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文章编号 :1000 2 677X(2010) 062 00202 10 体育科学 2010 ( 30 ) 6 CHINA SPORT SCIENCE Vol. 30 ,No. 6 ,20 2 29 ,2010.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朱  东 1 , 马克蒂姆 2 , 姜  熙 3 ZHU Dong 1 ,Marc Theeboom 2 ,J IAN G Xi 3 摘  要 : 武术的国际化一直是热点问题 , 研究将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一次全面地调 ,并分析研究造成这些状况的深层次原因 , 探索适合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之路。结果显 , 武术发展在世界各洲发展极不平衡 , 各国习武人数总体偏少 , 多数国家只有一个武术协 , 但有 1/ 3 的国家有多个武术协会并存的现象。武术师资缺乏、武术教学水平低下是目前 制约各国武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 并提出重视学校武术的发展 , 利用孔子学院扩大武术练 习人口 ,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教练员等级和培训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 : 武术 ; 国际化 ; 现状 ; 未来 Abstract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 is a hot topic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objectively discusses the effects which caused to these results and seek for a better strategy for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ub2 jects from 52 countries and some officials ,Wushu coaches from International Wushu Federation took part in this surve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an unbalance be2 tween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countries , the Wushu participants in most countries are small number ,most countries have one Wushu organization ,but around 1/ 3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one. In addition ,lack of qualified Wushu teachers and poor Wushu teaching methods are the main reasons to hinder the Wushu development in many countries. Suggestions for Wushu in2 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re the following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in2 creasing Wushu participants wit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Wushu and Confusion schools , building Wushu coach grading system and coach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f uture 中图分类号 : G8 5 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0 2 042 21 ; 修订日期 :2010 2 05 2 29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08BZH002) ; 上海市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803) 作者简介 : 朱东(1970 2 ),,四川成都人 ,副教授 ,在读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 方向 为 武 术 科 学 化 训 练 、武 术 国 际 化 传 播 , Tel : (021) 51253215 ,E 2mail :zhudong @sus. edu. cn 作者单位 :1 1 上海体育学院 , 上海 200438 ;2 1 比利时维杰大学 ;3 1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1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 Shanghai 200438 , Chi2 na ;2 1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Belgium;3 1 Shanghai U2 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 China.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有着悠久的历史。 众所周知 , 亚洲的许多搏击类项目都源于中国武术 , 这些 项目包括日本的柔道、合气道、空手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等 (Stanley E. Fenning ,1981 ; 关文明 ,1991) 。在这些项目中 , 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 目。与此同时 , 日本的空手道成为了 2016 年夏季奥运会 的候选项目 , 虽然最终没有进入奥运会 , 但中国武术连进 入该候选名单的机会都没有获得。人们不禁要问 , 中国武 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如何 , 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 武术的国际化研究存在着“内热外冷”的现象 , 即国内 研究多 , 而国外的研究少 , 尤其是武术入奥受挫所引发国 人关注。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建立在全面了解和盘点现状 的前提之下 , 归纳和总结现在是为将来的决策提供重要的 信息。武术的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 , 将来是否就只有入奥 这一条路可走 ? 武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情况 ? 本研究将客观地调查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 以及造成 这些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问题进行 跨国家、跨文化的联合研究 , 既突破因国内外文化、教育、 习俗差异所造成的局限性 , 也可克服因语言方面的障碍所 造成的沟通不畅 , 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武术自己特色的国 际化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武术联合会各会员单位或武术协 会负责人、国际武术联合会 ( 以下简称“国际武联” ) 官员、 部分武术教练员。通过在谷歌学术网、中国知网、 Sportdis 2 cus 、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武术相关文献 , 检索关键词包 0 2
10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Jan 21, 2023

Download

Documents

Zhu Dong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文章编号 :10002677X(2010) 0620020210 体育科学

2010 年 (第 30 卷)第 6 期

CHINA SPOR T SCIENCE

Vol . 30 ,No. 6 ,20229 ,2010.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朱  东1 ,马克蒂姆2 ,姜  熙3

ZHU Dong1 ,Marc Theeboom2 ,J IAN G Xi3

摘  要 :武术的国际化一直是热点问题 ,研究将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一次全面地调

查 ,并分析研究造成这些状况的深层次原因 ,探索适合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之路。结果显

示 ,武术发展在世界各洲发展极不平衡 ,各国习武人数总体偏少 ,多数国家只有一个武术协

会 ,但有 1/ 3 的国家有多个武术协会并存的现象。武术师资缺乏、武术教学水平低下是目前

制约各国武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并提出重视学校武术的发展 ,利用孔子学院扩大武术练

习人口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教练员等级和培训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 :武术 ;国际化 ;现状 ;未来

Abstract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 is a hot topic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objectively discusses the effect s which caused to

these result s and seek for a better st rategy for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 Sub2ject s f rom 52 countries and some officials , Wushu coaches f rom International Wushu Federation

took part in this surve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an unbalance be2tween different continent s and countries , the Wushu participant s in most countries are small

number ,most countries have one Wushu organization ,but around 1/ 3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one . In addition , lack of qualified Wushu teachers and poor Wushu teaching methods are the

main reasons to hinder the Wushu development in many countries . Suggestions for Wushu in2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re the following ,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 in2creasing Wushu participant s wit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Wushu and Confusion schools ,

building Wushu coach grading system and coach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W ushu ; internationaliz ation ; current si tuation ; f uture

中图分类号 : G852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2010204221 ;  修订日期 :2010205229

基金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08BZH002) ;上海市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S30803) 。

作者简介 :朱东 (19702) ,男 ,四川成都人 ,副教授 ,在读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国际化传播 ,

Tel : (021) 51253215 ,E2mail :zhudong @sus. edu. cn。

作者单位 :11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21 比利时维杰大学 ;31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1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 Shanghai 200438 , Chi2na ;21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Belgium ;31 Shanghai U2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

China.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有着悠久的历史。

众所周知 ,亚洲的许多搏击类项目都源于中国武术 ,这些

项目包括日本的柔道、合气道、空手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等

( Stanley E. Fenning ,1981 ;关文明 ,1991) 。在这些项目中 ,

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

目。与此同时 ,日本的空手道成为了 2016 年夏季奥运会

的候选项目 ,虽然最终没有进入奥运会 ,但中国武术连进

入该候选名单的机会都没有获得。人们不禁要问 ,中国武

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如何 ,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

武术的国际化研究存在着“内热外冷”的现象 ,即国内

研究多 ,而国外的研究少 ,尤其是武术入奥受挫所引发国

人关注。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建立在全面了解和盘点现状

的前提之下 ,归纳和总结现在是为将来的决策提供重要的

信息。武术的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 ,将来是否就只有入奥

这一条路可走 ? 武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情况 ?

