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0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Mar 22,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突破運動,一晃40年。無論是出版雜誌書刊、製作不同影音作品,抑或引進輔導服務、籌辦營會活動,或以調查研究和先導計劃提出新模式新建議,「突破」一直都是在描繪一個「應然社會」的可能,抵抗殘酷現實對年輕生命的磨蝕。 本特刊以三部分--突破運動、青年運動、城市運動,縷述「突破」在這40年來,如何立足香港本土,與香港、與青年人,一起在時代的轉變中同行。希望你閱讀這本特刊時,看得見上主的痕跡,看見這個羣體如何突破種種艱難,心裏熱血起來,燃點起心裏起初的感動,重新認定在這場運動中的身分和使命。 **** 目錄 Chapter00 Move, Move! 躍動 Prelude 序 Part A: Breakthrough Movement 突破運動 Chapter01 Let's Pray 祈禱 Chapter02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Chapter03 Locomotion 地緣 Chapter04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Chapter05 The People 突破人 Part B: Youth Movement 青年運動 Chapter06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Chapter07 Young Face 青春 Chapter08 Comic Comic 漫畫 Chapter09 High Touch 動感 Part C: City Movement 城市運動 Chapter10 On Air 空中突破 Chapter11 The Root 根 Chapter12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Chapter13 Time to Read 書叢 Chapter14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Finale 跋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Page 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Move,Move!躍CHAPTER 00 動

Move, Move! 躍動

Move,Move!躍CHAPTER 00 動

Move, Move!

CH00.indd 2 13�10�8� ��12:40

Page 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低調的吶喊

蜷曲於三合土森林的囚錮

窒息於不同頻率噪音的重圍

懨倦於扭擺嘶喊後的啜泣

我們伸出雙手

要抓住一些不知什麼的什麼

(看完七點鐘的劇場,

又有七點半的新聞:

當銀幕呈現一具具骷髏的餓殍,

他們正趕緊倒去殘餘的佳餚;

當衞星轉播遠方的炮轟,

他們亦準備開始另一種戰爭。

噯,在有電視麻將之夜,

他們把無聊渲染得多麼有聲有色!

喲,莫辜負了這良宵,

這歡樂今宵!)

Chapter 00

Move, Move! 躍動

低調的吶喊

蜷曲於三合土森林的囚錮

窒息於不同頻率噪音的重圍

懨倦於扭擺嘶喊後的啜泣

我們伸出雙手

要抓住一些不知什麼的什麼

(看完七點鐘的劇場,

又有七點半的新聞:

當銀幕呈現一具具骷髏的餓殍,

他們正趕緊倒去殘餘的佳餚;

當衞星轉播遠方的炮轟,

他們亦準備開始另一種戰爭。

噯,在有電視麻將之夜,

他們把無聊渲染得多麼有聲有色!

喲,莫辜負了這良宵,

這歡樂今宵!)

Chapter 00

躍動

CH00.indd 3 13�10�8� ��12:41

Page 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Move, Move! 躍動Move, Move!

CH00.indd 4 13�10�8� ��12:42

Page 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於「兒童不宜觀看」影片的哺育中長大,

於「會考習題補課」的催促下成熟

我們早衰得太快

被剝奪了做夢的權利

這城市的土壤既淺且貧脊

我們遂成了無根的一代

除了金色彩釉的價值

我們未曾懂得更高的理想

只是,啊!只是

別太快放棄我們——

試試探觸我們的脈搏

是否仍有一種節奏在躍動

其實,啊!其實——

我們的血液尚未完全凝固

亦不甘就此消磨腐蝕——

因為我們還年輕

Chapter 00

Move, Move! 躍動

於「兒童不宜觀看」影片的哺育中長大,

於「會考習題補課」的催促下成熟

我們早衰得太快

被剝奪了做夢的權利

這城市的土壤既淺且貧脊

我們遂成了無根的一代

除了金色彩釉的價值

我們未曾懂得更高的理想

只是,啊!只是

別太快放棄我們——

試試探觸我們的脈搏

是否仍有一種節奏在躍動

其實,啊!其實——

我們的血液尚未完全凝固

亦不甘就此消磨腐蝕——

因為我們還年輕

Chapter 00

躍動

CH00.indd 5 13�10�8� ��12:42

Page 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Prelude序

spPages.indd 6 13�10�8� ��1:13

Page 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突破運動,一晃 40年。

因為我們都是中途插班,對這場運動的認識只是片面,所以我們翻箱倒篋的追尋歷

史文檔、相片,四出拜訪早期的突破人,澄清了許多誤解,印證了不少觀察,接觸

到這場運動的眼淚和歡呼。

當初蘇恩佩回來香港是為了養病,卻因為一番感觸,喚召了一班青年人,打算出一

份雜誌,選上另一條窄路。她以當時一宗新聞為引子,說到一個小女孩在山邊遊玩

卻被性侵犯,她問:「這個世界難道不是應該可以讓一個小女孩,在山邊摘一朵野

花,戴在頭上 ?或者去追逐蝴蝶⋯⋯難道不應是這樣嗎 ?」

現實的世界是這樣,但理想的世界應該是怎樣的 ?回看這 40年,無論是出版雜誌書刊、製作不同影音作品,抑或引進輔導服務、籌辦營會活動,或以調查研究和先

導計劃提出新模式新建議,「突破」一直都是在描繪這個「應然社會」的可能,抵抗

殘酷現實對年輕生命的磨蝕。

愈是跟不同年代的前輩們會面,我們愈發現,突破運動的記憶,是深深鏤刻在每一

個突破人的心中,也存在於我們彼此之間。當一拿出我們找到的舊照片,眾人就重

新和這場運動的歷史相連。所以,我們大膽地做了一個決定:相片不一定加上備註,

請你拿着特刊,找回與你在路上同行的夥伴,一起想當年。如果不介意公開分享的

話,請到「突破」的 Facebook專頁,上載特刊內的照片,寫一段由你下筆的備註。

(請在 Facebook搜尋 Breakthrough,或掃描本頁的QR Code。)

就像〈約翰福音〉無法把耶穌基督的一生都寫進去,請恕我們的掛一漏萬,這本小小

的特刊無法盡說突破運動 40年來的每一點、每一滴。我們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你閱讀這本特刊時,看得見上主在這段路上同行的痕跡,這個羣體如何突破種種艱

難,心裏熱血起來,燃點起心裏起初的感動,重新認定在這場運動中的身分和使命。

突破運動,一晃 40年。

因為我們都是中途插班,對這場運動的認識只是片面,所以我們翻箱倒篋的追尋歷

史文檔、相片,四出拜訪早期的突破人,澄清了許多誤解,印證了不少觀察,接觸

到這場運動的眼淚和歡呼。

當初蘇恩佩回來香港是為了養病,卻因為一番感觸,喚召了一班青年人,打算出一

份雜誌,選上另一條窄路。她以當時一宗新聞為引子,說到一個小女孩在山邊遊玩

卻被性侵犯,她問:「這個世界難道不是應該可以讓一個小女孩,在山邊摘一朵野

花,戴在頭上 ?或者去追逐蝴蝶⋯⋯難道不應是這樣嗎 ?」

現實的世界是這樣,但理想的世界應該是怎樣的 ?回看這 40年,無論是出版雜誌書刊、製作不同影音作品,抑或引進輔導服務、籌辦營會活動,或以調查研究和先

導計劃提出新模式新建議,「突破」一直都是在描繪這個「應然社會」的可能,抵抗

殘酷現實對年輕生命的磨蝕。

愈是跟不同年代的前輩們會面,我們愈發現,突破運動的記憶,是深深鏤刻在每一

個突破人的心中,也存在於我們彼此之間。當一拿出我們找到的舊照片,眾人就重

新和這場運動的歷史相連。所以,我們大膽地做了一個決定:相片不一定加上備註,

請你拿着特刊,找回與你在路上同行的夥伴,一起想當年。如果不介意公開分享的

話,請到「突破」的 Facebook專頁,上載特刊內的照片,寫一段由你下筆的備註。

(請在 Facebook搜尋 Breakthrough,或掃描本頁的QR Code。)

就像〈約翰福音〉無法把耶穌基督的一生都寫進去,請恕我們的掛一漏萬,這本小小

的特刊無法盡說突破運動 40年來的每一點、每一滴。我們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你閱讀這本特刊時,看得見上主在這段路上同行的痕跡,這個羣體如何突破種種艱

難,心裏熱血起來,燃點起心裏起初的感動,重新認定在這場運動中的身分和使命。

spPages.indd 7 13�10�8� ��1:13

Page 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ableTableof

Contents目錄

spPages.indd 8 13�10�8� ��1:13

Page 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Move, Move! 躍動

Prelude序

Let's Pray 禱告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Locomotion 地緣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Comic Comic 漫畫

The People 突破人

High Touch 動感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The Root 根

On Air 空中突破

Time to Read 書叢

Young Face 青春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Finale跋

Part ABreakthrough Movement

突破運動

Part BYouth Movement

青年運動

Part C City Movement

城市運動

Move, Move! 躍動

Prelude序

Let's Pray 禱告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Locomotion 地緣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Comic Comic 漫畫

The People 突破人

High Touch 動感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The Root 根

On Air 空中突破

Time to Read 書叢

Young Face 青春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Finale跋

Part ABreakthrough Movement

突破運動

Part BYouth Movement

青年運動

Part C City Movement

城市運動

spPages.indd 9 13�10�8� ��1:13

Page 1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PART A

Breakthrough Movement【突破】運動

spPages.indd 10 13�10�8� ��1:13

Page 1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突破】 break.through /

集中兵力向一點進攻,打破缺口;打破困難、限制等。

an act or instance of removing or surpassing an obstruction or restriction.

spPages.indd 11 13�10�8� ��1:13

Page 1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CHAPTER 1

禱告

Let's Pray 禱告

Let's Pray CHAPTER 1

禱告

Let's Pray

CH01.indd 12 13�10�8� ��12:42

Page 1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

Let's Pray 禱告

《突破》雜誌正式創刊前,刊物的籌備工作差不多

做了一年,招募來自不同教會的基督徒,以義工身分

參與編輯、美術設計等工作,組織了多個籌備會議和

小組。其中,最初的相聚,是一次祈禱會。

1973 年 2 月農曆年初三,一班對出版一份福音刊物有

負擔的弟兄姊妹,集合在朱杞祥家中,一起祈禱一

起討論。在緊接的 3 月 14 日,「福音期刊籌備會」

於陳喜謙牧師家中成立,擬定為「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工作之一;同年 6 月,雜誌定名為《突破》;

7 月發行單張「低調的吶喊」,呼籲教會支持;8 月

出版委員會正式成立,成員包括:蔡元雲、蘇恩佩、

陳喜謙、錢北斗、詹維明、梁永泰、周子森、朱杞祥、

林煒楓、王誌信,而馬鴻昌、簡悅明隨後亦於年尾加入。

Chapter 1

禱告

《突破》雜誌正式創刊前,刊物的籌備工作差不多

做了一年,招募來自不同教會的基督徒,以義工身分

參與編輯、美術設計等工作,組織了多個籌備會議和

小組。其中,最初的相聚,是一次祈禱會。

1973 年 2 月農曆年初三,一班對出版一份福音刊物有

負擔的弟兄姊妹,集合在朱杞祥家中,一起祈禱一

起討論。在緊接的 3 月 14 日,「福音期刊籌備會」

於陳喜謙牧師家中成立,擬定為「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工作之一;同年 6 月,雜誌定名為《突破》;

7 月發行單張「低調的吶喊」,呼籲教會支持;8 月

出版委員會正式成立,成員包括:蔡元雲、蘇恩佩、

陳喜謙、錢北斗、詹維明、梁永泰、周子森、朱杞祥、

林煒楓、王誌信,而馬鴻昌、簡悅明隨後亦於年尾加入。

CH01.indd 13 13�10�8� ��12:42

Page 1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禱告Let's Pray

CH01.indd 14 13�10�8� ��12:43

Page 1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

Let's Pray 禱告

雖然《突破》雜誌是一份定期刊物,但從一開始,

「突破」的目標就「不止於辦一份夠水準的基督教

刊物」,也是以「個人接觸來相輔」,希望青年人

能清楚地決志信主,並做一個長進的基督徒,當中

包括四個層面:明心信箱、「野谷」、民謠小組、

電話及個人輔導。(《突破快訊》,1974 年 2 月。)

曾任《突破》雜誌編輯、 現為香港建道神學院院

長的梁家麟憶述:「我是於《突破》第一屆讀者營

(1976 年 7 月)決志信耶穌的,然後第二屆讀者營則

回來分享信主見證。」往後,因應不同興趣的接觸,

突破話劇團契、突破民歌使團、突破野外活動團、

女子籃球訓練班於 70、80 年代相繼成立,在人際交往

中分享生命、分享信仰。

這些人與人的生命接觸,不單影響參加活動的青年

人,也影響了活動的搞手,成為日後諸如香港基督徒

音樂事工協會、基甸中心、籃球體育事工等福音機構

誕生的苗圃。

Chapter 1

禱告

雖然《突破》雜誌是一份定期刊物,但從一開始,

「突破」的目標就「不止於辦一份夠水準的基督教

刊物」,也是以「個人接觸來相輔」,希望青年人

能清楚地決志信主,並做一個長進的基督徒,當中

包括四個層面:明心信箱、「野谷」、民謠小組、

電話及個人輔導。(《突破快訊》,1974 年 2 月。)

