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聆聆聆聆 1.1 聆 () (一) 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一。一,, 42% 32%聆 聆聆聆15% 聆聆聆 11%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一,、,一。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 聆聆 () 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 聆聆 () 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一、、,,。 聆聆 ()。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一。 1.2 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一,一,。, 一。,, ,。 1.3 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 (一),。,一,。 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 聆聆聆聆聆 。;:,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聆 聆聆 (), 聆 聆聆聆 ,、
38

modul笔记

Dec 23,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AlissonKiki

BCN3093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modul笔记

聆听教学1.1 聆听教学的意义 (重要)(一)聆听教学与语文能力 培养聆听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实际的语言生活来看,聆听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中是占第一位。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明,在语言交际中,聆听占 42%。说话占 32%,阅读占 15%,作文占 11%。话音对人们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人们的知识、经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聆听中得来的。聆听还在词汇、语法规则甚至思维能力方面为说话、阅读和作文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聆听教学与学生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学生的聆听能力缺乏比较科学和严格的训练,因此大部分儿童往往不善于听,听得笼统,抓不住关键,记不住要点,理不清思路。当前小学生聆听中的有意性、记忆性、理解性、辨别性等能力与整个聆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聆听教学与智力发展 智力是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综合。听话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聆听过程包含多种心理因素。聆听活动受到时空的制约,瞬间即逝,而且,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聆听过程中,听者必须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要在记取的同时,不断地归纳要点,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这一系列活动无疑地能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从而促进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四)聆听教学与现代传媒。 当今的社会,未来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聆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聆听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语言素质、较高的听话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地接收和处理有声语言信息的人才。因此,探讨聆听教学的基本规律,使语文教育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聆听教学研究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Page 2: modul笔记

1.2. 聆听教学的要求 聆听的目的决定聆听的方式。如果我们要知道一件事的大略情形,或是只想知道其中的一个细节,我们聆听的方式就会大不相同。聆听可能有简略之分,注 意力集中或分散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先说明聆听的目的,指派要 学生做的课业,然后才进行聆听活动。

1.3 聆听教学的原则 (一)应先说明聆听的目的,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作业后,聆听就有一个目标,注意力就会集中。

先聆听全文,然后才分段仔细聆听

如方便,可用图片,标本、动作、手势等辅助引导学生

课业应和聆听的片段有直接关系。课业要生动有趣;如:能分组进行,效果会更好

要预先分发讲稿,有了讲稿,变成了阅读理解活动,而不是聆听理解活动了

(二)听人讲话时, 应注意下列事项: 要专心,即认真地听讲、集中注意力地听

能理解内容, 听清楚别人讲的是什么

注意边听边想, 抓紧重点、理清思路、记清主要内容

要有礼貌 ,虚心地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三)自然性原则

任儿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儿童口语不规范,教师应指导

勿以语法、修辞、逻辑限制儿童口语的发展

鼓励儿童积极地说话

Page 3: modul笔记

(四)整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能单靠听说课或华文课来完成,应与其他科目教学结合起来,把读、看、说、绘、唱等多种技能训练相联系, 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为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

(五)听说思结合原则 语言准确性体现思维的明晰性

语言的连贯性体现思维的准备性(语流)

语言的条理性体现思维的周密性(语脉)

语言的说理性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的多样性体现思维的形象性(语点、语式)

以观察、记忆、想象等智力因素与口语能力的发展互相促进 (六)听说结合原则

听是对语言的吸收,说是语言的表达

听是前提,说是验证

听和说构成了学生吸取,储存和再现知识的心理过程。为此,老师在教学时,须把听和说密切结合,相互为用,不能顾此失彼

(七)兴趣性原则 在形象方面,聆听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激发儿童听说的兴趣

在情节方面,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连贯性

易懂、简单、清楚明了、不复杂

题材须多样化,在班上可进行各种竞赛活动,游戏等

(八)示范性原则

Page 4: modul笔记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楷模

听说训练课上教师指点和引导,范讲和评议

阅读课上教师讲解和答疑

教师语言应做到清楚明白,严密晓畅、简洁生动、富有感情

1.4 聆听能力的结构要素 包括下列要素:对语音的鉴别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 及对口语的品评能力

(一)对语音的鉴别能力 这是聆听训练的起点。聆听首先从听到语言的声音开始,然后

才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言声波稍纵即逝。训练学生聆听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捕捉语音声波的能力。

o 对语音音波的辨识,即能根据他人说话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的不同,了解声调不同,音高各异。例如:大意(疏忽)、大意(主要内容)。此外,也能 体会他人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例如:八、拔、把、爸

对言语情感的辨识,即能从别人所说的语句中察觉对方所表达的情感,才不会闹出笑话,妨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区别同音字或近音字。 汉语中有不少音同义不同的词语,如“功夫”与“工夫”,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从上下文中迅速而正确地判断字词的含义,对语音的辨识和对语义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对语义的理解能力 这是聆听能力训练的重点。听话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准确、迅速

地理解对方表达的实在意义

能正确理解口语语汇和常用书面语汇

能正确理解各种句式,并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理解句法含义

Page 5: modul笔记

能辨认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语言交际系统

把握话语内在的逻辑,即对讲话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概括并迅速归纳出要点,筛滤重复或模糊的信息,抓住关键性话语,进而把握整个话语的内部意思

(三)对口语的品评能力 能学会品评他人话语的内容和技巧,比如思索弦外之音,体味深沉内涵,评价讲话人观点的正误,口才的好坏,风度的优劣等等

要求学生能辨别出增强口语表达效果的诸种因素。如音质的优美甜润,语脉的清晰流畅,音律的和谐隽永,比喻的巧设妙用,构思的新颖奇特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聆听的审美能力

聆听不仅能把握住对方所表达的正确观点、优美句式、巧妙修辞,也应能鉴别出对方表达中的各种失误。如话不扣题,辞不达意,发音不准,语句残缺,层次不清,思维混乱等等。从诊断语病、辨别谬误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聆听能力

对小学生不可要求太高

1.5 聆听能力 训练的内容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聆听能力时会面对什么困难)(一)集中注意聆听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思想长时间集中

不受外界影响

态度积极

兴趣浓厚

Page 6: modul笔记

(二)理解话语含义的能力 理解能力可分两方面来看

o 表层理解 指理解说话者所说的内容(原意)、语气和语调 o 深层理解

通过表面的词语去了解:比喻义、引申义、反语及暗示语等

如说: 你怎么才来,快要下课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来得太晚了。

(三)聆听的组合能力 把握对方说话要点的两种方式

1. 直接筛选对方的关键性语言

2. 经过思考、整理、归纳、概括

这两种方式是经常交错运用

在第 2 种方式中,听话者需具备: o 善于辨析要点,并在自己的印象中加以强化

o 使要点条理化,有时须调整先后顺序

o 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四)聆听过程中的联想创造力 听话过程中联想创造的途径如下:

借助音响,引起联想 借助类似,引起联想 借助比较,引起联想 借助因果,引起联想

2.1 聆听训练的形式 (一) 接受式

Page 7: modul笔记

(1) 听读:如听教师范读、听同学试读、听广播、录音等。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耳脑并用,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促使学生及时捕捉语言重音、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判断,明确句义,概括要点,把握中心。同时养成专心致志,静心听读的良好习惯。

