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目錄 目錄 I 體育與健康休閒系所之歷史沿革 VI 項目一: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項目一 1 壹、現況描述………………………………………… 項目一 1 1-1 運用適合的分析策略以擬訂發展計畫之結果 項目一 1 1-2 依據教育目標與結合大學人才培育功能與國 家產業人才需求,訂定學生核心能力之作法與結 果………………………………………………… 項目一 3 1-3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宣導機制與師生對其 瞭解程度………………………………………… 項目一 4 1-4 依據核心能力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之機制運 作與結果………………………………………… 項目一 5 1-5 課程地圖建置與實施情形…………………… 項目一 6 1-6 依據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與建議,確定教 育目標並擬訂發展計畫之結果………………… 項目一 10 貳、特色……………………………………………… 項目一 11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一 11 肆、改善策略…………………………………………. 項目一 11 伍、項目一總結……………………………………….. 項目一 11 項目二: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項目二 12 壹、現況描述………………………………………… 項目二 12 2-1 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符合系所、 學位學程及在職專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學習 需求之情形……………………………………… 項目二 12 I
91

目錄¹´嘉義大學體育健康休閒系所... · 動專業課程,以發展學生從事運動教練或運動管理之能力。...

Sep 27, 2019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 目錄

    目錄 I

    體育與健康休閒系所之歷史沿革 VI

    項目一: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項目一 1

    壹、現況描述………………………………………… 項目一 1

    1-1 運用適合的分析策略以擬訂發展計畫之結果 項目一 1

    1-2 依據教育目標與結合大學人才培育功能與國

    家產業人才需求,訂定學生核心能力之作法與結

    果…………………………………………………

    項目一 3

    1-3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宣導機制與師生對其

    瞭解程度………………………………………… 項目一 4

    1-4 依據核心能力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之機制運

    作與結果………………………………………… 項目一 5

    1-5 課程地圖建置與實施情形…………………… 項目一 6

    1-6 依據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與建議,確定教

    育目標並擬訂發展計畫之結果………………… 項目一 10

    貳、特色……………………………………………… 項目一 11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一 11

    肆、改善策略…………………………………………. 項目一 11

    伍、項目一總結……………………………………….. 項目一 11

    項目二: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項目二 12

    壹、現況描述………………………………………… 項目二 12

    2-1 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符合系所、

    學位學程及在職專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學習

    需求之情形………………………………………

    項目二 12

      I

  • 2-2 專任教師之結構與流動之情形……………… 項目二 16

    2-3 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進行教

    學設計與應用多元教學方法之情形…………… 項目二 18

    2-4 教師自編講義、編製數位媒材做為教學輔

    助,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情形……………………項目二 20

    2-5 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設計學

    習評量之情形…………………………………… 項目二 21

    2-6 依據教學評鑑結果,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設

    計、教材教法與多元學習評量方法之情形………項目二 21

    2-7 教師配合課程需求,進行實務教學之成果(在

    職專班部分)………………………………………項目二 24

    貳、特色………………………………………………. 項目二 24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二 25

    肆、改善策略………………………………………… 項目二 26

    伍、項目二總結……………………………………….. 項目二 27

    項目三: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項目三 28

    壹、現況描述………………………………………….. 項目三 28

    3-1 提供學生學習輔導之作法…………………… 項目三 28

    3-2 提供學生之學習資源及其管理維護機制…… 項目三 32

    3-3 提供學生課外學習活動之作法……………… 項目三 35

    3-4 指導教授的研究生指導負擔與提供學習和生

    涯輔導之情形…………………………………… 項目三 37

    3-5 系所提供學生生活輔導之作法……………… 項目三 38

    3-6 系所提供學生生涯輔導之作法……………… 項目三 40

    貳、特色……………………………………………… 項目三 41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三 41

      II

  • 肆、改善策略………………………………………… 項目三 41

    伍、項目三總結……………………………………… 項目三 42

    項目四:學術與專業表現 項目四 43

    壹、現況描述………………………………………… 項目四 43

    4-1 教師研究表現之情形………………………… 項目四 43

    4-2 教師專業服務表現之情形…………………… 項目四 48

    4-3 學士班學生專題研究能力之表現…………… 項目四 51

    4-4 碩士班學生之學術與專業表現………… 項目四 53

    4-5 碩士班學生之數量與品質……………… 項目四 54

    貳、特色……………………………………………… 項目四 56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四 57

    肆、改善策略………………………………………… 項目四 57

    伍、項目四總結………………………………………. 項目四 57

    項目五: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項目五 58

    壹、現況描述………………………………………… 項目五 58

    5-1 畢業生生涯發展追蹤機制落實之情形……… 項目五 59

    5-2 研擬畢業生整體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之情形… 項目五 61

    5-3 自行規劃機制或結合學校之機制,蒐集內部

    互動關係人、畢業生及企業雇主對學生學習成效

    意見之情形………………………………………

    項目五 63

    5-4 根據內部互動關係人、畢業生及企業雇主對

    學生學習成效意見之分析結果,進行檢討修訂核

    心能力之設計、課程規劃與設計、教師教學與學

    習評量,以及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提供之情形

    項目五 67

    5-5 行政管理機制運作與定期自我改善之情形… 項目五 68

      III

  • 5-6 針對第一週期系所評鑑之改善建議,進行品

    質改善之計畫與落實的情形…………………… 項目五 69

    貳、特色……………………………………………… 項目五 75

    叁、問題與困難……………………………………… 項目五 76

    肆、改善策略………………………………………… 項目五 76

    伍、項目五總結………………………………………. 項目五 76

    附錄一:第二週期系所自我評鑑回應委員暨自我改

    善情形結果表……………………………………………………

    77

      IV

  •   V

    體育與健康休閒系所之歷史沿革

    本系大學部於民國 89 年,由當時的嘉義師院學院、嘉義技術學

    院二校體育師資合併成立體育學系;碩士班(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

    於民國 92 年開始招生,而體育系在職碩士專班於民國 100 年開始招

    生。後因配合學校政策進行系所整併,因此配合更名為體育與健康休

    閒學系(含碩士班)。

    本系宗旨在於培養學生具備體育教學的專門知能與專業精神,以

    期成為國民小學優秀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人員;並藉由豐富的體育運

    動專業課程,以發展學生從事運動教練或運動管理之能力。

    本系碩士班宗旨在於培養專業化研究與實務並重之運動科學、運

    動休閒、運動教育之專業人才,強調多元化之課程設計,提升專業成

    長,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促進運動科學與休閒教育研究發展,並滿

    足社會需求,培養各類體育運動產業人才。

  • 項目一: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壹、評鑑指標說明 1-1 運用適合的分析策略已擬定發展計畫之結果

    本系以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為基礎,並向上整合研究所,在配合

    全球化之體育健康休閒研究所趨勢,進而落實運動及健康休閒之相關

    研究與實務推廣。本系所依據分析策略規劃發展計畫,運用 SWOT

    策略分析討論本系未來發展方向如下表 1-1-1:

    表 1-1-1 本系所 SWOT 分析表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

    師資學歷佳,教學經驗豐富 豐富的產官學教學與實務資源 專業結構完整,提供優良學術研究環境 本校五年教學卓越計畫不斷精進教學與提升學習成效 系校友在各種工作職場表現傑出

    地處偏遠地區 產學合作之經驗與能力相對較弱 不易尋找企業贊助運動發展

    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本校校友服務於中小學可充分提供

    本系所學生服務與學習場域 本系提供學生參加教師甄試、碩博士

    班進修及術科專長學生之專業輔導 參與國際研討會建立學生之國際觀 行政院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通過與實施 轉型老人體育健康休閒發展,已設立微

    學程及教師學群

    少子化趨勢影響,將影響本系所之

    招生 全國小教師資供過於求,影響本系師資

    生就業機會

    外領域學校及科系轉型為休閒運動

    科系逐漸增加,造成就業市場的競

    一、系所宗旨

    本系宗旨在於培養學生具備體育教學的專門知能與專業精神,以

    期成為國民小學優秀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人員;並藉由豐富的體育運

      1

  • 動專業課程,以發展學生從事運動教練或運動管理之能力。

    本系碩士班宗旨在於培養具有專業化之研究與實務並重之體育

    與健康休閒專業人才,強調多元化之課程設計,提升專業成長,並加

    強國際學術交流,促進運動科學、休閒管理及教育研究發展,進而培

    養各類體育運動專業人才。

    二、教育目標

    (一)大學部(一般生)

    因應國內教育變革與學校的發展,本系致力朝向科技化、資訊

    化,以提昇教學與研究之質量;發展與充實學生多元知能,具備挑戰

    能耐與競爭力;並追求卓越、多元與創新,倡導學術責任,加強學術

    交流與合作,擴大在學術研究的影響力。因此,本系培養具備運動保

    健與體適能指導人才、運動休閒管理能力人才等,因應就業市場之多

    元化,以作為培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的先備人才之機構。

    (二)大學部(師資生)

    本系培育學生認識國小學童的能力與需要,預備成為國民小學優

    秀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人員。本身除了具備體育的專門知能與專業精

    神外,並具有研究體育學術的興趣與能力;另培育其具有教育專業知

    能與涵養、須兼備課程與教學專業基礎、對教育服務熱忱與良好態

    度,使其成為教育專業基礎人才。

    (三)碩士班

    本所的目的在於培養專業化研究與實務並重之運動科學、運動休

    閒、運動教育之專業人才,強調多元化之課程設計,提升專業成長,

    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促進運動科學與休閒教育研究發展,並滿足社

    會需求,培養各類體育運動產業人才。

      2

  • 1-2 依據教育目標與結合大學人才培育功能與國家產業人才需求,訂

    定學生核心能力之作法與結果

    本系所教育目標與發展特色結合專任老師之專長擬定課程,由課

    程委員會於每年修正、調整課程內涵因應社會環境之變遷,課程內涵

    擬訂後確立本系所之教育目標,亦人才培育目標,依人才培育目標訂

    定核心能力及基本核心能力指標,以下是 101 年依自評校外委員建

    議、本系系務會議及課程會議等修訂之教育目標(表 1-2-1) 。

    表 1-2-1 校、院、所、系四級教育目標與畢業生職業方向表

    1.培育術德兼備人才 4.全球視野之優秀人才 2.全人發展人才 5.卓越創新人才

    校級

    教育

    目標 3.在地意識 1.優良國民教育及學前教育階段教師

    3.專業領域學術研究人才 院級教育

    目標 2.專業領域實務或管理人才 1.培養國民小學優秀體育教師(師資生)

