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解解解解解解解解解 解解解解解解解解解 解解解 18971325130 1339713 8983 [email protected] zhangzt2003.blog.163.co m
6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tolinka-gomez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 张祖涛 18971325130 13397138983 [email protected] zhangzt2003.blog.163.com. 一、如何提取和解读信息. 方法 与步骤 : (一)明确设问要求,增强信息提取的有效性 (二)把握材料特点,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 (三)依据知识结构或“问题模型”,发现和建构信息的意义(信息解读). (一)明确设问要求, 增强信息提取的有效性. 例: 05 年全国卷. 横向:既有总收入又有收入构成(分项收入);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 张祖涛

18971325130 13397138983 [email protected]

Page 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一、如何提取和解读信息方法与步骤:(一)明确设问要求,增强信息提取的有效性(二)把握材料特点,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三)依据知识结构或“问题模型”,发现和

建构信息的意义(信息解读)

Page 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一)明确设问要求,增强信息提取的有效性

Page 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例: 05 年全国卷

横向:既有总收入又有收入构成(分项收入); 分项收入既有绝对数又有相对数(占比)纵向:不同年份各项目的变化

Page 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当年考卷中比较常见的答案要点:①从 01年到 04年,我国农民纯收入不断增长;②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不断增长;③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等等

问:根据表 1 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

(都是无效信息,是正确的废话,不得分)

Page 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分析问:根据表 1 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把握该设问的要点: 1. 分析变化:只进行纵向比较,不进行横向比较 2. 分析结构:只进行比重(百分比)比较,不进行绝对值比较

参考答案: 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 2004 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 2004 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Page 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启示

读题要领:1. 快速浏览试题材料一遍,略知大概;2. 仔细把握试题设问,明确信息提取要求;

3. 根据要求,精研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Page 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二)把握材料特点,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

Page 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1. 表格材料( 1 )表格呈现信息的优点:便于分类比较( 2 )提取表格信息的方法①表头:是对表格内容的总体概括,要认真把握②横向:第一,弄清分类,了解有几个项目; 第二,弄清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关系(整体—部分)、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对立统一)等)

③纵向:第一,把握不同项目的变化; 第二,根据设问要求,可能还要把握项目(特别是存在对比关系的项目)之间关系的变化

④注释:重要的补充信息,不可忽视

Page 1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07 全国卷 II ) 表 中国玉米产需表 单位: 10000 吨

年度 产量 年度

总需求需求结构

饲料消费

食用消费

工业加工 其他

2001

10600

11813 8380 771 1180 1482

2002

11136

12410 8327 737 1380 1966

2003

12130

13789 9020 828 1450 2500

2004

11400

13077 9156 792 1540 1589

2005

12160

13181 9360 820 1730 1271

2006

13000

134001000

0— — 600

Page 1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分析 表头:中国玉米产需表,说明该表反映中国玉米供给(产)与需求(需)情况

横向:产量与总需求两项存在对比关系; 需求结构下的四项存在并列关系; 总需求与四项具体需求存在总分关系。 纵向:总产量、总需求都在增长; 需求中的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增长明显;

总产量与总需求之间差额也在变化(先扩大后缩小)。

Page 1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①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分析项目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分析项目关系)。② 从 2001年至 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分析项目关系),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分析项目关系的变化)。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分析价格变化趋势)。③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分析价格变化的影响)。

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Page 1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分析项目关系及其变化 如果只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亦即看到玉米需求大于供给,则只能对价格变化的趋势作出粗略的描述——价格上涨;

如果还能分析项目之间关系的变化,亦即看到供给与需求之间差额先扩大后缩小,则还能对价格变化的趋势作出精细的描述——价格上涨的幅度逐渐减小。

Page 1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2. 图 图之一: 曲线图( 1 )曲线图(折线图)呈现信息的优点或特点 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对象在一定阶段的变化情况(过程与趋势)

( 2 )提取曲线图信息的方法①找到曲线的重要拐点,将曲线分为若干段②把握各段曲线的特征(上升、下降、平稳或上下振荡等;如总体上升,则分析上升幅度的变化)

③总体把握曲线走势,明确对象发展趋势④如有多条曲线,则需分段比较,再总体把握

Page 1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图之二:函数图像( 1 )与一般曲线图不同,函数图像有坐标(箭头)( 2 )函数图像呈现信息的优势与特点:呈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即一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事物变化的情况

