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 從展覽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以澳門藝術博物館二零零六年的教育推廣活動為例 朱焯信 ~~~~~~~~~~~~~~~~~~~~~~~~~~~~~~~~~~~~~~~~~~~~~~~~~~~~~~~~~~~~~~~~~~~ 博物館的形式可說是源自於人類收集、收藏的愛好,根據文獻記載,大約西元前 三世紀到西元後三世紀(290 B.C.295A.D.)的六百年間,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亞歷 山大城(現埃及一帶),曾建造一所博物園”(Mouseion),此為西方博物館的源起。 不論是西方語文所用的 Museum(如英文、德國)、Musee(法文)、Museo(西班牙 文、葡萄牙文、義大利文),都是源自於 Mouseion 這個希臘文字源。而博物館個詞彙,則是十九世紀後才正式出現於中國的一個翻譯名詞。 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下的定義為:非營利的永欠性機構,對社會發展提供服 務,對公眾開放。為了研究、教育、娛樂等目的,取得、保存、研究、傳達並展示 人們及其環境有關之物質證據。 不論當下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是否如國際博物館協會 的定義去運作,但顯然,教育的功能於博物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論其是有意還 是無意識之下達成。但有趣的地方是,正如 M哈里遜 (Harrison. M) 於其研究 “Changing Museum: Their use and misuse (1967)”一書中指出:博物館是奇怪的邊綠 地帶:論及教育,它們並非學校;論及研究,它們並非大學;論及價值,它們並非 商店或銀行;論及治療,它們並非醫院;論及休間娛樂,它們並非遊樂場。如果博 物館有意做到,博物館可以提供各類群體的各種需求。自十九世紀開始,博物館彷如雨後春筍般在西方世界興起,這股風氣於二十世紀燒 片亞洲地區,進入廿一世紀世界各地對建立博物館事業仍然是趨之若鶩;隨著社會 型態與觀眾需求的改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有否及如何透過展覽得以發揮?本文將 試從下列五個部份分析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與延伸活動來作深入探討澳門藝術博 物館於社會中發揮的教育功能,以及其透過藝術教育活動傳達知識過程中的優劣之 處。 1. 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計劃與方向 2. 展覽的策劃目的與教育功能 3. 配合展覽的延伸教育活動 4. 大型活動:以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為例 5. 結論:從經驗中尋找不足
19

從展覽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以澳門藝術博物館二零零六年的教育推 …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 從展覽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Jul 13,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

    從展覽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以澳門藝術博物館二零零六年的教育推廣活動為例

    朱焯信

    ~~~~~~~~~~~~~~~~~~~~~~~~~~~~~~~~~~~~~~~~~~~~~~~~~~~~~~~~~~~~~~~~~~~

    博物館的形式可說是源自於人類“收集、收藏”的愛好,根據文獻記載,大約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後三世紀(290 B.C.~295A.D.)的六百年間,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亞歷山大城(現埃及一帶),曾建造一所“博物園”(Mouseion),此為西方博物館的源起。不論是西方語文所用的 Museum(如英文、德國)、Musee(法文)、Museo(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義大利文),都是源自於 Mouseion 這個希臘文字源。而“博物館”這個詞彙,則是十九世紀後才正式出現於中國的一個翻譯名詞。 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下的定義為:“非營利的永欠性機構,對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對公眾開放。為了研究、教育、娛樂等目的,取得、保存、研究、傳達並展示

    人們及其環境有關之物質證據。”不論當下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是否如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去運作,但顯然,教育的功能於博物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論其是有意還

    是無意識之下達成。但有趣的地方是,正如 M‧哈里遜 (Harrison. M) 於其研究“Changing Museum: Their use and misuse (1967)”一書中指出:“博物館是奇怪的邊綠地帶:論及教育,它們並非學校;論及研究,它們並非大學;論及價值,它們並非

    商店或銀行;論及治療,它們並非醫院;論及休間娛樂,它們並非遊樂場。如果博

    物館有意做到,博物館可以提供各類群體的各種需求。” 自十九世紀開始,博物館彷如雨後春筍般在西方世界興起,這股風氣於二十世紀燒

    片亞洲地區,進入廿一世紀世界各地對建立博物館事業仍然是趨之若鶩;隨著社會

    型態與觀眾需求的改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有否及如何透過展覽得以發揮?本文將

    試從下列五個部份分析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與延伸活動來作深入探討澳門藝術博

    物館於社會中發揮的教育功能,以及其透過藝術教育活動傳達知識過程中的優劣之

    處。 1. 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計劃與方向 2. 展覽的策劃目的與教育功能 3. 配合展覽的延伸教育活動 4. 大型活動:以“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為例 5. 結論:從經驗中尋找不足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2

    1. 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計劃與方向 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下稱藝博館)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為澳門文化中心

    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澳門現有規模最大的文物藝術類博物館。藝博館藏品主要來自

    前賈梅士博物院及歷年的徵集與購藏。重要館藏包括澳門黑沙考古出土的陶器及石

    器、明清廣東書畫、廣東名家篆刻、石灣陶瓷、歷史繪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庫、

    澳門當代繪畫、海報設計、攝影作品等珍貴文物及藝術品,透過不同專題的長期展

    覽展出。此外,藝博館每年均策劃不同類型的本地藝術家作品展,亦會將澳門的藝

    術作品帶到海外展出,以及參加海外著名展覽如“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等國際藝術展覽,以培養澳門藝術人才,推動本地藝術發展。 藝博館樓高五層,設有七個展覽場地,包括中國書畫館、中國陶瓷館、歷史繪畫館

    及多個專題展覽廳。此外,藝博館設有澳門唯一一個以藝術為專題的多媒體圖書館。

    另設有演講廳與教育活動空間,每年舉辦近百項不同類型的藝術課程、工作坊、導

    賞服務、講座、研討會等,藉著展覽的舉辦以推動本地藝術教育的發展。館內亦設

    有博物館禮品店,出售展覽海報、目錄及紀念品等,藝博館更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於

    館內開設故宮博物院首間院外故宮禮品專門店,為訪客提供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多元

    化服務。 藝博館作為推廣文化藝術的重要平臺,每年均有不少展覽與國內外文化機構合作。

    自一九九九年開始,藝博館得到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國內重點

    文物機構的支持,每年均舉辦高水平文物展覽,如“乾坤清氣─故宮、上博珍藏青藤白陽書畫特展”、“日升月恆─故宮珍藏鐘錶文物展”、“至人無法─故宮、上博珍藏八大、石濤書畫精品展”、“南宗北斗─董其昌誕生四百五十周年書畫特展”、“盛世風華─北京故宮藏清代康、雍、乾書畫器物精品展”等系列展覽,過去近八年合共舉辦了書畫及中國文物展覽合共十四次,透過舉辦大型中國書畫及文物展覽,掀

