過

個五

年,或者假設

再長

一點

,十

年,肯

定到理

一心

。理

一心

就是

師父

告訴

他的

,你

明白

了可

不能

說。

所以

我的

看法

是,

事一

心他

應該

在三

十前後證

得,理

一心最遲

也是四

十前

Page 18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4

後就證

得。

一句

佛號

能明

心見

性,

明心見

性是

大徹

大悟

,世

出世間

法全部通達

了,

得大

在! 住

在人間表

法,

一直

到他

看到

一本書

,《若

要佛

法興

,唯

有僧讚僧》

,宏琳

法師編輯

的。

這部書

的內容

就是弘揚

正法

,向

大家詳

細說

明,夏蓮公

的會集

本是

真的

,把

會經

這樁

情講

得清

清楚

楚、

明明

白白

。經

不是

不能

會集

,最

早翻譯

的時候

就有

會集

,他

都給你舉

來,

在《

大藏

經》

裡頭

,你

去看

,哪

有不

能會集

的道理!

會集

是有

問題

,有

很多

把原

來的

文字改

動了

,這

是會集最

大的顧忌

。有

沒有

?有

,連王龍舒

的有

,魏默深

的本子

也有

。這

本子

沒有

,因

為夏

老知道

,別

人批評

會集

本都抓

這些弱

點。

所以

他的

經會

成之後

,經

過六

七年

的時間

,十次校

對、

修訂

,讓

這部

經上

每個字

都是原譯

本的

經文

、原譯

本用

的字

,一

字沒

有改

。這

是最忠

實的

會集

,所

以字字句句

是真

經,讓

我們

對經產

生信

心,

不要

再懷疑

第二

個表

法,

是幫

助黃

念祖

老居士

的註

解,

他也

是會集

的,集註

。用

了八

十三種

經論

、一百

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沒有錯誤,非常不容易。

我們

一般

人有

經驗

,知道

有這

樁事

情,

全心

全意

為佛

法,

有佛菩薩加持

,有

不思議

的感

應。

我們

相信

這些加持感

應,夏蓮

老有

,黃

念祖

老居士

也有

,我

們這

些年學

習經

教有時候

有。

都說

明諸

佛菩薩

慈悲

到極處

,特

別憐憫

現在

動亂

的社

會,

眾生

苦不堪

言,

佛菩薩哪

能不

救護

?救護

必須

要現

身說

法,

有這

些人

真正發

心,

真正

做出犧牲

奉獻

,佛菩薩

就加持

。海賢

老和尚

的壽命

就延長

了,

一直

延長

到他

看到

這本書

,拿

著這

本書照

相。

他身邊同

修們

告訴

Page 18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5

們,

老和尚

一生

不拒絕

別人

跟他照

相,

不拒絕

,但

是沒

有主

動要求

的。唯獨

這一次主

動的

穿袍搭衣主

動要求

大家給

他照

相,

這就

一次

。三

天之後

他自

在往

生了

,沒

有生

病。

一切

眾生

生老

病死

苦,

他老

人家

老,

不苦

,沒

有病

,沒

有病

苦,

也沒

有死

苦,

這我

非常羨慕

的。

他臨

走的

那天

,他

是晚

上走

的,

白天

還幹

了一

天活

,這

是表

什麼

法?表

有生

,沒

有老

病死

苦。

佛人

好!

說走

就走

了。

白天

還在菜園

裡面整

地、平土

、拔草

、澆水

,幹

了一整

天。

大眾

看到

他,黃昏

了,

天黑

:可

以收工

了,

明天

再做

。他

告訴

大家

:做完

了我

就不

做了

。這話

裡頭

話,他做完了,晚上就走了,再也不做了。

念佛

,來

佛寺

三個

都是

這樣走

得自

在,

沒有

病苦

、沒

有老

苦、

沒有

死苦

,說走

就走

。頭

一個走

的他媽媽

,第二

個海慶

,他

是第

三個

。走

得這

麼自

在,走

得這

麼瀟灑

,清

清楚

楚、

明白

白,阿彌陀

佛接

引他往

生了

。這

個事

是真

的不

是假

的,

他告訴

一個

老同參

,在家居士

老居士

,告訴

他,

這兩

天阿彌陀

佛來

了,

告訴

我,帶

我到極樂

世界

去了

。他給

我們證

明這

事情

我們

要記住

,決

定沒

有迷信

,他

頭腦

清楚

,他

不是糊塗

人。

第一

個告訴

我們

,極樂

世界

真有;第二個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真有,彌陀四十八願接引眾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一

生多次見

佛,多次見

到極樂

世界

。我

們在

典籍

裡頭

,只

看到東晉初

祖遠公

大師

,他

在世

的時候四次見

到。海賢

老和尚

念佛九

十二

年,

我估計

他,見極樂

世界

、見阿彌陀

佛決

不會少

過十次

。證

得理

一心

,想

佛佛

就現前

。佛

在哪

裡?

遍法

界虛

空界

無處

不在

、無時

Page 18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6

在,

他是

常寂光

。所

以跟

佛見面

,這《楞

嚴》

上所

說的

,「當處

出生

,隨處滅

盡」

,沒

有來

去。

在那

個境

界裡

頭沒

有時間

、沒

有空間

,統統

是當處

,你想見

,佛

就現

身,想

看極樂

界,極樂

世界

在你面前

,不想

看就

沒有

了。

沒有

來去

,只

有隱

現,它

所現

的是

實報土

。不

能見

佛,

十方諸

佛剎土凡聖

依正莊

嚴想見統統見

到。

所以

,他住哪

裡?

他住極樂

世界

,人

我們

這個

世界

,他

所住

的是極樂

世界

,他知道

,別

人不知道

,他

不宣

說沒

人知道

。用

這種

法為

我們

做示

現,增長

我們

的信

心,加強

我們

的願

心,讓

我們

好好

的向

他學

習,

這句

佛號

切時一切處都不能夠丟失。

自了

師今

天這份

報告

非常

有價值

,我

們要將它單獨流通

,供

養我

們淨宗同學

。這

裡頭字

字句句印

祖說

的,

說得

非常

清楚

,會集

得很

好。

常常想

到「

人身

難得

,佛

法難聞」

,不

要以

為今

天這

個好像

很容易

得到

的,「百

千萬劫

難遭遇」

,我

們過

去世

所修

的善

根福

德因

緣,才

見到

、才遇

到。

特別

是遇

到海賢

老和尚給

我們

做表

法,你

看清

楚、

看明

白了

,不

能不

相信

相信

了,

就照

他的模式

真幹

,希望

我們

每個

人這

一生當

中都

能圓滿

成就

,一

定要學

老和尚

老和尚就是給我們做這個榜樣。

我們接觸

的外

緣,

有順

有逆

、有

善有

惡,順逆

是環境

,順境

不生

貪戀

,逆境

不起怨恨

用平等

心看待

。善

緣、

惡緣

是人

事環境

,也

不能執

著。

善緣

我們

有報恩

心,

沒有

情執

,要

情執

就麻煩

了,

就不

能往

生。

惡緣

,遇

到都

是找麻煩

的,毀謗你

的、陷害你

的,

甚至

於想殺

你的

,我

們要

幫助

他懺悔

業障

,我

們念

佛要給

他迴向

,冤家宜

解不宜結

。會

有這

麼大

的怨

Page 19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7

恨,

這一

生並

不相識

,不認識

,沒

有遇

到過

,那總

是過

去生

中造

的業

。我

們要

相信

人有輪

迴、

有三

世,

過去

生中

的冤親債主

,這

一生

他對

我們

起很多

惡意

、很多障礙

,我

們要感恩

他,

不要

把這

些事

情放

在心

上,

修忍辱波羅蜜

。海賢

老和尚

的忍辱

功夫

第一

,這

要向

他學

習,能忍,能忍心就安了。

釋迦牟尼

佛在

世跟

我們講忍辱仙

人的故

事,

那是

他過

去生

中遇

到的

。歌

利王將

他凌遲處

死,

這是辱

裡頭最

嚴重

的,

沒有

比這

個更

重的侮辱

,忍辱仙

人臨

死的時候

告訴歌

利王

,我將

來成

佛第

一個

度你

。釋迦牟尼

佛成

佛了

,第

一個

得度

的憍陳

如尊者

,憍陳

如尊者

就是

以前

那個歌

利王

,佛

說話算話

。他

為什

麼?