本研究将客观地调查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以及造成

这些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问题进行

跨国家、跨文化的联合研究 ,既突破因国内外文化、教育、

习俗差异所造成的局限性 ,也可克服因语言方面的障碍所

造成的沟通不畅 ,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武术自己特色的国

际化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武术联合会各会员单位或武术协

会负责人、国际武术联合会 (以下简称“国际武联”) 官员、

部分武术教练员。通过在谷歌学术网、中国知网、Sportdis2

cus、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武术相关文献 ,检索关键词包

02

Page 2: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括武术、国际化、对外、国外、传播、国际 (化) 、wushu ,wushu

dissemination , Chinese martial arts ,kungfu 等 ,并采用不同的

组合形式 ,力求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搜索与武术国际化

有关的文献和报道。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包括国际武联会员单位、国际武联

官员以及武术教练员。问卷采用半开放式结构 ,采用常规

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常规问卷分别在

2007 年北京举办的第 9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2008 年湖北

十堰举办的第 3 届传统武术节、2009 年加拿大多伦多举

办的第 10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期间 ,向各队领队发放和回

收问卷调查表。在线问卷调查内容与纸质问卷完全一致 ,

根据国际武术联合会所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 ,以电子邮件

的形式将在线问卷调查的链接发送到各国和各地区武术

协会的电子信箱。

封闭式问卷部分的编码比较简单 ,采用的是季克特量

表的格式 ,分为 6 个等级 ,按 1~6 进行编码。开放式问卷

根据受试回复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提炼 ,并形成若干简要的

回答 ,再对若干简要回答进行归类 ,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编

码。开放式问卷的编码由比利时维杰大学经过专门培训

的人员来完成 ,编码完成后再由其他人进行核查 ,确保分

类和编码的准确性。

有 52 个会员单位接受调查 (表 1、图 1) 受调查的国际

武联官员共 6 人 ,具体是 Raymond Smith (英国) ,国际武联

副主席及欧洲武联主席 ; Sunny Tang (加拿大 ) ,国际武联

执行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武术 协会 主席 ; Patrick Van

Campenhout (比利时 ) ,国际武联财务主管及欧洲武联主

任 ; Andrzej Braksal (波兰) ,国际武联执委会委员、欧洲武联

副主席、波兰武术协会主席 ; E. Bekir Hocaoglu (土耳其) ,

欧洲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 Oleg Chukanov (乌克兰) ,乌克

兰武术协会主席。分别有来自捷克、英国、比利时、乌克

兰、斯洛文尼亚的 5 名教练员参与了调查。

采用 SPSS 17 . 0 对问卷进行处理 ,采用了频数分析和

多维频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 .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2008 年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单位会员为 119 个 ,截止

2009 年 12 月底 ,国际武术联合会已发展到 139 个会员单

位 ,其中 ,增长最快的是非洲 ,由 2008 年的 20 个增加到 37

个 ,欧洲由 39 个增加到 41 个 ,美洲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 1

个会员 ,亚洲和大洋洲的会员数没有变化 ,仍分别是 36 个

和 4 个。

参与本次调查的会员国和地区达到了 52 个 ,欧洲国

家参与本调查的数量最多 ,有 23 个国家 ;其次是亚洲 ,13

个 ;排第 3 的是美洲 ,有 9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调查 ;而非

洲也有 6 个国家参与调查 ;大洋洲 1 个 (表 1) 。

表 1  接受本研究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一览表

欧 洲 美 洲 亚 洲 非 洲 大洋洲

奥地利 ,白俄罗斯 ,比利时 ,保加利亚 ,捷克 ,爱沙尼亚 ,芬兰 ,德国 ,英国 ,希腊 ,匈牙利 ,意大利 ,黑山共和国 ,荷兰 ,挪威 ,罗马尼亚 ,俄罗斯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土耳其 ,北爱尔兰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圭亚那 ,巴巴多斯岛 ,百慕大群岛 (英) , 特里尼达和多巴哥 ,委内瑞拉 ,乌拉圭

孟加拉 ,文莱 ,伊拉克 ,黎巴嫩 ,缅甸 ,朝鲜 ,韩国 ,尼泊尔 ,泰国 ,乌兹别克斯坦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吉尔吉斯坦

埃及 ,埃塞俄比亚 ,毛里求斯 , 尼日利亚 ,南非 ,突尼斯

澳大利亚

 说明 :由于国际武联会员数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 ,本文进行讨论的会员数仍然以本课题开始时的数据为基础 (119 个) 。

  从参与调查的国家数量看 ,欧洲参与调查的比例最

高 ,美洲其次 ,大洋洲最少 (图 1) 。

图 1  各洲参与本调查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由于问卷内容涉及到包括经费、人数、规模等各武术

协会内部的一些核心问题 ,需要参与调查人员非常了解本

国或本地区武术开展的情况。多数受调查者在本协会中

担任重要职位 ,其中 ,本国武术协会主席和副主席共 19

人 ,占受调查总数的 36 . 5 % , 秘书长 12 人 , 占总数的

23. 1 % ,此外 ,技术监督委员会成员 7 人 ,占 13 . 5 % ,其他 6

人 ,占 11 . 5 %。

3 . 2  习武人数调查

在本研究中 ,对参与本调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习武人

数进行了初步调查 ,结果显示 :有 71 . 7 %的国家和地区习

武人数在 5 000 人以下 ,美洲和欧洲习武人数在5 000人以

下国家的比例较高 ,具体为美洲 87 . 5 % ,欧洲 70 % ,亚洲

为 72 . 7 % ,非洲为 66 . 7 %。研究进一步发现 ,习武人数少

于 500 人的国家共 8 个 ,其中 ,美洲就占了 4 个。习武人

数在 5 001~10 000 人之间的国家和地区中欧洲为 4 个。

习武人数在 1 万人以上至 10 万以下的国家和地区共 4

个 ,分别为欧洲的土耳其、亚洲的韩国、非洲的埃及、大洋

洲的澳大利亚。习武人数在 10 万以上的国家在欧洲、亚

12

朱 东 ,等 :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Page 3: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洲、非洲、美洲各有一个 ,分别是俄罗斯、孟加拉、尼日利 亚、美国 (表 2) 。

表 2  受访国家或地区参加武术练习的人数一览表

欧洲 亚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合计

n % n % n % n % n % n %

少于 500 人 2 10 2 18. 2 0 0 4 50. 0 0 0 8 17. 4

501~1 000 人 3 15 2 18. 2 1 16. 7 1 12. 5 0 0 7 15. 2

1 001~5 000 人 9 45 4 36. 4 3 50. 0 2 25. 0 0 0 18 39. 1

5 001~10 000 人 4 20 1 9. 1 0 0 0 0 0 0 5 10. 9

10 001~100 000 人 1 5 1 9. 1 1 16. 7 0 0 1 100 4 8. 7

超过 100 000 人 1 5 1 9. 1 1 16. 7 1 12. 5 0 0 4 8. 7

合计 20 100 11 100 6 100 8 100 1 100 46 100

注 :n 代表参与调查的国家或地区数 , %为参与调查国家或地区所占总调查数的百分比 ,下同。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也发现 ,在习武人数与武术进

入各国时间上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关系数 r = - 0 . 36 , P =

