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大自然季刊 80 大自然季刊 81 Observation 生態智慧 文/張育誠 圖/蔡惠卿 就在台灣欒樹夏秋不接之際,我們來到了八煙聚落。 滿冠的金黃花絮摻著磚紅色的蒴果, 淡淡地飄落著地球暖化的訊息。 我在八煙聚落沈思…… 砌石、梯田、沒落、重生…… 浮圳捎來蓮花田清清如水與蜻蜓恩寵般的輕舞, 生態工法與土地快樂和解,打開現代心靈的集體盲點, 山那頭古道上先人往來的履痕回盪著永恆的問候…… 你該相信, 真正懾魂動魄之美存在於野地, 越不被干擾的世界越被遺忘的角落, 越是透著智慧的熠熠光彩。 再現八煙水梯田 八煙之水天上來!砌石浮圳灌溉出繽紛的生態美景,是古人與今人心中永恆的一畝夢田。 在水一方
5

八煙水梯田

Dec 09, 2014

Download

News & Politics

sherman chang

生態智慧在水一方…我在大自然雜誌109期(10.25.出刊)有關八煙水梯田的報導pdf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八煙水梯田

大自然季刊 80 大自然季刊81

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生態智慧

文/張育誠

圖/蔡惠卿

就在台灣欒樹夏秋不接之際,我們來到了八煙聚落。

滿冠的金黃花絮摻著磚紅色的蒴果,

淡淡地飄落著地球暖化的訊息。

我在八煙聚落沈思……

砌石、梯田、沒落、重生……

浮圳捎來蓮花田清清如水與蜻蜓恩寵般的輕舞,

生態工法與土地快樂和解,打開現代心靈的集體盲點,

山那頭古道上先人往來的履痕回盪著永恆的問候……

你該相信,

真正懾魂動魄之美存在於野地,

越不被干擾的世界越被遺忘的角落,

越是透著智慧的熠熠光彩。

再現八煙水梯田

八煙之水天上來!砌石浮圳灌溉出繽紛的生態美景,是古人與今人心中永恆的一畝夢田。

在水一方

Page 2: 八煙水梯田

大自然季刊 82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詩人陶淵明

的《桃花源記》,曾有故事記述一位

漁人偶然闖入烏托邦之境的經歷。

「桃花源」寓意每個人的心中所嚮往

的「人間樂土」,警惕世人,人類生

存的智慧與環境共生的人文價值面臨

喪失的危機。

但是如果要跟你說,大家常在出入的「陽金公路」、就在距離金山約八

公里處的「八煙聚落」,就是一處被視而不見的「桃花源」,你大概會非常

驚訝吧?

頂著九月秋晨的暖陽,我們來到傳說中的八煙聚落,砌石水圳像少女

般,吹著輕快清洌的水之歌,來自大屯山系的泉水兀自潺潺流動翩然與我們

相遇……

與本刊總編蔡惠卿及志工陳其吟一同探訪「八煙聚落」,那種感覺讓我

們的確像極了「武稜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

百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從口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

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

樂……。

如果你從北二高走金山、萬里,在金山鄉的基金公路左轉陽金公路,沒

多久過了天籟溫泉會館、八煙溫泉會館、魚路古道農場,就在比陽明山國家

公園歷史還久的「綠峰渡假山莊」(1980年叫綠峰鹿園)停車,小心穿越陽

金公路,看到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利用放農具的古厝改造的「八煙出張

所」解說資訊站,聽人家傳說很久的八煙聚落就到了。

什麼叫做感動?

