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Post on 03-Jan-2016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第五章. 應收款項. 學習內容. 5-1  銷貨與應收帳款之認列 5-2  應收帳款之評價 5-3  應收票據之種類及會計處理 5-4  應收票據貼現. 定義. 應收款項 (Receivable) 包含 應收帳款 (Accounts Receivable) 、 應收票據 (Notes Receivable) 以及 其他應收款 (Other Receivables) 。 前二者屬於應收客帳 (Trade Receivables) ,係因賒銷商品或勞務而 應向客戶收取之款項。. 5-1 銷貨與應收帳款之認列. 一般交易條件有下列兩種: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應收款項應收款項

5-1 銷貨與應收帳款之認列5-2 應收帳款之評價 5-3 應收票據之種類及會計處理5-4 應收票據貼現

應收款項 (Receivable) 包含應收帳款 (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票據 (Notes Receivable) 以及其他應收款 (Other Receivables)

前 二 者 屬 於 應 收 客 帳 (Trade Receivables) 係因賒銷商品或勞務而應向客戶收取之款項

一般交易條件有下列兩種

1起運點交貨 (FOB Shipping Point)

指賣方將商品運送至起運點 ( 如貨運公司 ) 其所有權已轉移至買方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均歸由買方負擔

2目的地交貨 (FOB Destination) 指賣方須將商品運送到達目的地後所有權才會移轉至買方因此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等均由賣方負擔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5-1 銷貨與應收帳款之認列5-2 應收帳款之評價 5-3 應收票據之種類及會計處理5-4 應收票據貼現

    應收款項 (Receivable) 包含應收帳款 (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票據 (Notes Receivable) 以及其他應收款 (Other Receivables)

    前 二 者 屬 於 應 收 客 帳 (Trade Receivables) 係因賒銷商品或勞務而應向客戶收取之款項

    一般交易條件有下列兩種

    1起運點交貨 (FOB Shipping Point)

    指賣方將商品運送至起運點 ( 如貨運公司 ) 其所有權已轉移至買方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均歸由買方負擔

    2目的地交貨 (FOB Destination) 指賣方須將商品運送到達目的地後所有權才會移轉至買方因此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等均由賣方負擔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應收款項 (Receivable) 包含應收帳款 (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票據 (Notes Receivable) 以及其他應收款 (Other Receivables)

      前 二 者 屬 於 應 收 客 帳 (Trade Receivables) 係因賒銷商品或勞務而應向客戶收取之款項

      一般交易條件有下列兩種

      1起運點交貨 (FOB Shipping Point)

      指賣方將商品運送至起運點 ( 如貨運公司 ) 其所有權已轉移至買方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均歸由買方負擔

      2目的地交貨 (FOB Destination) 指賣方須將商品運送到達目的地後所有權才會移轉至買方因此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等均由賣方負擔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一般交易條件有下列兩種

        1起運點交貨 (FOB Shipping Point)

        指賣方將商品運送至起運點 ( 如貨運公司 ) 其所有權已轉移至買方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均歸由買方負擔

        2目的地交貨 (FOB Destination) 指賣方須將商品運送到達目的地後所有權才會移轉至買方因此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等均由賣方負擔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目的地交貨 (FOB Destination) 指賣方須將商品運送到達目的地後所有權才會移轉至買方因此此種交易條件下運費運送途中商品之保險費及損失等均由賣方負擔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例一】甲商店以 FOB 起運點交貨銷售商品給 A 公司價款共計 $100000 於98 年 12 月 3 日運至船邊而 A 公司至 99年 1 月 5 日收到該批貨物因以 FOB 起運點交貨故 98 年 12 月 3 日時商品所有權即移轉至買方一 A 公司因此甲商店之銷貨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3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例二】若當初甲商店係以 FOB 目的地交貨時因 93 年 1 月 5 日商品所有權才移轉至 A 公司因此其分錄須等到 93 年1 月 5 日才記錄列示分錄如下 99 年 1 月 5 日

              應收帳款      100000    銷貨        

              100000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壹 銷貨金額之衡量銷貨分成現銷及賒銷其中賒銷牽涉到折扣之問題通常企業為了給予較大客戶較優惠之價格而直接依其已印製之價目表之若干折扣來報價此種折扣即稱之為商業折扣 (Trade Discount)商業折扣不記錄於帳冊中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銷貨折扣 (Sales Discount) 企業為鼓勵顧客提早付現所給予之折扣又稱現金折扣 (Cash Discount)

