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VOL. 029 2011 年 1 月 28 日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網址 : http://cuhkgp.blogspot.com/ 新人事。新作風- 訪問校長沈祖堯教授 中大人的抉擇 飲水思源 綠意盎然迎兔年 漫遊東平洲
16

Issue no. 29

Mar 20,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CUHK Green Post

CUHK Green Post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Issue no. 29

16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龍落水

龍落水龍頭

斬頸洲

斷頭臺──斬頸洲斬頸洲是一座海蝕柱,與東平洲主島分離。斬頸洲原本是一個與主島相連的海岬,由於岩身出現兩組由南伸延到北的節理,使海浪更容易從節理的隙縫侵蝕海岬。在海浪日以繼夜的侵蝕之下,兩個背對背的海蝕穴由此而生,最後兩個洞穴更相連起來,形成海蝕拱。當拱門上方的岩石重量而倒塌,就會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海蝕柱了。從高處俯瞰,這座海蝕柱就像是斷頭臺上被砍下的頭顱,因而得名「斬頸洲」。後記

《綠色報》過去一連三期都為讀者們介紹過不少香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這座城市雖然被冠上「石屎森林」之名,但其實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外地區,懾人的自然風光並不比國外的遜色。只要大家願意多踏出一步,不必飛機票也能了解何謂「嘆為觀止」,何謂寧謐之美!。

龍出沒注意!東平洲的龍落水地貌是島上的地標之一,寬約六十至八十公分的灰白色長型岩石從樹林中隱約冒出,一直向海邊延伸,最後再次消失在大海之中。

「潛龍」由燧石白雲質粉砂岩形成。由於其抗蝕力比四周的岩石高,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後,四周的岩石都被磨蝕掉,剩下「龍脊」霸氣地橫躺在東平洲的中部西岸。

VOL. 0292011 年 1 月 28 日

電郵 : [email protected]網址 : http://cuhkgp.blogspot.com/

新人事。新作風-訪問校長沈祖堯教授

中大人的抉擇飲水思源綠意盎然迎兔年漫遊東平洲

Page 2: Issue no. 29

綠戰

2

文: 顏琬婷 何雋彥

問: 校巴一直是中大一個很大的問題,包括空置率高(尤其轉堂巴)和排放大量廢氣。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會如何解決? 校巴對中大這麼大的校園來說,需求是很大的,特別在上下課時段,大學火車站的人 流是非常的多。這個問題隨着334新學制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們會盡量把課室和教學 大樓建在火車站附近,同學便不用乘火車到上課地點。另外也會在火車站增設多一個 出口,比較接近教學樓,使同學可以步行前往上課地點。 我們將來也會把同一個學系的課程統一地安排在附近的教學樓,讓同學們減少需要轉 堂坐校巴的機會及課堂之間的人流。此外,我們現正跟環保署商討將來購入電動巴士 的可行性,但要視乎環保署是否願意資助和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大 家互相配合,雖然有的是政策,但亦要同學配合,多步行或減少乘坐校巴才可。

問: 除了校巴問題外,中大每年使用的電力數字驚人,校長將會推行什麼政策以減低能源 的使用 ?

我認為減少使用能源是現代人應有的生活態度,就像冷氣校巴由開窗式校巴所代替一 樣。我之前回內地視察的時候,發現大學把室內氣溫調高至26度,老師都不打領帶上 課。另外,在週末的時候,我們會減少冷氣的開放,亦會減少電梯的使用,我們稍後 會再詳細討論如何節能。在推行的時候,我想讓同學也參與在其中。

沈祖堯教授於1985年加入中大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擔任醫生,於中大修畢醫學碩士課程及博士課程,其後更成為逸夫書院院長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以往要處理的多是醫院裡的問題,如今成為校長,沈校長對中大的環保政策及其未來發展有什麼看法?我們有幸邀得教授接受訪問。

問:中大正推行不同的環保政策,不知中大有否向

其他大學作借鑒?

我們到過台灣的中央大學,它利用綠色校園作主

題,教育和研究都放到這個主題上。此外,我們

和台灣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亦簽定一個協議,合

作去發展新發能源改善環境。我們亦可以和其他

大學交流不同的環境政策。

問: 中大很快便會有多間新書院的落成,與此同時教學制度亦會轉為四年的大學教育, 大學的環保政策又會怎樣配合這個轉變?

雖然將來的學生人數會多了三分之一的學生,但大學校園未來不會開展太多新的工 程。我們打算在校園打造一條環保徑,由大學火車站開始,可能會興建一個以氣候轉 變為主題的博物館。李樂詩博士擁有很多相關圖片和展品,想在中大以一個科學館 的形式擺放,讓學生和公眾觀賞。我同時亦會想成立一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問:校長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關注環保的意識?

我於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時在一個山上住 了幾年,閒時常與朋友上山遊玩。有一次 在山上一所酒店看到那座山三十年前的容 貌,感覺很震撼。原來冰川從前的覆蓋範 圍十分廣大,但現在已退縮至接近消失。

我對親身經歷這溫室效應的影響感受很深。 對於家園接近大自然的人會更明顯感受到 變化和影響,而住在市區的人們可能只是 感到氣溫上升了幾度。我在外國時與大自 然接觸 機會較大,有較多這方面的體會, 領略到人類不能只利用環境資源,我們自 身亦有責任去保護。

問: 如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欲?

我希望同學能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將環保意識拓展到社區去,而不只是停留在大學

的層面。推廣環保意識亦是社會服務的一種,同學們應主動參與。同學需對環保有

基本的概念和認識,再應用於推廣和社會服務上。

我希望將中大打造成關注社會、對社會負責的大學學府,關心並參與社會需要,同

時希望能帶動關注環保的風氣和方向,讓同學們從社會服務中學習、得益。

3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3: Issue no. 29

綠戰

2

文: 顏琬婷 何雋彥

問: 校巴一直是中大一個很大的問題,包括空置率高(尤其轉堂巴)和排放大量廢氣。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會如何解決? 校巴對中大這麼大的校園來說,需求是很大的,特別在上下課時段,大學火車站的人 流是非常的多。這個問題隨着334新學制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們會盡量把課室和教學 大樓建在火車站附近,同學便不用乘火車到上課地點。另外也會在火車站增設多一個 出口,比較接近教學樓,使同學可以步行前往上課地點。 我們將來也會把同一個學系的課程統一地安排在附近的教學樓,讓同學們減少需要轉 堂坐校巴的機會及課堂之間的人流。此外,我們現正跟環保署商討將來購入電動巴士 的可行性,但要視乎環保署是否願意資助和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大 家互相配合,雖然有的是政策,但亦要同學配合,多步行或減少乘坐校巴才可。

問: 除了校巴問題外,中大每年使用的電力數字驚人,校長將會推行什麼政策以減低能源 的使用 ?

我認為減少使用能源是現代人應有的生活態度,就像冷氣校巴由開窗式校巴所代替一 樣。我之前回內地視察的時候,發現大學把室內氣溫調高至26度,老師都不打領帶上 課。另外,在週末的時候,我們會減少冷氣的開放,亦會減少電梯的使用,我們稍後 會再詳細討論如何節能。在推行的時候,我想讓同學也參與在其中。

沈祖堯教授於1985年加入中大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擔任醫生,於中大修畢醫學碩士課程及博士課程,其後更成為逸夫書院院長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以往要處理的多是醫院裡的問題,如今成為校長,沈校長對中大的環保政策及其未來發展有什麼看法?我們有幸邀得教授接受訪問。

問:中大正推行不同的環保政策,不知中大有否向

其他大學作借鑒?

我們到過台灣的中央大學,它利用綠色校園作主

題,教育和研究都放到這個主題上。此外,我們

和台灣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亦簽定一個協議,合

作去發展新發能源改善環境。我們亦可以和其他

大學交流不同的環境政策。

問: 中大很快便會有多間新書院的落成,與此同時教學制度亦會轉為四年的大學教育, 大學的環保政策又會怎樣配合這個轉變?

