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0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May 01, 2023

Download

Documents

Khang Minh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首语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2.0”)第

一期于 2020 年 9 月启动,至 2021 年 8 月完成整校推进绩效评价工作。至此,工程第一期

已经落下帷幕。这是在试点培训经验基础上,对浙江省提出的“以信息化规划为牵引,网

络服务为支撑”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模式的一次实践应用,也是针对大规模混合式培训

与校本个性需求适配的矛盾,对培训模式创新的一次探索。

根据工程规划,今年下半年提升工程 2.0 即将进入第二期,届时将有约占全省 40% 的

教师参与工程。因此在这样的节点,对第一期推进的历程进行回顾,对实施中的经验和不

足进行梳理,以指导第二期的工程实施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在工程第一期中,全省 1800 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依据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

指南(试行)和绩效评价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在 9 家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支撑下,组

建学校管理团队,开展需求调研,并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发展重点遴选研修主题,

制订整校推进方案。推进过程中,虽然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但总体实施规范有序,验证

了在大规模混合式培训中,兼顾个性需求与质量保障要求是可行的。当然在第一期实施的

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例如:项目设计中培训主题(关注要点)与考核

规范间的匹配与对应有待强化;部分学校在整校推进方案规划上因顾虑绩效评价未做到按

需培训;个别机构在培训资源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支持还不能为整校推进提供扎实的支撑。

但是任何的探索创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 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

是在后续实践中,如何对问题加以针对性的完善。据悉,近期省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组办

公室和工程办已经针对第一期实施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已着手组织专家进行有关指南的修

订,优化培训内容、机构资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设计,相信这会对第二期的

推进发挥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作为提升工程 2.0有关决策的参与者之一,本人也建言各级师训部门要强化组织管理,

做好对学校的指导与把关;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

规划,系统梳理紧缺薄弱主题,科学制定整校推进方案,需求驱动、规范有序的组织实施;

参与网络服务的各机构要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完善培训服务体系,为工程提供强力支撑。

相信借助各参与主体的协同努力,提升工程 2.0 第二期的推进会更加圆满顺利。

阮高峰 浙江师范大学

整合力量、持续改进,

构建提升工程 2.0 浙江模式

Page 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Practice and Prospects of Online Education

2021 年 9 月 第 03 期

主 管:

主 办:

主 编:

总 编 辑:

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

执行编辑:

编辑部:

投稿 Email:

浙江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丁革建

阮高峰

许鲲

石倩

梁萍儿、郑积勤、陈丝雨、方舟、

胡瀚匀、李焕雨、吴丽洁、李云飞

盛英豪

0579-82289027

[email protected]

CONTENTS目 录

卷首语 ………………………………………………………… 阮高峰

栏目 1 专家对话

4 两岸智慧好课堂的理解 …………………………………… 丁革建

栏目 2 前沿论坛

8 同步课堂 + 微课:互联网环境下校际同步教学的实践研究 ……………………………………………………… 叶慧琴 王怡 王一丹

11 微视频不“微”,见“微”而知著 …………………… 方新义

16 基于信息技术的城乡共同体课堂的实践研究 ………… 李琳锋

22 第 37 号教室的奇迹

——数据协同模式下的新班级管理 ……………………… 张双庆

27 互联网 + 城乡同步课堂实施现状调查 …………………………

……………………………………………………………潘张水 陆佳怡

32 依托教师空间 实现项目学习 …………………………………………………………………………………………… 刘婕妤 周莹 方瑜

栏目 3 工程快讯

34 信息时代,塔小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在行动! ——提升工程 2.0 疑难问题直面会活动后记 ……………………

…………………………………………… 绍兴市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

35 技能提升必由之路 专业发展动力之泉 ——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践活动 …………………………………

………………………………………………… 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37 融合提升上台阶,成果交流展风采 ——提升工程 2.0 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小学38 教学融合技术,技术助力教学 ——能力提升工程 2.0 总结大会 ……………………………………

………………………………………………………… 松阳县第三中学

栏目 4 风采展示

39 基于钉钉平台的校园信息化建设 …………………………………………………………………………… 绍兴市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

Page 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42 整合数字资源 全方位构筑校园云安全系统 ……………………………………………………… 湖州市安吉县孝丰中学

46 打造数字教育新典范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案例 ………………………………………………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50 让校园充满“智慧” ——学校数字化建设案例 ……………………………………………………………………………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55 教育信息深融合,润泽师生提效能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59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 …………………………………………………………… 温岭市方城小学

栏目 5 经验之谈

62 双线并进、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 建德市明珠小学

65 提升工程 2.0 助推智慧校园建设 …………………………………………………………………………………… 宁波中学

69 多元研训呈活力,个性发展显魅力 ……………………………………………………………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73 以应用导向精准发力,用技术创新赋能教学 ……………………………………………………………… 柯桥区浙光小学

76 融合实践,多元培养,构建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 浙江省湖州中学

80 教学融合技术,技术助力教学 ………………………………………………………………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82 问题导向,高校结对,有序推进 …………………………………………………………… 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

85 扎实推进每一步,合力共创新特色 …………………………………………………………………… 丽水市文元育英中学

87 促进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教学模式探索 …………………………………………………………………………… 玉环中学

88 让“科技赋能”、“数据驱动”成为现实 ………………………………………………………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91 多元路径、注重实效,促进教师技能整体提升 …………………………………………………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96 新思路、新途径,提高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 ……………………………………………………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100 立足实际,以赛促研,团队协作,有序推进 ………………………………………………………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Page 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 | September 2021 No.03

专家对话

一、概述

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始于 2016 年,由浙江省

教育技术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等单位

联合发起。它是面向中小学,由教育部门(教育局或

教育集团)组队参加,分学科、学段评比,展现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完整课例,最终根据总分

排定团队名次的邀请赛。参赛的团队以内地为主,也

包括香港等地区,所以冠名“两岸”。参赛的课例以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为特色,因此称之为“智慧好课堂”。

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

比赛,也为智慧教育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首届邀

请赛在宁波举办,由祝智庭教授带来的《智慧教育新

发展》主旨讲座,带领大家深入理解了智慧教育,发

现翻转课堂的智慧火花,见证翻转课堂向智慧课堂的

转变,展望智慧课堂发展为智慧学习空间。每届邀请

赛上都有主旨讲座,有学术界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

一线管理者和教师的经验分享。第四届邀请赛除了有

“人工智能 未来教育”主论坛之外,还设有“数据

赋能教育变革”局长论坛、“最多跑一次”驱动智慧

校园建设创新论坛、“教育大数据架构与运行”论坛

等多个分论坛。

二、关于智慧和智慧教育

1.“智慧”的多义性

通常,在需要做选择或做决策时(解决问题),“智

慧”才显现。但汉语中的“智慧”一词是多义词,可

以代表选择或决策的“最优解”,也可以代表一种能力,

即找到“最优解的能力”,而且这两层意思常常粘连

在一起。比如,围棋对垒中,你下了一步妙棋,大家

说这是智慧的,可以理解为对这步棋的评价,“这步棋”

是“最优解”、“智慧的”,也可以理解为对你的能

力评价,说你是智慧的,你有找到最优解的能力。

2. 为什么关心“智慧”

如何增进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关心“智

慧”的初心。“最优解”和“找到最优解的能力”,

都是我们关心的。学校教育就是帮助人增进智慧的重

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3. 信息、知识、经验和“智慧”

什么东西可以用于解决问题?信息、知识、经验

都是服务决策、服务问题解决的要素。

常言所道的“心中有数”中的“数”,其中有一

层含义就是指信息或情报,信息是服务决策的关键要

素之一。“一点数都没有”可用于指责他人不智慧,

不会审时度势,基于当下的信息给不出对策。当然,

这个“数”也可能是指“套路”“做事的方法”“模

式化的知识”。

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

“解”,学习大量的知识,尤其是学习方法性的知识,

可以增进学生智慧,这些都是无需质疑的。经验是“问

题”与问题的“解”之间的联系,个体在经历了问题

的解决过程后,留在记忆中的这组“问题与解之间的

关系”就是经验。“经验丰富”其实就是指解决问题

的丰富经历,知道什么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

快速找到“最优解”。

增加信息、知识、经验,都有利于增进人的“智慧”。

培养更智慧的人的学校教育,也要追求效率,寻找教

育的“最优解”。这就提出“智慧教育”的概念。

两岸智慧好课堂的理解丁革建 浙江师范大学

Page 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

专家对话

4. 智慧教育的理解

基于上述问题解决的逻辑,我们可以把智慧教育

简单理解为两种不同的表达。一是“更优的教育实践”。

我们往往把“更优的教育实践”也称为“智慧教育”,

就如同“智慧”概念中的第一层含义,“最优解”就

是“智慧”;二是达成的“最优解”的过程。即借信

息技术的力量,增进信息的作用、弥补知识和经验之

不足,服务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更优的教育实践的

系统和过程。

类似的,“智慧交通”就是借信息技术的力量,

增进信息的作用、弥补知识和经验之不足,服务交通

拥堵问题的解决,实现更优的交通管理的系统和过程;

“智慧城市”就是借技术的力量,增进信息的作用、

弥补知识和经验之不足,优化城市问题的解决,实现

更优的城市治理的系统和过程。

“实现更优的教育实践的系统和过程”,是智慧

教育概念较多使用的内涵。加深对“更优的教育实践”

的理解,是开展智慧教育实践、优化教育的前提。

“更优的教育实践”是什么?不同的教育目标和

教育方针下,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追求统一性的目

标,就可能弱化个性化,反之亦然。在相同的教育目

标之下,因材施教,根据学习者个体的特点,给出个

性化的教学,是大家一致认同的“更优的教育实践”。

传统教育中班额大,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应用信息技

术后可以让因材施教更有可能实现。这也正是开展智

慧教育实践的核心策略。

5.STEM 与智慧教育

知识爆炸让知识的数量大增,没人能穷尽知识。

互联网的大发展,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于是,知

识越多、越智慧的教育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

当下 STEM 教育兴起背后的主要逻辑。STEM 教育就是

以真实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遍历问题解决的全过

程,从中习得问题解决方法的教育。STEM 更加注重培

养学生找到最优解的能力。

三、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和“智慧好课堂”

我们在谈论“智慧课堂”时,通常是指课堂中使

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交互、提升信息价值、辅助教师

教学决策、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

中加上“好”,成为“智慧好课堂”,似乎想特别指

代“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这类教学实践的课例。

2. 有效课堂的三要素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

么学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其实是教学内容问

题,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怎样的教学媒体更有效”。

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就学习方法问题,我们也可

以把它看做是“怎样让学习时间更有效”。课堂是个

动态的过程,需要收集信息反馈,了解“教学媒体”

是否有效、“学习时间”是否有效,教学媒体和教学

方式要基于“反馈信息”做出调整和改变。于是,“教

学媒体”、“学习时间”、“反馈信息”可以视为有

效课堂的三要素。

3. 学生学习差异的归因和解决对策

使用统一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是

产生学生学习差异的根本原因。面对学习成绩不佳的

学生,教师最不应该的辩驳是“我是一模一样教的,

为什么你没别人成绩好”。学生的基础、能力、习惯

是各不相同的,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在统

一的教学媒体、教学流程下,不可能得到一致的教学

效果。站在信息技术的视角,让学习媒体可重用(微

视频),让学习时间成为变量(自主学习),变同步

学习(媒体同和时间同)为异步学习(媒体异或时间

异),就是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学习差异的策略。

4. 课堂中信息技术能做什么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媒体”、“学习时间”、

“反馈信息”组成的课堂中,信息技术就是对这三要

素做出优化。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媒体,让最适合的媒

体服务学习者;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让课堂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节奏更生动活泼,让单位

Page 1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 | September 2021 No.03

专家对话

时间的学习效用最大化;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反馈,让

及时、准确的信息辅助和优化教学决策,进一步推动

优化教学媒体、优化教与学方式的教学实践,构建正

反馈的课堂教学系统。

5. 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媒体的举措

没人否认学生是自己习得的。那么,学生是从哪

儿习得的?学生是从媒体习得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

传播与教学表达也是教学媒体,它们是可以用其他媒

体替代的。如果能使用更高质量、可重用的教学媒体,

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聘请名师优选或制作数字化教学媒体,或者通过

团队教研优选或制作数字化教学媒体,都是提高教学

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这些教学媒体包括:知识讲解、

例题、作业习题、例题分析、作业习题讲解、单元复习、

案例分析、实验演示、方法指导、拓展阅读等的文本、

课件、视频、小程序等。

6. 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的举措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用学习金字塔展示

了不同教学方式的学习效果,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

学习保持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听讲、阅读、视

听、演示、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评价这 7 种教

学方式有效性的指标是学习保持率,而学习保持率的

实质就是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用。“学习时间”不仅有

数量,也有质量。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时间,也存

在时间质量的差异。虽然欠缺数据的支撑,但大家普

遍把复习、错题本、预习视为最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避免教与学方式的单调和乏味,这也是提升课堂学习

时间质量的基本策略。

信息技术如何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基于智能学

习终端的线上先学线下后教、课堂实时互动、虚拟

实验探究,这些都是例子。互联网、智能学习终端、

WiFi、数字化媒体资源等是达成教与学方式优化的重

要基础。教育信息化 1.0 只完成了教师教学表达和传

播的信息化支持,教育信息化 2.0 的核心任务是实现

学生学习和表达的信息化支持。

7. 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反馈的举措

对学生而言,反馈越及时,学习越有效(有错就

改)。对教师而言,反馈越及时、信息越丰富,决策

越精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反馈相比传统非数字化的

反馈更及时、更方便、更准确。

在上述基于智能学习终端的教学方式优化中,同

步实现了教学反馈的信息化。学生即使没有智能学习

终端,教师也可以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分析,

比如机读卡处理试卷形成评价数据、扫描后在线评价

形成评价数据、电子表格记录作业批改信息等。

四、智慧好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和不足分

1. 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表达力

在所有参赛的课例中,我们看到多媒体课件得到

广泛的应用。视频、PPT 演示文稿等大大提升了教师

课堂教学的表达力,内容更形象,效率更高。

线性的 PPT 演示文稿参赛课例中占比高,有超级

链接、支持自由跳转的占比少。在预设的流程下,课

堂掌控力强的教师,无需在 PPT演示文稿中自由跳转。

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

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善于应对课堂意外的

优秀教师,更能凸显教师的生成性教学机制。多媒体

课件的应用也可能带来负面结果,即生成性教学的缺

失。

2. 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调和力

倒计时定时器、随机挑选学生、抢答、分组记分表、

作业展示等在参赛的课例中应用较为常见,这些信息

技术不仅让课堂有序、有趣,也提高效率。多种信息

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的节奏感鲜明,学生注意力更

为集中。在所有的课例中,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整个课

堂,充分发挥了调和的作用。

但过度使用分组记分表的现象在课例中也存在,

不能发挥小组合作作用的小组竞争,会走向形式主义。

我们也发现,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节奏增强,也可能

Page 1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

专家对话

有负面问题,比如反应迟钝的学生被边缘化、注意力

透支后的疲惫。

3. 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课堂内的洞察力

所有课例中,教室都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而且学

生都可以使用投票器,学生也可以使用智能终端(大

多数课例是四人小组共用一台智能终端,人手一台智

能终端的课例占比不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投票器

的配合下,实现了“选择题”的实时反馈,反馈结果

在大屏幕上以柱状图形式呈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智

能终端的配合下,也可以实现其他题型作业的可视化

反馈。这些实时反馈技术应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决

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内的学习洞

察力。

翻转课堂式的课例偶有看到。一位语文老师,她

的课例导入部分是对文言文预习的实时检测,通过收

集 3 道选择题的反馈,教师对出错率高的那道题做了

教学补救(用计算机的术语,称为打补丁),随后教

学就离开知识性的传授,深入到培养思辨力的高度。

这种实现课堂结构变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是“智慧好

课堂”尚需努力的。

4. 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课后的诊断力

课堂内基于投票器或智能终端的交互,可以在交

互式电子白板的软件平台上留下每位学生或每个小组

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因为时间仓促无法全面认

真处理这些信息,但课后可以结合以往的课堂反馈、

测验成绩、作业信息等,聚焦需要帮扶的学生,通过

数据分析给出综合评价。量化的数据支持,可以提升

教师针对个体学生的诊断力。

5. 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力

各学科的教学软件越来越丰富,但受制于学生无

智能终端,导致课堂上难以发挥作用。智慧好课堂的

主要特征就是学生有了数字化学习终端,无论是人手

一台还是小组一台。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课例中,

我们看到了不少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借助智能

终端提供的教育应用软件,开展探究式学习,服务学

生探究能力培养。

目前可见的课例中的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深

度不足。主要表现有以下 2 种情况:一是教师主观上

并不重视探究,把探究作为教学的导入,完成探究小

任务后,课堂转入“教”为中心的教学互动,没有借

探究活动揭示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教育应用软件创

设的探究任务普遍存在的设计不足,不能提供条件设

置、现象观察、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的完

整支持,难以胜任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6. 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表达力

投票器和智能终端的使用,使得学生有了数字化

表达的可能。但课例中除了选择题,纯粹数字化表达

的作业实践并不多见。多数作业是通过纸笔表达后,

拍照上传的。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表达的时代迟早要

到来,我们期待智慧好课堂能多一些这样的示范与引

领。

7. 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力

智慧好课堂借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了人人参与、

人人留痕。开展小组合作竞争教学的课例,大多数在

结课环节都会呈现小组的得分。但是,小组得分的作

用是有限的。目前还没有课例在结课环节,呈现小组

或每位学生的课堂活动的过程数据。我们关心这些数

据的理由是,课后复习中这些数据能帮助后进生的学

习。

五、结束语

当交互式电子白板、投票器、智能终端的使用成

为智慧好课堂的标准配置,大部分参赛教师都能熟练

使用这些技术手段时,教学 PK 的核心竞争又聚焦到

常规教学的 PK,教师的举例水平、表达力、媒体设计

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是重要的考量,

课堂教思维、教方法、传播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学

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等是智慧好课堂永恒的追求。

编辑:方舟

Page 1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一、引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创新

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

信息化,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2018 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将“互联

网 + 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一。《中国教

育现代化 2035》也将互联网作为实现教育教学创新、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浙

江省人民政府于 2019 年 1 月全面推进“互联网 + 义

务教育”工程,借助城乡结对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并将此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全省

已超额完成结对帮扶任务,并探索形成基于互联网实

施城乡同步教学、教研的基本流程,打造一批结对帮

扶的优秀案例,对互联网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途

径的探索初见实效。

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新的研究课题也相应显现,

例如同步课堂中如何构建与组织跨校学习共同体、如

何针对不同学情开展分层教学、如何将同步教学与更

广泛的学习需求加以关联等等。针对上述问题,研究

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尝试探索以微课资源拓展同

步课堂的教学功能,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同步教学

方式,提高同步课堂实施成效,并引领受援校师生与

学校共同发展。

二、微课在“互联网 +同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 +同步课堂”(以下简称“同步课堂”)

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

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

互动教学 [1]。现阶段,同步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仍处

于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教学效率较低、

教学成果不显著、师生互动缺失等问题。

而微课作为一种灵活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

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

的教学活动 [2],可以有效缓解同步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中,由于微课主题服务于

具体学习需求,因此微课的使用者涵盖了小学、初中、

高中、大学等各个学段的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

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张瑰

丽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视频导学”

的教学模式,发现相较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数学

成绩和自学能力均有所提高 [3];Tubbs 对微课支持的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

课教学环境中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焦虑指数显著

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4]。

在翻转教学模式中,基于微视频的翻转教学对学

生的学科知识、信息素养和认知负荷都存在显著的积

极作用 [5];相比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前课中

同步课堂 + 微课:互联网环境下校际同步教学的实践研究 *

叶慧琴 1 王怡 2 王一丹 3

1. 上虞鹤琴小学 2. 上虞小越中学 3.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Page 1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

前沿论坛

课后均应用微课,仅在课后复习时应用微课对学生学习

效果尚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6]。因此,微课可以作

为同步课堂的有效补充,增加两校师生互动频次,提

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是应对同步课堂教学实践中现存

问题的优质解决方案,无论是支援校与受援校都具备

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中应用微课的基础。这既有助于

两校积累优质数字资源,也有助于提升两校教师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校际同步教学的实践

在雷励华基于同步课堂实践示例提出的同步互动

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讲授、情境创设和师生互

动是该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基于以上要素,本研究

以小学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一课为例,介绍在互

联网环境下开展校际同步教学实践。

1. 多时段应用微课,拓宽同步课堂教学功能

受援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同步课堂实施过程中最

为关注的因素,也是同步课堂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之

一。但在同步课堂中,由于支援校的教师需要管理、

协调两个班甚至更多班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

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课堂的时间成本也相应增加,

同时可能还存在受援校与支援校两校学生前置性知识

水平的不一致、远程直播设备的声画不同步等问题。

因此,同步课堂教学进度常常会相对常规课堂有所滞

后。而微课聚焦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可用于学生自

学基本概念或预习教学重难点,减少教师课堂上用于

基本概念和重难点讲解的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对微

课未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提高教学效率。

本研究依托微课打破现有同步课堂时长限制,在

课前、课上和课后多时段应用微课,最大程度保证同

步课堂教学效果。既能够弥补受援校学生在认知基础

上的不足,也有助于建立其与支援校教师之间的情感

连接,在以往的同步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支援校教

师到受援校实地开展教学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7]。

与之相比,基于微课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便

捷。

前置性微课是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介绍。基于

对两校学生知识水平的了解,教师就《植树问题》一

课设计了 3节课前预习微课,同时也包含一组练习题,

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上主要是借助微课将教

学重难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突出,例如用动

画讲解树木的不同排列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辅助主讲教师更快、更清晰地讲解知识点。课

后应用的微课主要是用于受援校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

容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例如本案例中教师就将植树

问题拓展到同类的电线杆排列、锯钢管和求方阵人数

问题,避免受援校学生因与支援校教师沟通不便而导

致教学内容掌握不稳固。

2. 借助微课创设情境,启发受援校学生思维

受援校学生认知基础、学习习惯与支援校学生之

间存在差异,且受援校学生对支援校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习惯也不够熟悉,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受援校学生

学习效果的因素,也是导致同步课堂互动缺失的主要

原因之一。支援校主讲教师借助微课创设任务情境,

能够有效破除两者之间的隔阂,激发受援校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本研究中,教师选择在一堂课的开始布置探索

任务,借助微课对任务进行详细说明。相较于单一的

文字信息,微课中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显然更能帮助受

援校的五年级学生理解主讲教师的设计意图。在《植

树问题》第一堂课中,教师设计了需要学生动手做的

简单任务,即尝试水笔、橡皮相间的不同排列方式。

任务布置后,给学生预留一段自主探究的时间,由受

援校教师负责学生的指导。在微课的最后,教师归纳

不同的排列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借助微课引导支援校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学习过

Page 1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0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程,不仅有助于其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无形之间也拉

近了与支援校师生之间的距离。

3. 两校师生合作开发微课程,促进互动交流

在同步课堂实践中,两校师生、师师之间的交流、

沟通缺失,导致支援校教师对受援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缺少了解,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8]。微课可以突破同

步课堂的时空限制,支援校教师在课前可通过微课及

相应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互动,同

时也可以通过协作完成微课录制与受援校师生深入沟

通交流。

在微课的前期设计中,支援校与受援校教师共同

商讨课时安排后,将植树问题定为整单元教学。之后

调查 4 个班级(1 个支援校,3 个受援校)学生对该

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会列式,但不懂算

式的含义,不会根据题目内容画图理解,不明确有具

体问题的树和间隔分别表示什么。

在微课的制作中,让支援校和受援校学生共同参

与微课的制作,在微课中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多视

角、多方法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可以促进两

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增强受援校学生的

参与感,激励其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

第三节拓展性微课《方阵图形团体操表演》的题目讲

评中,同步课堂受援校的学生也参与了微课的录制。

四、总结与反思

在借助微课来进行同步课堂教学过程中,支援校

与受援校的师生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教学共同体。同时

也通过微课讨论群与更多的教师、学生进行互动,探

讨课前存在的疑点、课中讨论不能深入的重点、课外

拓展不能解决的难点,为受援校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支

持。

除此之外,在微课设计中还需提高教学内容的精

炼性,增强微课制作的趣味性,明晰习题练习的梯度

性,从而使微课能够在“互联网 + 同步课堂”教学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两校教师也需增加沟通频率,更紧

密地协作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反馈工作,以使微

课的内容更贴合两校学生实际,实现其提高教学效果

的目的。

编辑:吴丽洁

参考文献 :

[1] 浙江省教育厅 . 互联网 + 义务教育 1000 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 [EB/OL],2019-3-18.http://jyt.zj.gov.cn/art/2019/3/18/art_1532973_31285711.html.[2] 胡铁生 , 黄明燕 , 李民 .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3] 张瑰丽 . “微视频导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6.[4] Tubbs L . Teaching Methods in Mathematics and Their Impact on Sixth-Grade Students' Mathematics Anxiety,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J].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2015.[5] 张琪 , 杨玲玉 . 基于“FLIPPER”翻转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实践与实证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6] 高琳琳 , 高晓媛 , 解月光 , 张明宇 . 回顾与反思 : 微课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基于 38 篇国内外论文的元分析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7] 雷励华 , 左明章 .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8] 王忠华 , 张鸽子 , 马方 . 咸安“1+2”同步课堂互动问题与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 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微课助力‘互联网 + 义务教育’实施成效的研究与实践”

(2020ETC128) 、2021年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基于一流线上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及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22)

阶段成果。

————————————————————————————————————————————————

Page 1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1

前沿论坛

一、案例背景

2019 年年底,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

速向全国蔓延,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战役在全国展

开。此时,正值大中小学生放寒假,学生们都宅家躲

避病毒。可随着这场战役的战线拉长,2020 年春季学

期开学受到了影响,各地纷纷宣布延迟开学,但“停

课不停学”,于是教师和学生逐渐投入到居家工作和

学习之中。

当然,居家学习也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

战,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老师们加班加点录制微

课,学生如火如荼进行线上学习。但由此带来的一系

列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小学数学这一门课的线上

教学为例,主要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线上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

“直播上课 + 课后作业”成为了线上学习的主旋

律,在学生学习掌握新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

习的枯燥乏味。兴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日复一

日形式单一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非常不利。由此,

改变现状成为学校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将数学拓展

知识融入到线上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通过

实践研究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

是从生活中来又能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的。

2. 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充分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的灾难,这场灾难中蕴含

的数学信息容量很大,理性地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对

抗击疫情以及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如果将这些疫情中的数学信息深入挖掘并运用到课堂

教学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本次疫情,学

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能帮助老师丰富教学资

源,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另外,教师对数学教材知

识的挖掘也还不够深入,知识的拓展延伸比较欠缺。

3. 学生线上学习的新鲜感慢慢褪去

像这样如此全面的线上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

说是第一次,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必然激发他们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热情后,学

生的新鲜感慢慢褪去,厌学情绪此消彼长,此时此刻

改变教学形式或是融入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将对

学生保持线上学习的热情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起

微视频不“微”,见“微”而知著——小学数学拓展课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方新义 义乌市前店小学

[ 摘 要 ] 围绕如何克服线上学习的痛点,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学校数学

组通过探讨研究,利用“教师 + 学生”双管齐下、“探索 + 提炼”边学边做的方式,创作数学知识拓展类的微视频,

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学习和评价,使微视频成为数学教学新的课程资源。微视频虽从线上教学中来,但为线

下教学拓展出新的资源空间。

[ 关键词 ] 微视频 数学拓展课 主题化

Page 1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2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到关键作用。

二、主要目的

基于此,探寻线上教学新模式来辅助数学学习,

进一步拓展数学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成

为数学老师需要做的紧迫工作。学校数学组通过积极

探讨研究,利用“教师 + 学生”双管齐下、“探索 +

提炼”边学边做的方式,创作数学知识拓展类的微视

频,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学习和评价,使微视频

成为数学教学新的课程资源。力求改变线上教学的现

状,同时为线下教学拓展出新的资源空间。

三、微视频的制作

有关数学的网络资源可谓是琳琅满目,其中也不

乏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微视频,但现搬现用并不可取,

尤其是乡下孩子的学情不太一样,学校应该有一套为

其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才行。让教师和学生亲自参与

微视频的创作,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数

学知识的过程学习,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进

一步提升。以此为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图 1 微视频制作工作规划

(一)教师拓展课微视频的制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单单是在数学课堂四十分钟

内发生的,如果数学课堂仅仅以教材知识为内容,以

班级授课为形式,以课堂练习为训练,就不能满足学

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也使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形式

单一化。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成为老师们需要

思考的问题。

1. 设置主题化的拓展课

根据不同年级,围绕有价值的数学主题,充分重

视学生个体经验,开展主题化的拓展教学。以“主题”

为研究单元,统整课内外、各学科内容并形成集成块,

将集成块根据构建数学学习活动的不同顺序分解为若

干个活动模块;以“主题”为学习单元,以数学知识

的生成过程为依据,将若干个活动模块组合成集成块。

图 2 拓展课程“火车头”

数学组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研讨,以“数的运算”

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拟定

各自准备开发的课题如下:

表 1 自主开发课题列表

年 级 课题集成块 研究教师

一年级《数字小游戏》 吴爽爽

《数独四六宫格》 何田田

二年级《神奇的四巧板》 方新义

《零不止是没有》 卢景琦

三年级《算 24 点》入门 陈舒婷

《数独九宫格》 陈文霞

四年级《数字华容道》 曹航飞

《罗马人的数字》 周莉莉

五年级《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季冰茹

《阿基米德之沉浮的皇冠》 郑凯玥

六年级《找次品问题》 楼丹彦

《算 24 点》进阶 方 康

2. 拓展微视频的创作

以主题化单元为引领,课内结合课外,“数学 +

其它学科”融创,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等多方位

收集有用的数学拓展教学信息。利用集体备课、模拟

Page 1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3

前沿论坛

说课、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完善微视频的制作。

图 3 微视频创作方法

(二)学生说题微视频的制作

图 4 学生微视频制作思维导图

1. 挖掘疫情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里,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有些信息

甚至真假难辨。而数学题中的信息内容必须要准确,

要切合实际,否则对学生正确的认知会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到正确可信的信息,又如何

处理好这些信息,是说题成败与否的关键。

通过教师导、学生研、家长帮的形式,夯实准备

过程,学生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知识层面的数学题,

利用 QQ 群、微信、钉钉等交流平台对设计好的题目

进行讨论,改进不足,螺旋上升。

2. 理清编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数学题的创编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题

目不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解题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

过程,不仅要收获数学知识,最好还能熏陶时代文化。

所以在编题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学生是一次

极大的挑战。部分学生设计好的融合疫情元素的数学

问题见表 2。

3. 备好录制视频的硬件与软件

根据学生家中已有的设备资源,允许视频录制的

方法多样化,手机录、电脑录或者直接摄像都是可以

的。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求画面清晰、流畅、无噪音,

摄像的话还要注意阴暗明亮的适当。

电脑上用 PPT 播放呈现的话可以使用 EV 录屏软

件,手机上录的话可以使用 WPS,这些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上手。如果涉及视频的后期剪辑,可以使用快剪

辑或剪映,或功能更强大的 Camtasia Studio 软件。

4. 录制微视频

为能够将说题微视频充分展示出去,给观众有观

看学习的享受,录制时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一是对开

场白和结束语的要求。让观众知道说题者是谁,哪个

年级的,要说什么知识的题目,说完要对观众表示感

谢;二是对说题时间的要求。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

有限,更何况只是线上观看说题视频,所以视频录制

时长不能太久,以 3—5 分钟为宜;三是对说题完整

性的要求。将一道题说清、说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

下可以拓展练习;四是对说题语言的要求。说题时普

通话要标准,语速恰当,感情饱满,让人听着有美的

享受;五是对视频画面的要求。录制全程画面清晰,

无抖动,涉及手写时要板书工整,画图美观。

表 2 融合疫情元素的数学问题

Page 1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4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四、微视频对于课程的应用

