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nner
31 参考答案 用料 风味 古早 现代 汤汁 鱼骨 清汤 鸭汤 清汤 课本第 39 页,第 2 1.6.6 说明事理,要求语言简洁,层次清 楚,条理分明。 老师要我们分组讨论自己喜爱的食物,我发现许 多同学都爱吃方便面。我知道方便面是不健康 的食品,经常拿来当早餐或正餐,将有碍身体健 康。我要向同学说明这个道理,并劝他们少吃方 便面。 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学生事先找有关方便面的资料。 2.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为什 么?(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说明:许多人喜欢吃方便面,因为 煮方便面既简单又快速,而且味道可 口,选择多样,但吃多了有害健康。 4.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 扮演劝说者,说明多吃方便面的坏处。 5.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参考答案 (a) 伟明,经常吃方便面会得营养缺乏 症,所以我们要少吃。 单元 课本第 39 页,第 1 1.3.6 听读与理解各类体裁的篇章,主要 注意推理故事,能边听边记边想, 抓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可见 食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我要仔细聆听有关“汤 条”的说明,再根据其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用料 风味 古早 现代 汤汁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 条汤”对你们来说,相 信一点也不陌生。但你们知道吗? 汤其实是不规范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 该是“汤 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吗?(学生自由作答) 2.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汤 条吗? (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再提问:你们知道汤 条的由来 吗? 4. 教师说明:等会我们将听听有关汤 由来的故事。 5. 教师播放听读光盘。 6. 教师要学生聆听汤 条是怎么来的,现 在又有什么变化,并记录重点。 7. 教师指名要学生出来与同学分享有关讲 话的重点。 幸福的滋味
32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Apr 16, 2017

Download

Education

桃 chan
Welcome message from author
This document is posted to help you gain knowledge. Please leave a comment to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Share it to your friends and learn new things together.
Transcript
Page 1: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1

参考答案

用料

风味

古早

现代

汤 条汤汁

鱼骨清汤

鸭汤清汤

课本第 39 页,第 2 项

1.6.6 说明事理,要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老师要我们分组讨论自己喜爱的食物,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爱吃方便面。我知道方便面是不健康的食品,经常拿来当早餐或正餐,将有碍身体健康。我要向同学说明这个道理,并劝他们少吃方便面。

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学生事先找有关方便面的资料。 2.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为什

么?(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说明:许多人喜欢吃方便面,因为

煮方便面既简单又快速,而且味道可口,选择多样,但吃多了有害健康。

4.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劝说者,说明多吃方便面的坏处。

5.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参考答案(a) 伟明,经常吃方便面会得营养缺乏

症,所以我们要少吃。

第六单元

课本第 39 页,第 1 项

1.3.6 听读与理解各类体裁的篇章,主要注意推理故事,能边听边记边想,抓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可见 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我要仔细聆听有关“汤条”的说明,再根据其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用料

风味

古早

现代

汤汁 汤 条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 条汤”对你们来说,相信一点也不陌生。但你们知道吗? 条汤其实是不规范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汤 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学生自由作答)

2.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汤 条吗? (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再提问:你们知道汤 条的由来

吗? 4. 教师说明:等会我们将听听有关汤 条

由来的故事。 5. 教师播放听读光盘。 6. 教师要学生聆听汤 条是怎么来的,现

在又有什么变化,并记录重点。 7. 教师指名要学生出来与同学分享有关讲

话的重点。

幸福的滋味

Page 2: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2

(b) 我们应该少吃方便面,因为它是一种油炸食物,常吃容易引发胃胀、胃痛等病症。

(c) 方便面的调料包中含有大量调味剂和添加剂,这些吃多了对肾脏不好。

(d) 我们不应该常吃方便面,因为为了延长保存期,大多数的方便面都油炸过,油脂经过氧化后变成氧化脂质。它积存于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加速人的老化速度,让人易患高血压。

课文:一、没有砂锅的鱼头

课本第 40 至 42 页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课文教学建议

1.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说明:食物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但“食物”一词多令人想到填饱肚子的功用,最多就是享受其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色香味)。其实,“食物”可以是我们和世界的连接点,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各式各样独特的菜肴,认识一种食物的内在,就是认识其地方文化。人与食物之间,也有情存在,比如与不同人分享过不同的食物后,食物就会留给你一种回忆,甚至一种感觉。食物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3. 教师提问:想想看,你们能够清楚说出父亲和母亲或者外婆和婆婆所烹煮的菜肴,有什么不同的味道吗?你们又喜欢他们煮的哪道菜肴?(学生自由回答)

4. 教师说明:这篇《没有砂锅的鱼头》记录了作者对鱼头这道佳肴的独特情感和美食经验。作者一开篇便以砂锅鱼头做

铺陈,以便引出下文——没有砂锅时,

双亲如何炖煮鱼头的美食经验。此外,

围绕“鱼”这一主题,顺带出作者对生

活的体悟,就让我们来欣赏这篇充满人

情味的美食文章吧!

5. (a)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

二段。

(b) 教师提问:课文第一段,哪句可以

知道砂锅鱼头里的豆腐非常可口?

(轻轻咬开,热鱼汁破皮而出,那

种丰腴的滋味,真是太美妙了。)

(c) 教师要求学生推测,在作者家还没

有砂锅的年代里,作者听见人家说

砂锅鱼头时,会羡慕的原因。(因

为作者对砂锅鱼头充满想象,特别

的好奇/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d)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家即使没有

砂锅,但是从小到大,也没少吃过

鱼头?(因为作者的双亲,一直都

有煮鱼头给作者吃。)

6. (a)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b)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与煮食有

关的词语。(剖、剔、腌、煎、

炖、焖、煮)

(c) 教师要求学生从网络或者词典找出

这些词语的意思。(剖:破开/

剔:从骨头把肉刮下来/腌:把

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

盐、糖、酱、酒等,放置一段时

间/煎:烹调方法,锅里放少量

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

变黄/炖:烹调方法,加水烧开后

用微火煮使烂熟(用于肉类)/

焖:紧盖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

或炖熟/煮: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

在有水的锅里烧。)

7. (a)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和第五

段。

(b) 教师提问:为什么那对年轻夫妻身

上的围裙全是鳞片和血迹?(他们

为顾客杀鱼的缘故。)

Page 3: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3

(c) 教师朗读句子:老板娘有些无助地

望着围观的人们尴尬地笑了笑。

(d) 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尴尬”的意

思。(神情不自然;难为情)

(e) 教师要学生说说他们什么时候会感

到尴尬。

(f ) 教师要学生思考作者感到震撼的原

因。(因为她见识了卖鱼妇女脸上

的那股凶狠杀气,以及用力地捶击

生鱼的画面,这画面对作者造成了

情感和视觉上的冲击。)

(g)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的母亲要她

去市场买鱼的时候,她都会避开那

个摊子?(因为她认为老板娘杀鱼

的方法很残忍,这对她产生了心理

阴影,促使她避开那个摊子。)

8. (a) 教师要求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第六和

第七段。

(b) 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再看见老

板娘的时候,她已经是中年人了”

这句话的含义。(这个句子表示时

间过了很久,因为课文第四段,作

者以“年轻的夫妻”描写老板娘和

丈夫的年龄。如今却用“已经是中

年人”,这表示时间过了很久。

(c) 教师要学生思考:什么事情令作者

对老板娘杀鱼的行为有了不同的想

法。(作者看到老板娘那双通红而

肿胀,并且布满大大小小伤痕的双

手,令作者反思如果不是老板娘为

她们杀鱼,这杀鱼工作将由他们自

己承担。)

(d) 教师提问:课文的第七段主要说明

什么?(每一种职业,都应该受到

尊重,都应该拥有尊严。)

9. (a) 教师要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b)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家,烹煮的

鱼从不放沙茶酱或者豆瓣酱?(因

为作者的父亲崇尚原味和鲜味。)

(c) 教师要学生说说“崇尚”的意思。

(因重视而给予高度评价;推崇)

10. 识字教学

(a) 奇特联想 i. 钻:占有金子。 ii. 脆:月亮有危险。 iii. 腥:月亮与星星。 (b) 字谜 i. 剖:赔掉前半,剩下后半。 ii. 垂:撇横草字头,士字顶上头。 iii. 酱:浆酒都去水。 iv. 呈:老王真异样,口长头顶上。 (c) 口诀 i. 崇:山之宗,高可敬。

课本第 43 页,第 1 项

2.1.14 认识所规定的汉字,做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只要了解汉字的部首偏旁,就能明白它的表音表意功能与组合规律。我要和同学讨论课文生字的部首偏旁,以便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剖 剔 脆 脊 绷 腥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字卡,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提问:“剖”和“剔”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偏旁“刂”)

3. 教师再提问:有“刂”的字多数与什么有关?(与刀有关)

4.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根据字的偏旁或部首,推敲字所包含的意义和读音

参考答案(a) 剖(pøu) : 破开。(b) 剔(tˆ) : 从骨头把肉刮下来。(c) 脆(cu¬) : (较硬的食物)容易弄

碎或弄裂。(d) 脊(j˚) : 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

头。(e) 绷(b´ng) : 拉紧(f ) 腥(xˆng) : 鱼虾等特有的气味。

课本第 43 页,第 2 项

Page 4: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4

2.1.16 应用所认识的汉字构成词语。 4.1.6 应用各类词语进行游戏,以有趣的

方式扩展词汇。

我要和同学比一比,看谁能用以上生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长的词语接龙。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每组学生用以上的字以接龙的方式构成词语。