雖然將來的學生人數會多了三分之一的學生,但大學校園未來不會開展太多新的工 程。我們打算在校園打造一條環保徑,由大學火車站開始,可能會興建一個以氣候轉 變為主題的博物館。李樂詩博士擁有很多相關圖片和展品,想在中大以一個科學館 的形式擺放,讓學生和公眾觀賞。我同時亦會想成立一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研究所】,致力研究各樣環境元素以作保護環境及教育之用。

問:校長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關注環保的意識?

我於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時在一個山上住 了幾年,閒時常與朋友上山遊玩。有一次 在山上一所酒店看到那座山三十年前的容 貌,感覺很震撼。原來冰川從前的覆蓋範 圍十分廣大,但現在已退縮至接近消失。

我對親身經歷這溫室效應的影響感受很深。 對於家園接近大自然的人會更明顯感受到 變化和影響,而住在市區的人們可能只是 感到氣溫上升了幾度。我在外國時與大自 然接觸 機會較大,有較多這方面的體會, 領略到人類不能只利用環境資源,我們自 身亦有責任去保護。

問: 如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欲?

我希望同學能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將環保意識拓展到社區去,而不只是停留在大學

的層面。推廣環保意識亦是社會服務的一種,同學們應主動參與。同學需對環保有

基本的概念和認識,再應用於推廣和社會服務上。

我希望將中大打造成關注社會、對社會負責的大學學府,關心並參與社會需要,同

時希望能帶動關注環保的風氣和方向,讓同學們從社會服務中學習、得益。

3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4: Issue no. 29

問: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環保?

我在家中是最麻煩的一位,常常充 當家裡的環保大使,提醒妻女緊記 關燈,少開冷氣。搬進校長府第後 更常要在大宅裡走來走去關燈。但 這樣的提醒亦收潛移默化之效,女 兒們都開始意識到家中實踐環保的 重要性。

和校長的合照 綠戰

問:氣候轉變對醫學及疾病有什麼影響?

有很多傳染病與氣候轉變有關,如降雨多,蚊的數目亦增多,這樣由蚊傳染的疾病 如登革熱及瘧疾就較易傳染及難受控制。

除了氣候轉變,人類的活動亦對疾病有所影響。如人類破壞大自然及動物生態或與 動物有太近的接觸亦會增加疾病的風險。禽流感、西班牙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 便是其中的例子,這些疾病都與我們影響了動物的生態有關。人類破壞了生態環 境,減低了生物的多樣性,同時會影響有關的食物鏈,這樣的影響存在了不少對公 共衛生的威脅。

其實氣候變化的影響涉及多方面,我們應將各方面的知識及資料帶給大眾,讓他們 不光知道全球氣溫在上升,還有不同方面的影響值得關注。

後記:

很感激沈校長接受我們綠色報的訪

問,訪問過程中校長十分親切、毫無

架子、樂於回應我們的問題。看見這

位願為環保付出、對自身有抱負、對

社會負責、對工作充滿熱誠的校長,

不禁從心中讚歎有這位校長是中大的

福氣。盼望同學們能如校長所盼,負

起對這世界和社會的責任,保護地球

上的資源,愛護環境。

無論是朝早上課時間時港鐵站外的校巴站、轉堂時間時的校巴站還是下課時間時的校巴站,長長的人龍對任何一位中大人而言都不會陌生。你或許是人龍中的其中一位,又可能曾經因為於聯合書院擠不上校巴而感到鬱悶。誠然,在面積冠絕全港大專院校,同時又依山而建的中大校園內生活,校巴已是中大人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中大等校巴經常大排長龍

眼見校巴行駛時排出大量廢氣和在個別時段出現明顯的空載問題,減少校巴數量是校方為實現綠色校園的策略之一。為進一步了解中大教職員和學生使用校巴服務的習慣和步行文化,綠色報受物業管理處所托,於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二日的無車日中以問卷形式成功收集了190名學生和37名教職員的意見。

最受歡迎步行路線龍虎榜

1st 港鐵站 --> 崇基教學樓

2nd 中央校園 --> 崇基教學樓

第一位是由港鐵站到崇基教學樓的路線。崇基學院中設有多棟教學樓和辦公室,每天上下課時間這裡都會人頭湧湧。雖然這是一段上斜路,但因為和港鐵站之間並無校巴連接,前往教學樓的唯一辦法便是走路,榮登榜首實有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支持。

綠山城

中大人的抉擇:走路還是搭校巴?  文︰陳建豪,梁漢華

能夠獲選為亞軍的是由中央校園前往崇基教學樓的路線。它的吸引力在於能在短時間內利用「小橋流水」或何善衡及蒙民偉

4 5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5: Issue no. 29

問: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環保?

我在家中是最麻煩的一位,常常充 當家裡的環保大使,提醒妻女緊記 關燈,少開冷氣。搬進校長府第後 更常要在大宅裡走來走去關燈。但 這樣的提醒亦收潛移默化之效,女 兒們都開始意識到家中實踐環保的 重要性。

和校長的合照 綠戰

問:氣候轉變對醫學及疾病有什麼影響?

有很多傳染病與氣候轉變有關,如降雨多,蚊的數目亦增多,這樣由蚊傳染的疾病 如登革熱及瘧疾就較易傳染及難受控制。

除了氣候轉變,人類的活動亦對疾病有所影響。如人類破壞大自然及動物生態或與 動物有太近的接觸亦會增加疾病的風險。禽流感、西班牙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 便是其中的例子,這些疾病都與我們影響了動物的生態有關。人類破壞了生態環 境,減低了生物的多樣性,同時會影響有關的食物鏈,這樣的影響存在了不少對公 共衛生的威脅。

其實氣候變化的影響涉及多方面,我們應將各方面的知識及資料帶給大眾,讓他們 不光知道全球氣溫在上升,還有不同方面的影響值得關注。

後記:

很感激沈校長接受我們綠色報的訪

問,訪問過程中校長十分親切、毫無

架子、樂於回應我們的問題。看見這

位願為環保付出、對自身有抱負、對

社會負責、對工作充滿熱誠的校長,

不禁從心中讚歎有這位校長是中大的

福氣。盼望同學們能如校長所盼,負

起對這世界和社會的責任,保護地球

上的資源,愛護環境。

無論是朝早上課時間時港鐵站外的校巴站、轉堂時間時的校巴站還是下課時間時的校巴站,長長的人龍對任何一位中大人而言都不會陌生。你或許是人龍中的其中一位,又可能曾經因為於聯合書院擠不上校巴而感到鬱悶。誠然,在面積冠絕全港大專院校,同時又依山而建的中大校園內生活,校巴已是中大人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中大等校巴經常大排長龍

眼見校巴行駛時排出大量廢氣和在個別時段出現明顯的空載問題,減少校巴數量是校方為實現綠色校園的策略之一。為進一步了解中大教職員和學生使用校巴服務的習慣和步行文化,綠色報受物業管理處所托,於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二日的無車日中以問卷形式成功收集了190名學生和37名教職員的意見。

最受歡迎步行路線龍虎榜

1st 港鐵站 --> 崇基教學樓

2nd 中央校園 --> 崇基教學樓

第一位是由港鐵站到崇基教學樓的路線。崇基學院中設有多棟教學樓和辦公室,每天上下課時間這裡都會人頭湧湧。雖然這是一段上斜路,但因為和港鐵站之間並無校巴連接,前往教學樓的唯一辦法便是走路,榮登榜首實有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支持。

綠山城

中大人的抉擇:走路還是搭校巴?  文︰陳建豪,梁漢華

能夠獲選為亞軍的是由中央校園前往崇基教學樓的路線。它的吸引力在於能在短時間內利用「小橋流水」或何善衡及蒙民偉

4 5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6: Issue no. 29

連接 U C的接駁天 橋 提 供 同 學出 入 方 便 之 門

校園發展計劃對減巴的建議 後話

在考慮縮減校巴服務之外,校園發展計劃亦為鼓勵中大的步行文化提出了不少建議。在加設接駁設施方面,計劃書建議在崇基眾志堂和中央校園之間以一條扶手電梯加以連接,以及和港鐵商討延長現有月台並設置新的出入口,一出閘便能利用扶手電梯上山,同時又建議在新落成的大樓中加入接駁天橋設計,讓行人能迅速上山和下山。

