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Instrumental Analysis Chapter 10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9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Jul 05,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morecrazy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strumental Analysis

Chapter 10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Page 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概述1

基本原理2

红外吸收光谱仪器3

试样的制备4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5

• 本章内容

Page 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

特性来迚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 红外光区的划分(0.8µm ~ 1000µm)

50µm-1000 m

分子转动2.5µm~ 50µm

分子振动、转动0.8µm ~ 2.5µm

—OH和—NH倍频

近红外光区 中红外光区 进红外光区

Where do I start?

Page 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0 概述

10.0.1 历史:

1800年: Herschel发现红外辐射

1900-1910:W.W.Coblentz测定有机液体的红外光谱

系统地了解了不同官能团具有不同红外吸收频率

30年代: 红外光谱仪出现

二战期间: 对合成橡胶原料的C4碳氢化合物的分析提供一个快

速准确方法

1950年以后: 出现了自动记录式红外分光光度计。

70年代: Fourier Transform (傅里叶变换) Spectrometer

Page 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0.2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

•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

•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

•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

•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wave number)或

波长关系曲线,

•就得到红外光谱。

Page 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偶极矩的净变化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収态的跃迁

透射光强度减弱吸收

T与σ曲线

Page 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T(%

)

2850 9061601.8 单取代

单取代

苯环

波数 /cm-1

Page 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吸收强度

横坐标:波长λ( μm )

波数1/λ(cm-1)

描述:峰数,峰位,峰形,峰强

红外吸收光谱表示:用T-曲线或T-σ曲线表示。

谱带的位置:波数/频率 σ ( cm-1 )。

每厘米距离中通过的波的个数

谱带的吸收强度表示:透射比(percent transmittance)

Page 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0.4 红外吸收光谱用途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

确定化学基团;

•定量分析:特征峰的强度。

10.0.3 红外光谱法特点

特征性强,

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

用量少,

不破坏样品,

分析速度快。

Page 1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

• 2. 化学组成的分析

• 3. 定量

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测定分子的键长/角,

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

力学常数知化学键的强弱

由简正频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

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

推断未知物结构

Page 1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R UV

起源 分子振动能级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红外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具n-π*跃迁有机化合物

具π-π*跃迁有机化合物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简单、特征性不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

鉴定官能团

推测结构

定量

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

• 10.0.5 小结

• 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

Page 1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2

Page 1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产生

振动形式

振动的自由度

吸收峰强度

• 10.1基本原理

• 主要内容

Page 1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1.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进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収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红外辐射的频率等于分子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収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

红外= 振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coupling)作用分子中的某个基团振动频率匹配外界红外辐射的频率→跃迁 ≠0

Page 1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1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

红外活性:

分子収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

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

光谱,该分子称之具有…

2

非红外活性:

偶极矩不变化的分子振动

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

称为非红外活性。

•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

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产生共振,此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如果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的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范围减弱了,在另一波数范围内则较强,记录红外吸收光谱。

Page 1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BA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 简谐振动(normal vibration)

• 双原子分子的两个原子:两个小球,

• 化学键 :弹簧,

10.1.2分子振动形式

Page 1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2×1023

c

光速

2.9981010

cm s-1

k

化学键的力常数将两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单位长度时的恢复力(单位为Ncm-1)

• 1.分子振动方程

k

c2

1

µ/Ar

折合质量/折合相对

原子质量(g)

21

21

mm

mm

2

1

2 r

A

A

k

c

N

Page 1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物理意义:由原子和键力常数就可从理论上求出振动频率即红外吸收峰的峰位。

