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刊物名称 出版年份 1.《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 1985 2.《海外庐诗》(潘受) 1985 3.《郑子硕书画印合集》(郑子硕) 1985 4.《玄隐庐诗》(潘伯鹰) 1987 5.《俞平伯重圆花烛歌》(俞平伯) 1989 6.《钵水斋近句论诗一百首》(苏渊雷) 1989 7.《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二十年》 1989 8.《窗户嘹亮的声音》(陆健) 1990 9.《秋明遗墨集》(沈尹默) 1991 10.《冯霖章孟欲晓书集》 1991 11.《潘受诗集》(潘受) 1997 12.《潘受诗集》再版(潘受) 2004 13.《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三十五年》 2004 14.《林炳文诗词集》 2014 发刊词 陈声桂教授 PBM(书法)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会长 1987 年 3 月 17 日,本会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在国家博 物院联办‘陈声桂书法展’,主宾是原内阁高级部长、 时任直落亚选区议员王邦文。左二起交通与新闻部高级 政务次长何家良、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常凯法师、陈 声桂、国家博物院院长傅坤明、前中华女中校长、太平 局绅盛碧珠。 在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支持下,本会与新加坡文华国际青年商 会联办“第一届全国挥春比赛”(今名全国挥春大会)于 1983 年 2 月 20 日上午假大巴窑公园举行。这是新加坡开埠 至当日的第一次公开挥春活动,为今后新加坡遍布岛国各地 各校的挥春活动的滥觴,比“春到河畔”还早四年。 1985 年 6 月 17 日至 25 日,本会邀请中国著名诗词团 体——广州诗社莅新举行“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 广州诗社代表团乃由社长兼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主任欧初率领,团员共有 12 人,即关山月教 授、黎雄才教授、陈一民、许士杰、黄施民、杨应 彬、杨奎章、杨和明、林墉、苏华女士,及林强华。 另一个团员吴南生因事未克成行。于 6 月 21 日至 23 日,本会连续三晚在新加坡发展银行礼堂举行了三个 座谈会 :(一)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动向;(二)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动向;(三)中国书法艺术的发 展动向,并出版了《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专刊,哄 动一时,“不死之蛇忽化龙”。 左一、六为本会会长陈声桂、广州诗社社长欧初。左 二起新加坡画家黄葆芳、中国画家关山月、新加坡书 法家潘受、中国画家黎雄才合力完成巨型松柏图。 本会于 1991 年 9 月 11 日在国家博物院举办我国画坛拓荒者之一 的“钟泗宾遗作展”。演讲者为本会会长陈声桂,左三起高级政 务次长何家良、主宾交通部长马宝山、裕华区国会议员符喜泉。 会上展出钟氏自 1948 年至 1983 年的作品 80 余件。钟氏与刘 抗、陈文希、陈宗瑞和张荔英五人,被画坛人士赞誉共同创立了 南洋画派。 1992 年 8 月 4 日至 8 日,本会假国家博物院画廊举行“饶宗颐 教授书画展”,由新闻及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左四)开 幕。饶教授(左三)也于 8 月 5 日下午假博物院小剧院举办“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与禅”的专题演讲会。左起本会会长陈声桂、 名誉会长潘受、原南洋大学代校长吴德耀教授、原南洋大学副校 长卢曜。2014 年,饶氏与陈会长同获 CCTV“中华之光”奖。 在本会会长陈声桂的邀请下,时年 85 岁的中国书坛巨 匠、原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教授,在 1997 年 3 月 26 日带领了“中国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 代表团”一行 12 人,到新加坡作为期 10 日的访问,并 举行“中国中央文史馆书画展”。