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日日日日日日日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2011 日 9 日
9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Jan 02, 2016

Download

Documents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日本历史的划分 日本文化史的划分 2011 年 9 月. 日本历史的划分. 古代 — 1868 年以前 近代 — 1868 — 1945 战后 — 1945-- 今. 古代. 第一篇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时期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文化 1 旧石器文化 2 绳纹文化 3 弥生文化. 1 旧石器文化. 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2 绳纹文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日本历史的划分

日本文化史的划分

2011 年 9 月

Page 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日本历史的划分

• 古代 — 1868 年以前• 近代— 1868—1945• 战后— 1945-- 今

Page 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古代

• 第一篇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文化• 1 旧石器文化• 2 绳纹文化• 3 弥生文化

Page 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1 旧石器文化

• 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

Page 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2 绳纹文化

• 大约在距今 10000 至 8000 年以前,日本进入升绳文 文化时期。~是由绳纹陶器而得名。根据陶器的发展阶段,又划分为:早、前、中、后、晚。

• 日本的绳文 文化时期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

Page 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3 弥生文化

• 公元前 3 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Page 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奴隶社会时期

• 大陆文化的传入:• 冶炼术• 制陶术• 土木建筑术• 纺织术• 文字、儒学和佛教

Page 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圣德太子

Page 1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圣德太子是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 其执政时期中国,隋朝建立。 7 世纪,

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 9 世纪末期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 小野妹子

Page 1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飞鸟文化

• 飞鸟文化是指 6 世纪中叶佛教的传入到大化改新( 645 年 ) 的 100 年间的文化。以 7 世纪前半期圣德太子时代为中心文化,因此事建都于奈良盆地南部的飞鸟地方而得名。~是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主要内容是佛教艺术。建筑、雕刻、工艺美术。

Page 1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第二篇 早期的封建社会

• 白凤文化和天平文化• 7 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 8 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

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

Page 1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 8 世纪中叶前约 400 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 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 712 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 720 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 751 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Page 1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平安时代文化

• 8 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 894 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 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

Page 1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 11 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 9 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 10 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

Page 1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醍醐天皇• 时代文学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

今和歌集》( 10 世纪初)纪贯之、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11 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 1000 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除此以外:佛教和神道、建筑与雕刻、绘画与音乐、书道与茶道、教育与学术

Page 1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第三篇中期封建社会

• 镰仓时代的文化( 1192-1333)• 新兴佛教的产生• 镰仓时代是日本史上的重要时代,创立

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净土宗、从净土宗派生的时宗、日本独有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是四个比较大的宗派。

Page 1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净土宗• 源信 ----《往生要集》 ---追求“往生净

土”,倡导极乐世界。

Page 1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2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2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法然上人 ----《观经书》 ---正式创始人

Page 2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2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时宗• 一遍上人• 主张: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

• 曾手举佛牌,口诵:南无阿弥陀佛,游走全国,决心往生六十万。

Page 2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净土宗

• 净土宗也称真宗、一向宗• 亲鸾 -----见真大师• 《教行信正文》,提出恶人正机说,主张“僧俗一样”

Page 2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日莲宗• 即法华宗• 日莲,提出四条格言,将其他各教派一概斥为邪教,只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才能拯救世界。

• 《立正安国论》批判幕府政治,认为按政法治政,国兴,反之国亡,屡遭幕府的斥责和流放。在民间流传广泛,对后世影响较大。

Page 2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2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2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文学

• 其文学史古代到中世的转型时期。继承了平安时代的古代贵族遗风。

• 《新古今和歌集 》 日本三大和歌集之一

Page 2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3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帰雁知春 いつよりかをのか 常世をすみかとてかすめは 帰る雁がね

Page 3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武士阶级成长壮大,出现了以武家社会为中心的作品,并逐渐成为镰仓文学的主流,最引人注目的是军记物语的兴起。

• 平家物语:祗园精舍的钟声,鸣诸行无常之响;婆婆双树德花色,呈盛者必衰之理。

• 佛教文学,有说话集和随笔集 -------

• 鸭长明 --------《方丈记》• 吉田兼好 -----《徒然草 》

Page 3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3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3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早期的武士道思想• 它是一种随着武士阶层的抬头而出现的