    起廣大市民對輝煌的中華文化藝術的興趣,對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一定作用。 而於現代及當代藝術方面,藝博館過去曾舉辦多次世界知名的藝術家作品展,特別

    是近年來隨著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之機,藝博館亦肩負著促進中國和法國文化交

    流的使命。至今與法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及法國多個文化部門與博物館合作,共舉辦

    了七次大師級的展覽,如“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藍色幻想─米羅、畢加索藝術作品展”、“印象法國─雷諾瓦.吉諾藝術作品展”等,明年更會首度與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合作。除此以外,過去八年藝博館舉辦來自世界各地不

    同類型的藝術展覽,包括由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日本、韓國、捷克、波蘭、墨

    西哥、加拿大等地,展品風格各異,籍此擴闊本地藝術視野。而值得一提的是,藝

    博館於二零零五年舉辦第一屆“以身觀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此彷效國際上三年展的策展模式,面向全球華人行為藝術家,以官方認可的博物館角色舉辦及收錄

    一向被外界認為是嘩眾取寵的行為藝術作品,並籍舉辦展覽及建立文獻庫,以較完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3

    整的記事手法去紀錄中國(特別是兩岸四地)當前行為藝術的發展,可說填補了中

    國行為藝術發展官方紀錄上的不足,姑勿論其涵蓋面與代表性,此展覽的舉辦與文

    獻庫的建立可說是世界首創,為澳門以至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如上所述,藝博館的展覽與發展方向,可以用“飛機”來作比喻,主力為保存、研究與展示對澳門極為重要的館藏藝術作品,與及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各項政策,此為

    飛機的主體;而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之展覽方向為一邊機翼,推動西方藝術發展

    的策展方向為另一邊機翼,兩者平衡地發展,以帶動以本土為發展核心的“主體”起飛、“敖翔天際”,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就離不開透過展覽來達至展示、推廣與傳播知識此一重要教育功能。而當中總館長與其他館長如正、副機師,其他各個職位

    的同事於各個不同崗位上各施其職,引領博物館飛向不同的領域。 2. 展覽的策劃目的與教育功能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博物館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肩負著典藏、教育、展示、

    研究及推廣等多元功能。“博物館 (Museum) 一詞,意指繆斯 (Muses) 的所在,是學習沉思、研究為本質,展覽的目的在教育性質”1。因此展覽的目的,在於觀眾的教育,也是展覽籍之傳達,達到訊息、溝通、欣賞、休閒的向度,它具有匯集、表

    達與媒介的意義,是項知識與情感交匯成創造力的機制。在博物館中,通常展覽的

    舉辦,一定和該館的風格與屬性有關,從典藏品歸類、分析、應用,是一個博物館

    營運的基本原則。不論是為介紹館藏的“常設展”或“研究展”,均是博物館風格與定位的主要展覽,而不定期的“專題展”則因應研究成果或明顯的研究、推廣方向與目的,以深化與活化博物館的功能為對象;藉著展覽,使觀眾得以學習或對展品產生

    興趣,當中有主目的或副學習之分,但都應該以教育性質為重。台北國立歷史博物

    館館長黃光男博士於《博物館能量》一書中指出,若要達至以上藉展覽推動教育的

    目的,博物館必須要完善相關的原則,它們包括: 1. 必須掌握該館的營運目標,即博物館屬性的一致,如歷史性的、藝術性的、自然

    科學性等,不宜混雜不同屬性的展覽,以維護博物館的專業工作。 2. 博物館是屬公益性、教育性的非營利機構,不宜作商業化的展出,不論它是公設

    或私立博物館。 3. 必須要有自己的策展與研究團隊,並以自己的典藏品,或以該館系列專題與政策

    相符為主,才能促進博物館營運之信度。 4. 不論是贊助者,或企業體合辦之展覽,除上述原則,更重要的是該館風格與專業

    的維護,使之維持一貫的教育目的,不宜有喧賓奪主的現象發生。 5. 若運用社會資源時,不論財力挹注或人力參與,宜以博物館的公益性質為主,使

    之達到社會人後的專業尊嚴,因為博物館不是出租的展場,否則博物館的業務將

    會萎縮。

    1 David Dean, The Handbook for Museums P.146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4

    6. 展覽推出前的研究工作,必須有完整的結果,編印成冊,亦即目錄先在開幕前完成,才能完全掌握展覽的品質,除非是不可預測其形式大小的展覽,否則這項工

    作是極為必要的。 7. 展覽是博物館工作的具體呈現,務必要有其一貫與營運方向,不宜有臨時加入的

    展覽,或過於浮動的展覽計劃。 8. 展覽計劃宜盡早擬定,並商議策展人選或團隊,以利專題深入研究,以及推廣之

    順暢。 雖然藝博館有清晰的展覽策劃方向,明確地希望透過展覽達到發揮教育功能的目

    的,但策展的目的是否能發揮教育功能?藝博館主觀的認為透過靜態的展覽活動,

    便能對社會大眾發揮傳播知識的功能此一想法有否達到?我們必須從展覽中不同的

    藝術教育配合工作去作出詳細分析。 藝博館平均每年舉辦十四至十七個展覽,而當中只有為數約三至四個展覽會設有“教育推廣區”及相配合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如研討會、講座、導賞服務、課程等;而其他展覽一般也只會作有限度的宣傳,或一兩項不同類型的藝術推廣活動作配合,

    即為藝博館於每年籌辦的展覽當中,只有平均四分之一的展覽有被用作為藝術教育

    傳播知識的主動性的配合,而另外四分之三的展覽,只會如一般展覽一樣,以靜態

    的方式讓觀者自行接收展覽的內容或當中的知識,此比例的成因,主要是受制於人

    力與財力的資源問題,但更深層次的策展理念,具體操作上如人力、財力的資源調

    配,必須作出更深入的分析其成因及結果,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對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所提出的質疑一樣,是否具有良好的內涵目標(Intension)就等同於有良好的效果(Effect)?而所謂知識的建構若放諸於博物館的展覽中,是否代表每一位觀眾,不分其年齡、性別、學識與技能,都能簡單地從展覽的“前言”文字介紹中,或個人對作品的欣賞與理解,與及透過作品的“畫腳”等基本說明文字,就能獲取展覽所希望給予參觀者所謂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是建基於何種學術理論的再提昇?還

