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乬乬乬乬 乬乬乬乬 乬乬乬乬 「自食其果」?是的,我們凡人每天都在自食其果。當中有苦果、有 甘果,但這些果都由自己的因而結出來的,每個人都得吃下自己種出來 的果。你一定聽過長輩說這樣的話:「顧住最後的兩年」。是的,我們 人生每天努力耕耘和修行都是為了最後的日子無悔無怨,人生的圓滿結 果是這樣的離開。 芙蓉道楷(1043-1118),有《芙蓉道楷禪師語要》一卷行世。這首禪師表 達了佛教中很重要的一個訊息,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可成佛。你看, 「一法元無萬法空」,世間的佛經、聖經、論語等等充滿智慧的書,都是當時 的人領悟之後給我們後人的啟示,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個中哪許悟圓 通?」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實際環境來領悟人生的智慧,正如大自然中「桃花依 舊笑春風」一樣,自己就是開解自己的禪師。 趙素仲作品唐代高僧芙蓉道楷 詩畫禪心(四十八) 改革開放帶來的一大景觀是人的大流動 大遷徙。 所謂搞活,人的搞活是最大的搞活。沿 海和江南諸城向來都是內地和北方人遷徙 流動之目的地,這很正常,人往高處走 嘛,誰不嚮往到富庶且有發展前景的地兒 生活工作?有人誇張說江南有的城市已經 到達了五六個外地人「包圍」一個本地人 的格局,使江南人原本的生活軌跡有了許 多變化,別的不說,就說飲食口味也有了 五方雜陳的改變,全國各菜系點心風味紛 至沓來,然而外地的風味終究莫能動搖江 南本土的傳統穩固地位,以點心為例,外 地風味只能從屬作為補充,江南甜糯酥潤 的味道依然氣勢如虹。 在如此變革、動盪、分化的過程中,我 有趣地發現,如今從事江南點心製作和經 營的竟然絕大多數為外地人,並且他們製 作經營的點心竟然比江南點心更江南,與 本地人的傳統點心 PK 的話,竟至是完勝 的戰果。 且說餛飩和小籠是無錫的招牌特色點 心,改革開放前和初期,清一色由無錫人 製作和經營,應該說中規中矩、原汁原 味,但也不能不說,因「壽星唱曲老調」活力不足,呈漸次退化的趨勢。因 為都是本地人,「近親繁殖」你好我好大 家好,反正「皇帝女兒不愁嫁」嘛,有的 窗口(車站碼頭等)店家更是偷工減料、 粗製濫造,把無錫的傳統點心糟蹋得聲名 狼藉。有顧客抱怨,無錫小籠的餡心充斥 肉皮肉筋和生薑,餛飩皮子硬戧、湯水 欠佳,湯麵的香乾絲、蛋皮絲和紫菜也免 去了,味道大不如從前啊……及至一個輪 迴,到了這幾年,無錫的小籠和餛飩一振 新貌,出現了群雄逐鹿的大好態勢,尤其 是眾多外地人介入後,無不認認真真、精 工細作,把無錫點心的品質較從前恢復得 有過之而無不及。筆者欣喜之餘,有意識 接觸了個別入此行業的外鄉人,聽聽他們 的看法,探探他們的高招小王是蘇北宿遷人,來無錫做小籠、餛 飩、酸辣湯才幾年,已經迅即膨脹成了七 家門店,按說南轅北轍,口味大相徑庭, 但他研究了無錫點心的品質,深知老無錫 點心之所以硬檔,關鍵是用料不苟且,那 麼他唯有先在用料的講究上做足文章才夯 實了基石,肉用的新鮮豬前腿,麵粉 用的高筋粉,軋餛飩皮子比別人多軋一 遍,湯水用大骨和雞殼熬製,至於酸辣湯 的粉絲是從山東進貨的手工山芋粉絲,麵 筋則是松鶴牌的無錫品牌麵筋,還有從老 家收購得來的土雞蛋云云,他並且還恢復 了漸顯頹勢的手推皮餛飩、開發了適合江 南人口味的重肉縐紗餛飩。一句話:材料 優質才能保證口味上乘;此外在店堂裝 飾、餐具購置方面也取法乎上,別具特 色,更絕的是招收了一批本科大學生做員 工,請專職培訓師培訓,讓他們從內廚做 起,經過實踐,擇優分配到各門店當店 長;還有營銷策略,除了通常的團購和 「秒殺」優惠,還對八十歲以上的顧客進 行免單,體現了敬老尊長的精神……這麼 一來,他的門店自然勝人一籌,有些質量 較差的店家只能甘拜下風,或望風披靡, 或努力競爭啦。競爭才是正道,才有活 路,才能走得更遠! 所以不要忌憚本土點心由外鄉人來做會 走樣變味,外鄉人憋一股勁要爭得一席 之地,必定會動足腦筋、下足功夫,不然 他們何以殺開一條「血路」,在本土點心 界分一杯羹? 朱熹(1130—1200),是繼孔子之後最為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優秀中華傳統文 化的代表人物。由他「集大成」的宋代理學體 系,把中國古代文化推至峰巔。「東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這是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生前給出的穿透歷史、 跨越時空的高度評價。 2016 年 12 月 17 日,由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指 導創作的「朱子雕像」,在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 廣場揭幕。