    4.培養運動休閒管理能力人才

    2.培養體育專業人員(師資生) 系級

    教育

    目標 3.培養運動保健與體適能指導人才

    5.培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的先備人才

    1.培養運動科學研究人才 所級教育

    目標 2.培養運動教育的研究人才

    3.培養運動休閒管理能力人才

    1.政府單位 4.休閒治療產業 2.各階層之教育單位師資 5.運動行銷產業

    畢業

    生職

    業方

    向 3.公民營運動休閒機構 6.運動科學與休閒管理

    而本系所於 96學年依評鑑建議修訂大學生有 13種核心能力與研

    究所 8 種核心能力。101 年依自評校外委員建議,並配合產官學界職

    場需求與學生特質,本系透過系務會議及課程會議新修訂大學部 8 種

      3

  • 核心能力,研究所 5 種核心能力,期透過大學部和研究所核心能力指

    標,培育具有專業人文素養之學生,其核心能力如表 1-2-2 本系所核

    心能力。

    表 1-2-2 校、院、所、系四級核心能力表

    1.自主自律能力 5.關懷、參與及領導能力

    2.語文、資訊能力與體適能 6.博雅知能

    3.專業之基本與核心知能 7.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4.在地理解 8.全球視野

    1.教育基礎理論之專業知能 3.自省、敬業與人文關懷之能力 院

    級 2.領域專業、邏輯思考判斷與多元創新能力

    4.人際關係及領導能力

    1.體育教學之專業能力* 5.多元運動項目之運動技能 2.小學各領域之教材教法的能力*

    6.多元運動項目規劃與執行之能力

    3.基礎體育運動學科的知識與理論

    7.主動學習、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基礎運動科學與運動休 閒領域等研究能力

    8.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1.運動科學之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

    4.學習與相關領域人員溝通、協調與整合之能力

    2.運動休閒活動之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

    5.獨立思考及國際觀的能力

    級 3.運動教育之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

    *表示為大學部師資生之核心能力,一般生不包含此核心能力。

    1-3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宣導機制與師生對其瞭解程度

    一、於本系所網頁刊登系所簡介、設立宗旨、教育目標、核心能力、

    發展方向、課程規劃、課程規劃及師資等,使在校學生、未來學

      4

  • 生、一般民眾可上網查詢本系所之教育目標、核心能力、發展特

    色有相當之認知。另根據 101學年本系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大學

    部學生對本系設系宗旨認知屬於同意(M=4.09),對本系目標認知

    屬於同意(M=4.14),對本系核心能力認知屬於同意(M=4.03)。研

    究生學生對本系碩士班宗旨認知屬於同意(M=4.56),對本系碩士

    班目標認知屬於同意(M=4.56),對本系碩士班核心能力認知屬於

    同意(M=4.56)。

    二、每學期辦理新生座談會,由系所主任說明本系所之設立宗旨、教

    育目標、核心能力及發展方向,並邀請多位教師講解本系所課程

    特色及教學方式,並開放師互動交流時間,藉以了解學生選擇本

    所之期望與想法。

    三、利用所、系、班會時間,討論系所相關問題,並針對本系所教育

    目標、核心能力、課程規劃及學生修課情形進行檢討,重視學生

    意見反映,作為本系所未來發展與改善之依據。

    四、利用置入性行銷方法,於本系樂育堂中布置標語方式,讓同學每

    天上課都能看見本系宗旨、教育目標和核心能力等。

    1-4 依據核心能力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之機制運作與結果

    一、落實本系所課程規劃設置課程委員會

    依據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本校組織規程第十四條第六規

    定暨「國立嘉義大學課程規劃委員會設置辦法」辦理(現場作證資料

    1-4-1),訂定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暨體育室課程規劃委

    員會。本系所課程委員由系主任(所長)與體育室主任為招集人,另

    由本系(所)教師票選三人為委員,委員任期為一年,另應邀請校友

    代表一人、業界代表一人、校外學者專家一人、學生代表一人,共九

    位委員,每學年至少召開會議乙次,經由會議討論結果後,執行決議

    事項(現場作證資料 1-4-1)。

      5

  • 圖 1-4-1 課程運作機制圖

    二、課程與核心能力雙項細目表

    本系所有科目課程皆依系所核心能力進行雙項細目表之關聯分

    析,表 1-4-1 為大學部之部分舉例說明(現場作證資料 1-4-2)。

    表 1-4-1 課程與核心能力雙項細目表

      6

  • 1-5 課程地圖建置與實施情形

    有關課程地圖建置與實施情形,依據本系所課程架構、課程規劃

    特色建置課程地圖,指引學生修課之參考,並規劃學生學習及職涯進

    路,引導學生確立未來職涯發展方向,發展職場成功所需的核心就業

    能力。

    一、大學部(師資生)

    本系師資生課程架構包含:教育專業49學分(院共同必修10+師

    資培育必修29+師資培育選修10)、通識必修30學分、體育專門69

    學分(學科必修22+術科必修18+術科選修11),畢業學分共計148,

    成績及格者使得畢業,課程架構如下圖1-5-1。

    二、大學部(非師資生)

    本系課程架構包含:院共同必修6、專業選修課程21學分、體育

    專門92學分(學科必修26 +術科必修18+學科選修32+術科選修16),

    畢業學分共計128,成績及格者使得畢業,課程架構如下圖1-5-1。

    三、研究所

    本所課程架構包含:必修課程13學分、通識必修30學分、論文6

    學分,畢業學分共計40學分,成績及格者使得畢業,課程架構如下圖

    1-5-2。

    四、本系所課程規劃特色

    本系課程之特色在於體育專業課程中納入教育學分,使學生在畢

    業前同時具備運動專業知能及體育師資資格。本所之特色在於培養具

    有專業化之研究與實務並重之體育與健康休閒專業人才,強調多元化

    之課程設計,以提昇本所研究生之專業成長,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

    建立運動科學與休閒教育研究發展之特色。  

      7

  • 國立嘉義大學運動與健康休閒學系大學部

    課程架構圖 〈一般生基本畢業學分數:128學分〉 (師資生基本畢業學分數:148學分)

    師資生

    通識必修 教育專業

    1.院共同必修10

    2.師資培育必修29 3.師資培育選修10

    體育專門

    1.學科必修22

    2.術科必修18 3.術科選修11

    一般生

    通識必修 體育專門 院共同必修

    1.學術必修26

    2.術科必修18 3.學科選修32

    4.術科選修16

    1.專業選修學分,至多承認外系選修15學分(僅限學科),科目

    由體育系採證。 2.在學期間,每位同學需取得體育運動相關證照或體育運動相

    關講習證明合計3項。(師資生畢業前需取得救生員證照)

    1.培養具備小學體育之專業能力的師資

    2.培養具備體育運動學科基礎人才 3.培養具備體育運動術科基礎人才

    4.培養具備運動管理能力的人才

    5.培養自我學習成長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專業課程三大領域:

    1.體育運動教育 2.運動與健康促進

    3.運動與休閒管理

    院共同必修

    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

    師資培育必修

    國音及說話、發展心理學、美

    勞、普通數學、教學原理、特殊教育導論、表演藝術、國民

    小學國語教材教法、課程發展

    與設計、國民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班級經營、國民小學教學

    實習

    師資培育選修 教學媒體與操作、生活科技概

    論、輔導原理與實務、教育統

    計、國民小學英文教材教法、資訊教育、國民小學綜合活動

    教材教法、國民小學藝術與人

    文教材教法、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

    術科必修

    田徑.羽球.體操.游泳I.籃球.國術.游泳II.舞蹈.桌球

    術科選修

    排球.攀岩與逃生.重量訓練.高爾夫.啦啦隊表演.瑜珈.網

    球.田徑論.羽球論.足球.棒

    (壘)球.游泳教學與實際操作.籃球論.手球.足球論.棒

    (壘)球論.體操論.木球.民俗

    體育.舞蹈論.桌球論.網球論.壁球

    學科必修

    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學原理.運動生物力

    學.運動生理學(I).運動心理學.運動傷害防護學.體育行政.體育教學法.書報討論(I).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教材教法.書報討論(II)

    學科選修

    1.體育運動教育專門課程 體育史.體育教學科技與媒體設計.體育統計.運動

    訓練理論與實務.運動哲學.適應體育.運動法律

    學.運動社會學.運動行銷學.運動美學.兒童體育與遊戲.體育研究法.體適能理論與實際.運動指壓

    與按摩

    2.運動與健康促進 運動與全人健康.急救學與實驗.人體肌動學.活力

    老化與防跌.健身訓練指導與服務.婦女體育與健

    康.運動生化學.運動生物力學實驗.運動生理學實驗.運動醫學.高齡體適能健康促進.運動治療學.