    是簡單的純綷為參觀者個人的主觀感覺?以上的問題,就算是著名的學者福柯也未

    必可以完全詮譯。但在博物館的大框架中,套用黃光男博士所提出的一些原則作思

    考,有些事實確存在予盾,特別是由公帑營運的博物館,他們並非以營利或收支平

    衡為依歸,那麼,博物館在日常工作中所負的社會責任(如發揮教育功能),必須得

    到更加重要的重視,才達至一個地方的政府藉由資源(人力、財力與空間)投入去

    持續發展文化,以提昇市民生活水平,建構社會健康的核心價值。驗證藝博館於此

    方面的得失,對全面檢視本地博物館的政策,以至本地整個政府的文化政策2均具特

    別意義。

    2全澳現時有二十一間公、私營博物館,由多個不同部門與私人機構營運,但全部博物館均沒有具體的博物館

    政策,只有小部分博物館有其館方的運作方向;而澳門政府亦沒有制訂任何博物館發展的政策或指引,至今

    亦沒有任何對博物館發展制訂的法令或法規。澳門特區政府更從來沒有制訂任何文化政策。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5

    3. 配合展覽的延伸教育活動 藝博館於二零零六年舉辦了十七個展覽(表一,其中五個展覽為二零零五年開幕,

    展期至二零零六年),配合展覽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共有十三大項(表二),其他課

    程及活動共十大項(表三),展場設有教育區配合的展覽共三項(表四)及戶外宣傳

    推廣共四項(表五)。 (表一)澳門藝術博物館 2006 年展覽表: 14/10/05-14/1/06 百煉成鋼──當代國際鑄刀大師作品展 21/10/05-19/2/06 遠遊記──馬若龍及馬偉達插圖展 28/10/05-15/1/06 發覺‧情境──法國當代錄像藝術展 15/11/05-19/2/06 以身觀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 17/12/05-19/3/06 邃古來今──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宮倣古文物精品

    展 10/2-11/6/06 澳門藝術博物館海報展(館藏) 3/3-28/5/06 影子的深度──韓國藝術家李容德雕塑展 18/3-18/6/06 顯微境‧觀─中國當代藝術展 27/4-6/8/06 石灣陶瓷(館藏) 13/5-6/8/06 鋼鐵文明──東亞兵器大展 17/6-13/8/06 都市漫遊──奧顏及李銳奮攝影展 8/7-8/10/06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 14/7-31/12/06 澳門當代繪畫展(館藏) 1/9-19/11/06 乾坤清氣──故宮、上博珍藏青藤白陽書畫特展

    4/11/06-4/2/07 粼光逝影──路易士‧廸美水彩作品展 16/12/06-18/3/07 永樂文淵──清代宮廷典籍文化藝術特展

    常設展覽 十九世紀歷史繪畫(館藏)

    (表二)配合展覽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 1/1~19/3/06 “邃古來今”展覽導賞培訓及導賞服務(邃古來今) 5/3/06 講座:韓國當代藝術(影子的深度──韓國藝術家李容德雕塑展)19/3/06 研討會: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轉型(顯微境‧觀─中國當代藝

    術展) 14/5/06 講座:東亞兵器文明的探索(鋼鐵文明──東亞兵器大展) 11/5~8/6//06 “法”力無窮──駐場藝術家攝影工作坊(奧顏及李銳奮攝影展)16/7~8/10/06 16/7~8/10/06 15/7~20/8/06

    夢幻樂園親子工作坊(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 學校推廣計劃及工作坊

    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4&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5&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8&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00&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01&language=1&type=0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6

    22/7~8/10/06 12~20/8/06

    大型雕塑工作坊 法國仲夏夢──展覽導賞培訓及導賞服務Nikiland仲夏藝術樂園│晚會

    1/9~14/10/06

    14/10/06

    11~12/11/06

    “乾坤清氣”及導賞服務展導賞培訓及導賞服務(乾坤清氣)

    講座:形骸以外──陳淳、徐渭與寫意花鳥畫

    乾坤清氣──青藤白陽書畫學術研討會

    (表三)其他課程及活動: 17/1/06 回顧:澳門藝術博物館藝術教育活動 20053-6/06 藝博館 2006 春季藝術課程(註一)16/4/06 藝博館之友彩筆暢遊──風景寫生之旅(國內活動) 25/3~4/6/06 2006 至 2007 年度導賞培訓課程 8/6/06 講座:南美洲行為藝術介紹 7~9/06 藝博館 2006 夏季藝術課程(註二)26/8/06 講座:澳門美術的起源與流變22/10/06 戶外寫生9~12/06 藝博館 2006 秋季藝術課程(註三)17/12/06 澳門藝術博物館之友周年聚會

    註一:包括成人、青少年及兒童合共 14 班 註二:包括成人、青少年及兒童合共 21 班 註三:包括成人、青少年及兒童合共 16 班 (表四)展場設有教育區配合的展覽: 8/7-8/10/06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 1/9-19/11/06 乾坤清氣──故宮、上博珍藏青藤白陽書畫特展

    16/12/06-18/3/07 永樂文淵──清代宮廷典籍文化藝術特展

    (表五)戶外宣傳推廣: 13/5-6/8/06 鋼鐵文明──東亞兵器大展(展板) 大三巴牌坊 8/7-8/10/06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展板) 大三巴牌坊 14/7-31/12/06 乾坤清氣──故宮、上博珍藏青藤白陽書畫特展(展

    板) 大三巴牌坊

    1/9-19/11/06 乾坤清氣──故宮、上博珍藏青藤白陽書畫特展(燈籠)

    議事亭前地廣

    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02&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02&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02&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98&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98&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98&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98&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5&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5&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5&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62&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62&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6&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6&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76&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97&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6&language=1&type=0http://www.artmuseum.gov.mo/showacts_detail.asp?id=118&language=1&type=0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7

    從數量上而言,藝博館所舉辦的教育活動一點不少,而且種類緊多,主要分為十一

    大類: 1. 展覽教育區: 一般以展覽的內容、藝術家的生平與藝術創作特色、不同時期

    的藝術創作特點為主去為參觀者提供一些展覽作品以外的資料,幫助參

    觀者了解與欣賞展覽;有些教育區則會加入不同流派或創作的介紹,較

    全面地達至藝術教育的功能;另一些則會加入展覽展品相關背景的重要

    人物介紹或合作單位的歷史背景資料,如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康熙、雍

    正與乾隆皇帝的介紹等,使參觀者能更立體地增加對展覽背景的認識,

    從而達到傳播知識的功能。 2. 研討會: 大型的研討會一般為期兩天,如“乾坤清氣─青藤白陽書畫學術研

    討會”邀請海內外三十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發表演說與學術論文,以展覽為主軸,推動學術研究,出版論文集於研究與教育的功能上發揮較大貢獻。

