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 、,、、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20 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 2005 课 6 课 课课课课课 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 () 7 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一。 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No.7 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 、、 A TM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一,、 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42

课程性质与任务

Jan 04,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rae-bolton

课程性质与任务. 《 现代交换原理 》 是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专科通信技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物,是数字电话网、移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为基础的数字电话网已能向用户提供良好的话音及相关新业务。 近 20 年来,程控数字电话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 2005 年 6 月,我国数字电话网(含移动数字电话网)的用户已达到约 7 亿户;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网络。因此掌握程控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对从事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交换原理》是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专科通信技术各专业的

专业课程。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

物,是数字电话网、移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为基础的数字电话网已能向用户提供良好的话音及相关新业务。

近 20 年来,程控数字电话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 2005 年 6 月,我国数字电话网(含移动数字电话网)的用户已达到约 7 亿户;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网络。因此掌握程控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对从事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程控数字交换、 No.7 信令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及 ATM 的基本原理及下一代网络的结构,为学员从事程控交换系统开发、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的接口的开发、设计和维护打下必要的基础。

Page 2: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专科通信技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共分 8 章。 第 1 章介绍了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几种基本的交换方式及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是学习本教材的基础。 第 2 章 - 第 4 章分别说明了信令技术、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数字交换原理和交

换机的软件。这是当前数字电话网中广泛采用的基本技术,是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说明了通信网中的信令技术,重点说明了 No . 7 信令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介绍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并详细说明了数字交换

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介绍了介绍了交换软件的特点,数据驱动程序的结构和有限状态机的概念,

开发交换软件的几种语言,举例说明了规范描述语言描述系统的三个层次。介绍了交换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交换机中作业处理的一般流程,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和功能,并用程序流程图和状态迁移图描述了主要程序的功能,局数据和用户数据是交换软件的重要组成,交换机的高、中级技术维护管理人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交换机的局数据,根据本局的设备安装情况和业务要求定义局数据,教材中描述了交换机中主要的数据关系,说明了呼叫处理程序与局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关系为学员在交换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Page 3: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第五章从交换的角度来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说明了移动通信系

统的结构,移动交换系统的各种编码,移动通信的信令,移动通信呼叫处理的过程,支持移动用户漫游的原理,移动用户位置登记与更新、移动主叫与被叫、切换和短消息业务的信令流程。

智能网是电信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网结构不但适用于固定电话网,也适用于移动通信、 N-ISDN 和宽带交换。在第六章专门讨论智能网原理和技术,重点说明了智能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及智能网的基本组成,介绍了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业务(一号通业务、彩铃业务、预付费业务)的实现原理和信令流程。

第六章介绍了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的协议结构及在 ISDN 交换机的实现结构。

第七章介绍了主要介绍了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两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方式(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简单介绍了 X . 25 ,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帧中继技术、 ATM 技术、 IP 交换与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

第八章(下一代网络)中分析了 ISDN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明了推动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分层结构,说明了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演进步骤,最后详细介绍我国了固定电话网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Page 4: 课程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                   电信交换基础

Page 5: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章的基本要求

1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几种类型。2 . 掌握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及电话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 .了解交换机的基本组成部件。4 . 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5 .了解我国电话网的结构及路由选择原则。6 .了解本地电话网的定义及结构。7 .了解电话网的编号方案。

Page 6: 课程性质与任务

1-1 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 一、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部件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最简单的终端设备是电话机,电话机的基本功能是完

成声电转换和信令功能,将人的话音信号转换为交变的话音电流信号,并完成简单的信令功能。

传输设备的功能是将电话机和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连接起来。常用的传输设备有电缆、光纤等。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交换,即将不同的用户连接起来,以便完成通话。

Page 7: 课程性质与任务

二.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

设备。 通话设备,包括送话器、受话器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声电转换和电声转换。

信令设备,包括发号的号盘和接收呼叫指示的振铃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信令的发送与接收。

转换设备 - 叉簧,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线在通话设备与振铃设备之间转换,接通或断开用户直流环路。

Page 8: 课程性质与任务

二)电话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按照发出信号的方式,电话机可分为拨号脉冲电话机和双音多频DTMF 电话机。

1 、拨号脉冲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Page 9: 课程性质与任务

挂机状态

Page 10: 课程性质与任务

振铃状态

Page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摘机状态

Page 12: 课程性质与任务

拨号状态

Page 13: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双音多频( DTMF )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DTMF 信号是用高、低两个不同的频率来代表一个拨号数字。

Page 14: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DTMF 信号的频带范围在话音频带的范围中,所以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和局间数字中继正确传输。

  1209Hz

1336Hz

1477Hz

1633Hz

697Hz 1 2 3 A

770Hz 4 5 6 B

852Hz 7 8 9 C

941Hz * 0 # D

Page 15: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三.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和

控制系统这几部分组成。

Page 16: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1 . 用户电路:用户电路是交换机与用户话机的接口。2 . 中继器: 中继器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3 .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用来完成任意两个用户之间,

任意一个用户与任意一个中继器之间,任意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连接。

4 . 信令设备: 用来接收和发送信令信息。5 . 控制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中心,接收各个话路设