这是启氏第四次莅 新。团长启功、王楚光(二人均任国务院参事、副部 级)、团员许麟庐、秦岭云、刘继英、林锴(以上四位 也是馆员)、钟山(现任中国商业部长、时任浙江中大 集团董事长)、谢丽娟、陈文英、郑喆(章景怀夫 人)、赖祖金(原中国驻新加坡文化参赞)。较后几 天,本会会长陈声桂陪同启老会见了新闻与艺术部长杨 荣文、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傅学章、新加坡人民 协会总执行理事长李宗严等文化艺术界名流。 3 月 28 日,陈声桂会长代表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致送纪念 盾牌予题写新加坡书法中心牌扁的启功教授(右)。 本会为名誉会长潘受(左一)出版之《潘受诗集》首发会于 1997 年 8 月 18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举行,主宾为新 闻与艺术部长兼贸易与工业部第二部长杨荣文准将(左二)。 当天李氏基金主席李成义博士张治华医生伉俪(左三、四)也 到会。右一为本会会长陈声桂。 2009 年 2 月 22 日,本会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联办已故名誉 会长潘受的“潘受辞世十年遗墨展”,约请国家发展部暨教 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前排左十)揭幕。左九、二 为中国文化参赞朱琦博士文化秘书陈晓博士伉俪。左十一为 本会会长陈声桂教授。 主席团 :陈声桂、杨民献、何钰峰、陈锦成 秘书处 :卓称贤、莫泰三、吴 渼 政 :苏金龙 传 :陈声桂、方 务 :林隆惠、卢焯基 会 :陈锦成、白苏美 章 :赵 灵、黄洁贞 讲座(演讲 / 座谈):何钰峰、王振钦 展览(潘受 / 陈声桂):陈朝祥、安春来 刊 :陈声桂、刘立柱 本会名誉顾问、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务顾问、高龄 88 的林炳文 (左三)之诗词集发布会,于 2014 年 5 月 17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 心李光前堂举行,左一为原南洋大学副教授苏新鋈博士。中为本 会会长陈声桂教授。林氏是新加坡书协 25 年卓越功绩金奖章得 主。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兼 西南区市长刘燕玲(左六)在 2015 年 1 月 1 日颁奖给本会 主办的“SG50 新加坡‘国歌’硬笔书法大赛”的 97 名得奖 者。这是本会庆祝 45 周年的重头节目,共有 3500 名新马中 印的书法爱好者投件参加。左五为现任律政及卫生部高级政 务部长唐振辉律师;站在他前面的是其得奖的千金。 2016 年 7 月 30 日,本会副会长杨民献博士(右)主持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交流”专题演讲会。由本会名誉会 长、上海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 院院长蔡建国博士主讲。蔡教授原任日本著名大学庆义与 早稿田的教授。后被征召回国。“海归之后”,他出任全 国政协委员。 新加坡总理公署、外交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陈振泉(中),于 2017 年 6 月 25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为本会副会长、新加 坡艺术总会副会长何钰峰(左六)个人书法展开幕。左起新加坡 书法中心董事吴炳忠、原高级政务部长姚智、本会会长陈声桂教 授、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阙小华、原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博士、 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马红英、新加坡书法中心董事主席杨应群。 2018 年元旦,新加坡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左五)为本会兼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 陈声桂教授编著的《新加坡书法史》主持发布仪式。共有四百余位嘉宾莅会,见证这年度书坛盛 事。