    而小型的研討會一般為一天或半天,主講嘉賓十人以內,沒有深入的論

    文主題與學術研究發表,主題與研究內容一般較講座為嚴肅。 3. 講座: 主要為配合展覽的內容,邀請藝術家本人或相關研究學者主講,主講內

    容較為輕鬆、隨意性較強,優點為趣味性較濃,能容易吸引藝術愛好者,

    幫助他們了解展覽與及能培養參觀者的個人審美能力。 4. 導賞培訓與導賞服務:主要為針對展覽內容與展品特點,為導賞員進行培訓,透

    過導賞團隊去為更多市民提供導賞服務,使參觀者更有系統地參觀展

    覽、認識展品。而為了方便參觀人士,藝博館更會為有需要的學校、非

    牟利團體與機構提供免費巴士接載服務,而所有導賞服務均為免費,學

    校、教育團體、社團機構與社會服務單位更可於申請免費導賞服務時同

    時申請豁免入場費。 5. 工作坊: 一般為配合展覽而特設的工作坊,沒有特定題材限制,課節數亦沒

    有一定標準,可以是數節課或一次性,對象可以為針對成人、青少年、

    兒童或親子而設,沒有一定形式限制,能較靈活地配合展覽作藝術教育

    的推廣。 6. 課程: 以季度性開展,一年三季,每季課程為期約三個月。每一季課程均包括

    成人、青少年及兒童,當中包括以粵語(佔課程 70%至 80%)及英、葡語授課,照顧到不同年齡及語言的人士。課程的內容盡可能配合當期展

    覽而設計,結構分為兩方面,一方面為技巧性的課程,如版畫、水彩、

    素描、寫生、電子插圖等,而另一方面為理論性的課程,兩方面互相配

    合,強調創意,特別是青少年及兒童的課程,均很強調發揮與培養創造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8

    力,季度課程與工作坊的最大分別為課程強調延續性,可讓參與者持續

    學習。 7. 學校推廣: 主要以當期展覽為主,針對學校(中學或小學)而設計的展覽教育

    展板(內容以展場教育區與展品介紹相結合),或一些特別設計的工作

    坊、遊戲去讓學生參與,使老師亦可結合展覽與教學內容,增加上課趣

    味性之餘亦可讓學生認識展覽,從而提昇到博物館參觀的興趣。而另外

    一些例子為本館邀請展覽的藝術家特別設計適合學校舉辦的工作坊,把

    藝術家帶進校園。 8. 大型活動: 針對展覽主題特別設計大型活動,一般為博物館以外,藉著大型活

    動的開展,讓展覽的能量從博物館的室內空間釋放出來,能有效拉近藝

    術作品/博物館與市民/社區的距離,對展覽教育功能的發揮有特別作

    用(本文第四部分將以例子作詳細分析)。 9. 藝博館之友活動:為了有效推廣博物館所舉辦的多項展覽與活動,藝博館特設“藝

    館之友”組織,以凝聚本地藝術愛好者,現有“之友”會員近二千,每年藝博館均會配合展覽特別設計活動供“之友”參與。

    10. 戶外宣傳推廣:主要針對遊客較多的地方放置展覽宣傳展板作介紹,吸引遊客參

    觀藝博館;另有大型戶外宣傳品佈置,如二零零六年中秋節期間於噴水

    池設置的大型“乾坤清氣”燈籠。 11. 其他: 凡未能有效計劃、協調於以上十類之內的活動,一般為突發性的,如二

    零零六年中,因日本著名行為藝術家霜田誠二來澳訪問,故此藝博館藉

    機邀請其介紹南美洲的行為藝術發展現況。 從以上分類,藝博館於二零零六年合共舉辦展覽教育區 3 次、研討會 2 次、講座 5次、導賞培訓課程 6 次、工作坊 4 次、課程合共 51 次(班)、學校推廣 22 次、大型活動 1 次、藝博館之友活動 2 次、其他活動 2 次及戶外宣傳推廣 4 次。二零零六年藝博館提供駐場公開導賞服務 133 場,預約導賞服務 152 場,享用導賞服務之市民及旅客總人數逾七千人次。 4. 大型活動:以“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為例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於二零零六年七月至十月舉行,為暑假此黃金展覽檔期最重要的展覽,藝博館為了配合此展覽,策劃了一系列藝術教育推廣

    之活動,詳見下表: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9

    項目: 次數: 參與人數: 對象: 1. 展場教育區 N.A. N.A. 所有觀眾(懂中文)2. 展覽導賞培訓及導賞服務 73 次 1,846 人 所有觀眾 3. 夢幻樂園親子工作坊 14 次 N.A. 親子活動 4. 學校教育展板 6 間 N.A. 全澳中、小學 5. 藝術大使話你知(話劇) 11 場 541 人 全澳中、小學、幼

    稚園 6. 字體設計工作坊 5 場 179 人 中學生 7. 藝術夏令營(兩日一夜) 1 次 30 人 中學生 8. Nikiland 仲夏藝術樂園 9 日 ~9,000 人 全澳市民及遊客 9. Nikiland 仲夏藝術樂園晚會及

    化妝比賽 1 次 ~500 人 全澳市民及遊客

    10 夏季藝術課程──兒童綜合繪畫班

    5 班 174 人 5~10 歲之兒童

    11 進知道、我是誰?綜合媒材工作坊

    1 班 19 人 11~15 歲之青少年

    12 解構與建構(葡文班) 1 班 10 人 11~15 歲之青少年 13 姿整任務--立體造型工作坊 1 班 10 人 成人 14 姿整任務--立體造型工作坊

    (特別班) 1 班 17 人 失聰人士

    15 大型雕塑工作坊(葡文班) 1 班 15 人 成人 妮基‧聖法爾(Niki de Saint Phalle, 1930-2002)此位法國傳奇女藝術家,作品形式多樣(包括雕塑、射擊繪畫、璧畫、版畫等),造型趣緻,色彩豐富,充滿感染力與

    創造力,加上其傳奇一生的經歷與藝術歷程,很適合作為教育的推廣,故此藝博館

    適藉此展覽於暑假黃金檔期舉行,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藝術教育活動以發揮展覽的教

    育功能。根據前述藝博館教育活動的分類,此次展覽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涵蓋六大

    類,而較為重要的是各類型工作坊與課程,均以妮基的作品特點來作課程設計,這

    些以個別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來設計的教案,於本地絕無僅有,藝博館更於二零零六