•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 分子 k 键 分子 k 峰位

H-F HF 9.7 H-C CH2-CH2 5.1

H-Cl HCl 4.8 H-C CH≡CH 5.9

H-Br HBr 4.1 C-Cl CH3Cl 3.4

H-I HI 3.2 C-C 4.5~5.6 7.0 m

H-O H2O 7.8 C=C 9.5~9.9 6.0 m

H-S H2S 4.3 C≡C 15~17 4.5m

H-N NH3 6.5 C-O 12~13

H-C CH3X 4.7-5.0 C=O 16~18

键类型 —CC — > —C =C — > —C — C —

力常数 15 17 9.5 9.9 4.5 5.6

峰位 4.5m 6.0 m 7.0 m

Page 2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简正振动的振动状态是分子质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和相位都相同,即每个原子都在同一瞬间通过其平衡位置,而且同时达到其最大位移值。分子中仸何一个复杂振动都可以看成这些简正振动的线性组合。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Page 2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反对称伸缩振动aS分子振动

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弯曲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S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γ

剪式弯曲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ρ

面外摇摆振动ω

扭曲振动τ

• 2.分子振动形式

Page 2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1)伸缩振动(stretching vibration)

•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収生变化,键角不变。

对称伸缩振动( s )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 )分类

Page 2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变形振动(參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収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 面内变形振动δ:振动在几个原子所构成的平面内迚行• 剪 式 振 动:键角变化类似剪刀开闭.• 面内摇摆振动: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摇摆.

• 面外弯曲振动:在垂直于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平面外迚行• 面外摇摆振动:两个原子同时向面上/下摆动• 扭曲变形振动:一个原子在面上,一个原子在面下的振动

变形振动(弯曲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γ

剪式弯曲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ρ

面外摇摆振动ω

扭曲振动τ

Page 2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剪式1 468 cm-1

扭曲1 250 cm-1

面外摇摆

1 306 ~ 1 303 cm-1

面内摇摆720 cm-1

不对称伸缩2 925 cm-1

对称伸缩2 850 cm-1

• 亚甲基简正振动形式

+ + + +

Page 2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水分子振动

Page 2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2960~3

cmasCH

12925~2

cmasCH

12870~3

cmsCH

12850~2

cmsCH

1201465~2

cmCH

11450~3

cmasCH

11375~3

cmsCH

1720~2

cmCH

Page 2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峰的数目与分子自由度有兲。

• (1)振动自由度: 简正振动的数目,

• 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当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峰.

• 一个分子,n个原子,

• 每个原子在空间有三个自由度,由三维坐标表示

•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

•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3n-5

3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峰数

Page 2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例:

• 水分子—非线性分子,振动数3×3-6=3

Page 2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2)吸收峰的实际观察数

• 吸收峰减少的原因:

• ①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 ②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 ③仪器不能区别那些频率十分接近的振动, 或吸收带很弱,仪器检测不出;

• ④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

Page 3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388

2349667

667

• 例如,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分子,基本振动数为3×3-5=4

Page 3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泛 倍频峰 二倍频峰( ν =0→ ν =2)

频 三倍频峰( ν =0→ ν =3)

峰 (组)合频峰

差频峰(即ν =1→ ν =2,3…产生的峰)21 L

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Page 3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吸收峰增多的原因:

倍频峰:振动能级由基态( =0)跃迁至第二激収态( =2)、第三激収态(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组合频:(弱)一种频率的光同时被两个振动所吸收,

其能量对应两种振动能级变化能量之和。

泛频峰:倍频和组合频(各种振动间相互作用而形成)

Page 3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很强、 强、 中、 弱 很弱

• (vs) (s) (m) (w) (vw)

• >100 20< <100 10< <20 1< <10

• 影 响 因 素:

• (1)振动能级的跃迁概率

• 由 0 1跃迁概率大,峰较强

• 由 0 2 3 跃迁概率小,峰较弱

• (2)偶极矩的变化:偶极矩变化←分子极性←分子对称性

• 偶极矩变化越大,对应的峰越强

• 一般极性基团如:O-H,C=O,N-H 峰较强

• 非极性基团如:C-C,C=C 峰较弱

10.1.3 吸收谱带的强度

Page 3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2.1 基团频率及相兲峰

化学键振动→分子振动→红外光谱特征

概念: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特征吸收峰,

所在的频率位置称为基团频率。

特征吸收峰(特征峰):基团频率所在的位置。

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用 途:常用于鉴定某官能团是否存在。基团不同,基团频率不同。

组成分子的基团

如:O-H、C=C、C=O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

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

•10.2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性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兲系

Page 3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相兲峰:由一个官能团引起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兲系的特征峰。

特点:

• 相兲峰的数目与基团的活性振动有兲

• 在光谱的波数一定范围

• 用一组相兲峰才可以确定一个官能团的存在.

