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今要闻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主编 江前兵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黄颖 03 03 站一旁聆听招工细节 他手上拿着一大叠招聘传单 记者第一次遇到刘勇,是在一家招聘网约 车驾驶员的展位前。 当时招聘会刚开场没多久,记者正在询问 相关的招工细节,刘勇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问答结束后,他要了一张名片就朝另一家企业 的展位走去。这位个子不算高、身材瘦削的男 人手上拿着一大叠招聘传单。 半个小时后,记者再见到刘勇时,他手里的 传单已经变成了厚厚一叠。 “吔,你今天的收获很丰富哦。”招聘人员打 趣道。 刘勇憨厚地嘿嘿一笑,算是回答。 不惑之年的单亲爸爸 “家里的娃娃读书都等着用钱” 借着这叠厚厚的招聘传单,刘勇跟记者聊 起了他的故事。 刘勇告诉记者,他是重庆开州人,今年40 岁,算是“70后”的尾巴。 招聘会前一天,刘勇刚从开州坐车来到重 庆,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这场招聘会上要 把自己“推销”出去。 “为什么这么急着找工作?毕竟只参加一 场招聘会,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不多。”记者问 道。 “时间不等人,家里的娃娃读书都等着用 钱。”刘勇说。 刘勇的大女儿 16 岁,二女儿 14 岁,小儿子 10 岁,都在开州,分别在上高中、初中和小学。 然而,刘勇的婚姻遇到了挫折。3 年前,他 与妻子离了婚,成了一位单亲爸爸。 身为家里的顶梁柱 凭着不错的手艺多年在外打拼 三个娃生活读书要用钱,刘勇是家里的顶 梁柱。 “以前我都是在外省打工,去过浙江、广东、 湖南、云南,当过普工、卖过电器,什么都干过。” 刘勇说自己手艺不错,焊、电、钳、木样样都行, 还能开车。 “现在三个娃娃都是奶奶在带,一个月至少 要给他们准备 4000 块钱生活费。”刘勇说,去年 他曾去浙江打了三个月的工,原因很简单,那边 的企业给出了7000元月薪的待遇,非常诱人。 “其实我也不想跑那么远。”刘勇说,他和儿 女们都很亲,但是除了过年,他们大多只能通过 打电话进行交流,“大的 16 岁了,学习生活我都 没法管,只能靠她自觉。我这次想在重庆找个 合适的工作,多陪陪他们。” 急于“推销”自己 主城找工作,一天至少花130元 不过, “合适”的工作不是那么好找。 刘勇在招聘会逛了好一圈,除了那叠厚厚 的传单,并没发现适合他且让他满意的工作。 “至少要5000块包吃包住才行,我还得再 转转。”刘勇算了笔账,他在主城找工作,一天至 少要花 130 元,除了 100 元的住宿费,吃饭坐车 能省则省。如果不能在当天找到个包吃住的工 作,就意味着他要多准备一天的开销,这也是刘 勇执意想当天就把自己“推销”出去的原因。 刘勇低着头,用手将一张张已经握得皱皱 巴巴的招聘传单抚平,眼里透露着纠结。他说, 自己考虑过要不要再去外省打工,但两个多小 时就能从主城回开州看三个儿女更让他心动。 权衡许久下定决心 为了儿女接受 3000 元保安工作 “其实有个工作我觉得还是可以。”刘勇想 了半天对记者说,有点像是询问意见。“有家招 保安的,一个月有3000元,包吃住。转正了差 不多 3500 元,还可以买保险。” “这不是离 5000 元还有 2000 元的差距?” 记者疑惑地问道。 “我问了的,保安是上一天休一天。”刘勇解 释,他想利用休息的那天再找个稳定的兼职。 “你这算盘打得有点好,也要考虑下身体吃 得消不。”记者笑着回应他。 刘勇嘿嘿一笑,手里拿着那叠整理平顺的 招聘传单,又融入到求职人群中去了,虽然是小 而瘦的背影,但远远看着却让人感到温暖而坚 实。 昨天下午,记者给刘勇打了一通电话,他说 自己已经在此前所说的安保公司进行培训,这 家公司包吃包住,提供月薪3000多元。只是不 知道,刘勇想要的兼职找到了没有。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大山深处,沟壑万千,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 龙王村,村委会楼房前,红旗飘扬。寂静,悠扬, 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正在这里打响。 第一书记陈章璐笑呵呵的,黑框眼镜令他 显得文雅又不失干练。“把墙砌好点,轴线不能 偏……”他在自己担任重要沟通和执行工作的 建筑技能比赛现场“旋”成了一个陀螺,空隙间, 他与工人交流业务细节,时不时蹦出两句“么 哩” “勒超”之类的当地俚语。 这里,对于陈章璐的意义非凡。这里,是他 转业后待得最久的基层地方;在这里,他肩扛责 任,他受过伤,他也在筹谋着这里的诗和远方。 他已经跟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从骨、血里分 不开了。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临到采访最后,他 的话掷地有声, “只要我们( 村民和扶贫干部 )在 一起,还有啥事干不成?” 低调 “哪里有空位,哪里就是我的工位” 这 次 采 访 也 是 一 次 回 访 ,2017 年 9 月 11 日,陈章璐来到龙王村的第四天,重庆晨报·上 游新闻记者就对他进行了专访,并以《驻村蹲 点|市级派出驻村副书记陈章璐:“您叫我小陈, 有事打电话”》进行了报道。 