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9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Jan 25, 2023

Download

Documents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Page 2: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Page 3: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77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彭慧萍(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佛利尔美术馆及赛克勒博物馆 博士后)

两宋三省官印研究在书画鉴藏史上具重

要的断代意义。由于有明确可稽的官方制度凭

借、相对稳定的起讫年代 , 三省官印之年代

被视为书画断代极具价值的参考指标。两宋三

省官印之研究中又以“尚书省印”最为重要。

“尚书省印”于目前存世书画中可见十钤 :北京

故宫藏宋摹刘敞《书秋水篇》(共四钤) [1]、上海

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一钤) [2]、美国纳尔

逊 - 艾京斯博物馆藏传李成《晴峦萧寺图》轴

(一钤) [3]、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藏传巨然《溪山

兰若图》轴 (一钤) [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巨然

《层峦丛树图》轴 (一钤)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

物馆藏传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一钤) ,及本

文首度发表的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解

鞍调箭图》轴的“尚书省印”(一钤) [5]。这些作品

上所钤“尚书省印”的年代归属向来备受争议。

本文以其中八方印及新发表的传张戡《解鞍》

轴“尚书省印”为研究核心 ,藉由对印文的观察

比对、出土实物及文献史料的综合稽考 ,再校

核两宋三省机构之存废年代、铸印机构及钤盖

机制 ,归结出此八方“尚书省印”系由同一方南

宋官印所钤。张戡《解鞍》轴“尚书省印”之印模

祖型亦是据此印而来 ,而钤盖该南宋“尚书省

印”之书画作品亦因此寻获新的断代范限。

一 八方“尚书省印”为同一印

上述七件作品之“尚书省印”均为九叠篆、

朱文方印 (表一) 。除去因绢地遭严重拉扯 ,歪

曲不易分析的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传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尚书省印”(此印与绢

地拉扯情形尚待进一步目验 ,本文暂不论究) ,

及此前未公开发表的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

《解鞍调箭图》轴之“尚书省印”外 ,其余八印经

仔细勘验 ,由其篆法、边栏、书体、结字间架、章

法布局 ,屈曲排叠的盘绕角度 ,及 614~615 厘

米见方的尺寸规制可知系出同印所钤 ,唯钤盖

出的效果因钤于绢本、纸本的印泥扩散度不

同 ,新印、旧印磨损情况不同 ,及装裱时绢地拉

扯方向不同等原因而略显差异。

佛利尔藏《解鞍》轴“尚书省印”之“尚”、

“书”两字经笔者仔细目验 ,发现其横划朝右上

耸肩的倾斜幅度已超过绢地本身的经纬线拉

扯度 (图一七∶2) ,故佛利尔本“尚书省印”与其

余八印应非同印。尽管如此 ,由于此方“尚书省

印”与其余八印之篆法、边栏、章法布局仍具相

当程度的雷同性 , 其屈曲排叠的盘绕角度 ,

Page 4: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78 ·

约613 厘米见方的尺寸规制 ,加之此印“尚”、

“印”两字与其余八印 ,尤其与上博藏宋拓《阁

帖》“尚书省印”具有共同的笔划缺口 (比较图

一七∶2 与图一八∶3, 详见后文) ,故佛利尔本

“尚书省印”或可视为与其余八方“尚书省印”

源出同一时代、同一式样 ,且具承传关系的重

新翻铸印。

二 “尚书省印”断代考 [7]

既然八方“尚书省印”出自同一印所钤 ,此

印究竟为北宋还是南宋官印遂成为书画鉴定

中确定作品年代下限的关键证据。钤盖“尚书

省印”之宋摹刘敞《书秋水篇》、宋拓《淳化阁

帖》、纳尔逊藏传李成《晴峦》轴三件作品本身

风格明确 ,较无断代争议。然而克里夫兰藏传

巨然《溪山》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巨然《层峦》

轴、佛利尔藏传张戡《解鞍》轴三件作品成画于

北宋抑或南宋却有断代早晚的争议 ,由于仅凭

风格分析无法解决年代争议 ,钤盖于画心之

“尚书省印”遂成为决定性的权衡指标。

官印为机构的法律凭信 ,机构改制必使官

印重新改铸 ,故两宋何时三省分立是解开三省

Page 5: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79 ·

机构与三省官印争议的首要关键。两宋“尚书

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分立 ,或三省长

官分办治事的年代为“北宋元丰改制至北宋末

(1083~1126 年)”、“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 年)