曾任《突破》雜誌編輯、 現為香港建道神學院院

長的梁家麟憶述:「我是於《突破》第一屆讀者營

(1976 年 7 月)決志信耶穌的,然後第二屆讀者營則

回來分享信主見證。」往後,因應不同興趣的接觸,

突破話劇團契、突破民歌使團、突破野外活動團、

女子籃球訓練班於 70、80 年代相繼成立,在人際交往

中分享生命、分享信仰。

這些人與人的生命接觸,不單影響參加活動的青年

人,也影響了活動的搞手,成為日後諸如香港基督徒

音樂事工協會、基甸中心、籃球體育事工等福音機構

誕生的苗圃。

CH01.indd 15 13�10�8� ��12:43

Page 1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et's Pray 禱告

如果《突破》雜誌是文化、藝術、社關、創作的

平面印刷媒介,「突破之夜」則可說是把這些主題

搬上舞台的多元媒介創作。1975 年 10 月 26 日晚上,

第一屆「突破之夜‘75——時代脈搏的躍動」於界限街

旺角大球場舉行,由突破民歌組表演現代民歌、火種

劇社舞蹈組表演現代舞劇《枯骨的復活》。

活動舉辦後大受好評,反應熱烈,於是在荃灣、大埔、

澳洲悉尼、澳門也相繼舉辦「突破之夜」。及後的

「現代福音民歌晚會」、「齊唱新歌」等,皆成為

會聚不同氣質的青年,發揮熱情和熱血的創意舞台。

舞台,既是向世界宣告信息的窗口,也是邀請世界

來欣賞青年人的才情,以及對世界的關懷。無論是

2002 年 12 月 31 日在尖沙咀的「不停鼓舞倒數夜」,

以鼓樂、街舞、音樂為城市打氣;抑或 2012 年開始

舉辦的「山寨音樂會」,定期廣邀不同風格的獨立

音樂樂隊,在突破青年村演出,都閃耀着青年人

那蓋掩不住的光芒。

Let's Pray

如果《突破》雜誌是文化、藝術、社關、創作的

平面印刷媒介,「突破之夜」則可說是把這些主題

搬上舞台的多元媒介創作。1975 年 10 月 26 日晚上,

第一屆「突破之夜‘75——時代脈搏的躍動」於界限街

旺角大球場舉行,由突破民歌組表演現代民歌、火種

劇社舞蹈組表演現代舞劇《枯骨的復活》。

活動舉辦後大受好評,反應熱烈,於是在荃灣、大埔、

澳洲悉尼、澳門也相繼舉辦「突破之夜」。及後的

「現代福音民歌晚會」、「齊唱新歌」等,皆成為

會聚不同氣質的青年,發揮熱情和熱血的創意舞台。

舞台,既是向世界宣告信息的窗口,也是邀請世界

來欣賞青年人的才情,以及對世界的關懷。無論是

2002 年 12 月 31 日在尖沙咀的「不停鼓舞倒數夜」,

以鼓樂、街舞、音樂為城市打氣;抑或 2012 年開始

舉辦的「山寨音樂會」,定期廣邀不同風格的獨立

音樂樂隊,在突破青年村演出,都閃耀着青年人

那蓋掩不住的光芒。

CH01.indd 16 13�10�8� ��12:43

Page 1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

Let's Pray 禱告C

hapter 1禱告

CH01.indd 17 13�10�8� ��12:43

Page 1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突破Break it � rough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CHAPTER 2

突破Break it � rough

突破Break it � rough

突破

Break it Through

CHAPTER 2

CH02.indd 18 13�10�8� ��12:43

Page 1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2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1974 年 1 月 15 日,一本劃時代的雜誌誕生,盛載着

一場立足於香港本土的福音運動。這是「突破」雜誌

的創刊。

設計師把「低調的吶喊」單張內頁破殼小雞的意念,

延續到《突破》雜誌的創刊封面,象徵着上主創造

的年輕生命,如何突破各種罪性的枷鎖、現實環境的

醜惡、沒有理想的黑暗、物質主義的壓力,和抗衡

權勢對生命的扭曲。

跟當時基督教刊物不同,《突破》雜誌定意要放在坊

間報攤擺賣,無論是封面製作、內頁紙質、相片排

版、文章水平、稿酬制度等,皆貼近大眾傳播媒介的

標準。高水平的製作,情理兼備的觀點,對社會文化

和貧苦大眾的關懷,吸引不少知識分子的注意,加入

義務的編輯組、設計組、研究組、發行組、活動組等,

為這本刊物所發動的一場運動盡一分力。

編輯方針:

1. 內容: 對現實醜惡的批判(如對「物質主義」的批判)與對「美」和「理想」的建交―兩者平衡發展。

2. 文體: 大眾化、普及化、淺易近人,但絕不流於低級。活潑清新,能吸引青年人。可以用《讀者文摘》的文

體為

楷模。避免用基督教術語。

3. 全刊分三大部分: 

一、特輯(即主題);二、專欄;三、文藝。

4. 全年主題:香港青年塑像: 每期從一個不同角度去看香港青年,如從他們的人生觀、娛樂、流行音樂、讀書風氣、犯罪

行為等。

5. 創刊號主題: 「我們的明天」(反映青年人的人生

觀)。

6. 篇幅: 除了小說或特約稿外,其他文章都要短,字

數不應超過三千。

7. 翻譯及文摘: 創作不夠,可從其他報刊中選出有

價值的作品翻譯、摘錄或改寫。

8. 語言: 稿件以中文為主,亦歡迎少數英文作品。

9. 經採用之稿件將獲得稿酬。

Chapter 2

突破

1974 年 1 月 15 日,一本劃時代的雜誌誕生,盛載着

一場立足於香港本土的福音運動。這是「突破」雜誌

的創刊。

設計師把「低調的吶喊」單張內頁破殼小雞的意念,

延續到《突破》雜誌的創刊封面,象徵着上主創造

的年輕生命,如何突破各種罪性的枷鎖、現實環境的

醜惡、沒有理想的黑暗、物質主義的壓力,和抗衡

權勢對生命的扭曲。

跟當時基督教刊物不同,《突破》雜誌定意要放在坊

間報攤擺賣,無論是封面製作、內頁紙質、相片排

版、文章水平、稿酬制度等,皆貼近大眾傳播媒介的

標準。高水平的製作,情理兼備的觀點,對社會文化

和貧苦大眾的關懷,吸引不少知識分子的注意,加入

義務的編輯組、設計組、研究組、發行組、活動組等,

為這本刊物所發動的一場運動盡一分力。

編輯方針:

1. 內容: 對現實醜惡的批判(如對「物質主義」的批判)與對「美」和「理想」的建交―兩者平衡發展。

2. 文體: 大眾化、普及化、淺易近人,但絕不流於低級。活潑清新,能吸引青年人。可以用《讀者文摘》的文

體為

楷模。避免用基督教術語。

3. 全刊分三大部分:一、特輯(即主題);二、專欄;三、文藝。

4. 全年主題:香港青年塑像: 每期從一個不同角度去看香港青年,如從他們的人生觀、娛樂、流行音樂、讀書風氣、犯罪

行為等。

5. 創刊號主題: 「我們的明天」(反映青年人的人生

觀)。

6. 篇幅: 除了小說或特約稿外,其他文章都要短,字

數不應超過三千。

7. 翻譯及文摘: 創作不夠,可從其他報刊中選出有

價值的作品翻譯、摘錄或改寫。

8. 語言: 稿件以中文為主,亦歡迎少數英文作品。

9. 經採用之稿件將獲得稿酬。

CH02.indd 19 13�10�8� ��12:43

Page 2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Break it Through 突破Break it Through

CH02.indd 20 13�10�8� ��12:43

Page 2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2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初時,《突破》雜誌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文字部的一項事工。「突破」這名字,是由當時的總

幹事陳喜謙牧師在會議中提出的。除了蘇恩佩在會議

上提到「火種」這名字,她也在議程的背頁,隨手寫

了好幾個名字,包括奔馳、方向、路標、火炬、勁草等。

創刊號主題是「我們的明天」,無論是研究組從數字

描繪的青年人現況,或相片、畫作、排版的美術設定,

或文化藝術創作的專欄,或與青年人同行的「明心

信箱」,或對社會時事的關注,無一不構成這本雜誌

的鮮明性格。

初稿時,書名題字原來出自滕近輝牧師手筆,一派

謙謙君子的儒雅;後來為配合突破黑暗枷鎖的蒼勁,

定稿時就採用了許朝英所寫的版本。創刊的頭一年,

獲行內著名的印刷公司贊助部分費用,幫助雜誌踏

上軌道。至 1975 年 9 月,雜誌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走過 25 年共 298 期的日子,於 1999 年 8 月休刊,

尋覓下一里路的方向。

Chapter 2

突破

初時,《突破》雜誌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文字部的一項事工。「突破」這名字,是由當時的總

幹事陳喜謙牧師在會議中提出的。除了蘇恩佩在會議

上提到「火種」這名字,她也在議程的背頁,隨手寫

了好幾個名字,包括奔馳、方向、路標、火炬、勁草等。

創刊號主題是「我們的明天」,無論是研究組從數字

描繪的青年人現況,或相片、畫作、排版的美術設定,

或文化藝術創作的專欄,或與青年人同行的「明心

信箱」,或對社會時事的關注,無一不構成這本雜誌

的鮮明性格。

初稿時,書名題字原來出自滕近輝牧師手筆,一派

謙謙君子的儒雅;後來為配合突破黑暗枷鎖的蒼勁,

定稿時就採用了許朝英所寫的版本。創刊的頭一年,

獲行內著名的印刷公司贊助部分費用,幫助雜誌踏

上軌道。至 1975 年 9 月,雜誌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走過 25 年共 298 期的日子,於 1999 年 8 月休刊,

尋覓下一里路的方向。

CH02.indd 21 13�10�8� ��12:43

Page 2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Break it Through 突破Break it Through

CH02.indd 22 13�10�8� ��12:43

Page 2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2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突破」早期,受薪同工不多,主要是靠一班義工撐

起出版、設計、發行、活動、研究等工作。翻開通訊

錄,在人名、地址、電話的背後,是各人所屬單位和

崗位――某某中學、大專院校、神學院、福音機構、

漁農署、勞工署、社區服務中心,不一而足。其中,

「小信差」的角色是很有趣的。

為減省郵費開支,當印好的雜誌送到辦公室,很多年

輕人就來充當小信差,捧着幾本到幾十本新雜誌,

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區,按地址分發到郵箱,學生們

不單可獲贈新雜誌,更可獲發酬勞,幫補生計。

不同學歷、不同年紀、不同社會階層,各人前仆後繼,

聚首一堂,只為回應心裏真誠的感動,為社會、為

青年人、為未來,奉獻一己所有,就像胡慕貞(胡姨)

和她的植字機:「當《突破少年》 創刊,我受到

『為少年人出版一本正氣雜誌』的異象吸引,便連同

植字機嫁入了這個『服侍香港年輕人』的大家庭,

負責兩本雜誌的植字工作,認識了恩佩姐、一班

同路人,成為現時的好朋友、好知己。」

「突破」所期待的遠景,比一本刊物所能盛載的大得

多。在往後的日子,看着上主從四方八面,如何呼喚

有心人,陸續加入這場撼動青年人生命的運動,我們

除了感恩,只有感恩。

Chapter 2

突破

「突破」早期,受薪同工不多,主要是靠一班義工撐

起出版、設計、發行、活動、研究等工作。翻開通訊

錄,在人名、地址、電話的背後,是各人所屬單位和

崗位――某某中學、大專院校、神學院、福音機構、

漁農署、勞工署、社區服務中心,不一而足。其中,

「小信差」的角色是很有趣的。

為減省郵費開支,當印好的雜誌送到辦公室,很多年

輕人就來充當小信差,捧着幾本到幾十本新雜誌,

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區,按地址分發到郵箱,學生們

不單可獲贈新雜誌,更可獲發酬勞,幫補生計。

不同學歷、不同年紀、不同社會階層,各人前仆後繼,

聚首一堂,只為回應心裏真誠的感動,為社會、為

青年人、為未來,奉獻一己所有,就像胡慕貞(胡姨)