(一)微视频的分享

1. 微视频遇见线上学习

借助学校公众号这一自媒体平台,结合校园“善

美”的特色文化,开辟“前小·善美分享者”专栏,

每日推送学生的说题视频,将数学说题融入到学校的

项目式学习活动之中。

图 5 学校公众号二维码

(1)疫情数学题分享:疫情数学题作为说题亮点,

需要细致筛选,将创编比较好的题目以及视频在学校

公众号中推送出去,供全体学生学习借鉴。

(2)数学易错题分享:为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通过线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易错题说题交流,学习

能力较强的学生将说题视频分享给其他学生学习,其

他学生学完后要做一个学习反馈,做到相互促进,共

同提高。

表 3 数学说题系列

(3)项目式学习分享:在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引

领下,数学组开展“数学 +”融创课堂,用数学知识

拓展出更多精彩的学习空间,“数学 + 乐器”、“数

学 + 美术”、“数学 + 习作”、“数学 + 实验”等多

学科融合式学习不断跟进。

2. 微视频在线下的延续

(1)数学课堂辅助学:充分发挥微视频辅助课

堂教学的功能,以其小而精的特点,在数学基础知识

的学习中渗透,在重难点知识中突破。

(2)社团课堂深度学:数学社团活动中,穿插

使用微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领悟,在动

手实践中掌握。对于不能及时学会的学生,要发挥出

微视频能够快速学、反复学的特点。

(3)家庭课堂趣味学:在家校社共育的大背景下,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阵地,更是对学生

的学习监督、亲子活动的开展以及人生观塑造的大本

营。布置一些简单易学或是需要家长协助的数学拓展

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居家学习活动,提高

研究数学的兴趣,又可以领略数学的应用之广,感受

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活动的开展必定少不了有效的评价机制。组织

线上评比是疫情影响下相对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设

计问卷或小组内推送优秀作品的形式选出说题之星。

对于未直接参与编题或录制说课视频的同学,通过对

线上作业或开学后回校书面作业的评选出居家学习之

星。同时,也要、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 书写录制、学习微视频的心得体会

利用“创作 + 习作”的模式开展小短文的撰写,

分享微视频创作和学习中的辛酸与甜美,提炼创作技

巧,启发后续思考。同时,为教师获取研究的一手资

料和大量建设性意见创造了可能。

2. 在线测评学习效果

利用问卷星、UMU 互动、番茄表单或之江汇中的

在线检测功能,考察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查漏补缺。

3. 小老师的经验报告

有经验、有想法的学生开展“线上小主播”活动,

通过经验介绍,汇报创作的得与失,让更多的学生了

Page 1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5

前沿论坛

解说题微视频的创作,增加创作者的自信心。

五、成效及反思

(一)成效:

1. 建立了数学拓展课程体系

小学数学拓展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感

受数学魅力的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对数学教学

起到促进作用。建立校本化的数学拓展课程体系,经

过不断实践研究,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教师的

教以及学生的学。

图 6 数学拓展课程体系

2.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探究合作中得到

了飞跃式提升;

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传统课

堂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焕发新的光彩;

三是教师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

阶,资源更加开放,课堂更加灵动。

3. 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数学说题、数学拓展课的研究学习,以点带

面,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都有所提高,最明显的是数学

思维更加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突出,对数学的学

习兴趣更加浓厚。

(二)反思:

对于数学拓展微视频的使用,首先要搞明白微视

频只是辅助教学手段。未经深入剖析、深入理解而粗

制滥造的教学视频并不能发挥其引导优势。尤其是数

学课堂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教师应采用多

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

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微视频的应用方式要多样化。在教学中,

教师既可以采取先观看后讲解的方式,将学生引入相

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注意力的保

持;也可以采取先讲解后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

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视频加深印象,巩固

新知;还可以采取边讲解边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在观

看中思考,在观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

再次,对小学生而言,“会看微视频”也是教学

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地

观看微视频教育资源。

最后,数学拓展课中微视频的素材选择、整合

和应用仍需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由于存在农村学生个

体差异大、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如何选择更加适合

他们学习的素材,如何制作更加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

微视频,以及如何将微视频资源整合、推广应用,仍

然需要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

索。

六、案例点评

通过对教学微视频制作与应用的研究,小学数学

拓展知识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和学生

都有所收获,重点是创作的微视频对今后的教学起到

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具体亮点体现在:

1. 教学主题的清晰化

教学微视频根据学科教学目标选择主题,同时根

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微视频的特点优化主题,制作中围

绕一条教学主线展开,重点内容突出。

2.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微视频的制作不是教材的翻录,制作微视频应选

择适合其教学内容的最优表现形式。在制作教学微视

(下转第 21 页)

Page 2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6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基于信息技术的城乡共同体课堂的实践研究

李琳锋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全面推进“互联网 + 义务教育”。“全面

推进‘互联网 + 义务教育’,推进 1000 所中小学校

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省政府

2019 年民生实事项目。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

势,创新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城乡结对

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努力办好每一所镇村学校,推

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区镇村振兴。

城乡学校教育的不均衡。当前义务教育全面普

及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农村中小学的

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大大改善 , 但城乡义务教

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互联网+”

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来真正解

决乡镇学校的优质教师短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区域

内,解决城乡教师资源不平衡的实际问题。

优质一线教师无暇分身。一线的老师在学校的教

学工作是非常繁重的,骨干教师的工作量更加大,让

这些骨干教师为均衡区域的教学资源而往返于结对学

校之间是不合理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合适的

平台,让老师在正常校内教学的时间内,对两所学校

的学生同时开展授课活动。

如何打破学校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对于一所学校

来说,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包括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

及其他教育教学资源等。城市学校有地理位置和经济

发展等优势,更容易去吸引优秀的教师,汇聚更多的

优质教育资源。而乡镇学校的环境和地理位置相对存

在劣势,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用互

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

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

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

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

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镇村学

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最早期的亚里士多德、卢梭、马克思等人就提

出了共同体的相关观点。19 世纪 90 年代,滕尼斯首

次将共同体于社会分离开来。而后,共同体的思想逐

渐发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用“互

联网”、“课堂”在知网进行搜索,共找到到 5067

条记录,但共同体课堂,做好互动课堂的记录并不多,

作为本区域的优质学校,拥有着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

本课题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程共同体课堂,进

行直播互动的创造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项目目标

研究总目标:研究城乡共同体课堂的实践,更好

地让乡镇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借助奥威

亚录播一体机及录播平台,让学校之间能够进行同步

上课,且上课过程中能够进行远程互动,实现教育共

同体,以解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

Page 2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7

前沿论坛

学校发展等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

1. 在原有的微格录播教室基础上,加装奥威亚录

播一体机,并设置好奥威亚直播互动平台各项参数设

置,借助录播平台,与结对学校实现共同体课堂。

2. 建立完善的保存管理机制。每一节同步课在平

台上都可以搜索到录像回放,若学生或者听课老师需

要回播,可以在平台上第一时间找到视频。

3. 后期对于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学生的样本数据

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与可提升之处。

4. 做好学生成绩的跟踪,分析城乡共同体课堂对

于授援学校孩子成绩的影响。

(二)项目实施的预期创新点

现在教育领域关于共同体的建立已经出现,主要

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提升及教育质量的共同

提升,但是针对城乡互动的共同体课堂还不多。本研

究通过互联网,可以给城乡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

梁,促进城乡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相互学习与合作,

有效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我们的创新

点做到以下几点:

图 1 预期创新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平衡,建立城乡共同体课堂,

实现城乡师生共同成长。让乡镇的学校的学生接触到

更多的优秀的教学资源,接触更多优秀的老师课堂,

此外也让乡镇学校的老师能够观察不同老师的课堂,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城乡共同体课堂体系架构。根据学校实际的校

情,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

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

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2. 城乡共同体课堂设备搭建。根据前期确定的需

求,采购奥威亚互动一体机与直播互动平台并完成平

台的搭建,在原有微格教室的基础上进行加装改造,

请专业团队落实平台规划与制作。学校技术部门信息

组、学校分管领导、管理部门教科室提供理论以及顶

层架构,各个部门团结合作,分工明确。

3. 城乡共同体课堂实践运用。只有运用才能发挥

平台的重要作用,互动平台的搭建和使用在运用过程

中慢慢尝试与探索,从试用到能用再到善用最后精于

使用。

4. 城乡共同体课堂效果评价。通过问卷,了解学

生和教师的评价,结合微信平台和之江汇教育广场中

报道的社会反响,综合进行判断,从不同角度了解真

实状况,判断城乡共同体课堂的成效。

五、研究成果与成效

课题研究经历了“发现问题 提出方案 平台搭

建 运用提升”四个步骤,取得的成果非常丰富,构

建了基本的策略与方法,搭建了适合学校的直播互动

平台,助推了浙江省民生实事工程,也让学生、教师

和学校得到多方面地提升。

(一)探索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的城乡共同体课

堂教学基本策略

利用思益录播一体机,借助奥威亚直播互动平台,

使用微信、之江汇教育广场等宣传平台,打造了基于

信息技术的城乡同步课堂,实现了远程互动课堂以及

完善的对外宣传网络。该策略从“需求分析—平台搭

建—实践运用—效果评价”四步走,具有科学性、持

续性、丰富性以及创新性,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1. 城乡共同体课堂需求分析

项目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和学

Page 2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8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校希望对于这样一节远程互助型课堂的愿景和需求。

只有准确掌握需求,才能正确定位项目方向,得出更

加精准的解决方案。

学生:希望提升课堂质量,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学

生,希望得到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自己的成绩,

以便在中考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优质的学习机会,获得更

好的成绩。

教师:接触更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在尽量不增加

工作量的前提下,做好千校网络结对工作。让两校相

互学习、共同发展。

学校:既要满足教体局任务要求,又要服务于教

师,寻找一种尽量不增加一线老师工作量的方案,完

成各项工作。

教体局:均衡区域内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

教育资源。让乡镇学校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校学

生的优质教学资源。

2. 城乡共同体课堂平台搭建

我校创办初期,已经建设有微格教室一间,根据

需求分析后,发现需要加装直播互动设备。故本项目

后期采购了奥威亚互动一体机与直播互动平台,在原

有的微格教室的基础上进行加装改造,完成打造了符

合我校校情的直播互动教室。

图 2 城乡共同体课堂平台

(1)请专业团队重点落实

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执行,提升平台的质量。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与嘉兴大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

作,为项目完成奠定基础。学校重视智慧校园创建,

在现代化校园目标落实中,领导充分重视,目前已经

与优秀的开发公司进行沟通、思维碰撞。

(2)学校跟进,不断完善

学校成立专业的教师研究团队跟进评价创建,成

立专项领导小组。

3. 城乡共同体课堂实践运用

(1)学校层面

① 制订方案,签订协议。结对学校按照一对一的

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

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② 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

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

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③ 点位聚焦,探索实践。结对学校对照结对方案,

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

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

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

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2)管理员层面

掌握奥威亚互动平台的操作。直播界面各区域的

作用,如何切换镜头,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直播效果的

调整,为整个活动保驾护航。

图 3 奥威亚互动平台操作

(3)教师、学生层面

授课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进度,安排好互动课堂的

时间。确定主题,提前备课,根据结对学校的情况特点,

Page 2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9

前沿论坛

设计好教学环节。把每节课的课前准备、问题预设、

课后作业、反思改进都按要求做好。

新的课堂模式推广需一线骨干教师不断尝试、反

馈,技术部门不断改进完善。整个实践运用环节非常

重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改善进步。渐

渐从能用变成善用,从而形成巧用的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互动中去,这不仅仅是

学生个人的展示,更是拓宽了学生思维,接触到更多

不同于自己学校风格的学习资源。

图 4 教师城乡共同体课堂实践运用

(4)城乡共同体课堂效果评价

城乡共同体课堂否有效,判断标准不一、角度不

同,偏向于主观性,项目组成员一致觉得应该将其转

化为有形评价、过程评价,这样便于操作,易于检测。

作业质量的变化:学生作业质量变高,说明学生

对于知识的吸收更好,也表明城乡共同体课堂有积极

的作用。

学生问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直观了解学

生的感受,收取评价意见与建议。

检测考察:通过检测,用最直观的成绩变化来判

断城乡共同体课堂的成效。

宣传平台反馈:微信公众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

都可以在文章后面进行评论,可准确关注家长与社会

对于这件事的反馈,定期查看宣传平台文章的留言情

况,并及时做出反馈。

(二)搭建了科学合理的“奥威亚直播互动平台”

结合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以创建现代

化学校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校校

情的优质平台。

1. 搭建优质平台

本项目在学校原先录播教室的基础上进行设备升

级,加装奥威亚录播一体机。在原先只能本地录像的

基础上,借助奥威亚设备将音视频信号传递到油车港

镇中学,能够看到、听到油车港镇中学的画面与声音,

从而达到远程同步课堂的效果。

图 5 奥威亚直播互动平台

2. 取长补短

为更好地推动新型教育信息化课堂的转型,提升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校积极参

加桐乡市教育局承办的嘉兴市“互联网 + 义务教育”

中小学结对帮扶实事工作的推进现场会。在本次现场

会中,看到了桐乡地区先行先试的有效方法,并且现

场实际观摩了一节远程互动课,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

展吸取了宝贵的经验。

(三)远程课堂助推浙江省民生实事工程的实施

1. 尝试新型课堂模式

在前期多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我校

与油车港镇中学开展了第一次同步课堂,秀洲区教体

局作为第三方进行了线上观摩。

2. 规范资源整合,优化宣传渠道

(1)课程完成后,相关材料与报道上传至之江

汇教育广场。之江汇教育广场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

并且用户群体非常庞大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

Page 2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20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可以将我们的上课资源更好地进行整合,供给其他学

校进行参考借鉴,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

多的老师和学校认知并认可我们学校。

(2)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

成果宣传。微信公众平台是非常大众化的传媒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成果传播可以有效地提升我们

学校的社会认知;之江汇教育广场是很多教师学生都

经常会去寻找资源,观看新闻的地方,通过这两个最

主要的渠道进行宣传,能让学校拥有更广的知名度。

(四)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在第一阶段的“互联网 + 义务教育”期间,两校

共计开展了 26 次同步课堂,16 次网络教研。两校的

科学组与社政组进行沟通交流,针对授课过程中产生

的困难与产生的积极效果进行了反思总结,对于授课

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总结,学生、教师、学校

和区教体局四个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收获与变化。

教师有了更多的展示的平台。对于年轻的教师而

言,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不相同学情的学生,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让教师能够适应更多的不同的

情况,从而让教师更加快速成长。

两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能够共同进步。两所学校的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

各有所长。学生可以从对方学校的学生中寻找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式,接触更多的学习理念,从而拓宽自己

的学习模式,改进自己的薄弱的方面。

学校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成

为符合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学校。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

城乡共同体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现代化校园。身

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改革。在信息技术

的合理运用下,课堂应该是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局

限,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

地教育资源,这是作为区域优质学校的的社会责任。

这是秀洲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打破了时间与地

点的局限,连接了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让课堂这个

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在区域内实现共享,更好地完善

教学模式,让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让区域的

教育更加均衡,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六、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每位成员都收获与成

长着。我们分工明确,相互帮助,懂得团队的力量,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与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反思本次研究,也有不足与进步空间。本次课题结题

并不是我研究的结束,它更该是我研究的开始,根据

文件要求我们与油车港结对三年为一轮,至少进行两

轮。所以,本课题的展开是第一轮结对的第一年,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为区域内其他学校开展“互

联网 + 义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由于是

第一年的城乡同步课堂,我们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接下来我校计划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改进,提升下一

年的城乡同步课堂的质量:

1. 优化线路改善设备

原先的录播教室的设备是在2016年开始使用的,

已经使用了三年。有些线路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

化,声音中会夹杂着微弱的杂音,为了达到更好的效

果,可以对线路进行一次整改排查,让学生听到的声

音更加清楚。

2. 提升学生上课技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因为平时课堂的一些习惯,

导致回答的问题受援学校的学生听不清楚,所以在上

课之前需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的课堂中,回

答的问题也能够让受援同学清楚听到。

3. 提升教师授课技巧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于如何让受援学校的学生

能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并且需要考虑受援学校学

生的学情,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对受援学校的

学生也要更加关注。

Page 2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21

前沿论坛

4. 研究多样课堂形式

由于是城乡同步课堂的刚起步阶段,所以教师们

设置的课堂形式和环节都是偏向于保守的。在拥有了

这一年的经验后,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两所学校的学生

的不同学情,增加更多更加丰富的课堂形式,让课堂

更加能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

[1] 高丹阳 , 张泽晖 , 郭伟 . 城乡异地同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提出与实践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2] 王文卿 .“互联网 + 义务教育”让城乡教育“零距离”[N]. 中国教师报 ,2020-01-08(014).[3] 金泓 . 垄上数字学校: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8.[4] 谢晓雨 , 董少彦 , 罗莹 . 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互联网 +”初中物理测评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J]. 中国考试 ,2020(10):46-53.[5] 许红叶 , 杨维国 , 谢黔江 , 罗芳 .“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四维模式体系”构建与应用 [J]. 科教文汇 ( 下旬刊 ),2020(09):133-134.[6] 张学明 .“互联网 +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J]. 科学咨询 ( 科技·管理 ),2020(10):210.[7] 陈俊婷 . 互联网 + 背景下的在线教学实践与探索 [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8(27):99+98.[8] 柳波 . “互联网 + 教育”的改革创新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N]. 济南日报 ,2020-09-24(B03).[9] 卢春红 , 王杰华 .“互联网 +”对分共享云平台下的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0):154-156.[10] 朱阳春 .“互联网 +”背景下远程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探究 [J]. 知识文库 ,2020(18):92+94.

相信,在我们一起的努力下,在课题的引导下,

学生们都能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老师有更多的学习

借鉴的机会,两所学校的教学水平都能够得到一定的

提升,使秀洲的教育更加均衡发展。

编辑:方舟

————————————————————————————————————————————————

参考文献 :

[1] 潘小福 . 主题拓展: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样式的创新与丰富 [J]. 江苏教育究 ,2012,(6):17.[2] 叶晓花 . 优化教学微视频的制作 [J]. 新课程 ,2015,(6):16-17.[3] 孟成成,王敏 . 微视频在培智单元注意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J]. 基础教育参考 ,2019,(7):68-70.

(上接第 15 页)

频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选取合适的素材,素材

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背景音乐等形式。

像数学拓展微视频采用了手写板与录屏软件结合进行

边演算边讲解的形式。在制作微视频时有互动交流环

节,进一步优化了微视频的表现形式。

3. 使用过程的简洁化

微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其工具

性的特点,使用要求简便。如果仅仅分享源文件,将

对使用终端会有一定的要求,涉及格式、内存甚至网

络传送的一些问题。而发布到网络中的资源不仅没有

上述问题,而且方便寻找和管理。所以,恰当的利用

云端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微视频合理使用,会对视

频的使用率有更大地提升。

编辑:胡瀚匀

Page 2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22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第 37 号教室的奇迹——数据协同模式下的新班级管理

张双庆 浙江省杭州西兴中学

“守正出新者胜,知常明变者强。”体现在学校

管理中,同样也是如此。这里所谓的“正”“常”就

是一个学校基本样态,工作规矩和育人初心的本来;

而“新”“变”则指的是学习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

媒介的迭代。

杭州西兴中学在 2019 年开始建设“学校大脑”,

主要的目标就是把日常的教与学行为数据化,通过建

模分析后,指引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变革。行动

之初,学校选取了一个班级作为先行先试的典型,因

为实验班级是 2019 届的 307 班,所以也叫做“第 37

号教室实验”。这个名字来自于美国教师雷夫 • 爱斯

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校也期待,这个“教

室”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因为班级是学校管理

的最小单位,如果每一个班级都能实现超越,那么一

个学校,一定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组建班级:用“热情”的教师感染“不自信”

的学生

根据历次区教育质量监控的数据分析,这一届的

学生能够超过优秀线的学生为 45 名。于是,学校选

取了年级第48—72排名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实验班”。

这批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很不均衡,或多或少存在“偏

科”现象;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对未来发展缺少信心。

在教师的配置上,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

唯一标准就是对工作热情。问卷调查显示,现代教师

必须具备的 15 项素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师

的热情”。因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可以感染他人,使

课堂内外都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学生之

间的合作关系。

班主任给班级命名为“不陋室”并提出了班训:

立下一个目标,然后超越它!然后又召集了学生、家

长和任课教师都参加破冰之会,相约形成学习互助体,

用一年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形成小组,全员导师。把班级学生分成 5 个学习

小组,然后 5 位任课教师各领衔一组,进行日常学习

生活的关注。而全体任课教师的目标是,不仅取得学

业的进步,更要促成学生性格的养成。

[ 摘 要 ] 教师工作自带数据属性,数据驱动学校变革是一种必然趋势。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点,也是育人

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学校试图以一个班级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尝试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数据化,加强教

师之间、家校之间的协同,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数据协同的平台,就是学校搭建的“学校大脑”,这是一个对

教师、家长、学生开放的管理平台,兼具数据分析、诊断和输出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同同作业”和“班

级日志”。同同作业主要是收集学生的错题资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题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题,从而达到减负

增效的目的;班级日志主要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以激励性的评价,达到育人的目的。

[ 关键词 ] 学校大脑、数据协同、新班级管理

Page 2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23

前沿论坛

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了基于“钉钉”工具的学

习数据协同平台。这个数据平台,是教师“多走一步”,

即把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数据化;学生“多做

一步”,即完成“预习—学习—复习—订正”的闭环;

家长“多看一眼”,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

做好家庭教育中的配合工作。

二、精准滴灌:帮助每一个学生固本培元

学生的负担来自于教学中的“冗余”,过多的负

担会磨灭学生求知的热情。学生之所以会对学习丧失

信心,主要还是因为负担过重,时间分配不合理,无

法及时弥补自身学习的缺漏。针对不陋室的 22 名学

生教学,我们的策略就是要消除“冗余”,提质增效,

拒绝“一做再做”的题海战术,也拒绝“一错再错”

的虚假学习。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学生的“精准学

习”。

第一步,画出知识图谱,明晰教学重点难点。

在集中备课组力量的前提下,对照考试说明,学

科教师对学生应对中考“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了梳

理,画出每一门中考学科的知识图谱。同时,对师生

常用的辅导资料进行分级打标,注明每一道题目的知

识点分类和难度分级,在信息中心的帮助下,把这些

题目转化成校本题库。然后在作业的布置中,明确要

求,作业原则上不能超出校本题库的范围,方便数据

的积累和诊断。

第二步,明确学习环节,形成预习到复习的闭环。

改变学生以前疲于应付的现实,要求每一节课都

必须有前测(预习)的环节。学生的预习结果是以学

案形式呈现的,通过家长的“钉钉”传给任课教师;

教师在家里即可通过电脑进行批改,数据统计,也意

味着教师在上课前就已经清楚地掌握学情,并可以适

当调整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针对错误率高

的知识点进行讲评,而多余的时间进行中测,巩固学

生的学习成果。

每天的最后一节课时间,是教师进班自由答疑时

间。教师对当天作业中,错误率不高,但是需要个别

讲解的题目进行面批面改。课后作业除了统一布置之

外,还会针对学生的错误,推送个性化的补测题目。

每周末也会把本周错误的题目形成一份错题档案,由

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

每次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时的答卷,全部经

过扫描,进入“学校大脑”的数据库,从而形成与年

级其他同学可衡量比较的数据。

图 1 同同作业

在这个闭环中,307 班的学科教学基本上形成了

以下三个特点:

1. 诊断化:利用数据积淀,实现教学痕迹归集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业、练习、考试乃至中考,

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也就是医生的诊断过程。

307 班从日常作业的布置入手,把每一次诊断情况都

进入数据库,实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痕迹归集,

就形成了一个个“错题集”。错题集经过一段时间的“喂

养”,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个人体检报告。诊断到位后,

学校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推题,针对性补

救。学生的作业负担,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人生病大

家吃药”,而通过建立个人错题集,以前“陪做作业”

的现象得到大幅度的遏制,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

自己去查漏补缺,补足学科上的短板。

2. 靶向化:聚焦知识图谱,着力解决未知领域

有了一个以校本题目为基础的知识网格,学生日

常学习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参照数据。把学生的错误当

成一次次“CT”诊断,就可以对症下药,指向明确。

Page 2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24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学生也就避免了在题海中遨游,却永远也无法上岸的

情况。以旧知带新知,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增强。

3. 个性化:题目难度分级,实现作业布置分层

学习肯定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过程,而传

统意义上的教学,却多了整齐划一,少了因材施策。

307 班的作业个性推送、周末错题档案等等作法,都

是对整体教学的一种积极补充,使每个学生可以更多

地审视自己的学习,而非简单的成绩比较,同时也引

导学生,学习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的意义不

完全是分数,而是对知识认知的不断深刻。

教学数据的积累,也有助于教师的协同。就拿作

业管理来说,作业总量的控制就是一项难题。但是通

过“学校大脑”平台,每门学科的作业量,学生完成

需要的大致时长,都可以清楚地呈现,也有利于学生

的减负。

三、班级日志:记录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

浙江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监测结果告诉我们:

抓学习,绝不能只抓学习本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

的社会化,更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社会关系、学习动力、

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因素。

优秀的班主任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学生成长

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的素材。307班则在“学校大脑”

的平台上,建立了“班级日志”的栏目,把学生在校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然后形成每一个学生的

“数字画像”。如果说,错题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业结果,

那么班级日志指向的则是学习过程。

图 2 班级日志

1. 记录学生文明行为

在一个优秀的集体中,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得

到感染,良好的文明行为也是“成人”的关键。学生

的守时观念,比如不迟到、不早退,及时上交作业等;

学生的文明交往习惯,比如不大声讲话,不影响他人,

不追逐打闹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垃圾分类、“光

盘”行动等。这些生活的细节,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文

明指数。记录人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也包括值日班

长——因为班长手中也有“学校大脑”配套的 PAD。

2. 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对学业水平的影响很大,

甚至要超过智力因素。因此,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

班级任课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意志品

质,作为一个统计指标。比如说,认真作业,这项指

标就体现在书写的笔迹、步骤的规范、答题的完整性

等方面;再比如说,学习积极,这项指标就体现在举

手发言、参与讨论、课后质疑等方面。

3. 记录成长过程中的成功

学习动机需要不断地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

一步成功,都会坚定学生信心,激励他不断地前行。

但是许多细小的事情,会被学生淡忘,或者习以为常。

如果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被记录下来,由老师、同

学,甚至是家长添加到班级日志中,学生就会得到正

向的激励。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班级日志中就会

有这样的记录:出黑板报优秀、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

生、小测试优秀、被评为学习之星等等。

通过班级日志,学生在校日常行为数据化,“学

校大脑”平台就会给学生自动生成一个个性化评语,

而这个评语又是动态的,随着学生在校表现不断的丰

富,个性化评语的画像也就越来越清晰,一年结束之

后,可能就会形成一个自己都未必清楚了解的“自己”。

班级日志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

了解自己在教师眼中、在同学眼中、在家长眼中的形

象,也促进了学生自我行为的纠偏。

Page 2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25

前沿论坛

图 3 动态个性化评语

学校认为,班级日志至少达到了以下三个效果。

第一,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以往的管理

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自己任教学科的范围,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多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是

不同的。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每一个学生可能

都会变得更加可爱,教师也可以更针对性地进行学业

和心理上的指导。

第二,有助于家校的协同教育。在以往,学生在

校表现,家长往往是不知情的,因此就会把教育的职

责转嫁给教师,因为他们觉得学生往往是听教师话的。

而现在,家长在手机端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方

方面面,就可以在心灵成长方面给以专门的指导。

学校经常性地举办家长学校的活动,指导家长如

何在教育孩子之前备好课,如何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

这样,双方的教育就形成了合力,避免了某一方教育

缺位的状况。

第三,有助于班级管理的研究。班级管理是一门

很深的学问,但是一直以来,却缺少实证研究。比如

一项活动前后,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变化,再如一场主

题班会课后,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而班级日志,

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基础数据形成之后,

可以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从而提高班级管理

工作的实效性。

四、班级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培育学生自豪感

不断地抬高学生的目标,抬高他们对自己的期望,

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组建之初,班主

任通过“学校大脑”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调查:将来

希望参加中考的孩子不足30%,经过2个月的教学之后,

希望参加中考的孩子达到了 100%,这也是理想信念提

升的一种表现。

1. 实得分数与应得分数

307 班学生的试卷上,常常有两个分数,一个是

学生实际得到的卷面分,一个是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拿

到的应得分。错误的原因由学生自我分析,而这两个

分数有的时候相差很大。这其实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一

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很强大,通过努力、认真,就

可以实现很大的跨越。

在每周一,学生会召开一个分享会,小组内分享

自己的一周所得,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然

后推出 1 名同学进行班级的分享,分享的内容就是自

己如何缩小实得与应得之间的差距的。通过定期进行

的自我反思,阶段性地观察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强化、

分享努力所带来的改变,促使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养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终身学习的能力。

2. 不陋室雅集

班主任每个月会“出版”一本学生的随笔集,其中

收录的就是学生在这个月的优秀文章,至少保证每人有

一篇,附以封面插图,然后打印出来,供班级同学传阅。

雅集也会上传到“学校大脑”平台上,供家长观看。这

种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的作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

现欲望,也激发了作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

“他的目标十分激励人心;他的教学非常实际,

非常有行动力;他也提供了面对不可避免的考试的准

备诀窍。”这段话就是来自于某位同学对班主任老师

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也看出这

项活动的有效性。

3. 每周聚会

借鉴许多兄弟学校的办法,不陋室也举办小组集

会,获得单周小组优胜的同学,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小

范围的集会。这其实是班主任做工作的一种手段,利

用小范围的谈话机会,了解学生的动态,调整管理班

级的办法。

Page 3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26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但实际上,收获已经在耕耘之中。正如习总书记所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 2020 年的中考中,307

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从组建班级时的优秀率为 0%,

到中考时优秀率达到 50%,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有了大

幅度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唤

醒,对未来的发展重拾了信心。可以说,37 号教室创

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也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

参照的样本。

第37号教室的奇迹给了学校管理者很深的思考,

尽管会有一定的效果是在预料之中,但是我们自己也

没有预料到,一年时间,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进步。兴

奋之余,也给我们如下启迪:

第一,“明师”是如何炼成的。教师工作其实自

带数据属性,以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径,就是明师

诞生的土壤。但是这些经验容易遗忘,也不可传递。

明师其实就是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研者。而积淀在学

校大脑中的数据,可传承,可借鉴,可完善,这些数

据是一个学校宝贵的财富,它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

有助于一个个明师的出现。

第二,数据协同的重要性。以往,班主任、任课

教师和家长之间,很难形成有效地合力,即使再经常

的交流,也不可能实现随时随地地传递信息,于是导

致了教育过程中“盲人摸象”的情况。而学校大脑这

个数据平台却实现了无缝对接,使教育的各方不再越

位,不再缺位,教育的成效自然而然提高。

第三,使减负增效成为可能。对于一个学生而言,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建

立在时间无限充分的基础之上的。而靶向学习、精准

滴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学业上的负担,从

而发展其它方面的能力五育并举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谈。

学校的教育既要育智,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材;更

要育人,培养出更多身心俱健的合格公民,他们对未

来充满信心,对生活无比热爱。奇迹肯定不止在一个

班级发生,它会扩展到每一所学校,也会拓展到未来

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习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

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科技支撑首次被纳入社会

治理体系之中,“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我们学校的发展,

也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实现互联网思维领先一步,

治理效能领跑一路!立德树人的路上,永远不缺创新

的因子!

