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34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Nov 30,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Page 2: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Page 3: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

教 海 拾 贝

房鼎业 著

Page 4: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教海拾贝/房鼎业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2014.7重印)

(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

ISBN978 7 5628 1878 6

Ⅰ.教... Ⅱ.房... Ⅲ.高等教育 教学研究 Ⅳ.G642.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34405号

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

教海拾贝 房鼎业 著………………………………………………………………………………责任编辑/徐知今

封面设计/赵 军

责任校对/许 春

出版发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00237电 话:(021)64250306(营销部)传 真:(021)64252707网 址:press.ecust.edu.cn

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印 张/8.125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 7 5628 1878 6定 价/15.00元

联系我们: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官方微博e.weibo.com/ecustpress淘宝官网http://shop61951206.taobao.com

Page 5: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高等教育名师系列丛书”之一,由房鼎业教授撰写。全

书共分三部分,包括“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篇”、“本科教育

改革篇”、“研究生教育篇”。作者有着40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经历,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本书内容生动反映了作者多年

的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经验,可供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借鉴和参考。

Page 6: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Page 7: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项树魂立根的工作。在我们高校教师队伍中,不乏有杰

出的代表、楷模中的楷模,他们长期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以“感动上天”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他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

示范者、学术思想的引领者、课程建设的带头者、也是教学和

课程改革的先锋;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到,教学思想先进,而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素质———他们

堪称是高校的“教学名师”,无愧为讲台上的优秀模范。“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学名师和学术

大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和

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一所高校学术底蕴、文化内涵的折射镜

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我们要把教学名师的教

学方法与理念、教学成果与体会等教育教学思想及实践的精

华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推介给更多的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年轻教师,为他们引路导航,这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和

功德无量的工作。名师展风采: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学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

景,积成果丰硕,育英才无数,展风采无限。华东理工大学名

师、中科院院士胡英教授领衔工科化学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主编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经典教材,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

一等奖;“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制剂工程”在长期探

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2005年1月我校正式启

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建设打造成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我校在推进“名师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门课程领衔名师们

·1·

Page 8: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的精彩呈现。名师犹如百花园里的一枝枝奇葩,风采出众,引人奋进。

我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热情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遵循教学规律辩证育人;使学生懂

“物理”、辩“事理”、明“人理”;教育学生先学成“人”后学成

“家”。名师们的严谨学风、优良教风、崇高师德以及勤奋求

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名师出高徒:在名师的教育和熏陶下,英才辈出,“将帅”

涌现。我校曾培养出诸如成思危、朱道本、王基铭这样的政

界、学界、企业界的领导、名流和精英,他们在回顾大学生涯

时,无不感激名师的指点,有的既出于名师也成了名师。正是

名师的治学态度和育人风范造就了“高徒”、“精英”和“大家”,也铸就了品格、美丽和辉煌。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在组织编写的“名师系列丛书”,旨在以论文结集等形式将名师们的风采、成果、思想和精神存

载下来,以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感砺师生和读者们不断学习、修炼和提高。愿我校出版“名师系列丛书”的良好愿望得到丰硕和切实的回报。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2006年4月25日

·2·

Page 9: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目 录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篇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3)……………………………化学工程:过去、现在与未来 (24)……………………………

本科教育篇

加强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科教改的重要任务 (41)……………面向新世纪 编好新教材 (54)………………………………关于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0)………………………化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69)…………………………………重视理工科考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77)……………………《面向21世纪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课题的

研究与实施 (83)………………………………………………教海拾贝 (91)…………………………………………………讲课的艺术 (98)………………………………………………培养化工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 (106)……………………忠诚教育事业 培养化工优秀人才 (119)……………………树立精品意识 创建一流课程 (130)…………………………让本科创新型教育的色彩更浓烈、更亮丽 (143)……………本科教学“十二五”:十二个“要”与十二个“不要” (152)……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我们当有何作为? (161)……………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人”,“物”,“事” (171)……………华东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十条 (182)……………………………

·1·

Page 10: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研究生教育篇

宽厚基础 博学多才 (187)……………………………………精选讲座内容 提高创新能力 (202)…………………………严格要求 精心指导 (210)……………………………………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实践 (217)…………………端品厉学 (227)…………………………………………………制订学位标准 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236)………后记 (242)………………………………………………………后记二 (245)……………………………………………………作者介绍 (247)…………………………………………………