                  例如付款條件為 220 n30=gt20天之內付款可以享受貨款 2 之折扣而且最遲不得超過 30 天付款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n10 EOM (End of Month) 代表月底結束後 10 天內須付款且無折扣

                    換算成年利率時均比借款之年利率高出許多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例如銷貨 $100000 付款條件為210 n30 因提早 20 天付款即可享受 $2000 之折扣 20 天之利率為 $2000divide100000 = 2 換算年利率= 2divide20times365 =365

                      =gt 優於銀行貸款之年利率 =gt 買方應會享受此折扣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1總額法

                        總額法係以不扣除銷貨折扣之總額入帳此項銷貨折扣則為銷貨之抵減帳戶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假設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依價目表之價格 $300000 打 8 折將產品賣給 C 公司言明付款條件為 210 120 n30

                          商業折扣不入帳=gt$300000times80=$240000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40000

                             銷貨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若 C 公司於 11 月 17 日還來貨款時其可享受 $240000times2 = $4800 之折扣因此只收現 $240000 - $4800 =$235200 其分錄如下

                            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銷貨折扣     4800

                               應收帳款       240000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若 C 公司於 12 月 17 日才還來貨款時則不可享受折扣此時丙商店可收$240000 因此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40000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淨額法 直接以扣除銷貨折扣後之淨額來衡

                                量銷貨收入並予以入帳時即稱之為淨額法

                                98 年 11 月 7 日 應收帳款      235200

                                   銷貨         235200

                                $240000times(1 - 2) = $235200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而 11 月 17 日收到貨款時之分錄應為11 月 17 日 現金      235200

                                     應收帳款         235200

                                  C 公司若 12 月 7 日才還來貨款則分錄為12 月 7 日 現金      240000

                                    應收帳款         235200   顧客未享折扣        4800

                                  「顧客未享折扣」為營業外收益增加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貳 銷貨退回與折讓 (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賣方所運出之商品其規格或品質不合規定而遭受到買方之退貨有時產品有瑕疵但其瑕疵並非大到絕對引起買方之退貨此時賣方可給予賣方一些讓價以減少退貨之麻煩 目的為使客戶對於所銷售產品得以滿意並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該帳戶為銷貨之抵減帳戶如上所列之丙商店於 98 年 11 月 7 日銷貨後若 C 公司於 11 月 12 日退貨 $40000其分錄如下98 年 11 月 12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應收帳款         40000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若該批退貨 $40000 係於 11 月 20 日才退還此時因 C 公司已支付現金後才發現貨品不合規定退貨時丙商店應歸還現金但其中已享受折扣 $40000times2 = $800 之部分應予以扣除故只須退還現金 $40000 - $800 = $39200其分錄如下11 月 20 日 銷貨退回及折讓    40000

                                           現金            39200    銷貨折扣            800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參 銷貨淨額收入之抵減帳戶―

                                          「銷貨折扣」與「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減銷貨折扣  銷貨退回與折讓   銷貨淨額 公式 hellip (5-1)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肆 銷貨運費

                                            若銷貨時係採 FOB 目的地交貨此運費係銷售該商品所發生之費用稱之為銷貨運費 (Freight-Out)

                                            應列於賣方之營業費用項目下之推銷費用內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運送若採 FOB起運點銷貨其運費歸買方負擔若賣方在此時代墊該運費則須向買方收款故該筆代墊之費用為「應收帳款」之增加而非銷貨運費105461610546161054616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丁公司於 98 年 12 月 12 日運送以 FOB 起運點報價給 D 公司之貨物 $150000 至船邊並代買方支付運費 $10000 有關運貨之分錄如下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50000

                                                   銷貨         150000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有關支付運費之分錄

                                                  98 年 12 月 12 日

                                                  應收帳款      10000

                                                     現金         10000

                                                  假如當初丁公司係以 FOB 目的地報價時支付該筆運費之分錄則應借記「銷貨運費」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企業賒銷時產生應收帳款有收不回之帳款稱之為壞 ( 呆 ) 帳一般有兩種不同之處理方法

                                                    期末應收帳款評價方法

                                                    損益表法 資產負債表

                                                    應收帳款百分比法

                                                    帳齡分析法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1直接沖銷法 (Direct Write-off Method)

