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星期四 責任編輯:王鉅科 B16 文化‧小公園 回應網上對海鮮排 檔宰客的指責,海南三 亞有關當局宣布採取行 動,對被指宰客的富林 漁村酒家罰款五十萬, 並吊銷營業執照。行動 正確。人家的投訴在網上發放傳播開了, 一味否認、堵截,而不設法補救只是替三 亞的旅遊業倒米。宰客報道嚇走遊客,令 大家裹足不前,當地旅遊業的生意何來? 不過,只是針對被投訴的排檔罰款和吊銷 執照並不足夠,正如有網民指出,經營者 只要換個招牌,另外找人登記執照,很快 便可恢復營業。 要防止海鮮排檔以天價出售海鮮欺騙 顧客,還需成立監管制度,加強管理,以斷絕 宰客歪風。香港經驗值得借鏡。海鮮排檔所以 能夠開天價出售海鮮宰客,原因是資訊不足。 旅遊管理當局可以每天派員收集海鮮市場的批發價, 然後向外公布,除了利用互聯網和微博外,還可以在 海鮮排檔區內大字張貼,每天更新,讓顧客得知。當 大家都知道當天海鮮的批發價,便可比較,看那所食 肆開價合理才光顧。也可以要求海鮮排檔把銷售和加 工分家,讓顧客在海鮮市場先挑選,然後交食肆收加 工烹調費。香港吃海鮮的旅遊熱點都有這個銷售─加 工分家安排,避免海鮮排檔先把顧客看中的海鮮打死 ,再漫天開價。至於食肆是否用小魚換大魚、死魚換 活魚、誇報重量等手法欺騙顧客,則有賴管理當局巡 查和處罰了。 有人說,負面的話要少說。對 小孩子說話,也要避免不許這樣, 不許那樣。訂立校規,寧願說: 宜準時返校。避免說: 不可 遲到。又說要公眾守公德,寫 嚴禁踐踏草地不如說: 腳下 留情,小草感謝您!近日有個感悟,其實事情非絕 對,懂得說不,勇於說不,其實是好事。一天不怕說 三個不(三是多的意思)。有人向你借錢,理由不知 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想他還錢很難!如果 說不借,大家難免尷尬。但如果借了,你的血汗錢可 能化為烏有。到時如追他還錢,一樣的尷尬一樣的損 害友誼。我認為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經濟情況負責, 多有多用,少有少用,要借錢就向銀行借。向朋友借 ,你有把握還嗎?沒準備還跟打劫有何分別?所以有 人向我借錢,我一定說不。 有人想借你的名字一用,做他們的名譽顧問、榮 譽主席,還說知道你忙,所以只是掛個虛銜。如果他 們是做實事的,有麝自然香,何必拿你的名字廣招徠 ?雖然掛的是虛銜,出了問題你一樣有責。危險正在 虛銜,因為你不顧不問,人家做了什麼你根本不知道 。最聰明的回答是不! 小孫女掛着眼淚要買新書包,上個月剛買了一個 。她爸媽已經拒絕買給她,做爺爺的一樣要說不! 有傳媒走來做訪問,態度 很是傲慢,似乎是想告訴我: 給你做訪問,如同宣傳你,你 應感激我。 結果,在學院咖啡座中, 我問長問短:誰的主意?想知 什麼?在哪一版刊登?對方顯然覺得我多事,很 想拒絕透露似的。她哪裡知道,我是在訪問中長 大的。那種電視台的 斷章取義和報紙 文章 的訪問稿隨時可以在事後收看和閱讀時叫我 眼前一黑的。那年頭,我已經作了決定:不熟不 訪,不是我的朋友,勿來訪我。是以我的回應是 :我已退出江湖,躲在學院之中,我的天下,狹 窄得很,沒有什麼高見,立刻轉介了她需要的對 象人物。記憶之中,昔日《明報》以一大版的篇 幅,訪問我停寫《信報》專欄的底蘊。用的題目 也算刻薄: 停止了發聲之後!編者言下之意 ,就是問我啞了之後怎算?沒有了專欄之後還可 以怎樣發惡?然而,我最欣賞的訪問稿,還是當 年張文中給我做的一次專訪。他集中主題,就是 專欄與我,題目最後用上了訪問中我說過 的一句話: 專欄:香港唯一的文學。