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康志刚 Email:[email protected] 8 HEFEI DAILY 新闻热线: 63537972 广告热线: 63528836 发行热线: 63839751 总编办: 63537986 时政部: 63537981 经济部: 63537984 摄影部: 63537983 地址:怀宁路与长河西路交口市总工会大楼西楼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0073 号 合肥报业印务公司承印 邮编: 230071 月价: 30 元 年价: 360 安 徽 手 机 报 合 肥 版 ,订 阅 请 发 送 AHHF 到 10658000 ,3 元 / 月 国内新闻 师者,人之模范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 标准,为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全 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福建、贵州等 地校园看到,从都市到山村,从听障孩 子到留守儿童,无论面对怎样艰苦的教 学条件、多么复杂的学生群体,无论是 授业解惑还是启迪心灵,“好老师”都如 同手执画笔,为学生成长倾心描绘美好 图景,为师德师风做出最生动、最深刻 的诠释。 用爱“调色”,让“特殊花朵” 灿烂绽放 “怎么教这样的孩子?教他们什 么?”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的老师颜 燕萍和同事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解答 这个问题。 这所对听障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 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 18 个教学班, 学生近 70 名,在编在岗教职工 66 人。 不同于其他学校和班级,这里的每 个班不超过 10 个孩子,老师上课时必须 “手舞足蹈”“表情夸张”。今年是颜燕萍 从教第 20 年,她是语文老师,每讲一篇 课文,除了要播课件、写板书,还要打手 语,而学生回答问题却不能只是“手舞 足蹈”。 “是什么?我们一起说出来。” 鼓励孩子们张口,这也是学校一贯坚持 的“强化口语”办学特色,帮助学生走出 “无声”世界。 颜燕萍告诉记者,这里大部分孩子 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有的甚至入学 时就已经 15 岁了。要让孩子课上“开 口”,就需要更多的课外“磨合”,打开他 们的心扉,让他们自信、自强。 一个七八岁入学的小女孩,初到学 校时,眼神都是躲闪的。九年时间里,颜 燕萍和同事们不断发掘小女孩的闪光 点,一步步让她从开始时的不跟外人接 触,变成了舞蹈、主持等文艺活动的“活 跃分子”。通过努力,她考上了南京市聋 人学校。初中毕业典礼上,她跑到颜燕 萍跟前说:颜老师,我和您约定,等我考 上大学,第一时间就告诉您! 这样的约定,让特教老师的所有付 出都化作了幸福的源泉。 “同事之间经常说,我们大概不会有 ‘桃李满天下’的繁盛,可能教一辈子也 就是这么几十、上百个孩子。但只要看到 孩子们脸上有笑,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点 滴进步,我们的幸福感就是满满的。” 说这话的时候,颜燕萍笑盈盈的。 2018 学年开始,启音学校正式为多 重障碍学生开设单独的班级,颜燕萍成 为第一位带班的班主任。她把刚进课堂 满地打滚的孩子扶上椅子,教他们穿衣、 系鞋带、吃饭、游戏,寻找适合他们的教 材、教具,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5 分钟逐渐提高到35 分钟…… “对待这些特殊孩子,特教老师更 要有‘再难也要迈过去’的责任信念。” 用爱“调色”,让生理有缺失的学生也能 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色彩—做这样的 园丁,颜燕萍和同伴们乐此不疲。 永不放弃,一辈子做这件 “苦”差事我也愿意 “要开学了,老师放假前布置给你 的书看完了没?看爷爷奶奶天天种田这 么辛苦,你要更懂事一些。” 开学前,在福建闽北山区政和县石 屯镇新口村黄垱自然村,前来家访的庄 桂淦校长一字一句、认真地叮嘱三年级 学生小吴。 庄桂淦是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校 长。每到开学前,仔仔细细地把方圆十 几里的每一个村子都走一遍。“一方面 是家访,另一方面也是怕遗漏任何一个 适龄孩子,得让他们都进入学校学习才 行。”庄桂淦说。 西津畲族小学所处的石屯镇外出 务工人口多,留在当地的多是老人、妇 女和儿童。这所寄宿制乡村小学共有 163 名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 贫困户,有的来自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家 庭,还有的是残障儿童…… 小吴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人的 生计靠爷爷奶奶务农的微薄收入维持。 刚进学校时,他内心抵触,动不动就和 同学打架。 面对这些“问题孩子”,庄桂淦并不 是一味向学生发火“示威”,他用极大的 爱和耐心,和妻子一道,既当老师又当 “保姆”,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习习惯, 再到照顾衣食起居,一点一滴地让这些 孩子感受到爱,体会到温暖。 小吴就这样慢慢地有了朋友,脸上 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对学校也有了越 来越强的归属感。 见到家访的庄校长,小吴没说几句 话就拉着庄桂淦的手,喃喃了一句:“庄 校长,我想学校了。”在小吴心里,上学, 是他和老师的快乐之约。 其实, 2017 年,在政和县从教 43 的庄桂淦就已经光荣退休。但村民们都 不想让他“卸任”:“庄老师走了,我们的 孩子怎么办?” 庄桂淦同样放不下孩子们。“对于 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受教育的机会原 本就没有城里的孩子多。我忙一些累一 些,能够让更多孩子上得了学,就是我 最大的幸福,一辈子做这件‘苦’差事我 也愿意,再苦也觉得甜。”庄桂淦说。 心中有光,为学生映照人生之路 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教师刘芳为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袋” 中有这样一个成长故事: 某天,刘芳收到来自同事的求助, 班上有个女生意欲轻生。这个学生来自 重组家庭,她觉得自己不受家人重视。 刘芳立马赶到,伸手去拉女孩的时 候,摸到了她手腕上厚厚的纱布。刘芳 用一块纱布蒙上女孩的眼睛,让她体验 了一天失去光明的生活。 “我天天都是这样生活的,我都能 好好活着,你有眼睛,又漂亮又可爱,完 全可以比我活得更精彩,为什么要放弃 自己呢?”一席话打消了女孩轻生的念 头,“我们约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为 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刘芳说。 命运弄人, 2007 年,刚当老师四年 的刘芳因眼疾彻底失明了,那年她才 26 岁。 从光明跌落黑暗,刘芳一度备受打 击。但在师者“本能”和责任面前,她不 仅没有放弃,反而更加顽强。 2008 年,她 离开班主任岗位,开创性地在学校打造 了心理咨询室,并建立了“成长档案 袋”,这就像一个“树洞”,不断塞进的各 种纸条上写着孩子们不愿告诉别人的 “秘密”,包括早恋、自杀、家庭暴力、父 母离异、亲人去世等。 “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这里的孩 子们需要有人去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 户’,眼睛看不到了,但我可以静下心去 聆听别人的心声。”刘芳说。 “把说教变成交心,才能成为孩子 们的良师益友。”