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1 2018 1 24 星期三 责编:李珍 版式:李雯 校对:冯星 汴梁人物 《德善斋菊谱》编撰于明朝天顺二年,作者是 成长在开封周王府的朱有爌。菊谱中记述了100 个品种的菊花,分黄、红、白、紫四大类。该书分 别描述了每个品种菊的名字和生长特征。该书 可贵之处是作者躬行原创的。他亲自把以中原 为中心的四方菊花之种,养在周王府一圃之中。 每逢金秋菊花盛开之时,他亲自到花圃逐品赏 菊,根据每个品种菊的特色和品貌吟诗作画,创 作出一部图文并茂的菊花专著,名曰《德善斋菊 谱》。该菊谱为研究中国菊花发展史提供了翔实 宝贵的历史资料,是继宋刘蒙《菊谱》之后又一部 在开封原创的菊花专著,再次证明中国菊花名城 开封为中国菊花事业发展做出有史可鉴的巨大 贡献。 《德善斋菊谱》的作者朱有爌是标准的官后 代,他的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父 亲是分封在开封的第一代周王朱橚。他是朱橚 的第八个儿子,明洪武三十六年农历八月初八, 当时才3岁的他被封为镇平郡王。他儿时随父 在周王府长大,成人后住在开封城端礼街西镇 平王府。明《如梦录》记载,镇平王府原是朱橚 长女仪封郡主府,后改建为镇平王府。据开封 历史文化学者王宴春先生实地考察,镇平王府 在今西小阁东口以北的地方。 朱有爌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教育,父亲的 熏陶、生活环境的影响使他受益匪浅,也为他后 来养菊花、编撰菊谱创造了有利条件。其父周 王朱橚为人好学,喜读书,能填词赋诗,又写得 一手好字,曾根据元朝宫中遗事,写有《元宫词》 100章。他汲取被流放到云南的教训,回到开封 后弃政从善,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医学著作 中。他利用野生的可供食用的植物救济灾民, 并在周王府内建花圃、中草药园,广泛收集中原 各地400余种植物种于府内的园圃,也就是现在 的龙亭公园所在的地方。他让画工将植物绘图 成书,名《救荒本草》,共记有植物 414 种,详细描 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长环境、可食用 部位和食用方法。受父亲的影响,朱有爌是个 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人,对诗歌、书画、骑射、 蹴鞠无一不精。他著有《道统论》,数万言;收集 自夏商以来至元朝太子 100 多人,著《贤王传》。 他对菊花情有独钟,饱览了有关菊花的专著和 咏菊诗词,认为菊花品质高雅、花色艳丽、用途 广泛而决心编撰菊谱。为了准确描述每个菊花 品种的特性,他广泛收集四方菊花品种,养在府 内的花圃之中,并亲自仔细考察,针对每个菊花 品种的特征吟诗作画。朱有爌在花甲之年创作 出有自己特色的菊花专著《德善斋菊谱》。明成 化七年,朱有爌去世,享年 72 岁,谥号恭定。 朱有爌家注重做学问,书香飘逸,后代子孙 中出现了杰出的优秀文人学者。他的五世孙,镇 国中尉朱睦 ,字灌甫,号西亭,自幼聪慧过人, 深受大学者李梦阳赏识,年仅 20 岁,便通《五经》, 尤其精于《易》《春秋》。朱睦 生平酷爱搜求古 籍图书。当时明朝藏书之富首推江都葛氏、章丘 李氏,两家的藏书后来都被朱睦 倾资购得并建 万卷堂,一时学者名流云集于此,唱和讲学。人 们把朱睦 比为汉代的刘向,尊称为西亭先生。 明万历五年,他因学识渊博被推举为周藩王府宗 正,执教于宗学。他的著作有《五经稽疑》《授经 图传》《韵谱》《明帝世表》《周国世系表》《建文逊 国褒忠录》《河南通志》《开封府志》等。在“开封 府志序”中写有:周府宗正奉旨督理宗学汴上睦 撰。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花圃在明崇祯十 二年因被黄河水灾淹没而毁于一旦。 《德 善 斋 菊 谱》现 收 藏 在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燕 京图书馆,书中首页盖有双行12个字的长方形 红色印章“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珍藏印”,下方 还有“左名文库”和“富好号记”两枚红色印 章。该书共天地(上下)两册,天(上)册 116 页, 地(下)册 116 页,两册共 232 页,为楷书字体线 装书本。书中记录的是明代前期在开封种植 的品种菊花的菊谱。全书记载有“德善斋菊谱 序”“德善斋菊谱目录”“德善斋菊谱诗(图)” “种植浇灌之法”“德善斋菊谱后序”“卧云山房 补遗”6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3页395字是 作者本人撰写,讲述编写菊谱的缘由、目的、方 法等。