這題目 當年引起了文友很多的誤解,但其實那誤解是不 必要的,因為若細看訪問內容,就知道我真正的 意思,而且絕不會以為我是自尊自大了。 調 2 稿眼睛持續不適,想起 電視劇主角面對失明威脅 ,在家閉目煮菜、熟習環 境,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試試依樣畫葫蘆,閉 上眼睛,家中是原是熟悉 的環境,但一閉目,變成另一個世界,每一 步就是不踏實,生怕踢翻雜物,打破花瓶。 沒有了視力,其他器官變得靈敏,不同東西 的質感,透過指頭皮膚傳入心中,硬的軟的 、長的圓的,傳熱較快的金屬,感覺原來較 冰涼。家居遠處橫亙一條快速公路,平時習 慣了,不覺其吵,沒有了視覺的干擾,噪音 清晰入耳,貨櫃車轟隆聲由遠至近,如在面 前。 閉上眼,才知平時有多依賴視覺。如果 不得不有一樣傷殘,你會選哪一樣?沒有了一條腿,現 代電動輪椅也算方便;沒有一條右手臂,可訓練左手取 代右手工作,吃飯寫字應無問題;或裝義肢,只要努力 鍛煉,有望恢復六七分之功能。耳朵出問題,可戴助聽 器,回復一部分聽力。可是如果失明,現代科技卻幫助 不大,最愛的看報、讀書、上網,可能都要放棄。 常人如我,有時會缺乏想像力,自出娘胎,眼前萬 紫千紅,色彩紛陳。無法想像眼前烏黑一片的世界;不 知道凸字書報如何閱讀;不能看清別人面色,到底能否 生存。多謝上天恩賜,不應待失去了才後悔,在仍有健 全視力之時,要好好保護你的眼睛。 天說三個不 葉特生 中之樂 看《雲門2》 的故事 黃子程 問之憶 口開罵 責任編輯:李 小公園 滿使使讓觀者重溫昔日百景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 【本報訊】記者洪捷報道:舊事重提,可能不 堪回首;舊地重遊,也許面目全非;然而,通過舊 畫重賞江啟明的作品,往往能喚起已逝的回憶,重 遊已變的時空。百多幅 蛻變與新生:江啟明筆下 的香港百景展覽中的寫生畫,江啟明只用一支樸 素的鉛筆,以纖巧的線條、精準的筆觸,讓觀者徐 徐走進香港的往昔,拾回被散落在時代洪流之後的 一石一木。 八十歲的江啟明在學生、粉絲及嘉賓簇擁下, 忙於在書本及畫冊上簽名,從未被人遺忘。他走過 這些寫生作品時,說: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 是畫香港最後一批寫生畫,後來悉數售給浸會大學 。這些畫是香港的一個記錄,是歷史畫,不是藝術 畫,也可以說是地理誌畫。土生土長 全靠自學 他總是笑容可掬地與任何人打招呼,之後才靜 下來分享: 我畫畫是自學的,香港並沒有一間政 府開辦的美術學院,土生土長的我只可靠自學,想 辦法打好基本功。而最好的課室與練習對象,就是 我出世的地方,最有感情的地方。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香港最多改變 的時候,江啟明看着香港的蛻變,過程中用筆練 習與記錄。他甚至自豪地表示,自己對香港的房 屋熟悉程度甚於房屋署。自五十年代開始,江啟 明已是 周街畫,到了七、八十年代,任教於 中大校外課程,要帶學生寫生,更是繪畫香港的 高峰期。但他直截了當地說這些並不是藝術,只 是對他創作的技術上有所幫助,如透視的技巧等。 香港在蛻變,江啟明的藝術也在蛻變。他認為 ,有些香港人嚷着要保留的建築物,因 無形無款 ,又不具代表性的,如灣仔藍屋,應拆之可也。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不再寫生、不再教學,集 中精力研究何為真正的藝術。 我有個理想目標,為純藝術下工夫。