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1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 2005 東 5 東 28 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
30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Jan 03,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sylvester-duffy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兩岸關係專題講座」.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主講人:陳麗瑛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5 年 5 月 28 日. 演講大綱. Ⅰ. 經濟整合定義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Ⅲ. 兩岸經濟互動及未來趨勢 Ⅳ. 兩岸經貿交流之互惠雙贏之證據 Ⅴ. 結論一:台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 Ⅵ. 結論二:台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Ⅶ.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Ⅰ. 經濟整合定義. 經貿整合類型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  製表:江睿智( 94.05.13 中國時報 A8 版).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主講人:陳麗瑛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5年 5 月 28日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兩岸關係專題講座」

Page 2: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

演講大綱Ⅰ. 經濟整合定義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Ⅲ. 兩岸經濟互動及未來趨勢Ⅳ. 兩岸經貿交流之互惠雙贏之證據Ⅴ. 結論一:台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Ⅵ. 結論二:台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Ⅶ.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Page 3: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3

Ⅰ. 經濟整合定義

數量限制與關稅等貿易障礙免除

共同對外關稅與貿易政策

貨品、勞工、資本、服務業的自由移動

經濟、貨幣政策的整合

1. 自由貿易區 ●

2. 關稅同盟 ● ●

3. 共同市場 ● ● ●

4. 經濟同盟 ● ● ● ●

經貿整合類型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  製表:江睿智( 94.05.13 中國時報 A8 版)

1. 自由貿易區:強調的是數量限制與關稅等貿易障礙免除,屬於最低程度整合。

2. 關稅同盟:各成員國免除彼此進口關稅,且聯合組成“共同對外關稅”,對外採取單一共同關稅制度 。

3. 共同市場:彼此間給予貨品、 勞工、資本 、服務業等四項財貨勞務可自由移動。歐盟的前身即為共同市場。

4. 經濟同盟:共同市場的更進一步,成員內的貨幣制度、對外匯率與貿易政策都將整合為一。例如:歐盟。

Page 4: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4

•世界三大區塊整合程度( 2002 )EU: 34.5% World GDP share 35.6% World Trade share

NAFTA : 29.6% World GDP share 20.4% World Trade share

ASEAN+3 : 18.7% World GDP share 19.62% World Trade share

Ⅰ. 經濟整合定義

Page 5: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5

•東協發展過程

年別 創始或新加入會員國 會員累積數目

1967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 5

1984 汶萊 6

1995 越南 7

1997 寮國、緬甸 9

1999 柬埔寨 10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4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6: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6

•東亞地區政治經濟區域整合圖

寮國、緬甸、柬埔寨

ASEAN六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

ASEAN10國ASEAN10國+3ASEAN10國+JPMC

ARF

日本、南韓、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俄羅斯

APEC

PECC

越南

印度歐盟

北韓蒙古地區*ASEAN秘書處*PECC秘書處*SPF秘書處

香港、台灣、墨西哥、智利、秘魯

巴布亞新幾內亞

哥倫比亞太平洋島州/區域(除了PNG外)

中國大陸、日本、南韓

資料來源:整理自 http://www.asean.or.jp/eng/general/base/overview.html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7: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7

•東協+ 3高峰會的影響 1999 年 10 + 3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東亞合作聯合聲明》以來,

在金融、人力資源開發和經貿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和外交部長會晤機制已建立起來。→未來:地區金融、貿易和投資合作架構的建立。

推動東亞合作的五方面工作(一 ) 加強對湄公河流域開發的投入。(昆明連結中南半島的鐵路)

(二 ) 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合作。(中方充分肯定並積極支持東盟發表的《電子東盟框架協議》)

(三 ) 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的力度。(人員交流和培訓)

(四 ) 切實落實《清邁倡議》。(逐步建立東亞雙邊貨幣互換網絡,下一步

   金融合作)