校園發展計劃亦認為於校內興建一條單車 徑 能 減 低 對 校 巴 的 依 賴 , 但 本 報 調查時發現出租單車未被受訪者青睞。原因中大山多路鈄,先不說「踩上踩落」有多辛苦,然而在這環境很容易釀成意外。雖然不少外國的大校園都實行出租單車服務以減低碳排放,但基於上述原因,本報不太支持。相反,只要其他設施在建築及運作時不排放大量廢氣,每每做好能源評估,相信有助減低大家對校巴的依賴。

本報研究中大師生的步行文化及對校巴的意見,最終都是希望找出合適的空間去調節校巴數目,減少校園交通的碳排放。但是,要真正減低對校巴的依賴並養成步行的習慣,又談何容易呢?相信大家都對下方的幾個圈圈有印象。無錯,它們是由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圈演變出來的,說明如何養成一個習慣。

扶手電梯的設計,快速地直上本部

根據本報的訪問,我們得知中大師生了解校方有意減少校巴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環保。其實,大家已有這個知識(Knowledge),更加有技巧及方法(Skill)知道如何去減少使用校巴。大家所欠缺的只是慾望(Desire)。無論如何,甚麼行人天橋、扶手電梯都只是一個工具,希望可以加大方便程度去提升大家多走幾步的慾望,可是老土一句,最重要都大家都願意少乘校巴,走多一點而已。

有心看畢這篇文章,相信都是支持環保的一份子吧!那希望上述的一番話而足夠令大家增加丁點兒在校園走路的「慾望」,大家都可以在不用趕堂時或合適的天氣下多走幾步!

習慣圖

綠山城

部分圖:轉自中大網頁

當時間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時,結果反映不少受訪者又傾向於上學和轉堂時間使用校巴服務,這和早上上學繁忙時間和緊迫的轉堂時間有關。由於在這兩段時間選擇步行的話會太過倉促,所以同學和教職員一般都會以校巴代步。

另外,中大建築物分佈於山上不同角落,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天晴或下雨,在戶外行走都可能因天氣狀況帶來不方便和不舒適的感覺。加上師生需要在不同校園中工作和上課,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和是否需要走上坡都會影響他們的決定。反之,一些主觀因素如身體狀況和個人喜好等,對選擇步行或乘搭校巴的決定都只有有限度的影響。

如何才會棄車走路?

調查還發現,接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在有更完善的接駁設施之下才會放棄乘坐校巴而步行到目的地。另外,超過四成一人認為更充足的轉堂時間能吸引他們步行穿梭校園。

惟獨若參考其他大學的單車文化,利用單車以減低對校巴服務需求的做法並不會引起師生們太大的回響,這和中大校園獨特的山丘地形不無關係。

綠山

工程學大樓之間的接駁天橋和穿梭升降機到達目的地,以避免在行政樓旁的下行校巴站受排隊之苦。相反,若以步行形式由崇基教學樓到中央校園,走上坡的捷徑便讓人逃之夭夭。

3rd 聯合、新亞校園 --> 中央校園

第三位的受歡迎路線的致勝秘訣同樣是接駁設施。位處山頂的聯合及新亞校園和中央校園之間有接駁天橋和穿梭升降機連接,行人不用走斜路也能迅速到達目的地,因此受行人歡迎,亦說明了接駁設施有助鼓勵校園步行文化。

走路還是搭校巴?

說到底,接駁設施只是其中一項影響中大師生是否乘搭校巴的因素,當然還會有其他原因左右大家的決定。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時間、天氣狀況和與目的地相差距離等客觀因素都會影響他們選擇穿梭校園的方法。

6 7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7: Issue no. 29

連接 U C的接駁天 橋 提 供 同 學出 入 方 便 之 門

校園發展計劃對減巴的建議 後話

在考慮縮減校巴服務之外,校園發展計劃亦為鼓勵中大的步行文化提出了不少建議。在加設接駁設施方面,計劃書建議在崇基眾志堂和中央校園之間以一條扶手電梯加以連接,以及和港鐵商討延長現有月台並設置新的出入口,一出閘便能利用扶手電梯上山,同時又建議在新落成的大樓中加入接駁天橋設計,讓行人能迅速上山和下山。

校園發展計劃亦認為於校內興建一條單車 徑 能 減 低 對 校 巴 的 依 賴 , 但 本 報 調查時發現出租單車未被受訪者青睞。原因中大山多路鈄,先不說「踩上踩落」有多辛苦,然而在這環境很容易釀成意外。雖然不少外國的大校園都實行出租單車服務以減低碳排放,但基於上述原因,本報不太支持。相反,只要其他設施在建築及運作時不排放大量廢氣,每每做好能源評估,相信有助減低大家對校巴的依賴。

本報研究中大師生的步行文化及對校巴的意見,最終都是希望找出合適的空間去調節校巴數目,減少校園交通的碳排放。但是,要真正減低對校巴的依賴並養成步行的習慣,又談何容易呢?相信大家都對下方的幾個圈圈有印象。無錯,它們是由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圈演變出來的,說明如何養成一個習慣。

扶手電梯的設計,快速地直上本部

根據本報的訪問,我們得知中大師生了解校方有意減少校巴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環保。其實,大家已有這個知識(Knowledge),更加有技巧及方法(Skill)知道如何去減少使用校巴。大家所欠缺的只是慾望(Desire)。無論如何,甚麼行人天橋、扶手電梯都只是一個工具,希望可以加大方便程度去提升大家多走幾步的慾望,可是老土一句,最重要都大家都願意少乘校巴,走多一點而已。

有心看畢這篇文章,相信都是支持環保的一份子吧!那希望上述的一番話而足夠令大家增加丁點兒在校園走路的「慾望」,大家都可以在不用趕堂時或合適的天氣下多走幾步!

習慣圖

綠山城

部分圖:轉自中大網頁

當時間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時,結果反映不少受訪者又傾向於上學和轉堂時間使用校巴服務,這和早上上學繁忙時間和緊迫的轉堂時間有關。由於在這兩段時間選擇步行的話會太過倉促,所以同學和教職員一般都會以校巴代步。

另外,中大建築物分佈於山上不同角落,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天晴或下雨,在戶外行走都可能因天氣狀況帶來不方便和不舒適的感覺。加上師生需要在不同校園中工作和上課,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和是否需要走上坡都會影響他們的決定。反之,一些主觀因素如身體狀況和個人喜好等,對選擇步行或乘搭校巴的決定都只有有限度的影響。

如何才會棄車走路?

調查還發現,接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在有更完善的接駁設施之下才會放棄乘坐校巴而步行到目的地。另外,超過四成一人認為更充足的轉堂時間能吸引他們步行穿梭校園。

惟獨若參考其他大學的單車文化,利用單車以減低對校巴服務需求的做法並不會引起師生們太大的回響,這和中大校園獨特的山丘地形不無關係。

綠山

工程學大樓之間的接駁天橋和穿梭升降機到達目的地,以避免在行政樓旁的下行校巴站受排隊之苦。相反,若以步行形式由崇基教學樓到中央校園,走上坡的捷徑便讓人逃之夭夭。

3rd 聯合、新亞校園 --> 中央校園

第三位的受歡迎路線的致勝秘訣同樣是接駁設施。位處山頂的聯合及新亞校園和中央校園之間有接駁天橋和穿梭升降機連接,行人不用走斜路也能迅速到達目的地,因此受行人歡迎,亦說明了接駁設施有助鼓勵校園步行文化。

走路還是搭校巴?