佛沒

有怨恨

,佛感恩

,讓釋迦牟尼

佛提前

成佛

了。

麼提前

的?忍辱波羅蜜圓滿

。賢劫

千佛

,釋迦牟尼

佛本

來排列

是第

五尊

的,結

果他

第四

個成

佛了

。原

本第四

個是彌勒菩薩

,他

是第

五,因

為忍辱仙

人這

個功

德,讓

他提前

成佛

,彌勒菩

薩變成他的後補佛。這是世尊為我們表法,讓我們在這裡醒悟過來,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

要學

普賢

十願

,禮敬平等

的,

善人

、惡

人都

要禮敬

,為

什麼

?他

本來

是佛

。植物

動物

要禮敬

,山河

大地

要禮敬

,無

不敬

。佛

這樣

教我

們,儒家

的禮

也教

我們

,你

看《禮記》

第一

篇,「曲禮曰

,毋

不敬」

。我

們佛門

,打

開拜懺

的懺儀

,第

一句話

,「

一切恭敬」

「一

心頂禮」

,就

這個意思

。恩怨平等

,統統

是成

就我

們。順境

、善

緣成

就我

們斷

貪瞋

慢,逆境

、惡

緣也

是幫

助我

們斷

貪瞋

痴慢

的,

不在境

界裡

頭鍛鍊

,你

怎麼知道你

的心

清淨平

Page 19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三集) 2014/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3

188

等了

?一

定要

在境

界裡

頭去練

,練

到真

正不

起心

不動

念、

不分

別不執

著,

功德圓滿

了。

以,順逆境

緣都

是我

們的恩

人,

如果

我們

還有怨恨

、還

有貪戀

,錯

了,

我們

就墮落

了。統統

是佛菩薩

示現表演

來考

我們

,我

們經

過這

些考試

,關

關通

過,

就成

就圓滿

功德

。所

以,

一切

眾生都是恩人,有恩於我,有德於我,我怎麼可以怨恨?

你要

把理想通

,如

果有

這個煩惱

習氣

重,

天天想

一遍

,你煩惱

就會減輕

,智慧

會增長

境界

現前

如如

不動

,生

起感恩

的心

,絕

不會

有貪

瞋痴

慢,

決定

不會

有報復

,這

就對

了。宇宙

跟自

己一體

,千

萬記住

,害

別人

就是害

自己

,敬

別人

就是敬

自己

,成

就別

人就

是成

就自

己,

這就對了。

Page 19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89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一0

五集

2014/12/2

港佛

陀教

育協

02-042-0105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

弟子

之前寫

過一篇

報告

《攝耳諦聽

》,表達

得不夠充

分,今

天這篇

,作

為補充

。題

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甲、理論

(一)大勢至菩薩所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

佛圓通章

》最

後,

大勢至菩薩總

結性地回

答: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印

祖解

釋說

:這

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

法界

一切眾

的方

法,實

在是

三根

普被

,有利

無弊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

。如

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淨

念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

念佛三昧矣。

印祖曾

經作

過一首

《大勢至菩薩

像讚

》:

「如子憶母勤念佛,都攝六根耳聽著。若依大

士此開示,因心各得契果覺。」這首讚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Page 19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0

(二)印光大師所傳:十念記數,攝耳諦聽

一、印光大師原話

《文鈔

》中有

五段話

,這

五段話

不是

一起

出現

,但

是把它

們擺

在一

起連貫

起來看

,有內

在的關聯。

第一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

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第二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

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第三

,光

(自稱

)近來得一攝心念佛方法

(指

十念記

數法

),若已成片,固不須此。若

未成片,此法實易為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當以此為前方便。

第四

,《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

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第五

,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

Page 19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1

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

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解讀印光大師的話(對照一)

第一

,這

一段

是講

都攝六

根念

佛的

重要

性,

為什

麼要

都攝六

根?

因為末

法的

我們

,如果

不「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念

佛,絕對

沒有實證

的希望!

印祖用雙

重否定

的語氣

,並且加

一個「絕」字,絕對!斬釘截鐵。意即,必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才能實證。

那麼

,如何才

能「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呢

?第

二,

印祖謙虛

,把他

自己與

我們列

在一

起,

像我

們這

樣的鈍

根,捨

棄「

十念記

數」

法,而

要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則

大難

大難!用

重複

的語氣

「大難!大難!!

」,有

很大

的難度

,幾乎

不可

能。意即

,我

們想

要「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

不用

「十

念記

數法

」就做

不到

。能夠做

得到

的、

能夠

下手

的,只有用

「十

念記數法」。這個「十念記數法」不是古人提倡的十念,而是印祖發明的十念,後面再談。

第三

,「

十念記

數法

」是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的前方便

。如果

你已

經功

夫成片

,固

然不須此法。如果你功夫還未成片,那麼這個方法實在容易得力,你不妨試一試。

第四

,「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即

是攝耳諦聽

之法

,自己

的耳朵

,認認

真真聽

自己

Page 19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2

佛的聲音

。都攝六根,入手在聽

。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

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

第五

,大勢至菩薩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即

是隨

念隨聽

,依此

開示

去念

佛,

決定

生。

印祖

為什

麼來

這個世

間?

《大勢至菩薩

念佛圓通章

》說

得很清楚

:今

於此界

,「攝念佛

人,歸於淨土

」。按

理來

說,

念佛

人歸

於淨

土是必然

的,

理所

當然

,何必還

要麻煩

大勢至菩

薩來

「攝

」呢

?原

因是

「萬

修萬

人去

」變

成「萬

修二

三人

去」

,念

佛人

不能歸

淨土

的太

多太

多。因此,大勢至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

三、歸納

以上印祖五段開示,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

都攝六根 = 十念記數 + 攝耳諦聽

這個公式

是印

光大

師傳給

我們

念佛

的方

法:

以十

念記

數法

為基

礎,

再加

上攝耳諦聽

,保

證能夠

都攝六

根。

「都攝六

根,

淨念相繼

」,

是得

念佛

三昧

的第

一妙

法。他

老人

家這

樣教

們,他

自己

也是

這樣

念。

祖師絕對

不會教給

我們做

不到

的方

法。

再濃縮

,簡單來

說,

念佛

兩個

要點

:一

個「數

」,

一個

「聽

」。

人人

都能做

到,

不識

字的

人也

能做

到。那

麼問

題來

了,

一些

人試

驗之

後說

:我

也十

念記

數,

我也攝耳諦聽

,可

我怎

麼不

都攝六

根?

我還

是妄

Page 19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3

紛飛。理論弄通了,下面談談實踐。

乙、實踐

(一)十念記數法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

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

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

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印祖

的「

十念記

數法

」知

名度

很廣

,基

本上

念佛

的人

都知

道三

三四

,得

到受用

的人

多,得不到受用的人也很多。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十念記數法」的要點再重溫一遍。

一、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十句、十句為一個單位記。

二、

「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

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通

常所

說的

三三

Page 19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4

或五五,心裡記數記得清清楚楚。

三、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阿、

彌、

陀、

佛這

四個

字,

字字

句句

都要落實

三個清清楚楚

。如果用

「十

念記

數法

」收

不到

效果

,那

麼,

就是

這三

個「清楚

」落實

不到

位,

要麼

是數

得不夠清楚

,要

麼是聽

得不夠清

楚。

當然

,你

不要急

,夏

老教導

我們

「磨杵作針,豈是暫磨之力?功夫用軟磨

」,

不要

念幾

天不見效就放棄,滴水穿石不是滴幾滴,石頭就穿了。「功夫用至省力處正是得力處」。

四、

「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

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

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

記。」就算每天念佛十萬聲,也是十句十句數。

五、

「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

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這

「十

念記

數法

」,雖

是印

光大

師發

明的

,但

是它有依據

,印

祖自己透露

這是借用

佛所

說的

停心觀中的數息觀來數佛,所以他說「但當仰信佛言」,這個「十念記數法」也等同佛說。

(二)攝耳諦聽

Page 19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5

「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

」,類

似這

樣關

於都攝六

根的

示,

在《文鈔

》中

出現

了太

多次

。這

是祖

師的

慈悲

,重

要的

問題必須

多次

重複

,不

重複引

起我

們的

重視

。大勢至菩薩講

的都攝六

根,即

是攝耳諦聽

,原來如此!

