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2012 ): 82-86 http //xbynaueducn ISSN1004-390X CN53-1044/S E-mail sk@ynaueducn 收稿日期:2012-04-26   修回日期:2012-05-10   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3 9 02 基金项目:云南省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GY11024 )。 作者简介:杨毅 ( 1987- ),男,四川巴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20713090220120482_044html DOI 103969/jissn1004-390X 201204017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毅,田 莉,李劲松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从地域民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兼顾民族杂居地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对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 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途径进行探究。认为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设置多元文化课程、构建多 元文化环境、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强化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途径,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形成基础性民族认同、 适应区域性文化模式、传承生活化民族文化、自主传承的途径,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区和社会多方面的互动 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杂居地区;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12 04-0082-05 TheResearchofEducationalWaysonNational CulturalHeritageinMultiethnicAreas YANG Yi TIANLi LIJingsong SchoolofEducationandManagement YunnanNormalUniversity Kunming650500 China Abstract 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gionalnationalculturalheritage thispapertakestheregion alandnationalitycharacteristicsinmultiethnicareasintoaccount then doesaresearchonschool education socialeducationandfamilyeducationwaysinmultiethnicareasofnationalculturalherit age.Ithasbeenfoundthatschooleducationbysettingmulticulturalcurriculum buildingamulticul turalenvironment cultivatingmulticulturalteachersandstrengtheningthefunctionofnationalcultur alheritage familyeducationbyformingthebasisofnationalidentity adaptingtheregionalcultural patterns inheritingthelife′snationalcultureandtakingautonomyheritageforms aswellassocial educationbyawideinteractionamongcommunitiesandsocialcanpromotethenationalcultureherit ageinmultiethnicareas. Keywords nationalcultureheritage multiethnicareas educationalways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除少数几个民族单独 聚居在统一区域外,其他民族较多的呈现杂居的 状态,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共同居住的某一区域 即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杂居地区不同信仰、不同 文化的民族交流频繁,交互影响,互相融合,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与各民族的民族特点相比, 民族杂居地区更多地体现该地区的地域性特点。 民族杂居地区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下,我国少数民 族鲜明的民族特征决定了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 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某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必须融合地域民族文 化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地域民族文化不是多个民族文化简单的相加, 而是民族杂居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各民族人文风俗
5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Jan 18, 2021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2,6(4):82-86 http://xbynaueducnISSN1004-390X;CN53-1044/S E-mail:sk@ynaueducn

 收稿日期:2012-04-26   修回日期:2012-05-10   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3 9:02基金项目:云南省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GY11024)。 作者简介:杨毅 (1987-),男,四川巴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20713090220120482_044html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204017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杨 毅,田 莉,李劲松(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从地域民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兼顾民族杂居地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对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

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途径进行探究。认为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设置多元文化课程、构建多

元文化环境、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强化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途径,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形成基础性民族认同、

适应区域性文化模式、传承生活化民族文化、自主传承的途径,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区和社会多方面的互动

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杂居地区;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2)04-0082-05

TheResearchofEducationalWaysonNationalCulturalHeritageinMultiethnicAreas

YANGYi,TIANLi,LIJingsong(SchoolofEducationandManagement,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gionalnationalculturalheritage,thispapertakestheregionalandnationalitycharacteristicsinmultiethnicareasintoaccount,then,doesaresearchonschooleducation,socialeducationandfamilyeducationwaysinmultiethnicareasofnationalculturalheritage.Ithasbeenfoundthatschooleducationbysettingmulticulturalcurriculum,buildingamulticulturalenvironment,cultivatingmulticulturalteachersandstrengtheningthefunctionofnationalculturalheritage,familyeducationbyformingthebasisofnationalidentity,adaptingtheregionalculturalpatterns,inheritingthelife′snationalcultureandtakingautonomyheritageforms,aswellassocialeducationbyawideinteractionamongcommunitiesandsocialcanpromotethenationalcultureheritageinmultiethnicareas.Keywords:nationalcultureheritage;multiethnicareas;educationalways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少数几个民族单独聚居在统一区域外,其他民族较多的呈现杂居的