以后”两种时段 [8]。

虽然南、北两宋皆有“尚书省印”,但两宋

“尚书省印”不同。在两宋 (960~1279 年) 将近

320 年的官制变迁史中 ,朝廷诏令反复变迁、三

省机构归并又复分立 ,“尚书省印”亦因而多次

重铸 (表二)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6: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80 ·

Page 7: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81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8: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82 ·

Page 9: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83 ·

印更避让了南宋题跋 ,收藏者系先题跋、后钤

印。而王淮跋《书秋水篇》三省官印包夹两侧 ,

周必大跋《历代帝王图》其中一方“中书省印”

正中押盖在周必大纪年款上 ,印泥覆盖过周跋

墨迹 , 凡此证据均无法推翻 , 此印必为南宋

钤盖。

虽然南、北两宋均有“尚书省”、“中书省”、

“门下省”三省机构 ,但所有“北宋官印”持论者

皆无法逃避三省官印印泥压覆在南宋书跋之

上的绝对证据。因而 ,存世书画所见一套三印

之“尚书省印”、“中书省印”、“门下省印”,及囊

括在其中之八方“尚书省印”必为南宋官印 ,钤

盖年代必定触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1174~

1189 年) 。

三 八方“尚书省印”之钤压时间排序

印章钤盖时间之早晚必然影响钤压效

果。审酌存世八方“尚书省印”字口缺损度 ,

此八印虽出自同印所钤 , 然而钤盖时间先后

不同 , 印文粗细、字口磨损度亦有渐变之别

(图二○) 。

依字口缺损度分析 ,存世八方“尚书省印”

虽为同印却非同一时期所钤盖 ,因为各印磨损

度略有差池。八印之中克里夫兰传巨然《溪山》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传巨然《层峦》轴、纳尔逊

传李成《晴峦》轴之三方“尚书省印”篆文缺口

最似 ,钤盖时间应最接近。此三方印栏四边方

角转折 , 线条匀细、平整光滑且干净利落 ,属

于早期新印的可能性最大 (图二一~二三) 。正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10: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84 ·

Page 11: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85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12: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86 ·

Page 13: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87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14: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88 ·

Page 15: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89 ·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16: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90 ·