(五 ) 開發農業旅遊合作的潛力。(啟動農林部長合作會議,中國將主辦

一個農業技術與合作論壇)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8: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8

•亞洲貨幣合作主要構想時間 提案 內容

1997年 9 月在香

港舉行 G7 財長

與央行會議

日本提案創設亞洲貨幣基金

基金總額訂為 1000 億美元,由日本與其他亞

洲成員國共同籌資,作為處理亞洲國家國際收支平衡的緊急用途,與會者未取得共識,而擱置該建議

2000年 5 月在泰

國舉行亞銀年會

達成清邁倡議 東盟 10 國和中、日、韓達成了貨幣互換協定,建立了一個雙邊貨幣互換和回購的協議

2005年 5 月土耳

其亞銀年會中、日、韓三國財長達成擴大倡議清邁協定

三國財長達成將清邁倡議中,雙邊貨幣協定擴大為多邊貨幣協定,清邁倡議由救援機制擴大為合作機制,為亞洲貨幣合作製造基礎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94.05.05 頭版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9: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9

•東協加三國財政部長會後聯合聲明主要內容( 1 )

1. 東協加三國就近期區域宏觀經濟的發展與政策問題交換意見。2. 儘管外部需求有所下降,但預期今年亞洲區經濟將保持強勁成長。3. 面對高漲油價與全球失衡所帶來潛在風險,各國將實施結構改革,以促進內需成長。

4. 各國財長重申清邁倡議兩大核心依舊存在,及協助他國因應短期流動性困難,及提升現有的國際金融架構。

5. 各國同意採取以下措施增強清邁倡議有效性:( 1 )加強與整合 ASEAN+3 經濟監控,並將此機制納入清邁倡 議,以儘速偵測區域內經濟異常狀況。( 2 )釐清與制訂 swap之啟動程序,並採行共同決策機制做為未來 swap 機制多邊化的第一步。( 3 )換匯( swap)規模幅度最多可擴大至 100%,互換規模從10 億美元擴大至 20 億美元。〈迄今已簽署 16 個雙邊 swap 協定,金額共計 395 億美元。〉( 4) swap 機制將無須 IMF核准,即可動支之金額,由總 swap金額的 10%增加至 20%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10: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0

•東協加三國財政部長會後聯合聲明主要內容( 2 )

6. 為增強清邁倡議有效性,各國財長將指示副手研究清邁協議多邊化各種可能性。

7. 為推動亞洲債市發展,並利用亞洲國家充足儲蓄,協助各國取得融資,未來將研究實施各項有效措施。

8. 發行亞洲一籃子貨幣,及推動債券交易預繳所得稅減免。9. 東協加三研究小組,未來將關注於區域資本流動自由化及促進

資產管理在內的資本市場發展、及未來區域政策協調。10. 增加亞洲國家在 IMF持股,以反映現今亞洲各國在世界的經濟

地位。11. 東協加三國財長會議將於 2006 年於印度海得拉巴召開。

資料來源: 2005.05.06 工商時報頭版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11: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1

•FTA簽訂各國進程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FTAsProgress

Discussion

Joint Study

Negotiation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AFTA         vAFTA-China     v    AFTA-Japan   v      AFTA-Korea v        AFTA-India v        AFTA-US v        China-Japan-

Korea v        East Asian FTA v        Japan-Chile   v      Japan-Canada v        Japan-Mexico     v    Japan-Taiwan v        Japan-Singapore         vKorea-Chile       v  Korea-Japan   v      Korea-Mexico v        Korea-New

Zealand   v      Korea-Singapore v        Korea-Thailand   v      Source: Inkyo Cheong(2002), “East Asia Economic Intergration:Recnet Development of FTA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Policy Analysis 02-02,Seoul KIEP

Page 12: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2

•The Four Major Issu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1) An Integrated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

(i) An institution that allows mutual consultation regarding exchange rates, interest rate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ii) The Asia Bond Initiatives (ABI)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infrastructure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ond market.(iii) An integrated intra-regional exchange rate system with a “basket peg