0 . 017 ,说明习武人数越多 ,武术进入该国的时间越早。

3 . 3  各国武术协会会员情况

在对各国武术协会会员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国家和

地区只有 1 个武术协会 (53 . 8 %) ,有 6 个 (11 . 5 %) 国家没

有参加本项调查 ,但有 30 . 8 %的国家和地区有多个武术

协会存在的现象 ,其中 ,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格

鲁吉亚、意大利、荷兰、北爱尔兰有 1~2 个武术协会。8 个

国家和地区有 3 个甚至更多的武术协会存在 ,其中 ,匈牙利、

墨西哥、西班牙、委内瑞拉同时存在 3~4 个武术协会 ,而加

拿大、俄罗斯、斯洛伐克、韩国则超过 4 个 (表 3) 。武术协会

在本国的数量越多 ,越不利于武术在当地的顺利开展。

根据国际武术联合会章程规定 ,所有国际武联的会员

协会应不断为联合本国或地区内的其他武术组织而做出

努力。如有会员协会不致力于扩大组织 ,联合统一 ,将考

虑终止其会籍 ,直至联合其他团体。从官方层面上来看 ,

国际武联希望武术在各国或地区有一个统一的协会。然

而 ,造成部分国家有多个武术协会存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

这些国家相关武术协会的成立时间早于国际武联成立的

时间。

从多维频数调查发现 ,在 1990 年以后传入武术的国

家中同时存在多个武术组织的国家不多 ,其中 ,仅有 2 个

国家有超过 1 个武术组织的现象存在。另一个值得注意

的是 ,在 1970 年以前传入武术的国家中 ,美国和澳大利亚

已经完成了联合统一 ,即在本国只有一个武术组织。它们

是如何做到联合统一其他武术团体 ,其中的一些经验是否

可以借鉴 ,尚需进一步的调查。需要承认的事实是 ,一个

国家有多个武术组织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是历史原因所

造成的 ,但如何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需要协调各个方面 ,

包括国际武联、洲武联和当地的主管部门 ,这也是一些国

家和地区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表 3  武术在受访国家或地区所存在的武术组织数量一览表

组织数量 (个) 1970 年以前 1970 —1980 年 1981 —1990 年 1991 —2000 年 2000 年以后 合 计

n % n % n % n % n % n %

0 2 100 9 64. 3 6 42. 9 6 85. 7 2 66. 7 25 62. 5

1~2 0 0 2 14. 3 4 28. 6 1 14. 3 0 0 7 17. 5

3~4 0 0 2 14. 3 1 7. 1 0 0 1 33. 3 4 10

4 0 0 1 7. 1 3 21. 4 0 0 0 0 4 10

> 合计 2 100 14 100 14 100 7 100 3 100 40 100

  此外 ,在所调查的国家中 ,本国武术协会会员的数量

近似于在该国练习武术的人数 ,即大多数受访者 (53 . 9 %)

认为 ,该国至少有一半习武者隶属于武术协会 ,且大部分

的会员都是在本国注册 ,少数人为跨国注册。这就意味着

各国的武术协会对本国半数以上习武人群行使着管理和

引导的职能。

3 . 4  传统武术 ( Traditional Wushu) 与现代武术 ( Modem

Wushu) 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有区别 ,也有联系。虽然学者对

传统武术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争论 ,如有人认为 ,传统武术

主要是指民间传播的套路、散打和功法等内容及相应活动

方式[1 ] ,传统武术是传承中华武术文化道统的技击术[10 ] 。

也有专家认为 ,传统武术是由历史流传下来的 ,较多地保

留了过去武术的技术和风格特征的武术[40 ] 。但传统武术

与现代武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其发展的年代不同。现代

武术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 ,尤其以竞技武术为代

表的官办武术。而传统武术除了上述的一些特征外 ,与现

代武术 (或竞技武术) 的区别是非官办武术。

本研究对参与调查的各国习练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

的人数比例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发现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

22

体育科学 2010 年 (第 30 卷)第 6 期

Page 4: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在各国开展的程度基本相当 ,调查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并

不能清楚地显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武术更受人们欢迎。

但是具体的数据反映 ,在不同国家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的习练人数比例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 ,练习

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呈高度负相关 , 相关系数高达

- 0. 858。这一数据说明 ,传统武术开展得好的国家 ,现代

武术的开展就差 ;而现代武术开展得好的国家 ,可能传统

武术在当地的发展就较差。

结果显示 ,习练传统武术的人数低于 5 %的国家有 3

个 ,分别是文莱、尼泊尔、朝鲜。从这 3 国的具体情况分析

发现 ,这 3 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即传入武术的时间较

晚 ,都是在 1990 年以后才传入 ,而文莱则是在 2000 年以

后才传入武术。此外 ,这 3 国习武人数较少 ,朝鲜和文莱

习武人数都低于 500 人 ,尼泊尔习武人数在 1 001~5 000

之间 ,导致传统武术习练人数比例小的原因是否与传入时

间有关系 ,或是这 3 个国家因为武术是亚运会比赛项目才

在本国开展 ,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传统武术习练人数比例达到 75 %以上的国家有 14

个 ,说明这些国家传统武术的发展较好 ,分别是澳大利亚、

奥地利、芬兰、英国、希腊、匈牙利、墨西哥、荷兰、挪威、斯

洛文尼亚、南非、美国、特里尼达和多巴哥。

与之相反 ,习练现代武术的人数低于 5 %的国家有 5

个 ,分别是澳大利亚、英国、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墨西哥。

以上 4 国除了墨西哥以外 ,其他 3 国武术传入的时间较

早 ,且习武人数较多。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 ,习练传统

武术的人不喜欢现代武术的最大原因是认为现代武术文

化含量少 ,动作难 ,要求高[42 ] 。

总体而言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受调查国家中开展

的情况均衡 ,这一观察指标主要是通过对表 4 中习练现代

武术和传统武术百分比超过 50 %的群体所做出的判断。

3 . 5  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在各国发展的总体情况

竞技武术主要包括了套路和搏斗两个大类 ,其中 ,搏

斗包括散打、推手、短兵。根据调查 ,目前 ,武术套路的练

习人数大于散打的练习人数 ,34 . 7 %的国家主要以套路练

习为主 ,只有 25 %左右的国家主要以开展散打练习为主 ,

其中 ,套路和散打兼练比例最高的有 3 个国家 ,分别是澳

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匈牙利。结合上文对传统武术与现

代武术的调查发现 ,以上 3 国中澳大利亚和匈牙利练习传

统武术的人数比例较高 ,可见 ,套路与散打兼练与传统武

术习练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传统武术大致有功法、套路以

及散手三种表现形式 ,即练习武术的开始先提高功力 ,然

后开始学习套路 ,通过套路的学习提高对技击动作的灵活

运用 ,最后是散打 ,通过与人交手来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所以 ,传统武术在一些国家开展时由于它的全面性而受到

当地习武人群的喜爱。在武术国际化过程中 ,是否既练套

路又注重实战的传统武术能够被更多习武群体所接受呢 ?