(2) 听讲:如听他人讲话、演讲、讲故事等。这种训练方式能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开拓学生视野,还能直接观察讲者的风采神态,学习言语表达的技能技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薰陶。

(3) 听问:即认真听取他人提问、准备做出判断的听话训练方式。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说话教学进行。 − 听问又分两种类型: a) 一种是不对问题的具体内容加以阐析,只要求指出问题的类型、实质、要求,其目的在于测定学生听的注意力、准确力; b) 另一种类型是要求对问题内容作出明确的答复,既发展注意力,又促进思维力,要求思维敏捷,判断及时准确,对问题的要求、范围、答题顺序、问题内容迅速作出反应。

(4) 听知:听知是一种听人说话,最大限度地理解话语含义,处理言语信息的训练方式,着重于培养认知力和理解力.如听一段话,要求对话语作出分析,指出关键词、句,并阐述话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意义。

(5) 听记:听记是一种将听到的话语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加深话语的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听记的方式有脑记,笔记两大类。笔记又可分为慢记、速记、详记、摘记、迫记等不同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

(6) 听想:听想是一种利用听话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方式。选择一段记叙性或描写性的话语,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二) 评价式

Page 8: modul笔记

(1) 听辨:听辨是一种对听话内容进行思考、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训练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注意力、判断力和品评力。听辨包括:辨异同、辨正误、辨类别、辨美丑、辨特征等。

(2) 听测:听测是一种从话语中推测、判断言外之意和关联内容的训练方式,如听话后推测原因、结果,推测言外之意,从话语的内容推测说话人的内心想法等。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听议;听议是一种通过听讨论、议论,辩论、评论等形式提高评价能力的训练方式。它能训练学生捧除干扰、集中注意、专一听话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4) 听评:听评是一种对听过的话作评价的训练方式。选择一段完整的话语(一个故事,一件事情、一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的话语等),让学生听后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作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三) 创造式

(1) 听缀:听缀是一种对听到的话语进行连缀、组合的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将一些杂乱无序的话语整理成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的话,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语音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辨别力、分析力和归纳力。

(2) 听感:这是一种从听到的话语中引发个人感受的训练方式。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一边分析思考,引出个人的感想,并能根据要求发表个人的见解。如听故事谈感想、听新闻谈认识、听报告谈体会等,都属于创造型的听感训练活动。

(3) 听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聆听的内容再现出来的听话技能训练。其特点和意义在于:1.有助于学生听话注意力、听话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发展。听后复述可以让刚接受到的资讯在大脑里得到强化,加深印象,防止遗忘。2.听后复述是先听记后复述,对学生的听话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3.可以提高学生听话的准确

Page 9: modul笔记

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这是因为听后复述需忠实于愿听记的材料。4.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2.2 聆听训练的方法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当你对学生进行聆

听训练时,必须和其他三种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不过须侧重于聆听训练

方法有 很多,主要的有下列数项 (一)听读训练

听读时,听觉信息由视觉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听者必须迅速凭借听觉信息,把握规定的语言材料,这就增强了语言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是以读为基础,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进行

教师范读、学生习读、学生听时注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教师用几种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情来读同一句或同一段文字,学生仔细听后,就选出适用的,并说明理由。例如:

o 让他去参加比赛。

o 让他去参加比赛?

o 让他去参加比赛(吧)!

要求学生朗读,其他的听后简单评述

教师可特意设计语音错误,停顿错误,感情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纠正

(二)听说训练

Page 10: modul笔记

听为说是提供前提,说对听记内容质量进行反馈,学生能针对自己听力的弱点,找出改正办法

听说结合,听觉分析器和语言运动分析器建立紧密联系,学生听话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听了别人的说话或对话之后,发表自己的议论

按照要求,回答所听到的说话内容、要点和特点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态度

迅速反应、归纳、概括、敏于辩论

大胆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训练方法如下:

(i)听问辨析题型 问答法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有效方式。它训练学生准确判断问题类型,掌握问题关键,针对问题要求作出解答

问题的类型包括: o 分析说明型

o 比较鉴别型

o 辨认释义型

o 综合归纳型

训练学生辨析题型,只求学生能指出问题的实质 答问的关键所在即可,不必一一作答

(ii)听后复述 要求具有归纳条理、把握中心、概括特点的能力

Page 11: modul笔记

对叙述性的谈话,能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全过程,并能区别哪些是事实的叙述,哪些是说话者的评论

对说明性的谈话,要听清楚被说明的事物的 o 特点、结论、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o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复述的内容与质量,要及时评议指导下列事项: o 能否领悟本意

o 能否记住要点

o 概括是否准确

o 说得有无遗漏

o 表达条理如何等

(iii)听说变说 根据要求,把听到的话从短变长,由长变短

改变说法的语气、语调、语序等 (三)听记训练

听话时,用文字迅速地把话语记录下来

听者必须把口语迅速地转化为书面语

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记的训练方式:

慢记 o 以新闻记录速度书写

o 对语音、语调作出准确的反应

o 可与正字、标点、书法结合

Page 12: modul笔记

记要 o 听课、听报告、听讨论,把话语内容要点记下来

o 指导学生捕捉材料,边听边记

o 例如,朗读课文前,提出听记的任务

o 耳手并用,听写结合,边听边记录要点

o 再根据要点口头复述听记的材料 补记 o 听后即回忆补记

o 记下自己概括归纳的内容

o 关键性的语句要按原文记下 (四)听写训练

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要求的文字

听写的训练方式 包括改写式听写、改错式听写、听后感式听写 和听评式听写

改写式听写 听读材料后,不改变原文的基本意思

只在形式上改写原文,改变原文的人称

体裁或顺序结构

表达方式

缩写、扩写 改错式听写

听读一段或一篇有毛病的文章后

例如:说理、描写、语句方面

用比较完整的说明性文字

Page 13: modul笔记

写出病因所在及修改意见

听后感式听写 针对所听话语,立即写下自己的感想

例如,听故事、听座谈会

听新闻广播、听录音报告、听歌曲后写感想

具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

听评式听写 学生听读材料后,写出五六百字的评论

能评论作品的特色及不足之处 例如

语义双关

词句的深层含义

比喻的巧妙运用

细节的作用

辨析文中情理

探究形象意义

思辨表达方式以及诗文的意境、情趣

逐步引导学生边听、边记要点、边分析

透过语言表面形式,抓住其内容实质进行评述 (五)听问训练

即认真听老师或同学的讲话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出准确的回答,如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对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分析或补充说明等等。长期训练,不仅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Page 14: modul笔记

(六)听辨训练 让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如一个故事、一则新闻、一组材料等作

出恰如其分的评判,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倾听的注意力、辨识力和判断力。听后,可以让学生作出辨识和判断,把结果表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就此引发讨论或辩论。尤其是听后讨论或辩论,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倾听、思考、概括、总结和表达能力

因为学生必须听清别人的发言才能展开讨论或争论,这就要求在听别人发言时要有明确的注意指向性,其次有敏捷的思维,并学会边听边记要点,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分析、推理、判断,作出正确的结论,做到耳听其音,心领其意,从而不断提高听的能力

