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學學學學學學 學學學學學學 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 學學學 學學 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 學學學 學學
84

學測歷史講座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xuefang-jun

學測歷史講座. 歷史科教學研究會代表 伍秋娟 報告. 學測歷史考甚麼?. 社會考科之測驗目標分為三大項 ( 一 ) 測驗考生是否明瞭社會學科的 基礎知識 ( 二 ) 測驗考生是否了解社會學枓的基本分析方法並具備 基本分析技能 ; ( 三 ) 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社會科 基本的解釋、評論及生活應用能力 。. 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 _ 101 學測社會科. 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 _ 101 學測社會科. 一、測驗考生是否明瞭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 H1a.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學測歷史講座

學測歷史講座學測歷史講座學測歷史講座學測歷史講座歷史科教學研究會代表 伍秋娟 報告歷史科教學研究會代表 伍秋娟 報告

Page 2: 學測歷史講座

學測歷史考甚麼?學測歷史考甚麼?

•社會考科之測驗目標分為三大項• (一 ) 測驗考生是否明瞭社會學科的

基礎知識• (二 ) 測驗考生是否了解社會學枓的基本分析方法並具備基本分析技能;

• (三 ) 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社會科基本的解釋、評論及生活應用能力。

Page 3: 學測歷史講座

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 _ 101_ 101 學學測社會科測社會科

1514 (頂

標)13 (前

標) 1211 (均

標)

119.71 - 144.00 111.16 - 119.70 102.61 - 111.15 94.06 - 102.60 85.51 - 94.05

10 9 (後標) 8 (底標) 7 6

76.96 - 85.50 68.41 - 76.95 59.86 - 68.40 51.31 - 59.85 42.76 - 51.30

5 4 3 2 1

34.21 - 42.75 25.66 - 34.20 17.11 - 25.65 8.56 - 17.10 0.01 - 8.55

Page 4: 學測歷史講座

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級分與原始分數對照表 _ 101_ 101 學學測社會科測社會科

1514

(頂)13

(前) 1211

(均)錯 12題以下 錯 13-16題 錯 17-21題 錯 22-25題 錯 26-29題

10 9 (後) 8 (底) 7 6

錯 30-34題 錯 35-38題 錯 39-42題 錯 43-46題 錯 47-51題

5 4 3 2 1

錯 52-55題 錯 56-59題 錯 60-63題 錯 62-67題 錯 68-71題

Page 5: 學測歷史講座

一、測驗考生是否明瞭社會學科一、測驗考生是否明瞭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的基礎知識

• H1a.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

• H1b.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 H1c. 能指出歷史事實中的因果、延續、變遷及趨勢等重要概念

Page 6: 學測歷史講座

H1b.H1b.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 25. 一位民意代表主張:「今日臺灣發電條件豐富,政府應研究鐡路電氣化的可能性,其經濟效益可提高人民所得。」主管交通的官員答覆:「關於鐡路電氣化問題,美援會研究認為需再慎重,本案中央繼續研究中。」這位民意代表最可能是:

• (A)1930年代,街庄協議會的議員• (B)1960年代,臺灣省議會的議員• (C)1980年代,立法院的立法委員• (D)1990年代,國會中的國大代表

答案: B

Page 7: 學測歷史講座

二、測驗考生是否了解社會學科的基本分析二、測驗考生是否了解社會學科的基本分析方法並具備基本分析技能方法並具備基本分析技能

• H2a. 能理解史料的性質與含義• H2b. 能分析史料主要概念• H2c. 能評估史料是否足為佐證• H2d. 能明瞭資料蒐集的基本方法• H2e. 能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不同• H2f 能對歷史輔助學科有基本認識

Page 8: 學測歷史講座

H2b. H2b. 能分析史料主要概念能分析史料主要概念• 26.春秋晚期,鄭國的執政大夫子產將刑法鑄於銅鼎,公布法律條文使國人周知。此舉引發鄰近晉國貴族之疑慮,認為人民可有成文法律做為靠山,據此爭取自身權益,極可能威脅既有的社會穩定及政治秩序。子產的改革與晉國貴族的疑慮,可以說明當時社會的哪種現象?

• (A)平民興起漸成為國家中堅力量(B)政府的行政權萎縮,民權增強

• (C)貴族立法鎮壓百姓以維護封建(D) 司法解釋與裁量改由人民主導 答案: A

Page 9: 學測歷史講座

三、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社會學科基本的解釋、三、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社會學科基本的解釋、評論及生活應用能力評論及生活應用能力

• H3a. 能對不同的歷史敘述或評論作出比較,並說出何以會有這樣的歧異

• H3b. 能根據資料及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或概念提出合理敘述或評論

• H3c. 能根據資料及基礎知識對歷史發展的因果、延續、變遷等作出說明

Page 10: 學測歷史講座

28. 媒體報導:「波蘭國會於本月中通過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案,波蘭預定在三月間與捷克及匈牙利同時成為北約新會員。」這則報導出現的時代背景為何?

