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三節、臺灣語言地理以臺閩語為主的討論
5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Jan 24,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三節、臺灣語言地理—以臺閩語為主的討論

Page 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Page 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圖3-1、西晉州級行政區圖

Page 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一、閩南人的形成與閩南語的分化第一次移民融合(五胡亂華∼東晉):吳語祖語形成第二次移民融合(南北朝∼唐初):唐初閩南語形成第三次移民融合(唐初∼五代閩國):五代閩國已分化漳州話第四次移民融合(五代閩國∼南宋末年):分化出潮州話。閩南語文白讀音對立的情形確立。文讀音主要轉化自唐、宋官話,也就是中古時期中原方言第五次移民融合(南宋末年∼明朝末年):明朝末年分化出廈門話第六次移民融合(明朝末年∼19世紀末期):閩南人向臺灣及南洋移民第七次移民融合(19世末初以後):臺閩語獨立發展

Page 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圖3-2、清代臺灣漢人主要移民原鄉行政區圖

Page 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閩南人的「祖籍地」:現在的福建南部,廣東東部的沿海地帶

福建省南部永春州、泉州府:泉州話

福建南部漳州府:漳州話

福建中南部龍巖州:龍巖話(閩客混和語)

同安、廈門及海澄:廈門話或稱同安話

廣東省潮州府沿海地帶:潮州話

廣東省惠州府沿海地帶:潮州話

海南島海口、文昌、澄邁等地:澄邁話

Page 7: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閩語次方言(腔調)的分類:

(1)泉州腔→海口腔 「糜」唸成ber5

(2)廈門腔→偏海(口)腔 「糜」唸成be5

(3)漳州腔→內埔腔 「糜」唸成muai5

(4)偏漳州腔→偏內(埔)腔 「糜」唸成mue5

(5)北部通行腔(略偏廈門腔) 「糜」唸成be5

(6)南部通行腔(略偏漳州腔) 「糜」唸成mue5

(7)南部少數地區(潮州腔?) 「糜」唸成mi5

潮州話 「糜」唸成moe1

客家話 「糜」唸成moi1

回頭歸納:偏泉州腔(b群)及偏漳州腔(m群)兩群。

Page 8: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閩語次方言︵以﹁糜﹂字的發

音為辨識指標︶的區域分佈

Page 9: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四、臺灣客家話的種類和分布:臺灣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話以四縣話及海陸話為主;使用其他客家話。

四縣話:桃園縣龍潭鄉、新竹關西鎮、苗栗、高雄、屏東

海陸話:桃園、新竹

詔安話:宜蘭、彰化、雲林及嘉義

饒平話:新竹縣竹北市

大埔話:臺中縣豐原市、東勢鎮、新社鄉

汀州話:原為臺北縣三芝鄉客家人,已經完全閩南化,不復使用。

Page 10: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二、客家族群及客家語的形成

1.第一次移民融合(秦及西漢∼西晉):原生形態的客家先民

2.第二次移民融合(五胡亂華∼唐朝末年與五代〸國):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

3.第三次移民融合(唐朝末年與五代〸國∼南宋末年):再生形態的客家先民

4.第四次移民融合(南宋末年∼明朝末年):新生形態的客家先民(大量融入畲(ㄕㄜ)族,改變體質)5.第五次移民融合(明朝末年∼清朝中葉):現代客家人

6.臺灣客家人獨立發展

Page 1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人的「原鄉」:現在的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廣東東部的三角山區地帶:大本營

贛州府、寧都州(江西省南部)

嘉應州(廣東省東北部):四縣客語(主流)

潮州府(廣東省東部):大埔客語、饒平客語

惠州府(廣東省東部):海陸客語(主流)

汀(ㄊㄧㄥ)州府(福建省西南部):汀州客語

漳州府(福建省南部):詔安客語

龍巖州(福建省西南部):龍巖話

三、客家人祖籍地的分佈及分類

Page 1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人後期向外擴張生活領域明末清初:江西、廣東、福建三省的客家人在政府鼓勵下,集體向湖南省、四川省移民