落款“天顺二年秋九月菊节后一日 书”。序后有金石印章三枚,上下排列。第一 枚篆书阳刻“镇平王府图书”6字,第二枚篆书 阳刻“德善斋”3字,第三枚篆书阴刻“游戏翰 墨”4字。第二部分,6页,记述每个品种菊花的 名字和每品菊花色叶的基本特征,其中黄色41 品、白色 20 品、红色 30 品、紫色 9 品,共计 100 品。第三部分,194页,每品两页,一页是该品 菊花的名字并赋七言绝句诗一首,另一页是该 品种菊图谱一幅。该部分共记品种菊97品,对 照目录中的100品缺少3品,其中黄色缺波斯 菊一品、红色缺海云红一品、紫色缺紫罗伞一 品。第四部分,4 页 466 字,分栽菊、插菊、接菊、 菊补遗4段讲述。栽菊从农历三月开始,讲述 分栽、摘头、杖扶、留蕊、开花等栽菊之法全过 程。插菊讲述菊花繁殖扦插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接菊讲述菊花的嫁接技术。菊补遗讲述 菊根怕淹,菊花药用酿酒用的注意事项,菊花 色多变异名品有增的原因。第五部分,3页364 字,由周王府80岁的良医副臣严性善所写。他 赞美菊谱作者朱有爌和陶渊明一样热爱菊花, 赞美朱有爌琴书笔砚的才华,赞美作者诗皆俊 逸、兴趣悠长,可与骚人墨客齐驱并驾。感恩 贤王殿下爱之特厚“天顺二年重阳宴赏之”。 第六部分,3 页,应是翻刻本加上的,不是《德善 斋菊谱》原本的内容。卧云山房是明范大澈创 建的藏书楼,卧云山房藏品规模庞大、种类丰 富、特色鲜明,在当时完全可以与范钦的天一 阁匹敌。该部分内容收集卧云山房藏书有关 菊花种植的经验,讲述一年12个月种植菊花的 方法,是作为补充内容加上去的。 纵观全书,共 232 页,两本书的封底、封面和 扉页共17张,正文215张,其中咏诗文章占97 页,写生品种菊图谱占97页,两者加起来194 页。可以说,诗图并茂是《德善斋菊谱》的一大 特色。 《德善斋菊谱》的原创地点就在现在开封市 龙亭公园一带。龙亭公园坐落在北宋皇宫遗址 之上,明周王府是在宋皇宫的基础上扩建的。 周王府的东门曰礼仁门,据明《如梦录》记载: “礼仁门东北,乃是百花园,名寿春园,是周端王 世子恭枵龙亭所建。此园本宋徽宗御花园故 基,有刨出石碣可证。”又载“南有世孙小花园, 亦有花草池塘,无数小景,西通尊义门。”1982 年 在龙亭公园潘家湖首先发掘出的宫廷建筑遗 址,位于现龙亭御道嵩呼建筑向东50多米的潘 家湖内。经发掘考证,该建筑系明代周王府花 园的建筑遗址,房屋坐北朝南,青石台阶,方砖 铺地,屋内设有火炉炕、暖气道、烘热腔、排烟道 等取暖设施。院内有花坛、树木、艮岳遗石等。 遗石有近2米高,就地东移,现埋存在湖心岛 内。湖底发掘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史料说明 龙亭这一带从宋朝到明末一直是各种花卉的种 植基地,有中草药园、百花园、世孙小花园等,当 然也是明周王府菊花的种植基地。朱有爌的大 哥朱有燉继承父亲王位当上周宪王后,非常喜 欢种植菊花。他除了创作《牡丹百咏》《梅花百 咏》外,还编撰《菊谱赋》。他赋《咏金孔雀菊》诗 云“好菊亲曾植北坡,浅黄低压绿琼柯”。朱有 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给编写菊谱创造了有利 条件。 据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 · 宗室》卷 1《周王 传》: “镇平恭靖王有爌,周定王八子也,母周夫人, 建文庚辰八月生于云南蒙化。文皇帝即位复定王 位,王方数岁,封镇平王。”朱橚复位后有爌随父居 住在周王府,从小就受到王府菊花的熏陶,后入住 镇平王府。镇平王府位于西小阁东头,现中山北 路北头路西,周王府大门就在现御街牌坊处,开封 俗称老府门,两府仅距百米之遥。朱有爌可随时 到周王府花圃赏菊。他嗜学工吟咏,兼通书画,阅 读了唐朝李白、宋代苏黄的咏菊诗篇。他整理了 彭城刘蒙、吴门史正志、石湖范成大等编撰的菊 谱,认为三人编撰的菊谱互有同异。他要躬身亲 为,自己原创一部菊谱。他在序中写道:“收取四 方之种植于一圃之中,吾为题品之,以为一定之 论,岂不为菊谱之一快也。今取中州菊谱及于圃 中,所植者六十余品与古之,名色之异于今者共一 百品。每品图其形色,并击小诗一首,辑为一编目 曰《德善斋菊谱》。”严性善在后序中写道: “镇平王 殿下尤笃爱之,取中州所有品色并圃中,见有花名 仅百种,图其形样,每色作诗一首,其用心实勤 矣。敬惟”,并赞美“花皆实迹、诗皆俊逸、文兴趣 幽长”。据《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记载,“德善 斋”是朱有爌的室名,作者就以自己的室名命名该 书为《德善斋菊谱》。 《德善斋菊谱》是中国菊花发展史上承前启后 的珍贵史料。大宋王朝的繁荣促使菊花种植飞速 发展,菊花品种多达35个。重阳佳节,皇帝与民同 乐,开菊花会、观菊花灯、饮菊花酒、还开展斗菊活 动。