左至右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余明华教授、陈声桂教授、张俰宾市长、原高级政务部长陈敏 良、陈佩玲议员、原高级政务部长姚智、原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博士、原国会议员白振华、原华文 报第一把手周景锐伉俪、中国文化参赞阙小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总执行官林昭杰。 2018 年 10 月 20 日,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兼主管回教事务部长马善高为本会与新加坡 书法家协会及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联办的第 30 届黄金岁月书法展揭幕。图为本会兼新加坡 书协会长陈声桂教授(右)与马部长(左)茶叙之影。左二起为人民协会总执行理事长陈 国明、吴炳忠、杨民献博士、陈森富、黄 英、何钰峰、汪莊芫真博士、陈秋香、林丽娟、 吴瑞梅、郑文麟、萧孙庆、佘月琴。 2014 年 12 月 1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部级)魏地春 (右)颁发 2014“CCTV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大 奖”予本会会长陈声桂教授。中华之光奖始于 2012 年,每年 中央电视台由世界 200 个有华人居住的国家送出 10 位杰出人 士,加予奖励!至今,陈氏仍是新加坡唯一得此国际奖项者。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1969 - 2019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是新加坡艺术总会的基本会员,创立迄今 50 年,是由一群爱好文化学术的青年倡立于 1961 年 4 月 22 日,并于同年 5 月 5 日宣告成立,定名为“青年联欢晚会”,规定每星期六晚上举行聚会。 1963 年 3 月 10 日,会名易为“青春 联谊社”,并定每星期日下午为活动时间,至 1965 年杪,会员人数约有 40 名。1965 年 6 月 20 日,会名易为“青草出版社”, 并出版油印之《青草》数期。较后,会名在 1966 年 5 月 8 日及 1968 年 8 月 18 日先后改为“文学研究会”及“青年读书会”。 “青年读书会”成立后,由陈声河、陈声桂、杨庆祥、陈兆祥、朱碧妹、余亚顺等九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筹备注册为合法 团体。 1969 年 2 月 22 日,本会再度易名为“新加坡学会”,并于 1969 年 8 月 26 日以“新加坡文化学术研究会”之名义正式被 新加坡内政部社团注册官批准注册。同年 9 月 5 日政府也于宪报上公布:新加坡文化学术研究会已于 1969 年 8 月 26 日注册为一 合法团体。1985 年 2 月 13 日,社团注册官批准本会升格为“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1984 年 9 月 2 日,本会庆祝创会十五周年会。 1989 年 8 月 26 日,本会庆祝创会二十周年,并出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二十年》专刊。 1999 年 8 月 7 日,本会庆祝创会三十周年。 2004 年 8 月 27 日,本会庆祝创会卅五周年,并出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三十五年》专刊。 2009 年 8 月 22 日,本会庆祝创会四十周年并举行四十年庆祝会。 2015 年 1 月 1 日,本会庆祝创会四十五周年,并举办“新加坡中文国歌硬笔书法大赛”。 2019 年 8 月 24 日,本会庆祝创会五十周年,并开展演讲、座谈会、书法展览、会庆午宴等活动,也决定出版《新加坡文化 学术协会五十年》专刊。 过去 50 年,我们每年坚持最少开展二项活动,其中最为同人津津乐道的是,我们不只立足于狮岛,也走出国门,并且为新 加坡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尽了棉力,不少活动,也载入了新加坡文化史册。 这里随手举几个例子:我们举办了中国画坛大家关山月、黎雄才、林墉参与的“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1985),关山月 个人画展,侯德昌书法展,饶宗颐教授书画展,王铁麟古典诗词创作班,中国中央文史馆书画展(1997 启功带团),台湾雕塑家 朱铭艺术展,马来西亚砂劳越孙莘农大字展,中国名学者蔡建国专题演讲,中国林声匾额文化论坛,香港温永琛微字展等。 我们出版了中国潘伯鹰《玄隐庐诗》、沈尹默《秋明遗墨集》、俞平伯《重圆花烛歌》、苏渊雷《钵水斋近句论诗一百 首》等。 