前幾天,我回到曾經工作過 20 多年的 閩北,乘坐校友劉申文的私家車,從朱熹當年創 辦考亭書院的建陽出發,專程來到朱子文化廣 場,高 23.66 米(約 71 尺)的「朱熹」,就聳立 在廣場中央。站在雕像前百米外,我懷肅穆的 心情抬頭凝望,但見青山前、藍天下的朱子雕 像,簡樸端莊、和藹可親,較之此前我在其他一 些地方見過的朱熹雕像,堪稱「老大」…… 足有八層樓高的朱子雕像,面向開闊田野,通 體渾然大氣,儀態典雅親和。雕像右手置於胸 前,左手握書卷,雙目平視遠方,既像是在思 考問題,又像是在觀察世界,讓人在遠觀與近察 中,都能感受朱子學說的博大精深,崇敬之情, 油然而生。我想,朱熹故里的人們,所以要把雕 像豎得這樣高,除了寓意朱子 71 歲壽命外,大概 還有一層含義,即,讓到訪的八方遊客都仰而視 之。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於福建尤溪,14 歲到福 建崇安(今武夷山)定居,在這裡生活了近半個 世紀。朱子理學在武夷山萌芽、成熟、流傳。朱 熹一生,可謂坎坷在戰亂中出生成長、在貧 困中求教讀書、在逆境中任職施教、在駁難中著 述授徒,憂國憂民、殫精竭慮。他的思想博大精 深,所闡發的修養論、人性論、道德學說、生命 宇宙觀等,具有普遍的價值意義。不僅對弘揚中 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成為東 亞文明的體現和東方思想的代表,被稱為「後孔 子主義」,在海內外產生重大的影響。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朱熹雖然沒有說過這樣 的話,但他一生傾心教育,先後從事教育活動約 五十年。朱熹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符合 儒學原則的有道德的人,即「明人倫」的人。為 此,他在為官期間,先後修建、修復白鹿洞書 院、岳麓書院、湘西精舍等三所書院。而據史料 記載,與朱熹有關聯的書院、精舍多達 50 餘所。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採取訪問、交流、題詞、 賦詩等多種形式,積極支持和促進許多地方的教 育事業,講學足跡,遍及閩、浙、贛、湘、皖等 地,為我國封建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 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白鹿洞書院,與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 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享譽海內外。上個 世紀八十年代,我在九江服役期間,曾經踏訪過 白鹿洞書院。前不久,借回廬山探親之機,再次 走進這座千古書院,對朱熹與白鹿洞書院有了進 一步了解。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 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期間,先是向朝廷 上書《申修白鹿洞書院狀》,繼而向朝廷奏請書 院「洞額」,得到孝宗皇帝欽定後,朱熹不僅親 任「洞主」,而且親自講授《中庸》等儒道理 學,並制定教規,延聘教師,招收生志,劃撥田 產,苦心經營。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 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 部學規。他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對 後世影響巨大。其辦學模式為後世所效仿,且傳 至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帶。 聲名人去後。數百年來,不少名人甚或偉人都 給予朱熹高度評價。略舉一二:康熙二十五年 (1686),御書「白鹿書院」額,並賜儒家經 典;二十八年(1689),康熙親書「學達性天」 匾額,賜武夷山紫陽書院;五十一年(1712), 詔升朱熹配祀孔廟十二哲之列。而在《御制朱子 全書序》中,康熙這個皇帝老兒,一口氣用了四 個「非此不能」。他說:「朕讀其書,察其理, 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於衽 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非此不能外內 為一家。」就連孫中山、毛澤東,也對朱熹讚賞 有加。