說到底,接駁設施只是其中一項影響中大師生是否乘搭校巴的因素,當然還會有其他原因左右大家的決定。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時間、天氣狀況和與目的地相差距離等客觀因素都會影響他們選擇穿梭校園的方法。

6 7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8: Issue no. 29

新豐江水電站,建在廣東河源市內。新豐江是東江最大的支流,水質高達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 被喻為「廣東最淨潔的一盆水」。當地政府也推行生態保育政策,居民配合地減少水源源頭污染。

綠。

博客

98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有見及此,有機構推行珍惜飲用水的計劃。例如地球之友推行「飲水思源」River Partner東江上下游的伙伴計劃。活動包括植樹,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和確保水質。同時他們亦積極為上游居民改善農村設施、提供環境教育等;在本港則加強推廣節約用水的公民意識。

香港人每天都在喝東江水。中國人愛飲水思 源,那麼你知道東江水是從哪裏來嗎?深圳? 東莞?就讓我們為大家講講東江水的故事吧。

飲水思源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相隔千萬裡,共飲一江水。」人口增長及城市化令食水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及水污染令食水的供應問題更嚴峻,因此雖然廣東省承諾穩定供水,但淡水供應不是理所當然。作為有公德心的公民,我們應自小培養節約用水的美德。中文大學裡,很多教學大樓的洗手間都採用感應式水龍頭,減少用水量。其實,除了配合校園政策,最重要還是有賴大家自律。跟家人住的朋友,水費按使用量計,節約用水可以花少點錢。住宿舍的朋友,宿費已經包含水費在內;但這不意味可以盡情用水。刷牙時不用把水龍頭長開;用水時控制水流量等都是簡單,而且容易做到的事。惟有大家珍惜食水,住在上游的居民才沒有白費努力。就讓我們一同保護淡水這珍貴的資源吧!

源 水 飲 思

香港以前曾多次制水;在六十 年代缺水問題更為嚴重。為保 障香港有足夠飲用水,周恩 來總理在1963年下令開展東 江深圳的供水工程,於是香 港人在1965年正式飲用東江 水。

東江水

被遺忘的一群

我們住在香港如此繁華的城市,一扭開水喉就有清潔的食水,這應感謝東江上游的百姓默默地守護著香港的食水,尤其是住在江西東江源頭居民,因為香港給廣東省的「買水錢」沒有惠及江西的居民。東江水質全國最好, 無論是東江源頭三百山, 或是供水工程取水地方,水質都達到I-II類國家標準。源頭附近的安遠、尋烏,定南縣的百姓為保障水質,放棄有潛在經濟收益的採礦、工業及農作,以致經濟發展較落後。

以安遠縣為例,政府實行封山育林政策,禁止居民在三百山伐林的面積達120萬畝;建立30萬畝的核心天然保護區;投放超過2000萬元在生態保育中。為補家計,居民離家到城裏打工去。不知有多少香港人在享用食水的同時,會感謝那些為粵港兩地居民食水水質犧牲江西人民呢?

根據現時的合約,廣東省每年可為香港提供最多11億立米的淡水;在大旱時則至少提供8.2 億立方米水。在2009 至 2011年,香港買水開支為29至33億。香港人在2008至2009年的用水量,包括淡水及鹹水,為9億5000萬多立方米,其中7億2000多萬立方米就是東江水,可見香港使用的淡水十分依賴東江的供應。

由於香港向廣東省購買東江水,很多人因此認為東江水的源頭在廣東。但其實東江的源頭在江西省的南部,三百山及尋烏縣都被認為東江源。東江由江西南下,入廣東河源,經過惠州,再西流至東莞繼而匯入珠江。香港的東江水由東莞的太園抽水站抽出,沿南下的輸水管道運送到深圳,最後流入本港。

文: 黃悅彤 李樂怡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9: Issue no. 29

新豐江水電站,建在廣東河源市內。新豐江是東江最大的支流,水質高達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 被喻為「廣東最淨潔的一盆水」。當地政府也推行生態保育政策,居民配合地減少水源源頭污染。

綠。

博客

98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有見及此,有機構推行珍惜飲用水的計劃。例如地球之友推行「飲水思源」River Partner東江上下游的伙伴計劃。活動包括植樹,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和確保水質。同時他們亦積極為上游居民改善農村設施、提供環境教育等;在本港則加強推廣節約用水的公民意識。

香港人每天都在喝東江水。中國人愛飲水思 源,那麼你知道東江水是從哪裏來嗎?深圳? 東莞?就讓我們為大家講講東江水的故事吧。

飲水思源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相隔千萬裡,共飲一江水。」人口增長及城市化令食水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及水污染令食水的供應問題更嚴峻,因此雖然廣東省承諾穩定供水,但淡水供應不是理所當然。作為有公德心的公民,我們應自小培養節約用水的美德。中文大學裡,很多教學大樓的洗手間都採用感應式水龍頭,減少用水量。其實,除了配合校園政策,最重要還是有賴大家自律。跟家人住的朋友,水費按使用量計,節約用水可以花少點錢。住宿舍的朋友,宿費已經包含水費在內;但這不意味可以盡情用水。刷牙時不用把水龍頭長開;用水時控制水流量等都是簡單,而且容易做到的事。惟有大家珍惜食水,住在上游的居民才沒有白費努力。就讓我們一同保護淡水這珍貴的資源吧!

源 水 飲 思

香港以前曾多次制水;在六十 年代缺水問題更為嚴重。為保 障香港有足夠飲用水,周恩 來總理在1963年下令開展東 江深圳的供水工程,於是香 港人在1965年正式飲用東江 水。

東江水

被遺忘的一群

我們住在香港如此繁華的城市,一扭開水喉就有清潔的食水,這應感謝東江上游的百姓默默地守護著香港的食水,尤其是住在江西東江源頭居民,因為香港給廣東省的「買水錢」沒有惠及江西的居民。東江水質全國最好, 無論是東江源頭三百山, 或是供水工程取水地方,水質都達到I-II類國家標準。源頭附近的安遠、尋烏,定南縣的百姓為保障水質,放棄有潛在經濟收益的採礦、工業及農作,以致經濟發展較落後。

以安遠縣為例,政府實行封山育林政策,禁止居民在三百山伐林的面積達120萬畝;建立30萬畝的核心天然保護區;投放超過2000萬元在生態保育中。為補家計,居民離家到城裏打工去。不知有多少香港人在享用食水的同時,會感謝那些為粵港兩地居民食水水質犧牲江西人民呢?

根據現時的合約,廣東省每年可為香港提供最多11億立米的淡水;在大旱時則至少提供8.2 億立方米水。在2009 至 2011年,香港買水開支為29至33億。香港人在2008至2009年的用水量,包括淡水及鹹水,為9億5000萬多立方米,其中7億2000多萬立方米就是東江水,可見香港使用的淡水十分依賴東江的供應。

由於香港向廣東省購買東江水,很多人因此認為東江水的源頭在廣東。但其實東江的源頭在江西省的南部,三百山及尋烏縣都被認為東江源。東江由江西南下,入廣東河源,經過惠州,再西流至東莞繼而匯入珠江。香港的東江水由東莞的太園抽水站抽出,沿南下的輸水管道運送到深圳,最後流入本港。

文: 黃悅彤 李樂怡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10: Issue no. 29

農曆新年又是一個購物的好時節,各界商戶都打不同的旗號推銷貨品,而顧客則抱著去舊迎新的心態瘋狂購物。但是,請大家購買前先想清楚自己的需要,不要購買太多東西或衣服而最終令它們囤積在家,這樣不但不環保,也不符合經濟原則。當然我們不是鼓吹大家克制自己完全不買新衣,只是希望大家可減少新衣的數量,其實適當將新衣與舊衣配搭,也能做到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大家去購物時謹記要自攜環保袋啦!

新年送禮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每年禮物的包裝紙的驚人用量卻殘害了許多樹木。既然我們送禮的對象都是相熟的親友,相信就算禮物有沒有包裝,他們都能感受我們的心意的。此外,我們可提議父母使用舊鈔票封利是,減低製造新鈔的需要;並使用非黏貼性的利是封,以便循環再用利是封。所以,從今年起,我們開始以更綠色的態度去進行這些傳統習俗吧!

在農曆新年,一家人齊齊整整食一頓團年飯是十分重要的,但豐盛的團年飯往往令整個海洋生態負上沉重的代價。餐桌上的魚翅、花膠、海參、野生珊瑚魚和鮑魚,都可能被過分捕捉而面臨絕種,或因數量減少而影響到生物的食物鏈。因此,今年的團年飯也請向這些昂貴食材說不。

購物篇 團年飯篇

禮物利是篇

雖然兔年將至,但循環再用多年前屬於狗年的利是封都可以呢!

團年飯,仍可環保一點吧!