编辑:吴丽洁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讲话》2016 年 5 月[2] 雷夫 • 爱斯奎斯的《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3]《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实施方案》

Page 3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27

前沿论坛

一、引言

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进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1] 自教育信息化被纳

入国家战略,主张大力发展“互联网 + 教育”,互联

网也成为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省域内优质均

衡发展的重要决策因素。2018 年,浙江省启动“城乡

携手·同步课堂”试点,2019 年正式启动“互联网 +

义务教育”千校结对帮扶工程,以城乡同步课堂等形

式,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的问题。该工程被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至

2020 年结对帮扶学校已达到 3000 余所,1600 余对,

覆盖全省 60% 左右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各类帮扶活动

共开展 9.6万余节(次),参与师生 384万余人次。[2]

城乡同步课堂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由教育资源

优秀学校的学科教师,借助双向视频互动系统,同时

面向本校(支援校)学生和结对校(受援校)学生进

行同步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借助这一形式,受

援校的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

教师参与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

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教育薄弱学校的学生能

互联网 + 城乡同步课堂实施现状调查

潘张水 1 陆佳怡 2

1.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 浙江师范大学

同步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3],并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为调查城乡同步课堂实施运行现状,本研究以自

编问卷及对典型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访谈的方式收集数

据,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绍兴市参与城乡同步课堂实践

的教师。研究者在文献分析及政策研究基础上,经头

脑风暴、专家论证、试测,编制形成《互联网 + 同步

课堂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正式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1)教师个人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龄、任教年级与

学科、学校类别及在结对帮扶中的角色等;(2)城

乡同步课堂运行现状:主要包括运行频次、职责分工、

支持保障机制等;(3)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成效及改

进建议。访谈的主要内容则包括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方

法、待解决问题、后续改进建议等。

三、调查结果

(一)两端教师个人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785 份,回收 785 份,回收

率为 100%,经逐一审校后有效问卷 775 份,有效率

为 98.7%。参与调查的 775 位教师中,男教师 222 人

[ 摘 要 ] 城乡同步课堂是互联网环境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组织形态之一。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市参与城乡

同步课堂实践的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并分析。调查发现地方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六重

保障加身,城乡同步课堂得到广泛开展。参与同步课堂的教师多为学校中坚力量,两端教师分工明确,教学成效

较好,但也存在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教学交互单一、差异化教学难以实施、技术环境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 关键词 ] 城乡同步课堂;信息技术;实施现状

Page 3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28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28.6%);女教师 553 人(71.4%);城市、城镇、

农村学校教师分别占比为 36.1%、37.9%、25.9%;其

中支援校教师 492 位(63.5%),受援校教师 283 位

(36.5%)。

通过交叉表分析可以发现,参与同步课堂实践的

教师中,支援校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龄10年以上、

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重明显高于受援校,说明各地对

“互联网 + 义务教育”工作比较重视,选派中坚、骨

干教师参与结对帮扶,这有助于发挥优质资源对农村

等教育薄弱地区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同时也为这些

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实践情境,提供了引领示

范。

表 1 两端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学校类型支援校 受援校

频数 百分比 频数 百分比

最高学历

大专及以下 27 5.5% 46 16.3%

本科 456 92.7% 234 82.7%

硕士及以上 9 1.8% 3 1.0%

年龄

20-30 岁 98 19.9% 51 18.0%

30-40 岁 153 31.1% 89 31.5%

40-50 岁 198 40.3% 100 35.3%

50 岁以上 43 8.7% 43 15.2%

教龄

5年以下 84 17.1% 36 12.7%

5-10 年 61 12.4% 46 16.2%

11-20 年 126 25.6% 61 21.6%

20 年以上 221 44.9% 140 49.5%

职称

未定级 29 5.9% 9 3.2%

初级 145 29.5% 102 36.0%

中级 228 46.3% 128 45.2%

高级 90 18.3% 44 15.6%

(二)城乡同步课堂运行现状

授课频次上,72.8%的教师一学期只开展1-3次,

但也有 3.7% 的教师一学期开展 18 次以上,相当于整

个学期都在开展同步教学,平均每位教师一学期上 4

节同步课堂课,结对教学班基本固定(70.2%)。职

责分工上,支援校的老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73.5%)

和课程教授(76.7%),受援校的老师主要负责纪律

维持(79.5%)和疑难解答(57.0%),如图 1 所示。

76% 的教师在每次开展同步课堂的过程中会沟通 1-3

次,少数超过 6 次,沟通内容主要为课前、课后的协

同备课与评价反思,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起点等内容。

调查显示 86.1% 的教师会一起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83% 的教师会一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讲授法

(84.9%)为主,但小组协作学习(68.9%)在同步教

学中应用也较为广泛,此外,也有 31.9% 的教师表示

有过 1 次或以上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实践。上述

数据结合跟踪访谈,发现当前同步教学中大多仍在沿

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型上主

要以新课讲授(93.8%)为主,作业讲评(36.6%)和

实验操作课(21%)较少。这反映出目前同步课堂的

实施更偏向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实验操作类的课程因

为细节需要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会更高。

图 1 两端教师职责分工图

在课堂交互上,师生交互目前主要依赖对话与

小组讨论,但许多教师已经有了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交

互活动的意识:59.2% 的学校拥有智慧教学系统,并

30.6% 的教师已经尝试利用即时反馈系统、网络教学

平台等作为中介来组织课堂交互。在师生情感连接与

信任感建立上,91.4% 的教师与结对学校的学生开展

过线下两端交流活动,在形式上一般以休闲娱乐为主,

如组织结对校体育赛事、参与对方学校的节日活动等,

而教师间的交流则主要依托网络开展。

Page 3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29

前沿论坛

(三)运行成效与存在问题

在实施成效上,整体来看,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流

畅度较高,教学任务完成度良好,两端学生课堂参与

积极性较高,学业水平均有所提升,受援端提升明显。

无论是支援校还是受援校教师对于城乡同步课堂

的认同度均较高,且普遍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年级和学

科适合同步课堂教学,并且有意愿继续开展同步课堂,

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两类学校教师在这些指标的感受

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从师生适应性还有教学绩效

上,受援校均比支援校好,通过访谈也了解到支援校

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会降低。从学科类别上来看,艺

术类、综合实践类课程实施效果较好,文化课的教学

效果不如预期,这也说明在更讲究学生分层和精准教

学的学科中,相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有待持续跟进。

表 2 教学成效与期望统计

类 型

支 援 校

(492个)

平均值

受 援 校

(283个)

平均值

F P

教师适应性 3.23 3.49 0.075 0.785

学生适应性 3.16 3.29 0.081 0.776

学生参与积

极性3.35 3.44 0.482 0.488

学生学业水

平提升3.22 3.34 0.076 0.783

执教学科适

合同步课堂3.15 3.36 0.137 0.711

教学流畅度 3.20 3.42 4.010 0.046

使用意愿 3.14 3.36 0.056 0.813

教学任务完

成度3.17 3.37 2.095 0.148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现行的同步教学运行中存在

的问题。目前仍有 28% 的教师在实施同步课堂教学时

存在技术设备操作上的困难;23.8% 的教师经常会遇

到技术故障。24% 的教师对于同步课堂的教学与实施

策略把握不准,还需要加强对基于学情差异的教学内

容安排与活动设计的实践;31.3% 的教师在教学方法

选择上存在困难;33.6% 的教师认为提高受援端学生

课堂参与度有困难;31.1% 的教师认为提升同步课堂

的教学质量存在难度;54% 的教师明确同步课堂与传

统课堂的区别,但仍是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32.8%

的教师认为参与同步课堂带来了更大的备课与考核压

力,有老师坦言“激励制度并不能有效激发自身动力,

一开始的确会因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去做,

但之后随着量的增多,疲于应对考核”;24.2% 的支

援方教师承认对双方学生的关注度显然有差异,很难

兼顾受援端的学生;整体数据相对统一,这与两端学

生学情差异大密不可分,城乡学校学生水平不一,教

学进度差距比较大,常常很难统一,不仅给教师本身

带来压力,也在无形中打击到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分析

1. 前期培训情况

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训,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城乡同步课堂的开展需要技术、

教学、教研等多方面的培训。有 46.6% 的教师在开展

同步课堂前进行过 1-2 次培训,其次是 22.7% 的教师

开展过 4 次以上,但也有 12% 的教师未进行过培训。

43.9% 的教师每次培训时长约为 2 课时,主要培训内

容较为均衡,培训最多的是同步课堂的课例观摩与研

讨,占比 77%,其次是同步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设备软件使用,占比分别为 69.8% 和 68%,研究者通

过访谈了解到不少教师还进行过交互技术的学习,有

过学生同步学习需要注意的内容、上课要求等方面的

培训。目前绝大部分的教师尤其是支援方教师还希望

能够在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上受到培训。

2. 政策保障与装备环境

经过两年的实践,各市区县都从政策、技术、经

费等角度保障着互联网 + 同步课堂的顺利实施。省教

育厅发布的《技术环境建设指南(试行)》和《浙江

Page 3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30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省“互联网 + 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2020 年

任务完成认定和绩效评价细则》[4] 以及教育技术中心

制定的《浙江省中小学城乡同步课堂设备安装指导意

见》,都从顶层设计上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经费

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提升受援校教师专业

能力和教育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区域层面也实施各

项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乐清市教育局就将同

步课堂课时量以一定比例折算计入年度绩效考核或换

算成农村支教年限,在年度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审中给

予合理的倾斜 [5]。

目前城乡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完善,双向视频会议

系统已全部配备,智慧教学系统(如即时反馈系统、

移动终端等)、交互式白板一体机分布比较均衡,占

比分别为 59.2%、60.8%,也有 37.4% 的教师会在同

步课堂上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比如浙江微课网等开展教

学,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老师也会在课堂上使用之江

汇进行教学。教育技术中心还组织全省试点学校开展

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建设培训,通过技术环境建设要求

讲座、典型经验交流、现场观摩课等形式保障城市与

乡村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建设与应用工作。

四、讨论与建议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四方合力推动发展

当前从省政府到各区县政府对于城乡同步课堂的

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试图建立“政府主导、学校

参与、企业支持、高校指导”的协同保障机制。[6] 各

区域也制订了域内个性化工作方案,强化组织保障、

经费保障、技术保障、指导保障、宣传保障、考核保

障等“六大保障”支撑。[7] 但由于各区市政府、学校

对城乡同步课堂重视程度不一,参与学校实施方式有

待改进,最终实施成效呈现差异,运行保障机制还有

待完善。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更完善

的激励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完善教师

培训制度,做好同步课堂专项培训,组织同步课堂相

关比赛,提升教师参与城乡同步课堂的积极性。学校

也要建立校际统筹协调制度 [8] 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根

据实际教学进度与课程要求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高校

要结合教学实践做好支持服务,有的放矢解决教师教

学问题,通过培训研修等活动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教

学难题。

(二)具有良好实施成效但有效运行模式尚未成型

浙江省已经建立了以县域内为主、层次分明的城

乡结对形式,形成了城乡同步课堂为主的“1+1”多

元帮扶形式。[9] 通过前述数据分析可知,师生适应度

较好,教学流畅度较高,对于使用同步课堂进行教学

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有研究表明同步课堂能够提高受

援端学生的学习成绩,[10] 且帮助部分农村教学点解决

了因师资匮乏而导致的包括英语、音乐与美术等课程

无法开设的问题。[11] 虽有良好实施成效,但有效运

行模式尚未成型。技术上在软硬件系统方面存在改进

空间,调查显示 67.8% 的教师在待解决问题中提到了

“声音滞后、设备不易使用、信号转换比较慢、网络

延迟、设备断线”等问题,耗时还影响授课听课体验。

52.5% 的教师认为资料留存可以更智能化,生成性资

源自动归档至云端,为教师考核减负。当然教师本身

也应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要能熟练操作

多媒体,并将技术融合进教学设计。此外,通过访谈

了解到现在城乡同步课堂一对多的形式越来越多,但

效果却有所下降,受援校老师反馈上课时会因学校间

设备差异受到干扰,本来互动就不多的课堂越发不能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现在帮扶的量在上调,但是

质的提升却止步不前。城乡同步课堂如果不具有连贯

性,只是阶段性的开展,那么其教学效果也有待考证。

(三)两端师生认同度高但个性化教学模式待探索

由上述数据可知,两端师生都已适应同步课堂

教学,且有较强意愿继续开展。但由于学生起点水

平不同,同步课堂教学模式还需深入探索,调查显示

Page 3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31

前沿论坛

63.9% 的教师在如何精准学情分析并进行差异化教学

上存在困难。学情分析作为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

基础,是实现精准化教学和以学定教的关键。[12] 大

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挖

掘,结合校际交流活动,增进师生亲密度的方式,线

上线下融合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有力支撑。基于

学情分析再结合技术手段设计特殊的教学活动实施差

异化教学。此外,教师自身要明晰开设同步课堂的意

义与特殊性,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担当,不以完

成考核任务为目的进行教学。两端教师更要分工协作,

密切交流学生情况、教学进度与教学策略,促进自身

专业能力提升。当前同步课堂互动形式仍是师生对话

与小组协作,互动过程中,受援学校学生发言积极性

不高,学生参与机会没有线下课堂时多。缺乏互动会

导致学习者产生孤独感 [13],阻碍同步课堂的参与度,

因此针对师生、生生互动形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经

访谈了解到目前城乡同步课堂的教研活动一般以网络

研修为主,主要是开展以同步课堂课例为载体的教研,

通过案例评议、现场或线上观摩等形式改进城乡同步

课堂的教学实施策略。因此高校、教研院、学校要形

成教研共同体,创新教研方式,提高同步课堂教学设

计能力,做好观摩课、案例分析评议,实现线上线下

教研并行。

编辑:吴丽洁

参考文献 :

[1] 童兆平 , 来钇汝 , 张立新 , 邵靓 . 互联网支持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模式——浙江省“互联网 + 义务教育”的实践探索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08):78-84.[2]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浙江省互联网 +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绩效评估报告(2020 年度)[DB/OL] (2021-09-02).[3] 浙江省教育厅 . “互联网 + 义务教育”1000 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 [EB/OL](2019-03-18).http://jyt.zj.gov.cn/art/2019/3/18/art_1532973_31285711.html.[4] 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互联网 + 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扩面提质工作的通知” [EB/OL](2020-05-12).http://jyt.zj.gov.cn/art/2020/5/12/art_1532973_42924330.html.[5] 乐清市教育局 .“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方案 [EB/OL](2018-10-19).http://www.yueqing.gov.cn/art/2018/10/19/art_1229145291_826585.html.[6] 张尧 , 王运武 , 余长营 . 面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变革——徐州市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29(06):90-95.[7]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浙江省互联网 +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绩效评估报告(2020 年度)[R] (2021-09-02).(未公开发表)[8] 洪松舟 , 杨俊锋 . 城乡同步网络课堂的规模化应用研究——基于 2019 年浙江省“互联网 +”帮扶项目的评估分析 [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08):5-9.[9]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浙江省互联网 +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绩效评估报告(2019 年度)[R] (2021-09-02). (未公开发表)[10] 杨俊锋 , 崔丽霞 , 吴滕 , 潘慧 , 洪河条 .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12):50-56+77.[11] 雷励华 , 左明章 .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36(11):38-43.[12] 顾泠沅 , 朱连云 . 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预研究报告 [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41(8):31-37+50.[13] 张婧鑫 , 姜强等 . 在线学习社会临场感影响因素及学业预警研 究——基于 CoI 理论视角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4):38-47.

Page 3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32 | September 2021 No.03

前沿论坛

依托教师空间 实现项目学习

刘婕妤 周莹 方瑜 舟山第一小学

一、背景

现代教学技术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广泛运用。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的

教学能力能够快速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够实现差异化、

自主化的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教学模

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为学生设置大量开放式问题,

将学习过程由知识和信息的灌输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

探索模式。借助信息资源为 PBL 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良好发展条件。信息技术结合 PBL 教学模式,

应用于小学教学是时代的特征和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有

机构成。PBL 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学习的

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指的是以多媒体材料

(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媒体组合)和互联网通

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的新型手段。随

着近几十年来该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已被老师

们广泛掌握并应用到各专业科目的教学中。特别是在

小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处于具体向抽象

过渡的阶段,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

概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目标

教师空间旨在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支持教师专业

学习与发展、支持交流互动与教学管理的目标。结合

我校三年发展性项目与校本研修主题,我们围绕“PBL

项目化学习”这一内容,试图开发具备支持教师学习

资源获取、网络备课、学情分析、制定学习计划、叙

事反思、组内交流分享等功能的平台,也是具备学生

查看PBL微课、制定上传项目计划书、项目阶段化成果、

项目最终成果、项目过程与结果评价的功能,还具备

发布课程信息、组织校园活动、建立学生学籍档案等

与管理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功能,以便教师日常教学

管理。

三、工具

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与身处物理空间时相似甚至

更深刻的感觉、直觉与认知,从而使人完全沉浸于网

络空间中,继而产生心理认同感、归属感与情感共鸣。

对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正确认识将

有利于我们在物理教师空间里和谐、平衡发展。下图

体现了物理空间与教师空间的关系。

图 1 物理空间与教师空间的关系

没有物理空间中人类活动的现实需要、没有现实

世界的客观事物、经验和结构,人类是无法构造网络

空间的。在网络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与现实课堂相同

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要求。

为了突破物理空间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通

过网络空间的搭建作为物理空间的延伸,让学习者在

Page 3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33

前沿论坛

网络平台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四、实施

(一)做好空间顶层设计 保障学校空间开设

从学校层面出发,我们设计了系统的教师网络学

习空间结构模型,具体包括个人信息、教学支持、专

业发展、教学管理、交流互动等五大模块。其中教学

支持模块是教师进行网络备课、推送网络教育资源、

实施教学评价等信息支持与服务平台;专业发展模块

是教师汇集专业学习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实施教学

反思的场所;教学管理模块为教师组织活动、发布课

程信息以及相关管理提供支持;交流互动模块为教师、

学生、家长三者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商互动提供了支

持;个人信息模块则为记录教师个人信息提供支持。

以此建立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

专业学习与发展以及沟通交流等实践活动提供全面而

又细致等支持与服务。从学校顶层设计等要求出发,

要求教师以此为模版设计个人网络空间。

(二)开展空间建设应用专项培训 规范教师空

间建设标准

教师空间虽然是教师个人打造的特色主题空间,

但也有其基本的形态和组成,需要符合基本的规范建

设标准。标准化、可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师空

间的基础,为使学校教师积极开展空间建设,我校结

合学校教研特色(PBL 项目学习主题)进行了教师空

间共性模块的格式规范。

以舟山第一小学集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牵头,连

线舟山第一小学德育管理处,制定了舟山教育集团教

师积分量化评价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教师单元备

课模版、PBL 项目案例设计模板,链接舟山一小智慧

校园平台的学生评价系统,规范了教师空间各模块的

基本格式,为教师个人学习、教师互相交流、学生资

源获取、家校及时沟通提供可视化、一体化的平台。

学校结合提升工程 2.0 活动,组织全体老师进行

校本教师空间建设方法的培训。还发布了教学视频,

供老师们反复学习,并在空间后台边查看边操作。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激励教师个性化空间创设

1. 整合考核机制

在教师空间建设初期,我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云平台的实时统计功能(如统计空间登陆次数、

好友访问量、空间停留实践、资源上传的内容、发表

的文章数等),建立合适有效的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我们把空间建设应用纳入舟山第一小学个人积分与团

队管理量化表中,将教师空间建设作为新任教师上岗、

教师资格认定与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和考核激励等的

弹性条件。

2. 执行服务保障

学校课程管理处、信息技术人员协同管理教师空

间的建设和使用过程,提供线上和线下多种实时技术

支持方式,及时解决学校教师的操作问题。当教学应

用安装过程复杂、失败概率大的情况下,可以要求信

息技术专业人员面对面解决或远程协助。

3. 资源共享机制

教师在空间中分享自创的教学课件后,可供组内

老师和学生实时下载使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但是许多老师会下载后进行再次修改,那么这个课件

产权就产生了影响。因此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保护

老师个人自制资源,结合单元集体备课与教研组任务

分工,课件版权属于主备人等一系列教学资源等共享

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四)组织信息化活动 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

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空

间建设和应用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将教

师空间的建设与移动终端结合起来。教师将教材、作

业设计、课外读物、学习工具等纳入数字化平台,整

合到教师空间中,学生在上课时不需要再携带资料,

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时反馈学习情况。进行“一师

(下转第 36 页)

Page 3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34 | September 2021 No.03

工程快讯

提升工程 2.0 项目实施后期,塔山中心小学举行

了为期两天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疑

难问题直面会活动,分为“微课制作”和“课件制作”

两场分主题活动,来自各学科教研组的教师代表齐聚

一堂,展开别具特色的圆桌论坛,共同交流信息技术

在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与困惑。

图 1 疑难问题直面会圆桌论坛

在活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网上

优秀的视频如何免费获取以更好地为我所用?”“如

何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插入‘画中画’功能并实现流畅

的视频切换?”“怎样去除教学课件中插入图片的背

景使其更加美观?”“自行录制的两段微视频如何更

好地拼接并进行容量的压缩?”“有没有软件能让录

制好的微课视频自动生成字幕?”。这一系列问题均

来自于一线教师,是 5 月下旬以来学校有序组织教师

自主研修实践操作和学科分组研讨交流之后自然生成

的“问题库”,非常具有代表性。

信息时代,塔小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在行动!——塔山中心小学提升工程 2.0 疑难问题直面会活动后记

图 2 各位教师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校园专家”朱欣雨和丁宝祥副校长,骨干教师

应佳萍和黄岚老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精准、到

位的答疑解惑。活动现场,“提问席”教师和“专家席”

人员面对面,相互学习,友好分享,有效梳理了信息

技术在教育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探讨了

问题解决的对策。同时,“校园专家”还向老师们推

荐了抠图、录音、录屏的优秀网站资源,分享了“剪映”、

“格式工厂”和“GoldWave”等实用的音视频处理软件。

活动结束后,教师代表将问题答复和现场所得带回教

研组,真正做到了共研共进,智慧共享。

本次直面会活动是学校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工

作正式实施以来所举行的第五场和第六场主题校本研

修活动。本次活动促使校园内形成了一股谈技术、学

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至此,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工作已进入尾声。下一阶段,学校将认真总结教

师个人成果和学校成果,争取在示范校评选过程中取

得优异的成绩!

编辑:胡瀚匀

Page 3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35

工程快讯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通知》

(浙教办函〔2020〕178 号)文件精神,中国轻纺城

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区在工程实施期间组织开展了以

《考核指标解读指导及实践》、《校级成果撰写及实践》

和《优秀成果总结研讨会议》为主题的校本实践活动。

各项活动目标明确,业务副校长和教科室老师针对考

核指标中成果撰写的侧重点和完成指标的路径向全校

教师展开深入解读,并分享校级优秀成果,与会老师

学习投入,收获良多。

● 考核指标解读及实践指导——省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践活动(三)

中国轻纺城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以《考核指标解

读指导及实践》为主题的信息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践

活动。通过解读,在座的教师们对自己所在组的指标

撰写内容和要求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接着,各校区教科室负责人向教师们展示了已

达标教师在学习平台中的成果样本,用更加直观的方

式让老师们明白了成果撰写过程中所涵盖的步骤和要

素。观摩并讨论学习平台中的成果样本后,全体教师

在当月完成指标作业的撰写、制作与上传。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

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

● 优秀成果撰写征集及指导——省提升工程 2.0

技能提升必由之路 专业发展动力之泉——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举办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践活动

校本实践活动(四)

中国轻纺城小学三校区开展以“校级成果撰写及

实践”为主题的校本实践活动。

活动中,教技处杜国军老师对提升工程 2.0 的教

师、学校成果视频模板做了主题培训;教科室赵雪朋、

盛江蓝、于丹老师分别展示了学校教师已完成制作的

优秀成果和 PPT 课件、微课优秀作品,分享了本校老

师撰写的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和教师网络空间应用的优

秀案例。老师们认真聆听,虚心学习,用实际行动积

极投入到 2.0 工程的实践和应用中。

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然来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我们的课堂

必将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相信轻小的教师们定能通

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

育教学工作中。

● 优秀成果总结研讨会议——省提升工程 2.0 校

本实践活动(五)

中国轻纺城小学教育集团在兴越路校区召开提升

工程 2.0 成果总结研讨会议,全体管理组成员及学校

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上,教科处赵雪朋老师和信息组杜国军老师

对现阶段三校区提升工程 2.0 的组织实施、应用成效

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就 2.0 整校数据的提升作了

细致分析与部署。与会老师分别对管理组、智慧组、

开拓组前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阶段工作的重

Page 4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36 | September 2021 No.03

工程快讯

一优课”、“一师一空间”、“一师一案例”等评比

活动,进行阶段性等成果交流与总结。

五、成效

(一)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 共享数字资源

网络学习空间由数字教育资源、交流与对话、管

理与决策三个子系统构成。网络空间通过新兴技术的

不断发展与交叉融合,聚合数学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虚实融合的学习资源环境,实现个

性化学习,建构信息化社会虚实一体教育新生态的教

育云服务体系。

(二)专业数据评价 保质做好“减负”工作

网络资源的共享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

源,培养学生多种信息应用能力。可以反复查看的文

本与视频,减少学生外出学习的时间与成本。

学生评价以及终端数据的生成,可为教师设计分

层作业提供有效的支撑,因而起到减负的作用。

六、不足与展望

教师在建设和应用网络空间时,虽能做到规范化、

标准化,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个性化。家校

沟通方面,现在主要应用于教师或学校与家长单向沟

通,家长主动沟通的形式和次数较少。

未来,在平台开发上,还需要融入更多更专业

的技术来支撑平台的智能化,例如使用 HTML 代码、

Dreamweaver 软件以及其他 AI 手段等等。

编辑:吴丽洁

(上接第 33 页)

————————————————————————————————————————————————

点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最后,业务校长倪校长作了总结发言。

紧跟时代潮流,勇当教育先锋。随着信息技术

给现代教学带来的变革,轻小老师们以百年树人为己

任,将自我教学能力发展与整校信息技术推进相结合,

扎根于教育事业的沃土,创新创优,勇担重任。我们

坚信,轻小人一如既往的努力与奋斗,一定会让我们

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编辑:方舟

Page 4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37

工程快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和《浙江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认真开

展完成省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 2.0 第一期优秀成果和

示范校评选活动,2020 年 6 月 16 日上午,浙江省绍

兴市柯桥区浙光小学组织开展了提升工程 2.0 成果交

流展示活动。本次交流采用线下现场展示与线上视频

播放相结合的形式,全街道的教师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图 1 浙光小学提升工程 2.0 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现场

在本次交流活动上,教科室孙永祥老师总结了提

升工程 2.0 前阶段的培训进度,并仔细分析了整校推

进数据及各组学员的完成情况。孙老师表示希望各位

学员要注重实践,加强应用,整校推进,共同发展。

接下来由五位学员轮流展示了各自的学习成果:

(1)钱林英老师在科学课《蜗牛》的课件设计中,

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鲜明地展示了课堂

导入、重难点讲解、课外拓展等不同环节的信息技术

应用,小视频的嵌入,为课件增色不少。

(2) 钱淑颖老师展示的英语 PEP2 U5 复习课,通

过灵活运用 PPT 制作中的切换、触发器、超链接、视

频嵌入等功能,创设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寓教于乐,

让学生从“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就操练和巩固了

融合提升上台阶,成果交流展风采——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小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本单元的单词及重点句型。

(3)孙青老师展示的《角色对话》信息技术微课,

通过画中画的形式让教师形象出现在视频的局部,以

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课堂,让学生饱含兴趣地体

验了 Scratch 创作的过程。

(4) 陈玲飞老师展示的《长方形的面积》微课,

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态演示,直观形象地实现了

从实物到抽象的认识过渡,突出重点,击破难点,让

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5) 吴凤梅老师展示的交流融合创新案例《三角

形分类》,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在生

生互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利用网奕 HiTeach 智慧课堂

的辅助教学,充分展现了教育技术的强大,以及其与

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后,教导处李清老师从教师们课件制作的内容

选择到画面呈现,结合自身微课制作的经验,从微课

的内容选择、微课编辑的要求等方面,对现场展示的

微课进行了相应的点评。

随后,王华良副校长对此次培训作总结发言。首

先对参与展示交流的教师身上表现出的勇于探索、敢

为人先的精神表示赞许,同时指出全体教师不仅要按

照整校推进方案完成各考核点的任务,还要加强实践

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促进学校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力争 90% 以

上的教师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并有教师在优秀成果

评选中荣获佳绩,为学校增光添彩。

编辑:方舟

Page 4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38 | September 2021 No.03

工程快讯

教学融合技术,技术助力教学——松阳三中召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总结大会

松阳县第三中学召开浙江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 总结大会,对本轮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情况做了评价总结。

在会上,学校负责人暨提升工程首席信息官郑智

军校长先回顾了松阳三中在依据省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实施指南及绩效评价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而

设计的整校推进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的 6 个阶段,高

度肯定了三中教师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工作小组成员的

辛苦付出,鼓励了骨干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所做的

一些尝试,并表扬了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信

息化。以此次提升工程 2.0 为契机,让教学融合信息

技术,让技术助力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会中,教师们接着汇报了整校推进的成效及影响,

包括目标达成情况。郑校长指出,各研修组基本达成

研修目标,并按照各自研修组的要求上交了成果佐证。

通过提升工程 2.0,广大教师开阔了视野,体验到信

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找到提升信息素养

的有效途径,从而极大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教育信息

化建设的积极性。

松阳三中的全校教师共同完成了 2020 年能力提

升工程 2.0 项目的学习。白天,是繁重的教学工作;

晚上,走进网络,与时空对话,与知识对话,与理论

对话,与实践对话,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提升工程2.0

项目的学习中,老师们平衡了常规教学工作与研修学

习,完成各项作业时竭力促成优质作品,全校教师共

同努力,取得了高于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本次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培训,使信息技术在我

校各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

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为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注入新活

力。

图 1 松阳三中召开提升工程 2.0 总结大会

最后,郑校长提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

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需要教师个人的积极

行动,又需要学校提供专业引领、制度保障和环境支

持。只有每位老师都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执行,才

能真正解放思想,主动应对挑战,才能实现“提升信

息素养,助推专业成长”的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推

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胡瀚匀

Page 4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39

风采展示

基于钉钉平台的校园信息化建设

绍兴市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

一、案例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

划》提出:到 2022 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

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

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

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

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进入 2.0 时代。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普及,办公无纸

化对于我们不再陌生。我校利用现有技术与设备,架

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办公平台,提高学校办公、

信息交流和通讯效率,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

化办公阶段,优化学校管理。

二、实践举措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以办公信息化作为

首要切入点。立足于目前学校的现状,找到一个和日

常工作最为密切的节点。循序渐进、自上而下地改变

整个校园的工作方式,改变教师观念,提升信息素养,

从而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为校园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工程开展期间,学校信息技术团队进一步挖

