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 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非非非非非非 非非非非 100 非 8 非
6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andeana-munoz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內政部營建署  中華民國 100 年 8 月. 大  綱 壹、前言 貳、審議作業規範總編. 壹、前言.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之 法律位階 與 定位. 係屬法律授權之實質法規命令。 ( 依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2 授權訂定 ) 為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非都市土地 開發案件 涉及使用分區變更者 之 審議原則 。 非屬中央法規標準法所稱之 法規 。 為審查作業之指導原則,若有未盡事宜,仍以區域計畫委員會之決議為準。.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之架構.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共分為總編、專編及開發計畫書圖三部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內政部營建署 中華民國 100 年 8月

Page 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

大  綱

壹、前言貳、審議作業規範總編

Page 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

壹、前言

Page 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之法律位階與定位

•係屬法律授權之實質法規命令。 ( 依區域計畫法第 15條之 2授權訂定 )

•為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非都市土地開發案件涉涉及使用分區變更者及使用分區變更者之審議原則。

•非屬中央法規標準法所稱之法規。

•為審查作業之指導原則,若有未盡事宜,仍以區域計畫委員會之決議為準。

Page 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共分為總編、專編及開發計畫書圖三部分。

•總編共 53點,主要內容為:訂定依據 適用範圍 開發基地區位限制 土地使用計畫─隔離綠帶、不可開發區、保育區、

使用地編定.. 整地排水─滯洪設施、平地基地排水系統.. 交通運輸 公用設備 環境景觀品質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之架構

Page 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架構

•專編計分十二編:住宅社區、高爾夫球場、遊憩設施區、學校、廢棄物衛生掩埋場、墳墓用地、貨櫃集散站、工業區開發計畫、工業區細部計畫、休閒農場、海埔地開發及工商綜合區等,主要係規範不同使用型態所需注意之事項。

•專編條文與總編條文有重複規定事項者,以專編條文規定為準。未列入專編之開發計畫,依總編條文之規定。

Page 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7

壹、前言─審議作業規範架構

•總編係所有開發案件均應遵行之審查基準,因此,以下將就總編條文重要內容作說明。

Page 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8

貳、審議作業規範總編

Page 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9

規範訂定之依據─總編§1本規範依區域計畫法第 15條之 2第 2項規定訂定。

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2 規定:申請開 發案件經審議審議符合規定,得許可開發‧‧‧‧ ‧‧審議之作業規範,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1 規定,土地開發涉及需 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者,申請人應擬具開發計 畫,向直轄市、縣 ( 市 ) 政府申請,報經各該區域計畫擬定機關許可後,辦理分區變更‧‧ ‧擬定 機關許可前,應先將申請開發案提報各該區域計 畫委員會審議。

Page 1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0

規範適用範圍─總編§2

• 非都市土地申請開發面積足以影響原使用分區劃定目的,依管制規則規定其土地使用計畫 ( 開發計畫 ) 應經區域計畫擬定機關審議者,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應以本規範為審查基準。

• 管制規則─規定大面積開發案申辦之程序內容• 審議規範─規定大面積開發案審查之實質內容

Page 1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1

申請開發許可應檢送書件─總編第六點

•申請書。•開發計畫書圖。•涉水土保持法令規定應檢附水土保持規劃書者及涉環境影響評估法令規定應檢附書圖者,從其規定辦理。 •申請書及開發計畫書圖文件格式依規範附件二、附件三規定製作。

Page 1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2

型式要件查核─總編第八點

•直轄市、縣 (市 )政府及區域計畫擬定機關受理申請開發案件時,應查核其開發計畫及有關文件 (如附表一、附表二 );有須補正者,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

Page 1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3

限制開發地區─總編第九點

•申請開發之基地不得位於森林區、重要水庫集水區及相關主管機關依法劃定應保護之地區。•重要水庫集水區,係指現有、興建中、規劃完成且定案(核定中),作為供家用及公共給水者為重要水庫(詳附表三);其集水區範圍依各水庫治理機構劃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公告之範圍為標準,或大壩上游全流域面積。

Page 1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4

•基地如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

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未公告 )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

除依自來水主管機關公告之管制事項管制外,尚應符合:基地污水排放之承受水體如未能達到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公告該水體分類之水質標準;河川水體之容納污染量已超過主管機關依該水體之涵容能力所定之管制總量者;經水利主管機關認為對河防安全堪虞者,應不得開發。