拜年篇一家人浩浩蕩蕩去拜年,最方便當然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加上過年時泊車位、咪錶位極度緊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除了在日用品和家居佈置上的更新,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態度也要有轉變。在廢物處理壓力日增的趨勢下,大家更應在新一年改掉以往浪費的生活和消費模式,過一個與別不同的「綠色新年」。

相片來源http://www.cuhk.edu.hk/emo/document/web/bin/site/Old%20Clothes%20Bin/YC_Liang_Hall_Old_Clothes.JPGhttp://i437.photobucket.com/albums/qq100/88dbdelia/TURN-LINFAN.jpg

聖誕節過後最大的節日就是農曆新年,中國人一向對農曆新年十分重視,今期綠色報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環保過新年的小貼士,希望大家可以與家人共度一個「綠色」新年。

大掃除是迎接農曆新年的指定動作,相信各位也會在家中或宿中進行大掃除,其實大掃除也可以很環保的,以下提供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此外,不少慈善及非牟利機構收集一些仍然簇新的物品,再轉贈有需要的人,例如救世軍家品店。雖然有不同回收渠道處理舊物,但大家都要從根本著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2.回收大掃除的廢物

大掃除時難免會發現一些不合用的衣物、傢具或電器用品,為環保出一分力,於執拾時先將不要的物品分類,再將物品扔到適當的回收處回收。提提大家可以留意屋邨的「以物換物」日,將廢物交給環保團體回收還可以換到實用小禮品,何樂而不為? 大家只要上網搜查「以物換物」就可找到多間網站提供類似服務。

1.以天然材料取代化學清潔劑

化學清潔劑會釋放對環境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之餘對人們的身體也可能有影響。不要以為天然清潔劑的清潔效能就比不上化學清潔劑,其實天然材料的去污力強勁,而且各種天然材料更有特別的功效,例如梳打粉可以去除食具上的頑固油積;粗鹽可作潔廁劑,把坐廁擦亮和擦乾淨,白醋則是天然版的漂白水,可以用來洗淨地板和牆壁的污積。為環境和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今個新年不妨嘗試使用這些天然清潔劑!

大掃除篇

中大近火車站都有一個舊衣回收箱

10 11

綠識

文︰區樂韻,羅鳳端「 意盎然迎 年」兔綠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11: Issue no. 29

農曆新年又是一個購物的好時節,各界商戶都打不同的旗號推銷貨品,而顧客則抱著去舊迎新的心態瘋狂購物。但是,請大家購買前先想清楚自己的需要,不要購買太多東西或衣服而最終令它們囤積在家,這樣不但不環保,也不符合經濟原則。當然我們不是鼓吹大家克制自己完全不買新衣,只是希望大家可減少新衣的數量,其實適當將新衣與舊衣配搭,也能做到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大家去購物時謹記要自攜環保袋啦!

新年送禮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每年禮物的包裝紙的驚人用量卻殘害了許多樹木。既然我們送禮的對象都是相熟的親友,相信就算禮物有沒有包裝,他們都能感受我們的心意的。此外,我們可提議父母使用舊鈔票封利是,減低製造新鈔的需要;並使用非黏貼性的利是封,以便循環再用利是封。所以,從今年起,我們開始以更綠色的態度去進行這些傳統習俗吧!

在農曆新年,一家人齊齊整整食一頓團年飯是十分重要的,但豐盛的團年飯往往令整個海洋生態負上沉重的代價。餐桌上的魚翅、花膠、海參、野生珊瑚魚和鮑魚,都可能被過分捕捉而面臨絕種,或因數量減少而影響到生物的食物鏈。因此,今年的團年飯也請向這些昂貴食材說不。

購物篇 團年飯篇

禮物利是篇

雖然兔年將至,但循環再用多年前屬於狗年的利是封都可以呢!

團年飯,仍可環保一點吧!

拜年篇一家人浩浩蕩蕩去拜年,最方便當然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加上過年時泊車位、咪錶位極度緊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除了在日用品和家居佈置上的更新,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態度也要有轉變。在廢物處理壓力日增的趨勢下,大家更應在新一年改掉以往浪費的生活和消費模式,過一個與別不同的「綠色新年」。

相片來源http://www.cuhk.edu.hk/emo/document/web/bin/site/Old%20Clothes%20Bin/YC_Liang_Hall_Old_Clothes.JPGhttp://i437.photobucket.com/albums/qq100/88dbdelia/TURN-LINFAN.jpg

聖誕節過後最大的節日就是農曆新年,中國人一向對農曆新年十分重視,今期綠色報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環保過新年的小貼士,希望大家可以與家人共度一個「綠色」新年。

大掃除是迎接農曆新年的指定動作,相信各位也會在家中或宿中進行大掃除,其實大掃除也可以很環保的,以下提供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此外,不少慈善及非牟利機構收集一些仍然簇新的物品,再轉贈有需要的人,例如救世軍家品店。雖然有不同回收渠道處理舊物,但大家都要從根本著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2.回收大掃除的廢物

大掃除時難免會發現一些不合用的衣物、傢具或電器用品,為環保出一分力,於執拾時先將不要的物品分類,再將物品扔到適當的回收處回收。提提大家可以留意屋邨的「以物換物」日,將廢物交給環保團體回收還可以換到實用小禮品,何樂而不為? 大家只要上網搜查「以物換物」就可找到多間網站提供類似服務。

1.以天然材料取代化學清潔劑

化學清潔劑會釋放對環境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之餘對人們的身體也可能有影響。不要以為天然清潔劑的清潔效能就比不上化學清潔劑,其實天然材料的去污力強勁,而且各種天然材料更有特別的功效,例如梳打粉可以去除食具上的頑固油積;粗鹽可作潔廁劑,把坐廁擦亮和擦乾淨,白醋則是天然版的漂白水,可以用來洗淨地板和牆壁的污積。為環境和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今個新年不妨嘗試使用這些天然清潔劑!

大掃除篇

中大近火車站都有一個舊衣回收箱

10 11

綠識

文︰區樂韻,羅鳳端「 意盎然迎 年」兔綠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12: Issue no. 29

1312

編者

的話

綠評

綠書

本人最後一篇編者的話了。莊員們叫我寫些感性的說話,我不懂如何「感性」了,說些個人感受吧!

老實說,如果只是繼續寫稿出版,不用當綠色報是一支莊去運作的話,我真的願意繼續做下去。當了一整年綠色報的總編輯,其實做太多繁複的行政工作令我感到疲累了。但望著自己領導下已成功出版的三期綠色報,真的感到欣慰。記得自己曾有兩個發瘋似的夢想,兩個都是我看完《穿 Prada 的惡魔》萌生出來的念頭,就是當一級時裝設計司及雜誌的主編。頗瘋狂吧!因為我覺得這兩工作都很有性格,既時髦又可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當我有這機會加入綠色報時,就自願當上總編輯。

真心一句,我自問並非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想法是我由中學已經建立,因此當初時問我有何能力當上總編輯之位時,我真的無言以對。不過,請不要以為我只為了滿足我的夢想,我這年自問都有盡力呢!幸好,這年來都無甚麼風風雨雨。其實如果有人再問我有甚麼資格可以當上主編,我依然不懂得具體講出來。但竟然有人跟我說過,問到我將來是否想做領導的工作,因為他認為我領導的綠色報表現很好。這真令我很詫異。在我打這篇文章時,更收到一位莊員的短訊,多謝我對綠色報的付出。種種讚許都令我很感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一個好的主編,但多謝認同我的人,特別是我的莊員!希望大家都可以記得為何大家想加入綠色報,記得大家一開始上莊時不懂運作,又擔心財政問題,到現在大家十分和合,就好像迎新夜後大家玩到如小孩子一樣。同時,亦希望各位莊員可以為我們那三期綠色報感到自豪,因為這是大家的努力所得出來的成果。希望各位莊員以後聽到有人稱讚綠色報時,都可感到無比的喜悅!