(2) Open East Asian Regionalism (i) regional FTA hub or bilateral FTA strategies (Singapore, Thailand, China, Japan) (ii) regional financial hub (Japan, Hong Kong, Singapore, Korea, Taiwan) (iii) regional logistic hub (Singapore, China, Hong Kong, Korea, Taiwan)

(3) Early Harvest Package (Agriculture)Cambodia, Laos, Myanmar, and Vietnam

(4)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nufacturing division of labor approach Sohn and Yoon (2001);Lee and Mark(2002);Park(2003);Lee-in Chen Chin(2002)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Page 13: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3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FDI Firms in PRC

相對優勢 相對劣勢 金屬冶鍊及壓延 ( 1%, 0.61 ) 食品及飲料業 (9%, 0.41) 電力電子業 (11%, 0.33)*化學及醫藥業 (6%, 0.32)*精密儀器業 (2%, 0.32)

全體外資

☆服飾業 (18%, 0.13)

非鐵金屬及其製品 (5%, -0.36)

加拿大/美國 非鐵金屬產品 (5%, -0.54)歐洲日本 食品及飲料業 (13%, 0.48) 金屬製品 (4%, -0.42)

新加坡 金屬冶鍊及壓延 (1%, 3.17)○運輸工具業 (1%, 1.68) 食品及飲料業 (7%, 1.11)△紡織業 (11%, 0.80) 電力電子業 (11%, 0.75)

南韓

☆服飾業 (25%, 0.63) 金屬冶鍊及壓延 (1%, 0.60) 食品飲料業 (8%, 0.41)*化學及醫藥業 (6%, 0.40) 電力電子業 (11%, 0.39)

港澳台

*精密儀器業 (2%, 0.33)

非鐵金屬產品 (4%, -0.34)

△化學纖維 (1%, 1.66) 金屬冶鍊及壓延 (2%, 1.53) 食品及飲料業 (22%, 1.06)△機械業 (5%, 0.94)

東協

○運輸工具業 (4%, 0.85)註 :△表示該產業顯著的正 TFP 值只存在於該外資來源國或經濟塊而已 。

*及☆表示該單一國家的正 TFP 值造成整體外資亦達顯著正 TFP 值 。

Page 14: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4

•台灣為參與東亞經濟整合的損失 GTAP模擬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東協加一 東協加三

周濟( 中華經濟研究院 )

GDP自 2005-2008 年內合計將減少 0.019%

出口合計減少 0.162%;進口合計減少 0.493%

福利水準合計降低 470.7百萬美元

GDP自 2005-2008 年內合計將減少 0.072%

出口合計減少 0.703%;進口合計減少 2.003%

福利水準合計降低 1,859.3百萬美元

洪財隆(台灣經濟研究院 )

若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完全撤除,將使我國 GDP減少0.05%

出口增加 0.4%;進口增加0.41%;貿易條件惡化0.004%

福利水準降低 0.048%

若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完全撤除,將使我國 GDP減少0.12%

出口增加 0.6%;進口增加0.67%;貿易條件改善0.047%

福利水準降低 0.117%

陳坤銘( 政大國貿系副教授 )

若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完全撤除,將使我國 GDP 下降 0.2%

出口減少 6.9 億美元;進口減少 5.9 億美元;貿易條件惡化0.19%

福利水準降低 1,865百萬美元

若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完全撤除,將使我國 GDP 下降0.98%

出口減少 41.9 億美元;進口減少 32.6 億美元;貿易條件惡化 1.14%

福利水準降低 4,327百萬美元

Page 15: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5

1. 貿易恢復階段: 1978~ 862. 投資恢復階段: 1987~ 963. “戒急用忍”階段: 1997~ 20014.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階段: 2001年 8 月迄今 兩原則: ( 1 )凡有助於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企 業全球運籌管理能力