鄭成功∼清初康熙年間(330-280年前):嘉應州客家人自發性地向臺灣南部移民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280-200年前):惠州府及潮州府客家人向桃園、新竹移民;嘉應州客家人向苗栗移民;詔安客家人向臺灣中部移民

清朝嘉慶∼光緒年間(200-100年前):發生嚴重的「土(廣東人及閩南人)客(客家人)械鬥」,在清政府的協調及自發移民下,客家人向廣西、臺灣及南洋移民

Page 1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Page 1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二節、臺灣閩、客堂號及庶民文化比較

一、臺灣漢人常見的堂號(一)以郡望為主之堂號來源及地理分布(1)(西晉)郡級(含郡及國)地名(郡望):如李姓-隴西堂、劉姓-彭城堂

(2)少數以縣級地名,如蔡姓-濟陽堂、吳姓-延陵堂、翁姓-鹽官堂…等。(3)以地理區(含別名)為名,如楊姓之關西堂、賴姓之西川堂等。

郡級行政區(唐、宋之州級;明、清之府級)是中國中古時期人們作為區隔彼此的地理單元,此後,堂號也就成為漢人為標示其追遠原鄉的空間符號。

Page 1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100.035.326.365.4堂號佔的%

總計無法確認地理區名縣級行政區郡級行政區

表3-5、以唐、宋以前地望為名的堂號命名之來源

Page 1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人大姓氏之堂號劉、錢姓的堂號;彭城堂

彭姓、李姓的堂號:隴西堂

陳、賴、鍾姓的堂號:潁川堂

傅姓的堂號:北地堂、清河堂

江姓的堂號:濟陽堂、洛陽堂

廖姓的堂號:武威堂 (雙廖)、鉅鹿堂林姓的堂號;西河堂 吳姓的堂號:渤海堂

范姓的堂號:高平堂 姜姓的堂號:天水堂

羅姓的堂號:豫章堂 池姓的堂號:西平堂

徐姓的堂號:東海堂 古姓的堂號:新安堂

楊姓的堂號:關西堂 田姓的堂號:雁門堂

詹姓的堂號:河間堂 鄒姓的堂號:范陽堂

Page 17: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人大姓氏之堂號

陳姓的堂號:潁川堂 林姓的堂號;西河堂

李姓的堂號:隴西堂 蔡姓的堂號:濟陽堂

黃姓的堂號:江夏堂 王姓的堂號:太原堂

郭姓的堂號:汾陽堂(郭子儀族裔)、太原堂洪姓的堂號:敦煌堂、燉煌堂

吳姓的堂號:延陵堂 張姓的堂號:清河堂

鄭姓的堂號:滎陽堂 許姓的堂號:高陽堂

曾姓的堂號:東魯堂 葉姓的堂號:南陽堂

何姓的堂號:廬江堂 蘇姓的堂號:武功堂

周姓的堂號:汝南堂

Page 18: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二)自立堂號的案例分析

1.以祖籍地名為堂號可再區分為以府名、縣名(或別稱)、鄉名、小地區名等四小類。如泉勝堂、晉江堂、東石傳芳、漳湖衍派、石龜衍派、登嶼流芳等。

2.複合堂號通常是將兩個姓氏之堂號分別取其第一字為堂號。此類堂號比較容易辨識,往往一猜便知,如陶渭流芳、清武堂、河江世第、三五堂等。

3.以非地望所自立的分堂號包括以開基祖字號為堂號、以典故、以店號、以吉祥語、忠義傳家的惕勵語為等。如光裕堂、紫荊堂、六桂堂、安泰堂、永安居、忠孝堂等。

Page 19: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竹北市新港里戴姓之堂號

Page 20: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市南油車港韋姓之堂號

Page 2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竹北市尚義里山腳郭姓之堂號

Page 2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竹北市六家林姓堂號

Page 2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鹿港瑤林街王姓堂號

Page 2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式祭祀祖先之所—大廳

Page 2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式之祖先牌位(公媽)

Page 2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式之祖先牌位(一)

Page 27: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式之祖先牌位(二)