    運動傷害防護與貼紮.運動營養學.老化與健康促

    進.運動生理學(II).桌球與健康 3.運動與休閒管理

    休閒活動概論.水中活動與游戲.運動技能學習.運

    動休閒管理.高齡運動休閒方案與設計.運動賽會管理.運動技術分析.體育健康休閒產業實習.運動

    休閒俱樂部管理.體育表演之規劃與執行

    1.培養具備體育運動學科基礎人才

    2.培養具備體育運動術科基礎人才 3.培養具備運動管理能力的人才

    4.培養自我學習成長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圖 1-5-1 大學部課程架構圖

      8

  • 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碩士班

    課程架構圖

    (共 40 學分)

    高等教育統計(3)

    必修課程 13

    體育與健康休閒研

    究導論(3) 

    教育研究法(3)

    當代體育與健康休

    閒書報討論(2、2)

    專業選修課程 21

    運動科學組

    運動科學(運動生理、生物力學、心理)

    全人健康及高齡健康促進

    運動教育及休閒組

    (運動教育、運動休閒管理、

    高齡運動休閒)

    1.運動生理學專題研究

    2.運動生理學實驗

    3.運動環境生理學專題研究

    4.臨床運動醫學專題研究

    5.全人健康專題研究

    6.運動營養專題研究

    7.運動訓練法專題研究

    8.體適能專題研究

    9.運動處方專題研究

    10.肌肉骨骼偒害專題研究

    11.運動生物力學專題研究

    12.神經肌肉控制專題研究

    13.運動生物力學實驗

    14.運動員復健與體能訓練專

    題研究

    15.運動技術分析專題研究

    16.步態分析專題研究

    17.運動心理學專題研究

    18.運動心理學實驗

    19.活力老化與防跌專題研究

    20.高齡體適能專題研究

    1.體育教學分析專題研究

    2.運動教育學專題研究

    論文 6

    17.老化哲學專題研究

    18.高齡運動與休閒活動設計專題

    研究

    19.高齡化社會學研究

    20.休閒活動與高齡學專題研究

    11.休閒運動及遊憩方案規劃專題

    研究

    12.運動與休閒壓力調適專題研究

    13.運動與休閒行銷學專題研究

    14.運動社會學專題研究

    15.運動與休閒賽管理專題研究

    16.休閒行為專題研究

    8.運動美學專題研究

    9.運動與休閒管理學專題研究

    10.休閒活動與健康促進專題研究

    3.體育測驗與評量專題研究

    4.系統化體育教學設計專題研究

    5.體育教學分析專題研究

    6.運動身體學專題研究

    7.運動哲學專題研究

     

    圖 1-5-2 研究所課程架構圖

      9

  • 1-6 依據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與建議、確定教育目標並擬定發展計

    畫之結果

    有關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與建議移至項目五的 5-6進行整體說明。 

    貳、特色 一、本系專業結構完整,提供良學術研究環境,所除了培養其具備體

    育運動專業知識、技能、管理與教學等專業能力外,體育專業課

    程中納入教育學分,使學生在畢業前同時具備運動專業知能及體

    育師資資格,並著重學生外語能力及電腦能力的養成,確保其畢

    業後之就業競爭力。

    二、本系所擁有經驗豐富的堅強師資陣容,其師資特色如下:

    (一)擁有學有專精、跨領域博士級師資。

    (二)擁有培訓隊教練與選手課輔教師;。

    (三)擁有完整師範學院體育學系養成訓練師資。

    (四)擁有豐富行政經歷師資。

    三、教學方式強調理論與實務的配合,鄰近中小學提供本系所學生服

    務與學習場域、豐富的產官學教學與實務資源,使學生除具備專

    業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外,並要求積極參與校內外專業服務工

    作,增加豐富的實務經驗,落實體育運動專業理論與實務配合的

    教育目標。

    參、問題與困難

    (一)隨著國小師資需求處於供過於求現象,使得師資生畢業不易找

    到教職工作。

    (二)本系大學部學生對運動休閒領域方面職場工作認知有限,因此

    學生想進入運動休閒領域職場障礙較大。

    (三)本系在運動績優生招生方面面臨更大挑戰,由於棒球、籃球、

    羽球等項目職業球隊皆設於北部居多,加上鄰近有國立中正大

    學及國立高雄大學競技運動系加入競爭,將影響本系運動績優

    生招生。

    (四)近五年內本系部分術科專長師資即將屆齡退休,以及本校規定

      10

  • 新聘教師須具備博士學位資格,此項要求將造成本系不易聘請

    到國手級專長術科師資,將影響到本校運動校隊經營與指導,

    以及系上體育術科課程的教學品質。

    肆、改善策略

    (一)雖然小教教師缺額不多,但仍有許多學生希望從事教職工作,

    因此本系將協助師資生蒐集各縣市教師甄選資訊,並透過系友

    會平台分享教師甄選經驗,以幫助師資生更快進入狀況。

    (二)本系將透過系課程委員會通過大三見習與大四實習方案,以協

    助學生進入運動休閒領域職場工作,並提出具體執行方式及課

    程內容規劃。

    (三)鼓勵校隊教練與高中職體育班多互動,加強宣傳就讀本系之優

    點,以及分析學生未來發展方向,透過互動說明,以建立彼此

    互信與合作可能。

    (四)由於要符合具備博士學位與國手資格之術科專長師資有限,將

    透過與校長溝通,並上簽呈方式,希望能以專案方式聘請到國

    手級術科專長師資,以順利推動運動校隊訓練與提升系上體育

    術科課程教學品質。

    伍、總結 

    廿一世紀將是高科技時代,亦是高度講究健康休閒服務時代,高

    科技給人們物質文明之進步,日常生活的便利,使人類講究物質生活

    享受,激發起對健康休閒生活的需求。就現階段而言,本系體育與健

    康休閒學系,除了小學體育教師之外,更同時培養運動教練、以及運

    動管理人才,教學重點兼重學科與術科,使學生具備體育學專業知

    識,並發展個人運動專長。本系碩士班注重學術研究與多元專業發

    展,配合全球化體育健康休閒研究趨勢,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進而

    提升本系研究生的體育、健康與休閒領域研究能力。

      

      11

  • 項目二: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壹、評鑑指標說明 

    本系師資以原嘉義師範學院與嘉義技術學院兩校的體育教師為

    基礎,雙方的專長乃是學、術科相互增長與互補,主要重視的面向即

    為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評量。有關「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方面

    分成七項指標,概略說明如下:

    一、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大多能符合系所及在職專班教

    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二、專任教師之結構與流動情形為現有專任教師 22 位,具有博士學

    位教師 9 名、碩士學位教師 12 名、專士學位 1 名。兼任教師 6

    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2 名、碩士學位教師 3 名、學士學位 1 名。

    三、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進行教學設計與應用多元教

    學方法之情形,本系教師之教學大綱需連結核心能力。

    四、教師自編講義、編製數位媒材做為教學輔助,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之情形,本系教師大多能自編講義並視教學所需而編製數位媒

    材。

    五、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設計學習評量之情形,本系

    教師能依據教學大綱的評量方式設計學習評量。

    六、依據教學評鑑結果,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設計、教材教法與多元學

    習評量方法之情形,本系教師經常透過教學評鑑的結果,調整與

    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方式。

    七、教師配合課程需求,進行實務教學之成果(在職專班部分),本

    系碩士在職專班成立一年多,並重視實務教學的面向。

    以下則是具體與詳細的說明本系達成此七項指標的情況。

    2-1 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符合系所、學位學程及在職專

    班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之情形

      12

  • 本系由於退休與新進教師的交替情況,形成 96 學年度至 101 學

    年度第一學期,專任教師人數與學歷如表 2-1-1;96 學年度至 101 學

    年度第一學期兼任教師人數與學歷,詳如表 2-1-2。專任教師基本資

    料、學術科專長,詳如表 2-1-3,(現場佐證資料 2-1-1)。

    目前為了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及教學內容,要求教師積極參加教與

    學研討會,並鼓勵每位教師加強進行學術研究,並能撰寫文章投稿國

    內外期刊,藉此吸取新知,積極提出各項研究計畫以及國科會計畫,

    期能提升本校在學術界之能見度,也讓教學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

    積極鼓勵教師繼續進修,以提升學校之師資素質,目前尚有二位教師

    攻讀博士學位,其中一位為博士候選人,詳如表 2-1-4。101 學年度

    新聘專任副教授郭進財博士加入本系,提升本系師資素質。本系每學

    年均依規定辦理兼任教師續聘考核,並經學校教評會通過,才予以聘

    任。96 學年度至 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專任教師名冊及授課科目,詳

    如表 2-1-5(現場佐證資料 2-1-1)。96 學年度至 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

    兼任教師名冊及授課科目,詳如表 2-1-6

    表 2-1-1 96-101(1)專任教師人數與學歷 學年度 (學期) 教師人數 博士 碩士 學士 專士

    96(1) 23 9 10 2 2 96(2) 23 9 10 2 2 97(1) 22 8 10 2 2 97(2) 22 8 10 2 2 98(1) 22 8 11 1 2 98(2) 22 8 11 1 2 99(1) 22 8 11 1 2 99(2) 21 8 11 1 1 100(1) 21 8 12 0 1 100(1) 21 8 12 0 1 101(1) 22 10 11 0 1

      13

  • 表 2-1-2 96-101(1)兼任教師人數與學歷 學年度 (學期) 教師人數 博士 碩士 學士 專士

    96(1) 10 1 5 4 0 96(2) 10 1 5 4 0 97(1) 5 0 2 3 0 97(2) 1 0 0 1 0 98(1) 2 1 0 1 0 98(2) 3 1 0 2 0 99(1) 3 1 0 2 0 99(2) 3 2 0 1 0 100(1) 3 2 0 1 0 100(2) 4 2 1 1 0 101(1) 6 2 3 1 0

    表 2-1-3 96-101(1)專任教師之學術專長

    教師姓名 職 稱 學 術 專 長 系教育目標

    黃清雲#

    特聘 教授

    教學科技、體育教學、休閒教育、棒(壘)球、

    壁球、高爾夫 運動教育

    休閒管理

    陳忠慶* 特聘

    教授 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法、足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成和正* 教授 運動生理學、體適能、全人健康、運動生化、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張家銘#