1959 年,毛澤東邀請張治中將軍一起到上 海考察,途中談到朱熹的《楚辭集注》時說: 「這是一部好書」;1972 年,毛澤東則把《楚辭 集注》作為國禮,贈送給來中國訪問的日本首相 田中角榮。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 不單是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而且還 是一位極具崇高民族氣節的愛國主義者。朱熹為 官時間不長,但愛國情愫卻很濃。可歎的是,長 期以來人們多以讚賞謳歌朱熹理學思想光芒為 主,少有全面客觀宣揚其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這實在有點「厚此薄彼」。朱熹生活在宋金對峙 的時代。其不畏權奸、力主抗金的父親朱松,以 及學養深厚、品行高潔的「武夷三先生」子翬、劉勉之、胡憲經常對他灌輸抗金復國 的思想,成為他愛國情懷的「源頭活水」,使他 對金國入侵深惡痛絕,對金國滅亡北宋的行徑, 更是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他不但把金國侵略者 比作野獸,而且還盡其所能,通過奏事、講學、 書信、銘文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堅持不懈進行抗 金鬥爭。古往今來,人們對魏徵「直言進諫」津 津樂道、口口相傳。依我之見,朱熹為了復國, 真真「犯顏直諫」。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 授命浙江提舉赴賑災之前,入京面呈《辛丑奏 劄》,責問皇上:「土宇何自而復?宗社之仇 恥,又何自而雪耶?」淳熙十五年(1188),正 在武夷精舍講學著述的朱熹,應詔入朝,他先後 向孝宗皇帝呈上《戊申奏劄》、《戊申封事》, 直截了當地批評孝宗之所以抗金未果、故土未 復,皆因朝廷一味乞和苟安造成的……(詳見 《朱文公文集》卷 11)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朱熹 也有與岳飛同樣的氣概和感慨。在其大量的奏章 策論、詩賦文章、言談議論中,都情真意切地表 達了自己愛恨分明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 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 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折射出深沉的民族氣 節和愛國情感。慶元六年(1200),朱熹在彌留 之際,對家人和弟子們喟然歎曰:「某要見復中 原,今老矣,不及見矣!(《朱子語類》P133) 由此可見,朱熹的愛國精神至死不減。 天色漸晚,還得趕路。在戀別朱子文化廣場的 那一刻,我對自己說:朱熹,是一把永不熄滅的 文化火炬;朱熹,是一位值得仰視的賢者先哲。 有機會,一定要再來拜謁。 約翰伯格(John Berger)與世 長辭了,近來重讀他的著作,感 觸良多,當中提出觀畫其實乃一 種悼念在某種意義而言,可 理解為追悼身邊不斷出現又消失 的物事,畫的作者不在場了,那 就意味缺席者,讀書,尤其是 讀逝者之書,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今重讀《畫家與模特兒》 (The Painter and His Model) 一文,隱約窺見海德格爾(Mar- tin Heidegger) 乃 至 本 雅 明 (Walter Benjamin)的影子,但 約翰伯格的文章似更簡潔,此文 指出,無論畫家在找尋什麼,其 實都只是在尋找臉孔,臉孔若真 的出現,部分為顏料與色漬,部 分則為不斷修改的畫面,畫家所 尋找之物的生成過程亦為物的顯 現過程,只有在被一張臉孔注視 時,始可見出臉孔之所在。 在繪畫過程而言,地點相對於 空無一物的空間,意味事情已 然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場所,此所 以畫家不斷嘗試發現可容納其繪 畫實況的地點,當一幅畫重現所 在的場所之時,畫家所尋覓的臉 孔或可現身;而畫家持續尋找所 在場所,以迎接缺席之物;他若 找到適切的地點,就會將之加以 裝置,祈求缺席的臉孔再次顯 現。 正因如此,在攝影文集《另一 種講述的方式》(Another Way of Telling)中,約翰伯格的思考 就更成熟了,他嘗試提出一種有 關攝影的本體論,要點在於攝影 與繪畫的不同,攝影直接援引現 象而產生不連續性,因而造成照 片意義的含混;出色的攝影往往 利用此一特性以干擾敘事,從而 引領觀看者深入照片內部,以探 索與現象共存的融貫性質。 現象之所以具有此種融貫能 力,皆因現象可構建某種接近語 言之物,或可稱之為「半語 言」,而「半語言」不斷刺激觀 看者探索其深層意義,當照片以 觀看者可分享的方式確認此一意 義,就呈現潛在的觀看期待而有 所感動照相機一旦完成現象 的半語言就闡明其意義了,當一 切得以發生,觀看者就會忽然感 到安心自在,猶如在母語之中感 到安心自在一樣。 