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2003YEF代表在MIT簡報 153 特點二 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 他們玩真的! 參賽過程中,參賽隊都是在真實的idea基礎上,針對真實的市場,在真實的資源和限制中思考和撰 寫創業計畫(Business Plan),所謂「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50K有一套完整的評選和 賽後追蹤體系,依據「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來評審和追蹤參賽隊,促使參賽隊時刻關注和 瞭解真實市場,而不僅是為了得到獎項而來比賽。參賽隊雖然抱著不同目的來參賽,或許為學習、 為建立人脈網絡、為籌創業資金,但最終只有那些經得起層層現實考驗的團隊,能成為最終的得獎 隊。當然,$50K在過程中一直提供足夠的幫助,例如,幫助尋找業師(Mentor),提供有用的人 脈網絡(Alumni Network)等。 特點三 創業大環境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持 MIT創業環境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科 技創新與創業的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這 個系統的循環從實驗室開始,實驗室的科技創新、產出可 商業化的產品或服務、擬定商業計畫、誕生新創公司、從 一個幾個人的小公司到上市公司。 在這個生態系統的各個環節,MIT及周邊環境有各式各樣 的資源可以提供支援和利用。這個生態系統在數十年中學 習、優勝劣敗,才發展到今天;當然,它與政府的政策, 特別是稅收政策、風險投資系統的成熟、MIT校方的大力 倡導和資助、波士頓地區的創業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特點四 創新是創業的泉源 MIT以及其他院校,比如哈佛,不斷產生無數的科技創 新,這提供 $50K好的創業泉源。這些大量的科技創新, 為有興趣創業的人提供一展身手的創業機會。根據統計, MIT 每天平均會有兩個技術創新、每週會有4 個專利申 請,日積月累為豐沛的創業「素材」,而新公司如雨後春 筍般冒出頭,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頂尖 學府相遇 MIT $50K創業競賽 他們玩真的! 16年歷史的麻省理工學院MIT $50K創業競賽,可不是產生 優勝得主、頒獎閉幕就算了,學生在16屆比賽中提出的紙上 創業計畫,已經被實現為60家實際營運的公司。 文/衣進 我是麻省理工學院「MIT $50K2005 年亞軍隊的成員,在長期與 $50K組織的合作、互 動過程,對MIT $50K創業競賽有很多感觸。因此,分享一些 親身的經驗,希望對亞洲的學生有所幫助。 競賽結束 創業的開始 MIT $50K(現在是MIT $100K2006年增加了一個新的類別,MIT $50K Social Impact Prize,與 原有的$50K Venture Competition 並行舉行。)的歷史和規模,以及其影響,無疑是世界上最為成 功的創業計畫競賽。由歷年MIT $50K競賽,一共孕育出60個公司,總值達到105億美元;新創公 司創造了1800個工作,獲得1.75億美元的創業投資資金。 這些數字明白指出,MIT $50K不只是一個學生競賽活動而已,而是「產量」及「品質」都驚人的 新創企業沃土。就我觀察,這些傲人成就,與MIT $50K的特點分不開。 特點一 $50K始終堅持跨領域知識的有機結合 $50K1990年由兩個學生組織共同發起,一方是有著很強技術背景的MIT E-ClubEntrepreneurs Club),另一方是來自史隆(Sloan)商學院的「Sloan New Venture Association」。此後16年, $50K積極地推動技術、商業等跨領域的結合,而事實也證明,最成功的團隊一向是把技術和商 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能夠實現從技術跨越到市場的組合。
4

MIT 50K_他們是玩真的 (世界很平 我不平)

Apr 16, 2017

Download

Art & Photos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MIT 50K_他們是玩真的 (世界很平 我不平)

2003年YEF代表在MIT簡報

153

特點二 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 他們玩真的!

參賽過程中,參賽隊都是在真實的idea基礎上,針對真實的市場,在真實的資源和限制中思考和撰

寫創業計畫(Business Plan),所謂「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50K有一套完整的評選和

