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授授授授 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
34

授課教師:李美娟

Mar 16,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amethyst-day

大師工作坊. 授課教師:李美娟. 課程目標 ‧ 工作坊是文藝復興藝術家養成及學習的重要場域。他們歷經數年的學習,從打雜、調製顏料到學習各種藝術技法,大多的工作室其實就像「公司行號」,是生產、交易和教育的地方,在大師的指導下,培養出許多多才多藝的學生,每個人各有專長,也能跨領域學習,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菲爾的多才多藝正是奠基在工作坊。 ‧ 這堂課要帶領同學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看看這些大師是如何在工作坊學習及出人頭地,剖析藝術創作過程、技法,並與台灣早期 365 行,老行業的“學師仔” 做超級比一比。 ‧ 最後希望同學能發揮創意,模擬工作坊學習模式,接受工作委託,製作橡皮浮雕作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授課教師:李美娟

授課教師:李美娟大師工作坊

Page 2: 授課教師:李美娟
Page 3: 授課教師:李美娟
Page 4: 授課教師:李美娟
Page 5: 授課教師:李美娟
Page 6: 授課教師:李美娟

維洛其奧工作坊

Page 7: 授課教師:李美娟

維洛其奧工作坊

維洛其奧‧科利奧尼紀念雕像‧ 1479‧青銅‧高 395cm

Page 8: 授課教師:李美娟

維洛其奧工作坊

維洛其奧‧大衛像( 據說是以年輕的達文西為模特兒 )‧青銅

Page 9: 授課教師:李美娟

維洛其奧工作坊

Page 10: 授課教師:李美娟

維洛其奧‧基督受洗圖( 據說是達文西和老師共同創作完成的 )

Page 11: 授課教師:李美娟

吉爾蘭戴歐工作坊

吉爾蘭戴歐‧聖母的誕生‧ 1491‧壁畫

Page 12: 授課教師:李美娟

吉爾蘭戴歐工作坊

米開郎基羅‧約 1489 42X50CM‧ ‧現藏德州欽伯爾美術館

Page 13: 授課教師:李美娟

吉爾蘭戴歐工作坊

米開郎基羅之習作‧約 1488-90 36X46CM‧

Page 14: 授課教師:李美娟

聖馬可庭園

謝巴斯提尼年少米開朗基羅與輝煌者羅倫佐的相遇 ( 局部 )1822 、 220×150cm

Page 15: 授課教師:李美娟

聖馬可庭園

Page 16: 授課教師:李美娟

聖馬可庭園

佐奇年少米開朗基羅雕刻怪異面具大理石材質、 61×52×105cm

米開朗基羅‧半人馬之戰‧ 1491 年大理石材質、 85×90×20cm

Page 17: 授課教師:李美娟

培魯季諾工作坊

培魯季諾吉爾蘭戴歐‧聖母的誕生‧ 1491‧壁畫

Page 18: 授課教師:李美娟

培魯季諾工作坊

拉菲爾‧格蘭杜卡的聖母像‧ 1505油彩‧ 84×55cm

Page 19: 授課教師:李美娟

拉菲爾‧雅典學園‧約 1511‧濕壁畫羅馬梵蒂岡簽署室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約 1495-1498‧濕壁畫義大利米蘭吉埃聖母堂

米開朗基羅 . 西斯汀教堂圓頂 ( 局部 ) 1508-12‧ 年溼壁畫‧ 13.7X39 公尺

濕壁畫

Page 20: 授課教師:李美娟

波堤且利‧春‧約 1478‧蛋彩 . 畫板‧ 203X314CM現藏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約 1495-1498‧濕壁畫義大利米蘭吉埃聖母堂

米開朗基羅 . 西斯汀教堂圓頂 ( 局部 ) 1508-12‧ 年溼壁畫‧ 13.7X39 公尺

波蒂且利‧維納斯的誕生‧ 1485 年‧蛋彩、畫布174 x 279 cm‧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蛋彩畫

Page 21: 授課教師:李美娟

油彩

吉奧喬尼‧牧羊人的朝拜‧年代不詳91 x 111 cm‧油彩‧畫板‧國家畫廊,美國華盛頓

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

Page 22: 授課教師:李美娟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約 1501-04

Page 23: 授課教師:李美娟

雕刻

米開朗基羅‧聖殤‧約 1498-1499藏於梵蒂岡聖彼得的大教堂

Page 24: 授課教師:李美娟

塑造

維洛其奧‧大衛像‧青銅

Page 25: 授課教師:李美娟

建築特色

Page 26: 授課教師:李美娟

建築特色1、學習以古希臘、古羅馬為代表古典風格,並且發展了『柱式』的概念。2、強調建築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樣,反映了宇宙的和諧與規律,這一點上很強烈地體現了畢達哥拉斯的影響。3、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製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4、反對歌德式建築,其特色為「高」、「尖」,並被認為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