2. 教师说明: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构最多词语的组为优胜组。

参考答案

(a) 剖 剖开 开门 门窗 窗户

户口 口腔

(b) 剔 剔除 除法 法官 官员

员外 外头 头发 发迹

(c) 脆 脆弱 弱点 点心 心意 意思 思考 考试 试卷 卷子

子女 女孩 孩童 童年

(d) 脊 脊椎动物 物体 体面 面条 条件

(e) 绷 绷带 带路 路面 面包 包裹

(f ) 腥 腥味 味道 道理 理由

由来 来历 历史 史料

课本第 44 页,第 3 项

5.3.12 通过阅读,辨析词义,能正确地应用各类词语。

课文里用了不少有关煮食的词语,我要和同学找出这些词语,并辨析它们的含义,理解不同煮食的方式。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华人是非常重视吃的民族,因此我们有许多不同的烹饪技巧。这可以从一些字词反映出来。

2. 教师补充:在这课中,有许多词语是和

煮食有关的。 3. 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 4. 教师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煮食有关的

词语 (剖 剔 腌 煎 炖 焖 煮)

参考答案(a) 剖: 破开。(b) 剔: 从骨头把肉刮下来。(c) 腌: 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

加上盐、糖、酱、酒等,放置一 段时间。

(d) 煎: 烹调方法,锅里放少量油,加热 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黄。

(e) 炖: 烹调方法,加水烧开后用微火煮 使烂熟(用于肉类)。

(f ) 焖: 紧盖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 炖熟。

(g) 煮: 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有水的锅 里烧。

课本第 44 页,第 4 项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我家还没有砂锅的年代,听见人家说砂锅鱼头都觉得好羡慕,用砂锅炖出来的鱼头,不知道是怎样的?虽然没有砂锅,从小到大,也没少吃过鱼头。

读了课文后,我会根据以上说明,和同学说一说作者对“砂锅鱼头”和“没有砂锅的鱼头”各有什么情意。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以上段落。 2. 教师要学生思考作者对“砂锅鱼头”

和“没有砂锅鱼头”有着怎样的情意。 3. 教师指名学生出来回答问题。 4.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Page 5: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5

参考答案

•在家里没有砂锅的年代里,“砂锅鱼头”对作者来说是新奇的,也是渴望的,想品尝砂锅鱼头的滋味。

•“没有砂锅的鱼头”对作者来说则是一种独特的美食经验,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这道食物充满了幸福和愉悦感,造就这情感的是作者双亲对煮食的认真和讲究。

课本第 44 页,第 5 项

2.2.6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有好几年,我刻意避开那个摊子,母亲要我去市场买鱼,我都买标本一样的海鱼回家。

读了上面的句子,我要结合上下文,和同学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义,并体会作者这样写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句子,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何作者要刻意避

开那个摊子,为何作者都买标本一样的海鱼回家,为何作者要这样写?

3. 教师指示学生与邻座讨论。 4. 教师指名要学生回答。 5.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参考答案

•作者觉得摊子老板娘杀鱼的手法太残忍,造成心理阴影,因此母亲要她买鱼的时候,她都会刻意地避开那摊子,她宁可买已经死亡了的鱼,而不是活鱼。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在于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将自己抗拒和害怕的心理表露出来,其中“我都买标本一样的海鱼”将“已死亡”形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易理解,而且避免了“死亡”所带来的沉重感。

课本第 45 页,第 6 项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课文的第四至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在不同时期见到卖鱼的老板娘的情况。我能说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的第四段和

第六段。

2. 教师提问:课文的第四段主要描写什

么?(课文的第四段主要描写摊子老板

娘还年轻,杀鱼的手法相当利落。)

3. 教师再提问:课文的第六段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课文第六段的主要内客是描

写摊子老板娘的变化和作者对老板娘杀

鱼这件事的新领悟。)

4. 教师说明:作者在不同时期见到卖鱼老

板娘的情况,一个是写老板娘年轻的时

候,一个是写老板娘中年的时候。

5. 教师要学生思考,作者如此写的目的。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老板娘不同时期的变化,是为了刻画老板娘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此外,这样的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作者从震撼到抗拒逃避,而后心生愧疚,最后感激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让读者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本第 45 页,第 7 项

3.6.3 习 写 记 叙 文 , 能 适 当 地 描 写 和 抒情,做到语句通顺,记叙清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有创意。

那一天,我真正觉得每一种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都应该拥有尊严。

从以上句子,我明白作者从买鱼的经验中,领悟到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贡献,都应该受到尊重。我要和同学一起分享类似经验,然后写成一篇记叙文。

Page 6: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6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读了《没有砂锅的鱼头》,你们对卖活鱼的老板娘有什么印象? (很刻苦、很敬业/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2. 教师说明: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类似像老板娘的小人物。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

3. 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指示组员间分享自己心中敬佩的小人物。

4. 教师要学生将自己所敬佩的人物写成记叙文。

5. 教师提醒: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来叙述。

参考答案

有位清洁工阿姨,令我由衷地敬佩,她教会我:即便处于艰苦的坏境中,也要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敷衍了事。 一个炙热的午后,刚从商店出来的我,左手拿着迷你电风扇,右手拿着雪糕,边吃边走。 前方有位清洁阿姨在清扫街道,她的勤劳令我疑惑,于是我走前去问阿姨: “这么热的天气,你怎么不躲懒,反而辛劳地打扫卫生呢?”“这是工作呀,用勤恳的态度对待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何况这里这么脏。”阿姨说。 于是,我自作聪明地向那位阿姨建议:“那你可以选择在阴凉的地方打扫哇!”阿姨却告诉我:“只要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不能敷衍了事,无论多么艰辛,也必须全力做好!” 后来我边走边想,这位阿姨是为了城市的整洁而坚持,她的辛勤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市容,令我敬佩。

课本第 45 页,第 8 项

3.2.4 使用毛笔临摹名家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下列左右结构的字,各有不同的写法。我会以正确的笔画写中楷。

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2. 教师说明:不同左右结构的字,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板”字是左窄右宽, “剖”字是左宽右窄。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3. 教师指示学生用毛笔临摹“板、剖、期、裙”字。

4. 教师将写得好的作品贴堂。

Page 7: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7

第七单元

课本第 48 页,第 1 项

4.3.6 集体诵读,做到语音正确,语调恰当,表现生动自然而有感情,并能发挥合作精神。

天上的星星、星座、流星等,让人赞叹宇宙的辽阔和神奇,激发诗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我要跟同学分组诵读诗歌《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接着改变牛郎织女的传说,想象为他们不再被限制,能自由自在地在天上街市里约会闲逛,再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手中的灯笼,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甚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2. 教师说明:作者不用正规的“颗”,而改用“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提升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形象而生动地带出了流星形体的特征,紧扣下句诗句中的 “灯笼”。流星跟大气发生摩擦,继而发热爆裂并发光,爆裂的流星裂成许多小颗粒,形成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状,象花,自然就可以用“朵”来形容了,而作者将上小下大,喇叭花状的流星比作灯笼,则是作者独特的巧思妙想,却也十分贴切。

3. 教师示范朗诵《天上的街市》。 4. 教师将学生分组,学习朗诵诗歌。 5. 教师指示每组出来朗诵,教师点评。

参考答案

《天上的街市》节奏与重音的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注:画横线部分为读重音。

课本第 48 页,第 2 项

1.8.4 针对国外的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做到态度和语言适当,意见具建设性。

世界各地有各类的奇闻趣事,让人啧啧称奇,如发现恐龙化石或新物种等。我要跟同学上网搜索国外发现的恐龙化石或新物种,针对其外形特征、发现的经过、生长环境等展开讨论。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世界各地都有各式各类的奇闻趣事,如生活怪事,发现恐龙化石或新物种等。

奥妙是世界的别名

Page 8: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8

2. 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上网搜索有关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新物种的新闻。然后再针对其外形特征、发现经过、生长环境展开讨论。

3. 教师提醒: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用语,要注意礼貌,即便和组员的意见不一样,也要耐心聆听对方的意见,不应该打断对方的陈述,有好的意见则要虚心接受。

参考答案

发现的东西在对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保存了 75 年的两副角龙骨骼化石进行研究时,英国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博士吃惊地发现,这两副骨骼的主人都是此前未知的新种恐龙,生活在 7500 万年前的北美洲。

特征其中一副骨骼的主人是五角龙家族的一位新成员。五角龙学名“Pentaceratops aqui-lonius”,是一种体型与水牛相当的食草恐龙,生活在大约 7500 万年前。第二副骨骼的主人可能是华丽角龙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华丽角龙头部奇特,曾生活在犹他州(Utah,美国的一个州,位于美国西部)

意义:印证恐龙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一个种群从一个栖息地迁移到另一个栖息地,便会进化出完全不同的种群。这种现象有助于解释为何古生物学家在不同的栖息地研究时会不断发现新种群。另一方面,则能不断地完善史前恐龙的资料

课文:一、奇异的琥珀

课本第 49 至 51 页

2.6.11 阅读和理解说明文,主要注意关于事理的说明文,了解内容的主次和说明的顺序。

课文教学建议

1.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

有哪些了解呢?