本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回答这一问题 ,因为 ,传统武术的开

展可能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 ,包括是否有开设传统武术的

内容 ,师资的情况 ,武术学习者对传统武术所接受的程度。

传统武术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一方面 ,

许多学者呼吁要扶持传统武术 ;另一方面 ,又因为传统武

术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因

此 ,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在国内的情况与在国外的发展基

本相同。如果这一问题可以在国内解决 ,在武术国际化发

展中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之争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

决。

3 . 6  各国武术协会的经费来源

有研究表明 ,国外发达国家体育经费来源大致包括政

府财政资金、职业俱乐部经营收入、体育博彩收入、资本市

场 (主要是风险投资和融资渠道 ) 以及其他来源 ,其中的

“其他来源”主要是民间财团、企业和私人业主提供的各类

社会捐助。各国武术协会的经费来源与报道相同 ,大多数

国家的武术协会的经费来自于多个方面 ,包括政府、会费、

本国奥委会、私人资助等。总体看 ,各国大部分资金来自

于会费和本国政府的支持。调查显示 ,有 25 %国家的经

费来自于会费。该项调查反映出各国奥委会所提供的经

费仅占经费的一小部分。例如 ,有 75 %的受调查国家反

映 ,他们本国奥委会所提供的经费低于整个经费预算的

5 %。与之相比 ,在意大利的大多数单项协会的经费预算

中 ,90 %在靠国家奥委会提供的经费。可以这样认为 ,武

术的非奥运地位导致在许多国家没有得到来自该国奥委

会的经费支持。此外 ,在个别调查报告中 ,一些国家提到

了经费的一些其他来源 ,包括通过段位 (非洲) 、组织比赛

(欧洲和美洲) 、个人资助和筹款 (美洲) 等 ,但这些经费对

于总体经费来源而言 ,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少于 5 %) 。

3 . 7  各国武术的发展现状

3 . 7 . 1  各国对武术在本国开展情况的总体看法

本研究针对各国对武术在本国开展情况的总体看法

进行了调查 ,对于武术在本国开展状况 ,各国间存在截然

相反的看法 ,有超过 36 . 5 %的受访者认为 ,武术在本国开

展的情况好或者非常好 ;有 25 %的受试认为 ,武术在本国

开展的情况差或者非常差。值得注意的是 ,另有 34 . 6 %

的被访者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表示不确

定。

调查中发现 ,武术在本国开展好和非常好的受访者提

到以下一些经验 :有 6 个国家认为 ,增加媒体的关注度对

武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 2 个国家认为 ,有习

练武术的传统更加有利于武术的开展 ;有 2 个国家认为 ,

促进武术的发展需要增加武术学校和组织机构间合作的

机会。

调查中还发现 ,本国武术普及程度差和非常差的国家

中也提到这样一些原因 ,而“缺少媒体的关注”是提到最多

32

朱 东 ,等 :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Page 5: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的 ;缺少资金/ 政府方面的支持和缺少有资质的武术指导

排列在第 2 位 ;认为其他体育项目在本国更加普及和缺少

合作并列第 3 位。此外 ,缺少练习武术的传统也是影响武

术在本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 4  影响武术在受访国家或地区普及程度的原因调查一览表

    内 容 频数 %

推广武术的传统 18 36. 0

提供有资质的武术指导和训练 13 24. 0

增加国际间的交流 9 17. 3

提供财政/ 官方支持 9 17. 3

新政策 8 15. 3

针对院校学生开设武术课程 4 7. 6

统一武术名称 1 2. 0

  推广武术的首要目标是让全世界了解武术。在这方

面 ,可以充分利用功夫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外国学者

Paul Bowman 曾在《武术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到 ,日本柔道

和空手道的国际化是受二战时美国占领日本后播放日本

电影和电视的影响。功夫 (武术) 的国际化是受香港电影

业 ,尤其是李小龙在电影上的形象及功夫电视剧的热播。

韩国跆拳道的国际化是因为跆拳道漂亮的腿法以及来自

韩国政府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国内许多研究都表明 ,外

国人喜爱中国武术多数是受到功夫片的影响。如何能将

电影里所展示的功夫形象与现实中的武术联系起来 ,实现

从想象空间的“功夫”到现实环境“武术”的平稳过渡 ,是武

术对外推广中需要积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推广习武的传统 ,其首要目的是使大家了解武术这个

项目 ,如国内在 1985 年和 1997 年对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

调查中发现 ,气功、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市民采用

的锻炼项目中高居榜首 ,这说明国内的全民体育锻炼中武

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习武的传统 ,就需要扩大武术

在国外体育锻炼中的练习人群。在武术的推广过程中不

仅仅要强调武术的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技击价值 ,还要

广泛宣传武术的健身价值 ,这样就会有更多国外的体育锻

炼者加入到武术的习练中来 ,习武的传统也就会自然形成

并得以继承。

3 . 7 . 2  各国武术学校的发展

国家的发展靠人才 ,人才的培养靠学校 ,文化的传承

也类似。学校是人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

一个人受教育的习惯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养成的。因此 ,抓

住了学校武术的教育 ,就等于抓住了武术的未来。日本的

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在他们各自的本土学校中开设课程 ,

使两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0 ] 。通过学校扩大武术在当地

的习武人群 ,以武术身体活动来传播中国文化是国内许多

专家学者的共识。扩大武术在青年人群中的开展是目前

武术发展的重点 ,只有在广泛武术练习人群的基础上 ,才

能够开始讨论形成什么样的武术环境和氛围。在此环节

中 ,通过开办武术学校 ,与其他学校合作开展武术项目是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对各国武术学校的发展情况的调查显示 ,各国间存

在不同的看法。34 . 0 %的受访者认为 ,武术学校在本国开

展好或非常好 ,但有 26 %的人选择了差或非常差。

表 5  武术学校在受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调查一览表

描述程度 n %

非常差 4 7. 7

差 9 17. 3

不确定 13 25. 0

好 11 21. 2

非常好 6 11. 5

没看法 7 13. 5

缺失值 2 3. 8

总计 52 100

  就目前而言 ,武术在国外学校开展的好坏与该国习武

总数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既使在该项调查中认为 ,武术学

校在本国开展好或者很好的国家中 ,在习武总人数方面也

呈现离散状态 ,认为本国的学校武术开展好或者很好的国

家习武总人数有多也有少 ,并不是本国学校武术开展好的

在习武人数上就一定很多。然而 ,认为本国的学校武术开

展差或者非常差的国家在习武总人数方面明显偏少 ,这些

国家习武的人数均在 5 000 人以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 ,比利时、加拿大、芬兰、英国、墨西哥、

挪威的学校武术发展“差”,其中 ,英国的学校武术发展“很

差”。

国内学者在分析武术没有进入奥运会的原因时多次

提到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 ,是否是中西文化差异问题导致

学校武术在这些国家开展困难 ,还是我们没有重视这一块

市场的开发和利用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 ,当前的

一个现实需要我们认识清楚 ,那就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有

近一半来自欧洲 ,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严重的欧美中

心主义[12 ] 。所以 ,我们应该重视普及欧美武术的习武人

口 ,使武术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此次调查中 ,认为武术学校普及好和非常好的受访