大勢至菩薩

沒有細

講,

印祖

把它詳詳細細講清楚

了,

原本

以為

都攝六

根高

不可攀

、望塵莫及

,但

是印

祖把

切實

下手

的地方給

我們

道破

了—

—攝耳諦聽

,這

個人

人都

可以做

到,

就是自念自聽

、隨念隨聽

用自己

的耳朵認認

真真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

昧者乎?「聞性本具圓通常,動靜寤寐總昭彰。若能返聞聞自性,娑婆當處即寂光。」

楞嚴

會上文

殊菩薩揀選圓通

,說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夏

老居士直接

解釋

「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

」。

「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

」、

「互融互攝以心

聽,聽久轉凡能入聖

」。用

心聽

就是用耳聽

,欲修念佛三

昧,先修

耳根

。耳根一攝,諸根無

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

。即

是「以大勢至都攝六根之法門,修觀世音返聞自性之功

夫。」

念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攝心念佛,

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

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

深。

Page 19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6

「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

」,

自念

自聽

,就

能都攝六

根,有

這麼神

奇嗎

?有

人打

個問

號。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其他

的都聽

不見

,不

可能吧

?舉

個大

家熟悉

的例

子,

從這

個例

子去

體會

,就

明白

可能

。在

一個

很熱鬧

的場合

,朋友聚

在一

起說

說笑

笑,

這時

你的手機突然響

了,

你接

起電話

,精神全

部集

中在聽電話對方

說什

麼,

這個

時候

在你身邊吵

吵鬧鬧

的聲音

你是

不是聽

不見

?因

為你

的聽

力全神貫注

在聽電話對方

。同

樣道

理,

當你

的聽

力全神貫注

在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上時

,外界

的音聲

是不

是聽

不見

?那

麼,還

能聽見外界

的聲

音,

說明

我們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還聽

得不夠專注

,不夠集

中精神

。夏

老說

「千萬句如一句

時,何愁不見彌陀面」。聽千句、萬句佛號,如同聽一句時聽得真真切切。

那麼,如何加強聽力呢?

(三)並耳念佛法:十念記數與攝耳諦聽的結合

印光

大師

的十

念記

數法

和攝耳諦聽

,實踐

起來還

是有

點生疏

,不懂

得如何

去聽

自己

的念

佛聲

。阿

彌陀

佛真

是慈

悲,有感必有應

。當

年我

在《

淨土聖

賢錄

》看

到律航

老法

師的

「並耳

念佛法」,感覺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水,如獲至寶。

律老

的「並耳

念佛

法」

把印

祖的

十念記

數法與攝耳諦聽

結合

起來

,具

體化

、明確化

,讓

我們更容易落實

。律

老是軍

人出身

,半路

出家

,念

佛二

十多

年,預

知時至

,自

在往

生。他教

Page 20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7

我們

的方

法是並耳

,即

是把兩

個耳

根的聽

力,集

中用

在一

個耳

根上

。依據

是射擊瞄準

的時

候,

閉一眼

、睜

一眼

,以加強

視力

,那

麼聽

力亦復如

是。攝耳諦聽

,如果

你覺

得兩耳

同時諦

聽有困難

,那

麼不妨試試律

老的辦

法,用

一個耳朵專注

去聽

。先將右耳聽

力作意並

在左耳

聽一百聲;

再將左耳聽

力並

在右耳

,聽

一百聲;然

後兩耳平均聽

一百聲

(註

:不管百聲

、千

聲,

都要

十句

十句記

)。或

者攝

心記

數,初

三聲注

入左耳

,次

三聲注

入右耳

,再

四聲

二耳

起聽,共為十聲。循環練習,日久自成習慣。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是什

麼樣

?可

以從

這個

動作

體會

一下

,你口

裡出聲

念佛

,用雙手捂住耳

朵,

這時

你所聽

到的聲音

就是

你自己

的聲音

。聲音

往裡聽

,向內聽

,注意

力向內

,不

要向外

聽,不要聽外面的,叫反聞。

有人

問我

念佛怎

樣念才

能攝

心?

我說用耳朵

念。左耳

念累

了用右耳

,右耳

念累

了用左

耳,意

思是用耳朵聽

,兩隻耳朵輪流聽

。我

本人長期

是獨耳聽

,尤其

是在嘈雜

的場合

,獨耳

更能專注

。因

為我

是左撇

子,

習慣

了用左耳

念佛

,默

念默聽

。左撇

的人左邊器官

比較伶俐

右撇的人右邊器官比較伶俐。

(四)聲默俱聽

需要

說明

的是

,攝耳諦聽並

不是

念出聲才

能聽

得見

,出聲

、默

念都

要攝耳諦聽

。剛

開始

Page 20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8

學攝耳諦聽

不習慣

,不

能一

下子默

念,先

出聲

念,聽

自己

念佛

的聲音

,起初

會覺

得彆扭

,正

聽反聽

就是

無從

下手

。你

可以借助MP3

,錄

你自己

念佛

的聲音

(五

五或

三三

四)

,單獨

佛、拜

佛、繞

佛的

時候

,把耳機插

在耳朵

上,

可以插

一耳

,也

可以插兩耳

,用

這種方

法反覆

聽自己

念佛

的聲音

。聽

一段

時間

,比較適應

了,

就不用MP3

。從

出聲

慢慢

過度

到默

念,

終以金剛念、默念為主,才不至傷氣致病。

我們看印祖的幾段相關開示:

一、禮拜不須出聲,但心裡念。繞念當出聲,不可音聲太大,以免傷氣。坐念不昏沉,

則默念。昏沉,則朗念。

二、念佛須音聲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

血,以成不治之病。

三、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

大聲,或致傷氣受病。

四、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

著急念!

Page 20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199

念佛

,要拼命

念,

但不

要拼命喊

,有

人一

進念

佛堂

就大聲唱喊

,他

覺得那

樣心情

很舒

暢,喊完

出來喉嚨又痛又傷氣

。人

體本身

是個音箱

,除非

你懂

點聲樂

,你懂

得胸腔共鳴

、腹

腔共鳴等等

,我見

過唱歌

的人

,他用

頭腔共鳴

,唱歌

的聲音

從頭腔

發出來

。你

會運用丹田氣

(剛

出生

的嬰兒

,他夜晚哭喊

幾個小

時聲音

都不

會啞

,因

為他用丹田氣

,不

是用喉嚨

),

怎麼喊

都不

會累

、不

會啞

,那

可以

。否則

,要

學著小聲

念、金

剛念

、默

念,

這樣才

不會傷

氣。 特別

要提

出來

的,如果

你是

閉關靜

修或

是打

精進

佛七

,整

天念

佛,

天天

念佛

,譬如

現在

流行

十天

念百萬

佛號

,那

麼你更

要學

會金

剛念

、默

念。

「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

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

損耳。

」這

個很

重要哦

,如果

你整

天念

佛,那

麼用

你平

時說話

的聲音

念已

經太

大聲

了。

「念

佛隨各人氣力大小,而為大聲、小聲。然出聲念久傷氣,故又須靜坐默念。無論大聲、小

聲、默念,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念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念

佛最妙之法也。」

有人

說,哎呀

,我

出聲才

會念

,默

念不

會念

。這

個不算

會念

佛。請

問,臨

終四

大分離痛

苦不堪

的時候

,你

能出聲

念嗎

?還唱

得出來嗎

?我

們平

時就

要培養默

念的

習慣

,任何場合

任何時候都可以默念,默默念、默默聽。

Page 20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0

有人

念佛

時喜歡

閉起眼睛

,在腦

海中

想「

阿彌

陀佛

」四

個字

,我

們應該

把注意

力集

中在

聽。

印祖

說: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

之目然),則心便沉潛不浮動,亦不生頭火

」、

「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後但不他視,切勿

合目!平常念佛,決不可過為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

住,亦致傷氣。」

有人

問我

,大眾

念佛堂播哪

個佛

號好

?我認

為,播

淨空

老法

師念

佛的

佛號

最好!

