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 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 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 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 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 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 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 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12

Issue no. 27

Mar 09,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CUHK Green Post

CUHK Green Post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2: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3: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4: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5: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6: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7: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8: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9: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10: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11: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

Page 12: Issue no. 27

成為中大學生後,你是否是少了吃「住家飯」而多了出外用膳呢?特別是要籌備報告、開會及住宿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都不時需要出外用膳或買外賣。不過,未知大家選擇食肆時會基於甚麼條件呢?是否需要價廉物美還是需要方便快捷?可是,相信大部份人未必會將「環保」列入考量因素。基於此原因,本期《綠色報》決定探討食肆的環保問題。是次報導並非單單評審食肆的環境措施,更重要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環 保 食 肆 逐 個 捉

落在沙漠的天使

光亮綠山城

花查

漫遊米埔

跟樽

VOL. 0272010年5月3日

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cuhkgp.blogspot.com/

此報是用再造紙印刷

可回收再造的塑膠外賣器

共用的調味料會比較環保

獨立包裝會比較衛生,但會製造不必要的廢紙

246810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1 綠戰

本報觀乎大部份膠盒製造以及供應商,得出發泡膠盒的平均價格約0.25元一個;可循環再造的膠盒就約0.6元一個。雖然兩者價格相差多於一倍,但本報相信食店依然有能力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一來這些膠盒價錢仍是平宜,二來香港的食店多數都會收取額外一元的外賣費,從而彌補膠盒的價錢。因此,提供可循環再造的膠盒並不會為食店帶多明顯的負擔,反而可帶動環保。

根據是次研究的七間食肆中,環保指數最高是連城廣場內的一間越式食肆。此店除了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外,所有堂食調味料如糖等也是共用。值得一提的是,此店外賣包裝亦比較環保,因為它使用的全是可回收再造的塑膠材料,並非純粹使用不能被分解的發泡膠盒。雖然仍是膠盒,但起碼用可供再造的塑膠材料。

先討論店內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本報隨後訪問了幾名顧客,發現他們都不介意食肆有否提供墊檯紙及筷子套。當本報記者問他們會否介意使用非獨立包裝的調味料時,他們雖然應為感覺上獨立包括會衛生一點,但仍強調使用非獨立包裝問題不大。因此,本報發現就算食店缺乏一些表面擺設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既然如此,食店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餐具及餐桌擺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最環保食肆!

本報挑選了沙田市中心的七間食肆,大部份都是中大學生時常光顧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五十元。本報親身光顧每間食肆,觀察1) 食物份量,例如有否貼有少飯的宣傳等;2) 餐具及餐桌擺設,包括有否供應墊底紙、筷子套及獨立包裝的調味料;3) 裝潢及用電情況,例如有否使用慳電膽等環保電器;以及4) 外賣用包裝。 在光顧食肆期間,本報記者先會用評分表去及上述四個大項目評分,之後亦會做些小訪問,訪問顧客對其環保措施之意見。隨後,本報根據上述的觀察、評分及意見調查後得出「環保指數圖」。以下是頭三位「環保指數」最高食肆的分析:

文: 陳建豪

環保食肆遂個捉思考食肆的環保問題

餐廳內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去招徠顧客

其實,本報在調查時發現不少食肆為了吸引顧客注意,裝潢特別豐富,例如使用射燈、水晶燈或霓虹燈招牌。這些裝潢可能能夠提高格調,食店覺得用高用電的射燈及霓虹燈可吸引更多客人而已。可是,事實又並非這樣。本報在這間食肆進行了簡單的訪問,發現大部份顧客都覺得使用慳電膽對食店的吸引力並沒有減少。同樣地,本報於另一間有使用射燈的食肆進行同樣的訪問,發現就算使用光猛的射燈,顧客都不認為可以增加食店的吸引力。再者,兩者都強調食肆的吸引力在於店內的舒適度及衛生程度,以及食物的質素。對於豐富的裝潢,顧客認為並不重要。

第二位,同樣是連城廣場內一間茶餐廳。此食肆同樣沒有使用墊檯紙及筷子套,所用的餐具亦可再用。特別的是,此店的冷氣調節於約二十五度,亦同時使用慳電膽。雖然並非一些特別的環保設備,但卻比使用光亮射燈作招徠來得更環保。不過遺憾的是,此店的外賣包裝還會使用發泡膠盒,是令環保指數扣分的一大因素。