和她的植字機:「當《突破少年》 創刊,我受到

『為少年人出版一本正氣雜誌』的異象吸引,便連同

植字機嫁入了這個『服侍香港年輕人』的大家庭,

負責兩本雜誌的植字工作,認識了恩佩姐、一班

同路人,成為現時的好朋友、好知己。」

「突破」所期待的遠景,比一本刊物所能盛載的大得

多。在往後的日子,看着上主從四方八面,如何呼喚

有心人,陸續加入這場撼動青年人生命的運動,我們

除了感恩,只有感恩。

CH02.indd 23 13�10�8� ��12:43

Page 2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ocomotion 地緣

地緣

CHAPTER 3

Locomotion

情緣  「突破」早期不斷搬遷,追蹤每一次的遷址、

擴建,追訪一個又一個知情人士,不難發現,原來

所謂地緣,總繫於情緣。

Locomotion

地緣

CHAPTER 3

Locomotion 地緣

Locomotion 地緣

情緣  「突破」早期不斷搬遷,追蹤每一次的遷址、

擴建,追訪一個又一個知情人士,不難發現,原來

所謂地緣,總繫於情緣。

CH03.indd 24 13�10�8� ��12:44

Page 2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3

Locomotion 地緣

聖安德烈中心

佐敦 突破中心

深水埗輔導中心

界限街

愛民邨青年輔導中心

佐敦立信大廈平安福音堂

佐敦德成街 2 號

牛頭角中心

突破青年村

Chapter 3

地緣

聖安德烈中心

佐敦 突破中心

深水埗輔導中心

界限街

愛民邨青年輔導中心

佐敦立信大廈平安福音堂

佐敦德成街 2 號

牛頭角中心

突破青年村

CH03.indd 25 13�10�8� ��12:44

Page 2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ocomotion 地緣

租用九龍佐敦德成街 2號 F 座二樓,曾立華宅一房間,

以兩張寫字枱作辦公室,附屬「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一項新事工

租用九龍佐敦立信大廈「平安福音堂」一房間作雜誌

發行部辦公室

改借王明理辦公室作發行工作

在愛民邨孝民街嘉民樓 609 室成立「青年輔導中心」,

提供日間輔導

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遷址界限街

(百爵街)148 號二樓

與「深水埗浸信會」合辦「深水埗輔導中心」

1973.9

1974.7-11

1974.11

1975.5

1975.12

1978-1980.8

Locomotion

租用九龍佐敦德成街 2號 F 座二樓,曾立華宅一房間,

以兩張寫字枱作辦公室,附屬「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一項新事工

租用九龍佐敦立信大廈「平安福音堂」一房間作雜誌

發行部辦公室

改借王明理辦公室作發行工作

在愛民邨孝民街嘉民樓 609 室成立「青年輔導中心」,

提供日間輔導

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遷址界限街

(百爵街)148 號二樓

與「深水埗浸信會」合辦「深水埗輔導中心」

1973.91973.9

1974.7-111974.7-11

1974.111974.11

1975.51975.5

1975.121975.12

1978-1980.81978-1980.8

CH03.indd 26 13�10�8� ��12:44

Page 2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3

Locomotion 地緣

1973 由籌備到早期的「突破」,無論開會的地方,

辦公室用地,均「以人為本」,說的是幾乎所有地方,

也是由有心人提供。所以過往的會議紀錄內記述的地

址也會有「朱杞祥弟兄府上」、「陳喜謙弟兄府上」、

「租用德成街⋯⋯曾立華宅一房間」、「借王明理先

生辦公室」⋯⋯

1979 朱惠芬早年於「突破」擔任祕書,當她分享完

有關當時工作的一些小故事後,她說那時作祕書,是

以腳力來匯合「突破」三大事工。原來當年主力出版

的蘇恩佩常駐聖安德烈中心的創作小天地;影音的梁

永泰在德成街;輔導的蔡元雲醫生則在聖安德烈中心,

三人步伐不同,要「照應」這三大事工主腦的行政事

務,就要靠她的腳程了。

Chapter 3

地緣

1973 由籌備到早期的「突破」,無論開會的地方,

辦公室用地,均「以人為本」,說的是幾乎所有地方,

也是由有心人提供。所以過往的會議紀錄內記述的地

址也會有「朱杞祥弟兄府上」、「陳喜謙弟兄府上」、

「租用德成街⋯⋯曾立華宅一房間」、「借王明理先

生辦公室」⋯⋯

1979 朱惠芬早年於「突破」擔任祕書,當她分享完

有關當時工作的一些小故事後,她說那時作祕書,是

以腳力來匯合「突破」三大事工。原來當年主力出版

的蘇恩佩常駐聖安德烈中心的創作小天地;影音的梁

永泰在德成街;輔導的蔡元雲醫生則在聖安德烈中心,

三人步伐不同,要「照應」這三大事工主腦的行政事

務,就要靠她的腳程了。

CH03.indd 27 13�10�8� ��12:44

Page 2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Locomotion 地緣

「突破」獨立,購入九龍灣利基大廈 A、B 座地下、

及租用 H 座二樓及地下單位,作為「牛頭角新中心」

辦公室,同年 11 月 24 日「突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

機構,名「突破有限公司」

「突破」5 月購入吳松街 191 號富林商業大廈(接近

全幢),為全新辦公室,10 月「突破中心」啓用

「突破」向政府提交撥地申請書,申請在沙田亞公

角山建青年村;1996 年 7 月「突破青年村」開幕,

與佐敦「突破中心」成為「突破」事工基地

1981.11.12

1985.5-10

1992.3.14 -1996.7.6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

遷入九龍尖沙咀聖安德烈中心辦公大樓

1979.1

Locomotion

「突破」獨立,購入九龍灣利基大廈 A、B 座地下、

及租用 H 座二樓及地下單位,作為「牛頭角新中心」

辦公室,同年 11 月 24 日「突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

機構,名「突破有限公司」

「突破」5 月購入吳松街 191 號富林商業大廈(接近

全幢),為全新辦公室,10 月「突破中心」啓用

「突破」向政府提交撥地申請書,申請在沙田亞公

角山建青年村;1996 年 7 月「突破青年村」開幕,

與佐敦「突破中心」成為「突破」事工基地

1981.11.121981.11.12

1985.5-101985.5-10

1992.3.14 1992.3.14 -1996.7.61996.7.6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

遷入九龍尖沙咀聖安德烈中心辦公大樓

1979.11979.1

CH03.indd 28 13�10�8� ��12:44

Page 2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3

Locomotion 地緣

1981 「突破」原是附屬「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一項事工,及後在事工拓展的步伐和對象

羣體的選取上,漸見差異,遂於 1981 年正式獨立。

其時,「突破」需尋覓新的基地,「香港基督徒學生福

音團契」大力支援及帶動各項籌款活動,成為「突破」

遷入牛頭角新中心的最強後盾。今天,「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與「突破」以姊妹機構相稱相待,

中間經年種種的人情故事,確實血濃於水,永化不開。

1985 曾經,就只有那一次,「突破」成了報紙的地產

要聞—在人人都因中英談判爭拗,就香港問題趕緊

賣樓撤離香港的時候,「突破」竟購入吳松街 191 號

富林商業大廈(接近全幢),成為眾人眼中不可置信

的「愚動」。這非常的舉動和決心,正是「突破」對

香港青年人奮不顧身的承擔,扎根香港的承諾。

Chapter 3

地緣

1981 「突破」原是附屬「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一項事工,及後在事工拓展的步伐和對象

羣體的選取上,漸見差異,遂於 1981 年正式獨立。

其時,「突破」需尋覓新的基地,「香港基督徒學生福

音團契」大力支援及帶動各項籌款活動,成為「突破」

遷入牛頭角新中心的最強後盾。今天,「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與「突破」以姊妹機構相稱相待,

中間經年種種的人情故事,確實血濃於水,永化不開。

1985 曾經,就只有那一次,「突破」成了報紙的地產

要聞—在人人都因中英談判爭拗,就香港問題趕緊

賣樓撤離香港的時候,「突破」竟購入吳松街 191 號

富林商業大廈(接近全幢),成為眾人眼中不可置信

的「愚動」。這非常的舉動和決心,正是「突破」對

香港青年人奮不顧身的承擔,扎根香港的承諾。

CH03.indd 29 13�10�8� ��12:44

Page 3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CHAPTER 4

青年村Dream Village

Dream Village

CHAPTER 4

青年村Dream Village

CH04.indd 30 13�10�8� ��12:44

Page 3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1992 年,隨着政府《青年約章》提出諮詢,「突破」

嘗試積極回應,正式提交「突破青年村」計劃。

從 1992 年 3 月向當時的布政司霍德爵士(Sir David

Ford)呈交建議書,到 5 月申請亞公角山路的地段,

翌年批出用地、動土動工,四出分享興建青年村的

異象、籌款,最終於 1996 年 3 月獲批入伙,「突破」

進入一段充滿未知的新旅程。

青年村建築及設施上的開支耗資 1 億 8 千萬港元,

相比起購入突破中心所需的 1 千 8 百萬港元,難度

是幾何級數倍升。雖然得到多方捐款支持,但急升的

經濟壓力不容小覷。同工人數倍增、新事工的開展、

日常水電雜費的增加,雖經能源專家指導、同工也以

好管家的精神節約使費,甚至以減薪共渡時艱,經常

費的開支仍然十分巨大,幾年下來的百上加斤,累積

不敷達到 3 千萬之數。

一班與「突破」同行多年的有心人,為減輕財務對

事工發展的壓力,特別組成對外籌款小組,推出

「植樹計劃」,以一棵樹 10 萬元為單位,由「突破」

同工的認獻開始,向各界關心「突破」的同行者募捐,

財務困境才稍得解脫。

Chapter 4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1992 年,隨着政府《青年約章》提出諮詢,「突破」

嘗試積極回應,正式提交「突破青年村」計劃。

從 1992 年 3 月向當時的布政司霍德爵士(Sir David

Ford)呈交建議書,到 5 月申請亞公角山路的地段,

翌年批出用地、動土動工,四出分享興建青年村的

異象、籌款,最終於 1996 年 3 月獲批入伙,「突破」

進入一段充滿未知的新旅程。

青年村建築及設施上的開支耗資 1 億 8 千萬港元,

相比起購入突破中心所需的 1 千 8 百萬港元,難度

是幾何級數倍升。雖然得到多方捐款支持,但急升的

經濟壓力不容小覷。同工人數倍增、新事工的開展、

日常水電雜費的增加,雖經能源專家指導、同工也以

好管家的精神節約使費,甚至以減薪共渡時艱,經常

費的開支仍然十分巨大,幾年下來的百上加斤,累積

不敷達到 3 千萬之數。

一班與「突破」同行多年的有心人,為減輕財務對

事工發展的壓力,特別組成對外籌款小組,推出

「植樹計劃」,以一棵樹 10 萬元為單位,由「突破」

同工的認獻開始,向各界關心「突破」的同行者募捐,

財務困境才稍得解脫。

Chapter 4

青年村

CH04.indd 31 13�10�8� ��12:45

Page 3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突破青年村並不是純粹為了出租而建造的。面對

「97 問題」的焦慮,香港被一片仿如末日的灰色景

象籠罩,「突破」選擇與青年人一起面向 21 世紀,

並以「塑造 21 世紀領袖」為青年村的定位,以基督的

四個身分為藍本,設定四個新的事工部門—基督是

牧人(更新園)、基督是先知(創路坊)、基督是君王

(文化樓)、基督是祭司(資訊館)。

意念是有了,但怎麼做呢 ? 卻是漫漫長路。既然是

面向全新的 21 世紀,很多東西自然缺乏前人的參考

經驗,什麼都要從最基本開始累積。從歷奇活動安全

守則,到架設網站伺服器資料庫,新事工要不斷摸着

石頭過河。事工的發展,一時間陷入眼到手未到的

困境;而原有的事工也急需重新定位。

從理念到落實,需要大量合作的平台和機會,在過程

中彼此學習,讓同工磨練互相補位的默契。於是,

「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逆旅先鋒」漸漸成為會

聚不同部門專才的大型項目;而歷年各個獲「優質教育

基金」贊助的先導項目,如「全人領袖教育」、「創意

通識學習」等,就成為不同部門同工一起研發概念

框架、事工模式的合作平台,當中累積的視野和經驗,

繼而孕育出諸如《突破書誌 Breakazine!》等新事工。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突破青年村並不是純粹為了出租而建造的。面對

「97 問題」的焦慮,香港被一片仿如末日的灰色景

象籠罩,「突破」選擇與青年人一起面向 21 世紀,

並以「塑造 21 世紀領袖」為青年村的定位,以基督的

四個身分為藍本,設定四個新的事工部門—基督是

牧人(更新園)、基督是先知(創路坊)、基督是君王

(文化樓)、基督是祭司(資訊館)。

意念是有了,但怎麼做呢 ? 卻是漫漫長路。既然是

面向全新的 21 世紀,很多東西自然缺乏前人的參考

經驗,什麼都要從最基本開始累積。從歷奇活動安全

守則,到架設網站伺服器資料庫,新事工要不斷摸着

石頭過河。事工的發展,一時間陷入眼到手未到的

困境;而原有的事工也急需重新定位。

從理念到落實,需要大量合作的平台和機會,在過程

中彼此學習,讓同工磨練互相補位的默契。於是,

「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逆旅先鋒」漸漸成為會

聚不同部門專才的大型項目;而歷年各個獲「優質教育

基金」贊助的先導項目,如「全人領袖教育」、「創意

通識學習」等,就成為不同部門同工一起研發概念

框架、事工模式的合作平台,當中累積的視野和經驗,

繼而孕育出諸如《突破書誌 Breakazine!》等新事工。

Dream Village

CH04.indd 32 13�10�8� ��12:45

Page 3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4

Dream Village 青年村C

hapter 4青年村

CH04.indd 33 13�10�8� ��12:45

Page 3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從一幢大廈擴充成一組建築羣,同工人數也由百餘人

