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課課 課課課課 課課課課 1 1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 a) a) 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b) b)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 宋西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 宋西 c) c)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 西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 西 d) d)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宋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宋 2 2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 a) a)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b) b)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認 c) c) 認認認認 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 (西、、、、) 認認認認 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 認認認認認認 (西、、、、) 認 認 認 認認認
6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Jan 05,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lyndon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1 )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 a) 漢代造紙術、時計和天文器的發明 b) 宋代方向儀的應用與西傳概況 c) 火藥的起源和火藥西傳的概況 d) 唐、宋兩代印刷術的發展及其對文化傳播的貢獻 2 )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 a) 秦、隋及明代的長城建設與其作用 b) 隋代五大運河的建設及其作用 c) 五大國都(西安、洛陽、汴京、南京、北京)的建置及發展. 中 二 級. 中史科. 造紙術. 很早以前,人們在甲骨、金石、簡冊、木牘、縑帛上書寫文字,因簡牘笨重,縑帛昂貴,不易普及。.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課題一 科技發明與重要建設11 )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

a) a) 漢代造紙術、時計和天文器的發明漢代造紙術、時計和天文器的發明b) b) 宋代方向儀的應用與西傳概況宋代方向儀的應用與西傳概況c) c) 火藥的起源和火藥西傳的概況火藥的起源和火藥西傳的概況d) d) 唐、宋兩代印刷術的發展及其對文化傳播的貢獻唐、宋兩代印刷術的發展及其對文化傳播的貢獻

22 )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認識及探討下列各項:a)a) 秦、隋及明代的長城建設與其作用秦、隋及明代的長城建設與其作用b)b) 隋代五大運河的建設及其作用隋代五大運河的建設及其作用c)c) 五大國都(西安、洛陽、汴京、南京、北京)的五大國都(西安、洛陽、汴京、南京、北京)的

建置及發展建置及發展

中 二 級 中史科

Page 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造紙術造紙術

Page 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很早以前,人們在甲骨、金石、簡冊、木牘、縑帛上書寫文字,因簡牘笨重,縑帛昂貴,不易普及。

Page 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灞橋西漢古墓中,發現了一疊古紙,用麻、茧製造,質地粗糙,只宜用於包裹。

Page 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東漢和帝時候,管理官廷用品的宦官蔡倫,發明了製造質地堅韌、造價便宜的優質紙的方法。

Page 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1) 蔡倫把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等原料鍘碎,放在水裡浸;

(2) 然後把碎料煮成漿狀物;(3) 用竹簾蓆把漿狀物撈起濾去水份; (4) 最後殘留在竹簾上的薄片就是紙張了。

(1) (2)

(4)(3)

Page 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他的發

明報告朝廷,和帝通令全國仿

製。從此,蔡倫的造紙術很快

在全國推廣。因為蔡倫曾經當

過「龍亭侯」,人們便把他發

明的紙叫「蔡侯紙」。

Page 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蔡倫之後,很多人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紙張,質素越來越高。到了晉代,紙張已經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了。

Page 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我國的造紙術在公元 7世紀首先傳到越南和朝鮮,公元610 年傳到日本,公元 751 年傳到阿拉伯國家。 12世紀中葉又從阿拉伯傳到西班牙, 17世紀末傳到美洲大陸。

Page 1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中國造紙技術,大大提高了傳播文化的速度和規模,促進了各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貢獻。

Page 1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時計時計

Page 1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中國古時人計算時間的儀器,有日晷和銅壺滴漏。

日晷日晷 銅壺滴漏銅壺滴漏

Page 1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日晷發明的年代無法查考,但在漢代已普遍應用。它是依日影來測定時間。

Page 1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銅壺滴漏是中國古代的

計時器,戰國時作品中

已有提及,出土文物最

早的銅壺滴漏是西漢時

製作的。

Page 1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銅壺是圓筒形,近底部有

一個漏咀,壺蓋有小孔插

著刻有度數的木箭。當壺

水從漏咀流出,木箭便會

下降,便可以指示出改變

了的時刻。

Page 1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歷代銅壺滴漏的構造方法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還是利用水的浮力,和流水量來顯示時間變化。

Page 1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銅壺滴漏沿用了二千多年,到近代才逐漸被鐘錶淘汰。

Page 1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天文儀天文儀

Page 1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中國以 農立國, 對觀察天象,制定曆法十分重視。

Page 2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東漢科學家張衡創製渾天儀,可以從儀器上 觀察到每天星體的出沒時刻。

張衡

Page 2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渾天儀以水力推動,能自轉不息,與天象合。

Page 2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候風地動儀在肥樽形的銅器 內裝有槓杆,連接儀器外的八條龍,龍咀 銜著銅 珠。

張衡又發明了一個測量地 震的儀器, 稱為候風地動儀。

Page 2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哪個方 向地動,向著該方向的龍口中的珠便會吐出, 落在下的銅 蟾蜍的口裡。

Page 2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方向儀方向儀

Page 2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相傳黃帝發明了指南 車,用機械原理,令車上木人的手指著固定方向。