經過十 多年的專注研究,整個物質世界是數字世界,與色 彩世界交叉組合,加上時空地域氣候,產生了物質 。數碼相機證明我所講,甚至可以通過數字表達一 幅畫,但電腦繪畫我不贊同,給人死板的感覺。因 此最理想是數字加感性的參與,這與我最早的感覺 藝術應是屬靈,超出專業技術才是藝術境界,有相 同的結論。視察地形 歸納個性 江啟明所指的數學,是譬如在畫畫時用水的分 量,顏色的濃度,都是可控制的,有專業經驗便可 ,但數字加感性的建立,便較少人領會到。 描寫 的對象,創作時的情緒,不是電腦可計出來。出版過四十多本藝術理論書籍的江啟明,對藝術創 作很有見地,他說: 創作最基本要求民族性、時 代性、個性。聽起來是概念,實際去做也很複雜。 我國有數十個民族,華人也有海外、內地及本港的 ,這就要找出其共性所在。一九九三年開始,已六十一歲的江啟明到世界 各地遊歷,卻並非退休嘆世界,而是探視地形,觀 察山勢,真有點像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他邊笑邊講 ,滄桑的臉容也像連綿的山脈展開: 歐美的山是 打橫生長,一目了然;中原一帶的山是一個遮着一 個,形成中國人愛思考的民族性;但法國的山多丘 陵,則造就了他們浪慢的個性。新疆羅布泊,江啟明跟着一批科學家去冒險。 他不無自豪地說: 那時我六十七歲,本來六天的 行程,結果八天才完成,樂觀的人就如上月球,悲 觀的人就如下地獄。非洲我又到過,藝術家沒有這 些經歷,很吃虧。藝術家對創作要有研究,每個時 代有其使命,因循守舊沒有意思,印象派已是百多 年前的事了。我以前寫生的作品,色調用筆一樣, 現在每幅畫都不同。這次展覽其中四幅作品,把香港的自然景觀引 進展場,就是江啟明的新作。儘管走遍天下,還是 愛畫香港,他說: 香港的畫家很幸福。因為香港 在一億多年前火山爆發,產生許多地質變化,這裡 的生態環境、文化景觀,若成為創作對象,非常豐 富。江啟明雖然視力有所減退,然而,只要他到每 個地方一看,不必寫生,回去創作時便能準確地運 用色彩搭配,他自信地表示,顏色的數據已輸入腦 內。 走遍天下 愛畫香港 隨着江啟明的周遭被一圈又一圈漸多的人群環 繞,展覽開幕禮也開始了。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 長鍾玲致辭時表示,浸大圖書館收藏了約三百幅江 啟明的畫作,這次展出約一百幅記錄不同景點的寫 生畫。她佩服江啟明在寫生時或蹲或站或坐在小摺 櫈上,畫下數十年香港急速的蛻變。浸大歷史系教 授周佳榮認為,江啟明不僅畫高樓大廈,也畫木屋 區,一些相片也沒有記錄的地方,在江啟明的畫作 卻能重溫。 浸大視覺藝術院署理總監文潔華觀賞江啟明的 畫作,無形中憶念舊情。她表示,以前住在香港的 人很少過九龍,九龍人亦鮮去香港,小時候在深水 埗長大的她, 婆婆常在街上替我洗澡,好驚若遇 到江老師怎辦?這句幽默的說話引得全場笑聲不 斷。文潔華認為江啟明繪畫香港的自然景色及歷史 痕跡,反映出他對香港的強烈情懷。浸大視覺藝術 院的學生,將就江啟明的作品以藝術的形式作出回 應。 蛻變與新生:江啟明筆下的香港百景現於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舉行,展 期至三月二日。 嘉賓們為展覽主持開幕禮 本報攝 江啟明四幅水彩新作,展現香港自然環境特質,包括 《中華白海豚》(左上)、《火石洲海上龍宮之洞廳》 (右上)、《西貢企嶺下的紅樹帶》(左下)、《赤徑 之大蚊山下》(右下) 本報攝 寫生作品《般含道余園》是余仁生第二代於一九三一 年建成的別墅,八十年代被拆卸 本報攝 江啟明對創作仍有新的體會 本報攝
1

