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舉舉舉舉舉舉舉舉舉舉舉舉 舉舉舉舉 舉舉舉 舉舉舉
40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Mar 16,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Carly Booker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授課教師:鄭俊傑 副教授. 奧運會要由國家向奧林匹克委員會申請,並經評比及國際奧會委員投票,達半數以上的贊成票,才能榮獲承辦奧運會國的頭銜。亞運、東亞運、世界大學運動會及單項洲際錦標賽的承辦國,同樣也需要具備承辦所需的相關文件申請,經投票贊成後才能承辦。同樣的,國內賽會也需要提出申請承辦,全國性運動會向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申請,而屬於學校層級的運動會,則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方能承辦。. 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授課教師:鄭俊傑 副教授

Page 2: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奧運會要由國家向奧林匹克委員會申請,並經評比及國際奧會委員投票,達半數以上的贊成票,才能榮獲承辦奧運會國的頭銜。亞運、東亞運、世界大學運動會及單項洲際錦標賽的承辦國,同樣也需要具備承辦所需的相關文件申請,經投票贊成後才能承辦。同樣的,國內賽會也需要提出申請承辦,全國性運動會向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申請,而屬於學校層級的運動會,則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方能承辦。

Page 3: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 第 一 條 為發展我國競技運動、提高運動技術水準、促進運動競爭力,特舉辦全國運動會 ( 以下簡稱全運會 ) 。 全運會之舉辦及相關事項,應依本準則規定辦理,並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 以下簡稱本會 ) 之監督與考核。• 第 二 條 全運會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年全國運動會。全運會每二年舉辦一次,並於非亞洲運動會 ( 以下簡稱亞運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以下簡稱奧運 )舉辦年之九月至十一月間舉行,其會期以五天至十天為原則。

Page 4: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三 條 全運會之舉辦單位,由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台灣省各縣(市)政府或福建省金門縣與連江縣政府, 依本準則規定向本會提出申請並由本會評選產生。 本會為評選舉辦單位,應邀集專家學者組成評估小組公開評選,必要時得進行實地會勘。 評估小組之審議結果,由本會於受理申請截止日二個月內核定之。 若無申請案件時,得由本會以北、中、南、東分布方式,協調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其他具舉辦能力之機構或民間組織辦理,必要時得暫緩舉辦。

Page 5: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四 條 申請舉辦全運會之單位,應於擬舉辦前四年之一月至四月間,向本會提報申辦計畫書,計畫書內容應包括:一、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及議會之舉辦具結書;如有第五條第一項支援場地情形,並應提出該直轄市或 縣(市)政府之同意書。二、 預定舉辦日期。三、 預定舉辦之競賽種類、科目及項目。四、 競賽場地及資訊網路之規劃。五、 新聞中心、裁判村、選手村、膳食及交通之規劃。

Page 6: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六、 經費之籌編及財務計畫。七、 全運會籌備處(以下簡稱籌備處)組織之規劃。八、 籌備工作之預定進度。九、 藝文、表演、展覽及研討會之規劃。十、 其他:舉辦單位之概況及辦理大規模賽會經驗等。經本會核定之舉辦單位,應與本會簽訂舉辦協議書,明訂舉辦單位之權利與義務,確保全運會如期舉辦。

Page 7: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五 條 全運會舉辦單位,應於其轄區內妥善規劃配置符合各單項運動競賽規則規定之標準競賽場地及練習場 地,必要時得協調鄰近直轄市或縣(市)支援。 前項標準競賽場地及練習場地,由籌備處邀請該競賽種類經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之全國性單項運動 組織會勘決定。 舉辦單位因故須更改競賽場地或舉辦日期時,應事前報本會核定後辦理。

Page 8: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六 條 舉辦單位應於全運會舉辦二年前成立全運會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辦理各項籌備事宜。籌委會 成員應包括:一、 舉辦單位首長。二、 舉辦縣市議會議長。三、 本會競技運動處及運動設施處處長。四、 教育部體育業務主管。五、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秘書長。六、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秘書長。七、 舉辦縣市體育會理事長。八、 舉辦單位之代表五人至十人。九、 其他:由舉辦單位依事實需要推薦媒體、藝文及體育學者專家五人至十人,經本會核定後聘任之。