·2·

Page 11: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Page 12: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Page 13: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一、前言

20世纪中国的“化工”专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的过程。20世纪初,中国开始创办化工厂,1927年首批化

工专业应运而生(前浙江大学的化工系与前中央大学的化工

系)。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化工企业增多,化工专业教

育相应发展,但规模均很小,一般每校每年只招10~20名学

生。全国解放后,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化学工业迅速发

展,一批大中型化工企业投产;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建校,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清华大学先后调整成立了化工系;

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相继成立。近20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学术繁荣、学科发展,化工专

业教育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现在全国单科性化工学院或设

置化工系的学院达42所,形成比较完整、比较成熟、比较系统

的化工高等教育体系。回顾历史,考察现在,展望未来,必须紧跟化工科技的进

步,紧跟化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实施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

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

·3·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14: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二、化工科学技术的进展

1.“化工”的含义

• 化工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工业”的综合。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与化学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2.发展趋势之一———化工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形成新前沿学科

1)生物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

结合

(1)生物化工的新特点:过程条件温和,分批操作,pH值、溶氧的影响大,多为非牛顿流型,无菌操作。

(2)生物化工的应用:生产氨基酸、酶制剂、单细胞蛋白、生物药品、生物农药以及生产有机酸、化工原料等。

(3)基因工程、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营养等高新生物技术

的实践与应用。

2)材料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学

的结合

(1)材料化工的核心问题:材料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聚合反应工程、

高分子传递过程与粘性物流体力学。·4·

教海拾贝

Page 15: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3)材料化工的应用:生产新品种树脂,生产新品牌纤

维,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开发新型复合材料。

3)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石油化学、煤化学的

结合

(1)能源化工的研究方向:由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生产化工产品及新能源的化工利用。

(2)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我国石油密度较大,如何提高

轻组分得率及轻烯烃得率以提高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3)煤化工与洁净煤利用:煤的新型气化方法与气化炉,

煤的整体联合循环发电与提高其燃烧效率。(4)太阳能、潮汐能的利用及能源的再生利用。

4)精细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高等有机化学、无机化

学的结合

(1)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批量小,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装置柔性化,品种多,更新快,有极强的商品性。

(2)精细化学品的发展重点:———农药开发,新概念农药的研制;———化学试剂的系列化与国产化;———涂料要满足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建筑业等

需要;———染料在功能染料、防伪染料、高档油墨上取得突破;———信息精细化学品应特别受到重视;———新领域精细化工(石油精细化学品、饲料添加剂、新

型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气雾剂、纤维素衍生物等)。

5)微电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微电子学、近代物理

学的结合

(1)微电子化工在信息时代占有特殊的地位。(2)现有18类电子化工材料,应用广泛,例如:

·5·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16: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电子化工基材,集成线路板材与元件材料;———光刻胶,光效抗蚀剂;———掺杂剂,以气态AsH3、固体硼化物掺杂;———封装材料,硅树脂,聚硅氧烷等;———微电子产品专用清洗剂。

6)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

的结合

(1)环境保护、三废治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共性问题,是化工可作贡献的重要领域。

(2)洁净合成工艺,“零”排放工艺的开发。(3)环境无害化(汽车尾气排放催化剂)。(4)CO2 的利用(用CO2 合成有机化合物)。

3.发展趋势之二———化工与数学、物理、化学的

进一步结合,基础科学更深入化学工程领域

(1)与近代数学的结合,例如:

• 非线性数学在化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最优化方法成了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

• 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化学工程中受到高度重视。(2)与近代物理学的结合,例如:

•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脱附研究物质表面性质;

•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氧化研究催化剂析炭;

• 红外光谱研究反应动态学;

• 电镜研究超微粉末大小与孔结构;

•电子能谱研究物质组成与催化剂失活;

• X光衍射测物相与分子筛结构。(3)与物理化学的结合,例如:

• 热力学参数的预测与理论计算;

• 非理想溶液与复杂反应的化学平衡;

• 多态反应动力学。·6·

教海拾贝

Page 17: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4)与生物化学的结合,例如:

• 生物环境治理;

•SOD(超氧化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 基因工程、细胞融合技术。

4.发展趋势之三———化工科技正经历“十个转向”(1)由简单物系向复杂物系发展,例如:

• 流体输送,重视高黏物流体力学及多相物(水煤浆、油煤浆)流体输送;

• 反应工程,气固、液固、固固、气液固三相反应工程的

理论与实践;

• 系统工程,大网络换热系统的优化,反应与分离装置

的综合优化。(2)由定态向非定态发展,例如:

• 冶金尾气中低浓度SO2 的转化技术;

• 非定态甲醇合成;

• 瞬态理论是化工控制工程的基础。(3)由常规条件向极端条件或温和条件发展,例如:

•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高温化学工程、高压化学工程);

• 超临界技术(超临界萃取,超临界结晶,超临界反应);

• 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合成氨、甲醇均向较低压力与温

度方向发展)。(4)由小分子向高分子、大分子发展,例如:

• 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开发(聚噻吩、聚钛菁、聚乙炔等导

电高分子、有机高分子组成的分子器件);

• 团簇化合物,如C60的崛起;

• 天然高分子的模拟,研究大环化合物的超分子化学已

经起步,用复合、组装等方法构筑新型高分子。(5)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例如:

• 超微分子形态控制与包裹,如纳米级磁粉分散技术,·7·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18: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磁粉的钴包裹技术,高密度软盘磁粉的研究;

• 纳米材料科学,粉末的细度、均匀度,纳米材料的化学

制备方法(CVD);

• 分子化学工程学科分支的形成,研究分子热力学,分子传递现象与分子动力学。

(6)由理想溶液向非理想溶液发展,例如:

• 各种状态方程的研究及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在非理想

溶液相平衡与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 由常压发展到超临界反应与超临界分离;

• 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发展,在高分子聚合物

加工与生物技术中应用趋多。(7)由描述现象向阐述机理发展,例如:

• 反应器的多态现象与颗粒催化剂的多态现象,由现象

到机理的阐述;

•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与机理探讨;

• 在催化剂开发上,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用于催化剂

活性组分、助剂的优选。(8)由简单反应、分离操作向反应—分离耦合发展。

• 反应———精馏耦合(在 MTBE、TAME工艺中的应

用,取得实效);

• 反应———萃取耦合(提取贵金属、稀有金属,提取中药

有效组分);

• 反应———结晶耦合(超细超纯炸药合成);

• 反应———膜分离耦合(甲烷制甲醇一步化);

• 三相床反应———分离一体化(三相床制甲醇)。(9)由非生命向有生命发展,例如:

• 动植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大规模培养;

• 基因工程、酶工程与化学工程的结合;

• 生物医药工程,药物设计与疗效的关系。·8·

教海拾贝

Page 19: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10)由探索试验向有效预测发展,例如:

• 可控合成、分子识别下的定向合成,如酶控制下合成

手性化合物;

• 新型药物分子的构筑与合成路线的设计;

• 功能分子设计选态化学、选键化学的诞生;

• 新结构化合物合成,分子化学工程将起更大作用;

• 用过程模型化技术,特别是大系统的模型化技术预测

放大行为与放大结果。化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

产生很大影响,对人才培养的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

的要求。在研究世纪之交的化工高等教育变化时,必须先了

解和熟悉化工科技发展的态势。

三、化工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1.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1)化工科技进步是学科发展的先导。

• “化工”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学科有了新的研究内

容,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与前沿

领域。

• 科技进步会带来一些新的专业设置,如生物化学工

程、复合材料等。

• 科技进步会使专业的研究方向趋于“高新技术化”、“学科群体化”。

(2)化工科技进步推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

• 最新的科技成果应在教学内容中体现。

• 交叉学科的科技知识应让学生熟悉、掌握。

• 未来的化工产业状况要让学生了解、知晓。

• 知识面的开拓是学生的重要任务。(3)化工科技进步对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9·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20: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高新科技课题研究能力。

•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

• 要求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方面有应变与决

策能力。

• 要求学生有广泛的交际能力与公共关系能力。

2.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1)化工企业产品发展趋势: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