讓觀者重溫昔日百景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2-16/B16/B16_Screen.pdf2012/02/16  · 責任編輯:王鉅科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Oct 05,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讓觀者重溫昔日百景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2-16/B16/B16_Screen.pdf2012/02/16  · 責任編輯:王鉅科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星期四責任編輯王鉅科B16 文化小公園

回應網上對海鮮排檔宰客的指責海南三亞有關當局宣布採取行動對被指宰客的富林漁村酒家罰款五十萬並吊銷營業執照行動正確人家的投訴在網上發放傳播開了一味否認堵截而不設法補救只是替三亞的旅遊業倒米宰客報道嚇走遊客令大家裹足不前當地旅遊業的生意何來不過只是針對被投訴的排檔罰款和吊銷執照並不足夠正如有網民指出經營者只要換個招牌另外找人登記執照很快便可恢復營業

要防止海鮮排檔以天價出售海鮮欺騙顧客還需成立監管制度加強管理以斷絕宰客歪風香港經驗值得借鏡海鮮排檔所以能夠開天價出售海鮮宰客原因是資訊不足旅遊管理當局可以每天派員收集海鮮市場的批發價然後向外公布除了利用互聯網和微博外還可以在海鮮排檔區內大字張貼每天更新讓顧客得知當大家都知道當天海鮮的批發價便可比較看那所食肆開價合理才光顧也可以要求海鮮排檔把銷售和加工分家讓顧客在海鮮市場先挑選然後交食肆收加工烹調費香港吃海鮮的旅遊熱點都有這個銷售加工分家安排避免海鮮排檔先把顧客看中的海鮮打死再漫天開價至於食肆是否用小魚換大魚死魚換活魚誇報重量等手法欺騙顧客則有賴管理當局巡查和處罰了

有人說負面的話要少說對小孩子說話也要避免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訂立校規寧願說「宜準時返校」避免說 「不可

遲到」又說要公眾守公德寫「嚴禁踐踏草地」不如說 「腳下

留情小草感謝您」近日有個感悟其實事情非絕對懂得說不勇於說不其實是好事一天不怕說三個不(三是多的意思)有人向你借錢理由不知是真是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想他還錢很難如果說不借大家難免尷尬但如果借了你的血汗錢可能化為烏有到時如追他還錢一樣的尷尬一樣的損害友誼我認為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經濟情況負責多有多用少有少用要借錢就向銀行借向朋友借你有把握還嗎沒準備還跟打劫有何分別所以有人向我借錢我一定說不

有人想借你的名字一用做他們的名譽顧問榮譽主席還說知道你忙所以只是掛個虛銜如果他們是做實事的有麝自然香何必拿你的名字廣招徠雖然掛的是虛銜出了問題你一樣有責危險正在虛銜因為你不顧不問人家做了什麼你根本不知道最聰明的回答是不

小孫女掛着眼淚要買新書包上個月剛買了一個她爸媽已經拒絕買給她做爺爺的一樣要說不

有傳媒走來做訪問態度很是傲慢似乎是想告訴我給你做訪問如同宣傳你你應感激我

結果在學院咖啡座中我問長問短誰的主意想知

什麼在哪一版刊登對方顯然覺得我多事很想拒絕透露似的她哪裡知道我是在訪問中長大的那種電視台的 「斷章取義」和報紙 「文章式」的訪問稿隨時可以在事後收看和閱讀時叫我眼前一黑的那年頭我已經作了決定不熟不訪不是我的朋友勿來訪我是以我的回應是我已退出江湖躲在學院之中我的天下狹窄得很沒有什麼高見立刻轉介了她需要的對象人物記憶之中昔日《明報》以一大版的篇幅訪問我停寫《信報》專欄的底蘊用的題目也算刻薄 「停止了發聲之後」編者言下之意就是問我啞了之後怎算沒有了專欄之後還可以怎樣發惡然而我最欣賞的訪問稿還是當年張文中給我做的一次專訪他集中主題就是談 「專欄與我」題目最後用上了訪問中我說過的一句話 「專欄香港唯一的文學」這題目當年引起了文友很多的誤解但其實那誤解是不必要的因為若細看訪問內容就知道我真正的意思而且絕不會以為我是自尊自大了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在網絡上表達意見增加

了成名機會網上吵罵無日無

之各方都言辭犀利有時甚

至才華橫溢有人為嘩眾取寵

表現得不負責任隨意發揮

亦即浮躁

近來不少人在談名校名系

教授孔慶東師者自有傳道

授業解惑之責宜有理性公正

持衡之德更何況自稱﹁萬世

師表﹂孔子的後人呢孔又在

一些網站開了清談節目﹁孔慶

東有話說﹂(孔自稱孔和尚

節目又稱﹁孔和尚有話說﹂)