但“靖康之难”让菊花受到灭顶之灾。《北京栽 培菊花的历史》一书写道: “金兵南下,攻占汴京(今 河南开封),并俘获徽、欽二帝。同时将大量…… 技术工匠掳往北方,其中大部分留住燕京,从而 使中原地区的赏菊风俗逐步在北京地区传播起 来。”还有一部分菊花品种随宋王朝南迁散落在 民间。300多年后随着《德善斋菊谱》的出版,明 朝的周王们传承了菊花的历史并将其发扬光大, 他们收集各地菊花,种植在宋宫基础上营建的王 府之内,品种高达100个,为菊花事业的发展做出 贡献。《德善斋菊谱》不同于众多菊谱的独到之 处,是它用文章记录品种菊的特征,用诗词描述 品种菊的个性,以绘画写真形式表现品种菊的标 准图像,为鉴定品种菊的名称提供了依据。 《德善斋菊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国内外 专家对其非常重视,纷纷收藏和研究。国外最早 收藏该书的是日本左名文库“富好号记”,1961年 被美国哈佛大学从日本东京书市购得,现藏于哈 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日本(内阁文库图书第 二部汉书目录)记载:“菊谱百咏图二卷,附录一 卷,明镇平王有爌,贞享三年刊”,可能是另一版 本。现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籍资料部收藏有明 代原本。两本稍有差异,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 馆版本为明代刻本100品,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 籍资料部版本为原本 101品。在国内最早记载该 书的是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书中说“镇平恭靖 王有爌,著《德善斋诗集菊图谱》”。清代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卷 9 记录该书说:“镇平恭靖王有炫 德善斋菊谱一卷。”文中把名字“有爌”错写为“有 炫”,周王朱橚有 15 个儿子,就没有“有炫”这个名 字。农业史学家王毓瑚先生在《中国农业书录》中 引用《千顷堂书目》,把“镇平恭定王有爌”错写为 “镇平恭靖王有炫”,并说“书没有流传下来”,把该 书列为佚书。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和张明妹 共同发表的《中国古代菊花谱录概要》一文中,写 明《德善斋菊谱》存世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96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教师王华夫先生 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获得此书,撰写了《明 代佚本德善斋菊谱》。黑龙江大学博士张荣东先 生在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籍资料部访得此书, 2010 年发表了《日藏明代孤本〈德善斋菊谱〉》考 述”。他们对该书创作背景、书本的特征、书写的内 容及流入国外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证,认为《德 善斋菊谱》是中国菊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 菊花名城开封为菊花事业发展做出的又一贡献。 《德善斋菊谱》是开封的宝贵资源。开封“城 摞城”为世界奇迹,中国菊花在开封市龙亭公园 传承发展1000多年。从宋朝大宋皇帝与民重阳 赏菊,出版刘蒙《菊谱》《东京梦华录》到明朝周王 在王府花园种菊赏菊吟诗,编撰《德善斋菊谱》, 再到今日,开封每年举办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而 龙亭公园就是主会场,2010年出版包含1606个菊 花品种的《菊谱》,而执行主编就是在龙亭公园工 作生活一个甲子年的老园丁,在一个地点把世界 名花中国菊花传承、发展、延续 1000多年,这也是 一个奇迹。我们应把资源变为财富,把《菊谱》、 《德善斋菊谱》、现代《菊谱》和品种菊花同时展 出,成为一年一度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亮点, 为宣传开封、发展开封文化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朱有 和《德善斋菊谱》 张玉发 广 《德善斋菊谱》封面。 《德善斋菊谱》首页 《德善斋菊谱》以诗词描述品种菊的个性。 《德善斋菊谱》序文。 本版图片由张玉发提供。
1

