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 D-m2x 主编: D-m2x 编委:苏小妹 主办:今日石楼杂志社 出版:彩虹出版社 日期: 200 8年2月2 5 日 地址:励江路2 8 号 印刷:二中印刷厂

Post on 01-Jan-2016

7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1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社长: D-m2x 主编: D-m2x 编委:苏小妹 主办:今日石楼杂志社 出版:彩虹出版社 日期: 200 8年2月2 5 日 地址:励江路2 8 号 印刷:二中印刷厂 发行:石楼二中 定价:6 .00 元 电话 : 020-84867039 网址: www. shilou.com 电邮: shilou@126.com.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社长: D-m2x

主编: D-m2x

编委:苏小妹

主办:今日石楼杂志社

出版:彩虹出版社

日期: 200 8年2月2 5

地址:励江路2 8 号

印刷:二中印刷厂

发行:石楼二中

定价:6 .00 元

电话: 020-84867039

网址: www. shilou.com

电邮: shilou@126.com

石楼,旧名石子头,当地人亦有称之为“社头”、“石狮头”

的。一说石楼原名石狮头,因莲花山上有一巨石,酷肖狮形,故名;

后因土音讹传,约定俗成称为石楼。据《石楼陈氏家谱》载,石楼

陈氏原籍晋代秦州南安郡豲道县(今甘肃省陇西县)。始祖陈元德

(即陈玄德)是东晋建国大将军,因刘裕篡位而弃官携眷南逃至广

东番禺桂林乡宁仁里(今坑头村)定居。其二十二世孙、石楼始祖

陈敏行( 1141--1199 年 )“立志高卓,不与俗伦”,有志向外繁

衍发展,于是“遵海滨,探名胜,见夫砺山(莲花山)狮海(狮子

洋),层峰参云,环流贔响,以为胜地可居,乃携妻子至止其下,

爰居爰处而不忍去。” 大约在南宋乾道年间( 1165--1174 年)开

族,至今 830 余年。“石楼原姓陈关郑,朱张高马蔡秦梁”,今除

陈姓外,多已式微,甚至消失。村由东约、中约、西约组成。清代

评有竹园鸟语、荔圃蝉鸣、狮江帆影、马岭松阴、练溪钓月、沙浦

锄云、莲岩忏佛、石砺归樵等“石楼八景”。

清代,石楼属茭塘司的大岭堡和圣堂堡。清末及民国时属岗尾社乡。 194

9 年 10 月,为禺南东区乡办事处驻地。 1950 年 5 月,改为第二区。 1953 年

春,二区分为三区和四区,石楼为三区驻地。 1955 年秋改称石楼区。 1957

年 3 月撤区,分为石楼、化龙、明经三个大乡。 1958 年 10 月三个大乡并为

石楼团。同年 12 月为石楼基层公社。 1959 年 3 月为石楼公社。同时析出莲

花山和化龙两个公社。 1984 年为石楼区。 1987 年为石楼镇。 1986 年 1 月

析联围村入莲花山镇。建国前,莲花山无人定居, 1957 年 2 月至 1958 年 11

月,墩头基等 9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成员先后迁来定居,建立渔民乡。 1958 年

12 月为莲花山渔民营。 1959 年 3 月析出为莲花山公社。 1984 年为莲花山区。

1987 年为莲花山镇。 2002 年 3 月莲花山镇并入石楼镇。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这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沉淀的小村庄,

因为出了探花、进士、举人和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如今,这个村庄不只以产

出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而闻名,而且亦因它分散在小村落中的古塔、祠堂、蚝壳墙等

而散发出悠悠的古香。

沿着村子里那条贯穿全村的玉带河,深入到村子里,可以发现大岭陈氏十世祖

祠 --显宗祠,又名凝德堂,亦被村民们称为 "桥头祠 " ,建于明嘉庆年间 (公元 1522

年 ) 。整个显宗祠坐东向西,前临大岭涌,为三楹三进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硬

山脊,饰以灰雕,山墙有砖雕,梁柱以木雕装饰。大门左侧的石雕镌有西洋儿童像,

是县里古建筑所罕见的。村里有祠堂除了陈氏显宗祠还有陈氏大宗祠,即柳源堂,建

于宋朝;两塘陈公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公元 1403 年 ) ;朝列大夫陈公祠,建于明

