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 Ethn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當當當 當
5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nehru-hooper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Ethn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王甫昌 著. 第五組 組員名單. 民文二 江佳芸 民文二 雷思庭 民文二 陳怡靜. 導讀範圍 Ch6~Ch9. Ch6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Ch7 「外省人」族群分類想像的興起 Ch8 由對抗性的族群意識到「四大族群」論述 Ch9 結語.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江佳芸.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 戰後「閩客區分」的漸趨淡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Ethn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王甫昌 著

Page 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第五組 組員名單

• 民文二 江佳芸

• 民文二 雷思庭

• 民文二 陳怡靜

Page 3: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導讀範圍 Ch6~Ch9

• Ch6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 Ch7 「外省人」族群分類想像的興起

• Ch8 由對抗性的族群意識到「四大族群」論述

• Ch9 結語

Page 4: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江佳芸

Page 5: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 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

• 戰後「閩客區分」的漸趨淡化

• 客家認同的復甦:客家文化的崛起

Page 6: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 客家 v.s 福佬 ( 閩南 )

• 1980 年代中期產生

1980 年代究竟發生什麼事情 ?

Page 7: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1980 年代:客家文化運動

• 客家文化運動 (no

w)

• 客家認同 (the past)

泛台灣客家認同

極大差異

差異在哪?

Page 8: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有幾種客家人?

• 300 年前移入台灣 → 泛台灣客家認同

 歷史經驗 ( 清朝、日本統治 )

• 中國大陸原鄉

• 戰後由大陸移入 ( 接近外省人 )

Page 9: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義民信仰」 和「客家信仰」

• 只有台灣切中主題

• 香港與中國文不對題

義民信仰為台灣特有現象

由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談起…

Page 10: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

• 「客家」由來 :「客居他鄉,而以為家」

• 客閩關係不好: 爭資源 ( 田、土地、水 )

• 分類械鬥導火線:朱一貴抗清

朱一貴 & 杜君英 ( 閩客衝突 )

• 平亂有功,封為義民 ( 不只客家人 )

Page 1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械鬥不再發生,閩客間敵意仍深

• 以「義民廟」 祭祀圈區分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Page 1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人以義民信仰為象徵?

• 台灣漢人 ( 漳、泉、客 ) 中,比例最低

• 連橫《台灣通史》之義民史觀

• 義民信仰

 → 閩客對立意識下,重要文化象徵 

Page 13: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戰後「閩客區分」逐漸淡化

• 「閩客區分」 → 「省籍差異」

※ 共同外敵:國民政府

• 都市化與工業化

 ※客家人離開傳統客家村→ 「隱形族群」

族群意識的復甦為何發生 ?

Page 14: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認同的復甦 : 客家文化運動

• 1980 年代:政治反對運動鼓吹「本土化」

• 客家文化運動: 「客家想像」興起

• 寺廟往來活動興盛

• 客家運動隨即出現 ( 共同文化處境 )

Page 15: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台灣民族語言 ( 福佬語 → 台語 )

• 義民→抗議表徵

Page 16: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人與客家社會的四大問題: • 客家話大量流失及文化將滅絕的困境• 重建歷史解釋權,讓被扭曲的客家人形

象,還其歷史面貌• 建立民主公平的政經體制,爭取客家人

的合理權益• 重建合理的族群關係,以作為新的社會秩序基礎

客家人自認在各方面屬弱勢族群 … .

Page 17: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人的歷史解釋權訴求?

• 不是針對國民黨中國民族主義史觀

• 而是針對民進黨台灣民族主義:福佬史觀

客家人族群意識來自哪裡?

Page 18: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族群意識高漲指標

1. 近代客家文化運動組織出現的時機

• 1987年客家權益促進會+《客家風雲》雜誌

• 最大的刺激:民進黨出現

2. 重建客家文化 ( 與特質 ) 的意圖與努力

• 表現在客家研究書刊大量出現

• 研究主題改變

Page 19: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客家人「族群意識」 除反「閩南人」的 「福佬的沙文主義」,

 也包括其他族群差異認知

Page 20: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外省人」族群分類想像的興起

              雷思庭

Page 2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外省人」和「本省人」群體區分感的產生

• 外省人數少 (15%)

• 共同的社會特質 & 面臨的共同處境

→相對意識:本地人 v.s 大陸人的我群意識

大陸人共同社會特質有哪些 ?

Page 2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大陸人共同社會特質

• 工作的同質性

• 經濟發生困難時,對於國家及國民黨的依賴

• 共有的政治意識形態

• 共享的記憶,以及過去的作戰經驗

• 離家逃難,四周都是台灣人

→  二二八事件之後

Page 23: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弱勢的族群意識?

• 大陸遷台人士霸占上層的政治結構

• 以「復興中華文化之名」,壓制台灣本土文化

• 政治上的優勢不等於經濟上的優勢

何時開始感受到自己是弱勢?

Page 24: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KMT v.s 民主運動

• 政治民主化及本土化 (1970 年代 )

• 在政治上大陸移民感受到壓力

• KMT 為維持其統治的合法性:

*逐步開放選舉

*大量吸收本土菁英

Page 25: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吹台青

• 有政治企圖心的外省第二代感到剝削

那麼非政治階級的外省民眾呢?