(A) 二戰結束時,美蘇兩國在東歐對峙,美國拉攏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B) 韓戰結束後,法國欲擴大在歐洲勢力,企圖說服東歐各國加入北約

(C) 越戰爆發時,西歐欲打擊華沙公約組織,勸說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D) 蘇聯解體後,東歐向西方靠攏,波、捷、匈牙利等國家欲加入北約

H3b. 能根據資料及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或概念提出合理敘述或評論

答案: D

Page 11: 學測歷史講座

所以… …• 考生先要記憶「基礎知識」,包括重要人物、事件、時間先後順序,再打破單冊範圍,依時間、主題性,跨冊、跨科,才能輕鬆應試。

• 以地圖為輔助工具 • 在學習歷史時可掌握詳近略遠、詳今略古的原則,而適度的調整

• 見招拆招-細讀題幹資料,心無成見

參考 高中歷史科準備技巧 李曄老師

Page 12: 學測歷史講座

也就是說… …

• 多背不如多想:求理解而非死背 • 古代不如近代:略古詳今• 細讀不如多讀:重視概念的建立• 動嘴還要動筆:不只要讀,還要

勤作題目

參考 高中歷史科準備技巧 李曄老師

Page 13: 學測歷史講座

98~10198~101 年學測考題題型分布年學測考題題型分布年度 史料題 簡述題 情境題 圖表題 地圖題

98年 10 6 7 1 0

99年 10 6 3 4 1

100年 6 8 4 2 4

101年 12 6 6 0 0

總和 38 26 20 7 5

翰林出版 102學測新趨勢—社會考科(中和高中 黃錦綾老師)

Page 14: 學測歷史講座

98~10198~101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題數(題數 // 分數)分數)

冊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98年 6 ( 10 )

7 ( 16 )

7 ( 14 ) 4 ( 8 )

99年 6 ( 12 )

6 ( 12 ) 3 ( 6 ) 6 ( 1

2 )

100年 7 ( 14 )

9 ( 18 ) 4 ( 8 ) 4 ( 8 )

101年 6 ( 12 )

7 ( 14 )

6 ( 12 )

5 ( 10 )

合計 25 ( 50 )

29 ( 58 )

20 ( 40 )

19 ( 38 )

修訂 翰林出版 102學測新趨勢—歷史考科(中和高中 黃錦綾老師)修訂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15: 學測歷史講座

第一冊:臺灣史第一冊:臺灣史

1.臺灣史的課本份量比中國史、世界史少,但考題數量卻占了近四分之一

2.因此在複習時,應盡可能掌握臺灣史所有階段的觀念及重點;

3. 但清領及日治時期仍是考試的重點,近年尤重日治時期的統治政策,準備時需多加留意。

參考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16: 學測歷史講座

第一冊:臺灣史第一冊:臺灣史單元 分項

史前時期 台灣的史前文化(考古) 台灣的原住民族

國際競逐 荷西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前期-消極統治→民變區域分工→米糖

後期-積極建設→沈、劉 開港通商→茶糖樟

日據時期 非同化:鎮壓與基礎建設

內地延長主義:文化與社會政治運動

皇民化:太平洋戰爭

國民政府 政治:民主化 經濟發展 社會文化:多元自由

全球貿易下—亞洲轉運

Page 17: 學測歷史講座

※ 臺灣各時期國際貿易的比較:

時期 貿易地區 貿易商品

荷西時期 中國、日本、東南亞(印尼、菲律賓)

蔗糖、稻米、鹿製品、絲織品

鄭氏治臺時期

中國、日本、東南亞 、英國

出口:蔗糖、稻米、鹿皮進口:紡織品 、軍用物資

清領 中國、日本、東南亞 出口:蔗糖、稻米、鹿皮進口:紡織品、日用品

清領後期中國、日本、東南亞、世界各地

出口:茶葉、蔗糖、樟腦進口:紡織品、鴉片

日治時期 蔗糖、蓬萊米

參考 高中歷史科準備技巧 李曄老師

Page 18: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台灣史前時代時代特色:台灣史前時代• 45. 一份臺灣的考古報告記載:其居民主要住在

水岸的稍高階地,已形成定居的小型聚落。他們使用石製的生產工具,如石鋤、石斧,種植根莖類的作物。這一文化分布地區廣及中國的閩南和廣東沿海。此文化遺址最可能是:

• (A) 長濱文化• (B) 網形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 十三行文化

答案: C

Page 19: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統治政策時代特色:統治政策• 34. 臺灣原本不產耕牛,主政者在南北兩路各設「牛頭司」,負責引進牛隻繁殖,以用於耕作。主政者並在各地修築水利設施,提供耕牛、農具與種籽;又大量招募「中土遺民」前來開墾。這是何時的情況?

• (A) 荷蘭時期 (B) 清領初期   • (C)日治時期    (D) 戰後初期

答案: A

荷蘭荷蘭

Page 20: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時代特色:• 37. 日本軍方在一份布告書中說:「我軍所向,蕃人懾服。」但當要與清國議和之際,清國政府生出異議,未能立刻達成和議。「現在,兩國商議已決,即將接受清國請求而撤軍,並將該地人民交還清國。」這份布告書應當是:

• (A)牡丹社事件後日軍的公告• (B)日軍占領琉球之後的公告• (C)甲午戰後日軍對臺的公告• (D)日俄戰爭期間對東北公告

答案: A

日本侵略日本侵略

Page 21: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統治政策時代特色:統治政策• 46. 近世臺灣開發以來,逐漸形成「大租戶 ─ 小租戶─佃戶」的土地所有與經營結構。某個時期,政府為了解決財政不足的問題,除了清查全臺土地,防止逃漏稅外,更以行政命令,剝奪某個層級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而以政府發行的公債以及現金作為補償。如此一來,政府得以向直接經營土地者徵稅,擴大徵稅對象,稅收也得以增加。這次土地所有權的變動最可能是指:

• (A)鄭成功實施屯田制 (B) 劉銘傳行減四留六法• (C)日本取消了大租權 (D)民國政府三七五減租

答案: C

日治日治

Page 22: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文化風格時代特色:文化風格• 29. 一位作家呼籲:希望作家不要身處危難,卻

仍然成天做著新式或舊式的鴛鴦蝴蝶夢。我們要關心現實,寫我們的現實,主要一點便是反買辦、反崇洋媚外、反分裂的地方主義。這段話反映哪個時期臺灣的文學思潮?

