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Kuliah Minggu1 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 重重重重重重
42

KULIAH M1.1

Dec 22, 2015

Download

Documents

Robert Harris

BCN3113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KULIAH M1.1

Kuliah Minggu1

重点讲述作文教学的意义和要求作文教学原则和写作能力的基本

结构

Page 2: KULIAH M1.1

•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表现。

小学生作文练习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Page 3: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意义1. 有利于巩固识字,阅读教学的成果,对学生

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 写篇文章离不开遣词造句,立意谋篇。

• 要写出文句通顺、篇章合理的作文,必须经过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反复练习,必须灵活运用识字、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Page 4: KULIAH M1.1

• 同时,字、词、句只有运用到一段话、一篇文章中,才能算真正掌握。

• 从这个意义上看,识字、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识字、阅读的深化和发展。

• 识字、阅读中得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作文得到综合运用,既巩固了已有成果,又培养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Page 5: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意义2. 有助于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为丰富、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教学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她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比较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 写文章时,既要回忆已经发生过的事,捕捉原来的形象,使这些形象一再强烈地,深刻地浮在脑海里, 又要思考、分析、比较事物、人物之间的彼此联系和异同;还要考虑如何恰当组织,使用这些材料,调动语言工具,以准确地表情达意。

Page 6: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意义3. 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 作文,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

• 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话说得准确、有条理、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感情,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意思;能训练学生如何准确用词,如何把文章写得层次清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Page 7: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意义4. 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 作文,不是描写事物的表面形象,肤浅地记叙事情发展经过, 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受和客观的世界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 这就需要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需要用正确的是非观念去评判。

Page 8: KULIAH M1.1

•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在观察壮丽山河时,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在讲述好人好事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心灵的向往和积极奋进的激情;在揭露、批评错误言行时,能够增强学生鲜明的爱憎。

• 这样,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是陶冶情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过程。

Page 9: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Page 10: KULIAH M1.1

1. 从述到作• 有两层意思。

意思 1 :述,述说,即说话的意思;作,写作,即写的意思。这是指由说到写。

意思 2 :述,表述,叙述,是把自己阅读或别人朗读、讲述的材料复述或重新写出来;作,指写作,即学生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生活情景,收集整理,确定中心,安排结构进行表述。

Page 11: KULIAH M1.1

意义 1 :• 第一层强调作文训练与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说

有两个意思,一是作文前,先把要写的内容,简要地不拘形式的先说,达到对所写内容有个初步认识与理解的目的,以助于构思作文。

• 另一层,是作文前(指书面表达),先训练按作文要求口述,即口述作文。

• 这两种形式,具有由易到难的性质,低年级的作文训练,更有先说后写得要求。

Page 12: KULIAH M1.1

意义 2 :• 第二层的述到作,是从学生“复述”到“创

作”的角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 因为“作”比“述”更强调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述”仅是重复别人提供的题材,用来过渡到自己独立表达思想、说明事理。

• “述”的训练有重复课文句子、句群(包括复述教师和学生所造的句子),讲见闻,讲故事,复述课文,改写,扩写,续写练习。

Page 13: KULIAH M1.1

• 训练安排要灵活多样,由易到难,可先从一二句的复述,到结构复杂的文章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

Page 14: KULIAH M1.1

2. 从分到合• “分”是指单项的、局部的训练,“合”是指综合的、整体的训练。

• 如由字到句,到句群,从句群到写段到写篇的训练,从分项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到完整写人的特点;从学写开头结尾、一个场面片段,一组景物片段等,到练习全篇。

• 第一,这能分散难点逐步解决作文中的问题,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第二,简单方便,费时少,目标单一,成效快,便于结合阅读教学安排写作小练习。第三,针对性强,既为作文作准备,又可在作文之后,取到补漏或提高的作用。

Page 15: KULIAH M1.1

3. 从扶到放• “扶”指教师给学生的“扶助”,“放”指放手让学生作文。

• 如低年级从写一个句子,看图说(写)一句话、一段话,指导时需出示例句,启发拓宽思路的步骤细致,细致到应用什么词语也要启发或提供。

Page 16: KULIAH M1.1

4. 从仿到创• “仿”即模仿,提供一个模式(范例文),让学生在作文的形式方法上访作。“创”即创造,即脱离模式,自行设计。“仿”是 “创”的基础和先导,“创”是“仿”的发展和目的。

• 一般仿作有分三种类型:(1.) 句式模仿 —模仿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的基本

句式,句型、常用句群。目的在于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掌握用词造句的基本技能,使语言规范化。

Page 17: KULIAH M1.1

(2.)片段访作—结合课文或范例文一些某些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记事,状物,写景等段落,还可进行人物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专项仿写训练。

(3.) 篇的访作—高年级结合训练时运用。教师以范例文章为样子,为模式,让学生借鉴,仿其如何围绕中心写具体,如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生动活泼,获得真情实感等作文表达技能。