    教授兼

    系主任

    運動管理學、運動社會學、統計學、運動觀光、

    運動賽會、結構方程模式、跆拳道

    運動管理

    休閒管理

    洪偉欽* 教授 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營養、網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黃芳進# 教授 足球、運動哲學、運動美學、體育學原理、桌球

    運動教育

    運動術科

    陳信良* 教授 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法、體適能理論與實務、

    羽球、足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何慶煌 副教授 排球、游泳、網球、軟式網球 運動術科

    林宏恩# 副教授 運動管理、運動行銷、太極拳、國術

    運動管理

    休閒管理

    楊惠芳# 副教授

    舞蹈、游泳、動作教育、體育科教材教法、兒童

    體能與遊戲

    運動教育

    運動術科

      14

  • 續表 2-1-3 96-101(1)專任教師之學術專長 

    教師姓名 職 稱 學 術 專 長 系教育

    目標

    蘇耿賦 副教授 田徑、運動訓練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鍾宇政 副教授 運動訓練、棒球、桌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林威秀* 副教授 運動傷害防護、運動保健、神經肌肉控制、感知

    運動控制、有氧舞蹈

    運動科學

    郭進財# 副教授

    運動休閒管理、運動賽會管理、休閒管理與規劃、

    體育行政管理、田徑、排球、網球、射箭、桌球

    運動管理

    休閒管理

    陳俊汕 助理

    教授 羽球、運動心理學、運動技能學習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陳智明 助理

    教授

    運動生理學、游泳、水上運動、游泳教學指導、

    壘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吳昶潤 助理

    教授 運動訓練、羽球

    運動術科

    黃朝嘉 助理

    教授 手球、高爾夫

    運動術科

    侯堂盛 助理

    教授

    體適能理論與實務、運動訓練理論與實務、田徑、

    重量訓練法、舉重、健力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楊孟華 助理

    教授 籃球、田徑、籃球論、體育運動競賽實務

    運動管理

    運動術科

    康風都 講師 運動生理學、運動管理學、網球、體操、高爾夫、

    羽球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丁文琴 講師

    運動生理學、人體解剖學、體適能、國民小學綜

    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材教法、舞蹈、攀岩

    運動科學

    運動術科

    *碩士班運動科學組專長教師,#碩士班運動教育與休閒組專長教師

    表 2-1-4 96-101(1)專任教師之國內進修情形 教師姓名 職 稱 國內進修學校及時間

    鍾宇政 助理教授 98/02-100/01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博士)

    丁文琴 講師 98/02-迄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博士班

    黃朝嘉 講師 96/09-98/07 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畢業

    楊孟華 講師 98/02-100/01 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畢業

      15

  • 表 2-1-5 96-101(1)專任教師之國外進修情形 教師姓名 職 稱 國外進修學校及時間

    黃芳進 副教授

    98/08/01-99/07/31(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國科會補助科學

    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體育運

    動學系之 CPIS 中心半年的補助

    林威秀 副教授 100/12/15-101/12/04(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科會補助科學

    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

    表 2-1-6 96-101(1)兼任教師之主授課程 教師姓名 職 稱 主授課程

    王金成 教授 大學部(體育學系):體育教學設計、媒體設計

    李元宏 講師 大學部:體育、網球

    陳柏榮 講師 大學部:體育、排球

    林啟文 副教授 大學部:體育、排球

    趙國斌 助理教授 大學部:體育

    林育群 講師 大學部:體育

    鄭燕貞 講師 大學部:體育、網球

    林湘 講師 大學部:體育、民俗體育

    曾錦源 講師 大學部(體育學系):運動法律學

    吳廷讚 講師 大學部:體育、網球

    蔡榮捷 助理教授 大學部:體育特別班

    郭進財 副教授 大學部:體育、網球

    王伯宇 講師 大學部:體育

    李坤哲 講師 大學部:體育、排球

    吳柏叡 副教授 大學部:體育、排球

    兼任教師大部分以一般普通體育課程為主,較少擔任體育系學術

    科的課程,對本系學科課程多元化的助益少許,但對課務的負荷與一

    般術科教學具有相當的協助。

    2-2.專任教師之結構與流動情形

    本系自 96 學年度至今,新聘 2 位教師,1 位教師離職,1 位教師

    屆齡退休,11 位教師升等,詳見表 2-2-1。101 學年度本系現有專任

    教師 22 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9 名、碩士學位教師 12 名、專士學位

      16

    http://adm.ncyu.edu.tw/%7Edpe/teacher/teacher/jesse.htmhttp://adm.ncyu.edu.tw/%7Edpe/teacher/teacher/jesse.htm

  • 1 名,詳見表 2-1-1;兼任教師 6 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2 名、碩士

    學位教師 3 名、學士學位 1 名,詳見表 2-1-2。 96 學年度至 101 學

    年度第一學期本系教師流動情形,詳見表 2-2-2。

    表 2-2-1 96-101(1)學年度專任教師新聘、離職、退休、升等情形 學年度(學期) 新聘 離職 退休 升等

    96(1) 李恆儒

    (助理教授)

    96(2) 吳昶潤(助理教授)

    97(1) 林威秀 (助理教授)

    98(2) 陳信良(副教授) 黃朝嘉(助理教授)

    99(1)

    成和正(教授) 張家銘(教授) 鍾宇政(副教授) 侯堂盛(助理教授)

    99(2) 鄭維峰

    (副教授) (屆齡)

    100(1) 洪偉欽(教授) 林威秀(副教授) 楊孟華(助理教授)

    101(1) 郭進財 (副教授) 黃芳進(教授) 陳信良(教授)

    表 2-2-2 96-101(1)學年度專任教師流動情形

    96 97 98 99 100 101學年度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特聘教授 0 0 0 0 0 0 1 1 1 2 2

    教授 2 2 2 2 2 2 3 3 4 3 5

    副教授 9 9 9 9 10 10 9 8 8 8 7

    助理教授 6 7 6 6 6 6 6 6 6 6 6

    講師 6 5 5 5 4 4 3 3 2 2 2

    合計 23 23 22 22 22 22 22 21 21 21 22

      17

  • 本系師資的數量與其專長朝向滿足系所學生與發展的需求,乃是

    在教師的聘任會考量到此因素,以近來研究生的需求為例,愈來愈多

    學生選擇運動休閒領域,本系於一百學年度聘任郭進財老師,其學科

    與術科的專長能助益本系所。此外,目前副教授以上的教師約佔

    64%,相較九十五學年度的 40%,具有明顯的成長。

    2-3 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進行教學設計與應用多元教

    學方法之情形

    依據本系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具備十三項專業核心能力及其各項

    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分述如下:

    一、在體育教學之專業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具備體育專項術科示範及

    講解能力,以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執行能力。

    二、在小學各領域之教材教法的能力方面:透過授課或實作習得,讓

    學生得到各項教材教法能力。

    三、在與小學生溝通的能力方面:讓學生藉由實地實習課程認識兒童

    以及與小學生溝通能力。

    四、在基礎體育運動學科的知識與理論方面:培養學生具備基礎人體

    解剖學的理論與概念,以及體育運動與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力

    學等之基礎知識能力,並習得各種體育運動之理念發展與演變歷

    程之內涵。

    五、在運動科學與運動休閒領域等專業研究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具備

    運動科學研究之基本知識能力,除了運動科學外,也要培養學生

    具有人文社會領域研究的基礎概念能力。

    六、在多元運動項目之運動技能方面:讓學生了解各項體育運動術科

    之基本原理,示範、操作與分析多種運動技能之能力,同時要鍛

    鍊強健體魄並學會多種運動術科技能之能力。

    七、在多元運動項目規劃之能力:要讓學生熟悉多元運動項目的基本

    規則。

      18

  • 八、在運動休閒產業的專業知識方面:透過相關課程的學習與實地參

    訪,讓學生瞭解運動休閒產業之經營與管理,並透過專題報告學

    習方式,以增加學生對具有特色或成功經營的運動休閒企業之瞭

    解。

    九、在運動休閒相關器材與設備之規劃知識方面:透過相關課程的學

    習與實地參訪,讓學生瞭解相關運動設施及娛樂休閒設施規劃。

    十、在策劃及執行運動休閒活動的能力面:透過本校全校運動會(包

    含田徑賽、啦啦隊比賽及教職員趣味競賽)、水上運動會、路跑

    接力賽等活動,訓練學生規劃與執行賽會的能力,鼓勵學生協助

    縣內小學運動會之舉辦,增加學生活動執行經驗與服務之熱忱,

    同時積極讓學生參與校外大型運動賽會及休閒活動,以增加學生

    實務經驗與視野。

    十一、在休閒運動事業管理者的重要特質之能力方面:訓練並透過要

    求學生以誠實、道德的原則,以贏取他人的信任與尊敬,讓學生

    具有挑戰精神及作好個人生涯規劃的能力,並教導學生具活力與

    熱誠地投入活動中工作。

    十二、在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可以透過書報

    討論、專題演講等,或舉辦體育運動相關比賽,提升學生主動學

    習、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三、在學生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方面:讓學生懂得透過體育

    運動相關學、術科的學習過程,以及鼓勵參與體育運動休閒相關

    賽會、活動等,培養學生具有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本系所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之關聯性,首先著重基本能力的培