• (A)1950年代的反共文學• (B)1960年代的現代文學• (C)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 • (D)1980年代的浪漫文學

答案: C

台灣戰後台灣戰後

Page 23: 學測歷史講座

第二冊:中國史第二冊:中國史1.中國史的份量較重2.近年直接引用史料原文的題目有減

少趨勢,但仍有可能出現,所以應加強閱讀史料的能力,以及掌握史料資訊並進行精確判斷的分析力

3.注意歷史轉折 (例如從唐到宋)與時代特色

Page 24: 學測歷史講座

第二冊:中國史第二冊:中國史

漢、唐、宋、明清是必考重點秦:皇帝制度(君權與相權)、

中央集權(三公九卿、郡縣制)漢:獨尊儒術(學術思想與選拔人才)唐:均田、府兵、租庸調到兩稅法宋:取消市坊制、理學、知識份子的自覺明清:江南專業市鎮、地理大發現(白銀、美洲農

產)

Page 25: 學測歷史講座

第二冊:中國史第二冊:中國史

漢、唐、宋、明清是必考重點秦:皇帝制度(君權與相權)、

中央集權(三公九卿、郡縣制)漢:獨尊儒術(學術思想與選拔人才)唐:均田、府兵、租庸調到兩稅法宋:取消市坊制、理學、知識份子的自覺明清:江南專業市鎮、地理大發現(白銀、美洲農

產)

參考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26: 學測歷史講座

※※ 商至西周的文明進程商至西周的文明進程【 94學測】文化的傳承有因襲,也有損益,即使歷經百世,其因襲損益仍有脈絡可循。殷商文化距今已逾三千年,但在當代華人社會中,仍可見其傳承脈絡,其中最顯著的是下列何者?(A)婚喪禮俗  (B)干支紀時 

(C)甲骨占卜  (D)宗法制度答案: B

Page 27: 學測歷史講座

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 ---- 從封建到郡縣從封建到郡縣【學測】中央政府認為應嚴格管制社會上到處流動的士人,以免他們違法亂紀,造成政治與社會秩序的不安;並要求地方政府應確實統計這些人的活動紀錄,在每年年底呈報給中央政府。這個現象最可能出現在哪個時期?(A) 戰國秦漢  (B)魏晉隋唐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 A

Page 28: 學測歷史講座

中古的變革(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古的變革(魏晉南北朝、隋唐)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政局演變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政局演變

東魏→ 北齊

東 魏 五胡 16 國→北魏 →

漢→ 三國 蜀 →西晉 → 西魏→北周 →隋

吳 東晉 → 宋→ 齊→ 梁→ 陳

清談玄學

八王之亂

五胡亂華

永嘉之禍

王與馬共天下

荊揚對立

北府兵

北魏孝文帝漢化、均田制

六鎮之亂→國姓式微

大鮮卑主義

府兵制、關中本位

世族門閥高峰

侯景之亂

寒門崛起

Page 29: 學測歷史講座

中古的變革(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古的變革(魏晉南北朝、隋唐)

圖片來源為全華版歷史第二冊課本

Page 30: 學測歷史講座

※ 人口稅取消(人力解放)→改差役為雇役的沿革:

• (1) 曹操時:按戶繳交織物,人丁稅併入戶稅內。 • (2) 唐兩稅法:土地稅和人丁稅,兩稅合併徵收。• (3) 宋免役法:代役金在王安石之後時興時廢,使人丁稅減弱。

• (4) 明一條鞭法:張居正攤丁入地,並不徹底(明末田賦與丁役仍分兩項)。

• (5) 清一條鞭法:康熙 50年人口數額攤入地稅;雍正年間形成普遍現象,各種稅目折算攤入田賦(攤丁入畝),丁隨地轉的地丁銀制完全建立。

參考 高中歷史科準備技巧 李曄老師

Page 31: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 96學測】幾位學者討論某個時期的儒學, 多數認為這個時代的儒學已經失去創造力,表現出衰微的傾向。但也有人認為: 「這個時代的儒學, 在思想層次或許是衰落了, 但在規畫政治組織與統治政策的治術方面, 卻大獲全勝。」這些學者討論的是哪個時代的儒學?

(A) 秦漢 (B) 魏晉 (C) 兩宋 (D) 明清

答案: B

Page 32: 學測歷史講座

歷史的轉折: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歷史的轉折: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

【 97學測】文學家批評當時的考試制度使士人講究雕琢、堆砌的文詞,滋長浮華的士風,他們主張文學應著重表達作者從經典中獲得的理念,反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文學風格。這種文學觀念最早可能始於何時: (A) 兩漢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答案: B

Page 33: 學測歷史講座

從唐到宋• 從世族政治 到 平民社會三省六部 到 集權中央(提高王權)干投行卷 到 考試防弊

• 市坊制度的瓦解(夜市、住商混合)• 從租庸調法 到 兩稅法實物 到 概以錢計 徵錢(貨幣經濟)

Page 34: 學測歷史講座

歷史的轉折:從唐到宋歷史的轉折:從唐到宋

【 92指考】一位士人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歷了以下哪一場事件?