朱有 和《德善斋菊谱》 灯广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8-01/24/11/2018012411_pdf.pdf · 2018 年1 月24 日 星期三 11 汴梁人物 责编:李珍 版式:李雯

Oct 24,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 112018 年 1 月 24 日 星期三责编:李珍 版式:李雯 校对:冯星汴梁人物

    《德善斋菊谱》编撰于明朝天顺二年,作者是成长在开封周王府的朱有爌。菊谱中记述了 100个品种的菊花,分黄、红、白、紫四大类。该书分别描述了每个品种菊的名字和生长特征。该书可贵之处是作者躬行原创的。他亲自把以中原为中心的四方菊花之种,养在周王府一圃之中。每逢金秋菊花盛开之时,他亲自到花圃逐品赏菊,根据每个品种菊的特色和品貌吟诗作画,创作出一部图文并茂的菊花专著,名曰《德善斋菊谱》。该菊谱为研究中国菊花发展史提供了翔实宝贵的历史资料,是继宋刘蒙《菊谱》之后又一部在开封原创的菊花专著,再次证明中国菊花名城开封为中国菊花事业发展做出有史可鉴的巨大贡献。

    《德善斋菊谱》的作者朱有爌是标准的官后代,他的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父亲是分封在开封的第一代周王朱橚。他是朱橚的第八个儿子,明洪武三十六年农历八月初八,当时才 3 岁的他被封为镇平郡王。他儿时随父在周王府长大,成人后住在开封城端礼街西镇平王府。明《如梦录》记载,镇平王府原是朱橚长女仪封郡主府,后改建为镇平王府。据开封历史文化学者王宴春先生实地考察,镇平王府在今西小阁东口以北的地方。

    朱有爌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教育,父亲的熏陶、生活环境的影响使他受益匪浅,也为他后来养菊花、编撰菊谱创造了有利条件。其父周王朱橚为人好学,喜读书,能填词赋诗,又写得一手好字,曾根据元朝宫中遗事,写有《元宫词》100 章。他汲取被流放到云南的教训,回到开封后 弃 政 从 善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到 创 作 医 学 著 作中。他利用野生的可供食用的植物救济灾民,并在周王府内建花圃、中草药园,广泛收集中原各地 400 余种植物种于府内的园圃,也就是现在的龙亭公园所在的地方。他让画工将植物绘图成书,名《救荒本草》,共记有植物 414 种,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长环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受父亲的影响,朱有爌是个