    養,是一種基礎的、完整的能力,也是一種生活各面向所需的能力願

    景;在課程或教學目標上,課程設計者或教學者依自己領域的專業與

    經驗及能力指標所訂定的表現目標,是屬於短期目標,因各專業領域

    的不同,各學科與系所課程目標、核心能力之關聯性,由系統帶出十

      19

  • 三項專業核心能力的關聯性(1.關聯性最弱 2.關聯性稍弱 3.關聯性中

    等 4.關聯性稍強 5.關聯性最強);在能力指標上,各領域依照基本能

    力所設定的分段能力指標,是屬於長期目標,來培養本系學生大學階

    段,所要達到的設定目標之表現。

    本系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養之核心能力進行之教學方式非常多

    元,包括講授、習作、討論、報告、示範、實習、影片欣賞,還有外

    聘演講、實地參訪、實務操作等。96-101 學年度教師教學方式(現場

    佐證資料 2-3),有關教師教學方法與評量方式之統計分析請參閱現場

    佐證資料 2-3 張家銘。

    2-4 教師自編講義、編製數位媒材做為教學輔助,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之情形

    本系教師根據課程所要培養之核心專業能力,應用多元教學方

    法,以提升學升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教師於教學撰寫課程大綱與大

    綱上網率為 100%,有的教師透過編製數位媒材作為輔具前,皆能撰

    寫課程大綱,來達到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利用本校教

    學平台或是自行架設網站,來增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此外也教師

    自編課程講義,詳表如 2-4-1(現場佐證資料 2-4)。

    表 2-4-1 教師編製講義、數位教材與教學網站平台使用之情形 教師姓名 教學平台 編製數位教

    材與講義

    教師姓名 教學平台 編製數位教

    材與講義

    黃清雲 ◎ ◎ 陳智明 ◎ ◎

    陳忠慶 ◎ ◎ 陳俊汕 ◎ ◎

    何慶煌 ◎ 陳信良 ◎ ◎

    林宏恩 ◎ ◎ 鐘宇政 ◎

    楊惠芳 ◎ ◎ 吳昶潤 ◎

    洪偉欽 ◎ ◎ 林威秀 ◎ ◎

    成和正 ◎ ◎ 楊孟華 ◎ ◎

    黃芳進 ◎ ◎ 黃朝嘉 ◎

    蘇耿賦 ◎ ◎ 侯堂盛 ◎ ◎

    張家銘 ◎ ◎ 康風都 ◎

    郭進財 ◎ ◎ 丁文琴 ◎ ◎

      20

  • 2-5 教師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設計教學評量之情形

    本系教師係依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設計學習評量採多元

    的學習成效評估方式,在量化評量方式包括筆紙測驗(ex:隨堂考、

    期中末考)、書面學術發表(ex:主題蒐集、參訪心得、記錄觀察、

    服務學習)、口語評量(訓練學生資料彙整能力、臨場反應力、口語

    表達、儀態及穩健台風)、實作評量(EX:技巧性動作考核、實驗、

    測量、實習活動、服務活動、試教)、出席率等;而質化評量上則包

    括學習態度、課堂互動、晤談(個人、小組)等。此外,也透過校內

    比賽活動(現場佐證資料 2-5-1~2)及校外專業證照進行學生評量,

    本系大學部學生在校期間須取得體育相關證照或體育運動相關講習

    證明共計三項(101 學年度師資生於畢業前須增加取得救生員證照),

    而碩士班學生則需在提出學位論文考試申請時,必須完成下列事項:

    (1)有二篇研討會論文發表(碩士在職專班僅須一篇)、(2)至少參加校

    外所舉辦之體育(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議乙次、(3)前三學期參加本

    所「研究生學術發表會」之出席率每學期須大於 80%以上、以及(4)

    第一學年度下學期和第二學年度上學期,在本所的「研究生學術發表

    會」上各完成口頭發表乙次(現場佐證資料 2-5-3)。

    2-6 依據教學評鑑結果,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設計、教材教法與多元學

    習評量方法之情形

    為瞭解學生對老師授課之反應,以明瞭教師們的教學狀況,並進

    一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品質,因此本校頒訂「教師倫

    理手則」、「學系審議專業科目教學內容實施方案」、「院共同課程教材

    品保社群」、「教師教學評鑑實施要點」、「教學助理實施要點」、「傑出

    教學助理遴選要點」、「教學諮詢發展委員會設置要點」(現場佐證資

    料 2-6-1~7)。本校於 92 學年度全面實施學期期初及期末教師教學評

    量電腦網路填答,教師可直接從網路瞭解學生的意見反應,在圖 2-6-1

      21

  • 中呈現 96~100 學年度本系教師教學評量之平均值分佈情形(現場佐

    證資料 2-6-8),顯示教師們的教學品質逐年在成長。

    圖2-6-1 96~100學年度體育系敎師教學評量分數

    4.31 4.26 4.36 4.4 4.4 4.34 4.53 4.6 4.584.67

    0

    1

    2

    3

    4

    5

    96.1 96.2 97.1 97.2 98.1 98.2 99.1 99.2 100.1 100.2學年度.學期

    平均

    分數

    另外,對於教學評鑑結果優良教師除進行公開表揚外,亦訂定「國

    立嘉義大學教學績優教師彈性薪資獎勵辦法」(現場佐證資料

    2-6-9)。而評鑑結果有待改善之教師則需接受輔導,亦即本校專任教

    師實際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平均值未達 3.5 者,應由系所院主管就缺失

    原因做檢討與改進,並對教師進行輔導與協助(現場佐證資料

    2-6-10),教師也應同時參加教學發展中心及系所院相關單位所舉辦

    的研習活動(圖 2-6-1 及現場佐證資料 2-6-11);至於兼任教師未達上

    述標準者,除有特殊源由經專案簽奉核准者外,不得再提(續)聘。

    圖 2-6-1 嘉義大學教師教學評量與輔導流程

    所以教師透過學生的「教學意見問卷」上的選擇項目分數或意見

      22

  • 欄,明悉學生的需求,進而改善教材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評

    量方式,以加速實現教學目標,進而提升教學品質。此外,教學評鑑

    的結果也可作為教師升等或續聘之參考。

    每學期末教學評量結果未達標準之教師,應接受教學發展中心所

    規劃的追蹤輔導措施,其主要內容具體敘述如下(現場佐證資料

    2-6-10):

    (一)首先,教師應填寫教學評量自評單(現場佐證資料 2-6-10),並由

    系(所)主任約談瞭解原因,並經教師同意後據以實施輔導。

    (二)接受學院/系所及教學發展中心的輔導,其內容如下所述。

    1.學院/系所方面:

    (1)安排基本授課時數,降低教師的教學負荷。

    (2)所(中心)辦理提升教學效能活動(現場佐證資料 2-6-11)。

    (3)院(系)教學績優教師提供教學建議與改進計畫。

    2.教學發展中心方面:

    (1)遴選校內教學績優教師進行個別教學之相關協助。

    (2)邀集校長與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針對個案教師面對面晤談。

    (3)辦理全校性提升教學效能研習活動(現場佐證資料 2-6-11)。

    (三)評估追蹤與輔導成效:

    係依次一學期教學評量平均值,和教師參加提升教學效能研習次

    數,若符合標準則結案;若未能符合標準,則持續進行追蹤輔導。此

    後續追蹤輔導結果須送至教學發展中心備查(現場佐證資料 2-6-10)。

    除此之外,教學評鑑的結果也可作為教師升等或續聘之參考。所

    以可透過「教學意見問卷」上的選擇項目分數或意見欄,明悉學生的

    需求,進而改善教材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及評量方式,以加

    速實現教學目標,進而提升教學品質。此外,教學評鑑的結果也可作

    為教師升等或續聘之參考(現場佐證資料 2-6-4)。

      23

  • 2-7 教師配合課程需求,進行實務教學之成果(在職專班部分)

    本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利用工作之餘到校進修,很關注如何

    將理論運用到實務方面。雖然該班只成立一年,但是教師仍儘可能安

    排教學的內容,具體實施如下表:

    表 2-7-1 教師實務教學一覽表 科 目 學年、學期 地 點 內容或進行方式 任課教師

    體適能專題研究 100 一 樂育堂 402 體適能的理論講授

    及實際應用 成和正

    全人健康專題研

    究 100 二 樂育堂 403

    全人健康的理論講授

    及實際應用 成和正

    休閒活動與健康

    促進專題研究 100 一

    松田崗休閒

    農場

    實地參訪並編制報告

    書 洪偉欽

    運動營養專題研

    究 100 二

    嘉南藥理科

    技大學

    研討會參與及論文發

    表 洪偉欽

    高等教育統計 100 一 樂育堂 403 使用電腦實際操作統

    計軟體 張家銘

    教育研究法 100 二 樂育堂 403 使用國內、外知名電子

    資料庫收集資料 張家銘

    休閒行為專題研

    究 100 一 樂育堂 404 林宏恩

    運動與休閒壓力

    調適專題研究 100 二 樂育堂 404 林宏恩

    肌肉骨骼傷害專

    題研究 100 一

    運動按摩教

    室 貼紮操作 林威秀

    運動美學專題討

    論 100 二

    嘉義縣立棒

    球場

    欣賞現場棒球比賽之

    美 黃芳進

    運動美學專題討

    論 100 二

    嘉義市冠王

    保齡館 親身體驗運動之美 黃芳進

    雖然如此,任課的教師亦儘量朝此目標加以嘗試,並且會再加強

    實務教學的學生成果的展現。

    貳、特色

    本系教師分別在學科與術科上著力,有些教師在術科素養與教學

    上皆不斷的努力,也不辭辛勞的訓練校隊,彼此相互鑽研;有些教師

    則投入在學科教學與研究上,包含國內外的研討會與期刊的發表,以

    及國科會研究計畫的申請與進行。具體可分以下三項說明:

      24

  • 一、具有多元專長的專兼任師資

    本系師資具有良好的術科與學科教學素養,所以本系在開課的項

    目與屬性皆相當多元。具體的特色如:(一)豐富的教學經驗:本系

    教師大多具有十年以上的學、術科教學經驗;(二)優秀的學術研究

    之實力開展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多位教師積極從事研究,包含國科會

    之研究案,此亦對大學部與碩士班的教學具有很大的助益;(三)多

    位教師兼任運動代表隊教練,經此歷練與素養有助於提升術科教學的

    能力;(四)邁向產學合作讓學生具有更多實務學習的機會:目前本

    系有關運動休閒管理、運動生理學、體適能與運動傷害研究積極與業

    界合作,讓學生具有更多元的實務經驗。

    二、妥善的輔導與改進教學之機制

    本系在學生學業輔導方面,配合學校教務處的相關措施,每學期

    初與期中的學生學習成效的輔導。

    在教師教學評量方面,評估追蹤與輔導成效係依次一學期教學評

    量平均值,和教師參加提升教學效能研習次數,若符合標準則結案;