當然,本報並非反對食肆加添裝潢,但仍可使用得環保一點。現時坊間流行的一些慳電膽,甚至是市面上新興的LED 燈都會有美化店面和增加光亮度的效果,無需使用高耗電量的射燈。再者,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使用慳電膽可節省八成的電費開支,使用LED 燈更可節省九成用電!雖然是次調查未完全了解食店內的用電情況,例如廚房等,但這樣簡單的措施不但可以減少用電,更可減低碳排放,是環保食肆的必備條件之一。

不過,是次環保食肆的第三位出乎意料地竟是一田百貨公司內的一間西式快餐店。快餐店多數是不環保的,因為常提供一些即棄餐具。它高分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唯一一間讓顧客選擇食物份量的食肆。此食店有為同一款的餐食或飲品制定大、中、小三種份量,並按不同的份量定價,供顧客選擇。這樣就可避免浪費食物。

「少飯」的宣傳

不必要的用電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46810

印象/其他

裝潢及用電情況 餐具及餐桌擺設

外賣包裝

食物份量

2綠戰

「餐廳的射燈不應該這麼強!」「餐具是即用即棄,真不環保!」「怎麼食物的份量如此多啊,浪費食物!」

隨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日常生活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倍加留意。無疑,這是值得高興的。可是,每每我們也將焦點放於他人,而忘記自己的責任,面對食肆亦然。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也是指責食肆。然而照經濟學大師史密斯在《原富》對市場運作的想法所言,食肆營商,滿足市場需求,無非為財。市場需求,莫不由我們這群食客共同產之。

浪費的食物及即棄的餐具,是不環保之舉!

是次簡單的調查所做的都是一些十分表面之評估,亦只局限於店舖外的觀察,並沒有觸及其他更重要的元素如廚餘及食材的選用。雖然以上的標準未必能令有心的讀者去挑選環保食肆,可是,一次環保的用餐單靠食肆的支持仍未足夠。其實,食店跟顧客是相輔相成:食店故然可以安排更多環保措施,不過顧客亦可主動去負上環保的責任,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上述就是食店可以做到的環保措施,那麼,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食得環保」呢?

是次觀察到一些特別情況,就是大部份食肆也沒有少飯的宣傳或鼓勵客人自由選擇食物的份量。因此,本報觀乎所有食肆在「食物份量」的一項所得的分數都是偏低。雖然在調查期間,就算店內沒有少飯的宣傳,當本報記者要求減少食物份量時,食店亦樂意執行。但如果能多加少飯的宣傳,例如「少飯減一蚊」等,相信成效會更高。其實此計劃實行的難度並不高,不少餐廳亦有少飯的宣傳。一來可以避免食客浪費食物,二來可以用作宣傳,吸引顧客。

是我們嘴饞,食肆為迎合口味,才提供山珍海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南中國海的九肚魚、瀨尿蝦、東星斑和蘇眉等已遭過度捕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07年發表的報告亦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主要漁業資源遭完全或過度捕撈,甚至耗盡。是我們眼闊肚窄、抱著寧濫勿缺的心態,食肆才天天傾倒廚餘。其實,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只要在點餐時向侍應講一聲「扣底」就可以了。根據綠色和平的網頁內指,只要每人每年少浪費0.5千克豬肉就可以減排二氧化碳0.7千克。可是「嘴饞」的我們依然沒有按照食量點餐,也沒有主動要求「扣底」或「打包」。

是我們講求氣派情調、享受舒適,食肆才以冷氣、燈光等作招徠,浪費用電。此時,我們仍照常光顧這些食肆。是我們貪求方便快捷,食肆才外賣食物,配上各即用即棄的餐具。此時,我們沒有提出節省餐具,因為我們不願意花時間清洗家居餐具。 是我們......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市場內促使食肆做出種種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每當我們再次義憤填膺為環境抱不平時,請先反省!然後才決定要是垂下頭,閉上眼睛,繼續用膳,還是挺身多花時間金錢,改變自己,保護地球。

是我們......環保是誰的責任?文: 蔡明心 莊立彬

GP

GP

3 綠評

我們不是科學家,我們只是一群熱心環保的中大同學,組成第十八屆綠色天地幹事會-及時行綠。剛上莊後到過某學生會申請張貼宣傳海報,當我們告之是中大屬會綠色天地,幹事回應:「咦?是新莊嗎?」嗯,其實綠色天地已來到第十八屆。大概環保工作就是這樣,默默在改變世界,改變人

綠色天地

的行為與價值觀,卻少人關心,甚至換來嘲諷。但我們仍堅持推廣校內環保風氣為宗旨,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和環保運動,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植下一顆綠色種子,從小處著手環保,及時行綠,救救地球先生。

望著宣傳期過後的宣傳品,看見諮詢過後的一份份文件,甚至是在整理各幹事在出報前所蒐集的資料,都會記起上莊的日子 ─ 雖然辛酸,但頗令人回味。在此要感謝各莊員門默默的付出,互相扶持,「頁綠素」出版的第一期《綠色報》終於都誕生了!