Page 9: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舉辦單位除設籌委會外,應另設運動競賽審查委員會及運動禁藥管制委員會,分別專責處理運動競賽及 運動禁藥管制事務。 舉辦單位為辦理各項籌備事務工作得成立籌備處,籌備處得依實際需要分組辦事;其工作人員由籌委會 主任委員聘任之。 第一項籌委會組織章程、第二項運動競賽審查委員會及運動禁藥管制委員會組織簡則,由舉辦單位訂定, 併委員名單報本會核定。

Page 10: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七 條 全運會會長由行政院院長擔任;副會長由全國最高體育行政主管機關首長及舉辦單位首長分別擔任。 籌委會主任委員由舉辦單位首長擔任。 全運會得依實際需要聘請直轄市、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首長、競賽種類之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理事 長及專家學者等擔任顧問、技術顧問或指導委員。

Page 11: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八 條 全運會所需經費,除由舉辦單位編列年度預算及申請上級政府補助外,得以下列方式籌募之:一、 報名費收入。二、 出售入場券及紀念品收入。三、 網路、廣告、廣播、電視轉播或攝製權利金。四、 捐助。五、 其他籌委會核定之收入。

Page 12: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九 條 全運會之競賽種類、科目及項目,以最近一屆已辦或將辦之亞運及奧運競賽種類、科目及項目為限。 前項之競賽種類,應由舉辦單位評估後選定二十八種以上,報本會備查。 第一項之競賽科目及項目,由該競賽種類之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規劃,送運動競賽審查委員會審議後, 報本會備查。符合前二項規定之競賽種類、科目及項目,其報名數未達下列標準者,不予舉辦:一、團體競賽種類之科目:至少八個單位。二、個人競賽種類之項目:至少五人 (隊 )。

Page 13: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 條 全運會之競賽規程總則及各單項運動競賽技術手冊,由籌備處會同相關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參照國際規則擬訂,併同所使用規則送運動競賽審查委員會審議後,報本會核定。籌委會應於比賽前一年公告前項競賽規程總則,並於比賽前半年公告各單項運動競賽技術手冊。第 十一 條 全運會之參賽單位如下:一、 台北市。二、 高雄市。三、 台灣省各縣 (市 )。四、 福建省金門縣及連江縣。

Page 14: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二 條 參加全運會之選手除應具中華民國國籍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戶籍:在其代表參賽單位之行政區域內設籍,連續滿三年以上。設籍期間之計算,以全運會註冊截止日為準。二、 年齡:依國際規則之年齡規定。未滿十八歲之選手,應取得監護人之同意。三、 身體狀況:由參賽單位指定綜合醫院檢查;參賽單位及選手應於選手保證書中具結,保證選手之性別及適宜參加劇烈運動競賽。全運會之選手,參賽資格(含前項規定、參賽成績標準、人數及隊數之限制),悉依競賽規程總則及各單 項運動競賽技術手冊之規定,由籌備處負責審查,經審查資格不符者,不予受理註冊。如有爭議,由運動競 賽審查委員會裁定之。

Page 15: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三 條 全運會各競賽種類審判委員,得由各相關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推荐德高望重且具有該項運動專才者,送 籌備處審查聘任之。 全運會各競賽種類裁判員,由各相關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於比賽前三個月舉辦裁判人員講習會,遴選具 國家級裁判資格者,送籌備處審查聘任之。 相關全國性單項運動組織未依前項規定辦理者,由籌備處逕行聘任具國家級裁判資格者擔任;如該競賽 種類具國家級裁判資格者人數不足時,取消該單項運動種類之競賽或改列為表演項目。

Page 16: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四 條 全運會之舉辦應舉行開幕典禮 .壹 典禮開始 (奏樂 ) 。 .貳 運動員進場(由旗、牌引領)。 .參 會旗進場。 .肆 聖火進場 (燃勝利之火 ) 。 .伍 升會旗。 .陸 唱國歌。

七.籌委會主任委員致歡迎詞。.捌 會長致詞。.玖 恭請 總統 (或其代表)致詞並宣布全運會開始。.壹拾運動員宣誓。.壹拾壹裁判員宣誓。.壹拾貳禮成(奏樂 )。

Page 17: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全運會結束前應舉行閉幕典禮,其程序如下: 一、 運動員進場 (由旗、牌引領 ) 。二、 會長致詞。三、 籌委會主任委員致詞。四、 成績報告。五、 表揚暨頒獎。六、 會旗交接。七、 下屆舉辦單位表演。八、 降會旗。九、 運動員退場。十、 禮成 (奏樂 ) 。全運會開、閉幕典禮致詞均以不超過三分鐘為原則,下屆舉辦單位之表演以十分鐘為限。