不断开发新产品。

•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农用化学品在较长时间中占很大比重。

• 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

一步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大化工”的主干之一。

• 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将得到重点扶持与发展。

• 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特别受到

重视。(2)化工企业的原料发展趋势: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

情、省情的原料综合利用。

•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因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

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石油。

• 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碳一化工在我国尤为重

要,发展方向是煤气供应、发电、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

• 天然作物的化工利用是化工的又一原料来源。(3)化工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 现有化工装置重在节能减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

• 引进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的技术。

• 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国产化。(4)化工企业的体制发展趋势:集约化、大型化,国有资

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

·01·

教海拾贝

Page 21: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

• 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过渡,将组建大型化

工集团公司,生产将是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

• 化工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批德才

兼备、懂经营、懂技术的企业家。未来的化工企业家来自今日

的高校学生。

3.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业务竞争能力。

• 现代高级技术人才要能进行新产品决策与开发。

• 要求学生具备技术不断创新、质量不断上台阶的争先

思想与能力。

• 要求学生有勇于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又能和其他同

学相融合的思想与素质。

• 现代高级科技人才在业务上应有无止境,力争上游的

信念与作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自我发展能力。

• 大学学习是打基础,毕业后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的能力。

• 要能敏感地汲取新知识、新养料、更新原有知识,不断

增强适应性。

• 今后“人才流动”将视为正常情况,“跳槽”将视为普遍

行为,未来的化工科技人才要有工作应变能力,变换工作岗位

时要能很快适应。(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效益”头脑和“利润”头脑。

• 办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是“效益”,未来的化工科技

人才要有经济头脑,要有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 未来的化工科技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在了解“技术”、“业务”的同时要有“成本”意识,“利税”观念、“销售”意识。

·11·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22: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 未来的化工企业领导在开发产品、选择技术路线时,要把能否“赚钱”放在首位,当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法律意识。

•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信念,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信誉。

• 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做到“零排放”,防止三废

污染。

• 要了解经济法规、技术法规与企业法规。

4.适应国际接轨的要求(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外技术发展要有宏观

认识。

• 对化工经济的国际化趋势要有足够的认识。

• 对国际专利、国际产权、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

算、国际经济法要有一定了解。

• 对国外先进化工技术的引进,要掌握动态,参与谈判,能够实地考察,引进并消化吸收。

• 在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要能在了解国际动态的基

础上,有所作为。(2)与国际接轨后,要具备对外交流与交往能力。

• 对经济的国际化与科技的国际化有足够的认识,例如:海洋化工、多媒体微电子化工、新能源化工必须实现跨国

合作,才能取得成果。

• 要具备参加国际科技合作的知识与能力。

• 能参加对外技术交流的活动。(3)对外开放后,在外商的独资与合资企业能适应工作。

• 鉴于国内已有一大批国外公司来华的独资与合资单

位,要能在这些企业中工作,适应此类企业的要求。

• 要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与工商管理能力。

·21·

教海拾贝

Page 23: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四、化工专业教育改革的任务

1.宽口径的专业设置(1)立足学科是划分专业的前提。

• 同一学科,若其基础课与基础技术课相同,只需设一

个专业,如化学工程、无机化工、煤化工、有机化工,只需合并

设一个专业。

• 一个专业要立足,首先看其学科特征,而不是行业

特征。(2)适应需求是划分专业的基础。

• 经济发展的杠杆是市场,人才需求的杠杆是市场。

• 精细化工从学科来讲更接近应用有机化学,从需求来

讲,投考者众多,可单设一专业。(3)宽覆盖面是专业划分的依据。

• 专业划分过细,学生适应性与应变性太差,有待改变。

• 学科有大小之分,工程范围对象也有大小之分,专业

划分宜粗不宜细。

• 每一个专业都要贯彻“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的精

神,专业设置必须由纯而专转变为宽而博。

2.复合型的人才规格(1)人才市场的信息———需要复合型人才。

• 需要化工-商务复合型、化工-计算机复合型、化工

-外语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能适应市场竞争。

• 复合型人才要有判据:双学位型,主副专业型,副修模

块型等。学生在学习期间可根据自己的“余力”,选择不同的

复合型模式。(2)制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 利用假期上第二专业课程,对优秀学生发放双学士

