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A12 趣历史 编辑/张严涵 美编/张坤 责校/方立 杨波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品茗”小议 作者:九思 (南宋)许棐《樵谈》云: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 森严之后,甘芳溢颊; 闻小人谄笑,如嚼糖冰, 爽美之后,寒沍凝腹。” 今悟: 学经典之论,如品陈普, 厚重之味,舌底生津; 思文化之史,如饮龙井, 清香之际,千古如新; 践知行之径,如赏乌龙, 灵韵之刻,心静神清; 悟天地之理,如游正山, 明晓之时,道法自然。 魏晋人是真刚,有时候一个称呼也能刚起来。 王戎是著名文化组合“竹林七贤”中的一位。王 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 而按照那个时代的礼仪, 妻子称呼丈夫应用 “君”,丈夫称呼妻 子才用“卿”。 因为“卿” 是一个比 较随便的称呼,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妻子对丈夫必须 尊重。于是王戎就说:“你这样叫我,按照礼仪属于 不敬,以后不要再叫了。”可他的妻子并没有唯命是 从,而是反问道: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 谁当卿卿?”我是因为深爱着你才叫你“卿”,我要是 不能称你为“卿”,那这个称呼你打算留给谁用呢? 后来,就留下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 这是一次具有革命意义的刚,要知道,那可是 一千五百年前呀!那个时代的女子有几个敢如此 质问自己的丈夫呢?同样是“卿”这个称呼,还有一 个朋友间的故事。 “卿”这个称呼在那个时代除了君对臣、夫对妻 之外,不分彼此、不拘小节的好朋友之间也可 以用。其实说是朋友间的故事有些不严谨,因为故 事中的王夷甫并没有把庾子嵩当做自己的朋友。 因此当庾子嵩用“卿”这个字眼来称呼王夷甫时,王 夷甫就一脸严肃地说:“君不能用这个词来称呼 我。”请注意,他用的是“君”,这非常正式。可是庾 子嵩听了却满不在乎地说: “你自用‘君’称呼我,我 自用‘卿’称呼你,你有你的叫法,我有我的叫法。” 刚! 供图/子聿 冰心是以写母爱、童心而著称的诗人和散文 家,笔下的爱情诗却屈指可数,写于1925年致吴文 藻的《相思》,寥寥数行,其情韵雅致,丝毫不逊色 唐宋小令。 冰心和吴文藻相识于 1923 年 8 月赴美留学的旅 途之中。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船上,冰心让同学许 地山帮忙寻找好友吴搂梅的弟弟,结果吴文藻被误 为吴卓拉了过来,两人因此意外结识。后来在闲聊 中,彼此了解到,吴文藻已先一年留美学习社会学, 冰心则将赴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主修英国文 学。在大洋上颠簸航行的日子里,一帮意气风发的 年青留学生经常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吴 文藻学识渊博,见解不凡,为人诚恳真挚,给冰心留 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到了美国,冰心收到很多旧友新朋的问候信,她 一概用学校的风景明信片回复,但给吴文藻却专门 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件。此后,吴文藻每每看到文学 书籍、文艺杂志就买下来,看完后再寄给冰心。冰心 收到这些书刊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以致老师对她的 阅读面和阅读量颇感惊讶,冰心解释说“是我的一位 中国朋友”帮的忙,老师不由得感叹:“你的这位朋友 是个很好的学者!”两年后,吴文藻与冰心在一起泛 舟游玩时,真诚地向冰心求爱。冰心思考了一夜,第 二天答复说:她没有意见,但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 就这样,两个风华正茂的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成了知 己和恋人。 1925 年底,冰心攻读硕士学位时,论文的题目是 《李清照词英译》,导师规定每星期五下午到她家边 喝茶边辅导。一次,冰心将译成英文散文的《漱玉 词》带去,请导师修改和指点。讨论间隙,导师忽然 问道:“你写过情诗没有?”冰心羞涩地说:“我刚写了 一首,题目叫做《相思》: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 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 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读完诗歌,冰心又把汉字 “相思”两字写给导师看,随后解释说,“相”字旁的 “目”和“思”上面的“田”字,都是横平竖直的,所以雪 地上的枯枝会构成“相思”两字。导师听了会意地说 道:“很有意思。