( 3 )提取函数图像信息的方法①一般来说,横轴上是自变量,是因;纵轴上是因变量,是果(需求曲线除外)

②根据需要,对曲线进行分段分析③了解几个常见的函数图像,如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供给与价格成正比,等等。

Page 1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某轻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如图 1 所示。

Page 1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09北京卷)北京市下调公交车票价格,乘坐公交 车的人次增加,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A )

需求曲线:纵轴为自变量(价格)横轴为因变量(需求)

Page 1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09 天津卷)汽车需求量( Q )随着汽车价格( P )、汽车购置税 (T) 、汽油价格 (E) 、居民收入 (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C )

需求曲线:纵轴为自变量(影响因素)横轴为因变量(需求)

Page 1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图之三:柱状图与饼分图( 1 )呈现信息的特点:①柱状图:对象的绝对数量(总量)②饼分图(扇形图):对象构成及比重(占比)③直方图:对象的分布频率( 2 )提取信息的方法①分析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比较对象,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特别提示:不同质的事物,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

②比较相关项目的数量关系,获取有效信息

Page 2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例: 06 年全国卷 I

问题:分析图 8 显示的经济信息。( 8分)

Page 2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找到相关项目进行有效比较☆柱状图: ( 1 )白柱与白柱比较: GDP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 2 )黑柱与黑柱比较:能源消费总量高速增长 ( 3 )黑柱与白柱能否进行比较?黑柱总是高于白柱(

比较的原则之一:同质的事物才能比较数量)☆曲线图: ( 1 )能源消耗曲线:两个拐点,分三个阶段分析 ( 2 )两条曲线进行比较(同质,都是 % ,可比较数

量) ( 3 )把握本质:单位GDP 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一定

程度的解决

Page 2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①2002—2005年间,我国 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分析柱状图)②从 2002 到 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 GDP的增长。 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 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 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 GDP增长率保持稳定,(分段分析曲线图)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能耗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Page 2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3. 文字材料( 1 )呈现信息的特点:直接( 2 )提取信息的方法①记叙型(记叙某地、某企业、某人等发生某事):把握 5 个W ( WHO , WHEN , WHERE , WHAT , WHY )

② 说明型(描述某个现象或事实):找出概念群,发现其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词)

③ 议论型(围绕某个话题,提供几种观点):坚持辩证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Page 2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材料类型 呈现信息的特点 提取信息的技巧

曲线图 变化过程和趋势 分段分析(找拐点)与总体把握(找趋势)相结合

函数图象 因果关系 分 清 自 变 量 ( 因 ) 与 因 变 量(果)

柱状图 绝对数比较 找到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饼分图 比例比较 找到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表 格 分类比较 横向: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纵向:分析项目及其关系的变化

 文字

记叙型 事件、过程 五 个W ( WHO , WHEN , WHERE ,WHAT , WHY )说明型 现象、事实 分析核心概念与概念群组

议论型 阐述观点 对观点要注意辩证分析

Page 2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三)依据知识或模型解读信息 世界上没有中性的观察,任何认知总是带有一定范式或价值观

1.依据知识(理论模型) 例:玉米产需——供求关系——价值规律2.依据重大方针政策(问题模型) 重大问题——具体表现及原因——对策及依据

(中心词——关键词群组——方针政策)

Page 2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建模示例 核心问题:发展方式(中心词或一级关键词) 具体表现: 二级关键词:产业结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

三级关键词:三大产业的比重,单位 GDP 能耗与排放,投资率与消费率等

对策: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针政策) 必要性或依据:略

提示:掌握一种热点专题复习方法——基于关键词的问题建模法

Page 2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二、如何提升把握设问的能力1. 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 宏观2. 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3. 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Page 2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三、如何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 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在知识体系中寻找上位、同位、下位的知识,找到可用知识)

3.合理拓展知识,转换调用(对相关知识进行变形后方可运用)

4. 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5.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Page 2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党和政府:直接调用; 农民——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联系调用;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农民社会保障权利——农民权益——公民权利——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归纳调用,由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

党的宗旨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依据设问,有效调用

Page 3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四、如何进行归纳、演绎、比较 归纳:由个别到一般。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

演绎:由一般到个别。通常可用概念置换法,即用材料中的具体概念置换原理中的抽象概念;或用三段论推理方式。

比较:合理确定比较项目;全面比较;发现比较的意义。

Page 3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2003 年文综卷 ] 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 1 元钱,可以获得 98 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 15 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 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归纳分析示例

