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星期六 B17 文化‧小公園 責任編輯:潘 2012 香港舞蹈年獎得主 梅卓燕 傑出成就獎 伍宇烈 傑出成就獎 香港舞蹈團 製作《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 龐智筠(城市當代舞蹈團) 《全院滿座》編舞 陳俊(香港舞蹈團) 演出《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 林波(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瞳》 吳菲菲(香港芭蕾舞團) 演出《此時.彼刻一間她自己的 房間》 楊春江 創作《靈靈性性天體樂園 2011》 林波(城市當代舞蹈團)及李詠靜 創作《瞳》 林經堯,莫君傑,曾文通,楊子欣 《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舞美設 東邊舞蹈團 最值得表揚舞蹈服務:把透過康文署 場地夥伴計劃獲得的資源與香港 獨立舞蹈從業員共享 《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Bri- tannica) 宣 布 停 止 出 紙本印刷版,只保留 網絡版供應客戶,這 可說是電子加上網絡 科技發展下,紙本印刷的另一敗仗。 對習慣上網利用維基百科翻查資訊的 新一代來說,大英百科是個陌生名字,偶 爾聽過,大概沒有翻過,但是,對我們這 些依靠紙本圖書學習取得資訊的一代,大 英百科卻是個知識的寶庫。寫學術性不太 高的文章要翻查資料,最方便是拿大英百 科作參考,大英百科到今天還是以資料經 過多重審核所以可靠作為賣點。可惜已經不受重視。 聽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說,不少學生的論文內容都大量 從維基百科複製黏貼,而且從不註明來源,而大家都 曉得,維基百科的資料庫開放,人人都可以自由修改 補充,作為初步資料來源還可以,做論文還需要多方 面再核實。 我們上中學時,間中做功課會去圖書館查資料, 翻得最多的是大英百科全書,遇到合用的段落便抄下 ,有時連插圖也照畫。有些家境較好家長有識見的同 學,家中有整套的大英百科,不用勞師動眾去圖書館 翻查,令人羨慕不已。 大英百科全書本來在英國編輯出版,當時美國未 加入世界版權組織,有人拿來翻版出售,英國出版社 利益受損,於是把書拿到美國初版,先註冊版權,再 出英國版。大英百科銷售目標是美國中產家庭,因售 價昂貴,首創分期付款,所以銷量驚人。 剩者,多餘也。 到兒女能夠自立,搬出去住比 跟父母更開心時,父母即成剩爸剩 媽。 經濟上他們已經不需要你的支 持了。為了供他們讀書,可能你們 的積蓄已被榨乾或所餘無幾。你們已經退休,退休金僅 堪餬口。他們買房子的首期也是你代付的,再幫他們你 無能為力。他們的收入已經超越你當日,他們現在居住 的環境比你好,開的車比你靚,你們兩老自己照顧自己 ,他們請了兩個家傭。 見解上他們也不想聽你們的意見了。他們覺得讀書 比你們多,見識比你們高,認知比你們追得上時代。你 們的意見保守、迂腐、落後於時代。許多事他們不想你 們知,免得你們提出許多不合時宜的意見。 如果他們幫你添了孫兒,需要時也要你們照顧一下 ,但很快就發覺你們有很多不衛生、不合現代育兒方式 的做法,對你們就敬謝不敏了。 更糟的是你們越來越多的要麻煩兒女陪伴,睇專科 、入醫院的次數越來越頻密。如果加上老人痴呆、柏金 遜那就更煩人。 偏偏你們又長壽,九十九歲還吃得、行得、玩得, 不知要陪伴你們到何日。在他們心中,你們是剩爸剩媽 了。 南人北相,北人南相,都 是異相,主富貴。 相貌從氣候、水土、飲食 習慣和遺傳基因來,南北氣候 差別很大,以致住民體貌多有 不同。南方誰家突然長出一位 大個子,圓臉盤,就很古怪。同理,北人誰個細皮嫩 肉深眼窩,也是初見面的話題。言歸正傳,南北氣候 體貌不同,衣着自然大相逕庭。 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區,一年四季大多數時間穿短 袖 T 恤即可,羽絨服穿不了幾天,加上衣櫃又怕返潮 ,衣服類別其實不多,不像北方人家的衣櫃,春服、 夏衫、秋衣、冬裝樣樣俱全,一家男女老少、新潮舊 派都有,找衣服就非常複雜,以致存放衣服成了技術 活,若存放不科學,找衣服還不如買衣服方便。 