若是用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恐怕 就写不出这样奇异的效果和意境了!” 冰心后来在《话说“相思”》一文中回忆,她写这首 诗的时间是在那年的12月12日。当时,她收到吴文 藻一封写满思念的情书,顿时勾起了无穷的相思之 情。 “孤寂的宿舍里,念不下书了,我就披上大衣,走下 楼去,想到图书馆人多的地方。不料在楼外的雪地上 却看见满地上都写着‘相思’两字!”雪地上倒映着横 七竖八的枯枝,如同汉字笔画,在她看来都是“相 思”。结果,冰心在图书馆里写出了这首题为《相思》 的情诗。全诗仅 7 行,篇幅短小,洗练简洁,情因景 生,景以情移,含蓄地刻画了冰心内心的情感变化:冬 夜孤寂,难以入眠,披上衣服,踱步户外,圆月当空,那 落尽了叶子的树木把枝干照映在雪地上,纵横交错, 仿佛无数难解的相思网结,写满了皎洁的雪地,格外 醒目,一如那剪不断、隔不开的相思之情…… 1926 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后回到国内,在母校 燕京大学执教一年级国文课。其间,发生了一件十 分有趣的故事。那时,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福建和 广东人,为了教他们说好普通话,冰心特意找了一些 “绕口令”,帮助他们“咬”准字音。一次,冰心选了半 阕咏鸟的词:“金埒远,玉塘稀,天空海阔几时归?相 离只晓相思死,那(哪)识相思未死时!”词中的“相思 死”和“未死时”几个字读起来十分拗口,那些学生绕 不过来,只听见满堂“嘶,嘶,嘶”和一片笑声。生物 系的一位女教师悄悄地笑问冰心:“是不是你自己也 在想念海外那个人了?”冰心无力辩解,不禁脸红了 起来…… 1928 年 5 月,冰心写了首《我爱,归来吧,我爱》 的诗歌寄给吴文藻,以“母亲”的口吻,深情表达了对 远在异国游子的诚挚召唤,以及自己内心对恋人的 思念。一年后,吴文藻取得了博士学位,带着哥伦比 亚大学“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的奖状, 踏上归国之路。同年6月15日,吴文藻和冰心 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此后,他们一路 携手,相伴终生…… 文并供图/周惠斌 有一种“正面刚”,叫魏晋风流 子聿 冰心“满地相思” 写情诗 最近,有好多“正面刚”被刷上热搜,明星们跟黑粉正面刚,专业领域的大 V 们跟杠精正面刚。确实,有些人你不正面刚他一下,他 就会不停地骚扰你、诋毁你。 “正面刚”是一种态度。 提起“正面刚”,我想到的更多的是那些被称为“魏晋风流”的人。从东汉到南北朝,五百余年的时间里,战火连绵不断,朝代频繁 更迭。人们的生活,用今天时髦的话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而就是在个时代,人们反而看淡了生死、看破了世俗,一言一 行比任何时候都更尊重内心。因此在这个时代,皇帝可以跟大臣刚,大臣也可以跟皇帝刚;父可与子刚,子亦可与父刚;朋友之间互 相刚,就是在路上走着走着,也可能跟一个陌生人刚起来。 还记得中学课本里那个一句“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把 对方臊得无地自容的陈元方吗?当时学这篇课文 的时候还没有“正面刚”这个词,如果有,我想我一 定会比一个剪刀手对元方说: “元方,刚得漂亮!” 的确啊,这位朋友明明是失信在先,还一副理 直气壮的架势骂被他爽约的人,真不知他哪来的自 信。这种人,不正面刚他一下,他永远都不知道道 理二字怎么写。 四年后,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绍问: “你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称赞,他到底做了些什 么?”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 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 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袁绍又说: “我曾 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 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 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 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 学周公。” 这回不知深浅的人叫袁绍。这个人大家都熟, 就是最终输给曹操那个。在这个故事里,元方说谁 学谁对方都有一万句话等着呢,所以我不正面回答 问题。引经据典,抬出孔子和周公,让对方感觉到 问了这个问题就证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十一岁陈元方“刚”袁绍 提到东晋的孝武帝,他的存在 感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起来,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确实啊,无论 是正面事迹还是反面劣迹,他的所作 所为都不足以被人记住。