备发来的状态信息,确定各个设备应执行的动作,向各个设备发出驱动命令,协调各设备共同完成呼叫处理和维护管理任务。

Page 17: 课程性质与任务

二)本局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

1. 用户呼出阶段 2 . 数字接收及分析阶段 3. 通话建立阶段 4 .通话阶段 5 .呼叫释放阶段 从以上呼叫处理的过程可看出,可将呼叫的全过程划

分为若干个稳定状态,交换机每次对呼叫的处理,总是使呼叫由一个稳定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稳定状态。

Page 18: 课程性质与任务

1-2            电话交换机的几种类型交换机的几种类型:人工电话交换机、机电制交换机、模拟程控交

换机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现在又出现了软交换机和 IP 电话。人工电话交换机是由话务员完成转接的。机电制电话交换机主要有步进制交换机和纵横制交换机。程控交换机可分为模拟程控交换机和数字程控交换机。 模拟程控交换机的控制部分采用计算机控制,而话路部分传送和

交换的仍然是模拟的话音信号。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控制部分采用计算机,话路部分交换的是经过脉

冲编码调制( PCM ; Pulse Code Modulation )后的数字化的话音信号,数字交换机的交换网络是数字交换网络,用户话机发出的模拟话音信号在数字交换机的用户电路上要转换为 PCM 信号。

数字程控交换机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的产物。

Page 19: 课程性质与任务

传统的电路交换机将传送交换硬件、呼叫控制和交换以及业务和应用功能结合进单个昂贵的交换机设备内,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和单厂家专用的系统结构,新业务的开发也是以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为载体,导致开发成本高、时间长、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的模式,将传送交换硬件、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三大功能间接口打开,采用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可以使业务提供者灵活选择最佳和最经济的组合来构建网络,加速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覆盖,推进话音和数据的融合。

目前,电信网正在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演进。

Page 20: 课程性质与任务

1-3 几种主要的交换方式

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方式。

Page 21: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 . 电路交换

电话交换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相互通信时使用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并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的通信方式。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电路上是否有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着,直到通信双方要求拆除电路连接为止。

Page 22: 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交换的特点

1.  在通信开始时要首先建立连接,在通信结束时要释放连接;

2.  一个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电路,即使该连接在某个时刻没有信息传送,该电路也不能被其它连接使用,电路利用率低。

3.  交换机对传输的信息不作处理,对交换机的处理要求简单,但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纠正。

4.  一旦连接建立以后,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时延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

路交换适合传输信息量较大且传输速率恒定的业务,如电话通信业务,但不适合突发性要求高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Page 23: 课程性质与任务

二、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原来是为完成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方式,由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利用分组交换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完成数据通信业务,也可以用来完成话音和视频通信。

分组交换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首先将需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

在每个分组中都有一个 3-10 个字节的分组头,在分组头中包含有分组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以控制分组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Page 24: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分组交换采用的是统计复用方式,电路的利用率较高。但统计复用的缺点是可能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这是由于用户传送数据的时间是随机的,若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分组数据,则必然有一部分分组需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占用电路传送,若等待的分组超过了缓冲区的容量,就可能发生部分分组的丢失。

另外,在分组交换中普遍采用逐段反馈重发措施,以保证数据传送是无差错的。所谓逐段反馈重发,是指数据分组经过的每个节点都对数据分组进行检错,并在发现错误后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分组交换有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无连接)这两种方式。

Page 25: 课程性质与任务

1 .  虚电路

虚电路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进行通信之前要通过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虚电路方式传输数据一般包括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1 ) 建立连接2 ) 数据传输3 ) 释放连接

Page 26: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虚电路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物理连接,而是逻辑连接。虚电路并不独占电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以达到资源共享。

虚电路方式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释放呼叫三个阶段,有一定的处理开销,但一旦虚电路建立,数据分组按照已建立的路径通过网络,分组能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终点,在每个中间节点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选路,对数据量较大的通信效率高。但对故障较为敏感,当传输链路或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可能引起虚电路的中断。

ATM 和帧中继采用的是虚电路方式。

Page 27: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数据报 数据报方式是独立地传送每一个数据分组,每一个数

据分组都包含终点地址的信息,每一个节点都要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路由,因此一份报文包含的不同分组可能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终点。

数据报方式在用户通信时不需要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对短报文传输效率比较高,对网络故障的适应能力较强,但由于属于同一报文的多个分组独立选路,接收端收到的分组可能失去顺序。

IP 网络中交换采用的是数据报方式。

Page 28: 课程性质与任务

1-4 电话网结构

一.我国电话网的结构和编号计划1 .长途电话网 我国长途电话通信网过去采用四级辐射汇接制的等级

结构,近年已采用两级网的结构。

Page 29: 课程性质与任务

1 )四级长途电话网

长途电话网中各 C1 间采用网状网形式相连,以下各级主要是逐级汇接,并且辅以一定数量的直达路由。

Page 30: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结构 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 和本地

网长途交换中心DC2 两级组成。

省级交换中心,用DC1 表示;

汇接本地网长途终端话务的交换中心用 DC2 表示。

Page 31: 课程性质与任务

( 1 )一级交换中心( DC1 )