所有我們造過的 table stand、鎖匙扣、藝墟用的牌板,甚至是我們那三期綠色報,最後都會被埋下垃圾桶中。不過希望大家可以記住,我們如何一起造 table stand,手忙腳亂地一起焗鎖匙扣,一起剪貼那個值得自豪的牌板,那三期辛辛苦苦出版的綠色報,以及一整年相處的回憶。多謝用心寫稿的每一位,看到每人的文字都知道大家的心思;多謝負責排版的莊員,因為這真是艱鉅的工作;多謝兩位副總編輯,真的幫輕了我不少;多謝各位莊員,在我要求大家開工趕工時都沒有半句怨言,面亦都沒有半點難色。當然,( 正如所有歌手得獎都會說道 ),多謝支持綠色報的各讀者,當派報時您們肯收下綠色報,其實對我們來說已很欣慰。

最後,留給下莊有一番話吧!如果問我如何做好綠色報,我真的沒有甚麼經驗可以分享,唯一必須有的就是「盡心盡力的決心」及「定下明確的方向」。我相信,只要盡力做,大家定必知道!同時,當你們努力過後,只要得到一個人的讚許,心中一定會泛起難以形容的喜悅。

最後最後了,土氣一點…… 綠色報及頁綠素的各位,我愛你們!

對比在不久前牽連大波的大浪西灣一役,今次南生圍事件的反響實在顯得有點單薄。雖然,兩者在香港環境保衛戰都佔據相當的重要性。其實,不論是牽連大波的大浪西灣一役還是今次南生圍事件,皆反映現行環評制度的不足。

在此,也不得不提現行環評制度的一個盲點,即所謂的專家意見是否真的能如實反映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些環境專家均是來自行內幾間大的環保顧問公司,這幾間公司自環評制度在香港紮根以來,一直為發展商服務,也懂得遊戲的法則,環諮會委員想要看的是甚麼,他們心底想必也有譜。按著以往通過了的環評 ( 可以視為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可以依樣畫葫蘆,作些微的衍伸或修正,然後得到公式化的報告。

報告裡也存有不少的漏洞,如審查時期的選定及長短、評審物種是否具有保育價值的準則等,均欠透明度和不及全面,還有各種的文字遊戲,在這因為篇幅所限也不多說。

其實,說得再多,歸根究柢,真正要處理的可能是政府一貫屈服於地產商霸權的軟弱態度。南生圍一年內竟 14 次發生大火,破壞嚴重,市民更發現不少樹根及樹幹曾被潑上易燃液體並反覆焚燒,但事後未見警方徹查,反而說無可疑,而對「放火」之事不作深究?。而根據獨立媒體的報導 :「在這次政府為南生圍開出那 26 條的發展條件中,連以往在此計劃提過『不會有濕地淨減少』(no net loss) 的原則也不再出現,意味著發展商破壞了多少生態不再需要做等量的補償。」

首先,整個環評報告都是由項目倡議人(project proponents) 恆基委託坊間的專家所做。基於這種關係,實在叫人不得不懷疑這環評是否客觀,不存在向發展商傾斜之嫌。畢竟,這班專家必知道,付錢的發展商不需也不想要一份足以令發展泡湯的報告 ; 也明瞭米飯班主是不能得罪。

排的各種方法,其中更講述我們中文大學所進行的碳審計。此書更淺易介紹大眾少接觸的觀念,例如「碳標籤」像食物營養標籤,是給消費者了解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排放的碳,讓大家有指標去挑選一些更環保的產品。大家閱讀時可以考慮香港有沒有空間去設立「碳標籤」!書的中段亦分析香港政府提出的電動車及核電方案。後段更介紹幾個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及巴西等地方對節能減排的方案,讓各位讀者放眼世界,抓牢著不同各地的環保資訊,可能於面試期間有機會發揮出來!

此書論証有力、簡單易明。筆者只用了兩天就可閱畢,增加了幾個新的觀念。不過,若希望對香港某些熱門環保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那

《低碳有前途》主要是分析香港,頭半部份講述一些減排方法,例如公司進行碳審計或對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了解所排放的碳的來源,從而達至有效減排。書中值得一看是因為它講述了不少香港及國際的公司進行減

《低碳有前途》

編者 : 陳曉雷出版 : 萬里機構.萬里書店出版

http://www.ecc.org.hk/tc_chi/news/news_detail.php?id=393

在是次批核中,政府明顯的「手鬆」,放行豪宅及高爾夫球場發展項目,惹來評論說地產商治港,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政府不改以往的態度並認真的檢討現行制度的不足,類似南生圍事件只會繼續發生,而非一勞永逸。

就要大家自行搜集額外文章了。例如,對坊間強烈地反對的核電,書中只是輕輕帶過而已。

圖 : 劉海龍先生 :文 : 陳建豪文 : 陳建豪文 : 蔡明心

最後一篇… … 編者的話

從南生圍事件看保育的問題

低碳書籍輕易了解香港及世界的減排資訊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13: Issue no. 29

1312

編者

的話

綠評

綠書

本人最後一篇編者的話了。莊員們叫我寫些感性的說話,我不懂如何「感性」了,說些個人感受吧!

老實說,如果只是繼續寫稿出版,不用當綠色報是一支莊去運作的話,我真的願意繼續做下去。當了一整年綠色報的總編輯,其實做太多繁複的行政工作令我感到疲累了。但望著自己領導下已成功出版的三期綠色報,真的感到欣慰。記得自己曾有兩個發瘋似的夢想,兩個都是我看完《穿 Prada 的惡魔》萌生出來的念頭,就是當一級時裝設計司及雜誌的主編。頗瘋狂吧!因為我覺得這兩工作都很有性格,既時髦又可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當我有這機會加入綠色報時,就自願當上總編輯。

真心一句,我自問並非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想法是我由中學已經建立,因此當初時問我有何能力當上總編輯之位時,我真的無言以對。不過,請不要以為我只為了滿足我的夢想,我這年自問都有盡力呢!幸好,這年來都無甚麼風風雨雨。其實如果有人再問我有甚麼資格可以當上主編,我依然不懂得具體講出來。但竟然有人跟我說過,問到我將來是否想做領導的工作,因為他認為我領導的綠色報表現很好。這真令我很詫異。在我打這篇文章時,更收到一位莊員的短訊,多謝我對綠色報的付出。種種讚許都令我很感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一個好的主編,但多謝認同我的人,特別是我的莊員!希望大家都可以記得為何大家想加入綠色報,記得大家一開始上莊時不懂運作,又擔心財政問題,到現在大家十分和合,就好像迎新夜後大家玩到如小孩子一樣。同時,亦希望各位莊員可以為我們那三期綠色報感到自豪,因為這是大家的努力所得出來的成果。希望各位莊員以後聽到有人稱讚綠色報時,都可感到無比的喜悅!

所有我們造過的 table stand、鎖匙扣、藝墟用的牌板,甚至是我們那三期綠色報,最後都會被埋下垃圾桶中。不過希望大家可以記住,我們如何一起造 table stand,手忙腳亂地一起焗鎖匙扣,一起剪貼那個值得自豪的牌板,那三期辛辛苦苦出版的綠色報,以及一整年相處的回憶。多謝用心寫稿的每一位,看到每人的文字都知道大家的心思;多謝負責排版的莊員,因為這真是艱鉅的工作;多謝兩位副總編輯,真的幫輕了我不少;多謝各位莊員,在我要求大家開工趕工時都沒有半句怨言,面亦都沒有半點難色。當然,( 正如所有歌手得獎都會說道 ),多謝支持綠色報的各讀者,當派報時您們肯收下綠色報,其實對我們來說已很欣慰。

最後,留給下莊有一番話吧!如果問我如何做好綠色報,我真的沒有甚麼經驗可以分享,唯一必須有的就是「盡心盡力的決心」及「定下明確的方向」。我相信,只要盡力做,大家定必知道!同時,當你們努力過後,只要得到一個人的讚許,心中一定會泛起難以形容的喜悅。

最後最後了,土氣一點…… 綠色報及頁綠素的各位,我愛你們!