這個

號最攝

心。有快

念,有

慢念

。繞

佛用

慢念

,大

家跟隨

老法

師的聲音

一字

一步

,專注聽

老法

的佛

號,

也可

以跟

著念;靜坐用快

念,攝耳諦聽

。念

佛沒必

要唱

念,

印祖

自己

說「光絕未學

唱念

」。

現在外

面有

很多聲調

的佛

號,有

的把

阿彌

陀佛

當成歌曲

,唱

得很

動聽

、很抒情

,但

這個與了生死沒有關係,因為他不是真信切願。念佛的關鍵是攝心,不是動聽。

有些

人喜歡熱鬧

,一群

人到處跑

道場

,打

佛七

、辦

法會

,大

家在

一起

念他

能念

,回

到家

讓他

自己

念他

念不

下去

。這

個不

是真

念佛

人。他

的心靜

不下來

,喜歡

一群

人湊

在一

起,做場

面行持

,像小孩

子過

家家

一樣

,出

了念

佛堂

不會

念。

這樣

念佛

能不

能往

生?

自己

要多

多想

想啊

。真

會念

佛的

人,他

不單

是大眾

在一

起能

念,

自己獨處

的時候

也能

念。

真會

念佛

的人

他不單順境

能念

,逆境更

能念

。像

祖師

說的

,平

時沒

事就雄

心壯志

、高談闊

論念

佛求

生淨

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阿彌陀佛拋到九霄雲外,我們大多如此。

Page 20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1

丙、結語

古人云

:「三十年

聞水

聲,不

轉意根,當

證觀

音圓

通。

」憨山

大師

修行

的時候

,溪

上有

獨木橋

,大

師日日

坐立其上。初則

水聲

宛然,

久之動念即

聞,不動即不

聞。一日

坐橋上,

然忘身,則音聲寂然。自此眾響皆寂,不復為擾矣。那一年大師三十歲。

印光

大師

說: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

「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

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

徹因源」也。

大勢至菩薩傳

的念

佛祕訣

,簡簡單單只

八個

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

印光

大師

把落

實這

八個

字的方

法跟

我們講清楚

了,

人人

可以做

到。

就兩

個關鍵

:一

個數

,一

個聽

。數

,十

句十

句數;聽

,專專注注聽

。不管

數還

是聽

,都必須清清楚楚

。力極

功純

,久久純純熟

。若

只偶爾

念一

句兩

句,便欲見效

,則

是自欺欺

人。或

是數

得不夠清晰

,或

是聽

得不夠清晰

,不

夠專注,所以無濟於事。

按照

祖師

的教導

去做

,久

了就

像師

父上

人所

說的

「只

聽見自

己念佛的

聲音,

外面

任何的

聲音都

聽不見

」,應該

慢慢

就能品嘗

到念

佛的樂趣

,像

印祖所

說的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Page 20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2

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其為樂也,莫能喻焉

」、

「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

」。

海賢

老和

尚、

歷代

念佛

的諸

位大善

知識

,他

們的

佛號

為什

麼晝夜

不間斷

?因

為人

家早已嘗

到念

的樂趣,欲罷不能。

這份

報告

,供養初

學的

同修

作為

參考

,我

們功

夫還

不得

力的

,都屬

於初

學。

功夫已

經得

力的

,自然

沒必

要再

去數

佛號

了。

心裡

佛號

不會斷

,記

數、掐珠

這些

都只

是形式

。印

祖一

極力

提倡

「十

念記

數法

」,晚

年卻

自述

「今老矣……念佛,不記數,以記數費力故

」,

這顯

然是他老人家念佛功夫已經純熟。

這份

報告

,匯

報的

是念

佛的方

法,

最根

本的

,不

能忘記

,是

真信

切願!

想辦

法讓

自己

死心

切,

想辦

法讓

自己厭離娑婆

、欣

求極樂

,真

信切

願才

能生

得起來

,這

是往

生的

決定

素。 錯誤

之處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釋自

了叩呈。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老法

師:

我們聽

了自

了法

師的

報告

,也

看到

了文字

,這

一篇

報告

不僅

是對初學

,對

老修

都管

用。

為什

麼?

我們

到處

都能

看到

,念

佛幾

十年

的,

功夫

都不

得力

。什

麼原因

,這

報告

說出

來了

,很

有價值

。自

了師

是個

念佛

人,

他從

念佛

經驗

裡面體

會到

祖師

大德

的開

示,

真的

Page 20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3

落實

了。最後

把所

有念

佛人

的毛

病從

根上給

我們

說出

來了

,那

就是

生死

心不切

,放

不下

,這

是功夫

不得

力的

大根

大本

。所

以必須

要看破

這個

世界

,這

世界

還值

得人留戀嗎

?真

正搞

楚、

搞明

白了

,尤

其在

大經

裡頭

,《

無量壽

經》

,世尊將兩

個世

界做

了很詳

細的

比較

,極樂

真樂

,娑婆

真苦

,不

是假

的。你

要都

搞清

楚、

搞明

白了

,你選哪

一個

?你

不能兩

個都

要,你

只能選

一個

。真

正發

心選

一個

,我選極樂

世界

,我

把這

個世

界全

放下

了,

功夫

自然

得力;

這個

世間

還有牽掛

、還

要操

心,

錯了

。我

這麼

大年歲

了,你

要問

我,

我跟海賢

老和尚

一樣

我不

怕死

,我

很想

死,

為什

麼?

到極樂

世界

去,

這個

世間

沒有絲毫留戀

。活

一天

,像

他老

家講

的,

我們

要對

得起

世尊

、要

對得

起阿彌陀

佛,表

個法給

別人

看看

,做

一個學

佛的

好榜

樣、

念佛

的好榜

樣。

什麼

都不

要放

在心

上,

我們

的緣分

成熟

了,

佛菩薩

來接

引我

們往

生,

你還

有沒

有什

麼事

情沒

有交代

的?

沒了;

還有

什麼需

要處理

的?

沒了

,什

麼事

都沒

有,

說走

就走

,這才

能走

得了

。世間統統

放下

,就

都攝六

根。日

常生活當

中我

也勸

過大家

,眼見色

得清

楚,

耳聞聲聽

得清

楚,六

根起

的作

用清

清楚

楚,

根塵識

都清

楚。

這是

什麼

?這

是自

性本

具的般若智慧

,本具

的德

能相

好;

要緊

是什

麼?