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到了镰仓时代成为武家的统治思想。是一种以中世家长制为中心的主从间的道德规范。通过郡主恩赐家臣以封地和身份,家臣则对郡主矢志忠节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到了幕府时代,这种观念有进一步的约束性,主从关系比父子、夫妇关系更重要,

Page 3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违反这种关系要受严罚。

• 武士道的内容核心就是以家臣对郡主的忠节为核心。要求武士具有武勇轻生、爱名尚义的精神,养成重视礼仪修养、节约寡欲、以清廉自诩、鄙视平安贵族优柔文弱的习气。

Page 3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医学的发展•荣西 -----《吃茶养生记》 2 卷•梶原性全 ----《顿医抄》 50卷• 《万安方》 62卷• 艺术 --- 雕刻 绘画

Page 3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室町时代前期的文化(包括南北朝, 1333--147

7 )• 朱子学与《神皇正统记》• 朱子学的由僧人传入,而且是依附禅宗传

入日本,只是作为禅僧的一种文化修养和传播禅宗的一种辅助手段。后醍醐天皇看重其政治作用,利用儒学号召,鼓励公卿、武士、起而勤王,进行倒幕的组织活到。日本历史上的“建武中兴”与朱子学密切有关。

Page 3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 建武中兴”失败之后,朱子学被南朝统

治者用作同室町幕府和北朝王室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记述从神代至南北朝后村上天皇即位( 1341)的历史著作《神皇正统记》中,著者北畠亲房仿照朱熹《通鉴纲目》的宗旨,大力宣扬“大义名分论”,笔诛“乱臣贼子”。他还按照朱熹的唯心主义理气之说,对由来已久的“国土生成”和“天神出现”等神话加以演绎,为

Page 3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所谓的“肇国悠久”和“皇位神圣”说赋以哲学“理论”,并通过所谓“神器授受”说论述皇统的继承,为南朝正统说提供根据。《神皇正统记》大大发展了神国思想,为所谓的独特的日本“神国国体”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个“国体”理论到明治以后,曾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人民,进行侵略的思想武器。

Page 4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民间艺术 ---能乐和狂言• 文学艺术 ---五山文学十分兴盛 ---《太平记》;出现了“御伽草子”“连歌”

•绘画 ---雪周等杨 ---古今之画圣• 《育王山》《山水长卷》《四

季山水图》

建筑 --- 金阁寺

Page 4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金阁寺(きんかくじ),正式名称其实是鹿

苑寺(ろくおんじ),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又名金阁寺。是一座位于京都、最早完成于 1397 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除了是知名的观光旅游景点之外,也是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并于 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金阁寺是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名为鹿苑寺。

Page 4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4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鹿苑寺位于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名称源自于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足利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法名,但因为寺内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昵称。

• 金阁寺是 1397 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义满作为别墅而修建的,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据说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表示极乐净土,被称作镜湖池的池塘与金阁相互辉映,似乎是京都代表性的风景。特别是在晴

Page 4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好天气,可欣赏到倒映在镜湖池中金碧辉煌的

金阁和蔚蓝色的天空,如同美术明信片。金阁寺还有独特的地方——游客拿到的不是参观入场门票而是写有祝福话的纸符。另外,院中的不动堂旁边有中文和韩文的神签可供占卜。

• 金阁寺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和谐幽雅。是庭院建筑的杰作,表现了足利义满吸收各种文化的格调与品位。这栋 "四周明柱、墙少的建筑物 ",使人联想起船的结构,而下面的一池碧波则给人以海的象

Page 5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征,金阁就像是一艘度过时间大海驶来的美丽的船。

• 金阁寺是日本宝贵的文物和著名的旅游点。

金阁寺华丽、不羁、销魂夺魄。将所在时代的传统文化和新兴的物价文化融为一体,是室町时代的代表作。金阁寺不仅被国家指定为特别名胜,还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Page 5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室町后期的文学艺术• 文学以“御伽草子”和 “连歌” 为代表,能乐和狂言也继续发展。• 宗袛:《水无濑三吟百韵》《新撰菟玖波集》 •山崎宗鉴:《新撰犬筑波集》 诙谐连歌之祖 • 音乐 方面“平家琵琶” 更加盛行,“幸若舞”“古净琉璃”

Page 5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绘画• 土佐光信 ---- 使大和绘画复兴•狩野元信 ----《瀑边花鸟图》《潇湘八景图》