信步走進村莊裡,眼前的水路景像……水波如皺挑動水草,交映著天光

雲影,正用著驚奇的樂章在吸引著我們,這情景立刻觸動我們內心埋藏許久

的角落,或許早已蒙塵、或許久待著喜樂的福田,不待人邀就迅速脫去鞋

襪,下水……「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人只要與溪流自然接觸,被遺

忘很久的溫存,一下子湧上心頭,手舞足蹈得像一條快樂的魚,浪漫的忘情

於水圳之中……。

大自然季刊83

初到八煙的人,大概都會被砌石水圳吸引,進而覺得先人的智慧與毅力

實在太神奇!八煙地區水圳的水源源自陽金公路,金山養鱒場的排水流入八

煙溪,在陽金公路下方引水路沿等高線300公尺朝東方向流,並分成頂圳與

下圳,略為平行。另一水源,亦原自養鱒場排水順陽金公路上側,再經涵管

流下,沿等高線309公尺流向東,灌溉標高300公尺以上農地,其尾水再匯流

入八煙溪支溪。

據李瑞宗博士2006年的調查報告,八煙部落台地,自清朝以降,就是以

「等高線方式」引水灌溉梯田水稻,其水路均以當地既有的塊石堆砌溝堤,

渠底均為原地土底。所以水路底的水草及渠岸均生長水草或原生植物,水中

昆蟲及魚蝦貝類均豐富,是非常自然的生態水路,八煙部落因此也成了魚米

之鄉。

金山鄉舊名「金包里」(取自凱達格蘭族的音譯),因大屯山區出硫磺

礦,早有「採硫之地」的稱號。八煙的地名由來,傳說之一是說因為此處擁

有硫氣孔,磺溪上游支流流經其間,屬大屯山地熱所引發的渾然天成的、酸

性硫磺鹽泉,常有多道硫磺煙升起,有人見八道硫氣沖天婉如煙雲秘境,久

之就習稱為「八煙」。

古道魚路八煙望洋

常跑北海岸的人都知道,「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是一條可以分

進合擊的山海戀旅遊熱點,從淡水至基隆長達60公里的海岸線景點,如白沙

灣、石門、金山、野柳、翡翠灣等,以及海蝕洞、溫泉、風稜石、浪石棚、

巨礫灘等海景,還有海洋生態、魚類資源、岩石奇觀、丘陵及梯田等遊憩景

觀令人流連忘返。

北海岸風景線在內陸地區的「山坡地梯田景觀」更是一絕,除了這次我

走進這裡,彷如進入桃花源記中令人忘路之遠近的烏托邦之境。

水岸植物多樣、渠底水草漂繞,

浮光掠影映射出逝者如斯的想望,

這是一條禮讚生命感動的禮讚。

令人忍不住的清涼奔流,

下水……是唯一可以找回記憶中遺忘快樂的方法。

克服地形上的挑戰,八煙浮圳交織新舊工法,傳承老祖宗不輕易棄田的毅力與智慧。

Page 3: 八煙水梯田

大自然季刊 84

們造訪的金山八煙聚落的砌石浮圳,其他還有三芝橫山梯田及石門鄉的深山

裡,也都存在著景觀優美、綠意盎然的梯田景觀,這是因為農民善於因地制

宜,開展人與環境生態的交互作用。

原來這裡就是耆老口中可以「懸頂看海洋」,百聞不如一見的金山八景

之一「八煙望洋」。八煙的地理位置為金山鄉重和村三重橋往上的丘陵,北

有竹子山、南有磺嘴山、背負大屯山、七里墩,峰巒起伏,延綿不斷。重和

村還有迷你小學三和國小以及舉辦「黃金甘藷節」的朝天宮;裡頭還有一處

鎮守大台北後門的軍事管制區,出入要認證以及蒐車。這個軍管營區,剛好

截斷了八煙社區頂圳與下圳灌溉地,水路經過之處被阻塞截斷,後段水路無

法通水,八煙台地的濕地特性也起了大變化,為維護該台地濕地特性之完整

性,學者建議該兩圳軍事地內之水路應疏浚使之暢通。

八煙聚落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地形南高北低,聚落中特的「水圳」

自南面引水後,順應地形灌溉梯田。區域水系則是匯入北磺溪流域。八煙屬

於火成岩地質不僅地質鬆軟,多含風化碎石,土質則呈現弱酸至中度酸性。

由於地下水位高、水質清澈、生態豐富,以及山澗水量豐沛,霧氣長年迴

繞,加上附近的八煙溫泉源頭、水生植物和土馬騌,綠絨絨如地毯般,使得

八煙聚落的梯田景觀、豐富的人文與生態特色,成為當地獨特的資產。

據「陽明山之旅」作者陳世一調查,溯八煙溪上游而上的「磺嘴山古

道」和魚路古道從金山到擎天崗之間,即隔著大尖後山和其延伸的山脈支

稜,魚路越上磺溪的中游而過,磺嘴山古道則溯八煙溪上游而越過山嶺鞍

部,而在磺嘴山西南邊和大尖後山相接的鞍部,古道往東銜接鹿窟坪和富士

古道,往西南則經石梯嶺西側後,在擎天崗連接魚路古道。

時間的巨輪曾經滾過樸實的聚落,山中一棟棟古樸的砌石屋比鄰而立,

一旁的金包里大路──居民口中的魚路古道,當時串起一長條山裡居民的重

大自然季刊85

要經濟與記憶的長河,從前居民在這條路上迎娶、探親、運送物資,趕牛…

…等,直到現在,道路由從前的繁盛到現在的沒落,一旁的新建的陽金公路

取而代之,而古樸的砌石道路也逐漸被水泥鋪路給取代。

浮圳土馬騌伴蛙鳴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廖仁慧執行長告訴本刊記者說,八煙是一個滿