    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人,对诗歌、书画、骑射、蹴鞠无一不精。他著有《道统论》,数万言;收集自夏商以来至元朝太子 100 多人,著《贤王传》。他对菊花情有独钟,饱览了有关菊花的专著和咏菊诗词,认为菊花品质高雅、花色艳丽、用途广泛而决心编撰菊谱。为了准确描述每个菊花品种的特性,他广泛收集四方菊花品种,养在府内的花圃之中,并亲自仔细考察,针对每个菊花品种的特征吟诗作画。朱有爌在花甲之年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菊花专著《德善斋菊谱》。明成化七年,朱有爌去世,享年 72 岁,谥号恭定。

    朱有爌家注重做学问,书香飘逸,后代子孙中出现了杰出的优秀文人学者。他的五世孙,镇国中尉朱睦 挈析,字灌甫,号西亭,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大学者李梦阳赏识,年仅 20 岁,便通《五经》,尤其精于《易》《春秋》。朱睦 挈析生平酷爱搜求古籍图书。当时明朝藏书之富首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两家的藏书后来都被朱睦 挈析倾资购得并建万卷堂,一时学者名流云集于此,唱和讲学。人们把朱睦 挈析比为汉代的刘向,尊称为西亭先生。明万历五年,他因学识渊博被推举为周藩王府宗正,执教于宗学。他的著作有《五经稽疑》《授经图传》《韵谱》《明帝世表》《周国世系表》《建文逊国褒忠录》《河南通志》《开封府志》等。在“开封府志序”中写有:周府宗正奉旨督理宗学汴上睦挈析撰。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花圃在明崇祯十二年因被黄河水灾淹没而毁于一旦。

    《德 善 斋 菊 谱》现 收 藏 在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燕京图书馆,书中首页盖有双行 12 个字的长方形红色印章“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珍藏印”,下方还 有“ 左 名 文 库 ”和“ 富 好 号 记 ”两 枚 红 色 印章。该书共天地(上下)两册,天(上)册 116 页,地(下)册 116 页,两册共 232 页,为楷书字体线装 书 本 。 书 中 记 录 的 是 明 代 前 期 在 开 封 种 植的品种菊花的菊谱。全书记载有“德善斋菊谱序 ”“ 德 善 斋 菊 谱 目 录 ”“ 德 善 斋 菊 谱 诗(图)”

    “种植浇灌之法”“德善斋菊谱后序”“卧云山房补遗”6 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3 页 395 字是作者本人撰写,讲述编写菊谱的缘由、目的、方法 等 。 落 款“ 天 顺 二 年 秋 九 月 菊 节 后 一 日书 ”。 序 后 有 金 石 印 章 三 枚 ,上 下 排 列 。 第 一枚篆书阳刻“镇平王府图书”6 字,第二枚篆书阳 刻“ 德 善 斋 ”3 字 ,第 三 枚 篆 书 阴 刻“ 游 戏 翰墨”4 字。第二部分,6 页,记述每个品种菊花的名字和每品菊花色叶的基本特征,其中黄色 41品 、白 色 20 品 、红 色 30 品 、紫 色 9 品 ,共 计 100品 。 第 三 部 分 ,194 页 ,每 品 两 页 ,一 页 是 该 品菊花的名字并赋七言绝句诗一首,另一页是该品种菊图谱一幅。该部分共记品种菊 97 品,对照 目 录 中 的 100 品 缺 少 3 品 ,其 中 黄 色 缺 波 斯菊 一 品 、红 色 缺 海 云 红 一 品 、紫 色 缺 紫 罗 伞 一品。第四部分,4 页 466 字,分栽菊、插菊、接菊、菊补遗 4 段讲述。栽菊从农历三月开始,讲述分 栽 、摘 头 、杖 扶 、留 蕊 、开 花 等 栽 菊 之 法 全 过程 。 插 菊 讲 述 菊 花 繁 殖 扦 插 的 方 法 和 注 意 事项 。 接 菊 讲 述 菊 花 的 嫁 接 技 术 。 菊 补 遗 讲 述菊 根 怕 淹 ,菊 花 药 用 酿 酒 用 的 注 意 事 项 ,菊 花色多变异名品有增的原因。第五部分,3 页 364字,由周王府 80 岁的良医副臣严性善所写。他赞美菊谱作者朱有爌和陶渊明一样热爱菊花,赞美朱有爌琴书笔砚的才华,赞美作者诗皆俊逸 、兴 趣 悠 长 ,可 与 骚 人 墨 客 齐 驱 并 驾 。 感 恩