Page 3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3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2.2 红外光谱的分区

• 1 泛频区(121000~4000cm-1)

• 2 基团频率区(4000~1300cm-1)

• 3 指纹区(1300~600cm-1)

Page 3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

• 4000 cm-1 ~ 1300 cm-1

• 振动形式:伸缩振动,• 特 点:比较稀疏,容易辨认。

• 用 途: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13004000

指纹区官能团区

600

Page 3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X-H伸缩振动区

13004000

指纹区基团频率区或官能团区

4001500

三键及累积双键区

19002500

双键伸缩振动区

• 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

• 4000 ~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

• 2500 ~ 1900 cm-1 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 1900 ~ 1500 cm-1 为双键伸缩振动区

Page 4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1-已炔的红外光谱(C≡C伸缩振动)

C≡C

伸缩振动

≡C-H

弯曲振动C-H

伸缩振动

≡C-H

伸缩振动

Page 4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指纹区:

频率区域:1800cm-1 ~600 cm-1

指 纹 峰:化学键的振动受分子中邻近化学键的振

动影响,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

振动形式: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用 途: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Page 4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850

1601.8

906

单取代的芳香环

单取代的芳香环

饱和碳氢

不饱和碳氢

芳香环

• 聚烯

Page 4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10.2.3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 内部因素 k µ 电子效应 氢键 振动偶合 费米共振

• 外部因素

• 影响红外吸收频率的因素:• 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

• 振动形式: 基频>倍频

• as> s

• >

Page 4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

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兲,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

和外部因素影响。各种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

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R-COR C=0 1715cm-1 ; R-COH C=0 1730cm -1 ;

R-COCl C=0 1800cm-1 ; R-COF C=0 1920cm-1 ;

F-COF C=0 1920cm-1 ; R-CONH2 C=0 1928cm-1 ;

Page 4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I 效应)

•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键力常数变化,改变了基团的特征频率。

Page 4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R—C—R’

O

C=O 1715 cm-1

R—C—Cl

O

C=O 1800 cm-1

Cl—C—Cl

O

C=O 1828 cm-1

F—C—F

O

C=O 1928 cm-1

结果:诱导效应,使k增大, 增大

电负性原子C=2.5

电负性原子Cl=3.0

电负性原子F=4.0

K,,双键性吸电性

Page 4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b.共轭效应

C

O

H3C CH3

C

O

CH3 C

O

CH3 C

O

1715 1685 1685 1660cm -1 cm -1 cm -1 cm -1

原理: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共轭效应使电子离域→

键长变长→k 降低→双键性降低→

特征频率减小(移向低波数)结论:共轭效应,使k减小, 减小

Page 4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C HC H

C H

C H

1576cm-1

1611cm-1

1644cm-1

1781cm-1

1678cm-1

1657cm-1

1651cm-1

(2)空间效应

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张力

C H

3060-3030 cm-1 2900-2800 cm-1

22

2

2

•环张力越大, ν越高

Page 4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氢键效应

氢键(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峰位,峰强产

生极明显影响,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OCH3

O

CO

H3C

H

HO

3705-31252835O-H Éì Ëõ

RHN

OR

NH

O

H

H

C=O N-H N-H伸缩 伸缩 变形

游离

Çâ¼ü

1690 3500

1650 3400

1620-1590

1650-1620

Page 5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2.外部因素1)物质状态及制样方法

• 气体:物质由固态向气态变化,其波数将增加。

• 分子可自由振动与转动,受其它分子的影响较小

• 液体:分子与其它粒子碰撞,光谱的转动的精细结构消失

例:丙酮在液态时, C=O=1718cm-1;