依飲用水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辦理

如距離豐水期水體岸邊水平距離一千公尺之範圍、取水口上游一公里半徑內集水區及下游半徑四百公尺者,區內禁止水土保持以外之一切開發整地行為。

位於水源區開發管制規定─總編第十點

Page 1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5

•但有特殊情形如下 ◎基於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者 ◎無污染或貽害水源、水質與水量行為之虞者 ◎提出廢水三級處理及其他工程技術改善措施 ◎並經飲用水及自來水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後, 送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通過者•得不受本項第一款及第二款規定之限制。

位於水源區開發管制規定─總編第十點

Page 1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6

原住民保留地開發限制─總編第十一點

•申請開發之基地位於原住民保留地者,其申請開發之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並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同意者,得為礦業、土石、觀光遊憩及工業資源之開發,不受本編第九點 (重要水庫 )及第十點 (水源區 )之限制。但不得違背其他法令之規定。

Page 1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7

基地條件限制─總編第十二點

•基地如位於自來水淨水廠取水口上游半徑一公里集水區內,且基地尚無銜接至淨水廠取水口下游之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者,暫停核發許可。但提出上述系統之設置計畫,且已解決該系統所經地區之土地問題者,不在此限,其設置計畫應列於第一期施工完成。

Page 1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8

基地條件限制─總編第十二點

•前項基地如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之範圍者,則依第十點規定辦理,免依本點規定辦理。

Page 1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19

先行違規使用之處理─總編第十三點

•基地之原始地形或地物經明顯擅自變更者,除依區域計畫法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規定懲處外,並依水土保持法相關規定暫停兩年申辦,其不可開發區之面積,仍以原始地形為計算標準。•行政院 93 年 5月 28日核定:針對既存違規使用之土地進行處理,不符社會公義之原則,並使各界誤以為符合輔導違規時間者,即可就地合法, 94.5.16 修正發布。

Page 2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0

基地條件限制─總編第十四點

•基地土地形狀應完整連接,如位於山坡地該連接部分最小寬度不得少於五十公尺,位於平地不得小於三十公尺,以利整體規劃開發及水土保持計畫。

連接部分最小寬度

Page 2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1

剔除基地範圍土地

剔除基地範圍土地

調整前 調整後

案例:基地連接部分最小寬度不足

Page 2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2

公有或未登記土地之處理─總編第十五點

•基地內之公有土地或未登記土地,基於整體規劃開發及水土保持計畫需要,應先依規定取得同意合併開發或核准讓售之文件。

Page 2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3

不可開發區─總編第十六點

•基地內之原始地形在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之地區,其面積之百分之八十以上土地應維持原始地形地貌,且為不可開發區,其餘土地得規劃作道路、公園、及綠地等設施使用。•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未逾四十之地區,以作為開放性之公共設施或必要性服務設施使用為限,不得作為建築基地(含法定空地)。

Page 2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4

不可開發區─總編第十六點

•滯洪設施之設置地點位於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地區,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得不受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限制:(一)設置地點之選定確係基於水土保持 及滯洪排水之安全考量。(二)設置地點位於山坡地集水區之下游 端且區位適宜。

Page 2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5

不可開發區─總編第十六點

(三)該滯洪設施之環境影響評估及水土 保持規劃業經各該主管機關審查通 過。(四)申請人另提供位於平均坡度在百分 之三十以下地區,與滯洪設施面積 相等之土地。但該土地除規劃為保 育目的之綠地外,不得進行開發使 用。

Page 2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6

不可開發區─總編第十六點

•申請開發基地之面積在十公頃以下者,原始地形在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下之土地面積應占全區總面積百分之三十或三公頃以上。 •申請開發基地之面積在十公頃以上者,其可開發面積如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認為不符經濟效益者,得不予審查或作適度調整。

Page 2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7

保育區─總編第十七點、第十八點

•保育區面積不得小於扣除不可開發區面積後之剩餘基地面積之百分之三十。保育區面積之百分七十以上應維持原始之地形地貌,不得開發。•但基地非屬山坡地範圍,基於公共安全及防災需要,所規劃滯洪設施之設置標準高於本規範規定者,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同意,其變更原始地形地貌之比例,得酌予調整。