Page 18: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五 條 全運會之獎勵如下: 一、 績優單位獎:依參賽單位獲得之金牌數,取前八名依序頒發總統獎、副總統獎、行政院院長獎、立法院院長獎、司法院院長獎、考試院院長獎、監察院院長獎及大會獎等,以資鼓勵。金牌數相同時,以銀牌數計,依此類推。

Page 19: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二、 績優個人獎:依全運會競賽規程總則及各單項運動競賽技術手冊規定頒發獎牌或獎狀,獎牌或獎狀應載事項如下:(一) 獎牌:中華民國○○年全國運動會、舉辦單位所在地、賽會日期 (○○年○月○日至○月○日 )。(二) 獎狀:由會長、副會長及籌委會主任委員共同署名,獎狀上方應印有全運會會徽。全運會選手如被取消資格,其已領取之獎牌與獎狀均須繳回全運會舉辦單位。

Page 20: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六 條 全運會運動禁藥管制委員會應依本會所訂運動禁藥管制辦法之規定,於比賽前三個月,訂定全運會運 動禁藥管制要點報本會核定後公告,並據以辦理運動禁藥檢測。 參賽選手有接受運動禁藥檢測之義務,拒絕接受檢測或經檢測證實違規用藥者,除依前項辦法處理外, 並取消其參賽資格或所得之獎勵。

Page 21: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十七 條 舉辦單位之獎勵,由本會視其籌辦成效辦理。 參與全運會籌備工作有功單位及人員之獎勵,由舉辦單位依其規定辦理。 參賽單位隊職員及績優選手之獎勵,由各參賽單位依其規定辦理。第 十八 條 籌備處應為媒體工作人員、裁判人員、參賽單位隊職員、入場觀眾及大會工作人員等參與全運會所有人員辦理保險。

Page 22: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 第 十九 條 全運會結束後,舉辦單位應於六個月內撰妥報告書,其內容應包含籌委會組織成員、籌備處工作小組名 單、參賽單位人員名單、競賽種類 ( 科目、項目 ) 、競賽成績、參賽人數統計 ( 以參賽單位統計 ) 、競賽人數統 計 ( 以競賽種類統計 ) 、各客觀項目成績紀錄及檢討與建議等。• 第 二十 條 第四條及第六條關於籌委會成立時限之規定,不適用於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全運會。 • 第 二十一 條 本準則自發布日施行。

Page 23: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全國大型運動賽會概況表名稱 指導部會 辦理期間 規模 舉辦頻率

全國運動會 體委會 每年 9-11月間 8371人 /2001年 1 次 /2年全民運動會 體委會 每年 9-11月間 4757人 /2002年 1 次 /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教育部 每年 5月間 11473人 /2003年 1 次 /1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教育部 每年 4月間 10406人 /2003年 1 次 /1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

體委會 每年 3-5月間 1307人 /2002年 1 次 /2年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 體委會 每年 1-3月間 2718人 /2003年 1 次 /2年資料來源:吳政昆、李世國( 2003 )。原住民文化與全國原住民運動會之探討。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體育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

Page 24: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準則 第 一 條 本準則依國民體育法第十九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第 二 條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由教育部(以下簡稱本部)主辦,大專校院承辦,有關機關團體協辦。第 三 條 大運會每年四至五月舉辦,會期以不超過七天為原則。第 四 條 大運會舉辦之競賽種類分列如下:.壹 應辦種類:田徑、游泳。.貳 選辦種類 ( 至少選六種 ) :體操、網球、跆拳道、桌球、羽球、柔道、射箭、高爾夫、足球、保齡球。.參 增辦種類:承辦單位得就前款所定競賽種類外增列一種至二種競賽種類。

Page 25: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五 條 大運會以公立及已立案之私立大專校院為單位組隊參加;參加競賽之運動員並應具備下列資格:1. 大運會比賽當學期註冊在學之正式學制學生,經大專校院 (含空中大學及專科以上進修學校 ) 公開招生錄取,入學修讀授予學位或頒發畢業證書之課程者。2. 未與職業隊簽約或未遭禁賽處分者。 前項第二款之規定,大運會各隊之領隊、教練及管理適用之。