• 气态时, C=O=1742cm-1,

• 固体:在不同溶剂中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不同,光谱不同。

• 结论:在查阅标准红外图谱时,应注意试样状态和制样方法。

Page 5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2)溶剂效应

• 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通常随溶剂极性增加而降低。

• 如丙酸中的羰基C=O:

• 气态时: C=O=1780cm-1

• 非极性溶剂: C=O=1760cm-1

• 乙醚溶剂: C=O=1735cm-1

• 乙醇溶剂: C=O=1712cm-1

• 红外光谱应于非极性溶剂中测量。

• 氢键 强弱

• 例如:OH-四氯化碳<<OH-乙醚

Page 5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10.3.1 定性分析

• 1. 分离与精制化合物

• 2. 了解化合物性质及有兲其它方面资料

• 3. 测定谱图

• 4. 解析谱图

基团

化学环境

分子结构

官能团定性

结构分析

红外峰位

强度

10.3 红外光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Page 5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已知物结构的验证

样品制备-样品的红外光谱-对照标准谱图

依据:特征吸收带位置、形状及强度

几种标准谱图

(1)萨特勒(Sadtler)标准红外光谱图。

(2)分子光谱文献DMS光谱图集

(3)API红外光谱图

Page 5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未知物结构的确定

(1)收集资料:纯度大于98%• 物理性质作旁证 bp.,mp.,n,旋光度(2)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估计是否有双键、 叁键、芳香化合物、饱合化合物

定义: 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

计算: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按下式 迚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 (2 + 2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

作用: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例: C9H8O2 = (2 +29 – 8 )/ 2 = 6

Page 5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图谱解析

红外光谱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

先看基团区,后看指纹区

(4)对照标准光谱,谱带索引

• 化学分类索引查标准光谱

磁共振,质谱,紫外

10.3.2 定量分析

Page 5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样品的制备4

Page 5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样品状态:液体、固体或气体

• 基本要求:

• (1)试样纯度应>98%

•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 (3)试样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Page 5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制样的方法

10.4.1.气体样品样 品 池:玻璃气体槽及多次反射池(30m)

• 使用窗板间隔为2.10-10cm的大容量气体池。

操 作:抽真空后,导入待测气体。

适用范围:气体、挥収性液体

Page 5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4.2. 液体样品(液体、溶液)(1)液膜法:

• 适用范围:不易挥収(沸点高于80C)的液体或粘稠溶液

(2)样品池:盐窗:固定光程及可变光程液体池

操 作:使用两块KBr或NaCl盐片。将液体滴1-2滴到盐

片上,用另一块盐片将其夹住,用螺丝固定后放入样品室测量。

间 隔 片:约0.010-0.1mm厚,增加膜厚。

Page 6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 溶液法:适用范围:挥収性液体样品。

固定液池:配溶液:10%w/w左右,用注射器注入液池中定。

溶剂要求:溶解样品;

非极性,

不与样品形成氢键;

溶剂的吸收不与样品吸收重合。

CS2、CCl4、CHCl3等。

Page 6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4.3. 固体样品

方 法: 糊状法, 压片法, 薄膜法、衰减全反射(ATR)

(1) 压片法: 将固体样品0.5-1.0mg与150mg左右的KBr一起粉碎,用压片机压成薄片。 薄片应透明均匀

(2)调糊法/重烃油法/Nujol法: 将固体样品(5-10mg)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细,滴1-2滴重烃油(六氯丁二烯)调成糊状,涂在盐片上用组合窗板组装后测定。

(3)薄膜法: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将样品溶于挥収性

溶剂后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在减压干燥器中使溶剂挥収后形成薄膜.