(七)听测训练 指从听到的话语推测没有听到的话语或言外之意的训练方法。听测训练的方式: (1)推测结果(2)推测意图(3)推测人物

(八)听析训练 这是听话训练较高级的阶段,也是难度更大的阶段。

它是在听读、听记、听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听析力训练。包括了听音辨调力辨析词义能力及评价鉴别能力。

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经常性的听析训练。

听音辨调中注意区分声母与韵母的发音,辨不同声调音,并注意理解辨别不同内容、不同感情色彩和不同语言风格的语调音波。再就是辨析理解词义的能力

可以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文体选取课文某一段,教师读到重点词语,重点语时可重复一次以示强调,或教师通过语气、语调、轻重音、停顿等进行提示,让学生听后明白重点所在,理解归纳整个语段大意

Page 15: modul笔记

教师还可将要求背诵默写的原文段落选读一遍,然后将其中的一些精练词语抽掉换上其他的近义词再读一遍。教师读时,学生掩卷静听,听后去辨析评价原文与改文用词的优劣,体会原文用词的精妙。

对于评价鉴别能力,也可如上在辨词用词中进行,也可在领会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特点中进行。如听一个问题,选择几个答案,鉴别评价选出正确答案;听一篇短文归纳出中心、结构特点等。对课内、课外评论,暗示启发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讲话发表意见,能听出分岐所在,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

(九) 听述训练 听述就是对所听内容的复述

这是听问的进一步发展,即先听后复述。阅读教学中的听述训练方法常见的有:(1)听读一段话,复述该段内容,讲述该段的大意;(2)听读一篇文章,复述文章内容,讲述该文章的主要内容;(3)听一个问题,复述问题的意思;(4)听一个问题,回答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听述时,教师首先提出听述的要求。然后,对听述的情况作适当的评价。

3.1 聆听训练教材的编选原则 聆听训练的教材与测评方法 A.聆听训练教材的编选原则 1. 教材应根据课程纲要及课程说明

设计教学大纲 - 制订教学计划 - 确定课程课型设置 -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 确定教材的适用对象

重视教材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环渐进,做到“i+1”的模式。

教材必须根据课程纲要和每一年级的《课程说明》编写。

Page 16: modul笔记

每课教材须紧紧围绕一个内容主题为中心,配合适当的语文项目和教法而展开。换句话说,语音、词语、句子、对话或短文的每一项练习都是因绕着同一个主题来编写设计的。

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等基本原则 。 初级阶段的核心是直线性的,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理解。 高级阶段的核心是多线条的,理解从表层转移到深层。

2. 教材内容须广泛,语言应自然真实,练习方式须多样。

听说教材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生活、衣食住行、购物换钱、日常交往、文体娱乐、参观旅行等,使学生通过“听”来吸收新的文化知识,了解各种新的情况和信息 。

以引起学生不随意注意,进而转化为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保持其定性。

听说教材的语言应采用自然真实的交际语言 。

练习方式应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能够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教材的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颖性:教材愈广泛愈好,如学习生活、衣食住行、文体娱乐、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社会现象、科学常识等,让学生通过听之余,也吸收许多文化知识,了解最新信息。

实用性:教材语言应真实自然,也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说的普通语言,既是真正的日常会话。

趣味性:教材的练习方式多样化,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语言能力。

3. 重视和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编写在语言实验室用的听力教材和视听说教材。

Page 17: modul笔记

电化教材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要耳听、口说、也要眼看、手写。

可以把教材当作脚本直接拍摄电视片,发挥“声”、“光”的作用,让形象和声音和谐统一,使语言信息与具体情景紧密结合,或让人机对话。

4. 对教材的再创作。

训练听力的教材跟其他教材不一样,不是以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声音符号输入学生的听觉器官。

字词辨音或简短句子的聆听教材,教师可以自己在课堂上读或说出来,让学生练习。

较复杂或涉及对话、讨论或新闻广播一类的聆听教材,最终要落实在录音上。录音制作对聆听教材的品质效果非常重要, 因此教材最终落实在录音上。

录音必须规范、清晰,语速则视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聆听能力而定。

4.1:语音设调要真实自然,切忌照本宣读、声音平板。录音员录制教材时,要做到感情充沛,感觉要准确,音调的节奏要强烈,抑扬顿挫要分明,真实的录音材料有几项特点:

a) 节奏自然

b) 语调自然

c) 发音自然

d) 说话者之间常有重叠现象

e) 说话有变化

f) 话是说出来的

Page 18: modul笔记

g) 有背景的噪音

h) 有一些不完整的句子

i) 自然的停顿或开头

4.2:据训练目的掌握好语速,如初级阶段语速可稍微慢,以后逐渐加快,也要有快有慢,让初级学习者在快速中训练反应。

4.3:要控制语言信号的清晰度,初级阶段语音语调要标准、规范、清晰,以后才不断加入一些干扰。一些如风声、雨声、车辆声看似干扰,也可以把学生带入真实的交际环境里,让他们对理解语言起帮助。

4.4:录制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为出版发行,从头至尾录制;二是为课堂教学,从课堂实际出发。因此需要按照训练要求,该分段录制就分段,该录几遍就录制几遍,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做练习,以免教师不断倒带,浪费课堂时间。

B.聆听能力的测评 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 主要作用是检查教学的情况、测量学习成绩,为量化教的质量和

学的质量提供依据,以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1. 目的: o 通过听力理解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主要是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听后模仿能力等。

2. 题类: o 采用笔试。

o 采用标准化试题,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3. 题型: o 常用的题目类型有边听边填空、边听边填表、边听边记要点等等。

Page 19: modul笔记

4. 试题的设计:

o 试题是听力考试的录音文本。

o 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

可靠性 – 要求试题能够检查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成绩和语言水平。

有效性 – 要求试题能够体现考试的目的,该考的一定要考到,不该考的不要涉及。

区别性 – 要求试题的难易必须有一定跨度(应该有偏易的、中等的和偏难的)。

保密性- 要解决保密性,关键是编写大量试题,然后进行筛选,按难易程度分类,建立题库。

可行性 – 可行性是考试进行起来容易方便,没有困难。如:考试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试题容易录音。

反馈作用 – 引导课堂教学注重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而不是重在传授语言知识;了解教学的变化情况。

5. 试卷设计 例: 听力理解试题 一、 辨别正误(正常语速一遍) 1. jīng yú 2. zhīyuán 3. xīn xīng 4. huān yíng 二、填空(两遍) 1. 王奶奶今年 71岁,汪奶奶今年 77岁。 2. 吴大叔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武大叔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例: 听力理解试卷 班级 ____________ 国别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 一、辨别正误(10 分,每题 1 分)

Page 20: modul笔记

1. jīn yú 2. zī yuán 3.xīn xīng 4.huāng yín 二、填空(10 分,每个空 0.5 分) 1. __________奶奶今年_________岁,___________奶奶今年___________岁。 2. 吴大叔有一个_________两个__________,武大叔有一个__________两个__________。

说话教学4.1 说话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说话教学的意义 1. 说话训练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说话有助于听话能力的提高 说话与阅读的关系相辅相成 说与写的关系更为密切

说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听、读、写能力的提高。 2. 说话训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

Page 21: modul笔记

在这科技时代,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时间的效率在提高,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人们讲话简洁、扼要、明确,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讨论问题、汇报工作、总结经验等活动中能言简意赅,一语道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 说话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气质