•医学•曾有邻《福田方》 ---既综述了金、元、

明时期中国医学,又肯定了日本的医疗经验。

Page 5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曲直濑道三《启迪集》发挥了李朱学说。

Page 5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第四篇 后期的封建社会

• 安土 ·桃山时代的文化• 文化特点:佛教影响减弱,世俗性和现实性突出。

• 织田信长

Page 5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5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5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5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5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丰臣秀吉

Page 6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6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6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建筑:新兴大封建主的城郭殿馆代替了佛寺神社,采用非对称的、迷路构造

• 信长 ---安土城•秀吉 ---聚乐第、大阪城、伏见城、姬路城

•茶室建筑也发达起来。•绘画:主要内容花鸟、自然风景和社会

风俗。

Page 6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狩野永德 ---《唐狮子屏风》• 书院的正面和天守阁的上层一般都画着

中国古代圣贤像。• 戏剧• 歌舞伎由这个时代出云(岛跟县)的一

名女巫阿国始创。• 茶道 千利休及其大成,发展了重视精神

(和敬清寂)的“佗茶”趣味。

Page 6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德川前期的文化• 一、独尊朱子学• 儒家思想古来就是日本封建社会精神支柱之一,儒学

本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儒学的中心思想是人生价值 (人贵于物 ) 的观点。它肯定人们生活和道德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的精神。从不悲观厌世,更没有出世和轮回等宗教思想。它主张追求知识,吸取文化遗产,习惯于反思和总结经验。这是儒学的积极部分。但它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讲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宣扬“性命义理”之学。在人际关系上继承孔孟“道统”,讲等级贵贱、家庭本位、中庸之道、格守成规、追求

Page 6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功名等,被宋人称为“道学” ( 亦称“理学” ) 。这是儒学的消极部分。

• 儒学在宋代为朱熹烹一派集大成,朱子学在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维护封建秩序,并使之合理化,以至阻滞中国社会发展方面有其严重缺点,但在探讨“理气关系”、“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问提时,提出了深刻的辩证法观点;同时在重视气节操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理论思维与民族意识的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

• 镰仓时代朱子学随禅宗传到日本。最初在京都公卿和五山禅僧间转播。南北朝、战国时代,他们避乱

Page 6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到地方,依托大名武将,利用朱子学作为封建礼教正统观念的依据,影响武士和人民。当时日本朱子学尚未独立,仍包含在佛教中。到江户时代,幕府为维护等级制度,使朱子学脱佛为儒。公元 1600 年德川家康召播磨国禅僧藤原惺窝 (1561—1619) 到江户还俗,创儒学京学派,与其门徒林罗山 (公元 1583 年—公元 1697 年 ) 以朱子学名儒身分,先后受重用,为诸侯公卿讲四书。

• 惺窝到江户,便推重宋学,主张“人伦皆真”,否定佛教出世观,排佛归儒。但真正创立日本朱子学的是林罗山。罗山以京都一禅僧祟儒排佛,入惺窝之门后,涉猎诸子百家,其学不但越出朱子学的案臼,且

Page 6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结合当时日本政情,有所创发。他为克服日本战国时代“下克上”的封建危机,力尊程朱三纲五常、大义名分思想 [注 36] ,但对理学不适于幕藩统治的则加以修正。如忠孝关系上,中国儒学向重孝 [注 37] ,罗山则主张“忠孝不得兼,宁舍孝而重忠”。 [注38]他赞同汤武放伐论,予幕府讨伐丰臣遗族以论据。在宗教问题上,他排佛、耶而与神道结合,认为“ (神道 )即王道也、儒道也、圣贤之道也”。 [注39] 因此获得德川家康的特别倍赖,任他为侍讲,顾问幕政,参与法制、外交文书的拟定。宽永 7 年 (公元 1630 年 )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赐上野忍冈地基一段,令罗山建立圣堂 ( 孔庙 ) 和学塾,教育幕臣子弟,林家世袭儒官。元禄3 年 (公

Page 6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元 1690 年 )五代将军纲吉移筑圣堂学塾于汤岛昌平扳,命林家三代孙凤冈为大学头,主持这一幕府的最高学府 (称昌平簧 )[ 注 40] 。林家从此世袭主管文教的职位,朱子学成为官学。