不起

心不

動念

。看

得清

楚,聽

得清

楚,接觸

得清

楚,

沒有

起心

動念

,這

是佛

的境

界,

那就

是你

成佛

了。

起心

動念

是無

明煩惱

,不

起心

動念

無明煩惱

沒有

了,

不就

是佛

了嗎

?至少

都是

法身

大士

,大徹

大悟

、明

心見

性的境

界。

個難,為什麼?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知道,你無從下手。

這個

事實

真相

我們

現在

都明

白了

,我

們的

明白

是聽

說的

,聽

佛說

的,聽科學家

說的

。微

Page 20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4

細的

念頭

,頻率之快

我們

無法捕捉

,現

在科學家

用最

高的

、最新

的儀器

也測

不到

。像彌勒菩

薩給

我們

說,

一彈指

三十二億百

千念

。一秒鐘

可以彈七次

,乘七

,三七二

十一

,二

千一百兆

分之

一秒

,也

就是

一秒鐘

生滅多少次

?二

千一百兆次

。這

個事

實就擺

在我

們面前

,一

天到

沒間

斷,誰發

現過

?誰

會在

這上面

有個概

念?

大乘

經上

告訴

我們

,什

麼人

?八

地以

上。

在西

方極樂

世界

實報莊

嚴土四

十一位

法身

大士

,十住

、十

行、

十迴向

、十

地,

十地

是第

八地

上,

八地

、九

地、

十地

、等

覺、妙

覺這

五個位次

,對

於一秒鐘二

千一百兆

的頻率

他看

得清

楚楚

,這

事實

真相親眼

看到

,一

點都

不假

。我

們這眼睛

不靈

,我

們眼睛

能看

到一

個概

念,

少是二分之

一秒

,有

個概

念,

很模糊

的概

念。

這個東西

我們

可以

做實驗

,我

們用電影

放映機

(我

過去玩

過這

個東西

,所

以有

經驗)

,老式

的電影

是動畫

,放映機

開關

的速

度,

一秒鐘二

十四次

。也

就是

說,

一秒鐘

我們二

十四張幻燈片打

在銀幕

上,你

有個概

念,

用一秒鐘

。如

減少

一半

,半秒鐘

,就

十二張

,十二張

有沒

有概

念?

有個概

念,

非常模糊

,好像

有人

,有樹

木花草

,有山

,有房屋

。有

沒有

看清

楚?

沒看

清楚

,有

這麼

一個模糊概

念。

如果

是放

一張

二十四分之

一秒

,我

們用

這個電影

的底片

,把二

十三張抹黑

,統統

是沒

有光

的畫面

,黑

的,

只留

一張

,那

就是二

十四分之

一秒

,放

在銀幕

上,

我們

有沒

有看

到?

有。

看到

什麼

?光閃

下,光

裡頭

有什

麼不知道

,只

看到光閃

一下

。現

在事

實真

相擺

在面前

,一秒鐘二

千一百兆次

的生滅

,我

們一

點感

覺都

沒有

。科學家

用儀器偵測

出來

,佛

法是

用禪

定功夫

,那

真是

上上禪

定,

八地菩薩證

得。

在他

那個境

界裡

,看二

千一百兆分之

一秒

,看

得清

清楚

楚,像

我們拿

文件在面前看一樣,看得清清楚楚。這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

Page 20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5

所以

我們

要想

功夫

得力

,不管

修哪

個法門

,八

萬四

千法門

、無量

法門

,最

重要

的是

破、

放下

。早

年我初學

佛的時候章嘉

大師

教我

的。

看破

是明瞭

,放下

是功夫

。你

放下多少

你能

看到多少

成的

真相;你完

全沒

有看破

,那你

全迷

了,你

把這

個世間

常常當

真的

。我

們現

在了

解,

這大

乘經

上這

麼多

年來

,天

天讀誦

有這

個概

念,凡

所有

相皆

是虛妄

。為

什麼

是虛

妄?

就是

每一秒鐘它

生滅二

千一百兆次

,哪

一次

是真

的?

沒有

一次

是真

的。

一個畫面

,就

它存

在的時間

,就

是二

千一百兆分之

一秒

。一秒鐘它

變換

的次數

,這

麼高

的頻率

,一秒鐘二

千一百兆

,我

們無

法想像

。我

們想

一想

有個概

念,

一秒鐘

,很快

。一秒鐘

這個概

念,

細念

微細

的念

頭,

有二

千一百兆次

。彌勒菩薩

是等

覺菩薩

,古

佛再

來,

他看

得清

楚,

我們

看不

楚,

為什

麼?

他心

不動

,道理

在此

地。

為什

麼不

動能

看見

?因

為不

動能

生。

我們

心是

動的

心動

就不

能生

。六

祖大

師講

得多

好,「何期

自性

,能

生萬

法」

。自

性為

什麼

能生

萬法

?不

動,

不動

就能

生。

動就

不能

生,

動就

染污

、就

不平

,所

以它

不生

。要知道

自性

本定

,這

是真

的,

不是假

的。

我們

現在

全是假

的,

真的

不知道

,統統

搞的

是假

的,

這叫

可憐憫者

。真

的,

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所以

佛法

成佛

不難

,不認識字

也能

成佛

,不學

經教

也能

成佛

。成

佛就叫你

放下

,徹底

下就

成佛

了,

放得

不徹底

的是菩薩

、是聲聞

、是

緣覺

。《華

嚴經》

上給

我們列

出修

行人

的品

位,

五十

一個階級

,這菩薩

。五

十一

個階級

怎麼分

的?