“言为心声”,思维清晰,说话才明确而有条理;思维深刻,说话才锐利而有容量;思维新颖,说话才意新而有创见;思维活跃,说话才敏捷而有机变。一个人说不好话,主要是不大会想或想不清楚。训练学生说话,要求学生说得准确、简明、有条理、有针对性,这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训练学生敢于在大庭广众中直抒胸臆,发表见解,评论是非,不让他们做腼腆书生和谨小慎微的人。

说话教学的原则 1)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说话能力训练要以“练”为中心,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例如低年级只要求儿童说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年级应要求能连贯地说一段话,高低年级应要求儿童能连贯地说出更多的话,循序渐进,随着年级升高,口语训练的要求逐步提高,只要有坚持长期循序渐进的实践,学生的说话能力才能不断地、切实地提高。

2) 要照顾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说话教学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既不过深也不过易,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例如,低年级以句、段训练为重点,能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以叙述短文为重点,体现“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到“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高年级除了口述见闻外,还可进行一些说明一件事物和论说一个道理的要求。 3) 从一年级做起

儿童入学前是在与成人交往,与同伴游戏中慢慢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方法免不了产生种种弊病,如有的儿童说话声音太高,太快或太轻,语音、语调受方言影响;说话颠三倒四;叙事多用零散的短句,用词不规范等。这种种弊病应尽早纠正,因为错误的东西重复越多,纠正越难。更何况一年级儿童语言模式尚未固定,正处于语言的习得时期,抓紧时机进行训练,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一年级

Page 22: modul笔记

抓起,便于教师根据各年级儿童实际和教学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训练项目,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4) 课内课外,多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聆听、阅读和作文教学,训练学生们说的能力。课外开展各种说话活动。 5)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对于低年级儿童尤其重要。例如,为了锻炼初入学的儿童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胆量,可选择儿童喜欢听的内容,活泼多变的形式,能深深地吸引儿童,激发儿童开口与学习的兴趣,使平时最胆怯的儿童也会开口说话。

6) 加强儿童口语实践 当前,一般老师只偏重读写的语文技能训练,而听说的训练比较少,以致儿童的说话能力不强,如不敢当众开口说话,说话是断断续续等。为确保儿童获得较多口语实践的机会,语文课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按各年级的说话教学要求系统地提高儿童的说话能力。 7) 有礼貌

训练学生说话时要强调礼貌的重要性。说话的礼貌包括以下几点: a) 专心听别人说话,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或心不在焉。

b) 耐心听别人说话,不中途打断或插口。

c) 态度诚恳,措词有礼,不夸张,不粗俗。

d) 不龚断说话的机会。

8) 及早训练,培养习惯的原则

语言心理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 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这可以用下列方法:

a. 向他们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 b. 清扫脏话 c. 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貌语言 d. 用评比、竞赛等方式,强化说话训练

Page 23: modul笔记

9) 鼓励诱导,重在实践的原则

训练小学生说话,须注重实践原则,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让学生多说话。即使学生说错,教师也应避免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说话机会,我们可以学习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五允许”:

a. 允许说错。老师允许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发表错误意见。说错了,教师和同学可以帮助改正,但不允许讥笑他。 b.允许补充。对自己谈的问题,如果有遗漏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举手要求作补充发言。 c. 允许修正。学生对自己说过的话,如发现有错误,可以当众修正错误。 d. 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就老师讲课中的问题质疑问难;也可就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论辩;还可以就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进行申辩或答辩。 e. 允许保留。如有的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大家不一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并给他们当众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10) 从听入手,教师示范的原则 说话的第一步是听。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应该让他们先听很多人说话,

特别是要听许多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在备课时,不单是教材的研究和准备,还要考虑讲课时话怎么说,词怎么用,手势怎么用,这些都须要讲究和准备。

教师应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使用深浅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学生听多了,听惯了,逐渐把教师的语言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在说话时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说话能力的结构要素 1) 语音准确

说话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进行交流。

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声音是一瞬即逝的。

许多音节又近似易混,所以语音必须准确 。

吐字要十分清晰,才能准确传意。

Page 24: modul笔记

语音正确是口头言语交际最基本的条件。

2) 遣词造句的能力 任何一句话,都是由若干词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所组成的,说话者要能顺利地把一句话说出来,至少须先具备两个条件: 口语词汇储备

掌握组词成句的语法规则

3) 运用语调和态势语的能力

语调和语气在口语表达中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说话人可以借助语调的变化抑扬顿挫。

语气的不同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口语表达中可借用表情、姿态、动作等态势语辅助,以增强表达效果。

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速、姿态表情及语言技巧必然增强说话的效果。

语速过快或过慢,会使听话人感到厌倦、反感,影响表达效果。

说话能力训练的内容 1. 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加强说话思维的深度 要提高说话思维的灵敏度 要培养说话思维的逻辑性

2. 熟练地组织语言能力的训练 积累丰富的词汇供表达使用 加强口语修辞训练 采用多种措施,加强熟练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

3. 运用语音能力的训练 克服方言影响,用普通话标准语音说话 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运用恰当的语调,自然地表达复杂的情意 注意语句停顿,控制说话速度

说话训练形式与方法

Page 25: modul笔记

说话训练的形式 1. 独白式 独白式说话训练是单向的,说话人说,听话人听。 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口语系统连贯地叙述的一种训练形式。 独白式说话训练主要有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评论综述、口头作文、仿说、续说、描述、解说、演讲、讲故事、读书报告等方法。

2. 交流式 交流式说话训练是双向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交互进行着说听活动。 交流式说话训练主要有日常会话与讲述、交谈、问答、对话、会话等方法。

3. 论辩式 口头论辩式一种高级的说话训练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座谈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论辩式说话训练主要有座谈讨论和辩论等方法。

4. 诵读式 诵读式说话训练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对内的。 可以是说话人向听众读书,或进行个人背诵,自己审查效果。 主要是学生针对课文或篇章进行朗读、诵读或背诵。 诵读书说话训练主要有朗读、朗诵、诵读和背诵等方法。

说话训练的方法 1. 讲述 o 讲述的范围很广,可以报告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也可以讲自己听到的故事,还可以讲亲身的见闻。

o 全班学生轮流,每天利用三五分钟,一个学生讲述,大家听。听完以后可以提问,讨论。

o 教师从学生的讲述中发现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

2. 复述 o 口头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o 把课文里或图画的情节或别人说的话再说一遍。复述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等几种形式。

Page 26: modul笔记

o 无论哪一种复述,都必须符合三项基本要求:准确、完整;有中心,有条理;说话清楚,声音响亮传情。 2.1 简要复述 这种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简要表达复杂事理的能力,舍去次要材料,简述主要内容的重要语句,按照原有的逻辑顺序,浓缩原材料。 2.2 详细复述 即按文章的结构顺序,情景细节,清楚流畅地复述,要求基本接近原文,这种详述可以促使学生细致认真阅读文章,不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培养慎密的口语表达能力。 2.3创造性复述/扩充复述 对原材料根据表达需要进行改组,或对细节加以补充,或对情节加以延展,或对说明部分加以引申,或对议论内容加以发挥等等,对锻炼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很有益处。