南方人喜光腳,大冬天香港也有主婦光着腳穿一 雙拖鞋上街市;北方佬愛暖腳,說頭涼腳熱、賽如吃 藥。 北方冬天下大雪,雪厚時,走路沒過腳脖子,要 穿高腰靴,過去是高腰靰鞡,後來是大頭鞋,現在文 明了,穿雪地靴。 奇怪的是,現在粵港澳女士也時興穿雪地靴,看 着精神,其實累贅。同理,北方有的女士也給腳趾甲 染色,可惜露腳的時間太少,有點屈才。但這說明, 南北融合的趨勢明顯,美的穿透力、影響力不可抵擋 ,要風度不要溫度,世事難料啊。 使便便便在報業公會的最佳新聞 獎評選活動中,《大公報》 奪得六個獎項,可喜可賀。 特首曾蔭權在出席頒獎禮時 坦承,面對傳媒的提問,他 有時變臉。他說, 對掌權者而言,記者的提問 、質詢,甚至大聲喝問,有時的確令人難堪、尷 尬,甚至不知所措。很多在場記者朋友,都會知 道我有時當場 面黑。一方面我實在是難過感 慨。另一方面,如果用另一種方法提問,我回答 時可更暢所欲言。特首的肺腑之言不無道理,他的確有理由對 記者變臉,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是 掌權者香港人都知道,公僕必須接受傳媒的質詢,因為 這是社會監督的重要一環;只有官僚才會無視民 意,甚至對提問的記者發火。有鑑於此,我們不 妨設想一下,如果傳媒都用曾特首喜歡的方式提 問,這世界上恐怕再也不會出現下一個邁克.華萊士了,再 也不會有千百萬人追着看的《六十分鐘》時事雜誌了,因為 華萊士不僅向一言九鼎的 掌權者提問、質詢,而且還用 刺激性語言當面羞辱一些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可幸的是,真正的掌權者不僅不怕記者提問,而且有能 力回答任何尖銳的問題。在專訪江澤民時,華萊士稱對方是 最後一位共產黨大國的獨裁者,江主席平平靜靜地用英語就 獨裁者做出反駁,並批評華萊士犯了個大錯誤。此乃領 袖風範。而對傳媒的質詢感到 難過的人,即使自稱是掌 權者,別人也會視其為打工仔,因為他只想 做好呢份工,但卻被人評為 不及格,所以才會感到委屈,甚至難過。 彿使爸剩媽 葉特生 轉病愈 撇子的麻煩 北衣不同 尾巴的功能 好感冒 便西西雅俗坊 雅俗坊 采蘋 采蘋 紐約 紐約 抒懷 抒懷 南墻集 南墻集 飛蓬集 飛蓬集 東風西風 東風西風 事事 事事 關心 關心 生命 生命 特寫 特寫 小公園 責任編輯:傅紅芬 【本報訊】第十四屆 香港舞蹈 年獎頒獎典禮將於五月四日晚上八 時在葵青劇院演藝廳舉行。年獎的宗 旨為表揚過去一年對香港舞蹈發展有 傑出貢獻的人士及團體。主辦機構香 港舞蹈聯盟邀請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 書長楊立門太平紳士任主禮嘉賓,頒 發兩項傑出成就獎予兩位香港獨立舞 蹈藝術家:梅卓燕,伍宇烈。 頒獎禮設六項演出 今年香港舞蹈年獎頒獎禮將有六 項演出,演出單位包括本港三個旗艦 專業舞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蹈 團、城市當代舞蹈團,及香港演藝學 院舞蹈學院。此外,來自香港芭蕾舞 團的江上悠及來自城市當代舞蹈團的 黃狄文,為是次典禮的客席編舞,他 們特別為開幕及閉幕部分創作了全新 舞段,分別由來自芭蕾舞、中國舞及 現代舞界的專業舞者演出,展現舞蹈 的宇宙性和融和性。 傑出成就實至名歸 兩位傑出成就獎得主梅卓燕及伍 宇烈,是本港舞蹈界的翹楚。梅卓燕 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客席編舞,曾 三度獲頒香港舞蹈年獎,二○○一年 獲慧妍雅集選為 傑出女士,二○ ○五年獲《旭茉》雜誌選為該年十大 成功女性,二○○七年獲頒行政長官 社區服務獎狀。伍宇烈的舞蹈生涯始 於芭蕾。他曾加入加拿大國家芭蕾舞 團,一九九三年回流香港,迅速在本 港舞蹈界以編舞天分打響名堂。伍宇 烈擅於把本土文化以國際級的技巧融 入到芭蕾、中國舞或現代舞之中。 傑出成就獎是香港舞蹈年獎中最 高榮譽獎項,只是在有實至名歸的得 主的情況下才會頒發。