Page 26: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六 條 大運會承辦學校由各大專校院於大運會舉辦之二年前,向本部提出申辦規劃書,其內容應包含下列各項:1. 學校體育實施情形 ( 組織行政、課程教學、活動競賽、場館利用等 ) 。2. 大運會實施計畫(宗旨、競賽種類、組織規程等)。3. 各類活動所需之軟硬體設施 ( 競賽、學術、藝文、展演等 ) 。4. 承辦資源與能力(人力資源、社會資源及財務計畫等)。5. 環境條件報告(交通、住宿、餐飲、安全等)。6. 學校出具經校務會議通過,同意承辦大運會之正式公函。 前項承辦學校由本部遴選之,其遴選規定另定之。

Page 27: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 第 七 條 大運會之比賽場地應以承辦學校之場館為主,必要時得使用鄰近之場館。• 第 八 條 大運會舉辦期間承辦學校應辦理體育學術、藝文、表演、展覽等活動,並提供各大專校院師生展演、發表機會。

Page 28: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 九 條 大運會承辦學校應於一年前成立大運會籌備委員會( 以下簡稱籌委會 ) ,辦理各項籌備事宜;其成員如下:

.壹 本部體育單位主管。

.貳 承辦學校校長及代表二至四人。

.參 協辦單位有關主管。

.肆 上兩屆及下一屆承辦學校校長。

.伍 中華民國公私立大專校院長、協會理事長。

.陸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

.柒 大運會舉辦競賽總類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各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全國相關運動協會理事長。

.捌 中華民國國軍體育總會會長。

.玖 大運會運動競賽技術委員會召集人。.壹拾 大運會運動員藥物檢驗委員會召集人。.壹拾壹承辦學校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代表一人。.壹拾貳 其他由承辦學校依事實需要,經本部核准後聘任之委員。 前項籌委會主任委員,由承辦學校校長擔任之;第九款、第十款之召集人,由承辦學校校長遴聘之。

Page 29: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 第 十 條 大運會籌委會組織章程,由承辦學校擬訂,經本部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第十一條 大運會籌委會應設運動員藥物檢驗委員會,辦理檢驗事宜。參加大運會之選手應接受前項委員會之運動員藥物及性別檢驗,檢驗結果證實有違規者,依相關規定議處。前項檢驗規範及罰則另定之。• 第十二條 大運會之競賽規程及技術手冊,由籌委會擬訂,經本部核定後於前一年公告。籌委會應設運動競賽技術委員會,審議前項之競賽規程、技術手冊及相關之競賽文件。• 第十三條 大運會籌委會應辦理必要之保險。

Page 30: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十四條 大運會舉辦經費之來源如下:.壹 本部專款補助。.貳 報名費收入。.參 廣告費收入。.肆 媒體轉播權利金收入。.伍 個人、團體或機構之捐助。.陸 出售紀念物品之收入。.柒 承辦學校自籌款。.捌 其他經籌委會核定之收入。

Page 31: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第十五條 承辦學校應將經費收支狀況表及報告書於大運會結束後三個月內送本部備查,報告書內容如下:.壹 籌委會組織成員及籌備處工作小組名單。.貳 參賽單位人員名單。.參 舉辦種類(項目)之競賽成績。.肆 參賽人數統計表。.伍 競賽人數統計表。.陸 檢討與建議。.柒 其他經本部指定之報告。前項報告書及相關資料應列入移交及列管。第十六條 本準則自發布日施行。

Page 32: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運動賽會舉辦準則評析 我國運動賽會種類項目繁多,都有計劃在執行,這些眾多的賽會種類,概綜合成六大類:全國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舉辦準則、全民運動會舉辦準則、全國原住民運動會舉辦準則。這六大運動會舉辦準則加以比較分析,得到共同的準則特色:

Page 33: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一、明定籌備委員代表性 籌備委員之產生明文規定,組成成員包含行政單位、項目協會代表、藥物檢驗代表、運動記錄召集人和生活教育評審委員、媒體工作人員和藝文主辦人員,突顯籌委會的專業性,其聘任尚須經過主管機構之核定,手續完備。

Page 34: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二、賽會之藝文活動 運動賽會不僅是競技的場所,亦是藝文活動的展演地方,吸引民眾參觀賽會競技,兼得文化涵養的附加價值,藝文活動的展演有其必要性。三、賽會競賽種類彈性化 賽會競賽種類除按亞運、奧運競賽種類、科目及項目為選項外,主辦單位可依地方發展特色增加賽會項目。例如義守大學主辦大運會之競賽項目有高爾夫、木球等新加項目。

