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 )。 A.遗传 B.个性差异 C.环境 D.个人努力 2.在教育史上提出了“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 点的是( )。 A.赫尔巴特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3.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有( )。 ①基础性②全民性③全面性④义务性⑤启蒙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云云在练习写字时,字与字之间空掉了一格,妈妈问:为什么中间不写 字?她说: 老师让空掉一格。 在皮亚杰看来,此时云云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6.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7.明明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擦伤了膝盖,下列可以在伤口创面涂抹的是( )。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8.丽丽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 9.扁鹊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体现了思维的( 特点。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10.2016 年里约奥运会开幕,白岩松化身段子手,将中国代表团的男女礼服戏 称为番茄炒蛋,体现了知觉的( )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以儆效尤属于(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12.“杯弓蛇影”体现了( )心理现象。 A.泛化 B.分化 C.顿悟 D.创新 13.2016 年秋季开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脸,自然类课文增多,传统 教育增多,难度降低。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该语文课程是(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中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5.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 识面,加深知识难度。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直线式组织 B.纵向组织 C.螺旋式组织 D.逻辑式组织 16.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杨老师将通过观察与交流,探索量角器量角的 - 1 -
20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Jul 19, 2018

Download

Documents

trinhdat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满分为 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 )。

A.遗传 B.个性差异 C.环境 D.个人努力

2.在教育史上提出了“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

点的是( )。

A.赫尔巴特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3.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有( )。

①基础性②全民性③全面性④义务性⑤启蒙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云云在练习写字时,字与字之间空掉了一格,妈妈问:“为什么中间不写

字?”她说:“老师让空掉一格。”在皮亚杰看来,此时云云处于道德发展的( )

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6.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7.明明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擦伤了膝盖,下列可以在伤口创面涂抹的是( )。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8.丽丽经常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

9.扁鹊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体现了思维的( )

特点。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10.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白岩松化身段子手,将中国代表团的男女礼服戏

称为“番茄炒蛋”,体现了知觉的( )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1.“以儆效尤”属于(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12.“杯弓蛇影”体现了( )心理现象。

A.泛化 B.分化 C.顿悟 D.创新

13.2016年秋季开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脸”,自然类课文增多,传统

教育增多,难度降低。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该语文课程是(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中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5.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

识面,加深知识难度。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直线式组织 B.纵向组织

C.螺旋式组织 D.逻辑式组织

16.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杨老师将“通过观察与交流,探索量角器量角的

- 1 -

Page 2: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般步骤和方法”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7.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 )。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备 D.校内资源

18.在学习了植物的成长后,张老师在教室里养了一盆花让学生观察并撰写观

察报告。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情境教学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19.芳芳的钢琴水平达到五级水平。这种教学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2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某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减

少了国家课程的比重,增加了一些校本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选择性 C.均衡性 D.时代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

2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22.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23.简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 2 -

Page 3: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题 20分,共 40分)

24.材料: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

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

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问题: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0

分)

(2)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5.材料:

某小学六年级(1)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

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

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10分)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10分)

- 3 -

Page 4: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请任选 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

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进行文本解读。(8分)

(2)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试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22分)

- 4 -

Page 5: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2)试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写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主要环节。(22分)

- 5 -

Page 6: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三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2)根据教学内容,试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22分)

- 6 -

Page 7: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29.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8分)

(2)若指导低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主要环节。(22分)

- 7 -

Page 8: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30.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

正对来球,成准备姿势。垫球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并拢,两拇指平行,两

小臂尽量靠近;垫球时,用两脚蹬地,两臂稍内收,利用伸膝、含胸、提肩、压腕

的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将球准确地垫击在前臂的击球部位上。击球瞬间,两臂

要保持平稳,身体重心向抬臂的方向移动伴送球出击。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说明“正手下手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难点。(8分)

(2)如果指导中年级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指出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方法。(22分)

- 8 -

Page 9: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3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2)简要说明“点线面”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

- 9 -

Page 10: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意思是水在深山中则清澈,出了

深山则浑浊,比喻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品质。说明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因

此,本题选择 C。

2.【答案】A。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提出了“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