掘钉钉的功能,通过个性化选择和建构,在校内培训

推广,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办公的广度和深度。

1. 个性化贴合学校实际办公场景,挖掘钉钉平台

功能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学校办公场景、

方式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效的办公模式,

提高的不仅是学校办公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信息

素质得到了升华。

(1)痛点分析

最早学校用 QQ 结合本地部署的 OA 系统来办公,

之后微信兴起,导致有些工作群在 QQ 上,有些在微

信上或 OA系统上。这三种办公模式都有老师在使用,

信息传递混乱,到达率低。

(2)问题的解决

我校解散所有 QQ、微信工作群,全面启用钉钉平

台,终结了这种混乱的办公状态。钉钉(DingTalk)

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拥有直播、视频会议等

许多功能,能有效提高办公和协同效率,全范围提升

沟通效果。

钉钉作为一种通用的企业办公软件,整体上和

学校实际应用场景并不完全贴合,但其后台开放性的

设置模式,给了学校调整的空间。所以在应用了其和

QQ、微信类似“群”的基本通信功能时,学校信息技

术团队不断挖掘钉钉的其他功能,不断提升学校信息

化办公的广度和深度。

①创建学校团队

创建学校自主独立团队,是个性化钉钉的前提。

笔者所在的学校将法人证书等证明等材料拍照上传,

进行高级认证,认证后管理员才能获得对创建团队钉

钉的完全管控权限。如果处于“浙政钉”的组织架构下,

学校只是一个部门的存在,没有权限进行全面调整。

Page 4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0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②建构“智慧校园”平台

后台全面设置调整,是建构“智慧校园”的保证。

为此,我校对钉钉平台建构如下:

组织架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建立,

同时导入教师通讯录,完成全体教师部门设定,方便

消息通知时对目的群体的快速选择。比如说有通知要

发送给班主任,只要选择班主任部门,无需一个一个

挑选接收人。

软件启动画面、工作台封面、工作台底部 logo、

企业主页上所有信息等的改变,让所有应用学校钉钉

的老师、学生、家长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工作台应用分类:将钉钉应用按功能进行分类,

不仅美观而且方便使用。

把其他的常用工作平台,用自建应用的模式链接

到工作台,丰富了功能的同时,方便学校用户操作。

比如学校网站、之江汇广场、定制开发的晨检系统、

师训平台等等。并实时调整分类顺序,让教师和家长

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新上线应用。在疫情期间,为了

方便线上教育和疫情调查,将家校互通板块和安全复

学板块进行了置顶。

③按“时”稳步推进学校应用场景新功能

在线编辑是一种协同办公的新技术。教师可在不

下载文档的情况下,进行编辑,即时汇总,高效便捷,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在疫情期间,通过钉钉“班主任群”、“重点人

员摸排工作群”,有序开展疫情摸排工作,每位班主

任在通过钉钉班级群完成班级学生情况摸排后,利用

钉钉在线编辑功能在“班主任老师群”的每日一报中

进行日报。如有情况,则进入“重点人员摸排群”填

写详细摸排信息,安管办汇总后上报教体局。确保摸

排工作扎实高效,确保日报告、零报告落实到位。

贴切学校应用场景,笔者学校还通过建立钉钉日

志模板,实现了检查记录无纸化。根据学校检查细则,

建立值日巡查记录、中餐午休巡查记录、值周小结、

巡课记录等模板。每个模块都有相应负责人员填写,

上传后自动分享到相应指定的群中,第一时间反馈问

题,并展开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

④按“需”稳步推进学校应用场景新功能

从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为了减少“跑腿”,

笔者学校利用钉钉审批功能,实现 OA 办公移动化。

首先,在钉钉管理后台,搭建了电教、总务报修、

教务请假、集会请假、采购申请、后勤维修申请等模块,

几乎覆盖所有日常审批环节,避免了由于联系不到而

导致的工作搁置。

⑤按“教”稳步推进学校应用场景新功能

从学校实际出发,笔者学校利用钉钉群直播功能,

将高大上的直播,变成线上、线下的工作工具、老师

手中教学研究的助手。

只要有网络,钉钉的直播可以在电脑端或者移动

端,随时随地在相应的群中发起,群成员可以即时收

看,也可以在结束以后随时回放。而且直播的摄像模

式和屏幕分享模式,可以很灵活地应用于在线教育、

活动直播、在线培训、在线会议等场景中。

a. 群直播培训 b. 微课制作培训

c. 电脑直播辅导 d. 手机直播作业讲评

图 1 钉钉直播功能应用

学校信息中心多次展开校内钉钉家校功能培训,

Page 4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41

风采展示

让家校本、作业、直播等模块成为老师们开展家校联

系线上教学的利器。云课堂模块变成了发布教师微课、

学生作品展示的校内“抖音”,在线公开课模块变成

了数字家长学校,各种家校功能的完善,使得家校共

育的网络生态圈逐步显现和发展。

图 2 数字家长学校课程

2. 引入低代码平台尝试校本应用自主开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钉钉平台收集数据的

功能很强,但查询统计方面很不方便。如果为了某项

工作,去购买新系统不能完全符合这项工作的流程需

求,并可能会产生多套使用账号,无法融入钉钉平台,

就可能不会形成将来大数据的环境。如果基于钉钉平

台进行定制,开发成本太大,不实际。所以思考利用

钉钉的第三方平台,由学校的信息技术团队来自行开

发校本化应用。

图 3 校本化应用开发构想

(1)校本应用——教师荣誉系统

我们发现教师在填写自己荣誉信息时,由于凭证

丢失或者不在身边,经常有填错的情况。校办在统计

历年教师荣誉信息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教师的“优

秀班主任”荣誉信息在多张电子表格中的获得时间都

不一样。

为了让教师的荣誉信息准确,并方便查找使用。

就依托基于钉钉的氚云平台,编写表单生成应用,发

布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教师即时上报自己的荣誉信

息,由教务处专人根据信息中的佐证附件进行审核,

永久记录在阿里云。进行权限设置,教师可以随时查

看自己的数据,学校行政部门可以查看全体教师的数

据,并配以自动统计和汇总。目前这种即报即审的无

纸化信息上报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2)校本应用——期末成绩档案

设计数据导入模板,通过在线编辑获得学生期末

成绩数据,由班主任导入,进行云存储。编制打印模板,

将云端数据读取到指定的打印位置,最后直接打印在

学校个性化的素质报告单上。后续的功能扩展,如协

同录入、单元考试成绩记录等还在继续开发中。

应用程序的开发耗时且构建成本越来越高。但是,

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客户自己设计、构建、

定制和部署 APP,几乎不用编码。塔山中心小学信息

中心团队,引入了钉钉第三方低代码平台氚云校园,

探索开发校本化应用,变革了工作方式,学校的行政、

教务管理等不断地向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成效与反思

校园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有计划分析和

梳理学校的工作流程,定制、开发钉钉平台的深化应

用、自主开发多元组合途径,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

问题,以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为准则,并使之常态化。

砥砺前行,实现学校在信息时代又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编辑:吴丽洁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4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2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整合数字资源 全方位构筑校园云安全系统

湖州市安吉县孝丰中学

一、建设背景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

系。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

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近年

来由于自然灾害、校园暴力、道路交通问题、食品卫

生等不安定因素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中小

学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

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教基一厅《中小学幼儿园

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学校每月进行安全演练,做

好应急预案。要求各学校要切实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

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一直深深触痛社会的神

经。孝丰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

校,许多学生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传统的安全教育

和防控手段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安全教育和防控信息

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急需打造一个数字化安全防

控体系管理平台来满足安全需求。

二、目标思路

(一)需求分析

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来很多安全

教育、安全防控不能实现或者很难实现的需求现在也

能在数字化的背景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达成。归纳而

言,原安防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 缺乏有效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安全教育,但是由于完整的学

生安全教育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学校很难有精力安排

足够的人力物力组织起全面的学生安全教育。另外很

多安全课程具有很强的时空性,需要在合适的时间、

场景进行教育才有良好效果。这都导致我校缺乏有效

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2. 校内外安全问题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很难

做到全方位的预设

作为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在预防和处理这些不稳定

因素时需要有效的监控体系支持,最好是安全无死角。

可以预先观察处理或当发生此类事件后能够通过查阅

录像查清事情原委,进行合理处置。

3. 作为非安全管理人员的普通教职工安全意识不

强,尚未明确安全应急人职责

校园安全管理并不只是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

部门的事,但在现阶段当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进行安全

演练时,很多教职工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游离于安

全防控体制外。学校需要预先建立快速的针对性的安

全应急系统,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明确在安全防控系统

中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4. 学校尚未形成隐患发现和处理跟踪系统

校园安全管理就是要防微杜渐,很多时候一个微

小的隐患置之不理就会铸成大错。

可见,当前学校安全管理还是有很多不足,亟需

一套安全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的综合使用来较好地

解决这些问题。

(二)建设目标

Page 4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43

风采展示

1.建成依托于数字平台,能够有效监管的安全

课程体系。

2.建设责任到个人的安全无死角的监控体系,

能够倒查和及时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3.依托数字化平台建设快速反应安全应急系统。

4.建立安全隐患发现和处理系统,形成安全月

报管理。

(三)建设思路

1. 明确自身不足,确定安全需求

孝丰镇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 650 多

名住校生,而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不能安排大量教师

24 小时驻校管理,鉴于此,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就非常必要。安全工作无小事,如何能让学校教师更

多关注到学生平时表现,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安

全,这也是学校建设此系统的出发点。

2. 确定具体目标,考察选用系统并大胆尝试

在进行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安全

工作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选用的现有装备

上,如何使得数字化建设成果最大化,也是学校一直

在思考的问题,校园云安全系统数字化整合并非采用

公司现成系统,而是根据自己所需进行组合,这是一

个新的尝试,学校认为根据当前需求整合而成的云安

全系统适用于学校现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全面使用,精心打造,辐射引领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云安全防

控系统建设过程中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针对监

控和学安系统开通行政教师帐号,校级领导和中层开

始使用,感受使用这些系统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的变

化,而后进行班主任培训,并架设班主任专用的班级

安全管理系统,提高教职工对安全工作认可度。最后

建立全校帐号,人人参与到学校安全工作中来。通过

安全演练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使影响力辐射到县区。

三、成果特色

(一)建设过程

1. 系统建设

校园安全是所有学校都关注的领域,但是整合现

有的数字化资源,利用互联网 +打造校园云安全系统,

对于很多学校来说确实是崭新的尝试。孝丰中学在上

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

针对此项目,主要系统建设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安智慧校园安防平台的搭建

在县教育装备联系下,先期借用一套巨龙远程智

能语音 RS-8001 广播终端,实现了智慧校园安防平台

的搭建,初步完成校园云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初期

使用,导入用户主要是行政人员,在各管理科室的使

用中,体会到改终端配套 “学安”平台提供的手机

喊话,隐患发现,远程广播等功能的便捷,并对其他

功能进行探索。学校购置了第二代 A8200 智能语音广

播终端,完成学安智慧校园安防平台的初步搭建。

(2)校园监控安防系统的建立

因学校原有 32 个监控摄像头清晰度不足,覆盖

率低,还有部分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满足学校安全管

理需要。2020 年 11 月,学校提出更新监控设备的申

请,同年 12 月,新一批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完毕,此

批视频监控系统采用 109 台大华高清监控探头,中心

存储设备为由 128 路大华高清网络硬盘录像机,配西

数 16*4TB 监控硬盘,能够最大程度的覆盖学校的各

个角落,尽量无死角。

(3)湖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注册和使用

云安全系统离不开安全课程教育,传统的安全课

程教学主要老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一般利用班

队课来进行。湖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注册和使用

解决了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依次布置本学年学生需

要学习的安全课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观看班

主任指定的课程,并在答对所有技能训练题后完成该

课程的学习。学校管理员可以查看各班学生完成学习

Page 4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4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的进度,并以此为依据对班级进行安全教育的考核。

(4)班级监控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应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要求,孝丰中学统一为每

个班级安装了班级监控,学校采用电信青果监控,该

监控可以实时上传网络云空间保存,班主任通过手机

app 可以随时查看和进行班内通知喊话,大大提高了

学校安全管理的效率。监控安装后学生因为有了班主

任的监管课间休息文明了许多。

(5)以上系统资源高效整合

学校以“学安”智慧安全校园平台为基础,将其

他三项系统内容有效与之整合:通过“学安”->“云眼”

设置与大华监控系统的配置,可以将二者合二为一,

即在手机学安的云眼界面上实时查看学校的监控,发

现问题时直接利用该平台进行广播喊话,处理紧急事

故时也可启动学校安全预案。在学安安全课程栏目中,

可预先根据湖州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课程纳入计划,

定期检查并填写班级授课记录,完成安全数据的积累。

(二)特色亮点

在系统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孝丰中学充分发挥了

集体的智慧,听取了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建议

和意见,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人人

职责明确,使用效果良好。

1. 人人参与的校园安全监控

通过现有校园监控的设置和映射,结合校园 wifi

全覆盖,全校教师均可以通过手机 app 端查看校园公

共监控,这对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学

安系统一键拍照、语音留言上报隐患,学校管理人员

可以通过学安软件处理日常上报的安全隐患,按照流

程分派相关人员及时处理。而班内的青果摄像头,班

主任可将该摄像头共享给相关班级任课教师,多学科

教师共同关注管理,营造安全和谐校园环境。

2. 基于安全应急预案的快速疏散

传统应急疏散演练,需要有多部门共同合作,安

排广播播音员、疏散引导教师,指挥员等人员做好预

备,而真实的突发状况是不容学校进行类似的准备的。

图 1 应急预案编辑界面

通过学安系统的安全预警下的预案编辑模块,可

以预先设置好各类紧急预案,将应急预案电子化,当

发生灾害时,通过手机一键启动预案,系统能够自动

按照预设的方案广播通知教师、学生,下派相关指令

到各个责任人,预案小组老师通过手机自动收到任务

分工指令,立即参与行动,指引疏散,真正实现“由

演练变实战”的提升,引导学生展开不慌乱的疏散。

除此之外,还能连接学校监控系统,监控交通状况、

人流情况,手机通过应急广播变成随身话筒,指引师

生避险,及时发布指令,避免事故的发生。

3.基于云平台的可监管的学生安全课程学习

如之前介绍“湖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所述,

相对于传统安全教育课程,湖州安全教育平台的授课

方式更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即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安全课程。学生登录后可看到已经完成并通过评测的

课程,还能看到自己有哪些课程尚未完成,除了班主

任按照授课计划学年传授的 12 课时外,每年还有寒

暑假专题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开学第一课、119

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而这些安全课程学生的学习情

况,班主任可在工作平台查看,学生作业情况一目了

然。班主任可以督促未完成的学生在指定时间之前完

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样作为学校管理部门也对整个

学校的学生安全课程学习情况有明确的统计。并可定

Page 4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45

风采展示

期将班级授课记录登记到“学安”智慧安全校园平台

的安全教育板块。

图 2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生界面

4.基于云安全的家校共建探索

通过电信青果的直播系统,学校架设起了家校沟

通的平台。传统家校沟通,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在校

表现只有通过电话微信。而青果系统只需要开启直播,

家长无论身在何处通过手机、电脑就查看孩子在校学

习生活情况。

四、应用效果

(一)运行数据

自智能安全广播系统安装以来,学校平均每月执

行疏散演练一次,每周自动进行安全自救常识广播五

次,每月手机端广播喊话几十次,每月均有老师上报

隐患发现。

学校监控系统工程完成后学校所有公共活动场所

实现了全视频监控,学校老师可以随时通过手机 app

查看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监控自安装以来一直正常工

作,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班级监控采用青果监控,也实现了教学课堂面向

学生家长的开放,现阶段每周有一个家长开放日,家

长可以在当日查看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

依托湖州市被列入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试验区

的优势,学校采用安全教育课程平台并没有进行资金

投入。学校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变被动为主动,积极

开展安全课程教育,并将之与学校智慧云安全平台相

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果。该平台自开通以

来每学年学校 1100 多人人均学习安全课程 23 课时,

学年总授课量已经达到 25000 多课时。

(二)绩效分析

孝丰镇中学的校园云安全系统在教育教学、学校

管理两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 教育教学方面:

使用校园云安全系统后,校园学习风气不断改善。

学校德育处在教学楼来回巡查管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

已几乎消失。学生晨读氛围热烈,课堂良好纪律的保

持逐渐由需要监管变成学生自觉保持,一些班主任也

会在早自修等时间主动开放班级监控给家长。也有教

师会回看学生听课状态,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2. 学校管理方面:

校园云安全系统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1)学校管理学生更加到位

因校园监控的存在,学校行政人员可以在手机端

上查看校园各个角落的情况,当处理学生问题时,能

够及时调出录像查看,实现公平、公正化处置。

(2)学校应急演练常态化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为的是当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

能够快速有序的按照预先制定好的逃生通道进行快速

疏散避险,孝丰中学在前期试行时为了防止意外还是

预先通知做好演练,经过每月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

现在参加应急疏散演练的学生老师能够做到有序迅

速,不需要反复通知。

相信孝丰中学在整合数字资源全方位构筑的校园

云安全系统将会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保障作

用,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编辑:李焕雨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5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6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一、案例实施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数字

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

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窗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步入以

智能教育平台建设为改革突破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以校园

网为依托,加快数字化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

能转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

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也是一所浙江省数字化校

园示范校。2020 年,学校又被评为绍兴市之江汇网络

空间优秀应用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

设,以本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 2.0”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

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建

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全面建设数字化的管理、教学、

科研和生活环境,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

生活服务,打造“数字校园”新格局。

(一)创设数字化环境

数字校园建设,首先要创设数字化的环境,我校

从组织核心机房主干网络架构出发,实施 VPN 专用快

捷通道,覆盖各办公点无线网络,建设各终端多媒体

设备。

打造数字教育新典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案例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二)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

我校有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尤为关键。

例如建立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建设特色专题网站和

网络课程资源,结合浙江教育资源网资源建设与应用

整合数字图书资源。此外,还合理利用个性化学习资

源,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管理系统,尽可能完善数字化

教学资源体系。

(三)完善数字化管理

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完善的管理系统必不可

少,应包括教育协同办公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

统、智能广播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教育管理信

息系统、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与评价

系统、教师成长档案与评价系统和校本课程管理系统。

(四)实现数字化教育应用

建设是为了使用。我校实行了教学教研管理应用,

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普及之江汇教育广场应用空间。

每位教师有个人空间,每个班级有班级空间;创建家

校互通的学习社区,全面使用图书室管理系统,开展

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

织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组建实验室。学

校有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该课题获教育信息技术应

用类奖项。

二、案例主要内容及目标

1. 持续投入,确保信息技术硬件好用够用

Page 5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47

风采展示

学生机房改造升级,创建机器人教室、3D实验室、

录播教室、创新实验室,做到无线覆盖,建起 3 个智

慧教室,确保投入的信息技术硬件能够支撑起相关信

息平台的使用,特别是积极探索,大胆使用“之江汇

教育广场”。教师空间年度活跃度、教师个人在“之

江汇教育广场”获得的经验值位居前列。大数据来开

启学生的个性教学与老师们的协同办公,我校构建了

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家、校、生三维现代

化体系。

图 1 信息技术硬件投入

2. 建章立制,保障高效应用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以信息办负责,年级组为单位,学科教

师和班主任作为各室的具体维护责任人,直接编入相

关功能模块维护管理。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细化相应的组织机

构。如:创建领导小组、硬件设施建设小组、技术监

督与维护小组、应用培训与研究小组等,并落实保管

人员和使用人员。

图 2 细化的组织机构

(2)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支持,

并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以每年

每生 50 元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和维护、

运行经费。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

(3)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建立健全的机制,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一是以评价和绩效为杠杆,促进教师的全员应用和全

面应用;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促进教师合理应用,

科学应用;三是以科研为辅导,促进教师主动应用,

优化应用。

3. 抓实师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认真组织,参加省、区级培训

为确保常规化顺利开展,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学

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业务副校长负责抓、学校教

研室具体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领导小组;学校有相

应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

度、师徒结对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

专业发展培训;经过具体可行的考核方案落实专业发

展培训学分管理;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成效,

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评选优秀教研团队、浪

花杯教学能手、校本教研先进个人、读书活动先进个

人等形式,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老师们全员

参与,且成果喜人。

(2)自行组织校级培训,务实有针对性

每一次培训都从背景分析、案例佐证、技术说明、

技巧应用等环节,深入浅出地、理论联系实际地把“信

息技术”这个工具介绍给大家。

每一应用主题的活动,都采用先培训、再实践探

讨、后展示应用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下,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必然是未来的趋势,让更

多的教师从学到会,最后到熟练应用也是我们组织培

训的初衷。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至少 2 次有关提升信息素养

的培训,每一次培训都是全校老师全员参与。每学期

也会组织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赛。

Page 5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48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图 3 信息技术相关培训

三、案例实施保障

我校建校已逾百十年,系省教科研百强学校、省

现代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

关怀和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四大

发展目标之一。着眼长远,分步推进,脚踏实地,务

求实效。累计投入近八百万元,不断完善数字化基础

设施和环境。与此同时,学校紧抓制度建设,保障设

施设备的高效应用。一是切实开展校本教师信息化应

用素养培训和比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二是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开展创造性探索,不

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面向学生,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服务学生的各项活

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适性发展。

目前,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覆盖所有教学场所,

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拥有量及使用效

率走在兄弟学校前列。学校实现了日常教育教学管理、

教师教科研、学生学习及家校互动的信息化、电子化,

确保了便捷和高效。其中学生课堂实况网上直播活动

系绍兴市首创;“班班有博客、生生是博主”这一教

学模式作为特色也一直被我校坚持了下来,并实现了

不断创新,架起了家校合作新桥梁。让孩子走进“鹏

鹏智造工坊”,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智慧编程,

开展创客教育,实施该教育活动的实验室被评为省首

批优秀创新实验室。基于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实现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建设完全开放的、充分自主的“校

园植物学习营”拓展课程,这一教育探索是我校数字

化校园建设的又一创新之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近五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相关奖项:国家级 4 人次;

省级 24 人次;绍兴市级 174 人次。

四、案例实施成效

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孩子们实现思考、探索、

创新、合作能力的提升。

1.为孩子创设一个颠覆传统学习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

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

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

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

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

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

础上构建的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

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

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

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成功打造了“北海云课堂”线上平台

2020 年起,我校自主开发了“北海云课堂”网络

平台、网络课程,在2021年越城区“互联网+义务教育”

扩面提质大会上进行了宣传分享。

平台入口是学校校园网首页端。平台上有学校骨

干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几百节微课,涵盖一到六年级,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微课程。不但北海小

学四千多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账号登陆学习、

交流,而且“互联网 +”结对学校绍兴市实验小学的

两千余名学生也可以共享同步资源。

除了微课,还同步配套了老师们原创设计编写的

预学单、课后练习、知识整理、套餐设计等,丰富的

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习微课前有预学、思考,学生学习

微课后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供了梯级学习设计、套餐设计。

而现在,经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

Page 5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49

风采展示

培训,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又有所提升,包括数字

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应用能力,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水平,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师网络空间建构与应用等。

为了让提升工程的实效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学校

又组织教师再改进“北海云平台”上的微课,教师修

改后重新上传,使平台资源更优质。主要结合学校组

织的微课制作比赛,学校统一命题,由青年教师研修

班老师参与,邀请校内外名师为选手微课评分。获得

一等奖的微课作品上传至“北海云课堂”。

另外,除了主要学科类微课外,还增加了很多体

育、美术、音乐等方面的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如:《鹏

芃学书法》、《越味厨艺坊》、《陶乐吧》等,均由

学校体艺学科、拓展课程老师原创拍摄并制作,由学

校信息中心严把质量关。

图 4 北海云课堂

3. 体验用“数字化”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在数字化校园中,整个学校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习环境。融合网络,应用源源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生

态为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系统是前提。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及环境,能

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提高创新性和创造力,提升核心素养。关键的关键,

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

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

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

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学习不能通过教师简单地

传递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从而

完成知识建构。数字化校园建设,恰恰帮助了学生的

自我建构。利用数字化增强主动性,提升探究性,实

现创新性,最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 数字化助力学生合作精神的提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利用数字化的形式,

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渠道和平台。如何在团

队合作中扬长补短,这是教师的作用,也是学生的能

力展现。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长处和欠缺点有一定的了

解,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更

好地发挥,让团队能够处于较好的组合状态;每一个

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一个位置,同时也在合作中学习他

人长处,知识、技能、能力和思维也在相应地提高。

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谦让,学会了

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表扬。每一次,

孩子们都能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分享中获

得不同的见解,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创意。

五、项目体会与思考

在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达成了目标之后,还

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去做更深的研究。“有利

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艺无

止境”的项目,践行“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个学

生都精彩”、“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办学理念,建设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字化校园,正是我们这些教

育者的初心,也是我们将持续关切与探索的方向!

编辑:吴丽洁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5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50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让校园充满“智慧” ——学校数字化建设案例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一、总体情况

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地处宁波大榭岛东南边缘,

学校前身为榭南小学和西岙小学,分别创办于 1951

年和 1953 年,至今已有 60 多年历史,新学校于 1997

年 2 月建成合并。学校占地面积 16388.5 平方米,设

施齐全,拥有计算机房、微格教室、语音实验室、图

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书法室、多媒体综合室、

音乐室、规范化心理辅导室、队室、阶梯教室、形体

训练房、有 200 米跑道的草坪操场及篮球场等。校园

内草木葱郁芳香,绿化面积达到 3000 多平方米,为

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此外 , 学校

拥有 90 多平方米的机房两个,电脑数量有 100 台,

生机比达到10:1,可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设备需求。

全校 60 名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 59 人,高

级教师 6 人,一级教师 37 人,市名师 1 人,市骨干

班主任 1 人,区级名教师 3 人、区级骨干 6 人、区级

教坛新秀 20 人。

2016 年学校花费 300 万元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 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校书香校园特色建设的

实际,我们申请了“移动书房”人文创新实验室 , 经

专家评审,确定为市“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

学校于 2016 年被定为宁波市第二批智慧校园试

点学校,围绕智慧校园建设,我们边学习边摸索,开

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如今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同心协

力打造智慧校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建设成效

我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物

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办学理念,围绕书香校园特色,

从高度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创新的应用服务、

共享的数字资源、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及能力、建立保

障机制等五个方面逐步推进。

(一)基础环境

1. 目前学校已有系统

校园网站与数字化办公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

校讯通、门禁一体机系统。学校已于 2015 年完成校

园网升级改造,校园网站与数字化办公系统及校讯通

系统已统一认证。现有设备包括:34套鸿合电子白板,

7台夏普触摸屏(带白板软件),1台超星电子阅读机,

1 个微格教室及配套录播设备,1 套移动录播系统,

30 个教室配套的电子班牌,2 台服务器和文件存储设

备,2台实验室用的数字显微镜,2个常规学生机房,

20 台平板电脑,1 个超星电子阅读教室,办公区域实

现教科网、移动无线双网络覆盖。

2. 创新实验室建设

2016 年 10 月,学校向市装备中心提交了“移动

书房”人文创新实验室的创建方案,并顺利建成,目

前已经完成了至少 3届由超星系统组织的阅读比赛。

(二)校园应用服务

Page 5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1

风采展示

1. 已有数字化 OA 系统

2. 智能化教学应用服务

充分利用“教学助手”、“作业盒子”、“一起作业”、

“向上网”、“智慧学习广场”、“班级优化大师”

等服务教育教学。

其中学校将“教学助手”作为备课管理的一个重

要抓手,要求全体教师将备课内容提前上报到集备资

源。如今,“教学助手”作为教师备课帮手已被全校

老师认可,并处于常用状态。“作业盒子”、“一起

作业”app 软件和微信、qq 平台作为申报课题《作业

优化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也已被老师们推广使用,

“班级优化大师”主要广泛用于班级课堂教学及班级

事务的日常管理。这些应用的广泛使用,极大调动了

学生学习、作业的自觉性,也方便了老师的日常事务

管理,有效推动了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

流,也激发了老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 智能化自主学习服务

今年学校开通了“电子科技馆”,校园阅读系统

给全体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等多方位的享受,深受

学生的喜爱。“作业盒子”APP在我校应用已有两年,

其中的自主闯关、与他人 PK、错题大扫除等功能受到

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也有的学生将数学学习讨论从 QQ

群拓展到班级空间,有效促进了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

习。

4. 智能化管理应用

(1)量身打造智能代课调课系统

教务处的代课是个非常费时的工作,一般的数字

化办公平台虽然也有课务管理系统,但是并不完全符

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向智慧

云校的管理方——校讯通公司提出了智能化代课调课

的需求,请他们技术人员为我校量身打造智能代课调

课系统。这个系统的智能不仅在于把大课间、辅导课

纳入代课调课管理范围,而且在安排代课的时候,系

统能自动显示空课教师的当天课时量与课程表,按课

的从少到多依次排列,更先进的是它把这些教师从上

到下分成了本班、本年级、其他三类,分别以绿色、

蓝色、黑色三色字体显示,一目了然。不仅为教务处

代课调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优化了代课质量。

(2)智能排课系统和学生发展性评估系统

2017 年 11 月,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为区

里的几所学校购买了教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里面包

含智能排课、拓展性课程选课及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专门用于教学工作与管理。

(3)钉钉

2020 年学校利用钉钉平台进行数字化办公,在应

用的过程中学校自主研发了很多应用程序,使平台功

能不断完善。目前广泛适用于学校教师日常工作管理

以及家长联系。如直播家长会、教师视频会议、学生

请假、常规电教报修、协同在线填表、作业管理、智

能填表等。极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取得

了非常好的效果。

(4)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视频号

我校于 2015 年 9 月开通了校园微信公众号,于

2020 年 9 月开通了校园视频号。推送校园动态信息,

传播校园正能量,既增进了家校联系,又向社会及广

大家长打开了一扇了解我校教育的窗口,成为了宣传

我校的新阵地。我校的微信公众号自开通以来,以精

美的图文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累计关注 2005 人,

单篇微文阅读量最高的有 15382 人,平均每篇阅读

量达到 1000 人以上。为了微信公众号的长久发展,

2017 年 5 月份,一小微信公众号由个人订阅号申请注

册改为企业订阅号,使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

时至今日,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文章近 300 篇,校园视

频号所发布的视频浏览量最高在 12.9W。

(5)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

人脸识别门禁管理门禁考勤系统软件,通过人脸

Page 5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52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识别门禁一体机捕捉使用者的人脸信息,并将捕捉到

的人脸信息与门禁考勤系统软件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

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快速比对。如果与已授权用户匹配,

则比对成功,门禁考勤系统软件发出开门指令,同时

可形成记录;反之,门禁考勤系统软件会拒绝开门放

行,并记录事件。无论人脸比对结果为授权用户或非

授权用户,门禁考勤系统软件都会在数据库记录使用

者的人脸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便于后期追踪查找。

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在校师生及后勤人员

出入管理。

(三)共享数字资源建设

自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以来,学校向老师们积

极推广,采用多种途径来推动平台建设。

1. 纳入双周一次校本培训

每双周有一次 10 分钟的培训,作为信息技术老

师的专场,每次向全体老师介绍智慧教育平台的一个

应用。

2. 同伴互助式学习

利用教师大会请优秀教师介绍应用操作方法和使

用心得,借助智慧校园建设交流群、青年教师之家开

展交流,依托教师个人空间和微信朋友圈推荐使用、

介绍方法,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应用意识。

3. 实践中学习

结合学校常规建设和校本教研,在教师基本了解

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教师个人空间建设,要求老

师及时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后反思、试题、

微课视频等资源,逐步实现教师教学资源共享。

4. 创建班级空间和个人空间

目前全校已开通班级空间和学生个人空间,栏目

及资源正处于创建之中。拟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

与书香班级评比挂钩,在班级空间中设立“读书专栏”,

建立班级“读书活动交流社区”,以此来全面推动各

个班级空间建设,充分利用智慧学习平台提升书香校

园的品质。

(四)师生信息素养及能力提升

作为智慧教育建设的根本,师生信息素养及能力

提升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长期任务。

1. 学生方面

借助浙江教育智慧空间阅读比赛,组织中高年级

学生培训,熟悉平台操作步骤,鼓励学生借助平台开

展自主学习。

2. 教师方面

我校连续三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暑期现代信息技

术应用和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让老师们了解到智

慧教育动态,增强全体教师的应用意识。认真落实浙

江省文件精神,组织全员参加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培训,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区信息技术与