经历了人生变故,刘芳 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也不忘以此更好 地给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输出坚强,传 递力量。 刘芳的手机里,还有不少人向她发 来的感谢和求助信息,借助手机语音播 报功能,刘芳总是一条一条认真地听。 而这些文字,也书写着一位盲人教师坚 强而温暖的内心。 2016 年,刘芳荣获中宣部授予的 “时代楷模”称号。“荣誉是鞭策。离开讲 台,平台更大,我依然要尽我所能,去做 一个好老师。”刘芳说。 在记者采访中,关于“好教师”的故 事讲也讲不完。目前,我国拥有各级专 任教师超过 1600 万人,正是他们以德立 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捧着一颗 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学 生打开知识之门,滋养心灵之花。而一 代代莘莘学子也与他们立下约定:感恩 生活,发奋自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 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新华社上海 9 月 18 日电) “我和老师有个约定” —“好老师”为学生成长描绘美好图景 水中蓝鲸蹈海,海面战舰驰骋,空 中战鹰呼啸,陆战精锐列阵…… 2019 4 23 日,山东青岛,中国 海军迎来“高光时刻”。来自 61 个国家 的海军代表团和 13 个国家的 18 艘舰艇 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人民海军 70 周年华诞。 “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致力于 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 安全格局。”作为东道主,中国军队维护 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引发各国海军代 表团的强烈共鸣。 70 年强军兴军波澜壮阔,新时代崭 新征程气壮山河!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人民军队在中 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恪守性质宗旨 本色,全面履行职能使命,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维护世界和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 献。 捍卫和平,中国军队实现历 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军人永远铭 记的故事: 1950 3 17 日,海军司令员肖劲 光到刘公岛进行设防考察时,因为没有 船不得不向当地渔民租了一条渔船。 “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渔民 的无心之问刺痛的不仅仅是海军司令 的心。 这是一组呈“加速度”跃升的统计 数据: 2009 2019,短短 10 年间,人民 海军新型主战舰艇“下饺子般入列”,数 量已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 10 年的变 化,超过了之前半个世纪。 大国需要盾牌,和平需要保卫。 70 年来,几乎从零起步的人民海 军实现从小艇到大舰、从木帆到航母、 从单一兵种到五大兵种的历史性跨 越。 “强大起来的中国,强大起来的中 国军队。”国际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 是一支能打胜仗、捍卫和平的胜战之 从抗美援朝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从捍卫领空安全到维护海洋权益,在新 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 历次行动中,中国军队不辱使命、英勇 奋战,无不取得光辉胜利,为中国人民 的和平劳动、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后 盾。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是一 支本色不改、服务人民的文明之师1976 年唐山抗震救灾到 1998 抗洪抢险,从 2003 年抗击“非典”到 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中国军队始终本色不改、宗旨不变,甘 为人民赴汤蹈火,任何时候都是一支让 党和人民放心的军队。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是一 支跨越发展、昂首向前的创新之师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 骡马化、摩托化到机械化、信息化,依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军队已由过 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 联合的强大军队,由过去落后装备武装 的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 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 建设中发展70 年来,中国军队紧跟 党和人民事业前进步伐,取得了一个又 一个辉煌胜利,不断书写现代化建设新 篇章。 强军兴军,新时代崭新征程 气壮山河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 满铁血荣光!” 近年来唱响神州大地的《强军战 歌》,唱出了所有中国军人、中华儿女的 心声。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我们是中 国海军,我们带你回家”…… 这些近年来热映大片中直抵人心 的经典台词,点燃了亿万观众对强大军 队的热血豪情。 人民的心声和期盼,深刻揭示了一 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强大国家背后 必须有一支强大军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站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建设一支强大军队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紧迫,“强国必须强军”成为 民族走向复兴、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 择。 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中国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 代军事战略方针,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 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 斗。 —重振政治纲纪。坚持党对军 队绝对领导永远是建军之本、强军之 魂。2014 10 月底,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在古田召开,在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上 迈出新的步伐。 —重塑组织形态。国防和军队 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建立起军委 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领 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 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战役”接 连实施,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 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重整斗争格局。