Page 2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8

保育區─總編第十七點、第十八點

•劃為保育區內之土地,如屬曾先行違規整地、海埔新生地、河川新生地或土地使用現況為漁塭、裸露地、墾耕地者,應補充如何維持保育功能之內容或復育計畫。•保育區面積之計算不得包括道路、公共設施或必要性服務設施、公用設備,且不得於保育區內劃設建築基地。

Page 2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29

保育區─總編第十七點、第十八點

•滯洪池面積如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同意, 得納入保育區面積計算,惟其滯洪池面積納入保育區計算者,仍應符合第十七點第一項第二款規定。•並應優先保育珍貴稀有之動植物保護地區、主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林相良好之主要林帶、文化資產之保護地區、重要礦區且地下有舊坑道、特殊地質地形資源及坡度陡峭地區等。

Page 3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0 30

使用分區

土地使用編定

土地使用項目

依規範規定之本案限值

(m2)

本案計畫值(m2)

百分比(%)

特定專用區

國土保安

用地

不可開發區

133,952×0%=0 0.0028.55

30.50保育區 133,952*30%=

40,185.60 以上38,248.29

水利用地

滯洪池 (納入保育區 )

2,610.00 1.95

特定目的

事業用地

淨水場設施

133,952-40,858.29=93,093.71 92,203.11 68.83

交通用地

穿越性道路

-- 890.60 0.67

合 計 133,952.00 100.00

案例:滯洪池面積納入保育區面積計算

Page 3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1

保育區─總編第十八點之一

•申請開發基地規劃內容如屬廢棄物衛生掩埋場、廢棄物處理廠 ( 場 )、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等掩埋性質及配合國家重大公共工程專土專用政策土石採取之開發行為:•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審查通過之要件,並加強考量景觀、生態及安全之措施,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同意者,得不受第十六點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Page 3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2

•但於開發完成後,除滯洪池為防災需要應予維持外,應按開發前之原始地形,依第十六點第一項及第十七點規定計算不可開發區及保育區面積,供作國土復育使用,並編定為國土保安用地,該部分土地得配合土地開發合理性彈性規劃配置土地位置,其餘土地應依核定計畫整復,並加強環境景觀維護。•前項供作國土復育使用之土地面積,不得小於全區總面積百分之五十。

保育區─總編第十八點之一

Page 3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3

•工業區開發計畫專編第 7點: 工業區之開發得免依總編留設保育區。•工業區細部計畫專編第 17點: 公共社施面積應佔全區面積百分之 30以上(綠地不得少於 10%)。

保育區─總編第十七點、第十八點

Page 3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4

不可開發區及保育區編定─總編第十九點

•列為不可開發區及保育區者,應編定為國土保安用地,嗣後不得再申請開發,亦不得列為其它開發申請案件之開發基地。

Page 3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5

項目 計算過程 規劃數量基地面積 以申請範圍土地登記謄本面積總和 232,538㎡計算 232,538 ㎡

不可開發區

坡度 40%以上面積 52,427㎡×80%= 41,942㎡ 42,000 ㎡

保育區 ( 232,538㎡- 41,942㎡)×40%= 76,238.4㎡ 84,990 ㎡計畫人口數

住宅區樓地板面積( 43,350㎡×120%)÷30㎡ / 人= 1,734 人學校代用地樓地板面積( 7,300㎡×120%)÷30㎡ / 人= 292 人計畫居住總人口數= 1,734 人+ 292 人= 2,026 人