时隔一年多,走进龙王村,记者发现这里的 变化还真不小:路拓宽了、新房子多了、路边地 里的作物多了,在新修的村委会旁,一场建筑技 能比武搞了两天,有人连呼:“村里好多年都没 这么热闹了!” “这次大比武砌好的墙,我们会涂上彩绘, 搞一个脱贫攻坚文化墙,与村委会新落成的大 楼相呼应,提振士气!”陈章璐盘算着,他要把所 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 新落成的村委会大楼分两层,窗明几净,挂 着“群众咨询接访” “党群服务” “综合服务”的牌 子。 “你的工位在哪里呢?”记者随口问出了这个 问题。“哪里有空位,哪里就是我的工位。”陈章 璐笑着回答。 一楼是服务大厅,二楼是会议室,所有的房 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连驻村第一书记的住处都 选在了附近村民家里。陈章璐需要在村委会值 班时,就在大厅空闲工位办公,但更多的时候, 他的工位在贫困户家里,“每天都尽量去走访, 哪怕拉拉家常,也要说上话。” 在村干部杨乾寿的眼里,陈章璐是个低调 的人, “埋头干事,从不摆架子。” 坚持 拓展板栗产业,为村民增收不少 到龙王村后不久,陈章璐在走访贫困户过 程中发现板栗树在该村种植较广。 “有乡有业有小康,有家有才有责任。”这句 “创六有”的具体目标时常被陈章璐挂在嘴上。 具体到产业上,他就比较关注板栗。 陈章璐自己弄了一张“龙王村产业地图”, 在卫星云图上,沟壑道路一目了然,他在上面分 区域标注了“板栗” “脆李( 发展中 )”等等字样。 板栗不宜保管太久,急需尽快出手。在售 卖时,村民找不到销售渠道,只好摘了去卖给小 贩,价格为 2 到 3 元一斤,低于市场行情,增收 有限。“成千上万斤的板栗,可不能这么贱卖 了。”陈章璐四处找渠道,还通过“网上村庄”等 对外联系,多番努力下,跟江津双福一家市场谈 好,价格为 3.5 元到 4 元一斤,增收不少。现在, 龙王村的“网上村庄”已经售卖出不少农产品。 创意 举办职业技能比武打造建工品牌 陈章璐的老本行是建筑工程,在部队,他从 事的是营房工程建设,转业后曾在重庆市住房 城乡建委的市城建开发办工作。 转业后不久,陈章璐就作为市委宣传部扶 贫集团的一员,来到龙王村担任第一书记。 龙王村有 509 户 1452 人,平日里,绝大 部分村民,尤其是精壮年轻人都在外务工。 也许是“传帮带”的原因,龙王村村民多在建 筑工地上班,而且干的主要是砌墙、抹灰这些 职业。 在走访中,陈章璐也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 便有了举办职业技能比武的想法。这个点子也 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建筑公司在比 武的当天还提供招聘岗位。 “我是这个行业的人,我深知,如果只是简 单粗放的劳务关系,而不注重提升技能、打造品 牌,不是长久之计。”陈章璐说,大比武只是一个 开始,他有意助力龙王村打造建工行业的品牌。 陈章璐举了个例子,譬如“龙王村抹灰队” 只要把抹灰这个工种做精、做细,闯出自己的口 碑来,就必能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陈章璐说,在这个方面,龙王村已经有了一 定的基础,接下来,只要运营得当,目标是有可 能实现的。 务实 点亮路灯,让“死龙”变“活龙” 龙王村沟壑万千,公路也是曲折蜿蜒,道路 进行拓宽以后,还没有安装路灯。 “老人小孩,有事或无事都要走动走动,有 了路灯,确实要方便很多。”考虑到这些,去年 7 月,陈章璐跟原单位领导提交申请,当月底,就 有 7 家企业捐款 40 万元。 去年 12 月,龙王村的路灯安装完毕,大山 间,一条发着光的“巨龙”盘旋,似在守候着龙王 村的安宁。 “因为贫困,龙王村变成了一条‘死龙’,是 扶贫干部干得好,让它焕发活力,变成了‘活 龙’!”65 岁的龙王村村民杨乾友激动地说,路 灯、各式产业和扶贫项目让自己分外感动,感到 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路灯亮了以后,他还打算 和几个会吹唢呐的村民,敲锣打鼓地将表达感 恩、感谢的锦旗送到有关部门。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杨圣泉 张旭 70 后单亲爸爸求职记 那一叠招聘传单下压着沉沉的父爱 “只要我们在一起,还有啥事干不成?” 发展板栗产业,打造建工品牌,拓宽道路装路灯……巫山双龙镇龙王村第一书记陈章璐带动村民脱贫攻坚 2019 年 1 月,巫山双龙镇龙王村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陈章璐(右二)忙着张罗当天农 民工技能大赛的事。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斌 春节后的人才市场,是一 年中最热闹的招聘、求职高峰 期。 前天早上9点半,位于重 庆龙头寺的汇博人才市场里人 头攒动,求职者们蜂拥而入,脸 上写满了期待。 “今天一定要找个事来做 了。”被夹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 缓步前行的刘勇暗暗地对自己 说。 手持一叠招聘传单,刘勇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 杨新宇 招聘会现场挤满了前来求职的人。
1