    若未能符合標準,則持續追蹤輔導,後續追蹤輔導結果須送至教學發

    展中心備查。具體的做法為:對於教學評鑑結果優良教師進行公開表

    揚,而評量結果有待改善之教師須接受輔導,亦即本校專任教師實際

    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平均值未達 3.5 者,應由系所院主管就缺失原因之

    檢討與改進措施進行輔導與協助;兼任教師未達上開標準者,除有特

    殊緣由經專案簽奉核准者外,不得再提(續)聘。

    三、結合教學卓越計畫提升教學的軟硬體實力

    近幾年來,學校獲得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推動了許多教學與學

    習的相關課程與方案,並積極配合未來系所發展方向轉型能力之基礎

    增強,因此開設老人體育健康休閒微學程及成立老人體育健康休閒微

    學程教師學群等。此外,此計畫中添購了教學媒材與設備(例如增加

    3 間電化教室設備,都增設數位電子互動式白板),讓教師具有更多

      25

  • 元的上課方式。此外,系上也會結合資源辦理教學研討會,請專家學

    者進行演講與教學實作的演示,以及辦理教學演示的比賽。

    參、問題與困難

    一、教學上的困難

    (一)教學評量雖然具有改善與反省教師教學情況,但教師仍會考量

    教學評量的分數,而調整對學生的要求標準,例如降低標準。

    (二)由於選修課的數目佔了很大的比例,學生選課的考量因素著實

    影響授課教師的要求內容,例如要求較多較嚴格的課不易開

    成,系所皆出現此情況。

    (三)本系教師授課對象的包含系上大學部的學士與碩士班,進修部

    的學士班與碩士在職專班,以及一般的大一與大二的普通體

    育,每位教師的授課時數偏多,負荷明顯過重。

    二、面對外界的環境

    (一)在數位化的社會潮流下,仍有一些教師尚未多元的使用網路資

    訊系統。

    (二)社會實用性價值之強大衝擊,教師教學需配合未來職場的考試

    與要求,因此,有些重要但受到學生的忽略的內容,教師不易

    實施。

    三、面對學生的特性

    (一)學生特質的轉變是教師教學的一大挑戰,包含學習態度與熱忱

    的逐漸式微,如何喚醒它是當務之急。

    (二)學生受到社會實用性價值之強大衝擊,傾向對實用性與功利性

    的內容較感興趣,也希求能夠短時間就能得到成果。然而,有

    些科目並非該種屬性,經常受到忽略。

    肆、改善策略

    目前無論校院或系上,皆試圖針對上述的問題與困難擬定一些具

    體的措,而本系與教師仍需尋求改善教學之策略,具體描述如下。

      26

  • 一、教學上的困難

    (一)系上與教師需提供更多時間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且要以心平氣

    和與和顏悅色的方式進行。

    (二)需讓學生更瞭解課程彼此的關聯性,鼓勵教師調整上課的方式。

    (三)積極爭取專任與兼任教師的員額以及聘任專案講師的可行性。

    二、面對外界的環境

    (一)鼓勵與協助教師參與數位媒材的學習與運用之研習,以及爭取

    電算中心的工讀生協助指導教師實務操作的能力。

    (二)教師強調理念與非實用的內涵的表達方式可加以調整,並試圖

    將其內容與實用價值作連結或轉化。

    三、面對學生的特性

    (一)雖然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熱忱並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師與系上

    主要可從自身的教學態度與熱忱著手,然而也要注要積極負責

    的態度與熱忱,並不能具有太過嚴苛的要求。

    (二)與業界的實務接觸讓學生瞭解非實用與功利的價值也是很重

    要,教師與系上亦可將此面向融入專業項度的要求中。

    伍、總結

            本系在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方面,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心為主,

    所以致力讓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發揮到最合適的狀態,並

    依該核心能力進行教學設計與應用多元教學方法,設計學習評量。教

    授學科的教師亦能自編講義,並視教學所需而編製數位媒材,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本系教師經由教學評鑑的結果,調整與改進自己的教學

    內容與方式,並透過各種機制不斷的改善與精進。此外,在系上的行

    政支援辦理教學研討會;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與教學實作的演示;辦理

    教學演示的比賽,以及學習輔導的情況下,讓師生皆能經由教學以外

    的管道,獲得教學與學習的雙重成效。

      27

  • 項目三: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壹、各項評鑑指標說明

    3-1 提供學生學習輔導之作法 在提供學生學習輔導部分,本系特別結合本校學務處輔導辦法,

    朝四個主要方向進行輔導學生整體學習成長過程如(圖 3-1-1 學生學習輔導作法圖),分別為 1.導師制、2.office hour、3.術科專長輔導老師與 4.學務處協助學生輔導機制,以下作分段詳細敘述。

    專 長 輔 導 老 師

    學生學習

    OFFICE HOURS

    圖 3-1-1 學生學習輔導作法圖

    一、導師制 有關導師制的設計概念,目前的作法是每班設置導師 1 人,學生

    自大一入學制畢業四年期間之輔導工作均由同一導師擔任,使導師能

    陪伴學生從大一至畢業參與其成長,更能深入理解每位學生家庭背

    景、個人特性或興趣等,給予更確切符合學生需要的協助。基本上每

    班每週有 2 小時導師時間,每位導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對於學習上、生活上、知識上及人際關係之輔導,祈能發揮導師輔導機制的作用。

    目前本系大學部與進修部總共有 10個班級與碩士班 4個班級,97-100學年度各班導師如下,檢附班級導師名單如(現場作證資料 3-1-1),並分述班級導師職責與工作內容。 (一)每週安排導師時間,各班導師可充分或多元使用導師時段安排活

      28

  • 動或進行輔導工作。本系教師擔任導師工作者除校訂導師時間

    外,經常額外撥控與學生約談,藉以了解發現學生的問題,增進

    師生情感。此外並常針對學生學業上的的狀況,提供學生時間進

    行課業諮詢與輔導(現場作證資料 3-1-2)。 (二)導師時間亦包含導師參加每學期常規性校級學務委員會議以及

    教育部或學校辦理相關之導師知能研習活動,增加輔導專業知

    能。 (三)導師工作業務涵蓋:

    1.每學期至少一次與學生或小組(2~4 人)談話,隨機個別輔導;或是較大團體(8~10 人)的輔導(現場作證資料 3-1-3)。

    2.協助學生解決或輔導其生活上(住宿、打工、家庭概況、健康狀況)、學業上(專業科目學習狀況、選課規劃)、人際關係(社團、愛情、同儕)和生涯發展上(性向、專長等生涯規劃評估)的困擾或問題。

    3.學生進入本系後,不論在課業學習、人際關係、生活以及生涯上各有不同的需求,因本系班導師陪伴同學經歷四年成長過程,導

    師們可根據學生在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共通性或個別性的需要,

    提供諮詢或輔導。 4.督導並參與學生所策劃之班級性活動。 5.輔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競賽、課外活動等。 6.留意班上有申請獎學金需求的學生,主動提供相關獎學金資訊。 7.協助學生事務處理特殊及重大問題。 8.與系上教師聯繫並商討在專業科目學習上有困難同學之學習狀況

    與協助。 9.遇特殊問題學生,主動與家長聯繫,必要時轉借校內心理輔導組

    或校外其他單位。 二、office hour

    每位教師每週至少提供 4 小時 office hour,隨時協助、輔導學生。每學期開始時透過網路、初次上課時期或是在研究室門外張貼,告知

    學生課後輔導時間。學生除此之外,可以用電子郵件或電話與導師約

    定時間個別面談。另外,本系所以主動方式了解學生活狀況,若有特

    別的情況出現,將會告知導師、所長。有關各教師 office hour,提供

      29

  • 最新 100 學年度每位教師之時間請詳見(現場作證資料 3-1-4)。 三、術科專長輔導老師

    本系所目前的術科專長,計有籃球、棒球、排球、游泳、田徑、

    羽球、高爾夫球、拔河等八大項目 12 隊。本校其他系所另有安排「專長時間」,給予專長選手時間做專門訓練,然而本系上課時間並未安

    排專長課程,除學科外另需找時間練習術科專長,在學習上較辛苦,

    故本系安排專任教師來輔導專長生,其分配情況如下表 3-1-1 所示。

    表 3-1-1 專長輔導教師資料表

    編號 運動項目 輔導教師 輔導項目

    1 籃球 成和正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2 棒球 鍾宇政、高健龍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3 排球 何慶煌、黃芳進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4 游泳 陳智明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5 田徑 蘇耿賦、侯堂盛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6 羽球 吳昶潤、陳信良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7 高爾夫球 黃朝嘉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8 拔河 洪偉欽 帶隊比賽、心理輔導、課業狀況

    四、學務處協助學生輔導機制 本校學務處對於學生輔導機制可分為生活輔導組、學生輔導中心

    與學生職涯發展中心三大區塊,其各單位具體作法與職責任務如下所

    述: (一)生活輔導組

    配合學校政策,校方會定期將學生曠課次數過多之名單交付各班

    導師,進行了解與輔導。無論是在課業、生活、情感各方面問題,經

    由導師給予學生諮商協助。如遇有問題,本校設有「生活輔導組」,

    由教官負責協助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上的困擾,與導師互相配合,並利

    用課堂時間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對本系所學生的輔導工作更是不遺

    餘力,甚得師生的尊重。生活輔導組以軍訓教官為班底,並有學校職

    員做輔助,其扮演的角色與職責如下表 3-1-2 所述。

      30

  • 表 3-1-2 生活輔導組輔導機制

    項目 辦 理 事 項 1 學生急難救助 7 性別平等申辦窗口 2 學生獎助學金 8 品德教育 3 學生請假 9 學生獎懲業務及會議 4 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金 10 學生宿舍所有業務