·31·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24: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证书。

• 利用周六与晚间,上副修专业课程,合格者发副修专

业证书。

• 每年对有关专业开出少量模块课程,学生“零存整

取”,可获副修模块证明。(3)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从统一规格转变为允许不同规

格存在。

•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育人才,有科学研究型,有工程技术型,也有生产管理型。

• 不同规格的人才可选修不同的系列课程,或同一种课

程可选修不同学分不同要求的层次。

3.纵横交错的课程网络(1)纵: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几类课程四年不断线

• 数理类:近代数学、近代物理、计算方法、传递过程。

• 化学类:近代化学、近代分析、生物化学、材料化学。

• 计算机类:算法语言、微机原理、数据结构、上机实践。

• 外语类:基础外语、科技外语、专业外语、文献查阅。

• 工程类: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化工专业课、化工

设计。

• 德育类:法律基础、哲学原理、经济学概论、职业道德。

• 体育类:大学体育、大学体育锻炼。(2)横:根据培养目标,分阶段完成各自学习要求。

• 公用课程:政、体、外———应适当减少学时。

• 基础课程:数、理、化———应尽量打好基础。

• 基础技术课程:工、机、电———应注意加强实践。

• 专业课程:工程、工艺、毕业环节———应努力培养分析

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3)总的说来,课程门数要逐步从多而全转变到精而新。·41·

教海拾贝

Page 25: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4.文理相融的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懂事理、明物理”。

•基础教育阶段要加强德育教育、法律教育、文化素养教

育与人品素质教育,在学习数理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重视

“文”的教育。

•基础教育要让学生有文学、社会学、管理学综合知识和

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2)基础教育的第一课堂关键是打好近代数理化基础。

•数学要高起点,减少微积分,增加“线性代数”、“最优化

方法”与“计算方法”。

•化学要近代化,以“近代化学”、“近代分析”、“生物化

学”作为化学基础课。

•“化工类”要重视物理与物理实验的近代化。(3)基础教育的第二课堂要拓宽知识面与加强适应性。

• 基础教育应有活跃的第二课堂,如辩论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

5.面向未来的专业教育(1)专业知识更新很快,要“面向企业,阐明原理,联系实

际,提高能力”。

• 工艺知识更新快,不要把工艺讲成一成不变。

• 产品知识太琐碎,不要一个一个产品罗列,学生无

兴趣。

• 应寻求典型产品,加以剖析,举一反三,弄明白同一种

产品可由多种途径生产。(2)在专业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有跟踪前沿的能力。

• 开设文献检索、光盘检索课程与实际应用。

• 开设专业模块课程,推进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选修系列

课程。·51·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26: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3)专业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得到职前教育训练。

• 专业教育要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提倡

“自学”、“自实践”,应与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有些挂钩。

• 高年级可开设学生学术论坛课程。

6.产学研结合的实践环节(1)实验环节:单独设课、单独记分、单独动手。

• 近代化学、近代物理、近代分析、电子基础、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化学工程等课程都应单独设实验课程,单独考核

记分。

• 实验要让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数量可少一些,但要保证学生有动手机会。

• 实验的两种层次:基本实验与开发实验。(2)设计环节:课程设计、阶段设计与工程设计。

• 化工原理与化机基础要设统一要求的课程设计,计算、出图规范化,至少2周。

• 针对目前毕业论文主要搞科研的现状,必须保证毕业

环节中的工程设计,至少2周。(3)实习环节:认知实习、仿真实习与毕业实习。

• 下厂实习至少两次,要保证去第一线的时间。

• 毕业实习提倡带着问题下去,解决些实际问题。

• 在计算机仿真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推广仿真实习。

• 建立固定的下厂实习基地,特别是大型综合化工

企业。(4)毕业环节:环环相扣,严格要求,充分训练。

• 毕业环节要力求有一些新意与体现能力培养。

• 特别重视毕业环节,对文献综述、外语翻译、开题报

告、流程搭建、数据测定、毕业答辩等环节严格要求。

• 严格毕业答辩制度,毕业论文不能随便放分。·61·

教海拾贝

Page 27: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五、化工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1.建立大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1)一个委员会,若干学科组。