(A)(A) 西晉五胡亂華 (B) 中唐安史之亂(B)(C) 北宋亡於女真 (D) 清末八國聯軍

答案: C

Page 35: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宋代與週邊國家時代特色:宋代與週邊國家【 93指考 -2】自某個時期起,中國部分周邊民族因社會結構變遷,發展出自己的文字與都城,強化其組織能力,自此中國開始承受來自周邊民族的強大壓力。這個時期是:

(A) 春秋時代,華夏城邦受到戎狄交侵的壓迫(B) 五胡北朝,西晉帝國因而瓦解,南遷立國(C) 唐宋之間,兩宋帝國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擾(D) 明清之際,明帝國因而難以抵禦女真入侵

答案: C

Page 36: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明清經濟時代特色:明清經濟【 92指考】一位前往洛陽經商的潞州商人,

住在洛陽城中一處專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築物裡,接洽商務、匯兌、裝卸貨物,均極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這棟建築物裡唱戲酬神。這位商人最可能身處哪個時代?

(A) 漢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商幫與會館的出現

Page 37: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明清的社會時代特色:明清的社會【 93指考 -2】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這些人最可能是:(A) 周代的貴族 (B) 漢代的游俠(C) 魏晉的門閥 (D) 明清的士紳

答案: D

因科舉制度形成仕紳階級

Page 38: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明清的社會與經濟時代特色:明清的社會與經濟【 92學測】有一本書表列了某地居民的職業結構如下表,

這種職業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A)漢代江南地區  (B)唐代關中地區 (C)宋代關中地區  (D)明代江南地區

職業 自耕農‧地主 佃農 工人 商人

占總人口比例 24 % 36 % 30 % 10 %

答案: D

Page 39: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清末時代特色:清末【 92學測】北京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在某次亂事中因為庇護信徒,遭到圍攻,死傷甚眾。事後中國政府必須出資修復。這最可能是在哪一場亂事中發生的情況?(A)義和團事件  (B)文化大革命 (C)七七事變  (D) 太平天國之亂

答案: A

Page 40: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清末時代特色:清末帝國的衰微與西力衝擊帝國的衰微與西力衝擊

【 94指考】學者指出:清代各省督撫權力,因為此一事件而獲得擴張的機會,此後,政局逐漸出現外重內輕的情形。所謂「此一事件」最可能是指:(A)川楚白蓮教亂 (B)鴉片戰爭(C) 太平軍起事 (D)八國聯軍

答案: C

Page 41: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清末時代特色:清末【 97學測】一位西方人記錄他在中國旅行的見聞,指出:「這個城中,男女比例為 1 : 2, 很多人新近才從外地遷來,與我先前看到的中國城市不同。此地的婦女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搖過市,一點也不害怕外國人。」這應當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 1750年的北京 (B) 1810 年的上海 (C) 1860年的南京 (D) 1900 年的廣州

答案: C

Page 42: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統一建國與抗戰時代特色:統一建國與抗戰

【 95學測 】 1937 年 12 月,上海發行的報紙報導:「南京上游 29公里處,有英、美兩國船隻遭到某國飛機轟炸沈沒。」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事件?(A) 英、美自己炸沈船隻,嫁禍中國,企圖擴大在中國利益(B)德國與美國對歐洲事務有歧見,故對美國軍艦發動攻擊(C)日本加速在中國的侵略,開始攻擊英美在華的軍隊設備(D)中共在長江中游發展,受到英、美兩國掃蕩,憤而報復

答案: C

Page 43: 學測歷史講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勢力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勢力發展

•  時間 特色 革命根據地

民國 10年 成立 上海民國 13 - 16年第一次國共合作

寄生國民黨之下,發展城市無產階級革命

民國 16 - 26年 江西瑞金、陜北延安

民國 26 - 30年第二次國共合作

利用抗戰成長 陜北延安

民國 30 - 34年 陜北延安民國 34 - 38年 國共內戰展開 陜北延安-北京

Page 44: 學測歷史講座

清末至清末至 19491949 年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年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 93學測】 .有一副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麼東西。」這樣的對聯最可能出自誰的手筆?(A)日據時代臺北帝大的學生 (B) 清末就讀同文館的學生(C)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學生 (D)文革時期參與串聯的學生

答案: C

Page 45: 學測歷史講座

• 32. 一篇論文裡的關鍵詞有: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這篇論文討論的主題最可能是:

• (A)庚子拳亂 (B)五四運動• (C)瀋陽事變 (D)七七事變

答案: C

Page 46: 學測歷史講座

清末至清末至 19491949 年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年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 98學測】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遠遠的覷見那望不盡頭的大路那一頭,好像也有幾個人在那裡灑水清道,他的心裡又高興起來了。」上文中「灑水清道」的人是指誰?

(A) 嚴復 (B) 梁啟超 (C) 康有為 (D) 陳獨秀

答案: D

Page 47: 學測歷史講座

毛澤東掌權時期的群眾運動毛澤東掌權時期的群眾運動時間 1950 1951 - 1953 1957 - 1958 1958 - 1959 1966 - 1976

運動名稱 抗美援朝 三反、五反 大鳴大放

反右派鬥爭 三面紅旗 文化大革命

內容及影響

韓戰爆發中共發起志願軍援助北韓作戰

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反行賄、反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鼓勵知識份子提出批評(引蛇出洞),再將其打入右派,將其判刑或往農村勞動改造

(1)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多、快、好)(2)大躍進(全民大煉鋼--超英趕美、全民除四害—增產報國)(3)人民公社→出現三年大飢荒

以文化革命之名向當權的「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進行奪權鬥爭;在紅衛兵盲目崇拜下,毛澤東重登權力頂峰,在「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破壞下,造成文化浩劫