3.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者琥珀的图片。

4. 教师指示学生仔细观察。

5. 教师再提问: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6. 教师总结:琥珀是松柏脂的化石,是一

种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可以

做装饰品,也可以入药。

7. (a) 教师板书课题:奇异的琥珀。

(b) 教师提问:“奇异”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这块琥珀如何?(“奇

异”涵盖了“跟寻常不一样、奇怪

且特别、与众不同或令人惊奇而诧

异”的意思。这意味着这块琥珀是

与众不同的。)

8. (a) 教师要学生自由朗读,并从课文中

理解什么是琥珀。

(b)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这几个词语

的读音“琥珀、松脂、澎湃、黏

稠、详细。”

(c) 教师提问:哪段课文直接描写这块

奇异的琥珀?(最后一段。)

(d) 教师要学生读出描写琥珀的文句。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

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

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

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

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

圈黑色的圆环。)

(e) 教师要学生思考在所读的句子中,

哪个分句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想象

的。作者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个想象

的?(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

的松脂里怎样挣扎。作者是根据它

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

环作出这个想象的。)

(f ) 教师提问:从哪句文句里,可以知

道这块琥珀是透明的?(我们可以

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Page 9: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39

(g) 教师再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什么知

道那时就有蜘蛛和苍蝇? (奇异的

琥珀就是物证。)

(h) 教师要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的最后一

段。

注:以上的教学方式为提问式的引读法,这种借由教

师提问,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出文中有关

语句,最后齐读整段的教学法,除了能加深学习印象

外,还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思想结构。

9. (a) 教师指示学生重新朗读课文第一至

第十二段。

(b) 教师说明:这些段落描写了琥珀的

形成经过,共两个阶段:首先变成

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然后

被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

时间变成化石。

(c)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查找作者描

写太阳的次数,然后说出这些句

子,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描

写太阳?(描写的次数:三次,分

别为第二段落中的“太阳暖暖地照

着”、第三段落中的“太阳照得火

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以

及第六段落的“晌午的太阳光热辣

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在于形象而生动地描绘

出太阳光照的热度越来越热,这种

热度慢慢地熔化了松脂,促使松脂

越聚越多,最终因过于厚重而滴落

下来的整个过程,让读者明白松脂

球形成的起因和经过。)

10.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必须具备哪些条

件,才能促使这颗奇异的松脂球的形

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一、长时间

供应的火辣辣阳光,二、松树,三、从

松树上渗出的松脂要越聚越多,最后因

过于厚重而从树梢上滴落,四、苍蝇和

蜘蛛必须碰巧聚在松脂滴落的位置。这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还得讲究时间上的

巧妙配合,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才能

形成这颗奇异的琥珀。)

11. (a) 教师展示以下句子。

(i)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亮晃晃的太阳光里发出金黄的光彩。

(ii)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了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b) 教师提问:想一想,以上语句中的

“渗”能不能换成“流”,“包”

能不能换成“盖”?为什么?(不

能换,因为“渗”的速度比较慢,

“流”的速度比较快。“盖”是从

上往下,可能盖住头,脚还露出来。

“包”则是把全身都包住了。)

12. (a) 教师要求学生默读第一至第十二

段,看看哪个句子描写生动、词句

传情,然后再次齐读,要求读出感

情来

(b) 教师板书以下句子。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c) 教师提问: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

在哪里?(作者用比拟的写法, 把

松脂比喻为泪珠,把松树写活。)

(d)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用“泪珠”

而不用“汗珠”呢?(如果用“汗

珠”就少了一份人情味,予人冷酷

的感觉,“泪珠”则多了一份人情

味,作者将自己对两只小虫的悲悯

心,投射在松脂上,将无情的万物

化成了有情有感知,老松树为自己

不小心滴落松脂而致使两只小虫被

包裹住的结果,感到伤心。)

注:第 11 和第 12 的教学步骤,是引导学生运用换

词比较的方法进行“品词”,如“渗”与“流”作比

较,“包”与“盖”作比较,“泪珠”与“汗珠”作

比较。通过换词比较,体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

性,在一般情况下,换词往往是为了证明不能换,

这“换——不能换”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

程。

Page 10: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0

13. (a) 教师展示以下句卡,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b) 教师说明:以上句子生动地带出了地壳变化的特点。

(c) 教师补充:地壳的变化是缓慢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时间,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时间的词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d) 教师范读课文的第十段,再让学生仿读。这个段落要求朗读速度较平时来得慢些,语调较平时来得低沉些,读出时间的漫长,读出对这两个小东西淡淡的同情。

14. (a) 教师要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俩发现琥珀的段落。

(b) 教师提问:为何父亲看到孩子递给他的琥珀会感到高兴?(因为这琥珀是少见的。)

15. 这堂课的教学要注意读的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品读等,这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

16. 识字教学 (a) 奇特联想 i. 茁:草长出来了。 ii. 拢:龙的手在左边。 (b) 字谜 i. 脂:前腿只有半指长。 ii. 沾:占住三点水。 iii. 晃:日光 iv. 俯:人近府。 v. 递:弟弟坐走之船。 vi. 稠:周边稻禾长得密。

课本第 52 页,第 1 项

2.1.15 利用部首和音序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学习独立识字。

我要借助词典,查出以下词语的意思,然后运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

亮晃晃茁壮 黏稠前俯后仰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词语卡,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要学生用词典查找以上词语的意思。

3. 教师指示学生用以上词语说几句话。

参考答案

(a) 茁壮: (动物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经过父亲细心的照料,这些蔬菜终于茁壮成长。

(b) 亮晃晃: 形容光芒闪耀的样子。 酒店大厅的天花板上,垂

吊着一盏亮晃晃的水晶吊灯,十分漂亮。

(c) 前俯后仰: 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听了爸爸讲的笑话,弟弟笑得前俯后仰。

(d) 黏稠: 既有黏性,浓度又大。 妈妈煮的腊八粥下料不但

丰富,而且黏稠香甜,我非常爱吃。

课本第 52 页,第 2 项

2.8.3 默读教材,能理解文章大意,每分钟不少于 200 字。

我要默读课文,完成以下图表,以勾画出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重点。然后我要用精炼的话概括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部分 段落 内容重点

一 第一至第十二段 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过程。

二 第十三至第十七段 写这块琥珀⋯⋯

三 第十八段 ⋯⋯

Page 11: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1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说些什

么?(琥珀的形成。) 3. 教师指示学生用精简的语句概括课文的

内容重点,并完成图表。

参考答案

部分 段落 内容重点

一 第一至第十二段 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二 第十三至第十七

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三 第十八段 介绍琥珀

课本第 53 页,第 3 项

2.2.6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6.11 阅读和理解说明文,主要注意关于事理的说明文,了解内容的主次和说明的顺序。

(a) 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我要结合上下文,说一说这几处是怎样写的,并指出气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词语上。

(b) 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天气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这块琥珀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让我说一说。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读了课文,我们可以发现有好几处是描写太阳的。

2. 教师要学生找出描写太阳的词语。 3. 教师补充:这些描写太阳的词语显示了

气温的变化。 4. 教师要学生思考从这些词语中,看出了

什么。 5. 教师说明: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

的天气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

6. 教师要学生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a) 课文有三处描写太阳,分别为“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和“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体现气温变化的词语有“暖暖”“火热”“热辣辣”,这三个词语显示了温度越来越高。

(b) 这块琥珀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 一、火辣辣的阳光,以便促使松树渗

出松脂。 二、老松树,因为只有松树才有松

脂,而且必须是一棵老松树,只有老松树才会掉下大滴的松脂。

三、苍蝇和蜘蛛,苍蝇须碰巧停在松树,蜘蛛也必须刚巧在那棵松树上。四、松脂滴落的时间,必须是蜘蛛刚扑向苍蝇时,就滴下来裹着它们。

课本第 53 页,第 4 项

2.6.11 阅读和理解说明文,主要注意关于事理的说明文,了解内容的主次和说明的顺序。

我要抓住关键词“奇异”,理解琥珀形成的原因,然后跟同学讨论以下问题,解开琥珀形成之谜。(a) 根据第二至第九段的内容,可以想象松脂球

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吗?说一说想象的依据。

(b)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在第十和第十一段,作者写出化石形成的条件,但他又提到了苍蝇和蜘蛛,其作用是什么?