我们也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首倡全国挥春比赛(1983),举办潘受遗墨展、钟泗宾画展、陈声桂书法展、王瑞璧书法展、 颜绿书法展,出版《潘受诗集》、《陈声桂书法集》等等。 过去五十年,我们一直持续不断地通过比赛、演讲、示范、出版、交流、展览、接待等,开展文化学术活动。 新加坡文协 50 年会庆节目 24/8/19(六 / 1500)A.《生活面面观》座谈会 来自各界的专业人士,与大家谈谈他们的生活观: 中医博士丘德兴 /辅导学博士简舒敏 /文学博士黄俊铨 / 音乐博士汪莊芫真 主持:何钰峰 地点: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滑铁卢街 48 号) 25/8/19(日 / 1100)B. 《收藏中国字画的情趣》专题演讲 杨应群自小追随父亲、收藏家杨启麟涉猎书画,并继承了家族 “袖海楼”的收藏,目前杨氏为本地最大收藏家 25/8/19(日 / 1200)C. 50 年会庆午宴 、D.颁发奖章予有功人士 宴开 12 席,仅限受邀者出席 1430 E.《潘受书法展览会》由陈振泉部长开幕 展览会将公展 11 日, 从 8 月 25 日至 9 月 5 日结束,每天下午 12 点至 6 点, 不收入门费。 会上将展出陈声桂个人借出的 潘受生前书迹 50 件,其中 25 件从未公展过。展出其间, 也 会售卖潘氏书法专集。 8 月 31 日(六)下午 5 点半,陈声桂将在会场主持一答问会。 22/12/19(六 / 1200)F.《陈声桂书法展览会》 展览会将公展 13 日, 从 12 月 22 日至 2020 年 1 月 3 日结束(公 假休息),每天下午 12 点至 6 点, 不收入门费。 会上将展出 50 件新作。展出其间, 也会发售陈氏新书法专集。 0 5 26.08.1969 26.08.2019 01.)新加坡文协 50 年终身荣誉会长奖 陈声桂 02.)新加坡文协 40 年终身成就奖 何钰峰 陈佳模 03.)新加坡文协 10 年金奖章 陈森富 杨民献 04.)新加坡文协特别奉献奖 吕永华 周纯端 林隆惠 陈锦成 陈朝祥 古兆娇 新加坡成立五十年的社团不多,五十年后依然发芽、依然 活跃的更不多。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以一年六元的会费(50 年 不变),可以生存半个世纪,说得上是奇迹。 五十年,正所谓:不忍登高望远,无语话凄凉。多少往 事,不只五味瓶的甜、酸、苦、辣、咸杂陈;多少次要执笔为这 次的金禧写几句话,也一再掩卷神伤掉泪。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是在 1965 年建国之后的特定环境、 特定生活中,经过二十个月的严问密审,才获准注册的。在那个左右阵营壁垒分明的年代,一群年轻人,要注册 一个“文化”与“学术”范围这么广泛的组织,所为何事? 生活欠温饱、治安欠靖重、家国百废待兴、社会千疮百孔,你们谈什么文化?谈什么学术?好吧,无论你 们要搞什么,你们得在“地上”活动!“光明”地活动! 我是在中正总校热闹且激情的浪潮中成长的一员,所以有点“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于是,义无反顾地 出任了筹备委员会的主席,签署及提呈了中英文章程。在 1969 年 8 月 26 日获得注册后,我也当选了第一任主 席。 注册后的文协,正如人说的: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要开展活动,经费何来?场地何来?宣传何 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钱出力、任劳任怨”的天真想法可以解决得了的!所以,1976 年我又被选为会 长,直到 1978 年。连前面筹委会及第一届,我共主持了会政五年。 1982 年,我又被会众召回来,这次一直连任至 1998 年,共 17 年。三年后,即 2002 年,我第四次被召回 来重做冯妇,蝉联至今,期长 18 年。 四段时间,我共担任了文协四十年的会长。怪不得大家决定封我为“终身荣誉会长”,真的既心酸也无 奈!为此,我常对人说,如想害一个人,请他去注册一个社团。 今天,文协五十岁了,它像一座山岳,我已“无罣碍”了。目前,年轻一辈蓄势待发,只要他们脚踏实 地,以十年为一步;再走几步,是完全可期的。岁月悠悠,我即将七十晋一了,所谓“而发苍苍,而齿牙动 摇”,交棒时间到了,让我慢慢引退吧! 2019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50 年会庆荣誉榜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出版刊物一览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50 年庆工作委员会 请用微信扫描 2019 年 8 月 24 日 星期六 09
1