万历年间 (公元 1573 年 ) ;进士公祠、佑江公祠、近湾公祠等等。

此外,大岭村里有五条白石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公元 1897 年 ) ,上街由五板白石砌成,全长 400 余米,将原来的红石改砌涌边下街并筑堤 630 余米,戊戌年 (公元 1898 年 )秋告成,建筑耗银一千二百余两。走在石板街上,刚好是雨后, 路面的石板干净地泛着青光,偶有水珠从屋檐处滴下,敲击在石板上,珠碎四溅了。常常是在走过几间小洋楼后,便会看见这个古村一些历史的痕迹或大自然的 一角,比如一片破落的无人居住的老屋, 有一种隔世的孤独;比如屋顶上的青青狗尾草,在 风中轻轻摆动着毛茸茸的尾巴;比如某间平房的窗 棂上,悄无声息地出现的一只小猫。

在 "贞春之门 "左面山脚有三

还庙,供奉洪圣公、天后、文武二

帝、观音、锦帛星君等。在上世纪

50 年代拆除作为他使用。 1992 年

由乡亲捐资重建三还庙。重修三还

庙碑记:三还庙为表彰姑婆贞节,

勿忘其恩典,流芳百世而建,并供

奉洪圣、观音,文奎菩萨,供村民

参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因年代久远失修而残破不堪。在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拆去,时至今日,

旅港同胞倡议重建,以悼念深恩,

以慰之念也。

大魁阁塔即村民所讲的“文昌阁”,坐落在大岭村龙津桥西堍南侧,福建林兆声先生择地,于大岭村的西北角太虚建此,可以 "催官 " 。这座三层阁式砖塔,坐乾向巽兼辰戌三分,清光绪十年 (1884

年 ) 开工,大魁阁塔平面呈六角形,双隅水磨青砖墙体,塔基由花岗岩白石砌成,底层面上镶花岗岩白石额刻 "作镇菩山 "四个阴文正楷大字,落款 "光绪十年三月李文田 " 。塔刹竖琉璃葫芦,已经被台风吹斜了,倾向西南。

贞寿之门 光绪十九年( 1893

年)建,是番禺区内现存贞节牌坊较

完整的一座。

  绍卿水闸 抗日战争时期,女共

产党员陈绍卿被敌人杀害于大岭榕松

岗,牺牲时临危不惧,高呼“中国共

产党万岁!”大岭村民为了纪念陈绍

卿在后岗北面兴建一水闸,命名为绍

卿水闸以缅怀先烈。

八百年古村番禺石楼镇大岭村 出 34进士 53举人。

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 3批“中

国历史文化名村”日前揭晓,番禺区石楼镇 800 多年历史古

村大岭村榜上有名,成为广州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村。在整

个广东省,同时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孙中山先生的故里翠

亨村和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等。

2个村庄,占到全国新晋级历史文化名村总数的 1/12 。

戴乾象

字玑衡,号少微,赤山村人。年十七应童子试,虽列前茅而仅得佾生,遂弃儒

业而研究堪舆,精星历学。乾象如持大油伞出行时,虽烈日当空而是日必雨,故农

人恒据此而卜晴雨,无不验。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年),制府悬示:“九月十

五日酉时月食三分。”乾象上条陈谓:“广东依周天行度,月食在戌,至亥复圆。

请更正为戌时月食三分。”届时不差铢黍。制府奏请奖给六品顶戴、袍一袭、“儒

术福世”匾一面,并荐试钦天监。乾象辞以家贫亲老,不赴。居家以诹吉择日为生,

今子孙仍世守其业。年七十三卒于家。著有《戴氏家藏通书》、《堪舆指要》、

《阳宅明鉴》、《选择秘钥》诸书。

陈昊元

字乾善,大岭村人。明弘治五年( 1492 年)举人,正德三年( 1508 年)进

士。曾任广西睦川县教谕,浙江青田县知县等职。所至有政声,廷臣交章保荐,

拟调入京城任科、道等职。昊元不乐仕途,辞职返乡,讲学以终。

陈昊贤

字乾及,陈昊元之弟。明弘治二年( 1489 年)举人。曾任临江府通判、福

建樟州府同知。历任朝列大夫,所至有政绩。著有《在临》《在樟》两稿。

黄继芳

( 1906--1970 年)茭塘村人。 1956 年在省农业科学院先后任研究员、系主

任、副院长等职。 1962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被广东省政府多次表扬为敢于坚持