一下子倍增成 200 餘人,來自五湖四海的行業、文化

彼此衝擊,羣體的建立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關。無論是

事工範疇的探索、資源運用的界線、與政府和商界的

對外連繫,抑或機構內部新舊隊工的磨合,都在組織

架構和同工羣體之間帶來巨大張力。

在一輪急促的發展後,困難的出現,正好成為放慢

步伐來仔細反思的誘因。同工更多細想事工的果效與

同工生命的關係,也更確信羣體若不強調以上帝為

中心,事工若不以天國異象為優先,一切終必歸於無

有。自此,「突破」更着眼於同工屬靈生命的培育,

恆常的查經研經、默想操練、每周敬拜、小組相交,

使同工更自覺地與其他同工合組成屬靈夥伴,在生活、

事工、情誼、信仰上彼此結連,為天國福音而奮鬥。

蒙上帝恩待,今天一張 200 人一起笑着拍照的畫面,

實在得來不易!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從一幢大廈擴充成一組建築羣,同工人數也由百餘人

一下子倍增成 200 餘人,來自五湖四海的行業、文化

彼此衝擊,羣體的建立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關。無論是

事工範疇的探索、資源運用的界線、與政府和商界的

對外連繫,抑或機構內部新舊隊工的磨合,都在組織

架構和同工羣體之間帶來巨大張力。

在一輪急促的發展後,困難的出現,正好成為放慢

步伐來仔細反思的誘因。同工更多細想事工的果效與

同工生命的關係,也更確信羣體若不強調以上帝為

中心,事工若不以天國異象為優先,一切終必歸於無

有。自此,「突破」更着眼於同工屬靈生命的培育,

恆常的查經研經、默想操練、每周敬拜、小組相交,

使同工更自覺地與其他同工合組成屬靈夥伴,在生活、

事工、情誼、信仰上彼此結連,為天國福音而奮鬥。

蒙上帝恩待,今天一張 200 人一起笑着拍照的畫面,

實在得來不易!

Dream Village

CH04.indd 34 13�10�8� ��12:45

Page 3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4

Dream Village 青年村C

hapter 4青年村

CH04.indd 35 13�10�8� ��12:45

Page 3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he People 突破人

突破人

CHAPTER 5

The People

The People

突破人突破人

CHAPTER 5

The People

CH05.indd 36 13�10�8� ��12:48

Page 3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文藝文化  即使本科未必來自人文學科,不少突破

人都隱隱滲透出一份文藝氣息。有諸內形於外,走過

同工們的工作間,每個座位的布置都充滿個性;趁午飯

時間,挽著載滿水果、三文治、飲料、沙拉及花枱布的

藤籃子,走到聖安得烈堂外面的草地,或突破青年村的

後山,與陽光、清風和樹影共度短暫美好的時光,雜誌

內說的另類城市生活想像,在突破人身上不是空想 。

文化藝術的背後,是對人性現實的沉澱反思,是對

理想美善的熱情追求。也許是受到蘇恩佩的氣質

感召,也許是《突破》雜誌從一開始已看重文藝創作,

對美感有要求,是一份無形的傳統。

Chapter 5

The People 突破人

文藝文化  即使本科未必來自人文學科,不少突破

人都隱隱滲透出一份文藝氣息。有諸內形於外,走過

同工們的工作間,每個座位的布置都充滿個性;趁午飯

時間,挽著載滿水果、三文治、飲料、沙拉及花枱布的

藤籃子,走到聖安得烈堂外面的草地,或突破青年村的

後山,與陽光、清風和樹影共度短暫美好的時光,雜誌

內說的另類城市生活想像,在突破人身上不是空想 。

文化藝術的背後,是對人性現實的沉澱反思,是對

理想美善的熱情追求。也許是受到蘇恩佩的氣質

感召,也許是《突破》雜誌從一開始已看重文藝創作,

對美感有要求,是一份無形的傳統。

Chapter 5

突破人

CH05.indd 37 13�10�8� ��12:49

Page 3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好玩好奇  讀書人不都是書呆子。雖然不少突破人皆

喜歡閱讀,也有各類學位,但只要一提到玩,各人就

會雙眼放光;一說幽默笑話,仍是開懷捧腹。無論是

郭兆明的漫畫和打油詩、吳思源的「啜核」聯想、蕭

銳志的「抵死」金句,抑或林植森把鳥籠打開,用整

個辦公室來放雀、謝文策每個星期的上山下海,甚或

在突破中心的機房平台打羽毛球、在突破青年村的

屋頂搞天台種植,無不把那股玩勁發揮得淋漓盡致。

幽默是突破常規的一種姿態;好玩是對世界的好奇。

如果問到,為什麼突破人總是古靈精怪、創意澎湃 ?

大概,一個包容欣賞另類奇想的羣體、一顆為了好玩

而花盡心思的童心,正是孕育創意的文化土壤吧!

The People 突破人

好玩好奇  讀書人不都是書呆子。雖然不少突破人皆

喜歡閱讀,也有各類學位,但只要一提到玩,各人就

會雙眼放光;一說幽默笑話,仍是開懷捧腹。無論是

郭兆明的漫畫和打油詩、吳思源的「啜核」聯想、蕭

銳志的「抵死」金句,抑或林植森把鳥籠打開,用整

個辦公室來放雀、謝文策每個星期的上山下海,甚或

在突破中心的機房平台打羽毛球、在突破青年村的

屋頂搞天台種植,無不把那股玩勁發揮得淋漓盡致。

幽默是突破常規的一種姿態;好玩是對世界的好奇。

如果問到,為什麼突破人總是古靈精怪、創意澎湃 ?

大概,一個包容欣賞另類奇想的羣體、一顆為了好玩

而花盡心思的童心,正是孕育創意的文化土壤吧!

The People

CH05.indd 38 13�10�8� ��12:49

Page 3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5

The People 突破人C

hapter 5突破人

CH05.indd 39 13�10�8� ��12:49

Page 4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he People 突破人The People

CH05.indd 40 13�10�8� ��12:49

Page 4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公義憐憫  《突破》雜誌的義工編輯組,很多時

都會環繞文藝、歷史、民族命運、人生方向等,從社會

文化、信仰反思的角度仔細討論。《聖經》中提到的

公義和憐憫,自然多有提及;每期專欄「日光之下」,

更是與讀者一起放眼本地、中國以至全世界,勞工

權益、教育改革、艇戶上樓、兩巴加價、越南船民、

城鄉共存、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無不刺激青年人

深思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就像金禧學校斂財事件,1978 年 5 月情況急轉直下,

校方與當局以先停辦後改名重開的手法,不與曾靜坐

的老師續約,蘇恩佩感受到不公義的決定對師生的

傷害,於是帶領編輯組討論至夜深,會後由李金漢

執筆草擬聲明,她自己另寫一篇向讀者、教會和社會

作進一步交代,重申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建議讓

學生有機會在新基礎上恢復正常學校生活,並刊載了

幾位讀者的來信;甚至往後幾期的《突破》雜誌,

「明心」也連續幾期說明社會良心和社會行動的重要。

福音信仰不離有血有肉的社會脈絡,敢於向不義說

公道話,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這是突破人踐行信仰的

一貫特色。

Chapter 5

The People 突破人

公義憐憫  《突破》雜誌的義工編輯組,很多時

都會環繞文藝、歷史、民族命運、人生方向等,從社會

文化、信仰反思的角度仔細討論。《聖經》中提到的

公義和憐憫,自然多有提及;每期專欄「日光之下」,

更是與讀者一起放眼本地、中國以至全世界,勞工

權益、教育改革、艇戶上樓、兩巴加價、越南船民、

城鄉共存、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無不刺激青年人

深思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就像金禧學校斂財事件,1978 年 5 月情況急轉直下,

校方與當局以先停辦後改名重開的手法,不與曾靜坐

的老師續約,蘇恩佩感受到不公義的決定對師生的

傷害,於是帶領編輯組討論至夜深,會後由李金漢

執筆草擬聲明,她自己另寫一篇向讀者、教會和社會

作進一步交代,重申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建議讓

學生有機會在新基礎上恢復正常學校生活,並刊載了

幾位讀者的來信;甚至往後幾期的《突破》雜誌,

「明心」也連續幾期說明社會良心和社會行動的重要。

福音信仰不離有血有肉的社會脈絡,敢於向不義說

公道話,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這是突破人踐行信仰的

一貫特色。

Chapter 5

突破人

CH05.indd 41 13�10�8� ��12:50

Page 4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祈禱

PART B

Youth Movement【青年】運動

spPages.indd 42 13�10�8� ��1:13

Page 4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

祈禱

【青年】 youth /

指人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階段:青年人、青年時代;指上述年齡的人。the period of life from puberty to the attainment of full growth; adolescence.

spPages.indd 43 13�10�8� ��1:13

Page 4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Who's There?

CHAPTER 6

聆聽Knock Knock,

Knock Knock, Who's There?

Who's There?

CHAPTER 6

聆聽Knock Knock,

CH06.indd 44 13�10�8� ��12:54

Page 4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6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明心這個筆名,來自被稱為「明心一號」的輔導員詹

維明的「明」字;而明心信箱背後,則是一班默默

聆聽青年人內心困惑的輔導員,他們廣邀讀者來信

分享心事,自《突破》雜誌創刊號已開始進駐。詹維

明憶述起當年開創輔導服務的日子時說:「1972 年

我回到香港的時候,還未有『輔導』這個名詞。」

為了推廣和了解受眾的期望,第 4 期《突破》雜誌刊

印了問卷,於第 6 期公布結果,提出「每個人都需要

一個傾談的對象」。

1975 年初,由於反應熱烈,很多人來信問及人生、

信仰、情緒、學業等問題,於是籌組突破輔導中心,

提供直接的輔導服務。為即將開始的輔導中心尋找

借鏡,蔡元雲與詹維明遠赴台灣的輔導機構「張老師」

考察,參觀當地的諮商、協談工作。最早期「突破」

的服務只有電話輔導,叫「明心電話服務」,只有

兩條電話線,每星期兩晚,由 6:30 至 9:30;之後

逐步增加至四晚及五晚。同年,突破輔導中心正式

成立,在一所酒家舉行中心開幕典禮;及後,明心

信箱更拓展至電台廣播領域。

Chapter 6

聆聽

明心這個筆名,來自被稱為「明心一號」的輔導員詹

維明的「明」字;而明心信箱背後,則是一班默默

聆聽青年人內心困惑的輔導員,他們廣邀讀者來信

分享心事,自《突破》雜誌創刊號已開始進駐。詹維

明憶述起當年開創輔導服務的日子時說:「1972 年

我回到香港的時候,還未有『輔導』這個名詞。」

為了推廣和了解受眾的期望,第 4 期《突破》雜誌刊

印了問卷,於第 6 期公布結果,提出「每個人都需要

一個傾談的對象」。

1975 年初,由於反應熱烈,很多人來信問及人生、

信仰、情緒、學業等問題,於是籌組突破輔導中心,

提供直接的輔導服務。為即將開始的輔導中心尋找

借鏡,蔡元雲與詹維明遠赴台灣的輔導機構「張老師」

考察,參觀當地的諮商、協談工作。最早期「突破」

的服務只有電話輔導,叫「明心電話服務」,只有

兩條電話線,每星期兩晚,由 6:30 至 9:30;之後

逐步增加至四晚及五晚。同年,突破輔導中心正式

成立,在一所酒家舉行中心開幕典禮;及後,明心

信箱更拓展至電台廣播領域。

CH06.indd 45 13�10�8� ��12:54

Page 4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今天說起輔導,好像理所當然,但起初,社會和教會

對輔導皆甚為陌生。從無到有,人手奇缺,需求又大,

輔導中心在人力和用址上都面對着重重困難。

一開始,輔導中心的全時間同工只有兩位:中心主任

鄭建城、文員方麗,後來兼職輔導員梁小甜加入,

一起分擔輔導工作、來信回覆、義工培訓。其後,

30 多位基督徒義工接受培訓後,每星期撥出一晚參與

服務,同心協力在香港為輔導服務開荒。中間更有

不少義工放下原來的工作,轉行進修,成為專業

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或心理學家。

至於場地用址,尤幸逐漸得到各界認同,借出交通便捷

的地方,從德成街某辦公室的空檔時間,到界限街、

愛民邨的宣道會愛民堂、佐敦聖安德烈堂、深水埗

浸信會、牛頭角利基大廈,以至今天佐敦的突破中心,

每一處地方,皆反映着上主藉着眾人的獻呈,深愛

這個城市和年輕一代。

Knock Knock, Who's There?