曾獲頒此獎項 得主包括:王仁曼(2001),黎海寧 (2002),包陪慶、包陪麗(2004) , 謝 傑 斐 (Stephen Jefferies) (2006),成龍、吳杏冰(2007), 鍾金寶(Joan Campbell)、陳寶珠 、 毛 妹 、 郭 世 毅 (2008) , 朱 絜 (2009),羅廖耀芝(2011)。 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香港舞蹈聯 盟是一個註冊慈善團體,亦是世界舞 蹈聯盟的香港代表組織。董事委員會 包括:主席吳杏冰、副主席周佩韻、 秘書羅佳娜、司庫麥素賢、委員梁國 城等。 舞盟以作為舞蹈界於本港 及面向世界的主要聲音和支援團體為 使命,並致力於鼓勵舞蹈交流、討論 、創作、演出、研究、教育及評論; 會員來自有志於發展及推動香港舞蹈 的舞蹈界不同層面,其中包括本港三 大專業舞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 蹈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和香港演藝 學院舞蹈學院。 香港舞蹈年獎由非牟利註冊 慈善團體香港舞蹈聯盟於一九九九年 創立。香港舞蹈聯盟以推動和支援香 港舞蹈在本地發展及面向世界為使命 。2012 香港舞蹈年獎頒獎典禮由康樂 及文化事務署贊助。 【本報訊】近年來,香港在文化和藝術領域 一路發展,逐漸擺脫了 文化沙漠的稱號,是 次兩名六歲的天才小畫家再為港文化藝術增光添 彩,他們以粵劇為主題,分別於全球兩個青少年 兒童繪畫比賽中奪冠,以畫筆把香港傳統文化揚 威國際。兩名年僅六歲的小畫家陳當珵及何浚華 ,分別於第十七屆 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獲 一等獎及 Once upon a time二○一二年第 十八屆國際視覺藝術比賽獲六至十歲組別全球第 一名。 第十七屆 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主辦單位特別聯同將 軍澳東港城合辦亞洲區頒獎禮,為全球巡迴展揭開序幕。首度 來港擔任頒獎嘉賓的國際視藝比賽創辦人 Mihailo Lišanin 與評 判 Svetlana Vešic Ralevic,親身嘗試粵劇裝扮,以示對粵劇文 化與傳統的仰慕與重視。這是國際視藝比賽首次在海外舉行頒 獎禮,香港為巡迴展之首站,展出包括日本、德國、克羅地亞 、匈牙利、土耳其、意大利、捷克、羅馬利亞等地的得獎作品 ,令觀眾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以畫藝傳承各地的民族傳 統,讓各地的文化能夠傳到下一代。今年香港共有兩名小畫家 獲一等獎及十三名小畫家獲二等獎,為歷來最好成績。 同時,為慶祝新光戲院重新開幕,同場亦設有 童畫傳粵 文化藝廊展覽,共展出十幅由得獎小畫家到新光現場及以新 光為題的寫生作品,讓全港市民先透過小朋友的視野,欣賞即 將重開的新光戲院新貌以及粵劇文化。 另外,承傳 東港城.愛文化的理念,東港城與青少年 兒童畫家培育基金合作印製的隨身攜帶畫冊 我的繪本亦正 式推出,畫冊輯錄二十多張本地青少年畫家的出色作品以及名 人序言。義賣活動於即日起至二十九日中午十二時在東港城舉 行,畫冊慈善價$39,義賣收入全數撥捐 青少年兒童畫家培 育基金,用於培育本地青少年藝術發展。 該系列展覽活動正在東港城一樓展覽場展出,展期至五月 六日。詳情可查詢:二七○三九三四六。 2012 舞蹈年獎名單出爐 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 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 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 年僅六歲的小畫家陳當珵和十七歲的莊紫燕 獲得第十七屆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一等獎 部分得獎香港小畫家合照 已三次獲獎的梅卓燕,今年獲傑 出成就獎 伍宇烈是舞蹈創作的多面手 來自 城當的林波及李詠靜演 出的《瞳》由香港舞蹈聯盟製作 滿
1