今期,我們轉了一個新方向,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去報導環保新聞。我們嘗試由一份單方面報導環保消息的報紙,革新為一份可以更將環保融入讀者生活的《綠色報》。因此,今期的封面故事評估了中大生常光顧的環保食肆,同時亦增加了中文大學校園內的環保新事物,例如今期就報導了大家入夜才看到的白光環保街燈。我們希望《綠色報》可以更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中,令讀者更明白環保資訊。今期乃我們的初次出版,經驗尚淺,可能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讀者閱畢今期《綠色報》後,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編者的話

浮潛(七月)暑假海洋生態一日遊。藉浮潛讓參加者瞭解及認識海底海洋生態,從而加強對海洋生態保育之關注。

[email protected]://www.facebook.com/cuhkgreeworld/

綠影 文: 吳慧婷

由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開設的這個部落格,主要發佈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文章,而跟進「哥本哈根」會議的評論則為該部落最新的焦點。

最近,有關環保議題或氣候暖化問題的電影、網站不斷推陳出新,更陸續有許多相關資訊及評論於部落格和社交網絡上流播,似乎正掀起一股「綠色熱潮」。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這股熱潮,我們推薦以下環保電影及網站:

2.綠色部落格:氣候真相 1.環保電影:

The 11th Hour (2007)由著名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多監製的這部電影, 主要以多位著名科學家和名人分享對全球面臨的生態及氣候危機的見解

作為主線,整合成一部教育意義濃厚的紀錄片。從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出發,全面地探討危機背後的因由,尤其適合入門者觀看。

http://climatetruth.mysiab-log.com/index.php

4綠影

環保迎新營引領同學對大學迎新營的迎新禮品及水戰兩方面的浪費作反思,將善用資源的概念融入大學活動籌辦理念中。

文: 綠色天地

文: 陳建豪

  大家在校園內常見的橙紅或黃光路燈名為低壓納燈,雖然擁有不俗的節能效果,但燈光顏色卻稍嫌不自然,光亮度也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由於生產商已停產這款燈具,因此學校的確有急切需要為這些舊街燈尋找替代品。舊街燈快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支援太陽能發電的電磁無極管路燈和二極管路燈(LED 燈)。

  除了逐步在校園內換上發展技術較成熟的無極膽外,中文大學物業管理處同時也在中央路科學館段和中文大學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外分別測試以上兩款燈膽配上大陽能發電系統的效果。   由於太陽能街燈的燈泡瓦特數比低壓納燈低,因此更為省電。另外,太陽能街燈發出的白光較貼近自然,色還原比舊有黃光燈強,即是在燈光下不會像以往一樣只能看到黑影。同時,它們較舊街燈耐用,平均壽命達一萬小時,為舊街燈的兩倍。再加上其安裝費相宜,回本期只是三年而已,故此使用太陽能街燈也合乎成本效益。

《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已訂下於2011年將校園裡百分之七十的街燈使用太陽電能。物業管理處設備組的曾先生表示:「雖然基本測試太陽能發電只需要半年,但由於不想造成浪費,物業管理處會待原有黃光燈壽命完結時才會更換,所以估計需時一至二年才能於中大全面更換可以支持太陽能發電板的燈具。」 雖然太陽能發電路燈有眾多好處,但並非每一處的路燈都適合使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雖然面積不大,亦能夠同時為兩枝街燈提供電源,不過由於仍佔用一定空間,故在不阻礙行人和車輛的條件下,只能安裝於較為空曠的地方。另外,樹蔭會阻礙太陽光接收,本部內的大學道以及祟基學院內的池旁路和祟基路等綠樹成蔭的地方,都有可能減低發電效能。

現時,中大校園的太陽能發電路燈計劃仍處於測試階段。同學平常經過已換上太陽能燈膽的地方時,可以多留意光線的顏色和強弱。大家也不妨到太陽能發電測試地點,試驗一下環保照明系統的效能,並向校方提供各種意見,共同打造一個光亮卻又更環保的綠山城。

電磁無極管路燈 二極管路燈(LED 燈)