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田窩田姓大廳,祖先牌位偏左(體積比閩式公媽牌大),正中央不擺神偶;下方為龍神伯公(客家大廳通常有之)

Page 28: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式大廳下方的龍神伯公神位(鹿寮坑田窩)

Page 29: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市南寮彭氏祖祠

Page 30: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新豐鄉鳳坑村田厝客家田姓之祠堂

Page 3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縣新豐鄉鳳坑村田厝田姓客家人祖塔式之墳墓

Page 3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縣新豐鄉鳳坑村田厝田姓祖塔之墓碑

Page 3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人的墳墓(泉州南安縣)

南邑為南安縣的簡稱,如桃園縣可稱為「桃邑」

Page 3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客家人的墳墓(惠州府陸豐縣)

Page 3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人的墳墓(永春州永春縣)

Page 3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人的墳墓(泉州府南安縣)

Page 37: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人的墳墓(泉州府惠安縣),螺陽為惠安之別稱

Page 38: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閩南式之墓碑(前清泉州府南安縣蓬島鄉)

Page 39: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新竹地區許姓閩南式祖塔,閩南人祖塔式的墳墓應是受當地客家人之影響,也是受時代變遷的需求所致。高陽為許姓之堂號;墓碑中之金埔(應為金浦之誤)為前清漳州府漳浦縣之別稱

Page 40: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北市北投區湖山里高家祖墳(大愛台之「草山春暉」高家)

Page 4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以堂號為地望的墓碑

Page 4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外省籍臺灣人的墓碑

Page 4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二、臺閩人、臺客人庶民文化的比較

(一)臺閩人的海洋及外向性格對應臺客人的內陸及內向性格:閩南人是海洋民族性格、客家人農業民族

(二)臺客家人的集體主義對照臺閩人的個人主義臺閩人:「一人一家事(tai7),各(koo5)人兮公媽,各人祀(chai7; sai7)」臺客人:「祖在家、神在廟、畜在欄、人在屋」

(三)臺閩人的鬼神信仰對應臺客人的自然崇拜(四)臺閩人與臺客人在歌唱及戲曲表現的差異(五)臺客人中原思想對應臺閩人本土認同

Page 4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第三節、臺灣語言地理—臺閩語為主的討論一、臺閩語的特色

閩南語的文、白讀在日常生活中交替使用,但卻彼此獨立,不相混淆,而客家語及國語文白異讀的比例很少,所以文白異讀且大量融入日常用語中的現象是閩南語的特色。

二、臺閩語、臺客語、臺國語三方言聲母、韻母之比較

Page 4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表3-10、臺灣各漢語方言濁音系統的有無之比較

無無無無海陸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無無無無四縣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無(漳);d(泉、廈)

j(漳);無(泉、廈)gb臺閩語文讀音

(TLPA)

無jgb偏漳州腔臺閩語(TLPA)

d(逐漸清化成“l”)無gb偏海腔臺閩語

(TLPA)

d(逐漸清化成“l”)無gb海口腔臺閩語

(TLPA)

無無無無北京腔普通話(漢語拼音)

無無無無臺國語(注音符號)

Page 4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舌後音—舌尖音對立之比較

sczrshchzh海陸客家語(漢語拼音)

scz無無無無四縣客家語(漢語拼音)

scz無無無無閩南語(教會羅馬拼音)

sczrshchzh北京之普通話(漢語拼音)

ㄙㄘㄗㄖㄕㄔㄓ臺灣國語(注音符號)

Page 47: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空韻的有無之比較

sicizirishichizhi海陸客家語(漢語拼音)

sicizi無無無無四縣客家語(漢語拼音)

無無無無無無無閩南語(教會羅馬拼音)

sicizirishichizhi北京腔普通話(漢語拼音)

ㄙㄘㄗㄖㄕㄔㄓ臺灣國語(注音符號)

Page 48: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之其他聲母系統

vfxqj海陸客家語(漢語拼音)

vf無無無四縣客家語(漢語拼音)

無無無無無閩南語(教會羅馬拼音)