孝武帝是有些窝囊的,登 基即位时由辅政大臣桓温主持朝政。桓温去世,又 由他的嫂子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嫂子去世,大 权又到了那个“东山再起”的谢安手里。可就是这么 一个有些窝囊的人,也有很刚的时候。 孝武帝的父亲简文帝去世了,十一岁的他登 基即位。在服丧期里,按理说他作为儿子及新一 任君主,应该主动到灵前表示悲恸。可是到了晚 上也没有去哭上一哭。旁边的吃瓜群众着急了, 对孝武帝说:“按照规矩,您得去您父亲的灵位前 哭一哭,表示哀悼。”孝武帝翻了一下白眼,淡淡地 说:“悲伤来的时候,我自然会去哭,这还有什么规 矩可言吗?” 看来,道德绑架一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总有一 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人指指点点。面 对这些人,孝武帝的回答棒呆了。第一,哭与不哭,什 么时候哭,是我的事,不是你的;第二,在感情面前,没 有规矩可言。怎么样?是不是很刚? 还有一次。那是冬天里,孝武帝白天的时候 只穿一些单衣,到了晚上却要盖两床棉被,爱操 心的谢安就劝谏说这样忽冷忽热不利于身体健 康。孝武帝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昼动夜静, 意思是我白天一直在运动故而少穿,夜里则是静 止的状态所以要多盖被子,我什么时候冷、什么 时候热我还不清楚吗?用你操心?听完谢安连 连赞孝武帝精通玄理。 窝囊孝武帝“刚”谢安 再说一个大臣正面刚皇帝的故事。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全才,最后蜀国就是他带着军 队长驱直入灭掉的。但人无完人,邓艾有一个小小 的缺点,就是说话口吃。在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 他总是“艾……艾……”个没完。成语“期期艾艾” 里的“艾艾”说的就是他。 有一次他参加晋文帝司马昭举办的宴会,宴会 上他又“艾……艾……”的,于是司马昭就开他的玩 笑说: “你总说‘艾艾’,你的名字里到底几个艾?”此 言一出,满座大笑。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害臊 得钻了地缝。邓艾被人揭了短,没有显现出愤怒, 而是很淡定地说: “《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不也就 一个凤凰嘛!” 他有口吃这个毛病,说起话来“艾……艾……” 也是不争的事实。司马昭问他名字里有几个艾,他 无论回答几个,都会自取其辱,成为笑柄。邓艾的 机智在于他给自己的小缺点找了个高大上的说 辞。许多诗人都喜用“反复”的修辞,重章叠咏,达 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邓艾的口吃正好与“反复”有 着相同的表现形式,于是他就找来了这个理由。你 可以嘲笑我,但你不敢嘲笑《论语》啊。怎么样?不 但正面刚,而且刚得高雅又文艺,晋文帝被他怼得 哑口无言,却连治罪的把柄都没有。 邓艾期期艾艾“刚”司马昭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必须算大 咖。且不说人家开创了山水诗派、 三百多年后又成为诗仙李白的偶像, 就是人家敢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 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 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这句话,这份自信就够牛的。然而就是这么牛的一个 人,也有人敢“黑”他,那结局也是可想而知了。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斗笠,简单说,就是带 柄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形状看上去跟仪仗用的一 种叫曲盖的大伞很像。于是一个姓孔的隐士对谢 灵运说:“你是个德行高尚、心存高远的人,既然追 求淡泊为何还不能遗忘那代表富贵的曲盖呢?”谢 灵运看了看眼前这个挖苦自己的人,说道: “恐怕是 害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吧。” 影子的故事出自《庄子》。说是有一个害怕自 己影子、讨厌自己脚印的人,为了摆脱这些而拼命 奔跑。可是步子越多,脚印也就越多;跑得越快,影 子也跟得越快。虽然很拼命,但总觉得自己很慢, 最后累死了。他竟不知道树荫里没有影子,不走就 没有脚印的道理。 孔隐士说谢灵运是因为忘不掉富贵才经常戴 一个形似曲盖的斗笠,可谢灵运说我根本没把我的 斗笠和曲盖联系到一起,你把它看成曲盖,是你的 内心装着曲盖、忘不掉富贵才对。 按说这孔隐士也是一位高尚士也,可这一次,也犯 了杠精的毛病。面对这种人,就得像谢灵运这么刚。 谢灵运“刚”所谓隐士 王戎之妻“刚”出成语卿卿我我 1923年8月,冰心在赴美邮轮上
1