课堂教学整合主题研讨活动,其中教学助手平台的移

动讲台和互动课堂,简单方便的操作和良好的实际效

果,赢得师生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学校已定下以青

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两个实验班,重点探索互动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辐射,逐步推广运

用到更多的班级中。学校教师中有一人加入了宁波黄

吉雁创新教学工作室,并以此带动其他人的智慧课堂

教学技术应用培训。

通过培训,老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得到增强,

信息能力提到提升。如:两名老师在宁波市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三位老师的课

堂实录获得“一师一优课”市优秀课例;“网络条件

下数学作业优化管理”、“数字墨韵画斋”先后获

2016 年和 2017 年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成长案例;两名

教师在“腾翔杯”智慧教育互动教学应用竞赛中获奖;

多名教师在区微课制作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三名老师的个人空间分别荣获市一、二、三等奖;一

名老师在市“智慧教育”创新教学大赛中获优胜奖;

一名老师的个人空间获评省特色空间,若干名老师获

Page 5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3

风采展示

评市特色空间;一名老师在市“智慧教育”创新教学

大赛中获优胜奖;一名老师的精品微课程在浙江微课

网中被录用;一名老师在 2019 年获全国教育教学信

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微课组三等奖。

(五)建立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2. 资金投入

我校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设施的建设,

2017 年学校将“智慧阅读及微课辅助学习”项目列入

支出预算,预算资金 100 万元。

三、特色亮点

(一)充分整合资源平台,打造智慧课堂,优化

教学模式

我校开通钉钉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

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

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了

互联与协作,形成了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同时,根

据我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开通了很多个性化服务(如

常规设备报修、电教设备报修、教师请假、教师公出、

学生请假等)。

充分利用省市智慧学习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打

造教师、学生学习空间。目前,我校教师累积活跃度

达到 698.51,年度活跃度达到 224.78,在全区遥遥

领先,基本形成课上课下无所不在的网络学习氛围。

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打造智慧课堂。

我校每间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定期开展白板应用培

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老师能利用电子白板进

行互动教学,录制微课、微视频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目前学校资源库中已有近百个微视频。

(二)充分整合使用数字信息技术,优化社团教

学管理

以“数字墨韵画斋”国画社团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使国画社团活动选择更多,

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等问题。扩展知识面,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学生易于接受、

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用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将微课运用于国画社团

活动时,由于国画社团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安排的是

蔬果造型一类的绘画内容,所以在每节课课前,教师

事先会录一个简短的国画蔬果小视频,在视频中把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国画社团活动中“微课”

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对教师的工作也起到了指导

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绘画能力得到了提炼与升

华。

用数字软件绘画。在校园国画社团活动的开展过

程中,教师尝试用数位板、金山画王、M-Brush 毛笔

水墨画软件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绘画,表现出水墨淋漓

的国画效果。数字绘画给学生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

捷性和创造性,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的限制。

创建微信群,进行评价交流、家校联络。微信群

使家校合力,发挥了多种功能 :

1. 实时反馈课堂,进行家校联络。通过微信群中

的每课反馈、作品展示、每课反思,家长们直观地看

到了老师和自己的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教与学,他们对

待国画社团的热情比学生们都高。

2. 实时评价交流,共促提高。

3. 利用网购解决国画材料难题。

各种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创作作品。除了微信实时

评价社团学生的作品外,教师还利用电子文档、电子

画册、班级相册、美篇等网络形式进行发布,将学生

的作业置于个人、小组、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中实施

评价,使评价更为广泛和充分。网络展示能最大限度

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在

评价中,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

Page 5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54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

的意见,共享学习美术的快乐。

通过“使用多样化信息”“利用现代化信息工

具”“活用画图软件”“运用网络交流”等教学亮点

的策划与实施,让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合理有效地整

合,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优化课堂教学,使传统的国画教学具有了数字化的时

代感。

此外,我校的书法社团录制了 200 多个小视频,

也采用了上述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教学。两个社团在短

时间内脱颖而出,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受到学生、

家长的一致好评,区电视台进行专题采访。

(三)多平台应用有机整合,优化作业管理

“智慧作业管理”课题已经在市立项。通过一年

来的实践,逐渐积累了一定的作业优化管理经验。以

数学作业为例,分为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

线上作业主要途径是老师通过“作业盒子”和“向

上网”等 APP 软件选择题库并布置作业,通过软件大

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多渠道反馈:1. 班级优化大师通过

积分累计制统计作业完成情况;2. 对及时完成作业者

通过平台或者班级群进行实时提醒;3. 对个别错误,

借助平台功能进行实时讲解;4. 每周一次运用大数据

得出的结果在班级中评出每周一星,并计划在班级中

设立相应栏目进行展示。

对于线下作业,尤其是双休日作业,采用上传并

用编辑工具批阅的方式及时反馈,有效提高了学生及

时完成作业的自觉性。通过大数据可反映出错误率高

的习题,或者线下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分类截图反馈

到智慧学习平台中的班级圈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

下面跟帖讨论。APP 软件与宁波智慧教育平台中班级

圈的有机整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班级学习资源,也

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能,同时为学生进行数学表

达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提升了作业管理的

实际效果。

目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我们的工作、

学习、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智慧校园的推行

者与实践者,我们将以互联网为基础,努力创造一个

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环境,将教

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我们心中

有这样一幅蓝图,这幅蓝图就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

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为这副蓝

图的实现,我们将努力前行!

编辑:方舟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5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5

风采展示

教育信息深融合,润泽师生提效能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教育信息化 2.0 引发了教育样态的深度变化,要

求教师具备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在这一背

景下,为真正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更新教学方式,创

新课堂教学,变革教师培训,我校开展推进了全校教

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项目运营

调研小组在基于教育信息化 2.0 的视域下,对本校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教师群体信息化结构维度与

各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程度展开调查研究,剖析存

在的问题。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两个方面,以管理团队、

教师空间建设、教师微课制作三个研修组为抓手,关

注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

应用能力提升。通过云上研学、新媒介协同、互联网+、

多能 APP、PPT+ 融合、IEP 平台等方式,实现校德育

教育、课堂教学、特殊教育等各领域信息化教育全覆

盖,积极推进智慧学校建设。

一、云上研学:“海韵红”德育课程再深化

“海韵红”德育校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

学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有青少年抗战历史宣教

馆、侵华日军登陆处、转角湾党支部、磨子桥百人坑

等红色基地,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厚

的土壤。我们提倡让孩子们走出校门,每逢各类纪念

日就组织部分同学开展实地研学活动。但在去年年初,

因为疫情的缘故,这项活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

我们想到了“云上研学”。

(一)扫一扫:云听讲解

我们邀请学校退休教师、义务讲解员朱赴农老

师进行实地录音讲解,并认真地拍摄基地照片,将每

份录音结合相应的文字讲解与实地实图放在一起,制

作相应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线上聆听,让同学们不

出校门就能聆听和学习到这些极具历史价值的红色知

识。目前我们的电子教育资源已经包括 5 个红色德育

教育基地相关音频 30 条,总共时长 69 分 26 秒,代

表性现场图片 62 张,视频 21 段。

(二)看一看:课堂共享

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孩子们陆续能走出校门了。

受到“云听讲解”活动的启发,我们将之前的“常规

研学”活动进行整合,提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研学活

动,并将活动全程进行录像,和以往的视频图片资料

相结合,制作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提前共享在班主任

群。在时间节点当天,通过学校教室的多媒体平台,

各班在教室学习活动视频,进行“课堂共享”,并由

班主任老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这样,可以让不能去

的同学跟能去的同学一样,共享活动的快乐与成果,

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实地研学受众面较小的问题。

(三)说一说:线上宣讲

“海娃”红领巾宣讲队是“海韵红”德育课程的

又一大亮点,今年又正值建党百年的特殊时期,通过

初赛和复赛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红领巾小小宣讲员,并

Page 6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56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在转角湾党支部、赵家桥航天基地、抗战宣教馆等地

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学和党史学习,先后为来自金山

市、嘉兴市和平湖市的领导进行讲解。同时,队员们

还录制了实地讲解视频和红色演讲视频,通过“央视

影音”APP 与学校“海娃之声”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

展示。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我们的“海娃”红领

巾宣讲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到。

二、新媒介协同:“智慧教学”新范式再构建

(一)电子白板:构建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的教

学模式

电子白板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和信息

通讯技术、电子技术、感应技术等深度整合的媒体技

术,是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集

成化平台。其突出特性是对交互的支持,包括人——

机交互、人——人交互,以教学应用为主的资源——

资源交互等多种形式。

基于互联网 + 电子白板教学新范式的实践研究,

围绕互动——共享——创新等一系列教学特质进行变

革。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思维共享的探究,即打破语言

展示思维过程的固有模式,借助互联网和电子白板生

动形象地展示思维的动态变化过程。

(二)电子书包:打造自主探究、成果共享的教

学模式

电子书包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

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

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可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

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当电子书包与互联网接通后,系统自动连接到服

务平台即学习中心,学生就可以登录相关页面,建构

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下载更新的电子书资源

至本地图书馆。通过拍摄、上传学生的学习轨迹或学

习笔记,提供即时、动态的学习行为数据反馈,以便

教师即时把握真实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对学生

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在线检测,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

反馈。

(三)在线作业:形成交互评价、反馈改进的教

评模式

在线作业与传统的纸笔作业在作业形式、作业内

容、作业批改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是指利用一起

作业网等网络资源,给学生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任务,

学生通过益智游戏、情景任务、模仿朗读、在线测试

等多种形式检验新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作业形态。在

互联网条件下,在线作业发挥出了强大的教评一体化

功能。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

及时纠正。

三、互联网 +:“无时差”教与研共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义务教育”

应运而生。借助之江汇平台和同步课堂,实现教与学

方式的变革。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作为受援学校和平

湖市实验小学结对帮扶,尝试在英语、数学、音乐、

美术、语文学科开展同步课堂,以城乡同步课堂、远

程专递课堂为主、网络教研为辅等新颖的帮扶形式开

展帮扶活动。经过两年的实践,两校教师共同参与执

教同步课堂,两校课堂同步互联共放光彩。同时,加

大了网络教研的次数,每一次同步课堂之后,对相应

学科马上进行网络教研,提高了乡镇教师的教育教学

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教与研的

共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互联网 + 义务教育”

结对帮扶工作的价值。在“互联网 + 义务教育”帮扶

工作中,有以下亮点。

(一)多科目:同步课堂齐进步

全塘小学和实验小学都是分校区办学,一、二年

级一个校区,三至六年级一个校区,录播教室全部设

置在低段校区。根据两校实际情况,第一年尝试在英

语、数学学科开展同步课堂,科目相对较少。第二年

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工作,除保留数学、

Page 6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7

风采展示

英语科目外,增加了音乐、美术、语文三门科目,五

门功课齐进步。对于本校学生来说,资源共享科目越

多,共享资源更丰富,促进了城乡资源均衡,让乡镇

的孩子享受更多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本校

教师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开始,同步课堂覆

盖面广,参与老师更多,受益群体更大。

(二)新桥梁:网络教研促成长

学而不研则空,研而不教则浅。每一次同步课堂

之后,相应教研组都会组织5-10分钟的网络教研活动。

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借助网络平台,两个教研

组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开展一次又一次深入而

又实效的教学交流活动。老师们畅所欲言,带着问题

去研讨,表达对本堂课的想法和今后改进的意见,互

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互动研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

让参与其中的老师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育方

式的巨大变革。教研空间无限制,青年教师的成长也

有了新平台,教学理念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两校老

师共成长。

(三)互帮扶:两校教师同切磋

作为受援学校,我校不再是单方面接受,也进行

了特色课程的输出。每一门科目,组内推出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执教同步课堂,两校教师依托“互

联网+义务教育”的平台,你帮我,我助你,同台切磋。

如在美术同步课堂教学中,剪纸作为全塘小学的特色

课程,在学校美术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研究出了

一套适合学生的,富有文化底蕴的课程体系。集团中

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全塘小学美术老师的引导下,也

被这样一种神奇、有趣的美术表现形式所吸引,激发

出满满的创造力;数学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勇挑大任,

同课异构,擦出别样火花;美育共享,音乐组的老师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有趣情景让两校学生享受音乐;

英语课堂上,两校孩子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气氛活跃,

互动频繁。“互联网 +义务教育”帮扶工作的第二年,

突破空间,互动互通,两校教师能够相互帮扶的背后,

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设备、技术支持下产生的效应。

四、“多能 APP”: 引领信息课堂智能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类 APP

被运用到移动设备中,并因有趣的教学方法、完整的

课程体系,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轻松地学到各类知

识,深受家长与老师们的青睐,渐渐地被运用到课堂

中,使教师由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

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之江汇:线上资源,实时学习

“之江汇”AP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

有“教学助手”、“家校沟通”、“其他应用”及“更

多”四大模块组成。它功能丰富、简单易学,结构和

导航模块清晰、条理明确、跳转方便,教师、家长和

学生用户从各自的需求出发,都能容易地进行相应的

功能模块应用。它有着传统多媒体设备无法比拟的优

点,有非常便捷、丰富的优质资源,如名师微课、省

市级精品课例等,可以让我校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与

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更“时尚”。

(二)S+M 式记录:随时随地,实时高效

利用手机端的“随堂拍照”、“拍摄视频”功能,

教师可以走下课堂拍摄任何学生的静态与动态作品并

同步发送到学生电脑端中,师生共同观看与探究,这

样可以快速地采集到多样的作品信息。

随堂拍照(scratch):静态展示,探究问题。

利用“移动讲台”中“随堂拍照”进行作品的静态展

示。mBot 机器人课堂是需要学生进行编写程序的,传

统的信息课堂,教师讲解编程典型错误,常会利用“极

域”演示学生的程序,但这种教学方法,只凭教师讲

而无法进行适当的批注,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在,

教师可以利用“移动讲台”中的“随堂拍照”功能,

通过照片的形式,及时记录学生典型的、错误的程序

展示给学生,由全班同学探究问题。这种批注式的修

Page 6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58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改程序,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一目了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拍摄视频(mBot机器人):动态展示,探究过程。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解某个作

品问题的时候,常会利用“极域”控制学生电脑端进

行作品展示,但对“mBot 机器人”的作品进行展示的

话,这是行不通的,而利用“移动讲台”中“拍摄视频”

进行作品的过程展示,将“mBot 机器人”编程后的动

态作品推送到电子白板或学生机上,正好解决了这个

问题。它让师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促进

学习,具有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的特点,通过实况的

反复播放,让学生发现问题、学到新知、习得技能,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使“mBot 机器人”课堂教

学更高效。

(三)PPT+ 融合:整合工具,方便快捷

传统的 mBot 机器人或 scratch 教学是以任务驱

动的教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而“之江汇”APP 软件可

以整合多种教学功能,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堂实效性。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入PPT,利用PPT+计时器,

明确编写程序的时间,实时提示时间的流逝,提升编

写程序的完成度;通过利用 PPT+ 聚光灯,聚焦课件

的关键区域,或者放大关键信息,提升学生对该信息

的关注度;通过 PPT+ 批注的方式,针对 PPT 中的某

个知识点进行灵活书写重要的板书内容,帮助提升学

生的理解力。“计时器”、“聚光灯”及“批注”这

三个小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融合到课堂中。它们可

以帮助学生加强时间观念、聚焦关键信息,还可以让

教师在手机端灵活书写板书,进行课堂分析,完成教

学。

五、IEP 平台:个别化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应用

(一)手把手:专家引领,提升业务能力

为促进我校兼职资源教师了解并掌握浙江省网络

IEP 平台的操作方法,把评估结果更好的运用到实际

教学工作中。在 2021 年 04 月 06 日下午的校本研修

中,我校特邀请周云飞和袁玲玲两位专家为老师们讲

解《浙江省个别化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运用,

提高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袁老师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省平台

主要模块、“教育管理”操作、个案录入主要流程及

操作三个方面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与个案分享,向我

们展示了全面落实省网络 IEP 平台工作的流程。“个

案长短期目标制定及班级目标统整操作手册”则非常

实用地指导了我们在课程本位评估之后,怎样制定长

短期目标并与单元主题内容相契合,使老师们受益匪

浅。

(二)雷达图:专业评估,全面分析学生

对班就读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先开展事前评估,两

位学生都是肢体残疾,走路非常困难,通过 IEP 平台

完善两位随班就读学生的详细信息,并借助平台的专

业化分析雷达图,让两位班主任及其任课老师能够全

面了解学生的短板与长处。随后根据学生的短板进行

课程分配和教师分配,再由各个学科老师对学生进行

课程本位评估。

(三)VIP 定制:专力设计,因生而异定标

两位学生都是肢体残疾,根据事前评估和 IEP 平

台评估,总结两位学生的薄弱点主要在体育科目。其

中一年级的随班就读学生除了体育运动能力非常低下

之外,语文、数学跟班级其他学生相比也是偏弱,三

年级随班就读学生的下肢运动能力非常薄弱,除此之

外,语文的学习能力较班级其他同学也较弱,其余学

科的学习能力处于班级的中等。

基于以上的综合分析,涉及到的各学科老师结合

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借助 IEP 平台整合教材内容为

两位孩子私人制定长短期目标。并根据制定的目标开

展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两位学生的接受能力

(下转第 72 页)

Page 6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59

风采展示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

温岭市方城小学

方城小学作为百年名校,该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

改革中,借助信息化应用的东风,助力教师提升项目

推进能力?这个问题,是方城小学近两年探索的主题。

为此,方城小学全体教师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基于浙江省 STEAM 种子培育学校、浙江省项目化学

习实践基地的发展定位,形成了“技术支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典型经验成果,共同行们

商榷!

一、定位:结合关注要点发展团队

在教育部和浙江省相继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

见》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文件的大背景下,确定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

践遵循“技术赋能教学、教学融合技术”的教师信息

技术提升追求,计划通过提升工程 2.0 学习,加强教

师 PBL 学习活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技术支

持下的课堂教学组织等应用能力,最终达成“技术支

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建成“指向

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具备完整项目开发能力的设计团

队”和“指向课堂呈现方式创新的具备良好 STEAM 项

目教学能力的展示团队”。具体目标说明如下:

1. 指向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具备完整项目开发能

力的设计团队。该团队主要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各

学科教研组长、科学组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组全体教

师、艺术组全体教师参加。其中,学校教学管理人员

负责提升工程培训模式的构建,其余教师负责跨学科

学习活动设计和 PBL 学习活动设计,并参与展示团队

的全程磨合环节,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 指向课堂呈现方式创新的具备良好 STEAM 项

目教学能力的展示团队。该团队主要由学校的语文、

数学和英语教师参加。他们主要负责将设计团队开发

的方案进行适应课堂的教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课

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堂总结的典型案例。

二、实施:整校推进以强化质效

(一)形象比喻,厘清校本理解

学校将提升工程 2.0 形象地比喻为“地基:学校

三年规划推进的重点工作”、“翅膀:国家信息提升

带来的高端便利”、“支架: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任

务驱动”、“福音:学生享受教学服务的更优方案”,

并以此激发教师需求,驱动技术融合教学的探索。

(二)分层架构,确定发展体系

学校以技术支持和任务驱动为策略,通过名师专

家引领、同伴互助学习、个体自我提升三个维度,引

导教师学、悟、辨、助、行、思相结合。

图 1 方城小学提升工程 2.0 发展体系

Page 6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0 | September 2021 No.03

风采展示

(三)要点关注,设计提炼流程

教师通过自学学校实施方案,认真完成对应能力

点的选择,从量身、定制、方案三个层面,确定教师

能力点的提炼流程。

图 2 方城小学提升工程 2.0 能力点提炼流程

(四)全员参与,组建四支团队

学校以年级段为单位,将全体参训教师组建成管

理、设计、实践、辅助四支团队,并重点提升设计团

队和展示团队的应用能力。

表 1 教师团队职能表

角色 职位 任务

管理团队 中层班子领导 顶层设计、主题确定

设计团队 学科教师带头 基于学科、分组开发

实践团队 年级段长领衔 实践研讨、有效开展

辅助团队 临退教师组成 帮助管理、提供建议

(五)作业把关,提升培训质效

我们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分享,

向技术支持的项目化学习延伸,并通过技术应用讲师

团进校送培等活动,开拓教师视野,明晰实践过程中

的技术要点,帮助教师搭建作业框架。之后,学校邀

请浙师大专家团两次送培进校,分别对设计团队和展

示团队的作品进校点评,确定优秀作业范本。

(六)活动展出,体现项目成果

因此,本着全体师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老师

们设计预案、实施教学,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了庆祝晚

会的亮灯图案、场地座位图、级段方阵座位图的设计,

并在日常教学中逐一落实项目的各个要求点,最终成

功在晚会上进行展出,展现方城小学“基于技术的教

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的提升工程 2.0 成效。

三、成果:集体个人均丰收

(一)学校成果

学校根据“技术赋能教学、教学融合技术”的宗旨,

提出校本实践主题《技术支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

进能力提升》,将“STEAM项目化学习”与“信息技术”

结合,先后获得了如下成果:

1. 学校整体工作成果推送。学校从整体规划、校

级推进、团队实践、作业点评、模式总结五个方面,

全面总结学校各项工作,形成案例。

2.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新型教育服务模式。学校

用一根网线、数块大屏、异地同课的形式,构建了基

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形成

了数字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案例。

3. 基于 online to offline 模式,构建 OTO 阅读

评价体系。让阅读搭乘“互联网 +”的东风,走向了

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相结合的 OTO 阅读时代,形成

了数字技术与阅读教学融合应用案例。

4. 由“知”向“智”的 STEAM 教育实践样态。学

生跨越学科壁垒由“认知”转向“智·创”,学校整

体呈现“人文与创新”并进的 STEAM 教育实践样态。

基于提升工程 2.0 的师资培训,学校提炼出了 STEAM

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5.学校样态案例得到地区肯定。实践样态案例《由

“知”到“智”,人文与创新并进——温岭市方城小

学 STEAM 教育实践的探索》入选台州市 2021 年中小

学 STEM 教育学校实践样态案例。

(二)教师个人成果

1. 第四届中国 STEM 教育发展大会挑战赛成果辉

煌。方城小学以现代清洁能源为主题的项目成绩优异,

获 STEM 全国挑战赛全省前二十、全国前一百五十名。

2. 三到五年级段研修小组先后发布《校园哪里最

暖和》、《校园植物知多少》、《校园制模趣味多》

项目。结合提升工程 2.0 能力模型中的 PBL 项目设计

Page 6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61

风采展示

与实施,学校教师先后运用技术提升成效,发布活动,

结合 3DONE、空间建模等信息技术提升心得,教师设

计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

3. 项目攻坚小组研修成果。结合校本主题《技术

支持下的教师 STEAM 项目推进能力提升》,学校成立

了“庆建党百年 • 点亮方城”,完成“基于工程的项

目化学习”。

4. 提炼的 STEAM 课程获评台州市精品课程。精品

STEAM 课程《童心“智”校园》获台州市第十五批中

小学精品课程。

5. 实施团队案例总结。实施团队总结活动流程,

提炼出提升工程 2.0 项目化案例《以项目学习为小学

生表现性评价依据的探索》。

四:特色:提炼“一二三四”模式

一次融合。学校始终坚持提升工程 2.0 的核心要

素,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时刻谨记“技术赋能教学、教

学融合技术”的宗旨,借助提升工程 2.0 提供的强大

课程支持,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两

项能力。瞄准技术背景下的“完整项目开发能力”和“课

堂呈现创新能力”,立足能力提升点,以任务驱动课

堂,以技术支持教学,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和

谐共育。三途成长。线上线下教育专家的智慧与经验

分享传递,促成教师理念成长;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运

用信息技术将分散的多门学科内容融合形成整体,促

成教师经验成长;引领教师从真实情境出发,运用技

术融合教学,促成教师技术成长。四队合力。全体教

师分为管理团队、设计团队、实践团队、辅助团队,

全员参加培训,搭建顶层设计、分组开发、教学展示、

智慧保障四根支柱,共谱一曲整校推进的和谐乐章。

五、成效:

(一)提升管理团队信息领导力,引领教学改革

适逢学校重心工作“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和教

育部提出的“提升工程 2.0”两项工作的同时推进,

管理团队借助浙师网院的力量,从培训内容、培训形

式、培训时间、培训师资等统筹安排,通过本次培训,

促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大大提升,有效引领了学校教

学改革实践。罗列如下:学校经验刊登中国教育报。

依托提升工程 2.0 带来的技术理念革新,学校课程体

系升级,《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学力课程 铺设

创新育人康庄路》刊登中国教育报(2021.1.15 第八

版)。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实践基地。2021 年 4 月,

借助提升工程带来的师资培训成效,学校顺利升级为

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实践基地(全省百所)。台州市

STEAM 种子学校。依据实践主题,学校教改项目得到

台州市教育局高度认可,顺利获评为台州市 STEAM 种

子学校。学校相关成果及经验汇总,形成报道《学校

如何建立 STEAM 课程?看看方城小学的实践解答!》,

在温岭市教育局推送。多次市级以上层面经验分享。

在方案制定之初,学校分管校长就向全市参训单位做

方案简介,得到一致好评;在工作中期推进会上做《整

校推进工作经验分享》,在总结阶段工作研讨会上做

《温岭市方城小学实施经验交流与研讨》。

(二)提升教师团队项目推进力,助力学法变迁

通过整校推进,教师团队的项目推进力大大提升,

先后推出《校园光能妙趣多》、《校园植物知多少》、

《校园制模欢乐多》等项目,将分散的多门学科内容

融合形成整体,在坚持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探索学

科融合的课程项目,培养了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

转化能力、基于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融入情景

的科技探究与创新能力、深度实践能力,继而升华到

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这一教育主题。

编辑:陈丝雨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6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2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双线并进、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建德市明珠小学提升工程 2.0 经验分享

建德市明珠小学在经过提升工程 1.0 的培训后,

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

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也逐

步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师老龄

化日趋严重,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教

师之间的应用能力差距也是日渐加大,年轻教师能采

用多种技术为课堂服务,年长的教师逐渐不能适应信

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一、双线并进 推进实施

在学校管理团队的组织和浙师大培训机构的指导

下,我校依据浙江省提升工程 2.0 相关文件要求,坚

持“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的培训理念,切实以学校

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为基础,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

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升工程 2.0,主动提升信息

技术应用意识、能力和水平。

1. 创学习氛围 促教师研学

根据上级文件布署要求,我市于 2020 年 11 月 20

日召开建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部署会,紧接着我校于 2020 年 11 月 23 日召

开了全校“2020 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启动大会。在会上饶建军校长就此

项工作进行重点强调,教科室主任穆红飞进行了详细

的工作布置,并对全体教师能力点的选择进行了具体

的解读。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通过校

内竞赛、主题活动、激励机制设计等方式,创设良好

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研修与实践氛围。

表 1 研修活动安排表

序号 时间 研修活动 培训教师

1 11.20参加建德市提升工程 2.0 工

作部署会程璐

2 11.27组织召开本校工程全员启动

会饶建军

3 2.27

新锐组、中青年组专题研修

(网络课程、互动与反思)

等作业指导

穆红飞

4 3.12 之江汇经验值得分操作指导 徐恒烈

5 4.19提升工程 2.0 热点问题答疑

(线上直播)阮高峰

6 4.23

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推进方

案和学习平台的操作(线下

培训)

罗思远

7 4.23《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专题

讲座梁萍儿

8 5.8

应用实践、作业提交指导,

新锐组:成果佐证指标一,

提交一份微视频、微课程设

计方案;成果佐证指标二,

提交一份课堂视频实录、听

评课报告;自主实践(一)

(二)(三)

徐恒烈

穆红飞

9 5.12

建德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 第一批实施

学校项目中期推进会

胡亮

10 5.10-20

建德市信息化能力提升 --

2021年建德市中小学教师交

互式电子白板(大屏)应用

技能

教育局

11 5.15

应用实践、作业提交指导,

中青年组:成果佐证指标二,

提交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应

用实践提交个人实践成果

(二),提交形成与考核指

标二所要求提交的作业相关

的个人实践成果。

穆红飞

Page 6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63

经验之谈

序号 时间 研修活动 培训教师

12 5.20

明珠小学与三都中心小学

“互联网 + 义务教育”同步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张琳

13 6.4数字教育资源获取、评价与

应用王一丹

14 6.5

中青年组应用实践、作业提

交指导:成果佐证指标一提

交一份资源及资源信息表、

资源获取方法说明视频;应

用实践提交个人实践成果

(二)

穆红飞

15 6.16

明珠小学与三都中心小学

“互联网 + 义务教育”同步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张琳

16 6.30提升工程 2.0 校级总结交流

暨优秀成果分享会饶建军

17 7-8 月

组织教师参加提升工程 2.0

第一期优秀成果征集和示范

校评选活动

穆红飞

2. 过程督促 科学推进

学校在推进学习的过程中分步骤有条理,通过学

校会议、钉钉群、微信群进行培训任务的布置和作业

完成情况的过程督促。对研修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结

合不同能力点的作业要求,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指导

或线上请教培训机构教师。阶段性公布参训教师的线

上课程观看时长及观看率 1、线下培训直播平均完成

率、交流互动发帖率、普通教师个人作业提交率和作

业通过率等数据,督促教师学习进度。依据整校推进

方案有序实施,组织管理规范且能具有学校特色。研

修活动记录详实,资料归档完整,能回溯研修过程。

3. 实践促提升 应用显实效

学校积极将能力点的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多举措提升教师的信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力。

(1)学校决策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微课”

制作和应用的校本研修,并成功被确定为建德市 2021

年度中小幼校本研修项目。

(2)推出“人人做微课”、“人人上互联网 +

城乡同步课堂”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

技术教学的能力,常用常学,常学常会,实践和引领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推进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提升工程 2.0 专家送教

活动。4 月 23 日下午,首先由浙师大网院罗思远老师

从团队培训、方案研磨、整校推进、绩效评价四个方

面向老师们介绍了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推进方案,并

从专题研修、应用实践和成果佐证三方面详细讲解了

《学习平台的操作》。随后由浙师大梁萍儿老师开展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专题讲座,并从微课的概念、

微课制作流程、微课教学设计、微视频的制作等方面

进行了详细的讲解。6 月 4 日下午,还邀请了王一丹

老师作《数字教育资源获取、评价与应用》专题讲座。

王老师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 PPT、word 文

档的检索、下载和转换,以及视频、音频、图片等数

字资源的检索、下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培训,教师们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丰富教

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

性,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升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建德市信息化能力提升

技能比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遴选预参赛人员参加线

上训练营(2021 年 5 月 10 日 -5 月 20 日)。以学科

为单位,通过钉钉加入训练营,学科群线上训练营分

为初阶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部分,线上课程学习后提

交结营作业。训练结束后推选出 4 名参加 2021 年建

德市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屏)应用技能比

赛。以此,促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屏)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应用,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

热情,提升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室应用能力,促进

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率。

4. 成果推广 巩固提升

Page 6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4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学校将提升工程 2.0 校本实践活动与教学校本研