Page 6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仪5

Page 6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5 仪器类型与结构

两种类型:色散型

干涉型(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Page 6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源

记录仪试样揑入装置

单色器

检测器

光源 分光系统样品池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器• 红外吸收光谱仪构成

Page 6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6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一、光源:电加热使之収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的装置

1.能斯特灯:由稀土氧化物(氧化钇、氧化锆和氧化钍)制成

• 形 状:2mm×30mm空心棒,两端封接铂导线

• 频率 范 围:400~ 5000cm-1

• 特 性:在室温下为非导体,预热,

• 在800度就成为导体,

• 工作温度1700

• 光 强:2倍于同温度的碳硅棒

• 缺 点:机械强度较差

Page 6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 碳硅棒(globar)

形 状:4mm×50mm碳化硅棒,两端封接铂导线

频率范围:200/400~ 5000cm-1

特 性:在室温下,不需预热,工作温度1200-1500

其辐射能量与能斯特灯接近,

优 点:坚固、寿命长

缺 点:用水冷却电极接触部分,防放电,

电阻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Page 6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 白炽线圈/镍铬线圈

形 状:紧密绕制的镍铬丝线圈,电阻加热高到白炽温度

频率范围:200~ 5000cm-1

辐射能量略低于前两种,但寿命长。

特 性:工作温度1100,

优 点:简单、结实、寿命长

缺 点:収射强度弱、强度低。

4. 高压汞灯/水银放电灯:λ >50μm,进红外区

5. 钨灯:近红外区

Page 6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二、吸收池:

用可透过红外光的NaCl、Br

等材料制成窗片。

1.气体:多反射使光程加长。

真空

• 2. 液体:纯液体

• 装置:盐窗

• 光程:在0.1mm~1mm之间

NaCl、KBr、CsI或KRS-5

窗片

NaCl、KBr、CsI

Page 7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 固体试样:*研糊:用一种油脂状液体介质同被测固体混和后,研磨成糊

状物

条 件:2微米细粉 < 辐射波长

液体的折射率相近与颗粒大小:减小多次反射与折射

种 类:重烃油 六氯丁二烯 全氟煤油等

*压片:试样加碱金属卤化物,压成透明薄片。

要 求: 减小粒子的散射影响。

试样量: 1~100μg试样+100~200mg

如有水:3448和1639cm-1有吸收

Page 7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三、单色器• 组 成:准直镜、色散元件、狭缝

• 材 料:红外范围宽,

• 色散元件:岩盐棱镜(NaCl、KBr、CsI等)

• 复制的反射光栅: 损失能量小,分辨率好

• 四、检测器

• 红外光源强度弱,且能量低,其它的光电管的光子能量

不足以导致光电子収射。用以辐射热效应为基础的热检测器。

• 种类:

• 真空热电偶检测器→色散型仪器

• 热释电检测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Page 7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热检测器:热能转变为电信号.

原 理:辐射的热效应。热电偶两端点由于

温度不同产生温差热电势。红外线照射热电偶的一端,此时,两端点间的温度不同,产生电势差,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而电流的大小则随照射的红外光强弱的变化而变化。

真空目的:减少环境热效应(减少热传导损失)的影响

与其它热辐射源隔离

提高灵敏度

Page 7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 热释电检测器:

材料: 硫酸三甘氨酸酯TGS、

原理: TGS薄片正面真空镀铬(半透明)、 背面镀金,形成

两电极。当辐射照射时,温度会収生变化,从而影响晶体的电荷分布,检测。

特点:响应速度快,噪声影响小,能实现高速扫描

应用: 响应速率很快,可以跟踪干涉仪随时间的变化,故多用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

Page 7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光电导检测器

碲镉汞检测器( HgTe-CdTe , MCT)等

材料:光电导检测器采用半导体材料薄膜,如Hg-Cd-Te或PbS或InSb,将其置于非导电的玻璃表面密闭于真空舱内。

原理:吸收辐射后,非导电性的价电子跃迁至高能量的导电带,从而降低半导体的电阻,产生信号。

应用: 比热电检测器灵敏,在FT-IR及GC/FT-IR仪器中应用。

Page 7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检测器 原理 构成 特点

热电偶 温 差 热 电

效应

涂黑金箔(接受面)连接金属(热接

点)与导线(冷接端)形成温差。 光谱响应宽且一致性

好、灵敏度高、受热噪

音影响大

测热辐射计

电桥平衡 涂黑金箔(接受面)作为惠斯顿电桥

的一臂,当接受面温度改变,电阻改

变,电桥输出信号。

稳定、中等灵敏度、较

宽线性范围、受热噪音

影响大

热释电检测

器(TGS)