状态,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共同居住的某一区域

即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杂居地区不同信仰、不同

文化的民族交流频繁,交互影响,互相融合,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与各民族的民族特点相比,

民族杂居地区更多地体现该地区的地域性特点。

民族杂居地区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下,我国少数民

族鲜明的民族特征决定了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

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某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必须融合地域民族文

化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地域民族文化不是多个民族文化简单的相加,

而是民族杂居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各民族人文风俗

Page 2: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等融合后,形成的该杂居地区各民族共性文化和

各民族特色文化的总和,即民族杂居地区的地域

民族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在民族杂居

地区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须兼顾地域性和民族性

二者。地域民族文化的整合与融通可以有效保护

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保护、

传承的意识,减缓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弱化的现象,

通过各民族文化群体的理解与接受,消除因文化

边界而造成的偏见和歧视,进而形成民族杂居地

区各少数民族群体跨文化交往能力,促进民族

和谐。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在现有研

究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文献中,着重于教育与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教育人类学研究等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中缺乏

对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区域视角下民

族文化传承的研究。本文即从上述角度研究民族

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

一、民族杂居地区民族

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途径

  学校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义务教育,将我

国绝大部分儿童纳入到学校教育系统中,学校教

育是影响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人是民族

文化传承的主体,所以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学校教育并

没有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校教育作为

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在课程设置、课程

教学、师资培养和学校教育活动中都比较忽视民

族文化的传承问题[1],所以必须充分地发挥学校

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民族杂居地区的

学校是各民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共同场所,也

是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文化汇聚的中心。学校是

正规教育场所,代表着国家主流意志和思想,少

数民族学生一方面必须通过学校接受主流文化影

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校也是我国

实行 “一体化”主流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

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从主

流文化教育的功能中让渡一部分进行民族文化传

承。学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民族杂居地

区民族文化传承。

(一)设置多元文化课程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

于平等、民主理念的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

强劲的教育理论思潮,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

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多元文

化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迫切的需要,多元文化教

育必须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多元文

化课程的设置需要有国家教育制度保障,并且要

兼顾各少数民族群体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目前,国家实行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

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提供

了可能的途径。在三级课程中,校本课程是最能

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

传承和发展的课程形式。校本课程给学校提供了

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学校可以在完成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之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所在

社区情况、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有自

身特色的课程。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体现在校本教材上,多元文

化课程设置的关键是校本教材开发。民族杂居地

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须来源于杂居区域,贡

献于杂居区域,将地域文化整合理念融入到课程

开发中去,可以使课程具有广泛的文化包容性和

极强的文化适应性,使之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学生,能够充分体现民族杂居地区地域性和民族

性特点。

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区域文化资源整

合教材。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教材旨在介绍民族杂

居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各民族文化资源,展现

民族杂居地区地域性特征。二是区域民族文化教

材。区域民族文化教材从各个民族的自身特点出

发,介绍各民族的民族起源、风俗习惯、物质文

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旨在让民族成

员了解自身民族,体现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性特征。

三是基本生活技能教材。基本生活技能教材基于

杂居地区的自然特征,为各民族成员提供生活技

能知识。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是开发主体,

38第4期        杨 毅,等: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Page 3: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民族杂居地区的居民和学校学生是开发的重要参

与者,同时还需要专家引领指导以保证校本教材

开发的质量。

(二)构建多元文化环境

此处的多元文化环境指多元的学校文化环境,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民族杂居

地区学校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的学校,根据学

校的民族构成特点在学校构建多元文化环境,是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形式。学校文化包括制

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族杂居地区学

校构建多元文化环境须将各民族文化整合到学校

文化中,从多元的角度构建:一是构建多元的制

度文化,根据不同民族的习惯,有所侧重地构建

班级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制度等;二是构建多元

的物质文化,在学校的物质环境布置中,融入各

民族的代表性图案、文字、生产劳动工具等;三

是构建多元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

核心,学校可以在学校教育理念、校训、校风、

师生交往、校园活动中融入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内

容;四是校园文化环境构建过程中,不能偏废任

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三)培养多元文化师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