兼了傳媒人和公眾人物為出

位就要出語驚人了

孔慶東出言常冒大不韙

包括讚美朝鮮是最理想國度

包括二月六日前對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調

管教育時發表膚淺的﹁一顆心一顆膽﹂論

力讚helliphellip他說什麼都行就是請勿把話語

權變成了謾罵權他口頭上常掛着﹁漢奸

賣國賊﹂的罵語看誰不順眼就把這帽子

扔過去先是罵南方報系為﹁漢奸﹂再

就是以國罵的三字經向網民發飆後又疑

似罵港人為狗把新加坡女記者罵為﹁婊

子﹂又罵到對岸的馬英九罵對唱﹁紅

歌﹂持異見者helliphellip上﹁孔和尚有話說﹂看

看鏡頭上孔教授從表情到語言都帶着浮

躁的印迹

但孔慶東有粉絲力挺所以他就把自

己當成了一回事罵起人來底氣十足主

觀精神無限漲大甚至澎

湃有時竟是信口開罵

有人說孔的言行態勢

都像極了﹁文革﹂中的

極左的人物聽其言觀

其行像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林懷民說他是站在傳統的

肩膀上尋找自己的聲音而

《雲門2》這批年輕編舞者則

是在網路浪潮上衝浪個性十

足地表達自我這次演出的節

目呈現給觀眾的是年輕舞

者的時代他們的困惑迷茫

與傷痛但是因為年輕同

時也流露出他們的穎慧頑皮

與幽默

喬伊斯劇場裡華裔觀眾

佔了絕大多數中場休息時

我和前座年輕女子聊起天她

是大陸來的留學生喜愛﹁雲

門﹂的舞蹈看過好幾次了

她覺得這樣好的現代舞蹈太

難能可貴然後用她那雙漂

亮的眼睛瞪着我說﹁你們台

灣來的真不一樣我的爺爺奶奶一

定不會來看這樣的表演﹂經她提醒我

放眼看去真是不少銀髮族我告訴她我

們是林懷民的同時代人

第一次跟懷民見面是約在芝加哥藝術

博物館前面見了面就像熟人那天我們

倆坐在石階上聊了好久那時他應邀在

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創作中心進修我

們住在芝加哥從那次開始他來芝加哥

通常住在我們家在我們的蝸居中他

也不忘練舞他已是身在文學心在舞了

有次他來我正忙着校

閱《柏楊冤獄》的文稿

他自動幫忙看了兩

分鐘後起身拿了一盒

面紙過來不斷地擦眼

抹淚簡直是個比我還

愛哭的人

眼睛持續不適想起電視劇主角面對失明威脅在家閉目煮菜熟習環境以免到時措手不及

試試依樣畫葫蘆閉上眼睛家中是原是熟悉

的環境但一閉目變成另一個世界每一步就是不踏實生怕踢翻雜物打破花瓶沒有了視力其他器官變得靈敏不同東西的質感透過指頭皮膚傳入心中硬的軟的長的圓的傳熱較快的金屬感覺原來較冰涼家居遠處橫亙一條快速公路平時習慣了不覺其吵沒有了視覺的干擾噪音清晰入耳貨櫃車轟隆聲由遠至近如在面前

閉上眼才知平時有多依賴視覺如果不得不有一樣傷殘你會選哪一樣沒有了一條腿現代電動輪椅也算方便沒有一條右手臂可訓練左手取代右手工作吃飯寫字應無問題或裝義肢只要努力鍛煉有望恢復六七分之功能耳朵出問題可戴助聽器回復一部分聽力可是如果失明現代科技卻幫助不大最愛的看報讀書上網可能都要放棄

常人如我有時會缺乏想像力自出娘胎眼前萬紫千紅色彩紛陳無法想像眼前烏黑一片的世界不知道凸字書報如何閱讀不能看清別人面色到底能否生存多謝上天恩賜不應待失去了才後悔在仍有健全視力之時要好好保護你的眼睛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雲家洛