                                                      企業若於壞帳發生時 壞帳費用 應收帳款 已沖銷壞帳之收回列為其他收入 違背配合之原則故不為一般公認

                                                      會計原則所接受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備抵法 (Allowance Menthod)每個會計期末採用估計記錄壞帳例如某企業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 $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例如某企業於 98 年底之應收帳款$100000 中估計可能收不回來之帳款為 $2000 資產負債表上之表達方式如下流動資產

                                                          helliphellip應收帳款    100000減備抵壞帳  2000

                                                             98000

                                                          ======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實際壞帳真正發生時

                                                            均均商店於 98年底所估計之壞帳$2000於 99 年 2 月 25日時證實客戶高林之欠款 $2000收不回來其分錄為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貳 壞帳估計之方法1資產負債表觀點法

                                                              指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之應收帳款可收回多少金額來提列壞帳費用期末備抵壞帳餘額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公式 5-2)

                                                              提列壞帳費用=﹙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times壞帳率﹚+ ( - ) 未調整前備抵壞帳之 A 借 ( 貸 ) 餘

                                                              ( 公式 5-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壞帳率會因不同賒欠期間而分成 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估計一個平均壞帳率

                                                                2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依不同賒欠期間則有不同的備抵 壞帳率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1)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例安鈞商店期末應收帳款餘額$300000 調整前備抵呆帳借餘$1000 經分析估計應收帳款餘額中收不回來之壞帳率為 1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5500   備抵壞帳     

                                                                  5500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應收帳款帳齡分析法

                                                                    調整分錄如下 壞帳費用  5300  備抵壞帳    5300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損益表觀點法 依賒銷金額估計可能收不回來

                                                                      之壞帳費用故稱之為損益表觀點法故又稱為賒銷淨額百分比法

                                                                      提列之壞帳費用=本期賒銷淨額 times壞帳率 hellip ( 公式 5-4)

                                                                      若賒銷金額不易取得可以銷貨淨額來取代此時稱之為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安均商店於 98 年度之賒銷淨額為$900000 應收帳款餘額為 $300000未提列壞帳前之備抵壞帳餘額為借餘$1000 若該商店採賒銷淨額百分比法而估計壞帳率為 05 調整分錄 壞帳費用      4500  備抵壞帳         4500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安均商店於 98 年 2 月 25 日視高林公司之 $2000帳款為壞帳而予以沖銷其應收帳款然而至 98 年3 月 1 日時又收回該款項之全數金額98 年 2 月 25 備抵壞帳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98 年 3 月 1 日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備抵壞帳        2000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高林      2000

                                                                          參 壞帳沖銷後又收回之處理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壹 應收票據之種類1 支票通常遠期支票或外埠支票屬應收

                                                                            票據

                                                                            2 本票由企業所開具言明到期日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之書面承諾

                                                                            3 匯票須經該票據上記載之付款人簽章承兌後才表示該票據生效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貳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於銷貨或收取應收帳款而取得票據時無論是附息票據或不附息票據均以票面金額入帳到期日之差別

                                                                              附息票據 =gt 將會收到票面金額及利息不附息票據 =gt 只收到票面金額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若到期時發票人無償付能力而票據無法兌現時持票人須向發票人催收此筆到期值之款項故須將應收票據連同所應負擔之利息轉成應收帳款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舉例說明如下1不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 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張面額 $180000 45 天期之票據一紙98 年 12 月 15 日分錄

                                                                                  應收票據      180000   銷貨         180000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99 年 1 月 29 日 ( 到期日 ) 分錄(1) 發票人如期付款時

                                                                                    現金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 發票人拒絕付款時應收帳款     180000

                                                                                       應收票據       180000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附息票據之會計處理 若安均商店於 98 年 12 月15 日因銷貨而收到一紙面額 $180000年利 9 45 天期之票據

                                                                                      98 年 12 月 31 日調整已發生之利息應收利息      720

                                                                                         利息收入        720

                                                                                      $180000times9times16360 = $720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99 年 1 月 1 日之迴轉分錄

                                                                                        利息收入      720

                                                                                           應收利息         720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1) 發票人於到期日如期付款時可收取 到期值亦即面額 $180000 以及利息 $180000times9times45360 = $2025