的专业人员,具有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

等角色,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

接的。民族杂居地区学校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

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为了引导学生传承

民族文化,教师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素养,所以

国家必须加强民族专门师资特别是具有多元文化

素养的师资的培养。具体来说,培养多元文化师

资,需要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多元文化情

感、多元文化意志和多元文化行为,使教师在

“知情意行”各方面都具有多元文化的素养。另

外,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的重要途

径,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爱护传承本民族文化并

且尊重他民族文化。

(四)强化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有学者认为,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与学校主流文化的传承发生 “疏离”,进入学校

的民族传统文化有 “形”而无 “神”。这割裂了

传统民族文化对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等的生成

作用,也是与学校教育的 “育人”取向不相符

的[2]。学校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局限性,需

要让学校教育中积极酝酿、挖掘、提炼出的各种

传承手段与措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拓展,以

达到 “形神兼备”的传承效果。例如基于地方民

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民族农村地区中小

学校教师民族文化传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农村

社区中有挖掘意义和价值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多视角构建能够支撑学

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机制与实现条件。渗

透式、浸入式、整合式地构筑民族文化传承体系,

需坚持以尊重特定民族文化价值观为本,在学校

内部采取内涵式、可持续性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发

展路径,注重学校文化体制的创新,营造和培育

民族文化在特定区域的学校中实现地域性阐释的

基础与条件。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真正发挥,终

将以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内源性认同为重要的衡

量标志。

二、民族杂居地区民族

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途径

  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承担着人类

生物延续和社会成长的基本功能,家庭富含少数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

教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式,对

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长久的。家庭教育传承民

族文化的内容主要有生产劳动教育、宗教信仰教

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品行教育等[3]。在民族

杂居地区,家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主要体现的是

其民族性的特点。家庭教育的途径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基础性民族认同

的土壤

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认知、感情

和行为依附,具有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在此基础

上区别我族与他族,是同他民族交往过程中对内

的异中求同、对外的同中求异的过程[4]。家庭是

民族成员民族认同形成的第一个场所,民族成员

通过长辈影响、家庭文化仪式、家庭组织结构、

4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6卷

Page 4: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家庭生活情境、家庭权力结构等方面建构着本民

族核心文化的雏形,家庭环境的熏陶为民族文化

认同提供了环境基础,它是代际之间传统文化仪

式得以传承的土壤。与此同时,家庭也是约束和

规范家庭成员民族信仰和民族认同的有效组织,

代际之间对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熟谙与认同,有

着来自血缘关系的依靠和佐证,此种纽带关系构

成了维系本民族核心价值信念及与之相对应行为

产生的最牢固网络。

(二)家庭教育内容是适应区域性文化模式

的载体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个体生活的历史

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

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5]。民族杂居

地区,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多

民族融合共生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实际上

是多民族杂居地区的生活规范。家庭教育作为民

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于民族成员适

应民族杂居地区的文化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一些家传绝学、民族舞蹈、刺绣等许多文化事