原來,從前那些橙橙黃黃的舊街燈,

已被新型的太陽能街燈所取代。

光亮綠山城

文: 蔡上正 莊立彬攝: 陳雅雯

GP

5 綠山城

中大之杜鵑花

當大家身處於環境清優、鳥語花香的中大校園時,有否留意到周遭花草樹木是如何隨著四季更轉變呢?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春天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地生長的季節。可是,因為近年氣候轉變之大,引致植物的生長也起了頗明顯的變化。就位於祟基學院未圓湖的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為例,大家會於春天時在其身上發現秋天的蹤影,本應秋天轉為黃葉的植物竟然待到春天的1、2月才轉色、落葉。此外,大家是否覺得大學行政樓校巴站兩旁的杜鵑花(Rhododendron)早於2月已盛放著,令道路兩旁生色不少呢!可是,這並不是它們正常的盛放時期。

因應於中大所見植物的不尋常轉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成因,本報邀請了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鄒桂昌教授接受訪問。鄒教授表示:最新一期的IPCC評估報告書在2007已證實氣溫上升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引起的,而且香港感覺上比往年熱。雖沒有正式研究,但透過鄒教授多年的觀察,於中大看見氣候變化對校園植物的影響並指出以下的現象︰

1. 花期比以前早,例如杜鵑花、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鳳凰木(Delonix regia)。而當中最明顯的是:杜鵑花近年在2月左右已盛放,以往是在4月才開花的。

2. 花開得亦不及以往般燦爛,這也很可能是氣候變化下所帶來的影響。

3. 植物落葉的時間也亂了,正如中大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落羽松的葉遲了轉色,落葉都比以往遲。天氣變暖令落葉遲了,有些樹木更發生枯葉及嫩葉同時存在的現象。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認同因為氣候暖化的緣故,植物已不按時令地盛放、凋落。這正與鄒教授的觀察不謀而合。林超英在2009年11月30日文匯報的訪問中指出,以其中一種受影響的植物鳳凰木為例,在10月底左右,本該凋謝的鳳凰花卻仍然盛放,雖然部分樹葉已枯萎,卻同時長出嫩葉;而杜鵑花亦提前於1至2月開花。林超英亦指出,秋天凋零的植物,在秋冬繼續盛放;花期是春天的植物,提早在冬天開花,他說:「從植物的表現觀察,香港的冬天已等同消失了。」氣候變化看似是個不太切身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只需細心留意身邊植物的改變,便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越趨逼切。現在,我們是否應有所行動來對抗氣候暖化,並盡可能減低其對人類及所有其他物種的負面影響呢?

資料來源:

IPCC評估報告書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_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synthesis_report.htm

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30/HK0911300027.htm

GP

花查植物正有著不尋常的轉變......文: 黃悅彤 蔡苑妮

6綠山城

文: 黃悅彤 何雋彥 李樂怡

漫遊米埔旅遊與欣賞

圖片來源: www.pbase.com/joannelam1307

www.scn-garden.com/

老鼠簕開出紫色花

秋茄樹上結滿一支支胚軸

米埔的生態環境

米埔的紅樹林 紅樹泛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上的植物,它們為了適應岸邊高鹽度變化及潮水漲退的環境,衍生出獨特的生長特徵。香港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后海灣,包括米埔及尖鼻咀,而在米埔最常見的紅樹包括:秋茄、老鼠簕和海杧果。

如果在四至八月期間,漫遊米埔后海灣一帶,在鹹水和淡水匯合的地方,你會發現頭頂很多的白花,它們就是秋茄樹的花。秋茄是香港最常見的紅樹,除了米埔外,還可以在新界西北部及東部看到其蹤影。花期過後,它們會長成一片胚軸,跌下時會直接插於泥裡生長,成另一棵秋茄樹。

秋茄(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老鼠簕 Acanthus i l icfolius

在后海灣繼續遊覽,不時在下方及四周發現有些帶有鋸齒狀的葉子,它們就是老鼠簕了!因為果實外形十分像一隻老鼠和葉子有鋸齒,因而得到「老鼠簕」的名字。由於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吸入的水鹽分很重,它會透過葉上的鹽腺排出多餘的鹽分,結成大大小小的結晶,散落在葉子上。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全名為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自1995年受到《拉姆薩爾公約》保護。米埔濕地的生態環境多樣化,在一千五百公頃濕地中可以找到六種濕地生境:魚塘、基圍、淡水池塘、紅樹林、泥灘和蘆葦叢。其中米埔基圍更是香港唯一還在運作的基圍,這個傳統作業方式表現出人類活動可以可持續地利用海岸濕地。蘆葦叢更是香港最廣闊的,這片約四十六公頃的蘆葦叢不僅是多種野生動物生活的地方,還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六種濕地生境互相緊扣,缺一不可。在現今城市化的世界中,濕地為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候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所。