中国军队全 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扎实推进各战 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在多项复杂严 峻考验中,都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 答卷。 —重构建设布局。把军民融合 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大批自主创新的主 战武器装备“成批次、成系列”列装部 队,中国军队的备战打仗能力显著提 升。 —重树作风形象。从雷霆万钧 开展军队反腐败斗争到全面停止有偿 服务,纪检、巡视、审计在全军实现全方 位、无死角、零容忍,有效提升了全军将 士的士气,使全军面貌焕然一新。 “浴火重生,征途如虹” —今年 已经 105 岁的老红军邹衍用这八个字 形容中国军队所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 化。 庄严承诺,“中国号”和平巨轮 奉献世界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 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 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谨向 中国维和医疗队致以万分感谢和美好 祝福!” 今年年初,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 写信人名叫穆罕默德,是一名生 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他曾意外 被狼咬伤,在中国维和部队军医的悉 心治疗下,身体逐渐康复。他写下这 封诗一般的来信,感谢中国军人的帮 助。 这首来自万里之遥的“战地赞美 诗”,道出了一个事实:中国军队的发展 壮大,给世界带来的不是战争与威胁, 而是和平与发展。 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和平贡献有目 共睹!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 下,中国军队一次次走出国门,书写着 一支大国军队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和裁军,中 国的和平诚意令世界动容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军队多次 裁军,军队员额由 627 万下降到 200 万。2015 9 3 日,在胜利日大阅兵 上,中国公开宣布将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赢得举世赞叹! 中国军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构 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军事 合作新格局2018 年以来,中国就先后与美 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东盟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举行 40 余场联演 联训联赛,有效锤炼了部队、深化了友 谊、增进了互信。 中国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提供 的国际公共安全产品遍布全球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维护国 际海上通道安全,从参加国际灾难救 援、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到全方位开展安 全交流合作……走出国门的中国军队 不断为维护一个更加和平、安宁的世界 贡献力量。 2018 12 月以来,中国海军护 航编队已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 6600 余艘中外商船护航,日夜守护各国商旅 的海上安全。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服 10 年来,先后访问 43 个国家,惠及民 23 万余人次,被外国友人亲切地称为 “生命之舟”。 像对待亲人一样传播友谊,像爱护 眼睛一样守护和平。 这是一支大国军队的承诺,这是新 时代中国军人的追求! (新华社北京 9 月 18 日电) 和平中国 —70 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十 新华社北京 9 月 18 日电 经李克强 总理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调整工 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 后监管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决定》明确,在近 年来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基础 上,今年再取消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 13 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卫星 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与无线广播电视 发射设备2 类产品压减合并为1 类,对涉 及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推动转为强 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认证费用由财政负 担。经调整,继续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产品 24 类减少至10 类。 《决定》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要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信 用监管和约束手段,对以欺骗手段取得 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研 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和奖励举报制度, 对恶意违法行为严惩重罚。企业要切实 承担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产品 质量验收、检验检测和售后服务等制 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决定》强调,要全面加强事中事后 监管。一是对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的产品,完善对企业现场审查和检查的 技术规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 手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获证企业的 日常检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 查。