Page 3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分析 ] 材料围绕气象谈了四个概念:气象(信息)、气象企业(含气象经纪人)、气象产业(气象经济)。开篇即讲气象信息的重要性,气象信息的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再讲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的介入,再讲气象产业(气象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回答时,就要从气象信息(上溯至经济资源)、气象企业(上溯至市场主体)、气象产业(上溯至第三产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述。

归纳分析:种概念到属概念,下位概念到上位概念(小蝌蚪找妈妈)

Page 3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答案要点 ] 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市场配置资源);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Page 3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演绎分析示例 从几年前的“电多了”,到现在的大面积缺电,电

力供应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发、供、用瞬间完

成,直发直送,不能储存。其次是结构性、时段性,不能简单地用多与少来衡量。此外,电力建设周期性强,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等到缺电,才开始建电源点,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

力短缺的问题。

Page 3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答案: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首先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代入法)

Page 3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说明:该题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不善于进行知识转换,不根据实事求是的定义转换出“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因而找不到分析材料的理论依据;二是不善于进行知识拓展,不明白利用规律的具体要求,导致分析较肤浅,造成失分;三是不善于将理论要点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相互对应,进行合乎逻辑的演绎分析。 演绎分析:概念置换法或代入法

Page 3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09 全国卷 I ) 39. ( 5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8 分)

【答案要点】( 5 )现代贸易的对象一般是商品、技术和劳务。三角贸易中除了商品外,还把奴隶当作“商品”进行交易。

现代贸易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贸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利合作。三角贸易中存在违反等价交换原则的行为,导致财富主要流向欧美。

比较分析示例

Page 3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本题需要调用历史、政治两个学科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考生首先要调用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包括对外贸易的内容(按贸易对象划分,可分为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对外贸易的形式、对外贸易的原则等。然后依据这些知识,并结合材料,合理确定比较项目。对历史上的“三角贸易”与现代贸易进行比较,应主要从对外贸易的内容(对象)、原则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地看: 项目一:对象,三角贸易中奴隶成为商品; 项目二:原则,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 项目三:影响,互利与掠夺。

Page 3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本小题平均分为 1.61 ,得 0 分人数超过 11% ,难度系数为 0.20 。 主要失分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欠缺。本题要求跨学科(政治、历史)调用知识,一些考生在这方面遇到困难,无从下笔。二是比较分析能力欠缺,主要是找不到比较的切入点,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回答笼而统之,缺乏逻辑,挂一漏万。

Page 4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比较方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异中求同:矛盾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从个性到共性

同中求异:在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特殊性 例析:三角贸易与现代贸易 先求同:找到普遍性(都是对外贸易) 再求异:在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特殊性(依据对外贸易的一般知识,从内容、原则、作用或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Page 4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五、如何确定答题思路 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Page 4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1.经济类问题( 1 )描述类——是什么第一类:只要求描述现象。 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描述……状况:要求用经济学术语描述相关经济信息。

第二类:要求描述现象,并指出问题或实质。 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或描述……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在描述相关经济信息基础上,揭示其中的问题(透过现象发现问题)。

分析所显示的经济信息:要求在描述相关经济信息基础上,进行更深刻的分析说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或内部联系)。

Page 4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2 )归因类——为什么第一,分析客观必然性。从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客观实际决定,联系材料中的事实与国情、世情;

二是客观规律决定,联系经济规律、科学理论分析。

第二,分析重要性。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由近及远展开分析。

Page 4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3 )探究类——怎么办答案应有三个依据:第一,事实依据,来自材料及客观实际(考生要了解时政、了解国情),使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实际、符合实际;

第二,理论依据,来自教材,使解决问题的措施符合经济规律或经济学原理;

第三,政策依据,来自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三会”——中央全会、人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及中央一号文件等),使提出的措施体现或符合国家意志。

Page 4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2. 哲学类问题( 1 )基于具体考点(微观知识)的设问(着重考查演绎思维能力)

大逻辑:知识本身的逻辑(用知识的逻辑整合、解读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即按图索骥)