Page 27: 授課教師:李美娟

‧這是阿爾伯提斯為富商魯且列(Rucellai)設計的大宅邸,是一棟三層樓建築,他效仿了他的前輩建築大師布倫內利齊的建築主張(就是要嚴身古代建築形式、柱子、三角牆和飛簷),來裝飾建築的外觀,只是柱子變成平面的裝飾、壁柱間出現了拱型的構造,這種拱型的構造讓人想到古羅馬時期的《羅馬競技場》,阿爾伯提斯的這件建築物既恢復羅馬形式,又具現代感。 阿爾伯斯提設計‧魯且烈 (佛羅倫斯富商 )大宅邸

約 1460年

阿爾伯提斯

Page 28: 授課教師:李美娟

‧文藝復興在 1500的羅馬達到空前的規模。聖彼得教堂是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建築物。起初是由本時期最卓越的建築學家布拉曼特‧多納托設計的,同時參與人員的幾乎囊括了所有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學家,包括米開朗基羅, 1546年被教皇保祿三世指派為聖彼得大教堂總建築師。‧米開朗基羅規畫的重點之一便是圓頂,雖然這棟建築最後完成的時候,米開朗基羅已經不在人世,但他在建築的表現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聖彼得教堂

米開朗基羅‧聖彼得教堂圓頂習作

聖彼得教堂

Page 29: 授課教師:李美娟

‧台灣有一句諺語「 365行,行行出狀元」,在民國 60年以前,台灣社會有許多老行業,凡舉米絞、油豆間、鉅材所、油車仔、竹編、刀剪店、鉛桶店、電影看板、神像雕刻、造船、肖像畫、木屐、木炭窩、麵茶、爆米香等,這些行業多半以手工技藝為主,在學校教育尚未普及之前,想要學習一技之長,就必須“學師仔” 。‧這樣的學習過程其實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工作坊有許多相似之處,年輕的孩子, 13、 14歲便被父母送去學師仔”,得從打雜、掃地等開始學習,和現今教育體系、學習技藝的公司競逐截然不同,在技藝承傳上自然會出現危機。爆米香

箍桶店 (木製生活起居用品店 )

Page 30: 授課教師:李美娟

‧囝仔工又稱「學師仔」 ( 學徒 ) ,一般師仔工 ( 學徒工 )大都負責工廠較不重要工作,或是跟在師傅身邊當助手,工作的同時邊學習,一些較靈巧的囝仔工二、三年出師 ( 學成 ) 了,擔任師傅。‧有些師傅則向老闆包工或分租,等較有資本後自行設立小工廠,他的小孩又成了囝仔工,生意較好時另又招了一些囝仔工。

鑄字行

油車仔 (製油廠 )

Page 31: 授課教師:李美娟

‧朱銘( 1938年 - )是台灣有名的雕刻大師,他的學習過程也是經由“學師仔”,才能有今天輝煌的成就。15歲時在父親做主下跟隨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雕刻生涯。‧在學徒時期,老師的藝術觀點影響了他,老師說要把東西刻好,一定要懂得畫草圖,不要只是照著別人的圖或樣式來刻,否則,「雕刻師不會畫圖,就像建築師會造屋卻不繪畫設計圖一樣。」‧經過 3 年 4 個月的學習,不到 20歲,朱銘出師了, 1955年朱銘和兩個同門師兄相約去南庄,朱銘在這兒,賺到了他生平第一筆錢 (46塊錢 ) 。

朱銘

年輕的朱銘

Page 32: 授課教師:李美娟

‧高雄神像、戲偶雕刻家陳忠榮 ( 人稱林邊師 ) 於西元 1953年,出生於屏東林邊鄉的海邊,家裡以捕魚維生。國小畢業後即跟隨「全樂閣」布袋戲團四處公演並成為囝仔工「學師仔」,學習木偶雕刻,因從小喜歡繪圖,對人物觀察入微、神韻揣摩逼真,所以工作以雕刻木偶為多。‧天賦異秉又加上自己用心學習,三年後就出師,到另一個佛店當雕刻師傅,獨當一面。

林邊師

林邊師

Page 33: 授課教師:李美娟

‧1974年經人介紹到高雄工作,帶著二十幾支各型雕刀,離鄉背井隻身進城工作。‧由於技藝精巧、頗受店裡老闆及客人賞識,指名給他雕刻的人稱他為:「林邊來的師傅」,又過去雕刻師傅會住宿於店家中,大家生活在一起如同一家人,常不叫真實姓名,而以暱稱相叫,故「 林邊師 」自然成為他的代號了。

林邊師

林邊師

Page 34: 授課教師:李美娟

你呢?你能不能發揮創意、想像力,,我們來學習工作坊精神,想像一下我們班是一所雕刻工作坊,我們將在下一節課以大橡皮擦刻出淺浮雕,這些作品將以 1 元賣給學校做為展出時,參觀學生製作卡片的模板 ( 蓋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