約翰伯格早就在《觀看的方 式 》 (Ways of Seeing) 一 書 中,顛覆傳統意義上對視覺藝術 的思考,從而改變整整一代人觀 看藝術的方式;他在此書揭露藝 術背後的西方意識形態問題,比 如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本 身的矛盾,乃至廣告與資本主義 的白日夢等等。 文 集 《 虛 構 》 (Confabula- tions)出版於2016年,收錄他在 60 餘年中所撰寫的一系列關於從 文藝復興時期至當代藝術的文 章,所談論的內容涵蓋甚為廣 從法朗切斯卡(Piero del- la Francesca) 、 普 洛 克 (Jack- son Pollock) 、 馬 可 . 羅 斯 科 (Mark Rothko)、差利卓別靈 (Charlie Chaplin) 乃 至 加 繆 (Camus)等等藝術家。 在去年放映的紀錄片《昆西四 季:約翰伯格的四幅肖像》 (The Seasons in Quincy: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中,他 曾如此描述自己:「如果說我是 個講故事的人,那是因為我首先 是一個聆聽者。在我看來,講故 事的人就像一個傳遞者,一個在 邊境走私違禁物品的人。」 葉輝 觀畫:悼念缺席者 本土點心外鄉人 歷史與空間 書若蜉蝣 吳翼民 張桂輝 虎咬豬 豆棚閒話 2017 2017 2 2 25 25 星期六 星期六 A21 責任編輯:張岳悅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本版逢周二、六刊出 青絲 仰視朱熹 詩情畫意 那年到台灣旅行,在酒樓吃飯,時近歲 末,恰好有老闆在旁邊設席酬謝手下員工。 其間端上來一盤從中間剖開的半圓形包子, 裡面夾塞肉和其它餡料,外形看起來極為 誘人,像是電子遊戲裡張大了嘴巴吞食一切 的卡通小精靈,不論賣相還是內容,都比漢 堡包要更為有趣。與宴者人手一隻,吃得有 滋有味,把鄰桌的我們都看饞了。一問才知 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咬豬。於是,越過 之前僅是由字符獲得的刻板印象,我終於得 與這道經典小吃「握手言歡」了。 沒見過虎咬豬的人,僅從這個形而上的名 字,很難產生畫面感,但由另一個言簡意賅 的名字「刈包」,就容易理解多了把包 子攔腰割開,夾入鹵好的肉食、酸菜絲、花 生末等餡料,既可作為消閒解饞的街食,也 可以配一杯豆漿或仙草汁,當成一頓簡約的 飯。刈包的餡料,並不拘泥於單一形式,雞 排、羊肉、牛肉,無不可以與包子搭配。但 虎咬豬,主角則必須是焢肉,才切合題旨。 做焢肉,須取半肥瘦的五花肉,切成手板 大小,煎至微微出油。肉片要有一定厚度, 煎的過程中,才能把肉汁鎖住,接下來再加 上調味料,燜煮至酥而不爛。扮演「虎」的 包子,要發酵充分,夠喧軟、夠蓬鬆,卻又 不失柔韌的口感。把包子割開,墊上一層厚 厚的酸菜絲和芫荽,然後塞入一塊焢肉,把 炒熟的花生末灑上去,就是號稱具有治癒人 心力量的虎咬豬了。 虎咬豬都是現做現賣,趁著剛出爐的新鮮 熱勁咬一口,肉香即隨熱氣撲鼻而來,爽 脆的酸菜則是消解油膩、增添清爽口感的佳 品。喧軟綿密的麵團,與肥厚多汁的焢肉同 嚼,口感極佳,濃濃的脂香,與微酸的菜 絲、清香的芫荽搭配,又介於重口與清新之 間,不僅誘發食慾,吃的時候,那種須把嘴 巴張到最大,才能一口咬下去的爽極快感, 也頗能滿足人的原始饕餮慾望於此基礎 上,再來解讀「虎咬豬」所隱含的深遠意 旨,就不會覺得有謎樣色彩了。 虎咬豬的卡通造型,很像是從西方傳過來 的餐食,不少人因此誤會,以為是借鑒了漢 堡包的創意。實際上這道小吃是有民俗意蘊 底子的。每年農曆臘月十六,台島居民會祭 祀土地公,稱為「做尾迓」。虎咬豬即「尾 迓」的專屬古早味,借其喜感的外形,為民 俗文化提供語義更為飽滿的靈韻。民間的說 法是被割開的半圓形包子,很像錢包,被塞 入的餡料則又有充實錢包的寓意,象徵財源 富足,永無枯竭。而且,必須放懷去吃的虎 咬豬,也象徵晦運被大口吃掉,已消失淨 盡,不復存在,來年將會一切順利。 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建築形態、生 活方式已經大同小異。而被納入民俗敘事層 面的虎咬豬,也是寶島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美 食標籤。 深圳后海灣壯觀漁排 十浬屯軍漁人樂,千隻戰筏陣容齊。 鏈連首尾排天外,海場蝦兵蟹將棲。 美味珍饈寄水下,飯桌盤碗待膏腴。 小舟頻採豐收日,定引烹家香四襲。 五夫朱子文化廣場朱子雕像。 作者提供 生活點滴 詩詞偶拾 曾子游 峰巒畫影 鳳凰山上雲青美,碧綠空中畫淨醇。 心曠神怡閒鶴奮,松風舞契共天成。 虎咬豬不論賣相還是內容,都比漢堡包 要更為有趣。 網上圖片
1