B17 文化‧小公園 六歲小畫家奪國際視藝獎 2012舞蹈年獎名單...

Oct 20,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星期六B17文化‧小公園責任編輯:潘 旭

    2012香港舞蹈年獎得主梅卓燕

    傑出成就獎

    伍宇烈

    傑出成就獎

    香港舞蹈團

    製作《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

    龐智筠(城市當代舞蹈團)

    《全院滿座》編舞

    陳俊(香港舞蹈團)

    演出《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

    林波(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瞳》

    吳菲菲(香港芭蕾舞團)

    演出《此時.彼刻─一間她自己的房間》

    楊春江

    創作《靈靈性性─天體樂園2011》

    林波(城市當代舞蹈團)及李詠靜

    創作《瞳》

    林經堯,莫君傑,曾文通,楊子欣

    《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舞美設計

    東邊舞蹈團

    最值得表揚舞蹈服務:把透過康文署「場地夥伴計劃」 獲得的資源與香港獨立舞蹈從業員共享

    《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宣布停止出紙本印刷版,只保留網絡版供應客戶,這可說是電子加上網絡科技發展下,紙本印刷的另一敗仗。

    對習慣上網利用維基百科翻查資訊的新一代來說,大英百科是個陌生名字,偶爾聽過,大概沒有翻過,但是,對我們這些依靠紙本圖書學習取得資訊的一代,大英百科卻是個知識的寶庫。寫學術性不太高的文章要翻查資料,最方便是拿大英百科作參考,大英百科到今天還是以資料經過多重審核所以可靠作為賣點。可惜已經不受重視。聽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說,不少學生的論文內容都大量從維基百科複製黏貼,而且從不註明來源,而大家都曉得,維基百科的資料庫開放,人人都可以自由修改補充,作為初步資料來源還可以,做論文還需要多方面再核實。

    我們上中學時,間中做功課會去圖書館查資料,翻得最多的是大英百科全書,遇到合用的段落便抄下,有時連插圖也照畫。有些家境較好家長有識見的同學,家中有整套的大英百科,不用勞師動眾去圖書館翻查,令人羨慕不已。

    大英百科全書本來在英國編輯出版,當時美國未加入世界版權組織,有人拿來翻版出售,英國出版社利益受損,於是把書拿到美國初版,先註冊版權,再出英國版。大英百科銷售目標是美國中產家庭,因售價昂貴,首創分期付款,所以銷量驚人。

    剩者,多餘也。到兒女能夠自立,搬出去住比

    跟父母更開心時,父母即成剩爸剩媽。

    經濟上他們已經不需要你的支持了。為了供他們讀書,可能你們

    的積蓄已被榨乾或所餘無幾。你們已經退休,退休金僅堪餬口。他們買房子的首期也是你代付的,再幫他們你無能為力。他們的收入已經超越你當日,他們現在居住的環境比你好,開的車比你靚,你們兩老自己照顧自己,他們請了兩個家傭。

    見解上他們也不想聽你們的意見了。他們覺得讀書比你們多,見識比你們高,認知比你們追得上時代。你們的意見保守、迂腐、落後於時代。許多事他們不想你們知,免得你們提出許多不合時宜的意見。

    如果他們幫你添了孫兒,需要時也要你們照顧一下,但很快就發覺你們有很多不衛生、不合現代育兒方式的做法,對你們就敬謝不敏了。

    更糟的是你們越來越多的要麻煩兒女陪伴,睇專科、入醫院的次數越來越頻密。如果加上老人痴呆、柏金遜那就更煩人。

    偏偏你們又長壽,九十九歲還吃得、行得、玩得,不知要陪伴你們到何日。在他們心中,你們是剩爸剩媽了。

    南人北相,北人南相,都是異相,主富貴。

    相貌從氣候、水土、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來,南北氣候差別很大,以致住民體貌多有不同。南方誰家突然長出一位