(c) 这块琥珀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九段。

Page 12: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2

2. 教师要学生说出松脂球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并说说想象这些条件的依据。

3. 教师要学生齐读课文的第十和第十一段 4. 教师要学生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和作

者提到苍蝇和蜘蛛的作用。 5. 教师要学生思考这块琥珀的“奇异”之

处。

参考答案

(a) 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i. 夏天强烈的阳光——渗出松脂; ii. 老松树——渗出大滴的松脂; iii. 苍蝇、蜘蛛巧遇松脂——同时被

裹着; iv. 松脂继续滴落——积成松脂球。(b) 化石的形成条件:漫长的时间、地壳

的运动。作者提到苍蝇和蜘蛛的作用在于突出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是非常稀奇而珍贵的,强调了琥珀的形成有一个巧妙的过程外,也强调了世上再难找到这样奇异的琥珀。

(c) 这块琥珀奇异的地方在于琥珀内竟然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课本第 54 页,第 5 项

2.3.6 朗 读 教 材 , 感 悟 其 内 容 。 要 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篇章,注意各类音变。

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引人入胜。我要找出我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 2. 教师要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教师要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然后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子。

参考答案我喜欢的句子是“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因为作者把松树拟人化,赋予松树感知,写活了松树。

课本第 54 页,第 6 项

5.4.7 通过阅读,了解关联词语的功能,正确解读句子。在表达时能准确地应用关联词语。

我要读一读以下句子,并懂得应用句子中的关联词语。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句子。 2.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 3. 教师讲解:“并且”用在复句的后一个

分句,表示更更进一层的意思。 4. 教师指示学生用“并且”说几句话。

参考答案

林老师被选为杰出教师奖,并且被邀请在教师表扬大会上发表演讲。

课本第 54 页,第 7 项

1.7.15 在日常交谈中提出问题,请对方针对事和物作出评估,要求能正确地应用疑问代词,以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有礼貌地发问。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课作者观察入微,突出琥珀的奇异之处。日常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物品,其外形或形成的过程,其实也有奇异的地方。我要提出问题,让同学针对这类物品的奇异之处作出评估。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课文的作者观察入微,因此突出了琥珀的奇异之处。

2.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物品有奇异的地方,你们可以举例这些物品吗?(邮票、钞票、画/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Page 13: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3

3. 教师指示学生根据举例的物品提出问题,再请其他同学针对这类物品的奇异之处,作出评估。

参考答案

(a) 错体钞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评估: 错体钞票的特别之处在于钞票

面上的编号有两个或以上的号 码不一致、钞票边缘未能完全 切割或切割移位,颜色漏印、 多印或移位和遗漏签名

(b) 为什么一些邮票的价值特别高? 评估: 物以稀为贵,一些邮票因为数

量少而备受收藏家追棒,因而 价值特别高。

(c) 一些名画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的价值非常高,为何这些画的价值如此高?

评估: 名画带给人的美是相通的,能 让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画 景的美。除此,画家的绘画技 巧和表现手法都是独特的,提 高了名画的价值。

课本第 54 页,第 8 项

3.4.4 针对话题习写段落发表意见,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想象力展现了世界的奇异。本课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知道琥珀形成的难能可贵。我要和同学针对“观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这话题发表意见,然后写成段落。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2. 教师补充:本课作者想象力丰富,而且观察入微,因此造就这篇精彩的文章,通过他的生动描写,我们轻易便能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

3. 教师板书以下话题:

观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

4. 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指示学生根据以上话题作出讨论与发表意见。

5. 教师要学生将所发表的意见写成段落。

参考答案

观察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因为我们脑里的形象,是通过所接触的事物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将丰富和开阔我们的想象力。反之,我们对周遭漠不关心,不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头脑中存有的形象就会单调且稀少,想象自然变得狭窄而肤浅。因此,我们要多观察周围的一切,并要全面、仔细地观察,这样头脑将积累大量真实的事物形象,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参考资料

从《天上的市街》看所谓“语言规范”唐晓敏

《天上的街市》出自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之手。原作题为《天上的市街》。“市街”一词不合规范,在编入教材时,人教社致函郭老,郭老欣然同意将“市街”改为“街市”。 读了刘国正先生的文章,我们当然是了解了改“市街”为“街市”的过程,但这种改动是不是有道理呢?“街市”是不是“不合规范”,以及用“街市”是不是就比用“市街”更好?这一问题并未回答 郭沫若诗歌的这两个题目究竟哪个更好一些? “街市”与“市街”在意思和语感上是有差异的。“街市”重在“市”,而 “市”本来的意思是“买卖”或“购物”之地,是一个“地点”。《现代汉语词典》对 “市”的解释,第一义项就是“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也就是说,“市”是一个固定的“点”。过去北京有许多“市”如蒜市、草市、柴市、米市。这里的“市”都是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的“点”。

Page 14: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4

“ 市 街 ” 则 不 同 , “ 市 街 ” 重 在

“ 街 ” 。 而 “ 街 ” 是 或 长 或 短 的 一 条

“线”。自然,一条街道可以是有许多

“市”,这就是所谓“市街”了。如东北

作家萧红就有散文《商市街》,商市成

街,成了一条“线”,就可以游览了,而

在语感上,“市街”这一词语中“买卖”

意味也就有些淡化了。

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是诗人怀

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写下的一首充

满浪漫主义幻想的抒情小诗。诗中的牛郎

与织女是“闲游”,这与“买卖”或“购

物”是不相干的。

实 际 上 , 郭 沫 若 这 首 诗 歌 的 题 目

《天上的市街》,也就是“天街”(但决

不是“天市”)是以“天街”展开的形

式。“天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不是一

个陌生的词语。晚唐诗人杜牧绝句名篇

《 秋 夕 》 就 写 有 “ 天 街 ( 另 也 作 “ 天

阶”“瑶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

女星”

“市街”真的“不合规范”吗?

“市街”并不是郭沫若生造的一个

词。这个词在不少作品中出现过,鲁迅、

周作人、徐志摩等文学大家都用过“市

街”这个词语:

他之为都会诗人的特色,是在用空

想,即诗底幻想的眼,照见都会中的日常

生活,将那朦胧的印象,加以象征化。也

就是在庸俗的生活,尘嚣的市街中,发见

诗歌底要素。所以勃洛克所擅长者,是在

取卑俗,热闹,杂沓的材料,造成一篇

神秘底写实的诗歌。(《鲁迅全集》第 7卷,第 229 页。)

我在北京市街上走,尝见绅士戴獭皮

帽、穿獭皮大衣,衔纸烟,坐黄色车,在前

门外热闹胡同里岔车,后边车夫误以车把叉

其领,绅士略一回顾,仍安然吸烟如故”。

(周作人《立春以前·关于宽容》)

虎狼在热闹的市街里,/罪恶在你们的深奥的灵魂里⋯⋯(徐志摩《毒药》) 市街消失了白日的丑恶,/路上的石头听我的歌声竖起它绊脚的耳朵⋯⋯(唐祈《三弦琴》) 当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用例,如: 我走过钢齿交错的市街,走向广场/我走进南瓜棚、走出青稞地、深入荒原。(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是有些什么/已经失落了/在拥挤的市街前/在仓皇下降的暮色中/(《席慕容作品集》) 现今报刊上也常有“市街”一词,如: 重庆今年市街绿化效果好(《环境保护导报》1999 - 1 - 2 第二版)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新华网 2003 - 12 - 22) “市街”这个词在文学作品和其他文章中有这样广泛的运用,然而,语文学家仍然认为它不合“规范”!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规范”这个“框”太过狭窄了!这对汉语的发展是很有害的。 二 《天上的街市 里的那朵流星里的“朵”是否运用得正确?诗中最巧的是一 个 “ 朵 ” 字 。 一 般 说 , 星 的 量 词 是 “颗”。这里为何用“朵”呢?因为流星是星际间分布的一些固体尘粒,它们飞进大气层,跟大气发生摩擦发热爆裂而发光。由一固体爆裂成许多小颗粒,形成了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状,象花,自然就可以用“朵”来形容了。这就写出了流星的特征,用一个“朵”字给流星描了一幅画。我想,这样的讲解对学生掌握诗的内容和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特征是有好处的。

Page 15: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5

课本第 55 页,第 1 项

1.2.6 在各种正式场合聆听和理解讲话,能边听边记边想,抓住其重点。

我喜欢话剧表演。近日,我参与了由戏剧学会举办的小学生艺术节经典名著话剧比赛。当天,我聆听了顾问老师的致词后,更了解话剧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我要和同学分享顾问老师的谈话,让他们也能对话剧产生兴趣。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表演话剧吗? (学生自由作答。) 2. 教师说明:等会我们将聆听一位老师在

话剧比赛的致辞。 3. 教师要学生仔细聆听,并注意这场话剧

比赛的特别之处。 4. 教师播放听读光盘。 5. 教师要学生注意聆听。

参考答案

•这场话剧比赛的最大特色,是演绎经典名著。

•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经典名著。

•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

•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有助于增强参赛者的自信心及沟通技巧。

课本第 55 页,第 2 项

1.7.14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语言表达认同或不满,做到态度有礼,措辞得体。

有个同学参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后,对皮影戏、布袋戏、木偶戏等传统曲艺表演艺术嗤之以鼻。我听了非常不满,我会根据以下的理由,有礼貌地向他表达不满。我也会做到态度有礼,措辞得体。

教学建议

1. 教师假设以下情景。

有个同学参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后,对皮影戏、布袋戏、木偶戏等传统曲艺表演艺术嗤之以鼻。

2. 教师说明:皮影戏、布袋戏和木偶戏综合了民族语言、审美观念、音乐唱腔、表演技艺等元素,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突出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民间故事、社会阶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试着了解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加以保护传承,避免这些传统文化消失在现代的洪流中。

3. 教师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 教师提示:扮演劝说者的同学,要措辞

得体,并且要说出反对的理由。

参考答案

(a) 德辉,我认为你不应该看轻这些传统文化,因为皮影戏、布袋戏和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民族的独特审美观念,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习俗等传统文化。

(b) 德辉,皮影戏、木偶戏和布袋戏是中华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研究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服饰造型艺术、传统音乐唱腔及表演技艺等民族文化,应好好珍惜才是。