(1210 年) 秘书监清点 1098 幅画轴至“嘉定三

年 (1210) 六月并用都堂印 ,仍于画背用秘书省

印为识”[51] ,及周密观睹之五幅吴道子画“画上

各有‘尚书省印’,其后有‘秘书省印’,盖宋秘

阁物也”[52] ,知“尚书省印”钤毕之下一道手续

为“秘书省印”。

当时究竟多少南宋秘阁藏品钤盖“尚书省

印”(每卷表里) 、“秘书省印”(画背)( 表六)如今

无法精确计算 ,但秘府盘查工程为期十一年

(1199~1210 年) ,同时钤盖此二印之南宋秘阁

藏品为数起码达数千件以上。北宋尚未建立此

一制度 ,而正是这道南宋官方制度条例 ,使存

世四件画轴所钤南宋“尚书省印”寻获证据确

凿的法制依据。

结 论

两宋三省官印中以“尚书省印”对书画鉴

藏史最为重要。存世书画所钤以“尚书省印”为

名之印记目前所知有十方。除去本文新发表之

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解鞍调箭图》之“尚书

省印”,及真伪待考之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

馆藏传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尚书省印”外 ,

Page 17: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91 ·

北京故宫藏宋摹刘敞《书秋水篇》(共四钤) 、上

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纳尔逊 - 艾京斯

藏传李成《晴峦萧寺图》轴、克里夫兰美术馆藏

传巨然《溪山兰若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

巨然《层峦丛树图》轴等八方“尚书省印”均为

同印 ,该“尚书省印”系南宋官印 , 钤盖时间约

为高宗绍兴十一年至孝宗淳熙十年间 (1141~

1183 年) 。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解鞍调箭

图》轴“尚书省印”与此八印 ,尤其是淳熙十年

(1183 年)《阁帖》之“尚书省印”具有亲近的血

缘承传关系 ,在宽泛的意义上可纳入南宋“尚

书省印”印模系统。

“尚书省印”钤盖于南宋有两种运作机制 ,

其一为少数权臣特例。由于南宋进入权相时

代 ,少数权臣 (王淮、周必大) 先后将三省官印

“纳其私第”,故而钤盖于自身藏品 [53] 。其二则

为官方制度所需。除去上述数方南宋“尚书省

印”外 ,当年南宋秘阁为防窃换之弊 ,每件藏品

登记载簿 ,打上“千字文编号”后“申都省 (尚书

省) 缴进”,每卷表里盖“尚书省印”,画背押“秘

书省印”作为入库秘阁的三重证明。仅见著录

之吴道子五画、戴嵩《斗牛图》轴 ,以及嘉定三

年 (1210 年) 秘书监清点 1098 幅画轴、德 元

年 (1275 年) 周密观睹 2000 余幅秘阁藏画俱钤

“尚书省印”。

北宋藏品钤“尚书省印”并非官方制度常

规 ;至南宋“尚书省印”则系秘阁藏品“申缴都

省 (尚书省)”之关防查验印。据此 ,始终存在风

格断代争议之克里夫兰《溪山》轴、台北故宫博

物院《层峦》轴成画下限年代将因“尚书省印”

钤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至孝宗淳熙十年间

(1141 ~1183 年 ) , 而由北宋下调至南宋中

期。被认为祖本成画年代晚至明代 , 画中箭

囊、障泥图案晚至 14~15 世纪中亚编织风格

的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解鞍》轴亦将因该

“尚书省印”,而使其祖本绘制年代由明代上提

为南宋。

(本文撰写得到“史密森博物学院博士后

奖金”赞助及张子宁博士的指导 ,中央美术学

院郑岩教授、刘婕博士审读修订 ,谨此致上诚

挚谢忱。同时 ,感谢北京故宫博物院授权刊用

《书秋水篇》诸图)