    年底將部分教案輯錄成書,公開發行,使更多美術老師與藝術教育工作者能參考,

    有效地發揮展覽與延伸藝術教育活動的資源。而藝術夏令營亦是新嘗試,讓本地來

    自不同學校的青少年,能藉著參與展覽、集體創作、共同生活等形式,以新鮮的角

    度從展覽去觀察社會,思考自身的城市發展與環境,透過藝術表達的形式抒發個人

    感受,形式亦為本地少見。而不得不提的,便是配合此次展覽所舉辦的大型戶外活

    動“Nikiland 仲夏藝術樂園”(下簡稱 Nikiland),不論是形式上,以至地點選擇上,Nikiland 均開創了藝博館舉辦活動的先河,於地點選擇上,首次以“第二場地”的概念選擇一處遠離博物館的空置地盤舉行,該地盤位於市中心之營地大街上,與遊人熙

    來攘往的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只有不到三十米距離,此空置待發展的地盤面積達

    一千六百平方米,屬私人發展商擁有,藝博館遂主動與發展商聯絡,商借有關地段,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0

    於 Nikiland 內舉行的藝術創作活動,包括:

    1. 大型璧畫創作: 利用地盤內四幅大牆璧(樓高三至四層),讓本地一班年輕藝術工作者透過對妮基作品的了解去創作相關大型璧畫,藝博館提供所有

    後勤支援,如參觀展覽、作品講解、分享創作、提供物料及搭建棚架、

    購買保險等工作,讓藝術工作者主導。活動舉行期間亦預留了部分牆

    身讓市民參與創作。 2. 大型雕塑製作: 為了營造藝術公園的氣氛,於 Nikiland 內以妮基製作雕塑的模

    式,教導參與者製作大型雕塑。 3. 射擊繪畫: 妮基創作生涯中,其中一項最具啟發性與開創性的創作模式便是她

    的射擊繪畫3,為了讓市民也能體驗這種創作的樂趣,Nikiland內以水槍作類似創作方法,讓市民嘗試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

    4. 教育區: 基本上與藝博館內展場中的教育區相同,使市民遊客在參觀 Nikiland時,同時能對藝術家的生平、創作與及展覽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

    昇到藝博館參觀展覽的興趣(亦可乘坐來往藝博館與 Nikiland 的免費穿梭巴士)。

    5. 攤位遊戲: 由本地十間學校及青少年藝術團體負責,他們透過參觀展覽,了解藝術家創作的理念後,各自因應主題創作不同類型的攤位遊戲,供市

    民遊客參與。 6. 化妝晚會: 理念基本與上述相同,參加者預先報名,於晚會上以妮基的創作為

    重心,各自設計出不同的造型,發揮創意。 以上各項活動的舉行,均受到市民遊客的大力支持,Nikiland開放的九日期間,參與活動人次近九千人次,比之同期參觀藝博館內展覽的 2,502 人次4,高出數倍。Nikiland的舉辦除了能配合展覽作出一系列的延伸教育活動外,還為本澳日後官民合作推動

    大型戶外藝術活動作出了良好的示範作用,使荒廢多時,附近民居受蚊蟲滋生為患

    影響的問題能藉此計劃一併解決,做成四贏的局面,包括政府(藝博館)、發展商、

    市民遊客與及藝術工作者。藝博館藉Nikiland的舉辦,亦帶來其他正面影響,包括: 1. 藝術活動對社區的影響:

    有效將展覽的教育功能帶進社區,營地大街為過去澳門最繁盛之地,與噴水池雖只有一街之隔,但由營地大街開始至十月初五街,即司打口、外港至沙梨頭一帶,均

    為破落而缺乏生氣的舊城區,該區為傳統的老街區,那裡的居民到藝博館參觀展覽

    3 《射擊繪畫》: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妮基.聖法爾與丁格利著手“十二射擊行為"的組織工作。妮基根據一個精確的構圖,在木板或硬木嵌板上放置不同的物件。之後,藝術家拿著步槍或手槍射擊畫作,

    並由朋友、業餘者以及來訪人士輪流接替射擊。第一次射擊於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二日發生,另外幾次在一些

    公共機構舉行的著名展覽場地外進行。約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妮基.聖法爾在十三世紀祭壇裝

    飾品的啟發之下,進行了對雙聯畫或三聯畫的“聖壇"射擊,這些鍍金聖壇裝飾品付代表著整個傳統文化。 4 藝博館 2006 年 8 月總參觀人數為 6,766 人,Nikiland舉行同期(8 月 12 至 20 日)期間有 2,502 人次參觀,佔 8 月總參觀人數 37%。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1

    的意慾雖缺乏完整統計數據,但相信與新興的中產階層住宅區相比,他們主動到訪

    藝博館的機會相對較低,藉着大型社區藝術活動的舉行,除了能令老舊社區增添藝

    術色彩與活力外,更能籍活動帶動人流,惠及附近一帶的商號,加上藝博館主動與

    該區的四個街坊會聯繫,亦有助提昇街坊參與的熱情,此點從籌備過程中以至活動

    舉行期間均不難發現,街坊們每天均會好奇地進來查問,有些甚至每天來視察進度,

    有些則專程帶同家人前來,足見社區藝術活動的舉辦對市民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

    2. 打破藝術展覽與博物館的高尚形象: 澳門是一個急速發展中的城市,很多事物尚在起步階段,對大部分市民來說參觀博

    物館,並非他們的生活習慣,此方面可從藝博館全年入館人數中本地參觀市民的估

    算比例中可以得知,但隨著社會發展,社會中產階層的形成,此方面的情況必會慢

    慢改善。Nikiland 的舉辦,某程度上能打破博物館予人的高尚形象(建築新穎、保安嚴密、收取門票、藝術品本身給人的高雅印象,特別是當代藝術的難以理解,一般

    低學歷人士不會前往的地方)。這種形式的打破,能有效將藝術作品的教育功能,以

    其趣味性的形式向市民呈現;Nikiland 不收取任何費用(免費參與各項遊戲活動外還有紀念品),能有效增強展覽的親和力,透過曾參與市民的口耳相傳,或媒體的不同

    報導,能促使藝博館以至展覽的形象更深入民心,提昇參觀率與市民到訪藝博館的

    意慾。

    3. 燃點市民參與藝術創作的熱情: 如上所述,於 Nikiland 所舉辦的大部分活動,藝博館都只是擔當支援角色,讓藝術工作者與市民能參與其中,藉著參與的過程去了解展覽的內容與及藝術家的創作,