今天說起輔導,好像理所當然,但起初,社會和教會

對輔導皆甚為陌生。從無到有,人手奇缺,需求又大,

輔導中心在人力和用址上都面對着重重困難。

一開始,輔導中心的全時間同工只有兩位:中心主任

鄭建城、文員方麗,後來兼職輔導員梁小甜加入,

一起分擔輔導工作、來信回覆、義工培訓。其後,

30 多位基督徒義工接受培訓後,每星期撥出一晚參與

服務,同心協力在香港為輔導服務開荒。中間更有

不少義工放下原來的工作,轉行進修,成為專業

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或心理學家。

至於場地用址,尤幸逐漸得到各界認同,借出交通便捷

的地方,從德成街某辦公室的空檔時間,到界限街、

愛民邨的宣道會愛民堂、佐敦聖安德烈堂、深水埗

浸信會、牛頭角利基大廈,以至今天佐敦的突破中心,

每一處地方,皆反映着上主藉着眾人的獻呈,深愛

這個城市和年輕一代。

CH06.indd 46 13�10�8� ��12:54

Page 4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6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C

hapter 6聆聽

CH06.indd 47 13�10�8� ��12:54

Page 4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突破輔導中心成立之初,強調「透過輔導、宣揚

基督」,從基督教信仰角度,關注人身、心、社、

靈的需要,鼓勵青年人面對及處理心靈困擾,也是

福音工作的鬆土過程。

看見來求助的生命,輔導中心第一位全職輔導員鄭建城

感受良多:「在輔導室內,我有很多非常複雜的感受和

經歷。我會為年輕基督徒能誠懇地在主面前,尋求婚前

應有的準備高興;也會為面臨婚變危機仍各不相讓的夫

婦難過。亦曾為人數度自殺,對己對人和對主都失望的

青年心焦。更曾看見不少組員在成長小組內找到自己,

解除了多年重重困擾自我的心理阻礙。」這番體會,

相信也是很多輔導中心同工的心聲。

為了進一步深思基督教信仰與輔導的整合,輔導中心

與中國神學研究院於1981-1996年合辦神學輔導課程。

為令輔導的理念普及,除了面談輔導,發展出許多成

長小組、講座、工作坊、非專業輔導員課程;1985 年

開始推動婚前輔導和教育;1996 年探索網上輔導,

發展成後來的「師傅過招」信箱。多年來,輔導員把

他們的經驗寫下、錄音、拍成短片,出版了不少獲得

廣泛閱讀和應用的輔導叢書,蔡元雲、李兆康、林孟

平、詹維明、譚秀薇、葉萬壽、區祥江、沈淑文等作

者的名字,成為讀者重要的路標。

Knock Knock, Who's There?

突破輔導中心成立之初,強調「透過輔導、宣揚

基督」,從基督教信仰角度,關注人身、心、社、

靈的需要,鼓勵青年人面對及處理心靈困擾,也是

福音工作的鬆土過程。

看見來求助的生命,輔導中心第一位全職輔導員鄭建城

感受良多:「在輔導室內,我有很多非常複雜的感受和

經歷。我會為年輕基督徒能誠懇地在主面前,尋求婚前

應有的準備高興;也會為面臨婚變危機仍各不相讓的夫

婦難過。亦曾為人數度自殺,對己對人和對主都失望的

青年心焦。更曾看見不少組員在成長小組內找到自己,

解除了多年重重困擾自我的心理阻礙。」這番體會,

相信也是很多輔導中心同工的心聲。

為了進一步深思基督教信仰與輔導的整合,輔導中心

與中國神學研究院於1981-1996年合辦神學輔導課程。

為令輔導的理念普及,除了面談輔導,發展出許多成

長小組、講座、工作坊、非專業輔導員課程;1985 年

開始推動婚前輔導和教育;1996 年探索網上輔導,

發展成後來的「師傅過招」信箱。多年來,輔導員把

他們的經驗寫下、錄音、拍成短片,出版了不少獲得

廣泛閱讀和應用的輔導叢書,蔡元雲、李兆康、林孟

平、詹維明、譚秀薇、葉萬壽、區祥江、沈淑文等作

者的名字,成為讀者重要的路標。

CH06.indd 48 13�10�8� ��12:54

Page 4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6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C

hapter 6聆聽

CH06.indd 49 13�10�8� ��12:54

Page 5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Young Face 青春

CHAPTER 7

青 春 Young Face

Young Face

CHAPTER 7

青 春 Young Face

CH07.indd 50 13�10�8� ��11:47

Page 5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7

Young Face 青春

在《突破少年》創刊前一年,蘇恩佩在「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的通訊刊物《晨鳥》中預告新刊物的

誕生,以回應少年人在高小至初中這尷尬年齡的身心

需要,讓成年人了解他們的心理,並在充斥色情暴力

的社會中作社會的良心。

1979 年 1 月 1 日《突破少年》正式創刊,然後每一期

皆選擇以鄰家少年的臉孔,登上雜誌封面。這個

選擇是不尋常的,當一般雜誌都以明星偶像作招徠,

《突破少年》把大眾的焦點引導向每一個青年人特獨、

真實的生命。

Chapter 7

青春

在《突破少年》創刊前一年,蘇恩佩在「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的通訊刊物《晨鳥》中預告新刊物的

誕生,以回應少年人在高小至初中這尷尬年齡的身心

需要,讓成年人了解他們的心理,並在充斥色情暴力

的社會中作社會的良心。

1979 年 1 月 1 日《突破少年》正式創刊,然後每一期

皆選擇以鄰家少年的臉孔,登上雜誌封面。這個

選擇是不尋常的,當一般雜誌都以明星偶像作招徠,

《突破少年》把大眾的焦點引導向每一個青年人特獨、

真實的生命。

CH07.indd 51 13�10�8� ��11:48

Page 5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Young Face 青春Young Face

CH07.indd 52 13�10�8� ��11:48

Page 5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1971 年,政府開始提供 6 年小學免費教育;1978 年

開始實施 9 年免費教育。過去社會只有兒童和成年人

之分,一直忽略青少年培育的重要,而「突破」

則從心理學角度,看見身處尷尬年齡的少年人的需要,

於是撰寫了〈0 與 550,000 之間〉,呼籲支持《突破

少年》的出版,以回應身邊這 55 萬 10 至 14 歲青少年

的需要。

「這段『成長』時期,也是個『發現』的時期,突然

發現了自己生理上的顯著變化,發現了自己的存在,

也發現了自己的世界。」(引自〈0 與 550,000 之間〉)

翻開《突破少年》,不難發現創意和好奇心的蹤影,

無處不是開拓視野的窗口。

雜誌同工深深明白,培育少年人,不能單靠一份刊物,

於是透過活動部(青少年發展中心的前身)的合作,

籌辦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漫畫組、籃球隊、手工藝班、

野外活動、社關探訪、寫作訓練、讀者會,以至後來

的 Forever Young Club,成為青年人踏足大世界的

一道階梯。

Chapter 7

Young Face 青春

1971 年,政府開始提供 6 年小學免費教育;1978 年

開始實施 9 年免費教育。過去社會只有兒童和成年人

之分,一直忽略青少年培育的重要,而「突破」

則從心理學角度,看見身處尷尬年齡的少年人的需要,

於是撰寫了〈0 與 550,000 之間〉,呼籲支持《突破

少年》的出版,以回應身邊這 55 萬 10 至 14 歲青少年

的需要。

「這段『成長』時期,也是個『發現』的時期,突然

發現了自己生理上的顯著變化,發現了自己的存在,

也發現了自己的世界。」(引自〈0 與 550,000 之間〉)

翻開《突破少年》,不難發現創意和好奇心的蹤影,

無處不是開拓視野的窗口。

雜誌同工深深明白,培育少年人,不能單靠一份刊物,

於是透過活動部(青少年發展中心的前身)的合作,

籌辦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漫畫組、籃球隊、手工藝班、

野外活動、社關探訪、寫作訓練、讀者會,以至後來

的 Forever Young Club,成為青年人踏足大世界的

一道階梯。

Chapter 7

青春

CH07.indd 53 13�10�8� ��11:48

Page 5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Young Face 青春Young Face

CH07.indd 54 13�10�8� ��11:48

Page 5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2000 年 11 月,出版逾 21 年的《突破少年》休刊,

由免費派發的半月刊《U+》接棒。雜誌封面的人物

訪問,由青年義工記者執筆,編輯全程跟進,吸引不少

有志投身傳播媒介的青年人申請參加。雜誌的網上版

更與網上社羣 Uzone21.com 互動,與出生於網絡時代

的一代一起探索世界。

強調創造、創作和創意的《U+》,一方面秉承《突破

少年》的傳統,從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出

發,又引入文化新知、藝術創作來激發想像;另一

方面也嘗試填補《突破》雜誌休刊後,在社會關懷上

的缺口。從創刊時的口號「苦中作樂,我有搞作」,

到後期的「Be Creative. Be There.」等,可見《U+》

如何強調創意背後所嘗試回應的文化困頓、生活逆境。

《U+》於 2008 年 7 月休刊。因應 2009 年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學校教育的轉變,《突破書誌

Breakazine!》繼續開創新路,於 2009 年 3 月試刊、

5 月創刊,書誌以「Break•See•Change」及「Radical

Re-imagination for Rejuventation」為口號,從基督信

仰精神出發,藉著呈現不同資訊、人物訪問、100 人

短訪及短片,以通識教育為切入點,與青年人一同反

思發問,打破社會現象的偏見與迷思,還原人對生活,

對人的價值及尊嚴,並以行動為社會帶來改變。

Chapter 7

Young Face 青春

2000 年 11 月,出版逾 21 年的《突破少年》休刊,

由免費派發的半月刊《U+》接棒。雜誌封面的人物

訪問,由青年義工記者執筆,編輯全程跟進,吸引不少

有志投身傳播媒介的青年人申請參加。雜誌的網上版

更與網上社羣 Uzone21.com 互動,與出生於網絡時代

的一代一起探索世界。

強調創造、創作和創意的《U+》,一方面秉承《突破

少年》的傳統,從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出

發,又引入文化新知、藝術創作來激發想像;另一

方面也嘗試填補《突破》雜誌休刊後,在社會關懷上

的缺口。從創刊時的口號「苦中作樂,我有搞作」,

到後期的「Be Creative. Be There.」等,可見《U+》

如何強調創意背後所嘗試回應的文化困頓、生活逆境。

《U+》於 2008 年 7 月休刊。因應 2009 年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學校教育的轉變,《突破書誌

Breakazine!》繼續開創新路,於 2009 年 3 月試刊、

5 月創刊,書誌以「Break•See•Change」及「Radical

Re-imagination for Rejuventation」為口號,從基督信

仰精神出發,藉著呈現不同資訊、人物訪問、100 人

短訪及短片,以通識教育為切入點,與青年人一同反

思發問,打破社會現象的偏見與迷思,還原人對生活,

對人的價值及尊嚴,並以行動為社會帶來改變。

Chapter 7

青春

CH07.indd 55 13�10�8� ��11:48

Page 5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omic Comic 漫畫Comic Comic

CH08.indd 56 13�10�8� ��12:39

Page 5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探索文化藝術、時事社關、宇宙人生,是很多人對

《突破》雜誌的印象。但與此同時,《突破》雜誌差不

多每期也譯介史諾比的豆豆漫畫,拓闊讀者對漫畫的

理解和想像。後來更開設讀者投稿專欄「漫畫練習室」,

來稿十分踴躍;70年代尾、80年代初,嚴以敬(阿虫)

和香山阿黃的時事漫畫,更恆常刊於雜誌。

繼 90 年代的豬牛羊系列後,2001 年「突破」推出了

一套兩系列、名為 Wedot 家族(We.nation)的卡通

人物,當時名為「蔗渣」的火柴人,脫穎而出,發展

成後來的火柴人 & friends;一句取材自蘇恩佩手筆

的格言「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由此成為

新一代青年人認識「突破」的重要標記。

Chapter 8

Comic Comic 漫畫

探索文化藝術、時事社關、宇宙人生,是很多人對

《突破》雜誌的印象。但與此同時,《突破》雜誌差不

多每期也譯介史諾比的豆豆漫畫,拓闊讀者對漫畫的

理解和想像。後來更開設讀者投稿專欄「漫畫練習室」,

來稿十分踴躍;70年代尾、80年代初,嚴以敬(阿虫)

和香山阿黃的時事漫畫,更恆常刊於雜誌。

繼 90 年代的豬牛羊系列後,2001 年「突破」推出了

一套兩系列、名為 Wedot 家族(We.nation)的卡通

人物,當時名為「蔗渣」的火柴人,脫穎而出,發展

成後來的火柴人 & friends;一句取材自蘇恩佩手筆

的格言「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由此成為

新一代青年人認識「突破」的重要標記。

Chapter 8

漫畫

CHAPTER 8

漫Comic 漫Comic 漫 Comic漫 Comic漫畫漫畫漫

CH08.indd 57 13�10�8� ��12:39

Page 5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突破少年》是從青年人的生活出發的刊物,漫畫的

篇幅是更多了。由 1979 年創刊就開始參與刊物美術設

計、漫畫插圖的郭兆明說:「《突破少年》從一開始就

想要用到漫畫。」當時連載的〈大細路〉由郭兆明作

畫,蕭銳志 、林植森(間中還有翁偉微)構思故事;

