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第 1第 2011-03- 25 S15 S15 模模模模模模 模模模模模模 第第 第第 第第
16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Aug 06, 2015

Download

Education

zhangchen2397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页

2011-03-25

S15S15 模具设计总结模具设计总结

冲裁

斜楔

工艺

Page 2: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2页

2011-03-25

落料尺寸取决于凹模,以凹模为基准,间隙放在凸模上;,冲孔尺寸取决于凸模,以凸模为基准,间隙放在凹模上。

原因:

我们材料变形的特点:冲裁时,得到的外轮廓有收缩的趋势;内轮廓有扩大的趋势。

由于在冲裁过程中,凸凹模会存在磨损,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冲孔时,可以将凸模适当放大;落料时,可以将凹模适当放小,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钣金的精度。

1.1冲裁基准

Page 3: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3页

2011-03-25

1.2关于落废料的问题

请考虑在下底板上铣斜孔,废料直接落下去,这样可以减小底板厚度 修改后档案

Page 4: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4页

2011-03-25

2.2. 关于水平斜楔的几点问题关于水平斜楔的几点问题2.1 如果设计的模具中有斜楔,在选择导柱组件,要保证,斜楔的

驱动块与滑块接触之前,就有除 R 角以外 10mm~15mm的引导量。

2.2 斜楔都是满行程工作的。如果你选择的斜楔行程比实际需要的行程大,你可以在斜楔内加挡块,改变斜楔行程。

2.3 为了方便取料,要保证斜楔退回后,钣金与模具之间最小要有10~20mm的间隙。

2.4 由于斜楔是比较大的标准件,驱动块和滑块接触时引起的震动会影响到模具上的钣金定位,所以最好的状态是在驱动块和滑块接触之前,压料板能先压料,但这要求我们斜楔的行程要相对小点,而且弹簧要有一个较大的压缩量。

Page 5: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5页

2011-03-25

2.2. 关于水平斜楔的几点问题关于水平斜楔的几点问题2.5 对于单侧受力的情况,要设计平衡侧向力的结构。如对于侧冲孔

,侧修边的模具,我们要保证受侧向力的斜楔,零件体在模具上的相对位置,故要给他们加反侧;同时,我们也要保证模具整体受力的平衡,给模具加整体反侧。

2.6 模具加键的情况,如果模具上的空间不够你加明键,可以尝试加暗键。

2.7 我们选择斜楔时,加在斜楔上的零件体不能超出了斜楔工作台面,若超出工作台面,那么在斜楔反行程工作时,会与斜楔的压板产生干涉。

Page 6: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6页

2011-03-25

针对问题点中的几点举例 --( 问题 2.2)

原始行程

加挡块后行程

Page 7: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7页

2011-03-25

1. 反侧块宽度的确定 。因为反侧块沉入模座的深度不深,而整体反侧块的高度比较高,要保证其受力的稳定性,所以要让反侧块受到的力量充分落在模座上。具体做法是:在反侧块接触面的中心位置画一条 45 度线,该线和反侧块与模座接触面相交,只要我们反侧块长度大过该相交的位置,即可。如右图所示为什么这样就可以保证力量落在模座上,我也不是很清楚。

模具加整体反侧后

模具加整体反侧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模具加整体反侧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针对问题点中的几点举例 --( 问题 2.5)

Page 8: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8页

2011-03-25

2.反侧块高度的确定,要保证反侧块接触面之间的直线长度大于冲裁开始到冲裁结束的行程。3.反侧块长度的确定,只要保证反侧块上有足够的空间打螺钉,销钉孔就行。反侧块要受力,可以选大一点的螺钉。4.加反侧块时要注意其平衡力的方向,不要加反了。

Page 9: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9页

2011-03-25

此处空间足够,加明键

此处空间不够,加暗键

KEY

针对问题点中的几点举例 --( 问题 2.6)

Page 10: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0页

2011-03-25

当斜楔返行程时,固定板与斜楔压板之间会有干涉,故固定板不可以比斜楔的工作台面大。

局部放大

斜楔压板

固定板

干涉

位置

针对问题点中的几点举例 --( 问题 2.7)

Page 11: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1页

2011-03-25

当钣金长宽之和超过 600mm,或者长、宽有一项超过500mm,对于落料的钣金,我们不排样;

如果钣金的重量超过某一值,我们也不采取排样。

3.13.1排样排样

Page 12: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2页

2011-03-25

3.23.2送料送料

在工人操作,给钣金定位时,要避免多余的动作,动作越简单越好

Page 13: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3页

2011-03-25

分模线从尖点分,好加工;分模线从切点分,当 R 角较大时,有利于防回弹,再冲压后续有一个墩死的过程,有利于防回弹。当料比较厚, R 角较大,还有异形 R 时,我们选择从切点分,加工时, R 角要加工出来。3MM以上的料,一般都会选择从切点分。补冲内容:

3.23.2分模线分模线

切点

尖点

回弹:塑性弯曲时,伴有弹性变形,当外载荷卸去后,塑性变形会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消失,是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Page 14: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4页

2011-03-25

由于上道序筋已经成出来了,分模线直接就按切点分

由于此道序需要把筋成出来,分模线要将筋分在分模线的一侧

Page 15: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5页

2011-03-25

从发动机到 S15感觉,现在画小模具不再想之前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一套模具过来,大致结构都可以出出来,一些考虑不到的结构,一些细节,经验性的东西,还是需要张工和部长扶着。

对于自己1.对于模具、工艺的设计,加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坚持积累,不清楚的,要向人、书、网络找答案。但不要张嘴就问,很多东西,要学会自己去思考。收获的东西,要将它记录下来。2.之前做斜楔的时候,张工要我把斜楔的初始状态做出来,当时在一个 3D

档案里,由于要动的东西太多了,像之前那样平移是很难实现的,如果要是可以会一点仿真,这样的模拟应该很容易。

下阶段想要做的

Page 16: S15 模具设计总结 new

第 16页

2011-03-25

3.之前看过张工给我看的别人做的工艺,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 3D建立的,我们之前做的工艺,由于“冲压方向”和“送料方向”都是在 2D里写的,所以显示出来会有很多点,这样看起来就不是很好,我也想做出那样的工艺,当然,工艺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表象,但在先阶段,现有的能力下,我想先做好表象,再由表及里。

4.还有之前万勇强在建零件库的时候,建冲头的,由于冲头的尺寸数据量太大,用 EXCEL的数据量太大,学习二次开发可以让我们直接把驱动冲头生成的数据通过键入的方式输入,这样避免建库时,过大的数据量。

5.做事慢,这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做事不喜欢计划的原因,信马由缰的;另一方面,很多事情,我没有做到自己完全觉得 OK,就很难放得下。我想下阶段,做事的时候,给自己定计划,性格问题就很难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