Page 6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二、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 德川时代以前,朱子学已在地方广泛传播。战国大名

朝仓氏的根据地越前 (今福井县东部 ) 是当时的儒学中心,儒学、国学家清原宣贤 (公元 1475 年—公元1550 年 )倾向朱熹多次讲学。周防 (今山口县 )7 国守护大名大内义隆 (公元 1507 年—公元 1551 年 ) 也振兴儒学,招聘博士、禅僧、讲释经书,还派人到朝鲜去求《朱子新注五经》。在西日本方面,以桂庵玄树 (公元 1427 年—公元 1508 年 ) 为首的儒僧开创日本朱子学的萨南派。以土佐 ( 高知县 ) 南村梅轩为中心的海南派主张儒禅一致,但倾向道学。关东地方,相传镰仓时

Page 7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代武将足利义兼 (? 一公元 1199 年 )创立的足利学校(在桥木县足利市昌平町 ) 是当时日本唯一的学校,藏书丰富,迄明治期各地学子还云集于此,培养出许多儒家学者。

• 德川时代,藤原惺窝、林罗山以后,朱子学分化为进步与保守两派思想,前者以贝原益轩为代表,具有主气的唯物倾向,后者以山崎阁斋为代表,具有主理的唯心倾向。

• 贝原益轩 (公元 1630 年—公元 1714 年 ) ,福冈藩医,由阳明学转向朱子学,晚年对朱子学发生怀疑动摇,批判朱烹“理先气后”说,主张气一元论。他反对朱熹的“居敬”说,重视其“穷理”说。益轩喜好科技医药之

Page 7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术,自称所学为“民生日用之学”。属于这一派的有新井白石及怀德堂学派的中井竹山、山片蟠桃等人,幕末佐久间象山等也属于这一派。

• 山崎阁斋 (公元 1618 年—公元 1682 年 ) ,京都寺僧,转向朱子学,极祟程朱持敬之说,弟子有浅间纲斋,三宅尚斋等 6000人。幕末,阁斋融合神道教与朱烹大义名分论,创立一种儒教化的“垂加神道”新教派。认为神道教和儒教在“仁政”起源上根本思想一致,企图折衷两者,论证武家政治 ( 霸道 ) 和公家政治 (王道 )相同,所以幕府统治是正当的。在此基础上,他鼓吹“天人唯一”、“内外之辨”和绝对尊王的皇国思想,使

Page 7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神道教蒙上浓厚的理学气味和国粹主义色彩。所谓崎门学派至幕末维新后,尚有横井小棉、元田水字等。他们与国学、水户学等高唱“万世一系”的国体论在推动尊王攘夷运动及与军国主义结合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 德川时代地方上出现了尊奉儒学的“明君”,以及许多教授朱子学的藩校。如宽永初建立的名古屋学问所、宽永 18 年 (公元 1641 年 ) 建立的冈山藩校、元禄 10年 (公元 1697 年 ) 建立的米泽藩兴让馆等。水户藩德川光国 (公元 1628 年—公元 1700 年 )聘请明末遗臣朱舜水为宾师,建立了尊王攘夷的水户学思想体系。此外,还有尾张藩主德川义直、会津藩主保科正元、备前冈

Page 7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山藩主池田光政、土佐藩的家老野中兼山等,他们都依据儒学改革藩政,在倡导程朱理学,巩固藩政方面发挥了作用。

Page 7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三、封建教育的宣扬 • 银川时代朱于学影响最深广的是宣扬理学的封建教育。不用说当时日本普遍的学校——足利学校,连社会上普通的教育场所——庙塾 (寺子屋 )里使用的训蒙读物也几乎都充满这些内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各种:

• 1 .儿童读物:宣扬“三纲五常”一类思想,有《大和小学》、《本朝三字经》、《和俗童子训》及《民家童蒙解》等几十种。

2 .妇女读物:鼓吹“贤妻良母”、“贞女烈妇”,

Page 7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3 .武士读物:有《武士训》、《武教小学》、《士道要论》等几十种。。

• 4 .农工商读物:搬弄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 5 .宣扬忠孝节义的读物:忠义方面,有《皇和表忠录》、《赤穗义队录》、《烈士报仇录》等