Page 48: 學測歷史講座

階段 時間 中共政策 我方政策軍事衝突時期 38 - 67

年「武力解放台灣」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

冷戰對峙時期 68 - 76年

「三通四流」、「一國兩制」

「三不政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民間交流時期 76年迄今

77年成立台灣事務辦事處80年成立「海協會」

80年成立行政院陸委會、民間成立「海基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

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

Page 49: 學測歷史講座

世界史世界史1. 世界史的考題常以圖、表的方式呈現,所以「圖表解讀」是準備世界史時必須加強的能力;

2.將多冊觀念融入同一考題,是世界史常有的出題模式,所以在準備時突破既有的章節架構,將各冊觀念融會貫通為重要的準備功夫。

參考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50: 學測歷史講座

世界史世界史

世界史部分,15 世紀文藝復興之後的政治流變、思想轉變都是命題重點,

考生要了解演變的時間順序、空間概念與圖表解讀

Page 51: 學測歷史講座

大河文明比較(大河文明比較( BC3000~1000BC3000~1000 ))古文明 兩河 埃及 古印度

政治演變 蘇美城邦↓阿卡德帝國(閃米族)↓蘇美烏爾帝國↓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加爾底亞帝國(新巴比倫)↓波斯

古王國(金字塔)↓中王國(封建時代)↓新王國(帝國時代)↓波斯

古印度河文明(哈拉帕)↓阿利安人文明(轉往恆河)

文明成就 1.城市文明2.宗教文學(悲觀)3.社會階級4.重視法律

1.以神權為中心的社會與政治

2.文學、科學、藝術與宗教密切

3. 和諧、樂觀

1.城市、農業2. 工商發達,與兩河有貿易往來

Page 52: 學測歷史講座

哲學的突破(哲學的突破( BC800~200BC800~200 ))文明 希臘 印度 希伯來 中國演變 邁諾安時代(

克里特島)↓邁錫尼時代(希臘半島)↓黑暗時代↓城邦文明雅典斯巴達

古印度河↓阿利安文明(婆羅門教)↓佛教文明

亞伯拉罕(與神契約)↓摩西(出埃及)↓希伯來王國:掃羅、大衛、所羅門↓北:以色列南:猶大↓被加爾底亞奴隸(巴比倫之囚)↓後為波斯居魯士所釋放

商(神權迷信)↓周(天命靡常)↓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人文思潮興盛←史學家柏楊稱此為「中國的大黃金時代」。

文化特色

哲學思辯,科學探索

種性制度,婆羅門教

一神教信仰 人文精神,儒家思想

代表人物

泰利斯蘇格拉底

佛陀 摩西 孔子

Page 53: 學測歷史講座

三大宗教的比較三大宗教的比較基督教 回教 佛教

背景

羅馬統治暴虐,猶太人希望救世主

西亞政治權利真空,阿拉伯人趁勢而起

世俗統治者剎帝利對婆羅門教不滿

創立

耶穌西元一世紀

穆罕默德西元七世紀

釋迦牟尼西元前六世紀

發展

1.彼得建立羅馬教會2.保羅建立教義3.君士坦丁將之合法化4.狄奧多西定為國教

1.穆聖建立政教合一體制

2.奧米雅、阿拔斯、法蒂瑪三王朝擴大影響

3.土耳其人繼續壯大

1.孔雀王朝阿育王時定為國教,並向外傳教

2.笈多王朝時期,婆羅門教復興,遂轉向東亞發展

分裂

1. 十世紀分裂為羅馬公教與希臘正教

2.宗教改格時,羅馬教會又分出天主教與基督教

1.七世紀時為了繼承問題,分裂為世俗的素尼派與基本教義的什葉派

1.一世紀時,分裂為大眾部(大乘)與上座部(小乘)

2. 後來西藏又產生出藏傳佛教(密宗)

特色

一神線性神學

一神線性神學

多神循環神學

Page 54: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特色:中古西歐• 27. 歷史上某一時期,甲乙雙方舉行效忠儀式:甲方向乙方保證,願以自由人身分,終身服事乙方,絕不脫離乙方保護,如有違背,願以金錢賠償;乙方則保證,宣誓之後,將終身保護甲方。這個效忠儀式最可能在何時何處舉行?

• (A)八世紀前期君士坦丁堡的皇宮• (B) 十二世紀中期法國北部的莊園• (C) 十六世紀後期英國南部的城堡• (D)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南部的棉田

答案: B

解析:題幹描述的是中古西歐封建制度的特色,清楚地說明領主與附庸間的契約關係

Page 55: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與國家特色時代與國家特色• 30. 某個帝國,在十一世紀初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十四世紀以後,境內諸侯紛紛追求自身利益,互相攻伐,國勢漸衰。十七世紀,又因宗教問題,造成內部分裂。十九世紀初,帝國甚至遭拿破崙解散。這個帝國是指:

• (A)俄羅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神聖羅馬帝國  (D)鄂圖曼帝國

答案: C

Page 56: 學測歷史講座

十字軍東征後的歐洲變化十字軍東征後的歐洲變化商業復興 1.威尼斯→法蘭德斯地區

2. 長程貿易、金融業等逐漸興起

城市復興 1. 商業帶動城市發展2.出現城市自治、行會組織與中產階級

大學興起 1. 商業帶來對教育的需求2. 由神學院演變出大學 (波隆納與巴黎大學 )

社會變遷 1.封建地主沒落,農奴走向解放2.黑死病→人口減少→工資上漲、物價下跌→農奴解放3.黑死病→教會權威下降、人心悲觀、獵殺女巫

Page 57: 學測歷史講座

文藝復興文藝復興• 1. 背景:義大利文化遺產到處可見,加之經濟繁榮、麥地奇家族贊助。

• 2.思想:人文主義,重新認識人的重要性,但沒有以人代神的意思。

• 3.文藝復興從義大利開始,之後擴及到北方,形成「北方文藝復興」(基督教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莫斯,主張用將文藝復興與基督教哲學進行調和。

