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0 8 | 426 | Culture and Sports 2008 2015 ,“ ,“ 。” …… 365 11 24 12 54 18 12 上评 21 75 30 2008 79 30 ”; …… 》, ”, 现场
1

有交流 - img1.xinmin.cn选手是18 岁的高中生。12 组选手 中近半数不懂中文,完全是凭借对 原唱歌手的模仿来演绎曲目。 来到现场的歌手们以女性为

Feb 23,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有交流 - img1.xinmin.cn选手是18 岁的高中生。12 组选手 中近半数不懂中文,完全是凭借对 原唱歌手的模仿来演绎曲目。 来到现场的歌手们以女性为

申鑫不玩了转让无进展

10

8

本报文体中心主编 | 总第 426期 | 2019 年 10月 27日 /星期日 本版编辑 /王剑虹 视觉设计 /戚黎明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汇文 体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

新民演艺微信公众号

新民网:www.xinmin.cn

Culture and Sports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来信:[email protected]

第 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特别报道 天下艺家

无论是 2008年来的轰动,

或是 2015年时的爆棚,抑或此次带起的诸多话题,“现象级”

的张火丁的演出, 自然是城中盛事。昨晚,大半个朋友圈都在

刷屏, 而现场也屡现艺术家甚至影视明星的身影。

入场时, 迎面而来是素颜

简服也透着华贵气度的梅派大青衣史依弘, 眼看两周后她领

衔的京剧《大唐贵妃》也要在这个舞台登场, 她忙里偷闲特地

赶来捧场,“都是好朋友, 也是观摩同行新作的好机会。”观众

席里还有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曾在上海执导名剧《商鞅》

的陈薪伊以及具有京剧功底的影视明星李宗翰。

流派之间的互相观摩、剧

种之间的互相借鉴、 甚至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取长补短的学

习……昨晚台上台下的这一幕幕场景便是最好的缩影。 事

实上,演员成长也好、流派发展也罢, 一个剧种或者说整个文

艺的进步, 都离不开交流和互

鉴。 文艺圈,要成为一池活水,

就要让这水流动起来。

上海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有戏曲大码头之称, 如今更是

正在茁壮成长中的亚洲演艺中心、世界文艺交流的最佳平台。

一年 365天, 这里都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精彩剧目和

艺术大拿。 这座城市全年无休烹制艺术流水宴, 走马灯般奉

上世界顶尖的艺术精品, 这里是所有艺术家得天独厚的学习

舞台, 也是艺术爱好者们观察世界艺术潮流走向的最佳窗

口。 朱渊

有交流才有活水

一首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

声》,让人对古老的埃及产生了无限

的遐想。日前,“尼罗河畔的歌声”来到了上海,在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

空飘荡。在这场“一带一路:唱响埃及”中国游学汇报演出(见右图)中,

“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决赛获奖选手们用中文演唱着观众耳熟能

详的歌曲,促进着中埃两国人民的

文化交流。“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已

经在埃及成功举办两届,去年 11月

24日,第二届“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在埃及首都开罗共和国剧场

举行决赛,有 12组选手晋级决赛。比赛的突出特点是选手年龄跨度

大、职业分布广,入围决赛的最年长选手是 54岁的农业工程师,最年轻

选手是 18岁的高中生。12组选手中近半数不懂中文,完全是凭借对

原唱歌手的模仿来演绎曲目。

来到现场的歌手们以女性为主,他们并非科班出身,身着礼服,

用自信的歌声表达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曲目中,有华语经典《甜蜜蜜》

《橄榄树》《天路》,也有近年流行的林俊杰《记得》、邓紫棋《泡沫》、张碧

晨《胡桃夹子》等。每当来自埃及的

主持人报出下一首歌曲的中文名时,台下都响起一阵欢呼。

同台演唱的蔡琴和夏之星是毕业于阿因夏穆斯大学中文系的同

学,她们的名字都很有故事。名叫蔡

琴的女孩,因为被老师夸赞声线很

像天后蔡琴而取了这个名字,名叫夏之星的女孩,则是因为看了中国

台湾的偶像剧《放羊的星星》,很喜欢女主角,于是取了这个名字。蔡琴

昨晚演唱的是《出塞曲》和《一杯美酒》,夏之星演唱的是《胡桃夹子》,

两人都在开罗的中国公司做翻译,

唱歌是她们的爱好。蔡琴说:“中文歌曲在埃及非常流行,我最喜欢的

歌手是周杰伦,但他的歌太快了,我的中文还需要再练练。”