• 由化工部、石化总公司人事教育司牵头,组织全国大

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

• 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大化工专业面向21世纪的人才

培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 委员会下设若干学科组,协调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学科专业内的教材、教学内容等问题,并组织校际交流。

(2)院士领衔,年轻博导、教授参加。

• 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由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领衔。

• 要有1/3左右的成员为45岁以下的博导和40岁以

下的教授。

• 要有1/3左右的成员为归国学者。(3)与“211”挂钩,建立几个化工重点院校与重点学科。

• 要争取有2~3个化工院校进入“211”工程。要争取

在进入“211”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有10个左右设置化学工程

院(系)。

• 加强重点院校与重点学科的学术辐射作用,推进重点

院校对基础较差学校的支援与帮助。

2.制定新的大化工专业目录(1)拓宽专业面,化工类只设3~4个专业。

• 根据拓宽专业面的思想要打破无机与有机、石油与煤

炭等界限,化工类中只设“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精细化

工”三个专业。“化工工艺”似乎没有必要单设专业。

• 根据我国国情、行业需要及学生需求,也不宜把专业

·71·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28: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搞得无限宽,不宜只设一个专业。

• 加强适应性,拓宽专业面,立足专业设置的方向和

目标。(2)与化工相关的专业,在其他大类中适当设置。

• 在机械类专业中设“化工机械与装备”专业是必要的。

• 在自动化类中只需设“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不必戴

自动化专业的“化工”帽子。

• 在材料类中,只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化

工”等专业,不必将“橡胶”、“塑料”、“纤维”单独设置专业。

• 在环境类中,只需设“环境工程”专业。

• 目前轻工类专业中过程工业的专业设置太窄,必须

放宽。

3.施行“学分制”教学模式(1)宽进严出,实行全面学分制。

• 化工类专业要实行宽进严出,欢迎学生就读化工类专

业,学校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化工类考生近年有减少趋

势,本措施很有必要)。

•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给学生学习自主权。短可三年,长可五年毕业。

• 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配套的学分管理制度。(2)主修保主干,选修给自由。

• 控制总学时数,对大化工专业以2600学时为宜。

• 各类主修课程中保证主干,削支强干。

• 选修课程彻底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教师只给以

引导。(3)大化工各专业不设专业方向,但设专业选修模块。

• 专业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对原窄口径专

业中的某些重要课程,设置选修课程系列模块,供学生任选,如石油化工模块,能源化工模块等。

·81·

教海拾贝

Page 29: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4)特别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

• 通过优秀生班、提前攻硕、双学位、主辅修专业等方

法,培养优秀学生。

• 在选课、选择导师、学校借书等各方面,给优秀生以优

先权。

• 采取对优秀生开设“开发性实验”、“自学型课程”等办

法,培养其开发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加强工商管理、人文等课程的设置。

• 为拓宽知识面、专业面,要设置有相当比例的工商管

理与人文课程,供学生选修。

• 工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贸易、管理、经济

等知识。

• 人文方面的课程是增强学生的法律、社会关系方面的

知识。

4.推荐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1)对化工类培养目标的认识。化工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

•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 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社、管、经、商、文综合知识。

• 有开拓、创新与应变的能力。

• 有社会主义道德、遵纪守法,有社会活动能力。

• 有国际交往能力。

• 体魄键全。(2)课程体系要强调“六个不断线”。

• 学习阶段中,数理知识不断线,且逐步深入。

• 在校期间,外语学习不断线,且有较高要求。

• 重视计算机能力培养不断线,熟练掌握。

• 工程实践训练不断线,多次社会实践与工厂实习。·91·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30: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 动手能力不断线,实验单独设置,单独记分。

• 思想教育不断线,树立为祖国服务思想。(3)处理好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

• 公用课程(政治、外语、体育)可否考虑改变上课模式,适当减少课时比例。

• 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是:适当合并(如化学开设“近代

化学”课,将无机、分析、有机合并)、适当减少(如定性分析)与适当增添(如增添“生物化学”)。

• 基础技术课程减少为“机械基础”与“电子基础”。

• 专业课按模块设置,每个学生学2~3个模块,模块课

程都为少学时课程。

• 重视选修课程的设置,特别是人文类选修课程的

设置。

5.完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1)理论课程要有完备的教学文件。

• 课程文件包括:大纲、教材、习题集、实验讲义、配套教

学软件、试题库等。

• 教学大纲要与学生见面,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

的、学习要求与学习内容。

• 课程应有不同层次,学分不同、学时不同,可让学生选

择,允许学生选不同层次的课程。

• 教学大纲要现代化,去除陈旧内容,更新前沿内容。(2)实验应单独设课,单独记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