者提到了以下一些经验 : 9 个国家提到本国的武术学校较

多 ,3 个国家认为 ,高水平武术教学是武术学校发展好的

表现。认为本国武术学校差和非常差的国家中也提到了

一些原因 :其中 13 个国家认为本国武术学校很少 , 11 个

国家认为缺少良好的武术教学 ,4 个国家认为缺少经费和

官方支持 ,4 个国家认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在本国更受欢

迎。可以看出 ,武术学校的数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武术

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 ,中国武术的竞争对手如跆拳

道、空手道同样来自东方 ,重视教学和训练环节中的礼仪

是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国外研究发现 ,青少年学习了

空手道以后 ,不但没有增加暴力倾向 ,反而更加懂礼貌 ,许

多家长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去练习空手道 ,使他们在

42

体育科学 2010 年 (第 30 卷)第 6 期

Page 6: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学习中完善人格。另外一些研究表明 ,经过 6 个月跆拳道

练习的青少年在侵略性方面的指标出现下降 ,在自尊、社

交方面也有所提高 ( Michael E ,1998) 。中国武术历来就重

视习武者道德品行的塑造 ,但是相对于跆拳道、空手道礼

仪而言 ,武德表现得更为深奥、内隐 ,如跆拳道、空手道的

敬礼这一动作表示对老师、对手或他人的尊重 ,含义让人

一目了然 ,而武术的一个抱拳礼却蕴含了更多的信息 ,在

武术习练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塑造习练者的武术礼仪道德 ,

尤其是对于国外习练者而言如何更好地让其理解武术礼

仪中所蕴含中华文化意蕴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3 . 7 . 2 . 1  武术与孔子学院合作

根据国家汉办的最新消息 ,截止 2009 年 11 月 ,全球

已建立 282 所孔子学院和 274 个孔子课堂 ,共计 554 所 ,

分布在 88 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亚洲 27 国 70 所 ,非洲 15

国 21 所 ,欧洲 29 国 94 所 ,美洲 11 国 87 所 ,大洋洲 2 国

10 所。武术借助于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开展 ,以武术练习

这一身体活动形式推广中国文化 ,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汉

办和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重视。目前 ,北京体育大学

已经在挪威与卑尔根大学、卑尔根中国协会等联合开办了

卑尔根孔子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体育

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说明武术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正

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武术借助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可

以快速扩大习武人群 ,并通过孔子学院这一窗口使更多外

国人有机会了解中国武术。而孔子学院也可以通过开设

武术来丰富教学内容 ,以武术这种身体活动方式使外国人

了解中国的文化 ,提高汉语水平。

3 . 7 . 2 . 2  武术在大学开设课程

通过在大学开设武术课程是拓宽学校武术的另一思

路。有研究报道 ,在美国 ,只有印第安娜 ( Indiana) 大学设

立了武术专项课程 ,亚特兰大的凯纳索 ( Kennesaw ) 大学设

立了有学分的武术课程[23 ] ;上海体育学院在 2007 年与美

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开设了有学分的武术选修课程 ,学生在

来华之前首先完成了若干篇与武术相关文献的阅读 ,了解

了大量的武术相关背景 ,包括武术的国际化、武术的文化、

武术的历史、武术与健康等文献以后 ,通过到上海体育学

院进行武术理论和技术的短期学习 ,体验书法、陶艺和观

摩京剧等来了解中国文化 ,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来

华师生的高度赞赏 ,反映出以武术为主干 ,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多种形式并存的教学方式可能是将来武术教育的一

个发展方向。

3 . 7 . 2 . 3  武术学校在国外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一样 ,武术在国外学校的开展也面临着这样的

现实问题 ,即学生和教师中途放弃武术的现象非常常见。

由于武术在学校层面的开展属于业余水平 ,许多学校往往

只能依赖个别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或者说是对武术的热爱

继续武术教学和指导。本调查中 ,许多教练员表示 ,他们

除了负责包括对武术技术的教学和指导外 ,往往还要承担

包括经营学校、组织比赛、裁判等诸多日常事务 ,甚至在某

些时候需要同时完成这些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无法照

料自己的学生 ,甚至会对自己的其他工作产生影响。长此

以往 ,造成了更多武术学生和武术老师的流失。

这种情况在国外的武馆、武校中时常发生 ,所反映出

的情况并不只是武术学校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深层次

的原因是由于学校的规模、武术生源的情况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武术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运营。因此 ,武术在发展

的道路上不得不反省武术的教育问题 ,什么样的武术教学

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为武术

学习者所接受。

3 . 8  武术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中国武术真正的国际化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

后。在随后的 20 年间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可以用一

系列的活动及开端来描述 ,包括 1990 年国际武术联合会

的成立 ,2002 年 ,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接

受 ,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比赛的成功举办 ,这

一系列的发展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武术推广传播。

就武术国际化的 发展 变化 而言 , 大多 数受 访者

(78. 8 %) 认为 ,武术在技术方面的变化很大 ,具体包括了

套路和散打都在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 . 8 . 1  受访者认为套路主要发生的变化

认为套路主要化有以下几方面 : 1) 武术套路动作难度

的增加 (22 ,44 %) ;2) 套路竞赛规则变化很大 ( 12 ,24 %) ;

3) 套路技术的攻防技击性正在淡出 ( 11 ,22 %) ,这是在本

研究调查中国外对我们武术反映比较强烈的一点 ; 4) 近年

来增加了武术的教学和裁判员的认证 (7 ,14 %) ; 5) 仅有 4

个国家 (8 %) 认为武术赛事的举办有所增加 (表 6) 。

表 6  受访国家或地区认为套路技术的变化方面调查一览表

频数 %

增加运动难度 22 44

改变套路比赛规则 12 24

减少攻防技击性 11 22

增加教学、裁判认证 7 14

举行更多赛事 4 8

3 . 8 . 2  受访者认为散打发生的主要变化

受访者认为散打发生的主要变化有 : 1) 认为散打“越

来越受欢迎”( 9 , 18 %) ; 2 ) 散打教学和裁判认证在增加

(7 ,14 %) ;3) 散打竞赛规则有变化 ( 5 ,10 %) ; 4) 女性和青

少年的散打赛事有所增加 (4 ,8 % ,表 7) 。

3 . 9  武术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调查中许多受访者认为 ,武术的一系列改变主要由

“试图使武术更具吸引力 (34 . 6 %) ”和“努力使武术进入奥

运会 (26 . 9 %) ”等因素引起。在调查中 ,受访者也针对当

前武术的国际化状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 ,持积极看

52

朱 东 ,等 :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Page 7: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法的人 (42 . 4 %) 高于持消极看法的人 (11 . 5 %) 。另外 ,有

28 . 8 %的人选择“不确定”。

表 7  受访国家或地区认为散打改变方面调查一览表

频数 %

越来越受欢迎 9 18

教学和裁判认证在增加 7 14

改变散打竞赛规则 5 10

增加女性和青年比赛 4 8

保护设备 1 2

图 2  受访国家或地区认为武术国际化主要存在的问题示意图

  受访者认为 ,武术国际化进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几个主

要原因包括 :1) 缺少媒体关注 ,许多国家不知道什么是武

术 ,缺乏对武术的直观感觉 ; 2) 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缺乏

经费 ,也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来自官方的支持 ; 3) 缺少武

术传统 ,主要体现在没有练习武术的习惯 ; 4) 在本国开展

武术时 ,缺乏相互的合作。合作包括与国际武联、洲际武

联以及本国武协之间信息的沟通 ,以及武术资源的共享

等 ;5) 缺乏有资质的武术教学 (图 2) 。

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经费的支持 ,也需要不断

壮大习武群体。正如比利时武术教师克里斯多夫 ( Kristof )