2.4 变换角度复述 变换角度复述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创造性复述。复述者可以按照要求改变原始材料的人称、时间和结构,但是主题、情节等主要内容不能改变。这种练习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训练思维能力。 2.5模仿复述 模仿复述是模仿原始材料的主题、结构、情节进行再创造的叙述。也就是按照原始材料的样子谈真实的情况,因此更具有交际性。做模仿复述得练习要尽量用原始材料中的词句。

3. 评述 o 评述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o 训练的重点是观点明确,论据有说服力、论点和论据的统一。

o 作评述的练习要先听后评或先读后评,在听懂读懂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发表意见。

o 评述是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不能自相矛盾。

o 语言要力求准确、简练、通俗、明白。

4. 问答 o 问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隐性的说话训练,其主要特点是由“问”和“答”两个要素构成,有问才有答,这是双边的活动。

Page 27: modul笔记

o 这里有教师问学生或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互相问答,一人问一人答,一人问多人答,多人问一人综合答等等形式。

o 这不仅要求问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宜,范围得当,能启迪思维,唤起想象,而且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o 从口语训练角度来说,“答”是矛盾的主导方面,通过“答”达到组合说话的训练目的,教师要耐心诱导,使其“说下去”、“说清楚”,让学生在无注意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教师预定的说话语境中去,从而达到训练说话的目的。

o 口头问答有着重要的训练价值。通过问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一问一答,既锻炼听话能力,又锻炼说话能力。

5. 会话 o 会话是双向的语言活动,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手段,目的在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o 会话练习一般由一个人主述,其他人随时提问或补充,有问有答。

o 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的习惯和对话的礼貌。通过对话练习还可以训练学生发问和应答的能力,同时学习一些日常用语。

6. 讨论 o 讨论是边听边说的活动,大家对特定的议题互相申诉道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的一种说话训练方法。

o 主要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理解别人发言的实质。再来是要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有条理地多角度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

o 这种方法首先要求事先确定好有启发性、趣味性,有价值的议题,这样才能使大家产生座谈讨论的欲望,感动有言可发。

o 其次,围绕议题,发言过程中不能偏离讨论的宗旨,教师要时刻注意诱导、启发、掌舵,体现主导作用。防止东拉西扯,喧宾夺主。

o 再则,要求在讨论中保持思维最佳状态,同学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把思维引向广度、深度,通过讨论对中心议题有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

o 做这种练习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谈出切身感受,不要怕学生说评语的意见。

7. 辩论 o 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练习活动,即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听力理解能力。

Page 28: modul笔记

o 这种练习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

o 教师确定辩题时要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内容和他们的实际语言水平。

8. 背诵 o 背诵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传统方法。

o 背诵是由读得顺口到读到烂熟,由闭目记诵到如流背出的过程。

o 教师可以加强背诵的指导,选择文质兼美的短文、段落,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内容、结构形式、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是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

9. 看图说话 o 选择的图画要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喜欢说,并且有话说。

o 通过展示画面和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图画的意思。

o 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的词语和句式,以帮助学生进行表达。 说话训练的教材与测评方法 a. 说话训练教材的编选原则

教材应根据课程纲要及课程说明来编写 说话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体型设置和教学法密切相关。要从说话训练的原则出发,为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服务。 以往的教材编写随意性较大,常常是先编写教材后设计大纲。这实际上本末倒置。正确的做法应该事先设计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课型设置和采用的教学法,还要确定教材的适用对象。有了这些前提条件,然后才能动手编写教材。 说话课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说话技能,而技能训练的目的首先要在教材中得到实现。也就是说,语音、词语、句子、对话和短文的每一项练习都是为了训练说话技能。编写的课文内容应该围绕一个核心展开,这个核心就是表述的主题,在初级阶段核心的表述是指现型的,到高级阶段,核心的表述应该从表层转成深层。

教材必须实用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长于运用。” 1、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Page 29: modul笔记

3、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区别 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用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及再生和内化,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活动。

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 虽然新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不同,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然而,如果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去驾驭这些教材,那么,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些“课改”教材,实施好新课程。

要用好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新教材观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1.教材是需要师生去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 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优质的教材,除了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学习策略,呈现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师生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地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创造性的使用。 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 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代名词,教材构建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识框架,而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现实与想像、情感态度与创新精神等等共同构建起的宏伟大厦。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因素,培养学生全面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启发和引导。

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性的 新教材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适度训练的前提下,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

Page 30: modul笔记

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开发课程和自主创造留下必要的空间,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中的文本信息和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学资源是多元化的,教科书并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唯一途径,还应该从其他很多方面去选择、获取教学内容。

语言要口语化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运用口语为工具 口语表达不好,会影响教学及学生口语的培养 教师口语必须规范 o 包括言语,情感和美感的规范 言语的规范 指言语标准、声音宏亮、词语通俗确切、语法符合规则 情感的规范 指感情真挚朴实、语调亲切自然 美感的规范 指举止端重文雅,态势大方优美、表情恰如其分 教师口语的儿童化 教师的口语应力求儿童化 教师说话时使用的词语必须 o 浅显、形象化、句式简短 o 语调活泼、比较多的运用体态语 儿童化的口语 o 是规范化的口语 o 它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的特征与心理特征 儿童对具体概念易于理解 o 教师的语言就应该直观而形象 教师在讲解道理、传授知识时 o 应多作具体的描述 o 多打比方 o 多用拟人手法 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持久 o 教师使用明快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力 o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o 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 要提高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应该做到: 说话的内容要组织得好

Page 31: modul笔记

语言应用要得当 修辞方法要灵活 语言的感情色彩要浓厚 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 面部表情要丰富 眼神吸引学生 手势能帮助说话

儿童的行动常受感情的支配 o 为了使儿童的学习情绪平稳与积极 o 教师说话的语气应力求亲切温和 o 语调应富于变化及具有吸引力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知识浅、词语不多、理解力不强 o 教师说话时,用语必须浅显、易懂 o 句式应该比较简单,以符合儿童的口味 儿童的口语化的基本特点是: 直观、形象鲜明、活泼 明快生动 富于启发性 浅显、易懂 句式结构简单 语言亲切温和 语调富于变化 表情丰富 善于以手势帮助说话 用语用句的儿童化 词语方面: 浅显易懂、具体形象 书面化词语少、口语化词语多 抽象概念的词语少、具体概念的词语多 单音节常常叠用 多用语气词、象声词

句式方面: 句子结构较简单 单句多,复句少

Page 32: modul笔记

句子的附加成分较少 句中常有语气词

修辞方面: 常用比喻 夸张 拟人 反复等手法

语气语调的儿童化 语气要亲切温和 语调要富于变化 语速要舒缓有致 体态语的儿童化 说话时适当地运用一些体态语 o 能加强直观性 o 使表情达意更为形象生动 应用体态语时,教师应注意: o 面部表情要明确,略带夸张,使人一看就懂 o 手势动作要略小,符合儿童活动的情况 o 给人一种亲切、天真的感觉 o 发挥眼神双向转递信息的作用

课堂语 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语言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教学语言大致上有下列几种

1. 讲述语 作用: 传授知识和技能 阐释教材

要求: 音量大小交替 语调配置多样,节奏交替明快 抑扬顿挫

Page 33: modul笔记

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充分地表情达意

2. 提问语

作用: 启迪学生的思维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突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要求: 富有启发性 巧设悬念 设疑置障