無fxqj北京腔普通話(漢語拼音)

無ㄈㄒㄑㄐ臺灣國語(注音符號)

Page 49: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之介韻母之比較

無ui海陸客家語(漢語拼音)

無ui四縣客家語(漢語拼音)

無ui閩南語(教會羅馬拼音)

ü、yuui北京腔普通話(漢語拼音)

ㄩㄨㄧ臺灣國語(注音符號)

Page 50: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之元音系統之比較

無er無無無oueiea海陸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無無無無無oueiea四縣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無無ooee無ouoiea臺閩語文讀音(TLPA)

無無ooee無ouoiea偏漳州腔臺閩語(TLPA)

無無ooee無ouoiea偏海腔臺閩語(TLPA)

irerooee無ouoiea海口腔臺閩語(TLPA)

無無無無yu/üoueiea北京腔普通話(漢

語拼音)

無無無無aㄩㄛㄨㄜㄧㄝㄚ臺國語(注音符號)

Page 51: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聲化韻、鼻化韻、入聲韻、喉音(零聲母)系統之比較

不標tkp無無mnng海陸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不標tkp無無mnng四縣腔臺客語(漢語拼音)

不標tkph無mnng臺閩語文讀音(TLPA)

不標tkph母音n

mnng偏漳州腔臺閩語(TLPA)

不標tkph母音nmnng偏海腔臺閩語(TLPA)

不標tkph母音nmnng海口腔臺閩語(TLPA)

不標無無無無無無nng北京腔普通話(漢語拼音)

不標無無無無無無ㄣㄥ臺國語(注音符號)

零聲母

入聲鼻化韻

聲化韻其它韻母類別

Page 52: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閩語各個聲調及聲調音高、音長變化

Page 53: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閩語的變調基本規律

三、臺閩語的變調系統

Page 54: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四、臺客語的變調系統

臺客語變調的思考與臺閩語不同,臺閩語的變調是以「須變調字」本身為中心思考;臺客語,則只有特定調值(低昇調及高入調)才須變調,而且必須視後接單字的調值,才能決定是否必須變調。1.四縣腔變調的情形只有低昇調(陰平調)三種情況,就是低昇調字後接高平調(去聲調)、低昇調及高入調(陽入調)時,它都要由低昇調變為低平調(陽平調)。2.海陸腔變調的情形有兩種:(1)低昇調(陰上調)三種情況,就是低昇調後面不論接什麼調,低昇調都必須變為中平調(陽去調)。(2)高入調(陰入調)時,它都要由高入調變為低入調(陽平調)。

Page 55: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臺灣各漢語方言及次方言之綜合比較

╳╳╳╳╳ABBC偏漳州腔臺閩語

╳╳╳╳╳BABB偏海腔臺閩語

╳╳╳╳╳BAA,BA海口腔臺閩語

╳╳╳╳╳A,BBB╳臺閩語文讀音

╳╳AC╳╳CCD四縣腔臺客語

╳CABC╳CBE海陸腔臺客語c

◎ABAA╳DDG北京腔普通話

◎BBAB╳EDF臺國語

ㄩㄐㄑㄒ

唇齒音

空韻舌上音

濁音變調聲調數

文白異讀

方言及次方言a

Page 56: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Wei/course/local studies and... · 第四章、臺灣之族群文化與語 言探討 第一節、閩、客族群的形成 第二節、臺灣閩、客的堂號及庶民文化的比較

BDB◎AB╳╳B偏漳州腔臺閩語

CEC◎AB╳╳B偏海腔臺閩語

AEA◎AB╳◎B海口腔臺閩語

BD,EB╳AB╳╳B臺閩語文讀音

DCD╳BA╳╳◎四縣腔臺客語

DBD╳BA╳╳◎海陸腔臺客語c

EAE╳╳CA╳A北京腔普通話

EAE╳╳CB╳A臺國語

韻母數c

聲母數b

零聲母

鼻化韻

入聲數

聲化韻

ㄦ化韻

r韻尾鼻化聲母

方言及次方言

臺灣各漢語方言及次方言之綜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