賽後追蹤體系,依據「real ideas, real companies」來評審和追蹤參賽隊,促使參賽隊時刻關注和

瞭解真實市場,而不僅是為了得到獎項而來比賽。參賽隊雖然抱著不同目的來參賽,或許為學習、

為建立人脈網絡、為籌創業資金,但最終只有那些經得起層層現實考驗的團隊,能成為最終的得獎

隊。當然,$50K在過程中一直提供足夠的幫助,例如,幫助尋找業師(Mentor),提供有用的人

脈網絡(Alumni Network)等。

特點三 創業大環境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持

MIT創業環境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科

技創新與創業的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這

個系統的循環從實驗室開始,實驗室的科技創新、產出可

商業化的產品或服務、擬定商業計畫、誕生新創公司、從

一個幾個人的小公司到上市公司。

在這個生態系統的各個環節,MIT及周邊環境有各式各樣

的資源可以提供支援和利用。這個生態系統在數十年中學

習、優勝劣敗,才發展到今天;當然,它與政府的政策,

特別是稅收政策、風險投資系統的成熟、MIT校方的大力

倡導和資助、波士頓地區的創業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特點四 創新是創業的泉源

MIT以及其他院校,比如哈佛,不斷產生無數的科技創

新,這提供 $50K好的創業泉源。這些大量的科技創新,

為有興趣創業的人提供一展身手的創業機會。根據統計,

MIT每天平均會有兩個技術創新、每週會有4個專利申

請,日積月累為豐沛的創業「素材」,而新公司如雨後春

筍般冒出頭,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頂尖學府相遇

MIT $50K創業競賽他們玩真的!

有16年歷史的麻省理工學院MIT $50K創業競賽,可不是產生

優勝得主、頒獎閉幕就算了,學生在16屆比賽中提出的紙上

創業計畫,已經被實現為60家實際營運的公司。

文/衣進

我是麻省理工學院「MIT $50K」2005

年亞軍隊的成員,在長期與 $50K組織的合作、互

動過程,對MIT $50K創業競賽有很多感觸。因此,分享一些

親身的經驗,希望對亞洲的學生有所幫助。

競賽結束 創業的開始

MIT $50K(現在是MIT $100K,2006年增加了一個新的類別,MIT $50K Social Impact Prize,與

原有的$50K Venture Competition 並行舉行。)的歷史和規模,以及其影響,無疑是世界上最為成

功的創業計畫競賽。由歷年MIT $50K競賽,一共孕育出60個公司,總值達到105億美元;新創公

司創造了1800個工作,獲得1.75億美元的創業投資資金。

這些數字明白指出,MIT $50K不只是一個學生競賽活動而已,而是「產量」及「品質」都驚人的

新創企業沃土。就我觀察,這些傲人成就,與MIT $50K的特點分不開。

特點一 $50K始終堅持跨領域知識的有機結合

$50K在1990年由兩個學生組織共同發起,一方是有著很強技術背景的MIT E-Club(Entrepreneurs

Club),另一方是來自史隆(Sloan)商學院的「Sloan New Venture Association」。此後16年,

$50K積極地推動技術、商業等跨領域的結合,而事實也證明,最成功的團隊一向是把技術和商

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能夠實現從技術跨越到市場的組合。

Page 2: MIT 50K_他們是玩真的 (世界很平 我不平)

155

作者

衣進2004年取得MIT機械工程博士學位,2005年MIT$50K商業計畫大賽亞軍隊成員。目前任職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薄膜產品部,擔任產品開發工程師。他的工程研究經驗集中在材料和新能源領域,同時也致力新技術的商業化。並曾為兩個能源的新創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在MIT期間,衣進十分熱心創業社區的服務。他創立由工程科系學生主導的MIT「學生創業年會」(TEF- Technology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並且參與創立多個推動和促進學生創業活動的社團和課程。他也是MIT最大的學生職業導師項目(Mentor Connection)的創立者。在工作之餘,衣進投注心力推動中小學生科技教育的非營利組織「WhizKids Foundation」,並在2006年擔任「Silicon Vall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mpionship」的評委。

解鋼鐵不是我的興趣,再花兩年也是混完時間

而己。於是,我偷偷做了退學的打算,開始申

請美國學校的博士專案。立定目標只爭取美國

頂尖的工學院,材料或機械領域;然後,準備

GRE和托福(TOEFL)考試,寄出了數本申請

材料。非常幸運,MIT機械系錄取了我,而且

是唯一錄取我的學校。

於是,我「別無選擇」的來到MIT,開始5年難

忘的讀書經歷。這5年,讓我見識到最先進的技

術、最優秀的同事,從他們身上學來的東西,

讓我有脫胎換骨的感覺。我找到自己的路,花

的時間或許長了些,但很慶幸自己發現目標

後,敢於放棄「既得利益」,給自己一個終身

受用的機會。

參與MIT創業社團會員分享及聚會

MIT $50K創業競賽 與頂尖學府相遇

特點五 創業精神是一切的解答

在$50K和眾多成功創業企業的影響下,愈來愈多有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的年輕人,嘗試