在接受调查时这样回答 :“我们学校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

是我们在武术的训练设施上进行了投入。所有投入得以

实现完全是由于当地武术学校所在的布鲁塞尔地区政府

提供的补助。然而 ,政府的投入还不足以满足我们对武术

进行的远期发展规划的要求。武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有

更多练习武术的人群基础之上 ,并且 ,这些人不仅仅是将

练习武术当作他们的一个职业来看待”。从这位教练员的

一番话里 ,我们还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看法 :武术国际化的

发展 ,我们还需要更多热爱武术的人士参与。

此外 ,各国武术协会应该是独立管理的机构 ,应该是

为当地武术学校提供发展和支持的组织。然而 ,目前的形

式是许多人既经营着自己的武术学校 ,又是当地和本国武

协的负责人。这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打理武术学校 ,也无法

专注于武术协会方面的管理事务。建立更加专业、更加独

立的武术协会 ,使之可以根据本国、本地区武术发展需要

来开展相应事务成为了武术协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样

也可以有效避免所有的资源和信息可能会流向个别的武

术学校或者地区 ,造成个别武术学校或俱乐部受益 ,但绝

大多数学校或俱乐部积极性受打击这样一种现状。

3 . 10  武术裁判员的发展状况

关于各国武术裁判员水平 ,各国有着不同的观点。

28 . 9 %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 ,持不确定态度的人与之基本

持平 ,为 28 . 8 % ,仅有 8 位受访者持肯定态度 ,如裁判水

平较高或有较大改善 ,14 位受访者提到亚洲以外地区缺

少裁判员的教学认证。从以上数据可见 ,虽然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 ,武术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规范的竞赛

规则和裁判法 ,但是 ,在许多国家看来 ,各国武术裁判员的

水平却有待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在亚洲以外 ,要增加对武

术裁判员的培训。在各种大型赛事的执法裁判中应该增

加亚洲以外国家裁判员的数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

的裁判员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调查中许多受访者认为 ,虽然武术在中国发展较好 ,

但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是一个小的观赏性体育项目 ,对于

公众而言还充满了神秘。许多观众根本看不懂武术的评

分方法。因此 ,武术竞赛需要让人看得懂并且能够实现评

分公正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3 . 11  武术教练员的发展状况

调查中许多受访者都认为 ,提高武术的水平必须要有

高水平的教练员以及高质量的武术教学培训内容 ,使本国

的武术教练员或者教师掌握武术教学和训练的方法。我

们在调查各国武术教练员的水平时 ,各国受访者表现出了

不同的观点 :有 15 个国家 (28 . 8 %) 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 ,

25 %的受访者选择“不确定”,23 . 1 %受访者持肯定态度。

持否定和不确定态度的受访者中 ,15 个受访者认为 ,本国

缺乏有资质的武术教学导致了教练员水平不高 ,有 3 个受

访者认为 ,由于缺少合作才导致了教练员队伍水平低。受

访者中有 5 位认为本国有高水平的武术教练员。

调查还发现 ,对于大多数教练员而言 ,武术的训练没

有标准 ,他们也不清楚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

技术水平。本国或本地区的武术组织在此方面也没有提

供任何的帮助 ,国际武联应该要求其所有的会员单位努力

发展本国或本地区武术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对包括执教高

水平运动员的教练员和指导大众武术的教练员提供统一

的教学标准。只有这样 ,才不会出现调查中部分国家受访

者所反映的本国教练员的水平就像“盲人带着另一盲人走

路”的情况。

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 ,这些武术教练员还没有将

武术作为一种职业 ,主要的原因是武术的练习者大多数只

需要业余水平的训练 ,一周 2~3 次的训练使许多教练员

必须要有其他的生活来源 ,否则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保

障。而武术教练员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 ,许多时候他

们在执教的方法上会面临难题 ,尤其是西方的一些武术教

练员在武术训练方面的经验十分欠缺 ,这是提高教练员水

平需要解决的问题。

62

体育科学 2010 年 (第 30 卷)第 6 期

Page 8: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提高教练员的技术和理论的另一个建议是将不同学

校或武术俱乐部中有天分的运动员或者学生集中在一起

进行训练 ,如果能在国家队这种形式下以“工作坊 work2

shops”或者“研讨会 seminar”的形式将优秀的或有潜质的

运动员集中进行训练和提高 ,既能够让教练员之间的教学

经验得以交流 ,也能够使运动员通过集中训练的方式来促

进相互间的学习。

3 . 12  各国对国际武联相关问题的看法

调查显示 ,接近半数的受访者 ( 46 . 1 %) 认为 ,国际武

联 ( IWUF) 在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方面的工作是“好”或

“非常好”,只有不到 1/ 5 的人认为“差”或“非常差”。调查

结果显示 ,国际武联在武术的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持肯定态度的受访者认为 ,国际武联推动了武术的国

际化 ,而持否定态度的受访者中认为 ,在促进武术国际化

过程中国际武联还缺少对武术的推广活动和开展广泛的

合作。调查显示 ,42 . 3 %的受访者认为 ,国际武联在沟通

交流方面表现“好”或“非常好”,尽管有超过 1/ 3 的人

(34. 6 %) 认为非常好 ,但仍然有不到 19 . 2 %的人持否定态

度。

事实上 ,在对国际武联满意度调查中 ,持肯定态度占

了多数 ,这些受访者充分肯定国际武联促进了武术的交流

和合作 ,而持否定态度的受访者也提出了以下原因 :国际

武联缺乏使用英语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认为国际武联应

该与会员单位有定期的信息沟通 ,比如每一个季度 ,都提

供哪怕一页纸 (或者更少) 的季度报告 ,使所有的成员了解

在这段时间内国际武联所完成的工作 ,指导国际武联会员

完成相应工作等。

3 . 13  武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们不能否认武术在国际化推广中所取得的成绩 ,但

也不能不面对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3 . 13 . 1  武术的发展需要获得来自官方的支持

在本次研究中 ,许多受访者都提到了武术的发展需要

官方的支持 ,武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不一 ,但武术在

大多数国家没有得到来自当地政府的认可 ,武术需要在各

会员国获得官方的认可 ,并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不仅如

此 ,武术还需要在各国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 ,只有这样才

能从资金和配套设施上的获得支持。

虽然武术进入奥运会将有许多困难 ,但除了努力使武

术进入奥运会 ,我们也应该力争将武术推向奥运会之外的

国际性综合赛事 ,如世界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

通过这些综合赛事 ,使武术在各国和地区获得政府的支

持。

3 . 13 . 2  武术的市场化推广

如果条件许可 ,由国际武联或者相关部门提供资金 ,

专门建立提高亚洲以外武术教练员、运动员武术教学训练

水平的基金 ,并且 ,有计划地对亚洲以外国家进行武术的

推介和展示 ,使外国人了解什么是武术 ,这是将来武术国

际化中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此外 ,帮助亚洲以外国家将

武术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向公众是大众武术国际化发

展的方向之一。比如在加拿大 ,在当地武协的积极努力下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工作 ,包括许多武术公开表演 ,极