歷史與空間 書若蜉蝣 仰視朱熹 - pdf.wenweipo.compdf.wenweipo.com/2017/02/25/a21-0225.pdf · 的果。你一定聽過長輩說這樣的話:「顧住最後的兩年」。是的,我們

Jul 08,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歷史與空間 書若蜉蝣 仰視朱熹 - pdf.wenweipo.compdf.wenweipo.com/2017/02/25/a21-0225.pdf · 的果。你一定聽過長輩說這樣的話:「顧住最後的兩年」。是的,我們

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乬

「自食其果」是的我們凡人每天都在自食其果當中有苦果有甘果但這些果都由自己的因而結出來的每個人都得吃下自己種出來的果你一定聽過長輩說這樣的話「顧住最後的兩年」是的我們人生每天努力耕耘和修行都是為了最後的日子無悔無怨人生的圓滿結果是這樣的離開

啟悟隨筆

啟悟隨筆

芙蓉道楷(1043-1118)有《芙蓉道楷禪師語要》一卷行世這首禪師表達了佛教中很重要的一個訊息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可成佛你看「一法元無萬法空」世間的佛經聖經論語等等充滿智慧的書都是當時的人領悟之後給我們後人的啟示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個中哪許悟圓通」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實際環境來領悟人生的智慧正如大自然中「桃花依舊笑春風」一樣自己就是開解自己的禪師

趙素仲作品mdashmdash

唐代高僧芙蓉道楷

詩畫禪心(四十八)

改革開放帶來的一大景觀是人的大流動大遷徙所謂搞活人的搞活是最大的搞活沿

海和江南諸城向來都是內地和北方人遷徙流動之目的地這很正常人往高處走嘛誰不嚮往到富庶且有發展前景的地兒生活工作有人誇張說江南有的城市已經到達了五六個外地人「包圍」一個本地人的格局使江南人原本的生活軌跡有了許多變化別的不說就說飲食口味也有了五方雜陳的改變全國各菜系點心風味紛至沓來然而外地的風味終究莫能動搖江南本土的傳統穩固地位以點心為例外地風味只能從屬作為補充江南甜糯酥潤的味道依然氣勢如虹在如此變革動盪分化的過程中我

有趣地發現如今從事江南點心製作和經營的竟然絕大多數為外地人並且他們製作經營的點心竟然比江南點心更江南與本地人的傳統點心PK的話竟至是完勝的戰果且說餛飩和小籠是無錫的招牌特色點

心改革開放前和初期清一色由無錫人製作和經營應該說中規中矩原汁原

味但也不能不說因「壽星唱曲mdashmdash老調」活力不足呈漸次退化的趨勢因為都是本地人「近親繁殖」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皇帝女兒不愁嫁」嘛有的窗口(車站碼頭等)店家更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把無錫的傳統點心糟蹋得聲名狼藉有顧客抱怨無錫小籠的餡心充斥肉皮肉筋和生薑餛飩皮子硬戧湯水欠佳湯麵的香乾絲蛋皮絲和紫菜也免去了味道大不如從前啊helliphellip及至一個輪迴到了這幾年無錫的小籠和餛飩一振新貌出現了群雄逐鹿的大好態勢尤其是眾多外地人介入後無不認認真真精工細作把無錫點心的品質較從前恢復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筆者欣喜之餘有意識接觸了個別入此行業的外鄉人聽聽他們的看法探探他們的高招mdashmdash小王是蘇北宿遷人來無錫做小籠餛

飩酸辣湯才幾年已經迅即膨脹成了七家門店按說南轅北轍口味大相徑庭但他研究了無錫點心的品質深知老無錫點心之所以硬檔關鍵是用料不苟且那麼他唯有先在用料的講究上做足文章才夯實了基石mdashmdash肉用的新鮮豬前腿麵粉