修相融合,把提升工程 2.0 实践中的收获与困惑放在

平时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中,使教学与信息能力共同

提高;与参加省市举行的各种评比活动相结合,应用

中提升;学校为“浙江省空间应用典型学校”、“浙

江省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项目”、“浙江省精品

教学空间”、“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建有学校

空间、所有教师的教师空间。朱岳泉、程卫华、张颖、

胡家燕参加 2021 年建德市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

板(大屏)应用技能比赛;谢寅波融合创新应用教学

案例《让小车运动起来》2021 年建德市中小学教师数

字教育资源制作比赛一等奖;周颖微课《卢沟谣》欣

赏课获得二等奖,周颖微课《卢沟谣》(欣赏)、蒋

卫玲微课《超长寒假心理疏导小贴士》入选杭州市美

好教育——杭州共享课堂等等。

明珠小学将不断汇聚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

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

成果,打造 2.0 版的教学新模式。

二、多措并举 打造特色

学校在提升工程 2.0 培训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

学习与实践研究、讲座交流与小组研讨、现场观摩和

互评、经验交流与分享、线上与线下等更多渠道、多

形式、多主体培训方式,形成培训合力,使全体教师

在相互交流、学习、研讨、反思中建立教师运用信息

化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

应用的前沿知识,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

作的基本技术手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 搭建多元培训平台,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利用浙师大网院网络课程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之江汇教育广场、浙江省微

课网、杭州美好教育网络平台及手机 APP 软件等平台

进行线上学习,并整合利用各类网络课程、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优质资源。

2. 夯实常态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1)常态课、公开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 + 教育”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新

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

教师为教师讲解微课的制作、资源获取的录制以及“同

步课堂”教学、应用、管理等实践知识。实现“同步

课堂”课件操作、手机同屏操作等达到人人会熟练使

用,并在常态课堂中予以运用。

(2)“尚雅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

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学校

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活动中每位参赛

教师潜心研究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

种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都能熟练地制作微课,巧妙获

取网络资源,使用鸿合白板,将一体机的交互功能高

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

3. 创设多元活动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今年与三都小学相互结对,运用“互联网 +

义务教育”,基于互联网的同步课堂技术(城乡同步

课堂、网络备课、网络研讨),旨在实现城乡结对帮

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同时充分利用名师网络课堂、

名师工作室、远程专递课堂等载体,将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的巧妙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次提升工程 2.0 培训,确实打开了信息技术与

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视野,学校将在下一步采

取新举措助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时俱

进,探索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的新思路、新形式、

新内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

教育融合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编辑:胡瀚匀

Page 6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65

经验之谈

提升工程 2.0 助推智慧校园建设 ——宁波中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经验

一、项目实施背景与目标

宁波中学为宁波市第二批“宁波智慧教育试点单

位”。目前,校内万兆互联,无线网络系统覆盖全校。

学校有 8台服务器,5个学生机房,277 台学生电脑。

学校有 2 个微格教室,9 个学科创新实验室。全校 40

个教学班和所有功能教室均配有电子白板教学系统。

学校为每一位一线教师均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

其办公电脑使用。此外,学校 2022 届(现高二年级)

和 2023 届(现高一年级)实行精准个性化教学,除

个别学生外,人手平板电脑一台,学校为每位高一、

高二任课教师均配备了教学用微软 surfaces go 平板

电脑。学校精准个性化教学通过智学网平台开展日程

实际应用,已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业

数据。

《“建设区域一流学术高中,培养品学共融创

新人才”——宁波中学创建学术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 学年)》中,宁波中学教育现代化建设

目标为:依托现有的科技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在学校

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

育管理和教学实际中的作用,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提升教与学的实效,为学术高中的文化内涵蕴养、特

色品质形成、活力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

和服务平台。

实施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的学校目标如下:

1.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校信息化软

硬件实力,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初步构建学校管

理信息化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库和集师训、教研、教

学等为一体的校园“群晖网云”,探索实现基于科技

信息化的现代化学术高中管理和教学新模式。

2. 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利用校园数字化网络信息

平台,积累、整合、优化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

源的筛选、检索、共享等。

3. 融合促进学科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电教

装备对教育教学的保障、辅助及推进作用,深化课程

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技术助力教学,切实提升课堂

教学的效率。逐步完善精准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的

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学校对技术学科的重

视,加大学校信息技术竞赛辅导的投入,努力实现技

术学科学选考成绩和学校信息技术竞赛成绩的双提

升。

4. 提升教师信技术能力。以此次浙江省教师信息

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为契机,通过专题培训

和日常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

的应用能力。

二、整校推进实施与特色

(一)整校推进实施

1. 前期规划,总体布局

2020 年 10 月接到宁波市师训中心通知:宁波中

学成为首批进入信息化 2.0 整校推进的市直属学校。

学校师训负责领导参加了市直属的 2.0 项目推进会,

我校确定合作的培训机构为浙江师范大学。会后,学

校专题召开了信息化 2.0 项目的行政专题会议,会议

Page 7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6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中成立了以校长邵迎春为首席信息官,书记奚曾辉为

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者团队。

在浙江师范大学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学校项目管

理团队努力规划,在 2020 年 11 月完成了《宁波中学

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并顺利通过评审。

2. 整校动员,创造氛围

2020 年 11 月底,我校在储才讲堂召开信息技术

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项目的启动及动员大会。

会议由奚曾辉书记主持,学校领导以及全校老师参加

了这次会议。邵迎春校长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信息官在

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信息化 2.0 项目为契机

有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

革,积极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同时学校教师发展中心

宋捷老师给大家具体解读了这项工程的目标,同时详

细介绍了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内容和具体工作,明确了

老师们应完成的任务:校本研修、网络研修、校本应

用考核三个模块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推进过程中,学校通过大会动员,组内督促、组

间交流、校内评比等方式推进项目的开展。

3. 阶段推进、适度督促

学校在推进学习的过程按计划分步骤,建立了专

门的信息技术 2.0 学习企业微信群,在群内进行培训

任务的布置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过程督促,并明确要求

和上交的时间。对于研修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不

同能力点的作业要求,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指导或线

上请教培训机构教师。

表 1 整校推进实施各阶段工作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20 年 10 月学校遴选信息化 2.0 项目培训机构

(我校确定浙师大为培训机构)

2 2020 年 11 月参加浙师大宁波市直属学校现代化

2.0 项目推进辅导会

32020 年 11 月

26 日

召开宁波中学现代化 2.0 整校推进

项目动员大会

4 2020 年 12 月完成宁波中学老师现代化 2.0 师训

平台网上报名工作

序号 时间 内容

5 2020 年 12 月

围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并组织教师论

坛活动

62021 年 3 月

23 日

首次线下送教:项目任务解读、系

统操作方法介绍、数据驱动的教学

72021 年 4 月

19 日

线上直播:热点问题答疑(阮高峰

教授)

8 2021 年 4 月 中期教师作业情况检查

9 2021 年 5 月 冲刺提升工程2.0(网络直播课程)

10 2021 年 5 月

组织开展精准教学论文征集并推荐

优秀论文参加市教科所及教研室论

文评比

112021 年 6 月

18 日

信息技术 2.0 项目校级总结交流会

暨成果分享

12 2021 年 7 月 汇总申报信息技术 2.0 相关成果

4. 学以致用、智慧校园

学校积极将能力点的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多举措提升教师的信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力。

(1)持续推进我校精准个性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不断补充完善精准个性化教学学生学业数据库、学科

教学数据库、智学与智课平台、面向高一高二年级教

师的教学移动终端、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移

动终端和覆盖高一高二年级的 23 个精准个性化教学

系统等。我校实施精准个性化教学以后,以“数据

采集——分析呈现——教学应用”为一体的校级大数

据精准教学体系初步构建,智能化作业布置批改和考

试系统应用渐趋常态化。截至 2021 年 5 月底,我校

2022 届(现高二年级)和 2023 届(现高一年级),

除个别学生外,实现精准个性化教学全覆盖。学校精

准个性化教学通过智学网平台的日常开展,数据库现

已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业数据,并完

成大中型考试网上阅卷 293 次,阅卷数量累计 696053

份;完成线上测试和作业 17444 次,形成线上学习资

源 1167 份,累积题目数量 20829 题;开设宁波中学

智慧空中课堂 254 门,总计近 2000 课时。智课平台

总授课次数 1569 次,有效提交作业 66212 份。作业

Page 7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67

经验之谈

活跃度累计:教师 1015(月活跃 82),学生 2929(月

活跃 187)。平台资源引用达 243 次等。

图 1 智学网平台

(2)开展提升工程 2.0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针

对关注要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数据驱

动的教学专题,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

师学术论坛。

图 2 教师学术论坛

(3)数据采集与使用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图 3 数据采集与使用界面

(二)整校推进特色

1. 因校制宜、分层开展

作为一所宁波中学市老牌直属学校,教师年龄层

次跨度交大,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需求,结合学

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

力水平,针对学校管理者团队、高级组和常规组,实

施定员分层分级培训。

2. 校长挂帅、阶段推进

学校重视信息化 2.0 项目的开展,专门召开了

推进会,并及时成立以校长邵迎春为首席信息官,书

记奚曾辉为主要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要执行部

门协调科技信息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

多部门协作的方式进行推进。学校专门成立了“宁波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领导小

组”。并于 2020 年 11 月 26 日召开全校动员大会推

进项目实施。

3. 学以致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1)一流完备的软硬件条件与设施

宁波中学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长

期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建有完

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保障体制。学校科技

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教育发展和智慧校园建设相关

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邵迎春校长为首的智慧校园数字

信息化领导小组。校内广大教职员工均具备较高的信

息化素养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且配有 5 名信息

技术教师和 3 名专职信息技术工程师组成的专业技术

队伍进行学校教育数字信息化推进发展的保障团队。

在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与每年工作计划中,均有智慧校

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相关投入经费的预算等

专题内容。宁波中学作为宁波市第二批“宁波智慧教

育试点单位”,目前,校内万兆互联,无线网络系统

覆盖全校,校园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搭建了大容量的

NAS 网络存储空间。学校设有 WAF 网站防火墙、IPS

入侵防御系统等安全管理系统,并配有 SSLVPN 等网

络安全设备,以确保校园网络安全,为学校教育信息

化发展稳定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现有 8 台

服务器,5 个学生机房,277 台学生电脑,2 个微格教

室,9 个学科创新实验室等。全校 40 个教学班和所有

功能教室均配有电子白板教学系统。

Page 7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68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2)蔚然成风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

自 2016 年宁波中学提出“创建一流学术高中”

发展目标以来,学校更是不断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

术相融合,全面推进,多点绽放。以下三方面也仅是

枚举,挂一漏万。

①教学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

创新,开展精准个性化教学,现已在 2022 届(现高

二年级)和 2023 届(现高一年级)全面实行。截至

2020 年底,借助智学网平台,已积累了大量的学科

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业数据。完成大中型考试网上阅卷

293 次,阅卷数量累计 696053 份;完成线上测试和作

业 17444 次,形成线上学习资源 1167 份,累积题目

数量 20829 题;开设宁波中学智慧空中课堂 254 门,

总计近 2000 课时。

②德育方面,学校一方面借助校讯通和一卡通系

统平台,打通德育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家校无缝衔接

管理,另一方面还自主研发了宁波中学学生德育量化

系统、走读生请假系统、出入校园人脸识别系统等,

无论是日常管理,还是整个高中阶段跟踪管理,均与

数字信息化有机结合,紧密联系。

③行政方面,学校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官网、官微、企业微信、钉钉、浙政钉、群晖网云、

OA 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师训系统等,已基本

实现无纸化、可移动办公,极大地提高了行政管理和

办公效率。

(3)亮点纷呈的信息化成效与成果

近年来,随着智慧校园的不断完善,宁波中学信

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蓬勃发展,成效斐然。学校高

考一段上线率稳定在 85% 以上,升学率达 100%。物理

高级教师翁浩峰连续三届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获辅导员作品一等奖,其团队开发课题《基于物联

网的高中物理 DIS 实验系统开发》参加浙江省教育信

息化研究课题评审。熊丰羽、淦克冲老师被评为首期

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叶衎龙、王

心羽、徐佳茵同学获得第二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

学术科技创新大赛初赛二等奖;叶者、朱家昇同学获

得第30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马辰欣、

王执祺、王晓宇、张轶弛同学在第 14 届浙江省青少

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中获得 FLL 场地挑战赛浙江省高中

组总分第二名等。

4. 积极参赛、巩固成绩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与信息技术 2.0 项目有关

的各类比赛。

(1)组织参加五校协作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的应用”主题论坛,我校文朝亿老师《从智课平台助

力课堂过程性评价》及朱俊杰老师《智学网平台上搭

建通用技术题库的尝试和反思》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

评。

(2)组织老师参加宁波市教研室组织的精准教

学论文比赛,其中我校的童丹娜老师的《利用学情数

据推动精准教学》获得一等奖,毛月妮《基于智课平

台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精准个性化研究》获三等奖。

图 4 童丹娜老师的《利用学情数据推动精准教学》获一等奖

(3)组织老师参加宁波市教科所的“学校精准

教学的思考与行动”主题论文比赛,其中我校文朝亿

老师的《勿让数据成为电子垃圾》及庞亚琪老师的《AI+

英语教学,精准个性化教学新模式》同获二等奖。

编辑:方舟

Page 7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69

经验之谈

多元研训呈活力,个性发展显魅力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工程 2.0 经验分享

一、项目实施背景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集团 , 是龙湾区

唯一一所公办的浙江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经过了提

升工程 1.0,经历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后,老师们都

能够使用“钉钉课堂”或“腾讯课堂”完成线上教学

任务,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有所提升。学校信息

化建设成果、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较高。但是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日益,互联网 + 教育教学模式应用

而生,平板电脑进课堂已是常态,加之省厅要求各学

校对于“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深度应用,这些都需要

教师具有信息化综合教学应用的能力,能将信息化手

段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根据省和市教育信息化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落

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通知》和《温州市教

育局办公室关于实施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教

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根据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教

学能力实际现状,制定了《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提升

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学校旨在通过本次信

息技术提升工程 2.0,使全体老师信息技术能力有所

提升,形成常态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学

习与专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氛围。

二、项目实施的做法与特色

在学校管理团队的组织和浙师大培训机构的指导

下,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两支关键力量的双线

并进,通过骨干带动、学科联动、互相帮扶,学校正

有效达成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创新

目标。

为实现参训教师同步发展,以研训为切入点,以

实践作为关键环节,以研促行、以训促研,教师在研

训中互助、互学、互研、互进,唤醒自觉、提升自我。

1. 研训唤醒深层思索,走上信息化专业提升之路

各小组通过集体实践活动,在操作演练、教学观

摩、经验交流中边学习边实践,在互动中积极主动探

索并思考所学知识技能在教学应用中的途径与方法,

再结合研修主题与个人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并展示各

自的研修成果,人人走上教育信息化的专业提升之路。

每个研训小组都在明确了关键能力点的基础上确

定研修主题,分步开展研修活动。具体操作分为四步:

第一步,以集体实践为起点,提出理论学习与实

践操作中存在的困惑,组长及各学科代表教师对提出

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组内研究,确定研修主题,制

定方案;

第二步,以研修主题为导向,同组教师采用“同

研异行”的方法,先进行个体实践,再集体交流,形

成智慧案例;

第三步,以教育实践为阵地,采用“多人循环”

的方法进行行动研究,分为骨干示范和分项达标两种

形式;

第四步,以总结提升为宗旨,在每次研训活动后

及时提炼研究成果,形成个体的个性化反思与学校的

整体式思考。

Page 7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70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共同经历困惑、解惑、学习、

成长,让研训工作充满挑战与乐趣,教师的积极性明

显提高。通过一步步的推进,打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应用的瓶颈,让所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次活

动中得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培训唤起内在潜能,拓宽信息化专业发展之路

学校以示范校标准开展“提升工程2.0”的培训,

实现全校参与,全体参训,全部测评。通过信息化及

时将培训内容与实践项目分类制定了各种方法说明、

指导方案及操作手册,指导教师注册、签到、测评和

学习,实时督促和指导教师学习与实践,及时进行分

层测评与反馈,并进行跟进式的学情通报,保证教师

的参与深度与广度。

在学校管理团队的组织和浙师大培训机构的指导

下,通过骨干带动、学科联动、互相促动,有效达成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创新目标。其中极

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化研修能量”,让参训教师学

以致用,同时,有计划开展信息化提升活动,如“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精品课、微课展评及信息化

创新应用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以此给老师们搭

建成果展示平台,实现研修能量的内化。不仅提高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

力,更不断引领教师走向“面向未来”的教育。

3. 积极践行课堂变革,促进教育信息化卓越发展

结合“提升工程 2.0”培训,在提升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学校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

力提升相关领域,采用“三联理念寻——四阶课堂

践——三聚成果享”的培训模块(如图 1),依托“滚

轴焊接式”新教研模式,以生为本,守正出新。

借助专业引领和自主学习,明晰“信息化教学设

计”领域相关概念,提升教师理论水平。通过诊断课、

下水课、研磨课、展说课四种不同层次的课型,让“一

课到底”理念螺旋上升,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借助评

比展示、专题分享、课题研究,激发教师持续科研热情。

图 1 “三联理念寻——四阶课堂践——三聚成果享”的培

训模块

模块一:理论学习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使教育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

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

教学。

因此,教师关注的是信息化教学,及信息化教学

设计的能力。这包括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

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由于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设计

的各个环节,学校分别依据这 5 个教学设计阶段分析

在各个阶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1) 分析阶段的能力主要有课堂学习需要分析能

力、学习任务分析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

(2) 设计阶段的能力主要有学习目标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策略的设计能力,学习环境的设计能力,

课堂管理设计能力;

(3) 开发阶段的能力主要有选择、修改、制作教

学材料的能力;

(4) 实施阶段的能力主要有将前端规划的教学设

计过程赋予实践教学的能力;

(5) 评级阶段的能力主要有教学评价能力、教学

设计成果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

手段的改变,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

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其特点为以信息技术

Page 7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1

经验之谈

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

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

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模块二:团队建设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背后涉及多方人员、能力的协

同配合,因此团队建设十分有必要。其基本要求为:

清晰的团队目标;共同的信念;成员之间的信任;良

好的沟通;必要的相关技能;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良好的团队环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是检验教

学有效性的炼金石。在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

“驱动连轴式”教研为抓手,即同一教材经过下水课、

无生课、展说课三种课型的滚动研究,课例得以完善,

教师认识不断深化,并从常规式课例形成信息化课例。

(一)深化课题——下水课

“下水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思想,为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

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助推教学质量再提升。通过教研组多次磨课,得到课

堂第一手信息,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与真实

反应,从而优化教学设计,逐渐形成最佳教学策略。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回

答三个问题:“以生为本”的信息化教学课堂理念是

否得到体现?哪些课堂环节可以用信息化场景解决?

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出现了哪些问题?思考如何结

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生成一堂教师巧引导、学

生高参与、课堂深挖掘、课后有成效的好课。

(二)深化课题——无生课

常态教研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

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

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

提供依据等。

“无生课”活动目标则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

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更加侧重教师个体的发展。

因此,在“下水课”的基础上设计“无生课”,需要

思考:哪些教学环节需要提炼总结?教学环境安排是

否合理高效?

除了检验教学设计能力外,教师的其他技能也成

了重要因素,如板书、口才、教态、组织能力等,能

够做到“无生胜有生”,“课堂心中存”。

(三)深化课题——展说课

作为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教师的最好

途径之一,展说课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

什么这么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有效地调动了教师

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不同于“下水课”、“无生课”着重在于展示教

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展说课”在此基础上更集中

于表达信息化教学设计背后的教育理念。因此,能够

逻辑清晰,有的放矢地整合处理教材,提炼创新点与

改进方向。并结合信息化手段,回答四个问题:信息

化教学手段实施的理念和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所解

决的核心问题?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对比?

如何提升学生信息化运用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教研活

动的实效、教师备课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

的自身素质。

做到以“驱动连轴式”教研为发展方向,以一个

课例开展教学,反复磨课,不仅让教师迅速成长,而

且使团队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图 2 “滚轴焊接式”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研修流程

(四)课例展示

“比赛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与即成长”。赛

课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擂台,是交流教学经验、切磋

Page 7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72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教学技艺、展示教学风采、比试教学水平的机会。课

例对接比赛评审指标,注重实效性,关注问题的生成

性,注重教与学、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关注教与学全

过程信息采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科功底和职业素养。经过区赛、

市赛、省赛到国赛,参赛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也收获了对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进步。

模块三:成果分享 辐射影响

(一)依托校本教研,丰富校内师训内容

以优秀为动力,以分享促进步,为教师搭建平台,

使教师的成长拔节有声。如新教师入职分享会、教科

研培训展示活动、校新教师基本功比赛培训会等,以

课为引,交流、碰撞、思辨、分享;以获奖为契机,

学习、进步、收获、成长。扩大校内影响,借助期间

开展的丰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切实使其成为“研

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通过研修经验交流、分享课堂自主实践的设计,进行

资源汇编,梳理成册。

(二)职教名家引领,打造精品师训课程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

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融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形成

办教育就是促经济、促发展、促就业的格局。从学情

出发,转变课堂形式,基于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

结合行业特征开设特色课程,对接岗位需求培训学生

技能,提升智能生产时代下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构建

全新知识结构,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经专家点评,重

新研读,优化凝练环节实施过程,打造精品师训课程。

三、尚存问题及后续思路

综观培训前后及培训规划的总体目标,发现在

硬环境、软环境及教育人群差异化的限制下,教师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配套改造提高网络

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智慧

教育环境,同时部分“技术”平台的不兼容使得应用

只有智能缺少智慧,甚至给教育教学带来不便,也有

诸多培训内容在打开教师视野的同时,受限于软件的

有偿使用,使得培训成果“无的放矢”。另外,家庭

差异导致的信息化应用率和创新应用度不高,家长的

信息化素养及家校配合还需提升。

由此,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走向将是硬件 + 软件逐

步、稳步、跨步前进的提升之路,需要持续跟进先进

的智慧教育理念、有意义的培训内容及更便捷的培训

方式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学用结合。

编辑:陈丝雨

————————————————————————————————————————————————

(上接第 58 页)

及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力求让两位随班就读的学生能

够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得以提升。学期结束时涉及的

各科老师通过 IEP 对两位学生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估小

结。令人惊喜的是,两位学生基本上都能达成目标,

体育运动能力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整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推进实践,学校利用

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提升微课程的开发能力,

从而形成系列的微课程群,并逐步完善。培育了一支

能系统了解当前教育信息化政策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途径,能完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整校推进方

案、组织管理整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学校教育信息化管

理者队伍;持续提升了一线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能力。通过提升工程 2.0,真正

实现了教学融合技术,技术助力教学。

编辑:方舟

扫码观看本案例视频

Page 7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3

经验之谈

以应用导向精准发力,用技术创新赋能教学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小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总结

浙光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办学历史的学校,创办

于 1946 年,位于绍兴的西大门钱清街道,毗邻杭州。

经过几代浙光人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自强、进步、

爱国”的浙光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生态,全力打造

优质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近四年来,学校

先后获得市现代化学校、区教育技术先进学校等荣誉。

基于我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我校教师目前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本次提升工程从提升教师专业

发展和业务能力需求出发,提升整体教师的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推进学科与教育信

息化的深度融合 , 使教师具备开发和应用优质数字教

学资源的能力。基于以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学

校希望通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能真正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学融合技术,

让技术助力教学,实现精准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一、整校推进实施概况

1. 精心组织提升工程规划研讨会

2020 年 10 月 25 日,我校召开了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全体

校级领导、教导处全体成员、管理团队和各教研组共

30 人。此次研讨会由副校长王华良负责主持,他首先

对上级有关提升工程 2.0 文件精神进行了讲解,传达

了有关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通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帮助提高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

施、教学评价、研修学习、网络教研等能力。会议第

二项,由教科室主任孙永祥老师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

《浙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实施方案》。他从学校教师结构和硬件配备等方

面进行了学校现状分析,然后就学习形式谈了三点(以

学习多媒体环境为主;以混合环境为辅;以智慧环境

为目标)。针对如何开展提升工程 2.0 进行了设想,

提出了总体方向和阶段目标,对学校信息化整体推进

提出四个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2)刻不容缓;

(3)全员提升;(4)整体推进。会议第三项,学校

提升工程 2.0 培训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各教研组长

分别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大家结合学校信

息技术现状,就能力点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

论。整个会议长达九十分钟。最后,会议就如何实施

这项工作问题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一致意见。此次研

讨会的顺利召开,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 2.0 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为下一阶

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 高调开启提升工程行动仪式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区发

展中心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

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2021年 3月 2日下午,

我校在钱东校区报告厅举行了提升工程2.0启动仪式。

仪式上,傅校长阐述了开展此次提升工程的目的和重

要意义。启动仪式吹响了浙光小学教师提升工程 2.0

培训项目的号角,将激发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推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全体教师的

教育现代化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专家指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技法

Page 7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74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为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要求,

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营造

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应用氛围,2021 年 3 月 30 日下午,

我校在东江校区报告厅举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 2.0 专项培训活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

学院教育技术系梁萍儿老师做了《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的主题讲座。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对于“微课”的

认知更为准确、深刻,对于探究“微课”资源的制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充满了兴趣。此次培

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们将不断探究,扎实实践,

努力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轨,为学生呈现一个交

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4. 高手引领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创新手法

此次培训旨在全面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适应

新时代信息化发展。培训在 2021 年 4 月 7 日晚上由

教科室负责组织安排,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金华

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浙江省精品课程获得者王一丹老

师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主要针对演示文

稿的制作与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的搜集与应用等问题

进行了详细讲解与操作示范。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增强了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

发展的意识,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5. 充分重视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

作,推动提升工程向纵深发展,4 月 28 日中期推进会

在东江校区多功能厅举行,全街道 200 多位教师参与

此次会议。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华良校长在会

议上肯定了全街道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工作的成果,

并提出后半阶段的工作重点,希望全体教师能保持良

好势头 , 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 , 推动提升

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规划组教科室孙永祥老师就后

阶段的提升工程工作做了细致周到的部署。为了保障

工程的顺利完成,会上还就各小组提升工程 2.0 个人

成果的考核点作为初步规划,提出结合学科课程、精

品拓展课程、浙光社团文化课程等进行操作的构想。

6. 全力发起优秀成果征集和示范校争创

为进一步推进提升工程 2.0 工作,落实省级优秀

成果征集和示范校评选的文件要求,6 月 2 日上午,

浙光小学组织召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优

秀成果征集和示范校活动准备会议。会议由王华良校

长主持。王校长号召与会的街道精英积极参与此次成

果的征集活动。教科室主任孙永祥老师鼓励在座的教

师要虚心学习,积极实践,认真反思,在全体教师中

做好引领表率作用,争取获奖,为我校顺利完成提升

工程 2.0 这项重大的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会上,与

会人员积极讨论互动,发表自己对考核点和成果展评

的困惑和观点,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通过此次

会议,与会教师明确了身上的重担和责任,相信在全

体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准备下,我校的提升工程会砥

砺前行,勇创佳绩。

7. 高质量办好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1 年

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

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完成省工程办关于提升

工程 2.0 第一期优秀成果和示范校评选活动,6 月 16

日上午,我校组织开展了街道小学提升工程 2.0 成果

交流展示活动。教科室孙永祥老师总结了前阶段的培

训进程,并分析了整校数据及各组学员的完成情况,

希望各位学员要找准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注

重实践,加强应用,整校推进,共同发展。随后五位

学员交流了各自的成果。最后王华良校长作总结发

言,首先对参与展示交流的教师表现出的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的精神表示赞许,同时指出全体教师不仅要

Page 7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5

经验之谈

按照整校推进方案制作完成各考核点的任务,同时要

加强实践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力

争 90% 以上的教师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并有教师在

优秀成果评选中争创佳绩,为学校增光添彩。

二、整校推进的做法与特色

1. 统筹谋划,加强管理

浙光小学一校三区,下属完小三所,学校网点多,

教师人数众多。为了加强管理,做到上通下达,切实

保障工程的实施,我们于方案制订之初,就成立由学

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

副校长及校区、完小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室、教导处、

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

组。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因校制宜、适

时修订完善学校岗位考核、教师职务聘任条例,明确

将提升工程 2.0 的学习与考核写入相应的条例,为工

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学校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

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确定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

及教师研修计划,组织好教师校本研修、线下实践和

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2. 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提升工程 2.0 是一项系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才能获得实效,为此学校将工

程划分为准备——启动——培训——中期推进—成果

展示—总结提炼等 6 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制订具体

的实施方案和目标,保证不同学校、基础的教师能够

齐步前行,奔向成功。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校区和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力

量,按照不同的校区、不同的学科,分成28个研修团队,

每个骨干教师与同学科或者同校区的 7-8 位教师组成

研修小团队,领导小组成员下沉到研修团队,进行指

导督促,骨干教师则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作业任务以

及考核指标等方面作为榜样引领、率先下水,切实发

挥带动作用,协助团队成员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研

修任务。正是因为我们在工程实施中采用了分步具体

实施的方法,才能切实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整校

教师的整体推进,最终达成目标。

3. 加强应用,推动建设

学习、培训的目的是应用,提升工程 2.0 的实施

目的是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的应用与管理,促进教师信

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此在制订方案、确定考核点时,

我们首先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广大

教师的意见,选择切合教师现状、符合教师迫切需求

的微课和演示文稿等作为考核指标。4 月 28 日,我们

召开中期推进会,提出结合学科课程、学校精品拓展

课程、具有学校特色的浙光社团文化课程等进行操作

的构想,让各组学员围绕架构进行抉择、构思、设计、

制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各学科组的交流展示分享,并

推荐各组优秀成果参加全街道的交流展示活动,供全

体教师学习观摩,进而改进自己的作品,并择优推荐

最佳作品参加上级比赛。在街道校本研训活动中,我

们提出三味智慧课堂的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与信息技

术的有机深度融合,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并依托教师网络学

校平台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促使信息

技术真正应用于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同时,学校完

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

园信息化水平。

三、尚存问题及后续思路

通过学习培训,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得到了增

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以此为契机,智慧

校园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进一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无论在信息技术项目式学

习、学生德育、心理健康、学科教育等教育教学信息

化应用方面,还是在家校协作、安全管理、食堂管理、

校舍管理等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或者是学校数字化

(下转第 79 页)

Page 8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76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融合实践,多元培养,构建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湖州中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浙江省湖州中学创办于 1902 年,时称为湖州府

中学堂,其前身为爱山书院。1981 年 4 月被认定为浙

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有专任教

师 216 人,平均年龄在 38 岁左右。近几年招录的年

轻教师较多,50 岁以上的老教师占比 25% 左右,整体

呈现年轻化,教师们对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着一

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的应用能力的提升尤为渴望。

2020年,湖州中学充分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深度分析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实际需求,在市

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

管理团队的组织与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的

支持下顺利完成提升工程 2.0 全员培训。

搭建一个平台

我校教师提升工程 2.0 的具体实施由浙江师范大

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浙师网院具备成熟的技术

开发能力,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提升搭建了一个系

统全面的研修平台;选派专业指导老师担任班主任,

对教师学习进行专门的操作指导,老师们可以利用电

脑网络平台或微信优师助手小程序开展线上学习;组

织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开设线下讲座,为我校有

序、有效开展提升工程 2.0研修活动提供了专业性强、

精准度高的有力保障。

利用两个空间

我校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开展,其核心是利用好

两个空间。一是线上学习空间,包括浙师网院线上研

修和之江汇教育广场。充分运用线上学习空间,开展

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上基于某个论题

的交流讨论、个人成果的线上展示等活动。二是线下

学习空间,我校各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线

下开展基于本校实际需要的系列研修活动,包括全体

参训人员的集中学习;三个培养方向的学习小组集中

研修;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组内活动与自主实践;