二是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 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检 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广 泛参与的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大 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监督抽 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抽 查频次,依法及时公开抽查信息,加大 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对存在行业 性、苗头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开展专 项整治。三是充分发挥行业监管、社会 监督作用。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 工作急需的标准,严格落实认证机构对 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和对产品质量持 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连带责任,鼓励相关 行业、用户采信认证结果。 《决定》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 抓紧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 调整工作,减证不减责任,推动构建以标 准引领、企业履责、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 理体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 有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妻子因 尿毒症离世,自己也不幸罹患癌症,但 为了满足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他 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扎根乡村 35 载, 默默付出。 他,就是 2016 年“齐鲁最美教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 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 扎根—“哪怕只有一个学 生,我也要教下去” 从葛石镇驱车蜿蜒前行,乡村公 路两旁的百年古枣树结出的红枣饱满 通红,村里的玉米地一片金黄。 玉米地旁,有一处学校。唯一的 校舍因年代久远显得斑驳。校园不 大,一半种满了花草和农作物;红砖砂 石铺成的小道旁,铺满了刚收获的花 生和玉米。 这里是陈建民工作的地方。 作为石集小学一个较偏远的教学 点,杏山教学点只有 6 名学生, 3 层楼 的老校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 筑”之一。1984 年开始,陈建民在这里 度过了他 35 年从教生涯。 “刚工作时我们都是民办教师,收入 较低,很多同事都走了。”陈建民说,他喜 欢孩子,教书是他的梦想,他选择留下。 为了补贴家用,他承包了一些耕 地,教室田间两头跑。 “最早这里有上百号学生,今年只 6 名,而且还是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 生。”陈建民说, 35 年来,社会发展越来 越快,孩子们拥有更好学习条件的机 会越来越多,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 为了让 6 名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新 环境, 58 岁的陈建民成了“孩子王”:上 课时,在课堂学成一片;下课时,在大 自然里玩成一片。开学不到两周,他 已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我生长在农村,农村孩子读书不 易。别说只有 6 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个 学生,我也要教下去,认真教下去。”已 近退休的陈建民对乡村讲台依然眷恋。 坚守—“只要讲台还需要 我,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2010 年,陈建民的妻子被查出患 有尿毒症。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4 , 陈建 民被确诊为食道癌。 “那是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他跟 校长说了自己的病情和家 里情况。他哭了,哭得很 伤心。”陈建民的同事郗昌 伟回忆说。 癌症没有击倒陈建民,他一边安 慰妻子,一边咬牙做了手术。 一年后,妻子不治去世。身负痛 失伴侣与罹患重疾双重痛苦,即便在 术后康复期间,陈建民仍惦记学生,惦 记三尺讲台。 “也有过绝望、痛苦,但一想到还 有那么多孩子等着我,我就告诉自己 人总有生老病死,要活得开心一些、活 得有责任感一些。”陈建民说。 术后返校,学生们围着他说“老师 您可回来了!”“那一刻,我觉得无论怎 样,我都要好好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和家人活,也要为了学生活。”陈建民 回忆说。 “上课时如果突发疼痛,他就撑着 讲桌倚一倚或稍停一下,他坚持上好 了每节课。”郗昌伟说。 2016 年“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 礼上,陈建民说:“只要讲台还需要我, 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 期盼—“希望孩子们走出 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陈建民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孩 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为此,年近 60 岁、即将退休的陈建 民每天备课依旧精益求精。 “下节课带学生们认识祖国,要准 备国旗、国徽;这些农作物校园里都有,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们带去……” 不大的办公桌上,陈建民一边伏 案书写教案,一边看着教材上即将用 到的教具自言自语。 手术后,学校考虑到陈建民的身 体状况,为他调整了教学内容,他不再 担任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转为教授科 学课程和校本课程。 “虽然教学内容变了,但一点不能 马虎。孩子们现在正是对世界充满好 奇的阶段,科学和校本课程是让孩子 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陈建民说。 为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学习相 关专家经验,多次参加计算机、新课 程、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经过不断 “充电”,陈建民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他 撰写的多篇教育论文获得表彰。 “我就想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 传授给学生们,希望他们能依靠知识 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陈 建民说。 新华社济南 9 月 18 日电) 扎根乡村 35 载 患癌仍守三尺讲台 —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村教师陈建民
1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康志刚 ...newspaper.hf365.com/hfrb/pc/attachment/201909/19/cbb...8 Email:[email protected] HEFEIDAILY 新闻热线:63537972