第八单元

民间艺术的瑰宝

Page 16: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6

(c) 德辉,别小看这些皮影戏、布袋戏和木偶戏,因为现代电影的发展,是从这些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的。可见这些艺术对现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都起着先导作用。

课文:一、最早的电影——皮影戏

课本第 56 至 58 页

2.6.11 阅读和理解说明文,主要注意关于事理的说明文,了解内容的主说明的顺序。

课文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展示一些皮影戏的图片。 3. 教师提问: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

道皮影戏的由来吗? 4. 教师板书课题:最早的电影——皮影

戏。 5. (a) 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至五

段。 (b) 教师提问:这几个段落主要说明什

么?(这几个段落主要说明什么是皮影戏。)

(c) 教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皮影戏。(皮影戏是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内容多半取材于民间所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反映民间的人文精神。)

6. (a) 教师指示学生齐读课文第六和第七段。

(b) 教师板书以下词语。

雏形

(c) 教师要学生根据上下文,说说“雏形”的意思。(未定型前的形式。)

(d) 教师要学生说说课文的第六段主要说些什么?(皮影戏最初的形式。)

(e) 教师提问:谁是传播皮影戏的功

臣?(成吉思汗、在中国传教的法

国神父)

(f ) 教师要学生说说通过课文的第七

段,我们知道哪些国家有皮影戏。

(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法国、

马来西亚、印度、印尼、泰国)

(g) 教师补充:波斯便是今天的伊朗,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古希腊和拉丁语

的旧音译。

7. (a) 教师指示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的第八

和第九段。

(b) 教师提问:最初的皮影人是用什么

做的?(用素纸雕刻成形的)

(c) 为何后来用羊皮和驴皮来制作皮影

人,这又和我国的皮影人有什么不

一样?(后来用羊皮和驴皮来制作

皮影人,因为效果比较好,和我国

的皮影人不同的是,我国的皮影人

多用水牛皮制成。)

(d) 教师提问:课文里有个成语用来形

容皮影师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你

们知道是哪个成语吗?(神乎其

技)

(e) 教师再提问:为什么作者用“神乎

其技”来形容皮影师的操作手法?

(因为皮影师可以操作多达四十五

个皮影人。)

8. (a) 教师指示学生齐读课文的第十和第

十一段。

(b) 教师要学生思考为什么皮影戏几乎

是我国独立初期东海岸偏远居民的

唯一娱乐?(当时还没有电视和电

影院,也没有娱乐设备,因此皮影

戏自然就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娱

乐 。)

(c) 教师提问:除了东海岸的农民外,

还有哪些人去观赏皮影戏,为何你

这样说?(除了农民观赏皮影戏

外,还有老人和小孩一起去观赏皮

影戏,因为课文“扶老携幼,三三

两两,渐渐聚拢在幕前”中的“扶

Page 17: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7

老携幼”说明了有人扶着老人,带

着孩子的情景。

(d) 教师要学生思考为何作者说皮影戏

是农民生活中的一帖清凉剂,慰藉

了农民的心灵。(因为东海岸的居

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皮影戏的

剧情变化和滑稽的对话能令他们开

怀大笑,为枯燥的生活制造了精

彩,促使他们产生愉悦感,放松

心情,让他们消减了白天工作的疲

累,因此作者认为皮影戏是他们生

活的清凉剂。)

9. (a) 教师要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的最后两

段。

(b) 教师提问:课文的第十二段主要谈

些什么?(皮影戏逐渐被淘汰的原

因。)

(c) 教师再提问:作者认为什么原因导

致皮影戏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电

视台和电影院的蓬勃发展取代了皮

影戏在人们心中的娱乐地位,导致

皮影戏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d) 教师要学生思考,为何电视台和电

影会令到皮影戏被淘汰。(电视台

制作的节目和电影院放映的电影,

更精彩和更多选择。/接受学生合

理的答案。)

(e) 教师要学生说说为什么皮影戏是现

代电影无法取代的。(皮影戏是利

用光线和阴影,以及皮影师操纵皮

制的皮影人来演绎故事的,现场感

强,具独特性。)

10. 识字教学

(a) 字谜

i. 属: 大禹住户缺点盖。

ii. 削: 悄悄把心换成刀,铅笔见

它变尖了。

iii. 纵: 两人织半丝。

(b) 奇特联想

i. 衬:衣服一寸长。

ii. 暮:日落到莫字下。

iii. 挫:才坐下。

iv. 嬉:女孩欢喜。 v. 辈:非车。

课本第 59 页,第 1 项

2.1.15 利用部首和音序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学习独立识字。

2.1.16 应用所认识的汉字构成词语。

以下三组汉字都有相同的部件,我要利用词典找出它们的意思,再构成词语。

综  踪 挫  座 帖  贴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字卡,并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要求学生用词典找出以上汉字的意

思。 3.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以上汉字构成词语。

参考答案

(一) (a) i. 综: 总集;总和 ii. 踪: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痕

迹(b) i. 挫: 压下去;降低 ii. 座: 座位(c) i. 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

汤药 ii. 贴: 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

西上。

(二)(a) i. 综: 综观、综合、综述 ii. 踪: 踪迹、踪影、失踪、行踪、追

踪(b) i. 挫: 挫败、挫折、力挫、受挫、抑

扬顿挫 ii. 座: 座谈、座位、座无虚席、宝

座、讲座(c) i. 帖: 发帖、跟帖、请帖 ii. 贴: 贴补、贴切、贴士、贴心、剪

Page 18: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8

课本第 59 页,第 2 项

2.2.6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

这种神乎其技的操作手法,真是让人惊叹哪!

皮影戏,仿佛农民生活中的一帖清凉剂,长久慰藉了他们的心灵。

阅读课文后,我能联系上下文,向同学说明以上句子中,传说的“ 丽” 在哪里;皮影师的操作手法如何“神乎其技”;皮影戏又怎样长久 “慰藉”农民的心灵。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以上句子。 2. 教师展示第一个句子,然后要学生说说

皮影戏的起源“美丽”美在哪里。 3. 教师提问:为何作者说皮影师操作的手

法“神乎其技”? 4. 教师要学生思考皮影戏如何慰籍农民的

心灵。

参考答案

(a)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中的“美丽”美在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深情。

(b) 皮影师操作手法的“神乎其技”在于能够操作多达四十五个皮影人。

(c) 皮影戏为农民带来欢笑,让他们在痛快的呐喊声和欢笑声中消减了白天工作的疲累,以此慰籍农民的心灵。

课本第 60 页,第 3 项

5.5.6 通过阅读,认识各种标点符号。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他们为英勇的英雄喝彩,为可恶的奸臣怒吼,为滑稽的对话呵呵大笑⋯⋯

以上句子应用了省略号。我要说一说这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句子。 2.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以上句子。 3. 教师要学生说说以上句子中省略号的作

用。

参考答案

以上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课本第 60 页,第 4 项

3.7.2 习写有关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做到内容扼要简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如今,千家万户都有了电视,各家电视台和电影院放映的电影,让皮影戏面临淘汰的危机。无论如何,皮影戏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它承载了先辈的思想和情感,蕴含无限的智慧。不少皮影戏艺人正在努力,以便让这种民间艺术继续流传。

读了以上段落,我认为不只是皮影戏,所有的民间艺术如剪纸、二十四节令鼓等都应该继续流传。我要搜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并和同学讨论如何保存这些民间艺术,再写成一篇说明文。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剪纸、书法、水墨画、二十四节令鼓)

2. 教师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资产,我们要好好保存这些民间艺术。

3. 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

4. 教师要学生讨论如何保存这些民间艺术。

5. 教师指示学生将讨论结果写成说明文。

Page 19: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49

参考答案

我们拥有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如剪纸、书法、二十四节令鼓等。我们有义务保存这些民间艺术,不让它们消失在现代的洪流中。保存民间艺术的方法如下: 首先,要在群众中普及有关民间的艺术,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它们。许多人认为艺术是高不可攀的,唯有将民间艺术普及化,让民众走进它们,继而发掘它们的独特美和价值,才能让民众发自内心地保护它们。 其次,要拓展民间艺术品的商业渠道,制作出更多精良的艺术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 最后,还要对老艺人关心呵护,开办相关的培训班来为下一代艺术家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不至于让珍贵而稀少的民间艺术永久消失。 保存民间艺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有必要贡献一份力量。

课本第 60 页,第 5 项

4.5.5 演小剧本,做到语音正确,语调恰当,表现生动自然而有感情,并能发挥合作精神。

读了以下《西游记》的剧本后,我和同学五人一组演一演,看看哪组的表现生动自然,引人发笑。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你们是否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曾读过《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还记得这故事是哪本经典名著的节选吗?故事里头又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 3. 教师说明:现在就让我们来举行一场

“小小表演会”,来重温一下《西游记》 4. 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指示每组排练

《西游记》的故事。 5. 教师在班上举行“小小表演会”。 6. 教师表扬演得好的组别。

Page 20: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0

第九单元

美的创造

课本第 65 页,第 1 项

4.2.6 背诵古诗十首,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给儿子写了遗嘱,充分体现了爱国、报国之情。我要背诵《示儿》,感受诗人热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古诗挂图。 2. 教师解释:诗的题目《示儿》的意思是