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间的交流分享等。

借助三方力量

在整校推进过程中,我校主要借助三方力量开展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 的研修活动。一是区域内的提

升工程领导小组。我校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实施离不

开区域领导小组在信息化规划制定、环境建设、教学

研究、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的充分指导。二是

浙师大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在研修期间,

浙师大先后三次选派专家来我校进行指导,为提升工

程 2.0 整校推进方案的制定把脉诊断提出制定建议;

研修过程中,针对我校具体需求开设讲座,并根据参

训人员的研修情况给予现场指导;另外还为我校配备

了一位专业班主任,研修期间班主任给予了我们很多

专业指导,为我们答疑解惑,特别是在网络学习过程

中为大家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三是我校信息技术专

业的教师和部分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为了使不

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都能在本次研修中有所提升,

我们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专业特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

帮助解决疑虑,同时开展技术分享活动。

实施多元培养

整个研修期间,我校先后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研修

Page 8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7

经验之谈

活动,包括自主学习、线下集中研修、专家现场指导、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展示评比等系列研修活动,具体

活动有:

(1)研修启动,技术支持

2021 年 3 月 31 日下午,在音乐厅举行了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参

加启动仪式的人员有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周国平等领

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参加提升工程 2.0 培训的全体教

师,启动仪式还邀请了浙师大网院的洪菲菲老师。启

动仪式上周国平校长阐述了提升工程的实施背景,介

绍了我校提升工程整校推进的组织情况,并提出目标

要求。他要求参与本次提升工程培训的各位教师做到

真学、真用、真提升,并能使培训成效可视化、成果化、

实用化。能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能适应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浙师网院的洪菲菲老师,作为湖州中学提升工程

2.0 培训班的班主任,为全体学员带来了实施方案解

读和平台操作专题讲座。干货满满的讲解,耐心细致

的解答,为老师们练就真本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

提升工程工作的精准有效实施提供了切实保障。

(2)线上学习,线下实践

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主要的学

习形式是基于浙师网院的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学习活动。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浙师网院提供

了大量的视频学习资源,参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

开展线上学习,900 分钟学习任务全体老师完成率达

100%,直播课程完成率达 100%。为了增加线上学习的

有效性,以各小组为单位开展线下集中研讨,每个研

修小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定时定点开展信息技

术学习内容的研讨,以期大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

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大家踊跃交

流讨论,扬长避短,避免盲目性,增加有效性。

(3)集中研修,专家指导

2021 年 5 月 5 日下午,我校全体参训教师齐聚音

乐厅,聆听信息技术专家王俊军老师的讲座。本场讲

座由徐雪莉副校长主持,全体参训教师 179 人参加。

王老师为全体参训老师作《“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

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专题培训。王老师一直致力于

研究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着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

进,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在“互联网 +”教育、智

慧课堂、校园视频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他从课堂发展史、数字化生活、技术与课堂等方面深

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

且推荐了若干个“干货”——各类教学 APP。王老师

的讲授让我们对教育的信息化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

识,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打开了更广、更新的

思路。随后,浙师大网院的洪俏俊老师还为教师演示

了学习平台的操作过程,详细讲解了提升工程 2.0 各

角色的学习任务、考核要求及注意事项,解答了部分

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为更精准、更有序、

更高效地开展线上研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

务保障。

图 1 提升工程 2.0 线下送教

2021 年 6 月 16 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学院丁革建教授为大家作了《精准教学的三个视角》

的专题讲座。丁教授的讲座围绕传统视角下的精准教

学,信息技术视角下的精准教学,课题研究下的精准

教学这三方面展开,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的本质、技术视野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多

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他特别强调要破解课

Page 8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78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堂教学“一模一样教”这个痛点,需要将以教为中心

的同步学习向以学为中心的异步学习转变,要将教学

中虚事做实,实事做精,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由

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精准教学转

变。

图 2 提升工程 2.0 培训现场

(4)教学实践,展示评比

为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落实学

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与学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 4月 12 日—

4月 16日举办主题为“聚焦课型研究,提升信息素养”

的基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创新活

动。学校教导处精心安排,老师们各显神通,找素材、

写教案、备课、推课、议课、技术应用创新,面对新

事物、新要求、新挑战,不推辞、不退缩、不抱怨,

踊跃参加活动。共有 10 门学科开设 30 节展示课,邀

请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省内名师开设专题讲座,

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学科教研员全程参加了本次活

动,并对展示课作精彩点评。

图 3 评比活动现场

5 月 24 日下午,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基于信息技

术应用的说课比赛,每位青年教师进行现场展示,各

小组评委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呈现方式的创新、

教学疑难点的突破、教师个人素养四个维度进行现场

打分。

图 4 说课比赛现场

参赛的青年教师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内

容的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解

题思路的分析,评价的创新性等方面的应用上进行了

有效的展示。

(5)实时跟进,有序推进

在研修过程中,学校组织技术人员,实时关注参

训人员的学习完成情况。通过微信群小组长,有效监

督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并定期公布数据,对于学习

中有实际困难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学校领导团队、各处室行政

人员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了解当前教育信息化政

策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能胜任教育信

息化规划、组织、管理、实施、评价等,基本形成一

支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队伍,推动了学校教育管理

工作智慧化转型。在利用移动学习终端促进高中生学

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施班

级期末考试各班成绩多数明显进步,优秀率大幅度上

升。学校获批浙江省精准教学项目试验学校,被授予

Page 8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79

经验之谈

学科听课 45 人次。青年教师的展示课精彩纷呈,亮

点频频,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新颖,PPT制作精美,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融合,情景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评

价及时有效。

表 1 展示课安排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是教育信息

化的全面升级,学校紧紧跟随这次培训活动,努力建

设信息化发展环境,强化锻炼信息化师资队伍,为构

建“互联网+”条件下的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参考,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李焕雨

“浙江省 STEM 实验学校”和湖州市精准教学研究共

同体单位。

同时,教师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评价与应

用、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有了深

刻的理解,其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基本具备实

施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能适应信息技术教

育的要求,在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改进师

生学习与专业发展方式变革等方面有了加强和提高,

特别在微课制作,网络空间资源的开发和维护、课堂

呈现方式创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研修期间,我校结合“135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开展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

教学展示活动,29 位青年教师根据《湖州中学课堂教

学指要》提出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新授课”、

“复习课”、“讲评课”三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教学实践。本次开课活动涉及 13 门学科,参与听课

的教师共有 172 人次,其中学科内听课 127 人次,跨

————————————————————————————————————————————————

建设方面,学校都实现了新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是一个基础工程,必须长期坚持。综观学

校的信息化现状,还有如下方面有待提高:

1.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如本

年度的之江汇经验值还有个别教师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2.以三味智慧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信息化水平

有待提升,比如尽管我们学校连续几年获得柯桥区天

天智慧课堂的年度大奖,但与大批量获得类似荣誉的

要求尚有差距,青年教师要有时不我待的奋进精神,

期待能够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的目

标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

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更美好的未来 !

编辑:吴丽洁

(上接第 75 页)

Page 8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0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教学融合技术,技术助力教学 ——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一、项目实施背景

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地处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

正南端 7 公里处,是一所历经百年风霜的农村学校。

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信息安全

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展 ,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虽然信息化应用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轻数据

分析和利用水平较低。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学校将更

多的人力、物力投资到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上,

而相对忽视软件,出现了“重硬轻软”现象。通过信

息化建设和校本研修活动,大家逐渐认识到软件的重

要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软件使用与教学的融合越

来越紧密。但目前,信息化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数

字化需求,总体的效益和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希望通过提升工程 2.0,积极推进我校基于校园

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

革,努力拓展单位时空内教学信息资源的通道和容量,

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建构个性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

效果,让教学融合技术,让技术助力教学,使课堂能

精准教学,课堂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二、整校推进的做法与特色

1. 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3 月初,我校召开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推进会,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推进会上,姚雪

琴副校长向全体教师解读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2.0 的相关政策,阐述了此次研修活动的现

实意义,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本次研修学习,注意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时间节点,优质高效完成学习

任务。为了确保提升工程 2.0 的研修实现学以致用,

线上学习结束后将开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展

示,以此检验教师们的研修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王慧松校长以“大势所趋、必备技能、发挥优势”三

个关键词总结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重要意

义,并希望全体教师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术核心竞

争力。老师们纷纷表示,必将潜心学习、重于实践,

将充分发挥新技术、媒体功能,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

质量插上信息技术应用的翅膀。

2. 加强落实,扎实培训

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合理有效的引导

和组织。依据我校教学工作安排,结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活动需求,我校设计了多重研

修活动:线上研修、线下讲座、听课教研。所有活动

具体到研修的每个重点环节,都有天数限制,都有作

业要求,都有记录留痕,为线下作业的上传和简报制

作等工作提前做好了资料准备。

3. 明确主题,有效推进

考虑到参培教师对微能力点的理解和选择可能不

全面,经学校管理团队研究决定,由学校以教研组为

单位对其所属教师的微能力点进行统一规划,并要求

每个教研组在明确了三个微能力点的基础上确定研修

主题,分步开展研修活动。各教研组长在明确研修主

题之后,都能积极的带领组员在管理员的指导下开展

主题研修活动。通过一步步推进,打破信息技术在教

学中应用的瓶颈,让所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

Page 8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81

经验之谈

次活动中得到提升,应用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4. 理清活动形式,打造研修精品

我校在提升工程 2.0 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

用边学习边推进,边反馈边更正,边应用边提升的形

式开展研修活动。

4 月 9 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管珏

琪博士、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信息管理中心顾利

荣主任两位专家来到余新镇中心小学进行提升工 2.0

入校指导培训。全体教师按信技应用与微课开发两大

研修组参加培训,全体参训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

作中会将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带进课堂,促进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高质量教育教学的途径

方法及自身专业成长。

5 月 7 日下午,我校再次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线

下培训活动,全体教师参加本次培训。章徐霞老师作

了“以数字媒体技术促教学转变”的专题报告,她用

极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的重要性。从一个又一个具体实用的工具入手,介绍

了数字媒体数据的编辑与制作、数字媒体演示工具、

iPad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先进的硬

件设备、丰富的软件工具让全体教师赞叹和佩服,老

师们无不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5. 强化能力提升,注重分析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开展,

旨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我校在“整校推进”

校本研修活动时,力争多角度思考,力求多方位入手,

通过维修维护信息化教学设备、保证外网内网畅通、

设计实施多载体活动、修改校内学习培训考核制度等

方法,为教师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学习实践环境,

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校着重抓好三个重要

环节,促进教师养成良好教学习惯。一是评估。通过

准确的自我评估,明确研修目的、预期效果和成长方

向;二是分析。通过撰写课堂分析报告,重新回顾课

堂教学过程,找出其中的优缺点,优点加以利用,缺

点努力回避;三是反思。通过撰写课后反思报告,从

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中总结经验教训,反观自我得失,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成效

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期间,我校进一步完

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进一步完善稳定

的、先进的、安全的校园网络,包括核心机房,以及

配套设施;加强教学和科研信息化建设,包括个性化

空间建设、电子书包建设、录播教室建设、构建微课

支撑系统;加强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

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同时,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

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教方式变革,我

校“学教方式变革的校本化实施机制研究”“基于测

评数据分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两项区级教学改革

学校试点项目顺利结项;我校努力拓展单位时空内教

学信息资源的通道和容量,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建构

个性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效果,让教学融合技术,

让技术助力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四、影响

提升工程 2.0 学习促使教师掌握各类信息技术。

一是制作精美课件的技巧。PPT 的制作以及使用技巧

和电子白板课件的使用,如:插入音乐,翻页效果,

白板的放大、隐藏、导入等效果;二是利用各种软件

制作微课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利用各种

软件制作微课的技巧。各类软件对于教育教学有强大

的功能,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快捷地

展示更多内容,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改变

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软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

融入到 PowerPoint 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

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我校开展提升工程 2.0 研修活动的报道,发表在

(下转第 90 页)

Page 8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2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问题导向,高校结对,有序推进 ——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琅琊小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小学,创建于1915年,

坐落在雄伟的南山脚下,占地面积 21 余亩。学校秉

承“修德、修身、修业”的办学理念,遵循“世界因

我更美丽”的办学愿景,以“智慧教育、德艺双馨”

为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努力

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浙中名校。我校抓住信息化提

升新机遇,立足学校需求,扎实推进信息化提升工程,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一、实施概况

2020 年 9 月,琅琊镇中心小学被金华市婺城区教

育主管部门确定为提升工程 2.0 第一批实施学校。自

10 月始,我们相继参加了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学校推进会、第一批实施学

校校级管理员培训会议等区级层面的活动,在听取了

各个层级专家、教授有关提升工程 2.0 的专题报告和

实时指导后,学校于 12 月成立了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管理团队碰头会议,着

手启动提升工程 2.0 项目。2021 年 4 月初,学校召开

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推进会,提升

工程 2.0 培训全面启动。7 月初,除管理团队外,其

他教师全部通过本次培训。

学校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的实施概况和亮点特

色概括如图 1所示。

1. 提出问题,研制方案

2020 年 11 月至 12 月,提升工程 2.0 项目实施在

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管理团队

方案研磨会议,进行了周密的前期规划,认真开展了

整校推进方案的研制工作。

首先,我们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做了客

观的分析,对教师们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调查

访问,并对此次研究提出了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解决

什么,教师们最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其次,根据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和

工作需求,我们划分了校管理团队、普通教师两个小

组,并实施分级培训。

最后,我们根据各小组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了不同

的目标。以校长领衔的管理团队将信息化领导力提升

作为研修主题,着力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组织、

管理与评价的能力;教师组则将学校当前正在推进的

智慧课堂、综合素质智慧化评价作为研修的要点,以

技术提升其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实效。

2. 高校结对,提取思路

在琅琊小学校长朱海峰看来,提升工程 2.0 不是

一个阶段性的培训,而是学校探索农村学校借助教育

信息化开辟新跑道,寻求教育振兴道路上的一个新契

机。

图 1 整校推进的实施概况和亮点特色概括

Page 8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83

经验之谈

由于具有良好的前期协作基础,学校选择浙江师

范大学作为提升工程 2.0 的网络服务机构。学校联合

浙江师范大学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联合民主党

派民革党成立“民盟烛光服务基地”,并在江美华、

朱海峰等著名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在学校首席专家阮高峰博士的带领下,经过讨论,

团队提出了三条主要思路:一是形成共识,使全校上

下都认同提升工程 2.0 不是额外的负担,实际上是为

学校实现信息化规划提供助力,为构建更智慧的学与

教的体系服务的;其次,前期琅琊小学提出了构建智

慧校园的一整套方案,我们也要理性地认识到,一次

研修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研修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

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些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

的提升需求;第三,对于全校教师的研修规划应该是

有差异的,我们的思路是重点抓住骨干教师培训,让

他们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成为学校后续发

展的造血者。但学校发展人人有责,其他群体的教师

也应该为他们设计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研修任务。

3. 形成共识,有序推进

研修要有效,优质的资源少不了。阮高峰博士在

方案研制会上曾说,要让老师们研修有效,研修资源

首先要适宜,应该是“夏天的雪糕,冬天的棉袄”而

不是反之。对此,浙师大网院结合研修规划,精心编

排了网络课程资源,确保与老师们的需求匹配。

提升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学促用,研修固然

重要,相应的实践应用同样不可忽视。琅琊在提升工

程 2.0 推进时,另一个亮点就是高度重视实践活动的

组织与应用氛围的创设。首先是每组教师的每一个主

题研修结束后,学校管理团队都会组织一次对应的实

践活动。例如在阮高峰博士到校指导《让教师事半功

倍的技术应用技巧》后学校专门在校本研修时间安排

上机实践,确保知识内化;在童兆平主任开设《如何

提炼好一篇教育信息化案例》后,学校专门组织了案

例撰写评比活动,并鼓励优秀者参加省、市有关赛事。

4. 学研并重,提炼成果

今天,琅琊小学的老师们都已经认识到,提升工

程 2.0 其实是一个在专家保驾护航下开展教育信息化

实践的探路之旅。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学校保持了

良好的工作机制,就是定期组织各群体教师代表和专

家,开展技术应用经验总结研讨会,以形成琅琊智慧

教育探索的实践经验。

研修至今,学校成果可谓丰富。着力探索的重要

主题——农村学校智慧课堂设计模式已经成形,在课

堂教学中已经成熟运行,学校的三个智慧班级也成为

一些智慧教育研讨活动的常客,如“麦田守望者 & 智

慧课堂”四校联盟语文研讨活动、浙江省“基于新技

术融合智慧课堂培训”观摩课、智慧课堂平板教学活

动等。这一研修成果也得到了浙江卫视的报道。

在研修过程中,学校孵化市级课题 3 项,区级课

题 4 项。学校教师获市、区级荣誉 140 多项,人均近

3项,可谓收获颇丰。学校的研修成果也多次辐射校外,

共计组织“智慧课堂”专题研究讲座 12 场,吸引来

自浙江师范大学国培、省培班 500 人,和来自福建、

宁夏自治区近 100 名校长前来观摩调研。

二、做法与特色

琅琊镇中心小学的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工作规

划完整,实施到位;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实效明显;

项目开展扎实,项目资料完备。一路走来,参训教师

浸润其中收获智慧,让全体教师借此东风提升自我,

由此,我们逐渐打造出一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提

升的积极力量。

1. 打造信息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提升工程 2.0 项目实施伊始,我们建立了管理团

队研修组、普通教师组等两大研修组网络群,成功搭

建起教师学习培训的线上平台;同时,我们也充分利

用本次项目的合作培训机构为项目运行所搭建的提升

Page 8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4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工程信息平台,我们互相分享各类信息技术资源,便

学校参训教师随时进行学习和查询。

2. 整合多方资源,有序推进研修

为使整校推进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学校多

方整合专业资源,虚心请教专业人员,借助多方智慧

提升培训能力,努力促进整校推进工作的高效开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琅琊小学借助首席专家团

队,积极引入外部专家,将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整合,

开展到校送教指导活动。省内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STEAM 教育知名专家阮高峰、李盛等先后在学校设立

名师工作室,定期到校指导,并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结

对,线上线下开展指导。

《意见》指出,实施学校要组建“骨干引领、学

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琅琊

小学校长朱海峰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不但有扎实

的专业功底,还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方面颇有见地;教务处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翁煜进热

爱研究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积极参与学校的信息化

建设;沙畈小学副校长施皓天也是科班出身,对信息

技术应用也是相当了解。三位专家开展的校级培训内

容不但实用,而且操作性极强。他们的讲解案例丰富,

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清晰易懂,受到参训教师的交

口称赞。正是由于积极挖掘学校潜在的信息技术人力

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校

本培训才真正落了地。

项目全面推进过程中,学校管理团队始终与培训

机构浙师大项目责任人保持积极的联系,就送教进校、

启动大会、校本研修应用实践活动开展、中期推进会、

项目成果提炼和学校绩效考核等诸多关键节点问题进

行全面咨询、主动交流与沟通,确保了每个项目环节

都能及时跟进,正确实施,大大提高了整校推进工作

的有效性。

3. 全力跟进宣传,积极分享经验

我们认真推进提升工程 2.0 项目,努力保证每个

实施过程严谨、规范。每次培训活动组织前,都精心

策划方案,及时下发通知;活动中严格管理,现场签

到并及时拍摄活动照片;活动后,全面收集、整理活

动相关资料,撰写新闻稿并制作美篇。到目前为止,

所有活动资料齐全,过程完备。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

项目具体实施的同时,积极跟进宣传和推广工作,利

用一切机会分享整校推进经验。

4. 开展课题研究,完善成果积累

2020 年,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下发开展信

息化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学校积极鼓励全体教

师自由申报。最终,朱海峰校长主持的《智慧教育时

代小学生德育评价创新研究》被立为市级课题。在此

之前,朱校长主持的《给予移动终端的小学低年级自

主识字教学研究》也被立项为市级信息化课题;信息

教师胡建明申报的《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小学生变成教

育实践研究》被立项为区级课题。

这三项课题的成功立项为我们的提升工程 2.0 项

目锦上添花!伴随着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整校推进,

我们的课题也在扎扎实实地开展与研究,一些好的实

践经验被留存下来,课题成果积累工作也在有条不紊

地进行之中。

与此同时,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教师积极

撰写提升工程相关论文,老师们都用文字记录下培训

心得与提升感悟!

三、后续思路

在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进

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努力在学校教育教

学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基于技术的信息化有效

探究。提高全体领导及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

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档次,让“智慧”充满校园!

编辑:李焕雨

Page 8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85

经验之谈

扎实推进每一步,合力共创新特色 ——文元育英中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一、项目实施背景

文元育英中学经过提升工程 1.0 的系统化培训,

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校信息

化成果建设、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整体较高。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更新,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

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逐渐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教师之间的应用能力差距也是日渐加大,年轻教师能

采用多种技术为课堂服务,年长的教师逐渐不能适应

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基于此种背景我校开启了“扎

实推进每一步,合力共创新特色”整校推进实施。

二、组织与实施

我校努力推动智慧教育,建立“一张网络、三个

中心、七个平台”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经过扎实有效

的培训,在提升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方向也逐渐走出

推进模式新特色,即七步走:

第一步:领导重视,团队执行力强

为确保本次提升工程 2.0 培训富有成效,经研究

决定成立云和县文元育英中学提升工程 2.0 工作领导

小组,以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安排。杨

勇校长全面负责本次提升工程 2.0 培训工作;刘迎春

副校长负责培训内容的策划安排;其他多位负责人对

接考勤、组织、后勤、宣传报道等相关事宜。领导班

子组内实现联动合作,共同为项目落地实施保驾护航。

第二步:技术改变生活,技术使课堂无限可能

本次工程启动后,我校积极响应省里的号召,组

织青年教师进行了智慧黑板运用集中培训。活动过程

中,青年技术骨干李丹老师进行了智慧黑板功能的介

绍和技术服务课堂的经验分享。接着,又开展了为期

两周的青年教师基于技术(导图技术和信息技术)的

全员晒课活动。各位青年教师各显神通,或利用平板

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或利用平板演示实验过程或增

加课堂的互动性,再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充分

展示了我校导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

第三步:同课异构展风采,外出学习促提升

为推动基于信息化的课堂转型,提升老师在实际

教学中的信息教育技术应用能力,11 月 26-27 日,在

刘迎春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青年教师一行人赴松阳

县第三中学参加“凌霄之秋”精准教学研讨活动。

青年教师麻胡静与松阳三中肖琅老师开展同课异

构活动,展示课主题为《北魏政权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麻老师的课堂尤其重视论从史出,培养了学生的史料

分析能力;利用平板实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巧妙分

解知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本次松阳之行,青年教师学习了前沿的教学理论,

感受了精彩纷呈且精准高效的课堂。老师们纷纷表示,

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提升信息技术利用率、有效率,

为提高教学质量助力。

图 1 “凌霄之秋”精准教学研讨活动

Page 9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6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第四步:晒课各展所长,分享碰撞思维

我校举办了青年教师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心得分

享会。会上青椒班的张景霞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学习心

得,分享了青年教师赴松阳三中所学所得,展示了精

心制作的视频,这一切都见证着青年教师的努力与成

长;麻胡静老师也在会上分享了展示课心得,她结合

自身经历鼓励大家积极地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交流、

学习与反思,尽快实现自我成长;青年教师严俊谈到,

平板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严老师总

结出了一套方法,她积极地为大家分享着建议。在青

年教师们恳切的发言中,看到了他们潜心钻研、敢于

创新的良好品质。

分享会上,两位校领导也提出了希望:刘迎春副

校长肯定了青年教师们这段时间的辛勤努力,她指出

学习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根本,青年教师要不断钻研,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积极顺应教改之潮;杨勇校长

跟大家分享了一则关于植物人的趣味故事,意在提醒

教师们不可固步自封,要敢于创新,勇担教学改革之

风的引航者。

第五步:建构知识网络,提升思维能力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展示青年教师阶段

性成长的最佳舞台。为了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

我们在 1 月 11 日 -15 日组织了青年教师“建构知识

网络,提升思维能力”的复习课堂教学评比活动。21

位青年教师运用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的复习导学课堂模

式,向全体听课教师展示了复习课的差异性、特殊性。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21 位青年教师或分析

教学过程得失,或畅谈听课体会,或展望努力方向,无

不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本次赛课活动中的感悟与成长。

第六步:读书心得“云”分享,get 视频制作新技能

为打造学习型的青年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综合素

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良好氛围,我校采用读书

心得“云分享”的形式,比如教师学习视频制作方法后,

将内容制作成 3 分钟左右小视频,分享到微信群供大

家学习。要求老师们学会深入学习书籍,结合教育教

学经历解说读书心得。同时为增强互动性,创造新的

知识,实现深度学习,会要求群里其他成员对同伴分

享的视频写一句观后心得或建议。

第七步:手绘导图显特色,软件使用显技术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教师联想力,又能够充分体现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特点,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

特征。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事

业的重中之重。文元育英中学分别于 6 月 19 日和 21

日组织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手绘和软件制作的比赛。

竞赛评价指标涵盖形、神两方面,从整体布局、

颜色安排、线条流畅、主题明确、排版工整等多角度

进行考核,要求思维导图具有正确性、完整性、简洁性、

结构性、适切性等特点,帮助教师从教育者转型为终

身学习者。

图 2 教师竞赛作品

三、后续思路

以学校课堂改革和课题研究为抓手,探索信息技

术服务课堂和管理的高效课堂和管理模式仍然是我校

未来继续深化改革的内容。具体来看本校的市级课题

技术含量高,而思维导图技术、脑科学理论研究仍需

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我校在争取建设一批优秀教学

专业空间,开发省优秀数字精品课程资源方面努力不

懈。期待乘着提升工程 2.0 的东风,实现我校教育信

息化的远航。

编辑:李焕雨

Page 9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87

经验之谈

促进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教学模式探索 ——玉环中学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玉环中学严格依据浙江省“提升工程”2.0 整校

推进实施指南及绩效评价(试行)有关要求,结合本

校实际,实现了整校高质量、有序推进,“规划准备”、

“整校动员”、“主题研修”等 6 个阶段的扎实推进

也为校本研修提供了实践经验。以下从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成效角度分享本次培训的阶段性成果。

1.整校推进逐步促进信息化资源建设

自学校 2012 年成立之初,我校就开设了信息技

术课程,并建成了校园网工程,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

的共享。于 2016 年实现了教室一体机的全覆盖,为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奠定了基础。目前校

园网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

内部电话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四大子系统。

信息化资源建设包括智能性资源(人)的建设和

非智能性资源(库)的建设两部分。教育信息化,人

才是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

水平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当信息技术不再是一种教学

手段,而是成为教育支撑点时,我校领导捕捉到了这

一发展潮流,力促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探索信息

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师人人以现代教育理

念为先导,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数量足、质量高、能适应学科

教学需要的各种媒体教学软件,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

共享,建立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我校立足学校实际,

一是借助菁优网、智学网、学课网、国家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教学资源网站,接收储存远程教育

资源;二是利用我校录播教室、微格教室,多角度、

全方位录制课堂教学实况,供广大同仁借鉴学习;三

是利用我校校园内部网站和教学楼的答疑教室,同步

全校各备课组准备的教学资源,其中使用最频繁的就

是英语听力材料,精品资源的有效使用大大提高了学

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在整校推进过程中,我校积累了大量自主开发的

课件、微课、微视频等数字成果,通过分类整理为我

校教育资源库增添了自研发的适切素材。

2.整校推进有效促进了数据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

就牵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抓好了课堂就把握

住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教

学媒体的支持下,我校各研修组努力以促进师生全向

互动为抓手,“以低耗高效、轻负高质”为目标追求,

为每位学生带来最大获得感的课堂形态。教师结合学

科特点,仔细研读通用精准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运

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低效、弱效、

短效等问题。

图 1 精准教学模式

(下转第 95 页)

Page 9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88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让“科技赋能”、“数据驱动”成为现实 ——普陀区沈家门小学提升工程 2.0 经验分享

一、学校概况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 现有 67 个教学班,

教职工 200 名,其中 40 周岁以上教师 112 人,30-40

周岁之间的教师 55 人,30 周岁以下的教师 26 人,专

职信息教师 6 人。经过提升工程 1.0 培训,教师们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程度也

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加上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参差不齐,能力差距日渐加大。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

的接纳能力较强,但尚不能采用多种技术为课堂服务,

年长的教师逐渐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甚至

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恐惧的心理。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

老师都迫切需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也是“互

联网 +”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培项目。

二、需求与目标

1. 核心需求

对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

应用能力,针对学校管理团队、高级组、中年教师和

老教师组,实施分级培训。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 2.0 项目的实施,预期在现有学校教育信息化

建设的基础上,在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与管理能

力、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创

新能力等方面能有所改善和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学校

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2. 主要目标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

教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移植到数字网络空间

环境下(即实现校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

无纸化,扎实推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

式的现代化;

(3)办公实现无纸化、教学实现信息化,从而

达到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

平、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组织与实施

(一)整校推进实施概况

我校自从开展提升工程 2.0 以来,做到了全员参

与、积极研修、主动提升。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实

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

意见》,深入学习和解读相关文件要求,相关负责人

参与培训筹备工作,并在培训之初召开全校教职工提

升工程 2.0 启动会议,明确培训要求,树立培训目标,

精准打磨,注重应用。通过提升工程 2.0 培训,全面

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

效率,探索教育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破解教学难点问

题,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1. 直面任务,做好团建:2020 年 11 月,学校领

导参加了全市提升工程 2.0 的专题视频会议并领会会

议精神;2020 年 11 月 20 日,俞凤副校长和教务处负

责师训的李薇老师参加了普陀区提升工程 2.0 管理团

队的会议,听取了浙师大黄立新教授的讲解,明确下

阶段的工作和如何根据校情制定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2. 结合校情,定制方案:确定参训教师名单并通

过邮件公布,登录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进行选课;

Page 9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89

经验之谈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我校提升工程 2.0 整校

推进实施方案,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师资水平

及结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全校符合参训

要求的教师(174 人),分成了以下四个研修小组:

管理者团队、信息技术高级组、信息技术提高组、信

息技术常规组。根据浙师大培训专家的多轮打磨,学

校多次进行修改,完善方案。

3. 全员启动,组织实施:2021 年 2 月,学校要求

教师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及时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并

在开学后继续进行其他模块的学习。

4. 专家送培,重在引领:2021 年 4 月 22 日和 6

月 4 日我校组织进行了专家进校指导活动,邀请了黄

立新教授和王璞老师分别到校指导,两位专家所做的

专题培训内容十分受用,参训教师也学得认真,普遍

表示受益颇多。

5. 围绕目标,精准打磨:2021 年 3 月 -5 月,学

校管理团队结合校本研修活动,根据四个研修小组的

实际情况采取以线下为主、线上结合的形式进行小组

研修和校本活动,聚焦问题目标,寻求突破。面对难题,

多次开展小组集体攻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6. 中期推进,督促反思:2021 年 6 月初,管理团

队及时举行中期推进会,把控研修进程,了解研修成

果,统计了我校参训教师的课程完成情况,督促还未

过关的教师及时完成培训。

7. 梳理总结,成果展示:2021 年 6 月底,着重进

行提升工程 2.0 推进情况总结、成果推广工作及申报

省第一批示范校的准备工作。展示活动倡导以成果大、

多为荣,以获得的技术多为能,以认真完成、数据满

分为美。整个实施过程循序渐进,扎实有效。

(二)做法与特色

1. 领导挂帅,用强大有力的管理团队来保障培训

的有序有效

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组建了“沈家门

小学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团队中,

校长孙文波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副校

长俞凤负责组织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校本研训负责

人李薇具体负责开展我校的培训工作。

2. 营造氛围,用细致明确的真情告白来提振老师

的参训热情

管理团队成员通过参加市区级提升工程 2.0 的会

议,充分领会精神,认识到提升工程 2.0 实施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开学初,在全校专门召开的提升工程启