本报记者 赵玥

尼罗河畔的中文歌声传到沪上

埃及蔡琴唱响《出塞曲》

马上评

昨晚,作为第 21届中国上海

国际艺术节最火爆的演出之一,张火丁首场亮相如意料般在上海

大剧院“炸响”。《金山寺》“热身”后,张火丁潜心十年打磨的程派

《霸王别姬》(见上图 蔡晴 摄)在万众瞩目下登场。程派的唱腔、程

派的韵味、程派的剑舞、程派的

“夜深沉”,让熟悉的《霸王别姬》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满台旌旗飞舞,率先登场的“霸王”挥舞着长戟,抬手踢腿间

便撂倒一片,威武雄壮的气魄和万夫莫当的气势震慑全场。要知

道,饰演“霸王”的可是 75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牧坤,老爷

子一招一式利落到位,台下叫好声不迭。

张火丁饰演的虞姬出场轻叹一声,那段根据程派特点改动了

八处的“南梆子”唱段“见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低回凄婉的唱腔

和细腻至极的表演,层层推进,让

气氛逐渐凝重。“剑舞”一段增加了红色长穗,红穗随着剑的舞动

翻飞,可这份“热闹”却在前期营造的滞闷氛围中显得格外显眼,

满面愁容的虞姬舞着离别之剑,让人情不自禁被带入大势已去的

悲怆中。

张火丁对“虞姬”投入的情感从她的每句唱腔、每个身段中可

以看出,诚如她散戏后所言:“这可是我爱了 30年的戏。从小就喜

欢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始终没有机会学习。2008年开始,我

就琢磨着想用程派来演绎,并逐步学习、编排,但由于排演难度很

大,所以直到今年才能把这出戏

完整地呈现出来。”张火丁毫不讳言对“虞姬”的喜爱,“她善良、有

格局、有真情,让人感动。”用程派唱腔演绎梅派经典,

又是《霸王别姬》这样家喻户晓的

戏,压力是预料中的。昨日,提到

“创新”二字,张火丁答得严谨:“用程派唱腔来演绎自然会有程

派的风格,但实则这出戏在唱词上没有太多改动,表演也都是在

‘虞姬’这个人物里。”五年一亮相,张火丁说:“感谢观众如此热

情厚爱,我也想常来,但如今主要

精力都放在教学上。”那像这样的经典改编会否继续?张火丁摇摇

头:“创新会有,但这样的改编不会常有,毕竟《霸王别姬》是不一

样的,这是我的一个梦。”这出《霸王别姬》自今年在北

京首演以来,评论褒贬不一。有人长篇大论提出质疑和意见,也有

如 79 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力挺”:“很多戏迷,也不

是梅派的、也不是程派的,就是冲着张火丁去的。在角色中活出自

己,舒坦了观众,比什么都重要。”

戏剧评论家毛时安观剧后

说:“都在问:张火丁为什么这么

火?要我说就两个字———考究。一招一式,一字一句,精雕细刻,太

考究了!艺术最终拼的是什么?就是细节,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

里’,差距就在这‘毫厘’中,含糊哪怕一丁点,舞台上纤毫毕现。张

火丁贡献地不止是一台用程派演

绎的《霸王别姬》,更是她对艺术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下是很值

得敬佩和学习的。”说到底,钟爱什么流派、喜爱

什么唱腔乃至看戏后的观感都关

乎个人口味和喜好。京剧学者翁

思再说:“戏的好坏高下,关键看

是否合情理、戏理。”流派或许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演员或是

戏迷都不该“画地为牢”。

终于演上了一出自己喜欢了

30年的戏,张火丁的执着与勇气,

让人点赞。

本报记者 朱渊

大幕五度启合,台口

处涌满举着手机拍照的

“灯粉”;张火丁一再返场

谢幕,依然止不住剧场内

持续而热烈的掌声……

直到她最终加唱了一段

《梁祝》,广播预告“明日

请早”,意犹未尽、依依不

舍的观众才陆续散去。

流派 或许不是一堵墙看张火丁演绎程派《霸王别姬》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