    5 就學貸款 11 學生兵役

    生 活 輔

    導 有 關

    服務

    6 各類學雜費減免

    (二)學生輔導中心

    本校設有「學生輔導中心」,可透過導師協助,在具有專業心理

    輔導人員協助解決學生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學生輔導中心對學生輔導

    的功能如下表 3-1-3 所述。 表 3-1-3 學生輔導中心輔導機制

    項目 辦 理 事 項 1 心理測驗 7 辦理全校性特殊教育宣導活動 2 個別諮商 8 針對身心障礙學生辦理轉銜服務3 團體輔導 9 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協助生涯規劃4 追蹤高困擾學生 10 心理衛生推廣教育活動 5 危機個案處理與輔導 11 相關講座/座談/工作坊

    諮 商 輔

    導 有 關

    服務

    6 學系教師輔導諮詢

    (三)學生職涯中心

    為因應全球經濟與產業發展趨勢,及當前國內社會與職場情況,

    本校致力 推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促進學生職涯發展,強化學生專業職能與就業力,創造職場競爭優勢,原有「就業輔導組」於 99.08.01.組織調整後更名為「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其提供全校學生和畢業校友職涯諮詢服務。學生職涯中心對學生就業輔導的功能如下

    表 3-1-4 所述。

      31

  • 表 3-1-4 學生職涯中心服務機制

    項目 具 體 目 標 1 引導學生透過探索職涯興趣和職涯規劃 2 提升學生的專業職能和就業力 3 培養學生的職涯問題解決能力 4 促進學生職涯發展和實踐行動

    學 生 職

    涯 中 心

    認 知 服

    務 5 推動各項學生職涯輔導工作事宜

    項目 辦 理 事 項

    1 建置並維護網路職涯輔導平台,提供即時線上職涯諮詢服務

    2 職涯班級輔導,結合線上職涯測驗,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生涯歷

    程檔案

    3 職涯探索與規劃活動,引導學生探索職涯興趣,培養職涯問題

    解決和規劃能力

    4 職場體驗、見習或企業參訪等活動,促使學生瞭解職場實況與

    趨勢,致力職涯發展與實踐行動

    5 實施學生專業職能及就業力調查,分析學生專業職能及就業力

    現況和程度

    6 結合學校內外各類職涯輔導資源,持續提供學生職涯發展與就

    業輔導服務

    7 教育部、青輔會、勞委會委託或補助辦理之各項職涯或就業輔

    導業務

    學 生 職

    涯 中 心

    就 業 輔

    導服務

    8 校園徵才、升學暨就業博覽會、就業或職涯輔導講座、國家考

    試講座、求職面試技巧等活動,增進畢業生職才媒合

    3-2 提供學生之學習資源及其管理維護機制 提升學生學習策略如圖 3-2-1 可分為兩大主軸。第一部分為學生

    學習資源的具體作法分為四項子題,第一為運動場館資源,第二為圖

    書學習資源,第三為課堂學習資源,第四為教室空間學習資源四大部

    分。 第二部分為管理維護機制上,為配合學校訂定之管理辦法,訂有

      32

  • 會議場所借用管理規則、會議室收費標準、各種教師收費標準、圖書

    館學習資源管理辦法、課堂教學資源借用管理辦法等五項,給予學生

    參考之依據。

    圖 3-2-1 提升學生學習策略

    教 師 空 間 學 習 資 源

    課 堂 學 習 資 源

    圖 書 學 習 資 源

    運 動 場 資 源

    圖 書 館 借 閱 規 則

    課 堂 器 材 借 用

    會 議 場 所 借 用

    教室與會議室收費標準

    學習資源

    提 升

    學 生 學 習

    之 策 略

    一、學習資源

    (一)運動場館資源 1.田徑場 6.游泳池 2.璧球場 7.多功能綜合體育館 3.籃球場 8.重量訓練室 4.排球場 9.舞蹈教室 5.網球場

    (二)圖書學習資源 本校館藏含圖書、期刊合訂本及電子書(含圖書訂購、聯盟共享及免費公用冊數、美加數位化博士論文及國科會人文處訂購 5 種人文資料庫)、視聽資料、資料庫、電子期刊等,總計 1428,969 冊資料提供學生上網查詢,分享圖書資源,其本校本館藏量統計明細一

      33

  • 覽表如(現場作證資料 3-2-1)。 (三)課堂學習資源

    1.教學卓越計畫學習課程 為加強學生游泳能立即提升游泳自救能力,本校特別結合中華

    民國紅十字會以專業嚴格的救生訓練,培育水上安全種子在學

    生群中可以有效降低學生水事件並將其產生的傷害降到最低,

    特依本校 98 年度教育辦獎勵大學卓越計畫,訂定「國立嘉義大學提升游泳能力實施要點」,並一同辦理「急救訓練」。如(現

    場作證資料 3-2-2)。 2.專業經理人獎座課程

    本系舉辦專業經理人講座已行之有年,邀請畢業校友與職場上

    具有相關休閒產業背景人士暢談心路歷程,讓學生了解未來職

    場就業取向。以實務經驗替代課本講學,開啟學生另類思考,

    會後請學生撰寫心得報告書,啟發創業精神,建立學習標竿。

    如(現場作證資料 3-2-3)。 3.舉辦實務性、國際性研討會

    本系為充實研究所研究生寫作能力,並給予學生訓練口才,上

    台口頭發表之機會,於每學年度第二學期舉辦學術發表會,其

    目的在於培養研究所學生學術發表能力,並學習辦理學術研討

    會(現場作證資料 3-2-4)。 4.國家考試挑戰班

    為使學生畢業後順利考上公職,本系於 100 學年度邀請考選部研究委員蕭智遠先生為學生提供如何準備考試方向、參考書

    籍、考古題分析、答題技巧等相關資料與敘述。 (四)教師空間學習

    教室設備方面,本系空間設施於樂育堂;空間設施依照空間功

    能分別:教室、辦公室、學生與老師研究室。 1.教室:位於樂育堂共有四間教室,提供給大學部學生上課之用,分

    別為 BD101、BD105、BD503、BD507 教室,教室內備有電腦、投影機、布幕與電子白板可供教師上課教學。

    2.系所辦公室:位於樂育堂五樓,系所主任與助教長駐之地,為體育

      34

  • 系辦公之處,提供學生學業諮詢,問題解決之處。 3.研究生研究室:碩士班研究生獨立空間,提供研究生下課後自修之

    處,並有休息區、討論區,供研究生意見交換,資訊補充之

    所。 4.老師研究室:教授獨立研究室,目前分為單人教授研究室。可供教

    授下課休息,師生意見交換,教授獨立研究處所,同學也運

    用教授 office hour 時間,請教有關學業問題,增加知識長進。 本系所上課教室,包含可容納 60 人教室 2 間、15 人研討室3 間、30 人教室 1 間及階梯演講聽 1 間。

    二、管理維護機制`

    對於管理維護機制上,據理作法可分為兩部份,第一為學校單

    位管理機制,第二部份為系所單位管理機制,說明如下述。 (一)學校單位管理機制

    1.國立嘉義大學會議場所借用管理要點 2.國立嘉義大學會議室、視聽教室收費標準表 3.國立嘉義大學各種教室收費標準表 4.圖書館學習資源管理辦法。(以上現場作證資料 3-2-5)。

    (二)系所單位管理機制 1.學習服務課程 為本系所必修學分,若未通過則不予畢業。

    2.課堂教具輔助器材借用辦法 提供教師與學生上課使用器材。

    3-3 提供學生課外學習活動之作法

    本系將課外活動方法分為三大類,分別是 1.配合課程設計擔任運動會志工服務人員、2.結合地區,辦理社區活動、3.舉辦學術研討會與論壇,以下作分段敘述。 一、 配合課程設計,擔任全校運動會志工服務人員

    依據教育部學校運動志工實施要點,作為本系運動志工服務人

    員要點。宗旨是讓學生了解運動志工實務,藉由做中學,學中做的

    道理,整合學校資源,鼓勵熱心服務學生,支援辦理學校運動指導、

    運動賽會服務、課後照顧及體育相關活動。本系有開運動管理、運

      35

  • 動賽會管理等課程,學生能在本校每年舉辦全校運動會、水上運動

    會、路跑接力賽等活動,充分發揮規劃與執行能力(現場作證資料

    3-3-1)。 根據 2007 年公布教育部學校運動志工實施要點,本系運動志

    工服務項目如下: (一) 學校運動指導志工:支援各級學校辦理體育活動、運動賽會、

    課後照顧,或擔任運動團隊及課餘活動之運動指導等事項(現

    場作證資料 3-3-1)。

    (二) 學校運動服務志工:協助辦理體育相關活動、行政及推廣等相關事項。

    活動結束後由主辦單位對本系擔任運動志工服務之學生發給志工證書、志願服務證及服務紀錄冊,以作為學生擔任運動志工之認可

    與肯定(現場作證資料 3-3-1)。 二、 結合民間團體,辦理各項活動

    參與民間服務,是本系的教育目標之一,本系教師亦積極輔導。

    本系為推動活躍老化概念,特別與嘉義市政府和嘉義市衛生局合作舉

    辦「健康一里一躍動健走活動」該項活動,本系學生特別到現場擔任

    活動志工與講師一職,共有 8 位研究生擔任該項活動的「健走指導員」協助活動進行。

    圖 3-3-2 社區活動照片 三、學術研討會與論壇

    本系從 95 年後為提升休閒運動管理學術品質與教育學生獨立判斷思考能力,定期辦理各項學術研討活動,其中包含運動技能交流相

    關研討會、運動知識交流相關研討會與承接行政院所舉辦的國科會計

    畫相關之研討會(現場作證資料 3-3-2)。同時並舉辦論壇講座,內容結合時事議題,針對政府政策規劃,邀請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共