用的高筋粉軋餛飩皮子比別人多軋一遍湯水用大骨和雞殼熬製至於酸辣湯的粉絲是從山東進貨的手工山芋粉絲麵筋則是松鶴牌的無錫品牌麵筋還有從老家收購得來的土雞蛋云云他並且還恢復了漸顯頹勢的手推皮餛飩開發了適合江南人口味的重肉縐紗餛飩一句話材料優質才能保證口味上乘此外在店堂裝飾餐具購置方面也取法乎上別具特色更絕的是招收了一批本科大學生做員工請專職培訓師培訓讓他們從內廚做起經過實踐擇優分配到各門店當店長還有營銷策略除了通常的團購和「秒殺」優惠還對八十歲以上的顧客進行免單體現了敬老尊長的精神helliphellip這麼一來他的門店自然勝人一籌有些質量較差的店家只能甘拜下風或望風披靡或努力競爭啦競爭才是正道才有活路才能走得更遠所以不要忌憚本土點心由外鄉人來做會

走樣變味外鄉人憋一股勁要爭得一席之地必定會動足腦筋下足功夫不然他們何以殺開一條「血路」在本土點心界分一杯羹

朱熹(1130mdash1200)是繼孔子之後最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由他「集大成」的宋代理學體系把中國古代文化推至峰巔「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這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生前給出的穿透歷史跨越時空的高度評價2016年12月17日由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指導創作的「朱子雕像」在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廣場揭幕前幾天我回到曾經工作過20多年的閩北乘坐校友劉申文的私家車從朱熹當年創辦考亭書院的建陽出發專程來到朱子文化廣場高2366米(約71尺)的「朱熹」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站在雕像前百米外我懷肅穆的心情抬頭凝望但見青山前藍天下的朱子雕像簡樸端莊和藹可親較之此前我在其他一些地方見過的朱熹雕像堪稱「老大」helliphellip足有八層樓高的朱子雕像面向開闊田野通

體渾然大氣儀態典雅親和雕像右手置於胸前左手握書卷雙目平視遠方既像是在思考問題又像是在觀察世界讓人在遠觀與近察中都能感受朱子學說的博大精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想朱熹故里的人們所以要把雕像豎得這樣高除了寓意朱子71歲壽命外大概還有一層含義即讓到訪的八方遊客都仰而視之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於福建尤溪14歲到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定居在這裡生活了近半個世紀朱子理學在武夷山萌芽成熟流傳朱熹一生可謂坎坷mdashmdash在戰亂中出生成長在貧困中求教讀書在逆境中任職施教在駁難中著述授徒憂國憂民殫精竭慮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所闡發的修養論人性論道德學說生命宇宙觀等具有普遍的價值意義不僅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成為東亞文明的體現和東方思想的代表被稱為「後孔子主義」在海內外產生重大的影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朱熹雖然沒有說過這樣

的話但他一生傾心教育先後從事教育活動約五十年朱熹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符合儒學原則的有道德的人即「明人倫」的人為此他在為官期間先後修建修復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湘西精舍等三所書院而據史料

記載與朱熹有關聯的書院精舍多達50餘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採取訪問交流題詞賦詩等多種形式積極支持和促進許多地方的教育事業講學足跡遍及閩浙贛湘皖等地為我國封建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鹿洞書院與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

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享譽海內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在九江服役期間曾經踏訪過白鹿洞書院前不久借回廬山探親之機再次走進這座千古書院對朱熹與白鹿洞書院有了進一步了解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期間先是向朝廷上書《申修白鹿洞書院狀》繼而向朝廷奏請書院「洞額」得到孝宗皇帝欽定後朱熹不僅親任「洞主」而且親自講授《中庸》等儒道理學並制定教規延聘教師招收生志劃撥田產苦心經營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部學規他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巨大其辦學模式為後世所效仿且傳至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帶聲名人去後數百年來不少名人甚或偉人都

給予朱熹高度評價略舉一二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書「白鹿書院」額並賜儒家經典二十八年(1689)康熙親書「學達性天」匾額賜武夷山紫陽書院五十一年(1712)詔升朱熹配祀孔廟十二哲之列而在《御制朱子全書序》中康熙這個皇帝老兒一口氣用了四個「非此不能」他說「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於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非此不能外內為一家」就連孫中山毛澤東也對朱熹讚賞有加1959年毛澤東邀請張治中將軍一起到上海考察途中談到朱熹的《楚辭集注》時說「這是一部好書」1972年毛澤東則把《楚辭集注》作為國禮贈送給來中國訪問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