                                                                                          現金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假如到期日時發票人拒絕付款

                                                                                            應收帳款     182025

                                                                                               應收票據       180000

                                                                                               利息收入        2025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假設安均商店於 93 年 1 月 29 日沒有收到票款至 2 月 26 日才收到該筆款項並向發票人收取年利 9 之利息於 1 月 29 日到 2 月 26 日共計 28 日利息收入為$182025times9times28360 = $1274 其分錄應為

                                                                                              現金      183299   應收帳款       182025   利息收入        

                                                                                              1274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3不附息長期票據之會計處理

                                                                                                銷貨而收取之應收票據無論附息或不附息=gt 以票面金額記錄該筆交易

                                                                                                企業出售資產取得長期之不附息應收票據時該筆交易應以票據之現值加以入帳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甲商店因銷貨而收到一張 1 年後到期之不附息票據 $100000(市場利率為 10) 須 計 算 其 現 值 $100000divide(110) =$90909 以承認銷貨收入只有 $90909

                                                                                                  $100000 - $90909 = $9091

                                                                                                  記錄為「應收票據折價」為應收票據之抵減科目隨時間經過再結轉為利息收入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收票時應收票據       100000  銷貨         

                                                                                                    90909  應收票據折價     

                                                                                                    9091

                                                                                                    到期時現金         100000應收票據折價      9091  應收票據          100000  利息收入           9091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企業常需要資金之週轉將應收票據向金融機構貼現貼現之方式通常是在貸放現金當時即預先扣除利息此種貼現方式稱之為應收票據貼現 (Discounting Notes Receivable)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當該票據之發票人到期日時拒不付款金融機構可向貼現之企業追索該筆票據之到期值而到期日時若發票人如期付款則貼現人確定已無負債存在

                                                                                                        由於發票人至到期日是否如期付款目前尚無法確定因此在票據貼現時乃產生了或有負債 (Contingent Liability)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壹 與應收票據貼現相關之名詞貼現期間 (Discount Period) 由貼現日起算到票據到期日為止之日數 貼現息 (Discount Interest) 指企業持應收票據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現時其應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預先扣除之利息而言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一 貼現金額 (Discount Proceeds)

                                                                                                            應收票據貼現結果可取得之現金

                                                                                                            貳 計算貼現金額之步驟

                                                                                                            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

                                                                                                            2貼現息=到期值 times 貼現率 times 貼現期間

                                                                                                            3貼現金額=到期值-貼現息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參 應收票據貼現之會計處理範例

                                                                                                              安均商店於 98 年 8月 1 日收到客戶開具 60 天期年利10 之票據 $100000 一紙用以償還以前欠款該商店於 98 年 8 月 16 日持該票據至銀行貼現貼現率 12 根據上述之計算步驟以計算貼現額如下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票據到期值$100000 (1 + 10times60360) =

                                                                                                                $101667

                                                                                                                貼現期間 60 天- 15 天= 45 天

                                                                                                                貼現息 $101667times12times45360 = $1525

                                                                                                                貼現金額 $101667 - $1525 = $100142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貼現日之分錄現金        100142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利息收入         

                                                                                                                  142

                                                                                                                  應收票據貼現為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有三種表達方式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一 ) 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列示假設期末應收票據餘額為 $150000 其中 $30000向銀行貼現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應收票據 $150000

                                                                                                                    -貼現票據 (30000)

                                                                                                                         $120000

                                                                                                                    ========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二 ) 在資產負債表上附註揭露應收票據 ( 註 1) $120000( 註 1) 本期應收票據貼現金額共計 $30000

                                                                                                                      若發票人到期拒付本公司有清償之

                                                                                                                      義務通常情況下本公司不預期發票

                                                                                                                      人會拒付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三 ) 採用「應收票據貼現」科目在資產負債表「應收票據貼現」就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假設期末應收票據為 $150000 $30000

                                                                                                                        向銀行貼現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如下

                                                                                                                        應收票據 $150000減應收票據貼現 30000

                                                                                                                        $120000 =======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票據到期日之分錄

                                                                                                                          1發票人如期付款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2發票人拒絕付款若發票人拒絕付款時銀行將追索安均商店要求其支付到期值 $101667 可能再加收拒絕證書費

                                                                                                                            應收帳款     101767

                                                                                                                              現金            101767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          100000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The End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