古早的聚落,大概二百年前聚落的先祖們來到這個地方,就地取材用安山岩

的石頭蓋了安家立命的砌石屋,加上陽明山北麓的濕氣和山泉孕育出的水生

植物,讓八煙的稻米好吃到可以獻給日本天皇。仁慧說由於八煙被劃歸為國

家公園,幾十年來一直處於低度開發的狀態,難得地保存了清代以來的石砌

圳道、梯田景觀,而水田的濕地生態系以及土底砌石堤岸之水路,更是青

蛙、螢火蟲、蜻蜓、植物等自然野生動植物的最佳棲地。

據李瑞宗老師的研究,八煙社區的蛙類有5科7屬14種,其中並包含有5種

台灣特有種;蜥蜴與蛇等兩爬共有11科20屬29種;其他尚有4種魚類、3種水

中軟體動物。植物則有4種水生植物、115種陸生植物,以及3種苔蘚植物。

從陽金公路八煙段一路來也觀察到不少植物,被攀附了蔓藤的大樹、身

形優美的筆筒樹、路邊一大蕞紫花藿香薊,走入水圳蜿蜒的田中央,野薑花

散放著幽幽的清香旁有姑婆芋在作日光浴;還有含苞待放的白花木槿……點

綴著大地好不繽紛。

最令人雀躍的一段,是在基金會認養的有機農田裡,正種著在生物文獻

上已有1億5千萬年的被子植物「睡蓮」,一朵朵嬌艷的花仙子,醮染出一池

又一池的珣爛璀璨,紅的、白的、紫的、藍的、還有鑲黃,九品香水睡蓮則

在琤琮的水聲中靜靜地睡著,鋸齒葉面上的紅腹細蟌蜻蜓,也像母子「蓮」

心般乖乖地停憩,似乎生怕吵醒了她。

讓您完全忘卻塵世俗務的八煙秘境,水中央美得懾魂動魄。(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生機盎然的土馬騌上掉落了一片蝶翅,昭示著土也的幻滅與重

生都在一念之間。(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八煙聚落裡有良田、美池,雞犬相聞、農舍儼然,有機農村的土地復興運動正在萌芽。(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水田的濕地生態系在秋陽裡展現著多樣化的繽紛,

這是大自然最美麗的饗宴。

Page 4: 八煙水梯田

大自然季刊 86

八煙聚落裡農田的田埂、駁崁上到處可見俗名大金髮苔的苔蘚植物土馬

騌,土馬騌下方綠色如毯的是配子體,上方黃紅色有柄的是孢子體。配子體

頂端會產生藏精器和藏卵器,在其中產生精子和卵子,精子必須靠水的媒介

游到卵子所在的位置,精卵結合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生長並發育成為一成

熟的孢子體。生態的奇妙是不是很COOL?!