7 綠親筆影

這棵植物經常在海邊出現,也是全港五種最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走進米埔又怎能不留意它呢? 這種植物以水力傳播,由於果實外形長得像杧果,又在海邊生長,因而名為海杧果。它有白色的有毒乳汁,誤服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及手腳麻痺等,嚴重者更會死亡。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米埔的候鳥 米埔及內后海灣是是候鳥遷徙旅途的中途站,香港曾錄得多達六萬隻水鳥在米埔越冬,因而秋冬是到米埔觀鳥的最佳時間。

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二千隻,屬瀕危品種。它們會在冬天南飛到台灣、澳門、香港及菲律賓等地越冬。每年大約有三百多隻黑臉琵鷺來到米埔,牠們主要在基圍和泥灘覓食。雖然黑臉琵鷺與其他鷺鳥的身體相似-都是白色,但也很容易從中區別出來,因為牠們有奇特的覓食動作:把匙形的喙探入水中,然後像掃雷般左探右探找尋小魚及小蝦。因此,如果在秋冬時在米埔看到一隻大白鳥垂下頭,勤力地晃來晃去,那很可能是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鸕鶿在米埔不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白色的枯樹,感覺很浪漫。但若走近一點。就會發覺這是假象 -一陣陣腥臭撲鼻而來,那白色其實是鸕鶿的大便!牠們愛一群群地在樹上休息及「便便」,把樹變成「浪漫」的樹技。除此之外,鸕鶿也有階級觀念,地位愈高愈住頂處站,所以樹頂那隻鸕鶿應是該群的首領。

怎樣去米埔公眾人士可以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參與WWF 的「米埔自然行」。專業的解說員會帶領大家參觀米埔,行程時間為三小時,收費每人七十元。由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屬禁區範圍,到訪者須經WWF預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入內,所以參加者需預先報名。更多的活動詳情及交通指引請參閱WWF-HK網站:http://www.wwf.org.hk/

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有毒的海芒果

鸕鶿經常一群出現在枯枝上圖片來源:綠色力量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c_bio_birds.asp

香港自然網 http://www.hknature.net/chi/ecology/spoon.html

樹木谷 http://www.hktree.com/tree/Cerbera%20manghas1.htm

8綠親筆影

GP

義工向同學解釋沙漠化的影響

義工正招募中大學生成為「天使」

  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樣浪漫的情景中其實暗示了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因為強風夾雜沙粒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沙漠擴張。據統計,中國沙漠化地區佔全國總面積近三分之一,而且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報這次便訪問了「樓蘭天使計劃」,向各位同學介紹這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新樓蘭計劃」由台灣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博士發起,其分會樓蘭天使計劃以「防治全球沙塵暴,沙漠種樹齊做到」為口號,在港招募義工。主席陳開心(Joy)解釋樓蘭原位於現今新疆境內,但因沙漠化問題於公元4世紀消失。她指楊博士眼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近年來沙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的沙塵暴直捲東亞各地,便於2002年前往樓蘭的遺址,藉教導居民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以緩減中國沙漠化的速度。

  Joy表示,全球沙漠每年增加約四個台灣大小的面積(六萬平方公里)。她解釋,過去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擴張源於人類過度畜牧,以及過度耕作小麥和棉花等吸水性強的農作品。新樓蘭計劃在當地種植的原生植物如羅布麻和胡楊樹等,它們能生存於惡劣的沙漠環境,緩和沙漠化。2007至2009年間,他們成功把三平方公里的植被復修至三十平方公里,並把2010年的目標訂於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之上。Joy稱,他們亦會雇用當地農民,利用種植出來的羅布麻製作樓蘭茶賺取收入,並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以重建樓蘭的文化。

  Joy強調香港社會應採取一個更主動的態度去回應不同的環境問題。她指出香港社會對沙漠化的認識仍然有限,期望港人會參與不同的環保組織正視問題。另外,港人使用由外地輸入的資源同時卻造成其他地方出現短缺。她認為港人應該自覺和珍惜天然資源,減少浪費,以免剝奪他人使用同樣資源的權利。

樓蘭天使計劃 http://www.laulanangel.org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 http://www.newloulan.org