[1] 北京故宫藏刘敞《书秋水篇》原书蜀素 ,现为纸

本 ,徐邦达指出刘书为钩摹本 ,王跋则为真迹 ,参

阅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第 181~184 页 ,江

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年。

[2] 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所钤三省官印研

究 ,参阅王裕民《宋朝三省官印初探》,《周越墨迹

研究》,第 149~150 页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2

年。孙慰祖《新收阁帖所见两宋印迹考》,《淳化阁

帖与二王书法艺术研究论文稿》,第 37 页 ,上海

博物馆 ,2003 年。汪庆正《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

考》,《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研究论文稿》,第

13 页。吴敢、陈根民《淳化阁帖传世最善本

考》,第 23~29 页 ,《收藏家》2004 年第 1 期 ,总

第 87 期。

[3] 纳尔逊藏传李成《晴峦萧寺图》轴系绢本 ,右上角

钤“尚书省印”、右下角有梁清标及晚期藏印。

[4] 克里夫兰藏传巨然《溪山兰若图》轴系绢本 ,右上

角“巨五”两字 ,藏印包括“尚书省印”、“司印”半

印、清人诸藏印 ,另两印未辨。

[5] 佛利尔美术馆藏传张戡《解鞍调箭图》轴之“尚书

省印”系张子宁博士告知 ,笔者亲眼目睹原画并

测量该印尺寸 ,该印边边栏约 013 厘米。《解鞍》

轴系绢本 ,藏印共 16 方 ,包括画心右上角“尚书

省印”、“司印”半印、左上角“神品”印、清人藏印。

此画断代根据佛利尔档案订为“Min g 14 th /15 th

centur y ?”。

[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巨然《层峦丛树图》轴“尚书

省印”尺寸参《北宋书画特展》,第 51 页 ,台北故

宫博物院 ,2006 年。图版取自佛利尔档案。

[7] 此处受限于篇幅而无法展开 ,详见彭慧萍《两宋

尚书省印之研究回顾暨五项商榷》,待刊于《故宫

博物院院刊》,2009 年。

[8] 两宋三省机构何时存废、衔名虚实、三省何时分

班治事等问题较为复杂 ,详见彭慧萍《两宋尚书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

Page 18: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2008 年第 11 期

·92 ·

省印之研究回顾暨五项商榷》,待刊于《故宫博物

院院刊》,2009 年。

[9] 《宋史》卷一五四 ,《舆服志六·印制》第 3590 页 ,

中华书局 ,1977 年。

[10] 赵卫彦《云麓漫钞》(1206 年自序) 卷四 ,第 64

页 ,中华书局 ,1998 年。

[11] 王应麟《玉海》卷八四 ,《景 铸印令式》,第

1611 页 ,华文书局 ,1964 年。

[12] 《玉海》卷八四 ,《景 铸印令式》, 前揭书第

1611 页。

[13] 沈括《梦溪笔谈》(1075 年成书) 卷一 ,《故事

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862 册 ,第

715 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14]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八 ,《元丰四年十

月庚辰》,第 7532 页 ,中华书局 ,1979 年 ;马端

临《文献通考》(1318 年成书) 卷一一五 ,《王礼

十》:“(元丰四年)诏三省印用银销金涂 ,给事中

印为‘门下外省之印’,舍人印为‘中书外省之

印’”,第 1041 页 ,中华书局 ,1986 年。

[15] 米芾《书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813

册 ,第 48 页。

[16]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1202 年成书) 甲

集卷四 ,《三省枢密院印》,第 104 页 ,中华书局 ,

2000 年。

[17] 丁敬《武林金石记》卷九 :“隆兴二年十二月牒 ,

盖以‘尚书省印’方二寸”,收录于《石刻史料新

编》,册一五 ,第 10951 页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

1977 年。

[18] 此牒收录于《武林金石记》卷九 ,《乾道元年七月

(尚书省)牒》,前揭书 ,第 10951 页。

[19] 《文献通考》卷三三○,四裔七 ,《交趾》,前揭书 ,

第 2593 页。

[20] 此牒收录于《武林金石记》卷九 ,《宝庆三年正月

(尚书省)日牒》,前揭书 ,第 10956 页。

[21] 此牒收录于《武林金石记》卷一○,《景定元年八

月 (尚书省)日牒》,前揭书 ,第 10963 页。

[22]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九 ,《靖康中帙 54》

提及之靖康元年 (1126 年) 金人劫去之印 ,第

596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23] 同[16] 。

[24] 同[10] 。

[25] 《文献通考》卷一一五 ,《王礼十》:“命文思院制

造”,前揭书 ,第 1042 页。

[26] 上海博物馆藏“驰防旨挥使记”,背款“咸平三年

(1000 年) 八月少府监铸”,图版取自《中国玺印

篆刻全集 ·玺印 (上)》,图版 993, 上海书画出

版社 ,1999 年。

[27] 海盐博物馆藏“保捷一佰三弟六旨挥使朱记”,

背款“庆历八年 (1048 年) 少府监铸”,见《中国

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1000。

[28] 海盐博物馆藏“雄节第一旨挥第三都朱记”,背

款“元 五年 (1090 年) 二月少府监铸”,见《中

国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996。

[29] 浙江省博物馆藏“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

印”,背款“建炎四年 (1130 年) 二月宣抚处置使

司行府铸”,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

版 997。

[30] 上海博物馆藏“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背款

“绍兴二十四年 (1154 年) 文思院铸”,见《中国

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998。

[31] 海盐博物馆藏“嘉兴府浦驻扎殿前司水军弟一

将印”,背款“嘉定十六年 (1223 年) 文思院铸”,

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999。

[32] 海盐博物馆藏“嘉兴府金山防海水军统领印”,

背款“景定元年 (1260 年) 文思院铸”,见《中国

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1000。

[33] 海盐博物馆藏“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弟

二将印”,背款“德 元年 (1275 年) 文思院铸”,

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前揭书 ,图版 1001。

[34] 宋制官印以铜银炼铸 ,繁琐费时且工程浩大 ,每

当开炉冶炼一次 ,同级别官印均为成组成套篆

文、铸造。

[35] 王裕民《宋朝三省官印初探》,收录于氏著《周越

墨迹研究》,前揭书 ,第 149~150 页。

[36] 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五 ,题跋二 ,《家藏法帖书

画碑刻 ·周必大跋六一先生诗文稿》,《景印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47 册 ,第 140 页。