• 此外,中国倡导封建伦理思想的《朱子家训》在日本流传很广,也为日本封建教育的确立起了重大的作用。

• 朱子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一面强化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导致其守旧锁国;一面由于尊王思想的树立,削弱了幕府的武家统制,推动了维新开国。

Page 7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四、后期武士道思想

• 封建社会领主和武士间的主从关系,本无严格约束。平安时代有“兵 (军人 ) 之道”,镰仓时代有“弓马之道”、“武道”等词,就其实质讲,“武艺有之,武道则未之有也”。镰仓后期,统治阶级要求:武士忠诚、信义;廉耻、节俭、寡欲,这些儒家封建德目同禅宗、朱子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在武士中发生作用。早期武士道思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至德川时代,由于中江藤树、山鹿素行、贝原益轩、大道寺友山、山本常朝等儒学家辈出,鼓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并撰写论著,使武士道理论化、系统化,终于统治了整个日本武士的思想。

Page 7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在日本,武士道常被认为是“纯日本思想”的“重要要素”,但实际上武士道理论的祖师山鹿紊行最初就是林罗山下面一个朱子学派。他鼓吹的“圣学”,就是指孔子所说的天下之“五达道” 和“三达德”,也就是儒教伦理观的核心——“五常三德”思想。山鹿在《士道》里说,“孔孟之教人曰‘守死善道’,曰‘舍生取义’,曰‘杀身成仁’。夫死生者,人之大事也。至道义之当守,生不足恋,死不足顾,况富贵贫贱,饮食色情之有害志乎。”这段话充分说出了“士道”和朱子学的关系。

• 山鹿素行的弟子大道寺友山,进一步发挥了儒学为君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同时开始把武士

Page 7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道日本化。他在《武道初心集》一书中说:“武士临战场,决不当顾家室。出阵应有战死之决心,以生命付诸一掷,方得名誉。与敌骑决胜负,将被敌取首级时,敌必正色问我姓名,即应朗报己名,芜尔授颈,不可有懊丧畏缩之态。负致命伤时,若尚有气力,必向番头、组头或同伙报告,不露痛苦,处以冷静无事之色,方不失为武士第一要义。”

• 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武士道内容增加了盲目狭隘的复仇主义。山鹿出仕过的播磨国 (今兵库县 ) 小藩赤穗,于 1703 年 1 月 30 日发生了所谓“赤穗义士” 47人,报主仇后被处集体切腹,从容就义的事件。这种“全死节”

Page 7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的山鹿思想的发扬,成为武士道精神的典范,它成为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欺骗人民进行野蛮统治和侵略的重要工具。

Page 8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元禄文化• 德川中期,随着地方性经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市场,

文化方面兴起了取代贵族、武士文化的町人文化。这种以城市工商业者生活趣味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反映了町人的成长和市民阶层新的自觉,多少具有反封建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由于奢侈颓唐的城市生活是建筑在封建领主武士勾结商人高利贷者残酷剥削农民基础上的,所以适合町人要求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该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是五代将军纲吉(1646—1709) 执政的元禄年间 (1688—1703) ,所以称为“元禄文化”,但广义上一般是指 17 世纪后期至 18 世纪初期的文化。

Page 8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文学艺术 • 1.诗歌•  由前代的连歌发展为徘谐的诗体。 [德川初期,松永贞德 (1571—1653)将和歌、连歌中不用的“徘言”(俗语、汉语 )纳入徘句,他和大阪歌人西山宗因(1605 年— 1682) 的歌风一样,都很自由豁达,博得市民的赞赏。到元禄时代,松尾芭蕉 (1644—1694)开创了蕉风徘谐,从语言到内容都打破传统的制约,把诽谐推向高雅的艺术境界,而且让发句单独使用,成了由 17 字音组成的短歌,广泛流传市民中,出现了象《古池蛙跃入水声》有名的诗句。

Page 8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2 .小说•   出现称为“浮世草子” ( 当代风俗写实小说 ) 的

一种现实主义民众文学。它由“御伽草子”和“假名草子” [注 65] 发展而来,大坂商人平山藤五自号井原西鹤 (1642—1693) ,开创了这于新形式。 他以“好色”为名,大胆描绘人们对物欲和性欲的追求。如《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世间胸算用》等等,就是反映当时市民社会生活的所谓的“町人文学”。