3.辩答语 作用: 对学生的作答进行辨析后的判断

要求: 判断正确,不含糊 语气坚定、诚恳 (让学生心服口服)

4.释疑语 作用: 对学生的疑难点作出解释 (通过学生的提问)

要求: 抓紧疑难、明确答复 答复时,要突出重点、要有层次和条理 一时无法解释的问题,不胡乱作答,但要设法在稍后帮助学生解答

5.导入语 作用: 集中思想 引导思维定向 激发学习兴趣 要求: 类型灵活多样

Page 34: modul笔记

以故事引入 以解题入手 由旧课推导 设疑提问 由实验演示开始

声音响度中等 太弱不能引起注意 5 强使人感到突兀

语调平稳朴实 导入语是引导性的谈话,句末一般上多用平调或降调 由于内容不同,平稳中也应略有变化 如以故事入课,语调可比较生动 以设疑问难开始,句末则用升调

6.结束语 作用: 巩固新知识

将一堂课的知识,提纲缉领地加以归纳突出重要概念,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便于记忆

指导运用 常指导运用方法及步骤,对学生课后的运用起看指导的作用

要求: 语言精确简洁

可多用短句,用序数词列点,做到纲举目张 字字清晰 音调准确 音量加大 语气肯定 重音坚实 语速缓慢

教材要图文并茂 图:图片、图画;文:文字;并:都,一样;茂:丰富,多彩。 指在一篇文章里,图片和文字互相陪衬,使内容丰富多彩。多用来形容一些刊物上的文章配以示意图,生动形象。 例子:两册化学书里的内容共分为 12 个单元,叙述的语言亲切、生动,尤其是增加了许多实物照片和富有情趣的拟人画等,如在“燃料及其利用”的课程中就配有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的插图;书中编入的世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以及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的比较图,对一些地区缺水的警告会起到强烈的震撼作用。周怀鹏说,大量增

Page 35: modul笔记

加图画,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也是新版化学教材的特点之一。 “新教材更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内容的选择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周怀鹏介绍,如教材中编写了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等内容,而且又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节约矿物资源、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初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在新教材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周怀鹏说,新教材更注重通过实验来反映化学原理和事实,提倡学生多做实验。教材中编入了粉尘爆炸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溶液的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行、现象明显,有很强的说服力。

据周怀鹏介绍,虽然今年新学期开始,化学题的出题方向已逐步与新课改教材的要求接轨。另外,新教材主要的化学内容和基础知识,与原教材的内容变化不大,所以使用新教材后,学生和教师都基本会很快适应,中考化学科目考查的知识点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新教材中加强了探究式教学的力度,精心编入了一定量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因此教师授课时更应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要学会归纳、灵活记忆知识,将化学知识联系实际,如学习二氧化碳时,可以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可以通过一些家庭小实验,如用 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 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有足够数量的辅助练习 巩固练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巩固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教师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二、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b. 说话能力的测评 口头答问 目的 锻炼听话和说话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 唤起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因 检验学生对教材或问题的理解程度

Page 36: modul笔记

形式 一人问,一人答 一人问,多人接力答 几人问,一人综合答 口问笔答 笔问口答

特点 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促使学生多想、善想、爱想 引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 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注意事项 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烦琐、缺乏启发性 无法引起学生思考,等于白问 问题太难,超过学生水平,将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提问力求少而精

方法 提问围绕教学目的,抓住重点,疑难之处进行提问 先提问,后指名,一人答问,全班思考 避免只问几个特出学生 及时提供思考的阶梯 答问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认真,语言合乎规范 句型练习 句型就是指句子的模式 若干字眼组成句子时的固定次序形态

功能 培养出良好的语言习惯,掌握正确语言技巧 理性地掌握句子的结构规律,组织规则

注意事项 根据儿童的年龄、旧经验、需要、兴趣、表达能力编选句型 先进行机械化句型,再换为半控制、半创作、扩展式的练习

Page 37: modul笔记

进行步骤 可用实物、模型或图画,让儿童观看 教师说出名称,儿童聆听 儿童说出名称 儿童拿着实物说出名称 例-1 (机械式句型)

例-2 (半控制句型)

例-3 (半创作句型)

例-4 (扩展句子)

看图说话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连贯有次序的说明图意 有助儿童从具体到抽象,感性至理性的认识事物

形式 单图 连环图

注意事项 选图-故事性强,画面明朗,线条清楚,色彩鲜明 选图宜适合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经验 低年级-画面清晰,人物不多,情节简单 高年级-内容丰富,能开展想象力

特点 展示的图片要清楚、准确、具体、生动 可从简单的单图到连图,再到复杂的单图

低年级-说一、两句话或几句话 中年级-观察分析,讲述画面内容 高年级-独立构思,各抒己见,发挥想象 训练方法 看图时,先看时间、地点、人物 再看人物的动作表情

Page 38: modul笔记

由近及远 从小到大 分清主次 先人后物或先物后人 先主体后背景或先背景后主体 看连图要注意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 说图时 o 根据图画提问,学生作答 o 提供关键词语 o 指导学生何者先说,何者后说 o 提纲式的引导

有组织的语料练习 由法国人古昂所创始的 也称为演进语料,以直接法教第二语文的教学形式

形式 一面讲,一面做 一面看,一面讲

实例 1-削铅笔 (一面讲,一面做) 我从书包取出铅笔盒。(儿童本身从书包拿出铅笔盒) 我把铅笔盒放在桌上。(儿童把铅笔盒放在桌上) 我打开铅笔盒。(儿童打开铅笔盒) 我取出铅笔。(儿童拿出铅笔) 我再从书包拿出铅笔刨。(儿童再从书包取出铅笔刨) 我把铅笔放进铅笔刨的笔孔。(儿童把铅笔放入铅笔刨的笔孔) 我开始转动铅笔刨的把柄。(儿童开始转动铅笔刨削铅笔) 我停止我的动作。(儿童停止转动的动作) 我从铅笔刨取出铅笔。(儿童从铅笔刨取出铅笔) 我把铅笔和铅笔刨收回原位。(儿童把铅笔和铅笔刨放回书包) 我完成我的杂务。(结束)

其他练习如开门、开窗、排桌椅、擦黑板、洗厕所等等

实例 2(一面看,一面讲)

Page 39: modul笔记

教师备好一张图画 挂在教室前面 学生走到教室前面站在图画旁边指着图画把图画内容逐一用完整句子讲述出来 这是一张图画。(指着图画) 图画里有一间屋子。(指着屋子) 屋子的前面有两个小孩子在游戏。(指小孩) 屋子的后面有一棵椰树。(指椰树) 屋子的左边有一辆红色的汽车。(指汽车) 屋子的右边有一只小狗。(指狗)

注意事项 教材的编选应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 展示的图画是儿童常见的 教学的进行尽可能普及到每个儿童 指导儿童观察事物,以准确的语言讲述