有一种“正面刚”,叫魏晋风流 - epaper.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20-07/29/A12/bjbqb20200729A12.pdf · 燕京大学执教一年级国文课。其间,发生了一件十

Oct 14,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有一种“正面刚”,叫魏晋风流 - epaper.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20-07/29/A12/bjbqb20200729A12.pdf · 燕京大学执教一年级国文课。其间,发生了一件十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A12趣历史

编辑/张严涵 美编/张坤 责校/方立 杨波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九 思 随 笔

“品茗”小议作者:九思

(南宋)许棐《樵谈》云:“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谄笑,如嚼糖冰,爽美之后,寒沍凝腹。”今悟:学经典之论,如品陈普,厚重之味,舌底生津;思文化之史,如饮龙井,清香之际,千古如新;践知行之径,如赏乌龙,灵韵之刻,心静神清;悟天地之理,如游正山,明晓之时,道法自然。

魏晋人是真刚,有时候一个称呼也能刚起来。王戎是著名文化组合“竹林七贤”中的一位。王

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而按照那个时代的礼仪,妻子称呼丈夫应用“君”,丈夫称呼妻

子才用“卿”。因为“卿”是一个比

较随便的称呼,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妻子对丈夫必须尊重。于是王戎就说:“你这样叫我,按照礼仪属于不敬,以后不要再叫了。”可他的妻子并没有唯命是从,而是反问道:“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我是因为深爱着你才叫你“卿”,我要是不能称你为“卿”,那这个称呼你打算留给谁用呢?后来,就留下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

这是一次具有革命意义的刚,要知道,那可是一千五百年前呀!那个时代的女子有几个敢如此质问自己的丈夫呢?同样是“卿”这个称呼,还有一个朋友间的故事。

“卿”这个称呼在那个时代除了君对臣、夫对妻之外,不分彼此、不拘小节的好朋友之间也可

以用。其实说是朋友间的故事有些不严谨,因为故事中的王夷甫并没有把庾子嵩当做自己的朋友。因此当庾子嵩用“卿”这个字眼来称呼王夷甫时,王夷甫就一脸严肃地说:“君不能用这个词来称呼我。”请注意,他用的是“君”,这非常正式。可是庾子嵩听了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自用‘君’称呼我,我自用‘卿’称呼你,你有你的叫法,我有我的叫法。”

刚! 供图/子聿

冰心是以写母爱、童心而著称的诗人和散文家,笔下的爱情诗却屈指可数,写于1925年致吴文藻的《相思》,寥寥数行,其情韵雅致,丝毫不逊色唐宋小令。

冰心和吴文藻相识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的旅途之中。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船上,冰心让同学许地山帮忙寻找好友吴搂梅的弟弟,结果吴文藻被误为吴卓拉了过来,两人因此意外结识。后来在闲聊中,彼此了解到,吴文藻已先一年留美学习社会学,冰心则将赴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在大洋上颠簸航行的日子里,一帮意气风发的年青留学生经常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吴文藻学识渊博,见解不凡,为人诚恳真挚,给冰心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到了美国,冰心收到很多旧友新朋的问候信,她一概用学校的风景明信片回复,但给吴文藻却专门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件。此后,吴文藻每每看到文学书籍、文艺杂志就买下来,看完后再寄给冰心。冰心收到这些书刊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以致老师对她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颇感惊讶,冰心解释说“是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帮的忙,老师不由得感叹:“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很好的学者!”两年后,吴文藻与冰心在一起泛舟游玩时,真诚地向冰心求爱。冰心思考了一夜,第二天答复说:她没有意见,但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就这样,两个风华正茂的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成了知己和恋人。

1925年底,冰心攻读硕士学位时,论文的题目是《李清照词英译》,导师规定每星期五下午到她家边喝茶边辅导。一次,冰心将译成英文散文的《漱玉词》带去,请导师修改和指点。讨论间隙,导师忽然问道:“你写过情诗没有?”冰心羞涩地说:“我刚写了一首,题目叫做《相思》: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读完诗歌,冰心又把汉字

“相思”两字写给导师看,随后解释说,“相”字旁的“目”和“思”上面的“田”字,都是横平竖直的,所以雪地上的枯枝会构成“相思”两字。导师听了会意地说道:“很有意思。若是用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恐怕就写不出这样奇异的效果和意境了!”