住宅 1,734人

學代 292 人總計 2,026

學校代用地

國中學生數: 1734 人×8%= 139 人,國中用地: 139 人×24㎡ =3,336㎡

國小學生數: 1734 人×15%= 260 人,國小用地: 260 人×15㎡=3,900㎡

學校代用地面積: 3,336㎡ +3,900㎡ =7,236㎡

7,300 ㎡

閭鄰公園 計畫居住總人口數 2,026 人×3.0㎡ / 人= 6,078㎡ 6,850 ㎡社區中心 不得超過住宅用地面積 43,350㎡×8%= 3,468㎡

1,734 人×4.5㎡ / 人= 7,803㎡3,300 ㎡

停車場 3,300 ×12%= 396㎡ 3,070 ㎡

Page 3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6

土地使用編定 土地使用項目 法規值(㎡) 計畫值(㎡) 百分比(%)國安土用保地

坡度 40%以上 52,427 - -

不可開發區 41,942 42,000 18.06

保育區 76,238 84,990 36.55

綠地(帶) - 6,458 2.78

小計 - 133,448 57.39

乙築種用建地

住宅用地 - 43,350 18.64

學校代用地 7,236 7,300 3.14

社區中心 3,468 3,300 1.42

小計 - 53,950 23.20

特事定業目用的地

污水處理廠 - 1,200 0.52

變電所 /電信室 - 229 0.10

水塔用地 - 450 0.19

蓄水池暨加壓站 - 635 0.27

加壓站 - 100 0.04

小計 - 2,614 1.12

遊憩用地 閭鄰公園 6,078 6,850 2.94

交用通地

道路 - 28,081 12.08

停車場 396 3,070 1.32

小計 - 31,151 13.40

水利用地 滯洪池暨沉砂池 - 4,525 1.95

合計 - 232,538 100.00

Page 3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7

土地使用類別 面積(㎡ )

百分比(% )

總樓地板面積(㎡ )

容積率(% )

建蔽率(% )

不可開發區 42,000 18.06 ─── ── ───保育區 84,990 36.55 ─── ── ───住宅區 43,350 18.64 52,020 120 40

學校代用地 7,300 3.14 8,760 120 40

公共設施

社區中心 3,300 1.42 3,960 120 40

閭鄰公園 6,850 2.94 ─── ── ───綠地(帶) 6,458 2.78 ─── ── ──道路 28,081 12.08 ─── ── ───停車場 3,070 1.32 ─── ── ───小計 47,759 20.54

公共設備

污水處理廠 1,200 0.52 1,200 100 60

變電所 /電信室 229 0.10 229 100 60

滯洪池暨沉砂池

4,525 1.95 ─── ── ───

蓄水池暨加壓站

635 0.27 635 100 60

水塔用地 450 0.19 450 100 60

加壓站 100 0.04

小計 7,139 3.07

總 計 232,538 100.00

Page 3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8

變更前 變更後

分區及使用地類別 面積(㎡ )

百分比(%)

分區及使用地類別 面積(㎡ )

百分比(%)

一般農業區

農牧用地 19,494 8.38 鄉村區

乙種建築用地 53,950 23.20

水利用地 325 0.14 遊憩用地 6,850 2.94

小計 19,819 8.52 水利用地 4,525 1.95

山坡地保育區

農牧用地 202,902 87.26 交通用地 31,151 13.40

丙種建築用地 752 0.32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614 1.12

林業用地 9,065 3.90 國土保安用地 133,448 57.39

小計 212,719 91.48

總計 232,538 100.00 總計 232,538 100.00

Page 3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39

整地排水─總編第二十點至第二十三點•整地應依審查結論維持原有之自然地形、地貌,以減少開發對環境之不利影響,並達到最大的保育功能。其挖填方應求最小及平衡,不得產生對區外棄土或取土。但有特別需求者依其規定。•非屬山坡地之整地應維持原有水路之集排水功能,如必須變更原有水路,以對地形、地貌影響最小之方式做合理之規劃,整治計畫並須徵得各該主管機關同意。

Page 4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0

•基地開發不得妨礙上、下游地區原有水路之集排水功能。 •基地開發後,包含基地之各級集水區,以二十五年發生一次暴雨產生對外排放逕流量總和,不得超出開發前之逕流量總和。並應以一百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之計算標準提供滯洪設施,以阻絕因基地開發增加之逕流量。山坡地開發案件,如水土保持法相關規定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整地排水─總編第二十點至第二十三點

Page 4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1

•但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認為該設施容量無法負荷瞬間暴雨量之虞者,申請人應收集鄰近地區氣象局測得之雨量氣候值統計資料,提出相關分析及因應對策,於同意開發許可時,作成附帶條件,納入規劃水土保持計畫送請審核。

整地排水─總編第二十點至第二十三點

Page 4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2

•基地開發後,基地排水系統在平地之排水幹線(如箱涵、野溪)應依據二十五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排水支線(如涵管)應依據十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排水分線(如U型溝)應依據五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基地之開發整地排水工程應檢附經相關土木、水利或水土保持等技師簽證。 (規定於書圖文件製作格式中 )

整地排水─總編第二十點至第二十三點

Page 4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3

地質─總編第二十四點•基地開發應分析環境地質及基地地質,潛在地質災害具有影響相鄰地區及基地安全之可能性者,其災害影響範圍內不得開發。但敘明可排除潛在地質災害者,並經依法登記開業之相關地質專業技師簽證,在能符合本規範其他規定之原則下,不在此限。•基地開發地質分析報告應經大地工程技師或地質專業技師簽證。 (規定於書圖文件製作格式中 )