者,應積極開放。就八吋晶圓業則特別制訂《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廠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投資案件審查採總量管制原則,至民國九十四年以核准投資八吋廠三座為上限。個別廠商提出申請之條件,須在十二吋晶圓廠建廠完成且進入基本量產連續達六個月以上。機器設備移轉大陸時,必須十二吋晶圓廠達經濟規模之量產;將綜合景氣、成本、產值、良率等因素加以考量,並由產業專家小組作公正、客觀之判斷。廠商執行投資計畫必須遵守相關法令規定 。

( 2 )國內已無發展空間,需赴中國大陸投資方能維繫生存發展者,不予限制

Ⅲ.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Page 16: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6

•平均投資規模之變化Ⅲ.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1991~2002 年台灣對大陸投資統計 金額單位:萬美元

年度台灣核准   大陸引進台資統計

件數 總額 成長率 平均規模 實際金額 件數 協議金額 成長率 平均規

1991 237 17,400 -- 73 110,500 3884 353,700 -- 91

1992 264 24,700 42% 94 105,000 6430 554,300 57% 86

1993* 9,329 316,841 652% 34 313,900 10,948 996,500 252% 91

1994 934 96,221 -70% 103 339,100 6,247 539,500 -46% 86

1995 490 109,271 14% 223 316,200 4,778 577,700 7% 121

1996 383 122,924 12% 321 347,500 3,184 514,100 -11% 161

1997新申請 728 161,500 31% 222 328,900 3,014 281,400 -45% 93

補辦 7997 272,000 34  

1998新申請 641 151,900 -6% 237 291,500 2,970 298,200 6% 100

補辦 643 51,500 80  

1999 488 125,278 -38% 257 259,900 2,499 337,440 13% 135

2000 840 260,714 108% 310 229,600 3,108 404,189 20% 130

2002新申請 1,490 385,876 39% 259 397,100 4,853 674,084 -3% 139

補辦 3,950 286,430 73  

2003新申請 1,837 459,499 19% 250 337,700 4,495 860,000 28% 191

補辦 8,268 310,380   38          

1991~200339,705 3,430,849   167 3,656,800 60,624 7,082,532   122

合計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歷年我國對外及對大陸投資統計。

Page 17: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7

•台商投資產業及區位之階段變化

Ⅲ.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灣對大陸投資階段性產業變化 金額單位:千美元

累計 累計 年均 累計 年均 累計 年均金額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農林業 15740 0.44 44729 0.59l 11.34 50217 0.33 0.38 110686 0.42 m 3.79漁牧業 14263 0.4 22630 0.3 0.58 20303 0.13 -0.61 57196 0.21 -0.3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4595 0.13 19768 0.26 0.46 17729 0.12 m 3.56 42092 0.16 1.6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90278l 10.87 718068l 9.43 0.53 382907 2.49 0.39 1491253n 5.6 0.57紡織業 215432o 6 408110q 5.36 0.73 353402 2.29 0.92 976944 3.67 0.86成衣服飾業 125993 3.51 125555 1.65q 1.85 183578 1.19 1.09 435126 1.64 1.21皮革毛皮及製品 61232 1.71 96566 1.27j 36.92 62926 0.41 p 1.8 220724 0.83 l 12.3木竹藤柳製品 159015 4.43 213422 2.8p 1.91 278974 1.81 1.25 651411 2.45 1.88造紙及印刷業 103490 2.88 172907 2.27 1.2 350337 2.27 0.63 626734 2.36 1.39化學品 201963p 5.63 513930o 6.75 0.48 1038750l 6.74 0.53 1754643m 6.59 1.35橡膠製品 165704 4.62 224628 2.95s 1.78 316397 2.05 s 1.32 706729 2.66 1.11塑膠製品 443366k 12.35 548799n 7.2 1.45 902920m 5.86 0.7 1895085l 7.12 1.01非金屬及礦產物製品 195628q 5.45 549204m 7.21o 3 526970 3.42 0.54 1271802 4.78 o 2.7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 276484n 7.7 731223k 9.6 0.83 1240455k 8.05 0.72 2248162k 8.45 1.59機械製造業 71458 1.99 296574 3.89 0.91 507755 3.3 0.58 875787 3.29 0.78電子及電器產品 511131j 14.24 1523713 j 20 0.94 6635019j 43.08 0.59 8669863j 32.58 1.01運輸工具 141433 3.94 413166p 5.42 0.8 445364 2.89 0.73 999963 3.76 q 2.11精密器械 308489m 8.59 360763 4.74 1.74 746832 4.85 1.08 1416084o 5.32 s 2