冰心后来在《话说“相思”》一文中回忆,她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那年的12月12日。当时,她收到吴文藻一封写满思念的情书,顿时勾起了无穷的相思之情。“孤寂的宿舍里,念不下书了,我就披上大衣,走下楼去,想到图书馆人多的地方。不料在楼外的雪地上却看见满地上都写着‘相思’两字!”雪地上倒映着横七竖八的枯枝,如同汉字笔画,在她看来都是“相思”。结果,冰心在图书馆里写出了这首题为《相思》的情诗。全诗仅7行,篇幅短小,洗练简洁,情因景生,景以情移,含蓄地刻画了冰心内心的情感变化:冬夜孤寂,难以入眠,披上衣服,踱步户外,圆月当空,那落尽了叶子的树木把枝干照映在雪地上,纵横交错,仿佛无数难解的相思网结,写满了皎洁的雪地,格外醒目,一如那剪不断、隔不开的相思之情……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后回到国内,在母校燕京大学执教一年级国文课。其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那时,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福建和广东人,为了教他们说好普通话,冰心特意找了一些

“绕口令”,帮助他们“咬”准字音。一次,冰心选了半阕咏鸟的词:“金埒远,玉塘稀,天空海阔几时归?相离只晓相思死,那(哪)识相思未死时!”词中的“相思死”和“未死时”几个字读起来十分拗口,那些学生绕不过来,只听见满堂“嘶,嘶,嘶”和一片笑声。生物系的一位女教师悄悄地笑问冰心:“是不是你自己也在想念海外那个人了?”冰心无力辩解,不禁脸红了起来……

1928年5月,冰心写了首《我爱,归来吧,我爱》的诗歌寄给吴文藻,以“母亲”的口吻,深情表达了对远在异国游子的诚挚召唤,以及自己内心对恋人的思念。一年后,吴文藻取得了博士学位,带着哥伦比亚大学“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的奖状,踏上归国之路。同年6月15日,吴文藻和冰心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此后,他们一路携手,相伴终生……

文并供图/周惠斌

有一种“正面刚”,叫魏晋风流 ◎子聿

冰心“满地相思”写情诗

最近,有好多“正面刚”被刷上热搜,明星们跟黑粉正面刚,专业领域的大V们跟杠精正面刚。确实,有些人你不正面刚他一下,他就会不停地骚扰你、诋毁你。“正面刚”是一种态度。

提起“正面刚”,我想到的更多的是那些被称为“魏晋风流”的人。从东汉到南北朝,五百余年的时间里,战火连绵不断,朝代频繁更迭。人们的生活,用今天时髦的话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而就是在个时代,人们反而看淡了生死、看破了世俗,一言一行比任何时候都更尊重内心。因此在这个时代,皇帝可以跟大臣刚,大臣也可以跟皇帝刚;父可与子刚,子亦可与父刚;朋友之间互相刚,就是在路上走着走着,也可能跟一个陌生人刚起来。

还记得中学课本里那个一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把对方臊得无地自容的陈元方吗?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还没有“正面刚”这个词,如果有,我想我一定会比一个剪刀手对元方说:“元方,刚得漂亮!”

的确啊,这位朋友明明是失信在先,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架势骂被他爽约的人,真不知他哪来的自信。这种人,不正面刚他一下,他永远都不知道道

理二字怎么写。四年后,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绍问:

“你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称赞,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袁绍又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

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这回不知深浅的人叫袁绍。这个人大家都熟,就是最终输给曹操那个。在这个故事里,元方说谁学谁对方都有一万句话等着呢,所以我不正面回答问题。引经据典,抬出孔子和周公,让对方感觉到问了这个问题就证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十一岁陈元方“刚”袁绍