    贤 王 殿 下 爱 之 特 厚“ 天 顺 二 年 重 阳 宴 赏 之 ”。第六部分,3 页,应是翻刻本加上的,不是《德善斋菊谱》原本的内容。卧云山房是明范大澈创建 的 藏 书 楼 ,卧 云 山 房 藏 品 规 模 庞 大 、种 类 丰富 、特 色 鲜 明 ,在 当 时 完 全 可 以 与 范 钦 的 天 一阁 匹 敌 。 该 部 分 内 容 收 集 卧 云 山 房 藏 书 有 关菊花种植的经验,讲述一年 12 个月种植菊花的方法,是作为补充内容加上去的。

    纵观全书,共 232 页,两本书的封底、封面和扉 页 共 17 张 ,正 文 215 张 ,其 中 咏 诗 文 章 占 97页 ,写 生 品 种 菊 图 谱 占 97 页 ,两 者 加 起 来 194页。可以说,诗图并茂是《德善斋菊谱》的一大特色。

    《德善斋菊谱》的原创地点就在现在开封市龙亭公园一带。龙亭公园坐落在北宋皇宫遗址之 上 ,明 周 王 府 是 在 宋 皇 宫 的 基 础 上 扩 建 的 。周 王 府 的 东 门 曰 礼 仁 门 ,据 明《如 梦 录》记 载 :

    “礼仁门东北,乃是百花园,名寿春园,是周端王世 子 恭 枵 龙 亭 所 建 。 此 园 本 宋 徽 宗 御 花 园 故基,有刨出石碣可证。”又载“南有世孙小花园,亦有花草池塘,无数小景,西通尊义门。”1982 年在 龙 亭 公 园 潘 家 湖 首 先 发 掘 出 的 宫 廷 建 筑 遗址,位于现龙亭御道嵩呼建筑向东 50 多米的潘家湖内。经发掘考证,该建筑系明代周王府花园的建筑遗址,房屋坐北朝南,青石台阶,方砖铺地,屋内设有火炉炕、暖气道、烘热腔、排烟道等取暖设施。院内有花坛、树木、艮岳遗石等。遗 石 有 近 2 米 高 ,就 地 东 移 ,现 埋 存 在 湖 心 岛内。湖底发掘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史料说明龙亭这一带从宋朝到明末一直是各种花卉的种植基地,有中草药园、百花园、世孙小花园等,当然也是明周王府菊花的种植基地。朱有爌的大哥朱有燉继承父亲王位当上周宪王后,非常喜欢种植菊花。他除了创作《牡丹百咏》《梅花百咏》外,还编撰《菊谱赋》。他赋《咏金孔雀菊》诗云“好菊亲曾植北坡,浅黄低压绿琼柯”。朱有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给编写菊谱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宗室》卷 1《周王传》:“镇平恭靖王有爌,周定王八子也,母周夫人,建文庚辰八月生于云南蒙化。文皇帝即位复定王位,王方数岁,封镇平王。”朱橚复位后有爌随父居住在周王府,从小就受到王府菊花的熏陶,后入住镇平王府。镇平王府位于西小阁东头,现中山北路北头路西,周王府大门就在现御街牌坊处,开封俗称老府门,两府仅距百米之遥。朱有爌可随时到周王府花圃赏菊。他嗜学工吟咏,兼通书画,阅读了唐朝李白、宋代苏黄的咏菊诗篇。他整理了彭城刘蒙、吴门史正志、石湖范成大等编撰的菊谱,认为三人编撰的菊谱互有同异。他要躬身亲为,自己原创一部菊谱。他在序中写道:“收取四方之种植于一圃之中,吾为题品之,以为一定之论,岂不为菊谱之一快也。今取中州菊谱及于圃中,所植者六十余品与古之,名色之异于今者共一百品。每品图其形色,并击小诗一首,辑为一编目曰《德善斋菊谱》。”严性善在后序中写道:“镇平王殿下尤笃爱之,取中州所有品色并圃中,见有花名仅百种,图其形样,每色作诗一首,其用心实勤矣。敬惟”,并赞美“花皆实迹、诗皆俊逸、文兴趣幽长”。据《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记载,“德善斋”是朱有爌的室名,作者就以自己的室名命名该书为《德善斋菊谱》。