對比在不久前牽連大波的大浪西灣一役,今次南生圍事件的反響實在顯得有點單薄。雖然,兩者在香港環境保衛戰都佔據相當的重要性。其實,不論是牽連大波的大浪西灣一役還是今次南生圍事件,皆反映現行環評制度的不足。

在此,也不得不提現行環評制度的一個盲點,即所謂的專家意見是否真的能如實反映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些環境專家均是來自行內幾間大的環保顧問公司,這幾間公司自環評制度在香港紮根以來,一直為發展商服務,也懂得遊戲的法則,環諮會委員想要看的是甚麼,他們心底想必也有譜。按著以往通過了的環評 ( 可以視為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可以依樣畫葫蘆,作些微的衍伸或修正,然後得到公式化的報告。

報告裡也存有不少的漏洞,如審查時期的選定及長短、評審物種是否具有保育價值的準則等,均欠透明度和不及全面,還有各種的文字遊戲,在這因為篇幅所限也不多說。

其實,說得再多,歸根究柢,真正要處理的可能是政府一貫屈服於地產商霸權的軟弱態度。南生圍一年內竟 14 次發生大火,破壞嚴重,市民更發現不少樹根及樹幹曾被潑上易燃液體並反覆焚燒,但事後未見警方徹查,反而說無可疑,而對「放火」之事不作深究?。而根據獨立媒體的報導 :「在這次政府為南生圍開出那 26 條的發展條件中,連以往在此計劃提過『不會有濕地淨減少』(no net loss) 的原則也不再出現,意味著發展商破壞了多少生態不再需要做等量的補償。」

首先,整個環評報告都是由項目倡議人(project proponents) 恆基委託坊間的專家所做。基於這種關係,實在叫人不得不懷疑這環評是否客觀,不存在向發展商傾斜之嫌。畢竟,這班專家必知道,付錢的發展商不需也不想要一份足以令發展泡湯的報告 ; 也明瞭米飯班主是不能得罪。

排的各種方法,其中更講述我們中文大學所進行的碳審計。此書更淺易介紹大眾少接觸的觀念,例如「碳標籤」像食物營養標籤,是給消費者了解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排放的碳,讓大家有指標去挑選一些更環保的產品。大家閱讀時可以考慮香港有沒有空間去設立「碳標籤」!書的中段亦分析香港政府提出的電動車及核電方案。後段更介紹幾個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及巴西等地方對節能減排的方案,讓各位讀者放眼世界,抓牢著不同各地的環保資訊,可能於面試期間有機會發揮出來!

此書論証有力、簡單易明。筆者只用了兩天就可閱畢,增加了幾個新的觀念。不過,若希望對香港某些熱門環保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那

《低碳有前途》主要是分析香港,頭半部份講述一些減排方法,例如公司進行碳審計或對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了解所排放的碳的來源,從而達至有效減排。書中值得一看是因為它講述了不少香港及國際的公司進行減

《低碳有前途》

編者 : 陳曉雷出版 : 萬里機構.萬里書店出版

http://www.ecc.org.hk/tc_chi/news/news_detail.php?id=393

在是次批核中,政府明顯的「手鬆」,放行豪宅及高爾夫球場發展項目,惹來評論說地產商治港,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政府不改以往的態度並認真的檢討現行制度的不足,類似南生圍事件只會繼續發生,而非一勞永逸。

就要大家自行搜集額外文章了。例如,對坊間強烈地反對的核電,書中只是輕輕帶過而已。

圖 : 劉海龍先生 :文 : 陳建豪文 : 陳建豪文 : 蔡明心

最後一篇… … 編者的話

從南生圍事件看保育的問題

低碳書籍輕易了解香港及世界的減排資訊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Page 14: Issue no. 29

14 15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綠親

筆影

新莊

介紹

活動

報導

崩移層理化石的痕跡

東平洲,香港境內最接近東方的一座小島。它屹立於大鵬灣內,每早清晨都為香港迎來第一線的晨光。東平洲主要由一組組平坦的沉積岩石柱組合而成,地勢平坦,因以為名。

東平洲的頁岩非常有特色,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頁岩就是東平洲最主要的岩石。事實上,東平洲的岩石大多由砂岩構成。數千年前,砂粒被河流與風運送到並沉積於東平洲,如此運送﹑沉積﹑運送﹑沉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堆積成層層相疊的岩石,訴說着這小島千年以來的故事。

對地質學家來說,岩石本身就是一本歷

化石寶庫仔細觀察島上的沉積岩,不難發現岩石中埋藏著許多化石的痕跡,如貝殼﹑棕櫚葉﹑海藻化石等;而這些痕跡都是有助地質學家估計岩石的年齡,更可以推測東平洲於數千年前的氣溫﹑水深﹑水的酸鹼度等不同的環境特質。

譬如說,地質學家從岩石上發現藻類化石,因而推斷東平洲以前是一個鹽分極高的湖泊,為藻類植物提供非常理想的生境。

東平洲的守衛者 -- 更樓石從碼頭一直往東走,就會看到兩座大型海蝕柱,屹立在海蝕平台之上。乍看起來,更樓石彷彿就是兩位駐守在岸邊的守衛者。

走近更樓石,可以清晰地看到海蝕柱的崩移層理。所謂崩移層理,亦即岩層並不是完全是一層層的水平而上,當中也會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使層理出現缺陷。而這些缺陷,大多都是強風或大浪在沉積期間沖擊岩石表面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更樓石位於東平洲的最東面,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之東,鍾愛觀看日出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史書。透過觀察和研究岩石的特徵,我們可以推測岩石形成地四周的環境。

然而,遊人們要謹記海岸公園內每一種生物每一塊岩石都受法律保護。因此,在欣賞化石過後,記得要將它們「物歸原主」,放回原地。

綠誌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大家有著同一目標,希望共同為環保出一分力。我們有志去言明環保信息,提供環保資訊,探索環保議題及宣揚環保意識。誌,記也;我們會記錄一些近在身邊,遠至國際的綠色新聞,以宣揚環

本會的對象主要為中大師生;我們希望先在中大宣揚環保精神,並且希望能推己及人,令環保精神由中大宏揚到我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

些近在身邊,遠至國際的綠色新聞,以宣揚環保精神。另外,誌,記憶也;綠色報讓讀者對環保資訊有所記憶,留下深刻印象,令讀者日後可以多關注環保新聞時事,從而實踐綠色生活。

綠誌旨在提供近期的綠色資訊,令讀者了解近期的環保時事。綠誌亦會帶出在社會上具爭議性的環保議題,讓讀者可以藉此思考及作出批判,從此建立自己對環保的一套價值觀。

總編輯 : 梁彥翹 (Kevin)副總編輯 : 張曉雯 (Emma) 程秀雯 (Sammi)執行編輯 : 楊頌恆 (Ken Yeung)財政 : 陳錦輝 (Fred) 文書 : 陳燕湘 (Elsa)編輯委員 : 許婉婷 (Keywi) 葉宏豐 (Ivan) 鄺頌恩 (Yanmi) 劉珊岐 (Yama) 李民浩 ( 浩 ) 盧景芬 (Ken Lo) 阮程欣 ( 阮 )

綠誌莊員

中大的樹木之美家喻戶曉,相信每一位中大的學生都曾在校園內放慢腳步,細看過美妙的一遍綠林。特別在冬日季節,未圓湖周邊的紅葉,更是中大生活的一大點綴。但學生們對校園的

樹林一知半解,有見及此,中大於2010 年 10 月 特 意 舉 辦 了 一 個 名 為《中大樹木之科學與藝術展及綠色活動雙週》的活動,一連兩星期向大家介紹中大的花花草草及保育工作。本報十分榮幸獲邀出席活動的開幕禮。

開幕禮內有眾多知名人士,包括沈祖堯校長、邱騰華局長以及著名的胡秀英博士,乃中大一大盛事。場內佈置充滿大自然的色彩,不但展出過百幅中大樹林的照片,一幅幅

在天花懸掛著的大型掛畫更是場中一大亮點。最特別的是,開幕儀式屏棄了傳統的剪綵或放花炮的形式,改為唱出一段歌頌樹木的歌曲,既環保又有意義。

一連兩星期的活動,舉辦了講座、樹木導賞及中大樹木攝影比賽,反應良好。活動召集人左治強先生指此活動已籌備多時,希望學生能藉今次機會更了解中大的樹林,因為本校園的綠色環境真的是值得每一位師生自豪。本報亦相信曾參加活動的中大師生已對校園的樹林增添一番情意結。