发刊词2014 年12 月1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部级)魏地春 (右)颁发2014“CCTV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大...

Oct 08,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发刊词2014 年12 月1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部级)魏地春 (右)颁发2014“CCTV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大 奖”予本会会长陈声桂教授。中华之光奖始于2012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出版刊物一览

刊物名称 出版年份

1.《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 1985

2.《海外庐诗》(潘受) 1985

3.《郑子硕书画印合集》(郑子硕) 1985

4.《玄隐庐诗》(潘伯鹰) 1987

5.《俞平伯重圆花烛歌》(俞平伯) 1989

6.《钵水斋近句论诗一百首》(苏渊雷) 1989

7.《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二十年》 1989

8.《窗户嘹亮的声音》(陆健) 1990

9.《秋明遗墨集》(沈尹默) 1991

10.《冯霖章孟欲晓书集》 1991

11.《潘受诗集》(潘受) 1997

12.《潘受诗集》再版(潘受) 2004

13.《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三十五年》 2004

14.《林炳文诗词集》 2014

发刊词

陈声桂教授 PBM(书法)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会长

1987 年 3 月 17 日,本会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在国家博

物院联办‘陈声桂书法展’,主宾是原内阁高级部长、

时任直落亚选区议员王邦文。左二起交通与新闻部高级

政务次长何家良、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常凯法师、陈

声桂、国家博物院院长傅坤明、前中华女中校长、太平

局绅盛碧珠。

在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支持下,本会与新加坡文华国际青年商

会联办“第一届全国挥春比赛”(今名全国挥春大会)于

1983 年 2 月 20 日上午假大巴窑公园举行。这是新加坡开埠

至当日的第一次公开挥春活动,为今后新加坡遍布岛国各地

各校的挥春活动的滥觴,比“春到河畔”还早四年。

1985 年 6 月 17 日至 25 日,本会邀请中国著名诗词团

体——广州诗社莅新举行“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

广州诗社代表团乃由社长兼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主任欧初率领,团员共有 12 人,即关山月教

授、黎雄才教授、陈一民、许士杰、黄施民、杨应

彬、杨奎章、杨和明、林墉、苏华女士,及林强华。

另一个团员吴南生因事未克成行。于 6 月 21 日至 23

日,本会连续三晚在新加坡发展银行礼堂举行了三个

座谈会 :(一)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动向;(二)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动向;(三)中国书法艺术的发

展动向,并出版了《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专刊,哄

动一时,“不死之蛇忽化龙”。

左一、六为本会会长陈声桂、广州诗社社长欧初。左

二起新加坡画家黄葆芳、中国画家关山月、新加坡书

法家潘受、中国画家黎雄才合力完成巨型松柏图。

本会于 1991年 9月 11 日在国家博物院举办我国画坛拓荒者之一

的“钟泗宾遗作展”。演讲者为本会会长陈声桂,左三起高级政

务次长何家良、主宾交通部长马宝山、裕华区国会议员符喜泉。

会上展出钟氏自 1948 年至 1983 年的作品 80 余件。钟氏与刘

抗、陈文希、陈宗瑞和张荔英五人,被画坛人士赞誉共同创立了

南洋画派。

1992 年 8 月 4 日至 8 日,本会假国家博物院画廊举行“饶宗颐

教授书画展”,由新闻及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左四)开

幕。饶教授(左三)也于 8 月 5 日下午假博物院小剧院举办“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与禅”的专题演讲会。左起本会会长陈声桂、