    而非單向的觀賞展品,透過觀察、學習、思考、再創作等不同過程去創作出屬於他

    們自己的作品,而非純綷模彷藝術家的作品,從而達到展覽的教育目的,做到政府

    (藝博館)塔台、民間唱戲的理想合作模式。 綜合而言,“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的系列活動,特別是大型活動可說是藝博館於二零零六年較為成功的一次藉展覽而發揮教育功能的經驗。其影響

    層面之廣亦為藝博館開館八年多以來最重要的活動,當然若要評論其各項目中的成

    效,則必須從每一細節的過程中逐點審視;但作為非學院式的博物館,單從參與者

    的熱情,事後的問卷調查,與及報章的專題報導,以及是在活動成果─“作品”的呈現上便能得之是次活動的成效。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2

    5. 結論:從經驗中尋找不足 正如 M‧哈里遜(Harrison. M)所言,博物館並非學校,很難提供所謂正規的課程,亦不會頒發所謂資格認定的學位或證明其技能的證書;但博物館透過日常的研究與

    展覽策劃工作,過程中必會生產出不同的知識,若能加以有效發揮,這些知識便能

    透過展覽與活動此一渠道向公眾傳播,而這些知識傳播的方法、過程以至經驗的傳

    承與累積,均可用來審視一間博物館的營運成熟度,並可籍此來評論其於社會上的

    教育角色與功能,藝博館作為政府全資營運的公營博物館,更是全澳面積最大、空

    間設施硬件最優良且為本地唯一一間大型美術館,缺少競爭對手,運作上的成效是

    否純綷地“為理所當然的”(take-it-for-granted)?其有否有效地提昇本地市民的生活水平、擴闊市民藝術視野、充實市民的閒暇生活?與此同時,其能否作為本地開發

    程度的一定指標(此指標於澳門常被賭場與經濟數據所掩蓋)?此外,藝博館能否

    籍展覽的舉辦而有效地培養本地藝術人才,形成文化創意鏈於本地持續發展的空

    間?而最重要的是,藝博館有否完備其作為終生學習場所此一天職,有否有效達到

    文化傳承與開啟知慧、建構社會精神力量的文化發展重任? 綜觀前文分析,藝博館雖已有系統地去開展各項配合展覽的藝術教育活動,當中雖

    有不少可取之處,一定程度上亦已達到上述提問的若干要求,但嚴格來說,不足之

    處仍頗多,試具體分析如下:

    1. 展覽策劃對藝術教育重視不足 綜觀現時大部分展覽,策劃的概念往往由館長與策展人擬就,在此制訂過程中完全

    沒有任何有關展覽大綱的討論會議,一般情況是展覽規格與內容策劃完備才召開首

    次會議,藝術教育的功能介入,與一般的公關禮儀、運輸保險、出版設計、佈展撤

    展等平級,在此情況下,藝術教育的功能與及對展覽籌組過程的幫助,往往因被置

    於較後位置而影響成效,於藝博館現時展覽規劃程序來看,有關藝術教育的功能較

    難突顯;上述“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的教育推廣計劃為例外的成功例子,因負責展覽策劃人能有效地將與教育人員的討論會議放於前期籌展過程中,使教育人員

    能完全掌握與協調有關策展目的,甚至是互為補足,其他各個組別在此情況下,能

    作出相對應配合。這樣的流程設計必涉及更龐大的人力資源與籌備時間長短的問

    題,於藝博館現時有限人手之團隊中未必能完全推行,但不能忘記的是,資源與時

    間分配只是一時之事,而非長久執行的程序與發展問題,要使展覽能更有效地發揮

    教育的目的與功能,觀念才是最核心的問題所在。而以教育目的先行的策展概念現

    時於藝博館尚未成熟,有待提昇。

    2. 展示為主、教育為次的觀念問題 從第一點中不難理解藝博館以展示為主的方向,特別是在遇上時間不足或其他突發

    性情況時,如何能按時“開幕”便成了頭號重任,其他的事都自然地待展覽開幕後才去解決(或不了了之)。於此過程中,策展人均很希望能將展覽的教育功能如足球般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3

    “踢”給負責藝術教育的一組同事負責,想法一般是“已盡己力。有(藝術教育)是錦上添花,沒有(或達不到)也不是策展上的責任。”而當這個“波”落到藝術教育組上,會是“射空門”或是“臨門一腳”,還是必須力盡艱辛才能找尋到“起腳機會”的“燙手山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面對工作與解決難題的態度極為重要。同以足球比賽作比喻,現時藝博館此球隊靠整體戰術與團隊默契的合作少,靠個人能力突破多,此過

    份依賴個人能力的方向很難取得長期成功。 3. 取捨之道,更高層次的改革問題: “量力而為”說易行難,但面對不少難於掌握的工作,藝博館雖有積極的態度面對,卻無取捨之決定,往往事倍功半,就以展覽的出版物為例,若以黃光男博士提出的

    原則(P.3 第六點)來看,藝博館不少展覽均未有達到有關標準,大部分出版物均未能於展覽開幕前出版(表六),不少展覽目錄於展覽完結前,甚至展覽結束後多月才

    出版,大大減低展覽透過展覽目錄作為教育延伸的功能;而更甚者,一些專為輔助

    參觀者於參觀展覽時了解展品的“教育推廣手冊”,往往亦於展覽開始了過半時間以至結束後才能完成出版,可說是嚴重浪費資源。而另一方面,根據黃光男博士提出

    的原則中第一點已指出,博物館的一致性極為重要,藝博館因開館時接收了前賈梅

    士博物館5所有藏品,而當中有一批為數不少的黑沙考古出土文物6,此方面的收藏、

    研究與發展與政府另一部門文化局的工作職能7有所抵觸,此方面藝博館亦未能有效

    尋找自身方向,特別是考古文物與藝博館以美術為主體的方向產生出的不一致性;

    沒有清晰的方向,藉藏品研究達至教育目的則更難以達到。此問題的成因由來已久,

    部門職能重疊之問題並不限於藝博館。於更高的政府文化政策層次上,因循守舊的

    思維會否導至其他館務顧此失彼,甚至窒礙藝博館長遠發展,值得深入探究。 (表六)藝博館二零零六年展覽出版物

    項目 出版物 展覽開幕時出版 展覽開幕後或展覽完結後出版展覽目錄 8 本 3 本 5 本 教育推廣手冊 2 本 / 2 本 研討會論文集 1 本 / 1 本 導賞地圖 1 份 / 1 份 藝術教育教案 1 本 / 1 本