小逻辑,分两种情形: ①表述一级理论要点 + 直接演绎分析。条件:该要点下没

有二级要点,只需直接结合一级理论要点演绎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②表述一级理论要点 + 结合二、三级理论的演绎分析。条件:该要点下还有二、三级理论要点,则不再表述二、三级原理,而是直接调用二、三级理论结合材料进行演绎分析(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相关概念),形成答案要点。

Page 4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哲学微观知识的演绎分析示例

例 1 ( 08 全国卷 II 第 38 题): ( 1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10 分)

Page 4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级要点,直接表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6 分 ) 。(二、三级要点,不表述原理,直接结合材料进行演绎分析) (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一级要点,直接表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4 分 ) 。(一级要点结合材料,直接演绎分析)

Page 4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演绎:概念置换(代入法) (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置换“认识”)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置换“实践”)的需要;

(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置换“认识”)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

(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这一要求(置换“认识”)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Page 4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例 2 ( 08全国卷 I)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一级要点)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演绎分析,明确“整体—国家”“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对应关系)( 2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一级要点),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合二级要点“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在整体中发挥其功能”演绎分析)。( 3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一级要点)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结合二级要点“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演绎分析)。

Page 5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例 3 ( 06 年全国文综卷 I第 38 题):( 3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2 分)

Page 5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答案: ①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一级要点:方法论 + 原理) ②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结合一级要点的演绎分析:代入法) ③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 (一级要点:方法论 + 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结合二、三级要点的演绎分析)

Page 5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对答案第④个小要点的解读: 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以上两个方面是“想”的表现,即:通过抽象思维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一点是“做”的表现,即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达到预期目的。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根据规律创造新事物;利用对规律的认识趋利避害)。 很少有考生能把主观能动性这一基本概念掌握到如此深度,更少考生能把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想”、“做”、“意志、决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特定话题结合起来,从而演绎出上述要点。

Page 5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二月题 39 ( 6)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10分)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级要点)中国政府深刻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本质联系(想),制定并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想);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做)。(二、三级演绎)( 4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一级要点)。中国政府遵循客观规律,根据自身国情确定减排目标,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直接演绎)( 4分)③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精神采取行动,表明中国政府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坚持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归纳式表述)( 2 分)

Page 5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2 )基于一定知识范围(中观、宏观知识)的设问(着重考查归纳思维能力)

大逻辑:第一,遵循事实本身的逻辑; 第二,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小逻辑:理论要点 + 相关信息,不进行二、三级理 论要点的演绎论证。难 点:中、宏观知识不系统,知识结构不完善。

Page 55: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二月题 38 ( 3 )结合材料二,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

。①根据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现象,提出“推动资源要素

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真理性分析——科学精神 )( 2 分)

②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由于资源向城市、工业的过度流动引起的,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在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基础上的自觉行动。 (真理性分析 )( 2 分)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真理性分析)( 2 分)

④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价值取向分析——人文精神 )(2分 )

Page 56: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模板: 2005 年湖北卷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Page 57: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1 )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根据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4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解读:要点( 1 )( 2 )( 3 )从真理性角度分析,要点( 4 )从价值性角度分析。考生得分主要得益于答出要点( 1 )。

Page 58: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政治学问题( 1 )归因类大逻辑:两个角度×两个层次=4 个要点 第一,从客体角度分析必然性; 第二,从客体角度分析重要性; 第三,从主体角度分析必然性; 第四,从主体角度分析重要性。(如果必要的话)

小逻辑:要点展开具有明显的三段论色彩。

Page 59: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归因类例题( 07 全国卷 II )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答案: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客体角度,分析必然性)。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体角度,分析重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党和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呼应设问主体: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分析必然性)

Page 60: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三段论推理 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大前提)

农民(是我国公民),(是)作为权利的主体,(小前提)

(农民)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结论)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大前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属于公共职能范围)(小前提)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结论)

Page 61: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 2 )阐述类

第一,直接阐述。如 06 年考我国政府对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第二,归纳阐述。结合材料,归纳政府职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原则、党的领导、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等。

Page 62: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启示:用哲学思维指导答题 对方针政策等进行归因分析时,分析必然性要联系客观实际(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客观规律(体现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原则)、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分析三个“符合”);分析重要性要发现并依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联系的观点)。

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要有事实依据(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理论依据(按规律办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政策依据(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人民利益)(三个依据,实质也是三个“符合”)。

Page 63: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六、如何写答案 层次分明,要点序列化 ——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 ——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开头或结尾)

Page 64: 解题方法与能力培养

谢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