名誉会长潘受、原南洋大学代校长吴德耀教授、原南洋大学副校

长卢曜。2014 年,饶氏与陈会长同获 CCTV“中华之光”奖。

在本会会长陈声桂的邀请下,时年 85 岁的中国书坛巨

匠、原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教授,在

1997 年 3 月 26 日带领了“中国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

代表团”一行 12 人,到新加坡作为期 10 日的访问,并

举行“中国中央文史馆书画展”。这是启氏第四次莅

新。团长启功、王楚光(二人均任国务院参事、副部

级)、团员许麟庐、秦岭云、刘继英、林锴(以上四位

也是馆员)、钟山(现任中国商业部长、时任浙江中大

集团董事长)、谢丽娟、陈文英、郑喆(章景怀夫

人)、赖祖金(原中国驻新加坡文化参赞)。较后几

天,本会会长陈声桂陪同启老会见了新闻与艺术部长杨

荣文、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傅学章、新加坡人民

协会总执行理事长李宗严等文化艺术界名流。

3 月 28 日,陈声桂会长代表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致送纪念

盾牌予题写新加坡书法中心牌扁的启功教授(右)。

本会为名誉会长潘受(左一)出版之《潘受诗集》首发会于

1997 年 8 月 18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举行,主宾为新

闻与艺术部长兼贸易与工业部第二部长杨荣文准将(左二)。

当天李氏基金主席李成义博士张治华医生伉俪(左三、四)也

到会。右一为本会会长陈声桂。

2009 年 2 月 22 日,本会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联办已故名誉

会长潘受的“潘受辞世十年遗墨展”,约请国家发展部暨教

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前排左十)揭幕。左九、二

为中国文化参赞朱琦博士文化秘书陈晓博士伉俪。左十一为

本会会长陈声桂教授。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50 年庆工作委员会

主席团 :陈声桂、杨民献、何钰峰、陈锦成

秘书处 :卓称贤、莫泰三、吴 渼

财 政 :苏金龙

宣 传 :陈声桂、方 瑛

总 务 :林隆惠、卢焯基

宴 会 :陈锦成、白苏美

奖 章 :赵 灵、黄洁贞

讲座(演讲 / 座谈):何钰峰、王振钦

展览(潘受 / 陈声桂):陈朝祥、安春来

专 刊 :陈声桂、刘立柱

本会名誉顾问、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务顾问、高龄 88 的林炳文

(左三)之诗词集发布会,于 2014 年 5 月 17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

心李光前堂举行,左一为原南洋大学副教授苏新鋈博士。中为本

会会长陈声桂教授。林氏是新加坡书协 25 年卓越功绩金奖章得

主。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兼

西南区市长刘燕玲(左六)在 2015 年 1 月 1 日颁奖给本会

主办的“SG50 新加坡‘国歌’硬笔书法大赛”的 97 名得奖

者。这是本会庆祝 45 周年的重头节目,共有 3500 名新马中

印的书法爱好者投件参加。左五为现任律政及卫生部高级政

务部长唐振辉律师;站在他前面的是其得奖的千金。

2016 年 7 月 30 日,本会副会长杨民献博士(右)主持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交流”专题演讲会。由本会名誉会

长、上海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

院院长蔡建国博士主讲。蔡教授原任日本著名大学庆义与

早稿田的教授。后被征召回国。“海归之后”,他出任全

国政协委员。

新加坡总理公署、外交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陈振泉(中),于

2017 年 6 月 25 日在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为本会副会长、新加

坡艺术总会副会长何钰峰(左六)个人书法展开幕。左起新加坡

书法中心董事吴炳忠、原高级政务部长姚智、本会会长陈声桂教

授、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阙小华、原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博士、

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马红英、新加坡书法中心董事主席杨应群。

2018 年元旦,新加坡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左五)为本会兼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

陈声桂教授编著的《新加坡书法史》主持发布仪式。共有四百余位嘉宾莅会,见证这年度书坛盛

事。左至右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余明华教授、陈声桂教授、张俰宾市长、原高级政务部长陈敏

良、陈佩玲议员、原高级政务部长姚智、原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博士、原国会议员白振华、原华文

报第一把手周景锐伉俪、中国文化参赞阙小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总执行官林昭杰。

2018 年 10 月 20 日,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兼主管回教事务部长马善高为本会与新加坡

书法家协会及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联办的第 30 届黄金岁月书法展揭幕。图为本会兼新加坡