通过有组织的语料练习,孩童可达至说流利标准的华语外,还可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如: 教室环境-黑板、桌、门、窗、粉笔、纸、书、尺、书包 身体各部-头、手、脚、臀部、耳、鼻、唇、舌、肩膀 动作-跑、跳、走、站、叫、推、拉、丢、唱 衣着-裤、鞋、袜、帽、钮、裙、袖、旗袍、衬衫 颜色-红、黄、蓝、青、白、黑、橙、紫、褐 量词-辆、张、块、匹、条、双、件、把、个、只 日常会话与讲述 人与人的交流须通过对话来交换意见,联络感情,讨论问题 通过对话可增进知识,发挥影响力 日常会话与讲述就是训练儿童能以正确的语句与人交流的能力

选材 着重在日常生活的范围 以家庭为题材 o 约姐姐弈棋、请哥哥教写字、问爸爸工作的情形、讨论筹备庆祝祖母的生日等 以学校为题材 o 向同学借书、互报假期生活计划,商量如何布置语文角落等 以社会为题材 o 上街遇朋友、到商店购物、询问小贩的生活情况等 编写教材注意事项

Page 40: modul笔记

对话应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语料须适合地方性和地位性 材料主客分明,描写逼真

教学步骤 教师代表两方面,把一套问答说几遍,让学生听清楚 教师问,儿童全体作答 教师与个别儿童互问互答 儿童与儿童个别轮流互问互答

指导会话练习注意事项 确定儿童说话语气自然,避免背书形式 人人有说话的机会,不能被少数儿童占去 注意练习会话时的礼貌 o 不打断他人说话 o 不中途插嘴 o 不唾沫四溅

教师可以提问或引导方式,指导学生讲述或会话日常会话-打电话 技能:按要求进行会话 内容:家庭及学校生活 教材:填充练习 过程: 1. 教师说明情境: 明华放学后要参加篮球课外活动,不能按时回家。 他要打电话告诉妈妈。 想一想,他和妈妈通话时会说些什么话? 先做填充练习,后进行会话 2. 分发练习,学生做练习 3. 学生进行会话,指导会话时的语气 完成以下对话 明华:妈妈,我是 。 妈妈:明华, ? 明华:放学后,我要 ,不能 ,请你不要 。 妈妈:你的课外活动到 结束? 明华: 。

Page 41: modul笔记

妈妈:课外活动后,你要马上 。 明华:好,请放心, 。 妈妈: 。

每日新闻报告 属于自由发表性质的说话练习 可以是在学校、家庭、路上、邻居等的事物报告

目的 训练学生不怕上台说话 掌握重点式的报告及分段大要 对日常生活事件具有敏感度

形式 每人轮流上台报告新闻

按照顺序报告事情的头尾经过 说出看法和感触 特点 有信心面对听众 训练上台报告不畏惧 报告每一段的重点、再衍生每段的内容 以准确的语音、声调、态势报告新闻

要求 语音准确,吐字清楚 说话节奏适度,停顿适当,语速合乎要求 谴词用句贴切,句子连贯 表情自然,仪态大方。

方法 教师示范新闻报告例子 以学校所发生的事项作为材料 要求儿童模仿报告 内容也可以六合的方法来报告 o 何处、何人、何时、如何、为何、何事项 复述 以自己的语言,将所听过的消息、故事或读过的文章内容讲给别人听

Page 42: modul笔记

包括: o 重述自己说过的话 o 重述别人说过的话 o 重述读物的内容

复述的要求 语言:语音语调正确,声音清楚响亮,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 理解:掌握资料中心,并能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不能歪曲原意,增减内容、观点和情节。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内容:能表达资料的思想、感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复述的种类 详细复述 简要复述 创造性复述 详细复述 要求不遗漏资料的重要内容 根据资料的语序、语气、语调、风格准确传神地重述 适合低年级较短的课文与资料

简要复述 把资料的内容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讲给别人听 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抓住资料中最基本内容,有重点、有层次地复述 适合高年级较复杂的课文与资料

创造性复述 根据资料的主要意思,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补充、改造或扩展后重述出来 创造性复述的不同情况 o 复述时改变人称,如:他变成我 o 符合要求,把顺叙改为倒叙,将倒叙改为顺叙 o 复述时加上自己的分析、说明、评论等

复述的指导方法 教 师 先 讲 述 教 材, 接 着 提 出 问 题, 学 生 根 据 问 题 进 行 复 述 教 师 广 播 教 材, 接 着 讨 论 提 纲, 然 后 学 生 以 提 纲 为 依 据 进 行 复 述 教 师 按 照 连 环 图 讲 述 教 材, 接 着 教 师 和 学 生 共 同 概 括 图 意, 然 后 学 生 看 图 意 进 行 复 述。

Page 43: modul笔记

讲故事 通过生动、曲折而完整的情节,通俗而形象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 培养正确思想观点,高尚道德品质 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语言

讲故事的特点 话表兼用,声情并茂 动听的语言,恰当的表情、手势、眼神等 听觉和视觉被吸引,思想受到启迪,感情得到陶冶 娱乐与教育统一 可用诙谐、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故事 可娱乐听众也可教育听众 讲故事的基本要求 1. 选材原则 内容新鲜,思想健康 情节曲折、完整、有吸引力 故事要有头有尾,情节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配合教育的目的 以英雄故事进行品德教育 以科学故事传授知识 以历史故事灌输爱国意识 以生活故事宣扬好人好事 要适合听众口味 低年级学生喜欢简短、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 高年级学生喜欢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情节较曲折的故事

2. 准备周到-可根据以下步骤和方法准备 熟悉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弄清贯穿故事情节的线索,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把握事件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各阶段的细节 弄清故事中的主角和配角,分析人物的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加工改造 把文字材料改成口语 语言宜形象化,具体化 开头要开门见山,把听众带进故事中进行思考 结尾要能发人深省

Page 44: modul笔记

调整情节 删去与主题无关的细节,突出主干 增加必要的情节或细节,使故事更加动人

3. 熟记试讲 要讲好故事,先记住背熟主要情节 反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故事中,这样才能以情动人 根据内容和表达需要,边试讲边设计动作表情 话、表兼顾 话就是讲,指讲故事的人直接叙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表就是表演,指讲故事的人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声音、姿态、动作、表情把故事表达出来 话的运用

语言口语化-符合儿童语言

o 简洁、通俗、生动 o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o 适当运用语助词、象声词

掌握好语气和语调 o 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

处理好语速和节奏 o 快慢适宜,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连贯、清晰、悦耳 表的运用

从声音变化上表 o 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份的人都有特有的声音

用态势语来“表” o 应用表情、动作、姿态,特别是眼神和手势

用拟声来“表” o 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 o 人的笑声、哭声、叹息声

指导儿童讲故事应注意事项 故事必须适合儿童程度,他们才能欣赏、记忆 故事可与日常会话联系,讲完故事可用会话方式互问互答 可将儿童分组轮流讲故事,事前指定儿童先准备 讲故事要注意内容、语音、语调、语法、态度、表情

教学讲故事的方法

Page 45: modul笔记

教师先讲,儿童复述 教师要讲得有声有色,但不能太复杂、罗嗦,儿童才能理解、记忆、复述 教师先揭示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图画,让儿童欣赏 教师发问,儿童回答,问一句,答一句。接着教师不问,儿童连续讲述,便成了一个故事 教师揭示挂图,让儿童观察后,不经发问,便令儿童根据图画讲述故事(大意相似,语法规范) 不用图画,全由儿童自由发表 儿童可讲述从长辈听来的故事或从书本上读到的故事 演 讲 演 讲与 故 事 讲 述 或 生 活 报 告 的 差 异 , 是 在 内 容 上 不 同 故 事 讲 述 及 报 告 是 采 取 记 忆 中 原 有 的 材 料, 用 自 己 的 话 重 述; 演 说 是 对 于 某 项 问 题 发 表 自 己 的 意 见 演 说 的 材 料 应 要 求 儿 童 选 择 准 备, 教 师 最 好 在 预 定 的 范 围 内 帮 助 搜 集 资 料