大地吸引了当地的孩子和家长 ,扩大了武术在当地的影

响。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武术相关的表演 ,扩大武术在

世界范围的影响已经不是武术工作者的单一行为。“看到

中国功夫 ,就能想到中国文化”这一事实在世界各国普遍

存在 ,来自国家汉办官网的报道 ,在中国新年及一些重大

的活动上 ,许多海外的孔子学院都会进行武术方面的表演

和展示。在 2010 年春节的庆祝活动中 ,尤其以北京体育

大学北欧春节的巡演引人注目 ,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武术表

演受到以中小学生为主的 2 000 多名挪威观众欢迎 ,说明

武术除了本身的体育价值外 ,其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是

将来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开展各种武术的表演和推介 ,

表演过程中提供带有一定体验和互动的武术交流活动 ,使

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武术 ,喜欢武术。此外 ,上海世博会期

间各国参与世博会建设的专家、政府官员等人数众多。我

们可以为参与上海世博会建设的各国人员进行简单的太

极拳或者武术教学活动 ,以武术健身为切入点达到宣传武

术和扩大潜在的武术市场的作用。

3 . 13 . 3  武术信息资源交流的问题

正如上面所提到 ,目前还没有针对武术教练员和运动

员编写的标准训练指导手册和书籍 ,这种类似于练习指南

的手册或书籍应该内容简单 ,通俗易懂 ,阅读和学习习惯

尽量满足不同国家学习要求。而目前所出版的武术方面

的书籍尤其缺乏对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方法等内

容的介绍 ,而且除了中文以外的其他语种 (包括英语) 的武

术书籍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竞技武术在这些国家比较差的

原因之一。当然 ,传统武术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加突

出 ,以其他语种撰写的关于传统武术的教材、专著等文字

材料可能更少。这样一来 ,国际武联及会员国或地区需要

制定非常清楚的武术训练指南和训练标准 ,训练指南的内

容不仅包括竞技武术 ,同时 ,可以兼容大众武术和传统武

术。而大众武术又应该包括不同层次需求的武术内容 ,如

幼儿武术、健身武术、防身武术等 ,以加强在各国武术开展

中进行指导。

3 . 13 . 4  武术培训的问题

武术师资问题是影响武术国际化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

在亚洲以外的地区需要更多经过认证的合格的武术教师 ,

在这方面 ,亚洲国家应该将他们的教练员资源与其他国家

“分享”,而其他国家则需要将本国的武术教练员派往亚洲

国家 ,尤其是中国来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并获得证书。事

72

朱 东 ,等 :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Page 9: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实上 ,中国周边的国家或地区的武术水平发展很好 ,并且

这些国家或地区武术运动员有很好的语言能力 ,完全可以

胜任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武术教学和训练。这种方

式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武术外教师资短缺的问题 ,也同

时提高了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武术运动员练习武术的积

极性。

此外 ,定期为各国武术教练员、教师用当地语言提供

高质量的武术培训 ,使他们能够有机会提高武术教学和训

练能力 ,以考核的形式对参与培训的当地教师进行技能鉴

定并颁发证书。

3 . 13 . 5  对武术器材推广的问题

许多国家有着水平较高的武术运动员 ,但由于没有更

换新的武术地毯从而导致他们的水平没有办法再进一步

提高 ,其中一个原因是新的地毯价格太贵。不仅如此 ,即

使许多武术俱乐部有充裕的资金购买新的武术地毯 ,但他

们也没有能力找到有专门放置新地毯的武术专业训练场

(馆) 。因为这种新场地的安装和拆卸非常复杂 ,而国外多

数的训练场 (馆) 是多功能多用途的 ,许多项目都会使用同

一场地 ,武术练好可能用于舞蹈、柔道等其他项目 ,当地的

训练中心或训练场 (馆) 不会专门为武术训练而贮存这种

占地面积巨大的新地毯 ,这也是在武术国际化过程中 ,武

术新规则实施以来关于武术场地所反映出的一个问题。

在器械的使用上 ,包括武术服装、器械需要到中国购

买 ,增加了使用武术器材的成本 ,武术器材的生产应该实

施本土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和健全武术器材研

究、认证机构 ,对武术器材的安全性、适用性、对环境造成

的影响等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证 ,提升武术器材的层次。

3 . 13 . 6  加强武术的科学化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武术的科学研究 ,尤其是在健康、社会影响因

素方面是未来武术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

举办武术研讨会 ,在国际间沟通和交流武术国际化发展过

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将学术性研究有效地运用到武术

国际化推广实践中去。此外 ,武术组织以课题研究的形式

为研究者提供经费的支持 ,提高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应加大鼓励武术学术性文章在外文期刊发表的力度 ,同

时 ,加强对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国际化教学效果、武

术与健康、武德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等研究 ,从科学的层

面研究和宣传武术 ,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此外 ,应该大

力加强培养武术的管理人才 ,这种武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不

仅针对国内的武术工作者 ,同时面向全世界 ,武术管理人

才的质量将影响到武术未来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 1  结论

11 武术在世界各洲发展极不平衡 ,即使在同一洲内 ,

不同国家之间武术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其习武人数总

体偏少 ,各国习武人数与武术在该国发展的时间长短有一

定关联 ,时间越长 ,习武人数越多。多数国家只有一个武

术协会 ,但有 1/ 3 的国家存在多个武术协会并存的现象。

21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国际上的开展程度基本相

当 ,两者之间呈现高度负相关 ,即传统武术开展好的国家

和地区现代武术开展较差 ,反之亦然。武术套路的发展好

于散打。

31 各国和地区武术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政府、会

费、本国奥委会和私人资助。其中 ,大部分经费来自于会

费和政府的资助 ,本国奥委会的资金比例低于本国或地区

整个预算的 5 %。

41 武术师资缺乏、武术教学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约各国

武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缺乏 ,

以及经济支持与官方支持的缺乏是影响武术在各国发展

的又一重要因素。

4 . 2  建议

11 在教练员培养方面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可

行的教练员等级制度和教练员培训制度。

21 世界各国 (除亚洲少数国家外) 武术裁判员队伍还

未真正培养起来 ,武术裁判员认证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

要建立一套国际裁判员培训和认证体系 ,促进各洲、各国

武术裁判员队伍建设。

31 建立武术资源共享平台 ,使武术发展的最新信息能

够高效、快捷地传达到各会员国。

41 加大援外力度 ,特别是对武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

51 重视学校武术的发展 ,利用孔子学院扩大武术练习

人口。

61 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系列的武术活动 ,抓住推介武

术的好机会。

71 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 ,对武术赛事进行市场化运

作和改造 ,赛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81 加大武术文化信息流的对外输出 ,尤其是对那些对

武术还不太了解的国家加大影响力度 ,可以通过出版不同

语言的武术书籍、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手段得以实

现。

参考文献 :

[ 1 ] 蔡宝忠. 对现代武术发展的思考 [J ] . 体育文史 ,2001 , (2) : 192

20.