2.37批發零售業 41061 1.14 169547 2.23 1.24 304639 1.98 n 2.68 515247 1.94 1.5國際貿易業 29894 0.83 61816 0.81k 11.37 122763 0.8 r 1.46 214473 0.81 k 18.64餐飲業 18012 0.5 50217 0.66n 4.29 18087 0.12 k 5.93 86316 0.32 n 3.27運輸業 7295 0.2 45340 0.6 0.04 71406 0.46 o 2.55 124041 0.47 1.14倉儲業 1178 0.03 30245 0.4r 1.8 42198 0.27 1.08 73621 0.28 1.06金融保險業 2443 0.07 21701 0.28 -0.68 43810 0.28 j 47.01 67954 0.26 j 23.12服務業 68257 1.9 199389 2.62 1.77 608151 3.95 q 1.8 875797 3.29 1.26其他 5122 0.14 38952 0.51 1.01 87853 0.57 l 4.15 131927 0.5 r 2.06

3589561 100 7618476 100 0.93 15401748 100 0.54 26609785 100 1.03

1991~2002

合計或整體平均

三級產業

0.26 p1.28 701255.17 42006 0.2717514 0.23m建築營造業 10605 0.3

二級產業

一級

產業

比例比例 比例 比例產業別

1991~1993 1994~1997 1998~2002

說明: 1. 比例之排序只標至占 5%以上之產業。 2. 平均成長率之排序標註至前十大或高於整體平均者。 3. 年平均成長率:以算術平均數計算。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準對大陸投資分區統計」歷年統計

Page 18: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8

•台灣對大陸投資之階段性區位變化Ⅲ.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年度累計 累計 年均 累計 年均 累計 年均金額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廣東 1233174 34.35 2457391 32.26 1.77 4767299 30.95 0.37 8457864 31.78 1.02福建 559345 15.58 801393 10.52 1.14 1179242 7.66 1.38 2539980 9.55 1.2廣西 16907 0.47 18951 0.25 17.53 62581 0.41 0.37 98439 0.37 3.8海南 63901 1.78 47748 0.63 -0.93 23643 0.15 1.06 135292 0.51 4.08上海 447432 12.46 1214155 15.94 0.64 2084034 13.53 0.59 3745621 14.08 1.33江蘇 444662 12.39 1361719 17.87 0.56 4932251 32.02 0.73 6738632 25.32 2.19浙江 141792 3.95 348258 4.57 1.48 953504 6.19 0.82 1443554 5.42 1.3湖北 36731 1.02 87304 1.15 4.22 93913 0.61 5.7 217948 0.82 7.82湖南 30111 0.84 80716 1.06 2.3 27447 0.18 13.29 138274 0.52 6.01重慶 9048 0.25 35010 0.46 7.7 71027 0.46 0.78 115085 0.43 2.73四川 53218 1.48 66187 0.87 1.3 94761 0.62 0.87 214166 0.8 9.39北平 88821 2.47 143638 1.89 1.01 369875 2.4 0.37 602334 2.26 0.92天津 88442 2.46 295902 3.88 0.78 215283 1.4 0.62 599627 2.25 0.66河北 46782 1.3 66936 0.88 0.54 57677 0.37 7.38 171395 0.64 7.79河南 17342 0.48 17676 0.23 3.4 16383 0.11 10.79 51401 0.19 12.02山東 99071 2.76 200990 2.64 0.77 175037 1.14 0.9 475098 1.79 2.73遼寧 65222 1.82 121723 1.6 1.98 103397 0.67 1.13 290342 1.09 1.08吉林 9825 0.27 7400 0.1 -1 5062 0.03 6.47 22287 0.08 2.83黑龍江 2196 0.06 12495 0.16 1.11 834 0.01 -1 15525 0.06 2.01東北其他地區 7396 0.21 2446 0.03 -1 6930 0.04 9.45 16772 0.06 14.06其他地區 128143 3.57 230438 3.02 1.53 161568 1.05 1.39 520149 1.95 1.88合計 3589561 100 7618476 100 0.93 15401748 100 0.54 26609785 100 1.03