真理的科学家。早在 50 年代育成“广场矮、珍珠矮”水稻良种,领导和推动了

水稻矮化育种工作。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戴  熊

嘉庆十四年( 1809 年)生。字梦若,别署松癖子。赤山村人。他是位较知名

的画家,陈璞对他的作品极为赞赏,曾为其画作题诗。《岭南画征略》和《留庵

随笔》都有关于他的记述。他学名画家沈石田的笔法和布局,所画山水甚有气势。

性好游,到过不少名山大川,所作的画更加进步,尤其擅长画松,故自号松癖子。

今广州美术馆还藏有他的作品《罗浮山水图》。从弟戴尺珊也是画家,善画花卉、

草虫、翎毛,自成一家。

                        竹 园 鸟 语 “ 竹园”,在今石楼中街竹园坊至“祖山”一带。据《石楼陈氏家谱》载, 8

00 多年前,石楼陈氏始祖敏行公从坑头村迁居于此,艰苦创业,散叶开枝。时移

世易,子孙蕃衍,昔日“万绿丛中百鸟喧”的竹园,今已变作鳞次栉比的民居。正

是:

         前人创业肇江村,松菊陶情乐筱园。且看子孙蕃盛日,清平共庆酒盈樽。

                         荔 圃 蝉 鸣 “ 荔圃”,原址在今石楼中心幼儿园一带。原是以种植荔枝为主的果园,土名

“荔枝园”。每当夏日来临,蝉鸣荔熟,“晚红一抹荔云新”,园内果香阵阵,

“知了”声声,充满着诗情画意,引发着人们讴歌大自然的遐思。上世纪 50 年代

后曾筑以围墙,建置舞台,作为会场及群众文化娱乐之所; 70 至 90 年代石楼中

心小学曾从“召棠书院”迁建于此。正是:

        蝉鸣荔熟鸟声喧,怀古思今忆旧痕。化育小苗千万树,荔园今作幼儿园。

 

                         狮 江 帆 影 “ 狮江”,狮子洋之别称。位于狮子洋西岸的石楼,自古以来素有“鱼米乡”

之称。每当夕阳西下,在莲花山上远望,狮子洋内外,水天茫茫,斜晖脉脉,归帆

片片,渔歌阵阵……多迷人的景致!昔日荒烟蔓草的莲花山,如今开发成为著名的

旅游区;昔日荒无人烟的滩涂,如今发展成为繁忙的渔港和通商口岸。时代的进步,

将这古老的景点妆扮得更加秀美,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的“莲峰观海”。正是:

        莲花山上莲花香,夏日寻芳爱晚凉。远望狮江天水阔,穿梭船舶竞繁忙。 

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

州市区约 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

2002 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4A级景区。

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

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

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

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

工丹霞”奇迹;

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

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驻足于塔上,四面

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

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 1664 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

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

余年前的那段往事;