    大個子,圓臉盤,就很古怪。同理,北人誰個細皮嫩肉深眼窩,也是初見面的話題。言歸正傳,南北氣候體貌不同,衣着自然大相逕庭。

    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區,一年四季大多數時間穿短袖T恤即可,羽絨服穿不了幾天,加上衣櫃又怕返潮,衣服類別其實不多,不像北方人家的衣櫃,春服、夏衫、秋衣、冬裝樣樣俱全,一家男女老少、新潮舊派都有,找衣服就非常複雜,以致存放衣服成了技術活,若存放不科學,找衣服還不如買衣服方便。

    南方人喜光腳,大冬天香港也有主婦光着腳穿一雙拖鞋上街市;北方佬愛暖腳,說頭涼腳熱、賽如吃藥。

    北方冬天下大雪,雪厚時,走路沒過腳脖子,要穿高腰靴,過去是高腰靰鞡,後來是大頭鞋,現在文明了,穿雪地靴。

    奇怪的是,現在粵港澳女士也時興穿雪地靴,看着精神,其實累贅。同理,北方有的女士也給腳趾甲染色,可惜露腳的時間太少,有點屈才。但這說明,南北融合的趨勢明顯,美的穿透力、影響力不可抵擋,要風度不要溫度,世事難料啊。

    四人幫時期,有部電影

    《決裂》,寫一所大學的學

    生和舊教育制度決裂的故事

    。其中一個情節是葛優的父

    親葛存壯飾演的老教授給學

    生上課,課題是:馬尾巴的

    功能。教授津津有味地細說

    馬尾巴可以驅趕蚊蟲時,具

    有反潮流精神的學生拍案而

    起造反,認為在浪費時間,

    高呼教育必須改革。

    電影編劇是我的舊同事

    周杰。老周是位謙厚的好人

    ,多年來像老大哥一樣善待

    年輕同事。他早就移居美國

    ,每年來兩三個電話拜年、

    問好、聊天、說笑。老大哥

    本色一如既往。那齣戲是時代的錯誤。

    老周和我們一樣,在那種環境不可能惟

    我獨醒。但他那種天生的詼諧,叫人看

    那場戲時忍不住笑出聲來。

    本以為那只是個喜劇情節。沒想到

    同是研究馬尾巴的題目,會出現在世上

    第一流大學劍橋的科研項目中。兩名數

    學家發明了兩個公式,推算馬尾巴的形

    狀,從而推算出紮馬尾者頭髮的形狀。

    許多洗頭水商家也參與其中。數學家給

    出結論:球星碧咸的頭髮少而輕,所以

    梳馬尾時下擺易叉開;他的隊友某人頭

    髮多而重,所以梳馬尾時會下垂。

    這不是和﹁阿媽是女人﹂一樣淺白

    的道理嗎?用得着勞煩劍橋教授耗費天

    才和科研經費隆而重之

    地發明論證的數學公式

    嗎?不懂,真不懂。就

    像不懂為何要長篇累牘

    解釋馬尾巴的功能一樣

    。但二者異曲同工,都

    有喜劇效果。

    生為左撇子是件挺麻煩的

    事,因為這個世界上使用右手

    的人佔絕大多數,一切設計也

    是以他們的方便為依據。就拿

    我這個文字工作者來說,我們

    的方塊字就讓我吃盡苦頭。雖

    然從識字開始,我就被強迫用

    右手,但是至今稍不留心依然

    會下錯筆畫。

    第一次回國探親,親戚對

    我這個美國華僑頗感意外,甚

    至有點失望,因為我太跟他們

    一樣了:說一樣的話,吃一樣

    的食物,甚至看簡體字也沒問

    題。直到我們一起進餐,我伸

    出筷子夾菜,大姑媽樂哈哈地

    叫道:﹁到底是華僑,不會用

    筷子。﹂我哪裡不會用筷子?