Page 35: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四、申辦制度明確 賽會之申辦,需於二年前提出,並鄉一屆之前決定,並由賽會結束前之閉幕典禮時行會旗交接,並由下屆主辦單位在典禮中表演十分鐘。有意爭取主辦之單位,必須有充分的事前準備,且具有優質的推展成效。五、籌建優質效率的賽會團隊 為達成賽會目標,結合眾人力量與熱忱,建置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團隊,有助於運動賽會獲得肯定與極高評價。因此,賽會服務團隊的積極態度,亦是攸關賽會舉辦成功的關鍵,居於此,賽會服務團隊組織時,即先施行教育並落實執行與評鑑,賽會得能完善成功。

Page 36: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六、結合媒體宣傳造勢 舉辦運動賽會,要充分結合並有效運用大眾媒體資源,做最有效益且適當的宣傳活動,引起民眾注意與共鳴參與的人際關係。因此,要有效應用大眾媒體傳播資源,並進行活動行銷及包裝,將是舉辦運動賽會之必備條件。在賽會時,主辦單位才能適時公布新聞稿,定期發行公報,快速公布報導比賽成績,讓運動賽會的新聞能正確而適時地報導傳播。

Page 37: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七、藥檢規範執行 藥檢規範得到重視,藥檢小組召集人名列籌備委員,參與賽會決策工作,強化實施藥檢的科學性,維持健康參賽的教育任務。八、經費資源多元化 運動賽會經費由主辦單位編列預算及上級政府補助款外,主辦單位亦須從其他方面廣籌財源,市場行銷商機,吸引企業廠商開發各式各樣的賽會相關商品,藉由運動賽會商品標誌權,透過系列活動促銷,贏取營利,以及媒體轉播權利金,使賽會經費來源多元化,定時促進政府與民間企業結合,共同開創商機,一方面減輕政府支出,一方面使賽會經費更為充裕。

Page 38: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九、安全建置 觀眾管理是賽會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主辦單位已加以重視。觀眾管理的目的在維護觀眾的人身安全,降低主辦單位因意外而衍生額外負擔法律責任。因此,競賽場的硬體建物的維修,工作人員專業安全管理常識,觀眾激動情緒的疏導,配置足夠警衛及安全人員,交通管制與疏導措施等,均應妥為規劃建制。至於有關危機處理方面,則應妥為規劃有效且迅速之報導系統,以及完備的醫療網,俾使緊急事故或傷害發生時,能在短時間內獲致最有效率的醫療與服務。

Page 39: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十、賽會成績評估條文化 明確訂定獎勵制度,依參賽單位金牌數,取前數名依序領發不同獎項。例如全運會,按金牌數,依次領發總統獎、副總統獎、五院院長獎;績優個人獎,則發獎牌,獎狀,且作為升學甄審甄試的依據。不過,全運會選手如被取消資格,其已領取之獎牌,獎狀均須繳回全運會舉辦單位。對籌辦單位來說,運動賽會結束後,舉辦單位應於一定時限內(全運會規定六個月)撰寫報告書,其內容應包括籌委會組織成員,籌備處工作小組名單,參賽單位人員名單、競賽種類、競賽成績、參賽人數統計、競賽人數統計、各客觀項目成績記錄以及績效評估、檢討與建議等,呈現給主管機構,並將有關資料列管及移充下屆主辦單位,作為籌備參考,俾益賽會舉辦的效率,並使賽會走向制度化,永續傳承。

Page 40: 舉辦運動賽會之申請與準則

我國申辦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之效益新世紀國際運動賽會的舉辦效益,早已超越健康促進、競技水準提昇等範疇,而成為展現國家競技運動實力、現代化先進表徵及帶動國家整體發展之重要效益。為何二次大戰後,百業蕭條的日本,以及國土分裂的南韓街能夠在今日國際政治及經濟地位上佔有一席之地?積極爭取舉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的機會扮演國家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日本能!韓國也能!我們為何不能?」我國若辦理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應可獲得以下的具體效益:.壹 突破目前外交困境,藉運動賽會進行實質外交,打響國際知名度。.貳 增加運動產業發展,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繁榮。.參 提昇運動競技水準,提高全民運動風氣。.肆 凝聚全民意識,激發愛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