假假如失明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1050949

阿 濃一一天說三個不

葉特生苦苦中之樂

王 渝去去看《雲門2》

舒 非愛愛的故事

黃子程訪訪問之憶

姍 而信信口開罵

三三亞懲處行動

責任編輯李 淼小公園

一位中年男人多日沒胃口失眠全身乏力

日漸消瘦到老中醫那裡求診老中醫把過脈

觀過舌象說﹁體有虛火並無大病是否

有什麼苦惱事﹂﹁對近日事事不順﹂於是

向醫師傾訴一大堆倒霉事老中醫問起他的家庭

狀況與老婆相處如何還好我老是發脾氣

她都逆來順受結婚十年很少吵架老中醫又問

是否有孩子男人眼裡閃出光彩兩個女孩

很聰明也懂事老中醫又問經濟有困難嗎

還好很多同事被解僱我還能保住一份工老

中醫邊問邊寫然後把寫滿字的兩

張紙放到病人面前一張寫着他的

苦惱事一張寫着快樂事對他說

這兩張紙就是治病的藥方你把

苦惱事看得太重卻忽視了身邊的

快樂徒弟取來一盆水老中醫把

一隻豬苦膽捏破濃綠色膽汁滴入

水盆在水中淡開很快就不見了

蹤影老中醫說膽汁很苦但滴

入水後味則變淡人生何嘗不如

是快樂之水可以沖淡苦味痛苦

並不是絕對的最少有一樣好處

試驗出圍繞身邊的人誰才是真正

朋友這種經驗千金難買把寫着

苦惱事的那張紙丟了吧持守着那

張快樂即使環境再惡劣有整張

快樂在身邊一切都值了黃連樹

下彈琴何妨苦中作樂不然坐困

愁城又有何益愈是苦就愈要作樂苦中之樂

更顯難忘更可珍惜有苦又有樂日子過得

更滋味

以我的經驗苦日子回憶起來最快樂但

當時不懂事總是不停埋怨

自己覺得苦家人朋友也陪着

受累如今回想何其浪費生

命生命應該每天都歡歡喜喜

地過我卻枉費了那些日子

港譯《繼承大丈夫》莫名其妙但

確實是部好電影

話說一名中年女子滑水發生意外變

成植物人丈夫回到家裡終於發現這是

一個瀕臨破裂的家庭夫妻感情早已惡劣

就不要說了兩個女兒問題也很大不止

是反叛那麼簡單在女兒口中才知道原

來昏迷的妻子早已有一名情人這才是晴

天霹靂火上加油

影片順着尋找妻子情人這條線索發展

下去各人的感情寫得細膩

都是現代人共有的煩惱最後

找到了那個男人原來那是個

有個幸福家庭的男人自己的

妻子跟自己感情破裂極為寂

寞愛上另一個男人而其實

那名男子只是逢場作戲根

本沒有付出感情

影片的最後是﹁大丈夫

﹂寬恕了妻子在妻子要拔喉

關掉維生系統之前含淚吻

別妻子寬恕妻子也解放了

自己的鬱結就是這最後的戲

使影片有了深度而不只是

停留在﹁紅杏出牆﹂﹁捉姦﹂

這樣的老套故事兩個女兒陪着父親

經歷了生命的痛苦經歷了複雜的心路歷

程從痛恨到諒解心境逐漸平復接受

了喪母的事實這些情感戲都絲絲入扣

隨着到夏威夷海上撒

掉母親的骨灰一個家庭

從破裂邊緣挽救回來父

親和兩名女兒感情開始融

洽影片的終結是三個人

依偎在一張沙發上溫馨看

電視

讓觀者重溫昔日百景

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江啟明畫作見證香江變遷

【本報訊】記者洪捷報道舊事重提可能不堪回首舊地重遊也許面目全非然而通過舊畫重賞江啟明的作品往往能喚起已逝的回憶重遊已變的時空百多幅 「蛻變與新生江啟明筆下的香港百景」展覽中的寫生畫江啟明只用一支樸素的鉛筆以纖巧的線條精準的筆觸讓觀者徐徐走進香港的往昔拾回被散落在時代洪流之後的一石一木

八十歲的江啟明在學生粉絲及嘉賓簇擁下忙於在書本及畫冊上簽名從未被人遺忘他走過這些寫生作品時說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是畫香港最後一批寫生畫後來悉數售給浸會大學這些畫是香港的一個記錄是歷史畫不是藝術畫也可以說是地理誌畫」

土生土長 全靠自學他總是笑容可掬地與任何人打招呼之後才靜

下來分享 「我畫畫是自學的香港並沒有一間政府開辦的美術學院土生土長的我只可靠自學想辦法打好基本功而最好的課室與練習對象就是我出世的地方最有感情的地方」

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香港最多改變

的時候江啟明看着香港的蛻變過程中用筆練習與記錄他甚至自豪地表示自己對香港的房屋熟悉程度甚於房屋署自五十年代開始江啟明已是 「周街畫」到了七八十年代任教於中大校外課程要帶學生寫生更是繪畫香港的高峰期但他直截了當地說這些並不是藝術只是對他創作的技術上有所幫助如透視的技巧等