Page 4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4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總編第 25點至第 28點

•基地開發不得阻絕相鄰地區原有通行之功能,基地中有部分為非申請開發範圍之地區者,應維持該等地區原有通行之功能。

基地裏地

Page 4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5

•基地聯絡道路,應至少有獨立二條通往聯外道路,其中一條其路寬至少八公尺以上,另一條可為緊急通路且寬度須能容納消防車之通行。但經區域計畫委員會認定情況特殊且足供需求,並無影響安全之虞者,不在此限。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總編第 25點至第 28點

基地聯絡道路

聯絡道路

聯外道路

Page 4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6

•總編第 26點規定: 8公尺、緊急通道消防車得通行•工業區專編第 8點: 15 公尺、 7公尺•貨櫃集散站專編第 1點: 20 公尺•工商綜合區專編第 5點: 15.5 公尺、 7.5公尺•但情形特殊經委員會同意得酌減。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二條聯絡道路寬度

Page 4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7

•主要聯絡道路,如為保甲路、產業道路…,則應請申請人檢附道路之同意通行、地役權、縣市政府或鄉鎮公所出具供公眾通行道路或既成道路等相關證明文件。•次要道路(緊急通道) -如現勘時發現道路寬路、現況不佳…等,應請申請人取得消防局出具「能容納消防車通行」文件。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二條聯絡道路寬度

Page 4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8

案例:第 2條緊急聯絡道路寬度不足

Page 4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49

•為確保基地通往中心都市之縣級(含)以上道路系統的順暢,基地開發完成後,其衍生之尖峰小時交通流量不得超過該道路系統D級服務水準之最小剩餘容量,且其對鄰近重要路口延滯不得低於D級服務水準,優先申請者得優先分配剩餘容量。•道路系統無剩餘容量時,暫停核發開發許可。但有計畫道路或申請人提出交通改善計畫能配合基地開發時程,且徵得該道路主管機關之同意,並符合前款規定者,不在此限。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總編第 25點至第 28點

Page 5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0

•基地開發應視需要規劃或提供完善之大眾運輸服務或設施。•交通系統計畫部分應檢附相關交通工程專業技師簽名資料。 (規定於書圖文件製作格式中 )

交通運輸規劃原則─總編第 25點至第 28點

Page 5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1

•基地開發應檢附電力、電信、垃圾及自來水等相關事業主管機構之同意文件。但各該機構不能提供服務而由開發申請人自行處理,並經各該機構同意者不在此限。•基地內應依下水道法設置專用下水道系統及管理組織,下水道系統應採用雨水與污水分流方式處理。

公用設備規劃原則 ─總編第 29點至第 30點

Page 5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2

環境景觀品質─總編第 31點至第 44點

•為確保基地及周遭環境之品質與公共安全,區域計畫擬定機關得依基地本身及周遭之環境條件,降低開發區之建蔽率、容積率。 •開發後基地內之透水面積,山坡地不得小於扣除不可開發區及保育區面積後剩餘基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平地不得小於百分之三十。但經區域計畫委員會認定無影響安全之虞者,不在此限。

Page 5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3

•基地整地應配合自然景觀風貌,儘量自然化,其整地之綠化應與自然環境配合。•公共管線應以地下化為原則,管線如暴露於公共主要路線上時,應加以美化處理。•開發區內建築配置應儘量聚集,並將法定空地儘量靠近連貫既有之保育區,使得建築物基地之法定空地能與保育區相連貫,而發揮最大保育功能。

環境景觀品質─總編第 31點至第 44點

Page 5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4

•基地內之道路應順沿自然地形地貌。•提供民眾享有接觸良好自然景觀之機會(如:優先提供良好之觀景點為公共空間、公共步道銜接視野優良之公共開放空間、建物的配置應提供良好的視覺景觀等。 )•申請開發之基地與相鄰基地同時暴露於主要道路之公共視野中者,應配合相鄰基地優良之景觀特色,塑造和諧的整體意象。