70后单亲爸爸求职记 那一叠招聘传单下压着沉沉的 …...今要闻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主编 江前兵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黄颖

Aug 05,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70后单亲爸爸求职记 那一叠招聘传单下压着沉沉的 …...今要闻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主编 江前兵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黄颖

今要闻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主编 江前兵 责编 郭承斌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黄颖

0303

站一旁聆听招工细节他手上拿着一大叠招聘传单

记者第一次遇到刘勇,是在一家招聘网约车驾驶员的展位前。

当时招聘会刚开场没多久,记者正在询问相关的招工细节,刘勇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问答结束后,他要了一张名片就朝另一家企业的展位走去。这位个子不算高、身材瘦削的男人手上拿着一大叠招聘传单。

半个小时后,记者再见到刘勇时,他手里的传单已经变成了厚厚一叠。

“吔,你今天的收获很丰富哦。”招聘人员打趣道。

刘勇憨厚地嘿嘿一笑,算是回答。

不惑之年的单亲爸爸“家里的娃娃读书都等着用钱”

借着这叠厚厚的招聘传单,刘勇跟记者聊起了他的故事。

刘勇告诉记者,他是重庆开州人,今年40岁,算是“70后”的尾巴。

招聘会前一天,刘勇刚从开州坐车来到重庆,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这场招聘会上要把自己“推销”出去。

“为什么这么急着找工作?毕竟只参加一场招聘会,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不多。”记者问道。