    5賈梅士博物館為一楝具有南歐建築風格特色的二層建築物,建於 1770 年,原址是巨富俾利喇(Manuel Perreira)

    的別墅。18 世紀中葉,俾利喇將它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在澳門的辦事處。1833 年,東印度公司結束。

    20 世紀 60 年代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 6黑沙考古是指於澳門路環的黑沙遺址,為本地最早考古發掘的史前遺址,曾分別在一九七三、七七、八五和

    九五年間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 7文化局的組織架構與其中一項最重要職能為研究與管理本地的文化財產,而民政總署只有管理與發展康體文

    娛活動與場所的職能。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4

    4. 館藏研究成果與利用的不足 “美術館是收藏具價值或特殊意義的藏品的最佳地,其教育的最大本錢是運用這些藏品,讓民眾親近,感受作品的美感,陶治情操,瞭解作品的意義與內涵。面對原作,

    所感受到的衝擊與氣氛,以及從原作體會的意義,是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所無法體

    驗的。美術館的經驗的獨特性與價值,就在觀眾與原作間的直接對話與溝通”8。綜觀現時的館藏方向,藝博館一直沒有對外公佈館方的館藏政策,每年的館藏預算經

    費與入藏準則等,此方面與不少先進博物館相比,顯得非常落後。館藏業務為博物

    館業務核心之一,其收藏、研究、展示所能為社會帶來的文化承存與教育功能,不

    能忽視。藝博館於二零零六年中只有兩項館藏(澳門當代繪畫與十九世紀歷史繪畫)

    有固定展廳與長期展出,但至今仍沒有相關研究資料或任何延伸教育資料供參觀者

    使用,多年來均未能有效透過館藏展覽帶出教育功能,其他的藏品如石灣陶瓷、澳

    門水彩畫、澳門海報設計、澳門老照片等都未有完整的研究與長期展覽規劃,完全

    未能達至館藏研究透過展示達至教育目的之功能,非常可惜,亦可說是本地文化資

    源的浪費。 5. 入場人數下降背後的隱憂 “博物館必須是一個以提供一般公眾利用為前提而營運的機構。如果思考博物館誕生的由來,可知這是當然的結果”9。即使博物館實際上近在咫尺,認為藝博館只是一些愛好美術、懂得美術品的人才去的地方,還是一般主流的想法。對於大多數人來

    說,參觀美術館並不是一件日常的活動,特別是藝博館除星期日外,其他時間均需

    收取門券10。雖然門是打開了,但其門檻卻仍是出乎意料的高,這點與藝博館策展的

    方向有直接關係。可以說一般市民(特別是低學歷的低下階層或老一輩的年長人

    士),他們對走進這個大門感到躊躇和害羞,甚至有些抗拒或漠不關心,就算是學歷

    較高的人士或在學青少年,他們對這些所謂“高尚的”、“高格調”的設施亦會敬而遠之,也有心理上的距離感之問題。藝博館於此方面從沒有認真的數據研究,在缺乏

    數據分折的支援下,所謂對策(手段)也只可算是美好而單向的願景。從過去三年

    的總入館人數比較(表七)以至二零零六年的入館人數統計中均不難發現,入場人

    數也呈下降趨勢,這與本地人口不斷增加,以及訪澳遊客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比較,

    更突顯入館人數下降的隱憂,缺乏最基本的參觀者,再好的教育推廣資源也難以發

    揮理想效果。

    (表七)藝博館 2004 至 2006 年的總入館人數 年度 藝博館入館人 澳門人口 訪澳旅客

    8王秀雄:社會機構(美術館)美術鑑賞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研究,(P.171)。 9 《日本現代美術館學》P.314 10入場費澳門幣五元,十二歲以下學生、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十人以上團體入場費澳門幣二元。逢星期一休

    館,星期日免費開放。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5

    數 2004 153,826 人次 465,000 16,000,000 2005 142,850 人次 488,000 18,700,000 2006 94,432 人次 502,000 22,000,000

    6. 教育空間的缺乏 由於藝博館於整體設計上並沒有完善的教育空間規劃,原設計只有一演講廳與一圖

    書館,故此藝博館每年為數眾多的課程、活動、工作坊便要各出其謀地應用一些並

    非為教育目的而設計的空間內進行,當中包括博物館走道中空的室內大空地、一些

    原本的雜物室或儲物空間,及鄰近博物館一些未有用途的小型建築物,以臨時的配

    署工程改裝有關空間,但問題是這些臨時性的空間並非專為藝術教育而設,燈光、

    設備、噪音、維修保養、安全性等問題常常做成困擾,直接影響了活動舉辦與教育

    的的質素,加上分散的場地、設備,亦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減低了工作成效。所謂“功用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效改善以上情況,固定而針對教育功能而設計的空間必不可缺,才能有望進一步提昇教育活動的成效。 7. 缺乏義工制度 義工制度為世界各地博物館均有採用,並能有效聯繫博物館與社會的渠道,成功的

    博物館義工制度能拉近博物館與社區的距離,增加親和度,除此更能值著義工的參

    與,有效將博物館的信息與理念向社會傳播。同時,完善的義工制度能有效減輕博

    物館行政資源,補充博物館人力資源不足。博物館義工團隊的建立,為現代博物館

    教育推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惜藝博館開館至今仍未有建立自己的義工團隊。 8. 值得關注的其它隱憂 藝博館雖設有“藝博館之友”制度,但近年參與人數完全沒有增長,參與“之友”的人士很可能只是希望獲得免費參觀或購物折扣等優惠,他們大多沒有時常參與活動的

    習慣,從藝博館辦的活動中不難發現,只有某一部分“之友”會員為藝博館活動的“常客”,“之友”的成效成疑。此外,不少研討會與講座的參與人數少,一般市民參與的意慾低與題材的曲高和寡離不開,沒有認清對象,再好的活動在缺少參與者的情況

    下也是沒有意義的。此外,還有其他語言上的問題,如展覽的教育區只有中文,不

    懂中文的社群未獲照顧,這些問題都值得藝博館加以正視。 黃光男博士於其另一著作指出:“終生學習的精神,在於主動性與需要性,乃基於個人生活與教育適應的需要,其有一種無處不在的選擇機會,也是一種連續的學習歷

    程。博物館教育,沒有特定的標準,卻應有深化的水準。它在文化、教育上、精神

    上蘊涵豐富的資源,作為終生學習的美好園地。”11

    11黃光男,《博物館新視覺》第八章、博物館與終生學習,P.170。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6