把新技術商業化。這些人很少擔心可能的失敗,也不懼怕橫在眼前大大小小的困難;他們被創造新

產品的興奮,以及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力(Impact)推動著,不斷攀越一個又一個的障礙。而這種

精神也不斷感染新的創業家(Entrepreneurs)、年輕人,吸引著愈來愈多人參加,變成一個良性的

循環。

後記

再長的路,開始走就會到……

2004、2005年,很榮幸在MIT認識YEF同學。他們年輕、有活力、開朗、好奇、想著稀奇古怪的創意。

其中,幾位研究生同學問我為什麼來到MIT,而當我告知他們,其實我已在大陸讀到博士生,才退學

出國時,有同學問我:「這樣做,會不會『犧牲』太大?浪費太多以往的投入?」

這個決定,要回到1997年。那時我正在一所大學讀博士,已經花了幾年完成課程(Master and

Ph.D. ),正在做論文研究,估計再花兩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

突然發現對自己的研究沒了興趣

然而,幾年的論文研究做下來,發現我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愈來愈沒有興趣了。我的專業是金屬材料裡

的鋼鐵材料,研究內容是新的鋼種,以及新的鋼鐵加工工藝。那幾年,在數個鋼鐵公司調研,作課

題,常常在那裏一待就是幾個月,對鋼鐵行業有頗多的瞭解。當時認為,鋼鐵行業雖然在大陸有很好

的發展前景,但總覺太平穩、挑戰不夠多,而且我所做的研發,對鋼鐵公司能夠產生的影響也非常有

限。

從來沒有出國讀書計劃的我,原先總感覺出國讀書要克服很多並不熟悉的困難,而自己在大學、研究

所又一直一帆風順,也就沒有動機去思考是不是該出國讀書。隨著自己開始考慮到下一步時(回頭想

來,實在應該更早思考這個問題),卻開始考慮是否要出國讀書了。

給自己一個接受挑戰的機會

思考良久,逐漸發現自己很希望給自己一個挑戰,給自己一個拓展視野的機會。於是,我開始去瞭解

各種出國讀書的機會;雖然耳邊經常出現:「再花兩年時間就可以拿到博士⋯⋯」的忠告,但已經了

Page 3: MIT 50K_他們是玩真的 (世界很平 我不平)

震撼就像立可白,能讓一個人在驚愕之餘把腦子裡面的東西洗得乾乾淨淨。至於隨之而來的收穫,

則比寫在白板上的油性筆還難擦掉。

「所謂不同方式的病毒攻擊,就像是種類各異,宗旨相同的蛋洗手法⋯⋯」台大資工所博士班彭念

劬的聲音,清晰而穩重地從後座傳來,和我們乘坐的小巴士大異其趣。高速行駛與老舊底盤和路面

交織成一首又快又晃的RAP,連胃裡的東西也為之瘋狂。

今天的行程是先參觀一家叫「媽祖」(不要懷疑,就是「Mazu」)的防毒軟體(Anti-Virus)公

司。然而這類超尖端科技的新創公司,在波士頓(Boston)只是遍地腦力結晶中的小小一角。而當

時令我情緒七上八下的,就是這些結晶的原石礦場──麻省理工學院(MIT)「50K創業競賽」。

我的胃在搖滾 「50K」終於來了!

如果有人要你在15年後創造出50億美元(這筆錢至少可以買一個師團的法拉利,還有半打以上的邦

交國)和數十種為人類福祉盡心盡力的技術,你會選擇辦一個創業比賽,還是買樂透、搶銀行? 我

想我會選擇後者;而「50K」的發起團隊則是選擇了前者。創業究竟是一股甚麼樣的力量,能讓價

值和夢想的種子萬紫千紅地灑在這個彈丸之地呢? 「再期待半小時吧,」有人笑著說。「可以和奇

蹟50K的優勝者同台簡報Business Plan,感覺不錯吧!」

主啊,請替我原諒這個人吧!他不知道我和我的胃有多緊張。

車頭停在史隆管理學院前,玻璃建築和窗外參差不齊的高聳煙囪與交錯的鐵軌,相形下顯得有些突

兀。要上台簡報的成員聚在大廳的一角,為自己公司的營運計畫(Business Plan)作最後的沙盤推

演。後方莫約數公尺處是簡報廳的木門,上面深色的紋路活像羅丹「地獄門」上的雕刻。「隔壁有

大藥廠的徵才說明會,」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雲淡風輕的說,「所以人應該不會像去年這麼