種樹緩和沙漠化

復修當地生態

港人應珍惜自覺

文: 梁漢華

落在沙漠的天使訪問「樓蘭天使計劃」

9 頁問

編碼 物料 日常應用例子

聚對苯甲酸乙二醇酯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

聚丙烯(百折膠)

其他所有未列出之樹脂及混合料

聚苯乙烯(硬膠)

食物、洗潔精、化妝品樽、工業包裝、薄膜、背心膠袋

塑膠瓶、包裝薄膜、信用卡、盛水容器、

保鮮膜、背心膠袋、彈性容器、食物包裝

酸乳酪及牛奶器皿、糖果及小吃包裝、醫療用品包裝、牛奶及啤酒樽箱、洗頭水樽

塑膠杯碟、外賣飯盒、樽乳製品容器

其他樹脂或合成製品

透明汽水及飲品樽、及食物包裝

資源來源:環境保護署

相信大家對廢物分類回收中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都不陌生,但對於回收物料的性質及回收流程知道多少?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塑膠製成品上,其實都有一個三角型的標誌。本報就有關市民對膠樽回收的認識程度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約八成受訪者知道膠樽的底部都有一個回收標誌,但只有不足四成人知道回收標誌內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而問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膠樽回收上的推廣程度是否足夠,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的評分平均為 2.04 分,即頗為不足。是次「綠識」以跟蹤膠樽回收為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有關膠樽回收的二三事。

膠樽回收編號之謎

膠樽底部回收標誌中的號碼,其實是塑膠材料編碼,因為不同塑膠製成品由多種聚合物組成,編碼制度能方便塑膠分類回收。而標誌上的編碼,是用以識別該塑膠製品的樹脂成份。這制度早於1988年由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USA)推出,而香港環保署由1999年開始,向各生產商發出有關指引。

香港大部分塑膠製品及塑膠包裝是由六種樹脂製造,各有其用途、特性及安全問題。數年前有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過度加熱會釋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令市民一度關注使用塑膠容器使用的安全問題。這制度不但能幫助消費者回收塑膠物料,而且為市民提供塑膠容器使用的有關資訊。

例如常見的樽裝飲品膠樽,大多是用編號1物料所造的。當此物質加熱至攝氏70度,以及長期使用,可能會釋出致癌物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另外,多用作食物容器的編號5物料能耐熱至約攝氏165度及耐酸鹼,在一般食品處理溫度下較為安全。

跟樽膠樽回收知多少? 文:區樂韻、羅鳳端

10綠識

置於中文大學校巴站旁的自助回收機

為鼓勵市民回收膠樽,近年不少私營機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了不同膠樽回收活動。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除了在2003年於60個公共屋邨舉辦「膠樽回收大行動」外,香港房屋協會現時亦定期安排流動回收車於不同屋苑設置臨時回收站。

此外,私營機構如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有限公司,自二零零五年一月起推行回收計劃,於全港十多所學校及私人屋苑放置自助回收機。

民間團體方面,有婦女團體組成「婦女膠樽合作社」,於 2001年開始社區回收計劃,如區內開設回收中心,放置回收機進行塑膠分類。

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十多年,成效一直備受質疑。回收效率因不同限制而受影響,例如膠樽需佔較大空間,回收成本較廢紙、鋁罐高,很多回收商不願回收,結果數以噸計的膠樽難逃送往堆填區的命運。我們常把膠樽用後直接放進分類回收箱,以為這就是真正「回收」。在投入膠樽之前,是否應想想:我們可以做多一點嗎?

目前部分私營機構在不少地方放置壓膠機,方便市民在回收前自行壓縮膠樽。經過壓縮才回收的膠樽,可為回收膠樽省回約,四分之三的空間,有助減輕回收商成本。

此外,我們要先除去膠樽內的雜物、例如:液體、金屬、紙張等,才放入回收箱內;另外亦須把膠樽內部清洗乾淨,以防止蚊蟲滋生,這就能減輕膠樽回收的處理工作。

只要我們都願意多做一點點,集眾人之力,就可以加以推動香港的膠樽回收行業 - 為環保出一分力!

將膠樽投進回收箱的一刻,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膠樽的回收之路是如何進行的呢? 其實要將膠樽循環再造成塑膠原料是需要經過五個工序的,下圖是膠樽回收後循環再造的流程:

資料來源: 環境保護署減廢組

膠樽回收在香港

回收箱≠垃圾箱

繼續跟樽......膠樽的回收之路

11 綠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