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 1.目的: 溫和有效的移除尿毒症病人體內之水份及代謝之廢物。 2.設備及用物: 2.1 口罩…………………1 2.2 雙連袋透析液………1 2.3 迷你護帽……………1 2.4 乾洗手液……………1 PS75%酒精、擦手紙、床上桌、電毯或微波爐、活動點滴架及磅秤為腹膜透析室基本配備。 3.執行步驟及說明: 1.辨識病人。 2.核對醫囑。 3.操作前準備: 3.1 透析液使用前連同外袋一起加溫至 35-37 ° C (圖一)3.2 準備環境:關閉門窗( 圖二) 、風扇、空調或 避開出風口,請協助者外的人離開。 3.3 戴口罩(圖三)3.4 75%酒精噴灑於桌面,由中心往外環狀擦 拭或單向擦拭清潔桌面(圖四)3.5 洗手(圖五)3.6 雙連袋透析液由外袋中取出置於桌面(圖六) 3.7 迷你護帽置於桌面 (圖七)3.8 將病患身上輸液管露出衣服外(圖八)3.9 洗手(圖九)3.10 檢查透析液之濃度、容量、有效日期(圖十) 、溫度、有無滲漏(圖十一)及雜質(圖十二) 、出口拉環、管夾、管路、綠色出口塞及引 流袋是否完整(圖十三)3.11 關閉透析液注入管藍色管夾(圖十四)3.12 折斷透析液端綠色出口塞(圖十五)4.連接步驟: 4.1 打開輸液管迷你護帽(圖十六),接頭朝下, *至少兩種方法,辨識病患。 *加溫前先初步檢查透析液濃度、容量、有效 日期及是否有滲漏現象。 *需蓋住口鼻。 *勿碰觸透析液內袋。 *檢查迷你護帽包裝完整與有效日期 *須確定流量控制夾關閉。 *兩面均需檢查。 *接頭朝下,防止碰觸污染。
8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Mar 07, 2021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

1.目的:

溫和有效的移除尿毒症病人體內之水份及代謝之廢物。

2.設備及用物:

2.1 口罩…………………1付

2.2 雙連袋透析液………1包

2.3 迷你護帽……………1個

2.4 乾洗手液……………1瓶

PS:75%酒精、擦手紙、床上桌、電毯或微波爐、活動點滴架及磅秤為腹膜透析室基本配備。

3.執行步驟及說明:

步 驟 要 點 與 原 則

1.辨識病人。

2.核對醫囑。

3.操作前準備:

3.1 透析液使用前連同外袋一起加溫至 35-37°C

(圖一)。

3.2 準備環境:關閉門窗(圖二)、風扇、空調或

避開出風口,請協助者外的人離開。

3.3 戴口罩(圖三)。

3.4 用 75%酒精噴灑於桌面,由中心往外環狀擦

拭或單向擦拭清潔桌面(圖四)。

3.5 洗手(圖五)。

3.6 雙連袋透析液由外袋中取出置於桌面(圖六)

3.7 迷你護帽置於桌面 (圖七)。

3.8 將病患身上輸液管露出衣服外(圖八)。

3.9 洗手(圖九)。

3.10 檢查透析液之濃度、容量、有效日期(圖十)

、溫度、有無滲漏(圖十一)及雜質(圖十二)

、出口拉環、管夾、管路、綠色出口塞及引

流袋是否完整(圖十三)。

3.11 關閉透析液注入管藍色管夾(圖十四)。

3.12 折斷透析液端綠色出口塞(圖十五)。

4.連接步驟:

4.1 打開輸液管迷你護帽(圖十六),接頭朝下,

*至少兩種方法,辨識病患。

*加溫前先初步檢查透析液濃度、容量、有效

日期及是否有滲漏現象。

*需蓋住口鼻。

*勿碰觸透析液內袋。

*檢查迷你護帽包裝完整與有效日期

*須確定流量控制夾關閉。

*兩面均需檢查。

*接頭朝下,防止碰觸污染。

Page 2: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拉掉透析液出口拉環(圖十七),將其銜接轉

緊(圖十八),並確認完全接合。

4.2 將透析液掛高(圖十九)藉助重力引流

5.引流放液步驟:

5.1 將引流袋放低,置於掛鉤(圖二十)。

5.2 轉開病患身上輸液管流量控制夾(圖二十一)

,引流出腹內透析液(圖二十二)。

5.3 引流完畢,轉緊病患身上輸液管流量控制夾

(圖二十三)。

6.排氣及沖洗步驟:

6.1 打開注入管上藍色管夾,慢數 1 到 5 秒後,

關閉引流管上白色管夾(圖二十四),確認排

氣完成(圖二十五),透析液充滿管路。

7.注入步驟:

7.1 轉開輸液管流量控制夾(圖二十六),讓透析

液注入腹腔(圖二十七)。

7.2 注入完畢,關閉身上輸液管流量控制夾(圖二

十八)。

7.3 關閉注入管上藍色管夾(圖二十九)。

8.迷你護帽蓋上步驟:

8.1 打開迷你護帽包裝,檢視碘酒海棉是否潮濕

(圖三十)。

8.2 將雙連袋管組病患端接頭與病患身上的輸

液管分開(圖三十一),輸液管接頭朝下,立

即與迷你護帽銜接並轉緊(圖三十二)。

8.3 輸液管放回固定袋(圖三十三),完成換液動

作。

9. 再次檢視引流液確認顏色和清澈度均正常(圖三

十四)、秤引流液重量(圖三十五),計算脫水量並

作記錄。

10.剪開引流袋(圖三十八),將引流液倒入污水槽(圖

三十九),引流袋做垃圾分類處理(圖四十)。

11.洗手。

12.完成護理記錄。

*持穩輸液管,避免導管牽扯。

*再次確認完全接合。

*透析液的高度約 30吋(75cm),

*引流袋需低於膝蓋,亦可放置於容器內,避

免直接接觸地面。

*觀察引流液之顏色及清澈度;流速是否順暢

(約需 20min/2000ml)。。

*結束引流前先確認引流量是否正常,若引流

量不足時,須找出原因解決或告知醫師作進

一步之處置。

*沖洗管路及排氣,避免空氣進入腹腔,減少

細菌污染。

*若有處方腹腔內加藥,務必於沖洗步驟後之

注入期,依醫囑執行,以避免給藥劑量之不

足。

*確認注入流速之順暢,速率約需

10min/2000ml可注入完畢,若注入異常時則

須做進一步之處理。

*放置於適當位置;應避免跨越無菌區。

*需一隻手穩握住身上的輸液管接頭,注意勿

碰觸輸液管接頭及迷你護帽口。再次確認完

全接合。

*當引流液呈現混濁 (圖三十六 )、血樣色

(圖三十七)或其他顏色異常(如乳白色、茶

色或糞樣…)時,應告知醫師作進ㄧ步處

理。

Page 3: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4.附圖:

(圖一)透析液加溫

(圖二)準備環境-關閉門窗

(圖三)護理人員戴口罩

(圖四)清潔桌面

(圖五)洗手

(圖六)透析液置於桌面

(圖七)迷你護帽置於桌面,檢查包裝完整

及有效期限

(圖八)露出輸液管

Page 4: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圖九)洗手

(圖十)檢查透析液濃度、容量及有效日期

(圖十一)檢查透析液溫度、有無滲漏

(圖十二)檢查透析液有無雜質

(圖十三)檢查透析液出口拉環及綠色出口

(圖十四)關閉透析液注入管藍色管夾

(圖十五)折斷綠色出口塞

(圖十六)打開輸液管迷你護帽

Page 5: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圖十七)拉掉透析液出口拉環

(圖十八)銜接轉緊

(圖十九)掛高透析液

(圖二十)掛低引流袋

(圖二十一)轉開輸液管流量控制夾

(圖二十二)引流腹內透析液

(圖二十三)轉緊輸液管流量控制夾

(圖二十四)打開藍夾,慢數 1 到 5秒後,

關閉白夾

Page 6: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圖二十五)排除空氣

(圖二十六)轉開輸液管流量控制夾

(圖二十七)透析液注入腹腔

(圖二十八)注入完畢關閉輸液管流量控制

(圖二十九)關閉注入管上藍色管夾

(圖三十)檢視迷你護帽碘酒海棉

(圖三十一)分開輸液管與雙連袋接頭

(圖三十二)輸液管蓋上迷你護帽並轉緊

Page 7: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圖三十三)輸液管放回固定袋

(圖三十四)觀察引流液

(圖三十五)秤引流液重量

(圖三十六)混濁透析液

(圖三十七)血色透析液

(圖三十八)剪開引流袋

(圖三十九)引流液倒入污水槽

(圖四十)垃圾分類處理

Page 8: 腹膜透析換液術:雙連袋(Ultra Bag)系統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5.參考文獻:

陳美娟等(2010,9)‧雙連袋管組換液技術標準作業書.於台灣腎臟護理學會主辦,腹膜透析護理基

礎課程.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

楊麗芬 (2005,11月)‧腹膜透析病人護理及居家照顧‧於台灣腎臟醫學會、台灣護理學會主辦第

九梯次護理人員腹膜透析訓練班‧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

Daly, C., Campbell, M., Cody, J., Grant, A., Donaldson, C., & Vale, L., et al. (2002). Double bag or Y-set

versus standard transfer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Software. Research.Systematic Review] The Cochrane Library, (Oxford) (3).

Ellis, P.A. (2002). Review: Double bag or Y-set systems reduce peritonitis in patient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Journal Article. Abstract. Commentary. Tables/Charts]

Evidence-Based Nursing, 5 (1) , Jan, 14.

Khanna, R. (2000). Peritoneal transport: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W. F. O. Jr, B. J. G. Pereira, & M. H.

Sayegh (Eds.), 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 A Companion to Brenner & Rector’s the Kidney. (1st

ed, pp.129-143).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Piraino, B., Bailie, G. R., Bernardini, J., Boeschoten, E., Gupta, A., & Holmes, C. J., et al. (2005).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05. Update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 25 (2), 1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