Nov 22, 2020

Download

Documents

dariahiddlesto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康志刚 ...newspaper.hf365.com/hfrb/pc/attachment/201909/19/cbb...8 Email:hfrbhuangxj@126.com HEFEIDAILY 新闻热线:63537972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康志刚Email:[email protected] HEFEI DAILY

新闻热线:63537972 广告热线:63528836 发行热线:63839751总编办:63537986 时政部:63537981 经济部:63537984 摄影部:63537983 地址:怀宁路与长河西路交口市总工会大楼西楼 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0073号 合肥报业印务公司承印 邮编:230071 月价:30元 年价:360元安 徽 手 机 报 合 肥 版 ,订 阅 请 发 送 AHHF 到 10658000 ,3 元 / 月

国内新闻

师者,人之模范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

标准,为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全

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记者近日走访上海、福建、贵州等

地校园看到,从都市到山村,从听障孩

子到留守儿童,无论面对怎样艰苦的教

学条件、多么复杂的学生群体,无论是

授业解惑还是启迪心灵,“好老师”都如

同手执画笔,为学生成长倾心描绘美好

图景,为师德师风做出最生动、最深刻

的诠释。

用爱“调色”,让“特殊花朵”灿烂绽放

“怎么教这样的孩子?教他们什

么?”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的老师颜

燕萍和同事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解答

这个问题。

这所对听障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

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18个教学班,

学生近70名,在编在岗教职工66人。

不同于其他学校和班级,这里的每

个班不超过10个孩子,老师上课时必须

“手舞足蹈”“表情夸张”。今年是颜燕萍

从教第 20年,她是语文老师,每讲一篇

课文,除了要播课件、写板书,还要打手

语,而学生回答问题却不能只是“手舞

足蹈”。

“是什么?我们一起说出来。”——

鼓励孩子们张口,这也是学校一贯坚持

的“强化口语”办学特色,帮助学生走出

“无声”世界。

颜燕萍告诉记者,这里大部分孩子

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有的甚至入学

时就已经 15岁了。要让孩子课上“开

口”,就需要更多的课外“磨合”,打开他

们的心扉,让他们自信、自强。

一个七八岁入学的小女孩,初到学

校时,眼神都是躲闪的。九年时间里,颜

燕萍和同事们不断发掘小女孩的闪光

点,一步步让她从开始时的不跟外人接

触,变成了舞蹈、主持等文艺活动的“活

跃分子”。通过努力,她考上了南京市聋

人学校。初中毕业典礼上,她跑到颜燕

萍跟前说:颜老师,我和您约定,等我考

上大学,第一时间就告诉您!

这样的约定,让特教老师的所有付

出都化作了幸福的源泉。

“同事之间经常说,我们大概不会有

‘桃李满天下’的繁盛,可能教一辈子也

就是这么几十、上百个孩子。但只要看到

孩子们脸上有笑,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点

滴进步,我们的幸福感就是满满的。”

说这话的时候,颜燕萍笑盈盈的。

2018学年开始,启音学校正式为多

重障碍学生开设单独的班级,颜燕萍成

为第一位带班的班主任。她把刚进课堂

满地打滚的孩子扶上椅子,教他们穿衣、

系鞋带、吃饭、游戏,寻找适合他们的教

材、教具,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从5分钟逐渐提高到35分钟……

“对待这些特殊孩子,特教老师更

要有‘再难也要迈过去’的责任信念。”

用爱“调色”,让生理有缺失的学生也能

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色彩——做这样的

园丁,颜燕萍和同伴们乐此不疲。

永不放弃,一辈子做这件“苦”差事我也愿意

“要开学了,老师放假前布置给你

的书看完了没?看爷爷奶奶天天种田这

么辛苦,你要更懂事一些。”