写给孩子的诗。 3. 教师播放古诗光盘。 4. 教师指示学生背诵《示儿》。 5. 教师讲解: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

儿子的遗言。他告诉儿子,他原本就明白,人死后万事皆空,但令他感到悲痛的是: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于是他叮嘱儿子,等到宋朝军队将北方平定,收复中原失地的那日,千万要记得在家里祭祀祖先时,把这消息告诉他。

6.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首绝笔诗。我们能够从这首诗中知道,即便在临终时刻,诗人仍然念念不忘恢复故国,而对家事只 字不提。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虽频遭挫折,但从不改变初衷,击退金人以收复失地可说是陆游毕生的追求。诗的前两句,作者即表达自己临终前的思念与遗憾,遗憾无法在临死前,亲眼看到国土收复、祖国统一。作者用首句“万事空”衬托第二句,更加突出了诗人爱国之心。后两句,诗人对儿子提出希望,同时也可看出诗人对有朝一日,朝廷定能收复失地充满信心。这首诗语言平白如话,情感真挚,既沉痛悲壮,又充满乐观精神。

课本第 65 页,第 2 项

1.7.15 在日常交谈中提出问题,请对方针对事和物作出评估,要求能正确地应用疑问代词,以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有礼貌地发问。

多数同学都有机会学习一两样才艺,如弹奏乐器、绘画、舞蹈等等。我要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其中一种才艺,有礼貌地向同学发问,请他们对我的表现作出评估。

教学建议

1. 教师事先要求学生准备才艺表演。 2. 教师提问:你们有哪些才艺?(学生自

由作答。) 3. 教师要求学生出来展示或表演,与同学

分享他们的才艺。 4. 教师要其他同学针对同学所学的才艺,

有礼貌地发问,并针对他们的表现做出评估。

参考答案

•祥威,为什么你喜欢用蓝色来绘画?•美君,刚才你唱的歌非常好听,令我陶

醉其中,请问你学唱歌多久了?•伟立,有幸听到你弹吉他,弹得真好。

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练习,才能有现在的成就呢?

课文:一、旷世奇才——达芬奇

课本第 66 至 68 页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Page 21: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1

课文教学建议

1. 教师要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

娜丽莎》的图片。 3. 教师提问:你们看过这些画吗? 4. 教师再提问:你们知道这两幅画的作者

是谁吗?(达芬奇) 5. 教师板书课题:旷世奇才——达芬奇。 6.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旷世奇才让你想到

什么?(少有的,有才干的,无法相比的。

7. 教师说明: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他除了是画家,也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成就来源于他对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热衷研究,如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这种透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甚至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之一。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深入了解他与画画的关系,以及他为何能成为永垂青史的画家。

8. (a) 教师要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b) 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

内容。(简单地介绍达芬奇。) (c) 教师提问:为什么达芬奇会被称

为“绘画神童”?(因为他在五岁时就能凭记忆画出母亲的肖像。)

9. (a)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b) 教师要学生根据上下文说出“枯

燥”的意思。(没有趣味;单调) (c) 教师提问:为什么达芬奇会觉得画

蛋很枯燥?(因为一连几天,老师都要求他画一整天的蛋。)

(d) 老师要求达芬奇每天画蛋是要刁难

他吗?你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老师要求达芬奇每天画蛋是为了培养他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对事物的敏锐度,因为每颗蛋都有细微的差别,即使同一个蛋,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也会有不同的形状。)

(e) 教师提问:课文中那个成语显示了达芬奇很努力地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废寝忘食)

(f ) 教师要学生说说“废寝忘食” 的意思。(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g) 教师提问:你们有过废寝忘食,全情投入一件事的经验吗?(学生自由作答。)

10. (a)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b) 教师提问:这个段落主要说些什

么?(主要描述了达芬奇的创意和才华。)

(c) 教师要学生思考为何父亲看到达芬奇的作品时会目瞪口呆?(因为他料想不到达芬奇的作品会如此精妙绝伦,富于创意。)

(d) 教师提问:作者用了“精妙绝伦”这成语来形容达芬奇的构思设计,这说明了什么?(达芬奇的作品精巧美妙到了极点,是那时少见的。)

11. (a)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的第四至六段。

(b) 教师提问:为什么达芬奇的多数画作都以人物画为主?(因为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画家应该以人为绘画对象核心。)

(c)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形容达芬奇画作,流传时间性长的词语。(流传千古)

(d)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促使达芬奇成功画出《最后的晚餐》?举例说明。(我认为是达芬奇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及认真严谨的态度,促使他成功画出《最后的晚餐》,文中提及“他花了三年的

Page 22: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2

时间,到各地观察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摩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找出他满意的形象。”这段文句中的 “ 三 年 ” 表 示 了 时 间 性 长 , “到各地”表示了涉及范围广,分别带出了达芬奇坚持努力的态度,“反复揣摩”则带出了达芬奇严谨认真的态度,而“大量的速写”则带出了他的勤奋精神。)

(e) 教师要学生根据上下文,尝试说说“揣摩”的意思。(反复思考和推求)

(f ) 教师提问:从“揣摩”这个词,你们可以说出达芬奇在画画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吗?(认真的态度、努力/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12. (a) 教师指示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的第七段。

(b) 教师提问:达芬奇分别花了多少时间来完成《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幅名画?这说明了什么?(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来完成《蒙娜丽莎》和三年时间来完成 《最后的晚餐》,这说明了达芬奇对绘画保持着严谨态度,他会不断思考、观察和揣摩来完成一幅画。)

(c) 教师要求学生在这段落中,找出形容达芬奇绘画技艺和作画态度的短语。(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

13. (a)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

(b)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达芬奇的名 字会永垂青史。(因为他的两幅名 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是令世人赞赏的名画。)

(c) 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理解“人类在十五世纪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 达芬奇而登峰造极”这句话?(达芬奇在艺术上的创造与对美的追求超越了同期艺术家与前人,为十五

世纪时期的人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与审美体验,将艺术带入新境界。)

(d)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弗朗西斯科·梅尔兹所说的:“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不会再有第二个像达芬奇这样的天才了/达芬奇的才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14. 识字教学 (a) 字谜 i. 伶:人来冷无冰。 (b) 口诀 i. 烤:火在考旁,烤烤烤。 (c) 奇特联想 i. 氓:亡民。

课本第 69 页,第 1 项

2.1.14 认识所规定的汉字,做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1.16 应用所认识的汉字构成词语。

我能用自己的方法认记本课的生字,让我先示范,再听听其他同学如何认记。然后,我们用生字构成词语。

逸:兔子走了,飘逸洒脱。

烤:火加考,不考试,只烧烤。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得本课的生字。

3. 教师要学生出来与同学分享,他们如何记得有关生字。

4. 教师要学生利用本课生字构成词语。

Page 23: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3

参考答案

一、(a) 伶: 命令一个人。(b) 俐: 拉犁不用牛,人站左边。(c) 燥: 火在一旁烧,木上三口叫;口口

都喊干,热得受不了。(d) 钝: 针的左边,纯的右边。(e) 衷: 衣服中间穿。(f ) 轮: 车子不见了,由仑顶上。(g) 截: 头上十只戈,砍断焦下火。(h) 核: 孩子走丢了,靠在木旁哭。(i) 氓: 芒字头上草,民在旁边拔。

二、(a) 伶: 伶仃、伶俐、伶牙俐齿、名伶(b) 俐: 聪明伶俐、伶牙俐齿(c) 燥: 燥热、干燥、枯燥(d) 逸: 逸事、逸闻、安逸、一劳永逸(e) 烤: 烤炉、烤箱、烤鸭、烧烤(f ) 钝: 钝器、迟钝、刀钝了(g) 衷: 衷心、言不由衷(h) 伦: 伦理、天伦之乐(i) 截: 截稿、截取、截然、截止、直截( j) 核: 核查、核实、核桃、核心、核武

器(k) 氓: 流氓

课本第 69 页,第 2 项

2.3.6 朗读教材,感悟其内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篇章,注意各类音变。

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九段时,我要注意须读轻声的词语。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九段。 2. 教师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须读轻

声的词语。

参考答案

第三段的轻声词:脑子、一个、这个、接着、怪异的动物、它们、张着、描绘得维妙维俏、由衷地佩服、精妙绝伦的构思

第四段的轻声词:独特的艺术、平面形象的立体感、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变化的原理、明到暗的

过渡、截然的分界

第五段的轻声词:自然、最美的研究、大自然的奇妙、对象的核心、留下、流传千古的名画、所作的

壁画

第六段的轻声词:他 的 门 徒 、 三 年 的 创 作 、 这 个 人 物 、艰辛的劳动、他们的心态、大量的速写、找出、满意的形象、取得的成功、后世的

画家

第七段的轻声词:神秘的微笑、这幅画的绘制、明暗法的典范、为了、一瞬间的迷人微笑、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微妙的心理活动、显得、人们、无穷的魅力

第八段的轻声词:誉满全球的作品、达芬奇的名字

第九段的轻声词:达芬奇的一生、艺术的美、美的创造、对美的追求、他的学生、达芬奇的死、每一个人、一个

课本第 69 和第 70 页,第 3 至第 5 项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Page 24: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4

第 3 项读了课文后,我能够回答以下问题。(a) 达芬奇的“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b) 为了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达芬奇付出什

么努力?(c) 犹大是个怎样的人?试与同学分享。(d) 为什么达芬奇能永垂青史?