象构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在闲暇时间

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向子女传授有关本民族文

化知识和技能,子女在对父母日常生活的模仿中,

日常的家庭活动或家庭仪式中践行传统技艺和生

活习俗,日积月累,逐渐与当地地域文化模式实

现互相滋养的反哺效果,使民族成员逐渐适应民

族杂居地区多民族共同生活区域内的文化生活状

态,直至自觉地维护和传承这种状态。

(三)家庭教育成员是民族文化生活化传承

的主体

基于生活、融入生活的文化是生活所需的文

化,也是自然的文化。现在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

中,受到经济、政治、主流文化的影响,逐渐形

成 “现代文化压过传统文化”、“经济资源代替文

化资源”[6]的现状,使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失

去 “生活化”,而趋于 “功利化”、 “工具化”。

阻止这一趋势的最后一道防线即是家庭。家庭是

生活的单位,家庭生活中流露和传承的是生活化

的民族文化,也是最为真实和质朴的民族文化,

而非 “功利化和工具化”的民族文化。在少数民

族家庭中,父母是民族文化生活化传承的重要主

体。来自农村社区的家庭及其主体成员,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还必须承担

起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养育使得整个家庭有了

新的希望和意义,他们不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

汇入了整个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巨流之中。因

为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便渗透有本民族文化的内容,

包括本民族的历史概况,风土人情及宗教信仰等

内容,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即可完成对

本民族文化的习得和传播。

(四)家庭教育中自主传承的形式是实现民

族文化传承的条件

自主传承可以说是依托家庭传承民族文化的

独特而有效的形式,不主张外部力量对民族文化

进行干预,体现家庭成员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动自

发和自觉选择。从整体意义上看,少数民族文化

通过家庭传承,具有广范围、全民性的特点,对

少数民族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有较大的覆盖面和

约束力,能够形成普及性的传承效果,对于少数

民族文化的传承非常有利。对于民族文化传承,

需要加紧培养接班人,就目前看来,家庭教育中

的自主传承形式,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有

效途径。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而稳固的教养体

系,长辈通过家规、家法、社会礼俗、伦理的约

束,为下一代传授衣、食、住、行、婚丧、道德、

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少数民族家庭中的民族文化

传承,使得家庭教育和子女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促进教育与下一代的生活世界无缝衔接,在充分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家庭教育的

文化内涵,有助于民族文化地域性发展与繁荣。

三、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民族

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途径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为

民族成员提供终身和连续的教育影响,能够构建

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环境,在此社会教育

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民族杂居地区社区教育,

二是整个大社会教育。

(一)依托社区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任何人的生活、成长都与社区密不可分,社

58第4期        杨 毅,等: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Page 5: 民族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研究 · 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 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某一民族文化传承的

区成员的社会化离不开社区,社区是社区成员了

解与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民族杂居地区的社区

教育是体现地域性特点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其

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不离本土,能够形成社区

各民族成员的地域性民族文化认同,能够培养民

族成员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能够保持民族文化的

多元性。

社区教育可以通过社区学习中心进行。社区

学习中心是社区成员自建、自管,并进行学习资

源整合的学习平台。社区学习中心有着优于学校

教育的灵活性、强于家庭教育的规范性,可以灵

活地满足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社区学

习中心是近年来通过实践研究证明的颇为有效的

民族地区非正规教育形式和民族文化传承形式。

社区学习中心是整合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文化资

源的有效机制,它一方面可以补充学校教育和家

庭教育的不足,例如学生放学后回家前可以到社

区学习中心进行民族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

整合多民族文化资源,形成多元民族文化中心,通

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教授民族文化技能,庆祝民

族节日等方式以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风俗的

习得、先进生产技能的传播、民族关系的和谐。

(二)依托社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大社会教育是在全社会形成多元文化的氛围,

培养社会成员多元文化意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

化,民族成员在离开民族地区后能够获得连续性

的民族文化影响。如果人们总是从自身的眼光来

看待问题、定位自己,则难以实现建立并维护社

会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目标。在价值多元的社会

里,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都应得到理解和尊重,每

个独立的民族都有机会找到属于其自身发展的民

族文化传承之路。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知识被高速

创造和广泛传播的时代,人们可通过多种媒介和

远程教育技术来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民族地区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自主教育等

形式均已逐渐成熟。基于新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网

络教育环境越来越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强大

技术支撑平台。

教育在创造、保存、传播文化方面扮演者重

要角色。在多元文化并存时代,如何既选择并传

承各少数民族生活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同时又满

足其对教育提出的知识多样性的要求;如何既遵

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定位,又使教育发展能

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这些都是当今教育必须认

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总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可以

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途径,当

前已不再是概念性的议题,而是直接涉及到实际

落实的层面。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应积极面

对挑战与矛盾,通过积极探索,开发与三大教育

主渠道相融合的多维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曹能秀,王凌.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

临的问题与挑战 [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1):14-18.

[2]井祥贵.与 “融合”:学校教育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研

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5):104-107.

[3]范婷婷.家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J].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33-34.

[4]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 [J].

青海民族研究,2011,22(1):36-39.

[5]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M].王炜,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

[6]刘佳.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分析———基于

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视角 [J].教育文化论坛,2010

(2):56-59.

6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