• 4.馬基維里著有「君王論」,將政治學從道德化變成務實。

Page 58: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與國家特色時代與國家特色• 44. 自某個時期起,藝術創作強調恢復希臘與羅馬的傳統,藝術家精研人體結構,重視透視法。他們的地位大幅提升,非以往的工匠可比,貴族與富商都願意收購藝術作品珍藏。這個時期最可能是:

• (A) 西元十二世紀 (B) 西元十五世紀• (C) 西元十八世紀 (D) 西元十九世紀

答案: B

Page 59: 學測歷史講座

世界文明的交會世界文明的交會東方對西方的影響

1.中國商品外銷:絲綢、瓷器。2.儒家思想成為打擊教會的工具。3.咖啡、香料、茶葉改變歐洲人的生活。

新大陸對舊世界的影響

1.美洲的金銀引發西班牙的「物價革命」。改變中國使用「銀銅雙本位」。

2.美洲物產,如馬鈴薯、地瓜、玉米對於舊大陸人口增加有幫助。

3. 新舊大陸疾病互傳,如感冒、天花、梅毒。

歐洲社會的改變

•地理大發現→美洲白銀→物價革命、重商主義興起

•地理大發現→貿易活絡→商業革命、資本主義形成

Page 60: 學測歷史講座

時代與國家特色時代與國家特色• 31. 十六世紀起,歐亞間的海上貿易興起,許多

歐洲國家紛紛前來亞洲經商。歐洲某國王室出資組成船隊,前往印度與東亞地區貿易。國王為反制抗議教派,避免其擴張,還願與教廷合作,免費將傳教士送往商船所到之處傳教。這位國王是:

• (A)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B) 英格蘭王伊莉莎白• (C)俄國皇帝彼得大帝• (D)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答案: A

Page 61: 學測歷史講座

解析解析• (A) 十一世紀初期俄羅斯民族仍處於「基輔羅斯」的統治之下,尚未建立俄羅斯帝國,國力亦不強盛,故不選;

• (B)自從塞爾柱土耳其在十一世紀崛起之後,拜占庭帝國不僅喪失小亞細亞的領土,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屢遭攻擊,使其不得不向羅馬教廷請求援兵。 1453年,君士坦丁堡遭鄂圖曼帝國攻陷,拜占庭帝國也徹底瓦解,故不選;

• (C)自十一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境內隨著商業復興和城市興起而日漸繁榮。十四世紀時,擁有選王資格的諸侯持續坐大,選王的紛爭又造成內戰,消耗整體國力。在十七世紀新教崛起之際,境內又爆發「三十年戰爭」,事後簽訂的《西發里亞和約》乃促成歐洲列國的獨立性,使帝國境內趨於分裂。至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橫掃歐陸,於 1806年取消神聖羅馬帝國,正式為存在長達九個世紀的帝國劃下句點,故答案選 (C);

• (D)鄂圖曼帝國興起於十三世紀末期,與題幹所述不符,故不選。

修訂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62: 學測歷史講座

近代歐洲的崛起:民族國家近代歐洲的崛起:民族國家定義 由君權神授的國王所建立的政府統治一群血統類似、語言

類似、宗教類似、風俗類似的的民族

特徵 1.主權意識:對內最高,對外平等2.專業官僚體制,君主集權3.職業化常備軍隊4. 向國民直接徵稅,維持國家運作

背景 1.中產階級與君主合作,打擊封建2.教會沒落3. 十字軍東征後,東方君主觀念對歐洲的啟發4. 軍事制度的改變,影響人民國家意識

Page 63: 學測歷史講座

民族國家的形成民族國家的形成第一時期十八世紀世紀前

透過歷史演進,自然形成,時間最久,最穩固

葡、西、英、法、荷

第二時期十九世紀

受到國族主義刺激所形成

德、義、日、美

第三時期一戰後

威爾遜民族自決觀念與四大舊帝國崩解

東歐各國

第四時期二戰後

聯合國提倡民族自決,時間最短,問題最多

亞非各殖民地

Page 64: 學測歷史講座

宗教改革與反改革宗教改革與反改革起因: 1.教會的腐化。 2.宗教流於形式。 3.人文主義北傳。 4.民族國家興起 。 5.方言興起。 6. 印刷術發明。先驅者:波西米亞的胡斯,但是未獲得支持,被處死。

馬丁路德1.反對贖罪券,發表 95條論證2.主張「因信得義」,保留聖餐禮3.與教會發生戰爭,後來妥協,劃分勢力範圍。

茲文利、喀爾文

1.主張「預選說」,強調世俗榮耀←有住資本主義發展2.反對聖餐禮,生活儉樸3.胡格諾派、長老會、清教徒都是其支系

亨利八世1.創立英國國教,以國王為教主2.內容儀式與天主教無異,但是一種民族主義的改革

天主教的反撲

1.頒佈禁書條例、設立宗教法庭2.羅耀拉創「耶穌會」,向海外爭取信徒

Page 65: 學測歷史講座

宗教戰爭與其意義宗教戰爭與其意義

宗教戰爭

1.奧古斯堡同盟戰爭:路德派與天主教2.法國內戰(聖巴托羅謬節屠殺):天主教與胡格諾教派3. 荷蘭獨立戰爭:天主教與喀爾文教派4.三十年戰爭:新教與舊教,規模最大,歷時最久