第 4 项阅读了课文,我要参考以下几个关键词,说一说《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特色。

继承 创立 树立 刻画

第 5 项达芬奇首创的明暗法,是从哪里取得灵感的?这种画法带来怎样的效果?让我和同学一起讨论。

教学建议

1. 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指示每组朗读课文。

2. 教师要学生讨论课本第 3 至第 5 项活动 3. 教师要每组学生出来呈现讨论结果。 4.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参考答案

第 3 项(a) 达芬奇的“天才”表现在以下两件

事: i. 五岁的他便能够凭记忆在沙滩上画

出母亲的肖像。 ii. 父亲交给他一个小圆盾,他将这个

圆盾设计成精妙绝伦的作品。(b) 为了准确刻画犹太这个人物,他付出

了艰辛和劳动,到各种场合观察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摩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大量地速写,直到找出他满意的形象。创作过程历时 3 年之久。

(c) 读了课文,我推测犹大是个流氓并喜欢赌博,因为达芬奇为了画他,常去不同的场合观察流氓和赌徒。

(d) 达芬奇能永垂青史因为他的画作富于创造性,技巧精湛,人物形态逼真且誉满全球。

第 4 项《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特色在于达芬奇运用自己创立的明暗渐进画法,结合从名艺术家——委罗基奥处继承下来的画功,刻画了蒙娜丽莎微妙的心理活动,从而树立了新的美学观念。

第 5 项达芬奇首创的明暗法,是从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中取得灵感。这种画法能够使平面的形象,呈现凹凸感,变得立体。

课本第 70 页,第 6 项

2.2.6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读了最后两段课文,我能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以下问题。(a) 下列句子中的“永垂青史”是指什么?

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b) 下列句子中的“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和“无力”表达了什么意思?

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 (a) 的句子,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永垂青史”的意思。

3. 教师说明:达芬奇的去世,对世人来说是个损失,因此他的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4.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以及“无力”的意思。

Page 25: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5

参考答案

(a) 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b) 文中的“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中的“损失”有失去的意思,而“无力”在这文句中,则有“没有力气”的意思,这前后的两句话是有关联的,必须摆在一起理解,大意为:达芬奇的逝世,让人类永久失去一个绝无仅有的全才,因为造物主再也没有力气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这世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达芬奇。

课本第 71 页,第 7 项

5.3.12 通过阅读,辨析词义,能正确地应用各类词语。

阅读了下列句子,我能分辨“绘制”和“刻画”的含义,再用这两个词语说几句话。

(a) 这幅画的绘制前后共历时四年。(b) 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娜丽莎一

瞬间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她那微妙的心理活动。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句子。 2.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以上句子。 3. 教师指名学生说出“绘制”和“刻画”

的意思。 4. 教师再指名学生用这两个词语说几句话

参考答案

(a) 绘制: 描绘制作图表等。 阳光下的大森林就像画家精心

绘制的一幅画。(b) 刻画: 用文字描写或其他艺术手段表

现(人物的形象、性格)。吴承恩成功刻画了孙悟空这个机智、活泼的人物形象。

课本第 71 页,第 8 项

1.8.4 针对国外的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做到态度和语言适当,意见具建设性。

3.4.4 针对话题习写段落发表意见,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8.  (a)  达芬奇五岁时就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从此获得“绘画神童”的 称。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然而,并非所有名人都像他们一样幸运,有些因为“异于常人”而遭受不少白眼和嘲讽,经过种种考验才获得肯定。我要针对“国外名人的童年”这话题,跟同学展开讨论,从中思考童年的际遇对名人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b)  童年经验对名人是否影响深远?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我要结合我跟同学的讨论成果,写成段落。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我们常说“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不管天赋如何,每个人都拥有孩提岁月。孩提岁月中的人事物,对于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可能因为当时一句善意或一句恶意的话语而产生变化,变化的好与坏则因人而异,就让我们来思考两道问题:一、童年的际遇对名人的成长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二、你又从这些名人的童年事迹中学会了什么道理呢?

2. 教师板书以下文句。

话题: 国外名人的童年问题: 一、童年的际遇对名人的成长

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二、你又从这些名人的童年事

迹中学会了什么道理呢?

3. 教师补充说明: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国外名人的童年”,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位国外名人,也可以选择多位国外的名人,针对问题作为讨论的内容。

Page 26: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6

4. 教师将学生分组以进行讨论。 5. 教师指示每组委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 6. 教师要学生结合讨论结果,将“童年的

经验对名人的影响”书写成段落。

参考答案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 从华佗这故事看来,童年发生的事情让他发奋成为名医。可见,童年的际遇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孕育我们未来的宝库,只要我们能够学习华佗坚强勤奋的精神,以正面的态度来面对好的、不好的际遇,将它们作为成长的动力,化作成功的希望。那么,我们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辉煌的成就。

课本第 71 页,第 9 项

3.2.4 使用毛笔临摹名家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下列上中下结构的字,各有不同的写法。我会以正确的笔画写中楷。 

教学建议

1.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内上中下结构的字。

2. 教师说明:不同上中下结构的字,有不同的写法。例如“莫”字是上短中和下是均等的,“意”字则三个部分是均等的,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3. 教师指示学生用毛笔临摹“帝、莫、掌、意”字。

4. 教师将写得好的作品贴堂。

Page 27: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7

课本第 72 页,第 1 项

1.3.6 听读与理解各类体裁的篇章,主要注意推理故事,能边听边记边想,抓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聆听安徒生的《钱猪》时,我能利用以下图表边听边记边想,并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起因

过程

结果

发展

时间

地点

人物

中心思想

钱猪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谁是安徒生吗?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钱猪》。

2. 教师说明:你们听的时候,除了要记录故事的要点外,还要思考这篇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

3. 教师播放听读光盘,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4. 教师指名要求学生出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

一、主要内容地点: 幼儿园的厨柜。时间: 半夜时分人物: 钱猪、木马、马鞭、爆竹、痰盂、 玩具、学步车和座钟经过: “钱猪”因为肚子里装满钱,而感 到骄傲,看不起其它玩具。有天,

他在自己家里欣赏其他玩具扮演人的角色时,决心立下遗嘱,要求一位演员在适当的时候和他一起葬在公墓里,结果当钱猪跌成碎片时,却被扫进了垃圾桶里,而且柜上很快地,又出现了新钱猪。二、中心思想 钱猪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以为自己有本事其实只是吹嘘,实际并没什么可以让自己吹嘘的能力。

课本第 72 页,第 2 项

1.6.6 说明事理,要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聆听了安徒生的《钱猪》后,我想起有些同学总爱吹嘘自己的本事。我要通过《钱猪》的故事,向他们说明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在求学时期好好储备知识,为更好的未来努力。

教学建议

1. 教师提问:听了《钱猪》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作答。)

2. 教师再提问:如果我们有很爱吹嘘的同学,你们要如何通过《钱猪》的故事,像他们说明无论做人或做事都要脚踏实地的道理?

3.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以进行角色扮演。

4.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参考答案

(a) 成业,我们做人不能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也不要老爱吹嘘。我们应该

第十单元

跨越语言的疆界

Page 28: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8

明白“再高明的人都有不足之处,再平庸的人都有其长处”的道理。你看安徒生《钱猪》故事里的钱猪,它夸大自己的价值,结果却与其他钱猪没什么分别。

(b) 文丽,安徒生《钱猪》的主角钱猪骄傲自大,看不起别的玩具。其实,钱猪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它肚里的钱也不是它的真本事,不过是被主人装了钱进去,结果还是难逃被取代的下场。所以,我们做人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并且谦虚处世。

(c) 国刚,通过钱猪的故事,我看到了生活中许多人的原型——以为自己有本事其实只是吹嘘,实际却没什么可以吹嘘的能力。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去拼搏。如果只会吹嘘,我们就会满足现状而停滞不前,结果就会被别人所取代。

课文一、安徒生童话的信使

课本第 73 至 75 页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课文教学建议

1.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提问:你们读过《皇帝的新衣》或

者《丑小鸭》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些故事是谁写的吗?(安徒生)

3. 教师介绍安徒生的生平。

安徒生是丹麦 19 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

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

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

文学。

安徒生 11 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

嫁。为追求艺术,他 14 岁时只身来到

首都哥本哈根。经过 8 年奋斗,终于

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

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 1822 年的

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

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

集和诗剧。1833 年出版长篇小说《即

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

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童话

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

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

鸭》《皇帝的新衣》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

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

带来了欢乐。

4. 教师说明:安徒生的作品是用丹麦语写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得懂这些童话故事,是因为有人将这些童话翻译成华文。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将安徒生童话翻译成华文的翻译家——叶君健。

5. 教师板书课题:安徒生童话的信使。 6. (a) 教师要求学生各自读课文。 (b) 教师提问:读了课文后,你们认为

叶君健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读了课文,我认为叶君健最大的贡献是有系统和全面地向汉语世界的读者,介绍安徒生的童话。)