157

學生「玩」出來的創意,在實驗室隨處可見。

與頂尖學府相遇

親臨MIT $50K創業競賽和高手短兵相接

「50K」創業競賽是台灣各創業競賽師法的對象,來美國參訪的重頭戲,就是要和高手中的高手──

50K的優勝者,同台簡報營運計畫,接受台下兩百名MIT學生的質詢。

文/許家碩

MIT $50K優勝者簡報

Page 4: MIT 50K_他們是玩真的 (世界很平 我不平)

159

「我們的奈米電池⋯⋯」一張中國臉孔的衣進,操著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的創業計畫。這些公司都

有著極強硬的核心技術,可靠性和取得的專利,在在都是強化競爭的利基。相較之下,我們還在跟

台灣與日本專利攻防掙扎,遜色真不知凡幾。可是如果要這樣才能成功的話,台灣那麼多成功企業

又是怎麼回事?領先世界的技術,專利,我們似乎並不靠這些啊?被排在最後的我心亂如麻,難道

沒有技術就爭不了嗎?

「已經成功地讓局部中風的人在6個月後⋯⋯」第三名的印度人矮Balico一個頭,氣勢卻同樣穩健。

這兩年來,全世界都繞著醫療和能源問題打轉,這3位優勝正是最好的印證。整個創業計畫又是穩

健的核心技術⋯⋯

“穩健核心技術=>專利取得=>資源利用”

真的準備好創業的心態了嗎?

活力呢?彈性呢?舊瓶裝新酒呢? 這些過去20年來造就無數亞洲奇蹟的要素,在這些報告裡居然

都不存在。如果他們仗恃的是得天獨厚的技術,我們有的就是求新、求變、還有創意。

「Our product is condom」看著滿座吃驚,我想起這次沒有隨行夥伴和他們說的話:「拿我們的創

意嚇死他們吧!」

晚餐時分,我看著剛才拿到的一疊名片沾沾自喜。此時印度人正分享著和投資人打交道的經驗,

「唉,一個學生這樣子不容易呢!」我說,心裡盤算著因出國而落後的念書進度。

印度人盯著我,靜靜地說:「我想如果學校企管課的報告和創業計畫有甚麼差別,就是有的人把自

己當成追逐夢想的大人,另一群人却老覺得自己只是學生吧。」

那頓飯,後來聽到了甚麼我不記得;不過關於我們哪裡不如人,我想並不是技術。

作者許家碩2005年YEF「達文西」小隊成員,創業計畫為「微膠囊保險套」,該年為台灣大學電機系四年級,現在為台灣大學電機研究所醫工組碩二生,2007年畢業;2006年於McKinsey台北分公司實習;曾為時代基金會實習生;目前正在服兵役。

親臨MIT $50K創業競賽 與頂尖學府相遇

多了,別這麼緊張。」我們像穿了西裝的魔戒遠征隊,勇敢地朝魔多邁進。只聽得門喀嘰一聲,

映入眼簾的是3大組、5大排的木製長桌,如國會旁聽席般居高臨下地圍繞著中間的講台。至於椅

子跟國會的像不像,由於房間裡一個空位都沒有,所以我還是不知道。

不過,我知道大人說的話,有時候聽聽就好⋯⋯

創意vs. 專利與核心技術

第一名的Balico身材高大,方正的臉上看不見一絲笑容。「科技輔具,經歷3年實驗已申請到專

利,預計在1年內商品化,復健者不需物理師輔助即可自行調配進度」。

6分鐘內,一張硬底子的公司藍圖清楚地劃過所有人的眼際。不用醫生?這東西實在太吸引人,不

過MIT的人並不這樣想。「你的產品時程提到一年,可是通路和傳統方式差異是很大的。」、「對

成年人而言也許可以這樣,但是從數據上來⋯⋯」連珠炮的挑戰,從環繞的四面八方射出。

我過去聽到的討論,往往在架構上是宏觀出發的。幾年回本?策略如何?為了不被侷限,這

些問題往往會導向比較具有發散性的討論。但是MIT的人完全反其道而行,針對特定點,一個

一個問,討論內容逐漸收斂到一個點,一項一項地把問題獨立出來。清楚明快,可是就是⋯

⋯少了點甚麼⋯⋯。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麥克風,有1000個!是

Prof. Anant Agawal研究小組的項目之一,而

Prof. Agawal本人也是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