    同參與討論。除協助學生解決或發掘問題並提供未來職場思考方向。

    另外,本系為讓學生了解如何舉辦會議,從前置作業、研討會執行時

      36

  • 的相關事項與結束後的善後處理,整個過程都讓本系學生參與學習,

    例如租借場地、申請補助,學習規劃管理及合作。 表 3-3-1 歷年研討會

    學年度 研討會名稱 95 國科會體育學領域專題研究計畫撰寫、發表及研究趨

    勢研討會 96 楊健侯傳承太極拳體系研討會 96 提升國小非體育專長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研習會 96 國際運動生理與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 98 國科會提升體育學術研究品質工作坊 99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研討會 99 樂齡運動、健康老化、未來策略國際研討會 100 臺灣運動哲學學術研討會

    圖 3-3-3 研討會照片 3-4 指導教授的研究生指導負擔與提供學習和生涯輔導之情形

    本系老師對研究生指導負擔和生涯輔導之情形,將此分為兩部分

    做討論。 一、指導負擔部分

    本研究生在新生入學時都有一份選課清單與研究生手冊,使學

    生了解到未來研究生涯中每一個課程辦法、課程科目,透過系所課程

    介紹,宣導課程中心價值。本系所至目前有黃清雲、林宏恩、張家銘、

    黃芳進、陳忠慶、成和正、洪偉欽、林威秀等專任老師成立了體育教

    學、運動產學、運動觀光休閒、運動哲學、人體運動表現、生理暨全

    人健康實驗室、運動力學等實驗室或研究室,每週皆有固定與研究生

    進行論文指導互動,下表 3-4-1 為歷年專任教授擔任指導教授一覽表

    (現場作證資料 3-4)。

      37

  • 表 3-4-1 歷年專任教師擔任指導教授統計表 編

    號 負責老

    師 96 學年度

    97 學年度

    98 學年度

    99 學年度

    100 學年度

    總計

    1 黃清雲 2 2 3 1 5 13 2 林宏恩 2 3 0 0 0 5 3 張家銘 1 1 2 3 2 9 4 黃芳進 0 0 0 1 0 1 5 陳忠慶 1 0 0 0 3 4 6 成和正 1 2 2 3 3 11 7 洪偉欽 2 0 2 0 3 7 8 林威秀 3 1 2 1 0 7

    合計 12 9 11 9 16 57 二、生涯輔導部分 (一) 指導教授 OFFICE HOUR

    除了課堂學習外,每星期每位老師皆有安排 OFFICE HOUR,當學生在課堂學系上遇到困難、生活上遇到困擾、論文寫作上遇到瓶頸

    時,皆可於該時段至教師研究室請益。 (二) 輔導講座部分

    為使學生提早了解畢業後出路,本系每學年都會舉辦生涯輔導

    講座。

    3-5 系所提供學生生活輔導之作法 本系所提供學生生活輔導機制共分成四項,分別是學務處生活輔導組、心理輔導組、休管系所與導師 OFFICE HOUR。藉由四項功能達到輔助學生生活之需,並提升學生生活品質,以下介紹各分項辦法: 一、學務處生活輔導組學生輔導辦法 生活輔導組提供以下生活資訊與輔導。

    1. 學生急難救助、學生獎助學金、學生請假、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金(現場作證資料 3-5)。

    2. 就學貸款 、各類學雜費減免。 3. 學生兵役、財產管理、性別平等申辦窗口。 4. 學生宿舍、品德教育、禮賓大使、失物招領。 5. 學生獎懲業務及會議、操行成績、學務處網頁維護及網路管理。

      38

  • 二、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辦法 學生輔導中心輔導方式共分為 10 項: 1. 實施心理測驗。 2. 實施個別諮商及團體輔導。 3. 篩選及追蹤高困擾學生。 4. 危機個案處理與輔導。 5. 提供學系教師輔導諮詢。 6. 與學系主任、導師、系教官等保持合作與聯繫。 7. 辦理心理衛生推廣教育活動。 8. 辦理相關講座/座談/工作坊等。 9. 輔導工作計畫小組委員會業務。 10. 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三、體健休系所輔導辦法 本系建立學生預警補救輔導機制,透過三項作法來補強學生學習方式(現場作證資料 3-5)。 (一) 提供多管道預警補救機制,本校學生曠課一節是乘上三倍計算,

    因此教務處教務組每週提供缺課時數接近 3 分之 1 扣考門檻名單給系主任及導師,以預警同學忘記請假而遭扣考;而導師可透過

    校務系統查詢學生期中成績、學分 2 分之 1 不及格名單;家長亦可透過生師親校輔導網_家長版,查詢其小孩缺曠課及成績。

    (二) 鼓勵學生於 OFFICE HOUR 和老師對談課業上之困難。 (三) 檢視輔導後成績,並持續追蹤觀察。 四、導師 OFFICE HOUR 輔導方式 課堂上導師會宣導讓學生知道 OFFICE HOUR 以及若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在 OFFICEHOUR 尋找導師尋求幫助,而導師再依照學生的問題幫忙處理或者轉介學務處生活輔導組或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

    處理。本系研究生第一學期之導師是系主任擔任,而研究生必須於第

    一學期結速前提出指導教授人選,因此第二學期開始研究生改由其指

    導教授擔任輔導工作。

      39

  • 表 3-5-1 歷年各年級導師統計表 學年度 班級

    96 97 98 99 100 體健休一 黃芳進 吳昶潤 丁文琴 黃芳進 洪偉欽 體健休二 陳信良 黃芳進 林宏恩 丁文琴 黃芳進 體健休三 李恆儒 陳信良 洪偉欽 林宏恩 丁文琴 體健休四 丁文琴 李恆儒 陳信良 洪偉欽 楊惠芳

    體健休研一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體健休研二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在職一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黃清雲 在職二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3-6 系所提供學生生涯輔導之作法 本系所提供學生生涯輔導之作法共分成六項,第一部份為輔導專題講座,第二部份為成立讀書會,第三部分為職業考試資訊分享,第

    四部份為鼓勵學生培養第二專長,第五部分為提供學生英文學習資

    源,第六部分為畢業校友就業狀況調查,以下分段說明。 一、每學期辦理多場生涯輔導專題講座,以因應未修習教育學程之學

    生需求、研究所考試準備方向或有志朝休閒運動産業發展之同學

    能進一步瞭解休閒運動産業之現況發展與人力需求情形。 二、每學年於畢業班級成立讀書會輔導研究所、國家考試等準備方向。 三、本系(所)將求職、研究所考試、研討會訊息、各校體育相關期刊

    投稿訊息…等公佈於本系(所)網頁及佈告欄,讓學生知悉。 四、於系週會時間鼓勵學生踴躍提出雙主修或輔系申請,以加強就業

    競爭力。 五、鼓勵學生善加利用學校語言中心提供之資源:例如英語輔導方面

    設有(1)外籍老師輔導(2)英文補救教學(3)英文小老師輔導活動。

    六、本系所將要求畢業學生回系上網頁填寫就業狀況調查,一方面持

    續提供畢業學生就業輔導,另一方面可以讓未畢業學生有更多的

    就業資訊可以參考。

      40

  • 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圓滿解決 

    深入了解並彙整 學生問題

    可立即處理馬上回覆 

    呈報系上主管、 教師與相關單位 

    主管及負責教師、 單位回覆(1~2 天內) 

    圖 3-6-1 體育學系所學生事務處理流程(SOP) 貳、特色 本系推薦適任且具熱忱之專任教師擔任班導師,學年度開始前彙整簽請校長同意,遴聘聘期為一年。其工作執掌包括生活輔導、學業

    輔導、生涯輔導、並將具體內容、流程、規範等事項於「導師輔導手

    冊」中詳實的規定。同時,每學期開學前循例召開全校導師會議,以

    期經驗分享、知能傳承。要求導師不定期將家訪、電訪、住處查訪、

    交友情形、學習障礙、行為舉止等訪談紀錄,每學期結束前送交系主

    任簽章後轉交學務處查驗。導師與學生間構築方便與迅速的聯絡管

    道,並銜接本校意外事故處理通報系統。 本系各班導師、各科授課教師、專長教練及輔導教官等全心投入,除導師於每學期利用班會時間與班級學生互動外,本系專任教師每人

    每學期每週至少安排 4 小時的 office hour,以協助解答學生疑惑,訓輔成效甚佳,本系教師榮獲本校教師教學優良獎項者亦多。另外,本

    系於學生入學時舉辦新生入學指導活動,將所有修業學分規定(課程

    配當表)發送給學生,並於每學期選課前均提醒學生對於所選之課程

    進行確認,讓學生能儘早安排需補修之課程。對於教務處提供之期中

    預警名冊,針對課業表現較不理想者,各導師均與學生安排晤談,進

    行溝通瞭解,並作成晤談紀錄表。同時,亦會針對學生學習成效實施

      41

  • 補教教學措施。另外,系上接獲註冊組與生輔組關於學生休學、出缺

    席通知時,即實施學業預警通報,面訪或電訪以瞭解學生狀況。 參、問題與困難 一、體育場館近年來逐步老舊,許多課程教學因場地整修受限,影響

    教學品質。 二、在社會變遷快速與多元發展下,學生或因個人因素或家庭因素,

    參與社群的意願低落,進而影響學習意願,導致學習成效不佳。 肆、改善策略 一、本校提供多項獎助學金幫助學術科表現傑出之學生,並從 96 學

    年度起本系學生參與校內工讀生名額逐步增加。 二、學校器材與場地為體育室所管,場館及器材的更新維修一直與體

    育室保持密切聯繫,隨時與體育室聯絡,以確保學生學習品質及

    安全。 三、落實學習輔導及預警機制,運用相關諮商輔導資源,鼓勵學生學

    習參與學習活動。 四、積極辦理及參加國內學術研討會以相關研討會、爭取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