環境景觀品質─總編第 31點至第 44點

Page 5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5

•基地內建築物應尊重自然景觀之特色。•申請開發案之土地使用與基地外周邊土地使用不相容者,應自基地邊界線退縮設置緩衝綠帶,寬度不得小於十公尺。•全區綠化計畫應先就現有植栽詳細調查,樹高十公尺以上及樹高五公尺以上且面積達五百平方公尺之樹林,除經中央林業主管機關核可得砍代林林者,應予原地保存。但在允許改變地貌地區得於區內移植。

環境景觀品質─總編第 31點至第 44點

Page 5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6

•工業區開發計畫專編第 7點:周邊應劃設 20公尺寬之隔離綠帶或隔離設施;特定農業區與緊鄰農地使用不相容者,其寬度不得少於 30 公尺。(特殊工業區隔離綠帶或隔離設施 60 公尺)。•住宅社區專編第 7點:集合住宅或建築組群之外圍設置 10 公尺以上緩衝帶,且得以道路為緩衝帶。

環境景觀品質─緩衝綠帶

Page 5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7

•位於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兩側二公里範圍內及區域計畫景觀道路兩側一公里範圍內,應做視覺景觀分析。

環境景觀品質─總編第 31點至第 44點

Page 5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8

•為因應不同天然災害(如水災、土石流、颱風及地震等)發生時之緊急避難與防救災措施,開發案件應研擬防災計畫內容。

防災計畫─總編第 44點之 2

Page 59: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59

•申請開發案件如屬單一興辦事業計畫使用者,於使用地變更規劃時,除隔離綠帶與保育區土地應分割編定為國土保安用地、滯洪池應分割編定為水利用地及穿越性道路應分割編定為交通用地外,其餘區內土地均編定為該興辦目的事業使用地。

使用地變更編定原則─總編第 44點之 3

Page 60: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0

•申請人並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應編定之用地類別,擬具各種用地之土地使用強度對照表,本部區域計畫委員會於審議時,得視個案之開發類型及規模等因素,賦予開發建築之建蔽率、容積率及有關土地使用管制事項。

使用地變更編定原則─總編第 44點之 3

Page 61: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1

建蔽率及容積率(全區 )

使用地

土地使用項目 面積 (ha)

法定使用強度 目前規劃強度允建樓地板面積 (㎡)

容積率

建蔽率

樓地板面積(㎡ )

建築面積

(㎡ )容積率

建蔽率

丁種建築用地

廠區用地 16.4745 494,235 300% 70% 67,920 61,470 41% 37%

必要性服務設施

警衛室 0.1405 2,529

180% 60%

105 105 8% 8%

變電站 0.1000 1,800 1,200 600 120% 60%

臨時堆置區 5.3756 96,761 0 0 0% 0%停車場 0.8296 14,933 9,955 995 10% 5%小計 6.4457 116,023 4,905 4,305 8% 7%

廠區道路 4.5878 - - - 0 0 0% 0%合計 11.0335 - - - - - - -

廠區退縮隔離帶 7.7585 - - - - - - -

合計 35.2665 - - - - - - -生態保護用地 1.4846 - - - - - - -國土保安用地 5.2404 - - - - - - -水利用地 2.5062 - - - - - - -交通用地 0.5126 - - - - - - -

總 計 45.0103 610,258 - - 84,085 67,475 - -

Page 62: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2

•申請開發案件如非屬單一興辦事業計畫使用者,區內各種土地使用項目仍應按審定土地使用計畫內容與性質,分割編定為適當使用地類別。

使用地變更編定原則─總編第 44點之 3

Page 63: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3

0.37%0.37%0.1733 0.1733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一一))

相關產業相關產業用地用地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用地用地

生產事業生產事業用地用地

促進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升級條例

總計總計

土地使用項目土地使用項目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用地用地

綠地綠地

管理及商業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服務用地

廠房用地廠房用地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停車場用地停車場用地污水處理廠用地污水處理廠用地自來水事業用地自來水事業用地電路電塔用地電路電塔用地變電所用地變電所用地滯洪池用地滯洪池用地綠地用地綠地用地

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二二))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交通用地交通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水利用地水利用地國土保安用地國土保安用地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丁種建築用地丁種建築用地

用地編定用地編定

000010.43%10.43%4.9693 4.9693

18018060600.69%0.69%0.3292 0.3292

----100%100%47.6356 47.6356

000018.77%18.77%8.9418 8.9418

00001.54%1.54%0.7344 0.7344

18018060601.09%1.09%0.5200 0.5200

18018060601.11%1.11%0.5282 0.5282

18018060600.08%0.08%0.0392 0.0392

18018060601.51%1.51%0.7170 0.7170

00007.28%7.28%3.4700 3.4700

210210707057.13%57.13%27.2132 27.2132

容積率(%)