书协会长陈声桂教授(右)与马部长(左)茶叙之影。左二起为人民协会总执行理事长陈

国明、吴炳忠、杨民献博士、陈森富、黄 英、何钰峰、汪莊芫真博士、陈秋香、林丽娟、

吴瑞梅、郑文麟、萧孙庆、佘月琴。

2014 年 12 月 1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部级)魏地春

(右)颁发 2014“CCTV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大

奖”予本会会长陈声桂教授。中华之光奖始于 2012 年,每年

中央电视台由世界 200 个有华人居住的国家送出 10 位杰出人

士,加予奖励!至今,陈氏仍是新加坡唯一得此国际奖项者。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1969 - 2019)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是新加坡艺术总会的基本会员,创立迄今 50 年,是由一群爱好文化学术的青年倡立于 1961 年 4 月 22

日,并于同年 5 月 5 日宣告成立,定名为“青年联欢晚会”,规定每星期六晚上举行聚会。 1963 年 3 月 10 日,会名易为“青春

联谊社”,并定每星期日下午为活动时间,至 1965 年杪,会员人数约有 40 名。1965 年 6 月 20 日,会名易为“青草出版社”,

并出版油印之《青草》数期。较后,会名在 1966 年 5 月 8 日及 1968 年 8 月 18 日先后改为“文学研究会”及“青年读书会”。

“青年读书会”成立后,由陈声河、陈声桂、杨庆祥、陈兆祥、朱碧妹、余亚顺等九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筹备注册为合法

团体。 1969 年 2 月 22 日,本会再度易名为“新加坡学会”,并于 1969 年 8 月 26 日以“新加坡文化学术研究会”之名义正式被

新加坡内政部社团注册官批准注册。同年 9 月 5 日政府也于宪报上公布:新加坡文化学术研究会已于 1969 年 8 月 26 日注册为一

合法团体。1985 年 2 月 13 日,社团注册官批准本会升格为“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1984 年 9 月 2 日,本会庆祝创会十五周年会。

1989 年 8 月 26 日,本会庆祝创会二十周年,并出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二十年》专刊。

1999 年 8 月 7 日,本会庆祝创会三十周年。

2004 年 8 月 27 日,本会庆祝创会卅五周年,并出版《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三十五年》专刊。

2009 年 8 月 22 日,本会庆祝创会四十周年并举行四十年庆祝会。

2015 年 1 月 1 日,本会庆祝创会四十五周年,并举办“新加坡中文国歌硬笔书法大赛”。

2019 年 8 月 24 日,本会庆祝创会五十周年,并开展演讲、座谈会、书法展览、会庆午宴等活动,也决定出版《新加坡文化

学术协会五十年》专刊。

过去 50 年,我们每年坚持最少开展二项活动,其中最为同人津津乐道的是,我们不只立足于狮岛,也走出国门,并且为新

加坡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尽了棉力,不少活动,也载入了新加坡文化史册。

这里随手举几个例子:我们举办了中国画坛大家关山月、黎雄才、林墉参与的“新粤乙丑诗人节雅集”(1985),关山月

个人画展,侯德昌书法展,饶宗颐教授书画展,王铁麟古典诗词创作班,中国中央文史馆书画展(1997 启功带团),台湾雕塑家

朱铭艺术展,马来西亚砂劳越孙莘农大字展,中国名学者蔡建国专题演讲,中国林声匾额文化论坛,香港温永琛微字展等。

我们出版了中国潘伯鹰《玄隐庐诗》、沈尹默《秋明遗墨集》、俞平伯《重圆花烛歌》、苏渊雷《钵水斋近句论诗一百

首》等。

我们也与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首倡全国挥春比赛(1983),举办潘受遗墨展、钟泗宾画展、陈声桂书法展、王瑞璧书法展、

颜绿书法展,出版《潘受诗集》、《陈声桂书法集》等等。

过去五十年,我们一直持续不断地通过比赛、演讲、示范、出版、交流、展览、接待等,开展文化学术活动。

新加坡文协 50 年会庆节目

24/8/19(六 / 1500)A.《生活面面观》座谈会

来自各界的专业人士,与大家谈谈他们的生活观:

中医博士丘德兴 /辅导学博士简舒敏 /文学博士黄俊铨 /

音乐博士汪莊芫真

主持:何钰峰

地点:新加坡书法中心李光前堂(滑铁卢街 48 号)