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因此,本题选择 A。

3.【答案】A。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因此,本题选择 A。

4.【答案】D。题干中提到的 5 个特点都是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因此,本题

选择 D。

5.【答案】B。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

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

的态度为依据。云云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写字,说明云云处于他律阶段。因此,

本题选择 B。

6.【答案】C。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

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因此,本题选

择 C。

7.【答案】A。伤口最好勿在伤口直接涂酒精、碘酒或红汞,因为这些药品会

损坏新鲜的创面,减缓愈合。所以选用肥皂水。因此,本题选择 A。

8.【答案】B。题干中描述的是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

对象和活动。因此,本题选择 B。

9.【答案】C。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

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扁鹊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特征来推断了解病人的身体状

况。因此,本题选择 C。

10.【答案】C。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白岩松将中

国代表团的礼服称为“番茄炒蛋”,是对中国礼服的理解。因此,本题选择 C。

11.【答案】D。直接强化是学习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替代强化是指观

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观察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

做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以儆效尤”意思是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

些学着做坏事的人,体现了替代强化。因此,本题选择 D。

12.【答案】A。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

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叫刺激泛化。“杯弓蛇影”是将映在杯中的弓影

当作蛇,属于泛化现象。因此,本题选择 A。

13.【答案】B。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和教材等。题干中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变脸”,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

因此是正式的课程。因此,本题选择 B。

14.【答案】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亲自实践,因此答

案选 D。因此,本题选择 D。

15.【答案】C。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

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因此,本题选择 C。

16.【答案】B。“观察、交流、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词。因此,本题选

择 B。

17.【答案】A。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选择 A。

18.【答案】A。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是

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张

老师通过养花让学生观察,是实习作业法。因此,本题选择 A。

19.【答案】C。钢琴水平五级属于升级考试,升级考试属于绝对性评价。因此,

本题选择 C。

- 10 -

Page 11: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20.【答案】B。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具有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

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

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

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本题选择 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成分或相似性。在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之间的

共同要素越多,迁移也就越容易产生。

(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具体事物间的联系认识越深刻,对其概括与总

结就越好,就越容易实现从一种情境向另一种情境的迁移。

(3)认知结构。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最终优化为各种能力,是促进学习积极迁移的重要条件。

(4)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

能和策略的掌握及其水平,就必然影响迁移的实现。

(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

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定势可能促进学习迁移,也可能干扰学习,产

生负迁移。

(6)学习态度与方法。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时,便会形成有利

于学习迁移的心境,这样学习迁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反之,学习态度消极,

则不会积极主动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寻找新知识的连接点,学习迁移就难以发

生。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迁移,掌握了灵活的学习方法就会有助于学习迁移。

22.【参考答案】

(1)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

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

自我中心倾向。

(2)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

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

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3)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

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4)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

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公

平等。

23.【参考答案】

(1)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3)利用竞赛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4)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

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第一,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

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

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

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第二,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

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

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

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25.【参考答案】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 11 -

Page 12: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

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本文语言生动、准确,使学生产生了

探究的愿望,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对爬

山虎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具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

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

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们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

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

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

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

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

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 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 一顺儿 漾起波纹

触着墙 痕迹 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 12 -

Page 13: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

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

学一起来美美地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

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

呢?

五、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

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

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

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

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

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

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 13 -

Page 14: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同学们通过认真读书,自

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

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六、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

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

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

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 弯 触 巴 拉 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 “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

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

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

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

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

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

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

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

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

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 14 -

Page 15: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七、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萎了 牢固)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八、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又讲了爬山虎

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

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

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

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

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

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附: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27.【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

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

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

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

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

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

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 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

分成 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 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 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 1

(1)利用课件演示例题: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

置,小朋友先搬来 15 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

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 15个学具表示 15盆花来摆一摆。

- 15 -

Page 16: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3)提问思考:有 15盆花,每 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

想一想 15里面有几个 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 5 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

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 2

(1)课件演示例 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 23 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 5

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 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 5盆摆

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 里面最多有几个 5?这余下的 3 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 6 个小圆点隔

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 1和例 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

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

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 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

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

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 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 8,余数有可能是

几?如果余数是 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 10个是什么图形、第 18个是什么

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

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 24个、第 30

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28.【参考设计】

- 16 -

Page 17: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懂、会说与食物有关的九个词汇:cake、bread、

ice-cream、meat、potatoes、tomatoes、fish、chicken、fruit。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跟随录音大胆模仿练习单词的读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说与食物有关的词汇 cake、bread、ice-cream、meat、potatoes、

tomatoes、fish、chicken、fruit。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 Do you like……? I like……

(3)教学步骤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水果的照片,教师提问 What fruit can you see? 学

生回答。

(2)教师提问:Do you like apples? 学生回答:Yes,I do./ No,I don’t.