旱田裡綠波起伏著馬騌的生與滅,隨著三層浮圳走到水中央,波光粼粼

映照著遠山,這是古人與人今理想中的一畝夢田,秘境裡無翅莎草吱吱喳喳

地與白雲對話、一群高蹺▲銜著生態密碼愉快地訴說著……問渠哪得清如

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看到水煙秘境的田光倒影,我們的心也被映照著清澈起來。

大自然季刊87

八煙的幻滅與重生

不過現在被眾多人口耳相傳的「八煙秘境」一度美景不再,石砌水圳、

梯田景觀曾因年輕人口外移,老農無力耕種,石圳大量被水泥取代或者荒

廢,加上養殖的魚塭攔截了水資源,使水作變成了旱田,農民改種地瓜、花

卉或玉米、蔬菜等旱作農作,而綠色工作人士引以為傲的「生態工法」特

色,正面臨鉅大轉變。

還好蒼天保祐,生命的迴路總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從一到多,由簡

到繁,一路悠悠走過漫長的時光,當今之世儘管充滿物種的多樣性危機,但

演化過程仍保留著生命起源的蛛絲馬跡,供人們去探索,八煙桃花源的勝景

就因其美而埋下重生的契機。

仁慧說台大教授劉可強應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之邀,前去探勘這個「沒

落,卻又很美」的地方,台大城鄉與建築所和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合作,花

了一年的時間訪問耆老口述被視為「靈魂」的水圳、繪製圳道路線圖,希望

能喚起聚落認同,再現八煙「仙境」。

邊吃著自稱是「比較撿食」(節儉)的古早人阿媽,她熱情招待的自家

菜茄子和菜豆,仁慧告訴我們,在清理水圳的過程中發現了消失已久的泥

鰍、三界娘仔、大肚魚、黑框蟾蜍等生物,讓聚落有了新的生機是最令人興

奮的事。

1層、2層、3層、4層!砌石浮圳多水齊發,乾渴了10多年,大屯山的泉水終於重回老浮圳的懷抱,土地的生命力,一下子被喚醒。

今年八月浮圳通“水”典禮,

八煙農夫市集開賣、八煙出張所開張,

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與林務局顏仁德局長一起揭牌,

並感受在地食蔬的美味。(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來自大屯山系的泉水,透過綿密的水圳,來到家家戶戶都有的

洗滌池,居民在這種石造的水池洗衣,也讓鮮採蔬菜在水池裡

游泳冰鎮。(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人從水中過、樹在水下流,我在水中央與自己相遇,一場野趣的探索才正要開始。

在光影交疊的田邊小憩,

我們的心像風一樣地自由翻轉。

水重回圳的懷抱,八煙的老阿母再享山居逍遙歲月。(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Page 5: 八煙水梯田

大自然季刊 88

基金會相信,藉由「砌石水圳的保存」、 「有機農法的推動」、「生態

環境的改善」以及「傳統農村產業的發展」來協助八煙這個美麗聚落,並期

待著三生一體的傳統農村價值以及生態環境與生產可以相互並存,讓八煙擁

有自己獨特氣質的核心價值。

副執行長邱銘源帶領我們去拜訪聚落的村莊,村裡的ㄚ桑親切地談著這

裡成為「景點」的感觸。邱銘源說,基金會努力要將當地純粹農產經濟,轉

向為「呼應土地紋理」的生態旅遊和有機耕作,當地年輕一代的參與,被視

為很重要的期許。生態工法基金會還租下了一塊田地,力圖復原環境生機,

重新在山上注入山泉水,並與大自然「蓮」誼,種植了蓮花等水生植物,邱

銘源說「八煙只要賣「風景」就夠了!」

我想「環境復興運動」雖有因世代不同而調整,但是人們追求生活美好

的目的則一。從出世的陶侃到全球化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熱潮,在公約中

的二十四項工作議題,人文風俗文化價值的「合理永續利用」也被特別標榜

著。

大自然季刊89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八煙聚落的人文資源轉變,正是環境變遷最好的縮

影。在快速變遷的時代,因人們漸漸忘了如何與環境和諧相處,因而衍生日

趨嚴重的全球化、氣候變遷、都市化、邊緣化、生物棲息地破碎化、外來種

的入侵與散布及環境污染等問題,造成地球維生功能的退化,生物及文化多

樣性漸失,最後衝擊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空間。這更加證明了21世紀社會的集

體心靈存在著很大的盲點,看不見很多所謂「現代的生活方式」在自然生態

中引發多大的危機,人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消耗與污染自然資源的速

度,遠超過這個星球的承載力;但人又脫離不了這樣的生態體系,只有從經

驗中學習與環境和平共存的智慧,才不致成為「萬物之奴」。

八煙聚落砌石梯田的沒落與重生,給了台灣很大的警惕,像三層浮圳的

水路做在高低田間的田埂上,在台灣也很少見。以生態工法讓浮圳復舊重

見,可以教育後輩學子,解說水圳克服地形障礙在田埂頂上輸水的功能與特

性。總之最終我們都該相信,要從覆轍學會找到出路,因為真正懾魂動魄之

美存在於野地,越不被干擾的世界越被遺忘的角落,越是透著智慧的熠熠光

彩!

一朵朵嬌艷的花仙子,醮染出一池又一池的珣爛璀璨,有紅的、白的、紫的、藍的、還有鑲黃,自然就是美,唯一不要的就是「漂綠」。

枕石漱流,波光詭譎中我聽到水的叮嚀,野地裡伏潛著美麗的夢境……。

如火之鍛燒、如水之淬礪,砌石達人蔡進忠先生用力敲打安山

石,也打出人們對土地理想與現實的掙扎。(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企業贊助生態水田,利用工作假期協助田間農務,寂寞旱田也

變成樂園。(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砌石的房屋、田埂、水圳,是八煙的老靈魂,在大家的投注下交織出新的土地故事。

水田變旱田,老水圳頹圯,水泥取代砌石,八煙水水的美景一

度變形。(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