[ 2 ] 蔡宝忠. 竞技武术走向奥运的历程及启示[J ] . 体育科学 ,2004 ,

24 (1) :73277.

[ 3 ] 蔡龙云. 琴剑楼武术文集[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11.

[ 4 ] 陈和霖 ,尹宝玉. 留学生武术学习与对外武术教学[J ] . 体育文化

导刊 ,2004 , (5) :52253.

[ 5 ] 陈建民. 从第 9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看武术套路发展态势 [J ] . 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3 (1) :72274.

[ 6 ] 陈鹏生. 奥运后西安市高校外国留学生习武现状研究[J ] . 搏击 ,

82

体育科学 2010 年 (第 30 卷)第 6 期

Page 10: Vie 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2009 ,6 (3) :68269.

[ 7 ] 谷晨. 日本空手道的起源与发展演变[J ] .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

(3) :55256.

[ 8 ] 郭强. 武术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 ] .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2006.

[ 9 ] 郭玉成. 武术传播引论[ M ] .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

158.

[ 10 ]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中国武术史 [ M ]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

社 ,1997.

[ 11 ] 洪浩 ,郭玉成. 2003 年首届国际武术论文报告会综述武术 ·奥

运会·国际化[J ] . 体育文化导刊 ,2004 , (2) :43245.

[ 12 ] 洪浩 ,张龙栓. 对武术进奥运会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 [J ] . 体育

学刊 ,2007 ,14 (9) :49251.

[ 13 ] 季建成. 对国际间学练武术不同认识的研究 [J ] . 中国体育科

技 ,2000 ,36 (2) :40241.

[ 14 ] 季建成. 武术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J ] . 体育科学 ,2000 ,20

(4) :22223.

[ 15 ] 江亮 ,雷涛. 对国外大众体育与我国社会体育经费筹资渠道的

比较研究[J ] . 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8 (4) :10212.

[ 16 ] 姜熙. 系统模式 :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模式的回归[J ] . 体育学

刊 ,2008 ,15 (10) :962100.

[ 17 ] 李厚芝 ,张美江. 武术市场化发展走向之探析[J ] . 西安体育学

院学报 ,2007 ,24 (3) :48251.

[ 18 ] 李蕾.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 D] . 北

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5.

[ 19 ] 栗胜夫. 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J ] . 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 ,2007 ,41 (4) :40244.

[ 20 ] 刘小湘. 东亚传统体育项目进奥辨析[J ] . 体育文化导刊 ,2008 ,

(1) :1052107.

[ 21 ] 龙国强. 中国武术在欧洲的发展现状及国际化发展研究[J ] . 中

国体育科技 ,2007 ,43 (6) :27230.

[22 ] 吕墨竹. 提高大学生太极拳水平对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研究

[J ]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5 (1) :1222123.

[ 23 ] 马敏跃 ,邹国建. 推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J ] . 体育科学 ,

2004 ,24 (4) :73274.

[ 24 ] 孟庆波 ,赵峰. 从跆拳道的发展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推广 [J ]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8 (2) :13215.

[ 25 ] 牛思远. 武术的资本江湖 [ EB/ OL ] . 南都周刊 , http :/ / www.

nbweekly. com/ Print/ Article/ 9679_0. sht ml .

[ 26 ] 秦子来 ,王林. 影响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 J ] . 体育学刊 ,

2008 ,15 (4) :962100.

[ 27 ] 邱丕相. 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 ] . 体育科

学 ,2006 ,26 (8) :63265.

[ 28 ] 邱丕相.“温总理 ! 你会武术吗 ?”引发的思考[J ] . 搏击 ,2004 ,1

(2) :122.

[ 29 ] 邱丕相 ,郭玉成. 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 . 体育

学刊 ,2002 ,9 (6) :59262.

[ 30 ] 邱丕相 ,吉灿忠. 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J ] . 首

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1 (2) :1342137.

[ 31 ] 史松涛. 国内外体育经费来源渠道的比较分析 [J ] . 未来与发

展 ,2007 ,28 (9) :58261.

[ 32 ] 田学健 ,邱丕相. 全球化视野中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 [J ] . 中

国体育科技 ,2007 ,43 (5) :49252.

[ 33 ] 田雨普 ,朱志强 ,陈德明. 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 ] .

体育科学 ,1999 ,19 (4) :528.

[ 34 ] 王岗 ,邱丕相. 武术国际化的方略 :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J ] . 中

国体育科技 ,2005 ,41 (5) :17220.

[ 35 ] 王岗 ,赵岷 ,吴永宏.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J ] . 体育

文史 ,2000 , (3) :729.

[ 36 ] 王国志 ,邱丕相. 新世纪武术国际化发展探析[J ] . 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 ,2006 ,26 (5) :97299.

[ 37 ] 王惠茹. 武汉体育学院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D] .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 38 ] 王林.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传者研究 [J ]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07 ,41 , (8) :32236.

[39 ] 王庆军. 我国传统体育媒体化的思考———以央视“武林大会”为

例[J ] . 体育学刊 ,2009 ,16 (4) :90292.

[ 40 ] 温力. 中国武术概论[ M ]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497.

[ 41 ] 谢文华.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体系的比较研究[J ] . 体育文化导

刊 ,2004 , (1) :34236.

[ 42 ] 杨啸原. 制约武术实现国际化的因素探析[J ] . 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 ,2005 ,31 (1) :80283.

[43 ] 易剑东 ,谢军. 中国武术百年历程回顾————面向 21 世纪的中

国武术[J ] . 体育文史 ,1998 , (5) :23225.

[ 44 ] 于翠兰 ,吴晓红. 武术国际传播状况的跨文化调查[J ] . 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 ,2005 ,28 (10) :133221333.

[ 45 ] 岳庆利.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市场开发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D] . 北

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 46 ] 张建亚 ,王明献. 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的思考[J ] . 体育文化导

刊 ,2004 , (8) :47249.

[47 ] 郑斗汉.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

究[ D] .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48 ] 郑玉相 周伟良. 论现代武术运动的主要发展特征 [J ] . 上海体

育学院学报 ,1999 ,23 (1) :22228.

[ 49 ] 周庆杰. 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J ] . 首都

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7 (3) :91293.

[ 50 ] 周庆杰. 北京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武术教学现状 [J ] . 体育科学 ,

2004 ,24 (1) :61264.

[ 51 ] 朱东. 武术传统的断裂与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东方道路[J ]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5 (3) :19223.

[ 52 ] IWU F CONSTITU TION [ EB/ OL ] . http :/ / www. iwuf . org/

wushu_01. asp .

[53 ] PAUL BOWMAN.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tial art s[ EB/ OL ] .

http :/ / cardiff . academia. edu/ document s/ 0013/ 6846/ Global2

ization_of_Martial_Art s. pdf .

92

朱 东 ,等 : 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