    只是出手的招數跟他們不同而已。

    生活上造成的不方便還是小事。社會

    習俗文化的發展中,對左撇子的歧視才真

    令人難堪。歐洲中世紀,認為左撇子是賤

    民,身體衰弱,易於染病,多半短命。有

    些地方用手抓食物進餐,一律都用右手。

    他們認為右手高貴清潔,宜於做這類事。

    至於如廁之類,則由左手善後。

    好在近代漸漸對左撇子消除了偏見。

    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三日,在美國堪薩斯州

    ,一群左撇子,竟在這天成立了﹁國際左

    撇子日﹂。

    他們旨在提醒人們注

    意,左撇子遭遇到的種種

    不便,並且促進在教育、

    日常生活的工具設計上重

    視用左手者的權益。

    在報業公會的最佳新聞獎評選活動中,《大公報》奪得六個獎項,可喜可賀。特首曾蔭權在出席頒獎禮時坦承,面對傳媒的提問,他

    有時變臉。他說, 「對掌權者而言,記者的提問、質詢,甚至大聲喝問,有時的確令人難堪、尷尬,甚至不知所措。很多在場記者朋友,都會知道我有時當場 『面黑』。一方面我實在是難過感慨。另一方面,如果用另一種方法提問,我回答時可更暢所欲言。」

    特首的肺腑之言不無道理,他的確有理由對記者變臉,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是 「掌權者」。香港人都知道,公僕必須接受傳媒的質詢,因為這是社會監督的重要一環;只有官僚才會無視民意,甚至對提問的記者發火。有鑑於此,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傳媒都用曾特首喜歡的方式提

    問,這世界上恐怕再也不會出現下一個邁克.華萊士了,再也不會有千百萬人追着看的《六十分鐘》時事雜誌了,因為華萊士不僅向一言九鼎的 「掌權者」提問、質詢,而且還用刺激性語言當面羞辱一些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可幸的是,真正的掌權者不僅不怕記者提問,而且有能力回答任何尖銳的問題。在專訪江澤民時,華萊士稱對方是最後一位共產黨大國的獨裁者,江主席平平靜靜地用英語就「獨裁者」做出反駁,並批評華萊士犯了個大錯誤。此乃領

    袖風範。而對傳媒的質詢感到 「難過」的人,即使自稱是掌權者,別人也會視其為打工仔,因為他只想 「做好呢份工」,但卻被人評為 「不及格」,所以才會感到委屈,甚至難過。

    讓讓我遷就你?

    奇難雜症,近年不斷增加。彷彿醫學愈發達,

    束手無策的病就愈多。

    尤其免疫系統失常所引發的病,如愛滋病,白

    血病,紅斑狼瘡,組織細胞增生症等。

    自己打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往往是最可怕的敵

    人,還有什麼朋友比自體細胞更親密?警察如果無

    法分辨敵我,以最優勢的打擊力量對付好人,勢必

    天下大亂。

    所以一旦免疫系統紊亂,倒過來攻擊身上的各

    部:從皮膚到骨頭到內臟,全身都發病,比癌症更

    糟糕。聖經中的義人約伯,從腳掌到頭頂都長毒瘡

    潰爛,可能就是這種怪病。

    醫生遇到這種病,只能減輕痛楚,

    不可能治愈。

    有本全球暢銷書,中文翻譯叫《創

    造生命的奇迹》,作者是賀露絲。她認

    為如果一個人思想轉變,病是可以由自

    己把它治療好的。

    即是說病從心而來,心轉變,病就

    可痊愈。我們要對自身健康負百分之百

    責任。內心的每個細微念頭,都牽連到

    身體每個細胞。疾病的根源是因內心有

    怨恨和罪惡感,不放下,不寬恕,什麼

    病都會發生,而且治不好。

    賀露絲五歲被鄰居酒鬼強暴,在繼

    父凌虐下成長,十六歲當了未婚媽媽,

    婚後十四年丈夫有外遇,離婚後又罹患

    癌症,她後來因着信仰的力量,領略心病與身病的

    關聯,從此不被仇恨折磨自己,清除內心積存多年

    的毒素,治愈了自己的身體。

    思考模式是可以改變的,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會使你成為怎樣的人。而且積極的人會吸引同樣特