动会议上,李薇老师进行了具体的选课指导,并详细

讲解了培训流程,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使全体教师

做到心中有数,对提升工程的培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

解和心理准备,提高了学校、学员对本次培训目的、

意义的再认识,扩大了本次培训的影响力。

3. 学情通报,用适度及时的人文关怀来推进培训

的真实有效

建立学情通报制度和培训工作督促机制。学校加

大对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定期检查学员学习

进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学校钉钉邮箱、学校教师

学习培训群通报学情,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

摸清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查明滞后的原因,找出解

决问题的办法,敦促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定期收集线

上培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制定、反馈整

改意见,帮助教师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督促学员完

成任务学习,实现了研修活动的过程性督促和管理。

4. 抱团共进,用小组合作团队协作来达成技能的

共同提高

互帮互助,抱团成长。全校一共 4 个研修小组,

组内老师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要提交的作业也相同

的,所以组内学习提交作业有困难的教师,采用互帮

互助,抱团成长的方式进行,参训学员之间相互请教,

及时解惑,共同进步。

Page 9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90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5. 实践应用,用活动比赛现场操作来提升技术的

实战能力

以活动促应用,以评价促提升。开展全校性和教

研组内的听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

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深度应用;

召开云端家长会,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在线上和家长进

行交流反馈互动,促使每位教师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

学习;开展“互联网 + 同步课堂”展示和研讨活动,

与桃花镇中心学校进行联谊,定期进行“同上一堂课,

同研一堂课”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微电影创作大

赛等信息技术系列研训活动,使青年教师成为信息技

术方面的弄潮儿。通过这样的应用驱动每位教师不断

学习,让全校每一位老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一

个提升,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提升。

6. 榜样引领,用触手可及的优质资源来为校所用

为我所用

挖掘身边之能人——巧妙反哺。在校内,不乏出

现了很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高手,他们在信息

技术融合教学创新方面有着相对丰富的经验,聘请他

们作为培训者为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榜

样引领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让

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7. 打出组合拳,用专家送教送培的契机来突破技

术学习的壁垒

把握专家进校指导的契机,打出组合拳。在提升

工程 2.0 的培训进程中,浙师大安排了两次专家进校

指导活动。我校克服了工学矛盾的困难,合理安排好

时间和班级管理工作,让全体教师能安心地进行学习。

培训过程中,教师们抓住机会请教专家,与专家频繁

互动交流。此外,管理团队还邀请了舟山市信息技术

联盟的老师来校进行讲课,并事先提供讲课内容菜单,

由全体老师自选,选出得票最高的课程进行学习,应

需而培。打出这样一套组合拳,切实提高了教师们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成效与影响

借助提升工程 2.0 培训的东风,让“科技赋能”、

“数据驱动”成为现实。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智慧校园

建设举措,实现了校园安全、校内考勤、课堂效果监测、

智慧图书馆等关键场景智慧管理升级,为学生创建了

更多的学习途径,提供了更科学的教育评价和更强的

教育保障。学校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升级打造了智慧校园,并成为市区“智慧教育”领衔校。

编辑:方舟

(上接第 81 页)

南湖区教育体育局网站,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兄弟学

校的广泛关注。研修成果《基于复杂学习的学生信息

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促

信息技术学习真实发生的两条途径——“问”与“用”》

获区论文评比二等奖;《乡镇学校学生 Scratch 学习

调查研究案例报告》获南湖区自主微型课题成果三等

奖;信息教师指导的信息类小发明作品“清洁消毒测

温机”获市第 35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沈

雨涵、施宇浩、潘紫涵、陈雨馨、李欣怡、鲁天祎等

同学在嘉兴市信息学竞赛中获奖。

今后,我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不断提

升全体教师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能力:一是进一步

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二是围绕学校

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三是促进教师跨学科

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

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基于信息技术开展

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编辑:方舟

————————————————————————————————————————————————

Page 9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1

经验之谈

多元路径、注重实效,促进教师技能整体提升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启动以

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该项工作的

领导小组,确保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实施。集团

总校长方明江为首席信息官,董霏副校长负责工程的

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教科室负责项目具体推进,包

括组织各项培训、学习、比赛等,学习信息科提供技

术支持和保障。教师参与提升工程的具体情况全部纳

入教师校本研训考核成绩。

结合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科、教龄、所在校

区等情况,学校指定提升工程 2.0 项目整校推进实施

方案,将全校 286 位参训教师分为四个研修团队:管

理者团队研修组、“未来教师”梦之队、北海教育“爱

之队”、北海集团实验队,并为不同组别教师制定不

同的研修主题、研修规划,安排相应的培训、学习,

组织比赛和成果展示活动。

【启动仪式】领导重视,整校启动

2020 年 12 月 26 日,学校举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启动仪式。活动由教科室徐惠兰

老师主持,董霏副校长强调了本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

并希望老师们以本项目实施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科室孟琴老师宣读了《北海小学

教育集团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全体参

训教师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专家讲座】外力引援,专家请进来

2021 年 3 月 20 日下午,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专家送教进校活

动隆重举行,浙江师范大学阮高峰副教授为老师做了

题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务》的专题讲座。培训中,

他给老师分享了很多快捷、实用、高效的教学辅助软

件,并具体讲解了应用方法。他还指出:信息技术教

育应用的两个方向是变革创新和提升绩效。

图 1 提升工程 2.0 专题讲座现场

4 月 19 日下午,我校邀请了越城区电教馆周建刚

老师为大家做了“之江汇教育广场”的应用培训,周

老师从专业技术的层面具体讲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

是如何更好更快地下载老师们上传的资源;二是如何

建设好教师自己的之江汇空间,包括精品空间的建设。

图 2 培训活动现场

2021 年 5 月 30 日上午,北海小学教育集团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第二次专家送教活动暨学

校教科节学术讲座在镜湖校区报告厅隆重举行。

活动中,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黄立

新教授为老师们做了题为《活力媒介——在智慧课堂

中的实践与创新》的讲座。黄教授向老师们介绍了如

何运用平板、玩转数据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黄教授

Page 9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92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还介绍了投屏、VR 等技术在教学中具体生动的应用,

也推荐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软件,例如:概念画板、

iFroggipedia 等 , 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课

堂教学中的无穷魅力。

图 3 提升工程 2.0 专题讲座现场

【校本实践】校内名师,智慧分享

5 月 11 日下午,学校教科室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空

间建设与应用,这次培训主要面向学校青年教师研修

班成员,旨在提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加强

学校教师在之江汇空间建设、同步课程建设等方面的

能力。本次培训由教科室孟琴老师主持,由获得浙江

省精品空间的范建萍老师主讲。

5 月 21 日傍晚,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活动又一次举行,新河

弄校区、龙洲校区、镜湖校区同步开展。学校名师、

绍兴市学科带头人金燕老师做了题为《利用 SmartArt

图形,巧促学生自助式学习》的讲座。金老师结合

自己主持并获奖的 2019 年绍兴市市级课题的研究与

实践,为老师具体讲述了她的探索过程,分享了如何

在 PPT 制作中运用 SmartArt 图表进行辅助教学,让

SmartArt 图形成为教学脚手架,在启发式识字、活动

式写字、探究式学文、体验式语用、项目式拓展等方

面发挥具体作用。

图 4 校本实践活动现场

6 月 17 日下午,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又一次

开展了提升工程 2.0 项目校本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

该校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大组长陈滨滨老师主讲,他为

老师作了题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轻松学技术》

的主题讲座。

陈老师主要从日常教学与办公出发,分享常用的

信息技术学习技能和技巧,鼓励教师交流分享,从而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了“电

脑系统维护与清理”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教师常

用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包括:下载视频的方法、视

频格式转换的方法等。其中他重点介绍了“利用 360

安全浏览器中自带的工具栏进行视频下载”的方法,

这样不受视频源限制,可自选时长。关于视频的剪辑

和转换,陈老师主要推荐了运用快剪辑和狸窝进行操

作,他边介绍边操作,把制作视频、视频剪辑的全过

程进行了演示,还分享了其中的小窍门,让在座老师

们看得清楚,学得明白!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执教“互联网 + 同步课堂”的

能力,确保互联网结对送教的实效,学校于 5 月份开

展了为期一周的“互联网 + 同步课堂”教学研讨。由

本学期负责承担“互联网 + 同步课堂”的教师进行课

堂教学展示。在观课议课中,老师们更侧重关注如何

让技术手段真正提高课堂质量,从而让学生受益。

图 5 教学研讨活动现场

【以赛促研】组织基于技术的各类比赛

1.“基于技术的课堂教学比武”,主要由教龄 7

年内的年轻教师参与,其他教师参加听课、评课。要

求参赛教师运用一体机、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凸显

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的方

Page 9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3

经验之谈

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改善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这次教学比武既

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平台,也为老师们学习新的教学技

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我们的老师能够适应时代的

趋势、与时俱进。

2. 微课制作比赛与学校一学期一次的“浪花杯”

比武结合,由青年教师研修班老师参与。邀请校内外

名师对选手的微课进行评分。评比出的一等奖微课均

上传到学校“北海云课堂”网络平台,分享给全校师生。

3.信息技术实务比赛,由各年级组推荐老师参加,

根据提供的素材包,每位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网络空间的信息发布、word 操作、excel 操作、图片

处理、批量奖状打印这五项在教师办公、教育、教学

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操作。

【成果提炼】保质保量,整校总结

6 月 18 日中午,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提升工程 2.0

项目成果推优动员会举行,学校教科室主任孟琴老师

先向老师们反馈了全校提升工程 2.0 整体推进情况,

就项目攻坚阶段的一些具体问题向老师们做了说明和

强调。孟老师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完成各项线上平

台的学习,确保成绩合格,还应保障完成的质量,认

真对待每一项指标,包括“自主实践作业”“成果佐证”

等。也对接下来的成果提炼、推优工作做了具体布置。

图 6 提升工程 2.0 项目成果推优动员会现场

在成果推优动员会的基础上,学校还组建了一支

骨干教师队伍,将成果提炼、研磨的要求再布置、再

落实,并专门建立了“提升工程 2.0 优秀成果研磨”

钉钉群,便于分配任务、落实要求。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工作,提

升工程 2.0 项目启动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整校推进工

作和信息化应用探索,教科室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探索出了北海小学提升

工程的特色做法!

1. 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构建“三级学习体系”

本次提升工程 2.0 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有一定

的难度。如何能切实推进项目,让教师在不影响正常

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开展本次能力提升工程,真

正提升技术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从而

促进教学,让学生受益,这是学校校级领导思考的问

题。

通过构建学校导学、集体互学、个人自学的三级

学习体系,以研修团队为单位,结合年段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共同体,多渠道提供信息交流通道,便于老师

们导学、互学和自学。如教研组主要结合平时常态化

的主题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落

实到每位老师,促进老师们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年

段组因为由不同学科、不同研修团队的老师组成,因

此主要以年段长牵头,督促年段内老师们线上学习完

成的进度及完成质量,将提升工程的相关要求传达到

年段内每位老师,并及时答疑解惑,互相提醒,共同

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们能感到不是一个人在学

习,而是集体相互学习,进而减少因为提升工程带来

的一些负面情绪、畏难情绪,使老师们一方面能安心

上课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学习提升。

图 7 三级学习体系示意图

2.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搭建多种培训平台

Page 9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94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我校规模较大,现有四个校区,参加本次提升工

程的共有 286 位老师。平时老师们的工作千头万绪非

常忙碌,每次培训都统一集中开会布置任务是不现实

的。因此,学校领导讨论决定,此次提升工程培训分

为以下几种形式:

(1)整校集中培训

如:2020年 12月 26日,学校举行了提升工程2.0

项目启动仪式;2021 年 3月 20 日下午,提升工程 2.0

项目进行专家送教线下培训活动,浙江师范大学网络

继续教育学院的罗思远老师为老师们做平台引领,浙

江师范大学阮高峰副教授带来专题讲座;5 月 30 日上

午,举行提升工程 2.0 专家送教活动暨学校教科节学

术讲座。这些活动都是整个集团全体 286 名参训教师

集中培训,老师们利用双休日时间齐聚一堂,参加培

训学习,给自己充电。

(2)以新河弄校区为主会场,其他校区同步直播

考虑到工学矛盾,学校运用“网络直播”的方式

开展工作日的培训活动。如:5 月 21 日傍晚的校本实

践活动——金燕老师做了题为《利用 SmartArt 图形,

巧促学生自助式学习》讲座;6 月 17 日下午,又一次

开展提升工程 2.0 项目校本实践活动——陈滨滨老师

为老师作了题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轻松学技术》

的主题讲座;6 月 18 日中午,提升工程 2.0 项目成果

推优动员会,学校教科室主任孟琴老师向老师们反馈

全校提升工程 2.0 整体推进情况,就相关工作进行布

置。这些活动都是老师们在各自校区同步参与,免去

老师们赶往其他校区的奔波,可以安心在自己校区同

步参加,提高培训效率。

(3)组建钉钉学习共同体,多方位保障项目推进

我们的钉钉群里不时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更闪现

着互学互助的人性光芒。组内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

师,他们为了完成好本次提升工程的研修,每天坚持

上网学习,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认真的态度特别感

人。比如六年级年段长已是教龄 34 年的老教师,信

息技术水平略弱,可是她满含求知的热情,每项学习

指标都遥遥领先。还有一些青年老师,电脑技术相对

较好,理解能力也特别强,经常在钉钉群里回复老师

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再如周琪璟老师,由于最近住在

学区房,没有开通网络。为了提升工程,她特地让电

信公司开通了网络,每天晚上在家研究如何录微课、

做视频。

正是有了钉钉线上交流群,老师们的“群学群研”

更有效,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位参训老师都不掉队,在

六月底前,全校教师线上平台学习、成果提交等模块

的完成率达 100%。

3. 利用“鲶鱼效应”,激发老师们的学习热情

“鲇鱼效应”充分体现了竞争的重要性。竞争对

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

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

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

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使集体更富有生气,

丰富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

在开展能力提升工程的过程中,每个教研组、年

段中年轻教师的力量被充分挖掘出来。年轻老师思维

活跃,接受能力强,他们经常在办公室、教研组内交

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以点带面,激发身边老师们

的学习热情。

4. 以提升工程为依托,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比赛

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集团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的能力,普及集团教师信息化办公、教育、

教学的运用,适应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结合本次能

力提升工程,学校开展了“基于技术的课堂教学比武”、

微课制作比赛、信息技术实务比赛,以此推动学校的

信息化进程。这些信息技术比赛,有效地调动了广大

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增强了集团教师应用信息

Page 99: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5

经验之谈

通过培训讲座和比赛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活

动相结合、校外引援和校内分享相结合等多种路径,

我校努力将提升工程 2.0 做到实处、发挥实效。通过

此次培训,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教育信息化”在今后教学中的应用已达成共识,同

时在今后的师培工作中,我校也会总结经验,不断改

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优秀!

图 8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提升工程 2.0 相关报道发表在《绍兴日报》

编辑:吴丽洁

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5. 强化监督,及时通报,加强宣传

此次培训主要由教科室负责,随时关注本校学情,

多次督查,鼓舞士气,每周通报一次整校学习进程,

在集团内网进行公示。每次校本实践集中学习的第一

项议程就是反馈老师们的学情,并及时电话敦促,对

懒、拖、散的学员在群里提示,提醒他们按时完成研

修任务,积极参加研讨交流,做到有“学”、有“做”、

有“评”、有“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扎实推进活动的同时,学校也注重宣传报道,扩

大影响力,争取对其他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每次

培训活动均有具体的报道,及时上传至校园网和提升

工程网站。6 月份,学校提升工程活动还在绍兴市级

纸媒《绍兴日报》和绍兴日报线上媒体宣传报道,受

到广泛关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授课助手的同屏功能,

直观展示学生作品,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妙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了浸

润式体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回顾教

学、反思改进;通过推送错题练习资源,提升学生批

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建构、迁移运用、问题解决

等方面的能力,真正促进精准教学。

纵观整校推进实施过程,我校以“网络研修、专

题研修、分类培训、实践操作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

模式展开提升工程 2.0 项目培训,总体来说在分层分

类组织开展培训研修和观摩交流活动中,对技术应用

伦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师生信息素养的有待提升。我

校将继续深化普及高质量“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教师通过在线

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和个性化服务,完善教学资源内容

审查机制,鼓励探索将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的优质在

线课程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逐步构建“公益 +

市场”的双轨机制,推进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

编辑:陈丝雨

————————————————————————————————————————————————

(上接第 87 页)

Page 100: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96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新思路、新途径,提高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提升工程 2.0 经验分享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概况

经过前一轮信息技术 1.0 工程的建设,我校教师

100%完成了项目课程规定的学习和能力建设,并在1.0

工程完成至今的 6 年内,不断使用相关技术进行教育

教学,在信息化能力的应用上紧跟教育信息技术的发

展,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技术能力上,面对新技术、

新设备、新要求,基本能够自如应用。

针对本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2.0 工程,我校在教

科研师训处的组织领导下。为了精准了解全校教师信

息技术能力和已有水平,于 2020 年 11 月 20 日开展

了“乐成公立寄宿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研”

的网络问卷调查。经收集数据并分析发现,我校教师

平均年龄偏高,45 周岁以上教师占全校 67.2%,50 周

岁以上教师占 13.7%,其中高龄仅在信息技术 1.0 培

训下,初步掌握 windows、office 系列的基础性操作,

仅能在 PTT 制作和改进课件,word 基本使用上有一

定的使用经验。在网络资源获取、视频下载与剪辑、

PPT 个性化制作、excel 软件的使用、几何画板和公

式编辑器的深层次使用、试卷编制过程中的规范性图

像制作和录入等方面能力一般;在信息搜索、投影设

备个性化连结和转换、同屏技术、网络问卷调研、增

值评价数据分析等技术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高龄教师面临退休和能力

滞后的现状,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技术

革新的兴趣,这就制约了这部分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

当然,也有少部分在教研一线的教师,他们参加各种

教科研活动和培训较多,感受了时下教育科技的发展,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攒经验,在应用新的技术、平

台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水平。

二、核心需求与主要目标

根据我校三年规划中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需

求,结合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水平现状和基础,立足现阶段教育技术迭代事实。通

过训前调研,了解到全体教师对于“增值数据分析与

使用技巧”“信息技术的更新如何助力教育教学”“教

育技术更新视域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如何与素质

教育有效结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满足新时

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认知不足。

1. 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进一

步深化与加强

立足浙江省“数据赋能教育教学”项目的开展,

我校已成为温州地区试点学校。根据乐清市增值评价

数据的分析,诊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并

加以改进,以期改变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促进学

生素质提升。我校教师需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数

据分析技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和改进。为此,教师需要掌握多渠道收集学生检测信

息的方式,诊断学生学习行为,并结合教师教育教学

行为,以数据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改进,培养个性化

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数字化课程开展过程的一系列附属能力有待进

一步发展与提升

数字化课程的制作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既陌生

又熟悉。在2020年“抗疫情”网络直播课程的基础上,

Page 101: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7

经验之谈

全校教师勇当“主播”,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并将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开辟了学校线上教育空中课

堂的 100% 投入,有效产出,并在 2020 中考中取得了

乐清市“中考状元”、前 10 占 7 人、前 100 占 67 人

的好成绩。这离不开我校教师对数字化课程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但是,在空中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诸多不足,特别是在教育信息技术更新

换代,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各种网络课堂技术、授课

软件、办公软件、手机教育 APP 等发展的背景下,反

映出了我校大部分教师还只能立足于基础技术的使用

和感知。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上,了解程度和

应用能力上显得捉襟见肘。这就需要更多的教师具备

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掌握更多

的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技术和能力,以便提高数字

化教育教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更广泛地为学校

的素质教育提供助力。

三、整校推进实施情况

1. 科学领导,精准实施

为了确保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

校推进顺利实施,我校以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教科

研师训处负责,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骨干,成立实施

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关计划和实施细则。在领导小组

的有效组织和领导下,我校紧紧抓住现有信息技术欠

缺点与学校信息技术建设规划进行横纵联合,有效融

合,并认真剖析不足与缺点,做到科学领导,全面推

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工作。

为了精准实施本次培训工程,我校在培训前期精

准调研、中期精准管理和后期精准评价三个阶段,进

行前后连贯的组织和实施,在领导小组的有效组织和

指挥下,我校通过教科研师训处紧密联系浙师大网院

有关培训负责人周晓东老师、温州市教育评估员王旭

东主任、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信息技术部主任连建

峰老师、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评价室主任张险峰老

师等专家领导,对我校本次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力求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

2. 上下一心,齐头并进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本次培训工作,做好新时期

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校管理团队分工

合作,按照计划有序开展相关指导工作。针对我校教

师人数众多,培训工作不便管理的情况,我校特将全

体教师分为三个组别,分层实施。并在研修目标和内

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管理层的学习推进,

为中老年和青年团队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用青年团队

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发动青年教师为中老年教师提供

学习的帮助和指导工作;通过中老年团队的人数优势,

开展团队协作完成培训,在培训的宣传和实施方面提

供助力,使得本次培训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3. 融合校本,双管齐下

本次提升工程 2.0培训包含视频学习、实践作业、

成果佐证和“之江汇”等学习任务,内容丰富的同时

必然带来时间精力的消耗。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上 2020 学年创建乐清市校本

研修示范校,全体教师的校本研修任务也是相对繁重。

鉴于两者培训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共同性,我校结合两

者培训的实际情况,采取信息技能力提升工程与校本

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共同部分进行双管齐下、完

美结合。在两者培训任务完成的同时,兼顾效果与任

务达成,追求在不增加教师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开展

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进行无缝链接。比如,信息技

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现场学习也作为校本研修的全校教

师技能培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作为校本研修自我发

展的一个项目来建设;微课内容相关的拓展和项目化

学习作为校本研修的专题研修来开展。以及相关的学

习在两者融合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评比,将信息技术

能力提升工程的得分作为校本研修成果评比的主要依

据,进行期末评奖,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并进行物

Page 102: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98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质和精神奖励。

4. 评优评先,成果呈现

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参加本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

程学习,领导小组在发动教师从思想上、觉悟上、行

动上认真投入外,结合宣传和行动做了多方面的工作。

其中,在成果上,领导小组根据教师们的建议,进行

成果评比,树立典型,开展表彰。本次培训活动人数

众多,高达 186 人,以管理团队、中老年团队和青年

团队为单位,进行优秀成果申报和评比活动。具体形

式为在“自主实践”和“成果佐证”两个作业项目中

的9个研学成果任选一个,参加“个人申报”,结合“组

内初评”后,全校共进入决赛有 30 个成果,经校内

专家和外请专家联合评选小组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进行表彰并发布成果,供全校教师参考学习。优秀

成果评比与展现活动,不仅是我校信息提升工程 2.0

培训工作展示推进的有力佐证,也是学校整体推进“互

联网 +义务教育”的生动体现。

四、整校推进的做法与特色

1. 三点合力,按序推进

本次培训我校“化整为零”,即分为三个团队(管

理、中老年、青年),进行分组管理、分类培训,克

服人数众多的管理困难,有效实施培训。另外,从培

训进程来看,我校采取按序推进的办法,即从准备、

实施、总结三个基本步骤,在过程中发挥教研师训处

的管理功能,突出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分步骤循序

渐进式地实施培训,使得本次培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地进行,最终在培训截止时间前,按时按量地 100%

完成,没有一人没完成,也没有一人不达标。

2. 全员达标,成果斐然

通过整校推进,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的基本要求,形成常态会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赋能教

育,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

升,实现学教方式的有效变革和改进。186 位教师全

员通过培训并达标,93 分以上人数大达到 78.2%,得

益于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做好组织、宣传、培训和激

励等各方面的工作。培训的实打实、学习点对点、成

果多又多,体现了本次培训的真抓实干。通过成果的

评比,收获个人作品 145 个,参与率达到 77.9%,最

后评出的三十个优秀作品,各个具有特色鲜明,包含

信息技术优点,特别是后期通过推广,供全校教师学

习和交流,带动了整校信息技术能力的视域,有效促

进二次学习的真实发生,使得本次信息技术能力的培

训达成深度学习,循环学习。

3. 头“雁”引领,团队协助

整校推进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教师在学习积

极性、学习能力、作业能力上的“后进”。领导小组

通过挖掘和树立“先进”,即通过每周一次学习分数

统计,在教师微信群里进行播报,并通知聘任“高分”

教师为学习“指导师”树立“领头雁”,提倡“后进”

教师向指导师学习,在“优师助手”“之江汇”等手

机 APP 的使用上进行经验传授,从而解决我校信息技

术指导老师少的问题。并通过学科教研组、年段备课

组、办公室团队等小团队,开展组内经验交流和指导,

使得整校推进稳步向前,有效解决我校参训人数众多

的困难。

4. 项目融合,课题促进

整校推进中对于三年规划和温州市课题及项目的

思考,让领导小组重新审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2.0 工

程与相关项目及课题的“融合点”,通过项目和课题

组成员大会,从类似点、信息能力结合点、校本研修

重复点上重新思考,挖掘融合的培训、研究和成果等

方面的有效结合。我校在 4 个在温州市课题“初中数

学教师命题编制能力的发展与实践”、“初中数学‘一

题一课’单元整体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STEAM

教育理论下初三学生编制中考模拟试题的实践研究”、

Page 103: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99

经验之谈

“五步双循环:增值评价数据驱动初中教师教学行为

改进的实践研究”研究和两个温州市项目“以作业改

进课堂与评价的研究”和“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项

目”上,充分结合整校推进,成立课题、项目和 2.0

工程联合研究小组,实现项目与培训融合,课题与培

训融合,发挥校本研修优势,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比如,把浙师大送教专家马建军特级教师的信息技术

讲座联合校本研修进行融合,把 STEAM 课题和教师命

题编制能力课题中有关文字、图形、图像录入的能力

培训与 2.0 工程相关学习进行同步学习与培训;把数

据驱动教育教学项目中涉及的调研信息收集与整理,

数据分析与决策与 2.0 工程相关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

与培训相结合等等,在整校推进的过程中,我校基于

校本研修的视野下,开拓课题、项目与提升工程 2.0

的有效融合,为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开创了新

思路、新途径。

5. 扎实成长,收获经验

整校推进实施过程中,教科研师训处作为本次培

训工作的组织角色,,组织精干教师,在培训初期开

展动员大会,中期开展两次培训活动经验交流会,后

期开展每周一次的学分统计和先进分子表彰会,最后

总结阶段通过对“后进”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完成所

有参训教师百分百通过的完美成绩。在组织过程中,

以教科研师训处为代表的组织队伍,作为整校推进的

骨干力量,在组织、学习、交流、评价、指导等方面

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进步,走在了全体教

师的前列,在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知难而上,也是

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在辅导和一对一指导上,

采取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制作出了“作业辅导是讲座

视频”、“成果佐证教学视频”、“之江汇刷分攻略”、

“优师助手手机版 APP 使用心得”等辅导视频并在教

师钉钉群里发布。培训期间的组织工作使得这批骨干

教师获得成长,也为未来提升工程 3.0 奠定了基础,

收获了经验。

五、经验感悟与后续思路

看似培训已经结束,实质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之

后的应用才是重中之重。从提升工程 2.0 培训中收获

技术的提升,视野的开阔,能力的实践,是为后续教

育教学的改进提供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让应用成为

常态,让技术更新成为常识。为此,需适时组织开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教学技能比赛、优秀使用

案例征集与推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比等活动,充

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应用氛围,推动信息

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当然,学校管理层面还需进一

步将提升工程 2.0 学习所得充分辐射,将学校信息化

工作纳入常规考核和督导范围,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发

展进行规划,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信息技术创新的

考查和考评,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学校教

育教学现代化建设才能行稳致远,卓有成效。

编辑:陈丝雨

Page 104: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100 | September 2021 No.03

经验之谈

立足实际 , 以赛促研 , 团队协作 , 有序推进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经验分享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是浙江省一级中等职业学

校、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

校创办于 1958 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

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拥有校内实训室 64 个。近五年

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全国国

防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

省数字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学校、浙江省中职学生创业

教育基地、浙江省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美

丽校园”提名奖、浙江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目前学校现建有各类机房 14 个,能同时满足不

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和社会培训的学员使用,办公室配

有云终端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合计电脑终端超 850

台。全校 57 个教室全部配备希沃触控一体机,建有

校园电视台 1 个、录播教室 1 间、VR 教室 1 间、数字

阅读教室 1 间,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设有瀑布流

阅读机 1 台、超星阅读机 2 台、阅读平板 40 台,监

控点位近 400 个,校内主要办公场所如教学楼、办公

楼无线 wifi 覆盖。学校自 2017 年采购智慧校园平台

1个,功能模块涵盖人员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招生管理、实习管理等,基本实现学校管理的数字化。

另外学校现在正常使用的平台还有之江汇教育广场、

钉钉、翼学云、正元一卡通等,补充教育教学的过程

管理。

2020 年,我校作为龙游县第一批实施学校,参加

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我

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根据工作分工不同,

将全体教师分为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实施分级分层

培训,并注重学以致用,鼓励教师将提升工程 2.0 培

训所学,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比赛中,青年教师、

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方面的比赛,切实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加强领导,促进规范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

组,明确人员职责。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

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的意识,

重质量、重效益。由教务处、信息处负责教育信息化

相关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 明确节点,推动研修进程   

此次提升工程 2.0 的推进由浙师大进行了严密科

学的安排,在各个时间节点上,每位老师都非常清楚

自己的学习任务。   

我校完成了提升工程 2.0 的初次动员,让全体教

师明确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同时全体教师完成浙江

省教师培训平台的报名。学期一开始,学校就根据省

厅文件,将此项工程进行细化分解解读,让每位教师

明确研修内容。老师们利用课间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

习,完成了 900 分钟的网络看课研修任务,同时做好

相应的笔记,以备后续的实践操作的应用。   

在浙师大团队的支持下,我校完成了 2 次送教到

校的研修活动,并组织各研修小组进行校本实践,最

终完成自主实践作业及成果佐证作业。完成优秀案例

撰写和推进工作总结。

3. 以赛促研,促进能力提升

Page 105: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9 网络教育实践与展望

September 2021 No.03 | 101

经验之谈

学校里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在茁壮成长,在教

育教学中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能力,但是还欠缺一

些特色与亮点,而提升工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参与了各级各

类的教学技能评比,制作的微课和课件运用于课堂教

学比赛中,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竞

争机会。

4. 团队合作,确保人人过关

为使每位参训教师都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学校

以“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为

原则组建研修小组,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

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

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

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在研修过程中,研修

小组分成几个小小组,小小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学习,

学得较快的老师,帮助学得慢的老师,信息技术水平

高的老师,帮助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老师,以确保每

位教师都能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培训目的,所有参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学校规定教师在一学年内开一次公开课,五年内

的新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公开课需融合信息技术,平

时校领导组织推门听课,确保教师将所学的信息技术

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培训,我

校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管理也更趋

向于智能化,大部分工作都能在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

上实现。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基础差异较大,

整体提升时,部分基础薄弱的老师感到比较吃力;教

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比较欠缺,数据驱动的教学

还不能很好的运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提升工程

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之间有差距,使用环境有待改善。

结合学校实际,下阶段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

升工作,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推进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常态化培训工作;加强应用场景

的实践培训,切实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践的教学中。

编辑:李焕雨

Page 106: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107: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Page 108: Untitled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