[37] 欧氏《自书诗文稿》拖尾元欧阳玄之至正六年

Page 19: "Analysi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ight Se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存世書畫所鈐尚書省印考, Cultural Relics 11 (2008): 77-93.

·93 ·

跋 :“此帖周益公家藏旧物 ,其用‘中书省印’章 ,

宋世士大夫得用官印识私藏 ,法无禁也”,《辽宁

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书法卷》,第 79 页 ,辽宁

美术出版社 ,1999 年。

[38] 欧阳修《自书诗文稿》宋濂跋 :“(周必大)各题其

左 ,而识以‘中书省印’者三 ,卷首又识以‘益国

之章’,其慎重之意可谓至矣。”亦载宋濂《文宪

集》卷一二 ,《题周益公所藏欧阳公遗墨后》,《景

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223 册 ,第 605 页。

[39] 南宋名臣诸观跋图录参阅 WuTun g ,“The

ThirteenEm perors ”,in Tales f romthe

Lando f Dra gons:1000Yearso f Chinese

Paintin g (Boston:BostonMuseumofFine

Art,1997 ) , pp .127 ~130.WuTun g 亦谓该

卷钤盖多次的“中书省印”为南宋印。

[40] 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五 ,题跋二 ,《题阎立本列

帝图》,前揭书 ,第 134 页。

[41] 浙江省博物馆藏 ,背款“建炎四年 (1130 年) 二

月宣抚处置使司行府铸”,见《中国玺印篆刻全

集》,前揭书 ,图版 997。此印印面新 ,沟槽深 ,印

栏四角方直 ,印文未经严重耗损。其在当时应为

新印。唯流传至今 ,印底在流传过程中曾遭碰撞

或敲击 (印底有一缺口) 。

[42] 海盐博物馆藏 ,背款“景定元年 (1260 年) 文思

院铸”, 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前揭书 , 图

版 1000。

[43] 海盐博物馆藏“德 元年 (1275 年) 文思院铸”

印 ,515 ×515cm, 背款“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

水军弟二将印”,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前揭

书 ,图版 1001。

[44] 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 :以秘阁为

核心之鉴藏机制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 年第 1 期 ,第 12~40 页。

[45] 周密《思陵书画记》,《中国书画全书本》第 2 册 ,

第 134 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年。

[46] 佚名《南宋馆阁续录》卷三 ,“储藏”条 ,第 173

页 ,中华书局 ,1992 年。

[47] 《南宋馆阁续录》卷三 ,“储藏·图画·庆元五年

(1199) 十一月秘书监杨王休札子”条 ,前揭书 ,

第 188 页。

[48] 《玉海》卷一六一 ,《宋朝都堂》,前揭书 ,第 2966

页。《咸淳临安志》卷四 ,“行在所录 ·都堂”,前

揭书 ,第 3379 页。

[49] 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下 ,“宋秘书省所藏”条 ,第

43~44 页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类似记载

亦见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四 ,“馆阁观画”条 ,收

录于《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 5 册 ,第 5598~

5599 页 ,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50] 《南宋馆阁续录》卷三 ,“储藏·图画·庆元五年

(1199) 十一月秘书监杨王休札子”条 ,前揭书 ,

第 188 页。

[51] 《南宋馆阁续录》卷三 , “储藏”, 前揭书 , 第

88 页。

[52] 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第 43 页 ,同书卷下第 47 页。周密《云烟过眼

录》卷上 ,前揭书 ,第 20 页。

[53] 关于南宋尚书省印之公、私钤盖机制 ,详见彭慧

萍《两宋尚书省印之研究回顾暨五项商榷》,待

刊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 年。

(责任编辑 :刘 婕)

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