Page 18: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原则

(二)指导与练习结合的原则

Page 19: KULIAH M1.1

• 作文的操作性尤强,每次训练就要作一篇文章,考察也要作一篇作文,练习非常重要。

• 学生写作材料获取,,与学生生活经历的之丰富与否,认识水平高低有关。

•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富有个性的材料,加以指导,让学生练习作文。这也能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

Page 20: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原则

(三)认识事物与表达对事物的认 识相结合的原则

Page 21: KULIAH M1.1

• 作文需要对客观事物有所了解,有了认识之后还要将它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文字要恰如其分地反映自己的知识。如果能做到较准确地认识事物,并将这些知识确切地表达出来,那算具备了作文能力。

• 学生由认识事物到表达这些认识的过程,一般如下:

摄取信息 储存信息 提取信息 加工信息 记录信息 修改信息 完成

Page 22: KULIAH M1.1

• 前两个过程完全是认识事物的能力,后几个是表达认识的能力。整个过程是由“物” 到“意”,再由 “意”到“文”,是写作活动主体进行写作的过程。

Page 23: KULIAH M1.1

(四)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 原则

作文教学的原则

Page 24: KULIAH M1.1

• 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思维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个表达过程就是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运用的过程。

• 思维即是内部语言,思维的清晰决定语言的明确,语言的丰富又取决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训练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思维和语言是作文训练相互依存的两个中心环节,需同步进行,一起训练。

Page 25: KULIAH M1.1

写作能力的基本结构

Page 26: KULIAH M1.1

写作能力的基本结构

1. 审题能力。2. 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3. 搜集材料的能力。4. 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5. 语言表达能力。6. 修改文章的能力。

Page 27: KULIAH M1.1

1.审题能力 指深入地思考题目内容,理解题目范围的

能力及揭示作文题目意义的能力。

审题包括审清题目的内容,理解题目范围、要求、重点、体裁这几个方面。

Page 28: KULIAH M1.1

2. 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

要求根据不同的题目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中心思想从题目的措词中显而易见,但有时从题目中看不出来,必须自己寻思。

Page 29: KULIAH M1.1

这两类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也都初步形成确定和展开中心思想的能力。

第二类学生的构思,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积极的,有新意的。

教师不能强迫他们把中心思想改写成:“尽管校园有某些不足之处,但它仍然是我最喜爱的休息地点。”

Page 30: KULIAH M1.1

3.搜集材料的能力。

要求根据文章题目和中心来收集材料,做到内容充实,这也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能力。

Page 31: KULIAH M1.1

会搜集资料,意味着

1. 能通过回忆、思考或观察,确定哪些中心有关的材料;

2. 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 能够把搜集到的资料运用到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中去。

Page 32: KULIAH M1.1

学生作文的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 现实生活本身2. 现实生活在书本中的反映。3. 现实生活在图画中的反映。

因此,要培养收集材料的能力,就必须学会观察、看书和欣赏图画。最主要是学会观察。

Page 33: KULIAH M1.1

4. 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 要求对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怎样的程序来表达。

这整个过程即是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过程,又称“布局谋篇能力”。

Page 34: KULIAH M1.1

学生必须在写文章之前,将材料归纳、分类,下一番整理的功夫。也就是把那些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的挑出来,确定从何处写起,按什么程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学生系统地整理资料,有助于克服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病,如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恰当等。

Page 35: KULIAH M1.1

5. 语言表达能力。 指借助于文字来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能力。

学生把观察,体验到的事物,联想、思索到的情理,诉诸笔端,就是写作表达。

一个学生只有初步掌握了语言后,才能顺利地写作文。

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语言专门训练,如用词造句、词语搭配、改错,以及口头作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Page 36: KULIAH M1.1

6. 修改文章的能力。 对写完的文章进行改写和修饰,使文章达到完美。

培养这种能力,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鉴赏力,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养成自我批评的态度,有自我监督的需要。

学生学会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离题,善于找出多余的描写,善于发现叙述中缺乏联系和不合逻辑的地方,以及用错的字词、词语等。

Page 37: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意义1. 有利于巩固识字,阅读教学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2. 有助于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4. 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3. 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Page 38: KULIAH M1.1

作文教学的原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1. 从述到作2. 从分到合3. 从扶到放4. 从仿到创

(二)指导与练习结合的原则

Page 39: KULIAH M1.1

(三)认识事物与表达对事物的认 识相结合的原则

(四)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 原则

Page 40: KULIAH M1.1

写作能力的基本结构

1. 审题能力。2. 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3. 搜集材料的能力。4. 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5. 语言表达能力。6. 修改文章的能力。

Page 41: KULIAH M1.1

写作能力的基本结构

语言表达能力。

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审题能力。

修改文章的能力。

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

力。

搜集材料的能力。

Page 42: KULIAH M1.1

参考资料• 杨光泉《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992年

成都, 398-400页,四川教育出版社。

• 李建荣,陈吉林《小学作文教学大全》上册,2002年 12月, 101-109页,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