    質的人接近你,反之亦然。

    要理解那些傷害你的人,不要

    責備,因為他們可能也曾被傷害過

    。如果心裡有恨,就會像他們一樣

    不斷傷害其他人,結果大家都困在

    心理囚籠裡,然後藉身體疾病發作

    出來,所以原諒人就是醫治自己。

    阿 濃剩剩爸剩媽

    葉特生心心轉病愈

    王 渝左左撇子的麻煩

    少 塵南南北衣不同

    姍 而馬馬尾巴的功能

    百百科全書

    舒 非治治好感冒 真

    是沒有誇張,足足感冒了三個星

    期。

    感冒初起大約是三月下旬。先是女兒

    患傷風感冒,我的抵抗力是末流的,第一

    個必然傳染給我。她吃了幾顆感冒藥,很

    快就沒事了。而我吃了感冒藥,治好的只

    是一半。更糟糕的是,我感冒沒好就外出

    和朋友吃飯,最糟的是我叫了一客芋頭。

    閩南人愛吃芋頭是出名的。想當年祖

    母極愛芋頭,或煮或燜或蒸,把芋頭做得

    熱辣辣香噴噴。今天輪到我也愛吃它,那

    天嘴饞卻叫錯了菜︱︱那客芋

    頭是酥炸的。粵菜芋頭,賣相

    上佳,芋頭刨絲酥炸,十分香

    脆。好了,這客芋頭中午吃了

    下去,下午喉嚨便開始疼起來

    。捱了兩天,自己吃藥,不行

    ,看了家居旁邊的醫生。好了

    一點,還是不全好。也就是說

    ,喉嚨沒那樣疼,但是,鼻水

    還是流。最不舒服的是頭暈,

    周身無力,人沒有精神。去看

    熟悉的中醫,說是感冒未清。

    給了四帖藥煎服。這樣吃了八

    天中藥,還是沒有痊愈。

    那天對朋友說,我的感冒就是好不了

    ︱︱咦,這不是西西的名篇《感冒》的台

    詞嗎?女主角要結婚,但是感冒好不了,

    永遠在感冒。原來,她是不愛未婚夫,感

    冒的不是外面,是在內心

    裡面。那真是一篇很好的

    小說。最

    後治好我的感冒的

    ,還是熟悉我的關醫生。

    只有吃他的藥,我的感冒

    才痊愈。

    雅俗坊雅俗坊

    采蘋采蘋

    紐約紐約抒懷抒懷

    南墻集南墻集

    飛蓬集飛蓬集

    東風西風東風西風

    事事事事關心關心

    生命生命特寫特寫

    小公園責任編輯:傅紅芬

    【本報訊】第十四屆 「香港舞蹈年獎」頒獎典禮將於五月四日晚上八時在葵青劇院演藝廳舉行。年獎的宗旨為表揚過去一年對香港舞蹈發展有傑出貢獻的人士及團體。主辦機構香港舞蹈聯盟邀請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太平紳士任主禮嘉賓,頒發兩項傑出成就獎予兩位香港獨立舞蹈藝術家:梅卓燕,伍宇烈。

    頒獎禮設六項演出今年香港舞蹈年獎頒獎禮將有六

    項演出,演出單位包括本港三個旗艦專業舞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蹈團、城市當代舞蹈團,及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此外,來自香港芭蕾舞團的江上悠及來自城市當代舞蹈團的黃狄文,為是次典禮的客席編舞,他們特別為開幕及閉幕部分創作了全新舞段,分別由來自芭蕾舞、中國舞及現代舞界的專業舞者演出,展現舞蹈的宇宙性和融和性。

    傑出成就實至名歸兩位傑出成就獎得主梅卓燕及伍

    宇烈,是本港舞蹈界的翹楚。梅卓燕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客席編舞,曾三度獲頒香港舞蹈年獎,二○○一年獲慧妍雅集選為 「傑出女士」,二○○五年獲《旭茉》雜誌選為該年十大成功女性,二○○七年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伍宇烈的舞蹈生涯始於芭蕾。他曾加入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一九九三年回流香港,迅速在本港舞蹈界以編舞天分打響名堂。伍宇烈擅於把本土文化以國際級的技巧融入到芭蕾、中國舞或現代舞之中。