    這裡最少帶出兩個問題,博物館所能產生的“知識”如何被“學習”?與及博物館能產出何種“知識”?若要說博物館存在的最大意義,則必定是“人”,了解博物館所服務的觀眾、確立對象肯定對展覽規劃上有莫大裨益,再進一步去了解“人”的學習方式,對於符合觀眾需求而發揮展覽的教育目的則更具其必要性。透過參觀博物館展覽的

    經驗就能獲取學習的經驗嗎?從參觀的學習經驗就能吸取知識?這種從展覽到學習

    到知識建構的過程常常帶來困擾,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簡單地將博物館的“學習”等同於實驗室裡那些根據專業學說而推論檢測出來的“學習”,這種錯誤的觀點,主因是忽略了學習過程中的“個人”與“社會”脈絡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博物館為中心的學習模式,除了包含了某些主流學習理論成分外,還要能強調個人脈絡中的

    動機、信仰與態度等變數,以及社會環境脈絡的影響力。博物館的教學意義與方法,

    並不等同於一般教育機構,其策劃的課程活動可以有(或規定)若干的課程標準,

    但不須固定舉行的時間,亦不一定要有指定數量的師資與學員的比例,可以說是很

    民主與自由的學習場域;博物館作為一個觀眾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環境,其所舉辦

    的活動,不論收費與否,均值著有興趣市民的自發性參與,在此情況下,活動參與

    者,即“學習者”的興趣與信念尤為重要,“學習者”的期望是學習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特別是在如參觀展覽這些探索性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者沒有對事物抱有較高度的期待,學習是不可能發生的”(Jerome Bruner)。觀眾要“理解”才能有效將訊息儲存於記憶中,其興趣是取決於經驗、知識與及情感,這是一種典型的回饋循環:

    人們對於那些他們已知的,與及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往往能有效地學習,而

    人對這些所謂最好的有效學習,往往亦最感興趣。從現實環境中,大部分的知識都

    是自然而然地從美術與科學教育領域進入博物館的專業之中,而當中對觀眾的需

    求、反應等大多是從心理學甚至是醫學的角度而作出判斷,這些難以辨證的教育中

    心議題,對釐清博物館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絕對有其必要性。以藝博館的例子引入分

    析,雖然其有效地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學校區分出來,但其對學習(learning)與教育(education)之間理解,是否簡單地能解釋為一個是建構的過程(即為策劃展覽與藝術教育活動的目的),而另一個則為成果(即為透過展覽與藝術教育活動的舉

    辦而帶來對“人”影響)。反覆論證藝博館的策展方向與教育活動,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是以展品為主,教育為次的學習過程(圖一),這種學習的過程與整體理念從

    根本上未能完全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很多觀眾可能已對第一層的印象產生對博

    物館的負面印象,有些是第二層的觀眾層,但未必會進入第三層,只有觀眾主動地

    進入第三層,所謂博物館教育的功能才能發揮,學習的過程才會啟動。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7

    (圖一)

    若理解圖一的運作結構對博物館發揮藝術教育功能的影響,則面對此問題時,藝博

    館必須改變過往的單向展覽概念(有好的展覽,觀眾就能透過展覽學習而達到教育

    的目的),若要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得以完全發揮,博物館可否改變成為以教育為主,

    展覽為次的學習過程(圖二)?而當中的人員配置、資源佈局如何能有所調整而達

    至有關目標,並非容易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政府官僚的架構中,藝博館不論是行

    政、人事,以至財務運作上均缺乏私人機構的彈性,能否從長遠發展的計劃中,去

    改變現有團隊的理念,逐步找出融合兩套結構而能讓政府接受及可持續發展的第三

    套執行結構,殊不容易。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8

    (圖二)

    面對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進步帶來的不斷衝擊,任何事物均面對不同程度的挑戰,

    博物館發展亦難以獨善其身,特別是在澳門這片只有二十八平方公里的特區土地

    上,面對著博彩業過大、行業結構過分單一的經濟發展問題,以至不斷引發出的社

    會問題,作為具重要教育功能的博物館,如何發揮其教育功能與社會責任,可說是

    責無傍貸。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調整觀念與思維,不斷求變可說是博物館持續發展

    之道。如何能有效地總結經驗,從經驗中學習與成長,並藉此不斷改進為社會服務,

    藝博館仝人任重道遠。就教育範疇而言,博物館屬於社會發展與社會開發的需要層

    面,其繁複性與包容性,會隨時代與環境的需要而不斷改變,它涉及文化層與生活

    現實中,可能有人會因進入了博物館而知道了自己生存的意義;有人可能籍展覽開

    拓了思維;有人可能籍展覽欣賞到生活與藝術之美;有人可能因為有了博物館,才

    有學習的機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博物館在廿一世紀的人類精神文明上,扮演多

    重積極的角色,其中最具體的功能,便是博物館的教育與學習能夠的深受社會重視

    與發揮其成效。

  • Public Ecologies of Art

    19

    參考書目

    《藝術教育的本質》(Philosophy of art education),Edmund Burke Feldman 著,李文珊、談玉儀、洪麗珠、劉美玲、曾于珍、桂雅文譯,台灣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

    《博物館這一行》(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G. Eills Burcaw 著,張譽騰譯,台灣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2000 年。

    《博物館新視覺》,黃光男著,台灣正中書局出版,1999 年初版。

    《博物館經驗》(The Museum Experience),John H. Falk 及 Lynn. D. Dierking 著,林梁盈、羅欣怡、皮淮音、金靜玉譯,台灣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2002 年。

    《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劉婉珍著,台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2002 年。

    《美術館學習單的理念與實務:學習單企業手冊》,張淵舜著,台灣串門企業有限公司

    出版,2002 年。

    《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Museum Exhibi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David Dean 著,蕭翔鴻譯,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2006 版。

    《日本現代美術館學──來自日本美術館現場的聲音》,並大誠士、米屋優、吉中充代、加藤哲弘、喜多村明星、原久子合著,薜燕玲、劉建周、李淑珠、嚴雅美、蔡世蓉、王

    淑華、邱士華、林煥盛、黃負燕譯,台灣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出版,2003 年。

    《博物館能量》,黃光男著,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2003 年。

    《文化行政》,夏理學、凌公山、陳媛編著,五南圖書出版服務公司出版,2002 年。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集》,澳門藝術博物館出版,2006 年。 參考網頁

    澳門藝術博物館:www.artmuseum.gov.mo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http://icom.museum

    http://www.artmuseum.gov.mo/http://icom.museum/

    (表一)澳門藝術博物館2006年展覽表: (表二)配合展覽的藝術教育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