选 择 演 讲 稿 的 要 求 1. 针 对 性- 讲 什 么? 给 谁 讲? 要 针 对 听 众 关 心 的 问 题 来 讲 2. 鲜 明 性- 主 题 明 确, 观 点 鲜 明。 肯 定 什 么? 否 定 什 么? 主 张 什 么? 反 对 什 么? 要 明 确 提 出 3. 论 证 性- 理 由 要 充 足, 引 用 材 料 要 准 确。 通 过 逻 辑 推 理 得 出 听 众 信 服 的 结 论 4. 条 理 性- 结 构 安 排 有 次 序,层 次 清 楚,重 点 突 出 5. 通 俗 性- 以 口 语 为 主 的 讲 述 语 体 配 上 严 密 性 的 书 面 语 体。 采 用 比 喻、 夸 张、 排 比、 反 复 等 修 辞手 法 6. 内 容 具 体 、 充 实 7. 偏 重 说 明 体 或 议 论 体 8. 题 目 的 范 围 不 宜 太 大 也 不 宜 太 小 指导 演 说 应 注 意 下 列 各 项 要 点 1. 在 预 备 时, 指 导 选 择 题 材 并 组 织 题 材 2. 在 有 听 众 的 情 况 下 演 说 3. 在 演 说 时, 要 指 导 注 意 口 齿 清 楚, 声 音 响 亮, 音 调 正 确, 并且 要 服 装 整 齐, 态 度 稳 重, 注 意 礼 貌 4. 在 表 情 方 面, 要 指 导 一 边 讲, 一 边 演, 而 且 要 演 得 自 然。声 音 语 调, 面 部 表 情, 手 势 等, 要 配 合 讲 词 的 内 容

Page 46: modul笔记

5. 在 演 讲 时 可 携 带 讲 稿, 但 最 好 备 而 不 用。( 如 果 必 须 一 看, 也 应 该 在 人 家 不注 意 略 略 一 看 ,不 应 手 拿讲 稿, 看 一 句 讲 一 句。)

演 讲 训 练 的 方 法 演 讲 训 练 可 采 用: A. 单 项 训 练

写 演 讲 稿 构 思 演 讲 提 纲 开 场白 吐 字 发 音 语 调 节 奏 B. 综 合 训 练

C. 观 摩 现 场 演 讲 或 演 说 录 相, 亲 耳 聆 听 演 讲 者 的 言 辞, 观 赏 演 讲 者 的 风 度 和 优 美 的 姿 势。 演 讲 进 行 讲 评 的 要 点: I. 主 题 方 面- 有无 时 代 性、 现 实 性, 主 题 是 否 符 合 要求, 听 众 是 否 感 兴 趣 II. 内 容 方 面- 丰 富、 充 实、 有 新 意; 能 否 用 有 力 的 论据 来 证 明 自 己 的 立 论。 III. 结 构 方 面- 引 言、 本 论、 结 论 部 分 安 排 是 否 巧 妙 合 理; 段 落 之间 有 无 内 在 联 系 IV. 口 语 技 巧 方 面- 词 汇 是 否 准 确、 鲜 明、 生 动; 音量是 否 让 听 众 都 能 听 清 楚; 语 调 是 否 富 于 变 化; 语 速 快 慢 是 否 适 合; 语 言 的 感 情 色 彩 的 运 用 等 V. 语 态 方 面- 语 态 是 否自 然 、大 方 VI. 自 控 与 控 场- 对 自 己 的 演 讲 控 制 自 如, 在 规 定 的时 间 讲 完, 对 自 己 的 语言 有 自 控 能 力; 运 用 控 场 的 技 巧, 紧 紧 抓 住 听众 辩 论 辩论是提出一个有正反两面意见的问题,让两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各自的理由让对方信服

举 行 辩 论 会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9. 辩 论 的 次 序 陈 述- 初 辩: 先 由 正 方 的 主 辩 陈 述, 再 由 反 方 主 辩 陈 述 复 辩- 正、 反 双 方 的 助 辩 连 续 发 言 结 辩- 先 由 反 方 的 主 辩 发 言, 再 由 正 方 的 主 辩 发 言

Page 47: modul笔记

10. 辩 论 的 时 间 每 人 规 定 三 分 钟

11. 参 与 者 两 组 人 数 一 样。 另 需 主 席 一 人, 计 时 员 一 人, 评 判 数 人。 主 席 须 确 保 辩 论 员 守 规 则, 报 告 每 个 辩 论 员 的 发 言 时 限, 宣 布 正 反 双 方 发 言 的 次 序 等

12. 评 判 的 标 准 根 据 双 方 的 内 容、 态 度、 语 言 等 比 较 优 劣 a. 内 容(30%)- 条 理 分 明、 完 整、 有 逻 辑 b. 技 巧(30%)- 表 达、 发 挥、 驳 斥 及 自 辩 能 力 c. 发 音(20%)- 语 音 准 确、 声 调 自 然、 咬 字 清 晰 d. 仪 态(20%)- 台 风 稳 健、 表 情 自 然、 动 作 灵 活、 指导 辩 论应 注 意 下 列 各 项 要 点 6. 辩 论 员 的 选 择: 口 才 好、 有 急 智、 有 组 织 材 料 能 力 的 人 7. 收 集 材 料: 材 料 要 有 根 据, 能 使 对 方 无 法 辩 驳 8. 辩 论 的 技 术: 措 辞 要 简 明 有 力 主 辩 要 设 法 使 辩 题 变 为 支 持 自 己 一 方 的 理 由, 使 听 众 同 意 自 己 这 方 的 意 见

结 辩 要 总 括 并 强 调 自 己 一 方 所 说 过 的 理 由,使 听 众 同 意 自 己 这 方 的 意 见 辩 论 时 要 摘 录 对 方 的 意 见 要 点, 以 备 反 击

9. 辩 论 的 态 度 不 得 谩 骂 对 方 不 得 傲 慢 无 礼 语 气 要 委 婉 平 和, 不 可 强 词 夺 理 称 呼 对 方 时, 要 有 礼 貌 必 须 服 从 评 判 员 的 裁 判 要 胜 不 骄、 败 不 馁

Page 48: modul笔记

听说教学听说教材编选原则 一、 编选听说材料的原则

1. 要与课文以及基础训练的有关内容相结合

说话课(或听说训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是语文课中听、说、读、写知识结构组成的部件。

因而编选听话说话教材时,要利用课文和基础训练的有关内容,选择与课文和基础训练相联系的话题,使语文课与说话课(或听说训练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如:学了第七课《奶奶的猫》这篇课文,可以仿说同学的外貌特征;结合《小猫钓鱼》这篇课文,可以听说《小公鸡学吹喇叭》的故事...... 这样,就能使课文内容得到充实,并且使之具体化,具有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