後來又有當時仍在讀神學的莊偉強畫的〈五味青春〉。

除刊載漫畫,《突破少年》更籌辦了幾屆漫畫比賽和

漫畫組,培育青年人畫漫畫,在技巧以外更討論怎樣

令作品更有內涵意義,成為謝寶裕、何家超、鄺志傑

等本土漫畫家的連載平台,一班漫畫愛好者漸漸相識

連結,也組成了如漫畫同盟的羣體。

及後到了《U+》年代,〈火柴人日記〉、〈阿鳳〉、

〈飯氣操場〉都極受年輕讀者歡迎。

Comic Comic 漫畫

《突破少年》是從青年人的生活出發的刊物,漫畫的

篇幅是更多了。由 1979 年創刊就開始參與刊物美術設

計、漫畫插圖的郭兆明說:「《突破少年》從一開始就

想要用到漫畫。」當時連載的〈大細路〉由郭兆明作

畫,蕭銳志 、林植森(間中還有翁偉微)構思故事;

後來又有當時仍在讀神學的莊偉強畫的〈五味青春〉。

除刊載漫畫,《突破少年》更籌辦了幾屆漫畫比賽和

漫畫組,培育青年人畫漫畫,在技巧以外更討論怎樣

令作品更有內涵意義,成為謝寶裕、何家超、鄺志傑

等本土漫畫家的連載平台,一班漫畫愛好者漸漸相識

連結,也組成了如漫畫同盟的羣體。

及後到了《U+》年代,〈火柴人日記〉、〈阿鳳〉、

〈飯氣操場〉都極受年輕讀者歡迎。

Comic Comic

CH08.indd 58 13�10�8� ��12:39

Page 5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8

Comic Comic 漫畫C

hapter 8漫畫

CH08.indd 59 13�10�8� ��12:39

Page 6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今天年輕人認識「突破」,不少皆從火柴人開始。

除了「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來自《聖經 •

約 書 亞 記》的「你 當 剛 強 壯 膽」(Be Strong!)

更隨着火柴人的傳播,成為不少人的鼓勵。

創作火柴人的黄毅之,中學時曾參加「突破」與廉政

公署合辦的漫畫比賽,加入漫畫組;期間一度對漫畫

感到失望,後來在加拿大升學時,對漫畫或繪畫創作

有了新的想法,想在畫中「表達希望、思想或感情」。

透過火柴人的創作,這個心願可算是達成了。

火柴人怕火又怕水,卻夢想成為消防員;屢遇挫敗,卻

一再面對難關。一位修讀電腦動畫的青年人,以火柴人

為主角創作畢業作品,後來該短片「夢.改變世界」獲

選入政府公益廣告時段播放,令火柴人的形象更深入民

心。最近,火柴人更發展成網上遊戲,在少年人中間傳

遞永不放棄的精神。

Comic Comic 漫畫

今天年輕人認識「突破」,不少皆從火柴人開始。

除了「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來自《聖經 •

約 書 亞 記》的「你 當 剛 強 壯 膽」(Be Strong!)

更隨着火柴人的傳播,成為不少人的鼓勵。

創作火柴人的黄毅之,中學時曾參加「突破」與廉政

公署合辦的漫畫比賽,加入漫畫組;期間一度對漫畫

感到失望,後來在加拿大升學時,對漫畫或繪畫創作

有了新的想法,想在畫中「表達希望、思想或感情」。

透過火柴人的創作,這個心願可算是達成了。

火柴人怕火又怕水,卻夢想成為消防員;屢遇挫敗,卻

一再面對難關。一位修讀電腦動畫的青年人,以火柴人

為主角創作畢業作品,後來該短片「夢.改變世界」獲

選入政府公益廣告時段播放,令火柴人的形象更深入民

心。最近,火柴人更發展成網上遊戲,在少年人中間傳

遞永不放棄的精神。

Comic Comic

CH08.indd 60 13�10�8� ��12:39

Page 6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8

Comic Comic 漫畫C

hapter 8漫畫

CH08.indd 61 13�10�8� ��12:40

Page 6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High Touch 動感

CHAPTER 9

動感High

Touch

High Touch

CHAPTER 9

動感High 動感

High 動感Touch動感Touch動感

CH09.indd 62 13�10�8� ��12:55

Page 6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9

High Touch 動感

《突破》雜誌一開始,已不是只想閉門造車地搞一本

雜誌,而是希望和讀者有雙向的交流,這是讀者活動

出現的原因。不單如此,從活動組、活動部到青少年發

展中心,以至後來青年村的文化樓、資訊館、創路坊、

更新園,青少年活動更是全人福音的實踐場景。

1976 年第一屆讀者營舉行完畢後的檢討會議,與會者

為到讀者營的「經濟效益」討論了很多。有些人認為

行山之類的活動太多,應撥多些時間去分享宗教信息;

也有人認為用一個營會投入的資源,只作福音撒種是

太浪費。蘇恩佩為此提出抗辯:「我們辦福音營,是

傳全人福音。所定的節目,不但關心他們的靈性,也

關心他們的羣性,及身心的需要。」這觀點更漸漸發

展成「突破」各類型活動的共識和基礎。

生命影響生命,是真的;但影響只是一個過程,

怎樣的生命才是重點。我們真正期望的,是耶穌

基督如何呼召我們活出捨己,以致我們能為青年人

擺上自己,一代傳一代,感召青年人突破捆鎖,在上

帝的公義和憐憫中重尋身分,活出召命,彰顯天國。

Chapter 9

動感

《突破》雜誌一開始,已不是只想閉門造車地搞一本

雜誌,而是希望和讀者有雙向的交流,這是讀者活動

出現的原因。不單如此,從活動組、活動部到青少年發

展中心,以至後來青年村的文化樓、資訊館、創路坊、

更新園,青少年活動更是全人福音的實踐場景。

1976 年第一屆讀者營舉行完畢後的檢討會議,與會者

為到讀者營的「經濟效益」討論了很多。有些人認為

行山之類的活動太多,應撥多些時間去分享宗教信息;

也有人認為用一個營會投入的資源,只作福音撒種是

太浪費。蘇恩佩為此提出抗辯:「我們辦福音營,是

傳全人福音。所定的節目,不但關心他們的靈性,也

關心他們的羣性,及身心的需要。」這觀點更漸漸發

展成「突破」各類型活動的共識和基礎。

生命影響生命,是真的;但影響只是一個過程,

怎樣的生命才是重點。我們真正期望的,是耶穌

基督如何呼召我們活出捨己,以致我們能為青年人

擺上自己,一代傳一代,感召青年人突破捆鎖,在上

帝的公義和憐憫中重尋身分,活出召命,彰顯天國。

CH09.indd 63 13�10�8� ��12:55

Page 6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High Touch 動感High Touch

CH09.indd 64 13�10�8� ��12:55

Page 6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9

High Touch 動感C

hapter 9動感

CH09.indd 65 13�10�8� ��12:56

Page 6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High Touch 動感High Touch

CH09.indd 66 13�10�8� ��12:56

Page 6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9

High Touch 動感C

hapter 9動感

CH09.indd 67 13�10�8� ��12:56

Page 6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PART C

City Movement【城市】運動

spPages.indd 68 13�10�8� ��1:13

Page 6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城市】 cit.y /

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a center of population, commerce, and culture; a town of signifi cant size and importance.

spPages.indd 69 13�10�8� ��1:13

Page 7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On Air 空中突破On Air

CH10.indd 70 13�10�8� ��1:01

Page 7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0

On Air 空中突破

空中突破CHAPTER 10

On Air

緊接《突破》雜誌出版後一年,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

推出一新型青年節目。

「空中突破」由 1975 年便在商業電台開始開咪,

逢周日晚上播放一小時,內容為專題、專欄及明心

信箱;由於大受歡迎,只短短一個月,商台即加增節目

時間,除周日晚的一小時,內容集中為專題、專欄外,

在周一晚另加半小時給明心信箱。

兩年後的 1977 年,「空中突破」易名為「突破時刻」,

節目時間更加增至每周 5 晚。

1985 年,「突破時刻」10 周年,節目時間再加增至每

周 6 晚。

1989 年,「突破時刻」由每晚定時 10 至 11 的一小時

節目,轉為以 5 分鐘環節式,每晚由 8:30 開始,有

4 個 5 分鐘的節目。

1997 年 1 月 12 日,「突破時刻」以「突破時刻―

商台的最後一夜」完成歷史任務。其後先以網台節目

「網想收音機」轉戰互聯網,再於新城電台推出讓

青年發聲為主的節目「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

Chapter 10

空中突破

空中突破CHAPTER 10

On Air

緊接《突破》雜誌出版後一年,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

推出一新型青年節目。

「空中突破」由 1975 年便在商業電台開始開咪,

逢周日晚上播放一小時,內容為專題、專欄及明心

信箱;由於大受歡迎,只短短一個月,商台即加增節目

時間,除周日晚的一小時,內容集中為專題、專欄外,

在周一晚另加半小時給明心信箱。

兩年後的 1977 年,「空中突破」易名為「突破時刻」,

節目時間更加增至每周 5 晚。

1985 年,「突破時刻」10 周年,節目時間再加增至每

周 6 晚。

1989 年,「突破時刻」由每晚定時 10 至 11 的一小時

節目,轉為以 5 分鐘環節式,每晚由 8:30 開始,有

4 個 5 分鐘的節目。

1997 年 1 月 12 日,「突破時刻」以「突破時刻―

商台的最後一夜」完成歷史任務。其後先以網台節目

「網想收音機」轉戰互聯網,再於新城電台推出讓

青年發聲為主的節目「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

CH10.indd 71 13�10�8� ��1:01

Page 7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On Air 空中突破

開放的青年空間‧突破時刻

「突破時刻」是突破運動的奇葩,奇在她的非常組織:

在 70、80 年代的「突破時刻」,由內容策劃到開咪到

活動,主要由義工一手包辦,這些年日進出的義工逾

200 多位。在一個公眾平台,接近每天都開咪發聲,

幾乎全由義工擔任策劃及執行,在風格各異的多元中,

連結在「突破」這一個名字之下, 試想像這是何等非

比尋常。然而,事情就是如此發生。

從一開始,「突破」就是義工比同工多,雜誌如是,

電台節目如是;領薪也好,無薪也好,他們也以

「突破人」相稱,亦對外分享「突破」的異象和事工,

這正好說明了「突破」其實從不限於一間機構―

這是一個植根城市的青年福音運動。而「突破時刻」

的空間,正好把一個運動的邏輯,以信任承擔、欣賞

包容、追求美善,在組織上有效地發揮出來。

非常意念,造就非常事工,亦孕育了不少在其中走過

的非常青年。

On Air

開放的青年空間‧突破時刻

「突破時刻」是突破運動的奇葩,奇在她的非常組織:

在 70、80 年代的「突破時刻」,由內容策劃到開咪到

活動,主要由義工一手包辦,這些年日進出的義工逾

200 多位。在一個公眾平台,接近每天都開咪發聲,

幾乎全由義工擔任策劃及執行,在風格各異的多元中,

連結在「突破」這一個名字之下, 試想像這是何等非

比尋常。然而,事情就是如此發生。

從一開始,「突破」就是義工比同工多,雜誌如是,

電台節目如是;領薪也好,無薪也好,他們也以

「突破人」相稱,亦對外分享「突破」的異象和事工,

這正好說明了「突破」其實從不限於一間機構―

這是一個植根城市的青年福音運動。而「突破時刻」

的空間,正好把一個運動的邏輯,以信任承擔、欣賞

包容、追求美善,在組織上有效地發揮出來。

非常意念,造就非常事工,亦孕育了不少在其中走過

的非常青年。

CH10.indd 72 13�10�8� ��1:01

Page 7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0

On Air 空中突破

因為信任、接納,所以突破。

「突破時刻」對於你是什麼 ? 給你什麼影響 ?

「32 年後,到今日仍被使用,在廣播界工作。仍然

逆流而上,為青少年作工。當說造就的話,發放正

能量是我每天的工作。」

— 鄧潔明。1981 年加入 「突破時刻」,主持

《多一個小息》。

「少年有夢,總愛飛翔。『突破時刻』在借來的空間,

堅持飛翔了 22 年,衝心靈極限,刷熱情空間,接觸

每一個追夢的年輕人。而作為末代主持的我,接下

前輩們的飛行衣,與聽眾穿梭於夢想與創意之間,

遨遊大氣中,緊密同行,5 年歲月,燃夢圓夢。」

— 楊 文 輝。1992 年 加 入「突 破 時 刻」,主 持

《想創少年時》。

Chapter 10

空中突破

因為信任、接納,所以突破。

「突破時刻」對於你是什麼 ? 給你什麼影響 ?