放下多少

來分

的,

放下愈少

地位愈

低,

放下愈多

地位

就愈

高。

好像

念書

一樣

,從

小學

一年級

念到

五十

一年級

,畢

業。

在佛

法的

Page 20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6

是這

五十

個,

十信

好比

小學

,十住

好比

中學

,十迴向

好比

大學

,十

地好

比研究

所,它

一個

個往

上升

的。

他放

得多

,徹底

放下

就成

佛,妙

覺位

,那

到頂

了,

無上菩

提。

無上菩

提就

是徹

底放下

,放下

虛妄

,真

實圓滿

現前

,真

實是

常寂光

。淨土四土

,常寂光土徹底

放下

了,

實報

莊嚴土

無明

放下

了,

也就

是講

不起

心不

動念

了。

為什

麼還

有那

麼多階級

?無始

無明

習氣

沒放

下。

習氣

沒有

法子

的,

沒有任何

修行

的方

法能

夠叫它

放下

,怎

麼辦

?時間長

了,隨它

去,

然沒

有了

。要多長

的時間

?三

個阿僧祇劫

。三

大阿僧祇劫

是對

法身

大士

說的

,不

是對

我們

說,

我們

是無量劫

,三

個阿僧祇劫

是有期限

的。

在實

報土

裡,

無始

無明

斷掉

了生

實報莊

土,在那個地方要住三個阿僧祇劫就沒有了,習氣沒有了。

習氣

沒有

了常寂光

現前

,實

報土

不見

了,

所以

實報土

也不

是真

的,

這個

要知道

。那極樂

世界

不是

真的

,你

要認

為極樂

世界

是真

的,你回

不了

常寂光

,你

不能

成無

上正等

正覺

。極樂

世界

的殊勝

,就叫

一真

法界

。為

什麼

?它

那個境

界裡

頭有隱

有現

,沒

有生滅

。我

們這

些有

滅,

一彈指

三十二億百

千念

。極樂

世界

沒有

,沒

有這

個現象

,這

個要知道

,所

以極樂

世界

無量壽

。有

生有滅

就有

生死

,極樂

世界

沒有

,人

,身

的相貌

,活

一萬

年、活

十萬

年、活百

年、活

千萬

年相貌

不變

,永

遠年輕

,不

會老

,到等

覺菩薩

的時候

,三

大阿僧祇劫

都不

老,面

孔都

是年輕

人,

這個時候叫

有量

的無量

。無始

無明

習氣

斷乾

淨了

,真

的無量

,無量

的無量

所以極樂

世界

有量

的無量

跟無量

的無量它

是結合

在一

起的

,這

跟十

方世

界不

一樣

,極樂殊勝

在此

地;最殊勝

的,

生凡聖同居土

也作阿惟越致菩薩

,這

十方

世界

裡沒

有的

,只

有極樂

世界

Page 21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7

有。 阿彌陀

佛歡迎

我們

去,釋迦牟尼

佛跟

十方

如來勸導

我們

去。

我們

真相信

,我

們真想

去,

真佛弟子

。我

們還

有猶豫

,還

有懷疑

,還

不想

去,

甚至

於對

這個

世間

還有

所貪戀

,這

不是

學佛

,真學

佛對

這個

世間

決定

沒有

貪戀

。在

這個

世間隨

緣不

攀緣

,遇

到有

這個

緣,

對眾

生有

利益

的事

情應該

去做

,沒

有這

個緣

不要

去找

,去找你

就用

錯了

心。

為什

麼?隨

緣不

造業

,攀

緣造

業,

好事

造的

善業

,惡

事造

的惡

業,

惡業招感

的三

惡道

,善

事感

應的

三善道

,出

不了六

道輪迴,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平

常修

行的

功夫

就是

放下

,也

就是

這份

報告

所說

的核

心的

一句

,「

都攝六

根,

淨念

相繼」

。都攝六

根,六

根不

起作

用,眼

有見

,沒

有妄想分

別執

著,

這就

對了

。妄想剛才

了,

難,它頻率太

高了

,我

們概

念都

沒有

。我

們從分

別、執

著下手

,見色聞聲

不分

別、

不執

著就

好,

不執

著清

淨心

現前

,不分

別平等

心現前

,這

個就

決定

得生

。我

們經

題上「

清淨平等

覺」

,修因

就這

三樁

事情

。我

們的

心一

年比

一年

清淨

,一月

比一月

清淨

,功夫

得力

了,

決定

往生

。要

還有

染污

,就

不能

出離輪迴;

那就

是淨宗

有方

法,除

了淨土之外

,八

萬四

千法門

你心

不清

淨,你

出不

去。

淨宗

全憑阿彌陀

佛的

願力加持

,帶

業往

生,

但是帶舊

業不帶

現行

臨命終時

對這

個世間

還有

貪戀

,還

不能

放下

,佛

沒辦

法。

所以

念佛

的人

很多

,往

生的

人不

多。往

生的

人真

放下

,真

放下

決定

得生

,最後

一念

是阿彌陀

佛。

我們平

常念

佛像練兵

一樣

Page 21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8

最後

一念

是打仗

,關鍵

在最後

。養

成念

佛的

習慣

,一切時

、一切處

佛號

不中

斷就

好,

到臨命

終時

,第

一個

念頭阿彌陀

佛。平

常念

,提

醒自

己,

無論

一切時

、一切處

,念

頭不

生則已

,一

生就

是阿彌陀

佛,

這人

功夫

成片

,功夫

得力

了。

如果

那個

念頭

還有

貪瞋

痴慢

,還

有是

非人

我,

還有七

情五欲

,這

個要

高度

警覺

,怎

麼還

這些

念頭

出來

?這

些念

頭出

來不

得了

,這

是六

道輪迴的念頭。都攝六根意思在此地。

最容易

修的

是淨土

法門

,跟

八萬四

千法門

比較

,但

是這

個法門最

難相信

。蕅

益大

師給

們講

得好

,真信切

願,

決定

得生

。我

們有

沒有

真信

?還想

著明

天的

事情

,還想

著明

年的

情,

不想走

,這

不是

真信

,這

不是切

願。

真想走

的人

,真

有切

願,

念念

都想走

。什

麼時候

走?最

好現

在就走

,我

念念

就等阿彌陀

佛,等

他來

,這

個才叫

真信切

願。

我對

這個

世間

,阿

彌陀

佛還

沒有

來接

我,

世間

人太

苦、太艱

難,

有這

個緣

,我

們要

來幫

助他

。幫

助他

怎麼

樣?

不放

在心

上。

幫助

他放

在心

上麻煩

大了

,我

心被

染污

了,

清淨

心沒

有了

,平等

心沒

有了

。不

放在

心上

,心

地清

淨,

心地平等

,清

淨心

、平等

心幹

一切

事情

不造

業。

不可

以染

著,

比什

都重要。

自了

法師

今天

提出

來的

是他

修學

的心

得,給

我們

會有

很大

的幫

助。

我們

自己練

成功夫

才能

夠教

別人

,自

己有

把握

,真

正有

把握

,教

人斬釘截鐵

,沒

有絲毫疑

惑。

確實

來佛寺

的三

聖,

我把海賢

老和尚

的媽媽

都算進

去。媽媽

老居士

,你

看她

八十六歲往

生,往

生之前親

自下

廚房包餃子

,大家吃完之後

,腿

一盤坐

在椅子

上,

告訴

大家

我走

了,

就真走

了。你

看多

Page 21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09

在,

在家

念佛

,預知時

至,知道

自己

什麼時候走

,真

的清

清楚

楚、

明明

白白

。八

十六歲

沒有

老苦

、沒

有病

苦、

沒有

死苦

,這

是真

功夫

,這

真對

得起

佛菩薩

,為

世間

人做最

好的表

法。她

能做

到,

說明

每一

個人

都能

做到

,只

要你徹底

放下

。佛

度有

緣人

,不

相信

,還

有懷疑

的,

不下

的,

這都

是緣

還不足

。真

放下

,為

什麼

?假

的。海賢

老和尚

說:

好好

念佛

,成

佛是

的,

其他

全是假

的。

這跟

我們

說真話

,這叫

看破

,真

正看破

。看破

不是

不幹

了,

看破幹

不放

在心上,不幹也不放在心上,這叫得大自在。

Page 21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05

210

Page 21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1

無量

壽經

科註

第四

回學

習班

(第

一一

0集

2014/12/13

港佛

陀教

育協

02-042-0110

學生

:尊

者師

父上

人慈

悲、

諸位善

知識

慈悲

,阿

彌陀

佛。

不肖

弟子

自了

冒昧

報告

的題

是「欲報親恩唯念佛——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一、親在,勸其念佛;親死,迴向其往生。

印光大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中談到,

佛教

之孝

,「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

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

住正覺。

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

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

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

也」。

二、母當望子,子應濟母。

Page 21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2

佛經

說:我

觀大

地,

難得一人不

曾在

這塊土

地上

受過無

量生死

。因

為轉

生無

始,

就有

量生世

,無

始至今

,我

們受

生的身

體無

量無邊

,上至梵

天下至地獄

,未曾取受

過的身

體一

也沒有;受

生的地方

無量

無邊

,十方世界

的每

個角落

我們

都曾投

生過;

自己

生生世世

的父

母、妻兒等也是無量無邊,眾生無不做過自己的親人。

佛在

《梵網

經》

中說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

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心地觀

經》

中也

說:無

始以來,一切眾生

輪轉

五道,

經歷百

千劫,在多生之中,

互為

父母。以

互為

父母之故,一切

男子即

慈父,一切

女人即悲

母,往

昔生生世世中有大

恩德故,

與現在父母的恩德平等無別。

每一

位眾

生都曾

經做

過自己

的母親

。不僅做

過,而且做

過無

數次

。她

們都

像今

生的母親

一樣

,為

了養育

我們

,曾

經不顧惜身命

,全

心全意

,但

是我

們把她

們當初對

我們

的恩

德忘

乾乾淨淨。

在無盡的過去生中,

生養過自己的母親多得可以充滿虛空。

每一生喝過的母奶足以匯成無盡的海洋;

Page 21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3

每一生讓母親傷心流下的淚水聚成四大洋;

每一生母親給過的衣食堆滿大地;

每一生母親為我們做過的事,記錄成書,高過須彌山;

每一生為養育我們所造下的罪業,足以讓母親在惡趣中感受無量的苦惱。

因此

《心地觀

經.