建蔽率(%)

百分比百分比(%)(%)

面積面積((公頃公頃))

0.37%0.37%0.1733 0.1733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一一))

相關產業相關產業用地用地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用地用地

生產事業生產事業用地用地

促進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升級條例

總計總計

土地使用項目土地使用項目

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用地用地

綠地綠地

管理及商業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服務用地

廠房用地廠房用地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停車場用地停車場用地污水處理廠用地污水處理廠用地自來水事業用地自來水事業用地電路電塔用地電路電塔用地變電所用地變電所用地滯洪池用地滯洪池用地綠地用地綠地用地

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管理及商業服務用地((二二))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交通用地交通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水利用地水利用地國土保安用地國土保安用地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丁種建築用地丁種建築用地

用地編定用地編定

000010.43%10.43%4.9693 4.9693

18018060600.69%0.69%0.3292 0.3292

----100%100%47.6356 47.6356

000018.77%18.77%8.9418 8.9418

00001.54%1.54%0.7344 0.7344

18018060601.09%1.09%0.5200 0.5200

18018060601.11%1.11%0.5282 0.5282

18018060600.08%0.08%0.0392 0.0392

18018060601.51%1.51%0.7170 0.7170

00007.28%7.28%3.4700 3.4700

210210707057.13%57.13%27.2132 27.2132

容積率(%)

建蔽率(%)

百分比百分比(%)(%)

面積面積((公頃公頃))

Page 64: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4

•申請開發案經本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會議審議通過,本部尚未核發開發許可函前,非經申請人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並查明屬實者,應維持原決議。

使用地變更編定原則─總編第 44點之 4

Page 65: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5

•申請開發之基地位於山坡地範圍者,其基地整地、排水、景觀等相關設施之規劃與配置,宜以尊重生態之理念進行設計。

生態理念設計─總編第 44點之 5

Page 66: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6

附帶原則─總編 45 點至第 47點

•本規範實施後,尚未經區域計畫原擬定機關受理審查者,應依本規範審議之。•本規範為審查作業之指導原則,若有未盡事宜,仍以區域計畫委員會之決議為準。•本規範經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實施之。

Page 6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7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規範 (總編 )檢核表

審議規範條文 辦理情形 (申請單位填寫 ) 檢核意見 (幕僚人員填寫 )

九、申請開發之基地不得位於下列地區:

(一 )森林區、重要水庫集水區。 但經中央各該管主管機

關核准並經區域計畫委員會同意興辦之各項供公眾

使用之設施,不在此限。

(二 )相關主管機關依法劃定應保護之地區。

前項第一款所稱重要水庫集水區,係指現有、興建中、規劃完成且定案(核定中),作為供家用及公共給水者為重要水庫(詳附表三);其集水區範圍依各水庫治理機構劃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公告之範圍為標準,或大壩上游全流域面積。

(一) 依據行政院農委會九十年五月二十一日九○林企字第九○一六○九七五一號函核示,及土地登記簿謄本資料,確定本基地係屬於非都市土地之一般農業區,非屬森林區範圍。(申請書附 14-6)

( 二 )依經濟部水利處九十年五月二十九日經 (九○ )水利工字第○九○五○一九○二六號函示,本基地非位於重要水庫集水區範圍內。 (申請書附 14-2)

本點第一項第一款之查核結果同辦理情形所述。 另第一項第二款查核結果詳其他各點。

十六、基地內之原始地形在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在百分之四

十以上之地區,其面積之百分之八十以上土地應維持

原始地形地貌,且為不可開發區,其餘土地得規劃作

道路、公園 、及綠地等設施使用。

坵塊圖上之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未逾四十之地區,以作為開放性之公共設施或必要性服務設施使用為限,不得建築使用。

本基地地勢平坦,沒有平均坡度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之地區 。全區平均坡度約只有 1.0%。

詳 問題3之 。

◎請註明以何時修正發布之審議作業規範條文填寫辦理情形

Page 68: 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68

感謝聆聽營建署綜合計畫組

區域計畫相關法令網站:http://www.cpami.gov.tw/-> 法規查詢 -> 綜合計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