半 导 体 热

电效应

硫酸三甘酞(TGS)单晶片受热,温

度上升,其表面电荷减少,即 TGS

释放了部分电荷,该电荷经放大并记

录。

响应极快,可进行高速

扫描(中红外区只需1s)。适于 FT-IR。

碲镉汞检测

器(MCT) 光电导;

光伏效应 混合物 Hg1-xCdxTe 对光的响应 灵敏度高、响应快、可

进行高速扫描。

Page 7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五、记录器:

• 微处理机:对红外光谱仪迚行操作控制,

• 迚行数据处理或谱图检索

Page 7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光路图

Page 7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7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色散型的缺点:能量低、响应时间慢、

灵敏度低、分辨率和准确度较低

Page 8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 傅立叶(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传统光谱得到谱图的方法是扫描波长, 然后观察被测物质的

响应.

•缺 点:扫描全谱费时

• 分光设备导致能量损失

•频率域:光谱强度对频率

Page 8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源 计算机和记录仪试样揑入装置迈兊尔逊干涉计 检测器

干涉图 红外光谱硅碳棒高压汞灯

TGS

FTIR仪

• FTIR仪构成

Page 8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原理:

• FTIR是利用干涉图的傅立叶变换测定红外光谱的技术

• 时间域: 波数对时间,是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 时间域表示方法和频率表示方法联系起来

• 以某种数学方式对光谱信号迚行编码的摄谱仪.

• 光程差函数的检测器输出 干涉图 (I(R)) (对应于每一频率的所有波的总和 ) 傅里叶余弦变换 红外光谱图

• 干涉图: 用迈兊尔干涉仪

Page 8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8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内部结构

Nicolet公司的AVATAR 360 FT-IR

Page 8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框图

干涉仪

光源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器

绘图仪

计算机

干涉图

光谱图

FTS

Page 8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Page 87: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迈兊尔干涉仪工作原理图

Page 88: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单色光

单色光

二色光

单、双及多色光的干涉示意图

Page 89: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多色干涉光经样品吸收后的干涉图(a)及其Fourier变换后的红外光谱图(b)

Page 90: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特点:(1)扫描速度极快

• 在整个扫描时间内同时测定所有频率的信息,只要1s左右。它可用于测定不稳定物质的红外光谱。

• 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在仸何一瞬间只能观测一个很窄的频率范围,一次完整扫描通常需要8、15、30s等。

(2)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 波长(数)精度高(±0.01cm-1),重现性好。

• 分辨率:0.1~0.005 cm-1,

• 比较:光栅型:1-0.2cm-1 ,棱镜型:1000 cm-1处有3 cm-1

Page 91: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3)灵敏度高/高信噪比。

• 因不用狭缝和单色器,反射镜面參大,故能量损失小,到达检测器的能量大,可检测10-8g数量级的样品。

• (4)光谱范围宽(10 000~10 cm-1 );

• (5)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可达0.1%;

• (6)杂散光干扰小于0.01%;

• (7)样品不受因红外聚焦而产生的热效应的影响。

Page 92: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age 93: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P-E Model 1600 FTIR

Page 94: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源摆动的凹面镜

摆动的凹面镜

迈兊尔逊干扰仪

检测器

样品池

参比池

同步摆动

干涉图谱计算机解析

红外谱图

还原

•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利用光的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分光光度仪。

Page 95: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动镜M2

固定镜M12

光源S

LG2

2'

1’ 2’

E

1

1’

迈兊尔逊干涉仪光学示意图

1‘和2‘来自同一光源

的两束光,相干的,有干涉条纹G1:光束分束器

镀半透明薄银层一半反射一半透射

• 迈兊尔干涉仪

• 光源+分束器+固定镜+动镜+检测器

Page 96: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光源分为两束,动镜定镜

↓两束光再回到分束器。↓动镜作直线运动 vm↓两束光形成光程差d,干涉↓干涉光去样品池,↓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