Page 2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春秋戰國時 期,人們已經發現 磁石有指示南 北的性質。

Page 2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人們把磁石琢磨成水勺狀,放在方向盤上,稱為司南。司南的柄會自動指向南方。

司南 (即是指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方 向儀

Page 2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但天然磁石的磁性會消失,司南與方向盤的接觸面有磨擦阻力,指示方 向有時不 夠準確。

Page 2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北宋時,有人發明了人工磁鐵,效力跟天然磁石一樣。用薄薄的磁鐵片作成魚形,使它浮在水面,魚頭就自動指向南方。

Page 3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人們把人工 磁鐵製成針狀,用燈心草穿起,放在盛水的 瓷盤中,磁針亦指示南方, 稱為指南 針。

Page 3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北宋水浮法指南針

Page 3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北宋科學家沈括,用蠟把線固定在磁針中央,然後掛在空

中,這樣就不怕磁針受震動而滑落,還可以運轉自如。

Page 3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後來人們進一步把磁針與刻有方向標記的裝置結合成為羅盤

Page 3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指南針在宋元時期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指南針西傳,對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新航道,作出重要的貢獻。

Page 3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火藥火藥

Page 3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中國是世 界上最早發明 火藥的國家

火藥的發明,相信與道士煉製丹藥有關。

Page 3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和,用火點燃就會發出 火焰,稱為火藥。

硫磺

硝石

木炭

Page 3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起初道士們未熟悉硫磺、硝石、木炭的性質,在煉丹時把它 混和在一起,便發生爆炸。

會發出 火焰的藥啊!

Page 3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後來人們逐漸懂得按一定比例配製藥粉,用火點燃就是發出火焰,稱為火藥。

Page 4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古代的戰爭中經常有用 火攻致勝的

赤壁之戰就是著名的例子

Page 4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約在唐末 ( 公元 10 世紀 ) 火藥開始被應用到軍事上

士兵在箭桿上綁一個包, 內士兵在箭桿上綁一個包, 內放火藥,點燃引線後用弓射放火藥,點燃引線後用弓射到敵陣去,稱為到敵陣去,稱為火箭火箭或或飛火飛火。。

Page 4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北宋軍隊在消滅南唐時,以及與西夏、遼、金的戰爭中,便使用過多 種安裝火藥的武器。 例如南宋采石磯之戰, 虞允文就是採用霹靂炮致勝的。

Page 4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元朝出現鐵製和銅製火銃,可發射鐵彈。

火銃上刻有 「至順三年」等字,是現存最早有明 確紀年的 火銃。

Page 4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元代又有陶蒺藜,類似今天的炸彈。

Page 4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明朝出現利用氣體噴射力來推動的火箭

Page 4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十二世紀以來,中國人又把 火藥製成焰火,在節日裡燃放,增添氣氛。

Page 4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蒙古西征時,使用火藥武器去攻城掠地,也把製造和應用 火藥的技術,傳到西方。

Page 4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火藥傳到西方,有助摧毀封建城堡,加速封建制度的崩潰。

人們又把火藥應用到採礦、開山、築路等方面。

Page 4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印刷術印刷術

Page 5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在漢代,人們開始用拓印法來印大篇文字,方法是:在刻在文字的石碑上,鋪上濕水紙,撫平,在紙上刷墨,紙乾後,就成了黑底白字的石碑摹本。

Page 5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中國人很早已經流行印

章,但印章的字數少。

Page 5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後來人們用印章的原理,發明雕版印刷。

方法是:在木板上刻上 反寫的凸字,在板面刷墨,把紙 鋪在雕板上,便把板上的字印在紙上了。

Page 53: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雕板印刷在隋唐相當流行。玄奘用雕板印刷佛像;白居易的詩集也曾用雕版印刷出版。五代的馮道用雕版印刷《九經》,歷時 22年才完成。

Page 54: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雕板印刷令刻書事業日漸發達,但雕板印刷每塊板只能刻一種書籍,人力物力花費大。

Page 55: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北宋仁宗慶曆年間,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畢昇

Page 56: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畢昇用陶泥製成一個個反寫的凸字,放進裡燒,製成陶字。印書時,把活字排在一塊板上,固定起來,在凸字板上塗墨,鋪上紙張,便可以印刷。

Page 57: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印刷完後,活字拆開保存,用來印另一板。

Page 58: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畢昇的活字印刷方法,只需要製出幾萬個陶字,便可以反覆使用,比雕板印刷節省人力、物力,又快捷。

Page 59: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元朝有人成功用木製成活字,此後又有銅活字和鉛活字出現。

Page 60: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雕板印刷技術在唐朝已經傳到日本。至於活字印刷術,在十四世紀先傳到朝鮮,再經朝鮮傳到日本。

Page 61: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約在十三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入歐洲

Page 62: 課題一   科技發明 與 重要建設

十五世紀,日耳曼人開始用活

字印刷《聖經》;十六世紀,

活字印刷在歐洲十分普及,使

書籍價格下降,知識流傳更快,

對歐洲文藝復興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