Page 8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3 .戏剧•   创造和发展了“人形净琉璃” (木偶说唱戏 ) ,日本民间古来就有木偶剧这种艺术,后来由于新的乐器“三味线” (三弦 ) 的使用,产生了木偶剧与说唱故事——“净琉璃”相结合的“人形净琉璃”。这种民间艺术形成于 16 世纪元禄以后,由于大坂农民出身的说唱艺人竹本义大夫 (1651—1714) 作出了表现力非凡的乐曲“义大夫小调”,又由于当代戏曲作家近松门左卫门 (公元1653 年—公元 1724 年 )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说唱脚本,如《国姓爷合战》、《曾根崎心中》 ]等,使这种艺术达到极盛。后因歌舞伎发展,趋于衰落。 18 世纪末,大坂植村文乐轩复兴了用义大夫小调演唱净琉璃的木偶剧,

•   

Page 8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他的弟子在公元 1872 年创办了“文乐座”。从此,净琉璃木偶剧这一古典艺术以“文乐”之名流传至今。 “歌舞伎” (舞蹈戏剧 ) ,在元禄年间已从原来以舞蹈为主的民间艺术,发展成歌舞剧。同时出现了轰动一时的名演员,如京都的扳田藤十郎 (1647—1709) 和江户的市川团十郎 (1660—1704) 。近松门左卫门常为他们写脚本,以后配上了“净瑶璃”、“长四”等乐曲,成为融合舞蹈、音乐、戏剧、绘画的综合艺术。剧场也从原来简易的舞台,发展为设有楼座包厢的大型剧场,成为都市市民最大的文化娱乐场所。

Page 85: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4 .工艺美术•   产生了一种色彩鲜艳、图案抽象的新风格。当时

为幕府和宫廷服务的狩野、土佐两派御用画,已失去它的生命力,由京都商人出身的傣屋宗达 (? 一 1643)和下一代的尾形光琳 (1658—1716) 开创了深受商人喜爱的色彩华丽的风俗装饰画,如光琳的代表作《燕子花图屏风》和《红白梅图屏风》等。 1681江户刺绣工人家庭出身的菱川师宣 (1618 年— 1694) 开创了“浮世给” (流行风俗画 ) ,以妇女、演员、力士为题材,而美入画最为著称。这种画通过木板刻印,广泛普及于民间。此外,尾形光琳及其弟尾形乾山合创的彩瓷;柿右卫门 (1590—1660) 学习中国的“红绘法”,创造一

Page 86: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种名“伊万里烧”的彩色瓷器 );京都商人阿弥光悦(1558—1637) 始作、尾形光琳加以完成的优美的泥金画漆器;京都宫崎友掸创始的绚丽多彩的友禅印花绸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品。

Page 87: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88: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89: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Page 90: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二 、自然科学•医药、医学、农业、天文、历法、数学•三、学术思想• 哲学 ---阳明学、前期国学• 史学•四、宗教•五、人民生化、•六、日本的文艺复兴时代问题

Page 91: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德川后期的文化• 一、德川时代的教育

德川时代以前,学校教育衰落,武士只能在家庭或寺院里受教育。如前所述,德川中期以后学术思想昌盛,学派林立,学校教育也随着发达起来。不用说武士受高水平的教育,就是平民识字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德川末期在男子中有 40—50%的人识字,女子中有 15%的人识字。

Page 92: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二、德川后期文学艺术的繁荣

元禄时期文艺以京都 (上方 ) 为中心,以町人为其主角。享保 (公元 1716 年—公元1735 年 ) 时期起,江户日趋繁荣,文艺中心移到江户,市民的享乐气氛吏浓厚起来。作品的文学水平不高,多数是庸俗趣味,但冲破封建理学的束缚,敢于说出人性和市民的心情。甚至把古圣贤和教祖当作讽刺对象,说明时代的转变和历史的进展。

Page 93: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 三、学术思想

•  1 .后期国学 2 .折衷学和考证学 • 3 .史学

Page 94: 日本文化发展简史

清代中日文化的交流• 中日贸易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学术思想的传入 --- 学问的考证风、历史学、汉籍的翻译与出版

• 科学技术的传入 ---医药、地理、数学与天文历法

• 文艺与宗教的传入 --- 文学、小说、戏剧;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黄檗宗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