報恩品

》說

:善

男子、

善女人,為了

報答

母恩,一

劫中

每日三時

割取

自己的身肉供養父母,還不能報答一日之恩。

《廣

論》

中有

個生

動的

比喻

:在

生死輪迴

之中

,自己累世

的母親

正處

在極

悲慘

、恐怖

境地

,她

們因

無明障蔽而被煩惱魔擾亂

,失

去了

正念

,心識狂亂

、兩眼失

明,又

沒有善

知識

引導

,在輪迴崎嶇

的山路

上瘋狂

的一顛

一跛

,走向惡趣險崖

。眼看母親

一步步跑向深淵

,做

為孩

子能忍

心坐

視不管嗎

?母親

若不祈望

自己

的孩

子救她

,又

能指望誰來救她呢

?母

當望

子,

子應濟母

,理所

當然

。如果

子不救母

,誰來救母

?所

以,孩

子應

當義

不容辭

從險難

中救

度母親。

三、眾生愈醜惡,愈是自己未孝他們的最好證明。

藏地

當代兩

位最偉

大的

法王

,晉美彭措

法王

和阿秋

法王

,密宗

的大善

知識

,他

們的遺教

都指歸極樂世界,可見淨土法門確確實實是一切法門的歸宿。

Page 217: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4

晉美彭措

法王

一生

中的

最大

心願

,也

是最

主要

的事業

,就

是引導

無邊

無際

的苦難眾

生往

生極樂世界

。他

老人

家經

常說

:「我

今生中最大的願

望,

就是

將凡

與我

結下

仇緣

或親

緣的所

有眾生都

引到極樂世界。

雖然有

東方現

喜剎土、

鄔金

銅色

吉祥山

剎土等許許多多

清淨

剎土,

可是像極樂世界那樣

功德

圓滿,又極

易往生的淨

剎卻

絕無僅有,而且往生

後可以成

就一切所

願,無勤度化一切有情……」

法王

時常宣講極樂世界

的功

德,

不僅

自己

發願

往生極樂世界

,並且勸

無量有情

發願

生。他曾

在極樂

法會

上意

味深長

的對

信眾

們講

:「你們一生中所造的惡

業不少,

今生更應求

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苦

難,凡

與我

結過

緣的人,因

信願不

足或

業障過

重,

今生未

能如願往

生,無論下一世你們

轉生到哪一道中,我都

將化身到你們身邊,度化你們,直到你們往生極

樂世界為止。

」聽

到法王

的教言

,在場

的幾

十萬

弟子

無不落淚

。法王還曾

經開玩

笑的對

弟子

們說:「我會在極樂世界沏好奶茶等著你們。」

我們讀一段阿秋法王的開示:

佛陀以其遍知的

智慧向我們

證明

並指

出—一切眾生都

曾經做過我們的

父母,可悲的是眾

生們

出於對兒

女(即

我們

)的疼愛而造下種種惡

業,而輾

轉於

輪迴之中;更可悲的是我們

然對

於眾生

由我們而生的痛苦視而不見;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

這件事情上,修

行者還要

在自己與眾生之間,分一個孰先孰後!

Page 218: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5

由於自

己有一顆高高低低的心,故

難將一切攝為自

己悲心

利用的物件。因為在生生世世

的養育過程裡,我們的

父母為了兒

女一念的歡

喜做下永溺惡道的

行為。他們以

非理造

業的方

式滋

養了我們,使我們有餘

力去接觸

善知識

並親近

善法。所以,我們

會一世比一世

善良

並前

進,有更好到最好的

善樂

機會接近成佛。而他們卻

由於惡因的積累,

會不

斷遭

遇惡

緣,然

使得他們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墮入魔道。

所以,當我們現見

諸多惡人,

並伺察他們的過失時,應當先生

起無

量無邊的慚愧

與痛

苦——「你是為了我才變成

今天

這副模樣的,我的爸爸媽媽!」而且,眾生愈是醜惡,便愈

是自

己未孝、未

利益他們的最好

證明。所以,我們見眾生的過失,是對自

己過失的最大

醒。眾生是為了我們,才變得

這般失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追譴

與聲討眾生的過失

?由

此,我們應當明瞭,讓眾生成佛,

並非自

己無限高尚,

這只不過是在做一件早該做好的分內

的事情而已!

四、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眾生恩:「

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

推之,豈無報效?

Page 219: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6

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每見幼離父

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

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

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

是故菩薩觀於螻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

佛在

《梵網

經》

、《

悲華

經》

、《地藏

經》

、《

阿含

經》

、《

大日

經》

、《

心地觀

經》

等經典

中,

明確揭

示了眾

生無

始以來互

為親

人的

事實

。前世

父母輾轉變

成各

種各

樣的眾

相,

但我

們卻舉

目是親

不識親

。現

在他

們正

在地獄

的烈火

裡焚燒慘叫

,在餓鬼界

中輾轉呻

吟,

這樣

的苦痛有誰

知道

?他

們的飢餓向誰訴

說?雖然

我們看

不見

、聽

不到

,但他

們一定

急切

的求救!既然他

們是有恩

於我

的父母

,我

是他

們的孩

子,怎

麼能

在他

們無依

無靠

的時候

置之不理?

五、代宿世父母念佛,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周安士居士《西歸直指》述報恩法門:「

修淨土者,靜想

吾一生以來,

受恩最

深者,莫

如父

母。自十月懷

胎,三年乳哺,以及教

訓養育,此

恩此

德,

何能上

報。又念

吾從無

量劫來,

托生之

數,不可窮盡。則

父母之

恩未

Page 220: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7

者,亦不可窮盡。

此無量宿世父母,現今

必有在地獄中,燒煮屠割者;

必有在餓鬼中,饑火焦燃者;

必有在畜生中,負重牽犁者。

吾若不信有此,是猶母雞被殺,而小雞不信也。

吾若不思救度,猶小雞雖見母殺,而不知所以救度也。

興言及此,便當涕淚悲泣,舉身投

地,代為宿世

今生

父母,及

受恩師

長眷屬,

發菩

心,至心

稱念聖

號若干

聲。念念中先免其八十

億劫生死

重罪,俟我往生之

後,回

入娑

婆,然

後盡行度脫。若有至親骨肉,新遭喪亡者,亦迴向在內。」

六、念佛一念間斷,便是地獄業也。

天如禪師《淨土或問》示念佛報恩:「

(父母)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

Page 221: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8

你(

念佛

)卻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你

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

經云:不孝之罪,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

七、使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

印光大師開示父母喪事:

世人每每所行之孝,皆是為親加罪過。(生則殺生以養,死則殺生以祭,及待吊者,只

顧悅人之耳目口腹,不計累親負罪於九泉,可不哀哉。)其行流俗以為孝,實大不孝之孝!

此孝於己於親,均無所益。但博無知俗人之稱美虛譽耳。

古者喪禮絕不葷酒。隋煬帝為太子時,其母死,不敢喫肉,偷令用竹筒裝肉,以蠟封

口,用包袱裹而進之。可見喪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嚴,雖為太子尚恐人知,作此種辦法。

今人自己也喫肉,且以肉享賓客,賓客皆不知喪是何事,居然飲酒食肉,當作一場熱鬧開心

事辦。其於先王禮法,全體違背,而只知其要人誇美。如欲避用素係為省錢之嫌,宜標示大

義,而特提出若干錢以作公益,則人自不至以省錢怪也。

人子於親,當令神識得所。今之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為孝。如其不肯下石,

Page 222: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19

似乎羞慚無顏見人一樣,愈下的石多,愈自為得意。可憐父母一生為兒女,及至其死,又藉

此喪事殺諸生命以祭其靈,以宴其賓,以自食啖。尚揚揚得意曰,我於我親喪,殺了幾隻

豬,買了幾多雞鴨魚蝦以宴賓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謂盡心焉耳矣。而不知因親喪殺

生,令親受殺報,凡眼不見,謂為行孝;天眼視之,比殺親為更可憐憫!何以故,以所殺生

多,令親與自己及賓客,生生世世相為酬償,可不哀哉。成家之子,不借重債,況欲行孝,

而借性命之債乎?