香港在蛻變江啟明的藝術也在蛻變他認為有些香港人嚷着要保留的建築物因 「無形無款」又不具代表性的如灣仔藍屋應拆之可也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不再寫生不再教學集中精力研究何為真正的藝術

「我有個理想目標為純藝術下工夫經過十多年的專注研究整個物質世界是數字世界與色彩世界交叉組合加上時空地域氣候產生了物質數碼相機證明我所講甚至可以通過數字表達一幅畫但電腦繪畫我不贊同給人死板的感覺因此最理想是數字加感性的參與這與我最早的感覺藝術應是屬靈超出專業技術才是藝術境界有相同的結論」

視察地形 歸納個性江啟明所指的數學是譬如在畫畫時用水的分

量顏色的濃度都是可控制的有專業經驗便可但數字加感性的建立便較少人領會到 「描寫的對象創作時的情緒不是電腦可計出來」已出版過四十多本藝術理論書籍的江啟明對藝術創作很有見地他說 「創作最基本要求民族性時代性個性聽起來是概念實際去做也很複雜我國有數十個民族華人也有海外內地及本港的這就要找出其共性所在」

一九九三年開始已六十一歲的江啟明到世界各地遊歷卻並非退休嘆世界而是探視地形觀察山勢真有點像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他邊笑邊講滄桑的臉容也像連綿的山脈展開 「歐美的山是打橫生長一目了然中原一帶的山是一個遮着一個形成中國人愛思考的民族性但法國的山多丘陵則造就了他們浪慢的個性」

新疆羅布泊江啟明跟着一批科學家去冒險他不無自豪地說 「那時我六十七歲本來六天的行程結果八天才完成樂觀的人就如上月球悲觀的人就如下地獄非洲我又到過藝術家沒有這些經歷很吃虧藝術家對創作要有研究每個時代有其使命因循守舊沒有意思印象派已是百多年前的事了我以前寫生的作品色調用筆一樣現在每幅畫都不同」

這次展覽其中四幅作品把香港的自然景觀引進展場就是江啟明的新作儘管走遍天下還是愛畫香港他說 「香港的畫家很幸福因為香港

在一億多年前火山爆發產生許多地質變化這裡的生態環境文化景觀若成為創作對象非常豐富」

江啟明雖然視力有所減退然而只要他到每個地方一看不必寫生回去創作時便能準確地運用色彩搭配他自信地表示顏色的數據已輸入腦內

走遍天下 愛畫香港隨着江啟明的周遭被一圈又一圈漸多的人群環

繞展覽開幕禮也開始了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致辭時表示浸大圖書館收藏了約三百幅江啟明的畫作這次展出約一百幅記錄不同景點的寫生畫她佩服江啟明在寫生時或蹲或站或坐在小摺櫈上畫下數十年香港急速的蛻變浸大歷史系教授周佳榮認為江啟明不僅畫高樓大廈也畫木屋區一些相片也沒有記錄的地方在江啟明的畫作卻能重溫

浸大視覺藝術院署理總監文潔華觀賞江啟明的畫作無形中憶念舊情她表示以前住在香港的人很少過九龍九龍人亦鮮去香港小時候在深水埗長大的她 「婆婆常在街上替我洗澡好驚若遇到江老師怎辦」這句幽默的說話引得全場笑聲不斷文潔華認為江啟明繪畫香港的自然景色及歷史痕跡反映出他對香港的強烈情懷浸大視覺藝術院的學生將就江啟明的作品以藝術的形式作出回應

「蛻變與新生江啟明筆下的香港百景」現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舉行展期至三月二日

嘉賓們為展覽主持開幕禮 本報攝

江啟明四幅水彩新作展現香港自然環境特質包括《中華白海豚》(左上)《火石洲海上龍宮之洞廳》(右上)《西貢企嶺下的紅樹帶》(左下)《赤徑之大蚊山下》(右下) 本報攝

寫生作品《般含道余園》是余仁生第二代於一九三一年建成的別墅八十年代被拆卸 本報攝

江啟明對創作仍有新的體會 本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