不單是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極具崇高民族氣節的愛國主義者朱熹為官時間不長但愛國情愫卻很濃可歎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多以讚賞謳歌朱熹理學思想光芒為

主少有全面客觀宣揚其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這實在有點「厚此薄彼」朱熹生活在宋金對峙的時代其不畏權奸力主抗金的父親朱松以及學養深厚品行高潔的「武夷三先生」mdashmdash劉子翬劉勉之胡憲mdashmdash經常對他灌輸抗金復國的思想成為他愛國情懷的「源頭活水」使他對金國入侵深惡痛絕對金國滅亡北宋的行徑更是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他不但把金國侵略者比作野獸而且還盡其所能通過奏事講學書信銘文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堅持不懈進行抗金鬥爭古往今來人們對魏徵「直言進諫」津津樂道口口相傳依我之見朱熹為了復國真真「犯顏直諫」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授命浙江提舉赴賑災之前入京面呈《辛丑奏劄》責問皇上「土宇何自而復宗社之仇恥又何自而雪耶」淳熙十五年(1188)正在武夷精舍講學著述的朱熹應詔入朝他先後向孝宗皇帝呈上《戊申奏劄》《戊申封事》直截了當地批評孝宗之所以抗金未果故土未復皆因朝廷一味乞和苟安造成的helliphellip(詳見《朱文公文集》卷11)「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朱熹

也有與岳飛同樣的氣概和感慨在其大量的奏章策論詩賦文章言談議論中都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愛恨分明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折射出深沉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慶元六年(1200)朱熹在彌留之際對家人和弟子們喟然歎曰「某要見復中原今老矣不及見矣(《朱子語類》P133)由此可見朱熹的愛國精神至死不減天色漸晚還得趕路在戀別朱子文化廣場的

那一刻我對自己說朱熹是一把永不熄滅的文化火炬朱熹是一位值得仰視的賢者先哲有機會一定要再來拜謁

約翰伯格(John Berger)與世長辭了近來重讀他的著作感觸良多當中提出觀畫其實乃一種悼念mdashmdash在某種意義而言可理解為追悼身邊不斷出現又消失的物事畫的作者不在場了那就意味缺席者讀書尤其是讀逝者之書何嘗不是如此呢如今重讀《畫家與模特兒》

(The Painter and His Model)一文隱約窺見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乃 至 本 雅 明(Walter Benjamin)的影子但約翰伯格的文章似更簡潔此文指出無論畫家在找尋什麼其實都只是在尋找臉孔臉孔若真的出現部分為顏料與色漬部分則為不斷修改的畫面畫家所尋找之物的生成過程亦為物的顯現過程只有在被一張臉孔注視時始可見出臉孔之所在在繪畫過程而言地點相對於

空無一物的空間意味事情已然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場所此所以畫家不斷嘗試發現可容納其繪畫實況的地點當一幅畫重現所在的場所之時畫家所尋覓的臉孔或可現身而畫家持續尋找所在場所以迎接缺席之物他若找到適切的地點就會將之加以裝置祈求缺席的臉孔再次顯現正因如此在攝影文集《另一

種講述的方式》(Another Wayof Telling)中約翰伯格的思考就更成熟了他嘗試提出一種有關攝影的本體論要點在於攝影與繪畫的不同攝影直接援引現象而產生不連續性因而造成照片意義的含混出色的攝影往往利用此一特性以干擾敘事從而引領觀看者深入照片內部以探

索與現象共存的融貫性質現象之所以具有此種融貫能

力皆因現象可構建某種接近語言之物或可稱之為「半語言」而「半語言」不斷刺激觀看者探索其深層意義當照片以觀看者可分享的方式確認此一意義就呈現潛在的觀看期待而有所感動mdashmdash照相機一旦完成現象的半語言就闡明其意義了當一切得以發生觀看者就會忽然感到安心自在猶如在母語之中感到安心自在一樣約翰伯格早就在《觀看的方

式》(Ways of Seeing)一書中顛覆傳統意義上對視覺藝術的思考從而改變整整一代人觀看藝術的方式他在此書揭露藝術背後的西方意識形態問題比如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本身的矛盾乃至廣告與資本主義的白日夢等等文集《虛構》(Confabula-

tions)出版於2016年收錄他在60餘年中所撰寫的一系列關於從文藝復興時期至當代藝術的文章所談論的內容涵蓋甚為廣泛mdashmdash從法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普洛克(Jack-son Pollock)馬可羅斯科(Mark Rothko)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乃至加繆(Camus)等等藝術家在去年放映的紀錄片《昆西四