DC1 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DC1 之间以基干路由网状相连。 DC1 设置在省会(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如果在有高话务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在同一城市设置两个甚至多个 DC1 。地(市)本地网的 DC2 与本省(自治区)所属的 DC1均以直达路由相连。

Page 32: 课程性质与任务

( 2 )二级交换中心( DC2 ) DC2 是本地网的长途终端交换中心,其职能主要是汇

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DC2 与本省的 DC1 之间设置直达电路,根据话务流量

流向,二级交换中心DC2 也可与非从属一级交换中心DC1 建立直达电路群。同一省的 DC2 之间以不完全网状连接。当话务量较大时,相邻省之间的 DC2 之间也可设置直达电路。

DC2 一般设置在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长途话务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也可设置 DC2 。有高话务量要求时,同一城市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 DC2 。

Page 33: 课程性质与任务

3 )  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优先选择直达路由,后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择由基干路由

构成的最终路由。

Page 34: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地电话网

1 )本地电话网的定义 本地电话网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以内的所有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组成的电话网络。

2 )  本地网网路等级结构 本地网结构一般采用二级网结构。

Page 35: 课程性质与任务

SCP SCP

独立汇接局

HLR HLR

独立汇接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C3 长途局

异网

传输基础网

SCP SCP

独立汇接局

HLR HLR

独立汇接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C3 长途局

异网

SCP SCP

独立汇接局

HLR HLR

独立汇接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C3 长途局

异网

HLR HLR

独立汇接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C3 长途局

异网

传输基础网

Page 36: 课程性质与任务

1 .  编号计划1 )  编号方式(1)    本地电话号码 在同一本地网范围内的用户之间相互呼叫时拨统一的

本地用户号码。如果呼叫的是固定电话用户,以本地7 位号码为例,应拨打 PQRABCD ,其中 PQR为局号,ABCD 为局内用户号。

(2)    国内长途呼叫 国内长途呼叫是发生在不同本地网电话用户之间的呼

叫。如呼叫固定电话网的用户,则需在本地电话号码前加拨长途字冠‘ 0’和长途区号,其号码方案为

0+长途区号+本地电话号码

Page 37: 课程性质与任务

长途区号

长途区号采用不等位编号制度,可采用 2 位, 3 位和 4 位三种位长的长途区号,分配原则为: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二

1 0    

2 X    

三 3-9 X1 x  

( 三 或四)

3-9 X2 x X ( 或不 存在)

X1=1 、 3 、 5 、 7 、 9

X2=0 、 2 、 4 、 6 、 8

Page 38: 课程性质与任务

(1)    国际长途呼叫

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电话通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国家通信网的配合完成。

国际自动拨号程序为:00+国家号码+被叫国的国内有效号码

其中 ‘ 00’为国际长途字冠,国家号码采用不等位编号制度,由 1-3 位组成

Page 39: 课程性质与任务

首位号码分配

首位号码按如下原则分配:·‘0’为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叫字冠号;·‘00’为国际长途全自动字冠号;·‘1’ 为特种业务、新业务及网间互通

的首位号码; ·‘2’~‘ 9’为本地电话首位号码,其中 200 , 300 , 600 , 700 , 800 为新业务 (智能业务 )号码。

Page 40: 课程性质与任务

移动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1 )移动用户的 ISDN 号码 (MSISDN) 此号码是指主叫用户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用户时拨的号码。号码的结构为: 国家码 CC+移动网号 NDC+ HLR识别号 H1H2H3 H4+用户

号 SN 我国的国家号 CC= 86 移动网号 NDC 用来识别不同的移动网,中国移动的网号为 139 、

138 、 137 、 136 、 135 ;联合通信公司的移动网号为 130 ,133 。

H1H2H3 H4 为归属位置寄存器的识别号,用来识别用户注册登记的 HLR 。

SN 为用户号码。 NDC+ H1H2H3 H4+ SN 为国内有效移动用户 ISDN 号码。

Page 41: 课程性质与任务

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 在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唯一的识别一个移动

用户的号码,为一个 15 位数字的号码,结构为:移动国家号 MCC+移动网号+移动用户识别码 MSIN

移动国家号码 MCC ,由 3 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表示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中国为 460 。

移动网号 MNC ,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网。中国移动 GSM 网为 00 ,中国联通公司GSM 网为 01 。

移动用户识别码 MSIN ,唯一地识别国内的 900MHz TDMA 数字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Page 42: 课程性质与任务

3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MSRN 当呼叫一个移动用户时,为使网络进行路由再选择, V

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其编码为 139 后第一位为零的 MSISDN 号码即 1390M1M2M3ABC ,其中 M1M2M3 为移动用户漫游所在的 MSC 号码。

MSRN 是在一次接续中临时分配给漫游用户的,供入口MSC 选择路由用,一旦接续完毕即释放该号码,以便分配给其他的呼叫使用。该号码对用户是透明的。

4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 为了对 IMSI保密, VLR 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唯

一的 TMSI 号码,它仅在本地使用,为一个 4 字节的 BCD编码。由各个 VLR 自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