    《德善斋菊谱》是中国菊花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珍贵史料。大宋王朝的繁荣促使菊花种植飞速发展,菊花品种多达 35个。重阳佳节,皇帝与民同乐,开菊花会、观菊花灯、饮菊花酒、还开展斗菊活动。但“靖康之难”让菊花受到灭顶之灾。《北京栽培菊花的历史》一书写道:“金兵南下,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并俘获徽、欽二帝。同时将大量……技术工匠掳往北方,其中大部分留住燕京,从而使中原地区的赏菊风俗逐步在北京地区传播起来。”还有一部分菊花品种随宋王朝南迁散落在民间。300 多年后随着《德善斋菊谱》的出版,明朝的周王们传承了菊花的历史并将其发扬光大,他们收集各地菊花,种植在宋宫基础上营建的王府之内,品种高达 100 个,为菊花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德善斋菊谱》不同于众多菊谱的独到之处,是它用文章记录品种菊的特征,用诗词描述品种菊的个性,以绘画写真形式表现品种菊的标准图像,为鉴定品种菊的名称提供了依据。

    《德善斋菊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国内外专家对其非常重视,纷纷收藏和研究。国外最早收藏该书的是日本左名文库“富好号记”,1961 年被美国哈佛大学从日本东京书市购得,现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日本(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书目录)记载:“菊谱百咏图二卷,附录一卷,明镇平王有爌,贞享三年刊”,可能是另一版本。现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籍资料部收藏有明代原本。两本稍有差异,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版本为明代刻本 100品,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籍资料部版本为原本 101 品。在国内最早记载该书的是明代焦竑《国朝献征录》,书中说“镇平恭靖王有爌,著《德善斋诗集菊图谱》”。清代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卷 9 记录该书说:“镇平恭靖王有炫德善斋菊谱一卷。”文中把名字“有爌”错写为“有炫”,周王朱橚有 15个儿子,就没有“有炫”这个名字。农业史学家王毓瑚先生在《中国农业书录》中引用《千顷堂书目》,把“镇平恭定王有爌”错写为

    “镇平恭靖王有炫”,并说“书没有流传下来”,把该书列为佚书。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和张明妹共同发表的《中国古代菊花谱录概要》一文中,写明《德善斋菊谱》存世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6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教师王华夫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获得此书,撰写了《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黑龙江大学博士张荣东先生在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古籍资料部访得此书,2010 年发表了《日藏明代孤本〈德善斋菊谱〉》考述”。他们对该书创作背景、书本的特征、书写的内容及流入国外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证,认为《德善斋菊谱》是中国菊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菊花名城开封为菊花事业发展做出的又一贡献。

    《德善斋菊谱》是开封的宝贵资源。开封“城摞城”为世界奇迹,中国菊花在开封市龙亭公园传承发展 1000 多年。从宋朝大宋皇帝与民重阳赏菊,出版刘蒙《菊谱》《东京梦华录》到明朝周王在王府花园种菊赏菊吟诗,编撰《德善斋菊谱》,再到今日,开封每年举办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而龙亭公园就是主会场,2010 年出版包含 1606 个菊花品种的《菊谱》,而执行主编就是在龙亭公园工作生活一个甲子年的老园丁,在一个地点把世界名花中国菊花传承、发展、延续 1000 多年,这也是一个奇迹。我们应把资源变为财富,把《菊谱》、

    《德善斋菊谱》、现代《菊谱》和品种菊花同时展出,成为一年一度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亮点,为宣传开封、发展开封文化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朱有 和《德善斋菊谱》张玉发

    灯黄广

    《德善斋菊谱》封面。

    《德善斋菊谱》首页 《德善斋菊谱》以诗词描述品种菊的个性。《德善斋菊谱》序文。

    本版图片由张玉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