季約翰伯格的四幅肖像》(The Seasons in QuincyFourPortraits of John Berger)中他曾如此描述自己「如果說我是個講故事的人那是因為我首先是一個聆聽者在我看來講故事的人就像一個傳遞者一個在邊境走私違禁物品的人」

葉 輝

觀畫悼念缺席者

本土點心外鄉人

歷史與空間 書若蜉蝣

吳翼民

張桂輝

虎咬豬豆棚閒話

20172017年年22月月2525日日((星期六星期六))文 1051673 匯 1051673 園A21 責任編輯張岳悅

傳真2873 2453 電郵featurewenweipocom本版逢周二六刊出

青 絲

仰視朱熹

詩情畫意

那年到台灣旅行在酒樓吃飯時近歲末恰好有老闆在旁邊設席酬謝手下員工其間端上來一盤從中間剖開的半圓形包子裡面夾塞肉和其它餡料外形看起來極為誘人像是電子遊戲裡張大了嘴巴吞食一切的卡通小精靈不論賣相還是內容都比漢堡包要更為有趣與宴者人手一隻吃得有滋有味把鄰桌的我們都看饞了一問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咬豬於是越過之前僅是由字符獲得的刻板印象我終於得與這道經典小吃「握手言歡」了沒見過虎咬豬的人僅從這個形而上的名

字很難產生畫面感但由另一個言簡意賅的名字「刈包」就容易理解多了mdashmdash把包子攔腰割開夾入鹵好的肉食酸菜絲花生末等餡料既可作為消閒解饞的街食也可以配一杯豆漿或仙草汁當成一頓簡約的飯刈包的餡料並不拘泥於單一形式雞排羊肉牛肉無不可以與包子搭配但虎咬豬主角則必須是焢肉才切合題旨做焢肉須取半肥瘦的五花肉切成手板

大小煎至微微出油肉片要有一定厚度煎的過程中才能把肉汁鎖住接下來再加

上調味料燜煮至酥而不爛扮演「虎」的包子要發酵充分夠喧軟夠蓬鬆卻又不失柔韌的口感把包子割開墊上一層厚厚的酸菜絲和芫荽然後塞入一塊焢肉把炒熟的花生末灑上去就是號稱具有治癒人心力量的虎咬豬了虎咬豬都是現做現賣趁著剛出爐的新鮮

熱勁咬一口肉香即隨熱氣撲鼻而來爽脆的酸菜則是消解油膩增添清爽口感的佳品喧軟綿密的麵團與肥厚多汁的焢肉同嚼口感極佳濃濃的脂香與微酸的菜絲清香的芫荽搭配又介於重口與清新之間不僅誘發食慾吃的時候那種須把嘴巴張到最大才能一口咬下去的爽極快感也頗能滿足人的原始饕餮慾望mdashmdash於此基礎上再來解讀「虎咬豬」所隱含的深遠意旨就不會覺得有謎樣色彩了虎咬豬的卡通造型很像是從西方傳過來

的餐食不少人因此誤會以為是借鑒了漢堡包的創意實際上這道小吃是有民俗意蘊底子的每年農曆臘月十六台島居民會祭祀土地公稱為「做尾迓」虎咬豬即「尾迓」的專屬古早味借其喜感的外形為民

俗文化提供語義更為飽滿的靈韻民間的說法是被割開的半圓形包子很像錢包被塞入的餡料則又有充實錢包的寓意象徵財源富足永無枯竭而且必須放懷去吃的虎咬豬也象徵晦運被大口吃掉已消失淨盡不復存在來年將會一切順利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建築形態生

活方式已經大同小異而被納入民俗敘事層面的虎咬豬也是寶島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美食標籤

深圳后海灣壯觀漁排十浬屯軍漁人樂千隻戰筏陣容齊鏈連首尾排天外海場蝦兵蟹將棲美味珍饈寄水下飯桌盤碗待膏腴小舟頻採豐收日定引烹家香四襲

五夫朱子文化廣場朱子雕像 作者提供

一法元無萬法空

個中哪許悟圓通

將謂少林消息斷

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高僧芙蓉道楷詩

素仲配畫

甲午初秋

生活點滴

詩詞偶拾 曾子游

峰巒畫影鳳凰山上雲青美碧綠空中畫淨醇心曠神怡閒鶴奮松風舞契共天成

虎咬豬不論賣相還是內容都比漢堡包要更為有趣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