开学前,在福建闽北山区政和县石

屯镇新口村黄垱自然村,前来家访的庄

桂淦校长一字一句、认真地叮嘱三年级

学生小吴。

庄桂淦是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校

长。每到开学前,仔仔细细地把方圆十

几里的每一个村子都走一遍。“一方面

是家访,另一方面也是怕遗漏任何一个

适龄孩子,得让他们都进入学校学习才

行。”庄桂淦说。

西津畲族小学所处的石屯镇外出

务工人口多,留在当地的多是老人、妇

女和儿童。这所寄宿制乡村小学共有

163名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

贫困户,有的来自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家

庭,还有的是残障儿童……

小吴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人的

生计靠爷爷奶奶务农的微薄收入维持。

刚进学校时,他内心抵触,动不动就和

同学打架。

面对这些“问题孩子”,庄桂淦并不

是一味向学生发火“示威”,他用极大的

爱和耐心,和妻子一道,既当老师又当

“保姆”,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习习惯,

再到照顾衣食起居,一点一滴地让这些

孩子感受到爱,体会到温暖。

小吴就这样慢慢地有了朋友,脸上

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对学校也有了越

来越强的归属感。

见到家访的庄校长,小吴没说几句

话就拉着庄桂淦的手,喃喃了一句:“庄

校长,我想学校了。”在小吴心里,上学,

是他和老师的快乐之约。

其实,2017年,在政和县从教 43年的庄桂淦就已经光荣退休。但村民们都

不想让他“卸任”:“庄老师走了,我们的

孩子怎么办?”

庄桂淦同样放不下孩子们。“对于

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受教育的机会原

本就没有城里的孩子多。我忙一些累一

些,能够让更多孩子上得了学,就是我

最大的幸福,一辈子做这件‘苦’差事我

也愿意,再苦也觉得甜。”庄桂淦说。

心中有光,为学生映照人生之路

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教师刘芳为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袋”

中有这样一个成长故事:

某天,刘芳收到来自同事的求助,

班上有个女生意欲轻生。这个学生来自

重组家庭,她觉得自己不受家人重视。

刘芳立马赶到,伸手去拉女孩的时

候,摸到了她手腕上厚厚的纱布。刘芳

用一块纱布蒙上女孩的眼睛,让她体验

了一天失去光明的生活。

“我天天都是这样生活的,我都能

好好活着,你有眼睛,又漂亮又可爱,完

全可以比我活得更精彩,为什么要放弃

自己呢?”一席话打消了女孩轻生的念

头,“我们约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为

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刘芳说。

命运弄人,2007年,刚当老师四年

的刘芳因眼疾彻底失明了,那年她才26岁。

从光明跌落黑暗,刘芳一度备受打

击。但在师者“本能”和责任面前,她不

仅没有放弃,反而更加顽强。2008年,她

离开班主任岗位,开创性地在学校打造

了心理咨询室,并建立了“成长档案

袋”,这就像一个“树洞”,不断塞进的各

种纸条上写着孩子们不愿告诉别人的

“秘密”,包括早恋、自杀、家庭暴力、父

母离异、亲人去世等。

“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这里的孩

子们需要有人去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

户’,眼睛看不到了,但我可以静下心去

聆听别人的心声。”刘芳说。

“把说教变成交心,才能成为孩子

们的良师益友。”经历了人生变故,刘芳

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也不忘以此更好

地给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输出坚强,传

递力量。

刘芳的手机里,还有不少人向她发

来的感谢和求助信息,借助手机语音播

报功能,刘芳总是一条一条认真地听。

而这些文字,也书写着一位盲人教师坚

强而温暖的内心。

2016年,刘芳荣获中宣部授予的

“时代楷模”称号。“荣誉是鞭策。离开讲

台,平台更大,我依然要尽我所能,去做

一个好老师。”刘芳说。

在记者采访中,关于“好教师”的故

事讲也讲不完。目前,我国拥有各级专

任教师超过1600万人,正是他们以德立

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捧着一颗

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学

生打开知识之门,滋养心灵之花。而一

代代莘莘学子也与他们立下约定:感恩

生活,发奋自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

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

“我和老师有个约定”——“好老师”为学生成长描绘美好图景

水中蓝鲸蹈海,海面战舰驰骋,空

中战鹰呼啸,陆战精锐列阵……

2019年 4月 23日,山东青岛,中国

海军迎来“高光时刻”。来自 61个国家

的海军代表团和 13个国家的 18艘舰艇

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人民海军 70周年华诞。

“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致力于

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

安全格局。”作为东道主,中国军队维护

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引发各国海军代

表团的强烈共鸣。

70年强军兴军波澜壮阔,新时代崭

新征程气壮山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军队在中

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恪守性质宗旨

本色,全面履行职能使命,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维护世界和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

献。

捍卫和平,中国军队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军人永远铭

记的故事:

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肖劲

光到刘公岛进行设防考察时,因为没有

船不得不向当地渔民租了一条渔船。

“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渔民

的无心之问刺痛的不仅仅是海军司令

的心。

这是一组呈“加速度”跃升的统计

数据:

从2009到2019,短短10年间,人民

海军新型主战舰艇“下饺子般入列”,数

量已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10年的变

化,超过了之前半个世纪。

大国需要盾牌,和平需要保卫。

70年来,几乎从零起步的人民海

军实现从小艇到大舰、从木帆到航母、

从单一兵种到五大兵种的历史性跨

越。

“强大起来的中国,强大起来的中

国军队。”国际军事观察家这样评价。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

是一支能打胜仗、捍卫和平的胜战之

师——

从抗美援朝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从捍卫领空安全到维护海洋权益,在新

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

历次行动中,中国军队不辱使命、英勇

奋战,无不取得光辉胜利,为中国人民

的和平劳动、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后

盾。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是一

支本色不改、服务人民的文明之师——

从 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到 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中国军队始终本色不改、宗旨不变,甘

为人民赴汤蹈火,任何时候都是一支让

党和人民放心的军队。

中国军队的强大,突出体现在这是一

支跨越发展、昂首向前的创新之师——

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

骡马化、摩托化到机械化、信息化,依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军队已由过

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

联合的强大军队,由过去落后装备武装

的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

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

建设中发展——70年来,中国军队紧跟

党和人民事业前进步伐,取得了一个又

一个辉煌胜利,不断书写现代化建设新

篇章。

强军兴军,新时代崭新征程气壮山河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

满铁血荣光!”

近年来唱响神州大地的《强军战

歌》,唱出了所有中国军人、中华儿女的

心声。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我们是中

国海军,我们带你回家”……

这些近年来热映大片中直抵人心

的经典台词,点燃了亿万观众对强大军

队的热血豪情。

人民的心声和期盼,深刻揭示了一

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强大国家背后

必须有一支强大军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站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建设一支强大军队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紧迫,“强国必须强军”成为

民族走向复兴、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

择。

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中国军队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

代军事战略方针,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

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

斗。

——重振政治纲纪。坚持党对军

队绝对领导永远是建军之本、强军之

魂。2014年10月底,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在古田召开,在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上

迈出新的步伐。

——重塑组织形态。国防和军队

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建立起军委

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领

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

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战役”接

连实施,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

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重整斗争格局。中国军队全

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扎实推进各战

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在多项复杂严

峻考验中,都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

答卷。

——重构建设布局。把军民融合

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大批自主创新的主

战武器装备“成批次、成系列”列装部

队,中国军队的备战打仗能力显著提

升。

——重树作风形象。从雷霆万钧

开展军队反腐败斗争到全面停止有偿

服务,纪检、巡视、审计在全军实现全方

位、无死角、零容忍,有效提升了全军将

士的士气,使全军面貌焕然一新。

“浴火重生,征途如虹”——今年

已经 105岁的老红军邹衍用这八个字

形容中国军队所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

化。

庄严承诺,“中国号”和平巨轮奉献世界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

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

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谨向

中国维和医疗队致以万分感谢和美好

祝福!”

今年年初,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

写信人名叫穆罕默德,是一名生

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他曾意外

被狼咬伤,在中国维和部队军医的悉

心治疗下,身体逐渐康复。他写下这

封诗一般的来信,感谢中国军人的帮

助。

这首来自万里之遥的“战地赞美

诗”,道出了一个事实:中国军队的发展

壮大,给世界带来的不是战争与威胁,

而是和平与发展。

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和平贡献有目

共睹!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

下,中国军队一次次走出国门,书写着

一支大国军队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和裁军,中

国的和平诚意令世界动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军队多次

裁军,军队员额由 627 万下降到 200万。2015年 9月 3日,在胜利日大阅兵

上,中国公开宣布将裁减军队员额 30万,赢得举世赞叹!

中国军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构

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军事

合作新格局——

仅 2018年以来,中国就先后与美

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东盟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举行 40余场联演

联训联赛,有效锤炼了部队、深化了友

谊、增进了互信。

中国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提供

的国际公共安全产品遍布全球——

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维护国

际海上通道安全,从参加国际灾难救

援、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到全方位开展安

全交流合作……走出国门的中国军队

不断为维护一个更加和平、安宁的世界

贡献力量。

自 2018年 12月以来,中国海军护

航编队已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 6600余艘中外商船护航,日夜守护各国商旅

的海上安全。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服

役10年来,先后访问43个国家,惠及民

众23万余人次,被外国友人亲切地称为

“生命之舟”。

像对待亲人一样传播友谊,像爱护

眼睛一样守护和平。

这是一支大国军队的承诺,这是新

时代中国军人的追求!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和平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十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经李克强

总理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调整工

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

后监管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决定》明确,在近

年来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基础

上,今年再取消内燃机、汽车制动液等

13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卫星

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与无线广播电视

发射设备2类产品压减合并为1类,对涉

及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推动转为强

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认证费用由财政负

担。经调整,继续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产品

由24类减少至10类。

《决定》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要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信