「32 年後,到今日仍被使用,在廣播界工作。仍然

逆流而上,為青少年作工。當說造就的話,發放正

能量是我每天的工作。」

— 鄧潔明。1981 年加入 「突破時刻」,主持

《多一個小息》。

「少年有夢,總愛飛翔。『突破時刻』在借來的空間,

堅持飛翔了 22 年,衝心靈極限,刷熱情空間,接觸

每一個追夢的年輕人。而作為末代主持的我,接下

前輩們的飛行衣,與聽眾穿梭於夢想與創意之間,

遨遊大氣中,緊密同行,5 年歲月,燃夢圓夢。」

— 楊 文 輝。1992 年 加 入「突 破 時 刻」,主 持

《想創少年時》。

CH10.indd 73 13�10�8� ��1:01

Page 7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he Root 根The Root

CH11.indd 74 13�10�8� ��1:14

Page 7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1

The Root 根

80 年代的香港,挨近 1997 百年殖民終結的日子,主

權移交在即。只是,在這百年間,南海一隅的小島飛

躍成世界奇蹟,自恃富裕自由,前途無限――「回歸」

一語,霎時間變得複雜;中英談判,牽動着每根神經,

香港人的自我身分尋問變得激烈,國、家、民族、社

會、民生,我是誰 ? 我的根在哪裏 ?

《根》為突破影音中的「多元影像媒介」製作,於

1984 年 11 月 25 日於香港大會堂首映,由微型電腦控

制 15 部幻燈機,配合音樂與旁白投射於大銀幕。全片

透過 7 個人物故事――孔子、孫中山、魯迅、王尚義、

蘇恩佩、魏京生、潘曉,反思華人身分與使命在大時

代中的糾纏交織。

CHAPTER 11

根 Root

The

Chapter 11

80 年代的香港,挨近 1997 百年殖民終結的日子,主

權移交在即。只是,在這百年間,南海一隅的小島飛

躍成世界奇蹟,自恃富裕自由,前途無限――「回歸」

一語,霎時間變得複雜;中英談判,牽動着每根神經,

香港人的自我身分尋問變得激烈,國、家、民族、社

會、民生,我是誰 ? 我的根在哪裏 ?

《根》為突破影音中的「多元影像媒介」製作,於

1984 年 11 月 25 日於香港大會堂首映,由微型電腦控

制 15 部幻燈機,配合音樂與旁白投射於大銀幕。全片

透過 7 個人物故事――孔子、孫中山、魯迅、王尚義、

蘇恩佩、魏京生、潘曉,反思華人身分與使命在大時

代中的糾纏交織。

CHAPTER 11

根 Root根Root根

The根

The根

CH11.indd 75 13�10�8� ��1:14

Page 7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he Root 根The Root

CH11.indd 76 13�10�8� ��1:17

Page 7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1

The Root 根C

hapter 11根

CH11.indd 77 13�10�8� ��1:19

Page 7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身分

我是不是中國人

中國是什麼

人的價值是什麼

中國人往哪裏去

我能為中國做點什麼

我要怎樣肯定人的價值

使命

?

??

?

?

?

CH11.indd 78 13�10�8� ��1:19

Page 7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你是誰 ?

你委身、扎根的地方

在哪裏 ?

CH11.indd 79 13�10�8� ��1:20

Page 8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Framing the Memories

CH12.idml 80 13�10�8� ��1:04

Page 8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2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大眾傳播媒介

可以啓發思想,

增加知識,

改變行為。

這是一個

整體的過程,

要配合事先的

人際接觸,

事後的集體活動

和個人輔導,

才能發揮

它的功能。」*

* 節錄《突破影音製作目錄 1989》

CHAPTER 12

Framing the 影像

Memories

Chapter 12

影像

「大眾傳播媒介

可以啓發思想,

增加知識,

改變行為。

這是一個

整體的過程,

要配合事先的

人際接觸,

事後的集體活動

和個人輔導,

才能發揮

它的功能。」*

* 節錄《突破影音製作目錄 1989》

CHAPTER 12

Framing the 影像

Memories

CH12.idml 81 13�10�8� ��1:04

Page 8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以影像記錄城市的當下,以傳播宣講信息;

期盼在影像中找到共相、共鳴;

在信息中發現希望、熱誠;

為城市帶來更新;

為人帶來生命力。

Framing the Memories

以影像記錄城市的當下,以傳播宣講信息;

期盼在影像中找到共相、共鳴;

在信息中發現希望、熱誠;

為城市帶來更新;

為人帶來生命力。

CH12.idml 82 13�10�8� ��1:04

Page 8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香港記憶 1990

再見東歐 1991

創路人 1991

尋找大都會 1991

90

年代‧時代

2000

年後‧

城市

80

年代‧

世界政治思潮的交替

大趨勢 1987

香港雲起時 1989

烈火年代 1989

亞太新人類 1989

80

年代‧

香港回歸

根 1984

比賽人 1999

甜美生活 2000

風的日夜 2001

不死傳說 2003

趁還有墟 2013 Chapter 12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香港記憶 1990

再見東歐 1991

創路人 1991

尋找大都會 1991

90

年代‧時代

2000

年後‧

城市

80

年代‧

世界政治思潮的交替

大趨勢 1987

香港雲起時 1989

烈火年代 1989

亞太新人類 1989

80

年代‧

香港回歸

根 1984

比賽人 1999

甜美生活 2000

風的日夜 2001

不死傳說 2003

趁還有墟 2013 Chapter 12

影像

CH12.idml 83 13�10�8� ��1:04

Page 8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ime to Read 書叢Time to Read

CH13.idml 62 13�10�8� ��1:06

Page 8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3

Time to Read 書叢

Time to Read

書 叢

CHAPTER 13

同為文字工作,無論是編輯的技巧、個性、意念,

抑或是資金的流轉、發行的運作,雜誌和書籍出版是

兩碼子的事。就在《突破》雜誌跑過 6年的旅程後,出版工作開始進入書籍製作的範疇。

獲 Tyndale House基金資助,1980年「突破」出版了第一批共4本「突破叢書」─《醫生札記》、《談鬼》、《她與他》和《巴士.渡輪.747》。當時出版社的方針,主要是結集《突破》雜誌內熱門的專欄和特輯,

按生活、輔導、信仰和文藝來訂定出版系列。後來

《突破少年》創刊,就新增了專為青少年讀者而設的

「青草地叢書」。1993年出版社更發展至中學宗教教科書的製作。

為配合時代的需要,30多年來出版社的系列幾經重整,出版方針大體上仍環繞着生活、輔導、信仰和

文藝這幾方面前進,孕育出許多本土作家,與香港這

個城市一起經歷時代的喜怒哀樂。

Chapter 13

書叢

Time to Read

書 叢to Read 叢to Read書 叢書

CHAPTER 13

同為文字工作,無論是編輯的技巧、個性、意念,

抑或是資金的流轉、發行的運作,雜誌和書籍出版是

兩碼子的事。就在《突破》雜誌跑過 6年的旅程後,出版工作開始進入書籍製作的範疇。

獲 Tyndale House基金資助,1980年「突破」出版了第一批共4本「突破叢書」─《醫生札記》、《談鬼》、《她與他》和《巴士.渡輪.747》。當時出版社的方針,主要是結集《突破》雜誌內熱門的專欄和特輯,

按生活、輔導、信仰和文藝來訂定出版系列。後來

《突破少年》創刊,就新增了專為青少年讀者而設的

「青草地叢書」。1993年出版社更發展至中學宗教教科書的製作。

為配合時代的需要,30多年來出版社的系列幾經重整,出版方針大體上仍環繞着生活、輔導、信仰和

文藝這幾方面前進,孕育出許多本土作家,與香港這

個城市一起經歷時代的喜怒哀樂。

CH13.idml 63 13�10�8� ��1:06

Page 8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ime to Read 書叢

《雖然那夜無星——心繫天安門》

白樺等 1990 年

八九學運,撼動全球華人的心。這本集子的 70首詩,是天安門廣場上那陣巨響的回聲,記錄了一場青春血祭。

《同行四分一世紀—我與陳修治醫生的生死友誼》

丘世文 1998年

文化人丘世文為因胰臟癌去世的好友陳修治醫生而寫

的書,記錄了生命意義的反思、城市在時代中的浮光

掠影;後來丘世文患上腦癌,病榻中蔡元雲與他同行,

上主的永恆盼望成了眾人的安慰。

《好爸爸,忘不了》

朱家妤、朱家彣 2003 年

香港人不會忘記 2003年的沙士,以及一位好爸爸:他在實現中國教育夢的路上不幸染病逝世,經歷苦難

的家庭透過文字和圖畫,為城市帶來溫暖。

Time to Read

《雖然那夜無星——心繫天安門》

白樺等 1990 年

八九學運,撼動全球華人的心。這本集子的 70首詩,是天安門廣場上那陣巨響的回聲,記錄了一場青春血祭。

《同行四分一世紀—我與陳修治醫生的生死友誼》

丘世文 1998年

文化人丘世文為因胰臟癌去世的好友陳修治醫生而寫

的書,記錄了生命意義的反思、城市在時代中的浮光

掠影;後來丘世文患上腦癌,病榻中蔡元雲與他同行,

上主的永恆盼望成了眾人的安慰。

《好爸爸,忘不了》

朱家妤、朱家彣 2003 年

香港人不會忘記 2003年的沙士,以及一位好爸爸:他在實現中國教育夢的路上不幸染病逝世,經歷苦難

的家庭透過文字和圖畫,為城市帶來溫暖。

CH13.idml 64 13�10�8� ��1:06

Page 8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3

Time to Read 書叢

《我們是正生好孩子》

正生書院同學 2009 年

當城市只用驗尿來關注青年吸毒問題、正生書院遷

校事件給傳媒炒得沸沸揚揚的 2009年夏天,《我們是正生好孩子》帶來另一視點。正生孩子的手寫稿,

歪歪斜斜的字體與沒有修飾的文句,竟有令人落淚的

力量。這本小書描畫了一幅社會關懷、生命彼此祝福

的風景。

《漂流到北京》

曾雪儀 2009 年

曾雪儀在「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中得到提醒,

於是展開另類尋根之旅—跑到北京服務從農村湧進

城市的外來打工子弟,寫成此書。那一年,中國向世

界展示了 2008年的盛世光輝,這名香港女生則用她的文字記錄了這片土地上另一種光華。

Chapter 13

書叢

《我們是正生好孩子》

正生書院同學 2009 年

當城市只用驗尿來關注青年吸毒問題、正生書院遷

校事件給傳媒炒得沸沸揚揚的 2009年夏天,《我們是正生好孩子》帶來另一視點。正生孩子的手寫稿,

歪歪斜斜的字體與沒有修飾的文句,竟有令人落淚的

力量。這本小書描畫了一幅社會關懷、生命彼此祝福

的風景。

《漂流到北京》

曾雪儀 2009 年

曾雪儀在「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中得到提醒,

於是展開另類尋根之旅—跑到北京服務從農村湧進

城市的外來打工子弟,寫成此書。那一年,中國向世

界展示了 2008年的盛世光輝,這名香港女生則用她的文字記錄了這片土地上另一種光華。

CH13.idml 65 13�10�8� ��1:06

Page 8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Time to Read 書叢

《Q版特工》系列

梁科慶  自 1998 年

「Q版特工不再是一本小說,『阿Wing』也不是一組

文字,10多年來,他總是守候在我身邊,是不可多得的好朋友。透過《Q版特工》的故事,幫助我在

成長中展開知識的探究、宗教的追尋,於我迷茫時,

給我打開了一片小天地,並靜候我重新出發。」

讀者陳 CC說。

Time to Read

《Q版特工》系列

梁科慶  自 1998 年

「Q版特工不再是一本小說,『阿Wing』也不是一組

文字,10多年來,他總是守候在我身邊,是不可多得的好朋友。透過《Q版特工》的故事,幫助我在

成長中展開知識的探究、宗教的追尋,於我迷茫時,

給我打開了一片小天地,並靜候我重新出發。」

讀者陳 CC說。

CH13.idml 66 13�10�8� ��1:07

Page 8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3

Time to Read 書叢

《突破書誌 Breakazine!》

自 2009年

為回應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出版《突破書誌

Breakazine!》書誌系列,以每冊一專題的形式,

打破流行價值塑造出來的社會迷思,引領讀者進入

城市的深處,看見社會問題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

的生命,從而反思身分與使命,由自己開始踏出帶

來改變的一步。

Chapter 13

書叢

《突破書誌 Breakazine!》

自 2009年

為回應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出版《突破書誌

Breakazine!》書誌系列,以每冊一專題的形式,

打破流行價值塑造出來的社會迷思,引領讀者進入

城市的深處,看見社會問題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

的生命,從而反思身分與使命,由自己開始踏出帶

來改變的一步。

CH13.idml 67 13�10�8� ��1:07

Page 9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1970至1980年代  經歷過 60 年代的暴動和混亂,

百廢待舉,香港進入重建的軌道,經濟高速發展,各

區大興土木,各類民間組織相繼成立。但與此同時,

物質生活的起飛也沖昏了城市人的頭腦,紙醉金迷價

值迷失,突破運動成為當中一股抗衡文化的清泉。

「我有一個夢」,不單是 50 年前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 • 路德 • 金的演說,也是 40 年前突破運動對這