比例比例 比例比例

1991~1993 1994~1997 1998~2002 1991~2002金額單位:千美元

說明及資料來源同上表。

Page 19: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19

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1.台商帶動外人投資,促進大陸產業及國際貿易發展

表 5 大陸外資出口佔大陸整體出口之比例(1993~2001) 單位:百萬美元

年份 外資出口 整體出口 比例

2003 240306 362879 66.2%

2002 169985 269479 63.1%

2001 133235 266155 50.06%

2000 119441 249203 47.93%

1999 88628 194931 45.5%

1998 80962 183757 44.1%

1997 74900 182697 41.0%

1996 61506 151066 40.75%

1995 46876 148770 31.5%

1994 34713 121038 28.7%

1993 25237 91763 27.5%

資料來源:1. 1993~1999之數字引自中國海關統計(月刊)。

2. 2000~2001年引自中國統計年鑑。

Page 20: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0

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台外商對大陸國際貿易(即進出口)實力的培養已漸入非沿海的中部地帶省市, 2001~2003 年間外商進出口總值占該省市總值超過 50%以上者,沿海有 天津(維持在 77~ 79%間)、 江蘇(由 62.76%增至 70.89% )、上海(由 60.61增至 65.11%)、福建(維持 61%左右)、 廣東(由 54.79增至 60.39%) 遼寧(約在 55~ 58%間浮動)、 山東(維持在 50%左右)。中部地帶則有河北(維持在 31%左右)、湖北( 31.63%增至34.75% )、安徽(維持在 27%)、廣西( 22.21%增至32.19% )四省亦日漸出現外資企業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力。可想見未來五年,這些省市亦可能漸漸發展到整個地方工業產值由台外商占二分之一以上。

2.台商建立產業網絡,促進地方產業發展

Page 21: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1

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3.引進技術移轉,促進產業升級

資料來源:陳麗瑛( 1997 )等,「兩岸產業分工政策執行成效評估」,經濟部工業

局,第 217頁。圖 1 受訪廠商技術移轉度

Page 22: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2

•台灣自己的競爭力與未來願景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表 台灣電子業存活公司主要產品及主產業的移轉( 1993~1999 年)

公司型態 全體公司 對外投資公司 無對外投資公司

主產品改變 1167 (64.5%) 206 (70.1%) 961 (63.4%)

主產品不變 643 (35.5%) 88 (29.9%) 555 (36.6%)

合計 1810 (100%) 294 (100%) 1516 (100%)

主產業改變 996 (54.1%) 182 (58.1%) 814 (53.3%)

主產業不變 845 (45.9%) 131 (41.9%) 714 (46.7%)

合計 1841 (100%) 313 (100%) 1528 (100%)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工廠校正》資料, 1993~ 1999 年。

Page 23: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3

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Taiwanese IT Hardware Worldwide Production Share at a Glanceworldwide production volume share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DT NB MB SVR LCD MTR CDT MTR ODD DSC Projector

Source: MIC/III, 2003

Page 24: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4

The famous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l had been improved from 952 (95% of products will be assembled and shipped to the ordering customers in 5 days) in 1997, to 982 (98% of products in 2 days) in 2000 and then 1002 (100% products arrived orders in two days) in 2003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TEEMA, 2003). Other famous global operation or logistic strategies by Taiwanese multinational manufacturers are “time to market”, “time to volume” and “time to money” (Foxconn, 2004).