“时间不等人,家里的娃娃读书都等着用钱。”刘勇说。

刘勇的大女儿16岁,二女儿14岁,小儿子10岁,都在开州,分别在上高中、初中和小学。

然而,刘勇的婚姻遇到了挫折。3年前,他与妻子离了婚,成了一位单亲爸爸。

身为家里的顶梁柱凭着不错的手艺多年在外打拼

三个娃生活读书要用钱,刘勇是家里的顶梁柱。

“以前我都是在外省打工,去过浙江、广东、湖南、云南,当过普工、卖过电器,什么都干过。”刘勇说自己手艺不错,焊、电、钳、木样样都行,

还能开车。“现在三个娃娃都是奶奶在带,一个月至少

要给他们准备4000块钱生活费。”刘勇说,去年他曾去浙江打了三个月的工,原因很简单,那边的企业给出了7000元月薪的待遇,非常诱人。

“其实我也不想跑那么远。”刘勇说,他和儿女们都很亲,但是除了过年,他们大多只能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大的16岁了,学习生活我都没法管,只能靠她自觉。我这次想在重庆找个合适的工作,多陪陪他们。”

急于“推销”自己主城找工作,一天至少花130元

不过,“合适”的工作不是那么好找。刘勇在招聘会逛了好一圈,除了那叠厚厚

的传单,并没发现适合他且让他满意的工作。“至少要5000块包吃包住才行,我还得再

转转。”刘勇算了笔账,他在主城找工作,一天至少要花130元,除了100元的住宿费,吃饭坐车能省则省。如果不能在当天找到个包吃住的工

作,就意味着他要多准备一天的开销,这也是刘勇执意想当天就把自己“推销”出去的原因。

刘勇低着头,用手将一张张已经握得皱皱巴巴的招聘传单抚平,眼里透露着纠结。他说,自己考虑过要不要再去外省打工,但两个多小时就能从主城回开州看三个儿女更让他心动。

权衡许久下定决心为了儿女接受3000元保安工作

“其实有个工作我觉得还是可以。”刘勇想了半天对记者说,有点像是询问意见。“有家招保安的,一个月有3000元,包吃住。转正了差不多3500元,还可以买保险。”

“这不是离5000元还有2000元的差距?”记者疑惑地问道。

“我问了的,保安是上一天休一天。”刘勇解释,他想利用休息的那天再找个稳定的兼职。

“你这算盘打得有点好,也要考虑下身体吃得消不。”记者笑着回应他。

刘勇嘿嘿一笑,手里拿着那叠整理平顺的招聘传单,又融入到求职人群中去了,虽然是小而瘦的背影,但远远看着却让人感到温暖而坚实。

昨天下午,记者给刘勇打了一通电话,他说自己已经在此前所说的安保公司进行培训,这家公司包吃包住,提供月薪3000多元。只是不知道,刘勇想要的兼职找到了没有。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大山深处,沟壑万千,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龙王村,村委会楼房前,红旗飘扬。寂静,悠扬,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正在这里打响。

第一书记陈章璐笑呵呵的,黑框眼镜令他显得文雅又不失干练。“把墙砌好点,轴线不能偏……”他在自己担任重要沟通和执行工作的建筑技能比赛现场“旋”成了一个陀螺,空隙间,他与工人交流业务细节,时不时蹦出两句“么哩”“勒超”之类的当地俚语。

这里,对于陈章璐的意义非凡。这里,是他转业后待得最久的基层地方;在这里,他肩扛责任,他受过伤,他也在筹谋着这里的诗和远方。他已经跟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从骨、血里分不开了。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临到采访最后,他的话掷地有声,“只要我们(村民和扶贫干部)在一起,还有啥事干不成?”

低调“哪里有空位,哪里就是我的工位”

这次采访也是一次回访,2017年 9月11日,陈章璐来到龙王村的第四天,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就对他进行了专访,并以《驻村蹲点|市级派出驻村副书记陈章璐:“您叫我小陈,有事打电话”》进行了报道。

时隔一年多,走进龙王村,记者发现这里的变化还真不小:路拓宽了、新房子多了、路边地里的作物多了,在新修的村委会旁,一场建筑技能比武搞了两天,有人连呼:“村里好多年都没这么热闹了!”