三十年戰爭的影響

1.國家利益開始高於宗教利益(法國)2. 西發里亞條約後,列國制度形成3.國際均勢的觀念4.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5. 荷蘭人格老秀斯與國際法的出現6.宗教寬容理念的提倡

Page 66: 學測歷史講座

近代早期的學術思想近代早期的學術思想文藝復興 前期:理性主義 地理大發現 → 科學革命 → 啟蒙運動 →宗教改革 後期:重視社會改革科學革命 1.哥白尼:太陽中心說

2. 克卜勒:橢圓軌道3.伽利略:發明望遠鏡4.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科學方法 1.培根:歸納法→適合於生物學、早期的化學2.笛卡兒:演繹法→適合數學、物理學

啟蒙運動 1.洛克:天賦人權2.孟德斯鳩:三權分立3.伏爾泰:寬容4.盧梭:社會契約論5. 亞當斯密:國富論

Page 67: 學測歷史講座

美國與法國革命之比較美國與法國革命之比較

美國 法國

理論1.天賦人權2.主權在民3.革命權

1.天賦人權2 社會契約論3.國家主權

重要性 天賦人權、革命正當性保障私有財產

天賦人權、革命正當性

結果走向聯邦制、總統制、民主政府

陷入革命與反革命的混亂對世界政治影響甚大

Page 68: 學測歷史講座

工業革命更廣泛的影響工業革命更廣泛的影響

政治1.穩固英國的霸權2.助長新帝國主義的形成3.促進民主政治發展

社會1.人口與都市化快速成長2.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興起3.產生新的問題:貧富差距、勞資衝突、社會福利…

經濟1.與資本主義結合,逐步朝向全球化2.發展出更細緻的分工制度、專業化生產與商業模式

文化1. 歐美文化主導世界2.大眾文化事業的興起

Page 69: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美國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美國國土的擴張

1803,向拿破崙購買路易西安納1818,逼迫西班牙出售佛羅里達1867,向俄國購買阿拉斯加

發動侵略戰爭

1847,發動美墨戰爭,取得德克薩斯與加里福尼亞1898,發動美西戰爭,併吞夏威夷,波多黎各、菲律賓←取得對亞洲的發言權、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政治改革

1828,全國成年男子普選1861~65,南北戰爭,可以視為國家的重建與聯邦的強化1865,賦予黑人公民權1920,給予婦女投票權

經濟發展

完成橫貫東西的大鐵路系統出現托拉斯級的大資本家,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等。19 世紀後期,工業已經超過英國,為世界最強大的工業生產國,一戰前,各國的經濟實力:美、德、英、法、俄、意、日

Page 70: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英國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英國政治 1804 ~ 1814,在歐洲主導對抗拿破崙:權力均衡

1832,國會改革法案,以民主方式開始國內改革1867,給予勞工選舉權1884,取消財產限制,全國男子普選1918,給予婦女投票權

經濟與社會

19 世紀,英國為世界工廠1840,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1851,第一屆倫敦世界博覽會(水晶宮)19 世紀英國進行許多社會立法,改善勞工的生活

Page 71: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法國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法國政治 1804 ~ 1814,第一帝國,拿破崙稱帝

1814 ~ 1830,波旁王朝復辟1830 ~ 1848,君主立憲,路易腓力建立七月王朝1848 ~ 1852,第二共和1852 ~ 1870,第二帝國,路易拿破崙稱帝1870 ~ 1940,第三共和,議會內閣制

經濟 1.路易腓力時代,實施自由經濟,鼓勵資本家發展,法國經濟快速進步

2. 多次與英國聯軍(對中、俄),獲得不少經濟利益與殖民地(西非、越南)

3.1889,巴黎世界博覽會(艾菲爾鐵塔)

Page 72: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義大利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義大利政治 統一前的阻撓:奧國、分裂的小邦、法國

19 世紀初,馬志尼組織青年義大利黨,開始倡議統一的義大利1848,薩丁尼亞首相加富爾開始透過外交方式領導統一1859,薩奧戰爭,統一北部1860,加里波底征服兩西西里1871,利用普法戰爭,收回羅馬,完成統一

經濟與社會

1.發行統一貨幣,開始工業建設2.實施君主立憲,並向海外擴張→利比亞與衣索比亞3. 但南部與北部始終格格不入,造成 19 世紀末大量移民到美國與阿根廷

Page 73: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德國十九世紀各國的變革:德國政治 1806,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改為萊茵邦聯

19 世紀出,歷史家蘭克、文學家費希特紛紛提出統一的觀念1818,以普魯士為中心,北德組織「關稅同盟」←統一的基礎1848,法蘭克福會議,推舉普王為領袖,但遭拒絕←議會路線失敗1861,俾斯麥上台,提出「鐵血政策」1864,丹麥戰爭。 1866,普奧戰爭1870,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成立

經濟與社會

1.實施君主立憲,實施國家社會主義2.發展工業,產值很快追上英國3.首開對中國強租港灣、主導八國聯軍4.對外政策有所轉變: 先:俾斯麥:不積極求殖民地,保持權力均衡(柏林會議) 後:威廉二世:大日耳曼主義、大海軍政策、世界政策

Page 74: 學測歷史講座

十九世紀的政治思想十九世紀的政治思想保守主義

十九世紀初

1.政治改革需要經驗,只有從傳統與與歷史中才可以獲得2.重視宗教,強調社會安定

1.1814年維也納會議可以作為代表2.代表人物:梅特涅

民族主義

十九世紀 1.國家組成應該以民族為單位2.追求國家獨立自主,激發愛國情緒

1.德、意統一為代表2.代表人物:馬志尼、費希特(告德意志國民書)