二、情境创设,新知呈现

(1)教师使用课件出示本课时食物图片,边呈现边说:I like fruits, and I

also like eating them.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新语言。

(2)播放歌谣,让学生整体感知歌谣。

(3)教师再次播放歌谣录音,让学生关注食物词汇。

三、词汇学习

(1)教学 cake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一块蛋糕,边呈现边说:Look, I like cake.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2)教学 potatoes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一些土豆,边呈现边说:Look, I like potatoes.

Potatoes, potatoes.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3)教学 tomatoes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西红柿,边呈现边说:Look,I like tomatoes. Tomatoes,

tomatoes.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4)教学 chicken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鸡肉,边呈现边说:Look, I like chicken. Chicken,

chicken.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5)教学 fish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一条鱼,边呈现边说:Look, I like fish. Fish, fish.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6)教学 fruit

①教师在课件上呈现一些水果,边呈现边说:Look, I like fruit.

②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认读单词三到四遍。

③请个别学生说出单词,教师纠正发音。

四、操练设计

①通过抢答方式,教师随便指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迅速说出答案,并帮助学

生纠正发音。

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今天所学的句式进行练习,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 17 -

Page 18: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过的单词,并能够用所学的句式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29.【参考设计】

(1)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歌曲短小、精炼,音乐形象鲜明。歌

曲为五声羽调式,全曲有两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结构是成对比的,犹如一问一

答,旋律以 dol、 mi、 sol 三个音为主,第一乐句最后一个音和第二乐句的第二

小节最后一个音结束在商音上,暂时偏离主音,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结束的愿

望,直到最后一个音才结束到主音上,全曲一气呵成,欢快、流畅。歌曲表现了哈

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

匀、正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感受哈尼族音乐特征,听辨音乐情绪(即欢快、抒情),并用形体表现欢

快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其多列》的演唱,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

情趣。

(3)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景,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平时掌握的知识多,谁能知道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师: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大家去做客呢?(播放《其多列》录音)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出示图谱,并播放音乐《其多列》录音。

优美的歌曲,学生爱听;多彩的画面,学生更喜欢看。在听歌曲与看图形的同

时,掌握音的高低。

2.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师范歌曲,请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用拼音标记好。

(2)出示“走”与“跑”的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为读歌词

打基础)

(3)朗读歌词,师生共同分析歌词。

(“其多列”哈尼语,是“快来”的意思。)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教师领唱。(2)随琴轻声放入填词唱歌曲。(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

音展示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分发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没有得到乐器的同学拍打强弱规律一同进行伴奏。

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愉

快;热爱劳动)

四、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一谈这节课中的收获,教师加以总结概括。最后一起唱《其多列》

歌曲,再次感受哈尼儿童的欢快。

- 18 -

Page 19: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30.【参考设计】

(1)教学重点:夹臂、提肩、压腕、垫球的部位准确。

教学难点:判断准确,上下肢协调用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初步体会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手型和击球部位,建立正确的技术概

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展灵敏及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及身体协调性、灵

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及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3)①易犯错误:手形不正确,屈肘击球。

纠正方法:看示范动作或图示,学生独立模仿叠指法或包拳法两种手形,并相

互纠正;徒手或用吊球做直臂击球的模仿练习,两人一组相互纠正动作;自抛自垫

或两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直臂垫球,边练边互相纠正动作。

②易犯错误:垫球时,只动手不动脚。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准备姿势和脚步移动,培养排球意识和明确移动对打排球

的重要意义;两人一组,一人向前、后、左、右一步远抛球,另一人练习移动后垫

球;让学生明确垫球用力大小与来球力量成反比,与垫球距离成正比。

31.【参考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

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2)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

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

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3.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

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

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

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

呢?

4.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

- 19 -

Page 20: A.肥皂水 B.酒精 C.碘酒 D.红汞 考前命题预测试卷(四)tu.duia.com/ClassSchedule/otherFile/小学教师从业资格...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

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

“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

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拓展

1.欣赏: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 201号》

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

C.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扩展学生的视野

A.《时钟》 B.《自行车》 C.《雨伞》 D.《建筑物》

3.儿歌:

你是点,

我是线,

变大以后就成了面,

描画美好的画面。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