提到东晋的孝武帝,他的存在感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确实啊,无论是正面事迹还是反面劣迹,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足以被人记住。孝武帝是有些窝囊的,登基即位时由辅政大臣桓温主持朝政。桓温去世,又由他的嫂子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嫂子去世,大权又到了那个“东山再起”的谢安手里。可就是这么一个有些窝囊的人,也有很刚的时候。

孝武帝的父亲简文帝去世了,十一岁的他登

基即位。在服丧期里,按理说他作为儿子及新一任君主,应该主动到灵前表示悲恸。可是到了晚上也没有去哭上一哭。旁边的吃瓜群众着急了,对孝武帝说:“按照规矩,您得去您父亲的灵位前哭一哭,表示哀悼。”孝武帝翻了一下白眼,淡淡地说:“悲伤来的时候,我自然会去哭,这还有什么规矩可言吗?”

看来,道德绑架一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总有一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人指指点点。面对这些人,孝武帝的回答棒呆了。第一,哭与不哭,什

么时候哭,是我的事,不是你的;第二,在感情面前,没有规矩可言。怎么样?是不是很刚?

还有一次。那是冬天里,孝武帝白天的时候只穿一些单衣,到了晚上却要盖两床棉被,爱操心的谢安就劝谏说这样忽冷忽热不利于身体健康。孝武帝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昼动夜静,意思是我白天一直在运动故而少穿,夜里则是静止的状态所以要多盖被子,我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热我还不清楚吗?用你操心?听完谢安连连赞孝武帝精通玄理。

窝囊孝武帝“刚”谢安

再说一个大臣正面刚皇帝的故事。邓艾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全才,最后蜀国就是他带着军队长驱直入灭掉的。但人无完人,邓艾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说话口吃。在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总是“艾……艾……”个没完。成语“期期艾艾”里的“艾艾”说的就是他。

有一次他参加晋文帝司马昭举办的宴会,宴会

上他又“艾……艾……”的,于是司马昭就开他的玩笑说:“你总说‘艾艾’,你的名字里到底几个艾?”此言一出,满座大笑。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害臊得钻了地缝。邓艾被人揭了短,没有显现出愤怒,而是很淡定地说:“《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不也就一个凤凰嘛!”

他有口吃这个毛病,说起话来“艾……艾……”也是不争的事实。司马昭问他名字里有几个艾,他

无论回答几个,都会自取其辱,成为笑柄。邓艾的机智在于他给自己的小缺点找了个高大上的说辞。许多诗人都喜用“反复”的修辞,重章叠咏,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邓艾的口吃正好与“反复”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于是他就找来了这个理由。你可以嘲笑我,但你不敢嘲笑《论语》啊。怎么样?不但正面刚,而且刚得高雅又文艺,晋文帝被他怼得哑口无言,却连治罪的把柄都没有。

邓艾期期艾艾“刚”司马昭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必须算大咖。且不说人家开创了山水诗派、三百多年后又成为诗仙李白的偶像,就是人家敢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句话,这份自信就够牛的。然而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也有人敢“黑”他,那结局也是可想而知了。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斗笠,简单说,就是带

柄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形状看上去跟仪仗用的一种叫曲盖的大伞很像。于是一个姓孔的隐士对谢灵运说:“你是个德行高尚、心存高远的人,既然追求淡泊为何还不能遗忘那代表富贵的曲盖呢?”谢灵运看了看眼前这个挖苦自己的人,说道:“恐怕是害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吧。”

影子的故事出自《庄子》。说是有一个害怕自己影子、讨厌自己脚印的人,为了摆脱这些而拼命奔跑。可是步子越多,脚印也就越多;跑得越快,影

子也跟得越快。虽然很拼命,但总觉得自己很慢,最后累死了。他竟不知道树荫里没有影子,不走就没有脚印的道理。

孔隐士说谢灵运是因为忘不掉富贵才经常戴一个形似曲盖的斗笠,可谢灵运说我根本没把我的斗笠和曲盖联系到一起,你把它看成曲盖,是你的内心装着曲盖、忘不掉富贵才对。

按说这孔隐士也是一位高尚士也,可这一次,也犯了杠精的毛病。面对这种人,就得像谢灵运这么刚。

谢灵运“刚”所谓隐士

王戎之妻“刚”出成语卿卿我我

1923年8月,冰心在赴美邮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