“这次大比武砌好的墙,我们会涂上彩绘,搞一个脱贫攻坚文化墙,与村委会新落成的大楼相呼应,提振士气!”陈章璐盘算着,他要把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

新落成的村委会大楼分两层,窗明几净,挂着“群众咨询接访”“党群服务”“综合服务”的牌子。“你的工位在哪里呢?”记者随口问出了这个

问题。“哪里有空位,哪里就是我的工位。”陈章璐笑着回答。

一楼是服务大厅,二楼是会议室,所有的房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连驻村第一书记的住处都选在了附近村民家里。陈章璐需要在村委会值班时,就在大厅空闲工位办公,但更多的时候,他的工位在贫困户家里,“每天都尽量去走访,哪怕拉拉家常,也要说上话。”

在村干部杨乾寿的眼里,陈章璐是个低调的人,“埋头干事,从不摆架子。”

坚持拓展板栗产业,为村民增收不少

到龙王村后不久,陈章璐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发现板栗树在该村种植较广。

“有乡有业有小康,有家有才有责任。”这句“创六有”的具体目标时常被陈章璐挂在嘴上。

具体到产业上,他就比较关注板栗。陈章璐自己弄了一张“龙王村产业地图”,

在卫星云图上,沟壑道路一目了然,他在上面分区域标注了“板栗”“脆李(发展中)”等等字样。

板栗不宜保管太久,急需尽快出手。在售卖时,村民找不到销售渠道,只好摘了去卖给小贩,价格为2到3元一斤,低于市场行情,增收有限。“成千上万斤的板栗,可不能这么贱卖了。”陈章璐四处找渠道,还通过“网上村庄”等对外联系,多番努力下,跟江津双福一家市场谈好,价格为3.5元到4元一斤,增收不少。现在,龙王村的“网上村庄”已经售卖出不少农产品。

创意举办职业技能比武打造建工品牌

陈章璐的老本行是建筑工程,在部队,他从事的是营房工程建设,转业后曾在重庆市住房

城乡建委的市城建开发办工作。转业后不久,陈章璐就作为市委宣传部扶

贫集团的一员,来到龙王村担任第一书记。龙王村有 509 户 1452 人,平日里,绝大

部分村民,尤其是精壮年轻人都在外务工。也许是“传帮带”的原因,龙王村村民多在建筑工地上班,而且干的主要是砌墙、抹灰这些职业。

在走访中,陈章璐也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便有了举办职业技能比武的想法。这个点子也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建筑公司在比武的当天还提供招聘岗位。

“我是这个行业的人,我深知,如果只是简单粗放的劳务关系,而不注重提升技能、打造品牌,不是长久之计。”陈章璐说,大比武只是一个开始,他有意助力龙王村打造建工行业的品牌。

陈章璐举了个例子,譬如“龙王村抹灰队”只要把抹灰这个工种做精、做细,闯出自己的口碑来,就必能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陈章璐说,在这个方面,龙王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只要运营得当,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务实点亮路灯,让“死龙”变“活龙”

龙王村沟壑万千,公路也是曲折蜿蜒,道路进行拓宽以后,还没有安装路灯。

“老人小孩,有事或无事都要走动走动,有了路灯,确实要方便很多。”考虑到这些,去年7月,陈章璐跟原单位领导提交申请,当月底,就有7家企业捐款40万元。

去年12月,龙王村的路灯安装完毕,大山间,一条发着光的“巨龙”盘旋,似在守候着龙王村的安宁。

“因为贫困,龙王村变成了一条‘死龙’,是扶贫干部干得好,让它焕发活力,变成了‘活龙’!”65岁的龙王村村民杨乾友激动地说,路灯、各式产业和扶贫项目让自己分外感动,感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路灯亮了以后,他还打算和几个会吹唢呐的村民,敲锣打鼓地将表达感恩、感谢的锦旗送到有关部门。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杨圣泉 张旭

70后单亲爸爸求职记

那一叠招聘传单下压着沉沉的父爱

“只要我们在一起,还有啥事干不成?”发展板栗产业,打造建工品牌,拓宽道路装路灯……巫山双龙镇龙王村第一书记陈章璐带动村民脱贫攻坚

2019年1月,巫山双龙镇龙王村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陈章璐(右二)忙着张罗当天农民工技能大赛的事。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斌 摄

春节后的人才市场,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招聘、求职高峰期。

前天早上9点半,位于重庆龙头寺的汇博人才市场里人头攒动,求职者们蜂拥而入,脸上写满了期待。

“今天一定要找个事来做了。”被夹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缓步前行的刘勇暗暗地对自己说。

手持一叠招聘传单,刘勇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 杨新宇 摄

招聘会现场挤满了前来求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