25/8/19(日 / 1100)B. 《收藏中国字画的情趣》专题演讲

杨应群自小追随父亲、收藏家杨启麟涉猎书画,并继承了家族

“袖海楼”的收藏,目前杨氏为本地最大收藏家

25/8/19(日 / 1200)C. 50 年会庆午宴 、D.颁发奖章予有功人士

宴开 12席,仅限受邀者出席

1430 E.《潘受书法展览会》由陈振泉部长开幕

展览会将公展 11 日, 从 8 月 25 日至 9 月 5 日结束,每天下午

12 点至 6 点, 不收入门费。 会上将展出陈声桂个人借出的

潘受生前书迹 50 件,其中 25 件从未公展过。展出其间, 也

会售卖潘氏书法专集。

8 月 31日(六)下午 5 点半,陈声桂将在会场主持一答问会。

22/12/19(六 / 1200)F.《陈声桂书法展览会》

展览会将公展 13 日, 从 12月 22 日至 2020 年 1 月 3 日结束(公

假休息),每天下午 12 点至 6 点, 不收入门费。 会上将展出

50 件新作。展出其间, 也会发售陈氏新书法专集。

0 5

年 26.08.1969

— 26.08.2019

01.)新加坡文协 50 年终身荣誉会长奖

陈声桂

02.)新加坡文协 40 年终身成就奖

何钰峰 陈佳模

03.)新加坡文协 10 年金奖章

陈森富 杨民献 04.)新加坡文协特别奉献奖

吕永华 周纯端 林隆惠

陈锦成 陈朝祥 古兆娇

新加坡成立五十年的社团不多,五十年后依然发芽、依然

活跃的更不多。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以一年六元的会费(50 年

不变),可以生存半个世纪,说得上是奇迹。

五十年,正所谓:不忍登高望远,无语话凄凉。多少往

事,不只五味瓶的甜、酸、苦、辣、咸杂陈;多少次要执笔为这

次的金禧写几句话,也一再掩卷神伤掉泪。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是在 1965 年建国之后的特定环境、

特定生活中,经过二十个月的严问密审,才获准注册的。在那个左右阵营壁垒分明的年代,一群年轻人,要注册

一个“文化”与“学术”范围这么广泛的组织,所为何事?

生活欠温饱、治安欠靖重、家国百废待兴、社会千疮百孔,你们谈什么文化?谈什么学术?好吧,无论你

们要搞什么,你们得在“地上”活动!“光明”地活动!

我是在中正总校热闹且激情的浪潮中成长的一员,所以有点“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于是,义无反顾地

出任了筹备委员会的主席,签署及提呈了中英文章程。在 1969 年 8 月 26 日获得注册后,我也当选了第一任主

席。

注册后的文协,正如人说的: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要开展活动,经费何来?场地何来?宣传何

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钱出力、任劳任怨”的天真想法可以解决得了的!所以,1976 年我又被选为会

长,直到 1978 年。连前面筹委会及第一届,我共主持了会政五年。

1982 年,我又被会众召回来,这次一直连任至 1998 年,共 17 年。三年后,即 2002 年,我第四次被召回

来重做冯妇,蝉联至今,期长 18 年。

四段时间,我共担任了文协四十年的会长。怪不得大家决定封我为“终身荣誉会长”,真的既心酸也无

奈!为此,我常对人说,如想害一个人,请他去注册一个社团。

今天,文协五十岁了,它像一座山岳,我已“无罣碍”了。目前,年轻一辈蓄势待发,只要他们脚踏实

地,以十年为一步;再走几步,是完全可期的。岁月悠悠,我即将七十晋一了,所谓“而发苍苍,而齿牙动

摇”,交棒时间到了,让我慢慢引退吧!

2019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50 年会庆荣誉榜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出版刊物一览

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 50 年庆工作委员会

请用微信扫描

2019 年 8 月 24 日 星期六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