(c) 教师板书以下句子。

叶君健的终身努力,让安徒生走

入了汉语世界,让另一个语言世

界的千千万万人,感受到丹麦文

学的哲理和诗意。

Page 29: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59

(d) 教师范读以上句子,然后指示学生

仿读。

(e) 教师提醒:朗读以上句子时,要有

感情地朗读,要读出叶君健的努

力。

(f ) 教师要学生思考,句子中“终身努

力”说明了什么?(叶君健一生都

在用心地翻译安徒生的作品)

7. (a)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b) 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说叶君健是

从牛背上走来的翻译家?(因为叶

君健六岁开始就与牛为伴。他必须

帮家人割稻、摘棉、割草喂牲口

等。他只有在农闲时,识字、背

书、写字、填词。)

(c) 教师要学生说说叶君健懂得多少种

语言,是哪几种。(四种,华语、

英语、丹麦语、挪威语)

8. (a)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b) 教师提问:从课文的第三段,你可

以看出叶君健是个怎样的人?(叶

君健是个勤奋、认真、好学的人。

我可以从他为了将安徒生的童话翻

译成中文,他学了丹麦文,这是他

勤奋、好学的一面。为了了解丹麦

的风土人情,他每年寒假都到丹麦

访问,这是他认真的一面。此外,

他还结交了丹麦朋友,与他们探讨

安徒生童话的意境,积攒了对安徒

生和他的童话的体会,这是他好学

的一面。)

9. (a)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

(b)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安徒生和叶君健

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出身贫寒,

且对文学都有一颗赤诚之心。)

(c) 教师提问:读了这个段落,你能说

说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吗?这些特点

是什么?(安徒生的童话有美丽的

幻想,也有深邃内涵。他的作品,

同情穷人、歌颂劳动者,揭露了上

层社会的恶习和陋习。)

10. (a) 教师要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五段。

(b) 教师提问:为什么许多人认为《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自传?(因为丑小鸭和安徒生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小时候命运坎坷,但是丑小鸭长大了成了美丽的天鹅,安徒生成了著名的作家,就如丑小鸭成了天鹅一样。

(c) 教师要学生说说“一厢情愿” 的意思。(处理彼此有关事情时,只管自己意愿,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

11. (a)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b) 教师提问:在叶君健眼中,安徒生

不单是讲故事的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哲学家、诗人、民主主义者。)

(c) 教师要学生思考:安徒生的作品受欢迎吗?为什么会如此说?(安徒生的作品受欢迎,因为有八十多种文字的译本。)

(d) 教师要学生说说丹麦女王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的原因。(因为叶君健用毕生的时间,认真地研究、翻译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将安徒生童话故事带入华语世界,让世界各地的华文读者有幸认识丹麦与安徒生童话,叶君健可说是华语世界连接丹麦国家的桥梁,除此叶君健在翻译时用心保留了原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

12. 识字教学 奇特联想 i. 媒:某个女孩。 ii. 坎:欠泥土。 iii. 夸:大亏。

课本第 76 页,第 1 项

4.6.4 根据课题习写顺口溜。注意内容有趣,通顺上口的特色。

Page 30: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60

有些同学利用顺口溜来认记字形,我也来习写顺口溜,让自己能把生字记牢。

裸:·一棵树,去了木,穿上衣,不裸露。

佣:·⋯⋯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本课生字卡,然后指示学生朗读。

2. 教师提问:你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本课的生字?(用字谜的方式、奇特联想、或者口诀的方式)

3. 教师说明:我们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得字形。

4. 教师指示学生用顺口溜来记得生字。

参考答案

(a) 佣: 人有用,变做佣。(b) 媒: 某个女孩,爱作媒人。(c) 夸:为何吃了大亏,只因到处爱吹,

从此不再夸大,就会受到赞美。(d) 揭: 无水不渴,无口不喝;用手一

掀,揭开谜底。

课本第 76 页,第 2 项

2.6.10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抒情的记叙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情感及了解其表现手法。

读了课文后,我要和同学讨论以下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a) 许多翻译家都曾翻译过安徒生的品,为什么只有叶君健获得最高的荣耀?

(b) 为什么叶君健会对安徒生的童话情有独钟?

(c) 叶君健从小与牛为伴,为什么最后能成为成就非凡的翻译家?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 2. 教师将学生分组,讨论第 2 项的问题,

以理解本课的中心思想。 3. 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委派代表出来报告讨

论结果。 4. 教师点评。

参考答案

(a) 因为叶君健是第一个真正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和全面地将安徒生童话故事带入华语世界的翻译家,而且他在翻译过程中深入了解丹麦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并保留了原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

(b) 叶君健对安徒生的童话情有独钟因为他觉得安徒生和自己有共同之处:都是出身贫寒,且都对文学保有一颗赤诚之心。

(c) 因为叶君健从小就拥有好学不倦和认真的态度。小时候必须分担家务,但他却没有放弃,每当农闲时,他便识字、背书、写字、填词、如饥似渴地读新诗和散文。当他要翻译安徒生的作品时,他去学丹麦文,去丹麦访问,以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而且还结交了丹麦的朋友,这都是他好学不倦和认真的体现。

课本第 77 页,第 3 项

2.2.6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列句子后,我能联系上下文,说明“丑恶”和“陋习”的意思。对于人们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时往往会苦笑,我要说出我的体会。

他运用童话的形式,同情穷人,颂扬劳动,并不失夸张地揭露上层社会的丑恶和陋

习,使人往往在苦笑之中产生种种联想。

Page 31: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61

教学建议

1. 教师展示以上句卡。 2.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以上句子。 3. 教师要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丑恶”

和“陋习”的意思。 4. 教师提问:为什么人们在阅读安徒生的

童话时往往会苦笑?

参考答案

(a) 丑恶的意思是“丑陋恶劣”,陋习的意思则是“不好的习惯”。

(b) 人们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时往往会苦笑,因为安徒生用夸张的手法揭露了上层社会不好的一面,这种夸张手法使人看了产生无奈的情绪,所以只能勉强一笑。

课本第 77 页,第 4 项

2.8.3 默读教材,能理解文章大意,每分钟不少于 200 字。

我要默读课文第五段,然后告诉同学为什么一般认为《丑小鸭》的故事是安徒生的自传。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五段。 2. 教师要学生告诉邻座为什么一般认为

《丑小鸭》的故事是安徒生的自传。

参考答案

一般人认为《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自传是因为丑小鸭和安徒生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小时候命运坎坷,但是长大后的安徒生却成了著名的作家,就如小丑鸭成了天鹅一样。

课本第 77 页,第 5 项

3.8.6 根据对象和情况,习写私函,做到格式正确,称呼适当,文字简洁,措辞得体,段落分明。

安徒生和叶君健都是出身于穷困家庭,但最后都能凭自己的努力登上成功的殿堂。名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写一封信给我敬仰的伟人,向他表达我深深的敬意。

教学建议

1. 教师说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安徒生和叶君健都出生于穷困的家庭,但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有许多伟人也是如此,他们有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2. 教师提问:你们心目中的伟人有谁? (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再提问:如果要你给伟人写一封

信,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的吗?(表达我的敬意/告诉伟人我欣赏他的原因/将我心里的话告诉他/接受学生合理的答案。)

4. 教师指示学生写一封信给心目中的伟人,告诉伟人你写信给他的原因。

参考答案

亲爱的安徒生爷爷: 您好! 您是我的偶像,我特别喜欢您写的故事。每次拿起《安徒生童话》都会沉迷其中 你笔下那名大年夜蜷缩在角落里悲惨死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流了好多泪。下雪的冬天,小女孩光着脚在大街上走,又冷又饿,好可怜哪! 相比于可怜的小女孩,我的生活可真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百般呵护,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的无私帮助⋯⋯生活便利,衣食不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呢? 我喜欢的故事还有《丑小鸭》。丑小鸭因自己的外表丑陋,遭到了所有人对他的鄙视,可他努力地活着,慢慢凭自己的才能,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这个故事教会我一个道理:身处逆境时,不能消沉自卑,要勇于奋斗,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Page 32: 2016年 KSSR 六年级 教师指南 单元6 - 10

62

安徒生爷爷,您是一位优秀的童话大师,有时候我会想:你的想象力怎么能那么丰富呢?您写的童话人物栩栩如生,让人喜爱!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我也要写童话,要让我的子孙后代读我写的童话! 祝 健康,幸福! 王莉微 5月10日

课本第 77 页,第 6 项

3.1.7 熟练地书写楷书,做到字体规范美观。注意手写体楷中带行,点画牵连的特点,以提高书写速度。

读了课文后,我要抄写我喜欢的句子。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课文。 2. 教师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最喜欢课文

的哪个句子?(学生自由作答。) 3. 教师指示学生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本第 77 页,第 7 项

5.6.3 通过阅读,认识“引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文章表达中的效果

课文最后一段引用了丹麦报章上的评论。读一读这段评论,再和同学讨论课文引用这段评论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课文。 2.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引

用了什么评论?对课文起了什么效果? 3. 教师解释:课文最后一段引用了丹麦报

章上的评论,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引用除了能说明自己对叶君健译本的赞叹,同时起到加强的效果,表示对叶君健译本的赞赏并不只局限在作者本身。

4. 教师补充:以上修辞手法为“引用”修辞法。我们除了可以在文章中引用一些评论外,还可以引用别人的话或前人的名言警句、诗句、格言、典故中的话来说明自己要说的意思。“引用”修辞法可使我们文章的论据更充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语言精简,能启发读者的思想。