同時,左先生亦表示,為了讓大家更理解中大內每一棵樹林,中大已計劃在一些樹林上裝設電子顯示的標籤。就如 MMS 條碼的運作一樣,只要用特定的電子儀器掃瞄該條碼,大家就可以立刻知道樹林的名字、特徵及用途。此裝置真得令人十分期待!不過在裝置面世前,希望大家仍可欣賞中大的樹林,就趁未圓湖旁尚有紅葉,大家把握機會去拍個照留念吧!

http://www.greeneducationcuhk.net/

文 : 蔡上正 陳雅雯

文 : 陳建豪文 : 梁彥翹 漫遊東平洲 —細閱沉澱千年的故事

綠言志

中大。樹與葉中大樹木之科學與藝術展

Page 15: Issue no. 29

14 15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綠親

筆影

新莊

介紹

活動

報導

崩移層理化石的痕跡

東平洲,香港境內最接近東方的一座小島。它屹立於大鵬灣內,每早清晨都為香港迎來第一線的晨光。東平洲主要由一組組平坦的沉積岩石柱組合而成,地勢平坦,因以為名。

東平洲的頁岩非常有特色,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頁岩就是東平洲最主要的岩石。事實上,東平洲的岩石大多由砂岩構成。數千年前,砂粒被河流與風運送到並沉積於東平洲,如此運送﹑沉積﹑運送﹑沉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堆積成層層相疊的岩石,訴說着這小島千年以來的故事。

對地質學家來說,岩石本身就是一本歷

化石寶庫仔細觀察島上的沉積岩,不難發現岩石中埋藏著許多化石的痕跡,如貝殼﹑棕櫚葉﹑海藻化石等;而這些痕跡都是有助地質學家估計岩石的年齡,更可以推測東平洲於數千年前的氣溫﹑水深﹑水的酸鹼度等不同的環境特質。

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生存空間。各種化石的出現為我們提供線索,了解東平洲的環境。

譬如說,地質學家從岩石上發現藻類化石,因而推斷東平洲以前是一個鹽分極高的湖泊,為藻類植物提供非常理想的生境。

東平洲的守衛者 -- 更樓石從碼頭一直往東走,就會看到兩座大型海蝕柱,屹立在海蝕平台之上。乍看起來,更樓石彷彿就是兩位駐守在岸邊的守衛者。

走近更樓石,可以清晰地看到海蝕柱的崩移層理。所謂崩移層理,亦即岩層並不是完全是一層層的水平而上,當中也會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使層理出現缺陷。而這些缺陷,大多都是強風或大浪在沉積期間沖擊岩石表面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更樓石位於東平洲的最東面,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之東,鍾愛觀看日出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史書。透過觀察和研究岩石的特徵,我們可以推測岩石形成地四周的環境。

然而,遊人們要謹記海岸公園內每一種生物每一塊岩石都受法律保護。因此,在欣賞化石過後,記得要將它們「物歸原主」,放回原地。

綠誌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大家有著同一目標,希望共同為環保出一分力。我們有志去言明環保信息,提供環保資訊,探索環保議題及宣揚環保意識。誌,記也;我們會記錄一些近在身邊,遠至國際的綠色新聞,以宣揚環

本會的對象主要為中大師生;我們希望先在中大宣揚環保精神,並且希望能推己及人,令環保精神由中大宏揚到我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

些近在身邊,遠至國際的綠色新聞,以宣揚環保精神。另外,誌,記憶也;綠色報讓讀者對環保資訊有所記憶,留下深刻印象,令讀者日後可以多關注環保新聞時事,從而實踐綠色生活。

綠誌旨在提供近期的綠色資訊,令讀者了解近期的環保時事。綠誌亦會帶出在社會上具爭議性的環保議題,讓讀者可以藉此思考及作出批判,從此建立自己對環保的一套價值觀。

總編輯 : 梁彥翹 (Kevin)副總編輯 : 張曉雯 (Emma) 程秀雯 (Sammi)執行編輯 : 楊頌恆 (Ken Yeung)財政 : 陳錦輝 (Fred) 文書 : 陳燕湘 (Elsa)編輯委員 : 許婉婷 (Keywi) 葉宏豐 (Ivan) 鄺頌恩 (Yanmi) 劉珊岐 (Yama) 李民浩 ( 浩 ) 盧景芬 (Ken Lo) 阮程欣 ( 阮 )

綠誌莊員

中大的樹木之美家喻戶曉,相信每一位中大的學生都曾在校園內放慢腳步,細看過美妙的一遍綠林。特別在冬日季節,未圓湖周邊的紅葉,更是中大生活的一大點綴。但學生們對校園的

樹林一知半解,有見及此,中大於2010 年 10 月 特 意 舉 辦 了 一 個 名 為《中大樹木之科學與藝術展及綠色活動雙週》的活動,一連兩星期向大家介紹中大的花花草草及保育工作。本報十分榮幸獲邀出席活動的開幕禮。

開幕禮內有眾多知名人士,包括沈祖堯校長、邱騰華局長以及著名的胡秀英博士,乃中大一大盛事。場內佈置充滿大自然的色彩,不但展出過百幅中大樹林的照片,一幅幅

在天花懸掛著的大型掛畫更是場中一大亮點。最特別的是,開幕儀式屏棄了傳統的剪綵或放花炮的形式,改為唱出一段歌頌樹木的歌曲,既環保又有意義。

一連兩星期的活動,舉辦了講座、樹木導賞及中大樹木攝影比賽,反應良好。活動召集人左治強先生指此活動已籌備多時,希望學生能藉今次機會更了解中大的樹林,因為本校園的綠色環境真的是值得每一位師生自豪。本報亦相信曾參加活動的中大師生已對校園的樹林增添一番情意結。

同時,左先生亦表示,為了讓大家更理解中大內每一棵樹林,中大已計劃在一些樹林上裝設電子顯示的標籤。就如 MMS 條碼的運作一樣,只要用特定的電子儀器掃瞄該條碼,大家就可以立刻知道樹林的名字、特徵及用途。此裝置真得令人十分期待!不過在裝置面世前,希望大家仍可欣賞中大的樹林,就趁未圓湖旁尚有紅葉,大家把握機會去拍個照留念吧!

http://www.greeneducationcuhk.net/

文 : 蔡上正 陳雅雯

文 : 陳建豪文 : 梁彥翹 漫遊東平洲 —細閱沉澱千年的故事

綠言志

中大。樹與葉中大樹木之科學與藝術展

Page 16: Issue no. 29

16 中大綠色報 二十九期

龍落水

龍落水龍頭

斬頸洲

斷頭臺──斬頸洲斬頸洲是一座海蝕柱,與東平洲主島分離。斬頸洲原本是一個與主島相連的海岬,由於岩身出現兩組由南伸延到北的節理,使海浪更容易從節理的隙縫侵蝕海岬。在海浪日以繼夜的侵蝕之下,兩個背對背的海蝕穴由此而生,最後兩個洞穴更相連起來,形成海蝕拱。當拱門上方的岩石重量而倒塌,就會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海蝕柱了。從高處俯瞰,這座海蝕柱就像是斷頭臺上被砍下的頭顱,因而得名「斬頸洲」。後記

《綠色報》過去一連三期都為讀者們介紹過不少香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這座城市雖然被冠上「石屎森林」之名,但其實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外地區,懾人的自然風光並不比國外的遜色。只要大家願意多踏出一步,不必飛機票也能了解何謂「嘆為觀止」,何謂寧謐之美!。

龍出沒注意!東平洲的龍落水地貌是島上的地標之一,寬約六十至八十公分的灰白色長型岩石從樹林中隱約冒出,一直向海邊延伸,最後再次消失在大海之中。

「潛龍」由燧石白雲質粉砂岩形成。由於其抗蝕力比四周的岩石高,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後,四周的岩石都被磨蝕掉,剩下「龍脊」霸氣地橫躺在東平洲的中部西岸。

VOL. 0292011 年 1 月 28 日

電郵 : [email protected]網址 : http://cuhkgp.blogspot.com/

新人事。新作風- 訪問校長沈祖堯教授

中大人的抉擇飲水思源綠意盎然迎兔年漫遊東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