世間人,唯知在軀殼上、儀式上注意,至於心識、利益二方面,則置之不究。或有似欲

利益者,實則但是為世人耳目做事,不是為亡靈靈魂上做事也!今人多好名作傳作記,此皆

虛華。但竭力修持,俾親未往生則立即往生。已往生則高增品位。方為人子盡心於親之要

務。餘皆世俗耳目中之熱鬧而已!今人多好虛名,不務實行,每每訃啟粉飾得極好極好,冀

人觀之以為榮。而不肯認真念佛,令親真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實益。並現在眷屬亦皆各各

種臨終往生之因。豈非好名而惡實哉!

俾彼得以往生,實為大孝。須知了生死一事,非同小可。大禹大聖人也,尚不能令其父

不為黃熊。緬想及此,吾人真有莫大之幸。念先人之苦節,當力行其佛化,令一切人悉得了

生脫死之利益。俾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比此間碑銘之虛榮,當天地懸殊也。

Page 223: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20

孝親者,當務其大者。其小者可行可止,不必專以此為志事也。自己以志誠心念佛,則

比請酒肉僧念經拜懺功德大多。

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親喪方念,平時便不念。親喪乃係為親起見,實即以親

死,引汝等同證永劫不死之一大事也,當知感恩。能認真念佛,即為報恩!

念經、拜懺、做水陸,光絕不肯一語提倡。以難得如法,只張羅場面而已。做佛事,當

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至於死後,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陸、念經、拜懺。以此

等事,皆是做場面耳!虛張聲勢,殊少實益。又喪中一概不可用酒肉。六道眾生皆是我父

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八、一切皆成佛。

蕅益大師二十三歲時所發的四十八願,前兩願就是報父母恩的大願:「

第一願,我本發心,上報慈父鍾之鳳生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慈父,咸生淨土,速證

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父恩。

第二願,我本發心,上報悲母金大蓮養育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悲母,咸生淨土,速

證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母恩。」

Page 224: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21

印光

大師曰

:「成就親往生,即是成就親作佛。凡作佛者,必度無量無邊眾生。世間盡

孝之事,尚有大於此乎?」

一切眾

生都

是我

們過

去生

生世世

的父母

,一

切眾

生都

是我

們過

去生

生世世

的祖先

。祭

最重

要的內涵

就是

法藏

比丘

發的那

個願

:「一切皆成佛

」。

天上飛

的、地

上爬

的、水

裡游

的,地獄

、餓鬼

,四恩

三有

,法界眾

生,統統回

到極樂世界

,不退

成佛

。祭

祖最

殊勝

的方式

就是

念佛

,代

歷代

祖先

求生

淨土

。自己先練

就往

生的

本領

,成

就往

生的弘

願,

再回

頭振拔

些處

在水深火熱

之中迫

切待救

的曾

大恩

於我

們的親

人。

「佛云生死

如紅日,升落輾

轉無盡

期」

,古

人把六

道輪迴

比喻

為苦輪

,普令

自、他

同出

苦輪

,最容易又

最有效

,並且唯

一的辦

法就

是念

佛,認

真念

佛,即

是真實

報恩

。這

是我

們每

一個

為人

子女責

無旁貸

、刻

不容緩

的事

情,眾

生都

是我

們多

生多世

的父親

、母親

。因此

,夏

老居士

說,

「欲報親恩惟念佛,幾回西

望淚沾衣

」。

因為

我們

本來

是佛

,所

以佛教

我們

念佛

。如果

我們

本來

不是

佛,

佛不

會做徒勞

無功之事。

這份

報告

,基

本上

都是

祖師

大德

的開

示,必

要的地方

弟子用簡單

的語言連貫

、過渡

,沒

有摻雜

自己

的意

思。

錯誤

之處

,懇請

師父

上人及

諸位善

知識批評指

正,

不吝賜教

。阿

彌陀

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Page 225: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22

老法

師:

自了

師這

一份

的報

告,完

全用

祖師

大德

的開

示提

醒我

們,

我們

很感謝

他。

我們

自己冷靜想

一想

,經

典、

祖師

大德

所說

的話

,句句

都是

真實話

。我

們這

一生

得人

身,最

難得

的又遇

到佛

法,

還遇

到淨宗

,如

果這

一生

自己

不能

成就

,報恩

全落

空了

。所

以自

己認

真念

往生

淨土

,才

真正

能報

生生

世世父母

祖宗之恩

,才

有能

力幫

助他

們離究

竟苦

得究

竟樂

。離究

竟苦

就是脫

離六道輪迴

,得究

竟樂

就是往

生極樂

世界

。這

個緣分

無比殊勝莊

嚴,

不是容易

來的

。我

們相信

佛在

大乘

經上

所說

的,

每個

念佛往

生的

人,

過去

生生

世世

無量劫

來,曾

經供

養過

無量諸

佛如

來,

這一

生當

中又遇

到這

樣的勝

緣,

得到

無量諸

佛加持

,你才

能夠信

願持

名。分分秒秒

不曾丟失才

能做

到。

於是

我們

把經

論、

祖師

大德

的教

誨,冷靜

細心

跟自

己一

修持

對照

一下

,我

們的慚愧

心生

起來

了。原因

在哪

裡?

依據

經典

上的

教誨

,我

們在

過去

中,

供養諸

佛如

來那

個功

德還

不夠

。所

以我

們有

沒有

得佛加持

,得

佛力加持

?加持

,可

是自

己的煩惱

習氣太

重,信

願持名

常常

中斷

,甚

至於

在拜

佛、繞

佛,煩惱

習氣

還是

現前

,有雜

念、

有妄想

。這

個內

在的原因

是我

們過

去修

行時間

不夠長

,外

在的原因

是我

們遇

到亂

世,外

面善

緣少

,太少

了,

惡緣太多

,對

我們

修持

功夫

有極

大的干擾

能量

。我

們自

己沒

有能

看破

沒有能放下,這一生遇到這樣殊勝的法緣,能不能往生還是個未知數。

了師

這篇

的報

告提

供給

我們

,我

們應當

常常多

讀幾

遍,

幫助

我們懺除

業障

,幫

助我

們發

起真

正的信

願,

真實

的信

願。向海賢

老和尚學

習,向海慶

老和尚學

習,

這兩位

是距

離我

們最

近的

好榜

樣。

我們

這一

生要努

力,

要真

正覺悟

,這

一生當

中決

定要往

生極樂

世界

,不

然的話

Page 226:  · 人生於世間 ,事事無 不預為之計 ,唯有生死一事 ,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 ,則隨業受報 。不知此一念心 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02-042-0110

223

三途

有分

,而且

三途

裡面肯

定地

獄有分

的成分最

大,

如果

我們

怕地

獄苦

,就

得認

真學

習,

一生

我們

有機

會永

遠超越

,不

要把

這個機

會喪失

掉了

。學

,學

放下

,放下

萬緣

。賢公

老和尚

常說

:「

好好

念佛

,成

佛是

真的

,其

他都

是假

的」

。假

的就

應該

放下

,真

的就

要分秒

必爭

時時刻刻

要把

佛號

提起

來,丟失

了不

怕,

一覺悟馬

上找回

來,

跟打仗

一樣

,我

們丟失

就失敗

了,

我們撿回

來就追

上了

,不

斷的

在這

上下

功夫

。我

們相信

有個

一年

、二

年,

非常認

真來

這樁

事情

,一

定會

能做

好。

念佛

不能

再丟失

了,

常常想

到這

個世

界苦

,這

個世間

苦,災

難太

多。

如何化

解災

難?

祖師

大德

都告訴

我們

,念

佛可

以化

解災

難。

個人

的災

難是

病痛

,大家共

同的災

難就

是地球

上許許多多

的天災

人禍

,每

個人

都想

遠離

,遠

離的

方法

,老

實念

佛就

了。 了

師這

篇文章

我們

要常

常溫

習,

裡面

所說

的全

是經

論,

全是

祖師

大德

的教

誨,

好,

我們

要認真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