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

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

之感。

此外,在莲花山不仅能够领略到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古朴的人文景观,

还能够充分享受到现代娱乐带来的欢愉与雀跃。莲花塔景区内有大型的

水上乐园,水上活动多姿多彩,同时还可在岸边烧烤露营,体味愉悦。

莲花塔 莲花城

燕子岩 燕子岩

望海观音金像 燕子岩

我们从番禺石楼镇出发,远远望去,静卧在海面上的大桥仿如一道

长虹,往后看是莲花山,前方狮子洋和莲花山水道包裹的,便是海鸥岛。

在去海鸥岛之前,望名生义,我们想象它是一个“彩云深处海鸥

飞”的海岛,不料,昨日走遍海岛都不见一只海鸥,不由让人奇怪。

“原来岛附近的小山上有一棵大榕树,成群的海鸥在那里栖息,海鸥岛

因此得名。”石镇 70 多岁的老人钟沛向记者道出其中的“掌故”:从

明朝后期开始,东

莞、顺德、中山的难民陆续迁到岛上,民国时基本形成现在的村落

格局,由于移民来自四面八方,村里没有祠堂、族谱,也没有祖墓。居

民以打渔、耕田为生,在 1958 年“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海造田中,

山被移掉、树木被砍掉后,海鸥再没有光顾这个岛。

四面环海的海鸥岛,还与南沙的黄阁镇、东莞及规划中的广州新城

隔海相望,虽然具有“黄金”区位优势,过去这里没有桥梁、公路,只

因一海阻隔,海鸥岛仿佛便成了世外桃源。海鸥岛人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一些老农甚至连省城广州在何方都不知道。自从 1994 年海鸥大桥

建成,以及贯穿全岛有 12公里长的水泥主干道开通后,从此结束了与

世隔绝的生活。

周长为 45公里环岛海堤围合的“围城”里面,河网交错,小桥纵横,

鱼塘与水稻相连,芭蕉与绿树一色,不愧是珠江口的一块绿色美玉。虽然

大小汽车和各种机动车可通往各村庄,小艇和机动船可在河道畅行,但广

州南拓战略规划一确定,岛上的工业项目已全部停下来。所以,海鸥岛仍

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海鸥岛地处咸淡水交界,是鱼虾蟹禾虫生长的温床。沿岛上两大河涌

建的二块面积各近百公顷的大鱼塘。目前,岛上不但有远近闻名的青虾种

苗繁育基地,还有占地 210公顷的禾虫基地。

  岛上葱茏的水果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场也不少,一家上海的种植户就经

营了面积约 70公顷的花卉种植场。海鸥岛的鱼产品都属于绿色食品,难

怪在珠三角大沙田区禾虫市场日渐式微的今天,来这里要货的车子立等,

有多少要多少。

  商品经济的大潮开始冲击着海鸥岛人,他们在狮子洋前或星罗棋布的

鱼塘上,建起了一座座用松皮搭成的食肆,星星点点,成了海鸥岛上的一

道风景线。

  将规划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2010 年亚运村选址在番禺区石楼镇一带,征地为 200 多公倾,这一规划得

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亚运新村将在这贫穷的裕丰村水乡掘起,其总体方案投资为

20亿元。

2007 年 9 月 4 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到亚运村选址现场,就亚非拉运村建设

规则问题进行了调研,他要求加快推进亚运村及周边市政配套建设,今年底动工,

争取两年内完成,努力把亚运村成为一流的时代建筑精品。他强调,亚运村首期

建设工程既要满足赛时需要,更要充分考虑赛后合理利用,统筹安排好周边环境

整治。统一规划亚运村以及当地被拆迁、征地群众的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建

设,有关建设项目要与亚运村建设同步落实,让他们共享亚运村建设成果。凡涉

及到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的,都要依法依规办事。坚决落实省委张德江书记提出

的“三条红线”规定,不能做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在莲花山顶,张广宁市长还详细了解了海鸥岛及周边村落的保护规划设想,

要求保留美丽的田园风光,突出岭南水乡特色,保护好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

到达石楼裕丰,就看到了多幅石楼镇镇政府的宣传标语:我们在裕丰村水乡

周边骑游 ,看到了水乡的特色,这里紧接珠江口之狮子洋,在这里湖叉纵横交叉,

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船,捕鱼、养殖是这里经济之支柱,但小船落后的一面还打

着深深的烙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新建造的新房,也看到停泊在小河叉道内

之小破旧的小船及破旧的住宿,新亚运村的掘起将给这里带来无限的生机,正象

石楼镇政府标语:“亚运情,中国心,石楼富,家园兴 ”;“办好亚运会,建设

新裕丰”;“迎亚运,聚财富,谋发展,促和谐”;“盛世羊城迎亚运,五洲财

富聚石楼”。

封面设计: D-m2x 责 编: D-m2x 美 编: D-m2x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23-8811国内统一刊号: CN 00-23363 邮发代号 :6-118国内外公开发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