用监管和约束手段,对以欺骗手段取得

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研

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和奖励举报制度,

对恶意违法行为严惩重罚。企业要切实

承担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产品

质量验收、检验检测和售后服务等制

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决定》强调,要全面加强事中事后

监管。一是对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的产品,完善对企业现场审查和检查的

技术规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

手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获证企业的

日常检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

查。二是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

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检

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广

泛参与的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大

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监督抽

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抽

查频次,依法及时公开抽查信息,加大

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对存在行业

性、苗头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开展专

项整治。三是充分发挥行业监管、社会

监督作用。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

工作急需的标准,严格落实认证机构对

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和对产品质量持

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连带责任,鼓励相关

行业、用户采信认证结果。

《决定》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

抓紧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

调整工作,减证不减责任,推动构建以标

准引领、企业履责、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

理体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

有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妻子因

尿毒症离世,自己也不幸罹患癌症,但

为了满足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他

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扎根乡村35载,

默默付出。

他,就是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

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

扎根——“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

从葛石镇驱车蜿蜒前行,乡村公

路两旁的百年古枣树结出的红枣饱满

通红,村里的玉米地一片金黄。

玉米地旁,有一处学校。唯一的

校舍因年代久远显得斑驳。校园不

大,一半种满了花草和农作物;红砖砂

石铺成的小道旁,铺满了刚收获的花

生和玉米。

这里是陈建民工作的地方。

作为石集小学一个较偏远的教学

点,杏山教学点只有 6名学生,3层楼

的老校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

筑”之一。1984年开始,陈建民在这里

度过了他35年从教生涯。

“刚工作时我们都是民办教师,收入

较低,很多同事都走了。”陈建民说,他喜

欢孩子,教书是他的梦想,他选择留下。

为了补贴家用,他承包了一些耕

地,教室田间两头跑。

“最早这里有上百号学生,今年只

有6名,而且还是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

生。”陈建民说,35年来,社会发展越来

越快,孩子们拥有更好学习条件的机

会越来越多,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

为了让 6名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新

环境,58岁的陈建民成了“孩子王”:上

课时,在课堂学成一片;下课时,在大

自然里玩成一片。开学不到两周,他

已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我生长在农村,农村孩子读书不

易。别说只有6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个

学生,我也要教下去,认真教下去。”已

近退休的陈建民对乡村讲台依然眷恋。

坚守——“只要讲台还需要我,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2010年,陈建民的妻子被查出患

有尿毒症。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 陈建

民被确诊为食道癌。

“那是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他跟

校长说了自己的病情和家

里情况。他哭了,哭得很

伤心。”陈建民的同事郗昌

伟回忆说。

癌症没有击倒陈建民,他一边安

慰妻子,一边咬牙做了手术。

一年后,妻子不治去世。身负痛

失伴侣与罹患重疾双重痛苦,即便在

术后康复期间,陈建民仍惦记学生,惦

记三尺讲台。

“也有过绝望、痛苦,但一想到还

有那么多孩子等着我,我就告诉自己

人总有生老病死,要活得开心一些、活

得有责任感一些。”陈建民说。

术后返校,学生们围着他说“老师

您可回来了!”“那一刻,我觉得无论怎

样,我都要好好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和家人活,也要为了学生活。”陈建民

回忆说。

“上课时如果突发疼痛,他就撑着

讲桌倚一倚或稍停一下,他坚持上好

了每节课。”郗昌伟说。

在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

礼上,陈建民说:“只要讲台还需要我,

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

期盼——“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陈建民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孩

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为此,年近60岁、即将退休的陈建

民每天备课依旧精益求精。

“下节课带学生们认识祖国,要准

备国旗、国徽;这些农作物校园里都有,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们带去……”

不大的办公桌上,陈建民一边伏

案书写教案,一边看着教材上即将用

到的教具自言自语。

手术后,学校考虑到陈建民的身

体状况,为他调整了教学内容,他不再

担任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转为教授科

学课程和校本课程。

“虽然教学内容变了,但一点不能

马虎。孩子们现在正是对世界充满好

奇的阶段,科学和校本课程是让孩子

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陈建民说。

为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学习相

关专家经验,多次参加计算机、新课

程、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经过不断

“充电”,陈建民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他

撰写的多篇教育论文获得表彰。

“我就想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

传授给学生们,希望他们能依靠知识

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陈

建民说。 (新华社济南9月18日电)

扎根乡村35载 患癌仍守三尺讲台——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村教师陈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