Ⅳ. 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Figure 3-3 Asia-Pacific IT Hub

Page 25: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5

Taiwan’s Perspectives on th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1) Taiwan’s possible role in the integrated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

(2) Contributions to East Asian Open Regionalism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or Clusters

(3) Contributions to Early Harvest Package

Ⅴ . 臺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

Page 26: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6

Ⅵ. 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Methods

2003Chiu Chen

2002Lu

2001Lin

case % case % case %

Legal Method 190 22.1 143 22.5 88 28.4

Local Government 258 30.1 165 25.9 72 23.2

Taiwan Business Association 440 51.3 160 25.2 50 16.1

Arbitration 104 12.1 36 5.7 17 5.5

Private Method 205 23.9 132 20.7 83 26.8

Other 23 2.7- - - -

Total 1220 100 636 100 310 100

Source: Chiu Chen, Lee-in and Nai-Fong Kuo (2003), surveyed data

Note: The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with missing values is 1088.

Page 27: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7

Long-term Way Out: A Cross-Strait Peace Dialogue andOperation Framework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Politically:• For a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Asia with Southeast Asia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Taiwan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a member of ASEAN+4 or East Asia Summit.• Taiwan should earn a full membership in the U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s an UN NGO and ICT Task Force Asian Center as a beginning step.• Negotiating a peace and operational political framework with China on how to co-existent (i.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UN community.• Negotiating a long-term political framework for greater Chinese countries (i.e. PRC, ROC (Taiwan), Mongolia; If necessary, Singapore can be invited). 

Ⅵ. 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Page 28: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8

–Economically:• Military reduction negotiation vs.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d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candidly discussed on the negotiation table.• Negotiat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urt. There are special needs to set up such institute for solving business and civilian disputes. (Hopefully, the quality and legal concept of greater Chinese people can be improved.) Japan & Taiwan: agriculture and food (biotech) industry Korea & Taiw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Korea: transportation, textile, closing Taiwan: chemical and medicine, precision instrument ASEAN: chemistry fibers, machine, transportation Taiwan & ASEAN: metal smelting and pressing,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Ⅵ. 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Page 29: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29

Ⅶ .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貿易管制雙向貿易

單向投資單向貿易

貿易管制雙向貿易

雙向投資雙向貿易

不開放陸勞 

6 ╳ 5 ╳

陸勞限於經貿特區 4 ╳ 3 ╳

全面開放陸勞進口 ╳ ╳ ╳ ╳

僅引進科技人才 2 ╳ 1 7

表 兩岸通航後臺灣與大陸經貿談判各項策略經濟利益與安全程度抵換設算表

資料來源:陳麗瑛 (1997) ,「兩岸直航對三地可能的經濟衝擊」,經濟前瞻 52第十二卷第四期。

Page 30: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30

兩岸政治談判議程排序:(1) 台灣想成為 WHO 觀察員進而成為會員;(2) 台灣 NGO盼能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諮商 地位;(3) 台灣政府想成為聯合國觀察員並進而成為會員。對台灣優先之經濟協商事項排序:(1)   兩岸貨運便捷化 (只由台灣航商參與 );(2)   兩岸貨運便捷化 ( 由兩岸航商共同參與 );(3)   三通直航及開放電信服務業 ( 單向到大陸服務台商、台僑 ); (4)   三通直航及開放電信服務業(兩岸廠商共同參與);(5)   三通協商涉及移民、檢疫、關務等政府功能及主權事項;(6)   製造業以台灣及中國為中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

Ⅶ .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資料來源:陳麗瑛 (2005) ,「用經濟實力打贏反分裂法」,自由時報, 94/4/13 ,第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