自由主義

十九世紀 1.認為社會需要不停的改革2.提倡經濟放任,自由競爭3.主張有限民權(財產權限制)

19 世紀中產階級的信仰

新帝國主義

十九世紀後~二十世紀初

1.透過工業化的實力,向亞非進行殖民2.提倡種族主義,瓜分世界,最終引爆一次大戰

主要信念是史賓塞「社會達爾文主義」

Page 75: 學測歷史講座

列強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列強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區 非洲 中南美洲 亞太地區背景 黑奴貿易興盛 地理大發現後 列強進入太平洋地區

殖民爭奪

1. 比利時首開瓜分非洲

2.1884柏林會議確立瓜分非洲原則

1.19 世紀後,拉美各國競相獨立

2.1823年,美國發表門羅宣言

1.1770,英國殖民澳洲←流放地

2.1840年,英國殖民紐西蘭←移民地

結果除賴比瑞亞、衣索比亞,都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最大,英國最好)

1.獨立後,原住民地位獲得改善

2.中南美洲成為歐洲主要肉類、穀物供應地

1.白澳政策使澳洲成為白人優勢區

2.紐西蘭毛利人不斷反抗英國統治

Page 76: 學測歷史講座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1.德國:大日曼、大海

軍、世界政策,得罪英國、俄國

2.奧國:拉攏德國,發展在巴爾幹的勢力

3.義大利:需德國支持在北非擴張,但立場搖擺

4.土耳其:聯德制俄

1. 英國:與德國在海權上競爭

2.法國:欲報普法戰爭之仇

3.俄國:提倡大斯拉夫主義,與奧國、德國在巴爾幹有利益衝突

4.美國:支持民主陣營、保持其在北大西洋之利益

Page 77: 學測歷史講座

戰間期的發展:經濟大恐慌• 33.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行查封,只得跟許多人一起在公園搭帳棚,領失業救濟金,不相信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困境。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 (A)1800年拿破崙戰爭後的巴黎• (B)1918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倫敦• (C)1932年經濟蕭條時期的紐約• (D)1950年第二次大戰後的上海

答案: C

Page 78: 學測歷史講座

各種社會主義比較各種社會主義比較烏托邦社會主義 馬克思社會主義 無政府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

1.主張用溫和手段,限制私人財產

2. 利用合作社方式解決問題

1.廢除私有財產,成立共產政府

2.唯物史觀、剩餘價值、階級鬥爭

1.徹底推翻政府組織

2. 由工人依據生活各取所需

1. 參與民主選舉,爭取選民支持

2. 調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差距,透過改革方式進行

歐文、傅立葉、聖西門

馬克思、恩格斯

普魯東、巴枯寧

英國工黨

Page 79: 學測歷史講座

亞洲的反殖民運動亞洲的反殖民運動韓國 印度 土耳其

1.日本以武力強迫韓國合併

2.受民族自決影響,要求脫離日本獨立

3.發動「三一運動」,暴力抗爭

1.受民族自決影響,要求脫離英國獨立

2.甘地領導「不合作運動」,用溫和方式推展

3. 印度獨立後,陷入印巴分治

1.不滿巴黎和會的結果

2.凱末爾領軍起來抗爭,爭取修約成功

3.凱末爾進行土耳其政治改革,走世俗化路線,建立現代化體制

Page 80: 學測歷史講座

6060 年代年代

戰後期到60年代

1.此時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峰2.出現戰後嬰兒潮3.美國式生活風靡世界:好萊塢、可樂、麥當勞

叛逆的60年代

1. 戰後嬰兒潮進入大學後出現2.爭取黑人民權:金恩博士3.反越戰運動:搖滾樂、嬉皮文化、新左派

4.女權運動、性別平權、環保運動

Page 81: 學測歷史講座

7070 年代年代

東西方開始和解

1.1972,尼克森訪問中國,中美關係改善

2.美國逐步退出越南戰爭3. 蘇聯開始捲入阿富汗戰爭

石油危機 1973,阿拉伯國家報復歐美支援以色列,調漲原油,引發世界濟濟衰退

美國內部的困境

1. 尼克森陷入水門案醜聞2.美國於越南撤退,實質戰敗3.卡特與中共建交,但國內政績不振

Page 82: 學測歷史講座

8080 年代年代• 新保守主義

提倡者 內容 結果美國:雷根總統英國:柴契爾夫人日本:中曾根康弘

1.採用市場經濟,減少政府干預

2.強調社會安定,刺激消費

3.自由與共產對抗,美國領導世界

4. 利用道德動員人民反共5.以星戰計畫將蘇聯拉入

軍備競賽

1.美英日經濟繁榮2. 蘇聯國力耗盡,共產陣營瓦解

3.美國成為世界獨霸

4. 但是美國也埋下大量的國債問題

Page 83: 學測歷史講座

結語結語• 歷史學科的重要內容在時序、證據、因果、變遷和解釋

• 近年來的考題純粹記憶的題目已不多見,檢驗思維與判斷能力的題目相對增加,有時會需要考生利用題目所提供的線索配合課本的歷史知識來做判斷,而不僅只是單考課本範圍內的知識,這樣的考法等於也考驗考生臨場的分析及邏輯判斷能力

• 所以先行「理解」、而後「記憶」,輔以題目練習及檢討,藉此訓練分析、判斷與統整的能力,這才是準備大考的正確途徑。

參考 康熹出版 102學測考情預測—歷史考科(屏東高中 夏金英老師)

Page 84: 學測歷史講座

祝大家考試順利祝大家考試順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