個城市的企盼。蘇恩佩扣問:「我能為這城市做什麼 ?」

不單是她一個人的自問,也在這場植根本土城市的青

年福音運動中,在每一個時代的變遷裏,扣問着我們

每一個人。

CHAPTER 14

Should Be 遠象A World

70 年代黄色小報和電影氾濫,青年人受不良風氣毒害。

1978 年舉辦「性教育在香港」,1979 年舉辦「反色情總動員」。

A World Should Be

1970至1980年代  經歷過 60 年代的暴動和混亂,

百廢待舉,香港進入重建的軌道,經濟高速發展,各

區大興土木,各類民間組織相繼成立。但與此同時,

物質生活的起飛也沖昏了城市人的頭腦,紙醉金迷價

值迷失,突破運動成為當中一股抗衡文化的清泉。

「我有一個夢」,不單是 50 年前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 • 路德 • 金的演說,也是 40 年前突破運動對這

個城市的企盼。蘇恩佩扣問:「我能為這城市做什麼 ?」

不單是她一個人的自問,也在這場植根本土城市的青

年福音運動中,在每一個時代的變遷裏,扣問着我們

每一個人。

CHAPTER 14

Should Be 遠象

Should Be 遠象

Should Be A World

70 年代黄色小報和電影氾濫,青年人受不良風氣毒害。

1978 年舉辦「性教育在香港」,1979 年舉辦「反色情總動員」。

CH14.indd 62 13�10�8� ��1:09

Page 91: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4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80 年代,社會大眾把「青少年」與「問題」差不多畫上

等號,「突破」卻看見青年人的精彩,他們既不是

「包袱」,也不是「問題」,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答案。

1989 年 12 月,參與第一屆「香港青年節」,以「為我

香港」為主題、「彩虹一族、活出青春色彩」為口號,

號召青年人參與牆畫和現代民歌創作。同月,「突破」

於亞洲電視首播電視製作《亞太新人類》,展現亞太地

區年輕一代的生命力。

Chapter 14

遠象

80 年代,社會大眾把「青少年」與「問題」差不多畫上

等號,「突破」卻看見青年人的精彩,他們既不是

「包袱」,也不是「問題」,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答案。

1989 年 12 月,參與第一屆「香港青年節」,以「為我

香港」為主題、「彩虹一族、活出青春色彩」為口號,

號召青年人參與牆畫和現代民歌創作。同月,「突破」

於亞洲電視首播電視製作《亞太新人類》,展現亞太地

區年輕一代的生命力。

CH14.indd 63 13�10�8� ��1:09

Page 92: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1990 至 2000 年代  97 問題成了時代的主調。

中英爭拗,前途忐忑,或是移民他方,或是坐困愁城,

不安情緒瀰漫全城。即使主權移交,看似塵埃落定,

中港矛盾差異、國際金融風暴、管治信任危機,卻

愈演愈烈,無形的張力、壓力和無力感,重壓着城市

每一顆心靈。

1993 年,香港出現一連串的少年自殺事件。同年,

日本出版《完全自殺手冊》內有自殺的細緻描述,

香港列為禁書。

1994 年,港英政府委託「突破」和香港中文大學,

針對全港中學生進行「地毯式」調查,研究對策,提升

抗逆力,發展成「成長的天空」先導計劃。如今這計劃

已覆蓋全港中學,推展到小學四年級,並已引進上海。

A World Should Be

1990 至 2000 年代  97 問題成了時代的主調。

中英爭拗,前途忐忑,或是移民他方,或是坐困愁城,

不安情緒瀰漫全城。即使主權移交,看似塵埃落定,

中港矛盾差異、國際金融風暴、管治信任危機,卻

愈演愈烈,無形的張力、壓力和無力感,重壓着城市

每一顆心靈。

1993 年,香港出現一連串的少年自殺事件。同年,

日本出版《完全自殺手冊》內有自殺的細緻描述,

香港列為禁書。

1994 年,港英政府委託「突破」和香港中文大學,

針對全港中學生進行「地毯式」調查,研究對策,提升

抗逆力,發展成「成長的天空」先導計劃。如今這計劃

已覆蓋全港中學,推展到小學四年級,並已引進上海。

CH14.indd 64 13�10�8� ��1:09

Page 93: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4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1995 年,美國《財富》周刊以「香港之死」作封面

標題。青年人面對 1997 主權移交、回歸中國,心中

一片焦慮。

1997 年,開展「全人領袖教育」先導計劃,提出 12種適切 21 世紀的新領袖素質,看每一個青年人都

可以成為領袖,強調青年人的可塑性,抗衡「一代不如

一代」的偏見。

2000 年後,Rave Party 成為青年人的時尚,軟性毒品

氾濫。

2002 年除夕夜,於尖沙咀百周年紀念公園舉行「不停

鼓舞倒數夜」,強調即使無煙無酒無毒品,藉着音樂

和舞蹈,青年人的熱血也足以為全城帶來無盡的鼓舞

和朝氣。

Chapter 14

遠象

1995 年,美國《財富》周刊以「香港之死」作封面

標題。青年人面對 1997 主權移交、回歸中國,心中

一片焦慮。

1997 年,開展「全人領袖教育」先導計劃,提出 12種適切 21 世紀的新領袖素質,看每一個青年人都

可以成為領袖,強調青年人的可塑性,抗衡「一代不如

一代」的偏見。

2000 年後,Rave Party 成為青年人的時尚,軟性毒品

氾濫。

2002 年除夕夜,於尖沙咀百周年紀念公園舉行「不停

鼓舞倒數夜」,強調即使無煙無酒無毒品,藉着音樂

和舞蹈,青年人的熱血也足以為全城帶來無盡的鼓舞

和朝氣。

CH14.indd 65 13�10�8� ��1:09

Page 94: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2003 年,開辦「師徒創路學堂」,以「先學做人,

再學做工」為理念,與商界和學校合作,在 5 年間

培養了 130 位被社會棄絕的青少年,也影響商業機

構文化,在職場上更全面培育青年人。

2002 年,社會上有 40 多萬年介乎 15 至 19 歲的青少

年,當中有 10 多萬人既失學又失業,政府又沒有相應

援助,「雙失青年」一語不脛而走。

A World Should Be

2003 年,開辦「師徒創路學堂」,以「先學做人,

再學做工」為理念,與商界和學校合作,在 5 年間

培養了 130 位被社會棄絕的青少年,也影響商業機

構文化,在職場上更全面培育青年人。

2002 年,社會上有 40 多萬年介乎 15 至 19 歲的青少

年,當中有 10 多萬人既失學又失業,政府又沒有相應

援助,「雙失青年」一語不脛而走。

CH14.indd 66 13�10�8� ��1:09

Page 95: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Chapter 14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2005 年,政府落實 2009 年開展中學新學制及新

增通識教育科,為香港教育打開新局。

2005 年,推出「創意通識學習計劃」,強調通識並非

價值中立,而是一場在當代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中,以

擇善固執為精神的價值之戰,培育青年人成為具識見、

有理性、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2000 年,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升溫,資訊氾濫到了人類

歷史從沒想像過的程度。

2002 年,推出「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計劃,提出媒

介資訊素養的培育,不單強調資訊辨識能力,更重視

青年人在互聯網製作及發放信息背後的創意和判斷。

Chapter 14

遠象

2005 年,政府落實 2009 年開展中學新學制及新

增通識教育科,為香港教育打開新局。

2005 年,推出「創意通識學習計劃」,強調通識並非

價值中立,而是一場在當代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中,以

擇善固執為精神的價值之戰,培育青年人成為具識見、

有理性、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2000 年,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升溫,資訊氾濫到了人類

歷史從沒想像過的程度。

2002 年,推出「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計劃,提出媒

介資訊素養的培育,不單強調資訊辨識能力,更重視

青年人在互聯網製作及發放信息背後的創意和判斷。

CH14.indd 67 13�10�8� ��1:10

Page 96: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在完稿的一刻,不禁長長的呼了一口氣。

這 40年,真的不簡單。然而,要整理這段歷史,是另一種不簡單。其中最困難的是文檔的保存和追蹤,就像我們幾個參與特刊製作的同工,一看彼此的職員編號—

00161、00405、00484、00563、00651,就想,到底誰是 00001呢 ?原來,也有不

同說法,背後原因是,現在我們這個編號,是 1996年人事管理系統電腦化時,按當時仍在任職的同工年資來重新順序編排的,故難以追溯早年同工加入的時序。之

後,新加入的同工則繼續累積,如今的編號已超逾 700。

這故事說明了一件事—「突破」不是一個一早就很有系統地架設好、計劃好、如

同機器般運作的組織,而是一個有機的、隨着不同人加入或離去而互動變化的羣體。

任何使這場運動固定成不變的論述的嘗試,都會因為這些演變而需要時刻更新、

與時並進—這豈不正是生命力的所在嗎 ?

梁永泰有一個很妙的說法:回憶(remember),就是重新成為羣體的一員

(re-member)。40年倏忽而過,在永恆裏雖是極短暫的一段時空,它靠的是幾代人如小男孩擺上的餅和魚、窮寡婦奉獻的兩個銅板,成為青年人的祝福。願你同樣

在這本特刊所回顧的歷史片段中,找到進入時光隧道的入口,回想起與突破運動

結連的起點,一紙低調的吶喊,打開了文化之門,會聚了更多熱血人士在不可知的

路上委身參與。沉澱與定格的眼淚與歡呼,除了深深感念,誠邀這一代的你和我,

一起並肩為城市、為青年人,燃點起盼望的燭光,傳揚那道成肉身的福音。

誠心所願。

在完稿的一刻,不禁長長的呼了一口氣。

這 40年,真的不簡單。然而,要整理這段歷史,是另一種不簡單。其中最困難的是文檔的保存和追蹤,就像我們幾個參與特刊製作的同工,一看彼此的職員編號—

00161、00405、00484、00563、00651,就想,到底誰是 00001呢 ?原來,也有不

同說法,背後原因是,現在我們這個編號,是 1996年人事管理系統電腦化時,按當時仍在任職的同工年資來重新順序編排的,故難以追溯早年同工加入的時序。之

後,新加入的同工則繼續累積,如今的編號已超逾 700。

這故事說明了一件事—「突破」不是一個一早就很有系統地架設好、計劃好、如

同機器般運作的組織,而是一個有機的、隨着不同人加入或離去而互動變化的羣體。

任何使這場運動固定成不變的論述的嘗試,都會因為這些演變而需要時刻更新、

與時並進—這豈不正是生命力的所在嗎 ?

梁永泰有一個很妙的說法:回憶(remember),就是重新成為羣體的一員

(re-member)。40年倏忽而過,在永恆裏雖是極短暫的一段時空,它靠的是幾代人如小男孩擺上的餅和魚、窮寡婦奉獻的兩個銅板,成為青年人的祝福。願你同樣

在這本特刊所回顧的歷史片段中,找到進入時光隧道的入口,回想起與突破運動

結連的起點,一紙低調的吶喊,打開了文化之門,會聚了更多熱血人士在不可知的

路上委身參與。沉澱與定格的眼淚與歡呼,除了深深感念,誠邀這一代的你和我,

一起並肩為城市、為青年人,燃點起盼望的燭光,傳揚那道成肉身的福音。

誠心所願。

spPages.indd 96 13�10�8� ��1:13

Page 97: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Finale跋

spPages.indd 3 13�10�8� ��1:13

Page 98: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本書字詞解釋均選自下列詞典:

• 現代漢語詞典 (修訂本 ),©1978, 1990 商務印書館 (香港 ) 有限公司。• Random House Kernerman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 2010 K

Dictionaries Ltd. Copyright 2005, 1997, 1991 by Random House, Inc.•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Copyright ©2000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Updated in 2009.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主編 梁柏堅   

編輯組 李靄紅 伍詠光 王心靈   

設計 嚴文諾 張超樂   

出版發行 突破外事部

香港新界沙田亞公角山路 33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  2632 0000  傳真  2632 0388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站  www.breakthrough.org.hk   

承印  新世紀印刷實業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十月出版

版權所有©2013突破有限公司

非賣品

本書字詞解釋均選自下列詞典:

• 現代漢語詞典 (修訂本 ),©1978, 1990 商務印書館 (香港 ) 有限公司。• Random House Kernerman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 2010 K

Dictionaries Ltd. Copyright 2005, 1997, 1991 by Random House, Inc.•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Copyright ©2000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Updated in 2009.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主編 梁柏堅   

編輯組 李靄紅 伍詠光 王心靈   

設計 嚴文諾 張超樂   

出版發行 突破外事部

香港新界沙田亞公角山路 33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  2632 0000  傳真  2632 0388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站  www.breakthrough.org.hk   

承印  新世紀印刷實業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十月出版

版權所有©2013突破有限公司

非賣品

spPages.indd 2 13�10�8� ��1:12

Page 99: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鳴謝

本書編輯組特別向所有曾提供資料、相片、物品,或接受訪問的朋友致謝,各位熱情、溫暖的面孔是本書的印記,雖未及一一提名道謝,感謝之心哪怕盡在書中字裏行間。

spPages.indd 1 13�10�8� ��1:12

Page 100: 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