• 实验是工程与工艺类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让化工

原理、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等课程的实验单独形成系列课程,编写教学大纲。

• 实验应该有必修实验与开发性实验两个层次。(3)各专业要审查教学大纲,防止前后课程重选、重复。

• 各专业对教学要求要明确分解,避免遗漏重要内容或

·02·

教海拾贝

Page 31: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重复讲解。(4)改革考试制度,侧重考核理解水平与能力水平。

• 当前的考试中,“背教条”与“重计算”的倾向应予以

扭转。

• 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能力,所以考题以理

解、计算与专题报告相结合为好。

• 严格考试制度,严格考场纪律,严格评分制度,反对送

题送分的不良做法。

6.编写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教材(1)面向21世纪更新一批化工专业教材。

• 教材一般10年更新一次,1978—1980年,1988—1990年两次组织编写教材,现在又到了编写新一轮教材的时候了。

• 教材建设分两个层次,由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一

批教材作“高校通用教材”,同时也鼓励各高校自编新教材。(2)新教材应包括教材、习题集、实验书与配套计算机

软件。

• 每一门课程的教材应由系列组成,包括教材本身,也应有配套的例题与习题集,实验讲义。

• 面向21世纪的教材应有新的面貌,要争取有电教与

计算机教育的课本与软盘。(3)在教材编写中应先抓主干课程的教材。

• 对大化工专业教育来讲,应组织好《化工原理》、《化学

反应工程》、《分离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等几本

教材的编写。

• 化工类教材编写的难点是化工工艺教材,化工工艺教

材不能像以前一样搞成产品的罗列,应该有一本《化工工艺分

析与开发》的指导性教材。

• 实验教材与实验装置配套,20多年来在化学工程与

化工工艺方面没有编出过有影响的实验教材。·12·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32: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4)专业教材应开拓学术视野。

• 专业教材要更新教学内容,讲授一些学科前沿的

发展。

7.培养年轻的化工专业教师队伍(1)培养年轻高职称专业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 两个因素使青年教师不太安心专业教育:校外的因素

是社会上的公司、企业待遇优于学校,校内的因素是搞科研比

搞教学易出成果。目前各校年轻高职称教学为主的教师匮乏,甚至还在

流失。(2)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政策。

• 上课教师中要规定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

• 要有意识培养40岁以下以教学为主的正教授,与35岁以下的副教授。高校中正副教授提升一定要有教学经历与

教学方面的成果。

• 在青年教师中评“讲课优秀教师”、“实验与实践性环

节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 要让青年教师参加科研,下厂实践,与实践相结合。(3)校际杂交,使教风、研究之风互相交流。

• 要尽可能吸引国外归国教师,将国外先进的东西带入

国内。

• 要欢迎跨校教师,带入其他高校的好作风,好传统。

8.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1)要重视“方法论”的教学。

• 大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所以要重视“方法论”的教学。

• 组织“方法论”讲座,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给

学生以“方法论”的教育。·22·

教海拾贝

Page 33: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

• 给学生以“猎枪”,而不是“面包”,使学生通过继续学

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2)变“灌输”为“启发式”、“讨论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

最基本要求。

• 倡导“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3)面向21世纪,要有全新的电化教育方法。

• 将实验仿真、工厂仿真引入专业教育,对于复杂的实

验装置、大型的化工装置,可在计算机上得知其结构与原理。

• 引入“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课程教

学中引入“多媒体”,实现人机对话与交流。

(原载于《化工高等教育》1996年第2期)

·32·

化工科技进展与专业教育改革

Page 34: 教海拾贝印 刷/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50mm×1168mm 1/32 印 张/8.125 字 数/186千字 版 次/2006年5月第1版 印 次/2014年7月第2次 书 号/ISBN978756281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