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 ——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 中 , 中中中
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herman-colli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与实践 —— 池塘生态安全养殖理论技术与模式. 谢 骏 , 王广军. 目 录.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三、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四、“十三五”规划.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 、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池塘养殖是我国渔业主要生产方式. 淡水养殖产量 70% 占养殖鱼类 76% 占养殖总量 43% 水产品总量 30%. 1647 万吨占:.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 、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与实践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与实践

———— 池塘生态安全养殖理论技术与模式池塘生态安全养殖理论技术与模式

谢 骏 , 王广军

Page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三、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四、“十三五”规划

目 录

Page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池塘养殖是我国渔业主要生产方式淡水养殖产量 70%

占养殖鱼类 76%

占养殖总量 43%

水产品总量 30%

1647万吨占: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Page 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Page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引自 Yoram , 2012 )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当池塘产量高于 333 公斤后,池塘中藻类就不起主导作用了,看水养鱼就逐步失灵。

Page 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养殖区域 主产地区

池塘比重

产量比重

亩均产量

区域性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带 鄂、湘、皖、赣、苏、浙、沪

55% 51% 428 水域面积广,气候适宜;代表池塘养殖总体水平

珠江三角洲 粤 11% 17% 706   河汊纵横,气候温暖,生产周期长;形成“精养、高产”模式

黄河沿岸地带 鲁、豫、宁、陕 10% 8% 396   气候适宜,地域差异,土壤保水性差、盐碱

东北地区 黑、吉、辽 7% 5% 360   气候寒冷,土壤肥沃,“低投、低产”模式

西南地区 川、黔、滇、渝 7% 5% 325    依山泉、水渠而建;山地围塘,沙石土筑塘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而我国池塘养殖平均单产水平处于相当高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Page 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珠江、长江、黄河流域的池塘平均产量 500kg ,整体基本超过 333Kg 水平。

微生物群落取代藻类成为池塘主角;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1 、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结论:中国池塘以藻类调控为核心的“看水养鱼”技术基本失灵。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 、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1 、有机碳

CO2

7 个无机碳

1 个无机氮

藻类2 、无机碳

池塘总

池塘总碳下降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 、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仅 20-25% 蛋白质被鱼类吸收利用

75-80% 的氮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水体中

• 超高投入导致池塘超高负荷• 134.4kg-504kgN/ 亩 . 年• 氮日增加量 3.24mg/L>2mg/L

(1kg饲料被鱼摄食排泄到水 33.6g)亩产 2000 公斤饲料氮投入每天超标 50% 。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 、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高产养殖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偏低,氮排放日日超标

池塘氮素升高

池塘总碳下降池塘碳氮失衡

N

C

倒藻、微生物结构异常发育

池塘系统崩溃、鱼病爆发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以上两方面问题致使养殖者转而依赖化学药物杀菌维持生产,药残事件此起彼伏,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Page 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1 、 BFT 技术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 该技术由以色列科学家于 90 年后期提出,在对虾和罗非鱼方面应用;

• 我们引进、吸收后进行了多样性机制探讨;

• 也探索出大宗淡水鱼鲤科鱼类中的应用模式。

Page 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 、拓展池塘生物膜技术

不同生物介质提供的生物附着长面是不同的:湿地与天然植物: 5m2/m2

生物生长物体(如绳索类材料): 50m2/m2

蜂巢型人工载体: 88 m2/m2

阿科蔓生态净化基: 245 m2/m2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Page 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3 、正在探索微电解技术

• 池塘有机物沉淀;• 水中重金属降解;• 嗜氢微生物启动(下

行效应)

Page 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模式、草鱼与南美白对虾分区搭配模式(完成专利 1 件);

三、新的生态模式

1 、鱼虾配养模式

Page 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草鱼与鳜搭配模式;(完成专利 2 件)

2 、利用草鱼饲料解决池塘碳源的添加鱼—鱼套养模式

三、新的生态模式

Page 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区域化安全养殖模式

草鱼养殖池塘

加州鲈、鳜养殖池塘

杂交鳢、虾养殖池塘

象草种植

在南沙基地、中山水出综合站实验效果:1 、养殖用水三次利用,零排放;2 、解决某些鱼类疾病的有效手段;3 、养殖水中降低亚硝酸的有效手段‘4 、饲料多次利用。

草鱼池塘面积:杂交鳢池塘面积:象草池塘面积 =1.3 : 1 : 1.1

三、新的生态模式

3 、新的零排放模式

Page 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国家渔业方针的重大转变

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

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重,因地制宜,

各有侧重

Page 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随着我国渔业方针的转变,作为目前世界鱼类蛋白主要生产方式的我国鱼类池塘面临重要升级转变。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生态、安全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

Page 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Page 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 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