    傑出成就獎是香港舞蹈年獎中最高榮譽獎項,只是在有實至名歸的得主的情況下才會頒發。曾獲頒此獎項得主包括:王仁曼(2001),黎海寧(2002),包陪慶、包陪麗(2004), 謝 傑 斐 (Stephen Jefferies)(2006),成龍、吳杏冰(2007),鍾金寶(Joan Campbell)、陳寶珠、 毛 妹 、 郭 世 毅 (2008) , 朱 絜(2009),羅廖耀芝(2011)。

    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香港舞蹈聯盟是一個註冊慈善團體,亦是世界舞蹈聯盟的香港代表組織。董事委員會包括:主席吳杏冰、副主席周佩韻、秘書羅佳娜、司庫麥素賢、委員梁國

    城等。 「舞盟」以作為舞蹈界於本港及面向世界的主要聲音和支援團體為使命,並致力於鼓勵舞蹈交流、討論、創作、演出、研究、教育及評論;會員來自有志於發展及推動香港舞蹈的舞蹈界不同層面,其中包括本港三大專業舞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舞蹈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和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

    「香港舞蹈年獎」由非牟利註冊慈善團體香港舞蹈聯盟於一九九九年創立。香港舞蹈聯盟以推動和支援香港舞蹈在本地發展及面向世界為使命。2012香港舞蹈年獎頒獎典禮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贊助。

    【本報訊】近年來,香港在文化和藝術領域一路發展,逐漸擺脫了 「文化沙漠」的稱號,是次兩名六歲的天才小畫家再為港文化藝術增光添彩,他們以粵劇為主題,分別於全球兩個青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中奪冠,以畫筆把香港傳統文化揚威國際。兩名年僅六歲的小畫家陳當珵及何浚華,分別於第十七屆 「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獲一等獎及 「Once upon a time」二○一二年第十八屆國際視覺藝術比賽獲六至十歲組別全球第一名。

    第十七屆 「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主辦單位特別聯同將軍澳東港城合辦亞洲區頒獎禮,為全球巡迴展揭開序幕。首度來港擔任頒獎嘉賓的國際視藝比賽創辦人Mihailo Lišanin與評判Svetlana Vešic Ralevic,親身嘗試粵劇裝扮,以示對粵劇文化與傳統的仰慕與重視。這是國際視藝比賽首次在海外舉行頒獎禮,香港為巡迴展之首站,展出包括日本、德國、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意大利、捷克、羅馬利亞等地的得獎作品,令觀眾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以畫藝傳承各地的民族傳統,讓各地的文化能夠傳到下一代。今年香港共有兩名小畫家獲一等獎及十三名小畫家獲二等獎,為歷來最好成績。

    同時,為慶祝新光戲院重新開幕,同場亦設有 「童畫傳粵文化」藝廊展覽,共展出十幅由得獎小畫家到新光現場及以新光為題的寫生作品,讓全港市民先透過小朋友的視野,欣賞即將重開的新光戲院新貌以及粵劇文化。

    另外,承傳 「東港城.愛文化」的理念,東港城與青少年兒童畫家培育基金合作印製的隨身攜帶畫冊 「我的繪本」亦正式推出,畫冊輯錄二十多張本地青少年畫家的出色作品以及名人序言。義賣活動於即日起至二十九日中午十二時在東港城舉行,畫冊慈善價$39,義賣收入全數撥捐 「青少年兒童畫家培育基金」,用於培育本地青少年藝術發展。

    該系列展覽活動正在東港城一樓展覽場展出,展期至五月六日。詳情可查詢:二七○三九三四六。

    六歲小畫家奪國際視藝獎

    2012舞蹈年獎名單出爐

    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梅卓燕伍宇烈獲傑出獎▲年僅六歲的小畫家陳當珵和十七歲的莊紫燕獲得第十七屆「我的民族」國際視藝比賽一等獎

    ▲部分得獎香港小畫家合照

    ▲已三次獲獎的梅卓燕,今年獲傑出成就獎

    ▲伍宇烈是舞蹈創作的多面手

    ▲來自 「城當」 的林波及李詠靜演出的《瞳》由香港舞蹈聯盟製作

    ◀由﹁城當﹂龐智筠編舞的《全院

    滿座》妙趣橫生

    ◀香港舞蹈團的《雙燕

    │吳冠

    中名畫隨想》獲三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