Page 26: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政治與文化的本土化

• 對一般的外省民眾造成影響

• DPP建構「台灣民族主義」

• 稱 KMT是外來政權

• KMT 的本土化

• 國會改選後,外省人比例減少

Page 27: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新黨的成立 (1993.8)

• 原因:反對 KMT 的本土化

• 成員: KMT內部部分的外省第二代

• 訴求:反台獨、反獨裁、捍衛中華民國

• 結果:依然造成相當程度的族群效果區分

Page 28: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外省人弱勢族群意識的建立

核心元素:本省人聯合欺負外省人

• 政治權力: 1990 年代新黨的動員而成形

Ex : 1994 年的台北市長選舉

• 社會文化: 1980 年代台灣本土文化的復甦

EX :鄉土教材、母語教育、台灣史重新詮釋

外省人族群意識的對手究竟是誰?

Page 29: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1990 年代的外省人族群意識對抗:不再是本省人而是閩南人

Page 30: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由對抗性的族群意識到四大族群論述

Page 3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意識的建構

• 「族群對抗」作為目的

• 對比性

• 本省人 v.s 外省人

Page 3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四大族群論述

• DPP體認到過去沒有充分考慮到台灣內部的不同文化群體在歷史記憶上的差異。

• 產生: 1995 年 DPP提出大和解、大聯合政府

Page 33: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論點:

*化解台灣內部的族群對立

*掃除打造台灣民族的障礙

*四大族群代表台灣有不同歷史記憶及文化的人群

*多元族群並存

• 影響:族群分類不在只是對抗,而是尊重文化差異性 但是 ~

Page 34: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緊張消失了嗎?

• 隨著本土化的發展而越演越烈

• 中國民族主義 V.S 台灣民族主義

Ex : 2000 年的總統大選

1998 年的台北市長選舉

Page 35: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2000 年總統大選 KMT 的落敗• 李登輝被外省籍懷疑有反中國、台獨傾向

造成 兩個極為對立的陣營泛藍陣營─傾向統一或是維持中國關係泛綠陣營─傾向台獨

Page 36: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國家認同 VS民族想像

‧以「族群想像」為手段

• 外省人 V.S 本省人

• 都自認為是弱勢

• 擔心成為未來的弱勢

Page 37: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之間的和平共存與互相尊重的理念,        早已被提出,但是 ~

Page 38: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 外省人 + 客家人 + 原住民 v.s 福佬沙文主義

• 四大族群論述追求族群之間和諧與相互尊重的理想,但是卻無法壓制族群想像之間衝突的事實

Page 39: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結語 陳怡靜

Page 40: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並不是因為有一些本質的特性,所以才「存在」

族群團體是被人們的族群想像所界定出來的

第二章 p.51

Page 4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想像

• 族群想像兼具現代與傳統

• 現代:預設人群之間關係,

    以「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為前提

特別是弱勢族群

• 傳統: 共同 (祖先、來源、文化 )

     界定族群界線

Page 4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今天族群工作者強調,今天團體特性與界線,

都是由過去的的歷史與文化所決定!

Page 43: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現在分類及族群運動的需要,

決定「過去的歷史與文化」的解讀以及詮釋方式

說明「目前處境」及 「未來目標」應如何

Page 44: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建構完整的族群論述

• 族群運動者建構:

    並非被動受制於史實,而是主動選擇

• 完整族群論述:

    過去歷史、當前處境、未來目標

Page 45: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意識的內涵歷史經驗與文化特質祖先是誰、文化特質

↑   ↑我們 (弱勢 ) v.s 他們 (優勢 )

目前的壓迫:語言文化、社會地位

↓   ↓族群運動目標

政治、經濟、社會平等

過去

當前

未來

Page 46: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根據當前分類的需要而非過去的共同性…

Page 47: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想像為何難以解決又充滿激情?

• 同樣的史實有不同歷史詮釋觀點 → 選擇性 

• 造成爭議:

現在「歷史觀點」而非過去「歷史事實」

→ 立場選擇

• 假定族群文化與歷史的神聖地位

Page 48: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想像積極社會功能

• 「族群想像」的傳統特性

→ 「族群認同」發揮凝聚潛力

• 成為較有效的社會運動手段

→ 相對弱勢者保持社會正義的重要機制

Page 49: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想像只是族群運動的結果嗎?

• 族群運動:各種環境配合

• 社會中有權力的群體 → 形塑的社會結構

• 族群運動者提出完整論述

Page 50: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運動只是族群變遷機制它所建構出來的認同,

將會回過頭來影響社會與文化結構

Page 51: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族群意識• 形成:當成族群運動者建構族群想像的結果

• 觀察「社會脈落」而非「內容」爭議

• 「過去」「現在」「未來」

• 為什麼這樣的族群意識在當下出現?

期望達到當下的目的是什麼?

Page 52: 當代台灣社會的 族群想像

謝謝大家 下台一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